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单元练习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单元练习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单元练习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单元检测

淮安市吴承恩中学沈玉成

一、积累整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绮丽(qǐ)江诸(zhǔ)一叶扁舟(biān)

B、碣石(jié)霰雪(sàn)水光潋滟(yàn)

C、铁骑(jì)砧板(zhān)数不胜数(shèng)

D、凤阙(què)门槛(kǎn)湮没无闻(m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婉转皎洁雕粱画栋

B、暑光碑碣物换星移

C、酒樽筵席琳琅满目

D、琴瑟鸿雁迁移默化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偏惊物候新(特别、尤其)

忽闻歌古调(此指陆丞的《早春游望》诗)

B、江诸(指水中的小块陆地)

日悠悠(深远)

C、铁骑绕龙城(汉时匈奴的要地,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宁为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D、不胜愁(承受得住)

皎皎空中孤月轮(洁白的样子)

4、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类的一项是()

A、月照花林皆似霰

B、不知江月待何人

C、银烛吐青烟

D、淑气催黄鸟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或许,,;,。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意味深远。

①而诸上小舟,亦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③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④只有雪野的空旷⑤只有雪天的凄冷⑥方能凸现生命的充实⑦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A、②③①④⑦⑤⑥

B、①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②③⑤⑦④⑥

D、②③①⑤⑦④⑥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初唐四杰”是指唐高宗到武则天时期著名的四个诗人,他么是王勃、杨炯、骆宾王和陈子昂。

B、古典诗歌分为格律诗和古体诗,前者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从军行》等,后者如《春江花月夜》。

C、格律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前者八句,后者四句,它们都有严格的形式要求,如某些位置

的句子必须对仗,平仄和押韵的要求也很严格。

D、陈子昂,初唐著名诗人,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登幽州台歌》是其著名的作品。

7、下面对诗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起手两句警拔,以“偏惊物候新”领起全篇。中间四句,用“出”“渡”“催”“转”四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景物变化的情态。

B、杨炯《从军行》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虚写的手法,尾联采用实写的手法,表达从军的强烈愿望。

C、《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D、《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浓厚的思乡之情,极为真切。

8、默写

(1),胜作一书生。(2),海上明月共潮生。

(3)不知乘月几人归,。(4)玉户帘中卷不去,。

(5)云霞出海曙,。(6),铁骑绕龙城。

(7)白云一片去悠悠,。,何处相思明月楼。

(8),碣石潇湘无限路。

二、阅读理解

(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体味中间两联几个动词“出”“渡”“催”“转”在诗中描写的作用。

2、这首诗是从哪两个方面引发出感情的渐次变化的?

(二)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赏析“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空”字。

2、诗歌在结构上常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本诗中,王勃是如何实现由时间到空间、由写景到抒情的转换的?

3、巧用修辞,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从诗歌中任选一处运用修辞的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三)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两个句子。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四)夜宿七盘岭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①绿,清夜子规②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①平仲:银杏的别称②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

1、从诗歌颈联的描写看,诗人夜宿七盘岭是什么季节?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的。

2、写一段文字,谈谈“空留听”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3、“独游”“高卧”点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4、颈联对仗工稳,“平仲”“子规”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语言运用

1、请以王勃的《滕王阁》诗中“闲云潭影日悠悠”为下联,写出上联,并做简要分析。

要求:①上联必须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

②两联都要描写秋天的景色。

(1)上联:

下联:闲云潭影日悠悠

(2)分析:

2、从下列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8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选词不得重复。

缀满扩散显现赫然

铺满陶醉悄悄映衬

汇聚稳稳散落沉醉

上海世博会北京馆昨天首次为公众做了一次变换造型的演示。在大型屏幕由蓝色背景缓缓变成一片红色之后,气势恢宏的鸟巢图案就①映入眼帘。正当人们在议论下一个图案是什么是时候,只见红色②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几颗晶莹剔透的水滴。在水滴逐渐③的过程中,屏幕上先是出现一个膜,不一会儿,这些膜就组成了水立方的图案。随后水立方幻化为

④点点繁星的夜空。令人称奇的是,夜空中的星星不断变大,最大

⑤成一个巨大的圆形轮廓。伴着美妙的乐曲声,这个巨大的圆形轮廓慢慢⑥为国家大剧院。正当人们为此景此情而⑦的时候,突然一片灿烂的晴空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晴空的⑧下,天坛祈年殿从地平线冉冉升起!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参考答案

一、积累整合

1、D(扁piān;霰xiàn;砧zhēn)

2、C(粱-梁;暑-曙;迁-潜)

3、C(“百夫长”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4、A(A比喻,B、C、D三项用拟人)

5、D

6、A

7、B(首联实写,尾联虚写)

