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教学大纲范文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教学大纲范文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教学大纲范文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

一、课程简介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并联系相关功能,具体地熟悉胚胎的发生过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微细结构,熟悉受精卵发育过程和胚胎各系统器官的发生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理学》课程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由基础医学跨入临床医学的桥梁,在整个医学和医学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侧重从形态上观察和研究疾病,并联系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它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实验课是完成本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证,而且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形态表现及主要疾病时的形态改变;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病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病理学的观察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病理与临床有机结合,形态和功能密切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其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融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技术、病理学及技术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当今不断发展、变革的社会中,在学科相互融合,知识相互渗透,技术不断发展、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在时代要求综合素质人才辈出的今天,《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的兴起尤为必要和重要。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和掌握学会观察人体重要器官的解剖学特征、组织学结构、病理学变化并联系相关功能,从而在形态上观察、机能上分析、综合上判断和科学上研究疾病。同时联系病变器官的代谢和机能的改变,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的关系。为由基础走向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新技术、新仪器、新方法、新手段的掌握、熟悉和常规HE染色的制片过程在组织病理研究中的熟练运用。将为学生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综合实验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体标本,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和切片组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形态表现及主要疾病时的形态改变;正确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动态性变化、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使正常与病变;使病理与临床有机结合;形态和功能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具有初步组织病理学基本技能的人才,为其以后的临床学习,诊断、研究疾病及全面培养面向21世纪高层次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五年制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本大纲重点应该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正常组织学和病理变化及病理与临床的联系,适当介绍国内外的新成就,进展和当代医学科学发展的水平。《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加强学生综合合性素质的培养,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勤思维,常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强化实践教学,注重主体作用,正确引导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提倡积极发言,加强正常与疾病,病理与临床之间动态演变的学习,开展多媒体手段的教学,统一时间、方法、内容、标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全方位作用,实现本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评价,授课评价和学生成绩、素质的测评。本门课程最终使学生掌握或达到:.1.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和临床的综合

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2.由正常组织发展为病理变化的演变过程。3.具有综合素质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技能。4.初步掌握一些科研方法与技能。5.由基础走向临床的能力。

根据教学计划,《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为90学时,于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讲课。

《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是国家教委规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组织学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包括正常组织学和病理学的

动态演变,病理与临床联系,包括病理过程中的症状体征解释、病

理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密切联系。

3.熟悉与本学科相关的重要器官的解剖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4.熟悉与本学科相关的重要器官的胚胎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5.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医学新成就、新进展、新技术、新仪器。

(二)基本技能

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2.掌握病理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结构的正确术语描述和组织形态辨

认。

3.掌握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病理变化与临床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4.熟悉常规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5.了解新仪器、新技术在组织病理学切片技术中的应用。

(三)基本素质

1.态度培养学生立志献身医学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禁的、

事实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科学思维、认真观察、综合分析、语言

表达、创新精神、实事求是能力的学生

3.体质培养学生不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处于清洁卫生的环境中

学习,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三、学时分配

学时:组织病理切片技术学总学时90学时。

教学文件:采用本教研室自编的病理解剖实习指导,并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病理学》教材。学生自拟实验报告形式。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前温习理论课教科书并预习实验指导;实验时,首先进行多媒体示教,然后学生自己观看大体标本(实物)、用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以及动物实验,根据难点重点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此外尚包括临床病理讨论和尸检实例示教。整个实验分三部分:1.基础实验 2.经典性实验。3.综合性实验(包括组织病理学新技术进展与实践)。

四、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实验名称:

第一章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与血液

(Epithelial Tissue,Proper Connective Tissue and Blood)

目标:

1.掌握单层柱状上皮、扁平上皮、立方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变移上皮的形态特征与功能。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的特点。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功能。红细胞、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功能。

2.熟悉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基底面。桥粒、基底膜、纤毛的电镜结构。网状组织的银

染结构。网织红细胞的形态。

3.了解紧密连接,缝管连接,中间连接,微绒毛的电镜。巨嗜细胞、浆细胞、肥大细

胞、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红细胞、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的电镜结构。血涂片和骨髓涂片的特点。

内容:

1.重点阐述单层柱状上皮、扁平上皮、立方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复层扁平上

皮、变移上皮的形态特征与功能。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的特点。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功能。红细胞、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功能。

2.详细讲解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基底面。桥粒、基底膜、纤毛的电镜结构。网状组织

的银染结构。网织红细胞的形态。

3.一般介绍紧密连接,缝管连接,中间连接,微绒毛的电镜。巨嗜细胞、浆细胞、肥

大细胞、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红细胞、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的电镜结构。血涂片和骨髓涂片的特点。

实验名称:

第二章软骨与骨、肌组织与神经组织

(Cartilage and Bone,Muscle and Nerve Tissue)

目标:

1.掌握骨、软骨的组织结构。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组织结构。神经原的结构与分

类。神经胶质细胞。

2.熟悉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肌组织、肌纤维、肌原纤维、肌节、神经组织、

突触、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

3.了解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肌组织、肌纤维、肌原纤维、肌节、神经组织、

突触、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

内容:

1.重点阐述骨、软骨的组织结构。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的组织结构。神经原的结构

与分类。神经胶质细胞。

2.详细讲解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肌组织、肌纤维、肌原纤维、肌节、神经

组织、突触、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

3.一般介绍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肌组织、肌纤维、肌原纤维、肌节、神经

组织、突触、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

实验名称:

第三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injuru and repair of Cell and Organization)

目标:

1.掌握损伤与修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颗粒性固缩肾、肾、肝水变性、肝脂肪变

性、足干性坏疽、坏疽性阑尾炎的大体和切片。肉芽组织组织学。

2.熟悉脾被膜玻璃样变大体及镜下结构,肾脏干酪样坏死、坏疽性胆囊炎大体特点,

脂肪变性的苏丹III和饿酸染色,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变性。萎缩大体和镜下。

3.了解肥大,化生,增生特点。

内容:

1.重点阐述损伤与修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颗粒性固缩肾、肾、肝水变性、肝脂

肪变性、足干性坏疽、坏疽性阑尾炎的大体和切片。肉芽组织组织学。

2.详细讲解脾被膜玻璃样变大体及镜下结构,肾脏干酪样坏死、坏疽性胆囊炎大体特

点,脂肪变性的苏丹III和饿酸染色,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变性。萎缩大体和镜下。

