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平差计算书讲解

供水管网平差计算书讲解
供水管网平差计算书讲解

某市供水管网平差计算书

第一部分最高日最高时平差

一、平差基本数据

1、平差类型:最不利点校核。

2、计算公式:

海曾威廉公式

V=0.44*C*(Re/C)^0.075*(g*D*I)^0.5

Re=V*D/ν

计算温度:13 ,ν=0.000001

3、局部损失系数:1.20

给水管道设计

主控项目 4.2.1 强调室内给水管道试压必须按设计要求且符合规范规定,列为主控项目。 检验方法分两档: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试压参照钢制给水管道试压的有关规定;塑料给水管道系统试压则参照CECS18:90及各塑料给水管生产厂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以统一检验方法。 4.2.2 为保证使用功能,强调室内给水系统在竣工后或交付使用前必须通水试验,并作好记录,以备查验。 4.2.3 为保证水质、使用安全,强调生活饮用水管道在竣工后或交付使用前必须 进行吹洗,除去杂物,使管道清洁,并经有关部门取样化验,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才能交付使用。 4.2.4 为延长使用寿命,确保使用安全,规定除塑料管和复合管本身具有防腐功 能可直接埋地敷设外,其他金属给水管材埋地敷设均应按规范规定作防腐处理。 一般项目 4.2.5 给水管与排水管上、下交叉铺设,规定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主要 是为防止给水水质不受污染。如因条件限制,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下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为安全起见,规定套管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 4.2.6 原《规范》第9章内容过于烦锁,使用不方便,根据调研确定此两款。 4.2.7 给水水平管道设置坡度坡向泄水装置是为了在试压冲洗及维修时能及时排 空管道内的积水,尤其在北方寒冷地区,在冬季未正式采暖时管道内如有残存积水易冻结。 4.2.8 本条参照《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2-88(以 下简称《验评标准》)第 2.1.14条及表2.1.14、并增加塑料管和复合管部分内容。 4.2.9 管道支吊架应外观平整,结构牢固,间距应符合规范规定,属一般控制项目。 4.2.10 为保护水表不受损坏,兼顾南北方气候差异限定水表安装位置。对螺翼式水表,为保证水表测量精度,规定了表前与阀门间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水表外壳距墙面净距应保持安装距离。至于水表安装标高各地区有差异,不好作统一规定,应以设计为准,仅规定了允许偏差。

给水管网平差程序LOOP使用说明

给水管网平差程序LOOP使用说明 LOOP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管网水力平差计算程序,可以计算大、中、小型环状和枝状管网,计算速度非常快,曾进行过我国许多城镇的管网设计水力计算。该程序原为英文操作,经华东交通大学沃特科技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dd850768.html,)方永忠教授(yzhfang@https://www.360docs.net/doc/dd850768.html,)汉化,提供给国内同行使用,操作简便。有疑问请通过Email进行咨询。 1、程序使用环境 硬件要求:任何PC微机配打印机 软件平台:DOS、WINDOWS 2、数据准备(初用者请先跳过本条) 在使用平差程序前,请准备好计算所需原始数据,包括总体数据、管段数据、节点数据、参考节点数据。 总体数据: 工程名称——对管网工程的方案说明,不影响计算结果 管段总数——最大值250 节点总数——最大值200 高峰因子——即节点流量的缩放系数,一般为1,见"详注1" 最大水力坡度——即管段单位长度水头损失最大允许值,不影响计算结果,只是在计算结果中提出警告,一般取5~8,单位:千分之一(‰) 最大流量修正值——本程序采用的是节点平差算法,此为平差的最大允许误差,值越小则计算精度越高,一般可采用0.01或更小,单位:升/秒 管段数据包括: 管段编号——正整数,1~250 起始节点编号——正整数,1~200 终到节点编号——正整数,1~200 管段长度——正整数,单位:米 管段直径——正整数,单位:毫米 管内壁粗糙系数——海曾?威廉公式中的C系数 节点数据包括: 节点编号——正整数,1~200 节点流量给定方式(FIX)——通常为0表示不节点流量不固定,1表示节点流量固定,见"详注1" 节点流量——流入节点流量为正值,流出节点流量为负值(与我国规定相反),单位:升/秒,见"详注2" 、"详注3" 节点地面高程——节点海拔标高,单位:米 参考节点(即水头已知、流量未知的节点,见"详注3")数据: 节点编号——正整数,1~200 节点水头——已知的节点水头海拔标高,单位:米 详注1: 为了便于多工况水力平差计算,本程序采用两种方式给定节点流量,即固定式和不固定式,固定式:在节点数据中直接给出节点流量,非固定式:节点数据中给出的节点流量先与高峰因子相乘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名:陈启帆 学号:23 专业:环境工程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2016年07月 - 1 -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课程设计说明书 (吉林省长春地区宽城区给水管网设计) 学生姓名:陈启帆 导师: 学科、专业:环境工程 所在系别: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日期:2016年07月 学校名称: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 2 -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目录 1. 课程设计题目 (4) 2.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4) 3. 设计任务 (5) 4. 原始资料 (5) 5. 基本要求 (8) 6. 设计成果 (8) 7. 设计步骤 (8) 8. 设计用水量计算 (9) 9. 确定给水管网定线方案 (11) 10. 设计流量分配与管径设计 (11) 11. 设计结束语与心得体会 (14) 12. 参考资料 (16) - 3 -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1. 课程设计题目 吉林省长春地区宽城区给水管网设计 2.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通过城镇给水管网设计管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为以后毕业设计及从事给水管网的工程设计打下初步基础。 (1)了解管网定线原则; (2)掌握经济管径选择要求; (3)掌握给水系统压力关系确定方法; (4)掌握管网水力计算。 - 4 -

