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总第3—6课时)

专题目标:

1、能够感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之——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的抒情风格。

3、通过揣摩具体词句着重体会诗人于沉静之中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

体会沉静之中的深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唐诗“风神初震”的含义)

“风神初震”是引用的明代高叔嗣的评论诗歌的语言。是说初唐诗逐渐摆脱了前朝绮靡婉媚宫廷诗体之风,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人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内容上,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写景上注入了浑厚、壮丽;风格上也较清峻激昂,气势雄放。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峰的时期。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1、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时任侠使气,官终右拾遗,世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而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

2、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3、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三、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感受诗情。

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意。

3、指名朗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四、讨论、鉴赏全诗。

1、这首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不但语言富有对称美,而且使眼前的景物形象鲜明,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

⑴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⑵这两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分手在即的友人怎样的神情?

明确: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青烟的神情。

⑶“对”字又有什么深意?

明确: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2、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即景传情,承首联而引出离别的主题。这一联出语自然,意境深远,确切的表达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

3、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笔触从室内移向户外。

⑴描写了哪儿的景色?这是泛泛写景吗?这里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了夜空的景色。借空间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来进一步映衬别情。

⑵一个“隐”字、一个“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表明宴会从夜晚已延续到拂晓,时间在悄悄逝去,月亮已隐没到高树之后,银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而主宾双方却还不愿分离散去。

⑶这样的描写暗示了什么?这种写法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这暗示了别情之深。这种写法是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所写之景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这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4、尾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是说,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谁能预期到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呢?一个“何”字,强调了什么?

明确:强调了再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5、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沉静之中的深挚情感。

五、总结。

这首诗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六、布置作业。

思考: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参考答案:本诗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七、赏析《从军行》

1、朗读

2、作者及背景简介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武艺)。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3、词句理解

看注解,查工具书。

4、班级交流

5、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出塞参战愿望的?

(突出了军情的紧急和战斗的激烈,“烽火”、“牙璋”、“铁骑”、“旗画”、“鼓声”叠加的一组实词,营造战争气氛;用“宁为”、“胜作”一组选择关系句,表明自己的强烈愿望,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总结: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6、说说这首诗跳跃式层面叠现的表现手法及好处。

(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

7、说说这首诗整体风格及对仗上的特点。

(杨炯此诗的风格,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形式上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来写,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之——滕王阁(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的思考。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劲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教学重点:

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记得,在必修四中我们学习过王勃的《滕王阁序》,序末的“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是指什么?对,是指王勃的七言律诗《滕王阁》。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背景。

1、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人。初唐诗人,与扬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幼富才名,六岁能文,十八岁即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编撰,以事忤高宗被逐后任虢州参军,因杀官奴获罪被革职,其父也被牵连远谪交趾令。二十七岁时,前往交趾渡海探父,溺水惊悸而死。

2、王勃的诗虽有时流于华艳,但风格清新,内容充实,对开创唐代诗风和促进五言律诗的形成,都有一定贡献。原有文集已散佚,现在传世的是明人所辑的《王子安集》。

3、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唐高宗上员二年(675)秋,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王勃即席作了此诗,并作《滕王阁序》。这首诗描写了滕王阁高远的气势和赣江一带的景色,意境开阔,意气飞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范读。

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意。

示例:

高高的滕王阁紧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度过几个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5、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四、讨论、鉴赏。

1、诗中3-6句中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等景观都是从哪一句中生发出来的?为什么?

明确:是从第一句中“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滕王阁位于江门之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形势可谓好了,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

到阁上,举行舞会那种豪华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诗歌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写兴致勃勃,第二句写意兴阑珊。这有何作用?

明确:两两对照,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3、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的“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谁与它为伴?三、四句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这是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4、简析五六句:上半首偏重空间,第五句“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间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发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

5、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字,其中属于空间、时间的词分别有哪些?这些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之感,这是为什么?

明确:属于空间的词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词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着其众星捧月的作用。

6、根据诗歌推知,第七句中的“帝子”应该是谁?为什么?

明确:帝子是滕王。因为阁的名称是“滕王阁”,可知是以其封号来命名的。

7、齐读、分组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思想?

(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产生了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

五、总结。

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慨。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

七、指导阅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朗读

2、简介作者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县任职,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

3、字词句子理解

看注解,查工具书,问同学,弄懂文中加线的字词

4、指名回答

(和(hè):和诗,即在别人诗读后,自己也依韵附和一首。晋陵,即陆某为官之地。

陆丞:姓陆的县丞。县丞是县令的辅佐官。《早春原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

宦(huàn)游人:离家到各地作官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惊:意动用法,感到心惊。物候新:景物气候转新,这里指春天来临。

曙:黎明。渡:意思是江南的梅柳先开,然后渡过长江,开向江北。

淑(shū)气:温暖的好气候。催:催动(黄莺鸣叫)。转:使动用法,使萍草转变绿色。

歌古调:歌行,古调。这里指陆丞的诗。)

5、请找出诗歌中流露情感的关键字词,并说说这些词语中包含的情感信息。

(“独”、“惊”、“归思”。“独”——孤独、寂寞;“惊”——惊而怪、触景生情,惊中思乡。“归思”——直接点明思乡情感。)

6、中间4句的写景和思乡情感有怎样的关系?

