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

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
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

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关于“建立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各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和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发布结果”的要求,科学评价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加快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订本指标体系。

一、监测对象

监测评价全国及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二、指标构建的依据

(一)构建原则

一是体现引领性。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部署要求,突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等“三大体系”,突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目标导向,发挥评价指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二是体现指导性。突出结果和过程的有机结合,既有度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结果性指标,又有突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重点工作的过程性指标,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三是体现操作性。原则上选择社会公认的、反映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突出权威性、透明性;指标数据符合国家统计制度特点,均能从现有统计数据获得。

四是体现连续性。在已开展的相关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大稳定、小调整,确保一个方法、一个标准对外,尽量减少办法调整对各地农业现代化评价工作带来的影响。

(二)指标选择

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质量效益、绿色发展、支持保护等6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对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前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评价,后三个方面侧重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结果评价。

表1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

三、评价方法

(一)定量评价

评价指标数据属于统计部门统计范围内的,直接采用统计年鉴数据;属于行业部门统计范围内的,采用行业统计数据。确保评价指标数据真实有效,年度间口径一致、相互衔接。

测算指标得分为指标现状值与全面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

以权重,综合得分为各测算指标得分之和。

各测算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与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的比值乘以权重之和,即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值。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测算依据:一是参照国际经验;二是以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标杆,结合当前发展水平及趋势,确定目标值。

(二)评价模型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采用多指标综合测度法,其数学表达式如下:

式中:AR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M为指标权重,Bi为指标计算值,R为评价区域,n为指标个数。

(三)数据标准化

采用比重法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

Sj=100x 地叱(正指标,O

1目标值

*

S, = 100x 皿地(逆指标,0<5,<100)

1实际值

其中,Si为某一指标的标准化值。

(四)权重设定

各评价指标权重由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专家分别打分, 加权平均确定。

(五)阶段划分

在参考国内外农业现代化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发达国家的历程和农业发展的特点,可将农业现代化划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转型

跨越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及全面实现阶段。

表2农业现代化阶段划分

四、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

(一)产业体系

1. 口粮生产稳定度

指标内涵:本指标反映口粮产量的稳定程度。以过去五年平均水平为基数,将本年度产量与过去产量进行比较,根据增减幅度计算得分。口粮包括小麦和水稻。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以过去5年平均水平为基数,将本年度产量与过去五年平均产量进行比较,基准分为4分,每增加0. 1个百分点加0. 1分,每减少0. 1个百分点减0. 1分。上限为5分,下限为2分。综合考虑,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设定为4分,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5分。2016年口粮生产稳定度得分为5分。

2.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指标内涵:本指标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指标,养殖业发展水

平代表着农业的发展水平。养殖业指畜牧业和渔业,二者产值合计为养殖业产值。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将养殖业产值比重从2015年的38%提高至2020 年的4096以上。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日本、韩国和德国畜牧业产值都占农业产值的60%以上,荷兰、丹麦在80%以上。综合考虑国际经验及我国实际,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定为4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定为60%o 2016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是38. 63%o

3.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指标内涵:本指标是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 是反映农业加工水平的国际通用指标。计算公式: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二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11个大类行业,扣除部分中类和小类行业。数据来源: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农产品加工业运行

?朱增勇,刘现朝,美国言牧业历史及其现状,《世界农业》2010年第7期信息月报。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65,已超过发达国家该指标值的下限,但与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考虑到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经达到农业产值的4倍,江苏和山东的部分示范区2014年该比值也已达4以上,该项指标值的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

标值设为3.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设为4. 5。

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

指标内涵:指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值,是反映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x 100%o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林业增加值-渔业增加值-牧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全国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为2302亿元,占全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968亿元)的比重为3. 5沆“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0.1个百分点。综合考虑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4. 8%,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8沆(二)生产体系

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指标内涵:指各种农作物机耕、机播(栽、插)、机收的综合作业水平,是反映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按农作物机耕、机播(栽、插)、机收率分别占40%、30%、30%的权重加权求和计算。计算公式: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二机耕率X40%+机播(栽、插)率X30%+机收率X30%o其中,机耕率指机耕面积占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应耕作面积的百分比,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应耕作面积等于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去免耕播种面积;机播(栽、插)率指机播(栽、插)面积占各种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百分比;机收率指机收面积占各种农作物收获总面积的百分比。数据来源:农业部农机化司行业统计数据。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4. 2%。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 预计

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0%左右。目前,日本农业生产机械化率已达90%以上,美国农业已100% 实现机械化。综合考虑,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7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90%。