供水管道设计及施工方案..

管道设计及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 概况 (1) 1.2 互通必要性 (1) 2、生产水互通设计方案 (2) 2.1 供水量 (2) 2.2 管道选型 (3) 2.2.1 方案一 (3) 2.2.2方案二 (3) 2.2.3 方案比较 (3) 2.3 互通条件 (4) 2.4 管道路线 (4) 2.5 管道安装 (4) 2.6 过嘉陵江公路桥管段 (5) 2.6.1 方案一过桥段 (5) 2.6.2 方案二过桥段 (5) 2.7 过路管段 (5) 2.8 主要工程量 (6) 2.8.1方案一工程量 (6) 2.8.1方案二工程量 (7) 3、施工方案 (8) 3.1 施工供电 (8) 3.2 混凝土拌和站 (8) 3.3 管道安装 (8) 4、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9) 4.1 主要设备配置计划 (9) 4.2 主要劳动力配置计划 (9) 5、设计图纸 (10)

管道设计及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 概况 水利枢纽在左、右岸各设置一套施工供水系统,两系统互相独立,分别为左、右岸施工区和生活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近期以来,由于遭受暴雨、洪水袭击,给水利枢纽施工供水系统汛后取水造成了事故隐患,为切实做好汛后工程的隐患排查减灾工作,提高水利枢纽生产水供应保障率,我部建议将左、右岸供水系统生产水互通,两岸供水系统互为备用,此举有利于施工供水系统的安全度汛和运行检修,为水利枢纽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混凝土浇筑阶段施工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1.2 互通必要性 目前,左、右岸供水系统取水泵站均存在事故隐患,取水均可能出现故障,可能出现中断供水的极端情况,左、右岸供水系统生产水互通后,可实现互补供水,大大降低施工期间的停水风险,保障水利枢纽的安全稳定供水。 (1)2010年7月23日,右岸取水泵站浮筒被激流冲至下游岸坡搁浅,浮筒与取水头部的连接脱裂,橡胶埋线管沉入水底。通过近日水位较低时的观察,橡胶埋线管已被上游冲下的泥沙和大量块石淤埋,取水泵站枯水期取水将较为困难,且枯水期正值施工高峰期,用水量较大,如取水泵站取水不足,将严重影响主体工程的施工。 (2)左岸取水泵站距离倒流明渠出口距离较近,泵站取水头部水流速度将大为提高,较大颗粒的泥砂及小石子更易于通过虹吸管进入取水泵房,取水泵房内泥砂淤积问题将更为严重,对取水潜水泵运行极为不利,潜水泵可能事故频发,供水系统极可能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 (3)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长江上游最大含砂量为 5.4kg/m3,金沙江为9.0 kg/m3左右,而广元地区嘉陵江段最大含砂量高达200kg/m3以上。含砂量高将导致取水构筑物泥砂淤积严重,对取水潜水泵、絮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极为不利,供水系统故障率将大大提高。 (4)目前,左、右岸供水系统均无备用取水通道,因嘉陵江泥沙含量大,如取水泵站进行大规模清淤、检修,取水泵站将无法取水,供水系统将被迫在短

给水管网设计课程设计要点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青阳镇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陈兰 学院名称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给水排水工程 指导教师程斌 2012年10月31日

给水工程的任务是向城镇居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公共服务部门及各类保障城市发展和安全的用水个人和单位供应充足的水量和安全的水质,包括居民家庭生活和卫生用水、工矿企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冷却用水、机关和学校生活用水、城市道路喷洒用水、绿化浇灌用水、消防以及水体环境景观用水等等。 此次设计为苏北地区青阳镇给水管网系统设计,主要设计以下内容。 (1)用水量计算 (2)供水方案选择 (3)管网定线 (4)清水池、水塔相关计算 (5)流量、管径的计算 (6)泵站扬程与水塔高度的设计 (7)管网设计校核 给水工程必须满足各类用户或单位部门对水量、水质和水压对的需求。要求能用确定管网的布置形式,管线的选择,管径的选择,流量的分配及校核,确保管线的合理布置及使用。