(中间二联即写“惊新”的具体内容,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季节迟暮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7、这首诗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别有情致。诗人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感伤,好像有满腹牢骚寄于言外。)

8、背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之——春江花月夜(总第5、6课时)

教学目标:

鉴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体会诗歌中所传达出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诗歌中所传达出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家作品及解题。

2、学习1-4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是闻一多先生对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赞誉。的确,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这首诗而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春、江、花、月、夜,这五种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妙境。

二、介绍作家、作品并解题。

1、张若虚,生卒年代不详,扬州人。曾任衮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辞俊秀名扬京都。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并称“吴中四士”。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首。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2、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5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三、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

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

四、鉴赏。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朦胧。也可以说整首诗的感情就像一场梦幻,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地展开着,亦虚亦实,忽此忽彼,跳动的、断续的,有时简直让人把握不住写的究竟是什么,可是又觉得有深邃的、丰富的东西蕴涵在里面,等待我们去挖掘、体味。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转韵,共九韵,每韵构成一个小的段落。

1、鉴赏第一段(1-4句):月潮同生、春江月明。

⑴开头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点出题目中的哪几个字?(春、江、月。)但诗人的视野仅局限于此吗?(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句已把大海包括进来了。)

⑵第二句告诉我们那一轮明月乃是伴随着海潮一同生长的。诗人在这里不用“升”字,而用生长的“生”字,一字之别,有怎样一番意味呢?(用“升”不过是平时习见的景色,比较平淡;用“生”就渗入了诗人主观的想像,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他们像一对姊妹,共同生长,共同嬉戏。这个“生”字使整个诗句变活了。)

⑶第三、四句“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是说:江海相通,春潮涣涣,月光随着海潮涌进来,潮水走到哪里,月光就跟随到哪里,哪一处春江没有月光的闪耀呢?

⑷齐读第一段。

2、鉴赏第二段(5-8句):月色如霜。

⑴这一段的写景有什么变化?用了什么手法?(由江写到花,由花有回到月;用其他景物来衬托月光的皎洁。)

⑵第七句“空里流霜不觉飞”写天上,第八句“汀上白沙看不见”写地上,整个宇宙都浸染上了明月的白色,仿佛被净化了似的。从这样的境界,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什么?(想到深邃的人生哲理,所以引出第三段。)

⑶齐读第二段。

3、鉴赏第三段(9-12句):月人之初。

⑴这一段前两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在前诗描写月色的基础上继续描写了江天一色、孤月更加明亮的景象,然后提出了什么疑问?(在江边是谁第一个见到这轮明月的呢?这江月又是哪一年开始把她的光辉投向人间的呢?)这个问题有答案吗?(这是一个天真而雅气的问题,是一个永无答案的谜。)⑵自从张若虚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还有谁发出过类似的疑问?(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⑶这些疑问还仅仅是写景吗?有什么深层含义?(不仅仅是写景,而是在探索宇宙的开始,追溯人生的开端了。)

⑷齐读第三段。

4、鉴赏第四段(13-16句):月待何人。

⑴这一段由疑问转为怎样的感慨和想像?(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她总是生于海上,悬于空中,好像在等待着什么人,可是总没等到。长江水不停地流着,什么时候才把她期待的人送来呢?)

⑵诗人这番想像是从哪里生发出来的?(是从前一段中“孤月轮”的“孤”字生发出来的,由月的孤单联想到月的期待;再由月的期待一跳跳到下一段思妇的期待上来。)

⑶“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中的“只”字,有些版本作“望”字,你觉得作“只”好还是作“望”好?(“只”字写出了月圆而缺,月缺而圆,年年相望,只是如此,从来没有两样的明月,人哪里比得上明月之长久永恒的情景,而且与“无”字相对。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但丰富多彩的人生却是“代代无穷已”的,这样也就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一样获得永恒。“望”字写出了望月的动作神态,也包孕了望月之人的怅惘之情。)

⑷“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的“待”字,有些版本作“照”,你觉得作“待”好还是作“照”好?(“待”字表现了明月徘徊,像是在等待什么人似的,但又永远不能如愿的情境;而“照”字只表现出了月光照人的情景,缺乏“待”字悠远和怅惘的意境。)

⑸齐读第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5-9段

2、总结全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所讲内容。(重在背诵)

二、学习5-9段。

5、鉴赏第五段(17-20句):月下离愁。

⑴“浦”,水口,江水分岔的地方,也就是江行分手的地方。白云一片悠悠飘去,本来就足以牵动人的离愁,何况是在分手的浦口?青绿的枫叶点缀其间,更增添了什么情感?(许多愁绪)

⑵后两句,“谁家今夜扁舟子”一句写游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写思妇,同一种离愁别绪,从两方面落笔,颇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⑶齐读第五段。

6、鉴赏第六-八段(21-32句)。

⑴从第六段(21-24):不胜离愁。往下专就谁来写?(思妇)化用了谁的诗句?对月光作了怎样更细致的描绘?(化用了曹植《七哀》诗中的诗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对月光作细致描写的是第六段:“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伴,总在她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想必已照上她的梳妆台了。月光照在门帘上,卷也卷不去;照在衣砧上,拂了却又来。)

