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

红旗中心校陈东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授新课

常言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任其发展,以致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法嘴的道路。今天的法制课,我们就来讲讲不良行为。

1.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出示灯片2、3

2.学生说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3.我们看两个案例灯片4、5

这些同学身上都有不良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你了解什么是不良行为吗?灯片6

不良行为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度的不良行为,现在我们看看轻度不良行为的表现,再看看中度不良行为的表现。

5.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6.怎样纠正这些不良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我们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正确看待父母、长辈、老师的教导,乐观积极的生活。

三、为了同学们健康成长国家制订了相关法律。灯片7

四、教师总结:(殷切的希望)

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2、遵守社会公德,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3、遵纪守法

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

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五、宣誓

我们郑重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中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 .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张金涨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萩芦中心小学张金涨教学目标: 1、不良行为的认识。 2、不良行为的表现。 3、不良行为的分类。 4、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重点:哪些是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难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教学方法:讲解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学生早退,迟到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分析图片的内容。 二、授主题活动 1、出示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2、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违法犯罪的记载,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3、分析违法和犯罪的内涵,并加以区别。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犯罪:是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三、师生互动交流

1、大家谈:问题 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2、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类,讲解。 严重不良行: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非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食、注射毒品; (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行为;

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主题班会

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主题班会 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通过班队活动,让同学们进一步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改掉以前不良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活动过程: 班主任讲话: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好的习惯和不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使我们终生受益,这节班会课的主题是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我想请两位班长来主持,大家欢迎。 甲:期中考试的结束,告诉我们这个学期已经过去一半了。 乙:在这几个月的学习中,有的同学努力学习,在各个方面表现得很出色,而有的同学则相反,学习不认真,在很多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甲:同学们,这个学期你有怎样的目标呢? 甲:同学们的目标是多么好啊!希望同学们都努力去实习自己的目标,不要只是说说算了。 甲:同学们是否想过,我们六十多个同学能相聚在一起,由不相识到相识、相知是多么难得的缘分啊! 乙: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团结协作、携手共进。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我们班获得了文明班的荣誉称号,也多次夺得流动红旗。

甲:我们班在秋季运动会中被评为精神文明班;拔河比赛取得了第一名;在歌咏比赛中取得了二等奖;雅言经典诵读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并准备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比赛。 乙:同学们我们应该为过去的成绩而自豪,然而,在未来的日子,我们还应该怎样做呢? 甲:同学们,我们在成绩面前,还应该做冷静的思考,我们要好好反思一下过去的日子里,还有哪些不足。 乙: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能让我们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甲: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班中就有那么一些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信,请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乙:看了刚才的小品,大家说说看,在他身上有哪些不良的习惯。 甲:这些不良习惯都是我们班一些同学身上表现出来的。下面分组讨论一下,除了上面这些不良的习惯外,我们班中还有哪些,并说说有什么害处。 甲:这些不良习惯阻碍着同学们的上进心,阻碍着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的正常开展,我们一定要改正克服。 乙:有一首歌词是这样说的: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 甲:那我们怎样来帮助同学们改正不良习惯呢? 乙:相信,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会对大家很有帮助,我想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安居育才中学初2013级9班:曾利梅 一、班会课召开的目的: 1.使学生加强对校规班纪和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纪律及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中学生。 二、活动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三、召开班会活动的形式:情景剧、快板、抢答、讨论、观看视频、讲故事等。 四、活动准备: (1)制定计划:为使这次活动的开展有条不紊,有据可依,要对整个活动过程做具体而细致的安排。 (1)落实: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收集有关遵纪守法的案例。提前安排好情景剧、快板的排练。 五、活动过程: 班会前播放《少年犯主题曲》,营造班会气氛。 (一)班会主题导入(5分钟) 情景剧--《看看他们俩》 场景一:周日返校教室里疲倦归来 场景二:周六晚上寝室里胜利大逃亡 场景三:周日中午网吧里恋恋不舍 主持人:请同学们判断这两位同学是合格的中学生吗?从而导入班会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争做合格中学生 (二)根据情景剧内容学生活动(5分钟) 1.你认为这两位同学违背了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哪些条例,请选择: ①课堂有纪律,认真听讲; ②学会料理个人生活,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自己的事自己做; ③课间有秩序,不喧哗打闹; ④语言有礼貌,不讲脏话; ⑤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⑥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扔纸屑; ⑦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坚持锻炼身体; ⑧不与社会上行为放荡分子来往,不上网,打游戏机; ⑨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⑩不迟到、早退、旷课; 2.如果让你去帮助这两位同学克服这些不良习惯,你有何高招?请大家讨论,然后自由发言!主持人对以上活动作小结并过度:尊规守纪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那么,请同学们做好下面的抢答准备。 (三)抢答题:下列现象是对还是错(5分钟) (1)要考试了,我的钢笔不见了,小龙不在,我拿他的用一下; (2) 不入二厅是指不入游戏厅和舞厅;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预防违法犯罪 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案 鲁教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知识: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的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重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三、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四、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搜集由不良行为走向犯罪的案例? 2、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对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有关规定。

