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用柔软剂的现状和发展

织物用柔软剂的现状和发展
织物用柔软剂的现状和发展

织物用柔软剂的现状和发展

一、概述

织物经过前处理和一系列染整加式后,由于去除了天然油脂蜡质,往往会降低其原有的平滑感,使手感变得粗糙。另外,有些织物需经过高温处理,如树脂整理,合纤的热定型、腈纶的汽蒸膨化以及涂料印花等,也会使织物手感变得粗硬。

大部分合纤织物以及纯毛、棉绒织物经洗涤或肥皂洗后,都有变硬、手感粗糙,穿着不舒服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就需要使用柔软剂来加以改善。随着合纤织物发发展,人们对织物的柔软整理要求日益迫切,柔软剂的重要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让汉科精化给大家来详细解说一下关于织物用柔软剂的现状和发展。

(一)柔软整理的机理

柔软整理是通过降低纤维与纤维之间或纤维和人肤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产生柔触感的一种整理。织物之间的摩擦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动摩擦阴力,前者是指纤维与纤维表态接触时,使纤维开始运动所需克服的力,后者是指当纤维移动后使之保持移动所需克服的力。对应静、动摩擦力,与之相关的系数分别称为静摩擦系数(μs)和动摩擦系数(μa)。在柔软整理过程中,要求静、动摩擦系数都降低,且更多地降低静摩擦系数。

纤维是线状高分子物质构成的比表面积很大的物质,当织物纤维吸附柔软剂后,纤维界面张力降低,纤维变得容易扩展面,伸展长度,结果使织物这得蓬松、丰满、产生柔软的手感。

一般织物在水中带有负电荷,阳离子型柔软剂领先静电引力较强地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簿簿的一层膜,并且,它在纤维表面的吸附是以分子的亲水性基团朝向纤维,以疏水性基团朝向空气,这样除了降低织物的静电性外,还能减低纤维的摩擦系数。因为它对大部分纤维具有亲和性,因此使用少量阳离子型柔软剂就有较好的效果,而阴离子型柔软剂吸附到纤维上成膜时,往往其分子的疏水基部分在内侧,而亲水基都围于织物外层,因亲水基在纤维表面对平滑性是有妨碍的,致使织物的手感几乎没有得到改善,因此,用阴离子型柔软剂处理纤维柔软效果较弱,这个缺点往往通过配合其它油脂来加以解决。纤维的柔软处理可有两个途径:(1)柔软剂对纤维的表面作用,通过增加柔软剂对纤维的表面吸附降低纤维的摩擦系数。(2)柔软剂对纤维的内部作用,通过柔软剂对纤维内部的渗透,改变纤维的弯曲刚性和扭转刚性,从而使纤维柔软,此属于纤维物理性质的改变。

(二)柔软剂的化学结构与柔软性能

大部分柔软剂的品种都属于表面活性剂,但柔软剂一般都很少使用单一的化学结构,多数是由几种组分配复配而成,除加入矿物油、石蜡、植物油、脂肪醇等成分外,为了加强乳化、分散等效果还大量使用表面活性剂成分。

柔软剂的化学结构主要由疏水性基团和亲水性基团两部分组成。

1、疏水性基团

柔软剂的柔软平滑作用,主要是由直链脂肪烷烃结构产生的,其碳原子数一般是在C12~C22之间,而以使用C16~C18为最多,例如,

十六醇、十八醇、棕榈酸、硬脂酸等。由于柔软剂的疏水性基团结构比较简单,亲水性基团的选择是个关键,整个柔软剂组份的组成是以复配技术为基础的。此外,有机硅树脂的柔软平滑作用,则是由于有机硅树脂中甲基定向排列的缘故。

2、亲水性基团

柔软剂的亲水性基团不仅有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之分,而且在同一离子型结构类型中具有不同的亲水性基团,其性质也会出现很大差异例如,阴离子型柔软剂中脂肪醇硫酸酯、脂肪醇磷酸酯、磺基琥珀酸二烷基酯等性质就各不相同。各离子型柔软剂对降低纤维静摩擦系数(μa)作用的大小顺序是:矿物油>聚乙二醇非离子>阴离子>多元醇非离子>阳离子,因此,在高速条件下降低动摩擦系数的纺丝油剂、编织油剂等均应以矿物油为主要成分,适当配合一些聚乙二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帮助矿物油乳化、分散,增加防静电效果。

(三)柔软剂的分类:

柔软剂按照表面活性剂的特征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1)表面活性剂;(2)非表面活性剂;(3)表面活性剂和非表面活性剂物质的复配物。

A、表面活性剂类柔软剂

1、阴离子型柔软剂

阴离子型柔软剂应用较早,但由于纤维在水中带有负电荷,所以不易被纤维吸附,因此柔软效果较弱。由于和纤维的吸附性弱,则易于被清除,因此有的品种适用于作纺织油剂中的柔软组份。

2、非离子型柔软剂

非离子型柔软剂的手感和阴离子型柔软剂近似,不会使染料变色,能与阴离子型或阳离子型柔软剂混用,它们对纤维的吸附性不好,耐久性低,并且对合成纤维几乎没有作用,主要应用于纤维素纤维的后整理和全盛纤维油剂中的乳化和平滑组分。

3、阳离子型柔软剂

阳离子型柔软剂对各种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的结合力很强,能耐温和经受洗涤,耐久性强,织物整理后可获优良柔软效果和丰满的手感,使合成纤维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效果,但有些阳离子柔软剂具有泛黄,使染料变色,抑制荧光增白剂,降低日晒牢度和摩擦牢度的缺点。

4、两性柔软剂

两性型柔软剂对合成纤维的亲合力强,没有泛黄和使染料变色或抑制荧光增白剂等缺点,能在广泛的pH介质中使用。

5、反应型柔软剂

反应型柔软剂,也称为活性柔软剂,是在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素纤维的羟基(—OH)直接发生反应形成酯键或醚键共价结合的柔软剂,因其具有耐磨、耐洗的持久性,故又称为耐久性柔软剂。

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柔软剂过去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现在用得较少。阳离子型柔软剂既适用于纤维素纤维,也适用于合成纤维的整理,是应用范围广泛的一类。两性型柔软剂是在阳离子柔软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柔软效果不如阳离子型柔软剂,而且这类柔软剂的品种不多。

B、非表面活性剂柔软剂

1、天然油脂、石蜡类柔软剂

天然油脂、石蜡在乳化剂的作用下配制成乳液,可以用作纺织油剂和柔软整理剂,所用的天然油脂为硬脂酸、椰子油、白油等,其中,石蜡乳油配制简便:将石蜡、硬脂酸、平平加、水经高速搅拌而成乳液。

这类柔软剂手感好,对降低流体摩擦效果好,主要用于针织内衣织物的后整理,可使纱线及纤维表面光滑,并能使布面手感滑爽和丰满,国内称为柔软剂101。

2、高分子聚合物乳液

这类柔软剂是聚乙烯、聚丙烯、有机硅树脂等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乳液,用于织物整理不泛黄,不会使染料变色,不仅有好的柔软效果,而且还有一定的防皱和防水性能。

(1)聚乙烯树脂乳液:将聚乙烯进行氧化处理,使其分子中有部分羧基化羧基化(-COOH),能增加亲水性,平滑效果好,国内称为柔软剂PE。

(2)有机硅乳液:这类柔软剂是硅油或硅橡胶的乳液,能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和平滑手感,并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a、硅油乳液:硅油,又称为二甲基硅油,学名是二甲基聚硅氧烷,分子量为6-7万,它不能直接作为柔软剂使用,必须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制成硅油乳液,才能应用于织物,国内柔软剂有C和SD等。

b、羟基硅油乳液:硅油是强疏水性的聚合物,乳化极困难,为了改进硅油的乳化性能,将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两端用羟基(-OH)取代,

使其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用这种羟基封头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乳液,也称为羟基硅油乳液。

c、有机硅橡胶:硅橡胶是由球状二甲基硅氧烷的环四聚体(即D4),再经酸或碱的催化作用,生成高分子线型聚硅氧烷——有机硅弹性体,分子量为20万,硅橡胶也必须用乳化剂配制成乳液才能应用于织物。这种柔软剂对一般的纺织助剂有较好的相容性。用于织物整理既能提高抗皱性和柔软性,平滑性,又不降低纤维强力。

d、氨基聚硅氧烷:这种氨基有机硅柔软剂适用于高档纺织整理,如应用于毛织物或化纤织物上,具有优良的柔软丰满的手感,耐洗性好,应用工艺简单,低温烘干即可,不需要高温洪焙。

e、含环氧乙烷聚硅氧烷:这种有机硅柔软剂,除有较好的亲水性外,还有好的回弹性,抗机械强力和粘结性,但平滑性略差。

二、国内柔软剂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了柔软剂的生产,将由石蜡、硬脂酸、白油和水经快速搅拌而成的乳化体,用于针织内衣织物的后处理。自六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发展外销树脂整理的印染产品,由于柔软剂能改善织物的若千物理性能而为必须添加的助剂之一。最先引进的国外商品是联邦德国赫司脱(Hoechst)公司的柔软剂Persistol VS,这类乙烯亚胺反应型柔软剂,在我国曾得到广泛的应用,凡需要具有一定拒水作用的,无不选用VS作为主要助剂,六十年代中期国内自行试制了柔软剂VS,产量一度达到年产千余吨之多,后来,由于VS类柔软剂存在一定量的游离乙烯亚胺,国外资料明确报导了它有致癌作用,

