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的对比-1

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的对比-1

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的对比资料

还有:汶川地震波及的面积、造成的受灾面积比唐山地震大。汶川地震波及面积大,据称几乎整个东南亚和整个东亚地区都有震感。主要是因为汶川地震错动时间特别长,比唐山地震还长,这就是为什么唐山地震虽然死亡人数多,但是实际上灾害造成的影响不如汶川地震大。

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比唐山地震大得多。国土资源部高级咨询研究中心教授岑嘉法分析说,因为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的种类都不太一样,汶川地震引发的破坏性比较大的崩塌、滚石加上滑坡等,比唐山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要严重得多。另外,因为四川水比较多,所以堰塞湖跟唐山地震相比也是不一样的。

最新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很多人看后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挥之不去,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能够说已经到了化境了, 下面是由小编精心挑选的,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电影《唐山大地震》以其突破6亿元的票房向世人证明它无疑是相当成功的,确实,不愧是大导演导的电影,这部影片在催人泪下的影视效果之余,让人感触良多,笔者从个人的感觉漫谈一下该片成功的几个方面: 整个故事情节精彩而完整,前后呼应。影片以唐山大地震为历史背景,从著名演员徐帆饰演的母亲痛苦无奈在女儿和儿子之间,选择放弃女儿救出儿子,导致侥幸幸存下来的幼小的女儿登对此心灵遭受沉重打击而引出的故事为电影主线,这个故事选得十分成功,震撼人心,活生生骨肉分离的震慑力一点都不亚于《泰坦尼克号》凄美浪漫的感情故事。 故事情节铺展合理,展现生命的脆弱和真、善、美的情怀。6000多万重金打造出来的大地震惨烈的场面,篇幅恰到好处,充分展示了编剧和导演对整个影片节奏把握的功力,使人们不要忘记30多年前那次惨痛的大自然灾难,又紧紧围绕故事主线展开。影片中女儿登遭受的巨大的心灵创伤使她几十年不愿与母亲相见,让人觉得合理,情有可原。 在养母弥留之间,她温柔的贴着养母的面说,爸爸爱你,我也爱

你。这是一个很善很美的瞬间,这一刻,这位养母必须觉得为养育登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人要学会感恩,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品质,影片用这一句温柔的话昭示了这个简朴而重要的道理。 而登的亲身母亲因为绝望无奈放弃登而负疚了一辈子,一样痛苦的心灵关掉了本能属于还年轻的她的幸福。经历汶川地震救灾场面的登最终理解母亲当时的痛苦与无奈,与母亲尽释前嫌相认,这些情节都过渡得相当自然感人,令人扼腕信服。 演员的表演自然、到位,徐帆、“老戏骨”陈道明的演绎让影片增色不少,几位年轻演员表现也出彩,有一处小的细节:高大帅气的研究生师兄在送新生登去女生宿舍的途中,示意远道而来正内急的登上洗手间,登愣住了,没想到这位酷毙了的师兄如此细心体贴,影片之后两人很快成为情侣并导致登未婚先孕也在情理之中,这种看似不经意又十分巧妙的画龙点睛之笔又完全能够与电影《阿凡达》严谨的故事设计媲美。 能够预言,成功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会是影视界众多奖项的宠儿,如果国外不对中国电影有偏见,对中国文化有一些真正的了解,笔者甚至认为,外国奖项也能够收获良多。我感动嘘唏之余,为咱们中国人能拍出这么好的特定题材的影片感到振奋和高兴。而影片折射出来的人性的光辉与感恩的伟大更是一切奖项所不能涵盖的成就与贡献。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今日,我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电影,看完后,使我感受颇深。 里面讲述的是:主人公是姐弟俩,方达和方登,他们一家生活得很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 这就是中国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这就是'中国 我相信,我的民族能接受一切真相。——笔者翟明磊 中国地震局发言人称:地震不可预测,这次汶川地震情况尤为特殊,震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信息,没有前震,没有收到任何预测意见。我历时四个月的调查证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但本文并不满足于证伪,我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一次寻找小丑与英雄的旅行,而是面对科学与我们人性的惨痛见证,汶川地震预报失败在我们民族性格与体制中的腐败点:不合作,不独立,不负责,胆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哗众取宠,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对科学问题更多耐心与理解。 让我们开始寻找汶川预测真相的旅行。 看完请大家分享一下在这里先谢谢了! ——笔者翟明磊 半个台测出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1晚上,北京民族学院南路一间屋子的灯通宵未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老先生的老花镜只有一条腿,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有点滑稽。——他们是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就要发生的人。 凌晨两点时,他们知道的是:距四川红格550公里到800公里的环带中,12日至13日将发生七级到八级的大地震。 他们不知道的是:震中的方位与具体地址。 因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半个台站。 钱复业不为公众所知,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地震界却是一位实力人物。人称中国洋地电的“祖师奶奶”。当年她还是一位俊俏姑娘时就奉周总理之命,将苏联的地电方法引入中国,这位当

