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1 "虫瘿”insect gall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

引起植物产生虫瘿的生物很多,可分为动物和微生物两大类,常见的致瘿动物主要有昆虫、螨、线虫等,常见的致瘿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昆虫是植物虫瘿主要的致瘿生物。

2 "二叉分枝”diehotomous branching

植物分枝类型的一种。植物体的主轴重复地分成两个分枝。由于主轴顶端的原始细胞长成两个生长点,均等地长出两个分枝,分枝顶端重复这过程而不断形成二歧的各级分枝。二叉分枝是原始的分枝类型,苔藓、蕨类(石松)等植物均有之。高等植物的二叉分枝式曾称为“二歧式”。

3 "气室”air chamber

地钱目叶状体表皮气孔之下有菱形或多角形的小室,或蕨类孢蒴内的空腔部分,称为气室。

4 "气孔”air pore

指地钱目叶状体的气室向外开口处,叫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此种气孔与种子植物的气孔器不同,它由16个细胞组成烟囱状,不开闭。

5 "中肋”centre rib

指藓类叶片中央类似于种子植物叶脉的构造,通常由孢壁较厚的一群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6 "无性世代”asexual generations

植物生活史中,从雌、雄配子受精以后到减数分裂前,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双倍的,这个时期叫做无性世代,也叫孢子体世代。如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合子形成到孢子母细胞的产生为无性世代。

7 "中轴”axile

在藓类位于茎的中央,由厚壁和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

8 "水孔”water pore

是指生在叶边排水的孔,比气孔较大,水孔两旁有分化不完全的保卫细胞,不能自动调节开闭。主要机能是排出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

9 "叶状体”leaf shaped body

苔类植物中,植物体呈片状而没有茎与叶的分化,称为叶状体。

10 "叶鞘”leaf sheath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较宽而紧密抱茎的部分称为叶鞘。被子植物叶的基部扩大,包围着茎叫做叶鞘。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多具有明显的叶鞘。蓼科植物茎节上的鞘状物是托叶的变态,叫做“托叶鞘”,也称“vagina”。

11 "叶耳”auricle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扩展而成耳状的部分,称为叶耳。禾本科植物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的边缘部分延伸的突起,多呈耳状或镰刀状的叶耳。叶舌和叶耳的形状、大小、色泽以及有无,常为鉴定禾本科植物种或品种的根据之一。

12 "生殖托”reproduction hold

地钱目中,由叶状体形成的着生颈卵器与精子器的片状组织,通常有柄向空中伸展呈伞状或盘状,称为生殖托。

13 "生长点”growing point

指苔藓类植物根和茎的顶端,由顶端分生组织组成的部分,生长在幼嫩的茎枝或根部顶

端。生长点部分的细胞,小而密,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分裂能力很强,能不断分生新细胞,促进茎和根的继续生长。茎的生长点呈锥状,故又叫生长锥。

14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

在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中具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相互交替出现的现象,叫做世代交替。

15 "四分孢子”tetrad

又叫四分体,在植物发育成熟时,每个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称为二分孢子或二分体,再经过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大小相似,紧密相连,排在一起的细胞,叫做四分孢子,也称tetraspore。

16 "丛生分枝”divide branch grow thicket

指藓类泥炭藓的茎顶端密集丛生分枝。

17 "有性世代”sexual generations

植物生活史中,从减数分裂的孢子形成到配子体上产生配子,植物体内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单倍的,这个时期叫做有性世代,也叫配子体世代。如蕨类植物从孢子萌发到配子体产生配子为有性世代。

18 "有胚植物”embryophytes

植物界是从苔藓植物开始有胚的构造,绝大部分都是陆生,(除苔藓植物外)都有根、茎、叶分化,雌性生殖器官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再长成植物体。因此,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又合称为有胚植物,也称高等植物(higher plant)。

19 "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

通过两性细胞(雌配子与雄配子或卵与精子)的结合,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生物界中最普通的一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有更大的生活力与变异性,在生物演化过程中是进化的生殖方式。

根据有性生殖中两配子间的差异程度,可分为3种类型,即同配生殖(isogamy)、异配生殖(anisogamy)和卵式生殖(oogamy)。

在有性生殖中,配子是单倍体,合子为二倍体,合子含有两个亲本所提供的遗传物质,由合子发育形成的新个体具有一定的变异,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0 "合子”zygote

两性配子融合后所形成的新细胞,称为合子,也称受精卵。

21 "舌状假根”ligulate pseudorhize

地钱目叶状体下面表皮细胞壁向细胞腔内有不规则的突起,称为舌状假根,有固着和吸收的功能。

22 "托柄”hold handle

地钱目的叶状体上支撑生殖托的柄,称托柄。

23 "托盘”tray

地钱雄器托(生殖托)呈盘状,边缘波状浅裂、上面有许多小孔,每一孔腔内有一个精子器。雌器托(生殖托)呈伞形,托盘边缘呈指状浅裂,在指状裂片(芒线)之间有一列颈卵器。

24 "芒线”rays

地钱雌器托托盘边沿呈指浅裂或指状裂片的部分,称为芒线。

25 "芽体”bud body

苔藓类植物小型枝条,可断裂并可直接萌发成新植物体。

26 "孢子”spores

苔藓植物孢子体的孢蒴内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具有无性繁殖作用的单细胞,称为孢子。在种子植物和部分蕨类植物中,孢子分化为大、小孢子,称为异型孢子,分别发育成雌、雄配子体。种子植物的大、小孢子不脱离母体,在花中发育成雌、雄配子体。

27 "孢子体”sporogonium

在生活史中,由合子萌发形成的植物体称孢子体,其染色体是又倍的,苔藓植物的孢子体通常分为孢蒴、蒴柄和基足三个分,生长在配子体上。

28 "孢蒴”capsule

苔藓类植物孢子体上部膨大而产生孢子的部分,称为孢蒴。呈球形、卵形、梨形、壶形、四棱形或烟斗形等。成熟开裂,散出孢子。孢蒴是孢子体的主要部分。

29 "孢子囊”sporangium

植物产生孢子的囊状结构(单细胞或多细胞),称为孢子囊。如蕨类的卷柏有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之别。大孢子囊所产生的大孢子大而量少,由大孢子发育成雌配子体;小孢子囊所产生的小孢子,则小而量多,由小孢子发育成雄配子体。

30 "茎叶体”stem leaf body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类似茎与叶的分化,称为茎叶体。

31 "苞叶”bracteal leaf

指苔藓植物雌、雄生殖器官周围变形的叶片,通常与营养叶异形,较大而狭长,多数边缘具齿或毛。

32 "受精卵”fertilized egg

卵和精子融合后所形成的新细胞,称受精卵。

33 "顶生短枝”terminal short shoot

泥炭藓类配子体顶端延伸形成密集分枝,呈头状,称为顶生短枝或顶枝。

34 "背瓣”dorsal petal

苔类植物中,凡侧叶分裂为两瓣,位于背部的一瓣称背瓣。除少数种类外,均大于腹面的一瓣,通常简称叶或侧叶。

35 "环带”annulus

即生殖带,藓类植物(如葫芦藓)的孢蒴上,在蒴盖基部与蒴齿间的一圈厚壁细胞。孢蒴成熟时呈环带开裂,蒴盖脱落,蒴齿伸展,弹出孢子。蕨类植物(如蕨)孢子囊上的一列厚壁的特殊细胞,孢子囊成熟时,环带因干燥收缩,能使孢子囊开裂,放出孢子。

36 "胞芽”gemma

苔藓植物的一种多细胞的营养繁殖体,为绿色的圆片状,中部较厚,边沿较薄,侧面观为凸透镜形,两边有缺口,其中各生一个生长点。胞芽由柄处脱落后,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形成新的植株。

37 "胚”embryo

合子在颈卵器内发育成下一代植物体的雏形,称为胚。种子或颈卵器内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幼小的植物体(孢子体)。是种子的重要部分,种子植物的胚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种子萌发后胚发育成幼苗。

38 "胞芽杯”gemma cup

地钱目叶状体背面生有绿色的杯状结构,内有许多胞芽,称为胞芽杯,也叫capule。39 "原丝体”protonema

藓类植物孢子萌发后所形成的绿色丝状、叶状、块状结构。大部分藓类植物的原丝体上可产生较多的芽,原丝休或芽直接发育成1~多个新个体(配子体)。原丝体是苔藓的孢子发育成配子体的第一个阶段。

40 "弱枝”weak shoot

泥炭藓类的枝细长柔软,下垂生长,紧贴着茎,称为弱枝。

41 "配子体”gametophyte

植物世代交替中产生配子的或具单倍数染色体世代的植物体。苔藓植物由孢子萌发和发

育而成的茎叶体或叶状体部分,通常为绿色而能营独立生活。

42 "假根”pseudorhize

孢子植物所特有的,具有吸收和固着作用的丝状结构。分枝或不分枝,仅由伸长的单细胞或单列的多细胞所构成,无维管组织的分化。苔鲜植物以及蕨类植物的原叶体都有假根,也称rhizoid。

43 "假被”pseudoperianth

苔类植物颈卵器的外面被一鞘围绕,称为假被。

44 "假蒴萼”pseudoperianth

苔类植物生殖托上保护孢蒴的鳞片状构造,称为假蒴萼,又称假蒴苞。

45 "假蒴柄”pseudoseta

泥炭藓和黑藓由配子体顶端伸长形成一长柄,称为假蒴柄,也称pseudopodium。

46 "假弹丝”pesudoelater

苔类植物的造孢细胞总是与孢母细胞交替排列的,它是由1至5个不育细胞末端相连构成的分枝或不分枝而弯曲的丝状体,一般无螺纹加厚,称假弹丝。如角苔类的孢蒴内有假弹丝。

47 "弹丝”elater

苔藓类植物孢蒴中与孢子混生的长形不育细胞,通常胞壁具1至2列螺纹加厚。弹丝有感湿性,孢蒴破裂时,弹丝因干燥而扭转,有助于孢子的散布。蕨类植物中木贼属孢子上的带形构造。弹丝既有助于孢子的散布,又因孢子间弹丝的相互钩连,造成以后雌、雄配子体的聚生一处,有利于有性生殖。

48 "营养丝”nutrition silk

苔类植物叶状体表皮的气室之间有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壁,气室内有排列疏松,且富含叶绿体的细胞行列,称为营养丝。

49 "基足”foot

苔藓植物的孢子体或蕨类植物的幼胚埋在配子体内的基部,在蒴柄下,有固着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

50 "颈卵器”archegonium

苔藓、蕨类和大部分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形状呈烧瓶状,分为腹部(下部)和颈部(上部),腹部膨大,内有卵细胞和腹沟细胞各一;颈部狭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内有一列颈沟细胞。颈卵器成熟时,颈沟细胞和腹沟细胞解体,形成粘液,颈口开裂,精子借水游入与卵结合。颈卵器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构造的繁简亦有差异。在裸子植物中,颈卵器深埋于雌配子体中,结构简化了。

51 "颈卵器植物”archegoniatae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大部分裸子植物都有颈卵器结构,因此这几类植物合称为颈卵器植物。

52 "盖裂”dehiscent by lid

藓类植物孢子体的孢蒴外常有蒴盖,在蒴盖顶端呈环状横断开裂,上部分离似盖,称为盖裂。

53 "盖膜”epiphragm

真藓类植物的蒴轴顶端部分横向伸展而成,生于蒴齿层之内,呈膜状遮盖着蒴齿层以内的孢子,称为盖膜。

在蕨类中的水韭纲植物的孢子囊生叶舌与叶基之间的特殊小穴中,全部或部分地为生在叶舌下的膜质突起覆盖,类似于进化类型的囊群盖而起着保护作用。

54 "栉片”lamella

真藓类植物的叶由多层细胞构成,在膜面上生出多数薄片,名为栉片,栉片由单层细胞构成,内含多数叶绿体。

55 "配子体”gametophore

鲜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分为二期,一由胞子萌发为原丝体,二由原丝体上的芽体发育成直立带叶的枝,叫做配子枝,也叫配子体、配子托。