国内各应用了厂家屡有发生皮肤过敏及影响健康的情况,从而开始谋求由其它柔软剂替代之。六十年代后期,我国涤棉混纺产品增长幅度较大,为了提高织物滑、挺、爽的手感,国内外陆续推荐使用了各种柔软剂商品,在后整理织物性能上,除了柔软目的外,又对平滑、丰满、防止扯针,以及亲水性、抗静电性等提出了要求。

我国先后推出柔软剂产品有:

年代商品名称组分类型用途

五、六十年代柔软剂101

柔软剂SC

柔软剂VS

柔软剂HC

柔软剂IS石蜡、硬脂酸、水的乳化体

脂肪酸环氧乙烷缩全物

十八异氰酸酯和乙烯胺缩合物

叔胺、硬脂酸、石蜡乳化剂

咪唑啉衍生物非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

反应型

阳离子

阳离子用于针织内衣织物的后处理

用于合纤及粘织物的柔软处理

用于晴纶纤维的柔软处理

用于棉、麻、人造丝、锦纶丝等的柔软处理

腈纶纤维的柔软剂、涤纶成品油剂的添加剂

七、八十年代柔软剂SCM

柔软剂FC烷基咪唑啉衍生物

脂肪酸衍生物两性型纺织品的柔软剂、粘胶、合纤、塑料的抗静电剂。

用于纤维、合成纤维的柔软处理,抗静电、不泛黄、手感柔软丰满、表面光滑。

柔软剂COS

柔软剂MA-700脂肪酸聚氧乙烯烷基酸硫酸酯等的复配物

硫代琥珀酸长链酯含有机硅的复合型柔软剂阴离子型用于针织物内衣及毛巾、被单的整理

用于真丝、涤纶织物的柔软整理

柔软剂NDS

柔软剂CZ-S

柔软剂MS-80

柔软剂TR羧酸酰胺衍生物

脂肪酰胺衍生物

羟甲基硬脂酰胺衍生物

异硫脲非离子型各类纤维、特别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柔软后处理。

用于涤棉、涤卡、粘胶和棉混纺织品的后整理

用于纯棉织物、丝绸、毛织物、合纤及其混纺织物的柔软整理。用于丝绸(包括柞丝绸)、棉、涤、粘等混纺织物的处理。

柔软剂ES

柔软剂KC

柔软剂ZM

柔软剂EST

柔软剂KF

柔软剂D3

柔软剂DZ-1

柔软剂NS

柔软剂SapamineCH

柔软剂C

柔软剂A

柔软剂SS

柔软剂SD

柔软剂PEN

柔软剂PSA

柔软剂SPE

柔软剂EP

柔软剂S

柔软剂MS-PE

柔软剂TSN具有环氧基的阳荷性活性体乳化体

脂肪酰胺衍生物

烷基咪唑啉衍生物

具有环氧基的阳荷性活性剂

硬脂酰胺衍生物

脂肪胺和丙烯酸酯的缩合物

聚环氧基团的硅系阳离子型柔软剂

十八烷基衍生物

脂肪酸缩合物

高聚合度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烷基醚硅烷

具有反应性基团的硅系柔软剂

有机硅乳液

聚乙烯乳液

具反应性官能团的硅氧烷

二甲基硅油乳液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具反应性能团的硅氧烷

石蜡及硬脂酸甘油脂混合物

羟甲基硬脂酰胺化合物

脂肪酸酯与有机硅复合物阳离子型腈纶纤维的柔软剂,涤纶成品的添加剂。

涤纶、腈纶等化纤的混纺织物的柔软。

用于具丝及其他纤维的柔软、平滑处理、提高纸品的光亮、光滑、柔软及弹性。

腈纶纤维的柔软处理,对其他合经主棉、毛、丝等织物也具有良好的柔软效果。

棉丝、合纤及其他混纺织物的柔软后整理。

用于真丝绸、平绒、针织、府绸、细卡等织物的柔软处理。

棉织物、涤棉、涤粘、中长纤维、腈纶纤维等的柔软处理。

用于棉、粘胶、合成纤维、毛、混纺织物的柔软处理。

作润湿剂,也可作为固色剂使用,具有良好的润湿和乳化力。

用于织物柔软整理,提高涤/棉织物的滑、挺、爽的手感。

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的前处理、织物加工和后处理,提高纤维织物的润滑性和柔软性。

用于棉、毛、涤棉混纺织物的后处理。

用于涤纶线、提高润滑和缝纫性能。

用于涤卡、涤棉、中衣、涤弹等化纤织物的处理。

用于纤维素纤维、合纤/羊毛、合纤/纤维素纤维、涤纶及棉纶的柔软处理。

用于棉及合成纤维的柔软后整理。

用于毛涤、毛粘等混纺织物的后整理,赋予织物滑挺厚实的手感,增加织物的耐磨强度及弹性。

在减少树脂用量的情况下,增进纤维的机织及针织品的弹性、伸张及防皱性能,并能使织物光滑柔软,手感丰富,具优良的免烫效果,

大大提高可缝纫性。

用于印花棉布等的柔软处理。

中长、涤卡、涤腈等强物的整理,手感柔软,毛感好。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固体柔软剂SCS

固体柔软剂SCD

固体柔软剂CS

固体柔软剂WS

氨基有机硅

柔软剂SS

真丝织物柔软剂RD

柔软剂KACO-20

柔软剂KASK-CON阳荷性型的复合柔软剂

脂肪族胺类等复配物

高分子季铵盐

阳离子型的复配物阳离子型

弱阳离子型

阳离子型

弱阳离子型

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用于棉织物、聚酰胺和腈纶纤维等柔软处理。

用于各种纤维上具有丰满柔软的手感

适用于各种纤维的柔软加工,效果显著。

适用于各种纤维的柔软加工,使用性佳,不泛黄

可用于各种纤维上,具有滑爽手感,优越的耐洗性能。

赋予真丝织物逸、悬垂观;具有柔糯,丰满手感。

提高丝、绸等织物的弹性与极佳的柔软手感,改善可缝纫性。

专门用于浴巾、内衣、尿布及各种纺织物的柔软处理、使棉布、棉混纺织物具有柔软、润滑之触感,对任何纤维都不泛黄。

近年来,国内又不断开发了许多新的柔软剂,其中以固体柔软剂为例,它是一种优良的柔软剂,与液态柔软剂相比,所需用量少,仅为传统液体柔软剂量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节约运输费用,通常在室温或40-50℃条件下即溶解于水,操作简便,且节省能源,此类固体柔软剂适用于纯棉、腈纶及混纺织物的柔软整理,能赋于织物非常柔软、滑爽、丰满的手感。

三、柔软剂发展的新课题

织物用柔软剂在国外比较成熟,品种也很繁多,由于织物用柔软剂适应性广泛,不同纤维、不同织物、不同要求需选择不同类型的柔软剂,针对上述情况介绍下列几种待开发的新品种柔软剂。

1、新季铵盐类柔软剂

由谷氨酸或天冬氨酸与C12~C14碳链脂肪醇经酯化,叔胺化、季铵化生成双酯季铵盐。

化学反应式如下:

HOOCCH2CH2(NH2)CHCOOH(谷氨酸)+2C18H35OH(十八烯醇) →C18H35OOCCH2CH2CH(NH2)COOG18H35+2H2O

G18H35OOCH2CH2CH(NH2)COOC18H35+2CH2O →C18H35OOC(CH2)2CH[N(CH3)2]COOC18H35C18H35OOC(CH2)2C H[N(CH3)2]COOC18H35+CH3CL →{C18H35OOC(CH2)2CH[N(CH3)3]COOC18H35}+CL-

季铵盐类的柔软剂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柔软剂,例:双十八烷基二甲基季铵盐是一个柔软效果突出的织物柔软剂,对织物而言仅用1‰~2‰的量就能起到理想的柔软效果,且因其毒性低刺激小,而使用在婴儿尿布的柔软加工中,一九五五年在美国,一九六零年在日本就开始使用。但经双十八烷基二甲基季铵盐柔软整理的纤维,在获得柔软性的同时,增加了疏水性,使纤维的吸湿性降低吸湿性为40mm,生化降解困难,增加穿着的不舒适感。而上述介绍的新季铵盐不光具有对各种纤维优良的等同于双十八烷基二甲基季铵盐的柔软效果,而且具有优良的吸水性和抗静电性能,以及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几乎不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

2、生化降解良好的新季铵盐类柔软剂

反应过程:A、在等克分子条件下,丙烯脂与C8~C22脂肪醇反应生成醚腈;B、醚腈在加氢条件下生成相应的醚胺;C、烷氧基醚胺通过环氧乙烷叔胺化反应得到烷氧基醚叔胺化合物;D、由烷氧基醚叔胺化合物与C8~C22脂肪酸进行单酯化反应得到烷氧基醚胺单酯化合物;E、烷氧基醚胺单酯化合物与硫酸二甲酯反应生成季醚铵酯产品。

