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用人

南怀瑾谈用人,习近平聊做官

1、立小忠以售大不忠

臣有立小忠以售不忠,效小信以成大不信,可不虑之以诈乎?

有些人小事忠得很,但他是借此达到另外一个大不忠的目的。可见用人之难、人心之险诈。有些人小信一定好,但为的是要完成他的大不信。所以要顾虑到对方是不是真正的险诈。不过话又说回来,从历史与人生的经验来看,许多人才都是做小事一定尽忠,绝不是诈,并没有存心骗人,也不是为了什么大的反叛目的,这样做了多少年,可是一把他放到大的职位上去就完了,他就不忠了。

于是别人就说此人施诈,但我的看法不同。这是由于主管对于人才没有深切的了解。这种人在小位置上忠心,到了大位置上并不是不忠心,而是受环境的包围,于是变坏了。这不是他诈不诈的问题,而是他这材料不够坐那个大位置。

人的心理是跟着空间、时间在变更的。一个人真能修养到自己的心理、思想不受环境的影响,不因空间、时间的变动而跟着变动,才称得上是第一等人。

2、貌厉而内荏

臣有貌厉而内荏,色取仁而行违,可不虑之以虚乎?

这是说有些干部从外表上看脾气很大,冲劲也很大,可是内在没有真胆识;有些人从态度上看起来非常仁义,而真正的行为却与仁义相违背。就是说有的人在平日看起来是蛮仁义的,但是真到了仁利之间的关键时刻,要作决定时,他就变得不对了。所以当主管的人对干部的看法、考核要顾虑到他是不是表里如一、脚踏实地。

3、害同侪以专朝

臣有害同侪以专朝,塞下情以壅上,可不虑之以嫉乎?

人类嫉妒的心理是天生的。譬如有些人名气大了,就会有人吃醋;有的人文章写得好了,也会有人吃醋。不论上面做领导的人,或者做人家干部的人,对于这些都是要知道的。人的心理有这个毛病,有些人欢喜打击同事,自己专权,于是挡住了下面的情形,同时使下面也不了解上面的意思。都是出于妒忌心理才发生了这些情形。所以一个当领导人的听到干部当中甲说乙的话,乙说甲的话,都不能偏听,而要尽量客观,要注意他们之间是不是有妒忌心理。

4、进邪说以乱是

臣有进邪说以乱是,因似然以伤贤,可不虑之以谗乎?

挑拨的话、坏话、害人的话就是谗言。

这是古今中外一例的。譬如一个文人,尤其是学哲学、学逻辑的人,就容易犯这个错误。逻辑学好了以后,非常会辩理,怎么样都说得对,逻辑上绝对通,但事实上却不一定对。这种人能言善道很有文才,很有思想,却专门发表邪说。

当我们做了主管的时候,干部进邪说,不一定要写文章,对于某件事情,他轻轻一句话,我们就听进去了,中了他的邪说,乱了真理,结果他用一种好像是对的道理伤害了好人。所以当领导人的就要顾虑到是不是有谗言的作用。

5、因赏以偿恩,因罚以作威

臣有因赏以偿恩,因罚以作威,可不虑之以奸乎?

有些专权的人,他对他的部下有赏赐,并不是公正的赏,而是自己与受赏的人有关系,故意卖恩情给他。譬如小的单位主管,有考核权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就多给他分数,对于所讨厌的人,尽管他有本事、有功绩,还是设法扣他的分数。

“因罚以作威”,以示权威。赏罚基于私心,这一类人就是奸佞之人,不公正。

6、欺君罔上

臣有外显相荐,内阴相除,谋事托公而实挟私,可不虑之以欺乎?

这种事情就很严重了,我们从历史上的政治事件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明明内心想要害某人,表面上却说此人的好话,暗暗地把此人搞垮。谋事则冠冕堂皇,托之于公事上,实际上则挟有私意,手段非常高明,这就是欺,古代所谓欺君罔上。我们看历史,这种悲惨的故事实在不胜枚举。

7、托重臣以自结

臣有事左右以求进,托重臣以自结,可不虑之以伪乎?