56 "隔丝”paraphysis

散生于孢子囊或配子囊间的不育性丝状体。苔藓植物(如葫芦藓)的雄性生殖器官中央有多个精子器,在精子器之间杂有由单列细胞构成的隔丝或配丝,也称侧丝。

在蕨类中真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中混生的附属物,呈丝状、条状、棍棒状或盾状,也叫隔丝或夹丝。

57 "喙”beak

苔类植物的蒴萼与藓类蒴盖顶部的小突起物,称为喙。

58 "雄器托”male organ hold

在地钱目的雄配子体上产生,分为托柄和托盘两部分。

59 "雄器苞”male organ bud

藓类植物的叶聚生雄性生殖器官枝端如花朵。多个精子器集生于中央,呈桔红色,精子器之间杂有由单列细胞构成的配丝,外面有苞叶称为雄器苞。

60 "腹瓣”belly petal

苔类中,凡侧叶分裂为两瓣,位于腹面的一瓣,称为腹瓣,也称ventral lobe。

61 "腹叶”belly leaf

苔藓植物中,着生植物体腹面的叶片,通常较小而与侧叶异形,也称underleaf。

62 "简单假根”simple rhizoids

地钱的叶状体腹面(下面),有单细胞的假根,其细胞壁光滑,无任何增厚,称为简单假根。有固着和吸收的功能。

63 "蒴萼”perianth

苔类植物中,保护颈卵器的由内层苞叶愈合并变形而成的构造。

64 "蒴柄”seta

苔藓植物中孢蒴连接植物体之间的细长多细胞组织。

65 "蒴齿”peristomal teeth

藓类植物的孢蒴口部着生的能够水湿而运动的齿状构造,有时分内外两层,可帮助散放孢子。

66 "蒴台”capsule mosses

藓类植物中,孢蒴基部与蒴柄连接而不产生孢子组织的部分,外形有时细长或较膨大。

67 "蒴轴”columella

苔藓植物孢蒴中央非生殖性的柱状构造,在孢蒴中央自下而上,由大型的营养细胞所组成。

68 "蒴盖”opercule

藓类植物的苞蒴上部能开裂的部分,通常为圆柱形,称为蒴盖。

69 "蒴帽”calyptra

藓类植物中,罩覆在孢蒴上部的保护性构造,为颈卵器颈部和部分腹部的壁的残余,通常为帽形、兜形、钟形和钟帽形四类。在孢蒴成熟之前常附着在孢蒴的顶部,它不属于孢子体而是配子体的一部分。

70 "蒴托”apophysis

藓类植物中,有些藓类其造孢组织只限于孢蒴的上部,其下部全是大型的营养组织所组

成,为孢蒴下部不产生孢子组织的部分。称蒴托,也称台部。

71 "蒴苞”involucre

苔类植物颈卵器的两侧各有一片薄膜将颈卵器遮盖,为蒴苞。

72 "蒴壁”capsule wall

苔藓植物孢蒴的壁由多层细胞构成叫蒴壁。

73 "蒴周层”amphithecium

苔藓植物的孢子体内有一层细胞的厚度,成熟时在他们胞上沉积了环形加厚螺纹,而形成蒴周层。

74 "蒴内层”endothecium

苔藓植物的孢子体胚胎上部的细胞分裂生长比较迅速而成为一长形的构造,而后每一枚细胞又进行切线分裂而成为蒴内层。

75 "蒴齿层”peristomium

藓类植物孢子体的孢蒴、蒴的口部边沿有内外两层细齿,称为蒴齿层。

76 "精子器”antheridium

苔藓和蕨类植物产生精子的多细胞构造,外有一层营养细胞组成的保护层。

77 "精子”sperm atozoon

指苔藓和蕨类植物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也就是异形配子内显著分化的雄性配子。精子具鞭毛,借水游入颈卵器内,与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78 "雌器托”female organ hold

苔类植物中,在地钱的雌配子体上产生雌器托,分为托柄和托盘,呈伞状。

79 "鳞毛”scale hair

苔类和藓类植物茎与枝上附生的片状或丝状的附属物,也称paraphyllium 。

80 "鳞片”scale

苔类植物的叶状体中,植物体腹面多细胞片状构造,通常呈紫色,有保护和蓄水作用。

81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维管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个类群。旧称“羊齿植物”。泥盆纪至石炭纪时多为高大树木,二叠纪以后至三叠纪时,大多数绝灭,其遗体形成煤层。现代生存的大多数为草本,少数为乔木状,如桫椤(树蕨)。有明显的世代交替,无性世代(孢子体世代)占优势。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并有输导系统(维管束),以孢子繁殖,配子体虽能独立生活,但生存时间短,体积很小,结构筒单,称“原叶体”,其上生有精子器和颈卵器。精子有鞭毛,受精作用需要水。蕨类植物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低等的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可分为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和真蕨纲五纲。全世界约12000种,我国约有2600种,大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蕨类植物常常是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植被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种类可作为反映环境条件的指示植物。多种蕨类植物可供食用(如蕨、紫萁)、药用(如贯众、海金沙)或工业用(如石松),观赏(如桫椤、巢蕨)。

82 "一回羽状复叶”pinnately comound leaf

羽状复叶中叶轴不分枝的称一回羽状复叶或一次羽状复叶。在蕨类常用羽状分裂(pinnatifida),也称simple compound leaf。

83 "二回羽状复叶”bipinnate leaves

羽状复叶的叶轴有一次分枝的称二回羽状复叶或二次羽状复叶。

84 "二歧分枝式”dichasial branching

植物体主轴上的生长点,分为两个,向着两个方向进行,结果产生出两个次级轴,也就是两个新枝,这样的分枝方式称为二歧分枝式。

85 "小型叶”microphyll

小型叶是蕨类植物中的原始类型,只有一个单一的不分枝的叶脉,没有叶隙和叶柄,是延生起源或顶枝起源(如石松、卷柏)。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小型叶朝着大型叶发展。

86 "大型叶”macrophyll

大型叶是蕨类植物中的进化类型,具有多分枝的叶脉,有叶隙和叶柄,是顶枝起源(如真蕨类)。

87 "小羽片”pinnule

蕨类植物叶片中羽状分裂的末裂羽片称小羽片。

88 "小孢子叶”microsprophyll

蕨类植物中在孢子叶穗上的产生小孢子囊的叫小孢子叶。

89 "小孢子囊”microsporangium

指蕨类卷柏植物的孢子叶穗上生长小孢子的囊叫小孢子囊。

90 "大孢子叶”megasporophyll

蕨类植物中在孢子叶穗上产生大孢子囊的叫大孢子叶。

91 "大孢子囊”megasporangium

指蕨类植物卷柏类的孢子叶穗上生长大孢子的囊叫大孢子囊。

92 "小孢子”microspore

在孢子分大小两形时期小形者称为小孢子。在蕨类植物,小孢子囊中产生32个或64个小孢子,可萌发形成极度退化的由几个细胞构成的雄性原叶体。水生蕨类的槐叶萍(Salvinia natans)、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的小孢子,在小孢子囊内萌发时,可产生由四个营养细胞、两个精子器构成的雄性原叶体,由于生长的压力,孢子壁破裂而一部分裸露出来。

另外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花药内的各花粉四分体也称为小孢子,它们将来发育成与雄性原叶体相同的花粉粒,因此认为它是相当于蕨类植物的小孢子。

卷柏类植物中的小孢子很小,为三角形,圆形或椭圆形,3裂缝。生于孢子叶穗的小孢子囊内。

93 "大孢子”megaspore

孢子有大小两型其大形者称为大孢子。产生于大孢子囊中。在蕨类植物,大孢子萌发后成退化的雌性原叶体。另外,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的胚囊细胞,产生与蕨类植物的雌性原叶体相同的胚囊故也称大孢子。

卷柏类植物中的大孢子四面体型,三裂缝,生于孢子叶穗的大孢子囊内。

94 "三回羽状复叶”tripinnate leaves

羽状复叶的叶轴分枝三次的称为三回羽状复叶或三次羽状复叶。

95 "上先出脉序”anadromic venation

是指蕨类的叶脉先从羽片的上侧分枝,又名上行脉序。

96 "下先出脉序”catadromic venation

是指蕨类的叶脉先从羽片的下侧分枝,又名下行脉序。

97 "不定枝”adventitious shoot

指裸蕨类植物(化石植物)中的气生茎上产生的分枝叫做不定枝(气生枝),着生在气生茎的半球形小突起上。

98 "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

植物的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叫做不定根。相对地把主根、侧根叫做定根。蕨类植物的不定根由匍匐茎的下面生出。不定根有扩大吸收面积和增强固着或支持植物体的作用。利用植物茎、叶能产生不定根的特性,可以进行扦插、压条等营养繁殖。

99 "中脉”midrib

叶片中央的一条主脉,一般由叶基引伸直达叶尖。也称“中肋”。蕨类叶片中最后裂片上

的脉称为中脉或主脉。

100 "中叶”centre leaf

卷柏类植物叶片生于茎的近轴面,其中间两行较小,称为中叶或腹叶。

101 "中心腔”centre cavea

蕨类中木贼纲植物具节中柱在节处是实心的,在节间具节中柱的周边排列着一圈许多不分枝的维管束,中央有个宽大的圆管状空腔,称为中心腔或髓腔。

102 "气生茎”aerial stem

裸蕨类植物的横生根茎向下生出短而丛生的假根,向上生出二叉分枝的茎称为气生茎。103 "分化”differentiation

在植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各自在构造和机能上变为彼此互异的过程,也称split。

104 "内壁”intine

蕨类植物孢子的内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包于原生质外面,柔软而透明。

105 "内藏小脉”interstital vein

蕨类植物叶脉脉序联结成各种形状的网眼伸入网眼内,游离的小脉称为内藏小脉。

106 "开放脉序”free venation

指蕨类植物叶脉边缘不连接,叶脉不分枝或二叉分枝,扇状或掌状分枝等无主脉的分离型开放脉序或具有主脉和侧脉的分离型羽状脉序,也称open venation。

107 "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

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进入生殖生长阶段,产生具生殖功能的细胞,这些细胞不经两性的结合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这种具有生殖功能的细胞称为孢子(spore),因而无性生殖也称为孢子生殖(spore reproduction)。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发达且不产生种子,因此这些植物也称孢子植物(多数孢子植物也有有性生殖);种子植物虽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种子,但也会产生孢子,也具有无性过程。

植物的营养繁殖和无性生殖都是无性的方式,不经过有性过程,其遗传物质来自于单一亲本,子代的遗传信息与亲代基本相同,有利于保持亲代的遗传特性;无性过程的繁殖速度快,有利于大量快速发繁衍种族。

广义的无性生殖,包括农业、林业上应用的扦插、压条、嫁接等。

108 "水囊”hydathode

蕨类网状脉序中的内藏小脉和末回小脉的先端常膨大为排水器称为水囊,如风丫蕨。也称排水器、排水组织。

109 "叶轴”phyllopodes

蕨类植物复叶叶片不着生羽片的轴叫叶轴,如芒萁的叶轴呈一至数回假二叉分枝。

110 "叶肉”mesophyll

指叶内的同化组织,合大量的叶绿体,为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主要由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组成。

111 "配子”gamete

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所产生的性细胞。有三种类型:(1)同型配子,即配子的形状、大小相同;(2)异型配子,即配子的形状一样,但大小和行为不同;(3)“卵”和“精子”,不仅形状、大小不同,且在运动机能上亦完全不同,乃是高度分化的两种异型配子。