这类季醚铵酯产品经过复配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可以生物降解的产品,现举例如下:

成份%(WT)

季醚铵酯4.7

羟苯甲酸甲酯0.2

对羟苯甲酸丁酯0.1

香料0.3

染料1.7

水若干

将453.5g去离子水加热到60℃,加入23.5g熔化的季醚铵得到均相熔融的混合物,此分散液在300rpm速度下混合13分钟,当冷却到25℃时(1度每分钟)加入1.5g香料,混合15分钟后加入染料,最后得到的分散液pH=2.5,粘度为30cps。

3、赋予酯纤维平滑柔软兼阻燃的柔软整理剂

比较例1:不用合成例1中含有溴原子的二甲基聚硅氧烷,而改用原料为氨基二甲基聚硅氧烷。

比较例2:不使用合成1中含有溴原子的二甲基聚硅氧烷,而改用原料为含溴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比较例3:不使用合成1中含溴原子的二甲基聚硅氧烷,而改用原料为氨基二甲基聚硅氧烷和含溴原子的有机化合物。

作为阻燃聚酯用平滑改良剂的总评价

防皱度(%)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风格总评价

合成例1800.1220.103手感丰富平滑良好良好

合成例2790.1280.106良好良好

合成例3790.1250.106良好良好

比较例1800.1280.102光滑感强不十分好

比较例2690.3950.273比米处理差、粗硬不好

比较例3780.1320.118缺乏平滑性不十分好

该聚醚纤维整理剂不但能赋予聚酯织物柔软平滑性,而且赋予阻燃性,这主要是因为这种整理剂的化学结构不仅具有主要成分有机聚硅氧烷,还引进了3%以上重量的溴原子。

4、用于纤维织物的亲水性柔软剂

用于纤维织物的亲水性柔软剂具有令人满意的柔软丰满的手感和毛感,经整理后的织物泛黄,不影响白度,具有很好的吸水性。这种亲水性柔软剂一般含有下列成分:

(1)含有饱和或不饱和C9~C24脂肪酸基团,且与C1~C2烷基膦酸双C1~C2烷基酯季铵化的水溶性胺盐,其分子结构式如下:这里R1的基团R5是饱和或未饱和C12~C22烷基,X=2~4,R2是C1~C4烷基,R3、R4分别为C1~C2烷基。

(2)含有C12~C24饱和或不饱和烷基长链的季铵化合物。

(3)20℃度时,密度为0.95~1.05g/cm3酸值为10~60,皂化值为15~80的分散乳化聚乙烯蜡。

(4)其他组分,包括有机聚硅氧烷,大多为环氧或乙氧基、丙氧基、聚乙氧基、聚丙氧基取代的二甲基聚硅氧烷;脂肪酸双链烷酰胺,一般为C16~C22碳链,石蜡乳液;也乳化剂和水等,举例如下:

a.成份(1)的置备

在一个装有搅拌、温度计、滴液漏斗和蒸馏头的四口烧瓶中加入284克硬脂酸,搅拌,通氮并加热至100℃,然后缓慢滴加160克二乙氨基丙胺,控制滴加温度不超过120℃,滴加完毕升温至130℃,搅拌1小时,并在150℃保温4小时,再升温至180℃搅拌3小时,此时反应结束,酸值应低于10。

将反应物冷却至100℃,用上述方法缓慢滴加136克二甲基膦盐,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120℃,滴加完毕缓慢升温至130℃,并搅拌保温2小时,最后进行热过滤,经冷却后就得到糊状的N,N-二乙基-N-甲基-N(硬脂酸酰胺丙基)铵单基甲膦盐产品。

b.亲水性柔软剂的置备

在一个装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21三烧瓶中先将633克水加热至80℃,加入65克上述成分(1)产品,再加入30克二异丙基油酸盐二甲基胺N-乙基硫酸酯和20克双可可烷基二甲基铵氯化物,将此混合物在70-75℃下搅拌1小时,然后搅拌加入16.7克60%浓度的冰醋和2克氯化钠,调节pH至3.5-5.5,保温直到所有的氧化剂消失,再搅拌加入300克27%浓度的聚乙烯蜡分散液(此聚乙烯蜡在20℃时密度为0.98/cm3,酸值为25,皂化值为50),混合物冷却至30℃,过滤,于是就得到了一个贮存稳定(至少一年)的亲水性柔软剂。

c.亲水性柔软剂的应用

将泽西棉布(285g/m2)在40℃下,于液比为30:1(体积:重量)含有3%柔软剂的液体中(耐用30分钟),用吸尽法处理,然后棉布经简单离心分离,并于110℃温度下干燥。

用这种亲水性柔软剂整理过的泽西棉布具有显著的柔软感、毛感和好的亲水性,并保留良好的白度。

柔软剂的使用

柔软整理剂 1.柔软剂定义: 柔软剂是一种能吸附于纤维表面并使纤维表面平滑、改善手感或触感的物质。柔软剂除能使织物柔软外、往往还兼有抗静电、防再污染、提高平滑性、撕破强力和提高缝制性等效果。 2.柔软剂的要求: ①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平滑性、蓬松性。 ②对纤维或织物的白度或染色牢度影响小。 ③在各种柔软加工条件下(浸渍、浸轧、温度、PH变化等),工作液要有相当的稳定性。 ④柔软整理后的纤维或织物不宜受热变色,在贮藏中不应产生色泽、气味、手感的变化。 ⑤柔软剂若是乳液,其乳液稳定性要好不破乳。 ⑥人体皮肤接触后无不良影响,符合环保要求。 ⑦按不同的处理要求:能具有适当的吸水性、拒水性、防静电性等性能。 3.柔软剂的分类: 3.1按化学成分分类: 3.1.1. 非硅柔软剂:长链脂肪族类:如软片、软油精等。为脂肪酰胺类、特殊的脂肪酸酯、特殊烷基胺基甜菜碱类、 高级脂肪酰胺类季胺化合物。 3.1.2. 含硅柔软剂: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等如表。 3.1.3 天然油脂和石蜡: 3.2按应用性能分类: 1. 亲水型:聚醚氨基改性硅油等亲水硅油。 2. 拒水型:氨基改性硅油。 3. 平滑型: 4. 柔软型: 5. 蓬松型: 6. 复配型:软片(软油)与硅油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柔软剂,达到特殊要求。 软片+软油精+硅油 4.2有机硅柔软剂是一类应用最广泛的性能好、效果最突出的纺织品柔软剂,可分为非活性、活性和改性型几类。 4.2.1.非活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属第一代产品他自身不能交联不和纤维发生反应、因此不耐洗,且 手感弹性均不理想,甲基硅油的氧原子向着纤维表面定向,甲基则在纤维外侧定向排列甲基能自 由饶者硅原子旋转,以产生较好的平滑感。 4.2.2.活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为羟基硅油或含氢硅氧烷属第二带产品他能和纤维发生交联反应,在纤维表面形成薄膜 增加弹性,具有一定的耐洗涤效果,但存在易飘油,不耐剪切,手感有油腻状等缺点。 4.2.3.改性型有机硅柔软剂:是新一代(第三代)有机硅柔软剂,包括氨基改性硅油、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等,其中以 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最多,他可以改善硅氧烷在纤维上的定向排列增加对纤维的亲和力,大大 改善织物的柔软性,手感具有丰满、蓬松、柔软、滑糯的综合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亲水性 下降,抗污性不够,高温易黄变,回修重染时剥除硅油困难,改色也困难。 我公司开发的多为氨基改性硅油、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类的柔软剂,亲水性氨基硅油,低黄变 氨基硅油,超柔软氨基硅油、超平滑氨基硅油,是我司主推的产品。 5.柔软剂也可按如方法下分类: 阳离子 长链脂肪族阴离子 非离子 两性型 天然油脂及石蜡 聚乙烯乳液类 高分子聚合物 有机硅类 5.1.有机硅柔软剂分类: 非活性有机硅:(第一代有机硅)聚二甲基硅氧烷,国内称甲基硅油。 含氢有机硅油, 活性有机硅(第二代有机硅): 羟基硅油(第二代有机硅) 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 具反应性基团的有机硅(第三代有机硅): 氨基改性硅油 氨基有机硅微乳:粒径在0.15um以下的微乳有机硅为稳定的分散状态,耐热稳定性、抗剪切稳定性、储存稳定性、渗透性极大提高,微小的粒径,表面积大提高与纤维接触几率,表面吸附量增大均匀性提高,能渗透到 纤维微结构中,用量可以减少1/2~1/3 5.2.各类有机硅柔软剂的特点: A. 甲基硅油:有较好的平滑性,由于不能自身交联,也不能与纤维交联,所以耐洗性较差。 B. 羟基硅油:有阴离子或阳离子羟基硅油乳液,手感平滑、有弹性,相比甲基硅油提高了耐洗性。如SAH-288A,F-3 C. 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具有亲水性和抗静电性能。如CGF 、CGF-343、SM-18

柔软剂msds

RC-3 柔软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中文名称:RC-3 柔软剂 技术说明书编码:1292 CAS No.:34310-34-5 分子式:C6H4O3 分子量:119.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有机硅340-9 柔化剂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动物实验显示本品有轻度刺激性。未见职业性危害。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属于不燃化学品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并用大量清水稀释。-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口罩,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ACGIH 100ppm,606mg/m3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柔软剂知识

