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的生产与现状研究

甲壳素的生产与现状研究
甲壳素的生产与现状研究

甲壳素的生产现状与研究

摘要:甲壳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它可以应用在生物工程,化工环保,食品工业,生物医学和日用化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我们把甲壳素生产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的工艺进行对比,不难发现其新工艺的节能和环保等特点。然而我国的甲壳素产业有着许多的困惑,在麻烦缠身的时候我们冷静思考其原因,并想出解决的方案使我国甲壳素产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甲壳素;传统生产工艺;现代生产工艺;应用研究;麻烦

一引言:

甲壳素(Chitin、甲壳质、几丁质、壳多糖、壳蛋白、明角壳蛋白、明角质、蟹壳素、不溶性甲壳质、聚乙酰氨基葡萄糖[1]),化学名为(1,4)- 2 - 乙酰氨基- 2 - 脱氧- β - D - 葡聚糖,是以β - 1,4 糖苷键相连的线性生物高分子,分子量几十万至几百万『2』,是一种化学结构与纤维素类似的高分子多糖,分子式为:(C8H13NO5)n,其分子结构式为:

是从甲壳动物外壳和真菌的细胞壁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氨基多糖,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之一,仅海洋生物所合成的甲壳素每年即在10 亿吨以上。它是生物合成的天然高分子,又可生物降解,安全无毒,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且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目前主要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经脱乙酰后的壳聚糖(chitosan)及其衍生物因其特有的理化性能已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其开发应用的重视。据统计,仅日本在1988年以后就有40多家大公司和2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并在医药、食品、化工、环保、农业等诸多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近几年对甲壳素的研究也日趋活跃。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甲壳素世纪”

二甲壳素的传统与现代生产工艺

2.1 甲壳素资源及提取方法

甲壳素来源于节肢动物和低等植物的真菌和藻类,前者大量存在于海洋之中,以虾、蟹产量最大,且易于富集,甲壳素含量也高,极具提取利用价值。陆

上的节肢动物有蚕蛹、家蝇的幼虫蛹壳,各类昆虫等。其中蚕蛹较为集中,其它则较为分散,收集困难,无工业价值。但也有人研究在无菌条件下繁殖家蝇,以蛆虫提取甲壳素的同时提取高含量的蛋白质。谭天伟[3]使用青霉素、柠檬酸或乳酸发酵后的废丝菌体为原料,经破壁、脱乙酰等工序也提取了壳聚糖。以此种资源提甲壳素,虽比例小,但原料集中,便于工业化生产,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甲壳素的提取方法归纳起来为“四脱”,一是脱除节肢动物中的蛋白质,二是脱除脂肪,三是脱除无机盐,四是脱除色素。提取方法的差异在于“四脱”的先后次序和工艺条件。以处理虾蟹壳为例,介绍3种传统制备甲壳素方法:

2.2传统与现代工艺比较

上述三种方法中,方法一是最早的工艺,其特点是虾蟹壳在未去除蛋白质和脂肪的情况下

先酸浸。缺点是用于脱钙的盐酸相当一部分被壳体内的蛋白质吸附,脂肪和蛋白质形成一定屏障,阻碍酸中H+向壳体的渗透。所以该工艺脱钙效果差、速度慢,盐酸用量大。方法二是先碱浸,碱浸脱除了大部分蛋白质,捞出后经碱煮,则去除残余的蛋白质和油脂。在此基础上酸浸速度快,效果好,缺点是部分壳体内如虾蟹的螯壳厚,蛋白质封闭其内,酸碱浸入困难,处理不彻底。方法三则先将原料粉碎后再经碱、酸处理,这样虽然增加了一道工序,但后处理速度快、效果好,酸碱用量少,时间节省了一半,能耗减少了一半,缺点是废液多,污染大。江苏省如皋轻工研究所[4]采用串连二次浸取、酸碱废液中和的现代工艺,工艺流程如图:

该方法有三个特点:一是利用壳聚糖生产中脱乙酰的废碱液,代替工业液碱脱除蛋白质,不

但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处理了“三废”。二是将原工艺的一次酸浸改为两次,其优点是充分利用酸碱,使之达到饱和,彻底达到“四脱”的目的。如一次酸浸处理,往往很难脱清。加大酸量,则废酸增加造成浪费。原料用二次脱酸的废酸先脱去大部分无机盐,使原废酸基本耗尽后排放。再用新鲜的过量盐酸进行二次脱除,脱除后的废液余酸含量较高,用于一次脱盐、碱处理,脱蛋白和油脂则是采用同样的方法,该法排放的废液酸碱含量低,经两液混和后即为中性,并析出

蛋白质,回收作为优质饲料。漂白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并处理,无需额外加药即可消除了环境污染。该方法较前三种方法成本低、效益好、无污染、产品质量高。

三甲壳素应用研究

3.1 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酶及微生物的固定化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日本,以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作为固定化酶载体及扫描电镜观察包埋剂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5]。甲壳素对蛋白质的大部分羟基和氨基具有较好的亲合性,并有较高的固定化效率。它还具有生物相容、安全无毒、价廉易得等特点,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固定化酶载体。通过吸附作用,甲壳素能牢固地固定淀粉酶和溶菌酶而不用任何交联剂,可保留高达90%游离酶的活性,比用一般固定酶技术时的保留活性(30%~80%)都高[6]甲壳质有3种晶型,即。,R和y一壳二糖聚合物,目前,人们对壳聚糖的研究绝大多是针对a晶型,对其它两种研究甚少。蒋霞云等『7』通过对比636 辽宁化工2006年11月。一壳聚糖和9-壳聚糖的抑菌性能得出,具有高粘度和高脱乙酸度的R一壳聚糖的抑菌性能强于a一壳聚糖,从而,填补了壳聚糖抑菌性能研究在该方面的空白

