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7)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7)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7)

三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数学广场植树问题_沪教版

2019年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1.张师傅把一根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小段.如果要锯4小段,需要锯几次?如果张师傅共锯了20次,这根木料共锯成多少段? 2.王师傅想将一根木料锯成5段,他需要锯几次?如果他锯了5次,这根木料被锯成了几段? 3.一根木料长24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料子,需要锯几次? 4.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用3分钟,一共要锯多少分钟? 5.现在有一根木头长20米,小明想锯成5米长的小段,一共要锯几次?6.一根绳子长2米,每4分米剪一段,能剪成几段? 7.一根铁丝长3米,剪成5分米长的小段,一共可以剪几段?要剪几次?8.一根电线长18米,每3米剪成一段,能剪几段?需要剪几次? 9.小明按每段40厘米的要求,把一根铁丝剪了5次,正好全部剪成同样长的几段.这根铁丝全长多少厘米? 10.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走24级楼梯,小华要到五楼去,共要走多少级楼梯? 11.一幢六层楼,每层之间有20级楼梯,从楼下走到5层,要走多少级楼梯?12.一幢六层楼房,每层楼有14级楼梯,小明从底楼走到六楼,共走了多少级楼梯? 13.李老师家住的那座楼房,每层有20阶楼梯,李老师家住15楼,今天停电,李老师只有从楼梯走回家,李老师从一楼到家共走了多少阶楼梯?14.相邻两棵树之间有多少米?(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 15.小强从第1棵树面前跑到第5棵树面前,一共跑了多少米? 16.王明从第1棵树跑到第5棵树,共跑了多少米? 17.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走廊两端都要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18.学校在一条44米长的走廊里,每隔4米放一盆花,如果两端都放花,要放多少盆花? 19.教室的走廊长18米,如果沿一侧每隔3米放一盆花(两端也要放),需要多少盆花? 20.林阴道长18米,在路的一旁从一端到另一端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安放多少盆花? 21.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了一盆花,两端都放,一共要放多少盆? 22.小明家住在6楼,小华家住在4楼,每层楼之间的楼梯的级数都相同.小华回家共要走48级楼梯,问小明回家要走级楼梯。 23.小红家住在5楼,每层楼梯有16级,她从1楼走到5楼,共要走级楼梯。 24.锯一段木料,每次用时相同,锯3段用12分,锯4段用分.提示:锯3段要锯几次?锯4段呢? 25.有一根木头,锯了3次是段,锯成8段,锯了次。 26.一根长25米长的木棒,现在要锯成5米长的小段,那么需要锯几次才行?() A.5 B. 7 C. 6 D. 4 27.一根木头,每3米锯成一段,锯了4次,正好锯完.这根木头()。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三年级)同步测试.doc

小学数学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三年级)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题文】张师傅把一根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小段.如果要锯4小段,需要锯几次?如果张师傅共锯了20次,这根木料共锯成多少段? 【答案】4-1=3(次) 20+1=21(段) 答:如果要锯4小段,需要锯3次,如果张师傅共锯了20次,这根木料共锯成21段。 【解析】根据锯的次数=段数-1可得:如果要锯4小段,需要锯4-1=3(次);反之,如果张师傅共锯了20次,这根木料共锯成20+1=21(段),据此解答。 【题文】王师傅想将一根木料锯成5段,他需要锯几次?如果他锯了5次,这根木料被锯成了几段? 【答案】5-1=4(次) 5+1=6(段) 答:锯成5段,他需要锯4次,如果他锯了5次,这根木料被锯成了6段。 【解析】根据锯的次数=段数-1可知:锯成5段,他需要锯5-1=4次;如果他锯了5次,这根木料被锯成了5+1=6段。 【题文】一根木料长24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料子,需要锯几次? 【答案】24÷4-1 =6-1 =5(次) 答:需要锯5次。 【解析】根据题干,先求出24分米里面有几个4分米,即可锯成几段,再用锯得段数减去1,即可得出需要锯得次数。 【题文】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锯几次?如果每锯一次用3分钟,一共要锯多少分钟? 评卷人得分