1.按化学成分分类: 非硅柔软剂:长链脂肪族类:如软片、软油精等。为脂肪酰胺类、特殊的脂肪酸酯、特殊烷基胺基甜菜碱类、高级脂肪酰胺类季胺化合物。 含硅柔软剂: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等如表。 天然油脂和石蜡: 2.按应用性能分类: 1. 亲水型:聚醚氨基改性硅油等亲水硅油。 2. 拒水型:氨基改性硅油。 3. 平滑型: 4. 柔软型: 5. 蓬松型: 6. 复配型:软片(软油)与硅油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柔软剂,达到特殊要求。 软片+软油精+硅油 柔软剂原料分类 1.有机硅类: 这类柔软剂爽滑效果比较好,最大的弊端就是价格昂贵,成本较高,使用时及易造成飘油。不适合在日益竞争的现代工业中长期发展; 2.软片类: 这类主要以脂肪酸盐为主,使用比较方便,但这类柔软剂软片用量大,成本也相应比较高。不适合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工业利润的需求; 3.D1821: 也即是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这类柔软剂最大的缺点是生物降解性差并且黄变严重;随着公共意识的提高,环保质量的要求,此类产品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4.酯基季铵盐: 这类柔软剂柔软性能稳定,用量小,突出生物降解性,更兼具有抗黄变、杀菌消毒等多项功能。可以说该类柔软剂产品是今后柔软剂行业的一种主导趋势。 5.Gemini阳离子柔软剂:该产品为特殊结构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特殊结构阻抑了其在有序聚集过程中的头基分离力,极大地提高了表面活性;同时该产品与常规单烷基单季铵盐及双烷基单季铵盐相比具有极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因而在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用量极大地降低。广泛用作高效柔软剂、抗静电剂、膨松剂、杀菌剂;单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增效剂。 一般的柔软剂加一些热水,浸泡一会就行了,或再加一些渗透剂(如JFC)、有机溶剂等。 机洗还是手洗,机洗是在第一次漂水的时候加,手洗是洗过漂一次水,然后加进,在浸泡几分钟,在洗,直到感觉不滑手为止. 1.柔软整理织物布面PH最好酸性,布面温度越低越好。浸轧槽温度小于60℃。 2.软片和软油精化料非常重要水质不含腐败有机物、开稀温度时间严格控制,开稀液中不能有没化开的小颗粒,用前必须过滤。

柔软剂

柔软剂 定义:柔软剂是一类能改变纤维的静、动摩擦系数的化学物质。当改变静摩 擦系数时,手感触摸有平滑感,易于在纤维或织物上移动;当改变动摩擦系数时,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微细结构易于相互移动,也就是纤维或者织物易于变形。二者的综合感觉就是柔软。 分类:柔软剂按离子性来分有阳离子型、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季铵盐 型四种。 阳离子型柔软剂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它又可分季铵盐型、脂肪酸酯型、右蜡型、聚乙烯型、有机硅树脂型等,其中季铵盐型柔软剂在阳离子柔软剂中占有较大比重,主要有单烷基季铵盐、二烷基季铵盐、烷基酰基季铵盐、吡啶季铵盐型和咪唑型柔软剂等,目前所用的季铵盐型柔软剂中单烷基季铵盐由于毒性大、生物降解性差等已逐渐被淘汰;二烷基季铵盐和烷基酰基季铵盐的毒性虽比单烷基季铵盐低,但其生物降解性很差,会杀死生物菌且易在污水处理时被污泥吸收而污染农田。 柔软剂原料分类: 1.有机硅类:这类柔软剂爽滑效果比较好,最大的弊端就是价格昂贵,成本较高,使用时及易造成飘油。不适合在日益竞争的现代工业中长期发展; 2.软片类:这类主要以脂肪酸盐为主,使用比较方便,但这类柔软剂软片用量大,成本也相应比较高。不适合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工业利润的需求; 3.D1821:也即是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这类柔软剂最大的缺点是生物降解性差并且黄变严重;随着公共意识的提高,环保质量的要求,此类产品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4.酯基季铵盐:这类柔软剂柔软性能稳定,用量小,突出生物降解性,更兼具有抗黄变、杀菌消毒等多项功能。可以说该类柔软剂产品是今后柔软剂行业的一种主导趋势。 5.Gemini阳离子柔软剂:该产品为特殊结构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特殊结构阻抑了其在有序聚集过程中的头基分离力,极大地提高了表面活性;同时该产品与常规单烷基单季铵盐及双烷基单季铵盐相比具有极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因而在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用量极大地降低。广泛用作高效柔软剂、抗静电剂、膨松剂、杀菌剂;单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增效剂。 软油精与软片的区别: 软油精和软片在使用原料和制造工艺上是不同的,软油精加石蜡是无法做成软片的。氨基硅油和软油精的后整理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况且在不同织

常用洗涤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洗涤剂的使用方法 洗涤厂每天都洗涤大量的织物,要取得较好的洗涤效果,要有正确的洗涤条件,洗衣机适当的 作用力、水质、洗涤程序、合适的洗涤量,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是洗涤剂的选用,这尤如战士手中的武器一样重要。 一、常用洗涤剂的使用方法 1. 强力洗衣粉:主要洗涤重污垢织物。例如:台布,厨师工服等,pH值11以上,洗涤温度60℃—90℃。 2. 增白洗衣粉:主要洗涤轻,中污垢的织物,例如床单,毛巾及工服等,pH值9—10,洗涤温度60℃-80℃ 3. 乳化剂:主要辅助洗衣粉去除织物上的油性污垢,Ph值7,洗涤温度50℃以上。 4. 强力漂白粉:在洗涤过程中漂白粉有三个作用:去渍,消毒和维持白度。织物上的污垢在洗涤过程中大部分被洗衣粉去除掉了,只有少部分色素性污垢需要漂白粉去除。漂白粉分氧化型和还原型两大类型,氯漂和氧漂都是属于氧化型漂白粉,但使用的方法有些不同。A)氯漂:主要用于白色织物上污渍的去除,使用温度65℃-70℃,时间8-10,pH值10.2-10.8,在这种条件下氯漂去渍效果最好。氯漂使用如果控制不好,容易造成织物强度下降。 B)氧漂:主要用于颜色及白色织物上污渍的去除,使用温度60℃-90℃,时间8-10分钟,pH 值11以上,在这种条件下氧漂去渍效果最好。氧漂相对于氯漂比较温和,对织物的色牢度和强度破坏很小,因此被广泛使用。目前大部分氧漂只能在高温的作用下发挥去渍效果,对一些不能高温洗涤的织物所沾染的污渍就起不到去除作用。 6.中和酸剂:主要用于洗涤程序的最后处理步骤。主要作用:中和洗涤液中的残留碱,抑制水中的铁对织物的附着力,调整织物洗后的酸碱值,使洗后织物的光泽洁白鲜艳。使用温度45℃-55℃,时间3-5分钟,洗后织物的酸碱值为5.5-6PH. 7.柔软剂:主要用于洗涤程序的最后处理步骤。主要作用:改善织物洗后的手感,柔软感,减低粗糙度,同时又能起到润滑和消除静电的作用。使用温度45℃-55℃,时间5-6分钟,可以同中和酸剂一起使用。对于含铁高的地区应先加入除锈酸,一分钟后在加入柔软剂。柔软剂用量过大,易使白色织物发黄,吸水性下降。 8.浆粉:主要用于洗涤程序的最后处理步骤。主要作用:使织物坚挺美观,改进手感并阻止延缓污垢进入织物内,使用温度45℃-55℃,时间5-6分钟,可以和中和酸剂一起使用。9.软水剂:对于高硬度水质地区,如果不能安装软水设备,只能在洗涤织物时添加软水剂。软水剂使用最好在洗涤的每个步骤都加入,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只有在主洗和漂白步骤中先于其他原料加入。使用温度和时间随所作用的步骤。 10.强力合成碱:一般和强力洗衣粉配合使用用于重垢污垢的去除。 二、选用洗涤剂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按不同的水质特点选择洗涤剂 水质好的地方,对使用洗涤剂没有太多的要求,硬水地区就应选择具有抗硬水性能的洗涤剂,但不宜选用皂基洗涤剂。 2. 根据洗涤设备选择洗涤剂 在洗涤厂都采用工业洗衣机,宜适用低泡或无泡洗涤剂,不宜用中高泡洗涤剂,过多的泡沫会降低洗涤机械力,过水不彻底,浪费时间和能源。 3. 按洗涤对象选择洗涤剂 1)丝绸和毛织物 丝绸和毛织物含蛋白质,不耐碱,碱会破坏其牢固度,这类织物宜用中性洗涤剂或丝毛专用洗涤剂,忌用含酶洗涤剂。