3.2 在化工环保领域的应用

在甲壳素众多优异特性中,螯合、吸附性能是最令人瞩目的特性之一,能通过分子中的氨基和羟基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可以吸附金属离子、染料、蛋白质等,用于金属富集、回收、分离、污水处理等领域。壳聚糖对于多种金属离子,如Cu2+、Ag+、Au+、Zn2+、Pb2+等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有效地从工业废水中吸附各种金属离子,实现在处理废水的同时回收贵重金属[8]。作为絮凝剂,甲壳素对于活性污泥有很强的絮凝作用,而且毒性低,能被生物降解。还能有效地处理食品工业废水,沉淀废水中的悬浮物。因此,甲壳素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食品厂蛋白质回收,中药药液的提纯精制(除去蛋白质、核酸、鞣酸、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及对酚、卤素等中小分子的吸附)。除去酱油沉淀物,氨基酸光学异构体的分离,小麦胚芽凝集素的分离[9];在化学工业上可作为水分离膜,复合型染料添加剂,玻璃纤维整理剂,皮革整理剂,化学试剂等。甲壳素及其衍生物也可做成颗粒剂或多孔微球,吸附重金属离子,用于含金属离子的废水处理[10]。甲壳素与金属配合,作为氢化、氧化、异构化等有机合成工业中作为催化剂有许多优良性能。它稳定性好、催化活性与选择性高,易从反应体系中分离。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如张一烽等对壳聚糖负载稀土配合物与三异丁基铝、E-己内酯催化甲基丙稀酸甲酯的聚合进行研究,证明了壳聚糖负载稀土催化剂具有高立体定向性。此外,壳聚糖-Cu螯合树脂在四氯化碳存在下,可作烯类单体如甲基丙稀酸甲酯和丙稀腈的引发剂。

3.3 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甲壳素具有良好的生物官能性、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对细胞组织不产生毒性影响,无溶血效应,无热源性物质,其极佳的安全性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

要意义。甲壳素在医学临床应用中作为免疫吸附剂和脱毒剂,清除血液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病物质,对胆固醇、内毒素和重金属离子有选择吸附功能,通过对这些致病因子的吸附和脱除,清除病原物或毒性物质,净化血液,治疗疾病,增强免疫力[11]。肿瘤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带正电荷的能吸附到肿瘤细胞的表面并使电荷中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甲壳素能有效地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水解酶的活性,刺激巨噬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启动免疫系统,同时不增加抗体的产生[12]。甲壳素及其降解产物都带有一定的正电荷,能从血液中分离出血小板因子,促进血小板聚集或凝血素系统,有促进组织修复及止血作用[13]。在药物制剂与药物释放系统中,甲壳素和壳聚糖制备药物控释膜,酸性药物的透过性好于碱性药物,小分子量药物透过性易于大分子量的药物。壳聚糖与消炎痛混合制成颗粒,完全释药时间为8~10h。调整壳聚糖含量或改变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的交联度,均可改变释放速率,适合于胃漂浮胶囊药物。甲壳素、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用于粉剂、颗粒剂(缓释颗粒)、片剂(缓释片剂)、崩解剂、微囊剂等的制备,流动性和润滑性很好。此外,壳聚糖还可接枝药物,使小分子药物大分子化,具有长效、低副作用的特点。甲壳素用作直接压片药物的稀释剂,比用微晶纤维素效果好[1~3,14]。甲壳素在医药领域最早被用作压片助剂和胶囊剂。今年,又被成功用于缓释剂和控制剂。此外用甲壳素制成的酮酸可用作手术缝合线,可以被人体自动吸收。甲壳素也可作为临床用的医用敷料,目前已成功地用壳聚糖醋酸溶液制成壳聚糖无纺布,敷于大面积烧伤处,透水性好,效果极佳。

3.4 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甲壳素作为絮凝剂已应用于饮料、食品加工等液体的处理上。在酸性介质中,甲壳素作为阳聚电解质与果汁中的蛋白质等阴电解质絮凝,形成絮凝物而沉淀,从而达到果汁澄清的目的。将其用于各种流体如饮料、果汁包括苹果汁、山楂汁、葡萄汁和其它甜果汁的处理,以及作为酿酒澄清剂、原料糖汁纯化剂、饮用水高效复合絮凝剂等,效果极佳[15]。

3.5 日用化学品

低聚壳聚糖和羟甲基甲壳素可用作洗发露和护发剂的活性成分·这是因为它们的稀溶液较为粘稠,易形成泡沫,且具有保湿作用,从而给头发和皮肤柔软的感觉·同时,甲壳素是天然多糖中很少见的带正电荷的高分子物质,它在日化产品中主要作为保湿剂,整理剂和固化剂。由壳聚糖制成的化妆品已经被推向市场。估计在未来数年中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化妆品领域的比重将会大大增加。

四我国甲壳素产业的麻烦

4.1 甲壳素产业的危机原因

甲壳素是一种极富市场潜力的自然生物资源,它可以广泛运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对于甲壳素,一些专家曾这样形容:“20世纪是塑料的世纪,21世纪是甲壳素的世纪。”

舟山是浙江生产甲壳素较早的地区之一,在鼎盛时期当地有四十多甲甲壳素生产企业,但是在2006年年初,岱山县工商,环保部门联合取缔了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甲壳素生产企业。

甲壳素属于粗加工生产工艺,带来的污染十分的严重,生产一顿的甲壳素要产生数百吨废水,另外,这几年甲壳素企业散布各地,规模小,无力单独治污,普遍将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这更加剧了人们要求整顿这一行业的呼声,很多企业在环保面前都倒下了。

前景如此看好,但是甲壳素产业为何一夜之间陷入困境?

首先,产业规模偏小,产品的档次不高。拿发展比较好的2001年来说,甲壳素生产地普陀区有14家企业,仅有年加工甲壳素2000吨,氨基葡萄糖盐酸1500吨的生产能力,按当时的市场价格来算,只有1.5亿元左右的潜在产值。

其次,经营理念落后,信心闭塞,产品无序竞争。很多企业只求生存,不图发展,经营理念较差;因产品主要销售到欧美等国家,出口方式又是通过中间商进行,直接客户很少,这使企业对产品信息,市场的把握非常欠缺,加上企业之间的竞相压价,很多企业根本无利可图,不得不关门大吉!