112 "叶隙”leaf gap

高等植物由茎生长出叶片时,在叶的维管束从茎的维管束向外分出后,在茎的维管束上还留有维管束痕迹称为叶隙。可是在放射中柱中,由于不能生成叶隙,所以在区分抱树莲纲与石松纲时是受到特别重视。单子叶植物的茎具有不规则的中柱,维管束分布复杂,因此叶

隙多不明显。一般叶隙在一节上有三个的居多,称为三叶隙(trilacunar),甚至也有多达5~7个的(豆科)。

蕨类叶片中叶迹上方维管组织间的薄壁组织区称叶隙。

113 "叶柄”petiole”叶柄是叶片与茎的联系部分,其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通常叶柄位于叶片的基部。少数植物的叶柄着生于叶片中央或略偏下方,称为盾状着生,如莲、千金藤。叶柄通常呈细圆柱形、扁平形或具沟漕。不同的植物,其叶柄的形状、粗细、长短都有所不同。

蕨类的叶片与茎相连接未着生羽片或小叶的部分叫叶柄。主要机能是起输导和支持作用,也称leaf stalk。

114 "叶片”leaf blade

叶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为绿色扁平体,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叶片的全形、叶尖、叶缘,叶基的形状,叶脉分枝和连接,因植物种类而不同。

115 "叶基”leaf base

叶片和叶柄连接的一端称为叶基,形状也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116 "叶缘”leaf marrgin

指叶片的边缘,从叶片直达叶尖。叶的边缘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有区别,分全缘、锯齿、缺刻等。

117 "叶舌”liguldte

蕨类中卷柏属植物的叶腋生长的小片,叫叶舌。被子植物中禾本科植物叶鞘与叶片之间向上突起的膜状结构。叶舌能防止水、菌类和昆虫进入叶鞘中。

118 "叶迹”leeaf frace

伸入叶内的维管束在茎内与中柱连接的部分,称为叶迹。

119 "四面型孢子”tetrahedric spore

蕨类的孢子具有两个以上的对称面,辐射对称,极面观为圆形,赤道面观为近三角锥形或扇形等,3裂缝。

120 "外壁”exine

蕨类植物的孢子的外壁有各种不同的纹饰,是鉴别种类的依据。在3裂缝孢子的外壁还常有环形、唇形等不同形式的增厚,外壁含有孢粉素,能耐酸碱和高温高压,使孢子能很好地保存于地层中。

121 "网眼”lumina

在蕨类植物网状脉序的小脉联结成各种形状,称为网眼,为分类依据。

122 "同型孢子”isospore

蕨类植物的大多数种类只产生大小和形态都相同的孢子,称为同型孢子或孢子同型。123 "同型叶”homomorphic leaf

蕨类中由原始类型的叶子还没有孢子叶与营养叶的分化,叶子是同型的称为同型叶或叶同型。在系统演化过程中,同型叶朝异型叶的方向发展。

124 "同孢现象”isospory

蕨类植物的孢子如果是同型而并无大、小之分的,则称同型孢子,这种现象叫做同孢现象。

125 "异型孢子”heterospore

蕨类植物的少数种类如卷柏、满江红(少数水生蕨类)等能产生大、小不同的两种孢子,称为异型孢子。

126 "异型叶”heterophic leaf

蕨类植物随着系统发育的演化,叶子分化为专门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的营养叶,以及产生孢子囊和孢子的孢子叶,叶由同型演化为异型。

127 "异孢现象”heterospory

蕨类植物的孢子具大、小不同型的现象,称为异孢现象。

128 "地上茎”land upper stem

蕨类中生长在地面上的茎,根据其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茎、缠绕茎、甸甸茎和攀援茎等,它的变态有匍匐茎(stolon)、肉质茎(fleshy stem)、茎卷须(stem tendril)、茎刺(stem thorn)、叶状茎(叶状枝cladode或phylloid)。

129 "羽片”pinna

蕨类植物叶片中第一次分裂出的称为羽片。

130 "羽轴”pinna rachis

蕨类植物中由叶柄延伸于叶片,然后分枝到羽片的轴称为羽轴。

131 "羽状复叶”pinnately compound leaf

蕨类中一个叶柄上有数片小叶的叶,称为复叶,如多数小叶呈羽状排列在叶柄的两侧,这种叶称为羽状复叶。

在被子植物中是由许多个小叶排列在总叶柄(叶轴)的两侧,呈羽毛状的复叶,又根据叶轴顶端是否着生小叶,有奇数羽状复叶(odd-pinnately compound leaf,如槐、含羞草)和偶数羽状复叶(even-pinnately compound leaf,如无患子、紫云英)之分。

132 "闭合脉序”closed venation

是指蕨类叶脉的边缘连接,叶脉的脉序连接成各种形状的网状脉序形成闭合脉序。133 "次生生长”secondary growth

由次生分生组织形成层细胞分裂不断地产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的结果(源于维管形成层或木栓形成层的活动),使根与茎加粗,这种生长叫做次生生长。

134 "多年生草本”herbaceous perennial

植物的个体寿命超过两年以上的草木,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可能每年死去,而地下部分能生活多年,也称perennial herb。如万年青、麦冬等。

135 "托叶”stipule

指蕨类叶片中生在叶柄基部的两个肉质鳞片状的附属物(如莲座蕨),宿存或脱落,有时变成刺。被子植物中是完全叶的组成部分之一。托叶是叶柄基部两侧的附属物,有保护幼叶的作用。形状和功能因植物种类而异,如碗豆的托叶较大呈叶状;刺槐的托叶呈刺状;蓼的托叶呈鞘状,菝葜的托叶呈卷须状。

136 "延生起源”origin prolong

蕨类中原始类型的小型叶,只有一个单一的不分枝的叶脉,没有叶隙和叶柄,是茎的突起物,没有孢子叶与营养叶的分化,叶是同型。

137 "合轴分枝”sympodial branching

植物分枝形式的一种,是主轴不明显的一种分枝方式。主轴顶芽生长一个时期后,生长缓慢或死亡,而由其下方的一个腋芽长成新枝,并取代了主茎的位置,继续向上生长,随后又重复上述过程,是由各级侧枝分段连接而成的枝条。

138 "两面型孢子”spores bilateral

是指蕨类的孢子具左右对称面,形状像柑桔瓣一样极面观为椭圆形,有时稍长或稍宽;赤道面观为肾形,有时为椭圆形;单裂缝。

139 "两性配子体”both sexes gametophyte

蕨类的雌、雄生殖器共同生于一个配子体上,该配子体称为两性配子体。

140 "两面孢子叶穗”both sexes sporophyll spike

蕨类孢子叶聚生在枝顶叫孢子叶穗,而通常上半部为小孢子叶,下半部为大孢子叶,或分别各两行沿穗轴垂直平行排列。

141 "拟蕨植物”fren allies

蕨类中的石松纲、水韭纲、松叶蕨纲、木贼纲这四纲都是小型叶蕨类,是一些较原始而古老的蕨类植物,现存的代表甚少,所以称为拟蕨植物。

142 "拟叶”mimicry leaf

蕨类的小型叶是延生起源,故又称为拟叶或小型叶。

143 "块茎状”stem tuber

蕨类植物中水韭纲类的孢子体的茎具有短而粗、茎顶扁平的块状的茎,称为块茎状。144 "初生根”primary root

当植物种子萌发后,由最先突出种皮的胚根向下生长发育而成的根,称为初生根,又称主根。

145 "孢子植物”spore plants

也叫隐花植物、无花植物。指对藻类、菌类、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总称,用孢子进行繁殖,故称孢子植物。由于不开花、不结果,又称隐花植物。

146 "孢子叶穗”sporophyll spike

蕨类植物的孢子叶通常聚生在枝顶组成穗状的孢子叶球或孢子叶序,称为孢子叶穗或孢子叶球。

147 "孢子叶”sporophyll

蕨类植物中生有孢子囊的叶,通常在形态和构造上不同于营养叶,又叫能育叶(fertile frond)。发生异型孢子的植物,又有大孢子叶和小孢子叶之分,如蕨类植物中的卷柏属,在同一孢子叶球中同时存在两种孢子叶。

148 "孢子果”sporocarp

某些水生蕨类植物(如萍目、槐叶萍目)由羽片特化形成的,内生孢子囊肾形、卵形或球形体的外壳,称为孢子果或孢子囊果。槐叶萍、满江红的孢子果有雌、雄之分,雌孢子果内生一个或少数大孢子囊,雄孢子果内生多数小孢子囊。萍的孢子果无雌、雄之分,内生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

149 "孢子囊群”sorus

蕨类中较进化的类群的孢子囊通常是成群聚生在一个特化的囊托上,称为孢子裹群、囊群或孢子囊堆。

150 "孢壁”sporoderm

蕨类植物孢子的壁分内、外、周三层称为孢壁或孢子壁,也称孢粉壁。

151 "孢子囊异型”sporangium digamety

蕨类植物中卷柏目的孢囊有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之分,称为孢子囊异型。

152 "孢子囊壁”sporangium wall

指真蕨纲植物的每个孢子囊是由一群细胞发育而成,由环带、薄壁细胞和唇细胞组成的囊状结构,内有孢子。

153 "孢囊柄”sporangiophore

孢囊柄是一种特殊的孢子叶,密集于茎尖,组成一圆锥形的孢子叶球。它有一六角形的平顶,顶下面在中央生一柄,称为孢囊柄,也称孢子囊柄或孢子囊梗。

154 "单性配子体”gametophyte unisexual

蕨类的雌、雄生殖器官各生于一个配子体上,这样的配子体称单性配子体。

155 "单性孢子叶穗”sporophyll spike unisexual

蕨类植物中无大、小孢子叶之分的孢子叶穗,称为单性孢子叶穗。

156 "顶枝起源”tolome origin

蕨类植物中进化类型的大型叶,具有多分枝的叶脉,有叶隙和叶柄,是顶端叶状枝或孢子囊扁化而成的大型叶,称顶枝起源。

157 "周壁”perispore

蕨类孢子的最外层,质薄、柔软、透明光滑或常折皱成脊、片、刺状突起,或具有各式纹饰或分化出四条弹丝。

158 "直立茎”erect stem

不依靠其他植物体能垂直地挺立于地面或空间的茎,如大多数植物的茎。蕨类中的桫椤科植物树蕨的茎是直立于地上的茎。

159 "侧叶”lateral leaf

蕨类中卷柏属植物的叶细小,通常成四纵行排列,两行较大,侧生或近侧生,称为侧叶或背叶。

160 "径向切面”radial section

平行于主轴,并通过半径所作的切面,称为径向切面。

161 "切向切面”string section

平行于主轴而与半径垂直的切面称为弦向切面或切向切面。

162 "厚囊性发育”eusporangiate type development

蕨类中原始类群的孢子囊是由一群细胞发育而成,称为厚囊性发育。孢子囊形体较大,无柄,囊壁厚而由多层细胞构成。

163 "胚柄”suspensor

蕨类中石松属植物的合子第一次分裂是横向分裂,近颈部的细胞不再分裂而成为胚柄或称悬垂丝,但没有把胚推进配子体的作用。

在种子植物中,种子经休眠期过后,合子进行分裂与分化,其第一次分裂,大多为不均等的横裂(极少数例外),形成一列两个细胞。靠合点一端的一个较小,称为顶细胞(apical cell);靠珠孔端的一个较大,称基细胞(basic cell)。第一次分裂以后,顶细胞再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胚体(embryo proper);基细胞分裂或不分裂,主要形成胚柄。

164 "胚足”embryonal foot

指蕨类中石松属植物的胚柄下方的子细胞是胚细胞,形成8细胞胚体时,地下生配子体近胚柄一侧的四个细胞增大,形成半球形胚足或称基足。

165 "胚胎”embryonic

指蕨类植物原叶体上的颈卵器的合子经过横分裂或纵分裂形成胚胎,由胚胎再发育成幼孢子体。

166 "栅栏组织”palisade tissue

在异面叶上表皮一侧的叶肉细胞呈长柱形,并与上表皮垂直相交排列,类似栅栏状,细胞虽圆锥形,比较规则,并与表皮细胞垂直排列,细胞间隙小,叫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的细胞内叶绿体相对小而多,细胞的层数和形态随植物种类不同而不同。