【答案】3-1=2(次), 3×2=6(分钟), 答:要锯2次,一共要锯6分钟。 【解析】由上图我们知道,要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实际只需要锯2次,每锯一次用3分钟,所以锯2次需要3+3=6(分),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题文】现在有一根木头长20米,小明想锯成5米长的小段,一共要锯几次? 【答案】20÷5=4(段) 4-1=3(次) 答:一共要锯3次。 【解析】根据题意,用木头长度20米除以每小段长5米,可以求出锯的段数,锯的次数比锯的段数少1,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题文】一根绳子长2米,每4分米剪一段,能剪成几段? 【答案】2米=20分米, 20÷4=5(段), 答:能剪出5段。 【解析】根据除法的意义,求出2米里面有几个4分米,就能分成几段,据此即可解答。 【题文】一根铁丝长3米,剪成5分米长的小段,一共可以剪几段?要剪几次? 【答案】3米=30分米; 30÷5=6(段); 6-1=5(次). 答:一共可以剪6段,要剪5次。 【解析】把3米换算成30分米,再除以每一段的长度5分米,就是剪成的段数;所剪成的段数减去1,就是剪的次数。 【题文】一根电线长18米,每3米剪成一段,能剪几段?需要剪几次? 【答案】段数:18÷3=6(段), 锯了:6-1=5(次); 答:能剪6段,需要剪5次。 【解析】用18除以3即是段数:18÷3=6(段),锯了:6-1=5(次);据此解答。 【题文】小明按每段40厘米的要求,把一根铁丝剪了5次,正好全部剪成同样长的几段.这根铁丝全长多少厘米? 【答案】40×(5+1) =40×6 =240(厘米) 答:这根铁丝全长240厘米。 【解析】剪成同样长,剪了5次,则将这根铁丝平均分成了5+1=6段,每段40厘米,用40×6即可求得这根铁丝全长多少厘米。 【题文】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走24级楼梯,小华要到五楼去,共要走多少级楼梯? 【答案】24×(5-1) =24×4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教案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 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并初步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 2、 会计算简单的“植树”问题。 【教学重点】 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不同情形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兔要在家的外围修一圈栅栏。它先锯木头,锯了15次。小兔锯了多少段木头? 揭示课题:数学广场——分段 二、探究新知 (一)两端不种的植树情况 1、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一根纸带当作木头。 出示一根纸带,用剪刀剪一次,纸带分成了几段? 请你也这样剪,边剪边做好记录。记录完,观察这张数据表,发现了什么规律?小 组合作 2、如果要把这根纸带剪 20段,要剪几次?怎么想的? 剪100 段呢? 3、看录像:这里有几个人在剪彩?根据我们刚刚学到的本领,说一说,绸带被剪 成了多少段?怎么想的? 4 、录像演示: 学校就要召开运动会了,为布置运动场,老师们在操场的一侧插彩旗。头和尾 都不插。 出示:已知老师们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了 9面彩旗,操场有多长?

