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抽水试验记录表1

钻孔抽水试验记录表1
钻孔抽水试验记录表1

抽水压水注水试验技术要求及记录表格

抽水试验主要技术要求 一、钻探技术要求: 1、抽水孔的孔位应由地质、钻探、测量人员共同在现场确定。 2、钻探完成后应及时测量孔(管)口高程及孔位坐标,孔内所有测深均应从一个固定点算起。 3、抽水孔应采用跟管法钻进,也可采用能保证抽水孔平直,孔身附近不受扰动,孔壁不被覆盖和堵塞的其他钻进方法。严禁采用泥浆和植物胶冲洗液钻进。 4、抽水孔孔径不宜小于200mm;过滤器直径不宜小于127mm,测压管内径不小于25mm。 5、取1-3组颗粒分析试验试样。 二、设备安装主要技术要求: 1、下过滤器前,应用清水将孔内泥质物质冲洗干净,详细记录过滤器各部分的规格和实际长度(其中沉降管长度宜为2-3m)和实际下入深度,并及时绘制抽水孔结构图。 2、采用包网过滤器。 3、抽水孔的测压管应固定在过滤器外壁上,与过滤器同步下入孔内,并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过滤器处于居中位置下到孔内预定深度。 4、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的空隙率不小于30%。 5、抽水时,应将抽出的水排至影响范围以外。 6、用水表测定流量前,应准确测定起始读数。 三、抽水试验: 1、采用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3次降深,以在抽水孔测压管内测得的降深为准,各次降深间的差值宜相等,降深宜从小到大,最小降深不宜小于0.5m。 2、试验前应对抽水孔进行清洗,直到水清、砂净、无沉淀时止。 3、洗孔后即可进行试验抽水,其降深宜逐渐增大,达到最大降深后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2h。抽水试验过程中,应观测抽水孔出水量及水位变化,检查抽水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确定稳定流抽水的最大降深。 4、正式抽水前,静水位观测应每30min观测一次,2h内变幅不大于2cm,且无连续上升或下降趋势时,即可视为稳定。

抽水试验分析报告.docx

水文地质抽水试验报告一、工程概述及试验目的 秣周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位于秣周路站东南侧,双龙大道与前庄南路之间。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最新秣周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图,车辆基地为西南~东北向呈梯形状,长约 730~912m,宽度在300m左右。 按照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地质勘察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以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我公 司在秣周车辆基地场地内进行了水文地质试验。 本次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该地区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地下水动态等水文地质条件,为后续施工防渗排水方案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的预期成果有: 1、确定场区含水层③-2c3+d3-4的渗透系数 2、估算含水层的影响半径; 3、单位涌水量; 本次抽水试验的执行标准和技术要求为: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场区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绕越高速南侧,南京协鑫生活污泥发电有限公司以北,东北 侧位前庄南路,西南为双龙大道。东北部原为江丘垂钓中心,垂钓中心内有多处鱼塘,垂钓中 心南侧为南京民光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及青源产业园,有部分低层建筑。场地东北部有少量低层 建筑,详勘期间青源产业园已拆除。场地内的沟塘众多,深浅不一。场地地形略有起伏,陆域 地面高程在7.05~14.66m 之间,水域水底高程 5.54~7.32m 之间。详勘期间场地内的沟塘已大 部分被清淤填埋。 场地地貌单元为秦淮河冲积平原。 (二)、场区地层 试验报告

地层层号 名称① -1a杂填土①-1杂填土①-2素填土 岩土层分布特征 颜色状态特征描述 黄灰、褐 由碎砖、碎石、瓦片混粉质粘土填积,均匀性较差,局 松散部夹有大量混凝土块和块石,最大块径超过 1m。填龄不色、灰色 足1年。 褐色、黄松散 ~稍由碎砖、碎石、瓦片混粉质粘土填积,均匀性较差,道灰、灰色密路上为沥青路面和路基垫层。填龄在 5 年以上。 灰黄、灰 软~可塑 由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碎石填积,局部夹植物根系,色均匀性较差,填龄在 10 年以上。 淤泥、淤泥 ①-3 质填土 粘土、②-1b2-3 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②-2b4淤泥质粉 质粘土 ② -3b2-3粉质粘土 ③ -1b1-2粘粉质粘 土 ③-2c3+d3-4粉土夹粉 砂 ③ -3b1-2粉质粘土 ③ -3b2-3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 ③ -3b3-4质粘土、粉 质粘土 ③ -4b2-3粉质粘土 ③粘土、粉质-4a3-4+b3-4粘土 ③粉细砂夹-4c1-2+d1-2粉土 含卵砾石 ③ -4e 粉细砂 强风化泥K1g-2 质粉砂岩 灰色、灰流塑 黑色 灰黄、黄 软- 可塑 灰色 灰色流塑 灰色软- 可塑 灰黄、褐 可- 硬塑 黄色 灰黄色稍密 灰黄色、 硬- 可塑 灰色 灰色软- 可塑 灰色流- 软塑 软- 可塑 灰色(局部 硬塑) 灰色软- 流塑 黄灰、灰中密-密 色实 黄灰、灰中密-密 色实 棕红色砂土状 含腐植物,夹有少量碎砖。分布于暗塘及沟塘底部。 饱和,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 等偏高。 饱和,局部夹薄层粉土,具水平沉积层理。无摇振反应, 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饱和,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局部为粘土,见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有 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高。 饱和,粉砂局部松散,夹薄层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 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局部为粘土。摇振反应轻微,光泽反应弱,干强度、韧 性中等偏低。 饱和,夹薄层粉土。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 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局部为淤泥质粘土。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 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局部混团块状粉细砂。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 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无摇振反应,切面稍 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饱和,夹薄层粉质粘土,局部有少量直径大于10cm的胶结 砂。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混软 - 可塑粉质粘土,卵砾石含量不均匀,一般 5%~25% 不 等,粒径 2~6cm,少量大于 10cm,呈亚圆形,成份以 石英砂岩为主。 风化强烈,岩石结构完全破坏,岩芯呈砂土状及柱状, 手捏易碎,胶结较差,岩芯呈短柱状,取芯率 60~ 100%。 试验报告

