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思想哲学王

柏拉图思想哲学王
柏拉图思想哲学王

述评柏拉述评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教育思想体系

王文

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思想是《理想国》(1)这本著作的核心,也是他著此书的意图之所在,那么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的这种思想是否为历史所接受,甚至加以利用,最关键的还是它本身是否有着较强的合理性和可实践性。在当时的古希腊的那种社会背景下,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要为统治服务,为国家培养优良的统治者,而这些统治者又应该是一个个热爱知识,热爱永恒不变的真理,专心致力于学问上的研究,聪明并且充满智慧的,拥有广阔的胸襟和节制的品质,充满正义,勇敢坚毅的哲学家,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统治者,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哲学家,统治者的职位必须得有哲学家来担任。也即,谁应当是统治者,统治者应该符合什么样的标准,都取决于一个理想的哲学家。那么怎样培养一个能够符合和满足统治事业的需求的哲学家呢?在这方面,柏拉图认为应当由统治者(即哲学王)来挑选天性最优秀的男女婚配,婚配的过程由统治者秘密操作,以抽签的形式决定;以此生育出天性最好的婴儿。教育方面,将这些婴儿在不知道自己父母的情况下被送至育儿院,接受音乐和体育等方面的良好训练,以期成为合格的护卫者。并为以后成为哲学家打好基础,最终成为一个哲学王。另外,柏拉图还认为,哲学家不仅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统治者,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哲学王,要为城邦制定法律,因为要使国家稳定而不分裂、不出现衰退,就必须是国家神圣形式或理念的真实仿制品;而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看到并仿制神圣的原物。在哲学王的后继者的问题(即哲学家的培养问题)上,柏拉图强调选择让那些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2>天赋的人进行哲学的学习。但只有当他们韶华已逝的时候才允许对他们进行辩证法方面的训练,只,有当他们的体质开始衰退,而他们又已过了服务公共与军事的年龄,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可允许随意进入这块神圣的领域。在此领域,他们才可以通过辩证法和理性看到善的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引下认识万物的实在;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城邦合格的继承人。城邦也才能永远在善的指引下长存。那么这些观点是否就那么的完美呢?

首先,教育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应该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而不问他们年龄的大小(3)。虽然,教育之功能,就其大者而言,为立国之大本;就其小者而言,亦为如何导引国民精神生活与实际生活臻于健全与畅遂之关键(4)。而在柏拉图看来,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哲学王,教育就是统治者统治的一个工具。教育不一定就是政治的附庸,人才也不一定就是专门为统治服务的,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在一个国家四分裂的时候,教育到底是为哪个统治者服务呢?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各个国家派遣留学生到其他国家学习,如果教育就仅仅是为了培养统治者的服务人才和接班人,那么这些留学生接受哪个国家的教育,就要为哪个国家的统治服务吗?那接受各国的留学生国家也是为了给自己培养统治人才吗?显然不是。如果真要是这样,有哪个国家还会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送入其他国家,为他们的统治者服务,甚至背叛自己呢? 再如,如果一个时期为统治者服务的人才在某个朝代很受欢迎,可是当朝代的变更使他的地位下降时,他们已经不再符合另一种性质的统治王朝的需要了,而这个时候他们依然是国家教育活动培养出来的有识之士,却不为统治者服务的,那么试问这种情况下,去论教育的目的时,柏拉图的这一思想还能站得住脚吗?所以,如果完全按照统治者的需求(也就是一个哲学王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完全按照统治者的需求去发展教育的话,那么,人类历史上将会出现一场大的灾难--------人才的断层,教育的枯萎,

其次,在培养哲学王的途径方面,柏拉图主张统治者,选择优秀的男女进行婚配婚配,过程由统

治者秘密操作,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这一点首先就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以今天的思想来评价这一观点,就是统治者对公民的一种婚姻自由干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谐国家的建设,柏拉图还主张在天性优秀的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将其送至接受教育,这很明显是不切实际的,首先优秀的婚配者不一定能够就能生下先天优秀的统治者接班人,就算是,将其秘密的送走也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这根国民政府抓壮丁的强盗的活动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统治者,首先不能得民心,而不得民心者,的天下就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即使姑且得到了也不会稳定长久),这些对治理国家还是有很多不利的,这种顾此失彼的培养哲学王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再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家长的意见尤其重要,尽管他们没有专家那么多的知识,但有时还是专家们的老师,如果家长强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他们自己完全可以像教师一样教育他(4)。从小就失去或离开父母由其他人来抚养成人的孩子,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弊端,最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没有健全的人格,一个连人格都不是很健全的人,他能否有良好的品行这是很值得质疑的,这样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大思想家或哲学家的,即使成为了一个哲学王,在统治思想和理念方面也无疑是一个不无漏洞的统治者,这样的哲学王又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呢?一个人如果不是像《诗经?小雅》中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6)那样,他又怎能作为一个族民的崇拜者去治理整个国家呢?但丁曾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智慧的缺陷”,一个从小就缺失了家庭教育的个体,即使他有着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他在人格方面依然是一大缺憾,当然在道德品质上,也是一个漏洞。

从柏拉图自身出发来论,他认为人的的最高理念就是善,而他的培养哲学王的途径(行动)根本就是有违于他的所谓的“善”的最高理念(思想),根本就是格格不入的。一个在教育和政治界言行不一致的人,如果真的将他的思想主张付诸于实践的话,结果真的很令人匪夷所思。

再次,柏拉图主张城邦的法律应该有哲学王来制定。在柏拉图看来,哲学王既然最智慧那么他的品质肯定是最高尚的,他的绝对权力也就自然是正义的最终体现;他当然不可能绝对权力绝对地产生腐化(7)。其实不然,哲学家们追求的境界远比现实的要高,更多的是思想道德上的,要把哲学思想真正的落实到整个民族甚至全人类的实践中,那显然还是一个人类共同的梦想。哲学在西方最开始享有"科学之科学"的美誉,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之科学”也无法取代各种具体的科学;更不可能是拥有了哲学知识就拥有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哲学上的智慧与现实中的智慧是两回事。如果要是以哲学家的境界和标准去要求所有其他人,包括所要培养的“哲学王”,都是一种太过理想化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贵族,工农商这些低阶层的人还是占多数的,所以,法律制度就应该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长治安定的国家。如果所有的法律制度都只是有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兼哲学王来制定,那么这个社会岂不是完全属于社会上层得了吗?而历史证明,这样的国家、社会往往都是短命的,是不会为人类的大多数所提倡的。

