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区域分析模式掌握基本分析方法

建立区域分析模式掌握基本分析方法
建立区域分析模式掌握基本分析方法

一、建立区域分析模式,掌握基本分析方法

建立模式有利于学生分析区域特点,全面掌握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区域模式分析主要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入手,其主要要素特征如下。

(一)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模式建立

1.地理位置特征

①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同时决定了这个地点所所属的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并与其它地区的差异。

②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可以比较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③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④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⑤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网中线(如铁路、公路、航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的分布进行分析。

2.地形特点

①主要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②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表起伏状况、地形分布和特殊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方面来描述。

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表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一是某方向高,另一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3.气候特点

从气候类型、降水、气温、光照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气象灾害等方面分析。

4.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流速等角度分析,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指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落差或峡谷分布、流域面积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5. 地质特征

主要从区域的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角度分析

6. 植被特征

主要从区域的植被类型、覆盖率等角度分析

7. 土壤特征

主要从区域的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角度分析

8. 矿产资源特征

主要从区域的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角度分析(二)区域人文地理特征模式建立

1.人口特点

主要从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方面分析

2.农业特点

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带来的影响。

3.工业特点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地、工厂、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4.城市特点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5.交通特点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以及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6. 科技特点

主要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方面分析。

7. 交通、通讯特点

主要从交通、通讯的通达度、速度等方面分析。

8. 政策

主要从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

任何区域的分析都不可能如上面所示的所有要素进行分析,一般情况要抓住这个区域重点因素特征进行分析,只是强调这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思路。

二、人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在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中案例的比较分析

(一)人教版在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案例

1.案例名称: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

2.案例比较内容:

(1)地理环境对农业活动的影响

区域地理环境耕作业

其他部门土地类型农作物熟制

长江三角洲良好的水热条

件,河湖水面

广

以水田为主的

耕地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至

水产业较为

发达

松嫩平原水热条件有限

制;西部草原

分布广

以旱地为主的

耕地

玉米、春小麦、大

一年一熟

西部以发展

畜牧业为主

(2)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优越的地理环境生产活动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

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成为我国重要

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轻工业发达

从国内外运进铁矿资源发展重工业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

煤、铁等资源

发展重化工业

成为我国的重

化工业基

(二)湘教版在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案例

1.案例名称:我国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南北方差异

2.案例比较内容:

(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区域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内

蒙古高原以南,青

藏高原东部边缘

以东,背靠内陆高

原,面向海洋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

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

一线以北

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一线,南抵喜马拉雅山,

东起横断山脉,西至国境

地形和地势海拔较低,大部分

在海拔1000 m以

下,平原广阔;平

原间多低山丘陵

海拔较高,差异显著,以高

原和高山、盆地地形为主

海拔高,内部高度有明显差异,

中心地带较平坦

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夏

季普遍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年

大陆性突出,气候干燥。年

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气温

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气候严寒。海拔高,空气稀薄,

气温低,辐射强,风力大,水汽

降水量大于400

mm

天气

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

为森林草原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

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

主导因素中低纬度、沿海地

区、平原地区、季

风气候

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

湿状况

随海拔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

生物种类繁多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物种

水文特征以外流河为主,水

源主要来自雨水

补给;地下水丰富

多内流河和咸水湖多大河源头,多冰川和湖泊

农业活动方式中国最主要的农

业区(种植业)

畜牧业(温带草原)、灌溉农

畜牧业(高寒草原牧场)、河谷农

教育和

文化

发达较落后很滞后聚落密集较稀疏很稀疏(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经济地带东部中西部

主要特征和优势最主要的工业区;主要农业基地;

交通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科技文化水平高;城市分布最密

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牧区和粮、棉、油、糖的重

要产区;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

发达;沿边贸易优势较大

主要问题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淡水资

源短缺;有些城区出现环境污染

问题;大江大河下游汛期防洪问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

后,特别是交通运输适应不了发

展的需要;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

发展方向发挥沿海优势,对内成为人才和

信息基地,对外成为外贸、国际

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

术创新优势,改革传统工业,开

拓新兴产业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成我国能

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改善生态

环境;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发挥

沿边优势,发展边境贸易,扩大

旅游创汇;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

(3)南方与北方的主要差异对比

我国东部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在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如下表所示:

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高原均有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以棕壤和黄土为主以红壤、砖红壤为主

水文有结冰期无结冰期

自然

资源

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丰富

水热丰富,生物资源、水力

资源、有色金属矿相当丰富

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社会经济特征农业生

旱地为主水田为主

工业生

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主

产业结

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大

交通运

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通达性好

以铁路和公路交通为主,并

有内河运输,通达性好

对外开

相对南方较低程度高

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区

地形破碎

(三)中图版在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案例

中图版对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南北方差异同湘教版差异不大,同时还例举了一个案例,进行了比较,让学生明确怎么去进行区域比较学习。

1.案例名称: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

2.案例比较内容: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地理环境的差异

比较项目四川盆地吐鲁番盆地

位置亚热带季风区的西部西北干旱区

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约5万平方千米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暖湿温带大陆性气候,内部干燥,夏季酷热

地形周围高山和高原环绕,东部为平行

山岭和谷地,西北部为成都平原,

中间分布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

周围山岭环绕,海拔差别大,

中部有东西向的低山

灌溉方式人工河渠、自流灌溉坎儿井

农作物水稻、蚕桑长绒棉、葡萄

总之,三个版本中对于区域地理环境差异案例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图版比较全面,只是选用的“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地理环境的差异”案例中对于工业内容没有比较,其比较价值不大,相对来说案例不典型。但可以看出学生应该可以从全国的状况进行了解我国的自然区的划分和经济地带的差异性

区域市场分析方法

1、区域市场规划 每个市场都有长期发展积累的独特运行规律,刚到一个陌生的市场,首先要运用营销工具对整体区域进行定性诊断,掌握市场总体气质,准确市场分类可以有助于把握正确的调研方向,迅速了解市场,“快鱼吃慢鱼”,方向对了,速度效率就不是问题。 2、区域调研要素 利用上面营销工具首先把脉市场特质,确认市场级别,研究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大致划分市场竞争格局,但是具体准确把握市场还必须深入一线市场,从内外因素、动静态势分析,具体上从宏观环境、竞争状况、企业环境、市场状况放四个方面分别调研,实事求是,掌握准确市场资料。

3、运用工作方法 二、系统科学调查 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对区域市场影响重大,宏观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数量、行政规划、人口密度、气候特征、经济投资环境等,通过宏观环境了解可以评估区域市场容量,同时参照产品定位运用相应的营销手段。区域市场容量的准确评估有助于向公司争取更多的市场资源,也增强争取支持的依据,可以高屋建瓴地指导区域经销商市场拓展。 了解宏观市场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区域行政资料,密切关注当地经济动向,购买经济类或者主流媒体杂志报纸,大量阅读当地媒体信息,注意观察分析消费水平及房地产投资状况。 3、企业环境 区域经理下市场前必须与总部职能部门深度沟通,通过市场部可以准确把握区域市场的战略地位、区域资源配置状况及广告投放计划;通过销售部深入部门与职能经理了解区域客户资信情况,详细了解当地客户数量及质量,掌握不同区域销售波动及全年市场动态,特别对于负责直接客户沟通的客户代表更应深度交谈,通过客户代表了解客户更具体的月度、季度销售状况,甚至可以从客户代表了解到区域市场客户实力、性格、特征等,同时也可以