有些人是靠领导人旁边最亲信的人,专走这个门路,服侍他们,搞得很好,由他们影响领导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或者是找在领导人面前分量最重、言听计从的人,托他们的力量,结交他们,以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这都是伪。不过这种事有时也很难下定论,要看各人的运用。从近代史看,曾国藩、胡林翼就是走的这个路子,结果前者成了清朝的中兴大臣,后者成为打太平天国之名将,两个人其实都是正派的人。但是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是权术,没有办法不如此做。要想事业成功,有时候也不能呆板地拘小节,问题在于动机如何,动机绝不能是为私。

所以“臣有事左右以求进,托重臣以自结,可不虑之以伪乎?”这句话也不是呆板的,如何运用,要看实际的情形、动机何在而定。

8、苟合以求进

臣有和同以谐取,苟合以求进,可不虑之以祸乎?

这里是说,有些干部圆滑得很,“太极拳”马马虎虎应付一下,只要是配合主管的要求,什么都来,只要对他自己的前途有利的就干,这种心理发展下去将来就是一个祸害。这种人到了利害关头,一点气节都没有,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

9、悦主意以求亲

臣有悦主意以求亲,悦主言以取容,可不虑之以佞乎?

有的干部只做上面老板喜欢的事,专说老板喜欢听的话,以求得他的欢心,取得他的信任。这种人就是佞臣。读书千万不要为书所困,一切运用全在自己。像这一类的书读多了,等于医学常识丰富了以后连一杯水都不敢喝了,生怕有传染病;而9虑看多了,连朋友都不敢交了。其实只要我们把握大原则,相信少数人,不伤任何人,爱护所有人,凡事但求心安就好了。

知道变,而能应变,属下品境界。上品境界,能在变之先,而先天下将变时先变。故领导者要能样样深入,全部融会贯通,方能达“变”,方能洞察先机,随时知变、适变、应变。

无独有偶,下文记载了15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的一段谈话。文章披露了习近平是如何看待家庭影响、职位升迁以及功过评价这几个问题的,很多观点和南怀瑾先生所谈可相互佐证,今天看来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如何看待从政与家庭的关系

说到我从政,很多人联系到我的家庭。坦白地说不能说没有关系,但是这种有关系决非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对权力接触少的、距离远的人,老把这些东西看得很神秘、很新鲜,而我看到的更多不只是面上的东西,不仅仅是权力、鲜花、荣耀和掌声,也看到了牛棚,看到了世态炎凉,对政治的认识也有一层更深刻的东西。

解读: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当然是巨大的,但是,凡事都有两面。很多人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却没有能够走得长远、走得稳健,可见外在的影响都是有限度的,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人人格的挺立才是最根本的内因。家庭对习总书记的影响,不是让他搭上直通车,走上快车道,而是让他很早就接触到权力的各种面,让他对政治有了深刻理解。

二、当县委书记与当省长有什么不同

有人问我当县委书记与当省长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我觉得在个人意识上没什么变化,最多的感觉是责任沉重了。现在,我决不会因为得意而沾沾自喜,失意而闷闷不乐;不会把升迁看成是绝对的成败。现在,我就没有了刚出道时踌躇满志、无往不胜的感觉,有的只是觉得知识不够用,唯恐因为自己的某些缺陷耽误了别人和全局;会把做成的每一件事都作为新的一件事的起点。

解读:职位升迁意味着什么?对有些人来讲意味着权力和地位,意味着个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更好地满足;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讲则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使命,意味着可以更好地“为官一场,造福一方”,实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三、如何看待毛主席和小平同志的“三七开”评价

年轻时,我对主席和小平同志对自己的评价不理解,三七开,那么低!现在明白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能争取到人民和自己都打出及格分已经很不容易了。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既不可出师未捷身先死,倒在许多诱惑面前,也不能希冀立万事之功、不世之功,更不可希望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以平常心、踏实成事才是本。

解读:持平常心,做本分事,这是传统文化做人与做事——当然也包括做官在内——的精髓。明白自己的职分,清楚自己的使命,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空想连篇,不见异思迁,不这山望着那山高,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干好每件该做的事,这就是做本分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