8、默写

(1)宁为百夫长(2)春江潮水连海平(3)落月遥情满江树

(4)捣衣砧上拂还来(5)梅柳渡江春(6)牙璋辞凤阙

(7)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8)斜月沉沉藏海雾

二、阅读理解

(一)1、形象地展示了早春气候逐渐变化的特点。

2、一是春天的到来引发思乡之情,二是朋友的诗作加重了这种感受。

(二)1、“空”在这里有徒然的意思,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诗人盛衰无情之感慨。

2、诗的第五、六两句,表面写景而实为抒情。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神。

3、开篇的一二句和结尾的七八句中,都含有对比。在对比中表现盛衰无常的主题意义。此外,七八句还构成了设问,却又问而不答,以问代答,在虚实相生中表现主题。

(三)

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四)

1、①春季(“芳春”“平仲绿”“子规啼”都点明了春季)②视觉、听觉

2、“听”的是“子规啼”,子规一遍一遍地催促“不如归去”,诗人却只能“空留听”,依然要“独游千里外”,失意、惆怅之情充满内心。

3、“独游”显示了一种无限失意的情绪,而“高卧”则进一步点出住宿高山,更有谢安“高卧东山”的意味,表示将“独游”聊做隐游,进一步点出了失意的境遇。

4、诗人在颈联里用平仲这样的南方异乡树木来寄托自己的清白之意,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

三、语言运用

1、(1)枫叶荻花秋瑟瑟

(2)①上联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下联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②联句与原诗所咏都是有关江西的风物,“枫叶荻花秋瑟瑟”描绘的是秋天浔阳江头的夜色;“闲云潭影日悠悠”是游者驻足滕王阁所看到的景观。

2、①赫然②悄悄③扩散④缀满⑤汇聚⑥显现⑦陶醉⑧映衬(180.125.125.208)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机械振动: (一)夯实基础: 1、简谐运动、振幅、周期和频率: (1)简谐运动: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 特征是:F=-kx,a=-kx/m (2)简谐运动的规律: ①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动能最大、动量最大;位移最小、回复力最小、加速度最小。 ②在离开平衡位置最远时:速度最小、动能最小、动量最小;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③振动中的位移x 都是以平衡位置为起点的,方向从平衡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为这两位置间的直线距离。加速度与回复力、位移的变化一致,在两个“端点”最大,在平衡位置为零,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④当质点向远离平衡位置的方向运动时,质点的速度减小、动量减小、动能减小,但位移增大、回复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势能增大,质点做加速度增大减速运动;当质点向平衡位置靠近时,质点的速度增大、动量增大、动能增大,但位移减小、回复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势能减小,质点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④弹簧振子周期:T= 2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 (3)振幅A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幅。它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是标量。 (4)周期T 和频率f :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称为周期T,它是标量,单位是秒;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是赫兹(Hz )。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们的关系是:T=1/f. 2、单摆: (1)单摆的概念: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线的伸缩和质量可忽略,线长远大于球的直径,这样的装置叫单摆。 (2)单摆的特点: ○ 1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是一个理想模型; ○ 2单摆的等时性,在振幅很小的情况下,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振幅、摆球的质量等无关; ○3单摆的回复力由重力沿圆弧方向的分力提供,当最大摆角α<100 时,单摆的振动是简谐运动,其振动周期T= g L π 2。 (3)单摆的应用:○1计时器;○2测定重力加速度g=2 24T L π. 3、受迫振动和共振: (1)受迫振动:物体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其振动频率和固有频率无关,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受迫振动是等幅振动,振动物体因克服摩擦或其它阻力做功而消耗振动能量刚好由周期性的驱动力做功给予补充,维持其做等幅振动。 (2)共振:○1共振现象:在受迫振动中,驱动力的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振幅最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 2产生共振的条件: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3共振的应用:转速计、共振筛。 4、简谐运动图象: (1)特点:用演示实验证明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简谐运动图象的应用: ①可求出任一时刻振动质点的位移。 ②可求振幅A :位移的正负最大值。 ③可求周期T :两相邻的位移和速度完全相同的状态的时间间隔。 ④可确定任一时刻加速度的方向。 ⑤可求任一时刻速度的方向。 ⑥可判断某段时间内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πm K