人文地理特征描述和区位评价

人文地理特征描述 学习目标:掌握主要人文地理要素的特征。 1、农业:农业地域类型、耕地类型、农作物种类、农业部门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经营方式、专业化水平、区位条件、耕作制度。 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农作物种类: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油料作物(油菜、花生、大豆)、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3、工业:工业地域分布、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主要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 4、交通: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密度、交通位置、运量、运费、速度、投资、连续性、效率 交通运输方式: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 5、人口:人种、人口数量、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分布、民族、宗教、文化素质 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6、城市:城市化水平、城市总体分布特征、城市区位特点、城市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性质功能、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城市地域形态:团块式、组团式、条带式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7、土地资源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8、环境污染:水污染(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可吸入颗粒物)、固体垃圾污染(白色污染、城市垃圾) 9、生态破坏:森林减少、草地退化、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面下沉、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10、旅游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领悟人与自然和谐;以情观景。 1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折一个区域(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状况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显然,优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资源配套条件和地域组合状况对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如美国东北部、我国的鞍山,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区。 (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密度、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英国、日本有便利的海运条件,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3)人力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任何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力资源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如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却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依靠的便是其丰富而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4)科学技术水平: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一个地区的科技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5)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优越的自然条件如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对农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恶劣的自然条件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6)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市场、国际环境等。

高考地理 区域地图的一般分析方法

2012高考地理区域地图的一般分析方法 1.区域定位 依据经纬度、区域轮廓、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景观等定位方法,确定区域位置,描述其位置特征,如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等。 (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区域范围,确定一个具体地点)。(2)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根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判断区域。 山河位置:根据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判断区域。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判断区域。 交通地理位置:根据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分布判断区域。 2.分析区域特征 根据所确定的区域及图中信息提炼出构成该区域地理环境的自然地 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的特征。其一般方法:①通过对图中等高线、河流流向、等温线的判读,或者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②通过经纬度与海陆位置,结合气候分布一般规律,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③在了解该区域的地形、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判断该区域的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④通过对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了解,进一步判断该区域的人文地理要素特征,如工农业生产特点,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交通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

有利自然条件。 (1)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地形:主要从地形类型、特征、地质作用、地质灾害等方面分析。 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判断,还可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河流流向、海拔及地形剖面图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地面起伏状况(即地势)、地形分布等方面分析。 地势特征:主要根据地面起伏变化趋势来描述,如西高东低或由西向东倾斜。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区域(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区域(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②气候:可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现主要介绍前两个方面。 气候类型: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即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人文地理试题

人文地理学问答题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精选)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七章

初中中考专题世界区域地理复习专题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专题 一、选择题。 读四大洲轮廓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四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大洲地形以高原为主 B、②大洲与④大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C、①大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 D、③大洲有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 2、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大洲是图中的()。 A、① B、③ C、② D、④ 3、有首歌叫《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亚洲风咋起,亚州雄风振天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山是指珠穆朗玛峰②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奔流入海 ③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侯最显著的地区④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 A、① B、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A、非 B、亚 C、欧 D、南美洲 5、有关美国和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有()。 A、都是地跨亚欧的国家 B、都有发达的工业 C、两国的地形结构、气候类型和森林、矿产资源等都很相似

D、俄罗斯的交通以内河运输为主 6、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其主要原因是东南沿海()。 A、地处温带,亚热带地区,气侯温暖湿润 B、矿产资源丰富 C、草原辽阔,畜牧业发达 D、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 7、亚洲和北美洲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有()。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 C、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D、缺失热带雨林气候 8、下列关于美洲经济的说法,错误的是()。 A、墨西哥是玉米的原产地,玉米是该国主要粮食作物 B、南美洲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多数国家有大量粮食出口 C、美洲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D、阿根廷的牛肉、羊毛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突出地位 9、下列关于法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濒临北斯开湾,西部濒临英吉利海峡 B、首都有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等 C、法国大力发展核电,发电量占90%以上 D、法国矿产资源中铁、铝土、石油等储量居欧洲第一 10、法国在世界上突出地位的工业是()。 ①钢铁工业②汽车工业③纺织工业④飞机制造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恒河是下列哪个国家的重要灌溉水源()。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孟加拉国 D、尼泊尔 12、由于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农业成就的西亚国家是()。 A、伊拉克 B、以色列 C、沙特阿拉伯 D、伊朗 13、关于亚洲冬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33_区域地理特征分析方法

学案33 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阶段分析方法 [目标定位] 区域特征就是指某特定区域内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要素(经济、人口、城市等)综合作用形成的综合地理特征,既有对区域内地理事象的描述,也有对其成因的解释。应掌握区域特征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 一、区域特征 从整体上认识和分析某地区的区域特征。区域特征是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例如气候酷寒是南极洲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其他自然特征(地势高、烈风、淡水资源和风能资源丰富等)和人文特征(无常住居民)。 例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区域地理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复习