抽水试验报告

铜仁骏逸江山商住楼 钻孔抽水试验报告 1、钻孔抽水试验 选用钻孔ZK69作单孔抽水试验,位于ZK39和ZK40轴线的之间,孔口高程253.7m,孔深26.8m,孔径φ130。钻孔地质资料详见ZK69柱状图。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作三次降深: S1=4.98m, Q1=0.513L/S; S2=3.00m, Q2=0.349L/S;S3=1.50m, Q3=0.203L/S。 本次抽水试验参照现行《贵州省地方标准》(DB22/46—2004),作反向抽水,动水位观测时间在开始抽水后第3、5、10、30、45、60、90分钟进行观测,以后每30分钟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小时1次,并与流量观测同步。每次降深稳定的延长时间分别为16、8、6小时。停泵后立即进行恢复水位观测,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相同,观测孔的水位观测时间与抽水孔同步,抽水试验情况详见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根据抽水试验资料,降深及流量随时间的过程曲线见图2,Q-S曲线为抛物线特点,结合场地岩性特征可确定场地地下水为岩溶潜水,根据钻孔水文地质结构和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抽水孔为潜水非完整井。 2、影响半径的确定 据地质出版社《水文地质手册》P546图解法确定影响半径,

在抽水试验中,特选用与抽水孔在同一线上的ZK70、ZK71、ZK72作水位变化观测孔。 在直角坐标系上,将抽水孔最大降深S1=4.98m抽水时,与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各观测孔的同一时刻所测得的动水 位连起来,沿曲线趋势延长,与抽水前的静止水位线相交,该交点至抽水孔的距离就是影响半径,R=19.20m,见图4。 3、渗透系数K的计算 按地下水动力学中单孔潜水非完整井考虑,渗透系数K 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涌水量,m3/d,取值: Q=0.513L/s =44.32m3/d S—水位降深,m,取值:S=4.98m L—有效进水段长度,m,取值:L=19.48m R—影响半径,m,取值:R=19.20m,由观测孔资料确定。 r—抽水孔半径,m,取值r = 0.065m。 经计算,渗透系数K=0.373m/d。 4、基坑涌水量预测 据设计提供的资料,地下室为二层,场地±0.00=268.4m,场地地下水静水位高程为253.6m,地下室底板为-8.40m(即地下室底板高程为260.0m),地下水位比地下室底板高程低6.4m,基坑开挖至地下室底板时无地下水涌入,基坑为干燥