年的风火的巾帼标兵在邢台试验场一干就八年。提起当年,最难忘的是邢台百姓拔了他们架下的电线,三十岁钱复业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邢台人对没报出地震的钱说:“你们为人民屁服务。”八年没有休息日,没有回家,孩子管父亲叫“叔叔。”活得象野人一样,常年住帐篷吃干粮,15分钟观测一次仪器.在特大洪水中是老百姓救了她们。地电的方法是将一公里长的电线埋入地下,当地层受压时,地下三百立方米的体积电阻变大,电阻率变小,从而测出地震前兆。得到李四光首肯后,这一方法在全国推广,成为预测地震的主要手段。目前全国仍有110个地电台,负责人大多是钱复业的徒子徒孙。 2003年,“地电祖师奶奶”闹革命了。因为她发现全国的地电台站大部分失灵了。原因是自从全国花了二十七个亿更新数字化台站后,这位创始人发现自己报不出地震了。这一年,她上报了四次地震,三次成功,一次失败。前三次用的是手动的传统地电仪,虚报的一次用的是地震局数字台站的数字仪器。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 救援者只有潜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应对母亲放下自我的心灵创伤。那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向在真正应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向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那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

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 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构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主角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主角一齐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我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但是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潜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20》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主角。 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能够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此刻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应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应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一): 最近,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强死了。孩子方登和方达都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方登,弟弟方达就会被压到,如果救姐姐方登,方达就会被压到。周围余震不断,若再不下决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万不得已的情景下,母亲做出了决定:“救弟弟吧……”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妈妈的话。震后,李元妮坚强地独自抚养着失去一只胳膊的儿子,而劫后余生的方登却被军人王德清收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才重新相逢。最终姐弟俩一同回家看母亲。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电影的最终,女儿最终宽恕了妈妈。 母亲李元妮在应对救援人员的问题:“到底救哪一个”的时候,泣不成声地说:“都救”。可是,如果再不忍痛放手,两个都会失去。女儿年纪虽然小,但也很懂事:弟弟被人欺负了,身为姐姐的要保护他;弟弟和自我都喜欢吃西红柿,只剩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姐姐也要让给他吃。当方登听到“救弟弟”这三个字,她哭了,她恨、她委屈、她绝望,但自我却活了下来,于是她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我的妈妈。 母亲和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应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终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和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母亲一向都没有再嫁,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第1篇: 下了阵暴雨,像是在废墟中大声喊叫亲人名字的声音。 在今日的语文晚自习上,们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看到一幕幕在废墟中振撼人心的场景,也让们都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最让心酸的画面是:母亲在最终断然决定救儿子,当她的女儿听到后,心凉了。在这个场景中,们能够看到母亲是爱她的孩子的,可是,因为他们说只能救一个时,哭着求他们把两个孩子都救出来,很让人心酸的画面。 也许在当她看见死去的爸爸也躺在她身边时,心里肯定很不好受,很孤单吧,毕竟,她是这么的小。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有盖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儿子。”――心灵的废墟上,们看到一座叫做期望的城,尽管以往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们却看到他们依然怀揣着期望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许多年后,元妮一向不愿搬家,每次烧纸时她都会念叨家里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单的灵魂不认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爱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亲人永远是亲人,就算阴阳两隔,也是至亲的人! “没了,才明白生命叫没了。”这是元妮在她最终悔时所说的话。是由这一次的地震,而触一动了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因为有了这种爱,才会让世界变得愈加完美,也看出了,元妮在内心深处依旧怀念着那段从前的时光,可是却一去不复返