高中物理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第5节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第5节 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1.知道什么是固有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振动,并对固有振动和阻尼振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予以说明。 2.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知道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特点。 3.知道什么是共振现象,掌握产生共振的条件,知道常见的共振的应用和危害。 一、固有振动、阻尼振动 1.固有振动 振动系统□ 01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固有振动,固有振动的频率叫做□02固有频率。 小球和弹簧组成了一个系统——弹簧振子。弹簧对于小球的作用力——回复力,是系统的□ 03内力;而来源于系统以外的作用力,例如摩擦力或手指对小球的推力,则是□04外力。 2.阻尼振动 当振动系统受到阻力的作用时,我们说振动受到了□ 05阻尼。系统克服□06阻尼的作用要做功,消耗机械能,因而□07振幅减小,最后停下来。这种振幅逐渐□08减小的振动,叫做阻尼振动。 二、受迫振动与共振 1.受迫振动 (1)驱动力:为了使系统持续振动,作用于振动系统的□01周期性的外力。 (2)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 02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3)受迫振动的频率:做受迫振动的系统振动稳定后,其振动频率等于□03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 04固有频率没有关系。 2.共振 (1)定义:驱动力的频率f 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f 0时,受迫振动的□ 05振幅最大的现象。 (2)共振曲线:如图所示。表示受迫振动的□ 06振幅A 与□07驱动力频率f 的关系图象,图中f 0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3)共振的应用与防止 08固有频率,如转速计、 ①应用:在应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频率接近或等于振动系统的□ 共振筛。 09固有频率相差越大越好,如部队过桥时 ②防止:在防止共振时,驱动力频率与系统的□ 用便步。 判一判 (1)阻尼振动的频率随振幅的减小而不断减小。( ) (2)系统做受迫振动时的振动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 ) (3)做受迫振动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 (4)驱动力的频率越大,系统的振幅越大。( ) (5)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 ) (6)共振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 提示:(1)×(2)√(3)×(4)×(5)√(6)× 想一想 (1)实际的弹簧振子的运动是阻尼振动吗? 提示:实际的弹簧振子在运动中除受弹力外,还受摩擦力等阻力的作用,振幅逐渐减小,因此振子做的是阻尼振动。当阻尼很小时,在不太长时间内看不出振幅有明显的减小,于是就可以把它当做简谐运动来处理。 (2)做受迫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生共振吗? 提示:不一定。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才会发生共振,即发生共振的物体一定做受迫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共振。 课堂任务阻尼振动 对阻尼振动的认识 (1)振动系统最常见的外力是摩擦力或其他阻力。当系统受到阻力作用时,我们说系统振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案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从军行 杨炯滕王阁 王勃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 张九龄*送魏万之京 李颀 山居秋暝 王维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燕歌行 高適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送友人 李白 将进酒 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 杜甫旅夜抒怀 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客至 杜甫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乱中寄怀 白居易天上谣 李贺 诗国余辉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安定城楼 李商隐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长安晚秋 赵嘏商山早行 温庭筠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璟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踏莎行(候馆梅残) 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竹打叶声)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幾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幾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踏莎行(雾失楼台) 秦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贺铸*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陆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 姜夔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辛弃疾目录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专题一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总第 3—6 课时) 专题目标 : 1、能够感悟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 500 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的抒情风格。 3、通过揣摩具体词句着重体会诗人于沉静之中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 体会沉静之中的深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唐诗“风神初震”的含义) “风神初震”是引用的明代高叔嗣的评论诗歌的语言。是说初唐诗逐渐摆脱 了前朝绮靡婉媚宫廷诗体 之风,随着以 " 四杰 " 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人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他们曾在诗 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内容上,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 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写景上注入了浑厚、壮丽;风格上也较清峻激昂,气势雄放。这是一个诗歌 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峰的时期。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1、陈子昂( 659— 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时任侠使气,官终右拾遗,世称陈拾 遗。屡上书言 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而降职。后解职回乡,为 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 2、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 3、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 684 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 赴东都洛阳, 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 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三、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感受诗情。 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意。 3、指名朗读。 4、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四、讨论、鉴赏全诗。 1、这首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首联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不但语言富有对称美,而 且使眼前的景物形象鲜明,在 对比 中显出 色彩美 。 ⑴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是什么 明确: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⑵这两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分手在即的友人怎样的神情 明确: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青烟的神情。 ⑶“对”字又有什么深意 明确: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沉 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之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总第 3 课时)