人文地理复习参考题 第一章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答: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2.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其中社会性就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体现:①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它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因素。②其社会性还突出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研究要用历史分析方法,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 第二章 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答: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1)扩展扩散:接触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2)迁移扩散 特征:(1)是双向的,但有主次之分(2)有选择的(3)在传授、接受过程中,会掺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当时当地的情况情况进行理解。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答:(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和延缓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影响地域文化;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了人文景观。 4.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答:它们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 其中,文化区是文化的空间现象,而文化扩散则是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即为文化生态研究内容之一。文化整合,则是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景观就是文化现象的综合体。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即是从各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出发,通过扩散的时间过程使时空相结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点描述: ①地形组成(主要地形类型)②地形分布,延伸方向③地势特点(起伏大小、倾斜方向)④特殊地形地貌⑤海岸线特征(长短、曲直) 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温差大小、温度带)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气象灾害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特点:①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为主,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小②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③雨季长雨量大,夏秋季节多台风,地处湿润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 水系特点: 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大或小③支流多或少④河网密度、⑤落差大小或峡谷数量分布(例如长江上游水系特点:落差大,多峡谷,支流多,金沙江段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川江段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较大) 分析金沙江段流域面积小的原因:因为流经地区河谷狭小,汇水面积小所以流域面积狭小。 水文特点: ①流量大小、②汛期长短、汛期出现在哪个季节③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④含沙量大小、⑤有无结冰期及其长短、有无凌汛⑥水能⑦流速 5、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①类型(森林、草原、荒漠)+疏密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 土壤:①类型(红壤、黄土、棕壤;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②分布③特点(肥力高低)

初中地理中考专题区域地理专题(专题)含答案

区域地理专题 2018.10 一、选择题 2018 年3 月2 日,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全国放映。世界首颗“墨子”号卫星升空,“天舟一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等等,无不标志着我 国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读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图1)及气候资料表,完成1~2 题。 图1 地点 1 月7 月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年降水量(mm) ①9.4 6.3 22.6 210 1 000 ②-6.0 2.9 23.3 120 500 ③17.5 56 28.2 385 2 361 ④-9.3 1.6 21.4 19.5 125 1.与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气候资料相符的是( ) A .①B.② C.③D.④ 2.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酒泉所在地区稻花飘香B.西昌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 C.太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D.文昌所在地适于晒制海盐 2017 年5 月28 日,斯里兰卡发生特大洪水和山体滑坡,损失重大,中国政府提供 1 500 万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读斯里兰卡略图(图2),完成3~5 题。 图2 3.斯里兰卡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 A .平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B.平原、山地为主,中部低四周高 C.高原、盆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D.高原、盆地为主,中部低四周高 4.斯里兰卡东、西部地区雨季出现的时间不同,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差异较大B.海拔高度相差较大 C.距海远近不同D.盛行风的季节变化 5.此次特大灾害发生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 A .①B.② C.③D.④ 读我国某局部 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图3),完成6~7 题。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 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 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 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小结】 民居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一部分,而一个区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教师承接提问】 区域是人为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我们怎么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一、描述区域特征。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间为两分钟)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区域地理分析方法 一.自然地理特征 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 1.位置海陆位置:大陆﹑半岛﹑岛屿东西两岸,大洋﹑河海两岸。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相对位置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区域轮廓,邻国﹑邻省轮廓分析。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 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上2.地形描述。 地势特征:常用两种语言描述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 二是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3.气候:从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温﹑降水﹑光照﹑风等)主要方面分析,即 要考虑大区域气候的分布和特点,又要考虑局部要素对气候的影响。如 迎风坡﹑背风坡。 4.河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进行分析。(1)水系特征: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流弯曲系数 河床深浅)﹑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 等。 (2)水文特征:指河流的流量﹑流速﹑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水 能资源。 (3)水资源开发:河流上游: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开发水能资源。 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 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5.植被﹑土壤:指植被类型﹑土壤类型﹑肥力。 6.资源:从资源的主要类型,分布情况去描述。 二.人文地理特征. 1.经济发展特点: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描述。 2.农业: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结构﹑主要农作物﹑区位条件﹑作物熟制等方面 分析。 3.工业:从工业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等方面分 析。 4.人口: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5.城市: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分布﹑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的方面分析。 6.交通:主要从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 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复习

