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物理重点题型突破专题5初高中衔接题()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物理重点题型突破专题5初高中衔接题()
贵州省贵阳市中考物理重点题型突破专题5初高中衔接题()

专题五初高中衔接题

,专题特征)

认真研读全国各地物理中考试题可知近几年涉及到初高中知识衔接题。不仅仅在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中出现,在其他各种题型中都可能出现。在贵阳市中考中有明显的体现,在2013、2014、2015三年中约有4道题出现。

力学中涉及到加速度、平抛运动、两球碰撞动能公式以及机械能守恒问题;电学中电场、磁场在贵阳卷中都体现出来了。还有光学中全反射,力学中静摩擦,电源的内阻在全国其他省市出现过。

这类题目中衔接知识往往在题目中做了很好的背景表述和铺垫,题干讲解很具特色和创意,在初中知识基础上适当往前延伸,有较强的选拔功能。

,典例剖析)

【例】(2014贵阳29题8分)在一次太空知识讲座中,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个重物,分别使重物处于静止和匀速下降,再让其加速下降。同学们发现,重物在静止和匀速下降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而加速下降时,却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减小,好像物体的重力突然间减小了。

老师解释说:“这在物理学称为失重现象,失重就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实际所受重力的现象。如当人们乘电梯加速下降时,人对电梯地面压力就小于人受的重力”。小勇在老师指导下到电梯内做失重实验。如图甲所示。他将一体重秤放在电梯水平地面上,然后站上秤台,如图乙所示。在电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他记录下体重秤在不同时间段的示数及对应的时间,描绘出了体重的示数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丙所示。已知小勇的实际质量为60kg。

(1)求电梯静止时,小勇对秤台的压力;

(2)若电梯在10s内下降的距离为18m,求电梯这段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根据图丙分析,小勇在哪段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求此时他对秤台的压力;

(4)若下降中体重秤示数为零,即说明他对体重秤压力为零,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完全失重。如果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为F合=ma、其中a称为加速度,单位为N/kg。请计算小勇完全失重时加速度a的大小。

【解析】(1)小勇对秤台的压力F =G =mg =60kg×10N/kg=600N ;(2)v =s t =18m 10s

=1.8m/s ;(3)已知小勇的实际质量为60kg 。由图像可知,在0~t 1阶段,小勇的质量为45kg ,此时处于失重状态,对秤台的压力等于其重力,F ′=G ′=m ′g =45kg×10N/kg=450N ;(4)F 合=G -F N ,∵小勇完全失重,∴F N =0,∴F 合=G =ma ,a =G m =600N 60kg

=10N/kg 。 【答案】见解析

【方法指导】对力学、电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题型举一反三,就会触类旁通。

,专题训练)

1.(2013贵阳中考11题3分)如右图所示,光滑圆弧轨道被固定,轨道所在的平面竖直,靠近轨道底部有一定区域的磁场,磁场方向与竖直面垂直。现将一个光滑小铁环从轨道左侧h高处由静止释放,则关于铁环第一次向右侧运动的一些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它到达底部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它能到达右侧超过h的高处

C.它恰能到达右侧h高处

D.它到达右侧的高度一定小于h

2.(2014贵阳中考23题2分)两块竖直放置并相互平行的金属板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现从两板之间的上方释放一个带负电的小球,如图所示。请画出小球从图示位置运动到两板下方这一过程的大致路径。

3.(2015贵阳中考20题3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悬挂重为3N的金属框,其正下方有一磁场区域(图中“×”表示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感线)。现使金属框从某一高度竖直匀速下降,发现当金属框刚进入磁场到完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金属框始终匀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3N。若将磁感线的方向改为垂直于纸面向外,请判断:重复上述操作,在金属框匀速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大于3N还是小于3N?并说明你的理由。

4.(2013贵阳中考34题8分)在一次《趣味物理》讲座中,老师谈到传说中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时说:“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的任何物体,都会同时落地,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这种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课后,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他们用频闪照相机(频闪间隔时间t=0.1s)。拍摄下了数张不同质量的金属小球从同一位置自由下落的影像,其中一张如图甲所示。