“不是想不起来,而是忘不掉。”方登在最终的时候对自的养父说了这一句话。是的,有些东西是不远想起的,但并不代表能够一辈子忘掉。 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着他们活下去的期望和勇气。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第2篇: 时间飞逝,34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虽然并没有亲生经历,但仍然令极为震撼。 观看了刚刚上映的感动人心的“唐山大地震”,感慨万分。主人公――那个可怜的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一张可爱的小嘴的小女孩,在与弟弟同时压在巨大的石板下时,母亲无耐只得含泪忍痛放弃一个,选择了弟弟。她在黑暗里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要弟弟!”这短短的几个字是她感到了绝望。可怜的小女孩王登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对于不到10岁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看到这,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千个孩子无家可归的悲惨景象。在可怕的天灾面前,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得不应对生死的抉择,甚至亲人的分别。而这些都远远大于他们在身体上所受的伤痛,但只要坚强,不放弃那仅有的一线期望,团结起来,必须能战胜眼前的困难。 之后,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登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活了下来,并被

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看32年间祖国发展

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看32年间祖国发展——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意义“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2)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实践所证明的完全正确和卓有成效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正确执行这个纲领,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妥善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坚定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就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第二,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在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就党的自身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来说,必须把“三个代表”落实到实处,使之具体化、行动化、制度化。当前,抓好党的基层建设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定要使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个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不仅能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 第三,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党的干部队伍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现在,党正处在整体性的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必须不失时机地抓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的年轻干部的党的高级干部,特别是要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第四,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这个方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三个代表”的提出,使从严治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具体要求。“三个代表” 既是要求,又是准绳。对于一个党员来说,遵循“三个代表”就是正确的,违反“三个代表”就是错误的。坚持从严治党就要对任何违反“三个代表”的行为进行斗争。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时隔32年的两次大型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透过这两次抗震救灾的过程反映出了两个不同的时代背景,在这32年当中中国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唐山大地震》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时间飞逝,34年前的那场残酷的大地震曾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唐山大地震,这五个可怕的字眼,仅仅是在短暂的几秒钟里,一个繁荣而平静的城市就灰飞烟灭,成了一片渺无声息的废墟。虽然我并没有亲生经历,但仍然令我极为震撼。 观看了刚刚上映的感动人心的“唐山大地震”,我感慨万分。主人公——那个可怜的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一张可爱的小嘴的小女孩,在与弟弟同时压在巨大的石板下时,母亲无耐只得含泪忍痛放弃一个,选择了弟弟。她在黑暗里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要弟弟!”这短短的几个字是她感到了绝望。可怜的小女孩王登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对于不到10岁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看到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千个孩子无家可归的悲惨景象。在可怕的天灾面前,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的抉择,甚至亲人的分别。而这些都远远大于他们在身体上所受的伤痛,但只要坚强,不放弃那仅有的一线希望,团结起来,一定能战胜眼前的困难。

