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

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
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

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列容方案

(讨论版)

展目标

一、秉承精耕细作传统保障粮食安全

二、深化生态文明理念持续发展农业

三、探索创新农耕文化建设现代农业

四、开发农业文化资源拓展农业功能

五、传承传统民间工艺发展乡村经济

六、弘扬乡土文化艺术构建和谐农村

序厅

一、沧海桑田阡陌纵横

(一)农耕历史

(二)农科全说

1、农食篇

2、农器篇

3、农技篇

4、农趣篇

5、农政篇

6、农艺篇

7、农贸篇

8、农俗篇

9、农书篇

10、农法篇

11、农税篇

二、天下粮仓丰饶鲁南

(一)鲁南菜地

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水资源、耕地土壤(五色土)(二)丝绸之源

(三)大蒜之乡

三、田园牧歌锦绣

(一)民俗

十二坊

(二)苍山风情

(三)直通世博

尾厅:美好未来

附录:

多媒体

农耕文化体验互动区

1.生活体验

2.生产体验

3.

序厅

1、馆标: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

2、门口中型铜雕:《农夫朴力》(朴力:质朴而尽力耕作)

2、前言:(文字版)

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亦属于发达之列。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黄河流域种植粟等农作物,在长江流域肥沃的土地上开田种植水稻。三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稻、禾、稷、粟、麦、来(大麦)等农作物名称,还有畴、疆、甽、井、圃等有关农业生产土地整治的文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十多篇专门叙述农事的诗,说明周代的农业已经达了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农耕,先民之始,就生活在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动植物生长的良好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之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国农业文明的历史,也成就了华夏民族寿与天齐的耕织文化。

苍山从缯国、直到现代的三千年里,更有着农耕和丝织的典型象征,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旨在弘扬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的农耕文化,展示苍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农耕基础。

3、展厅主题墙:浮雕古代《耕织图》

参考形式:

创作说明:将古代流传广泛的“耕织图”作为展示古代农业耕织场景。

《耕织图》是南宋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

《耕织图》共45幅,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美丽图景,每图皆配以一首五言律诗,有皇帝御笔题写,又被称作《耕织图诗》。由

于《耕织图》系统而又具体地描绘了当时农耕和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一种介绍和传播农业生产耕织技术的手段。

耕图容包括: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割、登场、持穗、簸扬、砻、舂碓、麗、入仓等21幅;

织图容包括:浴蚕、下蚕、喂蚕、一眼、二眠、三眠、分箔、采桑、大起、捉绩、上簇、炙箔、下簇、择茧、窖茧、续丝、蚕蛾、祝、络丝、经、纬、织、攀花、剪帛等24幅。

4、泥塑:探索农耕之路

以一组泥塑的形式反映远古先民从狩猎采果到开始农耕的过程。

创作说明:在野蛮未开化的原始社会,先民们以狩猎为生,以禽兽为食;以人力采集瓜果,以植物充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简单地转化过程,先祖们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辛苦难的岁月;不知耗费了多少血汗心力以至并不长久的生命。才逐渐发现瓜果种子在土中来年又可再生,取之不尽。食草动物饲养亦可生子,繁衍生息。种植饲养均可寻近水,方便生活定居,种植耕作,以免狩猎奔波之苦。历经漫漫岁月,先民们才走上了从狩猎采果到农耕种植之路。

参考形式:人物造型和场景的结合,三块场景约10-15人物,男女老幼,原始装扮,人物造型可以夸表现手法,反映农耕进化过程。

⑴狩猎转化到养殖——原始人狩猎时使用的是木器、石器,都是自然形成的工具,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石器粗糙,形状差,笨重。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石器形状改进,轻巧。

⑵采集转化到种植——种植水稻(我国是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种植粟米(我国是第一个种植粟米的国家)

⑶游猎转化到定居农耕——干栏式的房子、半地穴式房屋(黄河流域风沙大、干旱、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挖水井、饲养家畜(猪牛为主)

第一部分:沧海桑田阡陌纵横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古国。农业考古资料证明,我国的农业文明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食产品,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色彩缤纷的精神财富。农耕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

展示形式: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系统全面的展示我国五千多年的农耕文化历史

(一)农耕历史

农耕历史介绍我国农耕文化的发展历程,根据时间顺序,依次分为刀耕火种、冶铁铸犁、精耕细作、现代农业四个时期。展主要通过农具发展来展示我国农耕文化的发展历史。

1、刀耕火种

原始居民用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掌握了用火熟食这里的远古先民在谋求自己的生存发展中,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文明,他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