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指标内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中扣除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之后的余额。数据来源:地方历年公开数据,如该省无2015年数据,按照每年0.8%的增速估算2015年数据。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5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2020 年要达到60%。通过分析各省水平并结合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水平(80%以上),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6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75%。

7.农业信息化率

指标内涵:综合运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农产品网上零售额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等四个指标衡量,数据来源为行业统计。在试测算阶段,暂时选取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代表信息化发展水平,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5年,全国固定宽带农村家庭普及率为23.92%。根据《“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目标规划,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o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7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为80%o

(三)经营体系

8.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2

指标内涵: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与耕地总面积的比值, 是反映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耕地总面积X 100%。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包括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形成的土地流转型适度规模经营面积, 以及通过提供以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形成的服务带动型

2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研究建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将作为农业适度规模经

营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

规模经营面积。数据来源:经管部门土地规模经营统计资料。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我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31%。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年)》,将2020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设为40%,年均增长2 个百分点。考虑到适度规模经营增长速度在持续一定时间后,增长空间将收窄,增速将放缓。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55%。

9.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

指标内涵:指生猪、肉牛、肉羊、奶牛、肉鸡、蛋鸡规模化养殖量与其相应养殖总量比值的加权合计,是反映现代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畜牧规模化养殖比重二其中,A为某畜产品规模化养殖比重,X为某畜产品比重(权重),i为某畜产品代码(1二生猪,2二肉牛,3二肉羊,4= 奶牛,5二肉鸡,6二蛋鸡);Ai二某畜产品规模化养殖量/某畜产品养殖总量X100%, Xi二某畜产品产值/ (生猪、肉牛、肉羊、奶牛、肉鸡、蛋鸡产值之和)X100%o生猪、肉牛、肉羊、奶牛、

肉鸡、蛋鸡规模化养殖量是指年出(存)栏500头、50头、100 只、100头、10000只、2000只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年出(存)栏生猪年出栏量、肉牛年出栏量、肉羊年出栏量、奶牛年存栏量、肉鸡年出栏量和蛋鸡年存栏量。数据来源:畜牧部门的行业统计资料。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5年,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达到60. 4%,但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以生猪为例,美国2009年1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出栏量占出栏总量的93. 5%, 其中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出栏量所占比重达60%以上。《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 —2020)》提出,2020年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将达到65队综合考虑,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7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80%。

10.水产养殖规模化率

指标内涵:指主要养殖方式规模化面积与水产养殖总面积的比值,是反映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水产养殖规模化率二(养殖方式1规模化面积x系数+养殖方式2规模化面积X系数+……)/n种养殖方式总面积X100%。数据来源:各省(区、市)上报和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全国水产养殖规模化率约42%,综合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6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70%0

11.初中及以上农业劳动力比例

指标内涵:初中及以上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业劳动力总数的比值,是反映农业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指标,该指标由《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各地

区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中平均每百个劳动力初中程度、高中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上四项加总得到。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0年美国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比例为74%3;日本18-65岁的适龄劳动力100%至少

'张海水,中美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相撞比较与启示,旦旦教育论坛,2014年第1期初中学历水平,高中学历是86%;法国农民一般都具有农业技术高中毕业以上的文化程度%2015年我国初中及以上农业劳动力比例为69%,北京最高为88%。考虑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推广以及当前农业劳动力从业现状,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8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95%。

(四)质量效益

12.农业劳动生产率

指标内涵: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计算公式: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数据来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采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来自各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我国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0480元。从国外情况看,韩国1985年农业工人人均增加值已达4142美元(约合28538元),1995年达到7195美元(约合49574元);日本1980年农业工人人均增加值为11358美元(约合78257元);美国1980年为12167美元(约合83830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 — 2020)》提出2020年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超过4.7万元,综合考虑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5万元,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6. 5万元。

13.农业土地产出率

指标内涵:以单位面积耕地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来反映。计

'冯剑、陈红杰,法国农业教育培训的思考与启示,农民科技培训,2014年第6期

s FAO数据。

算公式:单位耕地面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耕地面积。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我国2016年每公顷耕地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4.89万元。综合考虑,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6万元/每公顷,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8万元/每公顷。

1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指标内涵:指按人口平均的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即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是衡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核心指标。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考虑到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农民收入将快速增长,按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提出的增长水平,2020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5000元以上。江苏省、浙江省将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值定为23000元、24000元。综合考虑地区间的差异,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25000元,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0000元。

15.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

指标内涵:指农业部组织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合格农产品所占比重,是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二合格农产品样本数/抽检农产品样本总数X100%。数据来源:农业部行业统计数据。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大于97. 5%o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要稳定保持在97%以上。综合考虑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97%以上,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97%以上。