还有一个原因是生产工艺落后,这是直接导致对资源得开发利用率低且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得原因。

4.2解决方案

如果企业能够转变意识,整合力量加大投入,挟着海洋经济论坛喜人得产学研联探讨之势,甲壳素产业未必不能在重点领域获得突破,比如结合纺织品开发得主要方向等。而这些高新技术产业正是政府行业指导的鼓励方向。毕竟,只有形成规模化,以高端产品获得更大的利润了,才能保证环保成本的投入。

目前,随着国内对甲壳素产业治理污染力度的加强,这一行业正面临成长的烦恼。但是烦恼背后同时又有机遇,从这一角度来看,我国的甲壳素产业面临的困境,会不会更加促进这个行业走出新路呢?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都还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温玉麟等.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中国海洋药物,1989,(1):33

[2]王爱勤等. 水溶性甲壳素、甲壳胺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应用.

中国海洋药物,1996,(3):31

[3]谭天伟.壳聚糖、壳低糖的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

公开号1242377,1.2001.

[4]邵建华.壳聚糖的生产及三废处理.陕西化工,

1999,28(4):35-37.

[5]徐君义.21世纪是甲壳素世纪吗?[A].中国甲壳资源

研究开发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青岛:海洋大学

出版社,1997-11-13.

[6]蒋挺大.甲壳素[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7」蒋傲云.9一壳聚榕及其脱乙酸衍生物的特性〔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4):348一352

[8]贤景春,杨玉英.壳聚糖对金属离子吸附作用的研究

[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4(1):

53-55.

[9]杨安乐,陈长春.甲壳素的改性研究及其在功能材料上

的应用[J].现代化工,1999,19(4):50-52.

[10]傅金祥,赵玉华,全成清.CCF复合生化吸附剂的研制

与净水效果试验[J].给水排水,1998,24(8):65-69.

[11]姚康德,尹玉姬.壳聚糖基聚合物的生物医学研究进展

[J].高技术通讯,1998,(9):55-60.

[12]BiaginiG.Woundmanagementwithn-carboxxybutylchitosan

[J].Biomaterials1997,(12):281-290.

[13]姜雪松,王勃生,沈棕.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和医学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6,13(4):

353-356.

[14]潘育方,程俊辉.甲壳质及其衍生物的药物制剂中的应

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0,16(3):177-179.

[15]周纪宇,江体乾.甲壳素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固定酶

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1998,(5):21-24.

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doc

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确保经济效益、政治稳定和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的先决条件。 近年来,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扎实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和各类督查以及各类专项整治,各企业在改善 安全生产条件,更新安全生产装备技术、职工教育培训等方面继续加大安全投入,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的态势,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全市企业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我市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新中国成立后建市较早的工业城市,资源丰富。 近年来,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不同性质的中小型生产经营企业相继在我市落户,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冶炼、建筑建材、电力、化工等行业,其中:有化工企业26户,清洁能源企业37户,建筑建材企业41户,选矿冶炼企业33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9户,煤矿、非煤矿山XXXX年我市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绝大部分事故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各类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素质偏低、“三违”现象严重等造成的。

为此,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 坚持依法建立并严格执行特种行业、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防范和职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监管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上岗一线工人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不断增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三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大力开展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安全教育,注重发挥乡镇、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作用,进一步扩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3、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加快实现从集中专项整治逐步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 要着力建立健全并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完善以行政一把手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体系,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人。 二是要逐级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

精益生产在T公司的应用研究

精益生产在T公司的应用研究 由于起步晚和文化的不同,精益生产在国内的应用尚不广泛,其中应用较成 熟是我国的汽车制造业。随着国家提出的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成为制造强国的振兴战略的提出,精益生产可以为我国制造业的战略升级提供强大的动力。精益生产专注于消除现场的各种浪费,建立一个流的生产模式以使问题浮现并快速解决问题。精益生产注重现场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工作流程的持续改进,在日本的各类制造业都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但在我国各类制造业的成功应用案例还较少。 T公司是一家提供医学影像技术服务及产品解决方案的供应商。T公司的产品经过自主研发成功,而后迅速推向国内和国际市场。在外国企业采取降价策略的情况下,T公司决定以抢占中低端市场为应对策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也成 为公司的生产运营方针。在此背景下,T公司决定推行精益生产模式。 在分析了产品的生产流程后,借助精益生产的思想和方法,对生产工序进行 了优化,并对影响产能的瓶颈环节进行了辨别和改善。结合公司的生产实际情况,采取了拉式生产方式,通过设置缓冲区的方法对在制品的库存进行了控制和改善。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对生产线的部分工序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局,进一步降低 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T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场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在批量生产 阶段可借鉴的经验较少。 本文以T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结合T公司自身的特点,对其在推行精益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索出一套适合T公司自身发展的精益生产方式,并对实施精益生产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在产能提升,生产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本文分析总结了T公司在推行精益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大型医疗设备制造企业,特别是大型医疗成像设备制造企业的精益生产实施提供借鉴,同时 也为其他遇到类似问题的企业提供借鉴。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调查 篇一: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件: 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表 企业名称:(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名): 篇二: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 公司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2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健全安全领导机制 公司落实安全管理职责,根据“一岗双责”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和完善“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组织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减少和杜绝种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小组组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定期研究本部门的安

全管理工作,综合、协调公司的安全工作。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切实履行职责,督办安全生产小组所议定的事项;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把预防工作作为工作的第一要素,负责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安全检查。 3健全安全目标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设紧紧围绕“加强教育,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安全发展,重在落实”的主要内容,提高认识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安全为中心的理念,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的建设,公司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充分发挥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及时检查和消除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发生,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制度、操作规程。发现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 适宜的条款、不能充分反映公司实际情况和不能有效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应及时进行修订;个员工部门加强沟通,多次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建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加强经验交流,以点带面、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建设有系、全面地得到改善,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4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加大宣传,注重实效 明确了安全学习和安全再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司员工、驾驶员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工作,同时本着