第四,柏拉图主张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哲学家,这就将知识和权力集中于一部分人甚至是一个人,也使政治超越了应有的限度”(8)。而知识与权力的结合,本来就应有个限度,权力完全"知识化"的局面从来没有存在过,也不可能出现;权力纯粹依赖自身运作的状况也是不可能的。问题是,知识分子,尤其是哲学家,本身就拥有许许多多严密的知识理论结构,包括政权这一部分的,当这些知识分子尤其是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加入到权力系统中,他们比那些在学术学识上面比较欠缺的统治者更加懂得权利和金钱的利用,以及这两个的转化,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怀疑他们(拥有超高知识境界的哲学王)本身会不会变质,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这不仅对知识是种不言而喻的危害,也是对人的一种摧残,更为严重是将整个国家的希望寄托于一个或极少数的“智者”身上,无疑让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普通公民的命运受制于少数人,而这些少数的人能尊重并热爱大多数人的人性自由吗?他又能否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和爱戴呢?显然很值得怀疑,康德说过:一个人只有当他尊重并且热爱人性与自由时,同时当它自己的个性、自由同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热爱时,他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人(9)。如果

“推己及人”(10)这种“社会潮流”覆盖了人们都渴望拥有民主和自由,那么让这些智者们相互牵制,督促,去为自己国家的发展服务便是一种更有利于国家稳定发展的方法。

康德曾说过“国王成为哲学家,或者哲学家成为国王,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也不需要发生,因为权力之位将不可避免地降低理智及独立判断的能力。然而,一位国王或是如国王般的人,也即自我管制的人及人民,不应压制哲学家,而应该给他们公开言论的权利,这一点无论如何是不可或缺的。”(11)如果,统治者就是一个哲学家,那么,统治者还会公开的言论自己的统治的不足,尤其是他自己所犯的种种不足吗?所谓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旁观者和当局者合二为一了,就意味着所有人都站在了当局者的角度,都“谜”了,还有谁“清”呢? 即使有也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的尊严而对自己的错保持沉默甚至进行可耻的掩盖。这将是一个国家极为可悲的耻辱,也是人民最大的灾难。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一个统治者是否可以治国安邦,最重要的不是看他懂得多少知识

有多么智慧,因为智者并不是真正的爱智慧者,真正的智者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真正的科学精神是不懈地追求真理,而不是认为自己占有了真理。(12),而且,统治者应该更多的把精力集中在国家的实际生活中,根据人民的实际情况实施一系列可实行的措施,不是用一套所谓的哲学、人性(理想主义色彩很强的,甚超高境界的理念)至是其他约定俗成的理论去管理和约束。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这一思想也只能在他的“理想国”中实行,这种过于理想化的理念在过去的社会中难以实践,当今社会更是难以叫人接受。

柏拉图哲学王与韩非子君主思想之比较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方社会政治理论专题课程作业》 题目:《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与韩非君主观之比较》 年级:2011级本硕班 专业:中国史 姓名:郭赛飞 学号:20113810201 时间:2015年6月

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与韩非君主观之比较 摘要:柏拉图认为统治者是经过系统教育、实践培养起来的哲学王,而韩非认为统治者应该由民众推举产生;对于统治者个人素质,柏拉图认为统治者要掌握政治家的技术,要有自制力、有天赋并且年纪较大,韩非认为统治者要具备虚静无为的个人修养,隐藏自己的想法。在治国主张上,柏拉图认为统治者要维护城邦正义,让社会达到各司其职,韩非强调要“抱法”、“处势”与“行术”三者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柏拉图;哲学王;韩非;君主观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人类历史上思想极其活跃的一个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以孔孟、老庄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而在西方的古希腊,则出现了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三杰”。这些思想家们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对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自身价值以及社会构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与探索。处于古希腊雅典的柏拉图与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两人,都提出了关于统治者的思想。 学界单独研究柏拉图哲学王思想与韩非子君主思想的成果较多,就作者所见,学界很少将两者思想进行比较研究。① 一、统治者来源与使命 柏拉图心中的统治者即哲学王,他首先提出“理想国家如何实现”的问题,柏拉图提出了“正义”这一概念,他认为正义就是从属于一个整体的各部分各尽其职,各司其能,各守其位。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依据这一原则来确立国家的统治结构。柏拉图把国家分为三个阶级,这三个阶级其实又可以分为两个阶级: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于是正义问题便转化为“公民里面哪些人是统治者,哪些人是被统治者”②的问题。之后他把“国家由谁统治”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理想的正义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统治。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社会的各个阶层相对固定,各个阶层不能任意流动。他将社会分为三个阶层,治国者、护卫者、生产者。其中治国者阶层,是从护卫①可供学界参考的论文有:李英华:《先秦诸子圣王观探析—兼与柏拉图哲学王思想比较》,《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1期;吴春雷、司马守卫:《韩非子和柏拉图“法治”思想中“君”与“法”关系之辩》,《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敬文法哲学研习会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专业:法学理论 学生姓名:岳岚培高寒梅郭甜甜指导教师:孙文恺教授 完成时间:2020年6月15日

前言 0 一、辨证学 (1) (一)意典的性质与意义 (1) (二)意典界与事物界 (1) (三)晚年辨证学方面的变迁 (2) 二、格致学 (2) (一)宇宙的形成 (2) 1.开辟 (2) 2.质素 (2) 3.灵魂 (3) (二)宇宙的分类 (3) 三、伦理学 (3) (一)个人伦理 (4) (二)社会伦理 (4) 1.国家起源 (4) 2.哲学王的统治 (5) 3.社会等级 (5) 4.公有制 (6) 5.教育理论 (6) 结语 (6)