(五)绿色发展

16.万元农业GDP耗水

指标内涵:指农业用水量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值,是反映生态保护水平的重要指标。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万元农业GDP耗水二农业用水量/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16年全国万元农业GDP耗水为571n?。近5年全国农业用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平均为3857亿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逐年增长,因此全国万元农业GDP耗水逐年下降,年均下降6. 1%,但“十三五”期间我国农业GDP增速将减缓,如按万元农业GDP耗水年均下降5%计算,则到2020年全国万元农业GDP耗水将下降至474 m3o 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指出,中国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到2020年全国用水量控制在6700亿到2030年,控制在7000亿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也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制定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根据《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 —2020)》,以年均1.5%的增速,到2020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将达2010亿元,如农业用水量与2015年保持不变,则到2020年其万元农业GDP

耗水为421m) 通过国际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计算,水资源短缺、节水灌溉技术非常发达的以色列万元农业GDP耗水为200-400m3o综合考虑,结合我国的特点,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500 m;!,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50m'。

17.万元农业GDP耗能

指标内涵:指能源消耗总量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值,是反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节能降耗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万元农业GDP耗能;能源消耗总量/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其中,能源消耗总量是指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耗量。计算公式为:能源消耗总量二农、林、牧、渔业能源实物消费量X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5年,我国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耗能为0. 12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全国农业增加值年均增幅为4%,据此推算出2020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将达到76532亿元。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数据显示,农业能源消耗总量以年均1%的速度增加,以2015年全国农业能源消耗总量为基数,可以推算,到2020年,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能量消耗总量为7942万吨标准煤。据此,到2020年,万元农林牧渔增加值耗能为0.10吨标准煤。综合考虑提高农业增加值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0. 10吨标准煤/万元,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0. 08吨标准煤/万元。

18.农药减量化

指标内涵:农药过量施用与农药残留严重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地环境的重要因素,农药零增长是未来一段时间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计算公式:农药减量化二(本年度农药用量-上年度农药用量)/上一年度农药用量X100%。数据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我国农药用量比上年减少1. 45%,但各省发展不平衡。综合考虑,将基本实现定为7%, 全面实现定为-2%,对于农药用量增加的省份给予一定的基本值。

19.化肥减量化

指标内涵:化肥过量施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首要因素, 化肥零增长在我国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化肥减量施用将在未来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计算公式:化肥减量化二(本年度化肥用量-上年度化肥用量)/上一年度化肥用量X100%。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我国化肥用量比上年减少0. 30%,各省发展存在差异。综合考虑,将基本实现定为-0. 5%, 全面实现定

为7%,对于化肥用量增加的省份给予一定的基本值。

20.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当前用秸秆综合利用率代替)

指标内涵:指种植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加权合计。其中,种植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包括秸秆和农膜回收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主要是畜禽粪污利用率。计算公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X3O9科农膜回收率X2O96+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X50%。试测算阶段,暂时选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代替。数据来源:农业部行业统计。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共同组织各省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全国“十二五”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终期评估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10. 4亿吨, 可收集资源量为9. 0亿吨,利用量为7. 2亿吨,2016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1. 7%o《“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综合考虑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85%,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90% o

(六)支持保护

21.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

指标内涵:指农林水事务支出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值, 主要反映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计算公式: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工农林水事务支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X100沆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5年,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5%。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在

30%-50%之间,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约为10%?20%。综合考虑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30%,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40机

22.单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农业贷款投入

指标内涵:指涉农贷款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值,是反映现代金融对农业发展支持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单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农业贷款投入二涉农贷款余额/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数据来源:贷款数据从各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统计资料中采集。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1年,我国各项贷款余额58万亿元,单位GDP贷款余额为1.23元(2015年增加到1.37元);2015 年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3. 35万亿元,单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贷款余额为0.53元。随着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农业信贷需求不断增加,按照金融资本配置应与现代产业建设需求相匹配的原则,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0.6元,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1元。

23.农业保险深度

指标内涵:指农业保费收入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值,是反映农业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农业保险深度二农业保费收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X100%。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

目标值设定(计算方法):2016年农业保险深度为0.63%。根据《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020年全国保险深度将达到5%,将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从国

外情况看,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的农业保险深度分别为5. 2%、

4.1%. 1.8%%考虑到我国农业保险起步晚、发展快、需求大的实际,确定该指标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0.8%,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值为1.2%。

表3全国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测算表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

