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认识时、分

循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认识时、分
循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认识时、分

循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认识时、分

江苏扬州市育才实验学校(225009)于蓉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4(000)020

【总页数】1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在一次听课中引起了我的关注,思考有三:第一,此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上课教师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读出分针所指的刻度,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于是花了较多的时间帮助学生熟记时针走几大格是多少小时、多少分,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当学生纠缠于格与时、分之间的转换时,我不禁思考:“认识时、分的意义就是如此吗?”第二,1时=60分需要学生探究吗?对于认识1小时=60分之间的关系,教师一般是拨动指针,让学生观察分针和时针的转动,使他们发现当时针走一大格时分针会走一圈,得出1小时=60分。实际上,1小时=60分这样的进率关系是古巴比伦人规定的,既然这是一种规定,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规定中的意义,但这形式上的探究有价值吗?第三,为何学生总将10︰50看成11时50分呢?每次听课都会发现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而且这样的错误一直到学生小学毕业时都会出现,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教学有没讲清楚的地方呢?

在一定意义上,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发现和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启迪学生进行数学创造,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时和分是时间单位,认识它们,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