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卷3理数(含问题详解)-18年全国卷三

2018全国卷3理数(含问题详解)-18年全国卷三
2018全国卷3理数(含问题详解)-18年全国卷三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和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已知集合{}|10A x x =-≥,{}012B =,

,,则A B =

A .{}0

B .{}1

C .{}12,

D .{}012,

, 2.()()1i 2i +-= A .3i --

B .3i -+

C .3i -

D .3i +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4.若1

sin 3

α=,则cos2α=

A .89

B .

79

C .79

-

D .89

-

5.5

22x x ?

?+ ??

?的展开式中4x 的系数为

A .10

B .20

C .40

D .80

6.直线20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在圆()2

222x y -+=上,则ABP △面积的取值围是 A .[]26,

B .[]48,

C .232????,

D .2232????

, 7.函数422y x x =-++的图像大致为

8.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p ,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独立,设X 为该群体的10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 2.4DX =,()()46P X P X =<=,则p = A .0.7

B .0.6

C .0.4

D .0.3

9.ABC △的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222

4

a b c +-,则C =

A .π2

B .π3

C .π4

D .π6

10.设A B C D ,,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3锥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A .123

B .183

C .243

D .543

11.设12F F ,是双曲线22

221x y C a b

-=:(00a b >>,)的左,右焦点,O 是坐标原点.过2F 作C 的一条渐近

线的垂线,垂足为P .若1PF =,则C 的离心率为

A

B .2

C

D

12.设0.2log 0.3a =,2log 0.3b =,则

A .0a b ab +<<

B .0ab a b <+<

C .0a b ab +<<

D .0ab a b <<+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向量()=1,2a ,()=2,2-b ,()=1,λc .若()2∥c a +b ,则λ=________.

14.曲线()1e x y ax =+在点()01,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则a =________. 15.函数()πcos 36f x x ?

?=+ ??

?在[]0π,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

16.已知点()11M -,

和抛物线24C y x =:,过C 的焦点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C 交于A ,B 两点.若90AMB =?∠,则k =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

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60分。 17.(12分)

等比数列{}n a 中,15314a a a ==,.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记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若63m S =,求m . 18.(12分)

某工厂为提高生产效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出了完成某项生产任务的两种新的生产方式.为比较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选取40名工人,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第一组工人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第二组工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根据工人完成生产任务的工作时间(单位:min )绘制了如下茎叶图:

(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并说明理由;

(2)求40名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m,并将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超过m和不超过m 的工人数填入下面的列联表:

超过m不超过m

第一种生产方式

第二种生产方式

(3)根据(2)中的列联表,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两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有差异?

附:

()

()()()()

2

2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

()

2

P K k

≥0.0500.0100.001

k 3.841 6.63510.828

19.(12分)

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D所在平面垂直,M是CD上异于C,D的点.(1)证明:平面AMD⊥平面BMC;

(2)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求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20.(12分)

已知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

22

1

43

x y

C+=

:交于A,B两点,线段AB的中点为()()

10

M m m>

,.

(1)证明:

1

2

k<-;

(2)设F为C的右焦点,P为C上一点,且FP FA FB

++=0.证明:FA,FP,FB成等差数列,并求该数列的公差.

21.(12分)

已知函数()()()22ln 12f x x ax x x =+++-.

(1)若0a =,证明:当10x -<<时,()0f x <;当0x >时,()0f x >; (2)若0x =是()f x 的极大值点,求a .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0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的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y θθ=??=?

(θ为参数),过点()

02-,且倾斜角为

α的直线l 与O ⊙交于A B ,两点.

(1)求α的取值围;

(2)求AB 中点P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23.[选修4—5:不等式选讲](10分)

设函数()211f x x x =++-. (1)画出()y f x =的图像;

(2)当[)0x +∞∈,,()f x ax b +≤,求a b +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

13.

1

2

14.3- 15.3 16.2 17.(12分)

解:(1)设{}n a 的公比为q ,由题设得1

n n a q -=.