小知识:频闪照相,是让照相机对某一个运动物体每间隔相同时间曝光一次,将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处位置记录下来,由于曝光间隔时间固定,因此,频闪照片除记录下物体的位置外,还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1)从起点0算起,小球到达位置3时下落的时间tⅢ=________s,通过的路程sⅢ=________m。

(2)请根据影像数据,在图乙中作出小球下落0.3s内的s-t图像(提示:下落距离s要从起点0算起)。

(3)他们比较数张照片,发现不同小球在同一时刻的确几乎都在同一位置,则说明了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为了从理论上证明这一结论,请你计算:从0点起小球下落的距离s与对应时间平方t2的比值(至少取3个时间数据;比值的单位为m/s2)。

(4)通过比较这些比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2013贵阳中考32题7分)体育课上小浩发现,将铅球在同一高度以不同速度水平抛出,铅球的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不同;改变高度,将铅球以相同速度水平抛出,水平距离也不同。于是他猜想:水平抛出物体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s可能与:A.物体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B.物体抛出点的高度有关;C.物体的质量有关。

小浩设计并安装好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铁架台,b为有挡板、形状固定的光滑导轨,c 为金属小球或乒乓球(乒乓球的体积比金属球大得多,但质量却小得多)。

(1)为了保证小球能水平抛出,安装导轨时,底端部分应是______________的。若请你用现有的器材来检验导轨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最简单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着小浩对猜想A进行探究,需要先控制猜想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因素(填写序号)。他应怎样实现改变小球的抛出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猜想C,小浩固定导轨的位置,并选择了乒乓球和几个质量不同的金属小球,使它们均从导轨的档板处开始释放,发现所有金属小球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几乎相同,但乒乓球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 总是较小,这是否证明猜想C成立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贵阳中考27题9分)老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演示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后,小光想: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机械能的大小是否与细线的长度有关呢?为了探究此问题,他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将无弹性的细线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拴住小球,使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恰好撞击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如图乙所示。(不计细线固定端的摩擦与空气阻力)

,甲) ,乙) ,丙)

(1)小光将长为l的细线拉至水平状态静止时,小球具有的机械能是以________能的形式存在。

(2)释放小球后,木块被小球撞击并在水平桌面上滑动了一段距离s,在此过程中木块克服________

力做功。

(3)小光多次改变拴小球的细线长度,并调整细线固定端的位置,每次均将小球拉至细线处于水平状态时自由释放,使它摆动到相同的最低点撞击同一木块,测出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通过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来判断小球具有的机械能大小。请你分析小光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小光想:细线没有弹性,如果换成长度为l′(l′<l)的橡皮筋拴住小球,并保持小球在第(1)问的水平高度静止(如图丙所示),自由释放小球后,若仍能摆动到原来的最低点撞击同一木块,那么借助橡皮筋的弹性应该能使木块运动的距离大于s。请你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这一设想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2贵阳中考33题6分)一重力G=2.5×10-3N的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竖直落下(不计横向风的影响),设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F阻与下落速度的平方(v2)成正比,关系为F阻=kv2,其中k 为常数,且k=1×10-4N·s2/m2。求:

(1)该雨滴匀速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

(2)若雨滴匀速下落的距离为400m,则这个过程重力对雨滴做的功为多少J?

(3)雨滴匀速下落时的速度为多少?