高中物理 第一章 机械振动 4 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学案 教科版选修3-4

4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阻尼振动和无阻尼振动,并能从能量的观点给予说明.2.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3.理解共振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共振的应用和危害. 一、阻尼振动自由振动 1.阻尼振动 系统在振动过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振动逐渐消逝,振动能量逐步转变为其他能量,这种振动叫做阻尼振动. 2.自由振动 (1)定义:系统不受外力作用,也不受任何阻力,只在自身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 (2)固有频率:自由振动的频率,由系统本身的特征决定. 二、受迫振动 1.驱动力 加在振动系统上的周期性的外力. 2.受迫振动 (1)定义: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2)受迫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做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稳定后,其振动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三、共振及其应用和防止 1.共振 (1)定义: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2)共振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2.共振的应用和防止 (1)利用:在需要利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接近(填“接近”“远离”或“等于”)或等于(填“接近”“远离”或“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2)防止:在需要防止共振时,应使驱动力的频率远离(填“接近”“远离”或“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即学即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受迫振动的频率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 (2)驱动力频率越大,振幅越大.( ×) (3)共振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 (4)做受迫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生共振.( ×) (5)阻尼振动的频率随振幅的减小而不断减小.( ×) 2.A、B两个弹簧振子,A的固有频率为f,B的固有频率为4f,若它们均在频率为f的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则________的振幅较大,A的振动频率是________,B的振动频率是________. 答案A f f 一、简谐运动、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 [导学探究] 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一挂在曲轴上的弹簧振子,匀速摇动手柄,下面的弹簧振子就会振动起来.实际动手做一下,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图2 (1)如果手柄不动而用手拉动一下振子,从振幅角度看弹簧振子的振动属于什么振动? (2)从有没有系统外力作用角度看弹簧振子的振动属于什么振动? (3)手柄匀速摇动时,观察到振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用不同的转速匀速转动手柄,弹簧振子的振动有何不同?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1)阻尼振动(2)固有振动(3)振幅不变,提供系统外力,补偿系统损失的能量(4)转速大时弹簧振子振动得快,说明弹簧振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由手柄转速决定.振幅可能有

唐诗宋词选读全套教案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初唐诗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 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 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 (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2)徐陵的《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

(完整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简谐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B.位移方向总跟加速度方向相反,跟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的运动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背向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同 D.水平弹簧振子朝左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朝右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 2.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从振子经过某一位置A开始计时,则[ ] A.当振子再次与零时刻的速度相同时,经过的时间一定是半周期 B.当振子再次经过A时,经过的时间一定是半周期 C.当振子的加速度再次与零时刻的加速度相同时,一定又到达位置A D.一定还有另一个位置跟位置A有相同的位移 3.如图1所示,两木块A和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和M,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B与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为使A和B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 4.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球的质量增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减少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单摆的振动跟原来相比 [ ] A.频率不变,机械能不变B.频率不变,机械能改变 C.频率改变,机械能改变D.频率改变,机械能不变 5.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如图2所示,质点在哪两段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 A.0~0.3s和0.3~0.6s B.0.6~0.9s和0.9~1.2s C.0~0.3s和0.9~1.2s D.0.3~0.6s和0.9~1.2s

6.如图3所示,为一弹簧振子在水平面做简谐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则此振动系统[ ] A.在t1和t3时刻具有相同的动能和动量 B.在t3和t4时刻振子具有相同的势能和动量 C.在t1和t4时刻振子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D.在t2和t5时刻振子所受回复力大小之比为2∶1 7.摆A振动60次的同时,单摆B振动30次,它们周期分别为T1和T2,频率分别为f1和f2,则T1∶T2和f1∶f2分别等于[ ] A.2∶1,2∶1B.2∶1,1∶2 C.1∶2,2∶1 D.1∶1,1∶2 8.一个直径为d的空心金属球壳内充满水后,用一根长为L的轻质细线悬挂起来形成一个单摆,如图4所示。若在摆动过程中,球壳内的水从底端的小孔缓慢泄漏,则此摆的周期[ ] B.肯定改变,因为单摆的摆长发生了变化 C.T1先逐渐增大,后又减小,最后又变为T1 D.T1先逐渐减小,后又增大,最后又变为T1 9.如图5所示,AB为半径R=2m的一段光滑圆糟,A、B两点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且AB弧长20cm。将一小球由A点释放,则它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 ]

第十一章第5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学案加答案解析

第5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固有振动、固有频率和阻尼振动,并对固有振动和阻尼振动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予以说明。 2.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知道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特点。 3.知道什么是共振现象,掌握产生共振的条件,知道常见的共振的应用和危害。 课前预习: 一、固有振动、阻尼振动 1.固有振动 振动系统□01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固有振动,固有振动的频率叫做□02固有频率。 小球和弹簧组成了一个系统——弹簧振子。弹簧对于小球的作用力——回复力,是系统的□03内力;而来源于系统以外的作用力,例如摩擦力或手指对小球的推力,则是□04外力。 2.阻尼振动 当振动系统受到阻力的作用时,我们说振动受到了□05阻尼。系统克服□06阻尼的作用要做功,消耗机械能,因而□07振幅减小,最后停下来。这种振幅逐渐□08减小的振动,叫做阻尼振动。 二、受迫振动与共振 1.受迫振动 (1)驱动力:为了使系统持续振动,作用于振动系统的□01周期性的外力。 (2)受迫振动:振动系统在□02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3)受迫振动的频率:做受迫振动的系统振动稳定后,其振动频率等于□03驱