由已知得42

4q q =,解得0q =(舍去),2q =-或2q =.

故1(2)n n a -=-或12n n a -=.

(2)若1

(2)

n n a -=-,则1(2)3

n n S --=.由63m S =得(2)188m

-=-,此方程没有正整数解.

若12n n a -=,则21n

n S =-.由63m S =得264m =,解得6m =.

综上,6m =. 18.(12分)

解:(1)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 理由如下:

(i )由茎叶图可知: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的工人中,有75%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至少80分钟,用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人中,有75%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至多79分钟.因此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

(ii )由茎叶图可知: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为85.5分钟,用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的中位数为73.5分钟.因此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 (iii )由茎叶图可知: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平均所需时间高于80分钟;用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平均所需时间低于80分钟,因此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

(iv )由茎叶图可知:用第一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分布在茎8上的最多,关于茎8大致呈对称分布;用第二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分布在茎7上的最多,关于茎7大致呈对称分布,又用两种生产方式的工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时间分布的区间相同,故可以认为用第二种生产方式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时间比用第一种生产方式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时间更少,因此第二种生产方式的效率更高.学科*网

以上给出了4种理由,考生答出其中任意一种或其他合理理由均可得分.

2018年语文全国卷三.pdf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 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 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 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 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 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 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 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 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 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 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 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 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 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 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 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 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 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 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一项是()(3分)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卷3(含答案与解析)

绝密★启用前 -在 -------------------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课标全国卷Ⅲ ) ----------- 理科数学 本试卷满分 150 分 ,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 6. 直线 x y 2=0 分别与 △ABP 面积的取值范 围是 22 x 轴, y 交于 A , B 两点,点 P 在圆 (x 2)2 y 2 =2 上,则 ( ) C. [ 2,3 2 ] D [ 2 2,3 2] 号生考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选择题 :本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 ,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 1--.-已---知--集合 A {x ∣x 1≥0}, B {0,1,2} ,则 ( ) 卷 A. {0} B.{1} C. {1,2} D. {0,1,2} 2. (1 i)(2 i) ( ) A. 3 i B. 3 i C. 3 i D. 3 i ------ 3--.-中---国-- 古建筑借助榫卯 将木构件连接起来 . 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 , 凹进部分叫卯眼 , 图 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 . 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 木构件咬合成 长方体 , 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 图可以是 名姓 A. [2,6 ] B. [4,8] 校学业 A B C 1 4. 若 sin 则 cos2 ------ 8 7 7 无 --- ---.-- B. C. 9 9 9 题 D. 8. 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 概率都为 为该群体的 10 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 p ,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独立 . 设 X , DX 2.4, P (X 4)<P (X 6) , 则 p x A. 10 B. 20 C. 40 2 5. (x 2 )5 的展开式中 x 4 的系 数为 D. 80 A. 0.7 9. △ ABC 的内角 B A , B , 0.6 C 的对边分别为 C. 0.4 D. 0.3 a , b , c .若△ABC 的面积为 222 a 2 b 2 c 2 , 则 4 C ( ) π π π π A. B C. D. 2 3 4 6 ( )

2018年全国语文III卷详解版

1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意的能力。命题者选取文本中含有比较重要词语的句子,经处理(即在三个选项中设置不同陷阱)后,组成各选项;解题时一般要先在文本中找出同该选项意思相关的区间,以之同选项表述进行比较,发现异同,最后据之确定正误。同A 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二自然段,根据文本,当前城市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空间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而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缺乏有机统一”。同C 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三自然段,文本原文为“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不是如该项所说的“抽象的意义共同性”。同D 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四自然段,根据文本可知,空间弹性不足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意义弹性不足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制度弹性并无此“根本原因”的表述。正确答案是B 。 点睛:解答此题,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找出命题者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把文本没有的内容悄悄加进去,比如题中C 项)、偷梁换柱(部分改换文本说法,比如题中A 项)、增删内容(把文本内容偷偷减少或增多,比如题中A 项)等。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特别注意考察各项表述中对文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层次的分析是否正确。A 项的相关内容在文本第二自然段,表述正确。B 项的相关内容在文本第三自然段,表述正确。D 项表述是针对全问的,表述正确。C 项中,“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文章中有体现,但“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则无明显依据,因此C 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点睛: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一语,根据文本的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如果某选项表述只涉及文本部分内容,就先迅速读完文本的有关部分;如果某选项表述关系全部文本,就要提高观察角度进行整体分析。