钻孔压水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 工程地质勘察不仅要求了解地下水面以下岩土体的渗透特性,而且对地下水面以上岩土体的渗透性能往往也给予同样的重视,前者一般采用抽水或压水试验去解决,后者常采用渗水、注水或压水等试验来完成。水工建筑物修建以后,往往使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剧烈的变化,尤其是在高压水头作用下,不论位于地下水面以上或在其下的裂隙岩体,其渗透性能必然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只有采用原位模拟性的压水试验才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在这里我们只学习钻孔压水试验。 一、试验目的与基本原理 钻孔压水试验是测定裂隙岩体的单位吸水量,并以其换算求出渗透系数,用以说明裂隙岩体的透水性和裂隙性及其随深度的变化情况,为论证坝基和库区岩体的完整性和透水程度,以及制定防渗措施和基础处理方案等提供重要依据。 压水试验(图4-20)是借助于专门的止水栓塞与孔壁密贴,把一定长度的试验段隔离开来,然后通过水泵用一定水头压力的水压入试验段内,使之从孔壁的裂隙向周围的岩体内渗透,经过一段时间后,其渗透水量最终趋向于一个稳定值,即可按下式计算单位吸水量(w):ω=Q/(s·L) (4-34) 式中 Q--稳定的压入流量(L/min) s--压力水头高度(m) L--试验段的长度(m) 单位吸水量(ω)是表征岩体透水性大小的指标,它是指单位压力(m)下,单位长度(m)试段在单位时间内的岩体吸水量。 中欧国家在压水试验(也称刘让试验)中用“刘让”单位(Lugeon unit)来表示岩石的渗透性,该试验也是以5m为一试验段,以10个大气压的压力值进行不少于10分钟的试验(只采用一个压力阶段)并按下式计算“刘让”(Lu)值。 Lu=p·Q/L (4-35) 式中 p--压水试验时所采用的压力(MN/m2) Q--流量(L/min) L――试验段的长度(m) “刘让”(Lu)与单位吸水量(w)的关系: 1Lu=0.01ω (4-36) 高于30m的坝,其坝基岩体的透水性不应超过一个“刘让”单位,而低于30m的坝,则对坝基岩体透水性的要求可达3个“刘让”单位。也可根据下式求渗透系数(k):1“Lu”=10-5cm/s (4-37) 二、仪器与主要设备 钻孔压水试验设备主要由压水系统,量测系统和止水系统三部分组成。压水系统包括水箱、水位计和水泵;量测系统包括压力表和流量计;止水系统包括止水栓塞或气泵等。 三、试验技术要点与要求 必需采用清水钻进,压水前要用高压水将钻孔冲洗干净。钻孔要垂直,孔壁应呈规整的圆柱状,平直光滑。覆盖层与基岩之间要使用套管止水。 按规范规定,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压水,每钻一段,停钻作一段压水试验,试验段长度一般为5m,但对于构造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岩溶洞穴等透水性较强的地段,可按具体情况适当减小试验段的长度,单独进行压水试验。同一试验段不宜跨越透水性相差悬殊的两种岩体。在钻进过程中,如发现冲洗液突然消失或消耗量急剧增大,应停钻进行压水试验。

抽水试验规范修订稿

抽水试验规范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1、一般要求 .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止水层(段)岩芯采取率表1 .抽水试验钻孔的孔斜要求,应严于《煤田地质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的规定。使用深井泵抽水时,深井泵下放深度以上的钻孔段,其孔斜均不得超过2度。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一般应采取清水钻进。若必须采用泥浆时,在正式抽水前必须采用活塞洗井或空气压缩机反复抽洗或其它有效的洗井方法,使泥浆排出,至水澄清为止。 .抽水试验钻孔与观测孔的止水层(段)必须选择在岩石完整的隔水层(段)内,且应用可靠的方法检查止水效果,并作正式记录。 .抽水试验所抽放至孔外的水,若有可能重新渗入含水层时,必须有防渗漏措施,保证不抽循环水。 .过滤器应根据含水层的岩性、破碎程度及颗粒组份等情况选择。过滤器上的孔隙应分部均匀,孔隙率一般不小于25%。凡采用缠绕式或包扎式过滤器,其外 壁均应焊有肋条,肋条间距的选择应以能使滤网不接触过滤管为原则。 .施工设计书必须在钻孔施工前下达机组,并由水文地质人员向机组人员交待施工的质量要求、抽水试验的原则、记录方法及注意事项。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要点

抽水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及步骤 1.抽水试验资料整理 试验期间,对原始资料和表格应及时进行整理。试验结束后,应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提交抽水试验报告。 单孔抽水试验应提交抽水试验综合成果表,其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过程曲线、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水位和时间(单对数及双对数)关系曲线、恢复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抽水成果、水质化验成果、水文地质计算成果、施工技术柱状图、钻孔平面位置图等。并利用单孔抽水试验资料编绘导水系数分区图。 多孔抽水试验尚应提交抽水试验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平面图、剖面图。 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还应提交抽水孔和观测孔平面位置图(以水文地质图为底图)、勘察区初始水位等水位线图、水位下降漏斗发展趋势图(编制等水位线图系列)、水位下降漏斗剖面图、水位恢复后的等水位线图、观测孔的S-t、S-lg t曲线[注]、各抽水孔单孔流量和孔组总流量过程曲线等。 注意:(1)要消除区域水位下降值;(2)在基岩地区要消除固体潮的影响;3)傍河抽水要消除河水位变化对抽水孔水位变化的影响。 多孔抽水试验、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和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均应编写试验小结,其内容包括:试验目的、要求、方法、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质量评述和结论。 2.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 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和Thiem公式法。 (1) 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 承压完整井: 潜水完整井: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m/d); Q——抽水井流量(m3/d); 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m); M——承压含水层厚度(m); R——影响半径(m); H——潜水含水层厚度(m); 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m); rw——抽水井半径(m)。 (2) 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