⑵月光是那样的依人,却又那样的恼人,使思妇无法忘记在这同一轮明月之下的远方的亲人,转入第七段。第七段(25-28句):望月不聚。诗有何含义?(一轮明月同照两地,就和我想念你一样,你一定也在望着明月想念我。有明月像镜子似的悬在中间,我们互相望着,但彼此的呼唤是听不到的,我愿随着月光投入你的怀抱,但我们相距太远了。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泛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跟前。我又怎么能够和你相见呢?)⑶第八段(29-32句):春半未还。思妇回想了昨夜怎样的梦境?(闲潭落花,春已过半,可惜丈夫还不回来。江水不停地奔流,快要把春天送走了;江潭的落月也更斜向西边,想借明月来寄托乡思也几乎是不可能了。)

⑷这四句有什么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把梦境与实境结合在一起写,是梦是醒,思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

⑸齐读六-八段。

7、鉴赏第九段(33-36句):落月摇情。

⑴最后一段,写天已快亮,斜月沉沉,渐渐淹没在海雾之中,月光下的一切也渐渐隐去了,好像一幕戏完了以后合上幕布一样。这整夜的相思,这如梦的相思,怎样排遣呢?游子思妇,地北天南,不知道今夜有几人趁着月华归来!看那落月的余辉摇动着照满江树,仿佛怀着无限的同情呢!)

⑵齐读第九段。

五、归纳艺术特点。

1、采用的乐府旧题,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内容。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月,都围绕着月作陪衬。

2、全诗以浩瀚悠远、静谧瑰丽的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传统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美景更衬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

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但并不颓废。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索,也有深长的意味。

3、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4、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

六、朗读全诗,体会诗中所传达出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七、总结。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据说是陈后主创制的,隋炀帝也曾写过这个题目,但那都是浮华艳丽的宫体诗。张若虚这首诗虽然用的是旧题,题材又是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但张若虚还是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开拓出新的意境,表现了新的情趣,是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而张若虚也就以这一首诗确立了文学史上永不磨灭的地位。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改写这首诗。

学生习作:

孤月·红颜·殇

孤月

一江春水追逐着奔向无边的大海,岸边静寂无声,只有一轮孤月当空而挂。也许是明月不胜寂寞之情,才将影儿融入滚滚江流,可明月岂知“何处春江无月明”,只怪那江水太过多情了,接受了月影,却铁石心肠地任百般凝望终不肯为她停留片刻,径自痴迷于岸边的芳菲。明月也心痛地跟着江流还在奔向远方,似乎要与天地融为一体,只留下痴情的月。也许它们都没有错,只是彼此的执着注定了结局的叹惋,就好似在错误的时间遇上错误的人,只留下一声叹息。

红颜

她始终不明白为何爱人会像浮云一样飘离,怎么忍心留她一个在这不胜忧愁的青枫浦上。都说“前世的千次回眸才换来今生一次擦肩而过”。可她觉得他们是前生历尽千重磨难,换来今生片刻相伴。忽见一缕月光在楼阶上徘徊不前,朦胧中好似爱人归来,激起她无限爱怜。可当一层月光铺洒镜台时,她霎时清醒:他怎会归来?可此时不论是卷帘,还是拂衣都赶不上这令人心碎的月光。她想此时的他与她一样对月而思吗、若有可能,她愿化作一缕月魂缠绕在心上人周围,而冰冷的现实却是种离情,两处相思。

落霞孤鹜长空坠,相思离愁无路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花开花谢无数,却铺不满归家之路。江水流逝带走了乍暖还寒时候,转眼就到了水寒荷破人憔悴的季节,仍无离人踪影,也许他们从此天各一方,音信断绝;也许这一切早就成了一段被遗忘的牵挂和两张在破碎的脸。一切都该终结了,葬下月光,消散愁情,再抬眼也许就是一派花红草翠的景象。