1设计资料及任务 (1) 1.1设计原始资料 (1) 1.1.1地形地貌 (1) 1.1.2气象资料 (1) 1.1.3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1) 1.1.4图纸资料 (1) 1.1.5用水资料 (1) 1.2设计任务 (2) 2设计说明书 (2) 2.1设计方案的流程及考虑细则 (2) 2.1.1管网及输水管的定线 (2) 2.1.2输水管径的确定 (2) 2.1.3管网管径平差计算 (2) 2.1.4节点水压计算 (3) 2.1.5管网消防校核计算 (3) 3设计计算书 (3) 3.1设计用水量计算 (3) 3.1.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3) 3.2供水方案选择 (4) 3.2.1选定水源及位置和净水厂位置 (4) 3.2.2选定供水系统方案 (4) 3.3.管网定线 (4) 3.4设计用水量变化规律的确定 (4) 3.5泵站供水流量设计 (5) 3.5.1供水设计原则 (5) 3.5.2具体要求 (5) 3.5.3二级供水 (5) 3.5.4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确定清水池和水塔的容积 (6) 4 管网布置及水力计算 (7) 4.1管段布线,并确定节点和管道编号 (7) 4.1.1 节点设计流量分配计算 (7) 4.1.2节点设计相关计算 (8) 4.1.3节点设计流量计算 (9) 4.1.4给水管网设计数据计算 (9) 4.1.5平差计算 (10) 4.1.6设计工况水力分析计算结果 (11) 4.1.7 二级泵站流量、扬程及水塔高度设计 (11) 4.2 消防工况校核 (12) 4.2.1设计工况水力分析计算结果 (12) 4.2.2设计工况水力分析计算结果 (13) 5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附图 (16)

给水管网设计计算书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用水量计算 1. 居民区生活用水量计算 按街道建筑层次及卫生设备情况,根据规范采用最高日每人每日综合生活用水,计算出居民区的每人每日用水量,并应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居民区的最高时流量Q 1 Q 1=k h1 4 .8611i i N q ×f 1 K h1—时变化系数 q 1i —最高日每人每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 ·d) N 1i —设计年限内城市各用水区的计划用水人口数,cap f 1—用水普及率 街坊面积如下表 街区编号 面积(hm 2) 街区编号 面积(hm 2) 街区编号 面积(hm 2) 1 1.3763 9 1.04015 17 0.96255 2 0.8402 10 0.61865 18 0.52515 3 1.1438 11 0.43365 19 0.46245 4 1.0580 12 0.65865 20 0.1751 5 0.9138 13 0.57015 21 0.91865 6 0.8143 14 0.7460 22 0.71265 7 1.000 15 0.7149 23 0.78130 8 0.2261 16 0.4901 ∑ 17.183 q 1= 200 L/(cap.d) N 1=362人/公顷×17.183公顷=6154人 K h1=1.48 f 1=80% 2.工业企业用水量2Q 工厂作为集中流量,根据所提供的最高日平均流量及工作班次,变化系数,确定单位最大秒流量。 用水单位 生产(m 3/d) 生活(m 3/d) 班次 时变化 系数 最高日(m 3/d) 最高时(m 3/h) 最高时 秒流量 (L/s) 化肥厂 400 25 2 1.8 425 47.81 13.28 磷肥厂 350 25 2 1.4 375 32.81 9.11 化工厂 400 30 3 1.5 430 26.88 7.47

供水管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技术标总目录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3 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技术标—— 76 综合说明…………………………………………技术标—— 86 一、施工申请说明书…………………………………技术标—— 86 二、投标人的一般情况………………………………技术标—— 87 三、年营业额数据表…………………………………技术标—— 88 四、投标人对自身承建本工程的有利条件和优势说明,有关质量、工 期、文明施工、服务等方面对招标人的承诺几优惠条件。对招标人的合理化建议………………………………技术标—— 89 五、近三年竣工的工程一览表………………………技术标—— 90 六、目前在建工程一览表……………………………技术标—— 91 七、近二年财务状况表………………………………技术标—— 92 八、类似工程经验…………………………………技术标—— 108 九、商务异议或建议…………………………………技术标—— 109 十、技术异议或建议…………………………………技术标—— 110 十一、业绩合同…………………………………技术标—— 111

目录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3) 第二章工程概况 (5) 第三章综合说明,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7) 第四章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7) 第一节施工测量 (7) 第二节土方开挖及沟槽回填(垫层材料:1∶9水泥石硝) (11) 第三节管道、管件安装(球墨铸铁管、球墨三通、排气阀、闸阀、盲板的安装)及混凝土支墩的浇筑 (21) 第四节钢管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阀门井的砌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地上、地下管线及其它设施的保护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劳动力安排(包括节假日、农忙季节劳动力保证措施). (30) 第六章质量体系及质量目标保证措施 (31) 第一节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1) 第二节质量体系 (31) 第三节质量目标保证措施 (36) 第七章工期保证措施和网络进度计划 (45) 第一节工期保证措施 (45) 第二节网络进度计划 (46) 第八章安全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8) 第一节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48) 第二节文明施工措施 (53) 第九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62) 第十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65)