2018新课标全国卷3高考理科数学试题与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22(,)1x y x y +=│ ,B={}(,)x y y x =│,则A I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3 B .2 C .1 D .0 2.设复数z 满足(1+i)z=2i ,则∣z ∣= A .1 2 B . 2 C D .2

3.某城市为了解游客人数的变化规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收集并整理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月接待游客量(单位:万人)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折线图. 根据该折线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月接待游客量逐月增加 B .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加 C .各年的月接待游客量高峰期大致在7,8月份 D .各年1月至6月的月接待游客量相对7月至12月,波动性更小,变化比较平稳 4.(x +y )(2x -y )5的展开式中x 3y 3的系数为 A .-80 B .-40 C .40 D .80 5.已知双曲线 C :22 221x y a b -= (a >0,b >0)的一条渐近线方程 为5 y x =,且与椭圆221123x y +=有公共焦点,则 C 的方程为 A .22 1810 x y -= B .22 145 x y -= C .22 154 x y -=

2018语文全国卷三详解

2018年语文全国卷三详解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意的能力。命题者选取文本中含有比较重要词语的句子,经处理(即在三个选项中设置不同陷阱)后,组成各选项; 解题时一般要先在文本中找出同该选项意思相关的区间,以之同选项表述进行比较,发现异同,最后据之确定正误。 同A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二自然段,根据文本,当前城市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空间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而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缺乏有机统一”。同C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三自然段,文本原文为“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不是如该项所说的“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同D项相关的内容在文本第四自然段,根据文本可知,空间弹性不足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意义弹性不足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制度弹性并无此“根本原因”的表述。正确答案是B。 点睛:解答此题,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找出命题者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把文本没有的内容悄悄加进去,比如题中C项)、偷梁换柱(部分改换文本说法,比如题中A项)、增删内容(把文本内容偷偷减少或增多,比如题中A项)等。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特别注意考察各项表述中对文本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层次的分析是否正确。A项的相关内容在文本第二自然段,表述正确。 B项的相关内容在文本第三自然段,表述正确。 D项表述是针对全问的,表述正确。 C项中,“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的说法是正确的,在文章中有体现,但“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则无明显依据,因此C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2018全国卷3理数(含答案)-18年全国卷三

戴氏教育新津总校——理数 绝密★启用前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 A x|x 1≥0 , B 0 ,1,2 ,则 A B A .0 B . 1 C.1,2 D.0,1,2 2.1 i 2 i A . 3 i B . 3i C.3i D. 3 i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4.若 si n 1 ,则 cos2 3 8 7 7 8 A.B.C.D.

9 9 9 9 5. x 2 2 5 x 的展开式中 x 4 的系数为

戴氏教育新津总校——理数 戴氏教育新津总校——理数 A .10 B .20 C . 40 D .80 6.直线 x y 2 0分别与 x 轴, y 轴交于 A , B 两点,点 P 在圆 x 2 2 y 2 2上,则 △ABP 面积的取 值范围是 A . 2,6 B . 4,8 C . 2 ,3 2 D . 2 2,3 2 7.函数 y x 4 x 2 2 的图像大致为 8.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 p ,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独立,设 X 为该群体 的 10位 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 DX 2.4 , P X 4 P X 6 ,则 p A . 0.7 B .0.6 C . 0.4 D 0.3 9. △ ABC 的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c ,若 △ABC 的面积为 2 a 22 b c ,则 C 4 π π π π A . B . C . D 2 3 4 6 10.设 A ,B ,C ,D 是同一个半径为 4 的球的球面上四点, △ 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 9 3,则三棱 锥 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2018年高考全国卷3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已知集合{}|10A x x =-≥,{}012B =,,,则A B = A .{}0 B .{}1 C .{}12, D .{}012, , 2.()()1i 2i +-= A .3i -- B .3i -+ C .3i - D .3i +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4.若1 sin 3 α=,则cos 2α= A .89 B . 79 C .79 - D .89 -