167 "根状茎”rhizome

多年生植物的地下茎,形状如根,称为根状茎。蕨类植物的茎有直立、斜生和横卧等类型。直立茎除树蕨外,一般均为簇生叶的缩短茎,横卧类型的茎,常蜿延于地下或匐匍在基质上,称为根状茎或根茎。

种子植物的根状茎,也叫做根茎,有节与节间之分,且在节上有退化鳞叶,叶腋有腋芽,由此发育成地上枝,并产生不定根,根状茎顶端有顶芽,继续进行顶端生长,同时其基部逐渐死亡。根状茎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可进行营养繁殖。白茅、竹、姜、莲等都具有根状茎。168 "根托”rhizophore

指某些蕨类植物(如卷柏属)主茎上特殊的分枝,一般光滑无叶,分枝顶端产生不定根,向下长入土中。具吸收和支持的作用。

169 "根毛”root hair

根尖表皮上的毛状物,为表皮细胞向外突出的部分。根毛数量很多,集中于根尖的一定区域(根毛区root-hair zone)。根毛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其主要机能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它能分泌多种物质(如酸类),溶解土壤中不易溶化的养分。根毛的寿命很短,一般仅数天,多则2至3周,以后逐渐死亡或脱落,随着根尖的生长,在新的部位,又生出新的根毛。170 "根冠”root cap

位于幼根的顶端,是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的冠状构造覆盖在根尖的生长点上,具有保护生长,使其不受土壤微粒的摩擦和损伤的作用。

171 "真囊群盖”cystindusium

指蕨类叶表皮细胞发育而来,覆盖孢子囊群的片状状结构,保护孢子囊群,形态各异,是分类的依据。

172 "原叶体”prothallus

指蕨类植物的配子体,一般为绿色扁平的心脏形叶状体(如蕨),生有假根,贴地生长,能营独立生活,亦有呈圆柱状等。全部(松叶蕨)或局部(石松)无绿色,长在土中,因有共生的真菌而取得营养。原叶体上发生精子器和颈卵器,在有水的条件下完成有性生殖过程。原叶体又称为叶状体。

173 "原生叶”protophyll

在蕨类石松属植物中,由圆球状始原茎(原茎叶体)上表面发育成多少呈圆锥状的突起称为原生叶。

174 "配子体异型”digamety gametophyte

是指蕨类中卷柏目的配子体有雄配子体和雌配子体之分,称为配子体异型。

175 "脊沟”ridge furrow

蕨类中木贼纲植物的气生茎中的每个维管束内侧有个小空腔称为脊沟。脊沟充满空气,是由原生木质部成分在生长过程互相分离并或多或少损坏而形成。

176 "拳卷”circinate

蕨类植物的叶在芽内未舒展前,幼叶的叶片尖端向内曲卷,这种幼叶的卷迭式,称为拳卷。

177 "营养叶”foliage leaf

为不分化生殖器官的叶之总称。为孢子叶的反义词。通常营养叶的光合作用旺盛,并且也是以氮代谢为主的多数营养物质代谢的中心。多数蕨类植物的孢子叶和营养叶分化得不彻底,而着生孢子囊的叶在形态上和营养叶相同,孢子散落后,也起着营养叶的作用,因此称为营养孢子叶。营养叶是普通绿色的,不产生孢子,又叫不育叶,也称trophophyll 。

178 "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

植物体内有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输导系统,即有维管组织的分化,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叫做维管植物,也称tracheophyta

179 "假囊群盖”false indusium

蕨类叶片边缘卷曲形成覆盖囊群的盖,称为假囊群盖,如蕨。

180 "假二叉分枝”false dichotomy branching

芒萁的叶轴顶停止发育,在叶轴下产生了两个轴,这样重复产生形成多回假二叉分枝的叶轴。被子植物中较普遍,这种分枝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合轴分枝的变化。

在茎的分枝方式中,二叉分枝是比较原始的,单轴分枝在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中占优势,合轴分枝(包括假二叉分枝)是被子植物主要的分枝方式。这说明合轴分枝是较为进化的。

合轴分枝使树枝有更大的开展性。顶芽的依次死亡是极其合理的适应,因为任何顶芽都有抑制腋芽的作用,顶芽的死亡,改变了植物生长素分布的状态,促进大量腋芽的生成与发育,从而保证枝叶繁茂,光合面积扩大。尤其在果树和农作物丰产方面,合轴分枝是最有意义的,但是林木用材方面,单轴分枝有它的实践意义,因为单轴分枝可以获得粗壮而挺直的用材。181 "雄配子体”male gametophyte

卷柏类的雄配子体由小孢子萌发长成,产生精子器。种子植物中,2-细胞型花粉入3-细胞型花粉通常称为雄配子体。

182 "雌配子体”female gametophyte

卷柏类的雌配子体由大孢子萌发长成,产生颈卵器。在被子植物中,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功能大孢子,其经多次分裂发育成7细胞8核的成熟胚囊,称为雌配子体。183 "聚囊”synangium

蕨类植物的几个孢子囊连在一起呈囊状叫聚囊或聚合囊(如松叶蕨)。

184 "横桥细胞”transuerse bridge cell

蕨类茎的内部构造分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表皮无气孔,皮层与中柱间有巨大的间隙, 是被一种疏松的辐射状排列的长形细胞隔开形成的, 这些细胞称为横桥细胞。它是辐射状排列的长形内皮层细胞,通常在皮层与维管束之间的相连处,又叫闩条组织。

185 "槽沟”vallecular cavity

在蕨类木贼纲植物中的节间每条槽的内侧也有一团垂直向的厚壁组织,在每团厚壁组织内侧有一个大型的空腔称为槽沟。

186 "薄囊性发育”leptosporangiate type development

蕨类中进化类群的孢子囊是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成,孢子囊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称为薄囊性发育。

187 "囊群盖”indusium

是指蕨类植物真蕨类植物叶上覆盖囊群的薄膜,由囊群托或其附近的表皮细胞发生,叶表皮延伸形成的,呈鳞状或膜状,具有保护孢子囊的作用。囊群盖有无,形状和着生方式都是真蕨类植物分类上的重要依据,囊群盖的形状有圆盘形、肾形、杯形、碟形、球形等形状。188 "囊托”apophysis

孢子囊托由多少伸长而增大的脉端所形成(如桫椤、瓶蕨)。

189 "囊苞”sorus bracteal

由孢子囊托基部的叶组织发育形成杯状、管状或双唇状的囊苞又名囊群盖。

190 "绒毡层”tapetum

蕨类石松的孢子叶球作棒状,密生于孢子叶。每个孢子叶的上面基部有一个大型肾状的孢子囊,横卧于腋内。孢子囊壁由几层细胞构成,最里面的一层富于原生质,叫做绒毡层。

被子植物花药壁的最内层是绒毡层,这层细胞一般比外层的细胞大,细胞质浓厚,液泡比较小,在花药发育早期绒毡层细胞是单核的,但后来则变为双核或多核的。当花粉粒形成时,绒毡层解体,因此,在花粉粒成熟时,绒毡层常常被破坏而消失。绒毡层含有丰富的油脂和类胡萝卜素,对花粉粒发育具有重要的营养和调节作用。

191 "原茎叶体”protocorm

蕨类石松属植物的地上配子体的幼胚分裂成八枚细胞时,在上方的四枚细胞中,仅有2枚分化成基足,另2枚细胞分裂成为球状体,这种球状体叫始原茎(原茎叶体、原球茎或原基体)。

192 "裸子植物”gymnosperm

是种子植物的一类(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是介于蕨类植物与被子植物之间的类群,孢子体发达,配子体退化,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在发展过程中产

生了花粉管;不形成子房和果实,胚珠和种子是裸露的,故名裸子植物。胚乳是在受精前产生的,是单倍体;此外,绝大多数的雌配子体有颈卵器。

裸子植物最初出现于古生代,中生代最盛,到现在大多数已绝灭,仅存约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约有230种和48个变种。裸子植物可分为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紫杉纲)和买麻藤纲等5纲,松柏纲是现代裸子植物中最繁盛的类群,大多数分布于北温带,为森林中的主要树种,产生木材、松脂、松香油等,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193 "子房”ovary

子房是雌蕊基部膨大的部分,由子房壁、子室、胚珠和胎座组成。由一个心皮组成的子房,仅有一室,称为单子房或称单雌蕊;由二个或二个以上心皮组成一室或多室的称为复子房或复雌蕊。裸子植物无子房结构,被子植物才有子房结构。

子房着生于花托上,它与其他组分(花萼、花冠、雄蕊群)的相对位置,常因植物种类而不同,通常分为3类,即上位子房、半上位子房和下位子房。从植物进化角度来看,上位子房不及下位子房进化,子房被花托包被起来,增强了对爱精后胚胎的保护,对植物的繁衍具有积极意义。

194 "大孢子叶球”ovalate strobilus

裸子植物的大孢子叶(心皮)丛生成或聚生成孢子叶球,称为大孢子叶球,又名雌球花(female cone)。

195 "小孢子叶球”staminate strobilus

裸子植物的小孢子(雄蕊)聚生成孢子叶球,称小孢子叶球,又名雄球花(male cone)。196 "孑遗植物”lonely heredity plants

在地质历史时期曾广泛分布并繁盛一时的植物种类,经过自然环境的变迁,大部分种类绝灭,而现代仅在狭小的地域内残存下来的个别植物种类,叫子遗植物或称残遗种。如银杉、水杉、水松和银杏等。孑遗植物对于研究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地质变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7 "小孢子囊群”sporangiole sorus

裸子植物的小孢子叶球上的小孢子叶有一短柄,柄端有二个或几个囊状结构叫小孢子囊群,囊内有花粉粒。

198 "木本植物”xylophyte

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多的多年生植物。植株茎于一般坚硬而直立,寿命较长,能逐年生长,也称woody plant。有乔木、灌木、半灌木和木质藤本的区别。

199 "长枝”long shoot

裸子植物的长枝细长,无限生长,叶子在枝上螺旋状排列,节间长的枝条。

200 "气孔线”stoma thread

指裸子植物的条形叶背面的气孔线常多条紧密排列成气孔线。

201 "气孔带”stomatic band

指裸子植物的条形叶背的气孔线常多条紧密排列成浅色的气孔带。

202 "气囊”saccus

裸子植物的气囊由小孢子两侧外壁形成,能使小孢子在空气中飘浮,这种结构叫气囊。203 "中脉带”centre vein belt

裸子植物叶背的气孔带之间凸起的绿色中脉区为中脉带。

204 "中种皮”sarcoderm

裸子植物的中种皮常为薄壁组织组成,细胞体大,中种皮内分布有维管束,而银杏的中种皮白色,骨质。

205 "内种皮”tigmen

裸子植物的内种皮由内珠被形成,一般很薄,银杏的内种皮红色,膜质。

206 "边带”border belt

裸子植物叶背气孔带与叶缘之间的绿色区为边带。

207 "外种皮”exopleura

裸子植物的外种皮由外珠被形成,常较厚而坚实,具有光泽、花纹或其它附属物。银杏的外种皮厚,肉质,并含有油脂及芳香物质。

208 "叶痕”leaf scar

叶脱落后,茎上留下着生叶柄的痕迹。在叶痕内折断的维管束也留下痕迹,称”维管束痕”,叶痕的形状和维管束痕的数目因植物的种类而异,可用于鉴别处于落叶状态的木本植物。

209 "叶轮生”leaf cydc birth

裸子植物的每一茎节长出两片以上的叶,环绕着茎节生长,这样的叶序叫轮生叶。210 "叶对生”opposite leaf

裸子植物的每一茎节长出两片叶,彼此相对排列,叫做叶对生。

211 "导管”vessel

在种子植物中的主要输导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类的组织,导管是由一串以顶端对顶端方式连接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成熟后死去,细胞壁不均匀加厚并木质化,在横壁(端壁)上并有穿孔形成。每一个组成导管的细胞叫做导管分子。

212 "次生胚柄”secondary suspensor

由顶端层细胞靠近初生胚柄的一层细胞分化而成的胚柄,称为次生胚柄。

213 "多胚现象”polyembryony

一粒种子(胚珠)中产生2个或2个以上的胚的现象称为多胚现象。裸子植物的多胚现象是由于一个雄配子体上的几个或多个颈卵器的卵细胞同时受精发育而成的多胚。种子植物中,也有在胚珠中有2个以上的胚囊,而形成多胚现象,如桃等。

214 "年轮”annual ring

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在形态和颜色上显示的差异,在木本植物茎横切面上呈同心圆环纹,每一环轮纹包括早材(或春材,春季形成)和晚材(或夏材、秋材,夏秋两季形成),一年只有一个轮纹就称年轮,如果一年产生二个以上的轮纹称假年轮。

215 "托苞片”hold bract

裸子植物的托苞片,实际上就是苞片,相当于苞鳞,肉质化.