甲壳素实验指导书

O *O * O H N H C O C H 3 n 54 3 2 1 6H O 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 实验原理 1甲壳素性质 甲壳素(Chitin),又称几丁质、壳多糖、甲壳质,是由N-乙酰-2-氨基-2-脱氧-D-葡萄糖以-1,4-糖苷键形式连接而成的,即N-乙酰-D-葡萄糖胺的聚糖。 甲壳素结构式 甲壳素,无论是在酸性或碱性的水溶液中都不会溶解,只溶于浓盐酸、硫酸、浓磷酸、无水甲酸等,但同时会伴随部分主链的降解,此外还可溶于某些复合溶剂如酰胺/LiCl 。 2甲壳素提取方法及原理 甲壳素制备一般采用盐酸脱钙(简称H 法)氢氧化钠脱蛋白质,但这两种化学品对甲壳素的分子链都有损坏,而且能耗高,废弃物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而采用EDTA 代替盐酸制备甲壳素(简称E 法),由于EDTA 所特有的脱钙机理,同等条件下,其脱钙效果较好,所得的甲壳素分子量较高,而且EDTA 可回收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不增加成本。 从天然产物虾壳中提取甲壳素,需要将虾壳中的无机盐(主要为碳酸钙)、蛋白质、脂肪及虾壳色素去除。从虾壳主要成分可以确定提取甲壳素的主要方法,分别进行酸处理脱除无机盐、碱处理脱除蛋白质和脂肪及虾壳的脱色处理,同时确定检测指标为灰分和含氮量,通过灰分的测定可以研究酸在处理无机盐时的效率,含氮量的测定则可以说明碱处理对产品的氮含量影响或者间接地显示碱对脱除蛋白质的影响。对此我们可以将整个流程表示为以下几个部分。 (1)脱除无机盐 由于虾壳中无机盐主要成分为CaCO3,实验室最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硝酸和磷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不利于脱除,硝酸虽然可以与碳酸钙反应且不生成沉淀但是其有氧化性对甲壳素有较大影响,磷酸对甲壳素提取影响较之以上两种小,但是相比较盐酸而言还是不如,由此此次实验脱除无机盐采用盐酸作为主要的试剂。相关反应式如下:

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示范文本_1

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关于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安全生产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问题,是确保经济效益、政治稳定和职工群众身心健康的 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 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 理”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加强 安全生产监管,扎实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和各类督查以及 各类专项整治,各企业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更新安全生 产装备技术、职工教育培训等方面继续加大安全投入,积 极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有 效控制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 总体稳定的态势,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

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全市企业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我市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是新中国成立后建市较早的工业城市,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不同性质的中小型生产经营企业相继在我市落户,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加工、冶炼、建筑建材、电力、化工等行业,其中:有化工企业26户,清洁能源企业37户,建筑建材企业41户,选矿冶炼企业33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9户,煤矿、非煤矿山20户,其它生产经营企业147户。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企业为私营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低,致使安全投入跟不上安全生产的需要,安全状况相对较差,事故隐患大量存在,事故多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小,安全投入不足,设备陈旧,安全基础薄

xx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xx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日趋主体化、个性化合多样化,企业的竞争也日益全球化。因此,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生产周期,合理利用资源,努力降低成本,是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制造业师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但是由于长期受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管理模式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之下,要想彻底摆脱困境,中国制造企业非常需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方式,对精益生产方式体系的应用研究证实基于这种背景之下进行的。(二)意义 精益生产方式给企业带来的变革效果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市场环境向多样化方向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精益生产方式的应变能力以及对质量、成本、效率的有效控制方法,不仅影响制造企业也对其他行业影响越来越大。精益生产方式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它追求生产的合理性和高效性,能够灵活多样地生产适应各种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其基本原理与诸多方法,对人的思想也有积极的意义。精益生产关于生产计划和库存控制管理的基本思想,对丰富和发展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精益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精益生产理论最早的起源是在丰田公司的生产车间,但那时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理论,只是一些零散的方式方法。精益生产理论是在实践中被不断发展和总结出来的,所以精益生产理论的发展和精益生产方式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总体来说,根据精益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可以将精益生产理论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丰田理论形成与完善阶段,丰田理论的系统化阶段(即精益生产方式的提出),精益生产方式的革新阶段(对以前的方法理论进行再思考,提出新的见解)。 早期丰田理论的形成与完善阶段。早期的丰田理论是从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开始的。他们从美国考察回来得出结论: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于日本,由此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开始了适合日本需要的生产方式的革新。在革新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现场管理的方法,如目视管理法、一人多机,U型设备布置法等,这是丰

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甲壳素的国内外进展

食 品 科 技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 第37卷 第3期 生物工程· 40 ·甲壳素(Chitin)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学名为(1,4)-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C 8H 13NO 5)n。它的来源极为广泛,主要存在于甲壳动物外壳、软体动物内骨骼、昆虫表皮、菌类及藻类等微生物的细胞壁中。每年地球上的生物合成量约为100亿t,是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也是除蛋白质外数量最大的含氮天然有机高分子。甲壳素收稿日期:2011-08-11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程倩(1986—),女,湖北天门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 性能独特、组织相容性良好、可生物降解,其开发应用已涉及工业、农业、国防、化工、环保、食品、医药、保健、美容、纺织等诸多领域。目前,工业上用来生产甲壳素的主要原料是水产加工厂废弃的虾壳和蟹壳,其甲壳素的含量一般在15%~40%,蛋白质含量为20%~40%,碳酸钙含量为20%~50%。制备甲壳素的方法主要包括脱盐、脱蛋白、脱色等3个步骤,即采用稀盐酸程 倩1,吴 薇2,籍保平1* (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甲壳素是含氮天然有机高分子,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安全性和降解性,在农业、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甲壳素制备方法主要有传统的酸碱法以及新兴的微生物发酵法。对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甲壳素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了微生物发酵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甲壳素;发酵;提取;进展 中图分类号:TS 20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12)03-0040-04 Progress on the extraction of chitin by microbial fermentation CHENG Qian 1, WU Wei 2, JI bao-ping 1*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2. College of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Chitin is a nitrogen-containing natural organic polymer, possesses excellent biological activity, safety and degradability, and has a great prospect in agriculture, chemical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od,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The traditional acid-base method and the emerging microbial fermentation are two main methods for chitin prepa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dvance of the extraction of chitin by microbial fermen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as illuminated. At last, the method of fermentation wa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chitin; fermentation; extraction; progress 微生物发酵法提取甲壳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甲壳素壳聚糖相关研究资料