3.一般介绍肥大,化生,增生特点。

实验名称: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与炎症

(Partial blood circulation obstacle and inflammation)

目标:

1.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慢性肝淤血,慢性肺淤血,

静脉血栓,脾贫血性梗死,肠出血性坏死的大体和组织学。纤维素性胸膜炎,气管白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的大体和组织学,肠息肉组织学。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

2.熟悉动脉血栓大体及组织学、血栓机化组织学,混合血栓,急性肝脓肿大体及组织

学,

3.了解血栓形成的过程,急性炎症时血管的变化、血液动力学改变及炎细胞渗出过程。内容:

1.重点阐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炎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慢性肝淤血,慢性肺淤

血,静脉血栓,脾贫血性梗死,肠出血性坏死的大体和组织学。纤维素性胸膜炎,气管白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的大体和组织学,肠息肉组织学。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

2.详细讲解动脉血栓大体及组织学、血栓机化组织学,混合血栓,急性肝脓肿大体及

组织学,

3.一般介绍血栓形成的过程,急性炎症时血管的变化、血液动力学改变及炎细胞渗出

过程。

实验名称:

第五章肿瘤

(tumor,neoplasm)

目标:

1.掌握肿瘤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癌与肉瘤的鉴别,原发瘤与

转移瘤的鉴别。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的病变特点。癌基因、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端粒与端粒酶。皮肤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鳞状细胞癌、纤维肉瘤、胃癌、结肠癌、肝癌、成骨肉瘤、绒毛膜上皮癌肝转移、畸胎瘤的大体及组织学。

2.熟悉浸润性生长、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的特点。肿瘤的血道转移核淋巴道转移

的特点。视网膜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

3.了解肿瘤浸润、转移的机制。血管肉瘤、软骨肉瘤、淋巴管瘤、软骨瘤、血管瘤、

黑色素瘤。

内容:

1.重点阐述肿瘤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癌与肉瘤的鉴别,原发

瘤与转移瘤的鉴别。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的病变特点。癌基因、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端粒与端粒酶。皮肤乳头状瘤、乳腺纤维腺瘤、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鳞状细胞癌、纤维肉瘤、胃癌、结肠癌、肝癌、成骨肉瘤、绒毛膜上皮癌肝转移、畸胎瘤的大体及组织学。

2.详细讲解浸润性生长、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的特点。肿瘤的血道转移核淋巴道

转移的特点。视网膜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脂肪肉瘤、

3.一般介绍肿瘤浸润、转移的机制。血管肉瘤、软骨肉瘤、淋巴管瘤、软骨瘤、血管

瘤、黑色素瘤。

实验名称:

第六章神经系统、眼和耳与循环系统

(Nerve System, Ear and eye, Circulatory System)

目标:

1.掌握大脑白质、灰质核神经节组成。脊髓灰质、小脑、大脑皮质内神经原种类、分

布和形态特点。眼睑组织结构,眼球壁的三层结构,外耳、中耳的组织结构。睑板腺、泪腺。大、中、小动脉组织结构。心脏组织结构与功能。心瓣膜结构与功能。

2.熟悉血脑屏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眼的附属器。微循环。心传导系统。静脉结构

及能。

3.了解小脑皮质的分层及各层主要的神经原,内耳的解剖结构骨迷路、膜迷路的形态

结构。三种毛细血管分布及特点。束细胞、微动脉、淋巴管结构特点。

内容:

1.重点阐述大脑白质、灰质核神经节组成。脊髓灰质、小脑、大脑皮质内神经原种类、

分布和形态特点。眼睑组织结构,眼球壁的三层结构,外耳、中耳的组织结构。睑板腺、泪腺。大、中、小动脉组织结构。心脏组织结构与功能。心瓣膜结构与功能。2.详细讲解血脑屏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眼的附属器。微循环。心传导系统。静脉

结构及能。

3.一般介绍小脑皮质的分层及各层主要的神经原,内耳的解剖结构骨迷路、膜迷路的

形态结构。三种毛细血管分布及特点。束细胞、微动脉、淋巴管结构特点。

实验名称:

第七章皮肤、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Skin,Immune system and Endocrine system)

目标:

1.掌握淋巴结、胸腺的结构与功能。脾脏的组织学。单核吞噬系统与网状内皮系统的

概念与功能。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组织学。

2.熟悉胸腺小体,淋巴小结,T、B细胞分布与功能,脾小体,腭扁桃体。神经内分

泌系的概念核意义。

3.了解上皮网状细胞分布、结构和功能。脾窦的结构特点,甲状旁腺组织学。

内容:

1.重点阐述淋巴结、胸腺的结构与功能。脾脏的组织学。单核吞噬系统与网状内皮系

统的概念与功能。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组织学。

2.详细讲解胸腺小体,淋巴小结,T、B细胞分布与功能,脾小体,腭扁桃体。神经

内分泌系的概念核意义。

3.一般介绍上皮网状细胞分布、结构和功能。脾窦的结构特点,甲状旁腺组织学。

实验名称:

第八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Digestive system and respiratory system)

目标:

1.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肝脏、肝小叶、胰腺组织结构,口腔、阑尾、

食管、胃、小肠、大肠组织学,鼻腔、肺脏组织结构。气管、肺小叶组织学。

2.熟悉舌头、牙齿组织结构,胰岛组织学,胆小管、门管小叶、肝腺泡,气血屏障,

肺巨噬细胞,肺间隔。

3.了解消化管的淋巴组织,肝细胞、窦周隙、电镜,嗅部黏膜结构。

内容:

1.重点阐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肝脏、肝小叶、胰腺组织结构,口腔、

阑尾、食管、胃、小肠、大肠组织学,鼻腔、肺脏组织结构。气管、肺小叶组织学。

2.详细讲解舌头、牙齿组织结构,胰岛组织学,胆小管、门管小叶、肝腺泡,气血屏

障,肺巨噬细胞,肺间隔。

3.一般介绍消化管的淋巴组织,肝细胞、窦周隙、电镜,嗅部黏膜结构。

实验名称:

第九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urinary and reproductive system)

目标:

1.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肾脏、膀胱组织学。肾单位。睾丸组织学。子宫、乳腺、

卵巢组织学。

2.熟悉滤过屏障,球旁复合体,输尿管组织学,曲细精管及各级生精上皮细胞,前列

腺组织学,卵泡,阴道组织学,乳腺小叶,激素与乳腺、宫内膜卵巢的关系。

3.了解肾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卵泡发育过程,黄体、白体。

内容:

1.重点阐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肾脏、膀胱组织学。肾单位。睾丸组织学。子宫、

乳腺、卵巢组织学。

2.详细讲解滤过屏障,球旁复合体,输尿管组织学,曲细精管及各级生精上皮细胞,

前列腺组织学,卵泡,阴道组织学,乳腺小叶,激素与乳腺、宫内膜卵巢的关系。3.一般介绍肾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卵泡发育过程,黄体、白体。

实验名称: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

(Circulatory System and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目标:

1.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风湿性心内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瓣膜炎、

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大脑内囊出血、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心脏的大体及组织学。大、小叶肺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癌大体及组织学。

2.熟悉风湿小体、病毒性肺炎,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鼻咽癌、喉癌。

3.了解心肌炎,矽肺、呼吸困难综合症。

内容:

1.重点阐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风湿性心内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瓣

膜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大脑内囊出血、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心脏的大体及组织学。大、小叶肺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癌大体及组织学。

2.详细讲解风湿小体、病毒性肺炎,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鼻咽癌、喉癌。

3.一般介绍心肌炎,矽肺、呼吸困难综合症。

实验名称: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目标:

1.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用所学理论解释病变和临床症状体征。慢性胃溃疡、急

性普通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变、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结肠癌的大体和组织学。

2.熟悉亚急性重型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化、胰腺癌、大体和组织学。慢性萎缩性胃炎。

门脉高压、肝功能不全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门静脉三条侧枝循环途径。

3.了解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

内容:

1.重点阐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用所学理论解释病变和临床症状体征。慢性胃溃疡、

急性普通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变、食管癌、胃癌、原发性肝癌、结肠癌的大体和组织学。

2.详细讲解亚急性重型肝炎、坏死后性肝硬化、胰腺癌、大体和组织学。慢性萎缩性

胃炎。门脉高压、肝功能不全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门静脉三条侧枝循环途径。

3.一般介绍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

实验名称: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内分泌、造血系统疾病

(urinary, reproductive,endocrine,lymphohematopoietic system)

目标:

1.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急性、新月体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大体与组织学。膀胱

癌大体与组织学。宫颈癌、子宫内膜腺癌、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的大体与组织学。毒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大体与组织学。

2.熟悉肾癌,肾盂肾炎,前列腺增殖症、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霍奇金淋巴瘤。

乳腺癌好发部位与转移途径。甲状腺瘤大体与组织学。

3.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肾母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

瘤,尿路结石。垂体腺瘤组织学。

内容:

1.重点阐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急性、新月体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大体与组织学。

膀胱癌大体与组织学。宫颈癌、子宫内膜腺癌、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的大体与组织学。毒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大体与组织学。

2.详细讲解肾癌,肾盂肾炎,前列腺增殖症、卵巢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霍奇金淋

巴瘤。乳腺癌好发部位与转移途径。甲状腺瘤大体与组织学。

3.一般介绍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肾母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卵泡膜

细胞瘤,尿路结石。垂体腺瘤组织学。

实验名称:

第十三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Infectious disease and Parasite disease)

目标:

1.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肺原发综合征、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

结核、结核球、肾结核、肠结核大体与组织学。肠伤寒、阿米巴、菌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大体与组织学。尖锐湿疣。

2.熟悉淋巴结结核、干酪型肺炎、肝结核,成人六大类型肺结核,肠道四种传染病特

点。

3.了解血吸虫性肝硬化,梅毒性肉芽肿,流行性出血热。麻风。

内容:

1.重点阐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肺原发综合征、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

型肺结核、结核球、肾结核、肠结核大体与组织学。肠伤寒、阿米巴、菌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大体与组织学。尖锐湿疣。

2.详细讲解淋巴结结核、干酪型肺炎、肝结核,成人六大类型肺结核,肠道四种传染

病特点。

3.一般介绍血吸虫性肝硬化,梅毒性肉芽肿,流行性出血热。麻风。

实验名称:

第十四章组织病理学综合实验(一)

-----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目标:

1掌握呼吸系统的概念。气管、肺小叶、肺间隔、呼吸膜(气血屏障)、肺泡上皮的组织学及生理学。小气道的概念。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形态学及三

者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2熟悉正常组织结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用理论知识解释临床体征。临床病理讨论会。

3了解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各种检查、化验的正常值。

内容:

1.重点阐述呼吸系统的概念。气管、肺小叶、肺间隔、呼吸膜(气血屏障)、肺泡上

皮的组织学及生理学。小气道的概念。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形态学及三者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2.详细讲解正常组织结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用理论

知识解释临床体征。临床病理讨论会。

3.一般介绍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各种检查、化验的正常值。

实验名称:

第十五章组织病理学综合实验(二)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目标:

1.掌握肝脏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特点。肝小叶形态特点及血液循环特点。贮脂

细胞。肝炎、肝硬变、肝癌三者的形态学特点和三者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2.熟悉肝细胞、肝窦超微结构。正常组织结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动

态演变过程。用理论知识解释临床体征。临床病理讨论会。

3.了解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各种检查、化验的正常值。

内容:

1.重点阐述肝脏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特点。肝小叶形态特点及血液循环特点。

贮脂细胞。肝炎、肝硬变、肝癌三者的形态学特点和三者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2.详细讲解肝细胞、肝窦超微结构。正常组织结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体征之间

的动态演变过程。用理论知识解释临床体征。临床病理讨论会。

3.一般介绍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各种检查、化验的正常值。

实验名称:

第十六章组织病理学综合实验(三)

-----组织病理学常用技术原理及应用1

(Organize the pathology in common use techniqu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目标:

1.掌握常规组织病理学切片、HE染色技术

2.熟悉切片步骤。

3.了解取材、脱水、包埋、一般问题的处理办法。

内容:

1.重点阐述组织病理学切片过程中的基本理论

2.详细讲解切片步骤、注意事项。

3.一般介绍取材、脱水、包埋过程和意义。

实验名称:

第十七章组织病理学综合实验(四)

——组织病理学常用技术原理及应用2

(Organize the pathology in common use techniqu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目标:

1.掌握免疫组化的应用

2.熟悉免疫组化的基本操作过程

3.了解免疫组化的原理。

内容:

1.重点阐述免疫组化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2.详细讲解免疫组化的操作过程。

3.一般介绍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

实验名称:

第十八章组织病理学综合实验(五)

——组织病理学常用技术原理及应用3

(Organize the pathology in common use techniqu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目标:

1.掌握组织病理学切片新技术在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

2.熟悉组织细胞培养,图象分析技术。

3.了解电子显微镜技术,原位PCR,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显微切割技术,流式细胞技

术,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内容:

1.重点阐述组织病理学切片新技术在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与意义。

2.详细讲解组织细胞培养,图象分析技术。

3.一般介绍电子显微镜技术,原位PCR,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显微切割技术,流式细

胞技术,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五、措施与评价

(一)措施

1.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指导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备课、授课、考试等),

明确教学目标,认真掌握深度、广度、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大体、切片、显

微镜、图片、动画、模型、动物等形象的教具和多媒体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

量。

2.利用多媒体手段每次一名老教师进行示范性授课和临床病理讨论。融入学科相

关知识、边缘学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统一内容、时间、

方法、标准。规范实验教学的程序,以老带新,严把教学质量关。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竞争的学习机制纳入课堂教学之中,启发式、讨

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奋发进取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预示讲、预实验制度。坚持有条不紊的实验准备制度。

坚持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制度。

5.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指导学生自学、答疑和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大

学生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评价

1.在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中各进行一次反馈性教学信息学生座谈会。对存在的问

题及时整改。

2.授课质量评价认真按照“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表”,由学生、教师予以评定。

每学期进行一次。归档存放。

3.坚持听课制度,及时反馈信息,认真整改。

4.学生成绩评价依照教学大纲,参考《统考大纲》进行实施评价,包括平时

形成性评价,期末的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平时上课的提问、小测验、讨

论发言、纪律、卫生、作业等。总结性评价:期末实验考试成绩。考试内容:掌握内容占70%;熟悉内容占20%;了解内容占10%。

形态学实验室

2005年3月23日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 pathology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适应及变性的概念及形态学特点(光镜及电镜特点)。 2、掌握坏死的概念以及各种坏死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3、了解和掌握细胞损伤和适应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 (1)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 (3)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 (4)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5)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机制。 2. 细胞、组织的损伤 (1)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2)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3.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1)变性 ①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③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熟悉其病理变化。 ④掌握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了解其病理变化。 ⑤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熟悉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 ⑥掌握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细胞死亡 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 ②熟悉坏死的结局。

③掌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和掌握再生概念、类型、调控及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作用。 3、掌握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和类型。 (二)教学内容 1.再生 (1)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 (2)熟悉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3)熟悉修复的概念 2.细胞的生长和调控 了解再生的调控及生长因子和生长抑素的概念和作用。 3. 纤维性修复 (1)掌握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肉芽组织的结局。 (3)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了解其对机体的作用。 4. 创伤愈合 (1)掌握骨折愈合的过程。 (2)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定义,它们的类型、病变特点、结 局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病理联系。 3、了解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口腔组织病理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七、五年制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 课程号:50300540(7年制)50301140(5年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联系医学基础和口腔专业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它的内容包括了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胚胎发生和组织形成,包括了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组织发生和临床病理表现。口腔组织病理学涉及面广、内容深刻,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理解领会能力。针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特点,和其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规划。首先本课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对牙齿的发生、组织特点以及颌面部组织的发生和组织特点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并且在每堂大课后均有同等学时的实验课程,通过大课多媒体系统和实验课显微图像互动教学系统相结合,促进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理论。长期以来,我们在大课讲授和实验课指导相辅中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工作,并且随着教学设备和方法的改进,这样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教学实验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学生通过听课、实验室实习、电教图像观摩、自学、教师辅导、实验课和笔试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 口腔组织胚胎学 一牙釉质、牙骨质 1目的要求: ①掌握牙釉质和牙骨质组织结构及理化特性 ②掌握釉质中有机物集中处的组织学现象 ③熟悉了解釉质的生活代谢及超微结构特征,了解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釉牙骨质界和釉牙本质界 2讲课内容: ①釉质和牙骨质的理化性质 ②牙釉质和牙骨质的组织结构及有机物集中的组织学现象 ③牙釉质的增龄变化、临床应用;牙骨质生物学特性及釉牙骨质界、釉牙本质 界 3实验内容: ①牙齿纵磨片 ②牙齿横磨片 二牙本质、牙髓 1目的要求: ①掌握牙本质和牙髓的组织结构及前者的理化特性 ②掌握牙本质中钙化程度差异的组织学现象及反应性变化 ③了解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及感觉、熟悉牙髓的增龄变化 2讲课内容: ①牙本质的理化特性 ②牙本质牙髓的组织结构、功能及反应性变化;牙本质钙化差异的组织学现象 ③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和感觉 3实验内容: ①牙齿纵磨片 ②牙齿横磨片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前言 病理学(Pathology)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包括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原理和本质,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本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学时,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课实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具备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新进展及新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大纲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即对教材内容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能理解清楚,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是要求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能记住内容的梗概。 理论教学部分 绪论 1.3. 目的要求: 了解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及基本任务。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2.4. 教学内容: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目的要求: 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掌握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掌握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熟悉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及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熟悉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概念; 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熟悉坏死的结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了解凋亡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2.教学内容: (1)(3)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 (2)(4)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机制、类型和形态学改变。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目的要求: 熟悉修复的概念;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掌握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了解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熟悉纤维性修复的概念,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掌握瘢痕组织的形态,熟悉其对机体的作用。 掌握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病理学切片诊断依据

