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娘的女性意识

论梅娘的女性意识
论梅娘的女性意识

论梅娘的女性意识

(作者杨亚林,男,1967年生,湖北省黄冈人,硕士.主要研究现代抒情小说.地址湖北省黄州,438000)

摘要:梅娘是四十年代沦陷区一个代表作家,她创作中的女性意识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她的女性意识是不断变化的,经过了最初的爱情社会价值论到后来的爱情本质论的转变,她在人性解放、爱情自由等方面与“五四”文学有密切联系,但她在探讨女性意识时具有更多的现实感和复杂性,尤其是对爱情本质的思索超越了“五四”。

关键词:女性意识社会价值本质时代感

进入90年代,对沦陷区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虽然对它进行综合研究还有待深入,但是对重点作家的研究已出现了可喜的成果。比如说张爱玲研究已成为显学,苏青研究、梅娘研究都向深入迈进。沦陷区文学是在整个中华民族抗日的总形势下的一个子文学区,它受制于异族统治的现实环境,淡化政治意识形态,又要填补这一区域的文化真空,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所以武侠、言情等文学品类相继繁荣。梅娘就是在这种情景下走向文学舞台,她也必须在沦陷区规定的情景中寻找发展空间,她的创作也主要以女性命运和心理为主要内容,不懈地为女性的不平呐喊,显示出较强的女性意识。不过虽然她同样是写女性、情爱与性爱心理,与张爱玲比较起来,她显得更纯粹和执着,对女性的情爱历程与心理的描写上表现出理想主义的积极追求,真实地揭示出了四十年代北方日本占领区人民生活的侧面以及妇女情感上的苦闷与追求。她缺少张爱玲的虚无和苍凉感,也不如张爱玲的艺术镂空华彩,但她有“浓厚而鲜明的悲天悯人的情怀”(1),她有对妇女精神家园有不懈的追求,现实感和对女性浪漫情怀的执着,使她的小说散发出经久不息的迷人的气息。她的创作通常分三个阶段,1939年前她的练笔时期,有小说

集《第二代》记录了一个少女成长历程,是她的练笔阶段,已经显示出以女性感情为描写对象的苗头;1939年到1941年她从北京到日本作过一段停留,写有水族系列《蚌》、《鱼》、《蟹》,更加自觉地展示四十年代特定时空中的妇女命运和情感状态;1941—1944年她定居在北京,写了两个未曾完成的长篇《小妇人》、《夜百合开》,还有短篇小说《黄昏之献》、《小广告里的故事》、《动手术之前》等,对爱情和女性命运的思考更加深入,思想也更加复杂。从这三个阶段看,梅娘非常专注于女性命运,对新的历史阶段的女性的命运、情感方式、出路的表现与思考贯穿在她的整个创作中,成为她创作的核心内容。

梅娘对四十年代女性命运和女性自我意识的探索与思考,应该是五四时期关于女性思考的延伸与深化,她显示了与“五四”不同的女性思想内容,也揭示了对女性命运和意识探索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更显示了作家在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这一特殊现实环境中对自我命运和妇女生活前景的不无悲观的思考。新文学以来对女性意识的觉醒,经历了“五四”、大革命时期和四十年代新时期这几个时期,梅娘对女性的思考的思想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五

对两性情感的肯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女性对传统身份的否定,对男性四”的思想成果,

统治中心的反抗,它的文化思想与“五四”有一定联系,“五四”这个新旧文化转型时期,中国妇女对自我命运有一个空前的自觉。女性意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在“五四”时期就奠定了,而此后的女性意识的内容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又赋予了新的社会内容。不过梅娘所处的时代与“五四”时期有不同的文化潮流与背景,也就决定了她笔下对女性意识与命运的探讨有了新的内容。

“五四”时期,个性解放、人的觉醒成为妇女自我意识的最根本的武器,婚姻自由又是妇女借以确认自我解放的重要手段。“五四”时期很少有作家没有涉足爱

情婚姻这个领域,而女作家又更是忘不了在爱情中确立自己的“人”的身份,沅君的《隔绝》《隔绝之后》《旅行》、《慈母》;凌叔华的《酒后》、《绣枕》、庐隐的《海滨故人》等成为反映女性意识的第一批成果。在这些小说中女性的自我觉醒常常表现为对自我尊严和价值的肯定与尊重,由此表现为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这类作品常常带有以下的一些特点:一、对个性与自我意识的肯定是这些作品人物追求自我爱情的思想基础,对自我爱情的理想的追求又与她们对世界的发现联系在一起。正如《伤逝》中子君所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她借个性解放思潮发现了个体价值,为她追求理想的爱情找到理论依据,同时她对自由婚姻的追求又是直接通向时代对人的发现,对自由的渴望这一世界观中。二、女性在追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背后有强大的文化支持,个人的感情与命运中包涵了时代的要求。“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化觉醒的时代,对现代文化的想象与设计赋予了这一时代作家特别开阔的心胸,他们很容易地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和反封建、重建文明这种庄严的命题联系在一起。同样在女性写作中关于爱情、婚姻道德,理所当然地具有了反封建,寻求文化现代化的意义。这一时期小说中每一个追求个性与婚姻自由的女性都能在滞后的现实中发现对人制约的文化惰性,尤其是在对自我婚姻的自觉中坚信个人行为具有改造世界至少是与时代潮流一致的成分。可以说她们身上有一种文化的自信心。三、这类小说对两性情感的表达方式具有知识分子的精神特征。赵园说:“就多数作品而言,“五四”小说在这一题材领域(即知识分子题材)所提供的,与其说是形象,不如说是感受、精神现象。”(2)放弃对肉欲情欲的描写,而把情爱本身赋予社会性的内容,即性爱精神化是五四时期反映女性意识小说的重要特征。小说观念的单纯化,表现生活的简约化,表现手法的抒情性,使许多小说显示了共同的归趋。把爱情精神化而相对忽略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一方面说明了刚从文化蛰伏中觉醒的作家们来不及对社会作全面把握,只抓住自己最有感触的情爱给予抒情的表达,是生活的限制带来了文学的