甲壳素/壳聚糖相关研究资料 11.1 国内外甲壳素发展大事记 人类利用甲壳素资源始于中国,著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蟹壳有破淤消积的功能。“蟹”字本身即指:解毒的虫类。除蟹之外,自古以来,地球上许多民族就有食用蜜蜂幼虫、蚂蚁的习惯,对健康大有裨益。 ? 18世纪印第安人也用龟壳治病...... ? 1811年法国科学家布拉克诺(H.Braconnot) 首先从蘑菇中提取到一种类似于植物纤维的六碳糖聚合体,把它命名为Fungine(蕈素)意为真菌纤维素。 ? 1823年法国科学家欧吉尔(A.Odier)从甲壳昆虫的翅鞘中分离提取了这种物质,并命名为chitoin(几丁质)。 ? 1859年C.Rouget将甲壳素用浓碱处理,得到了脱乙酸化的甲壳素,即变性甲壳素。 ? 1894年F.Hoppe-Seiler将变性的甲壳素命名为壳聚糖(Chitosan)。一百多年来,由于对甲壳素的化学结构和组成难以确定,限制了它的应用。 ? 1950年前苏联医学院与列支敦士敦(LIECHTENSTEIN)公国共同合作研究甲壳素与壳聚糖,主要应用于军事工业。 ? 1965年美国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农业与工业领域的应用。 ? 1977年4月第一次甲壳素、壳聚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国召开。 ? 1982年4月日本政府农水省制定了“未利用生物资源”的十年研究开发计划(1983-1992)。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倡导的壳糖胺开发利用计划。1985年文部省拨款60亿日元,资助全国13所大学及医疗机构,利用10年时间,上千人从事有关甲壳素的开发利用与基础研究。 ? 1982年7月第二次甲壳素、壳聚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召开。

甲壳素的主要制备方法与应用

甲壳素的主要制备方法与应用 1 引言 1.1 甲壳素的研究背景 经过世界各国科学家、学者对甲克素的不懈探索和认真研究,人类开始逐步认识甲壳素这一新的化学物质,并将之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探索和研究甲克素的历史过程中,首先要提的是法国科学家Henli Brocronna,其在1811年第一次从蘑菇中成功分离并提取到了甲壳素,由此揭开了甲克素的神秘面纱,让人们清晰的看清甲克素的面容;其次,法国学者Rouget 在1859年发现甲壳素溶于有机酸这一重要化学性质,这为人们初步了解甲壳素开启了一扇大门。再次,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世界各国开始广泛关注甲克素,有关甲壳素的研究也逐渐变得活跃起来。比如在1982年,日本将甲克素列为"1982~1992"十年开发计划,并且在1984年拨款50亿美元用于13所知名大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甲壳素。 最后,经过不断探索和科学研究,华盛顿大学的学者于1986年首次发现甲克素具有生理活性。该发现引起了人们对甲克素的兴趣,以致于后来其成为甲壳素发展的坚实理论基础。关于甲克素,曾经有人说:"甲壳素是唯一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物质。"甚至也有人说:甲壳素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研究希望的多糖。 1.2 甲壳素的来源 在绵长的海岸线的滋养下,我国每年都出产大量的海产品、

水产品。同时,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使得我国成为消费海产品、水产品的大国。在东南沿海城市,数量繁多的加工厂在加工海产品、水产品时,每天都有大量的虾皮、蟹壳(见表1)等废弃物产生,污染环境的同时也让这些富含甲克素的宝贵资源--虾皮、蟹壳流之于壑,造成极大地浪费。然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废弃物生产出含有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一系列用品。目前的研究发现表明,甲克素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学物品,它比纤维素有更大工业价值和用途。现在甲克素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医疗、化工、食品等各个领域。另外,借助于我国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和原料价格优势,国内甲克素的生产成本普遍较低,成本优势使得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市场竞争中极具价格优势。广泛的应用领域催生出甲克素巨大的市场需求,而投资风险小、原料成本低等优点也让众多厂家大量生产甲克素及其衍生物。因此,可以说以甲克素为中心的利益链已经越来越紧密。在甲克素及其衍生物系列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经济效益会从不同方向流向生产厂家、普通百姓,而最重要的是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大大显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1.3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意义 甲壳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自然界中一种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材料,而且只能通过生物法降解。根据国外诸多研究机构的最新研究,甲壳素在调节生物体特别是人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在增强免疫、保护胃肠道、降血压、降血脂等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医学界已经开始临床使用。壳聚糖是甲壳素的N-脱乙酰基衍生物,具有生

甲壳素行业分析

甲壳素行业分析 甲壳素是一种多糖类生物高分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低等生物菌类,藻类的细胞,节支动物虾、蟹、昆虫的外壳,软体动物(如鱿鱼、乌贼)的内壳和软骨,高等植物的细胞壁等,甲壳素每年生命合成资源可达2000亿吨,是地球上仅次于植物纤维的第二大生物资源,是人类取之不竭的生物资源。 甲壳素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天然活性产物”,被誉为除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之外的“人体第六生命要素”,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生物工程、造纸、化工、农业、饲料、纺织、印染、卷烟、污水处理等领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X围内掀起开发甲壳素、壳聚糖的研究热潮后,世界各国都在加大甲壳素、壳聚糖的开发力度,日本更是走在各国的前列。在美国、韩国、印度、荷兰、挪威、加拿大、波兰、法国等都已能生产。自然界中每年生物合成的甲壳素约有10亿吨左右,是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物之一。 甲壳素应用 甲壳素的应用X围十分广泛,产品大致可分为食品级和工业级两个方面。食品级产品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保健功能食品等;工业级产品的用途则更为广泛,可广泛用于农业、纺织、工业助剂等方面,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添加甲壳素的内衣。而甲壳素的衍生物的应用X围