展示容:

实物展示:原始人生产工具:石矢、石斧、石刀、石锛、石凿、木

创作画/互动体验:史前人工取火(火石取货、钻木取火)

图文展板:原始人平均寿命、草木灰、刮剥兽皮、采集野果

2、冶铸铁犁:

春秋时期,铁制工具的出现,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铁制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是的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当时国家的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在齐地被广泛使用(今地区),标志着我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展示容:

《国语·齐语》中,记载着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句话:“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

实物展示:农耕铁具:铁斧、铁镰、铁插、铁镢、铁锄、铁犁等。重点展示用于农耕的铁犁。

铁犁发展:早期的铁犁,形制简陋

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很大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出现铁犁,开始运用于牛耕(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

西汉出现了直辕犁,只有里头和扶手,基本上是二牛抬杠式。

隋唐时代,犁的构造有,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扩展时期。

互动体验:模具翻砂

图文展板:铁制工具的而应用围兴修水利、砍伐森林、开垦荒地。

3、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值得是传统农业的一种综合技术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牛力耕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在北方形成了耕耙耱技术[mò]技术,在南方形成了耕耙技术。

实物展示:耕耙、西汉耧车(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宋元耧锄。

多媒体影像:牛耕(春秋)、耦耕马耕、犁耕法、耧车播种(西汉)、

博物馆设计实施方案

博物馆设计方案

————————————————————————————————作者:————————————————————————————————日期:

张掖市三馆设计方案 ——博物馆计方案说明 张掖是华夏文明多种文化交汇和融合的圣地,千古不息的祁连雪水滋润着这方土地,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张掖文明。张掖市博物馆陈列艺术方案围绕“张掖魂”主题,将一幅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和无数绚丽的历史长卷奉献给广大观众。 一,整体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我们选用馆藏文物的典型,突出营造张掖文化的氛围,体现张掖博物馆的鲜明地域特点,以文物为主,借助辅助展品,如场景复原、展柜、展台、壁龛,陈列展示文物,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史前文化、夏文化、商代文化、汉代文化、丝路文化、唐宋元明清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文化、佛教文化、游牧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在河西走廊区域性上所具备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设计理念 按照“朴素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技环保”的设计原则,设计根据陈列体系与内容构架,从整体到局部,空间均衡、重点突出、富于变化,观众参观路线顺畅,安全通道清晰,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丰富的陈列语言,建立起内容与展品间的内在联系,起到升华陈列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以世界博物馆

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陈列”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使陈列设计既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三,一楼——展馆大厅 总体构想。一楼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公共区域,也是博物馆张掖文化灵魂汇聚地。以简约的张掖文化印象,为空间加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周设计。笔直的大厅天井柱体由色彩明快的石材干挂而成,直插三楼顶部,寓意张掖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中流砥柱之一。各楼层临大厅墙体则由一幅幅蕴含张掖故事的浮雕组成。与大厅中央的雕塑交相映衬。 主题设计。大厅正中央区域是由“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雕塑造型群组成。雕塑群由半圆弧的祁连山浮雕、“万国博览会雕塑”、张掖浮雕岩体结构地图、流水瀑布四个艺术元素呼应融合而成。安放在巨大的张掖地图上视觉震撼的半圆弧祁连山浮雕寓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万国博览会”则象征张掖辉煌的历史烙印和丝绸之路文化的鼎盛。一幕瀑布般的清水从祁连山紫铜色浮雕上的飞流直下,汇入张掖岩体地图池中,标志着泱泱华夏文化在张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厚积。大厅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启发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张掖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曲雄浑壮伟的交响乐“张掖魂”从这里奏起……

博物馆参观活动方案

X学校团员参观北京中华航天博物馆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进一步树立团员爱党、爱祖国的理想信念,我校组织参观北京中华航天博物馆活动。通过了解祖国航天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鼓励学生为报效祖国而发奋学习。 二、活动主题: 党旗引领青春,科技振兴祖国(览祖国科技发展,树青年爱国情怀) 三、活动时间:2011年4月20日下午2:00 四、活动内容: 1、举行参观活动启动仪式。(1)说明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重温入团誓词,立志报效祖国 2、参观博物馆、进行科技体验活动。 五、活动步骤: 1、活动部署阶段(4月18日至4月22日):确定活动工作方案和安全预案;各团支部部署工作,上报参观人数。 2、活动准备阶段(4月26日):各校区团总支进行参观方案解读,并明确活动要求。 3、活动开展阶段(4月27日)。 4、总结阶段(4月28日):对活动进行总结,上交活动总结并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校区团总支积极筹备方案,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做好各团支部和每名团员的思想工作,使每一名团员明确活动的意义和目的,积极参与,遵守纪律,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2、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各校区团总支和政教处人员负责活动的指挥及组织,将各校区团员按10人一组进行分配,每小组配备一名教师负责学生的安全和活动。活动后以团支部为单位上报各校区团总支书记往返路途安全情况,由各校区团总支书记上报大校团委具体情况。 3、加强宣传、及时总结 各团支部要在本专业、本班大力宣传活动内容,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活动结束后以团支部