偏至;另一方面对生活、人物、事件的简约,突出集中精神观念,把个体生活与情感时代化、观念化也是五四时期主观选择和共同趋向。

梅娘与她同时代的女作家的女性意识,爱情观念既与五四时期作家有着精神血缘的联系,但又带有四十年代的时代特点。可以说五四时期女性作家奠定了女性写作的基本风貌,它对后世作家女性写作有根本性的影响。比如说女性对自我价值、自我情感的肯定,对妨碍女性个性发展和爱情自由的男权社会意识的反抗,把爱情的神圣性从自然人性论中上升到社会价值论上,赋予了强烈的伦理色彩。从这一方面讲“五四”时期的女性意识是梅娘女性创作的精神、艺术资源。但是梅娘所处的时代毕竟是四十年代,日伪统治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迥然不同于五四时期,这时反封建的潮流已退隐到时代潮流之外,女性对自我情感和价值的肯定只能依赖于由五四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观念,以及自身对这些观念的守护。女性所反抗的不仅仅是一些封建残余思想,还有在敌伪统治时期大混乱状态下政治、经济、奴性价值观念对独立自由情感的阻碍与压制。她们完全失去了五四时期的文化自信,在多种因素的合力中挣扎,反映了四十年代女性生活面貌以及女性意识新的时代内容。梅娘具有代表性的水族系列《蚌》、《鱼》、《蟹》以象征性的水族名称暗含了女性命运和女性生存能为。《蚌》里通过一个官僚家庭的职业女性梅丽的命运与爱情悲剧,反映了四十年代的北方沦陷区的生活面貌和女性追求美好爱情的悲剧命运。梅丽爱上了同事琦,但是白议员为了家族的利益硬要梅丽嫁给有钱有势的纨绔子弟朱家公子。迫使梅丽就范的还不只是家庭压力,还有大家庭子弟们那种堕落气息,家人勾心斗角也使她感到一种绝望。她的同事对梅丽与琦的纯洁爱情的无聊低级趣味的猜测。琦的家人为他包办的婚姻,趁他回家退婚之际,她的同事张振邦阴谋地与她约会,在小报上制造谣言,使琦产生误解离她而去。这一切织成一个牢笼,使梅丽一步步陷入困境。这里影响到她命运的因素较为复杂,有经济原因,自

家的烧锅、粮囤被贴了封条,存粮不准卖,家庭经济在日伪势力统治下日见窘迫,与朱家联姻这是一个重要因素;有家庭矛盾因素,自己是庶出,父亲、继母想把她作摇钱树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有

社会原因,整个社会充斥着无聊使人堕落的空气,她的同事对她与琦的爱情的猜忌不是因为顽固的封建观念,而是文化失范后价值空虚造成的。这里显示了沦陷区妇女生活困境和价值真空情况下的人们的思想状况。《鱼》中女主人公在她十九岁那年被外交部的科员林省民诱骗怀孕,而后却冷冰冰地抛弃了她,当她生下一个男孩后,林家要把她接回去当姨太太。已经获得了自由观念的她,坚决不从,她向林的表弟琳倾诉自己的遭遇和对琳的爱慕。这位女主人公以独立的观念和做人的价值痛斥了林省民玩弄女性的嘴脸和大家庭的不把女人当人的可耻行径。但是她却另以爱情解救自己,向琳表达了自己的爱恋。可是琳虽然同情她的遭遇,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应她之约前去相会,却拒绝了她的爱。整部小说以主人倾诉的形式展示她的苦闷、悲愤、孤独和对爱的渴望。但是我们发现这位女主人公坚强与软弱都显得无力,她对自己权利和尊严顽强维护的时候,又伴随着如此强烈的恐惧感和孤独感。而她赖以解救的对象又是得软弱,可见她的前途和命运是多么黯淡。《蟹》里的玲是一个家道正在衰落的大家庭的女子,她的父亲过去靠与俄国人做买卖发了财,成为这个大家庭的偶像。在他死后,为了争夺家族财产,兄弟妯娌之间明争暗斗,手段毒辣,三叔不惜寻求日本人的庇护,暗里把家产转移到自己名下。玲看不起家里那些成年人,更痛恨时局的突变使她们失掉了去北平读书的机会。最后她与这个趋于崩溃的大家庭和专制腐败的社会环境格格不入,终于决心离家出走。玲与前两篇小说的女主人公借婚姻寻求自由的人生道路不同,“她更具有政治头脑和实践精神”。(3)这三部小说以水族里的蚌、鱼、蟹为象征,展示女人不断走向坚强的命运,梅丽终于退回家里,《鱼》里的主人公能够反出家庭,却仍然软弱地以空虚的爱拯救自己,玲则以少有的勇气和实践精神走出家庭,走上社会。与“五四”时期

女性小说不同的是,这类作品反映了更加广阔的社会环境,反映了造成女子悲惨命运的多重因素。在反映爱情和人生内容上更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感。日伪时期的经济状况,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混乱情形,女性对五四时期个性解放、人身自由的观念遥相呼应却得不到社会的有力支持的尴尬处境,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意识和妇女解放思想有了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态。人物已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现象的凸现,人物已具有鲜明的性格和包涵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它表明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女性意识的表现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作家在沦陷区敌伪的统治下对女性命运和女性意识的思考有相当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不单单是作家原因,更主要是时局造成的。淡化政治形态,隐藏政治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物与“五四”以来新文化精神的联系。所以梅娘笔下女性虽然在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的目的上与“五四”时期相似,却不能把个人行为上升到时代高度,获得社会伦理、政治伦理意义。而文化失范情况下思想堕落价值观念的混乱,一方面使女性的解放道路遭遇到比五四时期复杂得多的社

会阻力,她们所面对的不仅仅是封建观念和封建势力,还有社会空气的堕落。另一方面是女性自身缺乏文化支持的软弱,使她们在寻求个人出路时难以找到光明前途,人物的感受,作品的基调呈现出暗淡色彩。

梅娘对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的探索其实不断深化,在一些短篇小说如《黄昏之献》(1942。3)、《春到人间》(1942。4)、《动手术之前》(1943)和两篇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小妇人》(1944)、《夜合花开》(1944),都继续关注女性命运与情感。不同的是它们消除了人与社会、环境的紧张状态,更着力于经济因素对女性生存的重要作用,同时展示了女性自身的情感和性格因素导致了生存和爱情困境。《黄昏之献》讲的是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叫李黎明的诗人被一则富孀征婚启事所诱惑,冒然前去,发现一个妇人带着一群孩子向他救乞。原来所谓的征婚纯是一个骗局。李

先生这才急忙赶往车站去接妻子。《春到人间》写的是一群无聊的青年以登广告演话剧为名猎艳,一个叫小陈的青年后来发现他所为之倾倒的女孩却是为生活所迫穿梭于旅馆之间的卖笑女子。她们早就看穿了小陈他们的把戏,叫小玫的女子以母亲有病为由向小陈借80 元钱,这时小陈才知自己骗人反被别人骗了。这两篇小说一方面从男性角度反映生活,显示出梅娘创作领域的扩大,生活面拓宽;另一方面她把女子乞讨、卖笑放在男人们的猎艳的背景下,展示了女性生活脆弱的经济状况。这种情况在《夜合花开》中也有反映。黛黛的丈夫日新一掷千金捧戏子玲珠,而玲珠却在生活苦难中挣扎。她想多挣钱给母亲治病,她又想真诚地唱戏,追求艺术,她还想不被阔佬们欺负,能和她心爱的韩青云生活在一起。可是她的一切梦想都十分脆弱,她目前只能靠脸蛋赚红票养活自己。在《小妇人》、《小广告里的故事》、《行路难》等小说中都可以看到金钱对人,尤其是对女人的压迫。梅娘不象早期创作那样,把女性的爱情困境仅仅看作是家庭、社会顽固的思想,庸俗的空气造成的,在后期创作里她更注意到社会动荡情况下畸形的经济状态导致了人的生活和情感的扭曲。那些阔佬们以不正当手段大量捞钱,占有财富,善良的人们生活贫困之中,这样人的感情也日渐被金钱所腐蚀。梅娘在四十年代萧条和畸形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反映人们尤其是女性的生活与情感,显示了她思考女性命运和情感的视野更加开放,更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感。