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录 第一篇给水管网设计 1.概述 (2) 1.1给水现状 (2) 1.2规划用水单位 (2) 1.3水源选择 (2) 1.4水压要求 (2) 2.设计用水量计算 (3) 3.管网设计 (4) 3.1管网定线 (4) 3.2比流量,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以及流量出分配 (4) 3.3管网平差计算 (8) 4泵站流量扬程计算 (9) 5.管网设计校核 (9) 5.1消防工况校核 (9) 5.2事故工矿校核 (11) 第二篇污水管网设计 1.概述 (12) 2.管道定线及设计管段、面积划分 (12) 3.设计流量、比流量计算 (13) 4.污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表 (14) 5.污水干管水力和埋设深度计算 (14) 第三篇雨水管网设计 1.概述 (16) 2.雨水量计算 (16) 2.1暴雨强度公式 (16) 2.2综合径流系数 (16) 3.雨水管网定线 (16) 4.划分设计管段 (17) 5.汇水面积划分 (17) 6.管段设计流量及管道水力计算 (18) 7.各设计管段上、下端的管底标高和埋设深度计算 (19)

第一篇给水管网设计 1. 概述 1.1 给水现状 目前镇区没有统一给水,居民用水多采用自发组织引山泉水及地下水,其水量不能满足镇区用水量的要求,此外,镇区给水管网不成系统,管径和管材都不能满足要求。 1.2 规划用水单位 镇区规划以居住生活用地为主,用水量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公建用水量及市政用水量。规划可根据远期镇区的发展状况、人民生活水平、工业的性质及水资源的情况,同时参考国家有关规及相似城镇的用水标准, 1.3 水源选择 根据水利部门提供资料,本镇区上游的溪水库(在规划围之外,位于本镇的东北方向,溪上游)流域集雨面积为约为10km2,水量充足,水质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二级标准,溪在水质及水量方面均能满足远期镇区供水的要求,故规划拟定以溪水库作为镇区供水水源。供水方式采用统一,均由位于镇区东北角的自来水厂统一供给。 1.4 水压要求

给水管网平差结果

给水管网平差 一、平差基本数据 1、平差类型:反算水源压力。 2、计算公式: 柯尔-勃洛克公式 I=λ*V^2/(2.0*g*D) 1.0/λ^0.5=- 2.0*lg[k/( 3.7*D)+2.5/(Re*λ^0.5)] Re=V*D/ν 计算温度:10 ,ν=0.000001 3、局部损失系数:1.20 4、水源点水泵参数: 水源点水泵杨程单位(m),水源点水泵流量单位:(立方米/小时) 水源节点编号流量1 扬程1 流量2 扬程2 流量3 扬程3 二、节点参数 节点编号流量(L/s) 地面标高(m) 节点水压(m) 自由水头(m) 1 0.521 140.000 170.32 2 30.322 2 -115.740 140.000 171.497 31.497 3 6.54 4 140.000 170.342 30.342 4 5.746 140.000 171.120 31.120 5 1.389 140.000 169.777 29.777 6 10.743 140.000 170.06 7 30.067 7 11.814 140.000 169.717 29.717 8 1.505 140.000 169.160 29.160 9 6.544 140.000 169.522 29.522 10 1.853 140.000 169.072 29.072 11 8.165 140.000 169.243 29.243 12 10.192 140.000 169.242 29.242 13 2.345 140.000 168.000 28.000 14 0.579 136.000 168.985 32.985 15 8.893 136.000 169.011 33.011 16 6.023 136.000 169.013 33.013 17 11.962 136.000 168.897 32.897 18 1.476 136.000 168.554 32.554 19 12.498 136.000 168.893 32.893 20 1.389 136.000 168.602 32.602 21 2.316 136.000 167.692 31.692 22 3.243 136.000 165.822 29.822 三、管道参数 管道编号管径(mm) 管长(m) 流量(L/s) 流速(m/s) 千米损失(m) 管道损失(m) 1-3 100 90.0 0.521 0.092 0.218 0.020 2-4 315 46.1 115.740 1.637 8.172 0.377

供水管网设计计算

供水管网设计计算 1. 最高日设计水量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中规定,在缺乏实际用水资料情况下,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的时变化系数宜采用 1.2~1.6 ;日变化系数宜采用 1.1~1.5 。本设计采用时变化系数K h 取1.4,日变化系数K d 取1.35. 1)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包括公共设施生活用水量)为: ∑ =1000 111 q N Q i i (m 3/d) 式中 q 1i -----城市各用水分区的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L/(cap ·d)],【根据大名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供水规划,为180 L/(cap ·d)】 N 1i -----设计年限内城市各用水分区的计划人口数(cap ),规划确定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为45万人。 1000 450000 *1801 = Q =81000 m 3/d=937.5L/s 2)工业企业用水量 面粉厂:3200 m 3/d 化工厂:3500 m 3/d 食品厂:1600 m 3/d 总用水量Q 2=3200+3500+1600=8300 m 3/d 3)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 )/1000 m q 3 343 333 d N q f N Q b b a a (+= 式中 q 3a -----城市浇洒道路用水量定额[L/(m 2·次)],本设计采用1.0 L/(m 2·次); q 3b -----城市绿化用水定额[L/(m 2·d)],本设计采用1.5 L/(m 2·d); N 3b -----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面积 (m 2),规划确定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为 9264000m 2; F 3-----城市最高日浇洒道路次数,本设计采用2次;

给水管网设计.