附表 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记录表-4

附表 1 供水井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记录表 抽水井编号: 2 深度(m):80 静水位: 16.5 m 观测井编号: 1 深度(m):50 静水位: 16.2 m 序时间间隔累计 抽水井 水位埋深 抽水井 水位降深 三角堰 水头高度 抽水流量气温水温 观测井 水位埋深 号月日时分min min m m cm m3·h1 ℃℃m 915800016.5 002216.515.8 10.50.518.0 1.5 1120.2 2216.517.0 20.5121 4.5 1120.2 2316.517.1 30.5 1.522.58.5 12 25.1 2316.517.2 40.52259.5 12 25.1 2316.518.2 50.5 2.52610.5 13 30.7 2316618.3 60.532711 13 30.7 23.516.618.5 70.5 3.527.512 13 30.7 23.516.618.5 80.5428.514 14 37.0 2416.618.5 91530.516 14 37.0 2416.518.5 101632.516 14 37.0 2416.518.5 111732.516 14 37.0 2416.518.7 121832.519 14 37.0 2416.518.7 1321035.519 14 37.0 2516.518.9 1421235.5 19 15 43.9 2516.518.9 1531535.522 15 43.9 2516.518.9 1652038.522 15 43.9 2516.518.9 1752538.522 15 43.9 2516.518.9 1853038.522 15 43.9 2516.518.9 19104038.523 15 43.9 2516.518.9 20105039.523 16 51.2 2616.520.1 21106039.523 16 51.2 2616.520.1 22157541.525 16 51.2 2616.520.1 23159041.525 16 51.2 2616.520.1 241510541.525 16 51.2 2616.520.1 251512041.525 16 51.2 2716.620.2 263015043.527 17 59.6 2716.620.2 273018043.527 17 59.6 2716.620.2 283021043.527 17 59.6 2716.520.2 293024045.529 17 59.6 2716.520.4 3060 300 45.529 17 59.6 2716.520.4 3160 360 45.529 17 59.6 2716.520.5 3260 420 4730.5 18 68.8 2716.520.5 3360 480 4730.5 18 68.8 2716.520.5 3460 540 4831.5 18 68.8 2716.520.5 35 60 600 4831.5 18 68.8 2616.620.5 36 60 660 4831.5 18 68.8 2516.620.5 3760 720 4831.5 18.1 70 2216.620.5 3860 780 49.5 33 18.1 70 22 16.5 20.5 3960 840 49.5 33 18.1 70 20 16.5 20.8 4060 900 49.5 33 18.1 70 20 16.5 20.8 注:水位埋深自固定点起算,固定点以井口为宜,抽水井水位其距地面高度为15m。 观测:蒋远奎记录:陈浩校核:王静

压水试验方案

一、概况 忻州市南云中河城区段治理防渗蓄水工程FR1+550~FR1+800段先导孔36﹟孔~40﹟孔探明地层为0-3m砂土、3m以下为风化岩,给水钻进中漏水严重,此段地层与设计图纸不符,不能采用水泥土连续墙的防渗方案。 二、压水试验的目的 了解FR1+550~FR1+800段岩层的裂隙发育情况,摸清该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制定相应的防渗施工方案。 三、压水试验布置 压水试验约延防渗墙轴线(桩号FR1+570~FR1+780)约30~50m布置一个压水试验孔,共布置6孔,孔深约30~40m(试验段吕容值小于5Lu时终止试验)。 压水试验钻孔表 四、压水试验方法 1、钻孔及洗孔 压水试验钻孔的开孔,采用φ110mm的合金钻具钻穿地表松散堆积层及全风化或强风化岩石,并下入φ108mm套管保护孔壁。然后采用φ91mm金刚石钻具造孔,在进尺5m左右后停止钻进,取出钻具进行钻孔压水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必需将试验段和上部已经试验的孔段隔离开来,我们采用特制的橡胶栓塞,在φ91mm钻孔中用8个栓塞中间加有钢质垫片作为止水栓塞,通过在试验过程中从工作管外测量孔内地下水变化情况,表明止水效果良好,可有效地将试验段与上部已经试验的孔段隔离。 压水试验采用钻杆作为工作管,钻杆接口在车制加工时很难绝对吻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变形较大,可能成为试验用水渗漏的一个途径。在现场试验过程中,首先在钻杆接手部位缠绕止水胶带,然后再扭紧钻杆,尽量减少试验用水从

钻杆接口部位的渗漏。 当钻孔到达压水试验位置后,下入压水试验工作管,先不加压力或采用较小的压力,放水冲洗20min左右,即可达到钻孔压水试验中对钻孔冲洗的要求。 2、压水试验方法 压水试验分段进行,孔口以下2m开始进行第一段压水试验,段长为5米,以下每5m一段进行压水试验,压力采用五点法进行,其值分别为——— MPa—五个阶段,调节回水阀门使压力尽可能接近每一个阶段设计压力,或者让设计压力居于压力变化范围的中间,每5min或2min记录一个流量,每一个压力阶段不少于5个数据,当连续四个流量达到现行的《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中有关流量稳定的要求(5次计数的相对流量差不大于10%,或绝对差不大于1L/min),即可进行下一级压力的试验。为方便压水试验资料整理,现场手工填写压水试验记录表并进行岩体透水率计算,同时绘制P-Q(即压力-流量)曲线并判断曲线类型,从而分析试验的准确性。 五、压水试验资料整理 1、压水试验岩体透水率计算 压水试验共有三级压力五个阶段,一般选用最大压力阶段的流量和压力计算岩体的透水率。岩体透水率的单位为吕荣(Lu),其定义为在的试验压力条件下,平均每米试验段的渗透水量为min。为了对试验段岩体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渗透状态进行对比,按公式q=Q/(L×p)计算在每阶段时试验段岩体透水率。考虑到试验的精度及岩体透水性评价的要求,岩体透水率取两位有效数字,当透水率小于时记为0Lu。 上述公式中: q——为试验段岩体的透水率(Lu); Q——为每一压力阶段对应的计算流量(L/min); P——为每一压力阶段对应的试段压力(MPa); L——为试验段的长度(m); 2.压水试验P-Q曲线绘制 根据每个试验段压水试验过程中不同压力和对应的流量绘制P-Q曲线,纵轴为压力P(MPa),横轴为流量Q(L/min)。P-Q曲线在升压阶段用实线连接,降