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 梅方权 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到了80年代,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只是处于走向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在全球学术活动的舞台上,人们对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和发展似乎失去了过去的那种高度热衷。这不仅因为受到发达国家转向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影响,而且更由于对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后的农业将走向何处,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我们对过去20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非传统的农业现代化,中国农业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中国将在21世纪40年代完成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农业现代化基本内涵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特征的变化,具有不同的基本内涵。建国以来的近50年间,有三次发展。 第一次是在50年代中国开始现代化建设的初期,处在学习苏联模式的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指农业实现“四化”:即农业机械化、农业化学化、农业水利化、农业电气化4类技术指标。 第二次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总结了过去的历史经验,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了发展,实现三化:农业基本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内涵扩大了,延伸到了经营管理,指标也有所增加。 第三次是在90年代中后期,是在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广泛吸收了国内外的发展发验,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指标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了明显的新发展,要实现六个方面的现代化: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其基本内涵已经扩大到农民生活消费和农业资源环境,注意了吸收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且经过大量指标分析,提出7类22项评价指标,可以比较全面科学地判断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为跟踪、判断、评价农业现代化的状态,农业现代化阶段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中国将在21世纪前半期实现一个非传统的农业现代化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可以认为是一个非传统的农业现代化。这是因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目前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很不相同。其中,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环境特征,是处在全球走向信息化时代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迅速崛起,全球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 过去,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所处的环境,是在探索寻找现代化技术的工业化时期,是在探索寻找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工业装备农业的时期,是在以工业化大机器替代手工劳动和简单的手工农具的时期,是在没有成熟的农业现代化技术可以借鉴的时期,也是在基本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现代石油工业带来严重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和遭受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建设农业现代化。 现在,中国农业现代化所处的国际环境,是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相当成熟的时代,是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走向产业化的时代,是在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是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现代化而正在走向信息化时代的过程中和正在建设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是在全球日益重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并要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建设农业现代化。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技术,不必完全重走发达国家走过

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

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什么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中国有七八亿农民,人均耕地1.41亩,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依靠科技来提升农业,依靠农业机械化来进行规模经营,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来组织高效农业。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可以概括为: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这是在总结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概括许多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人力资本积累少,这是我们的国情,因此,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其实现途径如下: (一)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农业基础建设既包括深化农业基础地位认识,保障农产品供给,又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还包括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第一,完善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第二,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三,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第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五,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二)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要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科技进步。要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在加大保护资源环境力度的基础上,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建立以国家为主体,企业、农民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确保在农业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以及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 (四)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竞争力。政府应制定支农、惠农、强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五)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固然必须提高农业的设备和武装水平,但归根结底,还必须依靠现代农民。针对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必须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储备人力资本。政府部门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地大规模培训农民,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范围,构筑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大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云南农业现代化课题组 云南土地面积的94%是山区,只有6%是坝区。针对云南农业发展的潜力在山、难点在山、重点在山,其主要途径和目标是发展山区现代农业,课题组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规划云南农业现代化产业布局。 云南山区建设大体上可划分为低热现代农业山区、中暖现代农业山区、高寒现代农业山区。这些不同的地区各处不同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条件、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不同的农业经营习俗,特别是各具不同的交通条件与市场环境。因此,在山区现代农业建设中,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低热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边缘地区及金沙江、元江、怒江河川沿岸附近。包括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德宏州的山区及红河、文山、玉溪、临沧、怒江、丽江、楚雄、昭通等州市的部分县的部分山区,面积700多万公顷。其中又可划分为西部低热山区、西南部低热山区、南部低热山区、东南部低热山区、中部低热山区、北部低热山区。在发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以橡胶、甘蔗、茶叶、咖啡、麻、热带花卉和水果、砂仁为主的经济特色作物,以牛、骡、马为主的大牲畜和滇南小耳猪、菜花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基础上,可分别发展以优质粮油、水果、饮品、糖果加工为主的特色食品工业和香料、林纸工业以及民族传统文化观光旅游业;发展以胡椒、紫胶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以南药为原料的医药工业;发展以珍稀鸟类孔雀、蝶类为主的现代特种养殖业、文化工艺品加工工业;发展以麻、竹子、八角、草果、三七等现代种植业和现代调料、医药工业;发展以牛、马、羊为主的大牲畜和以猪、鸡、鸭、鹅、鱼为主的现代养殖业。 中暖山区,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滇东南、滇西南。主要集中地包括玉溪、昆明、红河、曲靖、楚雄、大理、临沧、保山、文山大部山区及其他州市的部分山区。应以发展以水稻、蚕豆、小麦、马铃薯、玉米为主的现代粮食作物生产及其农产品加工业;以烟、油、菜、花、果为主的现代经济作物生产及其圈烟工业、花卉、蔬菜加工业;以牛、马、羊为主的大

资本农业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向光明前景(一)