之后,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登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然而童年时留下的痛苦的回忆也一直环绕着她,直到这次我国的汶川地震,登第一时间积极地参加了救援工助,无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达,并回到了离开34年却无时不在想念的家,见到了白发苍苍的亲生母亲,团圆了这个破碎的家。 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登在经历了无数灾难与离别后,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并得到了幸福,这幸福来之不易,细细品味才明白,这美好结局的建造者,应该是那对普普通通的解放军夫妇——登的养父养母。他们用真爱唤醒了登的希望,对登就像亲生女儿一样,是他们使登在经历了人生最低谷后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而在登长大后,他们却没能享福,养母因为病痛永远地合上了眼睛,养父年迈退休。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呵护着这个受伤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小心地关心着她,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黑暗。虽然他们也知道,孩子终究要回到亲生母亲的怀抱,但他们却依然无怨无悔,甚至还为她存了一笔大数目的钱,让她去寻找亲生母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情怀呀! 当然,“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

比较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

承灾体分析: 地理环境: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发生在城市集中、工业发达的京、津、唐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汶川地震引发的破坏性比较大的崩塌、滚石加上滑坡等,另外,因为四川水比较多,所以堰塞湖跟唐山地震相比也是不一样的。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比唐山地震大得多。 因为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的种类都不太一样,,比唐山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要严重得多。汶川地震的震级比唐山地震的震级稍微高一点,能量差三倍,地震波及能量越大,地震传得更远,在更远的距离内造成破坏。另外,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唐山地震发生在中国东部,因为东部地区延迟线比较薄,东部地震波衰减厉害,而四川的延迟线厚,所以地震波衰减慢。 地震烈度: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汶川地震的的10度区面积则为约3144平方千米,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汶川。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平方千米。在龙门山前盆地边缘的过渡带,汶川地震的烈度向东衰减很快,西侧则衰减相对较缓。同时,汶川地震烈度分布的南北也不对称:8度区和7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呈现为北东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进入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显示出断层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最大余震发生在断层北部。 唐山地震7.8级地震极震区的烈度为11度,位于唐山市区,包括京山铁路两侧。东至女织寨、越河公社,西至郑各庄,南至尚庄,北至新华路以北、小王庄一带,呈椭圆形,长轴方向大致沿北东向延伸。发震构造裂缝带通过高烈度区,总体走向约为北东30度。呈雁行排列,总长8公里以上。各段雁行裂缝均呈右旋扭错,断距从几十厘米到一米多,所有右旋扭动现象十分醒目。在一些地方尚可看到0.5—0.8米的垂向落差,一般为东盘下降。沿着发震构造带附近有明显的扭动和颠动现象。 致灾因子: 汶川地震就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发生的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构造地震。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这一带,北面是欧亚板块,南边是印度板块。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四川龙门山逆冲构造带上,该构造带是青藏高原内部推覆体向东南方向推挤,并伴随顺时针剪切作用的共同结果。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青藏高原在隆起的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从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不强,但是可能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1 对于《唐山大地震》的上映,期待已久。 22日晚间,走进了电影院。事先早已备好纸巾,然而,当幕尾王菲的《心经》响起时,纸巾完好无损,只任眼泪自然流淌,两颊留下清晰印记。 默默地离开电影院,走在深夜的大街上,久久不能消散的,是电影带给我的震撼。 记忆 76年地震的特效还原,触动更多的,是对08年“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记忆。 山崩地裂,房屋顷刻倒塌,生命转眼被无情吞噬,真情在危机中的释放……影片还原地震带来的视觉震动,不得不让我在那一刻,勾起亲历5.12的伤感与叹息。 记忆,是电影强加给我的一项符号,也是串联电影的一根主线。女儿因为那忘不掉的回忆,记恨母亲三十二年;母亲因地震中对丈夫、