216 "交互对生”decussate

对生叶序中,如果对生叶在上一节上的一对向左右开展,在下一节上向前后展开,而上下成十字交叉(垂直),就叫叶交互对生,也称alternative opposite。

217 "乔木”arbor

主干明显而直立,高5m以上,每枝繁盛的木本植物,如松、云杉、杨、榆等,也可称tree。

218 "花粉管”pollen tube

花粉粒具有萌发孔(外壁上的开孔,或是较薄的区域),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时,吸收柱头上的液体,特别是受各种酶的影响,花粉粒因而膨胀,由于外壁较坚硬,内壁便由外壁上的萌发孔突出而形成细长的管状物向花柱中生长,该管状物称为花粉管。

219 "形成层”cambium

位于根、茎维管束的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具有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的能力。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因而使根与茎不断地加粗。

220 "伴胞”companion cell

种子植物韧皮部的一种薄壁细胞。与筛管分子起源于同一母细胞,故伴随筛管毗连而存,伴胞细长,有浓厚的细胞质和显著的细胞核,细胞质通过壁上的小孔与筛管相通,故与筛管有密切联系,同为韧皮部的主要组成分子,具有短途运输物质的作用。

221 "初生胚柄”primary suspensor

由胚柄层细胞发育而来,称为初生胚柄。

222 "两型叶”amhi type leaf

裸子植物的杉、柏类植物有鳞片状叶,鳞片叶小,呈膜质苞片状,螺旋,散生或簇生状,条形叶生鳞片状叶的腋部。有鳞形叶和条形顺之分的称为两型叶。

223 "旱生植物”xerophyte

适应在土壤中长期缺水的情况下能正常生活的植物,叫旱生植物。这些植物常常具有发达的根系或贮水组织,在叶片上常形成减少水分蒸腾的结构,叶片结构特点主要朝着降低蒸腾和贮藏水分两个方面发展,如角质层厚、气孔下陷或叶片退化。

224 "传粉滴”pollination drop

由珠孔溢出或分泌出的一种液滴,随着它的干涸花粉被吸入珠心,故名传粉滴或液滴。225 "突出学说”enation theory

是解释维管植物小型叶(或孢子叶)起源问题的一种假说。认为小型叶起源于茎轴表面的突出体,然后才由中轴突起,伸入表皮的突出体当中,叶脉是后来才发生的。认为先有孢子囊,后来形成突出体,突出体再和孢子囊组成孢子叶。

226 "苞鳞”bract scale

在松雌球果珠鳞之下呈鳞片状的不育叶,称为苞鳞。

227 "顶枝学说”telome theory

是解释维管植物根、茎、叶起源问题的一种假说。认为最原始的维管植物既无叶也无根,整个植物是分枝的轴状体或茎,是由顶枝构成,顶枝是二叉分枝的轴的顶端部分,具有孢子囊,或者没有孢子囊。由于分枝式演进,顶枝推向轴的侧面。无论大型叶还是小型叶,都是由顶枝变成的,大型叶是由多数的顶枝联合并变扁而形成的,小型叶则由单个顶枝扁化而成。认为根是根茎转变而成,或自根茎生出的根状分枝,或者根是一种新结构。

228 "单性同株”monoecism

具单性花的植物在同一植株上,既有雌花又有雄花,如松属类植物,称为单性同株或雌雄同株。

229 "单性异株”dioecism

具单性花的植物,而且雄花和雌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有雌株和雄株之称。例如:银杏、苏铁为单性异株或雌雄异株。

230 "单轴分枝”monopodial branching

指植物体主轴从下向上伸长,主轴侧芽发展为侧枝,侧枝再以同样的方式分枝,如松、杉和银杏等。蕨类植物的单轴分枝是由原始的二叉分枝演化而成。

231 "果鳞”cone cale

指裸子植物的球果成熟时木质化呈褐色并且开裂的鳞片称为果鳞,也称种鳞seminiferous scale。

232 "细胞带”cell belt

裸子植物小孢子囊壁的表皮细胞下有一层带纹增厚而宽的细胞,称为细胞带。

233 "套被”quilt shealthing

裸子植物中由大孢子叶特化或强烈变形而成,称为套被。包围着胚珠,或在胚珠基部缩小成杯状,有时完全与珠被合生,如罗汉松。

234 "直生胚珠”atropous ovule

即胚珠的珠柄、合点与珠孔在一条直线上,称为直生胚珠。直生胚珠的名部均匀生长,珠孔、珠心纵轴、合点和珠柄成一直线,如荞麦、大黄和胡桃等的胚珠,也称orthotropous ovule。

235 "居间生长”intercalary growth

由于居间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的分裂和体积增大,而使茎或叶伸长的生长方式。

236 "单叶互生”simple leaf alternate

每一节着生一个叶,各节的叶互相交叉排列,叫单叶互生。

237 "孢子叶球单性同株”monoecism strobilus

裸子植物的雄球花和雌球花同生于一株上或同一枝条上称为孢子叶球单性同株。

238 "孢子叶球单性异株”dioecism strobilus

裸子植物的雄球花和雌球花分别生在不同植株上,称为孢子叶球单性异。

239 "胚乳”endosperm

胚乳是种子养料的贮藏部分,供给种子发芽时所需的养料。裸子植物的胚乳于受精前即形成,它是配子体的一部分,是单倍体。被子植物的胚乳是由两个极核经过受精后发育而成,是三倍体。

240 "种子”seed

种子植物的胚珠经受精后发育而成,一般有种皮、胚和胚乳等组成部分。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萌发后长成幼苗。

在被子植物中,有的植物种子中的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子叶吸收,成熟后的种子没有胚乳,叫做无胚乳。如大豆、蚕豆、黄瓜、蕃茄的种子。成熟种子有胚乳的叫有胚乳种子,如小麦、水稻、玉米、蓖麻的种子。

241 "种托”receptacle

由托苞片与轴愈合发育而成的肉质种托。

242 "种皮”seed coat

由胚珠的珠被发育而成的保护种子的结构,包被于胚和胚乳之外,也称testa。

243 "种鳞”seed-scale

裸子植物珠鳞上的胚珠发育为种子后,其珠鳞就发育为种鳞。

244 "种子植物”seed plant

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被子房包被。

245 "胚珠”ovulc

胚珠由珠被、珠心、胚囊、合点和珠柄组成,受精后发育成种子。裸子植物的胚珠是裸露的,生长在大孢子叶上。被子值物的胚珠包被在心皮内,以珠柄着生于子房内壁的胎座上。

胚珠发育时,由于各部生长速度的变化,形成不同类型的胚珠。主要类型为:直生胚珠(atropous ovule,如荠麦、大黄和胡桃等的胚珠)、横生胚珠(amphitropous ovule,如花生、锦葵和梅等的胚珠)、弯生胚珠(campylotropous ovule,如油菜、柑橘、蚕豆等的胚珠)、倒生胚珠(anatropous ovule,如菊、瓜类、水稻和小麦等的胚珠)。

246 "胚囊”embryo sac

裸子植物的雌配子体即为胚囊,由大孢子发育而来,位于胚珠的珠心内,上有颈卵器。被子植物的胚囊是由靠近珠孔端的珠心形成的一个胚囊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分体,三个消失,一个经三次有丝分裂后形成7个细胞或八核胚囊。在近珠孔端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助细胞;在近合点端有3个反足细胞,中央有两个极核,极核可能在受精前合并为一个细胞,融合后的极核叫做次生核。在有些植物中,反足细胞可进行分裂产生多个细胞,例如水稻、小麦。被子植物受精后,受精卵在胚囊内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

成胚乳。

247 "胚根”radical

胚的下部未发育的根,称为胚根,是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当种子萌发时,胚根一般是首先突出种皮,伸入土壤中形成主根。

248 "胚轴”embryonal axis

又名“胚茎”,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为子叶着生点与胚根之间的轴体。胚轴一般又可分为两部分,种子萌发后,当真叶出现时,由子叶着生点到第一片真叶之间的部分叫上胚轴,子叶着生点和胚根之间的部分叫下胚轴,也称plumular axis。

249 "胚芽”plumule

种子植物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位于胚轴的顶端。是能发育成枝(茎与叶)的原始体。250 "前胚”proembryo

裸子植物除极少数受精卵直接形成胚外。大多数均由4个或多个细胞或游离核状态先形成前胚。在胚胎发育的原胚阶段,受精卵经多次分裂形成4层共16个细胞,自上而下分别称为上层、莲座层、初生胚柄层和胚细胞层,即为前胚,也称原胚。

251 "葇荑花序”ament

花序轴上着生许多无柄或具短柄的单性花,通常雌花序轴直立,雄花序轴柔软下垂,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和枫杨等。裸子植物罗汉松科的小孢子叶球大多数单生或稀聚生成柔荑花序,由螺旋状排列的多数小孢子叶和不孕性叶组成。

252 "树脂道”resin canal

植物体内由分泌树脂的细胞所围成的长形管道,多见于裸子植物的根、茎、叶内,纵横沟通,分泌的树脂可能对植物有保护或封闭伤口的作用,也称resin duct。

253 "珠被”integument

胚珠的内部为珠心,胚珠的外层包被珠心的部分,称为珠被。珠被有两层者(分外珠被和内珠被),亦有一层者,均为若干层细胞组成,但也有少数无珠被的(如檀香科植物)。珠被起保护作用。胚珠形成种子时,珠被发育成种皮。

254 "珠鳞”ovuliferous scale

大孢子叶特化而成鳞片状。在其基部着生胚珠的叫珠鳞。当胚珠发育为种子后,珠鳞称为种鳞。

255 "珠领”ovuliferous neck

大孢子叶特化而成的两片环状叶,在其上着生胚珠,生于大孢子叶球短柄的柄端成环形,称为珠领,如银杏。也称collar。

256 "珠孔”micropyle

胚珠的顶端开孔,称为珠孔。被子植物中,是在胚珠的上端,珠被未完全闭合而留下的孔隙。珠孔受精的植物(如荠菜、玉米、百合等),其珠孔为花粉管进入胚珠内的通道。257 "珠孔管”micropylar tube

在裸子植物胚珠珠孔顶部常有贮水的花粉室或珠孔附近的珠被伸长而形成珠孔管。258 "珠托”collar

由大孢子叶特化为鳞片状或变态为囊状,称为珠托,生于苞腋,成对组成大孢子叶球。259 "珠心”nucellus

植物胚珠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珠被内,由薄壁细胞组成,其中产生大孢子,大孢子进一步发育成胚囊。

