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适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比、达伽马航海情况,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4)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地图上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力。

(2)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资料,作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以增加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面。

(4)要求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世界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戚继光抗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郑和下西洋

2、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图表法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通过引导、设问、讨论、主题探究、分析等方式,突出了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

不足之处: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方式方法欠妥。

国力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外交政策

16课 郑和下西洋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主备:肖丽 课时计划:2课时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郑和下西洋的条件、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其核心是郑和下西洋的条件。通过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阐述了明朝前期的政治统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的特点。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充分利用文献资料、《郑和下西洋路线》的图片,明确地讲解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历史范围。教学的重点是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目的、特点,理解重点的关键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指导法、讲述法、图表展示法、自主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呈现。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定位: (1)学会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3)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目标解析: (1)学会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也就是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其原因。 (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也就是要掌握郑和下西洋时间、目的、路线、意义。 (3)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特点。也就是通过与欧洲航海家的航海的对比,从时间、规模、次数、范围等方面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难以记住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的原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

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样,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制成课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对于下西洋的原因,主要通过大量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这样便于学生形象、直观的理清本课的学习线索。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08年,中国有两件我们要铭记的事:一个是汶川地震;一个是背景奥运会。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中,有这样的一个画面(展示奥运会开幕式中郑和下西洋的场景照片),这是为了纪念明朝时期中外交往的伟大壮举——郑和下西洋。在你了解的中国古代历史知识中,明朝以前中外友好往来的史实有哪些?(让学生把它写出来)。 授新课: 问题一、“西洋”指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知道论丛史出。 问题1、西洋指什么地方? 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明确地讲解“西洋”的历史范围——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问题2、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活动1】阅读材料 材料一:史书记载:明,洪武末年时,“粮仓充实,国家安定”。明,建文帝时期,“人民富足,路无拾遗”。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材料二:明朝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第2课时)教案 岳麓版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课标内容] ①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②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①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②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④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资料,作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以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面。 ④要求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教学方法] 1

甘肃省酒泉市第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3课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引言:同学们,明初,对外交流活跃频繁,中华民族实现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那就是郑和下西洋。到了清代,中国的对外政策却转向了闭关锁国与保守落后。你想了解郑和创建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吗?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这种变化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看题目,知大意)(2分钟)二:明确目标(1分钟) 自主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影响。 互学目标: 1、唐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异同? 2、不同的对外政策,不同的结果,对此你有何启示呢? 三、引导自主学习(12分钟)(学生看全文,明白学习几个问题即看标题知层次)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个标题“郑和下西洋”下的大小字,解决以下内容(5分钟)(看句段知含义) (1)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 (2)对照课本上的航行图请你标出郑和远航的出发点、经过的两大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3)郑和下西洋与西方的哥伦布远洋航海相比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师点拨:郑和下西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实是我国航海史上的壮观之举,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航早半个世纪。但是,它没有为国内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明政府的贸易原则是“厚往薄来”,即高价收购外来货,低价出售中国货,且大量输入香料、珍宝等高档消费品,与国计民生无关。其目的是为了显示中国强大,满足自我虚骄的心理,加深以我为中心的观念。阅读第二个标题“闭关政策”下的大字和小字,解决以下内容(4分钟)(看句段知含义) (1)什么是闭关政策?请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2)闭关政策给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0分钟)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社会动荡不安;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国人闭目塞听,社会保守、中国停滞不前,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导致航海衰退;丧失贸易自主权;拉大与外界差距;导致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 从唐朝实行开放到今天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国际组织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五:自我检测我能行(7分钟) (一)选择题:1、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 C 、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 A、福州印度半岛 B、刘家港印度洋上的波斯湾 C、福州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刘家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4、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住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1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1、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4、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资料,作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以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面。 4、要求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图表法等。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对内不断强国化皇权,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外交上,也展开了一系列重大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争。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事件。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A、郑和是什么人?(祥见课文P81小字) B、西洋指的是哪些地区?(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海一带) C、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1、国力雄厚,武力强大,库藏充足----提供物质条件。2、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提高,指南者广泛应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科技技术。3、郑和本人的航海经验,勇敢,有才能。4、开放在政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加强与外界联系。 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1说:寻找建文帝的下路。2说:炫耀国威,显示明朝的富强。主要是政治目的: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会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2.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二)能力目标 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4.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5.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6.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以及中华文明衰弱的原因。 (二)知识目标 7.知道郑和下西洋到达的主要地方,最远到达哪里;知道哥伦布航海到达的主要地方。