则更加广泛,还可用于医用敷料等新材料的用途,另外国内现有研究人员研究使用甲壳素系列产品制成人造眼角膜。 1、食品工业 1.1 食品添加剂:如食品结构形状的控制,优化食品的风味,改善食品的流动性,控制粘度,增加食品中的纤维含量等。壳聚糖与酸性多糖反应,生成壳聚糖的酸性多糖络盐,此络盐呈肉状组织纤维,可作为组织形成剂,与猪肉、牛肉、鱼和禽肉等混合,制成优质和低热量的填充食品,也可通过添加香料、调料和色素等制成各种人造肉,供既喜欢吃肉又不能吃肉的人食用;可作为增稠剂和稳定剂用于蛋黄酱、花生酱芝麻酱、奶油代用品、含沙司罐装食品等;还可以作为调味品、豆腐凝固剂等。 1.2 功能原辅料:如功能性食品包括降酸食品、减肥食品、肠内微生物群调节食品、补充微量元素食品,抑菌保鲜剂、可食性包装材料或缓释材料等。 1.3 液体处理剂:饮用水的净化,从废水中回收蛋白质,饮料及酒类的澄清,如澄清糖汁、净化糖蜜、果酒和果汁的澄清,果汁脱酸和防止醋沉淀,降低液体中的总固体含量等。 2 医疗卫生 甲壳素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用途多以衍生物的形式应用,例如脱乙酰甲壳素等。 2.1 缝合线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xxxxxxxx有限公司 二〇二〇年三月十九日

xxxxxx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狠抓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活动、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弘扬安全生产文化,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持了稳定安全生产,为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将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当前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公司基本情况 孝义市红塔煤焦有限公司是孝义市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成立于2002年。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孝义市红塔煤焦有限公司位于孝义市梧桐镇新尉屯村东南,厂区边缘距离汾介公路约2000m,距东边孝南铁路线2200m,厂前公路直通汾介公路,交通便利。 孝义市红塔煤焦有限公司拥有年产60万吨焦炭JNK43-98D 型焦炉两座(共38×2孔)。生产规模:年产冶金焦60万吨、焦油15000吨/年,粗苯产量3000吨/年

孝义市红塔煤焦有限公司现有员工320人,下设综合办公室、财务科、销售科、生产技术科、安环科、基建科、保卫科、调度室、中心化验室、洗煤厂、焦油加工厂、炼焦车间、化产车间、机修车间、动力车间、电仪车间等部门。 二、近几年安全生产工作简要情况 为切实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按照“依法整治、综合治理、巩固提高、务求实效”的原则,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坚决遏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在公司董事长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中心和“安全理念渗透”“安全行为修养”这两个基本点,内化思想、外化行为,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把“安全第一”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根据几年来的经验总结,安全文化建设应当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把它作为核心工作去抓。为之,我公司每年4月至5月两个月时间对全体员工进行轮训,通过培训,使全体员工的精神焕然一新,对新进厂员工按要求进行厂级教育,同时督促、检查二、三级的安全教育;公司每年按时去市安监局参加安全管理人员、电工、焊工的培训;每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公司组织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消防演习;2010年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了国发23号文件精神,通过这些工作有效

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公开了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本技术以虾壳为原料,洗净干燥,研磨成粉,然后加入适当浓度的葡萄糖,灭菌后首先接种枯草芽孢杆菌,然后流加适当浓度乙醇并接种醋酸杆菌继续发酵。枯草芽孢杆菌生长产生的蛋白酶降解虾壳中的蛋白质。醋酸杆菌则以乙醇为碳源,上述被枯草芽孢杆菌降解的虾壳蛋白为氮源,生长产生醋酸,溶解虾壳中的矿物质使其变成可溶性的钙等金属离子。本技术公开的甲壳素制备方法将虾壳脱蛋白与脱盐两工艺过程耦合起来,合二为一,操作简单可行,脱蛋白和脱盐效果好,不仅实现了对虾壳的高值化利用,且简化了甲壳素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虾壳粉碎,得到虾壳粉; 步骤S2:在虾壳粉中添加葡萄糖、酵母膏和水,搅拌均匀后灭菌,得到虾壳培养基质; 步骤S3:在虾壳培养基质中接种枯草芽孢杆菌,35~38℃、160~200rpm条件下发酵48~52h,得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基质; 步骤S4:待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结束后,不更换培养基,直接在上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基质中流加浓度5%~7%的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得到乙醇发酵基质; 步骤S5:上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基质流加乙醇后,不灭菌,接种醋酸杆菌,30~35℃、160~200rpm条件下发酵60~72h,得到醋酸杆菌发酵液; 步骤S6:将醋酸杆菌发酵液进行固液分离,沉淀用水洗至中性,按照固液重量比1:10加入浓度10%的双氧水溶液进行脱色,室温条件下浸泡2h;

步骤S7:脱色后的固体物质经过洗净烘干,得到白色固体甲壳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将干燥的虾壳原料进行研磨,过60~80目筛网,得到虾壳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虾壳粉、葡萄糖、酵母膏的添加量分别为水体积的4%~6%、5%~8%、0.2%~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量为虾壳培养基质体积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醋酸杆菌的接种量为乙醇发酵基质体积的3~5%。 技术说明书 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从虾壳中提取甲壳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食品工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取甲壳素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除去虾壳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来制备甲壳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乡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这个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生产要抓,安全更需要加大重视,安监办要认真履行好安全监管责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从源头和基础抓起,推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水平。完善安检工作首先必须对我乡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一个总体的了解,做好一个实际的调研。 一、乡企业实际情况分析 1、我乡共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9家。9家店面规模都不大,库存较少,安全管理相对容易。 2、我乡安全生产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是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单位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不能摆正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对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喊在口头上,不抓落实。特别是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我乡就那几家小店没啥大的隐患。 是安全投入有待增加。部分经营者由于经济薄弱等原因消减了安全投入,放松了安全工作。消防设施,警示标志投入不足。 二、如何改进和完善我乡安全生产状况

1、针对各经营户特点分类管理,帮助他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烟花爆竹店、油漆店,必须根据其行业特点,落实安全操作规程,签订责任书,注意消防安全。 2、创新思路,预防第一 安监办必须创新思路,改变以往管理的滞后性,坚持预防第一的准则,从源头上消灭安全隐患。 强化宣传,重视教育 、创新方法,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开动脑筋,使安全宣传形式多样化,安全生产知识家喻户晓,使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全面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全面推进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一是继续抓好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做好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的新培训和再培训,落实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大力加强安全监管人员素质建设。认真抓好业务培训,尤其是着力提高村级安全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职责清楚,台帐明白 .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制,完善目标考核体系。 认真做好责任书的签订,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度。做好企业的责任签订,落实企业二