(4)请在图中画出从开始下落到落地这一过程中雨滴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描绘出大致情况即可)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12【12个专题汇总,含解析】

专题1 走进物理世界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A.1.6m B.7.5dm C.18cm D.70u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选:C。 2.(2018?黄石)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A.欧姆 B.法拉第C.伽利略D.焦尔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 【解答】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故选:A。 3.(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 PH 【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解答】解: A、用天平可以测出某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A正确;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通过物体的重力与弹簧的伸长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B正确;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时,通过血液的位置变化得出结论,是观察法,故C错误; D、用 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值,通过对比得出测量值,故D正确。 故选:C。 4.(2018?攀枝花)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实际; C、一瓶500mL=500cm3的矿泉水的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C 不符合实际; 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h。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5.(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分析】首先对PM2.5的直径作出估测,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了解作出选择。

初高中衔接物理试题

初高中衔接物理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山和船 C.船和地面 D.风和地面 2、甲乙同时从相距10km的两地出发,相向匀速直线运动,甲速为54km/h,乙速为10m/s,它们相遇时( ) A.两车通过路程相等 B.甲车比乙多走2km C.甲比乙车少走 1km D.甲走7km,乙走3km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静止是相对的 B.参照物一定要选择不动的物体 C.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D.研究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4、关于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很小的物体,如液滴、花粉颗粒、尘埃等 B.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C.一山路转弯处较狭窄,司机下车实地勘察,判断汽车是否能安全通过。此时在司机看来,汽车是一个质点 D.描绘航空母舰在海洋中的运动轨迹时,航空母舰可看作质点 5、—个皮球从5m高的地方落下,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6、在平直轨道上,A、B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反 B.0.8s末A、B两质点相遇 C.2s内A始终在B的前方

备战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电路类问题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电路类问题 1.将规格分别为“6V 6W ”和“6V 3W ”的甲乙两只小灯泡串联后接到电压为6V 的电源上,两灯均发光,忽略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灯两端电压较大 B .通过乙灯的电流较大 C .甲灯较亮 D .乙灯较亮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两灯泡的额定电压相等,根据2 U P R =比较两灯泡电阻之间的关系,两灯泡串联时通过它 们的电流相等,根据U IR =比较两灯电压关系,根据2P I R =比较两灯泡实际功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灯泡的亮度关系。 【详解】 AB .根据2 U P R =得,两灯的电阻分别为 ()2 26V 6Ω6W U R P ===甲甲甲 () 2 2 6V 12Ω3W U R P = ==乙 乙乙 串联时电流处处相等,乙的电阻大,根据U IR =可知,乙灯两端的电压大,故AB 错误; CD .根据2P I R =可知,电流相等时,电阻大的功率也大,所以乙灯较亮,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重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功率的率的计算,关键是利用好串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特点,是电路的最基本规律,是分析电路的基础,一定要熟练掌握。 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测定小灯泡电阻,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4.5V 不变,灯泡上标有“2.5V ,?A ”字样,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1A ”。闭合开关,将滑片P 滑到某一位置时,两电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灯泡的电阻为8Ω B .此时灯泡和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为8∶7 C .该电路能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D .该电路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由图示电表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读出其示数,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详解】 A .此时灯泡电阻 L 2.4V 8Ω0.3A U R I = ==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L = 4.5V 2.4V 2.1V U U U -=-=滑 此时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之比 L L 2.4V 82.1V 7 R U R U ===滑滑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利用该电路可以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电阻阻值不变,而灯泡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该电路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3.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上不等量的异种电荷,现将它们的金属球用一根金属导体接通后分开,则两验电器金属箔( ) A .张角一定都减小,且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B .张角一定都增大,且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C .张角一定是有一个增大,且带上等量的同种电荷

(完整版)黄冈中学初高中衔接教材含答案

黄冈中学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新课标人教A版} 100页超权威超容量完整版 典型试题举一反三 理解记忆成功衔接 {黄冈中学教材系列}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1-3页 第二部分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的“脱节” 4页 第三部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5-9页 第四部分分章节讲解 10-66页 第五部分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67-100页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

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例如:高一《代数》第一章就有基本概念52个,数学符号28个;《立体几何》第一章有基本概念37个,基本公理、定理和推论21个;两者合在一起仅基本概念就达89个之多,并集中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形成了概念密集的学习阶段。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使得数学课时吃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有的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再弥补后悔晚矣。 3 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 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