柏拉图主要思想概述 摘要:柏拉图的思想是西方文化的奠基,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 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著作的学派。其思想理论涉及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等诸多方面,本文试图从内容上以其辩证学、格致学、伦理学三个方面为主线对柏拉图的主要思想进行梳理,以期对柏拉图的主要理论学形成初步认识。 关键词:柏拉图意典格致伦理 前言 柏拉图的著作均采用对话体,这种写作方式承载了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关于柏拉图思想的分类,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一是以时间分,另两种是以内容分。具体地讲,前者以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将柏拉图的对话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早期对话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有《申辩篇》、《优息弗罗篇》、《克力同篇》、《查米德斯篇》、《伊翁篇》、《高尔吉亚篇》、《拉凯斯篇》、《门内科索斯篇》、《普罗泰戈拉篇》、《吕雪思篇》、《优息德谟斯篇》、《大希庇阿斯篇》。中期对话有《米诺篇》、《斐多篇》、《克拉底鲁篇》、《会饮篇》、《理想国》、《斐得罗篇》、《巴门尼德篇》。晚期对话有《智者篇》、《泰阿泰德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政治家篇》、《斐利布篇》和《法篇》。”①这种对话分期,学者们是大致同意的。但不同时期是否意味着不同的哲学思想,学者们持不同观点。有的认为,不同分期,其哲学思想截然不同。有的认为,柏拉图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内容分的有三分法和八分法,三分法由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任诺苦辣提斯首先接受。“所分的是(一)辨证学或名学(Dialectic or Logic);(二)格致学(Physics);(三)伦理学(Ethics)。”②八分法则分为:认识论、理念论、辨证法、自然哲学、社会政治哲学、道德伦理哲学、灵魂论、至善论。③两种分法都有道理,相比而言,第二种分类更为得当。原因在于第一种分法,非细致研究柏拉图每一篇对话不能进行;而且分歧较大,比较不同时期思想的变化更是艰难。而第三种分法所分小类可以归入三分法的大类中去,不如三分法精炼。本文遂采用第二种分类总结概括柏拉图的主要思想。 ①余纪元:《<理想国>讲演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②严群:《柏拉图及其思想》,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1页。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

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异同 提起古希腊文明,人们无疑会想起这两位在诸多领域中取得影响后世的成就的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唯心主义哲学最伟大的代表。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哲学、教育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气象学、政治学、诗学等方面建树颇丰,诗希腊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师徒,在学术见解上自然会有相通之处,亚 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其师的思想,但他同时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足见他与柏拉图还是存在许多分歧的。 首先,关于城邦的思想。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对自由城邦的政治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在古希腊时代,城邦制度可称是最先进、最理想的政治建构,在希腊文中,城邦一词为polis,不同于今天英文中的city或country,这样一个特殊的政治形态,是柏与亚政治思想的实践对象,而且他们的政治思想也只适用于城邦,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确立,城邦的衰落也使这一系列政治思想失去了适用价值(当然,从西方近代以来,这种对政治构建的最初观念对今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阐述了正义城邦的思想,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和财富生产者三个阶层,正义的城邦是三个城邦发挥各司其职、相互和谐的统一体,前两者是国家的治理者,第三阶层则是财富的创造者,这也引申出专业化的原则,在正义城邦中,人人需各司其职,统治者和军人也需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且他们适合于他们的这一地位所要求的条件。正义城邦的统治者,在《理想国》中,便是柏拉图著名的“哲学王”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 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家执政的根据:(1) 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 矫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2) 知识是美德的基础。它是对“理念”的认识与回忆,而非源于物质世界。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这种知识,回忆这种知识。(3) 治国需要知识、美德和权力的结合。(4) 哲学家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训练过程。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其实质是要恢复奴隶主贵族政体,以挽救城邦的危机。亚里士多德的城邦观念于柏拉图有明显的不同,他提出“人是政治的动物”,并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个人于城邦的关系,好比一只手,只有当它与活着的身体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实现它的目的(如拿取物品)一样,个人没有独立的意志,必须成为城邦的一部分,通过城邦发挥个人价值,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个人同样没有独立性,他们的生活和行为完全是为城邦的存在而服务的,这一点上二人的观点很相似。

《西方哲学--柏拉图式哲学理论》

西方哲学--柏拉图式哲学理论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柏拉图是希腊人,出生于处于城邦时代的雅典。在当时,希腊的各个城邦之间的经济是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的冲突或者结盟也是普遍现象。而雅典是众多城邦当中最强大的那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那一个,经常在与别的城邦的纠纷之中获胜。这一切不仅仅归功于它强大的军事力量,让后人觉得它真正强大的地方是在于那些文学、艺术的创作,科学的发明以及哲学的创见。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柏拉图时代,是雅典有由盛而衰、逐渐没落的时代,是一个黄金时代的结束。人们在这种时代背景中很容易感受到一些哲学问题,比如:人的一生当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柏拉图终身最重要的功绩有一项,那就是是创立了学园。柏拉图创立学园之后,希腊大量有才气的青年聚集到柏拉图身边。他们在柏拉图周围搞各种科学研究和讨论各种学术问题,这些举动都为后来西方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思想。柏拉图的后半身几乎都在他的学园里度过,并且柏拉图这一生的著作也大多数在学园里写成。受到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柏拉图终是走上了哲学的道路,为当时的人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柏拉图的思想来源 柏拉图在他二十岁的时候遇到了苏格拉底,从此师从苏格拉底,专心研究哲学,并把他以前的著作全数焚烧。而,八年后,当苏格拉底在亚瑟比大审中被判处死刑时,看着八年来一直受自己敬仰的老师死亡,使柏拉图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此时柏拉图也才二十八岁。撇开个人因素不谈,就苏格拉底的思想来看,他是以追求真理为毕生目标。真理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属于外在世界的,要去研究部大自然的天文、地理、生物的各种现象与状况;另外一个层次是研究人的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与制度。 我们经常会这样想,我们的社会中到底存不存在真理呢?换言之,就是是非善恶有没有标准呢?如果说法律是相对的一个概念,那么就没有一个标准能够用来评判每一个人的行为对错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是非善恶没有标准,一个人可能在甲社会上是好人,在乙社会上却被认为是坏人了;善恶是非变成是由外在来决定,而非由内在所决定。进一步来看,如果不是由内在决定善恶,那么人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内在价值:我是好人可能是因为我处于这个时代,如果我处于别的时代,说不定我就是坏人了。那我们要如何解决这种困难呢?苏格拉底就是要探究有没有由个人内在所出发的、可以自我肯定且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行为。换言之,也就是我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我都要做某种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一定是对的。苏格拉底一声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得柏拉图收到很大启发,变为一个热爱智慧,热爱哲学的青年。柏拉图非常敬爱他的老师,他常说:“我感谢上帝赐我生命,;但是我尤其要感谢上帝赐我生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但唯一有遗憾的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只能是停留在哲学的头脑思维层面。苏格拉底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透过理性,而不是靠政治的力量来成就。是对人们生命的思考,是指引人们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二、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柏拉图的哲学详细地盘绕“理念”这一词,理念也被人们称为理念论,是雅典的这个期间哲学观点最引人注目之一,他改变了理念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了解程度,也彻底打破了往常的哲学家们的观念。在柏拉图哲学当中,他明确地提出,要将宇宙间的准则和事理都要看成统一的普遍性。他不仅把他的理念世界呈现给众人,还逐一地形容出当时的希腊哲学有什么样的缺陷与弊端。人们在接受了柏拉图的哲学观念之后,将曲解点明,希腊人民将柏拉图哲学思索过程,逐步形成了哲学的概念。 柏拉图式辩证法,是指柏拉图的思想经典著作《对话录》,柏拉图为何这么重视对话的形式?首先,只靠个人是无法发现真理的。因为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特定的角度去思考。当我们从某个这个特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永远不会知道站在别的角度