抽水试验资料整理

抽水试验[pumping test],包括自试井抽取一定水量而在某距离之各观测井测定各种时间距地下水位的变化,观测数据利用各种地下水流理论式或其图解法分析抽水试验的结果。 抽水试验分类 抽水试验按孔数可分为:单孔抽水试验、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 按水位稳定性分为:稳定流抽水试验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 按抽水孔类型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抽水试验的一般要求 抽水试验应在洗井结束,洗井质量已达规定要求后进行。 抽水试验的类型、下降次数及延续时间应按照《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及《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 试验前,应根据井孔结构、水位降深、流量及其它条件,合理选择抽水设备和测试仪具。抽水设备可用量桶、空气压缩机及各种水泵;流量测量,当流量小于2L/s时,可用量桶,大于2L/s时。应用堰箱(三角堰、梯形堰或矩形堰)或孔板流量计,高压自流水可用喷水管喷发高度测量法测量流量;水位测量可用测钟、浮标水位计或电测水位计;水温测量一般可用缓变温度计或带温度计的测钟。 抽水设备安装后,应先进行试抽,经调试能满足试验要求后,再

正式抽水。 采用空气压缩机作抽水试验时,应下测水位管,在测水位管内测量动水位。 抽水试验中应做好地面排水,使抽出的水排至试验孔影响范围以外。 在抽水试验中,应及时进行静止水位、动水位、恢复水位、流量、水温、气温等项观测,并及时如实记录,不得任意涂改或追记。 如遇水位、流量、水的浑浊度及机械运转等发生突变时,应做详细记录,并及时查明原因。 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要求出水量和动水位同时相对稳定,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抽水过程中,一般仅保持抽水量固定而观测地下水位变化,或保持水位降深固定,而观测抽水量和含水层中地下水位变化的抽水试验。 开采性抽水试验-按开采条件或接近开采条件要求进行的抽水试验。 群孔抽水试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抽水孔同时抽水,各孔的水位和水量有明显互相影响的抽水试验。 单孔抽水,没有观测孔而只有一个抽水孔的抽水试验。它只能用经验公式及试算法求影响斗径,故测定的渗透系数精度较差。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初步阶段,单孔抽水常用来了解和对比不同地段含水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在钻探成本较高的基岩地区,仅需实际测定单孔涌水量时也采用单孔抽水。 多孔抽水,是由一个抽水孔和若干个观测孔组成的抽水试验。它能比较精确地测定渗透系数、影响斗径和下降漏斗形状,还能确定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多孔抽水时观测孔一般以抽水孔为中心呈放射线排列。当含水层透水性均匀时,一般以单排在抽水孔的一侧垂直于流向排列。当含水层透水性复杂及成果要求高时,除垂直水流方向外,还需在抽水孔的上游和下游沿平行水流方向布置观测孔。 干扰孔抽水,也称孔群抽水,即二个或二个以上抽水孔同时抽水,各孔的水位和流量有明显的相互影响,故称干扰孔抽水。它的目的不仅为了测定渗透系数,主要是取得在相互影响条件下,孔群的总涌水量或井群降漏斗中水位降深值的资料。孔群抽水一般用于拟作井群供水或井群降低地下水位的地段。目前我国还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矿区,用大型孔群抽水,形成大型降落漏斗,用以测定水流的主要补给、排泄方向和预测矿井涌水量等。 混合抽水,是从两个或更多含水层同时抽水。一次混合抽水只能得到各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但配合使用“钻孔流速仪”或进行多次混合抽水(如首先抽第一层水,然后继续钻进打穿第二含水层再进行第一和第二含水层的混合抽水,……),就可以测得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混合抽水可以省去分层止水工作,钻孔结构比较简单,节省费用和时间。 1.5.4参数计算结果的验证 上述参数计算结果的精度如何,取决于试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概化,也取决于观测数据的精度。对于所求得的参数,应将其代入相应的公式,通过对比计算降深与实测降深的差值,