板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一、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课堂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加强品德修养,防微杜渐 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C.大错不犯,小错尽量少犯没关系 D.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2.“钱还没汇吗?”我那个帐号失磁不能用了,我重新给你发一个工商银行银行的帐号:622202170xx25****黄某某”就凭着这条短信,福建籍的许某在短短4个月中,竟跨省诈骗8.53万元。2009年12月29日,济南市历下区法院对此短信诈骗作出了一审判决,罪犯许某判刑4年。对这种诈骗行为及处罚方式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般违法行为批评教育B.不道德行为舆论谴责 C.犯罪行为刑罚 D.恶作剧行为不予追究 3.小错与大错、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个道理的有()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③守法朝朝了,违法日日愁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④ 4.为了赌博四处无果,23岁的李某上演了一出“逗你玩”,哄骗不满两岁的侄儿,将其戴在娃娃手上的金手镯拿走。xx年1月,犯罪嫌疑人李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南京检方依法提起公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容易发展为违法犯罪 B.李某拿自家侄儿的东西,是个人家私事C.李某的行为仅是不道德的行为D.李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 5.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征的是() A.路人纷纷谴责李某乱闯红灯B.公司制定员工考勤制度 C.法院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 D.学校处分违反校纪学生

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遵纪守法远离不良行为 红旗中心校陈东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授新课 常言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这句话比喻一个人养成坏习惯或者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是非常合适的。就像厚厚的冰层不是一天冻成的一样,坏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从小的不良行为开始,任其发展,以致越来越严重,最后才走上法嘴的道路。今天的法制课,我们就来讲讲不良行为。 1.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出示灯片2、3 2.学生说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3.我们看两个案例灯片4、5 这些同学身上都有不良行为,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你了解什么是不良行为吗?灯片6 不良行为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度的不良行为,现在我们看看轻度不良行为的表现,再看看中度不良行为的表现。 5.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6.怎样纠正这些不良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目的】 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学生对不良行为习惯的高度重视。 【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集体讨论、谈感想、集体宣誓 【教学流程】 一、主题引入 首先请各位同学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参加我们主题班会的各位老师。我宣布13计算机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请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甲:亲爱的同学们,当今,无论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 主持人乙:“民以食为天”,有《食品安全法》来保证我们一日三餐的食品安全健康; 主持人甲:我们出行,秩序井然,是因为有《道路交通法》来规范; 主持人乙:我们中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指导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 主持人甲:其实,违法以否,有时只是一念之差。知法、懂法我们才能避免触碰法律的底线,我们才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主持人乙:那么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 主持人甲:下面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述一下案例一的情况 同学甲讲述:据新华社珠海2014年9月13日专电,珠海市公安局高新分局近日通报了一起学校不雅视频事件。9月5日中午,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食堂学生在就餐时,食堂内安装的电视机突然播放不雅视频,时长约5分钟。有学生将此情形拍了下来,并将照片和视频上传至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传播。学校为此做了报警处理。民警于10日下午找到了涉嫌播放不雅视频的该校两名高三年级男生。警方证实两名学生分别为18岁和17岁,他俩承认,当日中午,他俩出于“好玩”“恶搞”的心态,利用智能手机的无线连接功能,在学校食堂与一台电视机建立连接,并通过电视播放不雅视频。 主持人甲:谢谢甲同学给我们的讲述,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案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本案中的同学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 主持人甲:下面我们来为大家公布处理结果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法制教育课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马书明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方城县独树镇第五初级中学马书明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二、授新课 名词解释: 违法—— 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 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I:不良行为类型及形成原因 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教案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方式、原则及重大意义; (2)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大意义; (3)了解常见的严重不良行为的种类及其危害; (4)在实际生活中,要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 3.运用 学会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自己和他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能自觉抵制吸毒、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严重不良行为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从理论上看,该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处于重要地位,在本课教材第二课时占用了很大篇幅,占据很重的分量;从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来说,严重不良行为会诱发犯罪,危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大严重不良行为,是对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诱因的科学总结。它的提出是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上的一种警示,从某种角度说也是对青少年的保护。在实践中,把严重不良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是从国家层面来加强未成年人对犯罪的预防;在实际生活中,对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诱因和不良侵害的自我防范,是从未成年人个体角度来预防犯罪,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所以该内容是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问题,要明确以下几点内容: (1)由学生阅读教材中该部分的相关链接内容,明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严重不良行为的规定。学会判断实际生活中,什么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2)充分认识三大严重不良行为的特点和危害性。吸毒不仅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传播疾病,而且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提供了市场,诱发暴力、凶杀、黑社会以及其他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历来为国家法律严厉禁止。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涉及,而当前青少年已经成为毒品的最大受害群体,有的未成年人开始涉足毒品,给他们的身心造成极大危害。所以要坚决杜绝吸毒。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淫秽性,格调低下。它会导致青少年意志消沉,无法安心学习,诱发多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赌博和变相赌博都是社会不安定因素,不仅会助长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投机思想,造成因嗜赌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而且会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甚至图财害命等犯罪,所以为国家法律所禁止。