5.5 22x x ? ?+ ?? ?的展开式中4x 的系数为 A .10 B .20 C .40 D .80 6.直线20x y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点P 在圆()2222x y -+=上,则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 .[]26, B .[]48, C . D .?? 7.函数422y x x =-++的图像大致为 8.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p ,各成员的支付方式相互独立,设X 为该群体的10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 2.4DX =,()()46P X P X =<=,则p = A .0.7 B .0.6 C .0.4 D .0.3 9.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222 4 a b c +-,则C = A .π2 B .π3 C .π4 D .π6 10.设A B C D ,,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锥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2018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3(含答案解析)及分析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或。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体看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8全国卷3理科数学

绝密★启用前 2018年全国卷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学生姓名:年级: 任课教师:试卷审核: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则 ( ) A . B . C . D . 2.() A . B . C . D .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4.若,则() A . B . C . D . 5.的展开式中的系数为() A .10 B .20 C .40 D .80 6.直线分别与轴,轴交于,两点,点在圆上,则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10A x x =-≥{}012B =,,A B = {}0{}1{}12, {}012, ,()()1i 2i +-=3i --3i -+3 i -3i +1 sin 3 α=cos 2α=79 79 - 89 - 5 22x x ? ?+ ?? ?4x 20x y ++=A B P ()2 222x y -+=ABP △[]26, []48 , ??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以下文明弹性问题。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一项是(3分)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完整版)2018年全国卷3理科数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题类型:新课标Ⅲ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0A x x =-≥,{}0,1,2B =,则A B =I ( ) A .{}0 B .{}1 C .{}1,2 D .{}0,1,2 【答案】C 【解析】:1A x ≥,{}1,2A B ∴=I 【考点】交集 2.()()12i i +-=( ) A .3i -- B .3i -+ C .3i - D .3i + 【答案】D 【解析】()()2 1223i i i i i +-=+-=+ 【考点】复数的运算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做榫头,凹进部分叫做卯眼,图中的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 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

【答案】A 【解析】注意咬合,通俗点说就是小长方体要完全嵌入大长方体中,嵌入后最多只能看到小长方体的一个面,而B 答案能看见小长方体的上面和左面,C 答案至少能看见小长方体的左面和前面,D 答案本身就不对,外围轮廓不可能有缺失 【考点】三视图 4.若1 sin 3 α= ,则cos2α=( ) A . 89 B .79 C .79- D .89 - 【答案】B 【解析】27 cos212sin 9 αα=-= 【考点】余弦的二倍角公式 5.5 22x x ? ?+ ?? ?的展开式中4x 的系数为( ) A .10 B .20 C .40 D .80 【答案】C 【解析】5 22x x ? ?+ ?? ?的第1r +项为:()521035522r r r r r r C x C x x --??= ???,故令2r =,则 10345240r r r C x x -= 【考点】二项式定理 俯视方 向D. C. B. A.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答案详解