纺织柔软剂知识介绍

为了使织物具有柔软、滑润或丰满的手感,除了采用机械整理外,大部分织物都要使用柔软剂进行整理。本文介绍了柔软剂的作用、要求、种类。 ★作用 ①补充天然纤维在精练、漂白等工序中所丧失的天然油脂,使手感更为理想。 ②附着在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上,提高平滑性和强度,改善手感。 ③通过柔软剂所具有的某些特性,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 为了达到以上一些作用,柔软剂一般是具有油脂类的平滑性和手感的物质,附着在纤维表面能降低纤维间的摩擦阻力,使纤维产生润滑、柔软的作用。亦有些柔软剂能与纤维上的一些反应基团发生交联而达到耐洗的目的。 ★柔软剂的要求 ①在各种柔软加工条件下,工作液要很稳定。 ②不降低纤维或织物的白度和染色牢度。 ③柔软处理后的纤维或织物不易受热变色,在储藏过程中不应产生色泽、手感、气味的变化。 ④柔软剂若是乳液,其乳液稳定性要好。

⑤按不同的处理要求,能具有适当的吸水性或拨水性、防静电性等性能(应根据织物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具有耐水洗或耐干洗性。 ⑥人体皮肤接触后无不良影响。 由于纺织品种类繁多,使用纤维各异,且织物规格不同,织物用途不同,整理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选用柔软剂不能一概而论,应在各类柔软剂柔软机理和功能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要求的柔软剂。 另外,每一只柔软剂所具有的性能总是有限的,要获得多项性能都好的效果,可以用两只或更多的柔软剂复合使用(或复配成一只新的柔软剂产品)。如有机硅柔软剂和长链脂肪族类柔软剂复配应用,能获得手感柔软、丰满、滑爽的较好效果,也能将柔软剂的应用与机械柔软整理结合,往往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柔软剂的种类 如此多的柔软剂品种,根据其化学结构来看,基本上是长链脂肪族类或高分子聚合物类两大类。长链脂肪族类柔软剂分子结构中的碳氢长链能呈无规则排列的卷曲状态,形成分子的柔曲性,其柔曲的分子吸附在纤维表面起到润滑的作用,降低了纤维与纤维的动、静摩擦系数。

柔软保湿剂,高吸水性柔软剂,保湿柔软整理剂,柔软剂,毛巾高吸水性柔软剂,吸水性抗静电剂,氨基酸加工剂共17页

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的应用研究 唐增荣 (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 200020) 前言 柔软整理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已有近半个世纪,而对柔软整理剂较为确切的定义是美国纺织专家马林森(M川inson)将柔软整理剂定义为"是一种助剂,用于纺织材料以改变手感,使产品更有舒适感"。 随着人们对纺织品质量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材质新型,穿着舒适,手感柔软川、观高雅,因此对纺织品后整理,尤其是柔软整理,越来越注重。特别是合成纤维的发展,柔软整理更显得重要,因一般合成纤维的手感都比天然纤维差,更需用柔软剂来改善。"柔软剂的品种和用量占纺织助剂之首,并都为系列产品,据我上海市印染技术研究所最近十年(1990年一1999年)所收到的国内外纺织助剂样品统计,共计920只。各种助剂所占比例如下:

从柔软剂的产品和应用发展的趋势看有以下五个特点: 1.柔软剂不仅赋予纺织物有柔软、滑爽之感,更要求有弹性,抗皱亲水,有光泽等多功能性能。 2,改变了五六十年代产品单一的乳液状,或浆状的外观,已发展为无色透明的亲水性有机硅柔软剂或有机硅微乳,以及 发展为更适宜运输和使用方便的颗粒状,片状或粉状等外观。 3.虽然已经改善了七八十年代用有机硅乳液引起的飘油,沾污织物的弊病,但是仍要求柔软剂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 4.提出了柔软剂与其它染化料助剂的相容性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能与树脂整理剂、增白剂、防水剂、抗静电剂等后整 理助剂同浴使用的性能,而且最好能与染色同浴使用的柔软剂,称为同浴柔软剂。 所谓浴中柔软剂是织物在湿处理加工中(例如:精练、漂白、染色、净洗、整理等)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接触,纤维与机械金属部件(辊筒、框架、绞盘)间在强烈的张力或压力下,织物表面产生经柳印、绳状印等条疵,或经向折痕等疵病,从而造成染色不匀或部份色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工作液中加入助剂,使织物在湿处理加工中起到极其柔软的性质,(即在液一固界面吸附状态下显示出平滑、柔软性),该助剂称为浴中柔软剂。 5.采用了化学柔软整理和机械蓬松相结合的柔软整理新工艺。 一、柔软整理剂对纺织品柔软的机理 柔软整理剂赋予纺织品"手感柔软舒适",这是一种凭手指触摸织物而

布料发硬 如何软化

布料发硬如何软化? 织物的柔软整理有机械法和化学法两种。 机械法就是使用各种柔布机进行打布、揉布等物理处理,使纤维与纤维间、纱与纱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从而改善其弯曲刚性,减少摩擦阻力而达到手感柔软的目的。 化学整理法就是使用柔软剂处理,调整布、纤维组织间或纤维与人体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达到柔软效果。使用油脂能降低动摩擦系数,使用其他类别的柔软剂是降低动、静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越小,柔软触感越好。动、静摩擦系数之差值越小,则手感柔软而平滑感强。 对柔软剂的选择要根据纤维的种类和要求的手感来进行。因为各种纤维的物性不同,其表面性能也不同,使用同一柔软剂的效果就不同。表面活性剂类柔软剂对于纤维素纤维来说,以针织品为主要对象,使用的柔软剂可以是油脂类、蜡等与硫酸化油脂型乳化液、长链醇乳化油,或这些乳化油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阴离子表面活性技能能产生再润湿性良好的厚重手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常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柔软剂,只要注意其不能与阴荷性染料及增白剂同浴,同时要注意是否有变色现象,在上浆液中可加入浆重0.5%~3%的硫酸化油脂型柔软剂。在合成纤维上使用的柔软剂,不能使用油性物质的乳化油型柔软剂,防止热定型时产生油然现象,多数采用表面活性剂柔软剂。

对丙纶与锦纶,以用能吸附的铵盐型阳离子柔软剂为最好,耐洗性好,还可用两个以上脂肪酰氨基的阳离子柔软剂,通过调节其酰胺基数,可以调节滑爽感、挺括度等感触,此外,还可以用季铵盐柔软剂,使之兼有抗静电效应。 可采用蓬松型软片RL-ET系弱阳离子高档抗皱起毛软片,尤其是棉、合纤混纺、棉纱用的极为优良的柔软、蓬松起毛剂。具有阳离子的手感,耐热性极为优良,主要用作纤维的柔软蓬松剂,起毛剂,柔软抗皱剂。

纺织柔软剂有哪些分类

柔软剂是染整助剂中品种较多、用量较大的一类助剂。根据其化学结构来看,基本上是长链脂肪族类或高分子聚合物类两大类。长链脂肪族类柔软剂分子结构中的碳氢长链能呈无规则排列的卷曲状态,形成分子的柔曲性,其柔曲的分子吸附在纤维表面起到润滑的作用,降低了纤维与纤维的动、静摩擦系数。 1、阴离子柔软剂 阴离子型柔软剂除了肥皂、磺化油等外,其主要成分为琥珀酸十八醇酯磺酸钠、十八醇酯硫酸酯等带长链烷烃的阳离子化合物或阴离子、非离子化合物。一般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热稳定性,能与荧光增白剂同浴使用,可作为特白织物的柔软剂。也比较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可赋予织物较好的吸水性,但其对纤维的吸附类似于直接染料,比较弱,故柔软效果较差,且易被洗去。另外,由于它有浴中柔软作用,可用于丝绸精练,以防止擦伤(灰伤)。 2、非离子柔软剂 非离子型柔软剂一般为十酸(或醇)的聚氧乙烯酯(或醚)、季戊四醇或失水山梨醇的脂肪酯酯。由于非离子型柔软剂较离子型柔软剂对纤维的吸附性差,

仅可起平滑作用。但它能与离子型柔软剂合用,与其他相容性好,对电解质稳定性好,并且没有使织物黄变的缺点,可作为无耐久性的柔软整理剂,也可作合成纤维纺丝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部分产品能作为织物“丝鸣音”的仿丝绸整理剂。 3、阳离子柔软剂 这类柔软剂品种较多,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柔软剂。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纤维在水中带有负电荷,阳离子型柔软剂容易吸附在纤维表面,结合能力较强,能耐高温、耐洗涤,且整理后织物丰满滑爽,能改善织物的耐磨性和撕破强力,对合成纤维还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效果。因此被广泛用于棉、锦纶、腈纶等织物,也有此品种适用于丝绸。 但部分阳离子型柔软剂在高温时易引起黄变,并伴有耐光色牢度的下降。阳离子型柔软剂一般是十八胺或二甲基十八胺的衍生物或硬脂酸与多乙烯多胺的缩合物。根据其结构又可分为叔胺类柔软剂、季铵盐类柔软剂,咪唑啉季铵盐类柔软剂、双烷基二甲基季铵盐类柔软剂等。