组织切片 拿到切片后,首先就是肉眼观察,这一步很重要,往往可以作出比较明确的诊断,例如主动脉粥样硬化、淋巴结转移性癌、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胃消化性溃疡、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即使不能作出诊断,也可以确定组织来源。镜下观察前,一定要调整好瞳间距、光亮度等,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然后从低倍镜开始,一步一步深入。往往可以在10倍镜时完全作出诊断,而40倍镜仅是作为补充诊断。 诊断依据需要写出能够判断为改种病症的相关变化,不要求全部写出,但应当尽量全面。所有癌的诊断中都必须有对于肿瘤细胞异型性的详细描述。 高血压所引起的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所引起的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无论是在大体标本还是组织学观察都无法区分,故观察到相关变化可以诊断为两者中的任何一者。 NO.04肝脂肪变性 诊断依据: 1.部分肝细胞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2.某些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压变扁且位于细胞边缘,酷似脂肪细胞; 3.细胞核的结构仍属正常。 NO.09肾贫血性梗死 诊断依据: 1.梗死区的肾小球、肾小管轮廓隐约可辨,梗死区中心肾小球的细胞核均已溶解消失; 2.近梗死区边缘尚可见浓染、缩小的细胞核(核固缩); 3.梗死部分呈楔形; 4.梗死区与非梗死区交界处,有大量白细胞浸润及充血现象。 NO.12肉芽组织 诊断依据: 1.镜下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较大,细胞核着色较淡,管腔大小不一,常含有红细胞,血管多向表面呈垂直方向走行; 2.新生毛细血管周围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呈星形或梭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淡染; 3.尚可见一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4.表面覆盖少量的纤维素,其中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NO.13支气管鳞状上皮化生 诊断依据: 1.部分支气管粘膜被覆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所取代,靠近基底膜有柱状多角形细胞,靠近腔面有鳞状上皮; 2.支气管壁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NO.14急性肺淤血水肿 诊断依据: 1.肺泡间隔的毛细血管以及肺间质内的小静脉均扩张和充盈血液; 2.部分肺泡腔内有均匀红染的水肿液及少量巨噬细胞;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1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教研室: 口腔组织病理学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及其相关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既涵盖组织学、胚胎学和病理学等形态学内容,又融汇口腔各种疾病的临床知识,故要求学生不是孤立地学习口腔组织病理学,而是结合基础医学相关内容学习,并且在以后口腔临床医学的学习过程中相互印证。 本课程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五版作为基本教材,教学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课为50学时,实习课为40学时。 理论课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 第一节神经嵴、鳃弓和咽囊 熟悉神经嵴的分化,理解鳃弓和咽囊的发育。 第二节面部的发育 掌握面部发育过程,理解面部发育异常。 第三节腭的发育 掌握腭部发育过程,了解腭发育的调控,理解腭部发育异常。 第四节舌的发育 掌握舌及甲状腺的发育过程,理解舌及甲状腺的发育畸形。 第五节涎腺及口腔粘膜的发育 了解涎腺及口腔粘膜的发育 第六节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发育 熟悉下颌骨、上颌骨的发育,了解腭骨、颞下颌关节的发育及颌骨发 育的调控。 第二章牙的发育 第一节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掌握成釉器的发育,重点掌握钟状期成釉器的形态和功能,熟悉牙胚

的发生过程,理解牙乳头、牙囊的形态和功能及恒牙胚的发生过程。 第二节牙体组织的形成 熟悉牙体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异常,理解牙周组织的形成过程,掌握它 们与牙体及牙周组织形态的关系。 第三节牙的萌出和替换 了解牙的萌出,理解乳恒牙交替和牙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第三章牙体组织 第一节釉质 重点掌握釉质的理化特性、组织学结构及釉质的组织学结构与胚胎学 的关系,理解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了解釉质的表面结构。 第二节牙本质 第三节掌握牙本质的理化特性,重点掌握牙本质的组织学结构及他们的 胚胎学来源,牙本质的反应性改变,理解牙本质的神经分布与感觉,了解牙本质液,牙本质渗透性和敏感性。 第四节牙髓 理解牙髓的组织学结构,了解牙髓的增龄性变化及牙髓组织结构的临 床意义。 第五节牙骨质 了解牙骨质的理化特性和牙骨质的分类,掌握牙骨质的组织学结构及 牙骨质组织结构的临床意义。 第四章牙周组织 第一节牙龈 掌握牙龈的表面解剖、组织学结构。 第二节牙周膜 重点掌握牙周膜的组织学结构、牙周膜的功能,了解牙周膜的增龄变 化。 第三节牙槽骨 掌握牙槽骨的组织学结构及生物学特性。 第五章口腔粘膜 第一节口腔粘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一部分)

1.肝细胞水肿(肝细胞浆混浊肿胀,有小空泡) 2.肝细胞脂肪变(胞核被挤向一侧) 3.肾梗死(形状在,核不在) (与正常的对比观察)

4.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 5.脾动脉玻璃样变(蛋白质蓄积,正常动脉壁结构消失) 6.肺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及心衰细胞) (急性和慢性比较)

7.慢性肝淤血(肝窦扩大,淤血,出血。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出血。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汇管区肝细胞较正常) 8.混合血栓(血小板小梁,大量的红细胞,纤维蛋白网) 9.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心包膜外大量红染的纤维蛋白及炎细胞浸润) 10.肝脓肿(肝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可见脓细胞即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11.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阑尾肌层) 12.肉芽肿(虫卵及异物巨细胞) 13.纤维瘤(良性,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硬。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成编织状) 14.纤维肉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不规则型,细胞大小不一,核大,色深,可见瘤巨细胞及异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少,血管丰富)

15.皮肤乳头状瘤(瘤组织表面为分化成熟的高度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呈乳头状突起乳头中心是中心索(纤维组织,血管,少数炎症细胞) 16.乳房纤维腺瘤: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包膜。由增生的腺导管及纤维组织构成 17.鳞癌:癌细胞巢状排列,有粉红色的角蛋白,角化珠 (高分化与低分化鳞癌比较)

18.腺癌(腺体的正常结构消失,癌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排列成多层。背靠背、共壁现象。) 19.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细胞又称为阿少夫细胞,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呈毛虫状,风湿小体) 20.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纤维化肾小球,并有代偿性肥大的肾小球) 21.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玻璃样变)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泡沫细胞)