8.了解西方航海的背景和目的和郑和下西 洋的一些相关内容。 二、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大家肯定就会知道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和航海密切相关的。说道航海我们都知道西方有个哥伦布,他航海发现了新大陆;而我们中国也有个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故事我们也是人人皆知。但是我们很可能都没有把他们两个联系起来,今天我们就把他们两个人放在一起,看看在航海的背后有没有我们所忽略的东西。 展示课题: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新课教学: 【大家出主意】 但是首先要请大家来帮老师来拿个主意。 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郑和下西洋教学设计

郑和下西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特点,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通过在地图上指示、描绘或者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时空概念,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所体现出来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以及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友谊的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三、教学难点 郑和下西洋需要具备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 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然后设问,视频里的郑和是谁你了解他的哪些信息?他七次到达的西洋是今天的哪些地方? 学生根据课本以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回答。 补充郑和的个人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云南的贵族,信奉伊斯兰教,都曾去遥远的圣地朝拜过。郑和在幼年时,常在其父膝下听其讲述朝圣麦加途中的种种见闻。父亲跋山涉水的惊险旅程,远方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给小郑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说不尽的新奇事物,道不完的天方夜谭,像磁铁般深深地吸引了他。身受家庭父辈这种冒险精神的熏陶,小郑和从小就立下鸿鹄之志,准备将来远航西洋,朝圣麦加。他常常坐而冥思,起而力行,刻苦学习划船、使帆、游泳,还潜心于航海史籍的研读,好像刻意要成为一代航海家、冒险家似的。 设问,刚才在视频里我们看到了郑和的船队,你认为只是依靠郑和自己,他能够实现下西洋的目的吗?如果不能的话,有是谁帮助郑和实现下西洋的梦想呢? 学生根据观察,回答问题:明成祖 设问,那么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去下西洋呢? 材料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历史史实。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3.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成功原因、戚继光抗倭成功原因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郑和下西洋》歌曲和纪念邮票导入。 二、课中学习 1.帆之荣——郑和下西洋 (1)展示《郑和下西洋》视频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完

成有关问题并集体核实。 (2)结合材料分析: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的条件有哪些? (3)展示材料:苏禄国王访问中国和南洋开发。结合两则史料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4)设想郑和远航运载的货物及有可能遇到的危险,引导学生感受郑和及其船队的优秀品质。 (5)通过“航海日”的设立和世界各地对郑和远航的评价,感知郑和远航对世界的影响。 2.帆之危——戚继光抗倭 (1)展示《戚继光》视频材料,结合课本引导学生完成自学的`有关问题。 (2)展示戚继光抗倭形势图,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戚继光抗倭的过程。 (3)展示戚继光的名言,引导学生分析戚继光身上体现的精神,及时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4)分析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帆之辱——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学生自学课本,找出有关问题。 (2)补充澳门回归的有关史料: ①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案新人教版(1)

第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盛况(邮票),比较中外远洋航行的不同作用。 综合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评价人物: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归纳综合,使学生认识到戚继光是我国古代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爱国主义:使学生通过了解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以及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 教学方法 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 易错易漏易混点 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 教学过程 课前检测 为何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他是第一位葬在北京的明朝皇帝,那时明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导入新课 这就为当时进行远洋航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出现了杰出的航海家郑和。 检查预习 介绍一下郑和 讲授新课 郑和下西洋 学生阅读84-87页“导入框”以及本目课文、插图、地图、资料等,在教师启发下,作读书标注并思考回答: 1.这里说的“西洋”指哪些地方?(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同桌学生合作,一个翻到新学案63页,另一个翻到课本85页,对照回答: 2.郑和下西洋从哪里出发?(刘家港) 3.他们沿途经过的国家或地区,今天各叫什么名称?(占城——越南;爪哇等——印度尼西亚;满剌加——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榜葛拉——孟加拉印度;古里——印度;天方——沙特阿拉伯;木骨都束) 4.完成88页“练一练”: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学生观察彩图23《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结合课本86页插图和资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在航海事业的发展史上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戚继光抗倭