论柏拉图《蒂迈欧篇》的政治哲学维度

论柏拉图《蒂迈欧篇》的政治哲学维度 摘要:《蒂迈欧篇》服从于培养哲学王的政治教育,因而不仅仅是一篇阐述柏拉图自然哲学思想的作品。通过《蒂迈欧篇》中的宇宙论,柏拉图阐明了正义的秩序就是理性统辖下的和谐的整体。并且指出,塑造灵魂是构建政治秩序的关键环节。同时,通过阐述造物者与诸神的创造活动,指出造物者和诸神并不干预人间的政治活动。因此,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正确的政治建构应当效法造物者和诸神的创造活动,以理性支配下的和谐的整体为目标,努力造就合乎正义秩序的生活。这样一来,也就为人间政治事务的能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留下了余地。 关键词:柏拉图;蒂迈欧篇;宇宙论;政治哲学 在柏拉图的所有作品中,以自然哲学为主题的,《蒂迈欧篇》是唯一一篇。而且,它在历史上的影响也主要是自然哲学方面的。①不过,尽管历来颇受重视,人们对这篇对话的理解却仍然是问题多多。黑格尔也认可这样的说法:“‘蒂迈欧’篇自来就被当作柏拉图对话中最困难、最晦涩的对话。”②也许,问题的关键恰在于人们仅仅将其理解为一部自然哲学作品,而缺乏一个整体的视角来审视这篇对话的意义。 一、服务于政治教育的宇宙论 按照施特劳斯对于政治哲学的理解,政治哲学关注的是非历史性的“社会之最好的或正义的秩序”③。而这里所说的“正义的秩序”即是指可作为绝对标准的等级次序,表现为一定社会中的那一个阶层应当占据统治地位并得到自觉地认可和服从,那些习惯被社会养成并受到推崇,那些道德品味以政治秩序为中介而发挥了作用。④众所周知,柏拉图在《国家篇》中对于合乎正义秩序的国家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探讨。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的问题都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的确,在《国家篇》中,苏格拉底十分详细地讨论了理想的城邦。但是,也只是讨论而已。因此,这种理想的城邦还只是停留于言辞之中或逻辑之上。对于柏拉图来说,他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逻辑上的理想城邦。可是,理想的城邦有实现的可能吗?对于这一问题,柏拉图其实有两种回答。他首先承认,这一理想的城邦是作为评判现存城邦优劣的标准而存在的,并不奢求它能够实现出来⑤;另外一种极端的可能性就是,如果有哲学王出现,这种理想的城邦也许可以实现出来。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涉及理论的正确性问题。即哲学家在思想中所创造的理想城邦或哲学王在实践中要实现的理想城邦,必须是真理。否则,何以说明在思想中创造的城邦有资格成为标准?何以说明哲学王所实现出来、创建出来的城邦就是最好的城邦呢?因此,哲学家以及具备哲学素养的政治家都必须是掌握、至少是窥见了知识或真理的人。 对于柏拉图而言,真正的知识或真理并不是对于感性现象的感知,而是对于理念的把握。在柏拉图看来,鉴于人们所习惯的是对于感性现象的感知,因此,就需要一个灵魂的转向,即通过教育使被教育者摆脱对于感性认识的习惯性依

柏拉图政治思想述评

柏拉图政治思想述评 摘要作为在西方世界乃至全人类文化史上都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研究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本文试图以现代政治学的视角对柏拉图的理想国、社会分工、整体主义、政体思想进行简要梳理,并做出基本的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社会分工整体主义政体思想

A review of Platon's political thoughts Abstract as in the western world and even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human culture has important stat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inker and philosopher, Platon is always an important academic topic,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odern political perspective ideal country, society of Platon's division of labor, holistic thought, brief, and to make the basic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Key words Platon's ideal country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holism thought

目录 引言 (1) 1.柏拉图简介 (2) 2.柏拉图政治思想主要内容 (2) 2.1.理念与理想国的思想 (3) 2.2.柏拉图的社会分工思想 (5) 2.3.整体主义思想 (6) 2.4.政体分类思想 (7) 3.柏拉图政治思想的评价 (8) 结束语 (11)