女儿愧疚的印记,守望废墟三十二年。 亲情 电影所彰显的人文关怀,让我数次动容。尤其是,剧中对“亲情”的刻画,让我增添了很多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和愧疚。 剧中母亲抚养儿子所表现的坚毅,为完成自我救赎而坚守破房中的固执,触动我心灵的,是母爱的伟大;养父在生活中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面对消失五年的女儿的牵挂以及留下的凄凉背影,折射出来的,是父爱的纯真;养母临终前的嘱托,以及表现出来的坚韧,撞击我的,是那些默默付出的亲情;…… 坚强 在电影中,无时无刻都表现出的,还有“坚强”。 母亲是坚强的,为完成对婆婆的承诺,为回馈对丈夫的感激,为省视对女儿的亏欠,用一生的担当,独自守望着心中的废墟;养父是坚强的,支持女儿寻找亲人,默默忍受对女儿的思念与孤独;儿子是坚强的,以残疾的身躯,始终想着为母亲分忧解难,开创着属于自己的事业;女儿是坚强的,虽纠结于儿时的“忘不掉”,但始终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始终藏着感恩的心。 …… 剧中的“他们”,都是坚强的。 或许,这部电影有一些不足,比如广告元素的植入等。但是,他能带给我们对人文主义的重新追索、对亲情的思考、对生命的尊重等等,已经足够了,不应过于吹毛求疵。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50字2020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50字2020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唐山大地震》通过一地震中的幸存者方登为线索,把唐山大地震与四川汶川大地震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并以我是唐山人为主题把唐山人的感情,唐山人的善良,唐山人的倔强表现得淋淋尽致。 首先是方达的母亲,在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选择中痛苦的挣扎,一句救弟弟使这位母亲始终生活在愧疚中,以至儿子在深圳混出名堂了,有车子和房子,还有了自己的公司,想接母亲去享福,可这位母亲倔强的说:我哪也不去,我要去了,就更对不起你姐姐和你父亲了…… 再说方登,也为母亲的“救弟弟”那句话折磨着,压抑着,直到被善良的解放军夫妇收养以后,几天都不说一句话,甚至以为是哑巴,可是当她第一天上学报名,老师问她的名字的时候,母亲说叫王凡,小方登马上说“我叫王登”,把大家都愣住了,在这只有两个字的语言里表现出了极其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母亲的“救弟弟”让小方登无法接受,另一方面,也为“我是唐山人”这个主题思想埋下了伏笔。 在杭州医学院学习期间,方登和一位研究生意外怀孕,男友为了不影响王登的学业,希望王登做人流,方登坚决不肯,男友问为什么,方登说“因为我是唐山人”,不用多说,就这一句我是唐山人,道出了一个经过了唐山大地震幸存下来的人对生命的执着。

王登在加拿大结了婚,当某一天,她从电视里得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后,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情景,即刻浮现在她眼前,立马到了四川地震灾区,参加了救援工作中。影片就这样把相隔32年的唐山和汶川大地震巧妙地联系起来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00字范文赏析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600字范文赏析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电影,但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困难都是一时的,而应对困难大态度却能够是永远的……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观唐山大地震有感,希望大家喜欢!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1 这天,我在电脑上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电影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 那一天,动物们表现的与平常大不一样,尤其是蜻蜓,遍地都是,到处乱飞,但是所有人都不明白这是灾难来临的前兆。 夜晚,一阵巨大的轰隆声把沉浸在美梦中的人们惊醒了。大地剧烈震动起来,天边一片紫色,这时候,人们才明白是地震了!方登、方达姐弟俩被压在废墟下,他们的爸爸为了救妈妈而牺牲了。人们发现方登、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面的两端。只能选取救一个,但是他们的妈妈一个也不想放弃,两个孩子都想救,但是余震又来了,没有时间再思考了,妈妈最终选取了救弟弟。被压在水泥板下说不出话的姐姐清楚地听到了妈妈的选取,心都