也许梅娘两篇没有完成的长篇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关于女性意识的思考。这两篇小说是言情小说的路子,固然也从经济方面涉及爱情,但是更突出的是它们对女性的性格和自身主

观性和弱点造成感情困境的思考。《小妇人》讲的是凤凰和袁良挣脱了家庭的束缚,逃到满州,过上了自己的生活。但等待他们的不仅仅是脱离牢笼后的爱情欢乐,还有经济困厄,生活平凡带来的感情烦恼。凤凰有了孩子,她要精打细算地筹划一个贫穷的小学教员一家三口的生活,既要不让丈夫受委屈,又要保证孩子茁壮成

长,自己只有苦巴巴地节衣缩食,磨糙了手指,憔悴了身子。她的爱情的喜悦正在被平凡琐碎的生活所代替,她与丈夫的关联只是每日为他操劳吃的穿,在丈夫上班后她守着家让没完没了的家务和孩子占满她的心。袁良在学校却与校长太太发生了暧昧的关系,甚至于夜不归宿。他是爱凤凰的,但又实在抵制不住姚莹的诱惑。他在姚莹那里感到了美丽女人的魅力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还有姚莹给了他男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即使面对凤凰冷漠悲伤的脸,他在伤心之余仍然与姚莹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在凤凰决定带着孩子离开他他才发现将在失去最宝贵的人,幡然醒悟,离开了姚莹。后来为了平息彼此之间内心的伤痛,袁良选择了去日本教书,凤凰则带着孩子住到了朋友家里。袁良在书信中不断诉说着对凤凰和孩子的思念,再三搅起了凤凰内心的波浪。她不断地反问自己是否还爱着袁良,渐渐地发现自己心里还念着袁良。小说虽然没有写完,但就已完成的部分看,这篇小说主要将《鱼》的话题接着往下说,即青年男女挣脱了社会束缚,自由恋爱成功后他们的爱情是什么。这篇小说放弃了对人物的伦理道德评价,不是反映人物与社会的价值的冲突,也不是着力于对人物行为作伦理的道德的价值判断。它主要涉及到人物自身的弱点导致了爱情的枯萎,从心理感情的本质方面探索爱情的内容。争取了爱情自由只是爱情的第一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植爱情,可能是更重要也是更困难的事。凤凰与袁良对婚后的爱情都有些失落,凤凰对日渐艰难、琐碎的家庭生活感到压抑,袁良也在平淡的生活中渐渐失去了对凤凰的热情,他认为“凤凰的外貌已失去了美和丑的意义”(4),所以在遇到姚莹后他那么疯狂地失去了控制。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们在挣脱家庭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时候,本身就包藏着一种危险,他们把婚姻自由当成一种理想来追求的时候,没有理解到婚姻本身除了浪漫激情之外,还有平凡琐碎的生活和严肃的人生道德与义务。他们在逃离家庭的束缚时充满了幸福感,所依恃的是“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的精神资源,这种精神资源在他们这里只是一种理念,并没有完全化作人生经验或体验。因为经验或体验必须以情感

或心理内容为基础的。袁良耐不住家庭的寂寞,把姚莹当作了逃避之所,但由于他对爱情婚姻的本质内容缺乏深入的了解,即使与姚莹有过美满的生活,他仍逃不过对生活的失望。这是与他对理想的爱情的认识相关。凤凰在某种程度上犯了《伤逝》中子君的错误,当她的自由婚姻达成之后,她把整个身心奉献给了这个家,在平凡琐碎的日常生中消磨了自己的青春,却忽略了与丈夫的感情沟通。她把对人关注转向了对物的操劳。不同的是他们爱

情的风波不是由滞后的社会观念引起的,主要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夜合花开》讲的是一个叫黛黛的妇人与商会会长的儿子日新结了婚。日新爱黛黛但不能理解黛黛,他经常以狡猾的理由出外捧戏子。黛黛心里寂寞,邂逅了儿时的邻居韩青云,她把们当成了激活自己感情的意中人。可是韩利用她敲榨她的丈夫,将日新捧戏子的丑闻写成新闻,从日新处榨走了一笔钱。这篇小说较多写到了黛黛的寂寞,她在有钱的日新面前有些自卑,在妹妹黛琳的单纯面前感到惭愧,在父母面前感到尴尬。她实际是一只鸟笼中美丽的金丝鸟。黛黛的深层痛苦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外在的刺激,当年她主动嫁给了日新,父母都不太同意,自己认为既找到了爱,又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结婚之后,日新只把她象珍稀动物一样地养着,甚至懒得去理解她。妹妹黛玲瞧不起她,不愿意用她的钱。父母对她客客气气,显着一种疏远。她看到妹妹与爱群那样真诚而又单纯地爱着,显得那样青春焕发。感到自己在妹妹面前显得十分苍老,这不仅是年龄的缘故,更有精神上的原因。二是内心的孤独和寂寞,日新每天忙于应付她,忙着到外面去捧戏子,自己的寂寞就象春草一样地疯长。她这才发现自己被自己所卖。她愿意帮助年轻漂亮的戏子玲珠,就是触类伤怀的结果。她把韩青云当作现实中的英雄,想藉他解救自己的苦闷。而他却是一个靠敲榨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小记者,黛黛的希望又受到打击。我们在黛黛身上看到了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的悲哀,也发现了曹禺的戏剧《日出》中陈白露的影子。她们都是带着清醒走向堕落的。不同的是葛薇龙多了一

些幻灭,陈白露多了一些无奈。黛黛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她割舍不了被金钱堆起来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向外寻找爱情,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寂寞,她内心充满着向往。

作者在这两部小说中似乎也在思考着“娜拉走后怎样”的命题。这里经济不是导致爱情毁灭的重要因素,个人对爱情的体认和自身的心理或情感的缺陷才是主要原因。作者从爱情的社会价值论,伦理道德论进入人的本质论,探讨了爱情的本质问题。

梅娘的创作与张爱玲、苏青等其他的沦陷区作家一样,创作时间不长,就她已发表的作品看,还没有完全吐露出她的才华,她的两个未竟的长篇只能让人部分地窥见她创作转向,不能说她已成为一个大家,但她又是一个无法让人忽略的作家。在沦陷区这个特殊的时空中,她把女性命运、女性情感与浪漫主义的理想结合起来,忠于女性的感受,为女性不平的命运呐喊。这种理想主义的色彩使她的作品具有永远的魅力。