柏拉图的哲学王

柏拉图的“哲学王” 09级思想政治教育班韩辛学号:0903********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柏拉图的劳动分工理论、“哲学王”理论以及“哲学王”思想的影响这三方面来论述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关键字劳动分工原则洞穴之喻哲学王 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在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理念中,哲学家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了城邦全部政治权力。其他各等级则被完全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这是理想国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的实现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上。他的思想是对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否定。开始,柏拉图虽然没有很高的民主热情,但他并不反对民主。他也放任了民主派有些过分的报复行为,认为从整体上看,恢复了的民主政体的施政还是温和的。但是不久,民主派的一些掌权者却根据一种荒谬的指控,将苏格拉底判处死刑。这使柏拉图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使他原来的政治报复破灭了。他认为,人类的出路在于真正的哲学家掌握政权或者使统治者成为哲学家。于是,哲学家被认为是实现理想城邦的途径,亦是社会正义的典范。 一、劳动分工原则 在谈论哲学王的理念之前,先让我们看看柏拉图对理想城邦的构建。柏拉图在建立城邦时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劳动分工原则。他认为每一个人生而在本性上与他人有所不同。每个人都适合做一种与其本性相适应的工作。但是,人的生活需要却是各方面的。这就产生了个人才能的片面性与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就需要过共同的社会生活,分工合作。每个人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相互提供服务。柏拉图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提出了一个关于金属的神话。起初,人孕育于大地之中,大地是共同的母亲,每个人都是兄弟姐妹。城邦之所以有三个等级,是因为每个等级的人出生时,神所加入的金属成分不同。适合做统治者的人在出生的时候,神把金子放到了他们的本性之中,故他们珍贵。在适合做辅助者的人出生的时候,神把银子放到了他们的本性之中。但当那些只适合做劳动者的人出生的时候,神在其本性之中置入了铜和铁。因此,以后城邦的教育就是要发展统治者本性中的金子的性能。那么,怎么使人们愿意相信这个结果呢?柏拉图认为当代人不容易接受,但是相传久远,成为了传统和习俗,后人们就容易相信了。所有的这一切不是人类社会安排的结果。一级、二级和三级都是出生之前先天的确定了的。这样一来,就没有人会嫉妒和不满了。慢慢地,人们对于现实的结果都会相信,从而也就接受了这种等级论。这个所谓的“高尚的谎言”使社会的每个阶层尤其是地位较低的阶层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其在城邦中的位置。 那么如何使那些神给他们本性是金子的人成为哲学王呢?在柏拉图看来,应该由统治者也就是哲学家来挑选先天最优秀的男女婚配,婚配过程由统治者秘密操作,以抽签的形式决定,以此来生出天性最好的婴儿。⑴在教育方面,他们在不知道自己的父母的情况下被送到育儿院,接受音乐和体育方面的良好训练,以期成为合格的保护者。这样,就为以后成为一名哲学王打好基础。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要为统治者服务,为国家培养出优良的统治者,而这些统治者又应该是一个热爱知识,热爱永恒不变的真理,专心致力于学问上的研究,聪明并且充满智慧的,拥有广阔的胸襟和节制的品质,充满正义感坚毅的哲学家,也就是说要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和主要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得知的。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因此他的哲学是道德哲学。他的讨论虽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如辩证的认识,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427—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后致力于教书育人,留下大量著作,主要作品以对话体写就,著名的有《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而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比如说少女和鲜花美时,必先有一个美的概念在判断者心中,这一概念又一定和美的总体概念相一致,因而在判断者的身外必定有个绝对美的理念。美如此,真与善亦然,一切具体和抽象事物都有理念。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柏拉图像 亚里斯多德(384—322BC.)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他师从柏拉图20年,一度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后回雅典办学,著作传说达千卷之多,大多散佚,现存162卷,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范畴篇》等47部,其中有些作品,可能是赝品。他是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基人,哲学到他的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他的著作中,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被发展到顶峰。他的哲学与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其中的批判要多于继承。他有句科学认识史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反映他的真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_理想国_的政治哲学解读_袁久红(1)

2004年3月第6卷第2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Mar .2004 Vol .6No .2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 ———《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读 袁久红,王海风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关键词]理想国;正义;秩序 [摘 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在探寻国家正义的过程中,从可经验的个人正义开始,通过理性的归纳,引导人们到对国家正义的认识上,提出国家的正义就是和谐与秩序。但是,国家正义在内容的体现上,又完全在于其公民的政治素质。与智慧、勇敢、节制相对应的三个阶层的划分及其各安其分、各尽其责,这既是国家正义的体现,又是国家之所以正义的条件。同时,这三个阶层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国家的伦理目的,每个公民都应该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遵循自身的正义。柏拉图正义论的鲜明特征是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与价值观上的国家主义。 [中图分类号]B502.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 (2004)02-0050-04 [收稿日期]2003-12-29 [作者简介]袁久红(1965—),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 罗尔斯《正义论》的问世使逐渐走向“后现代”的政治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向传统政治哲学回归,探讨诸如“正义”、“自由”等政治价值的诸多理论话语又活跃在当代各种学术专著和期刊中。然而,透过历史的沉积,在回到最初的文本时,我们会很快发现,对正义的专门性探讨在政治学刚刚发轫之时就有了深入的研究和认识,那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一部《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该书自始至终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在该书中,柏拉图的代言人苏格拉底与他的对手辩论的起源就是对什么是正义这个问题的讨论,而为了便于探索城邦的正义,苏格拉底又将国家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作了比较研究,以此进入何为正义及其如何实现的广泛深入的探讨。 一 在古代希腊的政治观念中,一个核心的观念是正义(Dik ē),它是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在柏拉图之前,哲人们围绕着正义究竟是什么作了种种探讨,但可以说,他们均不够系统,且大多停留在对正义的经验性认识的层面上。柏拉图反对正义的经验性认识,主张将正义纳入理性的考察范围,并通过对正义的经验性认识的“辩证”归纳,挖掘出正义的本质,再根据正义的本质设计出符合正义的社会制度,建立理想的国家。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真正的哲学,只有从这种哲学的高度,人 们才能认识正义的本质所在,无论城邦正义还是个人正义都概莫能外。” [1](P .83) 为此,柏拉图在《理想 国》中通过优雅的对话和智者风格的“辩证法”首先对当时流行的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 首先,正义的内涵不是“把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因为,第一,正义的人要给予其朋友有益的东西,他就必须自己来判断什么是善;他必须知道对他的每一位朋友而言什么东西是有益的。因此,正义包括较高层次的知识,由于每个人不可能都拥有这些知识,正义就不能在所有的人身上得到 落实。[2](P .33) 第二,“对于那些不识好歹的人来说,伤 害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的敌人反而是正义的———因为他们的若干朋友是坏人,若干敌人是好 人。”[3](P .13)第三,正像发冷不是热的功能、发潮不是 干燥的功能一样,善良的人也不会伤害其他任何人,“伤害朋友或任何人不是正义者的功能,而是和正义者相反的人的功能,是不正义者的功能。” [3](P .15) 因此,正义不是“把善给予朋友,把恶给 予敌人”。 其次,正义不是“强者的利益”。色拉叙马霍斯 认为,“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3](P .18)他 还论证说:“每一种统治者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平民政府制定民主法律,独裁政府制定独裁法律,依次类推。他们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对政府有利的对百姓就是正义的;谁不遵守,他就有违法之罪,又有不正义之名。因此,我的意思是,在 DOI :10.13916/j .cn ki .issn 1671-511x .2004.02.013