资本农业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向光明前景(一) 摘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两大实践难题是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和发展资本农业,归结起来就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 关键词:小农制;小农经济;现代农业;劳动集约型;资本集约型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其基本内涵是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在中国,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农民群众方面,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1](p934)。时至今日,在我国13多亿人口中仍有9.49亿农民和2.6亿多个小农户分散居住在380多万个自然村,其中包括63%的农业人口、60%的劳动年龄人口、66%的老年人口和70%的少儿人口。下一步,我国如何实现小农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做一番回顾性阐释,无论是从思想史还是从现实需要的角度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科学论断的回顾性阐释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后,无论是在斯密的自由经济论中,还是在李嘉图的国民分配论中,都是没有自耕小农和小农制的历史地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小块土地所有制按其性质来说就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的社会积聚、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的应用。高利贷和税收制度必然会到处促使这种所有制没落。资本在土地价格上的支出,势必夺去用于耕种的资本。生产资料无止境地分散,生产者本身无止境地分离。人力发生巨大的浪费。生产条件日趋恶化和生产资料日益昂贵是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规律。对这种生产方式来说,好年成也是一种不幸”2](p910)。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和衰落。……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将把他们那无力的过时的小生产压碎,正如火车把独轮车压碎一样是毫无问题的”3](p485)。所以,恩格斯晚年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反复强调指出:“我们永远也不能向小农许诺,给他们保全个体经济和个人财产去反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优势力量。我们只能向他们许诺,我们不会违反他们的意志而强行干预他们的财产关系。……假如我们不得不等到资本主义生产到处发展以后,等到最后一个小手工业者和最后一个小农都变成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牺牲品以后,再来实现这个改造,那对我们可就太糟了。我们在这个意义上为了农民的利益而必须牺牲的一些社会资金,从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看来好像只是白花钱,然而这却是一项极好的投资,因为这种物质牺牲可能使花在整个社会改造上的费用节省9/10。在这个意义上说来,我们可以很慷慨地对待农民”3](p500-501)。总的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尤其是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国家政权后如何对待农民的态度以及如何改造小农生产方式的方针政策和策略,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然而在19世纪末,一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提出:“用不着有丝毫怀疑,农业的每一部门在中小生产内就如同在大生产内一样可以同样合理地经营,而且甚至和工业的发展相反,农业中集约耕作就使小经营较大经营有极大的优越性。因此,在农业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并没有走向大生产的倾向,恰恰相反,在农业发展的范围以内,大生产并不常是较高的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施方案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施方案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结合镇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镇党委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安排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提升、扩散、共享为纽带,积极引导返乡创业人员根据不同产业类型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合理布局,加快培育一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加快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返乡创业格局,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目标任务 围绕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格局,按照“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工作思路,坚持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农村电商相结合,进一步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全面激发农民工等人员的返乡创业热情。到2020年底,全镇每个社区至少实现全镇50名返乡人员创业,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发展壮大产业带动返乡创业。贯彻落实县乡村振兴实施 意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优质粮食、畜牧养殖产业等 优势产业为重点,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发展现代高效种养业、农产品 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指导发展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规范化的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工就业创业作为重要内容,每 年积极争取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将产业留在村镇,实 现返乡农民工在农村多元化就业创业。 (二)推动产业融合带动返乡创业。鼓励和引导返乡创业人员 将农业生产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工艺、制造、互联网等产 业深度融合,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价 值链、优化供应链。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支持农村 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产全 程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农业农村信息化等涉农项目建设,引 导返乡农民工等人员融入区域专业市场,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 产业集群;鼓励创业基础好、创业能力强的返乡人员,充分开发乡村、乡土潜在价值,发展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推动农 业内部融合、产业延伸融合、功能拓展融合、新技术渗透融合和复 合型融合等多种融合模式。指导各类园区重点建设融合产业、集群 发展和利益共享产业等内容,到2025年累计培育10个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示范点,通过产业融合为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更多选择和 机会。 (三)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返乡创业。创新现代农 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返乡人员通过承包、租赁、