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答案详解 1、答案,D。(文中没有讲新子学和以往的诸子之学的不同;“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 脱离了既有的思想演进进程”错,文中说“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和形态。”)2、答案,A。(没有突出新子学和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相反,文中主要讲新 子学要从历史上诸子之学继承相同的品质) 3、答案,B。(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错”,于文无据;C项“但无助于促进 新思想的生成”错,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基础,没有照着讲,何来接着讲,更谈不上生成新思想;D项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照着讲和接着讲 是同时进行的,且相辅相成的,) 4、答案,B。(“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错,文中说大野泰治“始终没 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5、答案: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会议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6、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7、答案,D。(“因此尚未涉足这些领域”错,文中意思说,在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方面,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而不是所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他国也应是虚指,难以涉足不等于尚未涉足。、) 8、答案,C。(“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错,于文无据。) 9、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讯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信息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10、答案,C。(芝坐爽下狱的意思是,鲁芝因为曹爽谋反而下狱,不能拆开;口不讼直的意思是闭口不提是非曲直,意思是不提谁是谁非,志不苟免,意思是决意不苟且活着。这两句意思是他既不叫屈,也不求饶苟活。) 11、答案,C。(践祚指登基,即位。没有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意思。当年司 马炎是逼迫曹奂禅位给自己。) 12、答案,B。(“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天水因接邻蜀地,饱受蜀国侵扰。) 13、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员作为先锋。(采分点“以”、“叛”、“以为”、“先驱”) (2)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采分点“以”、“履”、“素”、“作”、定语后置句式) 15、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14、答案,B。(“生活贫穷”错,应是不得志,仕途困顿) 16、答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018年高考全国卷3理科数学精校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x 1 > 0 , B0 , 1 , 2,则AI B A ?0 B ?1C. 1 , 2 D ?0 , 1 , 2 2. 1i 2 i A ? 3 i B ?3i C. 3 i D ? 3 i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A B C 4.若sin丄,则cos2 3 877 A .- B.-C. 999 I )

5 △ ABP 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A . 2, 6 B . 4,8 4 2 7?函数y x x 2的图像大致为 &某群体中的每位成员使用移动支付的概率都为 该群体的10位成员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人数, A . 0.7 B . 0.6 9. △ ABC 的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a , 则C “ n n A .- B.- 2 3 DX 2.4 , P X 4 P X 6 ,则p C . 0.4 D . 0.3 2 .2 2 b , c ,若 △ ABC 的面积为 a b c 4 , C . n D . n 4 6 5 . x 2 - 的展开式中x 4的系数为 x A . 10 B . 20 6 .直线x y 2 0分别与x 轴, y 轴交于A , C . 40 D . 80 y 2 2上,则 B 两点,点P 在圆x C . 2,3 2 D . 2 2,3 2

2018全国高考语文3卷(附答案解析)

(全国Ⅲ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含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

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一项是(3分)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2018年全国卷3理科数学试题和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题类型:新课标皿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A X X|X-1_0], B “0,1,2?,则A"B=() A.心 B.⑴ C. :1, 21 D.「0, 1, 2 【答案】C 【解析】A:x_1 , Ap|B “1, 2? 【考点】交集 2. 1 i 2-i =() A. -3-i B. -3 i C. 3-i D. 3 i 【答案】D 【解析】1 i 2 -i [=2 ? i -i2=3 ? i 【考点】复数的运算 3. 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做榫头,凹进部分叫做卯眼, 图中的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 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A. D. 俯 视 方 向 4.右 sin : 贝y cos2>=( A. B. C. D. 5. x 2 1的展开式中%4的系数为( 【答案】A 【解析】注意咬合,通俗点说就是小长方体要完全嵌入大长方体中, 嵌入后最多只能看到小 长方体的一个面,而 B 答案能看见小长方体的上面和左面, C 答案至少能看见小长方体的左 面和前面,D 答案本身就不对,外围轮廓不可能有缺失 【考点】三视图 【答案】B 【解析】CLEW 【考点】余弦的二倍角公式 A. 10 B. 20 C. 40 D. 80 【答案】C 【解析】x 2-的第r 1项为:C ;x 2 2 ] =c 52r x 10d ,故令r =2,则 I X 丿 汀丿l x 丿5 C ;?/0 " =40x 4 【考点】二项式定理 C.

2018年全国卷3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