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与孔子的“贤人政治”有何区别

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与孔子的“贤人政治”的区别 一、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与孔子的“贤人政治” 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是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由真正的哲学家掌握国家至高权利来改造现实国家和建立理想国家,哲学王是城邦权力体系的顶端,垄断全部政治权力,而其他各等级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孔子的“贤人政治”是由贤能的国君来治国平天下,而贤能的标准就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治国才能,发现提拔优秀人才,参与国事。孔子认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贤才的标准。 二、两者的区别 孔子和柏拉图都是志在建立一个等级分明的国家,而这一种国家必须由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统治阶级来主导,柏拉图认为这一统治者是哲学王,而孔子认为是贤人,两者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及其思想本身的差异,两者又有区别之处。 (一)统治的本位不同 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德治”,这体现在政治主张上就是“德主刑辅”,道德的教化远远重要于以“刑”为核心的“法治”,贤人执政时是“以德治人”,通过自身的道德来教化人们,这样不仅会使得百姓遵从德行,还会使得百姓听从命令,以达到维护统治的效果,另外,除了依靠“德治”去教化百姓,还得辅之以相互维护的制度,例如礼乐制度。 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是一个充满智慧、正义、善良以及勇敢等美德的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就是以“德”为划分依据,而“哲学王”是最高“德”,但是柏拉图在其“哲学王统治”思想中还提到了具有辅助作用的“法律”,“德治”结合宪法和法律建立一个政治秩序良好的国家。 两者都提到了“德治”,但由于孔子的道德规范中是以“孝”为道德的起点,而柏拉图的思想中以“国家利益”为道德的标志。因而孔子的“贤人政治”是以家庭本位为基础的,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人伦道德为统治手段,建立的一个君主世袭并且以宗法制为联系的等级社会,最大限度的任用贤人的前提是“世袭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对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影响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对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影响 学号: 姓名:

柏拉图政治哲学中统治权理论和自由、民主、容忍三大悖论的提出对民主制度提出挑战,近代民主理论在深入分析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同时对其政治理论的核心问题——“谁应当统治”进行解构,并最终将此问题转换为“应如何对统治者进行管理”这一现代民主问题。其手段是从对执政者的人格设定入手,提出选择政治精英的制度理想和基本标准,揭示政治精英堕落为“无赖”的理论可能性,补充完善防范“无赖”的政治理念及其演变过程,进而对剥夺“握有利剑的疯人”的道德正义性和历史正义性进行理论论证。 一、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隐性基础 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谁应当统治这个国家?按照柏拉图的正义理念,天生的统治者应该统治,而天生的奴隶应该受到奴役。那么,天生的统治者应该是什么人呢?柏拉图本人的回答是:最优秀,也就是最睿智的人。他认为,“除非真正追随哲学的人获得政治权利,或者拥有政治控制权的阶级靠天赐良机变成了真正的哲学家,人类将不会有好日子”。为了这最好的统治,柏拉图对五种政治制度进行了分类并对其优劣进行了品评。1和2为君主政体:由一个好人统治,它的变体是暴政——由一个坏人统治。3和4为贵族统治:

由一些好人统治,它的变体是寡头统治——由一些不好的人统治。5为民主:由人民,或多数人统治,即大众统治。柏拉图认为:好的制度的特点是依法治理,其中最好的制度是由一个人统治的君主制,其次是由少数人统治的贵族制,最差的是由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相应的,坏的制度的特点是不依法治理,故最差的制度是由一个人统治的独裁,其次是由少数人统治的寡头政治,最好的是由多数人统治的民主制。对于民主制,柏拉图认为“它是最坏的有法律的制度,最好的无法律的制度”,因为“大多数人统治的制度在一切方面都是虚弱的,既不能行大善,也不能作大恶”。柏拉图还提出民主制可能导致的“自由悖论”、“容忍悖论”和“民主悖论”。“自由悖论”认为:在不受任何约束控制的意义上,自由必然导致非常巨大的限制,因为它使得恶霸随心所欲奴役顺从者;“容忍悖论”认为:无限的容忍一定导致容忍的消失,因为如果我们把无限的容忍甚至扩展到那些不宽容的人,如果我们不准备去捍卫一个容忍的社会反对不宽容的攻击,那么容忍者就会伴随着宽容一起遭到毁灭;“民主悖论”认为:通过大多数人的选择,一个暴君可能登上统治者的宝座。 可以说,柏拉图关于民主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政治哲学仍有很大的挑战性,如何应对柏拉图的挑战尤其是如何避免柏拉图提出的民主制的三大悖论,对于今天的民主理论应是永恒而常新的课题。近代民主理论认为,在柏拉图的理论中有一个隐而未现的前提应该值得注意,那就是:柏拉图将政治权利完全等同于统治权,这样就把我们所有的政治努力都建立在“希望成功地获得优秀的、有能力的统治者”这