甲壳素(甲壳质)的功效

甲壳素(甲壳质)的功效 甲壳素,又称甲壳质、几丁质,英文名Chitin。甲壳质是1811年由法国学者布拉克诺(Braconno)发现,1823年由欧吉尔(Odier)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ITIN,译名为几丁质。外观及性质:淡米黄色至白色,溶于浓盐酸/磷酸/硫酸/乙酸,不溶于碱及其它有机溶剂,也不溶于水。甲壳质的脱乙酰基衍生物(Chitosan derivatives)壳聚糖(chitosan)不溶于水,可溶于部分稀酸。甲壳素具有抗癌抑制癌、瘤细胞转移,提高人体免疫力及护肝解毒作用。尤其适用于糖尿病、肝肾病、高血压、肥胖等症,有利于预防癌细胞病变和辅助放化疗治疗肿瘤疾病。 一般通称:甲壳质,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后称为)壳聚糖. 英文名称:Chitin. 中文学名:几丁质、甲壳素 化学名称:β-(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 别名:壳多糖、几丁质、甲壳质、明角质、聚乙酰氨基葡糖 分子式及分子量:(C8H13NO5)n (203.19)n 性状:外观为类白色无定形物质,无臭、无味。 能溶于含8%氯化锂的二甲基乙酰胺或浓酸;不溶于水、稀酸、碱、乙醇或其它有机溶剂。 自然界中,甲壳质广泛在于低等植物菌类、虾、蟹、昆虫等甲壳动物的外壳、真菌的细胞壁等。它是一种线型的高分子多糖,即天然的中性粘多糖,若经浓碱处理去掉乙酰基即得脱乙酰壳多糖。甲壳质化学上不活泼,不与体液发生变化,对组织不起异物反应,无毒,具有抗血栓、耐高温消毒等特点。脱乙酰壳多糖是碱性多糖,有止酸、消炎作用,可降低胆固醇、血脂。 甲壳素功效:

1、降血脂作用血脂是指血液中脂类的含量。广义的脂类指中性脂肪(甘油和甘油三酯)和类脂质(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 “甲壳质”可通过几个途径产生驱脂作用。 1)“甲壳质”阻碍脂类的消化吸收:进入肠腔的脂类因难溶于水无法吸收,需经过胆汁酸的乳化作用,将脂肪变成很小的油滴,以此来扩大与胰脂酶的接触面积利于脂肪的消化。肝脏生成的胆汁酸(带负电荷)经胆道排入肠腔非常容易与聚集它周围的甲壳质(带正电荷)结合,形成屏障而妨碍吸收,同时由消化道排出体外。大量的胆汁酸被消耗,从而阻碍脂类的吸收,实现降低血脂。 2)“甲壳质”有利于胆固醇转化: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来自食物摄入和自身合成。当人们一提到胆固醇往往会谈虎色变,认为胆固醇是造成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疾病的元凶,因而把胆固醇看成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相对性,实际上胆固醇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他是构成脑、神经、性激素、细胞膜等的重要物质,而脂肪消化吸收时不可缺少的胆汁酸,也是胆固醇转化而来的。因此,胆固醇的值应保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少了影响胆汁酸转化引起消化不良;一旦过剩,就会聚集在血管壁上,使血液循环恶化,引发动脉硬化等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为胆固醇的主要携带者,胆固醇于肝脏转化为胆汁酸,储存于胆囊内,排入十二指肠将参与脂类的消化吸收过程,其后,95%的胆固醇被肠壁吸收入血重新回到肝脏,即所谓的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小肠内的胆汁酸与甲壳质结合排出体外,使进入肝肠循环的胆汁酸大为减少。人体将肝脏以外的胆固醇运入肝脏,用来制造胆汁酸,最终促成体内胆固醇数量下降,血脂降低。 3)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脂类与蛋白结合成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则将胆固醇由肝脏运向周围组织,诱发组织硬化;高密度脂蛋白将周围组织的胆固醇运回肝脏。甲壳质降血脂,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下降,低密度脂蛋白数量也随之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数量上升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的产生。 2、降血压的作用 1)体液调节作用:造成高血压的原因很多,其中体液内分泌调节占重要地位。实验医学证明,人体过量摄入氯化钠(食盐),使氯离子堆积,导致人体处于高血压状态。其机理为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源在血液中平时不显示活性,在转换酶(ACE)的作用下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Ⅰ是一种生理活性较低的中间产物,二次经转换酶(ACE)的作用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生理活性极强,作用于中、小动脉内膜使血压升高。氯离子是转换酶(ACE)的激活剂,体内适量的甲壳质溶解后形成阳离子基团与氯离子结合排出体外,削弱了转换酶的作用,血压则无法升高。氯化物Cl¯ Cl¯ —→ACE激活————→ ACE激活————→ ACE激活↓↓↓血管紧张素源兴奋—→血管紧张素Ⅰ兴奋—→血管紧张素Ⅱ 兴奋→入血 2)降血脂同时降血压:甲壳质降低血脂,多量的胆固醇由周围组织运回肝脏,中小动脉内膜沉着的胆固醇数量减少,血脂降低,血管内壁弹性转佳,促使血压下降。 3、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造成糖、蛋白质和脂类代谢障碍,继而发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酮体酸中毒。它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1)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腺具有双重功能,即分泌消化液和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激素,主要调节人体的糖代谢。甲壳质通过协调脏器功能促进内分泌,实现对胰腺功能的调节。首先是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大脑皮层的饥饿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然后使胰腺的血管扩张,