张店博物馆陈展大纲

张店博物馆修改大纲框架 2014-3-14

目录 序厅:天下第一店 第一部分:历史部分 第一单元:远古溯源(史前文化) 张店与新石器文化遗址 第一组:张店与后李文化 第二组:张店与北辛文化 第三组:张店与大汶口文化 第四组:张店与龙山文化 第二单元:昌国古城、卫固齐国点将台 第三单元:张店不可移动文物 第一组:镇东小学汉墓 第二组:马尚镇九级塔 第三组:歇马亭旧址 第四组:傅家唐家山庙 第五组:沣水桥兽面石刻 第六组:九圣阁 第七组:孟家炉神姑庙 第八组:街子明楼

第九组:范王清代民居 第十组:刘川阳还金碑 第四单元:张店历史名人 第一组:战国先贤万璋 第二组:北魏名臣傅永 第三组:一代名师王西来 此组还展示刘墉 第四组:礼贤清廉邹振岳 第二部分:张店商贸部分 第一单元:清后期的张家车马店 第二单元:50年代的张店大集 第三单元:60年代的张店耿家三阖大门 第四单元:70年代的张店火车站 第三部分:红色部分 第一单元:赤潮涌动 第一组:洪沟党支部 第二组:铁山农民协会 第三组:铁山农民夜校

第四组:中共铁山支部建立 第五组:张博铁道大队 第二单元:烽火硝烟 第一组:黑铁山起义 第二组:抗日救国第五军 第三组:四宝山军屯兵工厂 第四组:胶济大队 第五组:张店三次解放 第四单元:红色旧址 第一组:黑铁山起义小田村联络处旧址第二组:湖田烈士祠 第三组:洪沟烈士祠 第五单元:彪炳史册 第一组:一马三司令 第二组:常胜铁三角 第三组:张店革命英烈名录 第四部分:工业部分 第一单元:改革开放前的张店工业 第一组:胶济铁路张博支线 第二组:改革开放前的张店工业

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势在必行

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势在必行 农耕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根之所在,其中农耕器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器具的发展历程,它们代表着一个地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古旧农耕器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器具作为农业文明的主体,蕴含着厚重而又丰富的农耕文化。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中国的传统农业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主要是由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整套的精耕细作、用地养地的技术体系,并在农艺、农具、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等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广袤的地域多样性、民俗多元性形成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多样性,而其秉承的协调和谐的三才观(即天、地、人在农业生产中的辩证关系)、趋时避害的农时观(即“不违农时”和“用养结合”)、辨土肥田的地力观(即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种养三宜的物性观(“物宜”“时宜”和“地宜”)、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即废弃物质资源化、实现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物质良性循环)、御欲尚俭的节用观(即积粮以备荒)更是及大地丰富了中国农耕文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迅猛提升,农村发展日新月异,在我们这一代人跨入机械化、电子化和信息化全新时代的同时,也亲手送别了穿越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农耕社会。因此,开发利用好丰富多彩的农耕文明与自然遗产资源,收集整理古旧农耕器具和传统手工艺制作器具、实物及其技艺资料,建设存放、保护、展览博物馆是传承农耕文化的需要,是启迪教育后人的需要,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是现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 时至今日,农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思想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如夏历、二十四节气、阴阳五行等)在现代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农村和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农业生产中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在保持地域特色、传承地方文化传统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有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传统农业中有许多好的东西,是当地劳动人民依据自身的自然资源和物种间的关系,运用本土的、独特的、独创的耕作技术和实践经验,经过世代不懈的努力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生态平衡系统和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毫无疑问就是先民给我们留下的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遗产,是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资源。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现代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虫剂、除草剂等化学品,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伤害了大量有益生物,破坏了