《民族英雄戚继光》教学设计之六

《民族英雄戚继光》教学设计之六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我国明朝将领戚继光为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组建军队,英勇抗击倭寇的故事。 【学情分析】 文章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单,没有艰涩难懂的词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时抓住重点句,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掌握本课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句。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戚继光的英勇,有智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搜集、交流有关戚继光的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启发点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些民族英雄?我国明朝,就有一位抗日的民族英雄(生:戚继光)。[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

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自己思考或查字典后,仍不理解的词句意思,课文内容,用笔画标注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认读生字(词),交流认字的方法。(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读课文,教师及时指导,尽量做到:不读错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四)自读探究,交流学习所得 1.默读思考。 戚继光为什么要组建、训练“戚家军”?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戚继光作战英勇,很有智谋?为什么说戚继光是一位民族英雄? 2.小组交流、讨论,体会戚继光的爱国、英勇、智慧。 3.师作归纳小结。 (五)、感情朗读,情感升华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抗击倭寇的历史故事,进一步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抄写、积累本课的好词。 板书设计:作战勇敢 28*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倭寇 很有智谋

郑和下西洋教案

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侵占澳门等史实。 掌握明朝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分析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郑和的远航盛况增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岳飞与戚继光的比较 三、教学设计 提纲导学—自学阅读—对比归纳—讨论归纳 四、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历史课堂,今天老师首先准备了一幅图片和一段民谣让同学们欣赏:(师出示图片) 师:这幅图片是什么标志?民谣中的戚爷又是谁?同学们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就先来告诉你:这幅图片是中国航海节的标志,是为了纪念六百年前的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而设立的。民谣中的戚爷是指明朝著名抗倭英雄戚继光。郑和和戚继光就是本节课的两大主人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郑和,走进戚继光,走进明朝那个交往与冲突并存的年代。 幻灯片显示课题: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课前运用图片和民谣的形式导语,设计目的是:以这种形象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师: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老师将本课分为三个篇章:帆之荣;帆之危;帆之辱。接下来,首先请同学们大声郎读本课学习目标;;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整体直观的了解,便于下面的学习。 生:齐读。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大海上的风帆,共同走进本节课第一篇章,帆之荣——郑和下西洋。师板书:帆之荣—— 图片中的人物就是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哪位同学能大声朗读一下关于郑和的介绍?声情并茂,读得非常棒!下面,我们看一段郑和下西洋的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 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师板书:郑和下西洋(目的、时间、概况、意义)师:结合视频提供的信息和黑板上的板书,请同学们详细阅读课本95—97页了解郑和下西洋。 根据刚才的了解,你能填出下面的表格吗?(点击课件) 两分钟的时间巩固一下。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哪位同学能主动的演示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非常正确,你的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接下来我们看两组对比。通过对比你能看出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郑和下西洋无论从时间、人数、规模、次数