动力的频率,跟系统的□04固有频率没有关系。 2.共振 (1)定义:驱动力的频率f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f0时,受迫振动的□05振幅最大的现象。 (2)共振曲线:如图所示。表示受迫振动的□06振幅A与□07驱动力频率f的关系图象,图中f0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3)共振的应用与防止 ①应用:在应用共振时,应使驱动力频率接近或等于振动系统的□08固有频率,如转速计、共振筛。 ②防止:在防止共振时,驱动力频率与系统的□09固有频率相差越大越好,如部队过桥时用便步。 判一判 (1)阻尼振动的频率随振幅的减小而不断减小。() (2)系统做受迫振动时的振动频率与其固有频率无关。() (3)做受迫振动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4)驱动力的频率越大,系统的振幅越大。() (5)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 (6)共振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提示:(1)×(2)√(3)×(4)×(5)√(6)× 想一想

生活中的振动_教案1

生活中的振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阻尼振动和无阻尼振动,并能从能量的观点给予说明; (2)知道受迫振动的概念。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3)理解共振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共振的应用和危害。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受迫振动,共振。 【教学难点】 驱动力的频率、固有频率的区别。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把弹簧振子的振子向右移动至B点,然后释放,则振子在弹性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持续地沿直线振动起来。重复两次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振动图象的示意图(图1中的Ⅰ)。 再次演示上面的振动,只是让起始位置明显地靠近平衡位置,再让学生在原坐标上画出第二次振子振动的图象(图1中的Ⅱ)。Ⅰ和Ⅱ应同频、同相、振幅不同。

结合图象和振子运动与学生一起分析能量的变化并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现在以弹簧振子为例讨论一下简谐运动的能量问题。 问提1:振子从B向O运动过程中,它的能量是怎样变化的?(弹性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问提2:振子从O向C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振子由C向O、又由O向B运动的过程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 问提3: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总的机械能如何变化?(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在不计阻力作用的情况下,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1.总机械能守恒 将振子从B点释放后在弹簧弹力(回复力)作用下,振子向左运动,速度加大,弹簧形变(位移)减少,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振子的动能。当回到平衡位置O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零,振子动能达到最大值,这时振子的动能等于它在最大位移处(B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等于系统的总机械能。 在任何一位置上,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都等于开始振动时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系统的总机械能。 小结:由于简谐运动中总机械能守恒,所以简谐运动中振幅不变。如果初始时B点与O 点的距离越大,到O点时,振子的动能越大,则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越大。相应地,振子的振幅也就越大,因此简谐运动的振幅与能量相对应。 问提4:怎样才能使受阻力的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而一直振动下去呢?(应不断地向系统补充损耗的机械能,以使振动物体的振幅不变。) 这种振幅不变的振动叫等幅振动。例如:电铃响的时候,铃锤是做等幅振动。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打点针是做等幅振动。挂钟的摆是做等幅振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作时振动物体不断地受到周期性变化外力的作用。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外力叫驱动力。 2.受迫振动 在驱动力作用下物体的振动叫受迫振动。例如内燃机气缸中活塞的运动,缝纫机针头的运

N考核《大学物理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练习题

《大学物理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练习题(解答) 一、选择题 1.一弹簧振子,当把它水平放置时,它作简谐振动。若把它竖直放置或放在光滑斜面上,试判断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C ) (A )竖直放置作简谐振动,在光滑斜面上不作简谐振动; (B )竖直放置不作简谐振动,在光滑斜面上作简谐振动; (C )两种情况都作简谐振动; (D )两种情况都不作简谐振动。 2.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有 ( A ) (A )A 超前/2π; (B )A 落后/2π; (C )B 超前/2π; (D )B 落后/2π。 3.一个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 ,当质点由平衡位置向x 轴正方向运动时,由平衡位置到二分之一最大位移这段路程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 D ) (A )/4T ; (B )/6T ; (C )/8T ; (D )/12T 。 4.分振动方程分别为13cos(50)4 x t π π=+ 和234cos(50)4 x t π π=+ (SI 制)则它们的合振动表达式为: ( C ) (A )5cos(50)4 x t π π=+; (B )5cos(50)x t π=; (C )115cos(50)27x t tg π π-=+ +; (D )145cos(50)23 x t tg ππ-=++。 5.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挂在两个不同的弹簧下端,弹簧的伸长分别为1l ?和2l ?,且 1l ?=22l ?,两弹簧振子的周期之比T 1:T 2为 ( B ) (A )2; (B )2; (C )1/2; (D )2/1。 6.一个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u=10m/s 。x =0处,质点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该波的表式为 (A ) )2 20 2 cos(2π π π+ + =x t y m ; (B ))220 2 cos(2π π π-+ =x t y m ; (C ))2 20 2 sin( 2π π π ++=x t y m ; (D ))2 20 2 sin( 2π π π - + =x t y m 。 -

