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手指》导学案

第五课《手指》导学案
第五课《手指》导学案

课题: 《手指》课型略读课时 1

学习内容:

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读记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

2、能概括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体会并说出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清楚了解并说出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能领悟并说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知识链接:

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的儿子丰华瞻为父亲作传《丰子恺小传》。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学法指导:

预习提示→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

流、讨论→朗读品味→反馈、检测

学习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

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批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

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

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

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

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

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

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历史第五课导学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授课:曹六平,杨帆时间: 一、学习目标: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目标: 二、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三、自学指导: 1.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①年月,为镇压,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率领,进犯,在被义和团围困,死伤惨重。 ②年月,八国联军攻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直接:。 根本:。 3.《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年,清政府同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内容:①经济上:; ②政治上:; ③军事上:; ④外交上:。危害: 。 四、课堂达标 1.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迫使清政府妥协 2.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3.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当时:()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 4.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B.各国使馆林立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外国军队 5.下列条约中,不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有() A.赔偿各国军费白银2亿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下列条约中,使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8.八国联军刚踏上中国土地就遭到惨败的一次战役是() A.青浦大捷 B.慈溪战斗 C.黄海战役 D.廊坊战役 9、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 A、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 D、列强联合发动 11、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大平天国运动 D、变法运动 1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设立馆区 13、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九国公约》 14、《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 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15、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他们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①《马关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6、《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允许外国驻兵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赔偿白银4.5亿两 17、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 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17.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到了一九零一年,它(指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 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后, 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入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 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据此回答:(1)哪一事件使中国“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地步?” (2)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何警示?

第五课复习导学案

第五课合作竞争求发展(导学案) 课型:复习 一、学习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感受合作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体会合作的乐趣;树立竞争和合作的意识,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学会在竞争中欣赏对手,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二)能力:发现生活中的合作关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竞争,在竞争中不忘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了解合作有许多表现形式,认识合作的必要性;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懂得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了解竞争的积极作用。 二、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生活需要合作;正确认识竞争的积极作用,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 难点:竞争合作求“双赢” 复习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 复习过程: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导学(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并画出知识树)

学生展示后,教师点拨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小组检查(小组互助学习)5分钟 第二环节:巩固训练——导学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各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下列属于正当竞争的有:() A.某食品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降低价格占领市场 B.某冰箱厂通过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C.某洗衣机厂通过诋毁同行业其他品牌的洗衣机占领市场 D.“藏秘排油”进行虚假宣传占领市场 2、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为了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通过长期竞争,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宣传力度,使得这两个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两个软饮料公司。上述材料说明() ①经济的发展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②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③合作与竞争同时存在,但竞争是最主要的④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⑤生活中的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④ 3、希尔顿集团是当今世界著名的跨国集团,200多幢巍峨壮观的希尔顿大厦遍布世界各大都市。对于希尔顿的成功,创始人唐拉德·希尔顿曾这样说:“我可能是得克萨斯州最幸运的人,这种幸运来自友谊,来自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希望我的一生能永远与同僚相处愉快、合作无间。”希尔顿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A.善于与人合作是取得成功的秘诀 B.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C.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D.不正当竞争害人害己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 1、2007年10月6日,美国女子短跑巨星琼斯公开承认,自己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服用了兴奋剂。她主动交出了她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5枚奖牌,并就此宣布退役。国际田联宣布收回琼斯近3年获得的所有奖牌,并禁赛2年。另外,琼斯还要面临高达5年的牢狱之灾和25万美元的罚款。对此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国际田联的做法保证了选手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手指》导学案

5《手指》导学案 建议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读准“搔痒、窈窕、爱憎、冒险、薄弱、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并能理解窈窕、养尊处优、附庸、堂皇的词义。 2.通过读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通过观察、诵读,体会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写法。 4.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资料准备: 拇指(Thumb):又称擘指、大指、巨指、大拇指, 最粗大的一只,所以叫大拇指。 食指(Index Finger ):又称示指、人指、盐指、头指,没有筷子的时候都是用这只手指头挖东西吃或是先尝尝看食物的味道,所以称之为食指。 中指(Middle Finger ):又称长指、将指,因为位于手掌中央,所以叫中指。 无名指(Third Finger &Ring Finger ):医学上称为药指,环指,是一只用来戴戒指的手指,结婚后就会将人由无名份而变成有名份,所以就叫无名指。 小指(Little finger ):又称季指、手小指、尾指、小拇指,位于尾端最细小的一只手指头,所以叫尾指。 【预习案】 方法指导: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一、找出生字词,理解意思。读熟课文,读准字音。 二、查找相关资料。 三、完成探究案。