260 "假种皮”aril

由珠柄或胎座等发育而成的结构,包被于种皮之外,不是珠被发育而成的结构,故称做假种皮。

261 "球果”cone

裸子植物松、杉目的新枝顶端,多生有一至二个红色或绿色的由许多果鳞集成的球状体称为球果(雌球果)。既由雌球花发育而成,大孢子叶变成种鳞。球果是经过传粉受精后,于第二年或第三年春天成熟的,球果成熟时木质化,具柄或无柄,每一种鳞的向轴面常具二枚或更多的种子,种鳞展开后种子散出。

262 "球花”cone

是指苏铁、松、杉等植物的生殖器官,或称孢子叶球,是由一个中轴和围绕着这个中轴的许多紧密的螺状排列的能育的孢子叶组成,有雌、雄球花之分。

263 "盖被”cover quilt

指裸子植物的盖子植物纲孢子叶球的类似于花被的器官或胚珠的外珠被,呈肉质囊状包被胚珠叫盖披。种子成熟时盖被变为木质或稀为肉质的假种皮包围着种子,如麻黄。

264 "植被”vegetation

在一定的地区内,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称。例如,全球地表的植物称为“世界植被”,某个地区的植物称为“地方植被”,栽培的农田或树林称为“人工植被”,天然森林或草甸称为“自然植被”。

265 "雄球花”staminate strobilus

雄性的孢子叶球由小孢子叶组成,下面产生小孢子囊,即花粉囊,内产生大量的小孢子,即花粉,又称为小孢子叶球(male cone)。

266 "短枝”short shoot

节间粗短,生长缓慢。叶簇生枝顶的枝条叫短枝。短枝是花果枝。也称dwarf shoot。267 "筛胞”sieve cell

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的输导营养物质的组织。细胞呈管状,以侧壁上的筛域与相邻的筛胞相通。它不形成筛板,输导效能比筛管低。

268 "裂生多胚现象”cleavage polyembryony

由一个受精卵态发育过程中,胚原组织分裂为几个胚,叫裂生(性)多胚现象。这种现象在裸子植物中普遍存在。

269 "管胞”tracheid

是两端斜尖、径小、壁厚、无穿孔的管状死细胞,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蕨类和绝大部分裸子植物只有管胞,而无导管。

270 "雌球花”female cone

由大孢子叶(心皮)丛生或聚生而成雌球花,又称大孢子叶球,也称ovulate strobilus。271 "灌木”shrub

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比乔木矮小。高4~5m以下,近地面处丛生分枝,如紫荆、丁香、木槿、海桐等。也称arbustum。

272 "鳞盾”scaly shield

雌球果的种鳞顶端加厚膨大呈盾状的露出部分,常肥厚,称为鳞盾,例如松属。也称apophysis。

273 "鳞脐”scaly umbo

雌球果的种鳞顶端的鳞盾的中心隆起部分,称为鳞脐。例如松属。

274 "鳞脊”scaly ridge

雌球果的中鳞顶端的鳞盾上有一横脊或放射状的脊,称为鳞脊。

275 "鳞芽”scaly bud

按芽鳞的有无,将芽分为裸芽(naked bud)和鳞芽,芽体不裸露,外面为芽鳞包被的芽,称为鳞芽。

植物学名词解释

绿色植物:从营养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植物种类,其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能够利用光能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绿色植物或光能自养植物。 非绿色植物:另一类植物(如真菌、细菌)的体内不含叶绿体,称为非绿色植物。 寄生植物: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从寄主身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 腐生植物:从死亡的生物体上吸取养料的植物,称为腐生植物。 异养植物: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合称异养植物。 陆生植物:绝大多数植物种类都生长在陆地上,通称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少数植物生于水里,通称水生植物。 化能合成菌:非绿色植物中有少数种类,如硫细菌、铁细菌等,可以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制养料,它们被称为化能合成菌。 矿化作用:通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的过程,称为矿化作用。 拟核:由一条环状DNA链构成,DNA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外无核膜。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根毛:幼根根毛区表皮细胞,常常向外产生一条长管状突起。 细胞壁: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结构,它构成了细胞的外壳。 原生质体:由原生质分化而来,是细胞内有生命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后含物:一些细胞代谢产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常呈一定结构分布于细胞质内。 原生质: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复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的,不均一的亲和胶体。 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一类极其重要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是细胞参与调节各种代谢活动,完成各种功能,维持生命活动过程所不可决少的重要物质。核酸:普遍存在于生活细胞中,担负着贮存和复制遗传信息的功能,同时还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脂类:是一类不溶于水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胞间层:又称中层或果胶层,是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初生壁: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物质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物质等。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表面继续积累的壁层。 构架物质:形成细胞壁网络构架中的物质。 衬质:是指填充在构架中的物质。 半纤维素:是存在于纤维素分子间的一类基质多糖。 果胶多糖或果胶质:是胞间层和双子叶植物初生壁的主要成分,而单子叶植物中含量较少。 细胞壁蛋白:包括结构蛋白,酶以及尚未确定其功能的蛋白质。 内镶物质:是指构架物质和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附着与生理功能分化的物质。 覆饰物质:是指覆盖在细胞壁外表的一些物质。 木质化:木质素填充到细胞壁中去的变化称木质化 角质化:在细胞壁上增加角质的变化称角质化 栓质化:细胞壁上增加栓质的变化 矿质化:细胞壁中增加矿质的变化 细胞膜:与细胞壁相邻,包围于细胞质外的一层膜 细胞内膜;细胞膜内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 生物膜:外周膜与细胞内膜的统称 初生纹孔场:在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凹陷的较薄区域。 纹孔:在没有次生壁沉积的地方,只存在初生壁和胞间层,细胞壁的这种比较薄得区域就叫纹孔。 纹孔对:相邻细胞的纹孔相对而生的。 纹孔膜:纹孔对之间的隔层。 纹孔腔:纹孔膜两侧的空腔。 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细胞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 细胞质:真核细胞核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由半透明的胞基质以及分布其中的多种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组成。 胞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系统以外的、较为均匀的、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质(又名细胞质基质、基质、透明质)。 胞质环流:在生活细胞中,胞基质是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这种流动称为胞质环流。 旋转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只有一个大液泡时,胞基质沿细胞壁围绕着中央大液泡坐同向流动,称为旋转运动。 循环运动:当生活细胞中,存在多个小液泡时,胞基质以不同方向围绕着小液泡流动,称为循环运动。 细胞器:细胞质内由原生质分化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质体: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体积较线粒体大,在高等植物中常呈圆盘形、卵圆形成不规则形,直径5~8微米,厚约1微米。 片层:质体内部基质中着发达程度不同的膜系统。 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的基质中悬浮着由膜所围成的圆盘状或片层状的囊。 基粒:一些类囊体整齐地垛叠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 白色体:一种不含色素的质体,多存在于幼嫩或不见光的组织中。 内质网:由单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 细胞液:液泡内的液汁。 溶酶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的囊泡状结构。 微体:由单层膜包被的圆球形小体,直径约为0.2-1.5微米。 核糖体:一种无膜包被的细胞器,电镜下成小而圆的颗粒,其直径约为15~25纳米,主要成分rRNA和蛋白质。 原纤维:由α-微管蛋白质与β-微管蛋白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二聚体,再由二聚体组成的线体聚合体。 中间纤维:由柔韧性很强的蛋白质丝构成,中空管状,直径约为10nm。 核孔:核被膜的内、外膜在一定部位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些环形开口。 核纤层:核被膜的内膜内侧一层蛋白质网络结构。 后含物: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包括贮藏的营养物质、代谢废弃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单宁:一种无毒、不含氮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存在于一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液泡或细胞壁中。 细胞周期:持续分裂的细胞,从结束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纺锤丝:分裂前期之末当染色体形成后,从分裂极向细胞核中央放射状地形成许多由微管组成的丝状结构。 染色体牵丝:从分裂极发出并连接在染色体着丝点上的纺锤丝。 连续纺锤丝:从一极到另一极而不与染色体相连的纺锤丝。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最新植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2、营养器官:与植物的营养生长有关的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与植物的生殖生长和繁殖后代有关的器官。花、果实和种子。 3、主根:胚根直接生长而成的根。垂直向地下生长。 侧根:主根等产生的各级分支。 4、定根:主根和侧根称之为定根。主根来自于胚根,侧根来自中柱鞘一定部位的细胞恢复分裂发育而来。 不定根: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不定根可产生各级侧根。 5、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有根毛的一段根,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旺盛、最重要的部分。 6、根的伸长生长: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和根尖伸长区的细胞迅速伸长生长使根能够不断地伸长的过程。 7、初生生长:根尖的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产生各类成熟组织的过程叫初生生长。 初生结构:初生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组织构成。 8、次生生长:初生生长完成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称为次生生长。 次生结构: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所构成的结构。 9、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横向壁和径向壁上有一条带状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结构,环绕成一圈,称凯氏带。 10、维管柱;由初生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发育而成,包括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和薄壁细胞四部分组成。 11、外始式: 内始式: 12、内起源:根的中柱鞘一定部位。由于中柱鞘位于根内部,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外起源: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叶和芽的起源) 13、髓:有些植物根的中柱中央也有薄壁细胞,称为髓 14、苗:指除根系以外,植物地上器官—茎叶部分的总称。 枝条:着生有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 实生苗:指由种子萌发长成的植物体。 年苗:一年中苗的生长量(芽发育和生长成一段新枝条)。 15、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 节间:相邻两节之间的茎段。 芽:位于叶腋或茎顶端。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维管束痕:叶柄中的维管束断裂后留下的痕迹。 皮孔:周皮上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种通道。 芽鳞痕:顶芽鳞芽展开时,芽鳞片脱落留下的痕迹, 辨别枝条的年龄。 16、芽:芽是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17、定芽:生长在茎固定位置上的芽,有顶、侧芽(腋芽)。 不定芽:常是从老根、茎、叶上产生的芽,其位置不固定。 18、活动芽:在其生长季节中能开放的芽。 休眠芽:在其生长季节中不开放的芽。

复习用: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上册 1.植物学: 答案: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分类、生理、生态、分布、起源和发展、遗传与进化的科学。 2.细胞: 答案: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外始式分化: 答案:根的初生木质成熟方式从外至内渐次发育成熟,称为外始式分化。 4.分化: 答案: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 5.组织: 答案: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6.花: 答案:花是适应生殖功能的变态短枝。 7.茎: 答案:来源于胚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状体。 8.变态: 答案:植物器官为了适应某一特殊的环境,改变了原有的功能和形态,这种变化能够遗传下去,称为变态。 9.保护组织: 答案: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例如表皮。 10.芯皮: 答案:芯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由叶变态而成。11.被子植物: 答案:种子由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2.裸子植物: 答案: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的一类植物。 13.叶序: 答案:叶在茎上的排列顺序。 14.虫媒花: 答案:借助昆虫传送花粉的花是虫媒花。 15.边缘胎座: 答案:单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 16.花公式: 答案:用特定的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组成的式子,称为花公式。 17.种子: 答案:是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 18.休眠: 答案:种子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也不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这一特性叫种子的休眠。 19.胚珠: 答案:胚珠是芯皮腹缝线上的卵形突起,发育成熟后由珠被、珠心、珠柄、珠孔、合点等部分构成。珠心组织内产生胚囊母细胞,并由其发育成配囊。 20.侵填体: 答案:进入导管内部的瘤状后含物,称为侵填体。 21.双受精: 答案: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中,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三倍体的胚乳核,并进一步发育成胚乳,这一特殊的受精方式,称为双受精。 22.分生组织: 答案:在根尖、茎尖和形成层中,具有持久分生能力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23.次生保护组织: 答案:由木栓形成层(侧生分生组织)及其衍生细胞形成的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 24.花序: 答案: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顺序。 25.凯氏带: 答案:双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端壁的栓质带状加厚,称为凯氏带。 26.泡状细胞: 答案:单子叶植物叶片上表皮中,呈扇形分布的某些薄壁细胞,称为泡状细胞。这些细胞失水时,能引起叶片卷曲,防止叶片舒展而进一步失水。 27.内起源: 答案:侧根发生时,由内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侧根源基,进一步突破外面的组织而成,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内起源。 28.胞间连丝: 答案:连接相邻两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 29.质体: 答案: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 30.开花: 答案:花被张开,雌雄蕊暴露出来的现象称为开花。31.异花传粉: 答案: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中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异花传粉。 32.单子叶植物: 答案:种子内部的胚,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 33.双子叶植物: 答案:种子内部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 34.维管束: 答案:由木质部与韧皮部构成的束状结构。 35.外起源: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植物学名词解释大集合