快碎了。弟弟得救了,妈妈也以为姐姐不在了,但是姐姐方登在拉尸体的车上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之后,姐姐方登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姐弟俩一天天地长大,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直到20XX 年汶川大地震,他们参加了唐山的志愿者救援队,这才相会、相认……看这部影片时,我哭了很多次,真是太感人了!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我也明白了无论应对什么样的灾难,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2 方登方达本是一对姐弟,和父母生活得很幸福。当1976年唐山大地震来临,原本幸福的一家就这样被无情地拆散,从此天各一方。过了几十年后,一家人再次因为一次大地震而团聚。 片中的母亲李元妮在片头给过女儿一个承诺“明天,妈再给你买西红柿。”明天,一个多么平凡的字眼,在我们口中像这样的明天太多了,又是,我们确实是因为某种原因,把事情暂搁到了明天,可有时,我们是否在“明天”真正的解决了这些事。人生就像一棵秋天的大树,看似枝繁叶茂,充实繁密,然而秋风一打,树上的叶子便都会随风飘零了。往往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根本都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一看,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

精选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3篇

精选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范文3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

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_心得体会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昨天晚上看了《唐山大地震》,最让我触动一个情节是地震发生前家里就剩一个西红柿可是姐姐跟弟弟都要吃,但是妈妈没有把它分成两半而是直接给了弟弟,姐姐向妈妈抱怨说弟弟全部吃完了,妈妈只是安慰姐姐说明天再给你买,不会骗你的。晚上爸妈出去干活了,姐姐躺在床上似乎心里很不是滋味,妈妈为什么那么偏心呢,强烈的地震这个时候发生了,姐姐跟弟弟在屋子里吓的四处找地方逃生,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跌跌撞撞惊魂失措跑回家楼下,看到一对儿女站在楼上的窗台哭喊着爸爸妈妈救我,周围的房子不但的倒塌,好多人被废墟砸的血肉模糊深埋底下,眼看着他们的房子也快要踏了,这个时候母爱的伟大让一个女人奋不顾身的往要倒塌的楼上奔跑,但却被孩子他爸给使劲拽回来倒在地上,可爸爸没有来得及闪躲,房子终于被震塌。爸爸还有姐姐弟弟都被埋在了废墟底下,看着男人被深埋着只露出一只脚,女人嘶吼着叫男人挺住,余震又来了,男人再次被震到底下,女人站起来狂骂了一句:老天爷你王八蛋。当男人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救援的人又发现了姐姐跟弟弟被压在一块楼板底下还活着,妈妈顾不上伤心只能去救孩子了。 弟弟哭着喊妈妈,说好难受,胳膊很疼不想再呆这里了,让妈妈快救自己出去,还告诉妈妈姐姐就在旁边可以听到她敲石头的声音。女人这时心急如焚,跪着哀求周围的人一定要救出自己的孩子,下半辈子可以为他们做牛做马,可是救援的人说一块石板压着姐弟两个人只能救出一个,让女人赶紧做出选择。妈妈哭喊着说都救一定要两个都救出来。可是不可能,救援的人还是坚持说只能救的了一个,如果再不决定就要先去救别人了。妈妈最后无奈的低下头微微颤抖的说:救弟弟。后来弟弟被救出来了但是少了一只胳膊,妈妈带着他去找医疗队,姐姐跟爸爸一起被抬到了尸体堆里。 一场大雨降下姐姐忽然从地上爬了起来,后来被解放军带走送到了收容站,再后来又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地震过去了32年,活着的妈妈弟弟还有她自己都经历了太多,这32年时间里养父母不止一次的鼓励她回唐山找亲人,但她始终不愿再回去,她心里一直忘不掉生死关头妈妈放弃了她,救弟弟这句话一