洗涤工艺流程

白台布、口布、橱衣、围单水洗工艺流程 预洗3分钟,中脱1-3分钟,主洗(80-85℃)20-30分钟,中脱1-2分钟,漂白(70-75℃)10-15分钟,中脱3分钟,过水3分钟二次,中和5分钟。甩干6分钟,取衣。 主洗加入:强力粉、合成碱、乳化剂 漂白加入:氯漂粉 中和加入:中和粉、柔软剂 毛巾、浴巾、浴衣水洗工艺流程 预洗5分钟,中脱1-3分钟,主洗(60-80℃)15-20分钟,中脱1-2分钟, 过水3分钟二次,中和5分钟。甩干,取衣。 主洗加入:通用粉(洗衣粉)、乳化剂、彩漂 中和加入:中和粉、柔软剂 毛巾脱灰水洗工艺流程 预洗3分钟,中脱1-3分钟,主洗(50℃)5-10分钟,中脱1-2分钟,漂白(60℃) 10-15分钟,中脱3分钟,过水3分钟二次,中和5分钟。甩干6分钟,取衣。 主洗加入:强力粉 漂白加入:氯漂粉或脱灰增白粉 中和加入:中和粉、柔软剂 彩色台布、口布水洗工艺流程 预洗3分钟,中脱1-3分钟,主洗(65-75℃)15-20分钟,中脱1-2分钟, 过水3分钟二次,中和5分钟。甩干6分钟,取衣。 主洗加入:通用粉(洗衣粉)、乳化剂、彩漂 中和加入:中和粉浆粉 床单、被套水洗工艺流程 预洗3分钟,中脱1-3分钟,主洗(65-75℃)15-20分钟,中脱1-2分钟, 过水3分钟二次,中和5分钟。甩干6分钟,取衣。

主洗加入:强力粉、乳化剂、彩漂 中和加入:中和粉 1、冷浸和预洗 把已完成预处理的衣物,按其颜色分来,进行主洗前冷浸和预洗,既,将这些衣物放入冷水中进行2到3分钟预洗,其目的是使衣物上的污垢与织物纤维间的结合力遭破坏后给下一步洗涤创造条件,这不仅能省洗涤剂,同时也有利漂洗,但因该注意冷浸与预洗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搭色和串色。 2、主洗 将完成冷浸与预洗的衣物放入机械滚筒内,打开进水放入适量的水,然后从机器加料口加入溶解于水的洗涤剂{多数衣物选用PH值为中性的液体洗涤剂}启动加热洗涤开关,在达到洗涤温度的条件下,洗涤10到15分钟,既可完成主洗过程。在主洗过程中需掌握以下要求:衣筒装载衣物以洗涤容量百分之70为标准,2原料特别轻薄的衣物应用洗衣网袋装好,放入衣筒以防损伤,3颜色深浅的衣物应分开洗涤,4耐高温和不耐高温的衣物分开洗涤,洗涤时衣筒内水不宜太多,应保持低水位。 3、漂洗 完成主洗脱水后进入漂洗,。用净水通过液筒内机械力和温度将织物内的洗涤剂和污垢清除,漂洗时应遵照以下安排:1漂洗水位需略高于主洗水位,2一般衣物均需漂洗3到4次,3漂洗也需要温度且每次漂洗的水温应下降。例如,主洗的水温50度。第一次漂洗水温应取40度,第二次需取30度,第3次需取20度。 4、脱水 完成漂洗后的织物便可进入脱水阶段,脱水一般可根据被洗物的要求适当的掌握脱水时所需的时间,脱水时间不应太长,脱水后织物的含水量在应大于百分之20,以有利于织物的烘干,5、烘干或晾干 完成漂洗后的衣物所需将其干燥,干燥方式有两种,晾干或烘干机烘干,对标识上标不能加热烘干或晾干的衣物,需根据织物纤特性用平铺或悬挂方式晾干,对标识上标有烘干的衣物,则

柔软剂的使用方法介绍

柔软整理剂 1. 柔软剂定义: 柔软剂是一种能吸附于纤维表面并使纤维表面平滑、改善手感或触感的物质。柔软剂除能使织物柔软外、往往 还兼有 抗静电、防再污染、提高平滑性、撕破强力和提高缝制性等效果。 2. 柔软剂的要求: ① 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平滑性、蓬松性。 ② 对纤维或织物的白度或染色牢度影响小。 ③ 在各种柔软加工条件下(浸渍、浸轧、温度、 PH 变化等),工作液要有相当的稳定性。 ④ 柔软整理后的纤维或织物不宜受热变色,在贮藏中不应产生色泽、气味、手感的变化。 ⑤ 柔软剂若是乳液,其乳液稳定性要好不破乳。 ⑥ 人体皮肤接触后无不良影响,符合环保要求。 ⑦ 按不同的处理要求:能具有适当的吸水性、拒水性、防静电性等性能。 3. 柔软剂的分类: 3.1按化学成分分类: 3.1.1. 非硅柔软剂:长链脂肪族类:如软片、软油精等。为脂肪酰胺类、特殊的脂肪酸酯、特殊烷基胺基甜菜 碱类、 高级脂肪酰胺类季胺化合物。 3.1.2. 含硅柔软剂: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氨基改性硅油等如表。 3.1.3天然油脂和石蜡: 3.2按应用性能分类: 1. 亲水型:聚醚氨基改性硅油等亲水硅油。 2. 拒水型:氨基改性硅油。 3. 平滑型: 4. 柔软型: 5. 蓬松型: 6. 复配型:软片(软油)与硅油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柔软剂,达到特殊要求。 软片+软油精+硅油 非活性、活性和改性型几 4.2有机硅柔软剂是一类应用最广泛的性能好、效果最突出的纺织品柔软剂,可分为 类。 非活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属第一 代产品他自身不能交联不和纤维发生反应、因此不耐 洗,且手感弹性均不理想,甲基硅油的氧原子向着纤维表面定向,甲基则在纤维外侧定向排 列甲基能自由饶者硅原子旋转,以产生较好的平滑感。 活性有机硅柔软剂:主要为羟基硅油或含氢硅氧烷属第二带产品他能和纤维发生交联反应,在纤维表面形成 溥膜增加弹性,具有一定的耐洗涤效果,但存在易飘油,不耐剪切,手感有油腻状等缺点。 改性型有机硅柔软剂:是新一代(第三代)有机硅柔软剂,包括氨基改性硅油、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等,其 中以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最多, 他可以改善硅氧烷在纤维上的定向排列增加对纤维的亲和 力,大大改善织物的柔软性,手感具有丰满、蓬松、柔软、滑糯的综合效果。但也存在不足 之处,亲水性下降,抗污性不够, 我公司开发的多为氨基改性硅油、 黄变氨基硅油,超柔软氨基硅油、 5.柔软剂也可按如方法下分类 : 4.2.1. 4.2.2. 4.2.3. 高温易黄变,回修重染时剥除硅油困难,改色也困难。 聚醚氨基改性聚硅氧烷类的柔软剂,亲水性氨基硅油,低 超平滑氨基硅油,是我司主推的产品。 长链脂肪族 天然油脂及石蜡 高分子聚合物 5.1.有 非活 阳离子 阴离子 非离子 两性型 聚乙烯乳液类 有机硅类 机硅柔软剂分类: 生有机硅:(第一代有机硅)聚二甲基硅氧烷,国内称甲基硅油。 . 含氢有机硅油, 活性有机硅(第二代有机硅) 具反应性基团的有机硅(第三代有机硅) 羟基硅油(第二代有机硅) 环氧和聚醚改性硅油 丿 氨基改性硅油 0.15um 以下的微乳有机硅为稳定的分散状态,耐热稳定性、抗剪切稳定性、储存稳 微小的粒径,表面积大提高与纤维接触几率, 表面吸附量增大均匀性提高, 氨基有机硅微乳:粒径在 定性、渗透性极大提高,; 能渗透到纤维微结构中,用量可以减少' 1/2~1/3,克服飘油的缺点。 .2.各类有机硅柔软剂的特点:

各种柔软剂的种类与特点

导读 为了使织物具有柔软、滑润或丰满的手感,除了采用机械整理外,大部分织物都要使用柔软剂进行整理。 本文介绍了柔软剂的作用、要求、种类以及各自的特点。 一、柔软剂的作用 1、补充天然纤维在精练、漂白等工序中所丧失的天然油脂,使手感更为理想。 2、附着在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上,提高平滑性和强度,改善手感。 3、通过柔软剂所具有的某些特性,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 为了达到以上一些作用,柔软剂一般是具有油脂类的平滑性和手感的物质,附着在纤维表面能降低纤维间的摩擦阻力,使纤维产生润滑、柔软的作用。亦有些柔软剂能与纤维上的一些反应基团发生交联而达到耐洗的目的。 二、柔软剂的要求 1、在各种柔软加工条件下,工作液要很稳定。 2、不降低纤维或织物的白度和染色牢度。 3、柔软处理后的纤维或织物不易受热变色,在储藏过程中不应产生色泽、手感、气味的变化。 4.、柔软剂若是乳液,其乳液稳定性要好。 5、按不同的处理要求,能具有适当的吸水性或拨水性、防静电性等性能(应根据织物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具有耐水洗或耐干洗性。 6、人体皮肤接触后无不良影响。 由于纺织品种类繁多,使用纤维各异,且织物规格不同,织物用途不同,整理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选用柔软剂不能一概而论,应在各类柔软剂柔软机理和功能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要求的柔软剂。另外,每一只柔软剂所具有的性能总是有限的,要获得多项性能都好的效果,可以用两只或更多的柔软剂复合使用(或复配成一只新的柔软剂产品)。如有机硅柔软剂和长链脂肪族类柔软剂复配应用,能获得手感柔软、丰满、滑爽的较好效果,也能将柔软剂的应用与机械柔软整理结合,往往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三、柔软剂的种类 柔软剂是染整助剂中品种最多、用量最大的一类助剂。据报道,上海印染技术研究所所在1990-1999年中收集的920只国内外助剂样品中,柔软剂就有350只,占38%。如此多的柔软剂品种,根据其化学结构来看,基本上是长链脂肪族类或高分子聚合物类两大类。长链脂