最新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①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还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显示: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从传统农业发展和过渡到现代农业,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正面临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迫切且现实的问题。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口接近十四亿的大国,而耕地总量约为13000万公顷,人均耕地小于0.1公顷。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许多地方有只搞经济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现象,农业中土地、人力、农业资源等大量流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促进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提升。当前中国的粮食问题,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有的地方过剩而有的地方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当前整个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个矛盾,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持续低,因此,农民要增加收入很困难。 (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生产方式上回到了中国以前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落后、停滞不前。其次,自给自足、很少依赖外界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传统,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具有现代化的条件。再次,集约型的劳动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活动。而且,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对科技知识缺少认识也是制约农业增产的因素。最后,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上资源的不足,投入过多但收益甚少,缺少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问题。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 论文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回顾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刻。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论文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在建过初就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全党要高度重视农业。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2O世纪5O年代初至5O年代末期。我国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产权的明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时,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设想和目标。1954年9月,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构想。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现这一构想的“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由此初步形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改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条件出发,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第二阶段:2O世纪6O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进行第一次调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导下,强调农业的基础作用,提出以农业为基础,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并指出,经过2O年到25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这一目标的追求被中断。 第三阶段:20世纪7O年代末8O年代。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作了扩充,增加了农业布局,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以及小城镇建设等。8O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全面实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农业现代化实验区和示范点,更加丰富了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与实践。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化、生产要素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刻。跨人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加入唧后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强,学界认为,研究农业现代化要以“农民大国”为背景,重视对农村文化的研究,跳出农业、立足整体国民经济研究农业现代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吸收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应将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之内综合分析,从农村和农业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发展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农业自身的现代化。

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是通过现代科技、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起来的产业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抓手和载体。为加快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和林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xx县农牧和科技局2012年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xx农科【2012】1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制定如下的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业主大园区的发展格局,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加快基地建设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乡农业仍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产业链短,加工率低,竞争力弱。以基地建设为载体,整体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储藏保鲜、精深加工、创建品牌和市场开拓奠定基础,能有效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基地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迫切需要。以基地建设为载体,聚集土地、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能有效改变农业粗放经营状况,提高土地产出率。 (四)加快基地建设是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种植业在农牧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举足轻重,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能有效增加农民经营土地收益和产业延伸增值收益,为新农村建设培育支柱产业奠定经济基础。 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一)总体要求 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创新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良种化、科技应用、质量安全、品牌化组织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部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部署要求,我部研究编制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部 2016年11月14日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简称“产业融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条件 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是产业融合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设健康中国保障群众营养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产业融合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为“十三五”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 1.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奠定了产业融合的坚实基础。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2145万吨,棉油糖、肉蛋奶、果蔬茶、水产品生产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0%。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建设取得新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6%和63%。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2.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了产业融合的重要力量。规模水平提高,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8万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近20万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超过1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由1.7∶1提高到约2.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创新步伐加快,初步构建起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框架,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了一批成熟适用技术。产业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水稻加工、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加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加工、中原地区牛羊肉加工、西北和环渤海地区苹果加工、沿海和长江流域水产品加工等

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一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 化的战略部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历史性、国际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 理方法和理念来管理农业。 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手段、生产过程、生产条件、经济结构、经营管理、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现代化。其追求目标是:在优化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加工增值率,实现农区产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包括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电子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包括培育优良品种,使动物、植物、微生物有一个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用现代方法去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及各环节上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采用现

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从2000年9月起,总局党委组成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研究”专题组,分成7组到9个分局和部分农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垦区各方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分别在北京与哈尔滨两地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顾委专家对《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权 威性。 2000年11月6日,《规划》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这次论证会得到了省政府和农业部、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开发银行的关怀和支持。出席论证会的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研究员卢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学科评议委员李里特,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于新华,水利部松辽委副总工程师、规划研究室主任李金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教授杨志福,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外经贸部WTO农业谈判组组长程国强,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 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信乃诠等专家和学者。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6941737.html,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作者:周绪全 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7年第02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国家,在国内有70%以上的农业人口,虽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农业发展的格局有所改善,但依据处于相对落后的情况。基于此,探究我国农业发展现代化的基本现状与对策,阐述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关解决对策,进一步有效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业发展;现代化;基本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https://www.360docs.net/doc/dd16941737.html,ki.1673-890x.2017.05.037 1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民对农业知识了解甚少 现如今,在我国大约有9亿多农村人口,其中有60%以上的农民处于一种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其中,受过小学教育以及中学教育的人员比例较大,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数在总人数中的比例很小。伴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也逐渐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伴随着这种发展趋势,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民的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直接影响着后期农产品的产品以及相关质量、劳动生产率。各行各业也开始逐渐认识到,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的发展,低水平的文化素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1.2 重视城市而轻视乡村建设 目前,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但农村现有的耕地资源却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运用,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认为,仅依靠家中的农作物种植很难有效维持整个家庭后期的生活支出,因此,许多的农村青年开始选择到大城市去打拼,从而使得农村存留的劳动力缺少,致使许多耕地逐渐荒芜,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形成了桎梏[1-3]。由于重城轻乡的观念,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缓慢,难以形成特色农业的发展,对于向城市化方向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1.3 经营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 受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制约,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仍摆脱不了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种制度,从而很难形成较大规模的承包经营体制,这样也就使得农业经营仍旧以家庭作为主要