光学部分-中考物理真题专题分类汇编2018年

专题分类:光学部分 1.(2018·长沙)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本实验应选用(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选填“远离”或“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解析:(1)利用玻璃板便于观察玻璃板后的蜡烛,以确定像的位置;(2)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3)A靠近器材M,则蜡烛B也靠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1)玻璃板;(2)大小;(3)靠近。 2.(2018河北)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现象。“云在水中飘”是小明以_________为参照物看到“云”在水中运动的现象。“鱼在云上游”是鱼通过水面的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和云在水面的__________形成的虚像同时出现的现象。 【答案】 (1). 湖面 (2). 折射 (3). 反射 解答:云在水中飘说明云是运动的,是以湖面为参照物;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从上面看时,会感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是鱼的虚像。 故答案为:湖面;折射;反射。 3.(2018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

第135755号初高中物理衔接试题2

新生物理能力新时空(二) 一、选择题 1.下列频段中,能传递频道容量最大的是( ) A.长波 B.中波 C.短波D.微波 2.图1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3.如图2所示,用塑料管可以把瓶子中的水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人对水产生吸引力的作用 B.吸管本身有吸水的作用 C.大气压作用在水面上的结果 D.水压的作用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 5.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对图3中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的物理量 B.进行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的物理量 C.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的物理量 D.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引入“压强”的物理量 6.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有弊的是( ) A.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C.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7.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 a向b移动的过程中( ) A.电压表V1示数变大,v2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1示数不变,V2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1示数不变,V2示数变小,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D .电压表V1示数变小,V2示数变大,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 8.在家庭电路中常常发生:在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室内其它电灯熄灭,保险丝熔断.有时在台灯开关断开的情况下,把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室内其它电灯全部熄灭,保险丝熔断.引起这两种故障的最大可能( ) A .前者是插座短路,后者是灯泡短路 B .前者是灯泡短路,后者是插座短路 C .两者都是插座短路 D .两者都是插头短路 9.在探究电磁铁的实验中,小明利用相同规格的大铁钉和漆包线自制了两个匝数不同的线圈,连接电路如图5所示.闭合开关,调整变阻器滑片使电流保持不变,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这一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个因素有关 ( ) A .电磁铁的极性 B .线圈的匝数 C .电流的方向 D .电流的大小 10.把重5N 、体积为6×10-4m 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上浮,F 浮=6N B .物体悬浮,F 浮=5N C .物体漂浮,F 浮=5N D .物体沉在水底,F 浮=6N 二、填空题与作图题 11.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2.如图8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 和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 的水平拉力F 1作用下,A 、B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 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若将A 、B 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 2推A 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8乙所示),则推力F 2=_________N 。 13.如图9 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 水沸腾一段时间以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水 蒸气的 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图 中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与这一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一致的。 14.如图10所示,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10Ω,开关S 闭合,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a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5A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b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2.5A ,小灯泡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U 为 V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 15.雨后泰山飞流湍急,请你结合图片11中泰山瀑布的景象提出三个物理问题。 问题一: ; 图9 图8 图10

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

2019年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希望同学们在中考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9年物理中考压轴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2019,芜湖一模)自行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是为了__增大__(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如图所示,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竖直向下__的。 2.(2019,马鞍山模拟)小滨用10 N的水平推力匀速推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课桌,则课桌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__10__N;小滨将课桌内的书包拿走后,把课桌沿原路线用水平力推回的过程中,课桌受到的摩擦力_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N。 3.(2019,东营)立定跳远时,如果起跳板上有沙粒,起跳时就会感觉很滑,影响跳远成绩,这是因为起跳板上的沙粒把滑动变为__滚动__,使摩擦力大大减小。 4.(2019,武汉)用手拍桌子,手感觉疼,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的。同学们下楼时不能拥挤走得太快,否则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后面的同学由于__惯性__会继续前进,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5.(2019,武汉)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__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__。上面的棋子由于__惯性_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