滨海县五汛中学高二(七)陈岩2007.2

高中物理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第5节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第5节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1.知道什么是固有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振动,并对固有振动和阻尼振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予以说明。 2.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知道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特点。 3.知道什么是共振现象,掌握产生共振的条件,知道常见的共振的应用和危害。 一、固有振动、阻尼振动 1.固有振动 振动系统□ 01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固有振动,固有振动的频率叫做□02固有频率。 小球和弹簧组成了一个系统——弹簧振子。弹簧对于小球的作用力——回复力,是系统的□ 03内力;而来源于系统以外的作用力,例如摩擦力或手指对小球的推力,则是□04外力。 2.阻尼振动 当振动系统受到阻力的作用时,我们说振动受到了□ 05阻尼。系统克服□06阻尼的作用要做功,消耗机械能,因而□07振幅减小,最后停下来。这种振幅逐渐□08减小的振动,叫做阻尼振动。 二、受迫振动与共振 1.受迫振动 (1)驱动力:为了使系统持续振动,作用于振动系统的□01周期性的外力。 (2)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 02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3)受迫振动的频率:做受迫振动的系统振动稳定后,其振动频率等于□03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 04固有频率没有关系。 2.共振 (1)定义:驱动力的频率f 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f 0时,受迫振动的□ 05振幅最大的现象。 (2)共振曲线:如图所示。表示受迫振动的□ 06振幅A 与□07驱动力频率f 的关系图象,图中f 0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3)共振的应用与防止 08固有频率,如转速计、 ①应用:在应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频率接近或等于振动系统的□ 共振筛。 09固有频率相差越大越好,如部队过桥时 ②防止:在防止共振时,驱动力频率与系统的□ 用便步。 判一判 (1)阻尼振动的频率随振幅的减小而不断减小。( ) (2)系统做受迫振动时的振动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 ) (3)做受迫振动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 (4)驱动力的频率越大,系统的振幅越大。( ) (5)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 ) (6)共振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 提示:(1)×(2)√(3)×(4)×(5)√(6)× 想一想 (1)实际的弹簧振子的运动是阻尼振动吗? 提示:实际的弹簧振子在运动中除受弹力外,还受摩擦力等阻力的作用,振幅逐渐减小,因此振子做的是阻尼振动。当阻尼很小时,在不太长时间内看不出振幅有明显的减小,于是就可以把它当做简谐运动来处理。 (2)做受迫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生共振吗? 提示:不一定。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才会发生共振,即发生共振的物体一定做受迫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共振。 课堂任务阻尼振动 对阻尼振动的认识 (1)振动系统最常见的外力是摩擦力或其他阻力。当系统受到阻力作用时,我们说系统振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从军行 杨炯滕王阁 王勃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送魏万之京 李颀 山居秋暝 王维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燕歌行 高適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将进酒 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杜甫旅夜抒怀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客至 杜甫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乱中寄怀 白居易天上谣 李贺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安定城楼 李商隐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长安晚秋 赵嘏商山早行 温庭筠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竹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幾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幾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姜夔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目录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专题一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总第 3—6 课时) 专题目标 : 1、能够感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 500 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的抒情风格。 3、通过揣摩具体词句着重体会诗人于沉静之中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 体会沉静之中的深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唐诗“风神初震”的含义) “风神初震”是引用的明代高叔嗣的评论诗歌的语言。是说初唐诗逐渐摆脱 了前朝绮靡婉媚宫廷诗体 之风,随着以 " 四杰 " 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人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他们曾在诗 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内容上,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 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写景上注入了浑厚、壮丽;风格上也较清峻激昂,气势雄放。这是一个诗歌 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峰的时期。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1、陈子昂( 659— 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时任侠使气,官终右拾遗,世称陈拾 遗。屡上书言 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而降职。后解职回乡,为 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 2、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 3、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 684 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 赴东都洛阳, 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 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三、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感受诗情。 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意。 3、指名朗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四、讨论、鉴赏全诗。 1、这首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首联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不但语言富有对称美,而 且使眼前的景物形象鲜明,在 对比 中显出 色彩美 。 ⑴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⑵这两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分手在即的友人怎样的神情 明确: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青烟的神情。 ⑶“对”字又有什么深意 明确: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沉 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之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总第 3 课时)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4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学案 教科版选修3-4

4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阻尼振动和无阻尼振动,并能从能量的观点给予说明.2.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3.理解共振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共振的应用和危害. 一、阻尼振动自由振动 1.阻尼振动 系统在振动过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振动逐渐消逝,振动能量逐步转变为其他能量,这种振动叫做阻尼振动. 2.自由振动 (1)定义:系统不受外力作用,也不受任何阻力,只在自身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 (2)固有频率:自由振动的频率,由系统本身的特征决定. 二、受迫振动 1.驱动力 加在振动系统上的周期性的外力. 2.受迫振动 (1)定义: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2)受迫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做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稳定后,其振动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三、共振及其应用和防止 1.共振 (1)定义: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2)共振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2.共振的应用和防止 (1)利用:在需要利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接近(填“接近”“远离”或“等于”)或等于(填“接近”“远离”或“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2)防止:在需要防止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远离(填“接近”“远离”或“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受迫振动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 (2)驱动力频率越大,振幅越大.( ×) (3)共振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 (4)做受迫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生共振.( ×) (5)阻尼振动的频率随振幅的减小而不断减小.( ×) 2.A、B两个弹簧振子,A的固有频率为f,B的固有频率为4f,若它们均在频率为f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则________的振幅较大,A的振动频率是________,B的振动频率是________. 答案A f f 一、简谐运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 [导学探究] 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一挂在曲轴上的弹簧振子,匀速摇动手柄,下面的弹簧振子就会振动起来.实际动手做一下,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图2 (1)如果手柄不动而用手拉动一下振子,从振幅角度看弹簧振子的振动属于什么振动? (2)从有没有系统外力作用角度看弹簧振子的振动属于什么振动? (3)手柄匀速摇动时,观察到振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用不同的转速匀速转动手柄,弹簧振子的振动有何不同?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1)阻尼振动(2)固有振动(3)振幅不变,提供系统外力,补偿系统损失的能量(4)转速大时弹簧振子振动得快,说明弹簧振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由手柄转速决定.振幅可能有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初唐诗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 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 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 (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2)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