XX学院《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XX学院《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疾病病变发生的原因、诱因、原理、过程、结局,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病理学基础》的专业术语,掌握有关的病理概念。理解常见病病变的组织学改变、大体观察、功能变化的原理和病变依据,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大体病变改变、组织变化、超微结构及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病理学知识解释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使学生具有学生独立思考及正确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备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教学前要求 1.对教师要求 (1)认真研究教材,广泛收集材料,根据以往经验和学生情况,理清教学思路,完成教案撰写或课件制作。 (2)提前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2.对学生要求 (1)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2)认真预习教材,预习中善于思考,对疑惑之处做好记录。 (3)强化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图书馆、网络特别是本门课程的资源网站等广泛查阅、学习课程资源,特别是教师指定的课程资源,了解本领域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培养思维能力,为课堂学习、讨论等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程教学中要求 1.对教师要求 (1)按照理论坚实、够用的要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 (2)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要求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讨论、训练或实务操作,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纪律,督查学生上课考勤工作。 (4)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目标,给学生布置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作业。 (5)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和期刊,要求学生阅读,开阔学生视野。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专业使用) 冃u m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通过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实践依据。因此,病理学被称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诊断又是诊断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的一部分。许多疾病往往须借助病理学的研究、检查才能得出结论,如脱落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本大纲内容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原则,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病变,为学生的后期临床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

体现当今病理学的最新进展,适当地介绍一些新的尤其是分子病理学方面的理论, 强调临床和病理的结合。加强了病理学总论的讲授和减少了各论中学生在后期临床 课程学习中将重点介绍的疾病。 目录 绪论 ........................................... ...... (-1-)- 第一章 血液循环障碍 ................................... (T)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 (1) 第三章炎症 ........................................ ::……(-2) 第四章肿瘤总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 (? 2)……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 ............ (3) ....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3)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4)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 5)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5)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 6) 第十二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6)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病理学是中央电大医科类专科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一门必修课。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和条件、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科学,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新的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将疾病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形态学改变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整体观念,注重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基本病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本课程课内学时108,6学分。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强调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学习,使学员初步具备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机体的机能和代谢改变、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等方面认识、分析疾病的能力,为学习后续各科临床课和提高工作质量打下扎实的疾病学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前修课是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医学基础课等,后续课是临床各科专业课。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必须注重病变的观察和分析,注重复制疾病的动物模型实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通过实验培养严谨的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观察疾病、分析疾病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是病理学教学中必须实施的环节。 对于教学内容,本大纲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要求重点学习,也是考核的重点。 考虑到护理学专业与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考核的侧重点有区别,具体要求在本课程的考核说明体现。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为学习者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文字教材《病理学》,融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点提示、学习小结、多种题型练习题

口腔组织病理学试验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I前言 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是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是对理论课授课内容进一步验证,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认真实践,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获得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达到实验课教学目的,实验课必须与理论课衔接紧密,严防脱节,给学生准备充足的质量较高的教学标本和切片,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较充分的课时,使学生能很好的进行观察、分析、讨论,以达到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能力之目的。 二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将每章节必讲的内容和授课的重点及难点加以注明。经过实验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课的内容。 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必要的课前讲座,课中阅片指导和示教以及课尾的小结。 四总教学参考学时为44学时。 五选用教材:《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指导》,自编,朱恩新,2版,2004年。 II正文 实验一牙体组织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牙体组织的基本组织学结构。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牙体各组成部分的组织结构、生物学特性及牙体组织的理化特性。(二)了解釉质超微结构;牙本质的神经支配;牙骨质的分类及功能;牙髓的增龄性变化。 三教学内容 (一)观察牙体组织图谱。 (二)观察切片:牙体纵磨片,牙体横磨片,牙体切片。 实验二牙周组织、口腔黏膜及涎腺组织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牙周组织、口腔黏膜和涎腺的基本组织学结构。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牙龈解剖及组织结构;牙周膜的组织结构及功能;三对大涎腺的组织结构特点及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口腔黏膜的一般组织结构及口唇、舌背黏膜的组织特征。 (二)熟悉结合上皮与牙面的附着关系;上皮剩余及牙骨质小体的形态特征;腭黏膜的组织学特征。 (三)了解牙周膜正常条件下的厚度及牙槽骨生理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口腔黏膜与皮肤及被覆黏膜与咀嚼黏膜的异同点。 三教学内容 观察:牙体及牙周组织(唇舌向)切片、牙体及牙周组织(近远中)切片、唇组织切片、软—硬腭组织切片、舌粘膜组织切片、颌下腺组织切片、腮腺组织切片 实验三口腔颌面部及牙齿发育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学习和观察口腔颌面部发育和牙齿发育的一般过程。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牙板及牙胚的发育要点,牙胚各组成部分的组织学特征及冠部牙体组织的发育过程。 (二)熟悉牙齿发育的全过程,牙板的结局。 (三)了解口腔颌面部发育过程及其与常见颌面部畸形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一)观察口腔颌面部发育模型。 (二)观察:原发性上皮带组织切片、蕾状期牙胚组织切片、帽状期牙胚组织切片、钟状晚期牙胚组织切片。 实习四龋病、牙髓炎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龋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釉质平滑面龋的组织学结构,理解分层结构的发病机理,掌握牙本质龋的扩展方向及基本病理变化。 (二)熟悉各型牙髓炎的病理学变化。 三教学内容 观察:早期釉质龋磨片、牙本质龋磨片、牙本质龋组织切片、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组织切片、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组织切片。 实习五根尖周炎、牙周病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根尖周炎和牙周病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各型根尖周病的病理学变化;慢性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二)熟悉根尖周病的转化关系;牙周病的临床表现。 三教学内容 观察:慢性根尖脓肿组织切片、根尖肉芽肿组织切片、慢性牙周炎组织切片。