市示范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市示范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湖南师大附中耒阳分校:资光华《课程标准》: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以及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史料的搜集、梳理与运用的能力。 掌握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并学会制作地理大发现的路线图。 3、理解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等课标中要求的历史名词的含义;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4、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联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农作物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 2.学会运用主观和客观;正面与反面等关系有利来认识历史问题,能够辨证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任务。 3.学会加强中西方的比较与联系,可与中国郑和下西洋进行比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对历史事件作出价值评判 2、初步形成历史意识和全球观念。 3、通过对历史人物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的学习,初步树立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确定上述重点的依据: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确定难点的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论复杂,涉及的知识广泛,超出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方法为,以讲述法介绍本课基本过程,以讲解法描述重要知识点,通过启发性和概括性谈话法来指导学生归纳课文线索。运用探究性教学法解决本课的问题。 本专题知识结构: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5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世界市场得到拓展(16 世纪初——19世纪) (三)“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案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等基本史实识记要求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观察比较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盛况(邮票),比较中外远洋航行的不同作用能力训练综合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过程方法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归纳综合,使学生认识到戚继光评价人物 是我国古代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情感态度xx情操 价值观爱国主义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使学生通过了解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以及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郑和下xx、xx抗倭 教学难点: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通过我们前面所学有关明朝的一些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明朝前期继续延续了宋元以来的发展轨迹,甚至有些方面还超过了前代,那时明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有关明朝的一节新的内容:明朝的对外关系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郑和下xx 简单介绍郑和其人 (学生阅读本目课文、插图、地图、资料以及多媒体图片等,在教师启发下,作读书标注并思考回答: 1、“西洋”是指哪些地方?(展示相关地图) 2、郑和下西洋的盛况(由学生阅书归纳,教师补充,并展示相关邮票) 3、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目的有那些? 4、向学生展示《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5、分组讨论:郑和下xx有什么影响? 二、xx抗倭 简单介绍xx其人 (展示《倭寇图》,请学生阅书后回答) 1、什么叫倭寇?为什么要抗倭? 2、戚家军和岳家军有哪些共同点?又存在哪些不同之处? 3、思考与讨论: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尽管都名垂千古,但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雄,这是为什么? 4、“动脑筋”:戚继光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学生阅读本目课文、插图,然后回答) !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的原由? 2其基本情况如何?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教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事”等资 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外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郑和下西洋 1.人物介绍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云南人,回族。由于他在朱棣夺取皇位的斗争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赐名郑和。人称“三宝太监”,是我国明朝著名的航海家,曾率船队七下西洋。 2.阅读教材《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3.教师提问: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提示: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4.教师提问:郑和的船队会遇到哪些困难? 提示: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5.思考讨论: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 提示:(1)明朝国家强盛统一,政治清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2)明朝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3)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4)统治者的支持。 6.阅读教材“郑和下西洋”一目,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情况。 目的宣扬国威和换取海外的奇珍 起止时间1405—1433年 次数七次 主要人物郑和 出发地点刘家港 到达地区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 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 了伟大贡献 7.图片展示——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郑和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其甲板面积大约相当于4个篮球场的面积,或一个标准足球场。 8.课外探究:课后收集资料,将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作比较,感受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9.教师明确:郑和下西洋——(1)时间早、规模大、范围广。(2)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10.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提示:(1)郑和的远航,连接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2)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3)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目标导学二:戚继光抗倭 1.阅读教材“戚继光抗倭”一目,了解倭寇的含义。

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课标解读】:课标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2-3-1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析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教材简析】:本课围绕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而展开,航海的规模、动机、影响组成。教材安排本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在知识面上进一步扩充,而是重在考察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本课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5.学会在课堂中恰当地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收集资料,整理、归纳信息。3、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2、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在规模、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的比较,让学生感悟郑和的爱国献身精神、科学创新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以史为鉴,理解当前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材料、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及辩论,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的观点去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教学策略】: 教:情境创设法、直观教学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 学:阅读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激趣导入:出示海上功夫大比拼“东方航空母舰与西方小渔船”。为什么我们把郑和的船队叫航空母舰?而称哥伦布的船队为小渔船?让我们来比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海上功夫。 学生活动(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书本第53页表格 (表格用意:无论从航海规模、时间、范围、技术相比,哥伦布都是郑和的手下败将。但是,一说起世界航海史,人们记得的却是哥伦布、麦哲伦……,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二) 1、讨论题:新大陆为什么会让“小渔船”捷足先登?为什么“航空母舰”发现不了? 2、辩论题:郑和下西洋──“杨白劳”(可简单解释:郑和下西洋虽然规模大、时间长、路程远,搞得很张扬(与‘杨’谐音),但却是徒劳无功的,不仅明政府没有从中得利,还白搭了明政府的许多银子,纯粹“白劳”一阵)。这种说法你同意吗?