第十一章第5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学案加答案解析

第5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固有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振动,并对固有振动和阻尼振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予以说明。 2.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知道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特点。 3.知道什么是共振现象,掌握产生共振的条件,知道常见的共振的应用和危害。 课前预习: 一、固有振动、阻尼振动 1.固有振动 振动系统□01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固有振动,固有振动的频率叫做□02固有频率。 小球和弹簧组成了一个系统——弹簧振子。弹簧对于小球的作用力——回复力,是系统的□03内力;而来源于系统以外的作用力,例如摩擦力或手指对小球的推力,则是□04外力。 2.阻尼振动 当振动系统受到阻力的作用时,我们说振动受到了□05阻尼。系统克服□06阻尼的作用要做功,消耗机械能,因而□07振幅减小,最后停下来。这种振幅逐渐□08减小的振动,叫做阻尼振动。 二、受迫振动与共振 1.受迫振动 (1)驱动力:为了使系统持续振动,作用于振动系统的□01周期性的外力。 (2)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02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3)受迫振动的频率:做受迫振动的系统振动稳定后,其振动频率等于□03驱

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04固有频率没有关系。 2.共振 (1)定义:驱动力的频率f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f0时,受迫振动的□05振幅最大的现象。 (2)共振曲线:如图所示。表示受迫振动的□06振幅A与□07驱动力频率f的关系图象,图中f0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3)共振的应用与防止 ①应用:在应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频率接近或等于振动系统的□08固有频率,如转速计、共振筛。 ②防止:在防止共振时,驱动力频率与系统的□09固有频率相差越大越好,如部队过桥时用便步。 判一判 (1)阻尼振动的频率随振幅的减小而不断减小。() (2)系统做受迫振动时的振动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 (3)做受迫振动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4)驱动力的频率越大,系统的振幅越大。() (5)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 (6)共振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提示:(1)×(2)√(3)×(4)×(5)√(6)× 想一想

生活中的振动_教案1

生活中的振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阻尼振动和无阻尼振动,并能从能量的观点给予说明; (2)知道受迫振动的概念。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3)理解共振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共振的应用和危害。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受迫振动,共振。 【教学难点】 驱动力的频率、固有频率的区别。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把弹簧振子的振子向右移动至B点,然后释放,则振子在弹性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持续地沿直线振动起来。重复两次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振动图象的示意图(图1中的Ⅰ)。 再次演示上面的振动,只是让起始位置明显地靠近平衡位置,再让学生在原坐标上画出第二次振子振动的图象(图1中的Ⅱ)。Ⅰ和Ⅱ应同频、同相、振幅不同。

结合图象和振子运动与学生一起分析能量的变化并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现在以弹簧振子为例讨论一下简谐运动的能量问题。 问提1:振子从B向O运动过程中,它的能量是怎样变化的?(弹性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问提2:振子从O向C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振子由C向O、又由O向B运动的过程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 问提3: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总的机械能如何变化?(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在不计阻力作用的情况下,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1.总机械能守恒 将振子从B点释放后在弹簧弹力(回复力)作用下,振子向左运动,速度加大,弹簧形变(位移)减少,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振子的动能。当回到平衡位置O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零,振子动能达到最大值,这时振子的动能等于它在最大位移处(B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等于系统的总机械能。 在任何一位置上,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都等于开始振动时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系统的总机械能。 小结:由于简谐运动中总机械能守恒,所以简谐运动中振幅不变。如果初始时B点与O 点的距离越大,到O点时,振子的动能越大,则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越大。相应地,振子的振幅也就越大,因此简谐运动的振幅与能量相对应。 问提4:怎样才能使受阻力的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而一直振动下去呢?(应不断地向系统补充损耗的机械能,以使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 这种振幅不变的振动叫等幅振动。例如:电铃响的时候,铃锤是做等幅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打点针是做等幅振动。挂钟的摆是做等幅振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作时振动物体不断地受到周期性变化外力的作用。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外力叫驱动力。 2.受迫振动 在驱动力作用下物体的振动叫受迫振动。例如内燃机气缸中活塞的运动,缝纫机针头的运

高中物理第一章机械振动第4节阻尼振动受迫振动教学案教科版4

第4节阻尼振动__受迫振动 1.系统的固有频率是指系统自由振动的频率,由系统 本身的特征决定。物体做阻尼振动时,振幅逐渐减小, 但振动频率不变。 2.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一定等于周期性驱动力的 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发生 共振,振幅最大。 4.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越 接近,振幅越大,两频率差别越大,振幅越小。 对应学生用书 P11 阻尼振动 [自读教材·抓基础] 1.阻尼振动 系统在振动过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振动逐渐消逝(A减小),振动能量逐步转变为其他能量。 2.自由振动 系统不受外力作用,也不受任何阻力,只在自身回复力作用下,振幅不变的振动。 3.固有频率 自由振动的频率,由系统本身的特征决定。 [跟随名师·解疑难] 1.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一切阻力都不考虑。 2.阻尼振动考虑阻力的影响,是更实际的一种运动。 3.阻尼振动与简谐运动的对比。 阻尼振动简谐运动