病理学教学大纲@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一、萎缩 萎缩的概念:生理性与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的原因及分类(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萎缩)、形态变化与影响。 二、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可逆性损伤(变性) 可逆性损伤(变性)的概念。 细胞水肿(水变性):概念、病变特点、原因及发生机制、结局。 脂肪变:概念、病理变化、病因的发生机制及结局。 玻璃样变:概念、分类(细胞内玻璃样变、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病变特点、产生机制与结局。 二、不可逆性损伤- 坏死 坏死的概念、病因、病理变化(镜下改变及早期坏死组织肉眼观察特征)、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坏疽的概念、病因、类型(干性、湿性及气性坏疽)、病变特点。 坏死的结局:细胞溶解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三、细胞调亡和细胞老化的概念。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修复的概念与意义 一、再生 再生的概念、分类(生理性与病理性、完全与不完全性)。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上皮组织、纤维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血管、肌组织、神经组织的再生。 二、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概念、作用及结局、疤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不利后果。 三、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的概念: 创伤愈合的类型: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特点。 四、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的四个阶级: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的特点。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全身性和局部性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血液循环障碍的概念、类型(全身性与局部性)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 充血的概念、类型(动脉性充血、静脉性充血-淤血)。 局部性与全身性淤血的原因。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供口腔学专业用) 病理学教研室 2004年8月

口腔组织病理学 课程总学时:76学时(理论:50学时;实习:26学习)学分:4 教学大纲 一、编制教学大纲的依据 根据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延边大学医学院临床口腔专业教学计划及与先进和后继课程的关系,结合临床口腔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并考虑到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了本教学大纲。 二、课程地位和作用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口腔专业临床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从普通医学过渡到口腔医学中的必修课,它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临床对疾病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新知识、新观点,特别是近年来对龋病,牙周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有了明显进展。 三、课程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 通过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口腔疾病的发病病因,发病机理和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变有深刻的理解,掌握在口腔疾病发展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态和功能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掌握正常口腔组织的基本形态特点,掌握口腔常见疾病的基本形态特点,熟悉及了解牙体、牙周、粘膜、腺体等组织的超微结构,能从亚细胞水平了解组织、细胞的内部及表面病变,并将形态结构与发病机制有机地联系起来,了解一般的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在口腔组织病理学中的应用。 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口腔疾病的特殊性和发生、发展规律,将口腔组织胚胎学和口腔病理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口腔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转归和临床病理联系。为今后能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更好地进行手术设计和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学任务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加深学生对危害我国人民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特点,致病机制及防治的认识,增加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运用口腔组织病理学研究手段和技术,研究、分析和解决本学科问题的能力。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基本要求 (1)熟悉掌握口腔组织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病变;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高级病理学教学大纲

《高级病理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Outline of Advanced Pathophysiology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A0104 开课时间:第一学期 总学时数:54学时 开课部门:基础医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博士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预修课程: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学 主讲教师:卫洪昌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

金惠铭,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月。 参考资料: 1.陈主初,病理生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8月; 2.张启良,新编病理生理学教程,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年5月; 3.Stephen J. Mcphee, Pathophysiology of Disease (third edition),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1 月; 4.Kaufman, C. E ,Essentials of Pathophysiology.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在基于本科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介绍本学科国内外新进展和研究成果,通过理论讲授、病例讨论和最新进展讲座等方法进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现代病理生理学基础知织,熟悉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联系,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绪论 1.主要内容 (1)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2)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 (3)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 (4)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发展史,我国病理生理学工作者的贡献和成就,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2.教学要求 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常用研究方法;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疾病概论 1.主要内容 (1)健康和疾病: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 (2)病因学:外因、内因、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疾病发生的条件。 (3)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普遍规律。 (4)疾病的转归:康复与死亡。 (5)疾病模型:可分为整体动物模型、离体器官模型、细胞模型、数学模型等。制备疾病模 型应遵循相似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三大原则,制备方法主要有自然发生与遗传育种、人工诱发和基因工程技术。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14 号心肌褐色萎缩①注意观察心肌纵切面。 心肌纤维的粗细较正常有什么不同?②高倍镜下该处细胞核两端有折光性较强的黄褐色颗粒为褐色。 52 号慢性宫颈炎伴柱状上皮鳞状化生。 宫颈被覆上皮及腺上皮被鳞上皮所取代,部分区域上皮表面还可见柱状上皮,但下面为大片不完全成熟鳞状上皮(贮备细胞增生鳞化),上皮组织之间有较多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15 号肾细胞水肿(肾浊肿)低倍镜下,首先找到肾皮质区的近曲小管。 观察其小管的上皮细胞肿大,突向管腔致使管腔狭窄。 高倍镜下可见这些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细小颗粒。 部分管腔内形成均匀红染物 21 号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晰的圆形空泡,部分空泡融合变大,将肝细胞核挤向一侧,使肝细胞类似脂肪细胞。 肝细胞体积增大,肝窦明显受压,小叶轮廓不易辨认。 19 号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切片来源: 取自皮肤疤痕组织。 病变要点: 1 / 26

真皮内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肿胀互相融合,形成一致半透明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其间仍可见若干纤维细胞。 5 号脾贫血性梗死肉眼观: 切片中央有一伊红淡染区,即贫血性梗死区,外围红色反应带,四周蓝染区为脾组织。 低倍镜下: 梗死区伊红淡染无结构一片荒凉、血窦轮廓尚可见。 在出血带与坏死区交界处可见坏死细胞核的残迹。 高倍镜下: 观察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形态变化。 (1)肉眼: 淡染部分为梗死区,兰染部分为正常组织,二者之间有红染的充血出血带。 (2)低倍: ①正常区域可见红髓、白髓和小梁。 ②坏死区脾组织轮廓隐约可见,但大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呈红染颗粒状。 ③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充满大量红细胞,即充血出血带。 (3)高倍: 重点观察坏死区的细胞变化。 ①核浓缩: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动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153207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动物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 (三)修读对象: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及动植物检验相关专业 (四)总学时与学分:40学时 2.5学分 (五)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六)相关课程: 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动物病理学是研究动物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原因、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动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细胞和组织损伤、组织的修复、代偿与适应、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肿瘤等病理解剖学内容,重点讲授动物患病时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发生机理;炎症、免疫病理、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病理生理学内容,重点讲授动物患病时机能代谢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发生机理,从而使学生学会如何认识动物个体及群体所患疾病的本质并运用动物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动物疾病及病变的性质作出诊断。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动物病理学教学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具备专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动物个体及群体所患疾病的本质并运用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动物疾病及病变的性质作出诊断。