目录 一、给水系统的布置 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 二、给水管网定线 三、设计用水量 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情况 3、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4、计算二泵房、水塔、管网设计流量 5、计算清水池设计容积和水塔设计容积 四、管材的选择 五、管网水力计算 六、校核水力计算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一、给水系统的布置 (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 给水系统有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分压给水系统),多水源给水系统和分地区给水系统。本设计城市规模较小,地形较为平坦,其工业用水在总供水量所占比例较小,且城市内工厂位置分散,用水量少,故可采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即使其供水有统一的水质和水压。鉴于城市规模小,且管道铺设所需距离较长,本设计选择单水源给水系统。从设计施工费用等方面考虑,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的投资也相对较小,较为经济。综上所诉,本设计采用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 城市给水官网的基本布置形式主要有环状与树枝状两种。树状网的供水安全性较差,当管中某一段管线损坏时,在该管段以后的所有管线就会断水。而且,由于枝状网的末端,因用水量已经很小,管中的水流缓慢,因此水质容易变坏,环状网是管线连接成环状,某一管段损坏时,可以关闭附近的阀门是和其余管线隔开,以进行检修,其余管线仍能够正常工作,断水的地区可以缩小,从而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另外,还可以大大减小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在树状网中,则往往一次而是管线损坏。但是其造价明显比树状网为高。一般大中城市采用环状管网,而供水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小城镇则可以猜用树状管网。但是,为了提高城镇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以及保证远期经济的发展,本实例仍然采用环状网,并且是有水塔的环状网给水管网。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 综合考虑居民用水情况以及具体地形情况,拟在管网末端设置对置水塔,由于水塔可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间的流量差,二泵站的供水量可以与用水量不相等,即水泵可以采用分级供水的办法,分级供水的原则是:(1)泵站各级供水线尽量接近用水线,以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分级输一般不多于三级:(2)分级供水时,应注意每级能否选到合适的水泵,以及水泵机组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满足今后和一段时间内用水量增长的需要。依据以上原则,本设计采用二泵房分二级供水。

给水管网管网平差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A 100 main() { int B[A],E[A],IO[A],JO[A],ok=0,i,k,P,LOOP; float xs,L[A],D[A],q[A],Dq[A],h[A],Dh[A],sq[A],s1[A],s[A],w[A],v[A]; FILE *fp; char F[10]; printf(" Please input DA TA file name... "); scanf("%s",F); fp=fopen(F,"r"); fscanf(fp,"%d%d%f",&P,&LOOP,&xs); for(k=1;k<=P;k++) fscanf(fp,"%d%d%f%f%f%d%d", &B[k],&E[k],&L[k],&D[k],&q[k],&IO[k],&JO[k]); fclose(fp); for(k=0;k<=LOOP;k++) Dq[k]=0; for(k=1;k<=P;k++) { if(D[k]<290) D[k]=D[k]-1; D[k]=D[k]/1000; s1[k]=.001736e-6/pow(D[k],5.3)*L[k]; q[k]=xs*(IO[k]<0)?-q[k]:q[k]; w[k]=3.141592654/4*D[k]*D[k]; } a1:ok++; printf(" OK=%d\n",ok); if(ok>0) goto a2; for(k=1;k<=P;k++) { q[k]=q[k]+Dq[abs(IO[k])]-Dq[JO[k]]; v[k]=fabs(q[k])/1000/w[k]; s[k]=(v[k]>=1.2)? s1[k]:s1[k]*.852*pow(1+.867/v[k],.3); h[k]=s[k]*q[k]*fabs(q[k]);} for(i=1;i<=LOOP;i++) { Dh[i]=0; sq[i]=0; for(k=1;k<=P;k++) { if(abs(IO[k])==i) {Dh[i]=Dh[i]+h[k]; sq[i]=sq[i]+s[k]*fabs(q[k]);} if(JO[k]==i) {Dh[i]=Dh[i]-h[k]; sq[i]=sq[i]+s[k]*fabs(q[k]);} } Dq[i]=-Dh[i]/2/sq[i]; } for(i=1;i<=LOOP;i++) if(fabs(Dh[i])>.001) goto a1; a2: printf(" Please input result file name ... "); scanf("%s",F); fp=fopen(F,"w"); fprintf(fp," Pipe=%d Loop=%d OK=%d\n",P,LOOP,ok); fprintf(fp,"----------------------------------------------------------\n");

城市给水管道工程设计说明书(DOC)

城市给水管道工程设计——某县城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课程名称: 专业名称: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是否组长:

给水管网计算说明书 1 给水管网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算、制图和使用规范与技术资料的能力。 设计要注意贯彻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做到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应该深入复习有关课程,充分理解它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学会独立查阅技术文献,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通过技术能基本掌握给水管网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较熟练地进行管网平差,加强基本技能和运作技巧的训练。 1.2 设计题目 某县城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1.3 设计原始资料 1.3.1 概述 某县城位于我国的广东省,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市内建有居民区、公共建筑和工厂。详见规划地形图。 1.3.2 城市用水情况 城市用水按近期人口412000 万人口设计,远期(10年)人口增加10%,市区以5 层的多层建筑为主。 表1 生活用水变化规律表 时间企业用水变化 百分数% 居民用水变化百 分数% 时间 企业用水变化 百分数% 居民用水变化百 分数% 0-1 1.5 4.05 12-13 5.0 1.16 1-2 1.5 4.07 13-14 5.0 1.18 2-3 1.5 4.34 14-15 5.0 1.26 3-4 1.5 4.29 15-16 5.8 1.25 4-5 1.2 4.12 16-17 5.8 1.62 5-6 1.2 4.28 17-18 5.0 4.30 6-7 4.2 6.06 18-19 5.0 5.20 7-8 6.8 6.21 19-20 4.6 5.50 8-9 6.8 6.08 20-21 4.6 5.35 9-10 6.8 5.80 21-22 4.6 5.23 10-11 6.0 4.92 22-23 3.4 4.80 11-12 6.0 4.01 23-24 1.2 4.92

平差经验总结(1)

管网平差 管网平差一般分三个步骤: 图面整理、数据准备、平差。目前我们用的平差软件为鸿业 10.5版本。 打开鸿业软件后,首先要设置工程名称及出图比例以及设置节点标注设置及管道标注设置。(设置--工程名称、出图比例、标注设置) 1、图面整理: 根据已收集到的现状给水管网平面布置图,按照规划要求,整理出远期给水管网平面布置图,对其进行图面整理。 图面整理内容主要包括: 清除小短线、重复管线、未连接管线等操作步骤:1)管线--定义管道-任意选择 2)工具--图面整理-选择所要整理的内容。 注意事项: 图形整理时需要对管网进行简化,主要是将管道节点进行简化;定义管道时选择球墨铸铁管,选择无管径。 2、数据准备 图面整理完后,需要对管网进行平差前的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包含定义真实管长、按管长分配流量(定义集中流量、定管供水类型)、自动预赋管径(定义现状管、定义环干管、自动预赋管径)、定义节点地面标高、定义节点水压等。 1)定义真实管长--如果管道是按照长度精确绘制的则不用定义。 2)按管长分配流量---按照管道长度自动分配节点流量

a、定义节点流量---主要是将管道流量分为集中流量和沿线流量;集中流量包括水源供水量(输入时为负值)和集中用水点流量(输入时为正值)。 b、定管供水类型---分为不供水、单侧供水和双侧供水;一般从水厂至配水管网之间可设置成不供水管道,城市边缘的管道可设置成单侧供水,其余全部为双侧供水。 3)自动预赋管径---需在节点流量确定后进行 a)定义环干管---在没有定义环干管的情况下,程序是按照最小路径的原理来定义环干管。布置环干管按照规划及用水区域大小的原则来布置。 b)定义现状管---对于现状给水管网中的主干管,可以将其定义成现状管,定义过的管径在平差计算时管径不会变化。 c)自动预赋管径---在节点流量确定后进行 3)定义节点地面标高 操作步骤: 平差--定义节点地面标高 高程点定义时必须有带高程点的地形图,可手工输入每一点的高程点,也可建立曲面高程模型计算(原地形--标高点--文本定义)统一定义。 4)定义节点水压--输入水源点处水泵扬程 3、平差 图面整理和数据准备完成后可进行平差计算,平差计算时分为最不利点校核、消防校核和事故校核三类,计算公式选择海增威廉公式,计算温度选择 13.0,管道拒不损失系数选择 1.2,默认管材为球墨铸铁管,水源点水泵流量单位要选择升/秒。对于全新的给水管网时,一般先进行反算水源点压力,反算出水源点所需要水压,由此来定义水厂加压泵房的水泵扬程。对于新旧结合的给水管网,一般业主只能提