产生条件受到阻力作用不受阻力作用 振幅越来越小不变 频率不变不变 能量减少不变 振动图像 实例用锤敲锣,锣面的振动弹簧振子的振动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 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的振幅越来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守恒 B.能量正在消失 C.总能量守恒,机械能减小 D.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解析:选C 自由摆动的秋千可以看做阻尼振动的模型,振动系统中的能量转化也不是系统内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振动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时刻进行能量交换。系统由于受到阻力,消耗系统能量做功,而使振动的能量不断减小,但总能量守恒。 受迫振动 [自读教材·抓基础] 1.持续振动的获得 实际的振动由于阻尼作用最终要停下来,要维持系统的持续振动,办法是使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于振动系统,外力对系统做功,补偿系统的能量损耗。 2.驱动力 作用于振动系统的周期性的外力。 3.受迫振动 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4.受迫振动的频率 做受迫振动的系统振动稳定后,其振动周期(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频率),与系统的

受迫振动共振教案19

2011年广西中学物理优质课评比课教案 受迫振动共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受迫振动的概念. 2.知道受迫振动频率的决定因素. 3.知道产生共振的条件. 4.知道共振应用和防止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现象中分析、归纳规律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受迫振动及共振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观. 2.通过对共振危害的学习,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 2.知道共振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 1.理解共振与受迫振动的关系. 2.理解共振与驱动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对概念教学采用实验演示、分析、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对共振应用和防止的教学采用指导性自学与录像、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录像片断、flash课件,受迫振动演示仪、音叉、单摆共振演示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把弹簧振子的振子向右移动至B点,然后释放, 则振子在弹性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持续地沿直线振动起来。重复两次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振动图象的示意图(图1中的Ⅰ)。 再次演示上面的振动,只是让起始位置明显地靠近平衡位置,再让学生在原坐标上画出第二次振子振动的图象(图1中的Ⅱ)。Ⅰ和Ⅱ应同频、同相、振幅不同。

教师把画得比较标准的投影片向学生展示。 结合图象和振子运动与学生一起分析能量的变化并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现在以弹簧振子为例讨论一下简谐运动的能量问题。 问:振子从B向O运动过程中,它的能量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答出弹性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问:振子从O向C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振子由C向O、又由O向B运动的过 程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 问: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总的机械能如何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在不计阻力作用的情况下,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教师指出:将振子从B点释放后在弹簧弹力(回复力)作用下,振子向左运动,速度加大,弹簧形变(位移)减少,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振子的动能。当回到平衡位置O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零,振子动能达到最大值,这时振子的动能等于它在最大位移处(B点) 弹簧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等于系统的总机械能。 在任何一位置上,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都等于开始振动时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系统的总机械能。 由于简谐运动中总机械能守恒,所以简谐运动中振幅不变。如果初始时B点与O点的距离越大,到O点时,振子的动能越大,则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越大。相应地,振子的振 幅也就越大,因此简谐运动的振幅与能量相对应。 问:从能量的观点来看,Ⅰ和Ⅱ哪一个振动的机械能多?学生答出Ⅰ的机械能多。 教师可以指出:可以证明,对于简谐运动,系统的机械能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即 其中E是振动系统的机械能,k是简谐运动中回复力与位移的比例系数,A是振幅,A 越大,E越大。 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像弹簧振子和单摆那样,一旦提供振动系统一定的能量,由于机械能守恒,它们就要以一定的振幅永不停息地振动下去。可是实际上振动系统不

{高中试卷}高二语文试卷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知识精讲[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高二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初唐四杰介绍: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 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唐太宗喜欢宫体诗,写的诗也多为风花雪月之作,有很明显的齐梁宫体诗的痕迹。大臣上官仪也秉承陈隋的遗风,其作风靡一时,士大夫们争相效法,世号“上官体”。 在齐梁的形式主义诗风仍在诗坛占有统治地位的时候,“四杰”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来反对初唐诗坛出现的这种不正之风,接着其余三人也都起来响应,一起投入了反对“上官体”的创作活动之中。 他们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的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四杰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大致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表现在作品题材与内容上,其中包括有咏史诗和咏物诗,还有山水诗,像王勃的《滕王阁》;或为抒发登临送别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以及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有歌唱征人赴边远戍的,描写征夫思妇的,与表达对不幸妇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四杰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改变齐梁时遗下的不正诗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次,初唐四杰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且使七言古诗发展成熟。五言律诗在“四杰”之前已有出现,唐初诗人王绩(王勃系王绩侄孙)曾作过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杰”的时候,五律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他们的作品中被逐渐的固定下来。“四杰”以多数量、高质量的诗篇为稍后于他们的沈佺期、宋之问的律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言古诗在三国时期以后盛极一时,而七言古诗却是到了唐代才兴盛起来,四杰(杨炯无七言诗)又以大量的杰作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所以初唐四杰在发展诗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杨以五律见长,卢、骆擅长七古。他们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就对“四杰”十分敬佩。 陈子昂(约659~700)中国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后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他的律诗较少,但《晚次乐乡县》、《渡荆门望楚》、《春夜别友人》、《送

2018-2019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合集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 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 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 (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高一物理)第10章第06节受迫振动共振教案02人教版