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主题班会(借鉴材料)

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主题班会 活动简介:以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为中心,通过“认识不良行为习惯”、“整形医院”、“快板表演”、“评选班级文明之星” 等多种形式,陶冶学生的文明品格,是非常有益的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小学生行为规范》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真正用规范来指导学生平时的言行。 活动要求:注重人人参与,讲究活动有序,突出有声有色。 活动程序: 一、认识不良行为习惯 甲: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地培养。” 乙:良好的习惯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使人上进。 甲:是的,良好的习惯是一个美好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乙: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班中就有那么一些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信,请看发生在我们当中的事情。 小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甲旁白:早晨,同学们早早的来到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自习。

同学二气喘吁吁的跑进教室,一边吃东西,一边随手把一团废纸丢向墙角。 甲旁白: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在专心听课,积极思考,认真记笔记,而他又在干什么呢? 同学一专心听讲,不时地记着笔记。 同学二一会儿和同桌讲话,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前俯后仰,然后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甲旁白:体育课上,他在做什么呢? 同学二跑去其他班的教室外面踢其他班的门,还和同学打架。 乙:看了刚才的小品,大家说说看,在他身上有哪些不良习惯?同学们自由发言:1乱丢垃圾2上课不能专心听讲3上课讲话4上课打瞌睡5破坏公物6影响其他同学上课7打架 甲:这些不良习惯都是我们班一些同学表现出来的。下面分小组讨论一下,除上面这些不良习惯外,我们班中还有哪些?并说说还有什么害处? 小组讨论,每组指定一学生做好记录,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1说话不文明2上课时故意引人发笑3老师讲课时随意插嘴4上课时吃东西5做错题没有及时改正6做了错事不虚心接受批评,强词夺理7对不文明行为不及时制止8不热爱劳动 二、小品《整形医院》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邻水县合流职校吴从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来自邻水县合流职校。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杜绝不良行为》。 本课节选自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由陈中山、李小燕、周云琪主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P116第四章《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中项目一《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课题三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阐述我的设计思想和教学意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委员会专家推荐教材,全书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按照“案例——理论——实践”的思路编写,既注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 本课内容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进而增强自控力,自觉杜绝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不仅违背社会公德,严重的还触及法律,涉及到了道德和法律两方面的内容,为学习项目二《自觉预防犯罪》做铺垫。因此在全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对象是2014级机械班学生, 24名学生来自本县各乡镇,其中女生1人。比较“团结”,犯错误的时候具有从众的特点,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偏差,自控力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尤其个别留守学生沾染了偷盗、吸烟、赌博等不良习气,说得上几进派出所,这些事儿对班级学生触动很大。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具体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并充分认识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制订班级公约,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自我防范的能力。 德育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在内心筑起防线,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4、教学重、难点: 现在很多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沾染了一些不良行为,缺乏辨别能力不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初中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A、班会时间:2012年12月3日(星期一)下午第7、8节课,全校同时进行,教师不得利用 当天7、8节课上课,学校对班会情况进行检查,对组织得好的班级进行拍照,并通报表扬。 B、组织人:各班班主任。 C、班会形式:班主任讲解;学生发言;学生分组讨论;班主任总结;学生宣誓。 D、要求:1、各班在11月30日之前布置班会任务,要求学生做好发言准备;2、在开班会时 做到人人要发言,班班有掌声。 E、班会目的:1、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 会的稳定发展。3、树立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观念。 F、参考资料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是法制观念淡薄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青少年犯罪比例之大、增长速度之快可谓触目惊心。据专家预测, 11岁至13岁将是违法行为高发年龄段。14岁至16岁将是第一个犯罪高发年龄段。17岁至18岁将是另一个犯罪高发年龄段。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是法制观念淡薄,根本不知道其行为是犯罪行为。 二、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我们通常所讲的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中所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下列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如果未成年人具有上述违法行为,且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也是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违反刑法的行为;第三,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劳教)。 三、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戴首饰、男生留长发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四、违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一)携带管制刀具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条规定: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 (二)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制作、复制、出售、出租或者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百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多次偷窃。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五)款: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五)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条件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三干元以下罚款;或者依照规定实行劳动教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吸食、注射毒品。