钻孔抽水试验报告

钻孔抽水试验报告

目录 第一章抽水试验成果报告 (4) 1工程概况 (4) 2实施深井降水背景 (4) 2.1 搅拌桩试桩 (4) 2.2 地质条件勘探 (4) 2.3 降水方案的确定 (5) 3降水试验的目的和任务 (6) 4试验场地的选择 (6) 5降水试验方案的实施 (6) 5.1 试验井的结构及平面布置 (6) 5.2 试验井及观测井技术参数 (7) 5.3 降水设备 (7) 5.4 试验步骤 (8) 5.5 试验数据记录表 (8) 5.6 抽水试验设备器具配置 (8) 5.7 人员配置 (9) 5.8 抽水试验数据观测要求: (9) 6试验数据成果汇总 (10) 7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及整理分析 (12) 7.1 渗透系数k值计算 (12) 7.2影响半径R计算: (14) 7.3 水文地质参数成果 (14) 第二章基坑深井降水设计方案 (15) 1降水深度 (15) 2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确定 (15) 3基坑总涌水量 (15) 4干扰井单井出水量 (16) 5总井数 (16) 6降水井布置 (16) 7降水井结构 (17) 8水泵选型 (17) 9降水供电设计 (17) 10降水运行工期安排 (18) 11深井降水工程量 (19) 12意见与建议 (19) 第三章深井降水施工方案 (20) 1施工方案 (20) 2施工顺序及工期安排 (20) 3降水井成井施工 (20) 3.1 施工工艺流程 (20)

3.2 施工方法 (20) 4排水施工 (22) 5供电设施 (22) 5.1 变压器 (22) 5.2 备用电源 (22) 5.3电缆敷设 (22) 6降水井运行及管理 (22) 6.1 水位和水量控制 (22) 6.2 井管保护 (22) 6.3 降水运行保障措施 (22) 7降水井施工设备、人员配置 (24) 8质量保证措施 (26) 9安全和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27) 第四章降水施工、运行管理费用 (28) 1钻井费用 (28) 2降水井运行费用 (28) 3电缆、排水管费用 (28) 4合计费用 (28)

供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表23666

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供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给水管道水压试验记录填写说明 1.设计最大工作压力(Mpa):由设计出; 2.试验压力(Mpa):查表7. 3.15; 3.10分降压值(Mpa):实测观察;一般2小时内不大于0.05Mpa; 4.允许渗水量L/(min)·(km):查表7.3.16; 5.注水法 (1)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 1 ):观察记录; (2)恒压结束时间(t 2 ):观察记录; (3)恒压时间内注入的水量W(L):观测记录; (4)渗水量q(L/min):计算,q=W/(T 1-T 2 ); (5)折合平均渗水量L/(min)·(km):计算渗水量×1000/试验段长度; 实例: 某工程管道长度为155m,管径为Φ100mm,管材为PE,接口种类为热熔连,设计最大工作压力0.4Mpa。 第一次试压:10分钟内降压0.004Mpa,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1为8:30,恒压结束时间t2为10:30,恒压时间内注入水量为0.52L,计算并填表。 (1)根据查表7.3.15得知,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试验压力为0.6 Mpa。 (2)根据实测观察,2小时内降压0.045Mpa,所以,10分钟降压值为0.045/12=0.00375 Mpa。(3)根据表7.3.16得知,允许渗水量为0.28 L/(min)·(km)。 (4)观察得知:达到试验压力的时间(t 1)为8:30′,恒压结束时间(t 2 )为10:30′,有 效试验时间为2小时,即120分钟。恒压时间内注入的水量W为0.52L,所以,渗水量q= W/ (T 1-T 2 )=0.52/120=0.00433L/min,折合平均渗水量为0.0043×1000/155=0.028 L/(min)·(km) 填表如下:

抽水试验报告-1

抽水试验报告-1

一、工程概述及试验目的 秣周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位于秣周路站东南侧,双龙大道与前庄南路之间。根据建设方提供的最新秣周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平面布置图,车辆基地为西南~东北向呈梯形状,长约730~912 m 宽度在300m左右。 按照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地质勘察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以及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我公司在秣周车辆基地场地内进行了水文地质试验。 本次水文地质抽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明该地区地下水类型、水位及地下水动态等水文地质条件,为后续施工防渗排水方案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的预期成果有: 1、确定场区含水层③-2c3+d3-4的渗透系数 2、估算含水层的影响半径; 3、单位涌水量; 本次抽水试验的执行标准和技术要求为: 1、《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二、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间。详勘期间场地内的沟塘已大部分被清淤填埋。 场地地貌单元为秦淮河冲积平原。 (二)、场区地层