【探究案】 方法指导:1、小组合作,探究交流。2、互相质疑,大胆发言。 快速浏览课文,读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理解词语意思: 搔痒、窈窕、秽物、纽扣、渺小、鼻涕、爱憎 解词:①养尊处优: ②附庸: ③堂皇: ④窈窕: ⑤秽物: 2、作者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 3、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默读批划重点语句,填写下面表格,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4、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启示。 6、课文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方法来描写手指(结合具体语句来说明),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7、阅读诗歌《手》 这首小诗表面上是写()的形状,实际上是告诉我们 ()的道理。 【检测案】

一年级音乐第5课导学案

第5课《爱劳动》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 课题:《爱劳动》课时:两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表演《洗手绢》 2、聆听《劳动最光荣》 3、聆听《三个和尚》 4、表演《大家来劳动》 二、学习预设: 1、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体会本课主题—爱劳动。 2、以不同的情感和声音演唱《洗手绢》、《大家来劳动》,表达歌曲的容。 3、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 4、通过图谱“走哦”的与实践,掌握二拍子的时值。 三、知识: 1、歌曲《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光荣》是电影美术片《小猫钓鱼》的主题歌。曾在第一次少年儿童文学创作评奖活动中荣获音乐作品奖。歌曲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儿童情趣油然而生。开始有器乐描绘天漫漫亮起来,引出孩子活泼而有生气的歌声。

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让学生想象其欢快的音乐情绪,使学生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2、民乐合奏《三个和尚》 《三个和尚》是动画片《三个和尚》的音乐。乐曲以民族乐器的独特音响描绘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经过。音乐主题是从寺院的经声调演变而来的:1122 2222 | 3333 5555| 6661 2222 |使人联想到寺院的钟声,咏经声。二胡吟腔的手法惟妙惟俏地描绘了小和尚念经是的情景。 乐曲以简单的三件乐器描绘了生动的三个人物形象,展现了繁忙的劳动景象,学生可以从中体会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想象所表现的基本容。生动、有趣。 3、歌曲《洗手绢》 《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特点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节省,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的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可爱形象。 4、歌曲《大家来劳动》 《大家来劳动》是一首描绘劳动生活的创作歌曲,2/4拍子,五声宫调式,四乐局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整齐,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旋律铿锵有力,采用重复的手法描绘劳动号子的音调,生动地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孩子门要通过演唱来体会这种音乐情绪。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导学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含答案)

课题: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异同。 3、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预习案】 【自学导航】 一、罗马城邦 1.时间、地理位置:公元前__1000__年,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2.公元前__509__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__公民大会__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3.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被称为《__十二铜表法__》。 4.罗马共和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奴隶起义是__斯巴达克__起义。 二、罗马帝国 5.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建立者是__屋大维__,他首创了“__元首制__”。 6.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__地中海__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7.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__476__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探究案】 (没有完美的个人,但齐心协力,勇于展示,我们就是完美的团队) 【探究一】 1.阅读教材P22,找出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并说说罗马共和国是如何管理的。 时间:公元前509年; 国家管理: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