高中物理第一章机械振动第4节阻尼振动受迫振动教学案教科版4

第4节阻尼振动__受迫振动 1.系统的固有频率是指系统自由振动的频率,由系统 本身的特征决定。物体做阻尼振动时,振幅逐渐减小, 但振动频率不变。 2.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一定等于周期性驱动力的 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3.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发生 共振,振幅最大。 4.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越 接近,振幅越大,两频率差别越大,振幅越小。 对应学生用书 P11 阻尼振动 [自读教材·抓基础] 1.阻尼振动 系统在振动过程中受到阻力的作用,振动逐渐消逝(A减小),振动能量逐步转变为其他能量。 2.自由振动 系统不受外力作用,也不受任何阻力,只在自身回复力作用下,振幅不变的振动。 3.固有频率 自由振动的频率,由系统本身的特征决定。 [跟随名师·解疑难] 1.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一切阻力都不考虑。 2.阻尼振动考虑阻力的影响,是更实际的一种运动。 3.阻尼振动与简谐运动的对比。 阻尼振动简谐运动

产生条件受到阻力作用不受阻力作用 振幅越来越小不变 频率不变不变 能量减少不变 振动图像 实例用锤敲锣,锣面的振动弹簧振子的振动 [学后自检]┄┄┄┄┄┄┄┄┄┄┄┄┄┄(小试身手) 自由摆动的秋千,摆动的振幅越来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守恒 B.能量正在消失 C.总能量守恒,机械能减小 D.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解析:选C 自由摆动的秋千可以看做阻尼振动的模型,振动系统中的能量转化也不是系统内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振动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时刻进行能量交换。系统由于受到阻力,消耗系统能量做功,而使振动的能量不断减小,但总能量守恒。 受迫振动 [自读教材·抓基础] 1.持续振动的获得 实际的振动由于阻尼作用最终要停下来,要维持系统的持续振动,办法是使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于振动系统,外力对系统做功,补偿系统的能量损耗。 2.驱动力 作用于振动系统的周期性的外力。 3.受迫振动 振动系统在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 4.受迫振动的频率 做受迫振动的系统振动稳定后,其振动周期(频率)等于驱动力的周期(频率),与系统的

受迫振动共振教案19

2011年广西中学物理优质课评比课教案 受迫振动共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受迫振动的概念. 2.知道受迫振动频率的决定因素. 3.知道产生共振的条件. 4.知道共振应用和防止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现象中分析、归纳规律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受迫振动及共振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观. 2.通过对共振危害的学习,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 2.知道共振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 1.理解共振与受迫振动的关系. 2.理解共振与驱动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对概念教学采用实验演示、分析、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对共振应用和防止的教学采用指导性自学与录像、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录像片断、flash课件,受迫振动演示仪、音叉、单摆共振演示仪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教师把弹簧振子的振子向右移动至B点,然后释放, 则振子在弹性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持续地沿直线振动起来。重复两次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振动图象的示意图(图1中的Ⅰ)。 再次演示上面的振动,只是让起始位置明显地靠近平衡位置,再让学生在原坐标上画出第二次振子振动的图象(图1中的Ⅱ)。Ⅰ和Ⅱ应同频、同相、振幅不同。

教师把画得比较标准的投影片向学生展示。 结合图象和振子运动与学生一起分析能量的变化并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现在以弹簧振子为例讨论一下简谐运动的能量问题。 问:振子从B向O运动过程中,它的能量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答出弹性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问:振子从O向C运动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振子由C向O、又由O向B运动的过 程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 问:振子在振动过程中总的机械能如何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出在不计阻力作用的情况下,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教师指出:将振子从B点释放后在弹簧弹力(回复力)作用下,振子向左运动,速度加大,弹簧形变(位移)减少,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振子的动能。当回到平衡位置O时,弹簧无形变,弹性势能为零,振子动能达到最大值,这时振子的动能等于它在最大位移处(B点) 弹簧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等于系统的总机械能。 在任何一位置上,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都等于开始振动时的弹性势能,也就是系统的总机械能。 由于简谐运动中总机械能守恒,所以简谐运动中振幅不变。如果初始时B点与O点的距离越大,到O点时,振子的动能越大,则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越大。相应地,振子的振 幅也就越大,因此简谐运动的振幅与能量相对应。 问:从能量的观点来看,Ⅰ和Ⅱ哪一个振动的机械能多?学生答出Ⅰ的机械能多。 教师可以指出:可以证明,对于简谐运动,系统的机械能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即 其中E是振动系统的机械能,k是简谐运动中回复力与位移的比例系数,A是振幅,A 越大,E越大。 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像弹簧振子和单摆那样,一旦提供振动系统一定的能量,由于机械能守恒,它们就要以一定的振幅永不停息地振动下去。可是实际上振动系统不