甲壳素酶学研究现状

《生物工程进展》2000,Vol.20,No.5 甲壳素酶学研究现状 夏文水 吴焱楠 (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214036)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甲壳素在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酶,如甲壳素合成酶、甲壳素水解酶和其它相关酶,讨论了它们在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作用机制与模型、酶的固定化、基因工程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甲壳素的研究开发以及相关领域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甲壳素酶学 甲壳素合成酶 甲壳素水解酶 甲壳素脱乙酰化酶 前言 甲壳素(chitin)的生物合成和分解代谢是在甲壳素相关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这些酶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在生物体内控制着各种生理功能,如机体保护和支持、防御机制、致病性、消化作用和生态平衡。近几年来,对这些酶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十分活跃,1993年5月在意大利召开了首届甲壳素酶学(chitin enzymology)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二届会议也已于1996年5月在意大利召开。这表明甲壳素酶学研究正在受到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今天甲壳素酶学研究比起甲壳素研究中其它专题进展更快,已成为甲壳素学(chitinology)中的一个重要分支[1]。 甲壳素酶学涉及生态学、动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技术、农业、化学等学科领域。甲壳素相关酶主要包括甲壳素合成酶、甲壳素水解酶和其它相关酶。本文将介绍这些酶在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作用机制与模型、酶的固定化、基因工程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1 甲壳素合成酶 甲壳素的生物合成主要由甲壳素合成酶(chitin synthesase,ES2.4.1.16)控制,将分散在细胞质中的N2乙酰葡糖胺(N2acetylglucosamine,G LcNAc)聚合成长链甲壳素。此酶存在于细胞质或细胞膜附近的液泡中,本身为一种酶原,需经位于细胞膜附近的特殊蛋白酶活化,才具有催化活力[2]。甲壳素合成酶是一种糖蛋白,在活性状态时非常不稳定,在其活化过程中二价金属离子(如Mg++和Mn++)是至关重要的,且受反应物尿苷二磷酸N2乙酰葡糖胺(uri2 dine2diphospho2G LcNAc UDP2G LcNAc)、G LcNAc 和N2乙酰甲壳二糖(N2diacetylchitobiose)所活化,缺乏底物该酶将发生不可逆失活,产物尿苷二磷酸UDP对其具有很强抑制作用[3]。 甲壳素合成酶因与脂肪和蛋白质结合力强,难以被分离和纯化。目前,已从酿酒酵母、担子菌、灰盖鬼伞(Copri nus ci nereus)和鲁氏毛霉(M ucor rouxii)的细胞壁组成中分离出部分纯化的甲壳素合成酶[4]。最近一个重要的进展就是Machida和Saito从灰绿犁头霉(A bsi dia glauca)中纯化得到30K Da的甲壳素合成酶的酶原,当被胰蛋白酶(trypsin)部分降解后转变为一种28.5K Da的活性多肽[5]。这个结果的意义在于首次清楚地证实了甲壳素合成酶与激活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向阐明甲壳素合成酶的作用机制迈进了一步。 甲壳素合成酶除合成甲壳素外,也与甲壳素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共同催化合成壳聚糖(chitosan)。首先UDP2G LcNAc受甲壳素合成酶催化进行聚合反应以生成甲壳素,然后脱乙酰酶再与甲壳素结合发生脱乙酰反应而生成壳聚糖[6]。在细胞表面究竟是合成甲壳素还是壳聚糖,主要取决于甲壳素合成酶在细胞膜上排列的紧密程度。在鲁氏毛霉细胞表面合成甲壳素过程中,若甲壳素合成酶紧密排列在细胞膜上时,形成的甲壳素会结晶化成纤维状,对脱乙酰酶的抵抗性较高;反之,分散式的甲壳素合成酶合成较松散的甲壳素链或为过渡态的链状聚合物,对脱乙酰酶具有较高的亲和性,结果生成壳聚糖[7]。 此外,与许多糖酶一样,甲壳素合成酶具有形成新的糖苷键的转糖苷作用也已得到证实,该酶可使四聚体或五聚体聚合成六聚体和七聚体[8]。 2 甲壳素水解酶 甲壳素被水解成G LcNAc是由甲壳素水解酶 21

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关于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调研情况的报告 根据省总《关于做好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会以“安全发展观”统领全局,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狠抓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的落实,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现将安全生产工作隐患排查专项治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组织职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基本情况 (一)、实施《意见》的措施和总体思路 我会主要采取“查隐患、促整改,反违章、保安康”的措施。对公企、非公企业实行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为广大职工创造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预防事故和职业病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促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会工作基本情况

二、取得的经验 (一)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方面 1.一是坚持“三个结合”建立事故隐患治理排查发现机制。即:和日常安全监管工作相结合;和安全生产检查及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和打造“阳光”安监相结合。 2.二是强化“三项措施”,建立事故隐患治理工作落实机制。一要现场交办。对排查发现的一般性事故隐患,能现场整改的要当场责令整改,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要落实防范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二要专项交办。对涉及部门职能交叉事故隐患治理,可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明确各部门在此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中的工作职责,防止相互扯皮。三要挂牌督办。对重大以上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明确督办要求,落实督办措施,完善督办程序,确保督办效果。责令停产停业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核销制度,经审查合格的方可同意恢复生产经营。 3.发挥“三个作用”,建立事故隐患督促检查机制。一是安监部门综合监督作用。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下达整改指令书,并建立信息管理台帐。必要时报政府并对重大事

xx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研究[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xx制造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前言部分 由于改革开放的时间比较短,中国企业在发展时间和能力积累上都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的企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企业同时也得益于西方和日本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从而避免了走过多的弯路。精益生产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被引入中国。精益生产时目前生产管理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并且行之有效的一套生产管理理念。精益被公认为世界最佳的生产组织形式,精益的好处已得到广泛的认同,精益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管理体系的品质。中国作为制造大国,要想尽快变为制造强国,无疑推行精益生产时条正确的选择。中国企业引进精益管理从小说可以改变粗放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有效地消除浪费,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获得更大的利润,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从大出说可以更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弥补我国资源贫乏的不足。精益生产首先是在一些外资企业尤其是汽车生产行业相关的企业中得到应用。也有一些企业应用了精益思想的一部分,比如6S或拉动系统。随着进一步开放,国内许多企业几乎已全部普及推行精细生产技术,特别是汽车行业和仪表制造行业,比如一汽制造厂、第二汽车厂等。这些企业正在逐步运用精益生产管理思想,结合国情、厂情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管理,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良好的效益。 二、主体部分 (一)精益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精益生产理论最早的起源是在丰田公司的生产车间,但那时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理论,只是一些零散的方式方法。精益生产理论是在实践中被不断发展和总结出来的,所以精益生产理论的发展和精益生产方式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总体来说,根据精益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可以将精益生产理论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丰田理论形成与完善阶段,丰田理论的系统化阶段(即精益生产方式的提出),精益生产方式的革新阶段(对以前的方法理论进行再思考,提出新的见解)。 早期丰田理论的形成与完善阶段。早期的丰田理论是从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开始的。他们从美国考察回来得出结论:大量生产方式不适合于日本,由此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开始了适合日本需要的生产方式的革新。在革新的过程中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