①-1a 杂填土黄灰、褐 色、灰色 松散 由碎砖、碎石、瓦片混粉质粘土填积,均匀性较差,局 部夹有大量混凝土块和块石,最大块径超过1m。填龄 不足1年。 ①-1 杂填土褐色、黄 灰、灰色 松散~稍 密 由碎砖、碎石、瓦片混粉质粘土填积,均匀性较差,道 路上为沥青路面和路基垫层。填龄在5年以上。 ①-2 素填土灰黄、灰 色 软~可塑 由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碎石填积,局部夹植物根系, 均匀性较差,填龄在10年以上。 ①-3 淤泥、淤泥 质填土 灰色、灰 黑色 流塑含腐植物,夹有少量碎砖。分布于暗塘及沟塘底部。 ②-1b2-3 粘土、 粉质粘土灰黄、黄 灰色 软-可塑 饱和,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偏高。 ②-2b4 粉质粘土、 淤泥质粉 质粘土 灰色流塑 饱和,局部夹薄层粉土,具水平沉积层理。无摇振反应, 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②-3b2-3 粉质粘土灰色软-可塑饱和,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 ③-1b1-2 粘粉质粘 土 灰黄、褐 黄色 可-硬塑 局部为粘土,见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有 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高。 ③-2c3+d3-4 粉土夹粉 砂 灰黄色稍密 饱和,粉砂局部松散,夹薄层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 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低。 ③-3b1-2 粉质粘土灰黄色、 灰色 硬-可塑局部为粘土。摇振反应轻微,光泽反应弱,干强度、韧 性中等偏低。 ③-3b2-3 粉质粘土灰色软-可塑饱和,夹薄层粉土。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 度、韧性中等偏低。 ③-3b3-4 淤泥质粉 质粘土、粉 质粘土 灰色流-软塑 饱和,局部为淤泥质粘土。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 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③-4b2-3 粉质粘土灰色软-可塑 (局部 硬塑) 饱和,局部混团块状粉细砂。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 泽,干强度、韧性中等偏低。 ③粘土、粉质饱和,局部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

钻孔压水试验作业指导书

钻孔压水试验作业指导书 二〇年月日

批准:审查:编写:

目录 1 目的 (1) 2 范围 (1) 3 职责 (1) 4 压水试验方法及要求 (1) 5 相关文件 (6) 6 记录 (6)

钻孔压水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保证我院钻孔压水试验工作的规范性,确保试验数据(成果)能够准确反映岩体的透水性,为评价岩体的渗透特性,为设计渗控措施提供基本资料。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我院所承担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常规性压水试验工作。 3职责 3.1试验作业组对试验成果进行自检自查,并由值班技术人员签字认可。 3.2专业技术项目负责人对作业过程进行抽查,对作业组生产的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对所检查的产品质量负责。 3.3地质勘察队负责人或主任工程师负责对试验成果全面审查,对试验成果的技术质量负责。 4压水试验方法及要求 4.1 基本规定 钻孔压水试验的目的是了解水工建筑物地基与库、坝区渗漏地段岩体的相对透水性,为防渗和地基处理提供基本资料。故压水试验工作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严格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进行。

4.1.1 试验方法和试段长度 4.1.1.1试验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段压水方法,钻完一段压一段、检查一段,可采用双管和单管顶压。 4.1.1.2试验段长度:试验宜为为5米;对于透水性较强的岩体、构造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岩层接触带等,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试段长度。相邻试验段应相互衔接,可少量重叠,但不能漏段,残留岩芯可计入试验长度。 4.1.2 压力阶段与压力值 4.1.2.1压水试验应按三级压力、五个阶段进行。三级压力分别为0.3MPa、0.6MPa 和1MPa。 4.1.2.2当试段埋深较浅时,宜适当降低试验压力。 4.1.2.3当试段漏水量很大,不能满足规定的压力时,可按水泵的最大供水能力所能达到的压力进行试验或注水。 4.1.3 试验钻孔的质量要求 4.1.3.1压水试验的钻孔的孔径宜为59mm~150mm。 4.1.3.2压水试验钻孔宜采用金刚石或合金钻进,不应使用泥浆等护壁材料钻进。在炭酸盐类地层钻进时,应选用合适的冲洗液 4.1.3.3试验钻孔的套管脚必须止水。 4.1.3.4预定安置栓塞部位的孔壁应保持平直完整。 4.1.3.5覆盖层与基岩之间,应使用套管隔离并止水。 4.1.3.6在同一地点布置两个以上钻孔(孔距10m以内)时,应先完成拟做压水试验的钻孔。 4.1.4 试验用水与试验人员 4.1.4.1试验用水应保持清洁,当水源的泥沙含量较多时,应采取沉淀措施。 4.1.4.2钻孔压水试验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4.2 试验设备 4.2.1 止水栓塞 4.2.1.1止水栓塞长度不小于8倍钻孔直径。 4.2.1.2止水可靠、操作方便。

抽水试验方案

一任务来源 大连地铁三十里堡隧道区间结构施工受到本线第四系孔隙潜水影响,需求取该层地下水水文地质参数。 二试验目的 通过现场试验获取试验特性曲线,选择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计算公式求取水文地质参数,为确定基坑降排水设计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合理优化施工降水方案,保护水资源。 三试验任务 al+pl)粉质粘土层进行带拟针对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由于试验场地条件限制,4观测孔的单井抽水试验。试验场区位置及试验井孔平面布置见附图一。 四试验工作布置 (一)水文地质钻探工作 共布置抽水试验孔1眼,井深暂定33m,实际中钻至震旦系石灰岩终孔,井径Φ600mm,管径Φ219mm(井结构见附图二);抽水专门观测孔2眼,井深暂定33m,实际中钻至震旦系石灰岩终孔,井径Φ600mm,管径Φ400mm(井结构见附图二),6m间距布设1眼,20m间距布设1眼。 (二)抽水试验 利用单孔抽水带多个观测孔进行的抽水试验,可精确求取水文地质参数。本次试验在钻孔成井后,利用单孔抽水,同时观测2眼观测井,稳定时间分别为8、16小时,小落程出水量为大落程出水量的1/2—2/3。 (三)抽水试验观测频率、精度要求及全部试验工作时间 1.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的布置应满足国家现行规范的规定,同时应观测水位和水量;抽水稳定延续时间不小于8H。抽水结束后应进行恢复水位观测直至稳定。 2.静水位观测 每小时观测一次,三次所测水位相同或4小时内水位相差不超过2厘米,即为静止水位。. 3.抽水试验稳定标准 动水位无持续上升或下降趋势,若有观测孔则以距抽水主孔最远端的观测孔判定;同时考虑区域该时段的自然水位变化情况,若与区域自然水位变化一致,同样判定稳定。 4.水跃值的确定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