?米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 操场长30米,算式:3×(9+1)=30(米) 生:因为两端没有插旗子,所以9面旗子有10段。要用“每段的长度×一共有几段”才能算出操场的长。 生:道理和剪纸带是一样的。插旗子处相当于剪刀剪的地方,每段纸带相当于旗子与旗子之间的间隔。 小结得出: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 (二)两端种树的植树情况 1、出示: 为了将运动场布置的更漂亮,在操场的另一侧也插彩旗。 观察:这次插的过程哪里不一样了? 生:第一次插彩旗,操场的两端没有插。第二次插彩旗,操场的两端插了。 2、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摆一摆,请同学们摆上两面彩旗,你发现彩旗之间的间隔数有几个?生:1个。 师:三面、四面、五面-------这些彩旗之间的间隔数分别有多少?请你边摆边 做好记录。小组讨论 3、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物体个数比间隔数多1的这种情况呢?找一找。 张开右手,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 教室中6排学生中有5个过道 (三)比较发现 讨论:同样是插彩旗,为什么发现的规律不一样? 生:一个是两头插,一个是两头不插。 两头插,间隔数=彩旗的面数+1, 两头不插,间隔数=彩旗的面数-1。 (四)练习: 如图,小伙伴们在走廊里摆花盆,每隔3米摆一个花盆,一共摆了5个花盆,这条走廊有多长?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后反思-6.6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将发展“植”入学习(课后反思) “植树”这一内容是三年级上半学期整理与提高单元分段一课中的一个例题,之所以把这个内容单独作为一课教学,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这个内容对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介于本课另一个例题“剪绳子”属于植树问题中的一种情况,所以我尝试着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整合,如果“植树”问题解决的好,那么“剪绳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植树”是一个很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可以与生活中的很多生活情境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对于知识的迁徙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一课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课题。 将情感“植”入学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我想,作为教师我们明白“育人”不光是传授知识更是从小树立起一个正确对待生命的态度。所以,引入“植树”这一内容时,我用图片给学生们呈现出一个树木被砍伐、环境被破坏的现状,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一种生命的危机,同时也激发出对绿色生命的情感,然后我呼吁大家一起努力去创造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学生们“植树”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更是由衷地期待一个充满绿意的环境。 用基础“植”入学习 “植树”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几次试教的结果并不理想,总说新的教育理念不看中教师的“给”,而是教学生方法怎么自己去“取”,只是有时候我们发现没有好的基础,学生没有能力“取”,我应该理解学生,应该更多地体会他们的需要。所以我改变的第一个环节,将电脑演示怎么种2棵树,改成了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自己来“种”2棵树,结果就呈现出许多的情况: 种在两头