注释:

(1) 张中行《梅娘小说散文集?序》[A]张泉编《梅娘小说散文集》[M]北京:北京

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4页

(2) 赵园《艰难的选择》[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月版第6页 (3)张泉《梅娘:她的史境和她的作品》[A]张泉编《梅娘小说散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4)梅娘《小妇人》见《梅娘小说散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350页

浅谈张洁小说的艺术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2396544.html, 浅谈张洁小说的艺术风格 作者:齐松珍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6期 [摘要]张洁小说的艺术风格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重抒发的创作个性上,尤其是取材和立意表现的尤为突出,她还擅于借助人物的塑造反映生活,章法灵活,笔法多变。 [关键词]重抒发塑造人物章法笔法 作者简介:齐松珍,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主任,中文高级讲师。 张洁的许多作品我是很喜欢的,因为好的作品比较细腻,感情色彩比较强烈,也可称之为是当代一位较有影响的女作家。张洁小说明显地呈现出重抒发的艺术特色,这也是她最为鲜明的创作个性。 下面我就从三方面来谈谈她在艺术风格上的这一特点。 一、张洁小说重抒发的创作个性,从取材和立意开始,就已经表现出来 从张洁已经发表的几部长篇和十几个短篇来看,她的作品很重视探究人特的思想感情活动。即使是一些反映当前尖锐的矛盾冲突的作品,她也不是从正面揭露现实矛盾,开展人特冲突,表现重大主题;而是将很大的艺术力量,用在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开拓和表现上。如《忏悔》所触及的,是当时社会上大量存在的纠正历史错案的问题。作者并不去揭露铸成错案和纠正错案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却热心于去探究和表现受害者内心深沉的忏悔。又如《用三概弦奏成自己的歌》写小学教员帮助一个畸形孩子学习音乐。作者不正面提示畸形孩子教育工作中的具体矛盾,却用很多笔墨抒发这位教师对人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美丑面的思索。但这些还不是最能体现张洁创作个性的小说。 张洁还有别一部分小说,生抒发的特色表现得更为鲜明:如《爱,是不能忘记的》、《漫长的路》、《未了录》。这些小说探讨的问题是人们不大注意的一些社会课题。作者的笔锋深深地深进了人的感情最为隐秘的角落。《爱,是不是能忘记的》是张洁小产的代表作。它通过一个女作家与一位老干部的爱情悲剧提示了婚姻与爱情分离的社会现象,宣传了以爱情为唯一基础的人生理想。张洁通过《爱,是不能忘记的》,喊出了这种痛苦,尖锐地揭露出婚姻与爱情分离的不合理性,热烈地呼唤真正合乎道德的理想和婚姻。其实,这篇小说的侧重点并不在宣传改变已有婚姻现状,而是在于宣传建设未来的理想婚姻。《漫长的路》抒写了十年动乱期

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李掖平 【摘要】:张爱玲具有成熟深刻的女性意识,她对男女平等的思考建立在关于女性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基础上,即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她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存在价值即女性本质———一种具有神的同情、慈悲、了解、安息等特点的女性原则,具备这种神性的女性本质者才是真正可爱而健康合理的女性。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女性独立生存价值被男权意识遮蔽而生存处境艰难卑下。而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以男性为中心为世界的奴性意识、病弱心理及奴性性格,则成为阻碍女性自身发展的内因。女性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结束非人、非女人的女奴心狱生活,才可能成为自由自主 浅析简·奥斯丁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1921年生于上海,家庭门第显赫,从小既接受了传统文化的陶冶(古典文学的训练,以及传统文化风习的耳濡目染),又接触过西方文学艺术。四十年代的上海,东西方两种文化、两种层次的文明多面碰撞,多层次的矛盾冲突也时时缠绕纠结,这种社会历史环境对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影响很大。作为一名有着清醒认知又具有非常敏锐眼光的现代知识女性的张爱玲有着更为复杂的情结。身处在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独特条件下,特殊的家庭背景,在香港求学时遭逢战争的经历,这种种际遇加诸于张爱玲这样一位现代知识女性之身使她把目光从社会收缩到自身、以对人性尤其是女性内心的透彻审视代替对当

时各种社会潮流的盲目趋势。对女性在命运的拨弄下所做的种种选择进行解析,无论她们是主动或被动,张爱玲的笔触所至都没有导向道德上的谴责,而代之以深刻的心理剖析。这种对女性的理解包含着浓浓的叹息与悲哀。深刻的心理透视也无疑折射出了女性千百年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惨境遇的社会历史根源。② 张爱玲的小说主要以新旧文化交替的上海为背景,虽然当时资本主义商业文化已冲击到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依然受长期形成的封建习俗禁锢。经济是导致女性的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但内在原因则是中国女性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在张爱玲的许多小说中,通过心理分析,作者关注了受压抑女性的女奴意识对婚恋的影响。在这种物化的婚恋关系中,女性显然处于被动,这使她们根本无法把握自己人生幸福的轨迹,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在婚恋问题上她们受着封建意识的奴役,生生世世为男性附庸的奴性心理使她们生活在习惯了的挣脱不开的心狱里,自觉自愿屈居于男性的脚下。④无论是有知识的如白流苏,还是无知识的如霓喜;无论是为经济的如淳于敦,还是为爱情的如葛薇龙,这些女性全被代代相传的封建意识扼制了喉管,屈从于、甚至是期盼着男性世界的控制,从未想过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就注定了她们在婚恋中的女奴地位。 张爱玲的作品中也有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与奥斯丁凸现正面女性不同,张爱玲多是从负面刻画女性的无奈与被动、疯狂与变态。《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作为一个上流女性的挣扎自不待言,就连《封锁》中的一瞥、诊所里《等》中的一顾都入木三分地勾画出了几个活生生的女性人物。郑川嫦作为一个美梦幻灭的女孩子夭折了,她病中的怅惘画出了她不为人注意的自生自灭;虞家茵收拾行囊离开了她投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