政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探究二】 2.简述罗马帝国的衰亡的过程。 (1)3世纪起,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日耳曼人屡屡进攻 (2)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3)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继续存在了约一千年。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旧名为拜占廷,故称“拜占廷帝国”。 【检测案】 1、凯撒是古代罗马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曾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他在《高卢战记》中写到:“如果按照教科书的指示行动,是无法获胜的。”这表明() A. 他的政策受到普遍欢迎 B. 他的作战方法富有创造性 C. 他是罗马帝国的皇帝 D. 他酷爱希腊的古典文学 2、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结束王政时代,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史实叙述错误的是() A. 与迦太基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 B. 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C. 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D. 公元前49年,凯撒夺权,但被刺杀 3、石膏雕像“阿格里巴”是屋大维的女婿、部将、密友,他追随屋大维在罗马内战中东征西战,最终帮助屋大维:() A. 赢得布匿之战 B. 推行种姓制度 C. 打败波斯帝国 D. 建立罗马帝国 4、界古代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哪一文明的形成与其他三处文明的地理环境明显不同(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 C. 古罗马文明 D. 古中国文明 5、罗马帝国建立的标志() A.罗马战胜了迦太基 B.恺撒夺权 C.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D.“罗马和平”的出现 6、标志奴录制在西欧崩溃的历史事件是 A.斯巴达克起义爆发 B.西罗马帝国灭亡 C.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D.东罗马帝国灭

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22.手指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弦、揿”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6个字,会写“关节、拇指”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不错!我们今天便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读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出“搔”“庸”“憎”3个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既然这些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浏览课文,重点阅读描写五根手指特点的相关段落,想想作者各写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优点 缺点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起团结,你们能想到哪些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呢?说出来和大家分 享分享。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五年级英语第5课导学案

五年级Lesson5:What Are They Doing?导学案 Group : Name : Designer: Liu Na Date :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学习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1)people 人2)don ’t=do not 不3)can ’t=can not 不能4)behind 在…后面 反义词 in front of 在…前面5)find 找到 6 )draw 画 2.短语:1)play cards 打牌 2)have fun 玩的开心3)play with 和…一起玩 4)on the train 在火车上5) behind me 在我后面6)read the newspaper 看报纸 3.能熟练运用句型:1)A: What is the woman doing?这个女士正在干什么? B: She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她在看报纸。 2)A: Who is playing?谁在玩? B : The man behind me is playing cards with his friends. 我身后的男士正在和他的朋友打牌。 3) A: What are they doing?他们在干什么? B : They are playing.他们在玩。4)A: What are you doing? B: I ’m playing with the baby.你在干什么?我在和婴儿玩。 【学习重难点】能熟练运用本课句型: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is he/she doing?并能做出正确的答复。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学习流程】 Step1:课前热身。 1.sing an English song. 2.Listen and do. Lead the students to do the dialogue: A: What is he/she doing? / What are they doing ?B : He/She is …/ They are … Step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听录音跟读课文,学习生词。 3.我们要用我们喜欢的方式练读课文。 4.合作探究我能行!(小组合作讨论) What are they doing? Step3:交流展示 1. 组内交流问题,表演对话。 2. Let ’s do it.( Part 2) Step4:反馈拓展.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The woman is ______ ______ _______(看报纸) ____the train. 2) I ’m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_ (和这个婴儿玩). 3) The man behind me is playing cards with his friends. (对划线部分提问 ) ______ _______ playing cards with his friends? 4) They are having fun.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hey are haveing fun together .(改错)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老师评价 展示交流我大胆! 自主学习我认真

《手指》导学案

《手指》导学案 2014-3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消受、堂皇、养尊处优、附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五个手指各自的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学习重点: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学习难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语: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身边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只要我们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丰子恺的《手指》,读过之后,相信你能受到深刻的启示。 资料补充: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动词,不能重复。 ()算盘()螺丝()药末()脂粉()钢琴()皮鞋()鼠标()纽扣()汽车()铅笔二、我会近、反义词。 近义词:消受--()机敏--()扶衬--() 反义词:渺小--()机敏--()薄弱--()强硬--() 第二课时 一、我们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二、篇章学习