为受到__重力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6.(2019,淮北模拟)“阿波罗”登月飞船脱离地球引力后关闭所有发动机,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由于__惯性__仍可继续飞行,奔向月球,说明了力__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__;在接近月球时,向前喷气使飞船受到__向后__(选填“向前”或“向后”)的力而减速,这说明了力的作用是__相互的__。 7.(2019,安庆模拟)如图所示,A物体重40 N,B物体重12 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__12__ N。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__24__ N的水平向左拉力。 二、选择题 8.(2019,曲靖)如图所示的各种装置或工具,主要应用物体的弹性来工作的是(B) A.足球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B.桌子对地球的压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C.足球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对足球的支持力 D.桌子受到的重力与地球对桌子的支持力 9.(2019,黄山模拟)“歼-15”是我国第一代航母舰载机。下列能正确表示其在空中飞行时所受的重力方向的是(C) 10.(2019,菏泽)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B) A.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沙以方便路人行走 B.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

初高中衔接考试试题试题及答案

初高中英语衔接考试 一、填空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5分) A)根据句子意思,用括号内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将答案写在右边横线上。 1. There are two dialogues in the __________ (twelve) lesson. 2. One of his _________ (tooth) is bad. So it’s hard for him to eat things. 3. They climbed up Mount Qomolongma ________ (success) in May, 2003 4. “Turn down the radio. It’s too ____________ (noise),”said Mother. 5. We have __________(little) rain this year than last year. 6. The children often go ___________(swim) in the river in summer. 7. Allan was very ___________ (care) yesterday and broke one of his legs. 8. This time she finished her homework all by __________ (her). 9. Our headmaster is showing some ___________ (visit) from the U. S. around our school. 10. Tom was too excited ___________ (fall) asleep. 11. The PRC __________ (found) on October l, 1949. 12. Mrs. Black was always busy __________ (wash) clothes when I saw her. 13. You cannot cross the street until the light __________ (turn) green. 14. Do you know the girl _____________ (call) Alice? 15. --Why don' t you go to the cinema with us? --Because I ___________ (see) the film. B)根据句子意思及汉语提示,写出所缺的单词,将答案写在右边横线上。 16. The _____________ (人口) of our city is over nine million. 17. Deng Xiaoping is __________(被认为) as one of the greatest men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18. Beijing is the _____________ (首都) of our country. 19. Books on science are ______________ (有帮助的) to young people. 20. His grandmother has been ____________ (死) for five years. C)选出一个与划线部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项,将序号填在方框内。 21. Have you heard from your uncle? A. received a letter from B. got news from C. heard about D. heard the voice of 22. We enjoyed ourselves at the party yesterday. A. played ourselves B. drank ourselves C. had a good time D. looked after 23. Be careful! A car is coming near. A. Look up B. look out C. look for D. Look at 24. Her father joined the Party last year. A. entered B. came into C. became a member of D. took part in 25. They reached New York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A. got B. get to C. arrived in D. passed 二、选择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26. --Will you pass me today's newspaper? -- ______. A. Yes, please B. Here you are C. You are welcome D. Not at all 27. I have never read _____ interesting book before. A. so a B. such a C. so an D. such ah 28. --Dinner isn’t ready yet. -- How _____ will it be ready?

科普阅读题-中考物理真题专题分类汇编2018年

31科普阅读题 22.(2018?烟台) 神奇的光伏高速公路 全球首段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2017年12月28日在山东济南通车,光伏路面全长1120米,路面顶层是类似毛玻璃的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保证轮胎不打滑的同时,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让阳光穿透它:使下面的太阳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发电装机容量峰值功率为817.2kW.预计年发电量约100万千瓦,参与测试的一名中巴车司机说:“路面的感觉和平常高速一样,刹车距离和平常路面一样。”在冬季,这段路面还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消融冰雪,确保行车安全。 报道称,这光伏滑路面还预留了电磁感应线圈,随着电动汽车无线技术的配套,未来可实现电动车边跑边充电,预留的信息化端口还可接入各种信息采集设备:车辆信息、拥堵状况等信息将汇聚成交通大数据,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智慧云控平台,通过智能系统,车辆管控等措施,能更有效的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 晒晒太阳就能发电,公路变成”充电宝”,自行融化路面积雪…,这就是智见公路的先行案例。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交章中有个物理量的单位有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 (2)简要描述“新型材料”的特性; (3)光伏高速公路的设计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回答三点即可)。 【分析】(1)功率的单位是W、kW;电功、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