1 "虫瘿” insect gall 虫瘿是植物组织遭受昆虫等生物取食或产卵刺激后,细胞加速分裂和异常分化而长成的畸形瘤状物或突起,它们是寄生生物生活的""房子""。 引起植物产生虫瘿的生物很多,可分为动物和微生物两大类,常见的致瘿动物主要有昆虫、螨、线虫等,常见的致瘿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 昆虫是植物虫瘿主要的致瘿生物。 2 "二叉分枝” diehotomous branching 植物分枝类型的一种。植物体的主轴重复地分成两个分枝。由于主轴顶端的原始细胞长成两个生长点,均等地长出两个分枝,分枝顶端重复这过程而不断 形成二歧的各级分枝。二叉分枝是原始的分枝类型,苔藓、蕨类(石松)等植物 均有之。高等植物的二叉分枝式曾称为“二歧式”。 3 "气室” air chamber 地钱目叶状体表皮气孔之下有菱形或多角形的小室,或蕨类孢蒴内的空腔部分,称为气室。 4 "气孔” air pore 指地钱目叶状体的气室向外开口处,叫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通道。此种气孔与种子植物的气孔器不同,它由16个细胞组成烟囱状,不开闭。 5 "中肋” centre rib 指藓类叶片中央类似于种子植物叶脉的构造,通常由孢壁较厚的一群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6 "无性世代” asexual generations 植物生活史中,从雌、雄配子受精以后到减数分裂前,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双倍的,这个时期叫做无性世代,也叫孢子体世代。如蕨类植物的生活史中,从合子形成到孢子母细胞的产生为无性世代。 7 "中轴” axile 在藓类位于茎的中央,由厚壁和薄壁细胞组成,排列紧密。 8 "水孔” water pore 是指生在叶边排水的孔,比气孔较大,水孔两旁有分化不完全的保卫细胞,不能自动调节开闭。主要机能是排出植物体内过多的水分。 9 "叶状体” leaf shaped body 苔类植物中,植物体呈片状而没有茎与叶的分化,称为叶状体。 10 "叶鞘” leaf sheath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较宽而紧密抱茎的部分称为叶鞘。被子植物叶的基部扩大,包围着茎叫做叶鞘。禾本科和伞形科等植物,多具有明显的叶鞘。蓼科 植物茎节上的鞘状物是托叶的变态,叫做“托叶鞘”,也称“vagina”。 11 "叶耳” auricle 藓类植物中,叶片基部扩展而成耳状的部分,称为叶耳。禾本科植物叶鞘与叶片连接处的边缘部分延伸的突起,多呈耳状或镰刀状的叶耳。叶舌和叶耳的 形状、大小、色泽以及有无,常为鉴定禾本科植物种或品种的根据之一。 12 "生殖托” reproduction hold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植物学名词解释

人为分类系统: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一两个性状对植物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等不同角度给植物进行分类,试图寻找植物间的亲缘关系与演化关系。 颈卵器植物:雌性生殖器官以颈卵器的形式出现的植物。 颈卵器:颈卵器植物(苔藓、蕨类、裸子)的雌性生殖器官,形如瓶状,腹部具有卵细胞。种子植物:由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孢子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植物。 显花植物:能开花结实的植物。 隐花植物:没有开花结实现象的植物。 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繁殖器官,生活史中有胚出现的植物。 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专门的生殖器官,生活史中没有胚出现的植物。 双名法: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给植物取一个唯一的名称,该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通常还在后面加上命名人姓氏的缩写。 原植体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 异形胞:在蓝藻中,某些营养细胞特化,转变为能固氮的细胞叫异形胞。 藻殖段:丝状体的藻类,由于某种原因将藻丝折断,每一段都可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样的片段叫藻殖段。 茸鞭型鞭毛:电子显微镜下,鞭毛鞘上有1列螺旋排列的鞭茸的鞭毛。 中核: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核膜不消失,没有染色体纤丝出现,细胞核靠溢缩形成两个核。 营养繁殖:植物体的一部分脱离母体发育为新个体。 无性繁殖:以无性孢子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两性配子相互结合完成繁殖。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大小和运动能力上不同的两个配子结合。其中大而运动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其中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交替出现的现象。 单室孢子囊:为二倍体,分裂时只进行减数分裂的孢子囊。 多室孢子囊:为单倍体,不进行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的孢子囊。 寄生:直接从活的有机体中获取营养的方式。 腐生:从动植物的尸体或其它有机物质吸取养料。 只能寄生,为专性寄生;只能腐生,为专性腐生;以寄生为主兼腐生的,为兼性腐生;以腐生为主兼寄生的,为兼性寄生。 根状菌索: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密接成绳索状,外形似根的菌丝组织体,外层为皮层,由拟薄壁组织组成,内层为心层,由疏丝组织组成。 子座:是容纳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由拟薄壁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 菌核:是菌丝密接成的核状体,有的有组织分化,外层为拟薄壁组织,内层为疏丝组织,是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在条件适宜时,可以萌发为菌丝体或产生子实体。 双游现象:在鞭毛菌亚门中,产生连续两次的游动孢子的现象。 孢子囊的层出:孢子囊成熟后,顶端开一圆孔,游动孢子顺序的从孔口游出,此后在旧孢子

植物学名词解释

植物学名词解释 1、纹孔:细胞壁形成次生壁时并非全面的加厚,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次生壁物质,这些未增厚的区域称为纹孔。 2、年轮:在温带地区多年生木本植物木材的横切面上,一个生长季节内形成的早材和晚材组成的一轮显著的同心圆环。 3、双名法: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单词是属名,第二个单词是种加词,一个完整的拉丁文学名还要在双名的后面附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4、通道细胞:根内皮层的大部分细胞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壁常呈五面加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的状态,这种薄壁的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5、泡状细胞(运动细胞):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的一组大型的薄壁细胞,分布于两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在横切面上呈展开的扇形排列,中间的细胞最大,两边的细胞渐小。每个细胞内都含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与叶片的张开和卷曲有关。 6、周皮:双子叶植物的老根和老茎最外层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组成的次生保护组织。 7、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韧皮部中,运输有机物。他们由一些管状的无细胞核的生活细胞----筛管分子连接而成的管状结构。 8、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的,细胞壁木质化的死细胞纵向连接而成,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成熟的导管分子为死细胞,端壁溶解,形成穿孔。侧壁发生不同方式的

次生木质化增厚。 9、凯氏带: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10、无融合生殖:在胚囊中,不经过此雄性细胞的融合而产生胚的现象。 11、厚角组织:初生的机械组织。由生活细胞组成,常含叶绿体。细胞壁为初生壁性质。细胞壁发生不均匀的增厚。增厚一般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12、厚壁组织:机械组织。细胞壁均匀加厚,一般为死细胞,分为纤维和石细胞。 13、皮孔:周皮上的通气结构。该处的木栓形成层向外不形成木栓层,而是形成排列疏松的补充组织,以利于气体交换。 14、趋异适应:同一植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这种变异称为趋异适应。 15、胞间连丝:穿过相邻生活细胞壁的原生质丝。 16、细胞骨架:真核细胞内有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 17、高尔基体:由平滑的单位膜围成的囊垛叠而成。有形成面和成熟面,具分泌功能,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18、真花学说:认为被子植物的一朵花相当于裸子植物的一个两性孢子叶球,主张被子植物是由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木中具两性孢子叶球的植物演化而来。孢子叶球基部的苞片演变为花被,小孢子的叶演变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植物学名词解释.doc

植物学上册的名词术语 繁殖 (reproduction):植物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 从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 着就是植物的繁殖 营养繁殖 (vegetative reproduction):通过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分离开去( 有时不立即分离 ), 进而直接形成一个独立生活的新个体的繁殖方法 无性繁殖 (asexual reproduction):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繁殖细胞, 从母体分离后 , 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sexual reproduction):由两个称为配子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彼此的融合的过程, 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分离繁殖 (division):由植物体的根状茎.根蘖 . 匍匐茎等长成的新植株,人为的加以分割,使与母体分离 , 分别移栽在适当场所任其长大的方法,称为分离繁殖 扦插 (cutting): 剪取植物的一段带1-2 个芽的枝条 .一段根或一张叶片,插入湿润的土壤或其他排水良好的基质上,经过相当时间以后, 可以从插入的枝段.根段的切口处或叶片上长出愈伤组织 , 再由愈伤组织上长出不定根,并由原来的芽体, 或新长成的不定芽发展为新个体 压条 (layering): 在新植株生成不定根后, 再从母体上割离栽植的一种人工营养繁殖措施之一。 嫁接 (grafting):将一株植物体上的枝条或芽体,移接在另一株带根的植株上,使二者彼此愈合,共同生长在一起 ,这一方法称为嫁接。 花( flower ) :被子植物繁衍后代的生殖器官。 花柄 (pedicel) :花与茎连接的部分 花托 (receptacle) :在花柄的顶部,上面着生在花被、雄蕊和雌蕊。 花被 (perianth)::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 花萼 (calyx) :位于花冠外面的绿色被片是花萼,它在花朵尚末开放时,起着保护花蕾的作用 副萼 (accessory calyx): 花萼外还有一层相当于苞叶的萼片,称副萼 花冠 (corolla): 位于花萼的上方或内方,是由若干称为花瓣(petal) 的瓣片组成 ,排列为一轮或多轮 ,结构上由薄壁细胞所组成。 距:此淡黄色花花瓣一侧延伸成细长管状物,在此花瓣侧延伸的管状物称为距。 雄蕊群 (androecium):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的总称。 二强雄蕊 :在一朵花中,如有4 枚雄蕊,其中两枚花丝较长,两枚较短,称二强雄蕊,如唇形科和玄参科植物。 四强雄蕊 :如一朵花中有 6 枚雄蕊,其中 4 长 2 短的,称四强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 单体雄蕊 :雄蕊中花丝或花药部分,常有并连现象,假如花药完全分离,而花丝联合成一束的,称单体雄蕊,如蜀葵、棉花等。 二体雄蕊 :花丝并联成为两束的,称二体雄蕊,如蚕豆、豌豆等。 三体雄蕊 :花丝合为 3 束的,称三体雄蕊,如连翘。 多体雄蕊 :花丝合为 4 束以上的称多体雄蕊,如金丝桃和蓖麻等。 聚药雄蕊:花丝完全分离,而花药相互联合,称聚药雄蕊,如菊科,葫芦科植物。 雌蕊群 (gynoecium):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总称。 心皮 : 构成雌蕊的单位。 离生雌蕊 :各雌蕊彼此分离, 形成一朵花内多雌蕊,称为离生雌蕊。 合生雌蕊 :各个心皮互相联合, 组成一个雌蕊,称为合生雌蕊。 柱头 : 位于雌蕊的顶端,是接受花粉的部位,一般膨大或扩展成各种形状。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原生质:组成细胞的生命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半透明的亲水胶体。 原生质体:特质单个细胞内的原生质。 2.初生纹孔场:细胞的初生壁上一些较薄的区域。 纹孔:次生壁在初生壁上不均匀的增厚 3.侵填体:导管老化后,周围薄壁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纹孔侵入导管内形成的堵塞物。使导管失去疏导能力。 胼胝体:筛管老化后,胼胝质沉积在筛板上形成的垫状物,将筛孔堵塞,使其失去疏导能力。 4.气孔:狭义上常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 气孔器:与两个保卫细胞合称气孔器。气孔器能调节气体的出入和水分蒸腾。 皮孔:周皮上的一个分离区域,常呈透镜形,由排列疏松的栓化或非栓化细胞组成。在皮孔的部位,木栓形成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产生松散的薄壁细胞(补充组织)。皮孔常见于老茎的周皮上,是植物体内部组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气孔窝:叶片表皮上藏生若干气孔器的凹陷处。旱生性的硬叶型植物(如夹竹桃等)常具气孔窝,窝内除分布气孔器外,往往还有发达的表皮毛,可以减少水分蒸腾。 5.平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细胞壁与器官表面平行,新形成的细胞壁为平周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 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细胞壁与器官表面垂直,新形成的细胞壁为垂周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 6.外始式:根的初生木质部在发育过程中,是由外向心逐渐分化成熟的,外方先成熟的部分为原生木质部,内方后成熟的为后生木质部,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外起源:叶原基和芽原基在顶端分生组织的表面发生,这种起源方式成为外起源。 内始式:一般指茎的初生木质部细胞分化成熟的顺序是从内部开始,逐渐向外,即成熟的顺序是离心进行的。原生木质部在内,后生木质部在外,这种分化成熟的顺序由内及外的方式就是内始式。 内起源:侧根源于根内部的中柱鞘细胞,因此它的起源方式称内起源。 7.早材:也称春材,指在木材的一个生长轮内细胞较大,壁较薄,排列较疏松的部分。这部分木材在生长季的早期(即春季)形成。 晚材:在一个生长轮中较晚形成的木材,其细胞比早材中形成的要小,壁较厚,质地较致密,晚材也称夏材或秋材。 心材:指生长的乔木或灌木的内部木材,是较老的次生木质部,不包含活的细胞,并已失去了疏导和储藏功能。 边材:在生活的乔木或灌木中,具有活的木薄壁组织,有效地负担着疏导和储藏功能的那部分木材。这是今年形成的次生木质部,颜色较浅。