参观唐山抗震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唐山抗震纪念馆观后感 唐山抗震纪念碑位于唐山市中心区文化路和新华道交叉口西南角,是在地震10周年建成的。它不仅是唐山的标志性建筑,更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将人们对多年前抗震的纪念和新唐山的震中重生用建筑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今年是唐山抗震30周年,8月8日,团区委组织团区委委员及部分团干部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大家全体肃立——向地震罹难的同 胞和抗震救灾中捐躯的烈士们表示悼念,向崛起的唐山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团区委书记同志的带领下,大家来到抗震纪念碑前,默默地诵读着碑文: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死忘生,排险救人,清虚建房,功高盖世。五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四面八方捐物赠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断水之绝境。与此同时,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诸如外转伤员、清尸防疫、通水供电、发放救济等迅即展开,步步奏捷。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余万间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经七年奋战,市区建成一千二百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六百万平方米厂房及公用设施。震后新城,高楼林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春光融融。广大农村也瓦舍清新,五谷丰登,山海辟利,百业俱兴。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抚今追昔,攸忽十年。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 参加纪念活动的同志默默地绕着纪念碑走了一周,认真地端详纪念碑上的抗震浮雕。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时刻以抗震英雄为楷模,号召全体团干部深入学习唐山抗震精神,发扬老一辈共产党员无私忘我的精神,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从主流媒体对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的报道比较看新中国媒体理念的变化

Journal of Radi o &T V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S ocial Sciences ) No .2,2010(Su m No .153) [收稿日期]2010-03-16[作者简介]徐 琳(1988~),女,湖北孝感学院文学院,指导老师。 从主流媒体对汶川大地震和 唐山大地震的报道比较看新中国媒体理念的变化 Changes in Media ldea of Ne w China Fr o m Comparsi on on Mainstrea m Media ’s Report of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W enchuan 徐 琳 XU L in (孝感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X iaogan U niversity,X iaogan Hubei China 432000) [摘 要]比较主流媒体对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新中国媒体理念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从漠视新闻本位 向坚守新闻本位转变;从表现“社会关怀”向表现“人文关怀”转变;从信息全封闭式向信息开放式转变。同时,分析汶川地震媒体报道的不足,指出中国媒体理念的发展空间和前进方向。 [关键词]主流媒体;地震报道;媒体理念 [中图分类号]G 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10)02-0071-05 Abstract:A comparsi on on mainstrea m media ’s report of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W enchuan earthquake shows thatmedia idea of Ne w Chi 2 na have changed in three as pects:First,change fr om ignore News -based t o stick News -based,Second,change fr om show s ocial care t o humanistic care .Third,change fr om inf or mati on comp letely cl osed t o open .Beside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nadequacies of the report ofW enchuan earthquake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 op ing scope of Chinese media idea and its directi on of p r ogress . Key words:Mainstrea m media; Report of earthquake;Media idea 狼藉的画面、夭折的花朵、哭泣的同胞……汶川 地震前大多数中国人绝没有想过自己会如此深切如此零距离地感受生灵涂炭。然而,这场人间悲剧带给人们的不是绝望而是力量,不是哀怨而是希冀,华夏儿女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铸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全世界都见证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力量,全世界都感动于中国人民不抛弃不放弃的民族精神,而这与中国媒体在灾难面前交出的漂亮答卷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与昔日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对唐山大地震的报道相比较,新中国媒体理念的变化可见一斑。 一、媒体报道从漠视新闻本位向坚守 新闻本位转变 所谓新闻本位,可以理解为新闻的基本属性或特征,即真实、新鲜,在具体新闻报道中表现为报道的全面、准确、客观、及时。在具体实践中,落实新闻本位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媒体对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报道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对灾害新闻的报道发生了从片面、模糊、滞后向全面、准确、及时的转变。 媒体对唐山大地震的报道漠视新闻本位,具体表现为: — 17—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总第153期)