柏拉图的美学观点柏拉图美学思想

柏拉图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并非是现在一些学者所认定的,就是一个客观的唯心主义者的早期代表,对于他的思想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与与讨论,本文就试着做一点这方面的工作。 柏拉图出身于奴隶主又是较显赫的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喜欢艺术和哲学,又受到奴隶制政治的影响和吸引。在他成长的年代中,当时正是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创建时期,也是奴隶主头子间争权夺利,主张要更民主些还是更****些,相互间血腥较量,垂死斗争的时期。漫长的伯罗奔尼苏战争就是这一斗争现实的体现。残酷的斗争现实,给予了柏拉图思想的深刻影响。另外,希腊的两个较主要的宗教,如奥林匹克神和俄耳菲斯教的宗教意识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再由于他成年中热爱诗歌和戏剧等艺术,所以古希腊以神话为题材的史诗和戏剧等,也在柏拉图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审美的种子。总起来说,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为深刻的还是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如米利都派、毕达哥拉斯派、恩培多克勒、爱利亚派的自然哲学,智者派的社会哲学和伦理学。其中对柏拉图思想影响最深的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恩培多克勒的原始物质论,爱利亚派中的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苏格拉底以善为主的哲学与伦理学。其中又以苏格拉底无惧无畏的恂道精神对柏拉图思想的成熟和以后的志向确立影响最大。因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又是执友,所以可以这样说,苏格拉底的学说和品德,基本上就成为柏拉图学说建立最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以上这些就是形成柏拉图思想较为直接的现实基础和原因。柏拉图吸收如此丰富的古希腊文化,与他一生中勤奋学习读书,多次出游,广集人材,兴办学园有关。 据有关资料介绍,柏拉图一生的着作以柏拉图的名义流传下来的有30多篇对话和13封信,如《斐多》、《斐德罗》、《巴门尼德》、《国家》、《会饮》、《大希庇阿斯》、《智者》、《斐利布斯》、《蒂迈欧》、《法律》等等篇。经过学者们多年的研究,大体上分辨了真伪,确定了着作的先后分期。现在比较公认的有25篇对话和1篇替苏格拉底作的《申辩》为柏拉图所作,在13封信中,一般认为第7封信比较可靠,被看作柏拉图的自传,但也有人存疑。 下面我们从柏拉图的一些公认的着作中,还有一些相关的研究的资料中来讨论一下柏拉图思想中的真善美的问题。 一、真实的存在与理念论 柏拉图的宇宙观不是一般的纯自然哲学的宇宙观,而是自然与宗教和伦理相结合为一体的,为他后期思索所独创的宇宙观。柏拉图的宇宙观虽然为罗素所否定,但肯定的人大有人在,我认为不可似罗素那样地轻易否定,而是要深入地研究,分清是非清红皂白。 首先是他的客观真实存在论。在他的名篇《蒂迈欧》中,认为在整个宇宙中有四个方面的真实存在,其中有神、理念、空间和混沌物质元素。 柏拉图是有神论。神是宇宙的第一真实存在,是宇宙的最高统治者,宇宙的创造者,他是永恒的,不变的实在。但是,柏拉图所说的宇宙神与一般宗教的上帝基督不一样,宗教的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柏拉图的神就不能创造理念、空间与物质的基本元素等。也与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也不完全一样,有那么多的神话故事。柏拉图所说的宇宙神只能是哲学道理中的自然神,是自然造化中的主宰者、指挥者、管理者和创造者。在他讲神掌管宇宙,创造宇宙

浅谈古希腊哲学及柏拉图哲学的产生及发展

浅谈古希腊哲学及柏拉图哲学的产生及发展 一古希腊哲学的诞生 作为一门“爱智慧”(philosophy)的学问,哲学——这个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的学科正在遭到冷落。其中的原因当然和哲学的“无用之学”这一性质有一定联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是现在的人们对哲学产生了种种误解。对哲学的误解并非现在才有,其实古已有之。相传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在夜晚仰望星空,失足掉落在井里,邻居们就嘲笑他只关注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忽视了自己脚下的路。而在第二年,这位“不切实际”的哲学家用自己积累的自然知识,预见了橄榄的丰收,赚了大钱,从而一下子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人。也许这个故事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并非一门完全无用的学问。作为一种世界观、方法论,人类思辨产物的哲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不像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社会制度变革那样对人类社会产生显著而又迅猛的促进作用,它是一种“隐性基因”,虽然我们难以察觉到,但它确实是以某种“纯粹思想”的形式对人类世界产生了漫长的且更为深刻的影响。 古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所以它本身也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对自然界与人自身的奥秘的探索与发掘,促使古希腊人创造了哲学这一门学科。除古希腊外,那个时代的东方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启蒙,开始出现了一些哲学思想,但是在这里我着重探讨狭义的哲学,即古希腊人创造的philosophy这门学科。因为那个时候的思维形式还是很原始朴素的,所以早期的哲学所呈现出的感性特点与神话宗教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世界万物和人们自己都处在一种感性的神秘互渗。”(杨适著《哲学的童年》)这种“神秘主义”的影响在晚期希腊哲学及中世纪哲学体现得尤其突出。不过,哲学的产生说明了古希腊人的世界观已开始由感性具体的原始思维模式向更合理、更具逻辑性的深层层次进发。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以下三点: 一,“惊异”。二,需要有“闲暇”。三,具有“自由”。关于“惊异”,亚里士多德曾这样说: 古今人们开始爱智慧都是由于惊异。······感到困惑和惊异的人想到自己的无知,为了摆脱无知,他们就爱智慧,因此他们这样做显然是为了求知而追求学术。而不是为了任何实用的目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人类进行哲学思考仅是为了“解答困惑”而非功利性目的。从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不难发现,哲学家们大都不会带有功利色彩地去做学术研究。关于哲学的产生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也许会更深刻全面,在此不再说明。 二前柏拉图时代的哲学家 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哲学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都已提出了各自的哲学观点。他们的观点中几乎都是以探讨“世界本源”这一问题为中心。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解读