主题班会:告别不良行为

告别不良行为 中学班会教案 男:老师们! 女:同学们! 男女:大家好! 女: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亲临指导的领导和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掌声) 男女:“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掌声) 女:首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个动画短片,名字为《城市里的一只垃圾桶》! 女:短片以一只垃圾桶的自述,反映了我们城市人不文明的行为,也说明了还有文明人的存在。 男:的确的,小小的垃圾桶也能检验我们是否讲文明。那么我们作为职中生,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学到底有没有不良的行为呢?请欣赏我们班同学自编自演的小品《我的校园生活》,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思考,小品中人物有哪些不良行为,仔细地找出来。 女:大家鼓掌欢迎!(掌声) 小品《我的校园生活》 第一幕:上学 (不束衣不戴校卡) 早上,我们班的同学小鸿骑着单车悠哉游哉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到了校门口,他发现值日老师―――

第二幕:值日 (卫生委员提醒,随意扫地) 回到班里,小鸿坐在座位上休息。这时卫生委员走过来了。 第三幕:教室一幕 第四幕:早读课上 铃铃-----,早读课上课啦。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语文书,翻开89页,我们一起齐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同学们齐读) 小鸿(扯扯前面男同学的衣服): 把你的数学作业本,拿来给我抄抄。 男生: 不好吧!老师说过不能抄作业的,你老是抄我的作业,怎么就不自己做啊? 小鸿: 自己做?我从来就不自己做作业的,我和你是兄弟,这个小小的忙你都不帮吗? 男生:(很无奈的把作业本递给他) 小鸿:(拼命地抄作业,还不时地望望老师走到哪里) 铃铃-----,下课啦。 老师:下课啦。同学们休息吧。 第五幕:上课一条虫,放学马上逃 现在是下午的第三节课,已经上了三十多分钟,同学们都在认真的做习题。 小鸿(昏昏欲睡) 老师(敲他的桌子):小鸿,坐好来!要动动脑筋做做练习。

《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

《杜绝不良行为》的教学设计 安吉职教中心沈凤玲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 (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3)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运用 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和社会从多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的成长。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靠未成年人自己,只有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己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才能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教学难点 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不成熟,在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容易受骗、上当、犯错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未成年人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懂得不良行为对自身的危害,树立抵制不良行为、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此难点方法有:一方面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警示学生;另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的不良行为的

特征,并设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构线索 教材从分析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入手,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为了保护未成年,国家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从法律层面保护未成年人。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是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缘,身心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主见,心智又不成熟。部分中职生文化课成绩差,内心容易苦闷和烦恼,容易受到诱惑。一方面,多数同学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身心发展的限制,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融入社会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期望。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认清哪些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有哪些不良影响,如何自觉杜绝不良行为,增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案例 十多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是佛山一帮少年却相互称兄道弟,甚至以东方广场一带为地盘进行抢劫。2009年5月6日,禅城区法院对备受外界关注的“东方兄弟”青少年团伙抢劫犯罪案进行一审宣判,在18名被告人中,多次参与抢劫的年满18周岁的朱某、钟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11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二至七年不等。另有5名未成年人获缓刑。18名被告人全是清一色的男性,脸上都稚气未脱,他们的年龄都仅仅在15--20岁之间,可是就在一年多前,抢劫、泡吧、咳药,流连在外,却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宝贵的青春不得不在监狱里度过,真是让人痛心。”检察官分析称,“东方兄弟”之所以走上犯罪,

第九课上传杜绝不良行为

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 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3)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运用 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和社会从多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的成长。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靠未成年人自己,只有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己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才能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教学难点 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不成熟,在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容易受骗、上当、犯错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未成年人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懂得不良行为对自身的危害,树立抵制不良行为、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此难点方法有:一方面用大量的事实、案例