抽水试验规范 关于颁布《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的通知 (80)煤地字第638号 为了加强煤田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管理,提高基础工作质量,经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重新制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试行),现正式颁布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随时报部地质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1980年6月 1、一般要求 1.1.抽水试验是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研究含水层重要水文地质特征,取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并为预计矿井涌水量与对地下水综合利用的评价提供资料。 1.2.抽水试验工作应在分析勘探区及邻区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对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应注意选择遇有漏(涌)水的地质勘探钻孔改作抽水试验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水量大小和设计目的,可分别选择单孔、群孔、孔组进行抽水试验。 1.3.抽水试验空必须编制施工设计书。内容包括:抽水试验任务及要求;试验含水层(段)的起、止深度;孔径大小、止水套管的直径及下入层位、下入深度以及止水方法;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所采用的抽水设备;抽水试验质量要求等。 1.4.抽水试验的段距应根据抽水的目的确定,以能分别获得各含水层(带)的水位、流量、水质、渗透性为原则。 1.5.抽水试验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8mm。观测孔的孔径不应小于75mm;下过滤器时,过滤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3mm。 大口径(或孔组、群孔)抽水,其抽水层(段)的孔径一般不应小于200mm。孔深超过300m时,对于非大水矿区,其孔径可减小到168mm。 1.6.抽水试验层(段)与隔离止水层(段)必须取芯,其采取率要求见表1。

抽水压水注水试验技术要求及记录表格模板

抽水压水注水试验技术要求及记录表 格

抽水试验主要技术要求 一、钻探技术要求: 1、抽水孔的孔位应由地质、钻探、测量人员共同在现场确定。 2、钻探完成后应及时测量孔( 管) 口高程及孔位坐标, 孔内所有测深均应从一个固定点算起。 3、抽水孔应采用跟管法钻进, 也可采用能保证抽水孔平直, 孔身附近不受扰动, 孔壁不被覆盖和堵塞的其它钻进方法。严禁采用泥浆和植物胶冲洗液钻进。 4、抽水孔孔径不宜小于200mm; 过滤器直径不宜小于127mm, 测压管内径不小于25mm。 5、取1-3组颗粒分析试验试样。 二、设备安装主要技术要求: 1、下过滤器前, 应用清水将孔内泥质物质冲洗干净, 详细记录过滤器各部分的规格和实际长度( 其中沉降管长度宜为2-3m) 和实际下入深度, 并及时绘制抽水孔结构图。 2、采用包网过滤器。 3、抽水孔的测压管应固定在过滤器外壁上, 与过滤器同步下入孔内, 并应采取适当措施, 保证过滤器处于居中位置下到孔内预定深度。 4、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的空隙率不小于30%。 5、抽水时, 应将抽出的水排至影响范围以外。 6、用水表测定流量前, 应准确测定起始读数。

三、 抽水试验: 1、 采用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 3次降深, 以在抽水孔测压管内测得的降深为准, 各次降深间的差值宜相等, 降深宜从小到大, 最小降深不宜小于0.5m 。 2、 试验前应对抽水孔进行清洗, 直到水清、 砂净、 无沉淀时止。 3、 洗孔后即可进行试验抽水, 其降深宜逐渐增大, 达到最大降深后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2h 。抽水试验过程中, 应观测抽水孔出水量及水位变化, 检查抽水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确定稳定流抽水的最大降深。 4、 正式抽水前, 静水位观测应每30min 观测一次, 2h 内变幅不大于2cm, 且无连续上升或下降趋势时, 即可视为稳定。 5、 试验时抽水开始后的第5min 、 10min 、 15min 、 20min 、 30min 、 40min 、 50min 、 60min, 宜各观测一次动水位和出水量, 以后每隔30min 观测一次。 6、 动水位稳定标准: 采用地面离心泵和潜水电泵抽水时, 抽水孔的水位波动不应大于3cm; 采用空压机抽水时, 抽水孔的水位波动值不应大于10cm 。 7、 在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内出水量稳定标准: 5%%100Q Q -<平均出水量最小最大 Q , 且 出水量无持续增大或变小趋势。 8、 稳定延续时间不小于4小时。 9、 试验停止后, 立即观测恢复水位, 应在抽水停止后第1mi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