初中区域地理思维导图 复习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本文针对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的策略: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复习;以思维导图搭建区域地理思维框架;以思维导图指导区域地理考查应用。对思维导图在区域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为区域地理复习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1.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习某一具体区域时,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并在以后独立认识一个新的区域时,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认识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区域特性,从哪里和怎样获得需要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习个案时似乎都明白,但遇到新的区域却不会知识迁移。这种现象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学到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在面对新的区域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认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区域问题。 2.区域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及教学难点 初中地理是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不论是世界区域地理,抑或中国区域地理,都具有以下特征:知识内容上,几乎都囊括了区域地理的诸多要素,如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工业、农业等;知识能力上,区域地理均是从位置和范围出发,建立区域地理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景

观、地理分布的感性认识,以及形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强调区域特征及其差异性,如中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因此,对区域地理的复习,要实现《课程标准》的“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的课程目标,就不能只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地理课本,而是应重视对案例区域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从案例区域的资料中抽取具有共同意义的、便于迁移的区域知识、技能、方法等,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在新意义上的建构,做到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是区域地理复习的难点所在。 二、基于思维导图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1.以思维导图引导教材案例的复习 虽然《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这一区域的具体的知识,而是如何通过区域要素学习来认识一个区域。但课本中的案例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载体,不论是世界区域还是中国区域,都需要选择不同区域划分的案例,以此作为区域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对具体案例的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该类型区域的方法,进而学会将知识方法迁移,能够自主地学习其他类似区域。 如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作为一个大洲学习的案例,通过对该洲的学习,不仅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点,同时也为地区和国家地理区域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本章教材共分两节,思维导图归纳教学知识点如下。

论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进程及趋势分析

人文主义地理学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是时欧美正涌动着人文主义思潮,它带动了对逻辑实证主义知识体系进行批判的一系列理论的出现,人文主义地理学就是其一。文章主要探讨了人文地理学的含义与发展历程,并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人文地理学的含义[1]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人文地理学包括的分支学科有经济、城市、人口、部落、旅游、社会、文化、政治、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人文地理学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学。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科学,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2] 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核心论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尽管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趋明显,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可能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2 研究的主要方法[3]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们已经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方法:(1)意识形态观念学。寻求知识的社会或政治的支持理由或目的。(2)认识论。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有关我们如何认识世界的假设(我们认识了些什么?我们是如何认识的?)(3)本体论。支持理论或观念体系的一系列特定的假设(什么可以被认识)。(4)方法论。一套可以应用于进行调查研究某种现象的计划和程序。人文地理学是研究社会、空间、地方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论。 4.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4.1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表现为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克服了以往拼盘式或形式综合的缺点,体现了当今地理学走向统一的趋势。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课后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毫魏清泉刘科伟编著) 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 ○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人文地理学知识点总结(整理)解读

一、人文地理学的主要人物 1、洪堡:德国地理学家,和李特尔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对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 2、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与洪堡不同的是,李特尔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他学术思想上最大的缺陷是,他把“人地关系“看作为“神的意志“。 3、拉采尔: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提出系统概括。拉采尔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他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4、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地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5、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该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察觉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景观,探究一个原始景观转换成人文景观的过程,这就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 6、森普尔:是拉采尔的学生,片名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观点,他大肆宣扬地理环境对人类体质、民族发展和国家历史有决定性影响。 7、亨丁顿:片面接受了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突出人类文明只能在刺激性气候的地区才能有所发展等观点。 8、巴罗斯:把人文地理学成为人类生态学,提出人类对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适应观点。 9、索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 10、哈特向: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地理学是描述和解释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各地方之间的变异特性的科学。 二、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点: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