(完整word版)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复习及练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一 机械振动知识要点 1. 机械振动:物体(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所作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条件:a 、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 、阻力足够小。 ? 回复力:效果力——在振动方向上的合力 ? 平衡位置:物体静止时,受(合)力为零的位置: 运动过程中,回复力为零的位置(非平衡状态) ?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位移x (m )——均以平衡位置为起点指向末位置 振幅A (m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描述振动强弱) 周期T (s )——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时间叫做周期(描述振动快慢) 全振动——物体先后两次运动状态(位移和速度)完全相同所经历的过程 频率f (Hz )——1s 钟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描述振动快慢) 2. 简谐运动 ? 概念:回复力与位移大小成正比且方向相反的振动 ? 受力特征:kx F -= 运动性质为变加速运动 ? 从力和能量的角度分析x 、F 、a 、v 、E K 、E P 特点:运动过程中存在对称性 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位移最小、回复力最小、加速度最小 最大位移处:速度最小、动能最小;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 v 、E K 同步变化;x 、F 、a 、E P 同步变化,同一位置只有v 可能不同 3. 简谐运动的图象(振动图象) ? 物理意义:反映了1个振动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可直接读出振幅A ,周期T (频率f ) 可知任意时刻振动质点的位移(或反之) 可知任意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速度方向) 可知某段时间F 、a 等的变化 4.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2sin( φπ +=t T A x 5. 单摆(理想模型)——在摆角很小时为简谐振动 ? 回复力: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 ? 周期公式:g l T π 2= (T 与A 、m 、θ无关——等时性) ? 测定重力加速度g,g=2 24T L π 等效摆长L=L 线+r 6.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 阻尼振动(减幅振动)——振动中受阻力,能量减少,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 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特点:驱受f f = ? 共振:物体在受迫振动中,当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受迫振动的振 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 ? 条件:固驱f f =(共振曲线) 【习题演练一】 1 一弹簧振子在一条直线上做简谐运动,第一次先后经过M 、N 两点时速度v (v ≠0)相同,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子在M 、N 两点受回复力相同 B. 振子在M 、N 两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 C. 振子在M 、N 两点加速度大小相等 D. 从M 点到N 点,振子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2 如图所示,一质点在平衡位置O 点两侧做简谐运动,在它从平衡位置O 出发向最大位移A 处运动过程中经0.15s 第一次通过M 点,再经0.1s 第2次通过M 点。则此后还要经多长时间第3次通过M 点,该质点振动的频率为 3 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可知( ) A. 两弹簧振子完全相同 B. 两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 甲∶F 乙=2∶1

2018-2019年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合集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全集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 学习目标: 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 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 《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 学习目标: 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 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 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 (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 1、历史沿革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 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 (1)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 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高一物理)第10章第06节受迫振动共振教案02人教版

[高一物理教案9-7] 教案9-7受迫振动共振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受迫振动,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2.知道什么是共振以及发生共振的条件,知道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理解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2?掌握共振的条件及其应用。 三、教具 受迫振动演示器,共振演示器,两个频率相等的音叉 四、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讲授 五、教学过程 (―)弓I入新课 上节课讲了阻尼振动,在外力使弹簧振子的小球和单摆的摆球偏离平衡位置后, 它们就在系统内部的弹力或重力作用下振动起来,不再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振动叫做自由振动,由于阻力不可避免,这样的振动最终都会停下来。那么我们有无使它们振幅不减小的办法呢?(提问)那就是给系统不断补充能量,即给系统一个周期性的外力,使该外力对系统做功来不断补充系统所损失的能量,使其不断振动下去,这种振动叫受迫振动,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七受迫振动共振 (二)进行新课

【演示1】受迫振动:课本图9-29所示装置中弹簧下面悬挂着重物,放手后让它振动,由于阻尼作用,重物很快停止振动,如果不断地转动摇把,即用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于振动的物体,重物就会不断地振动,这就是受迫振动。 【板书】1、受迫振动 (1)驱动力:维持受迫振动的周期性外力叫做驱动力。 (2)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 提问:“请同学们举出你所知道的受迫振动的例子。” 学生举例: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行走时跳板所发生的振动;机器工作时机器底座所发生的振动,都是由于受到外界驱动力作用下所做的受迫振动。那么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在振动时的频率由什么决定呢?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实验。 (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2】受迫振动 把重物提到某一高度,放手后让它做自由振动,记住它的振动频率(或周期),这个频率是系统的固有频率,然后以各种不同速度转动摇把,振子做受迫振动的周期也随之改变,转速大,振子振动的频率也随之增大,由此得出结论。 【板书】(3)物体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振子的固有频率由什么决定的呢?任何物体都有自身的特殊的结构,它们的固有频率是由这些结构所决定的,单摆的固有频率是由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所决定的,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是由弹簧和小球所决定的,而与外界无关。 虽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是由驱动力频率决定的,而与物体的固的频率无关,但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是否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有联系呢? 【演示3】共振 在一根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课本图9-30),其中A B、C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子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当A摆动的时候,其余各摆也随之做受迫振动,而此时驱动力的频率就是A摆的固有频率. 实验表明,固有频率跟驱动力频率相等的B摆和C摆振幅最大;固有频率跟驱动力相差