全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全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XX 政发〔201X〕84号)精神,大力推进XX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XX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到2020年,全市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三)实施区域。 1.果品林业示范区:发挥XX小区域气候优势,结合流域治理、生态

建设等措施,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发展果品林业示范项目。项目区主要集中在XX、XX、XX、XX、XX乡等重点乡镇。其中XX、XX、XX要打造万亩果品生产乡镇;XX、XX、XX、XX乡要形成5000亩果品生产规模。 2.设施农业示范区:加大以冷棚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建设力度,以XX、XX、XX、XX、XX、XXX、XX、XX、XX等乡镇为重点,推进设施农业由小区、园区向示范区发展,做大小区、园区规模,提升质量和效益水平。 3.精品农业示范区: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这条主线,主动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做大专用玉米、高油花生、杂粮、饲草生产基地,推进高产创建工作。重点抓好XX、XX、XX、XX、XX、XX、XX、XX、XX等乡镇杂粮和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建设。 4.高效农业示范区:突出发展裸地蔬菜、加工型番茄、山药、西香瓜、食用菌、薯类、烤烟、中药材等高效作物品种,加快产销对接,培育高效特色产业。以XX、XX、XX、XX、XX、XX、XX、XX、XX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一批连片规模的高效农业示范区。 5.都市农业示范区:以XX、XX、XX、XX、XX等乡镇为重点,围绕近郊、自然景观、田园景观、人文景观、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建设集观光休闲、农事体验、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农业项目示范区,发展农业新业态,培育新的增收点。 6.种养结合示范区:我市是农牧结合区,资源丰富,适合发展以养促调、种养结合循环农业项目。以XX、XX、XX、XX、XX、XX、XX乡等乡镇为重点,加快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打造一批种养循环结合示范项目。 7.有机农业试验示范区:充分发挥我市全域大气、地下水、耕地无污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浅谈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前言】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实现我国经济腾飞及综合实力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农业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现代的中国农业在资源、技术和生态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为了早日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发展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选择适合我国实情的农业发展道路一一工厂化农业。 【关键字】工厂化农业贡献必要开发研究发展 【正文】 一、什么是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农业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当今世界,工厂化农业有了迅速发展,现已应用于蔬菜、花卉、养猪、养禽、养鱼、乃至多年生果树栽培等许多领域,并达到高效率、高产值、高效益。工厂化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它是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控制技术和新材料不断创新和在农业上广泛应用的结果。 那么我们如何区别设施园艺、设施农业和工厂化农业呢?简而言之,设施园艺主要是指在各种较大型的设施内进行园艺作物生产的方式;设施农业主要是指在各种设施内进行农业生产的

方式,它与设施园艺的不同主要在于设施农业生产的不仅仅是植物,还有动物,也就是说设施农业不仅包括种植业,也包括养殖业。工厂化农业则主要是指在相对可控环境下,采用现代工业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生产有标准、生产工艺、生产车间,而且是常年不间断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有品牌、商标、标准、包装。 但是目前的农业生产距离工厂化生产还相差甚远,工厂化农业生产还只是一个目标,需要我们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因此,目前我们所讲的工厂化农业生产及科技攻关,实际上是设施园艺朝着工厂化生产方向迈进的过程,尚未涉及到养殖业,因此这只是工厂化农业的一个开端,并不是真正的工厂化农业,而工厂化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终极目标。 二、发展工厂化农业的必要性 1.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村人口多,农业资源贫乏,劳动生产率低。然而要解决“三农”问题的,除了通过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来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外,更重要的是以效益为核心增加农业资源。因为工厂化农业是咼投入咼产出的咼效农业,是资源咼效利用的农业,而且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发展工厂化农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就业,可以提高农业效益,而且能够通过工厂化农业的实施,使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得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

中国农业现代化现状与实现途径

中国农业现代化现状与实现途径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中国远远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虽然中国的城市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但是中国的农村却没有相应地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而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农业必须实现现代化,才能解决当今中国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试论述中国农业现代化现状与实现途径。 【关键词】三农问题;现代化;实现途径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基础牢固的农业,就不可能有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农民的小康生活,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更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解决好农业的发展问题始终是全党乃至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城市化的进程发展迅速。但中国的农村却没有得到相应地发展,中国的三农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

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农业现代化指的是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一种从旧的模式转变为新型模式的过程。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现代农业是在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现代产业,因而现代农业应是发达的科学农业,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的、可持续的农业。”①很显然,中国农业离现代农业的距离是很大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农业随着经济、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同的面貌,发展水平也大相径庭,农民的收入情况和经济条件也很迥异。例如东三省的农业发展农业发展状况和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就有很大的差距,由于我国东北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良好的适合农业发展的环境,再加上东北地区工业发达为现代化农业提供了现代化设备,因此东三省地区农业发展先天条件优越后天设备先进,很快地很好地走上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但是,中国西南、西北等偏远地区由于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现代化机械设备少,那里的大部分地区依然保留着一户人、一头牛、一把锄头的传统耕作方式,导致人力投入大反而农业产量少,农民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仍旧保持着贫穷的面貌。因此,中国的农业需要实现现代化迫在眉睫。

农业现代化_问题与对策.