警示学生;另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的不良行为的特征,并设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构线索 教材从分析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入手,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国家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从法律层面保护未成年人。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是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缘,身心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主见,心智又不成熟。部分中职生文化课成绩差,内心容易苦闷和烦恼,容易受到诱惑。一方面,多数同学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身心发展的限制,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融入社会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期望。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认清哪些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有哪些不良影响,如何自觉杜绝不良行为,增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首歌来自高墙内,发自肺腑的血泪之心,唱出了少年犯的忏悔之情。为了我们的母亲不“泪水染白发”、为了我们不至于“跌入激流”而“不能自拔”,我们要牢记: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这就是这节课我们研讨的主题“杜绝不良行为”。 【创境激趣】 案例 十多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是佛山一帮少年却相互称兄道弟,甚至以东方广场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主题班会课教案 南丹中学兰启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 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知识目标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周围同学存在那些不良行为,搜集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案例。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相关链

接等辅助教学内容提供的相关知识。 2、教师准备: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搜集有关案例。 教学方法: 讨论式、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二、授新课 名词解释: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一)不良行为类型及形成原因 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毒、注射毒品; (9)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主题班会

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主题班会 班级:901班班主任---------冉孟林 活动简介:以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为中心,通过“认识不良行为习惯”、“整形医院”、“快板表演”、“评选班级文明之星”等多种形式,陶冶学生的文明品格,是非常有益的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中学生行为规范》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真正用规范来指导学生平时的言行。 活动要求:注重人人参与,讲究活动有序,突出有声有色。 活动程序: 一、认识不良行为习惯 甲: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地培养。” 乙:良好的习惯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使人上进。 甲:是的,良好的习惯是一个美好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乙: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班中就有那么一些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信,请看发生在我们当中的事情。 小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甲旁白:早晨,同学们早早的来到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自习。 同学二气喘吁吁的跑进教室,一边吃东西,一边随手把一团废纸丢向墙角。 甲旁白: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在专心听课,积极思考,认真记笔记,而他又在干什么呢? 同学一专心听讲,不时地记着笔记。 同学二一会儿和同桌讲话,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前俯后仰,然后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甲旁白:体育课上,他在做什么呢? 同学二跑去其他班的教室外面踢其他班的门,还和同学打架。 乙:看了刚才的小品,大家说说看,在他身上有哪些不良习惯? 同学们自由发言:1乱丢垃圾2上课不能专心听讲3上课讲话4上课打瞌睡5破坏公物6影响其他同学上课7打架 甲:这些不良习惯都是我们班一些同学表现出来的。下面分小组讨论一下,除上面这些不良习惯外,我们班中还有哪些?并说说还有什么害处?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杜绝不良行为》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杜绝不良行为。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学情 中职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较差,自我要求不严格,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部分同学已染上抽烟喝酒等恶习,还有部分学生将赌博视为游戏,经常参与其中。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心态积极,敢于大胆剖析自己,发现和承认不足。但对于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出处:内容选自高教出版社出版,张伟老师主编的《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第九课。 地位:严重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深入学习避免误入犯罪歧途做铺垫。 作用: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认识黄赌毒的危害。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加强自身修养,筑起内心防线,自觉抵制不

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运用目标:通过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自我控制,自我防范的能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严以律己,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教学难点: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做到防微杜渐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利用案例教学法加上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情境体验来降低知识的理论难度,利用图片展示法、漫画赏析法、小组讨论法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与表达热情,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活泼、和谐的课堂。 (二)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善于把案例与生活实例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在案例中感悟和总结。同时要多动脑、动手、动嘴,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5分钟) 我让学生聆听歌曲《铁窗泪》并播放案例,案例中年青的“东方兄弟”戴上了手铐走进了监狱的大门。适时提出情景问题:思考问题①:十五、六岁的年龄,应该在做什么?

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全国通用

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 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0天. 2、讨论明确:少年违法也判刑 二、理论讲解,法律是治国的工具. 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三、联系生活 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 四,学法用法 1,小品表演: 情景一:星期六早上,王丽的爸妈有急事外出,留下一些钱让她自己安排两天的生活.王丽:"哦,太棒了!自由了!"她首先想到了去找同学玩,然而在王丽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她交出钱来方可放过她,情急之中的王丽,会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讨论) 情景二: 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 [讨论]王威错在哪里报复心理怎样产生的除了像王威那样直接受到伤害还有哪些情况容易使人萌发报复心理 情景三: 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 2、看谁机灵 一天早上,在你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你交出钱来方可放过你.情急之中的你,会选择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讨论) 3、想一想: 电话号码 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正确的使用方法 110匪警报告案发地点及险情119火警报告火灾地点及险情120医疗急救报告病人地点及病情122交通事故报警报告事故现场及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