柔软整理剂的分类和各类柔软剂简介

柔软整理剂的分类和各类柔软剂简介 1、柔软剂的分类 柔软剂是染整助剂中品种最多、用量最大的一类助剂。据报道,上海印染技术研究所所在1990-1999年中收集的920只国内外助剂样品中,柔软剂就有350只,占38%。如此多的柔软剂品种,根据其化学结构来看,基本上是长链脂肪族类或高分子聚合物类两大类。 长链脂肪族类柔软剂分子结构中的碳氢长链能呈无规则排列的卷曲状态,形成分子的柔曲性,其柔曲的分子吸附在纤维表面起到润滑的作用,降低了纤维与纤维的动、静摩擦系数。因此,长链脂肪族类结构一般均有较好的柔软作用,在柔软剂中不仅品种多,而且用量较大。这类柔软剂根据其离子性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另外,对于天然油脂及石蜡类柔软剂,因为都是天然的润滑性物质,也可作为单独的一类,但也有根据其使用乳化剂的离子性的不同把其分别归入不同的离子性类别。 高分子聚合物类柔软剂主要有聚乙烯和有机硅两大类。聚乙烯类柔软剂的品种比较单一,用量也较少,用量也较少,使用较多的主要还是有机硅柔软剂。由于聚硅氧烷主链是很易挠曲的螺旋状直链结构,其可以360度自由旋转,旋转所需的能量几乎为零。因此,聚硅氧烷独物的分子结构符合纺织品的柔软机理,不仅能降低纤维间的静、动摩擦系数,而且其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又降低纤维的表面张力,是纺织品柔软整理剂的理想材料。有机硅柔软剂,特别是氨基改性有机硅柔软剂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柔软剂品种。 2、主要柔软剂性能介绍 由于柔软剂能赋予织物以柔软、舒适的手感,因此能提高织物的质量和附加价值。这符合当今追求服装高档、舒适的潮流。使柔软剂的用量越来越大,这也促地使了柔软剂品种的快速发展。现国内柔软剂品种就有数百种,分述如下: 1、阴离子型柔软剂:阴离子型柔软剂除了肥皂、磺化油等外,其主要成分为琥珀酸十八醇酯磺酸钠、十八醇酯硫酸酯等带长链烷烃的防离子化合物或阴离子、非离子化合物。一般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热稳定性,能与荧光增白剂同浴使用,可作为特白织物的柔软剂。也比较适用于纤维素纤维,可赋予织物较好的吸水性,但其对纤维的吸附类似于直接染料,比较弱,故柔软效果较差,且易被洗去。另外,由于它有浴中柔软作用,可用于丝绸精练,以防止擦伤(灰伤)。 2、非离子型柔软剂:非离子型柔软剂一般为十酸(或醇)的聚氧乙烯酯(或醚)、季戊四醇或失水山梨醇的脂肪酯酯。由于非离子型柔软剂较离子型柔软剂对纤维的吸附性差,仅可起平滑作用。但它能与离子型柔软剂合用,地其他相容性好,对电解质稳定性好,并且没有使织物黄变的缺点,可作为无耐久性的柔软整理剂,也可作合成纤维纺丝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部分产品能作为织物“丝鸣音”的仿丝绸整理剂。 3、阳离子型柔软剂:这类柔软剂品种较多,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柔软剂。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纤维在水中带有负电荷,阳离子型柔软剂容易吸附在纤维表面,结合能力较强,能耐高温、耐洗涤,且整理后织物丰满滑爽,能改善织物的耐磨性和撕破强力,对合成纤维还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效果。因此被广泛用于棉、锦纶、

柔软剂配方组成及分类成分分析技术

一、背景 印染助剂中,柔软剂是整理助剂中的一个大类。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各种纺织品的不同手感,不同风格,不同要求。棉花,纤维,散毛以及各种混纤维染色后,要上柔软剂,改善手感,消除静电,增加纤维间抱合力,提高纤维的可纺性,可织造性,保证纺纱织布正常进行。绞纱,筒小线,缝纫线等染色后,要上柔软剂,提高织造性能,缝纫线要光洁,耐高温,高速缝纫时不断头。梭织布,针织布染色印花后,要上柔软剂,给消费者一种舒适美丽的感觉,要求柔软、滑爽、蓬松;加工好的成衣,有的要求久定形,形态记忆整理,如免烫、防水、防污、阻燃、抗菌卫生、抗紫外、防辐射等,整理后要上柔软剂,确保成衣有良好的手感。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柔软剂的使用已发展到家庭洗涤工序,统称柔软调理剂。 因此,纺织品柔软剂的品种多,产量大,是纺织助剂中的一个大家族。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化工部沈阳研究院编印的“纺织助剂品种手册”柔软剂只有12个牌号,以上海助剂厂为主,还有天津,丹东、武汉等企业;1985年仍然是沈阳院编印的“品种手册’’柔软剂有76个牌号,生产企业还有无锡纺织助剂厂、丹东、浙江等近30家;2001年黄茂福教授编的“品种手册,有577个牌号,包括汽巴~嘉基、克莱恩、巴斯夫等外资企业在内,全国有近200个工厂企业,可见柔软剂发展非常迅速。 二、柔软剂 纺织品柔软剂的开发生产还应注意高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许多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助剂企业可多搞些复方配制,脂肪族型的柔软剂可以多品种复配,

有机硅型的柔软剂也可以多品种复配,脂肪族型与有机硅型还可以复配,复配具有广阔天地,复配过程简单且少排污,复配得好附加值就高,这是一个发展方向。纺织品柔软剂的环保要求,应严格控制或不含游离甲醛,应不含有重金属离子,应不含有毒致癌物质,出口产品还要注意不含APEO,不含PFOA,不含PFOS 等。 2.1柔软剂的分类 纺织品柔软剂商品主要分为两大类:1)一类是脂肪族型(非硅)柔软剂:以阳离子型为主,还有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阴刚两性离子型。商品剂型有:乳液状、厚浆状、高浓软油精和蜡状软片软珠等。2)另一类有机硅型柔软剂:第一代甲基硅油乳液;第二代D4硅油乳液聚合,亦称羟乳;第三代D4硅油与偶联剂本体聚合,再乳化,商品有乳液状(称聚乳),透明液状(称微乳),高浓缩硅油(50%)(80%)等。 2.1.1脂肪族型(非硅)柔软剂 I)阳离子柔软剂 这类柔软剂品种较多,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柔软剂。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纤维在水中带有负电荷,阳离子型柔软剂容易吸附在纤维表面,结合能力较强,能耐高温、耐洗涤,且整理后织物丰满滑爽,能改善织物的耐磨性和撕破强力,对合成纤维还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效果。因此被广泛用于棉、锦纶、腈纶等织物,也有此品种适用于丝绸。但部分阳离子型柔软剂在高温时易引起黄变,并伴有耐光色牢度的下降。阳离子型柔软剂一般是十八胺或二甲基十八胺的衍生物或硬脂酸与多乙烯多胺的缩合物。根据其结构又可分为叔胺类柔软剂、季铵盐类柔软剂,咪唑啉季铵盐类柔软剂、双烷基二甲基季铵盐类柔软剂等。

衣物护理剂使用方法

衣物护理剂使用方法 衣物护理剂使用方法 衣物护理剂使用方法 1、用适量清水稀释衣物护理剂后,放入已洗净的衣物浸泡3分 钟左右,即可甩干或拧干。 2、最后过洗衣物时再加金纺,用后无须再用清水过洗,直接晾 干即可。 用衣物护理剂好处还是很多的,比如可以让衣服柔软,防褪色,闻起来有香味还有去静电什么的,总的来说就是可以保养衣服。 衣物护理剂能用来洗衣服吗? 不能。衣物护理剂(织物柔软剂)是在衣物水洗以后经常使用的后整理剂,它是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制成的。 其作用主要在于: (1)改善纤维的状态,使因为穿用或洗涤之后纤维的变型恢复。保持蓬松柔软相对自然的状态。 (2)降低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使纤维之间可以自如的相对运动,改善织物的手感。 (3)纤维吸附护理剂之后使织物适当提高拒水性能。 衣物护理剂(织物柔软剂)对于衣物的作用和洗涤剂对于衣物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如下分析: 洗涤剂是要把污垢从衣物上分离下来,而且洗涤剂本身在洗涤完成以后也要脱离衣物。所以可以说洗涤剂对于衣物的作用是“减法”。而衣物护理剂(织物柔软剂)对于衣物的作用是要被纤维吸