教学方法:采取"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从研究问题入手, 将动物病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构建过程展现出来, 同时提出新的问题, 以便让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变单向传输式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 变以强调理论内容为主的灌输式讲授为探究理论研究过程为主的引导式讲授。为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包括动物病理学专题讨论会、命模拟试卷、放大课程章节提要、教材评论等。通过启发式、研究性教学和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不仅改变了单一传输的教学方法,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学时:40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24学时(已独立开课)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兽医病理学》(第二版,高等农业院校选用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动物病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 级规划教材) 3.《家畜病理学》(第三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4.《动物病理学》(第二版,高等农业院校选用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5.《家畜病理生理学》(第二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 6.《病理学》(第四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7.《病理生理学》(第四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理论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练习等) (一)第一章动物病理学概论 主要讲授内容:病理学的概念、任务、性质、研究方法、发展简史、地位。 教学时数:2学时

病理学教学大纲本科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口腔、影像、麻醉及法医等专业本科使用) (修订) 贵阳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编

二○一一年三月

前言 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而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医学生可以掌握疾病的原因、发生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和机能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从而为以后学习各临床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病理学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病理诊断以其客观性与准确性,被誉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不仅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不可缺少,而且它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培养医学生的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及今后的科研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本科)一、课程学时分配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详见电子版)

绪论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目的要求】 1. 掌握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的有关概念。掌握萎缩的概念、 原因和类型。化生的概念、类型及意义。细胞水肿、脂肪变、 玻璃样变、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形态特点。坏死的概念、类型、 病变特点及结局。凋亡的概念及形态改变。 2. 理解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 3. 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教学内容】 1. 细胞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种类和形态特点, 病理学意义。 2. 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和机制。细胞、组织损伤在光学显微镜 下和电镜下的形态表现。可逆性损伤的概念。细胞水肿和脂 肪变的概念、形态变化和发生机理及病理学意义。细胞间质及 纤维成分的病变,玻璃样变和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和病变特点, 病理学意义。 3. 细胞及组织的死亡: 坏死的概念、类型、各型坏死的病理变化 及坏死的结局。凋亡的概念及特点。 【实习内容】 萎缩、可逆性损伤及坏死的形态特征。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目的要求】 1. 掌握修复与再生的概念。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肉芽组织的概 念和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掌握机化的概念。 2. 理解再生的方式。 3. 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教学内容】 1. 修复与再生的概念,再生的方式及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各种 组织的再生过程(血管、结缔组织、上皮组织、肌组织、神经 组织), 再生的机理。影响再生的因素。 2. 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及病理意义。瘢痕组织形态及作 用。机化的概念。 3. 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 【实习内容】 肉芽组织的组成。

病理学实验考(切片标本)

1.肝细胞水肿p5 低倍镜:肝小叶结构不清楚,肝细胞明显肿胀,胞质淡染。部分肝细胞肿胀如气球样。 高倍镜:体积明显增大,呈圆形。核淡染,胞浆机乎完全透明。 2.肝细胞脂肪变性p5 低倍镜:肝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高倍镜:病变轻:胞浆内较小脂肪空泡。病变重:脂肪滴融合成大的空泡,细胞核被推挤在细胞的一侧,形似脂肪细胞。 11.慢性肺淤血p8 低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及肺间质小血管高度扩张充血。部分肺泡腔内可见均匀粉红色的水肿液。 高倍镜:毛细血管腔内充满红细胞。肺泡腔红细胞和心衰细胞。12.慢性肝淤血p8 低倍镜:小叶中央静脉及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小叶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高倍镜:小叶中央静脉以及附近肝窦内充满红细胞。肝小叶中央淤血区肝细胞体积小、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围肝细胞体积变大,胞质中出现脂肪空泡,(部分肝细胞表现为细胞水肿)。 15.肾贫血性梗死p8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肾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呈一片粉染区,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梗死灶周边区域呈条带状红染。 高倍镜:肾小管上皮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或消失,残留的细胞核固缩,碎裂。 21.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p11 低倍镜:粘膜层不完整;渗出的炎细胞弥漫散在阑尾各层。 高倍镜:各层弥漫浸润的炎性细胞为嗜中性粒细胞。 31.直肠腺癌p25 低倍镜:肿瘤细胞形成腺管状结构,大小形态不一,分布极不规则,可见腺体共壁及背靠背现象,腺腔内可见分泌物及坏死物质。 高倍镜:细胞层次增多,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极性紊乱,核大深染,

核分裂象多见。 32乳腺纤维腺瘤p14 低倍镜:肿瘤实质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腺管构成。 高倍镜:肿瘤的纤维成分染色较浅,细胞suo形,大小一致;腺上皮细胞矮立方形,为单层或多层,核深染,大小一致。 35支气管鳞状细胞癌p14 低倍镜:可见残留支气管组织和软骨,癌巢片状或带状大小不等 高倍镜:高分化癌巢中有角化珠,细胞间桥,细胞核分裂象多见,低分化的则不见角化珠和细胞间桥。 52风湿性心肌炎p18 低倍镜:可见风湿小体 高倍镜:可见风湿小体中央有少许红色絮状物,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可见风湿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核膜增厚深染,染色质向中央集结,并有细丝放射至核膜,在横切面上呈枭眼状。 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18 镜下:冠状动脉内膜部分增厚,呈半月形向管腔突出。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呈玻璃样变,其下见淡红色无结构的粥样坏死物质,内含针形裂隙(胆固醇结晶)。同时可见钙化灶和颗粒状蓝色钙化物质,底部可见残留的泡沫细胞。 62.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p21 低倍镜:全部肺泡扩张,肺泡内充满炎症渗出物,病变分布一致,肺泡壁完整。 高倍镜:肺泡内的渗出物主要为大量呈网状、细丝状的纤维素、嗜中性粒细胞。 61小叶性肺炎p21 低倍镜:支气管壁充血,部分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管腔内大量炎细胞浸润。 高倍镜:炎症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支气管周围的肺泡管腔变圆,轻度扩张,内充满炎症细胞。 63肺结核p33 低倍镜:可见多个散在、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病灶中央大片粉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