东岳论丛 1997年第 1期 农业现代化 :问题与对策 张兆清亓国庆吕济爱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 :, , 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 , 。一, 而且进展缓慢。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首先是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深刻。一是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农业是经济发展、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 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首先讲的就是重工业 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虽然工业化十分重要 , 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不能丢 , 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不能动摇。农业现代化被忽视了 , 工业化就会停滞 , 国民经济就会失调 , 整个现代化建设就难以实现。二是对农业现代化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比较低 , 目前农业劳动 手段仍然多是人畜力和半机械化工具 , 副业操作大都是手工小作坊式 ; 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 , 传统的经验积累仍占很大比重 ; 管理多是散漫无序的非科学化方式 等。与国外发达国家比 ,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差距非常大 ; 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贡 献率 , 我国为 27— 35%, 而发达国家为 68— 80%; 农业劳动生产率 , 我国每个劳动 力年生产粮食 1200— 1300公斤 , 肉类 70— 80公斤 , 发达国家每个劳动力年生产 粮食 2— 10万公斤 , 肉类 3000— 4000公斤 ; 粮食单产 , 我国 265公斤 , 发达国家273— 423公斤 ; 作物良种覆盖率 , 我国为 88%, 发达国家为 100%; 农业机械化程度 , 我国机耕率 53%, 机播率 27%, 机收率 14%, 而发达国家已全面机械化。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快的 70年左右 (如美国 , 稍慢的则近百年 (如法国等。中国作为 农业大国 , 必须提高对农业现代化艰巨性的认识 , 否则 , 农业现代化没有突破性发展 , 第三步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其次 , 对农业的投入少 , 使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乏力。就财政资金投入而言 , 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建总额的比重由八十年代初期的 5%下降到近年的不足 3%。就物质投入而言 , 1985年以来农业物资投入量明显减少 , 且浪费严重。一些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达到 60— 70%, 而我国

农业现代化发展难点

农业现代化面临诸多瓶颈 张立伟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重视程度不断加大,连续四年中央一号文件集中关注农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把发展现代农业提到了战略高度。我市按照十八大精神,制定了相应的农业发展规划,制定了“2211”工程,即在末来5年内将我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到水稻200万亩,玉米200万亩,大豆100万亩,马铃薯100万亩,使我市种植结构趋于合理。通过宏观调整,使我市农业提前进入现代化时代。这让农民看到了希望,让从事服务农业的企业、个人以及社会组织看到了希望。那么,解决好三农问题何时能成为现实?农业走向现代化究竟能否改变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命运?我就对农业现代化生产所面临的困难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农业面临土地流转难题 传统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元的一种小生产。在现代农业中,农户广泛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加入到各种专业化合作组织中,农业经营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这些合作组织包括专业协会、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公司加农户等各种形式,它们活动在生产、流通、消费、信贷等各个领域。而农民合作社作为

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之一,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却遇到不少难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土地大规模流转的困难。 我到和盛乡工作前在孔国乡工作,主管农业,与合作社接触机会相对较多,其中海涛合作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海涛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尤海涛最发愁的就是土地规模经营,合作社最主要特征就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而目前土地大规模流转还有一定难度,特别是股份制初期只能进行小范围试点,等时机成熟了再逐步扩大。 海涛合作社自2010年成立至今,土地经营面积只3000多亩,但这3000多亩主要的动作形式还是停留在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分散经营管理,年末分散收获,集中销售这个模式。在今年年初,随着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有所提高,海涛合作社投入300多万元,在德宝村新建日加工量为500吨玉米烘干塔,意在打造辐射德宝村、兆林村、文明村、隆昌村四个村,总耕地面积14万亩,达到产供销一条龙模式。并组织文明村、德宝村农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借着烘干塔的建成,经营规模应该可以做大一些,达到万亩以上,但合作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大多农户有顾虑,主要担心自己收益得不到保障,希望一次性能给予补偿。海涛说,有一位农户,在谈合作过程中,我们先后去了她家5次,她对入股不了解,不愿意按股份分红,希望我们将32亩耕地的收成给予一次性补偿。还有一位农户不愿意把土地包给我们,而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