浅谈舒婷诗歌的语言特色 任何诗歌的外在形式,无不是由诗人的内在情感律动而决定的,直接服从于对一种复杂情感状态的传达。舒婷诗歌中的语言结构的明显特色就是运用转折、假设、选择和虚拟等句式。这都是为了表现她独特的内心情感的纠结、缠绕、冲突,以及为矛盾冲突的情感寻找解脱、出路的努力。她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与读者产生共鸣,原因即在此。 在她的诗中,经常出现连接性虚词:如果……纵然……却……、虽然……但是……、与其……不如……、不是……而是……、也许……等等。如“如果有一个晴和的夜晚,/也是这样的风,吹得脸发烫”(《寄杭城)));“无限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城/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船》);“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把梦剪成烟缕/我还久久不敢睁开眼睛,”纵然呼喊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呵,母亲》)。 以及《致橡树》的前半部分也出现了“绝不”、“也不止”、“甚至”、“不”、“必须”等几个虚词,它们不仅把诗中的多个意象连贯起来,而且是诗作塑造意象表情达意的重要法宝。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其中,攀援的凌霄花所象征的是“攀高枝型”女子的情爱模式。诗人把那些凭借紫色嫁与豪门而依附对方过奢华生活的女性喻为“攀援的凌霄花”,她们之所以要在人前炫耀自己春藤缠绕的幸福,也许是要掩盖出售美貌与青春而付出的沉重代价,或是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或是失去人格与尊严的悲哀。诗人对这类“攀高枝”女子的情爱观嗤之以鼻,因为它根本谈不上爱,与诗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根本不沾边,所以诗中用了语气副词“绝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爱情”断然否定的态度。 在《寄杭城》中,用一个假设出来的美丽清新的意境,来表达诗人心灵深处的序幕,真挚的友谊被赋予了诗情画意般的色彩,如此迷人而令人神往,纯洁的友情,犹如湛蓝的江水,清澈如流;《呵,母亲》中抒情主人公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挚、神圣的爱,用了一系列的转折假设句式,“企图”寻找表达这种爱的最恰当的方式,但终究为没有找到充分传达这份深挚的爱而感不安。而在那个连血缘伦理也受到侵犯的年代里,也只能将爱抑制在悲凉的心境中。在《神女峰》中用“与其……不如……”构成的选择句式,传达和表现了带有忧伤成份的柔和细腻,委婉的情感中透露着觉醒后的坚强。 舒婷是位抒情诗人,她的情感的美丽多半也是由于她自然地托出一颗矛盾冲突的内心真实:一半是“多么寂寞我的影”,一半是“多么骄傲我的心”(《致大海》)。也正是如此矛盾的心情,舒婷采用了富

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的优秀品质

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的优秀品质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灿若星空。它以华美隽永的语言、光彩照人的形象引人注目,让人痴迷,启人深思。而其中的女性形象就是这浩淼波光中的一粒粒珍珠,耿耿星河中的一颗颗明星。她们政治地位低下而不失尊严,她们生活负担沉重而报以勤劳,她们孝敬长辈、忠于爱情,她们自尊自强、富于责任感。古往今来,女性的优秀品质铸就了中华妇女的美德,她们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一、中国古代社会完全是一个男权社会,女子的生活天地绝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家中。她们生儿育女、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繁重辛苦、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使得她们忘我地操劳。但是,她们没有怨言、不求索取,有的是始终如一的勤劳善良、孝顺扶持。《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木兰诗》中的木兰一出场就是一位勤劳的女性形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面对父母公婆,她们尽自己的所能扶养、分忧。刘兰芝虽遭婆婆驱遣,仍惦念着婆婆,临走时嘱咐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木兰叹息的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