给水管网计算书

一)《给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A县给水管网设计 二、设计要求及工作量 (一)、设计步骤: 1 、用水量计算 (1)、确定用水量标准,计算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居民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城 市分区用水量标准计算。工厂最高日生产用水量已给出,工厂用水量还包括工人在工作时生活用水量及班后淋浴用水量。此外,还有车站用水量、市政用水量(浇洒道路、绿地)。加上未预见水量,即得该城市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计算城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3)、计算消防时用水量。 2、供水系统方案选择:水源与取水点、取水泵站位置、水厂选址 3、管网定线:根据选定的给水系统方案,进行管网定线和输水管定线。 4、清水池容积,水塔容积(如果设置)计算。 5、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1)、比流量计算 (2)、节点流量计算先由比流量计算出沿线流量,再用沿线流量算出节点流量。 (3)、进行流量分配,初拟管径。 6、管网平差对供水方案的最高用水时进行管网平差。在说明书中计算并绘出最高用水 时管 网平差图。 7、水泵扬程、水塔高度(如设置)计算。 8、进行消防和事故情况的校核。 (二)、图纸要求:给水管网总平面图—张。在平面图上标注节点、管段编号,管长、管径。 三、参考资料 1、严煦世主编.《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 、 3、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四、设计资料 1城区总体规划图一张,1 10000。图上标有间隔1.0m的等高线,城市区域的划分、工厂及大型独立性公共建筑物的位置如图所示。 2、用水资料 人口密度及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见表1。火车站最高日用水量为320 m3/d;工业企业用水量情况见表2;市政用水量为1200m3/d。 城区生活用水的最低自由水压为40m。 表1人口密度及排水量 表 城区土壤种类为粘质土。地下水水位深度为15m。年降水量为936mm。城市最高温度为42C,最低温度为0.5C,年平均温度为20.4C。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

鸿业给水管线设计总结

鸿业给水管线设计总结 利用鸿业市政管线软件做给水工程设计的几点总结(LXP) 市政管线的给水设计一般步骤主要包括设置工程名,管线平面设计,标高设计,平面标注,纵断面图和节点祥图设计几个部分. 1 平面设计即主要完成给水管线的平面布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布置管线,这方面,我个人的经验是, 尽量利用该软件提供的道路绘制命令重新定原有道路,并定义道路桩号,(注意其命名在后续的标高定义中要用到)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阀门井和消火栓井的平面位置, 再利用道路边线的偏移准确定位.采用定义给水管道命令,在弹出的给水管道设计文本框中选择管代号和管材,再根据命令行提示选择连线方式便可快速完成给水管线的布置. (2)管线节点位置核定后,即可点取布置井类命令向管线上布置阀门井,室外消火栓等检查井,(注意布置时启用端点铺捉) 布置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在相关命令行提示下选择布置.如命令行提示`图形标志处管线是否设置阀门`如果设计中要求,则选Y ,程序据此可初选检查井规格.由于会出现非标准图的情况,检查井规格的最终定型,则是由该井所设的节点管件和设计规范决定,要采用检查井编辑功能重新修改输入该井的标准图号和规格.(3)采用给水菜单中的定义管径命令,选择管道规格一致的管道,即可方便地为所选管段定义管径规格,若在选择管道规格文本框中没有所要求的规格,则须在设置菜单中的管道规格管理中添加相应的公称直径等参数后存盘设置.(4)管线整理命令专用来编辑整理所要修改位置的管线. (5) 节点编号, 根据管线形式采用具体的编号方式,对于枝状管网,采用枝状网成组编号,程序将自动搜索连续的各检查井和节点,并快速统一编号,若想将不同类检查井区分开来,则采用逐个编号方式逐个为检查井编号. 2 管线标高设计即定义节点地面标高和管线标高, 该软件中节点地面标高的确定有多种方式,各标高定义方式也可据其字面意思得知,其中,较为严格的定标高方式应为路标高计算,即根据道路中心地面标高及其到管线处的高差或横坡等参数定义节点地面标高的方式,其具体步骤如下: 利用测绘单位提供的道路纵断面图或标高文件,选用自然地面标高文件菜单项中测量图提取命令,将图面文件转换为与道路桩号相对应的路面标高bgz文件,文件的保存命名要与对应的道路桩号一致,再利用自然标高文件转设计标高文件,将文件转化为bgs设计标高文件. 点取桩号和标高文件关联,使道路与其路面标高建立起联系. 点取定节点地面标高命令,选取路标高计算,根据命令行提示,选择参考桩号线,即其旁侧布设管线的道路桩号线, 程序将自动检查该桩号线是否关联过道路设计标高文件,并弹出该工程名下的标高文件,选择其对应的标高文件,再选取管线上的相应节点,输入所需参数(如道路横破等),即可为相应节点定义上地面标高. (注意:在利用道路标高定节点标高时,设计标高文件的起点和终点不能在竖曲线范围内,如果设计中桩号线的起点和终点刚好在竖曲线范围内,如道路中心线的起点和终点处有路弧.须将桩号线向两端进行延长。道路的起点桩号和终点桩号必须包含所要绘制中桩断面的管道,标高文件桩号范围可包括其所对应的道路中心线的桩号范围。) 管线标高的确定也有多种方式,个人经验是先采用管中心埋深定标高的方式,在生成的中断面图中查看管线的坡度变化,在根据设计要求将管线按坡度和管径变化分成几大段,(以利于施工过程中的接管方便),再采用控制点定标高的方式,选择各段的控制点, 输入控制点处的管中心标高程序将自动找出他们之间的管道,根据它们之间的管道长度采用线性内插的方式计算出管道各端点的标高.另一种比较自由的管高确定方式是断面拉坡方式定标高.