高中物理第十一章机械振动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互动课堂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互动课堂 疏导引导 1.阻尼振动 (1)实际的振动过程中,机械能向内能转化是无法避免的,振动过程中机构能不断减小以致振动最终停止.这种振幅逐渐减小的振动叫阻尼振动.尽管阻尼振动的振幅在减小,但其振动周期不变,因为周期是由振动系统决定的.振动系统确定后,其振动的周期就不变,称为固有周期. 振动类型 阻尼振动无阻尼振动 比较项目 产生条件受到阻力作用不受阻力作用 振动能量振动能量有损失振动能量保持不变 振幅如果没有能量补充,振幅越来越小振幅不变 (1)驱动力:加在振动系统上的周期性外力,叫做驱动力. (2)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 (3)振动系统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无关. 注意:按振动成因分类,振动有受迫振动和自由振动.像弹簧振子和单摆那样,物体偏离平衡位置后,它们就在自己的弹力或重力作用下振动起来,而不需要其他外力的推动,这种振动叫做自由振动. 3.共振 (1)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的现象,叫做共振. (2)共振条件:f驱=f固. ①从受力角度来看:振动系统所受驱动力的方向跟它的运动方向相同时,驱动力对它起加速作用,使它的振幅增大.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越接近,使系统振幅增大的力的作用次数就越多;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它的每一次作用都使物体的振幅增加,从而振幅达最大. ②从功能关系来看:当驱动力频率越接近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驱动力与物体运动一致的次数越多,驱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越多,振幅就越大.当驱动力频率等于物体固有频率时,驱动力始终对物体做正功,使振动能量不断增加,振幅不断增大,直到增加的能量等于克服阻尼作用损耗的能量,振幅才不再增加. (3)共振曲线: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频率变化的图象,叫做共振曲线,如图11-5-1所示.

受迫振动共振上课教案

七受迫振动共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驱动力,什么叫受迫振动,能举出受迫振动的实例; (2)知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 (3)知道什么是共振以及发生共振的条件; (4)知道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实例。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实际例子,得到什么是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2)了解共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防止,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共振的应用和防止的教学,渗透一分为二的观点; (2)通过共振产生条件的教学,认识因和外因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受迫振动概念的建立; (2)什么是共振及产生共振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物体发生共振决定于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的关系,与驱动力大小无关; (2)当f=f'时,物体做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总结归纳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教具准备】 受迫振动演示仪、共振演示仪、两个相同的带有共鸣箱的音叉、橡皮槌、CAI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实际的振动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阻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系统的机械能损耗,导

致振动完全停止,这类振动叫阻尼振动。物体之所以做阻尼振动,是由于机械能在损耗,那么如果在机械能损耗的同时我们不断地给振动系统补充能量,物体的振动情形又如何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一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受迫振动 演示: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向下拉一下振子,观察它的振动情 况。 现象:振子做的是阻尼振动,振动一段时间后停止振动。 演示:请一位同学匀速转动把手,观察振动物体的振动情况。 现象:现在振子能够持续地振动下去。 分析:使振子能够持续振动下去的原因,是把手给了振动系统一个 周期性的外力的作用,外力结系统做功,补偿系统的能量损耗。 (1)驱动力:使系统持续地振动下去的外力,叫驱动力。 (2)受迫振动:物体在外界驱动力作用下所做的振动叫受迫振动。 要想使物体能持续地振动下去,必须给振动系统施加一个周期性的驱动力作用。 受迫振动实例:发动机正在运转时汽车本身的振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盒的振动;飞机从房屋上飞过时窗玻璃的振动;我们听到声音时耳膜的振动等。 (多媒体展示几个受迫振动的实例)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振针;②工作时缝纫机的振针;③扬声器的纸盒;④跳水比赛时,人在跳板上走过时,跳板的振动;⑤机器底座在机器运转时发生的振动。 (3)受迫振动的特点 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和单摆在振动时,按振动系统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振动。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体在周期性的驱动力作用下所做的振动叫受迫振动;那么周期性作用的驱动力的频率、受迫振动的频率、系统的固有频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演示:用前面的装置实验。用不同的转速匀速地转动把手,观察振子的振动快慢情况。 现象:当把手转速小时,振子振动较慢;当把手转速大时,振子振动较快。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物体振动的快慢随驱动力的周期而变化。 总结:①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②受迫振动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没有关系。 2、共振 (1)共振摆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