唐山地震纪念馆观后感

唐山抗震纪念馆是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唐山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唐山的伟大壮举而建立的。 唐山抗震纪念馆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心的抗震纪念碑广场,始建于1986年,原名“唐山地震资料陈列馆”,1996年进行了改扩建,更名为“唐山抗震纪念馆”,2006年纪念唐山地震三十周年之际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展改造。扩建后的纪念馆建筑面积为5380平方米。 纪念馆建筑设计新颖别致,外圆内方,造型独特。中间方厅耸立,周围圆厦环抱,馆顶呈台阶状自西而东向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中心倾斜。馆内大厅正中矗立着江泽民总书记为唐山人民的亲笔题词。 馆内共分为两层展厅,中央大厅一、二层贯通。展览客观反映了1976年那场举世震惊的强烈地震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惨重损失;讴歌了唐山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以及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顽强精神;展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唐山人民的亲切关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人民无私的援助。珍贵的历史资料感人肺腑,给人信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直观生动的现实教材。 展厅内实物展柜,展出了被震坏的时 钟、当年最早向党中央汇报震情所用的电 台、抗震救灾工具以及全国各地给灾区人 民的慰问信件、衣服等实物,同时还有防 震减灾常识的宣传。展览运用了场景复原、 大型浮雕、艺术造型等等现代化展陈手段, 不仅有珍贵的历史图片、电脑合成图、光 电地图、程控图等,而且大量运用多媒体 景观艺术,如幻影成像、虚拟现实、影视 与场景结合等手段,使观者动容,心灵震撼。 为了使唐山抗震纪念馆能够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职能作用,唐山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对其进行调展改造。 调展改造后,在基本保留建馆初期建筑结构、尊重原有“天圆地 方”设计思想与建筑风格的同时,对整体建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 改造与扩建,在展馆西侧新加建了办公设备管理区,对馆内空调、 消防、监控、电气系统等进行了更新,并新增设了电动扶梯、直 升电梯、残疾人坡道等设施,使展馆功能更加科学完备而富有人性化。 2006年调展改造后纪念馆展出主题为《唐山抗震成就展览》一方面以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展现亮点为原则,充分展示震后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英勇的唐山人民弘扬抗震精神,建设繁荣美好新唐山所取得的党派成就。另一方面以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相信科学为原则,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加大了抗

观看唐山大地震心得感悟五篇

观看唐山大地震心得感悟五篇 观看唐山大地震心得感悟五篇 在深沉的夜景被大地的一声咆哮所苏醒,天色昏暗充满了阴晦的气息,狂风暴雨在中却显得如此平静放眼望去昏暗的天底下一片废区没有以前的朝气我的心痛起来。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观看唐山大地震心得感悟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观看唐山大地震心得感悟一 唐山是在地震以后蓬勃发展的一个城市,每当提起唐山这个城市,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曾经xx年前唐山那场惊动世界的灾难。在19xx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里氏七点八级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是近代地震史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被称为“二十世纪世界十大灾难之一”。唐山人在不断的建设和不断的发展。现在的唐山已经焕然一新的感觉。去年冯小刚导演来唐拍摄大型电影《唐山大地震》,根据《余震》这部小说改变的,讲述了地震以后母亲只能在自己孩子中选择救姐姐和弟弟之间选择一个人,妈妈选择救了弟弟,然而姐姐奇迹般的活了让解放军救助了。感动的画面,感动的故事。 今天唐山体育场举办万人首演,这是第一次以唐山为主题拍摄的电影。也很荣幸今天冯小刚导演一起出现万人首场现场。今天左诺没有时间,所以就没有去。很多朋友去现场一睹风采。故事很感动,很多人留下了泪水。演员都尽善尽美的演绎了这场电影。一切都是那么的感动,让人不由得表达这自己的情感。我曾经问过我妈妈对于唐山大地震有什么要代表的。我妈妈回忆那段地震心里面都有恐惧,毕竟死亡的人数很多,父母都是经历唐山大地震的人,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我其中的恐惧,当时的无奈。一切都是那么的突然,一切都是那么的震惊。也许唐山大地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当时的感受,也许唐山大地震太可怕了,可怕到不敢去回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