郑和下西洋教案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概况、影响;戚继光抗倭; ①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培养同学们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史论今,引导同学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同学们运用历史,借鉴历史的能力。 ③采用课堂互动、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培养同学们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在地图上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同学们收集戚继光的资料,提高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引导同学们体会戚继光的高贵品质,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同学们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展示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图片,体会中国的和平友好的外交理念以及不屈的民族抗争精神。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教具教法】采用故事法、讨论法、列表举例法。 视频:动画配乐《郑和下西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1405,郑和下西洋》。再导入: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承载着古老中国繁荣灿烂的文化,沿途传递友谊、播撒文明,开创了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史上的又一新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和,走进明朝,走进那个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并存的时代。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大海上的风帆,共同走进帆之荣——郑和下西洋。 二、出示问题,探究新知: 帆之荣——郑和下西洋 播放视频,了解事件的经过并让学生分组讨论: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岳麓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四十六 第1题【单选题】 2009年1月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和反海盗国际使命,在他们的军歌《奔赴索马里》中提到中国最负盛名的水手—郑和,那么,历史上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因为( ) A、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B、规模大、航程远、次数多 C、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国海军为和谐海洋亮剑/中华勇士/铁血儿男/无畏征程/早有郑和六百年/英雄水兵/勇往直前”,在这首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壮行的《奔赴索马里》中,借六百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来激励将士们勇往直前。那么,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郑和远航被誉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到达最远的地方是( ) A、西域 B、爪哇 C、苏门答腊 D、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唐中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戚继光——抗击倭寇 C、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D、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左图右史”形象地说明了历史地图、图表、图示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下图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案汇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7 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开发南洋;倭寇;戚继光抗倭。 1、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张骞出使西域,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4、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收集关于郑和、戚继光的资料,作为小故事的素材,提高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以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面。 4、要求学生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使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图表法等。 [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对内不断强国化皇权,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随着明朝政权的巩固以及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外交上,也展开了一系列重大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反抗侵略的斗争。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事件。 一、郑和下西洋 1、条件和目的 A、郑和是什么人?(祥见课文P81 小字) B、西洋指的是哪些地区?(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 海一带) C、郑和能够下西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1、国力雄厚,武 强大,库藏充足--- 提供物质条件。2、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提高, 指南者广泛应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科技技术。3、郑和本人的航海经验,勇敢,有才能。4、开放在政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加强与外界联系。 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1 说:寻找建文帝的下路。2说:炫耀国威,显示明朝的富强。主要是政治目的: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材分析: 本课又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两部分内容组成。是岳麓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7课的内容。本课上承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下接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反映的明朝对外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友好交往,一个是反侵略的斗争。通过此课,可以反映出明朝时的经济、政治及外交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责任心,所以本课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有很强的探求欲望,但在思考问题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全面性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掌握好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让生归纳基本史实,培养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让生分析郑和下西洋影响和戚继光胜利的原因,培养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看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及地理知识,要求学生讲述小故事,更加深刻的记忆知识点。比较中西方航海,让生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规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如何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郑和下西洋。 教学方法: 讲述、比较、讨论、讲故事、合作探究等方法。

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17课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评事评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世界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戚继光抗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空间概念多,学生在世界历史知识方面的储备不足,加上古 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法、比较法 四、教具使用 电脑辅助、录像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播放中央电视台热播的《郑和下西洋》片段听片尾曲提问:你知道他是谁么?他创造了什么样的航海壮举?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 2、出示学习目标。 二、探究: 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1、西洋是指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2、郑和会面对怎样的困难?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实现远航? 3、请从时间、次数、规模、人数、到达范围,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盛况,郑和远航有哪些意义? 4、倭寇是指什么人?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 5、戚继光主要在哪些地方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6、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三、展示 (一)、郑和下西洋 1、投影郑和图像,让学生读出郑和的生平事迹 2、课件出示一组讨论题目 西洋是指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