2、课文内容再现。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与,有如上的,却无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成为,那就根根,根根,不再有什么、 之分了。 3、请用一句格言表达你读完本文后的感悟: 4、请想想:作者在描写手指时,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并找出例句和大家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有一回,它们发生了“五官争位”的事。下面,我们来听一听“五官的故事”。 五官的故事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五种器官,各有各的能耐,各有各的灵气,有一天,它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互不服气。 嘴巴对鼻子说:“人所有的食物、营养,都是通过我才被接纳的,我的功劳最显著。而你,有什么本领,位置竟然在我的上面?” 鼻子哼了一下,说:“这你就不清楚了吧?我能辨香味臭味,只有先经过我的辨别,才能决定什么东西可以进到嘴里,什么东西不能进到嘴里,我的作用比你大多了,位置当然也就应该在你之上!”嘴巴一时语塞,不出声了。鼻子越说似乎越有道理,似乎真的是自己功劳最大,于是它不满意自己居眼睛之下,它冲着眼睛说:“你有什么本事,竟然摆在我的头上?” 眼睛被激怒了,它瞧都不瞧鼻子一眼,说:“我能观察美丑,瞭望四方,人的信息有85%都是通过我获得的,别说什么辨别香臭、接纳食物,那都只是小事情,跟我的能耐比起来,全部不值一提!我居你们之上,是天经地义!”说完,

手形添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手形添画 教学目标: 1.对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能把手的外形描下来并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3.在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习中爱上美术。 教学重点:通过手形的变化能认识手、并根据手形尝试初步表现手形画。 教学难点:能激发创造思维,画出有创意的手形画。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白纸、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程序: 一、做手指游戏,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师生互动,进行一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带领学生变换出各种有趣手形。 游戏规则:教师或一个学生各种有趣手形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其余学生跟着做出同样的手形并说“我就跟你这样做”。比一比谁变的花样多,反映快。 2播放视频,提问:大屏幕里有些什么呢? 你们真聪明,老师也会变魔术,现在就给你们变一个。 教师示范画手形,添画成大树 (1)提问:这些手形,象什么?

出示课题:手形添画 二、指导学生通过游戏、尝试、体验,形成感知。 1、引导学生观察所描画的手形,大胆联想。。 (1)教师快速在黑板上转动所描画的手形,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变化?(2)请几名学生上台尝试将所描画的手形“变一变”。 (3)教师点评,修改、示范。 三、指导学生欣赏范画,学习方法。 1、通过课件展示多幅有趣的手形想象画。 学生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归纳作画步骤:摆手形——描画手形——想象——添画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1、说明作业要求:动一动手,把手的外形描下来,添画成有趣的图形。 2、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展示、评价学生作业。 1、将学生作业,集中展示在黑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所“变成的好朋友”。 3、指导学生从“想象是否有趣”“添画是否生动”两个角度说说你 满意的作业。 4、给你同学的作业,提提小建议。 5、教师点评比作业,总结:我们可以用小小手打扮世界,小小手也 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

五年级第5课导学案

Unit 1 Lesson5 Who Is Hungry? 导学案审核人:Grade:Group:Name:Designer: Jing Lu Date:You are the best! ( 你是最棒的!) 【学习目标】 1、重点词汇:有关食物名词 2、理解并掌握句型: 1) Who is hungry? 2)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 would like some____ 3) Would you like some______? Yes, please./No, thanks. 4) May I have some…?Sure!【学习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句型: 1) Who is hungry? 2)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 would like some____ 3) Would you like some______? Yes, please. /No, thanks. 4) May I h ave some…?Sure!【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课前准备】录音机 【学习流程】 I.Class Opening T: I am hungry, I would like some dumplings. Would you like some dumplings? Ss:______________. II.展示交流 1.(看看你的预习成果)写出下列单词并给单词分类: 汤__________ 三明治__________ 水果__________ 饺子_____________

《手指》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手指》教学实录 今天我们学习《手指》一文。我先把几个层次不同的问题列出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老师适当微调,然后分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组: 题目: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找出它们的短处和长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第二组: 题目: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大拇指:……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

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句式表达出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 食指:……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麦粒、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中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无名指和小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这里用的是设问的句式。 第三组: 题目: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作者用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说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导学案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课后生字表里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表里生字所带课文里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 诚信,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 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 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1、理解“道德难题”的含义。 2、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学法提示:反复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一 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文最后 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准备:收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填字,读通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能做以下各题: 1、我要把下列词语多读几遍,还能写好,难写的字在练习本上多写几遍。 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 橡皮拮据奔驰馈赠闷闷不乐迷惑不解梦寐以求 2、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财()牌()题()飘()捎() 村()碑()提()漂()梢()