[高一物理教案9-7] 教案9-7受迫振动共振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2.知道什么是共振以及发生共振的条件,知道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理解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2?掌握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 三、教具 受迫振动演示器,共振演示器,两个频率相等的音叉 四、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讲授 五、教学过程 (―)弓I入新课 上节课讲了阻尼振动,在外力使弹簧振子的小球和单摆的摆球偏离平衡位置后, 它们就在系统内部的弹力或重力作用下振动起来,不再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振动叫做自由振动,由于阻力不可避免,这样的振动最终都会停下来。那么我们有无使它们振幅不减小的办法呢?(提问)那就是给系统不断补充能量,即给系统一个周期性的外力,使该外力对系统做功来不断补充系统所损失的能量,使其不断振动下去,这种振动叫受迫振动,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七受迫振动共振 (二)进行新课

【演示1】受迫振动:课本图9-29所示装置中弹簧下面悬挂着重物,放手后让它振动,由于阻尼作用,重物很快停止振动,如果不断地转动摇把,即用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于振动的物体,重物就会不断地振动,这就是受迫振动。 【板书】1、受迫振动 (1)驱动力:维持受迫振动的周期性外力叫做驱动力。 (2)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受迫振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行走时跳板所发生的振动;机器工作时机器底座所发生的振动,都是由于受到外界驱动力作用下所做的受迫振动。那么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在振动时的频率由什么决定呢?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实验。 (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2】受迫振动 把重物提到某一高度,放手后让它做自由振动,记住它的振动频率(或周期),这个频率是系统的固有频率,然后以各种不同速度转动摇把,振子做受迫振动的周期也随之改变,转速大,振子振动的频率也随之增大,由此得出结论。 【板书】(3)物体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振子的固有频率由什么决定的呢?任何物体都有自身的特殊的结构,它们的固有频率是由这些结构所决定的,单摆的固有频率是由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所决定的,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由弹簧和小球所决定的,而与外界无关。 虽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是由驱动力频率决定的,而与物体的固的频率无关,但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是否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有联系呢? 【演示3】共振 在一根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课本图9-30),其中A B、C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当A摆动的时候,其余各摆也随之做受迫振动,而此时驱动力的频率就是A摆的固有频率. 实验表明,固有频率跟驱动力频率相等的B摆和C摆振幅最大;固有频率跟驱动力相差

高中物理第十一章机械振动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互动课堂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互动课堂 疏导引导 1.阻尼振动 (1)实际的振动过程中,机械能向内能转化是无法避免的,振动过程中机构能不断减小以致振动最终停止.这种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尽管阻尼振动的振幅在减小,但其振动周期不变,因为周期是由振动系统决定的.振动系统确定后,其振动的周期就不变,称为固有周期. 振动类型 阻尼振动无阻尼振动 比较项目 产生条件受到阻力作用不受阻力作用 振动能量振动能量有损失振动能量保持不变 振幅如果没有能量补充,振幅越来越小振幅不变 (1)驱动力:加在振动系统上的周期性外力,叫做驱动力. (2)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 (3)振动系统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注意:按振动成因分类,振动有受迫振动和自由振动.像弹簧振子和单摆那样,物体偏离平衡位置后,它们就在自己的弹力或重力作用下振动起来,而不需要其他外力的推动,这种振动叫做自由振动. 3.共振 (1)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的现象,叫做共振. (2)共振条件:f驱=f固. ①从受力角度来看:振动系统所受驱动力的方向跟它的运动方向相同时,驱动力对它起加速作用,使它的振幅增大.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使系统振幅增大的力的作用次数就越多;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它的每一次作用都使物体的振幅增加,从而振幅达最大. ②从功能关系来看:当驱动力频率越接近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驱动力与物体运动一致的次数越多,驱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越多,振幅就越大.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时,驱动力始终对物体做正功,使振动能量不断增加,振幅不断增大,直到增加的能量等于克服阻尼作用损耗的能量,振幅才不再增加. (3)共振曲线: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图象,叫做共振曲线,如图11-5-1所示.

受迫振动共振上课教案

七受迫振动共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驱动力,什么叫受迫振动,能举出受迫振动的实例; (2)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3)知道什么是共振以及发生共振的条件; (4)知道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实际例子,得到什么是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2)了解共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防止,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教学,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 (2)通过共振产生条件的教学,认识因和外因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受迫振动概念的建立; (2)什么是共振及产生共振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物体发生共振决定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的关系,与驱动力大小无关; (2)当f=f'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总结归纳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具准备】 受迫振动演示仪、共振演示仪、两个相同的带有共鸣箱的音叉、橡皮槌、CAI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实际的振动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阻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系统的机械能损耗,导