(2)根据题中信息从摩擦、透光率、能量转化、电磁感应几方面分析解答;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 电磁感应线圈: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解答】答:(1)功率的单位是W、kW;电功、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故题目中的错误“预计年发电量约100万千瓦”,应该为“100万千瓦时”; (2)有题中信息知:“新型材料”的特性为:摩擦力大,保证轮胎不打滑; 透光率高使下面的太阳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能; 还可以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消融冰雪,确保行车安全电; 磁感应线圈可实现电动车边跑边充电; (3)①路面顶层是类似毛玻璃的新型材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车辆行驶时与地面的摩擦力; ②阳光穿透它达到中层的光伏发电组件时,消耗太阳能,产生电能,即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③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若将预留的金属线圈与太阳能电池相连,线圈中会用电流,电流周围就会产生磁场,当电动汽车内的线圈随汽车运动时,线圈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在汽车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实现运动中的无线充电,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 【点评】考查了物理量的单位、增大摩擦力的方法、能量转化以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运用。 18.(2018·潍坊)北京8分钟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全世界,同时宣告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短短8分钟的表演却蕴涵着大量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闭幕式上,演员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道具进行轮滑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达到最佳表演效果,需要严格控制道具的质制作团队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创新,经过反复对比和测试,最终确定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作为制作材料。最终版的熊猫木偶道

初高中衔接物理专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做自由落体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的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 ,则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A. M、N间的距离为 B. 物体经过M、N中点时的速度为 C. 物体经过M、N所用的时间为 D. 物体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 B 【点睛】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及速度时间公式即可解题。 2、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x-t图线和v-t图线,由图可知,在0~t1时间内

A. 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 B. 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 C. 图甲中t 1/2时刻,图线的斜率为v 0/2 D. 0~t 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x 1 【答案】 C 【点睛】对于位移-时间图象要抓住斜率等于速度,速度-时间图象要抓住两个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 3、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刚加速开出一会儿,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双紧急制动做匀减速运动.汽车从加速启动到减速停止一共前进了15 m ,此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3m/s ,则此过程汽车运动的时间为( ) A. 6s B. 8s C. 10s D. 12s 【答案】 C 【解析】设加速时间为1t ,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为v ,即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减速时间为2t , 故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推论可得121522 v v t t m +=,解得()1210t t s +=,C 正确. 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B. 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C. 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一定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答案】 C 【解析】A 、根据v a t ?=?知,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故A 正确; B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推论知, 02 v v v += ,故B 正确; C 、根据201 2 x v t at =+知,当初速度为零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 错误;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欧姆定律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欧姆定律问题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过了一会儿,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另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如故障只发生在电阻R或灯L上,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电阻R一定断路B.电阻R一定短路 C.灯L可能变亮D.灯L的亮度可能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两表一个示数变大,另一示数变小有两种可能: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则应该是电路中电阻R局部短路,导致总电阻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为零,而灯泡中电流增大,即灯泡变亮;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则应该是电路中电阻R断路,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压表的示数为电源电压值,此时电路中电流为零,灯泡熄灭. 由以上分析可得,A、B、D判断均错误,C判断正确.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4Ω 0.8A”,灯泡标有“3V 1.5W”字样。闭合开关,在电路安全的情况下(不考虑灯丝电阻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0~24Ω B.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1A~0.5A C.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V~3V D.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54W 【答案】D 【解析】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根据电功率公式P UI =可知灯的额定电流是 L L L 1.5W 0.5A 3V P I U === 额 额 额 还可知道灯泡的电阻是 L L L 3V 6Ω 0.5A U R I === 额 额 因为电压表的量程是0到3V,所以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3V,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大小是 max L 0.5A I I == 额 由此可计算得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是 min max 9V 18Ω 0.5A U R I === 总 那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 L min min -18Ω-6Ω12Ω R R R === 滑总 而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时,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小,电流也是最小的,电路是安全的,所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允许调节的范围是12Ω~24Ω;电路中的最大总电阻是 L max 6Ω24Ω30Ω R R R =+=+= 总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是 min max 9V 0.3A 30Ω U I R === 总 所以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0.3A~0.5A;也可知道灯泡两端的电压最小值是 Lmin min L 0.3A6Ω 1.8V U I R ==?= 所以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是1.8V~3V;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灯泡的电功率最小,大小是 ()2 2 Lmin min L 0.3A6Ω0.54W P I R ==?= 故选D。 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W为一个稳压管,其作用是确保C、D之间的电压U CD不变,只要流过稳压管W的电流在5mA和25mA之间,U CD将稳定为15V。R2为一可变电阻,它的最小值为1000Ω,最大值为无穷大(即断路)。设电源电压U为25V,则当R2变化时,为了确保U CD为15V,则R1阻值为范围应为()