盘点·反思 学习生字和词语,我已经养成的习惯有: □预习课文时自主地抄写词语和理解词语。□对多音字格外注意。 □写字的时候,常常联想跟这个字同音或形近的字,通过这样的方法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3、课文中有许多如:“拮据”、“境况窘迫”一类的词语,我能联系上下文在课文边做批注 3、我在课文的标题上方批注课文的主要内容,在1、2自然段边上批注两段的意思,在文尾批注最后一个自然段意,批注开头与结尾之间的关系。 4、我有几点疑问批注在书上准备与同学交流,是关于: ◇词语的。()◇句子的。()◇表达方式的。() 二、学习探究 阅读提示:反复细读全文,体会父亲的神情、动作,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1、我猜测父亲中奖前会想:;中奖时会想: ;中奖后会想:; 拿起电话的那一刻会想:。 2、文中的“我”在父亲中奖时想:;发现父亲神情严肃时是这样想的: ;看到两张彩票“我”又这样想。 3、我要在课文中批注 4、我还要批注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5、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在日记本里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阅读 生命的呵护 有个人去山里打猎,整整一天,一无所获。傍晚时分,他发现了一对正在相互嬉戏的山鸡。那是两个稚嫩的山鸡,对保护自身安全还一无所知,对他响亮的脚步声竟充耳不闻,继续在山岩上嬉闹。他大喜过望,取下肩上的猎枪,瞄准其

手指教学设计

《手指》教学实录 刘延云 一、借助图片知作者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手指》,对丰子恺先生熟悉吗? 生: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他写的《白鹅》。 生:他是一个画家,也是散文家。 师:你见过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吗? 生:没有。 师:(大屏幕呈现:丰子恺漫画《脚踏车》、《爸爸回来了》、《铜锣响》、《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等) 丰子恺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为题材的,富有生活的情趣,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创作的题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的我们司空见惯的手指。 二、提出问题,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课文会读了吗? 生:(自由应答)会读了。 师:下面请同位两人合作,轮读一遍课文,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注意,同位读不好的地方,你可以帮助一下。 生:(两人合作读课文) 师:读完了?(面对两人)你们两个人是怎样读的? 生:我读一段,吴静云读一段。她有个地方没读好,我教了她一遍,她就会读了。 师:你们不仅有分工,还有合作。通过合作,有了进步,真令人高兴。 师:课文读通了,读懂了吗?(学生有三五人举手)不着急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手指的什么特点。 生:(浏览课文) 师:课文主要写了手指的什么特点呢? 生:课文写了每根手指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师:是的,课文介绍了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生:课文主要介绍了每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师:说得简洁全面,说明你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板书:姿态?性格)刚才你概括的内容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明确写着? 生:第一自然段。

师:这叫会读书,抓住关键句子,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把这个句子划下来。 生:(划句子) 师:我们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帮助我们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师: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自由应答)六个。 师:为什么这篇文章分了六个自然段呢? 生:第一段总写五个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和性格,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写每根手指的特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师:你发现了这篇课文的表达顺序,这样的结构特点叫——。 生:总——分——总。 师:(板书:总——分——总)总分总的结构让读者很容易把握住文章的内容。 师: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写了每根手指的特点。那么每根手指各有什么长处,又有什么短处呢?认真默读课文的2—5自然段,划出关键词。 生:(默读、标划) 师:(巡视)我发现很多同学标划了关键的句子,比如,张国然同学划了“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如果从中划出关键词,应该划哪个? 生:构造简单。 生:矮而胖、头大而肥。 生:应该划“形状不美”,因为后面的“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都是说他的姿态不算美的。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高一历史 LS-2019-02-10 《第5课 新航路的开辟》导学案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使用时间: 月 日第 节 【学习目标】: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一、课前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看书(P22——P25),完成下表: 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1. 原因 (1) (经济根源) (2 ) (社会根源) (3) (商业危机) (4) (宗教需要) 2. 条件 客观:(1)科学技术的发展: (2)知识的进步: 主观:完成了中央集权的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 对欧洲: (1) (2) 西欧为中心的世界 找到新商路 (3) 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4) “地理大发现” (1) 金银大量涌入欧洲 (2)社会分化 ①封建主衰落 ②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亚非拉: (1) 带来深重的灾难。 (2)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地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3.对世界:

(1) 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2) 各个文明之间开始进行频繁的交流,推进了整体人类文明的发展。 预习质疑: 二、课堂探究 1、质疑探究一:新航路的开辟是否偶然? 阅读材料,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一中世纪(约5世纪-约15世纪)的骑士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二 15世纪末期的欧洲,社会分工不断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镇迅速增多,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 --王斯德《世界通史》 15世纪的欧洲社会上出现了什么变化?对人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三日本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其所属岛屿有金,而地距陆远,商人鲜至,所以金多无量,而不知何用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亦有调味香料,种类甚多。……由是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四 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亚欧传统商路的枢纽,土耳其的横征暴敛加之长期的战争使正常的商业秩序被破坏,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五作为热爱神圣基督教并努力推动其发展的天主教徒,国王与女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并使其皈依吾神圣天主教。 ——《哥伦布航海日记》 2、质疑探究二:为什么葡萄牙和西班牙会在新航路开辟时走在最前面? 材料:西班牙,葡萄牙在中世纪末期最先形成了民族国家,建立了强大的封建王权,实行君主专制统治.高度君主集权的体制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力量凝聚起来,爆发出强大的能量.而此时欧洲仍是无数个小邦国在混战.因此西班牙葡萄牙占得先机.西葡贵族为了满足其奢侈生活,不断追求黄金和香料.但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帝国阻断了通往亚洲的商路.这时强大的王权再次发挥其作用.西葡用国家的力量支持冒险家们前所未有的开辟新航路的壮举.

《22手指》教学设计(2课时)

《22手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学情分析 教学本文前,可以先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么样的启示?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转入本文的阅读。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本课生字;读读记记并积累“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通读课文,解除字词障碍,利用工具书了解不懂的词语。 (3)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重点) (4)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难点)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涵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2)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重难点、关键 1、了解五个手指各自的特点,作者是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生哲理。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哲学与生活第五课导学案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学习目标】 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2.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原理的学习,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析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两者之间辩证关系的能力。 3.牢固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定唯物主义的信仰。 【重点难点】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意识的产生过程。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具体要求:详读教材,结合自学讲义,15分钟内速记重点原理,建议:理解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要点记忆法。) 一、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温馨提示:物质世界≠物质,物质世界是指万事万物(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温馨提示:人脑≠大脑 思考:电脑能不能全面代替和超过人脑?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产生意识的厂房和机器——人脑。 (2)产生意识的原材料——客观存在。 温馨提示: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而形成意识。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小结:什么是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温馨提示: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预习自测】 1.为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为什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为什么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内容和方法论? 【课堂探究案】 【自主探究】(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 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除人脑外,其它动物都不能产生意识,因为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来源。 3.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照相机.镜子对事物的反映一样。 4.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主观臆造的。 5.现实生活中没有“鬼神”,所以“鬼神”等宗教迷信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想象。 6.“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写出要点;合作讨论,完善要点;点评点拨,总结规律方法)活动一: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火中放置一个香蕉,人用杯子从附近的水缸中取水灭火后拿出香蕉来吃,猩猩很快学会了。当人把水缸放到猩猩经常玩耍的小河对面时,人们发现猩猩并没有从身边的小河中取水灭火,而是走过小桥,从水缸中取水,再走回来灭火。我们可以从这个实验看出,猩猩并不知道小河的水和水缸的水都是可以灭火的,对它来说,有用来玩耍的水,还有用来灭火的水,二者是不一样的。 (1)猩猩机械地模仿人,是产生意识了吗?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2)黑猩猩和人都属于高等动物,为什么只有人具有高级的反应形式——意识呢? 活动二:1919年,一个印度人在狼窝内救出了两个小女孩。小的约2岁,大的约8岁。小的不久就死去了,大的却活下来,人们给她取名卡玛拉。卡玛拉刚开始被救出来的时候,生活习性和狼一样,她像狼那样用四肢爬行,吃扔在地上的肉;害怕光亮、水、火;不穿衣,给她衣服就把衣服撕破;白天睡觉,夜间活动,深夜时经常发出狼一样的嚎叫。 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有了人脑也就有了意识。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以上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