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于是,木兰便不顾自己的女子身份,毅然作出决定:“愿为 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而《窦娥冤》中的窦娥“情愿认药 死公公,与了招罪”,因为自己不死,便救不了婆婆的命。 二、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古典诗歌中爱情诗占了很大的比重,无论是在恋爱生活还是婚姻生活中,女子的形象美好而动人心弦。为了爱情,她们甚至可以献出生命。《古诗十 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的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深情的守望感动了多少有情人;刘兰芝虽被逼迫也不屈服,即使与太守之子行完婚礼,也要忠于自己的爱情,“举身赴 清池”,用生命履行了自己被逼迫则“黄泉下相见”的誓言;而《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礼法。 三、尽管中国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但她们不慕富贵。《陌上桑》是一首民间叙事诗。它通过平民女子秦罗敷驳斥无耻太守的调戏,歌颂了劳动妇女不贪慕富贵、不畏权势、忠贞不阿的高尚品格;刘兰芝被遣回家,面对否泰如天地的选择,决不因县令和太守家的富贵而改变自己的爱情;战场上建有功勋的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西厢记》中的那位相国夫人不顾女儿的感受,执意要让张生取个功名回来,否则就不再让张生进家门。但莺莺并不要那富贵的虚名,“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记’,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第四本第三折)。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简述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研究 摘要:张洁是一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女作家,随着9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地位的不断提升,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者的关注,本文列举并简要分析了研究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的经典性论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张洁作品女性意识研究两性声音 自1978年凭借《森林里来的孩子》初登文坛,张洁的作品就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与争议,仅1978到1987十年间国内对张洁的评论文章就达到了160多篇。这一时期的批评关注点是其作品风格、主题等方面。随着9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输入,更多研究者尝试着以这种新的理论来解读女性作家的创作。此时,作为新时期女作家旗手的张洁再次受到了研究界的关注,她的创作也在更大程度上被纳入到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范畴,考察其作品中女性意识及其发展变化成为了近十年张洁研究的焦点。 一、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研究现状评述 张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的显现程度不尽相同,在《沉重的翅膀》、《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这类作品中,女性意识呈现隐匿状态,因此女性批评的研究者们更倾向于选取张洁作品中女性意识相对凸显的作品进行研究。著名批评家荒林认为张洁前期代表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和《祖母绿》三篇小说“呈现了作家对女性问题思想的连续深入和统一性,表现了作家对女性新的价值确立的强大热情”。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所喧寓的,是一个关于理想爱情与理想男性的神话,那么《方舟》则称得上是一篇预示着理想破灭的“愤世之作”。80年代中期,张洁作品风格转型之巨,不禁让人哗然,此时的张洁以老辣、尖酸的形象极尽讽刺,理想的爱情神话破灭了,理想的男性偶像倒塌了,对此王绯认为,“张洁的审丑意识有着很强烈的性别色彩,在男/女二项对立中,她故意让他们原形毕露,让他们丑态百出。”度过这段偏激、锋利的创作时期,张洁的以其特有的女性姿态书写了两部现实主义作品《红蘑菇》和《她吸的是薄荷味儿的烟》,这两部作品既不同于早期的纯情之作,又有别于她前一阶段的狂怒与怨愤,蕴涵深刻的女性觉悟。有论者曾这样评价到,“此间,张洁的女性书写是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对妇女自身和男性弱处的现代审视。”在经历了由“审美”到“审丑”的转变后,张洁的创作逐渐进入了文学”老年期”,此时张洁的心态渐趋平和。随着长篇记事小说《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的发表,张洁自身的女性意识也得到了升华,小说着眼于探索祖孙三代女性绵绵不绝的血缘之爱。批评家徐坤将这篇作品归入了“母亲谱系的梳理与母女关系重新书写”的范畴。 二、张洁研究中两性批评者的不同声音 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来研究张洁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董瑾发表的评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女性三部曲(《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 英林中学语文组洪金杯 【摘要】朦胧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独具女性特质,开创了新时期女性诗歌的新纪元。舒婷的诗歌,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构建出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带着女性话语的芳香气质,独具女性魅力。 【关键词】女性意识舒婷朦胧独立的宣言爱情 舒婷是我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个性,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寻求人的自我价值,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的爱,是舒婷诗歌创作的源泉,她在诗歌除中,以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关切。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将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在女性诗歌的创作还比较凋零的季节,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用她温婉细腻而饱含着淡淡忧伤的笔调,深沉而冷静地吟唱着一曲曲动人的女性之歌。她谱写的女性诗歌以其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疏密有致的组合,对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及平朴、纯净、接近口语的诗歌语言的追求,显示了她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舒婷女性诗歌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她诗中所蕴含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爱情理想。这两者是相辅相依的,正是舒婷用她的女儿心时刻关切生命,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类关系的平等,基于如此伟大的人格力量才使她具有了一种平等的建立在人格独立之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崇高理想,而其人格力量又因理想而更加光辉。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的扭曲,形成了对男性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人的生活内容,夫唱妻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几乎所有的女人都默默忍受甚至盲目屈从,只有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这首诗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的骄傲宣言,它集中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爱情理想。诗中的“凌霄花”象征依附式的爱情观,“鸟儿”象征奉献性的爱情观,诗人通过对这两种爱情观的批判来确立自己的爱情理想。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爱情并不是一个人的进身之阶,更不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保持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人然后才是女人。正如诗人所言: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和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因此,相爱的双方不仅是心灵的相通,更是人格的相映,又是命运的“分担”和“共享”。也因为“两个人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浅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SH ANDONG NOR M A 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 ciences ) 2005年第50卷第2期(总第199期) 2005 V ol.50 N o.2(G eneral N o.199)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浅谈 3 张 莹1,马 芸2 (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6;2.四川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1)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张洁彻底告别了热情高歌的理想主义文本,始终坚持一方面用中性眼光观照社会生活,超越女性意识感情,创造一种不分性别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寻找“女性自我”,用笔记录下女性“成长”的历程。本文分析了张洁真爱理想的演变过程、女性自我的寻找历程,试图梳理出张洁女性意识的变化成长。 关键词: 真爱理想;解构;女性自我;定位 中图分类号: 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5)02-0071-04 3收稿日期:2004-04-19 作者简介:张莹(1965—  ),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马芸(1981— ),女,四川峨嵋人,四川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沃林格提出决定艺术活动的“艺术意志”来源于人的应世观物所形成的世界态度,即人面对世界形成的心理态度。沃林格把这种态度界定为“世界感”。所以,个体“世界感”的差异决定了在“艺术活动”中的差异。而女性作为普遍意义的人和纯然的女性在“世界感”上必定是双性的。虽然文学自来不缺关于女性的话题,但长久以来都只限定在男性的视野中。只有在女性作为自觉的书写者,从女性立场出发创作关于女性生活和心理的作品,才形成了真正的女性文学。张洁作为一名女作家,一方面在用中性眼光观照社会生活,超越女性意识、感情,创造一种不分性别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则更是在纯然女性眼光下,观照女性自我世界,创作女性心灵外化的女性文学。像大多数女作家一样,张洁同样将男女情感作为自己女性文学创作的基点,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心理世界。从第一篇涉及到两性关系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开始,张洁始终没有放弃探讨“爱”以及“爱”中的男女两性,尤其是女性。 一 虽然女性对爱有天生的渴望,但几千年的父权制使女性始终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自然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利。事实上,“由于女性意识、女性自我与当时主导意识形态相冲突,因此几十年来始终受到强大压抑和斥责,广大女性除了做与男人同样的人以外,不能有任何女性意识、特质或特定的流露,这种讳莫如深把女性降到‘空洞能指’的最低水平, 其背后深处深藏着那种千百年来顽固不化的传统文化精神 ———对女性的鄙视和忽略”[1](P56) 。而女性主动对爱情、婚姻 的追求更是被主流文学作品所避讳。作为一名女性,张洁必定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历史、社会对于女性的压制,她开始试图用笔探索女性心理、思考女性问题,延续自“五四”后断裂了的对女性的思考。 张洁的女性文学创作是从女性最初“寻找男性”、“寻找爱”开始的,长久以来压抑在女性心中对于理想爱情的呼唤在张洁的笔下终于喷薄而出。既然女性已经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已不在物质上依靠男性,那么,对于爱情她们更希望精神上的契合,追求心灵价值的美好。这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相应地造就了一种“理想男性”的形象。就像《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的钟雨和《波希米亚花瓶》中的梧桐,她们一个爱着与自己相处不足24小时,连手也不曾握过的“老干部”,一个爱着不能过年轻夫妇那种生活的简,都在享受精神上的爱。她们从旧式的婚姻中解脱出来,被“老干部”和简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吸引,爱的是“成熟而坚定的政治头脑”、“在动荡中的革命年代里出生入死的经历,他活跃的思想,工作上的魄力,文学艺术上的修养”……这是80年代新女性心目中的男性标准。她们开始自主地摆脱对有金钱、有地位的男性的依附关系,在婚恋问题上有了崭新的价值观念,这是女性在追求自我历程中的一个进步。张洁大胆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为自己也为女性喊出了“爱”的心声。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 题目: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入学年月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目录 摘要----------------------------------------------------------------------------------------------- II 关键词--------------------------------------------------------------------------------------------- II 一、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体现 -------------------------------------------------------- - 1 - 二、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成因 ----------------------------------------------------- - 3 - 三、张爱玲女性意识的价值 -------------------------------------------------------------- - 5 - 四、结语--------------------------------------------------------------------------------------- - 6 - 注释 ------------------------------------------------------------------------------------------ - 6 - 参考文献--------------------------------------------------------------------------------------- - 7 - 致谢 ------------------------------------------------------------------------------------------ - 8 -