每每谈到柏拉图,总是想到他的“哲学王”思想,于是自觉不自觉地推论柏拉图是一个人治论的主张者,并对其对于法治的低觉悟颇有怨艾――因为他始终都没有把法治视为最好的社会管理手段,至多将其放到了第二等好的位置。柏拉图期望的“哲学王”思想,在广义上是讲应当由哲学家来当国王,当哲学家当不了国王的时候,希望国王能够成为哲学家。其观点或多或少地被误解,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把那时的“哲学”理解成了今天的“哲学”,把那时的“哲学王”理解成了今天的“哲学王”。其实,正如当时的哲学不是今天的哲学一样,当时的“哲学王”也不是今天的“哲学王”。在柏拉图时代,一切科学都被包含在哲学之中,哲学几乎是一切科学的总称,柏拉图的“哲学王”并不是今天的“哲学王”的含义。与其说他期望的是“哲学王”,还不如说他期望的是理论家、学问家、思想家来治理国家,或者让治理国家的人成为理论家、学问家和思想家。 一 柏拉图从哲学家当国王,到国王成为哲学家,再到退而求其次地把法治国家命名为第二等好的国家,这种思想转变,并不像当今某些学者的思想转变来得那么轻巧。他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的代价,而且是其毫无虚饰的生命体验与理性概括,不论他是否正确,都是令人崇敬的。为了寻求自己的理想,柏拉图一生漂泊不定,甚至到了晚年还被卖身为奴。这些苦难的经历都对他的学问与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能够通过自己的人生体验得出在今天也还并不完全落后的法律思想,这不是为我们所否定的问题,而是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和尊重的。 柏拉图提出,要改革贵族政治,实现正义的国家――理想国,最根本的条件或途径就是哲学家当国王。柏拉图说:“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的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我们前面描述的那种法律体制,都只能是海客谈瀛,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这就是我一再踌躇不肯说出来的缘故,因为我知道,一说出来人们就会说我是在发怪论。因为一般人不容易认识到:除了这个办法之外,其他的办法是不可能给个人给公众以幸福的”。[1]柏拉图的这段议论,透露出了三个意思,一是统治国家者的依据是双重的。既依据于哲学,即道德一政治哲学,中心是“美德即知识”的原则;同时又依据于政治,因为美德化知识必须贯通到实际政治之中。这样哲学(美德)与政治便被打通了。二是得以整合哲学与政治为一的人,乃是统治国家的当然人选。这人即是柏拉图的哲学王。唯独只有哲学王,才能描绘理想国的蓝图并实现之。在柏拉图看来,哲学王既能够以理想国家的“相”为模型,又能塑造实际的现实的国家,引导国家之舟平安航行。哲学王,具备最高的知识,把握绝对的善,洞悉万物的本原,克己奉公、不为利动、适时进退。哲学王具有柏拉图所要求的人的所有美德,因而也最具有统治国家的“资格”。三是对人类福祉,或道德上幸福与快乐所寄托条件的陈述。哲学王的统治,以他对哲学与政治的成功打通,成为这种快乐与幸福唯一无二的依托条件。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是强调权力与知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认为只有实现这种结合,奴隶主城邦国家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才会免于灾难,个人与公众才能得到幸福。 为什么要哲学家当国王呢?柏拉图认为,由于哲学家懂得辩证法,能把握永恒不变的事物,掌握实在的知识或真理,特别是掌握正义本身、善本身的知识,从而能够按照神圣的原理描绘出理想的政治制度,“按照我们所描写的法制去治理它”从而能挽救城邦,使它走上正轨,使个人和公众得到幸福。柏拉图说:“国家与个人不经哲学家治理无希望可言。而吾之理想国亦永无实现之日”。[2]

简述柏拉图的基本政治思想

简述柏拉图的基本政治思想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孙云龙学号:2008214295 序号:46 在柏拉图的基本的政治思想中,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间有许多类的事物,当你判断它是否为美时,心中必然已有了一个美的原型,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来源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个绝对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无法与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过是对后者的一种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万,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却只有一个。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如有了桌子的理念才有各式各样的桌子,有了房子的理念才有了各式各样的房子,有了绿色的理念才有了世间的绿色…… 在国家观方面,表现为正义论的国家观,正义论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柏拉图认为,人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理性即智慧和知识,当理性支配意志和欲望时,后两者则表现为勇敢和节制。可见,智慧、勇敢和节制都是人的美德。在国家生活中,各人从事的工作取决于各自的德性具有智慧品性的人由金铸成,是国家的统治者具有勇气品性的人由银铸成,将成为保护国家的军人和武士欲望则为广大自由民所共有,它由铜和铁铸成。每个人的天性在出生时又由神铸定,它决定了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不可任意更改的。 柏拉图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与个人的正义,他在《理想国》中指出国家的正义就是国家的三个阶层各守其职、各安本分,治国者靠智慧把国家治理好,卫国者凭勇敢保卫好疆土,劳动者以节制搞好生产,从而使国家处于安全稳定之中;柏拉图强调,每个人只能从事最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行其是,各司其职,不得任意改变。正义就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中,每个阶级的成员都专心致力于本阶级的工作,且不应干涉其他阶级的成员所干的工作。即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因此,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使每个人都在最适合自己能力的岗位上工作是社会组织的最高原则,它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这就是社会的最大正义。而个人的正义就是人心中的三个部分各尽其职各安其分,理智以智慧统帅心灵,意志以勇敢保护心灵,欲望以节制为心灵的正常活动提供生理基础,三部分协调配合,使心灵处于和谐安宁之中。柏拉图在社会分工论和等级论的基础上得出了正义的定义。他说:“正义就是三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在如何实现正义这一点上,柏拉图还特别推崇哲学家治国的思想。哲学家执政治国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哲学王统治则是实现柏拉图正义理想的关键,离开哲学王统治,正义的实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为了实现正义理想,哲学王统治是必要的。同样,哲学王统治也是合法的,它的合法性不在于人们的同意,而在于哲学家基于智慧统治的自然正当性,它无需经过人们的同意。有了必要性和合法性,不等于就有了可能性。柏拉图认为,哲学家统治尽管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极其困难。哲学家的产生就比较困难,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更为困难。最后,柏拉图提到,如果哲学家有幸成为统治者,它要根据理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