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

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列容方案 (讨论版) 展目标 一、秉承精耕细作传统保障粮食安全 二、深化生态文明理念持续发展农业 三、探索创新农耕文化建设现代农业 四、开发农业文化资源拓展农业功能 五、传承传统民间工艺发展乡村经济 六、弘扬乡土文化艺术构建和谐农村 序厅 一、沧海桑田阡陌纵横 (一)农耕历史 (二)农科全说 1、农食篇 2、农器篇 3、农技篇 4、农趣篇 5、农政篇 6、农艺篇 7、农贸篇 8、农俗篇 9、农书篇 10、农法篇 11、农税篇 二、天下粮仓丰饶鲁南 (一)鲁南菜地

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水资源、耕地土壤(五色土)(二)丝绸之源 (三)大蒜之乡 三、田园牧歌锦绣兰陵 (一)兰陵民俗 兰陵十二坊 (二)苍山风情 (三)直通世博 尾厅:美好未来 附录: 多媒体 农耕文化体验互动区 1.生活体验 2.生产体验 3. 序厅 1、馆标: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 2、门口中型铜雕:《农夫朴力》(朴力:质朴而尽力耕作)

2、前言:(文字版) 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亦属于发达之列。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黄河流域种植粟等农作物,在长江流域肥沃的土地上开田种植水稻。三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稻、禾、稷、粟、麦、来(大麦)等农作物名称,还有畴、疆、甽、井、圃等有关农业生产土地整治的文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十多篇专门叙述农事的诗,说明周代的农业已经达了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农耕,先民之始,就生活在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动植物生长的良好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之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国农业文明的历史,也成就了华夏民族寿与天齐的耕织文化。 苍山从缯国、兰陵直到现代的三千年里,更有着农耕和丝织的典型象征,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旨在弘扬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的农耕文化,展示苍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农耕基础。 3、展厅主题墙:浮雕古代《耕织图》 参考形式: 创作说明:将古代流传广泛的“耕织图”作为展示古代农业耕织场景。 《耕织图》是南宋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

(完整版)参观博物馆活动方案

“走进家乡历史,传承雅韵文化”亲子活动方案及安全协议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泸州博物馆活动,让学生了解泸州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参观体验活动,树立从小刻苦学习,将来也要为家乡、为祖国作贡献的崇高理想。 3、通过与同伴、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活动,体验亲情、友 情和师生情。 4、以亲子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家庭与班级的沟通。 二、活动主题(横幅):“走进家乡历史,传承雅韵文化”亲子活动 三、活动时间:2017年12月17日下午14:30——16:30 四、活动地点:泸州市博物馆 五、参加人员:五彩池班全体学生、家长、正副班主任 六、活动准备: (1)对学生进行外出注意安全,自觉遵守纪律教育。 (2)学生带好笔记本和笔,做好参观记录。 (3)请博物馆的讲解员阿姨做资料讲解。 七、活动内容:

(一)整队集合(14:30) 1、12月17日下午14:30准时在泸州市博物馆门口场地集合,整队。 2、家委会张晋郗妈妈对孩子们提出几点参观要求和提示。 (二)具体内容(15:00——16:30) 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14:50进入大厅,将欣赏约两分钟的多媒体灯光秀,概述泸州历史文化全貌。 15:00——16:00 1、一楼江风酒韵——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泸州 以近150余件文物集中展示汉、宋、明清及近代泸州历史。 2、二楼泸城之子——蒋兆和艺术馆 共展出蒋兆和先生50余件艺术作品,其中将以文物展示、艺术场景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展出《流民图》。 3、三楼泸地集雅——馆藏书画展 展示泸州博物馆收藏的石溪、郑板桥、徐悲鸿等历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品120余件。 (三)交流总结(16:00——16:30) 1、三楼休息室进行活动交流,学生和家长进行参观资料、笔记的整理,谈观后感。 2、老师总结。 八、整队出馆,合影留念。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2019最新版)

***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兵圣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 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 文化,成立***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 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 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 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民俗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 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 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 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内容: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 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 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化,积淀深厚,既有东夷民族的遗风,又有移民文化带来的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展陈大纲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展陈提升大纲 海晶华章 展览名称:海晶华章 展览定位:自然科技与人文历史相渗透;华夏文明与行业文明相辉映;专业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兼顾全国与突出盐城相结合;传统文化与当代意识相映衬;文物陈列与现代设计相匹配;独具特色的大型专题博物馆改陈布展。 总体布局:由序厅、五个篇章和尾声组成 序厅盐之城 第一篇章煮海盐技 ——中国传统海盐生产工艺的创造与变革 第二篇章炼海盐事 ——海盐业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第三篇章凝海盐城 ——海盐业对盐城为代表的地域文明之开发与推动 第四篇章驭海盐韵 ——中国海盐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第五篇章环海盐趣 ——世界盐业文明成果趣赏 尾声 设计思路:主标题“海晶华章”,意在展现中国海盐文化是人类获取海盐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个个美丽的结晶,而盐城是其中最华丽的篇章。 开篇序厅“盐之城”直接定位中国海盐文化是海盐行业文化与盐