舒婷诗歌赏析

双梔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我的理解:通读全诗,作者以一艘双梔船的角度,描写了它离开岸边的不舍与缠绵。 表达了一位漂泊无依的游子浪迹天涯对故乡的痴恋,然而,心中的故乡却无时无刻不在我心 中,在我的梦中,也许明天,就会与你相遇,我痴念这着故乡,故乡也牵挂着我。另一方面,我还认为这首诗中透露着诗人对未来美好阳光的憧憬,暂时离开岸漂泊,却会在明天,又与 彼岸相遇。尽管途中会有风暴,美好的未来总会在风暴后与我们偶然邂逅。人生,也像这一艘双梔船,在不如意后,总会有光明、美好不期而遇。既然如此,不如扬上希望的帆,向着花开的明天远航!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一一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我的理解:在这首诗中,诗人化作一棵木槿,用紧紧相依诠释自己眼中的爱情一一不是利用功名、不是无病呻吟、不是风花雪月。只是与相爱之人拥有同一形象,不卑不亢,含情脉脉,紧握双手,同甘共苦。爱,是两个人的契约。因爱一个人的某些特点而爱某个人,那便不是真爱,真爱是爱一个人的一切,爱一个人本身。就像木槿和橡树,永远相依,永不分离。 向北方 一朵初夏的蔷薇 划过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 乌云像癣一样 布满天空的颜面 鸥群 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 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阳 如果你沉没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银色的帐顶 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 让我也漂去吧 让阳光熨贴的风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论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一直在寻求一条女性解放的道路。《无字》被她认可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对自己前面作品的总结。确实如此,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张洁《无字》女性意识两性关系婚恋 张洁的《无字》是一部描写女作家吴为祖孙四代的成长和婚恋,揭示二十世纪女性成长的历程及女性意识发展的作品。更以吴为一生的婚恋为主线进而探讨了众多知识女性以及其他女性的婚恋悲剧。女性的梦想与挣扎,控诉了男权制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探讨了悲剧所存在的原因。在痛定思痛的同时,张洁还对女性的未来进行了畅想。这一部三卷80万言的作品处处可见张洁的人生经验和关于人生及女性命运的思考。本文试图从两性意识、婚恋观念及女性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探讨张洁作品《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一、两性意识 《无字》对两性意识的探讨,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并延伸到二十一世纪,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从墨荷与叶志清到第四代的禅月夫妇,通过她们家族的婚恋描写,作者对整个二十世纪两性意识的发展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 两性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础关系,进入父系社会后,这种关系一直以一种不和谐的姿态出现并长存几千年。即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作为奴隶和生孩子的工具而存在。正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庭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了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了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1】基于这种不平等关系,女性不得不奋起反抗而掀起全世界性质的女权运动,其中女性文学作品起到很好的先锋作用。张洁是一位很负责任的女性主义作家,以写作的方式从不间断地为寻求一条女性解放之路而努力。《无字》正是这么一部厚实的作品,为寻求一条两性和谐之路而努力探索。 墨荷家族祖孙四代都在寻找自己理想中的好男人。没有婚恋选择自由的墨荷以采榛子,为心爱的“他”留榛子为乐事,并双眼朦胧、两颊羞红地想象着个意

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论翟永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在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谱系中,翟永明被普遍认为是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其作品曾被翻译成为英、德、日、荷兰等国文字,出版有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称之为一切》、《黑夜中的素歌》、《翟永明诗集》、《终于使我周转不灵》;散文随笔集《纸上建筑》、《坚韧的破碎之花》、《纽约,纽约以西》等。她成名于早期作品组诗《女人》,并在二十余年来的写作中坚定地保持充沛的写作和思考的活力,且每个时期都有重要作品问世,在中国诗坛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性,诗人欧阳江河称其为“东方最美丽的女人”,诗人伊沙则曾戏谑地称赞“第三代诗人都有翟永明情结”,也正是这种来自外部的女性身份设定以及她作品中所主动涉及到的女性意识元素,让她的作品和相关的言论成为本文的研究起点。 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及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波伏瓦曾将女性称为“第二性”,即相比于男性而言,女性是一个非主导性阶级。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与男性不平等,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但女性的这种历史性的失败不单决定于其生理因素,更多地是由社会和人类文化人为地建构起来的。1也正因为如此,不管有多少女性作家或诗人不喜欢甚至拒绝被人贴上性别标签,而且在这种拒绝背后隐藏着的也是对这种潜在歧视的不满,但她们却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性别烙印。不过也恰恰是这种烙印鲜明的作品,反过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以资讨论的样本,并透露了她们更深反叛和独立的可能。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本文首先试图从时间上理清翟永明诗歌中女性意识及其变化的整体脉络,主要以诗人成名之初的组诗《女人》、九十年代比较重要的作品《更衣室》《女子澡堂》、新世纪以来的《她的视点》以及新作《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等作品为探讨对象;然后试图在空间上将翟永明的诗及其女性意识与不同时期的女性诗人作家作纵向、横向和同时期的比较,在这副作品及思想的坐标系中最终确定翟永明诗歌所处的坐标点;最后,本文将在比较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最终以抛砖引玉的形式试图给当代诗歌研究和诗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契机。 女性诗歌是“女性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那么,何为“女性文学”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女性文学”被泛指为女性写作的文学,即使在国外,“women’s literature”也是一个被长期使用的“熟语”。大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涵盖范畴被自觉地约小,特指由女作家、女诗人创作的,表现女性生存和生命经验的作品。 评论家陈超对翟永明的研究最为系统,他曾有一种对翟写作的分期归纳: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张洁笔下的主要女性是当时社会中的“另类”,而又是“普遍类”,在此,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解析在张洁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她们强烈 的事业心,要求独立和解放,争做强者。以及易被忽视的“女性自身 价值”。 关键词张洁的小说女性意识 “男人的雌化和女人的雄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世界性的问题”,张洁,她是这样的定义着当时的社会趋向,预言着后来的世界,女人必将强大起来。她作品中的女人们很多都不愿意雄化,却不得不被迫雄化。 在张洁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主要有女性的反抗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要求独立、解放。 首先,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张洁的作品中的女性,都是离了婚或是不愿意结婚的女性,而且离了婚的她们也不愿意再婚。她们在一起承受着各种的磨难,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无论她们的事业之路有多么的艰辛。如《方舟》中的荆华、柳泉、梁倩,三个离婚后的女人自小学毕业分开后,再次聚到一块儿。她们有着同样地痛苦婚姻,她们同样地离了婚,她们同样的在工作上有着重重困难,但又同样的不懈地为事业奋斗。 在小说《方舟》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热忠于事业的女性:柳泉、梁倩。 柳泉,在工作上一丝不苟,能够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在短时间内精准的记住那些外宾的住房,她可以轻松自若地翻译。她是那么的用心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她会自然地流露出那种自信,在工作之后的酒宴上,她表现出了那种“知识妇女,在意识到自己的聪明才智时才有的微笑”,可以使“每一个正直的男人肃然起敬的微笑”。这充分的透露着她在强烈的事业心的驱使下,工作上得到肯定后的满足与自信。 梁倩,在电影的拍摄上,精益求精,最求高的艺术造诣,竭尽能力的要想做出高的成就,摆脱父亲的名望的荫庇,她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奋斗,让世人都看见她的成就,认可她的工作,她的付出,她的工作成绩,她要实现她的信仰:电影

我国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和人物形象

我国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和人物形象 (一)常见意象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4、蝉 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 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 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