………… 学生出现了许许多多种法,而且都有自己的说法,于是我就让他们类比这些种法,学生们发现许多种法看似不同,其实只是树与树之间的距离不同而已,而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均匀的就比较美观,慢慢地我们总结出种两棵树有3种方法: 两端都种树 接着我就告诉学生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就叫做“间隔”,而这些树就叫做“间隔物体”,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间隔数”与“间隔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虽然在这个环节上用去了一些时间,甚至课堂上的场面也有些混乱。但我认为是值得的,首先这个过程中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已经感受到了“间隔数”与“间隔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进一步验证,这就为这样的学生打好的基础。而能力比较弱的学生起码在这个环节弄清楚了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能为他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一个基础。那么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多得,这自是每个老师喜闻乐见的。 将自信“植”入学习 “在马路的一侧每隔10米种一棵树,一共种了5棵树,这条马路可能有多长?”抛出这个开放的问题,通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画图”、“插小棒”、“思考关系式”等方法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如果本课开始的时候是我引导学生“做”的,有了刚才的经验储备,那么到这个时候,学生会因为需要自发的“创造”起来,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上台交流的学生自信满满,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短短的35分钟就看到了学生的成长,让作为老师的我感到一种不能言明的快乐。其实这个问题的结果也是开放的,对于不同层次的结论我都给与了肯定,我相信这会建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这是千金难买的。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从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并初步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的关系。 2、会计算简单的“植树”问题。 【教学重点】 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不同情形间隔数与间隔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兔要在家的外围修一圈栅栏。它先锯木头,锯了15次。小兔锯了多少段木头?揭示课题:数学广场——分段 二、探究新知 (一)两端不种的植树情况 1、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一根纸带当作木头。 出示一根纸带,用剪刀剪一次,纸带分成了几段? 请你也这样剪,边剪边做好记录。记录完,观察这张数据表,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合作 剪的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纸带的段数 反馈: 剪的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纸带的段数 2 3 4 5 6 7 8 9 10 小结得出:剪的次数=剪的段数 -1 2、如果要把这根纸带剪20段,要剪几次?怎么想的? 剪100段呢? 3、看录像:这里有几个人在剪彩?根据我们刚刚学到的本领,说一说,绸带被 剪成了多少段?怎么想的? 4、录像演示: 学校就要召开运动会了,为布置运动场,老师们在操场的一侧插彩旗。头和尾都不插。 出示:已知老师们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了9面彩旗,操场有多长? ?米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 操场长30米,算式:3×(9+1)=30(米) 生:因为两端没有插旗子,所以9面旗子有10段。要用“每段的长度×一共有几段”才能算出操场的长。 生:道理和剪纸带是一样的。插旗子处相当于剪刀剪的地方,每段纸带相当于旗子与旗子之间的间隔。 小结得出: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 (二)两端种树的植树情况 1、出示: 为了将运动场布置的更漂亮,在操场的另一侧也插彩旗。 观察:这次插的过程哪里不一样了? 生:第一次插彩旗,操场的两端没有插。第二次插彩旗,操场的两端插了。 2、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摆一摆,请同学们摆上两面彩旗,你发现彩旗之间的间隔数有几个?生:1个。 师:三面、四面、五面-------这些彩旗之间的间隔数分别有多少?请你边摆边做好记录。小组讨论 彩旗的面数 2 3 4 5 6 间隔数 生:反馈。 彩旗的面数 2 3 4 5 6 间隔数 1 2 3 4 5 师: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彩旗的面数=间隔数+1 3、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物体个数比间隔数多1的这种情况呢?找一找。 张开右手,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 教室中6排学生中有5个过道 (三)比较发现 讨论:同样是插彩旗,为什么发现的规律不一样? 生:一个是两头插,一个是两头不插。 两头插,间隔数=彩旗的面数+1, 两头不插,间隔数=彩旗的面数-1。 (四)练习: 如图,小伙伴们在走廊里摆花盆,每隔3米摆一个花盆,一共摆了5个花盆,这条走廊有多长? 8名小朋友们排队做操,每隔2米站一名同学,这个队伍有多长?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6.6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数形结合体,验探究的快乐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植树问题”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本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我所执教的是教材第70页的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这节课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 通过课前活动,以大家都熟悉的手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手指数的关系。 2. 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3. 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4. 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创设浅显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走近生活。 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课前活动时,我选择学生的小手为素材,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个数与空格数之间是相差1的。然后做快速问答的游戏,使学生直观认识并总结出了间隔和点数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同时改小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20米。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突现学生的知识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终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终知识点整理 一、计算 1、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递等式计算) 2、递等式、 加减乘除混合的两步运算,能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1)有圆括号的先算圆括号里面的 (2)加减乘除混合的按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按从左往右顺序进行计算 3、简便运算 (1)带符号交换 436-78-136 =436-136-78(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 857+215-257 564-178+136 555×4÷5 =857-257+215 =564+136-178 =555÷5×4(2)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72+465+128 465+272+128 370+386+1630+414 =272+128+465 =465+(272+128) =(370+1630)+(386+414) (交换加数的 (添圆括号先算 位置)后两个加数) (3)运用减法的性质 687-122-478 =687-(122+478)(把两个减数相加) (4)相同因数合并(乘法分配律运用) 104×9-4×9 75×15+75×85 =(104-4)×9 =75×(15+85) =100×9 =75×100

=900 =7500 简便运算的目的是为了使计算简便,并能算出正确的答案,不能随意简便。 陷阱题: 687-122+478 千万不要做成687-(122+478)改变了原题,使计算结果错误。 4、 熟记关系式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余数要比除数小 例:两数相除,商是28,余数是7,除数最小是( 8 ),这时被除数是( 231 )。 解题思路: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除数要比余数大,比7大最小是8,然后用商×除数+余数求出被除数28×8+7=231 6、乘法积的估算:46×7积在( 280 )和( 350 )之间,最接近( 350 ) 解题思路:先考虑46相邻的整十数是40和50,然后把40和50分别乘7得到40×7=280,50×7=350,因50更接近46,所以350最接近正确的积。 7、填□及商的位数的关系 例:□49÷7,□里最小填()时商是三位数; 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8、填口出现商中间0、末尾有0 例:□26÷6,□里填()时,商中间有0 □71÷7,口里填()时,商末尾有0 二、年月日 一年中大月有(7)个月,分别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 )天。 小月有(4 )个月,分别是( 4月、6月、9月、11月),有(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