致振动完全停止,这类振动叫阻尼振动。物体之所以做阻尼振动,是由于机械能在损耗,那么如果在机械能损耗的同时我们不断地给振动系统补充能量,物体的振动情形又如何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一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受迫振动 演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向下拉一下振子,观察它的振动情 况。 现象:振子做的是阻尼振动,振动一段时间后停止振动。 演示:请一位同学匀速转动把手,观察振动物体的振动情况。 现象:现在振子能够持续地振动下去。 分析:使振子能够持续振动下去的原因,是把手给了振动系统一个 周期性的外力的作用,外力结系统做功,补偿系统的能量损耗。 (1)驱动力:使系统持续地振动下去的外力,叫驱动力。 (2)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所做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要想使物体能持续地振动下去,必须给振动系统施加一个周期性的驱动力作用。 受迫振动实例:发动机正在运转时汽车本身的振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盒的振动;飞机从房屋上飞过时窗玻璃的振动;我们听到声音时耳膜的振动等。 (多媒体展示几个受迫振动的实例)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②工作时缝纫机的振针;③扬声器的纸盒;④跳水比赛时,人在跳板上走过时,跳板的振动;⑤机器底座在机器运转时发生的振动。 (3)受迫振动的特点 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和单摆在振动时,按振动系统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振动。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在周期性的驱动力作用下所做的振动叫受迫振动;那么周期性作用的驱动力的频率、受迫振动的频率、系统的固有频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演示:用前面的装置实验。用不同的转速匀速地转动把手,观察振子的振动快慢情况。 现象:当把手转速小时,振子振动较慢;当把手转速大时,振子振动较快。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物体振动的快慢随驱动力的周期而变化。 总结:①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②受迫振动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没有关系。 2、共振 (1)共振摆实验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doc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第四课时诗歌鉴赏(三)――《春江花月夜》简案 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重点)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难点)教学设想: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2、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上节课我们已布置了初步感知这篇杰作。下面就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相信会给大家更真实的情感体验。二、配乐诗朗诵听朗诵,教师简单评价,鼓励为主。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345 2020-05-11 第四课时诗歌鉴赏(三)――《春江花月夜》简案 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重点难点: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重点)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难点)教学设想: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2、意境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上节课我们已布置了初步感知这篇杰作。下面就请两位同学合作朗诵这首诗,相信会给大家更真实的情感体验。二、配乐诗朗诵听朗诵,教师简单评价,鼓励为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演练 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绿(pín)宦.游(huàn)扁.舟(biǎn)徘.徊(pái) B.没.晓天(mò) 琴瑟.(sè) 铁骑.(jì) 南浦.(pǔ) C.金樽.(zūn) 江畔.(pàn) 芳甸.(diàn) 滟滟.(yàn) D.牙璋.(zhānɡ) 江渚.(zhǔ) 绮筵.(yán) 凤阙.(què) 解析:选A。“扁”读piān。 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淑气 ..催黄鸟淑气:春天温暖的气候 B.闲云潭影日悠悠 ..悠悠:悠长,漫长 C.雪暗凋.旗画凋:使……凋落 D.江流宛转绕芳甸.甸:草地 解析:选D。甸:郊外之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月隐高树,长河 ..没晓天 B.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C.江流宛转 ..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洛阳女儿好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解析:选B。B项,“不平”是“心情激昂,愤懑不平”的意思,和今义相同;A项,长河,这里指银河,今天指长的河流;C项,宛转,这里是曲折义,今指说话温和而曲折或形容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D项,颜色,这里指人的容貌,今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 4.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B.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C.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有《盈川集》传世。 D. 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千百年来,使无数的文人骚客为之倾倒。无怪乎,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解析:选C。《盈川集》是杨炯的作品。 5.根据相关内容,写出相应的诗句。 (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出诗人由于思乡情切,倍觉异乡景物新奇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栋朝飞南浦云,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教案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固有振动、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2、了解阻尼振动,知道阻尼振动时振动物体的能量变化情况; 3、通过实验认识受迫振动的特点,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 频率无关; 4、知道共振现象产生的条件以及应用共振和防止共振的事例和方法; 5、理解共振曲线。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受迫振动的特点,知道共振现象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共振实验,全面认识共振现象,理解共振曲线。 教学方法:设问法、实验法、分析法、介绍法 板书设计: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1、阻尼振动:振幅(能量)逐渐减小的振动 2、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3、共振: 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达到最大的现象。 A、利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f接近或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f0 B、防止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f与物体的固有频率f0不同,而且相差越大越好 教学过程: (师)提问: 1.弹簧振子、单摆分别如何理想化处理,其振动能被认为是简谐运动?其x-t图像是什么曲 线? 弹簧振子理想化处理:摩擦阻力忽略不计,弹簧的质量跟小球相比忽略不计; 单摆理想化处理:忽略悬挂小球的细绳的伸缩,细绳的质量与小球相比可以忽略,球的直径与线的长度相比可以忽略,小球的体积可以忽略,即可将其视为质点,摆角小于5度。 简谐运动的x-t图像是正余弦曲线。 2.考虑实际情况,它们的x-t图像还是正余弦曲线吗? 3.你会用什么方法绘制其x-t图像? 4.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其机械能的损耗呢? 在实际振动中,由于阻力的存在,振动系统最初所获得的能量,在振动的过程中因不断克服阻力做功而减小。振动强度逐渐衰减,振幅也就越来越小,最后停止振动。这种振动称为阻尼振动。 课件展示: 一、阻尼振动 1、阻尼振动: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 2、阻尼振动的图像 3、振动系统受到的阻尼越大,振幅减小得越快,阻尼过大时, 系统将不能发生振动。 4、实际的自由振动一定是阻尼振动 (师)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得到持续的振动呢? 用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于振动系统,通过外力对系统做正功,补偿系统损耗的机械能,使系统持续地振动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