以《赠》为例浅谈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以《赠》为例浅谈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在北岛、顾城、海子、江河等等活跃在现代诗坛上的诗人中,舒婷也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也很独特的一位了。有别于与她同时代的男性诗人们,舒婷的诗歌更偏重于感性而非理性,她曾坦言“我写诗的时候,宁愿听从感情的引领而不大信任思想的加减乘除法”,说自己“总也深刻不起来”。的确,与北岛、江河等诗人相比,舒婷的诗歌很少涉及玄想和逻辑,也很少出现隐晦的暗示和譬喻,因而显得浅白易懂,但也正因为如此,她的诗歌总是感情充沛,无论风格是直白热烈,还是细腻委婉,都因为切近读者的情感体验而分外容易扣人心弦。 如果说感性的是女性的,理性的是男性的,这样的判断显然失之武断。包括舒婷在内的许多女诗人都对社会和人生进行过冷静的、批判性的思考,她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思想的睿智和活跃丝毫不逊于男子;而雪莱、叶芝、徐志摩等诗人的作品中也往往充满了柔性元素,他们的敏锐易感是许多女孩子都不具备的。理性和感性是人性的两个方面,因而也同时存在于每一位诗人的诗作之中,但一个感性的女诗人和一个感性的男诗人,或是一个理性的女诗人和一个理性的男诗人,却的的确确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赠》这首诗中,舒婷的感情和表达感情的方式,就体现出了很明显的女性特色。 我们可以把舒婷的《赠》和北岛的《雨夜》做一个比较。这两首诗的主题相似,都在抒写文革之后一代青年人的迷茫与觉醒、脆弱与坚持,两首诗都出现了“我”和“你”,这个“你”身份不明,估计是“我”的异性友人或是恋人。然而两个“我”对“你”的诉求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明显的不同。 在《雨夜》中,“我”用深情的笔触记述了和“你”的美好记忆,强调“即使明天早上/枪口和血淋淋的朝霞/让我交出青春、自由和笔/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我决不会交出你”,宣称“你的微笑将印在红色的月亮上/每夜升起在我的小窗前/唤醒记忆”。这些词句至少向我们透露了两个信息:首先,在“我”看来,“你”是“我”要保护的对象,“我”宁愿自己承担危险和迫害而希望“你”能幸福安宁;其次,对“我”来说,“你”是“我”的理想、信仰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的寄托,是“我”的勇气和力量的来源。这样的态度就是很典型的男性对待女性的态度。事实上,诗中的“你”并不一定明白“我”在追求什么,期望什么,但这没关系,“我”把“我”的理想投射在“你”身上,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形象,或者说幻象,对“我”来说,这个幻象就是“我”的理想和追求的化身;而与此同时,现实中的“你”又给了“我”安慰和温暖,让“我”在紧张而孤独的追求信仰的路途上得到了舒缓和鼓励。 而在《赠》中,“我”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像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这表明“我”不仅仅希望做“你”在生活中的陪伴者和在“你”保护下的小女人,而希望“你”向我倾诉“你”的思想和信念,与“我”并肩战斗。“我为你扼腕可惜”,可惜什么呢?也许是可惜“你”拱肩袖手,不够坚定,但更有可能,是在可惜“你”不肯信任“我”,不相信“我”能理解“你”,从而错失了一个真正了解“我”的机会;“我为你举手加额”,什么样的情绪让人举手加额?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我”为“你”的冥顽不化而无奈叹气的样子。“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这些话说出来几乎是有点幽怨的,作为一个新女性,“我”并不甘于无知而幸福地被人保护,“我”希望觉醒,希望战斗,希望和“你”并肩站在一起,但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她想走上这条路要面对并克服比男性更多的困难。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舒婷的许多诗歌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女权意识。《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等都表达了新女性对独立自主、平等而互相尊重的爱情、承担社会责任等的要求。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对舒婷来说,女权意识既给了她力量,又是她矛盾痛苦的来源。舒婷处在一个女性的社会定位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女性在承担传统的家庭责任和家庭义务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及其审美局限

张洁小说的女性意识及其审美局限 □池永文 (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湖北恩施445000) [摘 要] 在当今社会,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张洁高举妇女解放大旗,用自己的心灵 和笔触,描绘了一群站在时代前列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及其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而其审美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一女性群体的局限性。 [关键词] 张洁小说;女性意识;审美局限 [中图分类号] I20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05)02-0119-04 曾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在于发现了“人”自身的存在,从“女性”的角度重新去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而作为人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也随着这股“人性”的热潮的到来,其主体意识也逐渐觉醒。 虽然这个觉醒的过程相当漫长,但它把在男权神话中沉睡的女性唤醒过来,告诉她们,女人不是天生的男权指挥棒下的物,而是一个人,一个拥有独立意识的活生生的人。进入新时期,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更为新时期的女性踏出门槛、走向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在文学创作上,首先觉醒过来的女作家更是以女性特有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和笔触,参与到这场妇女解放运动大潮中来。 张洁,就是新时期第一批高举妇女解放大旗的当代女作家之一,她通过描绘一群站在女性前沿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及其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张扬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当中体现了作家本人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忧思。本文试图从张洁前期产品中阐释这种女性意识。Ξ 一 可以说,张洁笔下的新时期知识女性是远比传统女性幸福的。因为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她们的政治、经济地位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社会 生活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因此,她们的女 性意识的觉醒也就无须从经济物质开始,而一下子楔入了精神领域,不仅寻找理想爱情,且转向女性自我价值的追寻。 (一)在情感生活中,追求爱情与婚姻的统一对于传统女性来说,家庭就是她们的天地,也是囚禁她们的牢笼,即使关系到她们的终身幸福问题,她们也无法把它操控在手中。 进入新时期后,女性已经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上审视自己,获得了人身自由、婚姻自由,自己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诚然,能寻找到一段真爱是每一个女性的梦想,但理想终归是理想,往往与现实有一步之遥。尽管自由恋爱婚姻观念在新时期已深入人心,但仍存在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婚姻与爱情分离现象,这种分离对广大的女性造成了极大的感情痛苦和精神摧残。张洁在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就首先探讨了这个问题。作品当中的女作家钟雨,在她年轻的时候因为无知冲动与一位漂亮的公子哥儿式的青年结了婚,但婚后她又无法忍受这段无爱的婚姻,于是毅然把它抛却,独自把女儿抚养成人。后来,一位老干部走进了她的情感世界,两个深深爱慕着对方,但是钟雨为了不破坏他人的“幸福”家庭生活,二十多年来,把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并没有把它忘记,而是精神上日日夜夜都和他在一起,就像一对 Ξ[收稿日期]  2004-10-06 [作者简介] 池永文(1966-),男,湖北洪湖人,文学硕士,湖北民族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05年4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Apr.2005第26卷第2期 Journal of G u angxi T eachers Education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26No.2

舒婷诗歌赏析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注释】 [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这种圆弧常同时出现两个。红色在外,紫色在内,颜色鲜艳的叫“虹”;红色在内,紫色在外,颜色较淡的叫“霓”。 【赏析】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