植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球果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球状结构,球果由多数种鳞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纲特有的结构。 2.珠鳞与种鳞在松柏纲植物中,大孢子叶常宽厚,称珠鳞,经传粉受精后,珠鳞发育成种鳞。球果成熟后,种鳞木质化或成肉质,展开或不展开。 3.孑遗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代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独的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灭绝之势的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如我国的银杏、水杉和产于美国的北美红杉。 4.原叶体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特称为原叶体。原叶体多为心形叶状体。在其腹面有假根,并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颈卵器中的卵受精后发育成胚,再进而发育成孢子体,不久原叶体即枯萎死亡。 5.聚合果与聚花果聚合果是由一花雌蕊中所有离生心皮形成的果实群。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故又称花序裹或复果,如桑、无花果及凤梨(菠萝)等植物的果实。 6.柔荑花序柔荑花序为无性花序的一种,有多数无柄或短柄的单性花着生于花轴上,花被有或无,花序下垂或直立,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科、壶斗科、胡桃科、荨麻科植物的雄花序。这类具柔荑花序的植物称为柔荑花序植物。 7.单体雄蕊与聚药雄蕊单体雄蕊雄花多数,花药分离。花丝连合成一束或管状。这样的雄蕊群称单体雄蕊。单体雄蕊是锦葵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聚药雄蕊为雄蕊连合的方式之一。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连合,称为聚药雄蕊。聚药雄蕊是菊科的一大进化特征,是菊科植物对虫媒传粉的一种适应。 8.侧膜胎座与中轴胎座侧膜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油菜、三色堇和瓜类植物的胎座式。中轴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实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绵、柑橘等的胎座式。 9.蔷薇果蔷薇属植物的果,为由多数分离的小瘦果聚生于壶状的肉质花筒内所形成的聚合果,如金撄子的果。 10.柑果外果皮革质,有许多挥发油囊;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的与外果皮结合不易分离;内果皮呈囊瓣状,其壁上长有许多肉质的汁囊,是食用部分,如柑橘、柚等的果实。柑果为芸香科植物所特有。 11.蝶形花冠和假蝶形花冠蝶形花冠由5个形状不同的花瓣排成蝶形,最大的一瓣称旗瓣,在最外面;其内方两边各有一瓣,形较小,称翼瓣;翼瓣下方位2龙骨瓣,如大豆、蚕豆等的花冠。此种花冠为蝶形花科(或亚科)植物特征之一。假蝶形花冠与蝶形花冠相似,但二者各瓣的位置和大小相反,即最上方1片最小,位于最内方,最下面两片离生而最大,位于最外方。花瓣呈上升覆瓦状排列。假蝶形花是苏木科的主要特征之一。12双悬果由二心皮二室有棱或有翅的子房发育而来,成熟时沿两个心皮合生面分离成两个分果片,顶部悬挂于细长丝状的心皮柄上,称为双悬果,也称双瘦果。双悬果是伞形科的主要特征之一,为伞形科特有。 13.二强雄蕊与四强雄蕊二强雄蕊一花有4枚雄蕊,2枚较长,2枚较短,如泡桐、连钱草、益母草等花的雄蕊。玄参科、唇形科四强雄蕊一花有6枚雄蕊,外轮的2枚花丝较短,内轮的4枚花丝较长,如油菜、萝卜等花的雄

植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生物学物种:生物学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即物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并能进行交配,产生能育的后代,有一定的地理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双名法:由林奈确定的生物命名法则。物种的正式名称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后面还常常附有定名人的姓名和定名年代等信息。 病毒:是一类形体极其微小,结构十分简单,能侵染特定活细胞的遗传因子。 溶菌性噬菌体:也称毒性噬菌体,能在寄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细菌,使细菌破裂死亡。 溶原性噬菌体:参加到寄主DNA中的噬菌体DNA称为原病毒。溶原性病毒有时也能脱离寄主DNA而进入溶菌周期。 质粒:是较核质体小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互补的超螺旋结构的DNA。能独立复制,也能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从中脱出。也可携带外源DNA片段共同复制。 藻殖段:藻类分裂繁殖时由异形胞、隔离盘以及机械作用分离而成的生殖段。 核质体: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核膜、核仁,不与组蛋白结合,无定形,大型闭合环状,超螺旋的双链DNA分子。 原植体植物:植物体结构比较简单,为单细胞或者是多细胞的丝状体或叶状体,无根、茎、叶的分化,称为原植体。低等植物也叫做原植体植物。 精子器:雄性生殖器官外形多呈棒状或球状,其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内有多数精子,精子长而卷曲,具2条等长的鞭毛。 颈卵器:外形如瓶状,由细长的颈部(1层颈壁细胞和1列颈沟细胞)和膨大的腹部(多层壁细胞、1个腹沟细胞和1个卵细胞)组成。 原丝体:苔藓植物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丝状体,形如丝状绿藻,称为原丝体。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叫原叶体,有假根,其贴地一面生有颈卵器和精子器。 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与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相互更替的现象。大孢子叶球:又称雌球花。大孢子叶特化为珠领、珠鳞、珠托和套被,丛生或聚生成大孢子叶球,其上着生1-数枚裸露胚珠,为裸子植物的雌球花。 小孢子叶球:又称雄球花,小孢子叶聚生而成小孢子叶球,其上着生2-数枚小孢子囊,为裸子植物的雄球花。 第二部分 春化作用:低温对花的促进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光周期现象:植物成花(或发育)对光周期作出的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 凯氏带: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一条木栓化的带状增厚,为凯氏带。 传递细胞: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包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真果:仅有成熟的子房发育而来的果实叫真果。 假果:除子房外,还有其他花部参与形成的果实叫假果。 叶序: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着生顺序),如互生、顶生、轮生等。 花序:被子植物的花在花序轴(总花柄)上有规律的排列。 花程式:用符合和数字列成公式,以表示花的对称性、性别、各部分的数量、组成、连合情况以及位置等性状。 不完全叶:托叶、叶片、叶柄三个部分结构中,缺少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部分称为不完全叶。不完全花:缺少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其中任意一个或几个部分称为不完全花 心皮: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是构成雄蕊的基本单位。

植物学名词解释

1.传递细胞:A结构特点:初生壁具有次生性的内突生长,形成指状、鹿角状突起,使质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原生质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胞间连丝发达,核多样,细胞器丰富(1、5分)。B部位:出现于溶质短途密集运输的部位,如小叶脉、节与花序节部、分泌结构、子叶、胚乳、胚柄、中央细胞与反足细胞、珠被绒毡层与伴胞等(1、5分)。C、功能:一种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高效的传递与运输能力(1分)。 2.植物细胞的编程性死亡:A指在一定生理与病理条件下,细胞遵循自身的程序,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正常的生理性死亡(1、5分)。B细胞表现为染色质降解,核DNA形成寡聚小体片段,细胞质浓缩,内质网成泡状,具自溶作用,主动耗能(1、5分)。C根毛死亡,管状分子死亡,大孢子退化,叶的衰老等都属于编程性死亡。它以与有丝分裂相反的方式来调节细胞群的相对平衡,就是长期演化的结果(1分)。 3.细胞编程性死亡:A指在一定的生理与病理条件下,细胞遵循自身的程序,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正常的生理性死亡(1分)。B细胞表现为染色质降解,核DNA 形成寡聚小体片段,细胞质浓缩,内质网成泡状,具自溶作用,主动耗能(2分)。C 根毛死亡,管状分子死亡,大孢子退化,叶的衰老等都属于编程性死亡。它以与有丝分裂相反的方式来调节细胞群的相对平衡,就是长期演化的结果(1分) 3.外胚乳:A 种子在形成与发育过程中,胚珠的珠心、珠被组织不被完全吸收而消失,有部分残留,构成外胚乳(1、5分)。B 外胚乳就是补充胚乳的一种附属贮藏组织,就是演化位置较高的次生性状(1、5分)。C 外胚乳可以与胚乳并存,如芡的种子等(1分)。 4.双受精:A 被子植物的花粉管进入胚囊后,释放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合子(或受精卵),另一个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的过程(1、5分)。B意义:双受精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现象,它使2个单倍体的雌雄配子融合在一起,恢复了亲本原有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具有父母双亲的遗传特性,加强了后代个体的生活力与适应性(1、5分)。C 三倍体的胚乳也具有双亲的的遗传特性,为胚发育提供营养,促进植物的生活力与适应性(1分)。 5.雄性生殖单位:A 有的植物的两个精细胞与营养细胞在生殖过程中在功能上就是作为一个统一的传送单位(1分)。B 较大的一个精子与营养核联结,含质体少,含线粒体多,较小的精细胞与较大的精细胞联结,含质体多,含线粒体少,这就是精子的二型性。较大的精细胞多与中央细胞结合,较小的精细胞多与卵细胞结合(2分)。C如白花丹的雄性生殖单位(1分)。 1.人工种子:A 利用植物在组织培养中具有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特性,把胚状体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结构,使其具有种子的机能,并能播种于田间(2分)。B胚状体就是由体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无性繁殖产生的一种类似合子胚的结构,经过系列发育,可长成植物体(1分)。 C 人工种子具有三层结构,种皮就是有机膜,其内为营养物质及激素,最内为胚状体或芽体(1分)。 2.原套——原体学说:A、被子植物茎顶端的外部由一层或几层细胞组成,行垂周分裂以增加表面积,而不增加细胞层数。原体:原套里面的多层细胞,行平周分裂与各方向的分裂,以增加体积而使茎的顶端扩大(1分)。B、原套、原体各有自己的原始细胞。原套的原始细胞位于茎尖中轴位置,其衍生细胞一部分留在顶端仍为原始细胞,其表层分化成原表皮进而发展为表皮,其余的形成茎端周围的细胞,与原体细胞一样,并没有预定的分化方向,这就是与组织原学说的重要区别。原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