农村饮水供水管道设计分析

农村饮水供水管道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金湖县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概况方面入手,提出了农村饮水 供水管道设计要点以及设计方案文件质量管理措施,旨在提升我国农村饮水供水 管道设计水平,以供同行业人士借鉴。 关键词:金湖县;饮水供水;管道设计;要点 1工程概况分析 1.1城市概况 金湖县被誉为苏北水乡,其总土地占用面积为973.78平方公里,其中的水面 面积与滩涂面积分贝为420平方公里、44平方公里。该地区位于淮河下游,总体 地势处于西高东低的形式。淮河入江水道穿腹而过,入江水道西南为丘陵地区, 入江水道北部、东南为平原和沿湖圩区。 1.2自然条件 该县境内平原面积较大,约占该县总面积的73%,地面真高最高9.6米,最 低也在5.5米,金湖县西部地势较高,以缓坡丘陵为主的西南部地区约占金湖县 总陆地面积的27%左右,地面真高最大值在35.4米,最小值在5.5米,该地区土 质以粘土、重粘土为主。金湖县境位于金湖至东台坳陷西部,中新生代沉积较厚,沉积物多以冲击、冲湖积和湖积为主,基底构造复杂,并有多次基性岩浆活动, 浅层岩性以粘土为主。地层以新生界第四季最发育,次为第三系。均属内陆盆地 沉积,地表极少出露。 1.3水资源情况 1)地表水 金湖县境内河流属淮河下游水系,境内湖泊相连,沟河密布,水系发达。地 表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也较丰富。规划用地范围内主要地表水资源有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淮河入江水道、丰收河、利农河、三里桥河、新建河等。 径流资源量与利用量具体如下: 丰水年P=20%,年雨量1201.7mm,径流深364mm,代表年1975,径流资 源量3.52亿m3,利用量0.46亿m3;平水年P=50%,年雨量975.6mm,径流 深216mm,代表年1974,径流资源量2.09亿m3,利用量0.42亿m3;枯水年P =75%,年雨量739.3mm,径流深218mm,代表年1977,径流资源量1.24亿 m3,利用量0.33亿m3;特枯水年P=95%,,年雨量450.9mm,径流深19mm,代表年1978,径流资源量0.18亿m3,利用量0.06亿m3。 2)地下水 金湖县境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水资源主要由大气 降水入渗和河流、湖泊渗漏补给组成,水量丰富。孔隙潜水含水层厚 5.0m左右,单井涌水量小于30.0m3/d,水位埋深0.5~2.5m,年可开采量2712万m3,水质 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矿化度一般小于1克/升。第一承压层厚度10~ 25m,顶板埋深10~50m,具承压性,水位埋深1.0m左右,单井涌水量 1000m3/d,水质类型为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0.5克/升。浅层地下水年 可开采量801万m3。第二承压层顶板埋深一般在55~60m,地下水具承压性, 水位埋深小于1.0m,单井涌水量100~500m3/d,年可开采量977万m3。水质类型单一,以HCO3-Na、Ca型为主,矿化度小于0.6克/升。 3)过境水 淮河流域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70%以上经三河入高邮湖。多年来平

给水管网设计计算书

目录 1设计概述 (2) 1.1课程设计题目 (2) 1.2设计资料 (2) 1.3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图表要求以及工作要求等) (2) 1.3.1设计任务与内容 (2) 1.3.2基本要求 (3) 1.4课程设计应完成的技术文件 (3) 1.4.1 计算说明书 (3) 1.4.2 图纸 (3) 2设计说明 (5) 2.1二泵站水管及城市管网定线 (5) 2.1.1输水管定线 (5) 2.1.2城市配水系统定线 (5) 2.2设计用水量的确定 (5) 2.2.1居住区生活用水量确定 (5) 2.2.2工业企业用水量 (5) 2.2.3未预见水量 (5) 2.2.4消防用水量 (5) 2.2.5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6) 2.2.6最大时用水量 (6) 2.3输水管布置 (6) 2.4管网平差 (6) 2.4.1管网定线 (6) 2.4.2 比流量,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的计算 (6) 2.5清水池容积、水塔容积和水塔高度的计算 (15) 2.5.1 清水池与水塔调节容积计算表 (15) 2.5.1 水塔容积和尺寸的计算: (16) 2.5.2 水池容积和尺寸的确定 (16) 2.5.2 水塔高度 (17)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19)

1设计概述 1.1课程设计题目 沐城镇给水管网设计 1.2设计资料 1)沐城镇位于苏北地区,城镇设计居住人口为 2.6万。 城市地形图见另页,比例为1:20000,设计房屋卫生设备标准为室内有卫生设备但无淋浴设备,城市建筑按六层考虑。 2)该城镇各企业单位最高集中用水量为: 甲企业:2000米3/日; 乙企业:4200米3/日; 丙企业:2500米3/日。 3)该地区最大冻土深度30厘米。 4)该地区地下水位深度450厘米。 5)该城镇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见图1。 2 4 6 810121416182022241234567时间(h)占最高日用水量百分数(%) 图1 沐城镇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 1.3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技术要求、图表要求以及工作要求等) 1.3.1设计任务与内容 1)二泵站输水管及城市管网定线; 2)输水管径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