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

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7·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2.(2017·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3. (2017·西宁)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B)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4. (2017·安顺)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5. (2017·黑龙江)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1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6. (2017·山西)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1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7. (2017·通辽)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生的音调会改变 8. (2017·牡丹江)下列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 A.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B.用麦克风唱歌可以提高音调 C.听到的鼓声是通过地面传来的D.小声说话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9. (2017·鄂尔多斯)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C)

最新中考物理试题真题分类汇编力学

最新中考物理试题真题分类汇编力学 一、力学 1.如图所示的事例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运动员拉弓,弓发生形变 B.运动员罚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C.小明压弯跳板 D.熊猫拉弯竹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详解】 A、运动员拉弓,拉力改变了弓的形状,弓运动状态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罚点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B符合题意; C、小明压弯跳板,小明对跳板的压力,改变了跳板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D、熊猫拉弯竹子,力使得竹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杂技演员站在楼梯上处于静止状态,人没与墙面接触,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如图。则人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解析】【解答】杂技演员站在楼梯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运动时产生惯性 B. 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足球被踢出后仍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不能说“产生惯性”,A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即防止车辆侧翻或侧滑,B不符合题意; C、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是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水会给人向前的力,使人前进,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 【分析】A、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物体无论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不是由于物体运动才产生的; B、汽车在转弯时减速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车辆侧翻或侧滑; C、由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人们才能闻到花香; D、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游泳时向后划水时,水给人一个向前的力,人向前运动 . 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沙桶相连,当沙桶与沙的总质量为m时,物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物理初升高衔接试题

初升高物理试题2013.6.29 一、选择题:( 3*24=72分) 1、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B )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2、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一定为零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米/秒2,它意味着( B ) 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两倍 B.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米/秒 C.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为2米/秒 D.物体任一秒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米/秒 4、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B.速度的增量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在连续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增量都相同 5、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 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 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 6、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D) A.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秒内的平均速度 B.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4秒末的即时速度 C.第4秒内的位移小于头4秒内的位移 D.第3秒末的速度等于第4秒初的速度 7、甲、乙两物体沿一直线同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 t时刻, 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 (B) A.运动时间 B.速度 C.位移 D.加速度 8、若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速度和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则该运动一定不是 (D)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加速度减小的运动 9、有一个物体开始时静止在O点,先使它向东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钟,使它的加速度方向立即改为向西,加速度的大小不改变,再经过5秒钟,又使它加速度方向改为向东,但加速度大小不改变,如此重复共历时20秒,则这段时间内: ( C) A.物体运动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物体最后静止在O点 C.物体运动时快时慢,一直向东运动 D.物体速度一直在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