附,是要存留在衣物上起作用的'。所以可以说,衣物护理剂(织物柔软剂)对于衣物是“加法”。 由此可知,使用衣物护理剂(织物柔软剂)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衣物吸附。为了保证吸附均匀还要适当翻动,或在洗衣机内进行柔软处理。由于衣物护理剂(织物柔软剂)是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所以使用之前必须将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洗涤剂漂洗干净。 衣物护理剂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需要蓬松柔软的衣物,如羊毛衫、羊绒衫、毛毯、毛巾被、浴巾以及一些内衣等。有时为了使居室氛围更加温馨,家庭中的一些纺织品如窗帘、沙发套等等也会使用柔软剂处理。

无尘布正确使用方法及清洗

斯泰科林-无尘净化厂家https://www.360docs.net/doc/dd4773462.html, 无尘布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及拆包时需带上无尘手套和口罩 2、擦拭时要将无尘布四边包在内部,不可用无尘布边缘接触擦拭物表面 3、无尘布既可蘸溶剂擦拭,也可以直接擦拭 4、使用时无尘布要保持平整,不可搓揉,移动擦拭时要尽力将布的纤维与擦拭表面完全接触,要确保按同一个方向擦拭,不可来回重复擦拭。 5、高端无尘布使用时必须在洁净环境下拆开内包装袋,并在拆包前将包装袋进行清洁(特别是开口处)无尘布的清洗: 1、用洗衣机加洗衣粉洗或者用温水加清洁剂手洗。 2、洗后要用清水彻底冲干净。 3、使用漂白剂会缩短超细纤维清洁巾的使用寿命。 4、不要使用柔软剂。柔软剂会在超细纤维表面留下一层薄膜。会严重影响擦拭效果。 5、和其他衣物一起用洗衣机洗涤或干燥时,要注意,因为超细纤维面料会吸附住细软的衣物表面,而影响使用效果。在空气中晾干或用中低温干燥。切勿熨烫和曝晒。 由其英文名称可看出无尘纸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原料为木浆纤维;二是采用气流成网技术。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成网和加固两个过程。干法造纸非织造布生产主要采用化学粘合和热粘合两种方法。根据其加固工艺不同,其原料和用途有所不同,下面分别作介绍。 1.化学粘合法 化学粘合法用100%木浆纤维(绒毛浆)为原料,开松成单纤维状态的纤维经气流成网后,以喷洒方法将水溶性粘合剂喷到纤网表面,再进行烘焙加固成布。产品的主要用途为工业用擦布、妇女卫生用品、婴儿擦布、台布、湿面巾及烹调用布等。 2.无尘布热粘合法 热粘合法是在绒毛浆纤维中混入热熔纤维,混入比例一般不小于15%,经气流成网后,通过热风或热轧使纤网中的低熔点纤维熔融而将纤网加固成布。热粘合法非织造布因为不含化学粘合剂,产品蓬松性、吸湿性更好,主要用作高吸收性卫生产品的吸收芯、薄型妇女卫生巾等。基于此种用途,有的生产线上配置了高吸收树脂(SAP)粉的施加装置。由于加入了高分子吸水树脂,吸水后能将水变成固状物,极大地提高了其吸水能力。 综上所述,无尘纸虽然称为纸,但其本质上是非织造布。 无尘纸应用:半导体生产线、微电子生产、LCD显示、LCD显示、线路板生产、PCB产品、实验室无尘车间生产线。特点:1、作为日常清洁各湿液制的万用抹纸2、在干、湿状态下均具有高湿度3、抗酸、抗大数化学试剂4、低尘防静电可有效控制静电产生量5、可多次使用6、既经济又干净,是电子工业中用的最广泛的抹纸

常用清洁药剂用法及说明

保洁常用药剂用途及使用方法 一、洗涤灵 用途:一种万向型硬质表面清洁剂,含有强力去油剂及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助洗剂,使用具有去污力强,乳化性好,泡沫适中,易于擦洗,无腐蚀性等特点,应广泛用于地面、墙面、家具、门窗等各种硬质表面上的污物的清洁。 使用方法:将本品用水按1:30比例稀释后使用,用墩布或抹布刷洗污垢后,再用清水擦试干净即可。 二、全能清洁剂 用途:广泛用于地面、墙面、不锈钢、玻璃、金属器具、家具、门窗及各种硬质表面上的污物的清洁。 使用方法:按1::20(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配比) 三、84消毒液 用途:本品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辅配表面活性剂的消毒品,具有杀菌和洗涤作用可用于旅游、宾馆、饭店、医院、楼宇及加工行业消毒等。 使用方法 1、一般环境表面消毒;1:200稀释,消毒作用20分钟; 2、餐饮具消毒:按1:160稀释,消毒10分钟; 3、严重污染消毒:按1:20稀释,消毒60分钟; 四、洁厕剂 本品能清除各类洁具,如厕盆、尿槽、墙壁及地面瓷砖上的污垢和赃物。 使用方法 1、清洁公共卫生间按1:10配水后使用; 2、清洁家用卫生间按1:20配水后使用; 3、清洁卫生间赃物比较严重按1:5配水后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兑水比例)。 注意:本品为强酸性不能与碱性药剂混合使用。 五、玻璃清洁剂 本品是一种高浓度的玻璃浓缩清洁剂,可广泛用于各类型的玻璃板、镜子、陈列橱窗及门窗等,使用后可使玻璃表面保持光亮洁净。 使用方法 使用时1:40配水均匀的涂擦或喷在玻璃表面上,然后用玻璃刮洗器,顺序从上之下,将此品挂掉,残留污迹可用干净抹布擦掉,顽固污渍可用本品反复在赃物处擦拭直至擦干净为止,也可用软布擦干即可。 六、不锈钢光亮剂 本品能迅速去除不锈钢表面污垢,而且使用后在不锈钢表面形成极薄的钝化膜,可防止清洁时产生的二次污染,使用后不锈钢保持洁净光亮,本品能清洁各种不锈钢器材及装饰材料。使用方法 1、将本品原因直接喷于不锈钢表面或, 2、用软布或毛巾擦拭,使其光亮如新; 3、先将本品喷在柔软纤维抹布上后使用柔软纤维抹布均匀涂抹物体表面。 4、本品同时可用于铜、铝、铬等金属表面; 5、本品不适用厨房、餐具清洁。 七、牵尘液 本品由多种光亮剂、除尘剂、静电吸附剂,复合配制而成的新型地面除尘液,由于其静电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知识讲解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 1根据不同的皮疹使用不同的药物剂型。如急性渗出期,使用溶液较好。亚急性期伴少量渗出时用糊剂或水粉剂。慢性皮损可用软膏等,有苔癣样变时还可用涂膜剂等。有糜烂,渗出时不能用酊剂。 2低浓度到高浓度使用。 3先局部再全面使用。 4年龄和部位不同使用药物不同,如婴幼儿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多毛部位不使用糊剂或水粉剂等。 治疗皮肤外用药物很多,从剂型上分类大致有:溶液剂、软膏剂、油剂、霜剂、洗剂、糊剂、酊剂和外用散剂等。从药物作用分类有:清洁药、保护药、止痒药、收敛药、角质溶解药、角质增生药、消毒抗菌药等。成人的皮肤总面积约1.5-2平方米,可发生多种皮肤病。选用皮肤外用药时,应根据病因和病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加以选择。用药适当,能使症状减轻,促其痊愈,否则应用不当,反使病理过程加剧,增加病人痛苦,因此应用皮肤外用药时,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根据发病的原因及病理改变的程度,正确选择药物及剂型 1、急性期:炎症表现有红、肿、丘疹、皮疹、水泡而无外溢者,用粉剂或洗剂为宜,因这类剂型有安抚、冷却、止痒及蒸发作用,可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消除患处的肿胀与炎症,使患者感觉较舒适。

急性时不能用糊剂及软膏剂,因能阻滞水分蒸发,增加局部的温度,可使皮疹加剧。 急性开放性皮炎,则宜用湿敷,如大片糜烂渗液则选用适当的水溶液湿敷,促其炎症消退,如3%硼酸溶液具有散热、消炎、清洁作用,可用于急性皮炎,但配成软膏只能用于治疗慢性皮炎,否则阻碍局部散热,使渗出液更多,炎症更重。 2、亚急性期:炎症表现为小片的糜烂,伴有少量渗出,也有为分散的丘疹或出现鳞片和痂皮,一般用糊剂,如无糜烂渗液,可用洗剂、霜剂等,有痂皮时先涂以软膏,软化后拭去,再用外用药物,使药物易吸收。 3、慢性期:表现为干燥、增厚、粗糙、苔藓样变或角化过度,此期应选用软膏或霜剂、硬膏等。苔藓样变也可用酊剂,能保护滋润皮肤,软化附着物,使其渗透到病损深部而起作用。 感染化脓性皮肤病,应选用适宜的抗感染药物。 皮肤瘙痒病,由于皮肤病大多有瘙痒的症状,应注意选择使用止痒药物。止痒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挥发性物质,如樟脑、薄荷脑、冰片等,另一类为有局部麻醉作用的药物。如石炭酸、地卡因、苯佐卡因等。可配成粉、搽、洗、酊、溶液剂等,用于皮肤的瘙痒性治疗。 有的病人将肤氢松软膏看作是止痒的特效药,任意使用,这是不妥的。 二、根据皮肤发病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