城为代表的特定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盐城是中国海盐文化最集中的代表,盐城地方史是中国海盐发展史的典型体现。 第一至第四篇章分别通过“煮”、“炼”、“凝”、“驭”四个动词展示人类在开发海盐过程中“煮”出的智慧技艺、“炼”出的重大影响,“凝”出的具象文化(盐城),以及盐城人民从利用海洋到驾驭海洋,走出传统海盐产业,面向未来创造出的历史新篇章。 最后通过“环海”这个窗口介绍世界盐业文明成果的有趣故事、重大事件和花样繁多的现代海盐产品,进一步申述中国海盐文明在世界盐业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序厅盐之城 序言 在遥远的古代,当中华民族步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先民们已经将火融入对海洋的开发,开启了“煮海为盐”的历史,继而持续探索,又开创了“晒海成盐”的历史新篇章。海盐作为占各类盐总产量80%以上的品种,围绕它的生产、运销、管理,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幕动人心弦、影响巨大的活剧。以江苏盐城为代表的广大海盐产区的沿海开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无不深深打上了海盐的烙印,进而在中国沿海兴起了一座座盐之城。 展示要点:通过多媒体短片认识盐城,展示海洋与海盐,中国海盐文化与盐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第一篇章煮海盐技 ——中国传统海盐生产工艺的创造与变革

农耕文化

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了农业文明的萌芽,“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那段历史留下的印迹。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已发现了成千上万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遗址,最早的当在一万年以前。考古证明,距今七八千年的时候,我国的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了。一般认为,我国的原始农业在夏朝开始向传统农业过渡。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不但铸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书写了中国人的伟大与自豪,而且今天仍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深入发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农业文化体系,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无数先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保护我国农业文化资源,探究农业文化的内容及其现实价值,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文化的内涵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 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复杂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对于农业文化,一般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农业文化被认为是在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农业文化仅指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观念体系,其中包括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哲学理念、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科学认识等具体内容。我们认为,探讨农业文化必须从广义上进行理解,因为无论是研究农业文化的产生,还是研究农业文化的传承与保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作为载体,只有把农业文化物质的和精神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才能把握农业文化的本质,掌握农业文化发展变化以及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规律。在中国,农业文化不仅是农村的文化、农民的文化,而且也是城市的文化,它贯穿古今,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中国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内涵最丰富的文化[2]。 2农耕文化的发展时代要求: 农业文化的价值文化是一条记忆的长河,是各时期的命。就农业生产本身而言,农业机械化、化肥化、良种化、饲养科学化等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成果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加的矛盾也日益突显。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农业之外的就业出路就是农民应对生活压力的必然选择。大部分中青年人离开乡村,直接的后果是土地撂荒、村庄的社会生活缺乏活力,给承载了农业文化的乡村生活增添了几分凄楚的晚景。与农民如潮般流向城镇的同时,电视、手机等信息媒体也在引领着乡村生活的走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正在影响着农民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重新设计,致使乡村固有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难以成为诗意的栖居之所。当农民不再倾注心力于农田,当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日益成为农民所向往的生活目标时,农业文化也就只能是日近黄昏、夕阳西下的图景了。在面临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时,人们逐渐开始反思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关系,试图从传统农耕文化中汲取生存与发展的智慧以克服现代化的消极影响,进而重新发现了传统农业文化的价值。由此,农业文化的继承与保护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1 农业文化的保护2002 年8 月,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开始启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按照FAO的定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12]。该项目的目的是建立全球重要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这是在现代化背景下对于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策略。本文的所指的“农业文化保护”指的是广义层面上的农业文化保护,其范畴大于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遗产范畴。农业文化保护涉及一切保留至今的、对今天的发展仍有价值的、与农业相关的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博物馆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博物馆。 ******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县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

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容: 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

参观博物馆活动方案

参观博物馆活动方案

“走进家乡历史,传承雅韵文化”亲子活动方案及安全协议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泸州博物馆活动,让学生了解泸州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参观体验活动,树立从小刻苦学习,将来也要为家乡、为祖国作贡献的崇高理想。 3、通过与同伴、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活动,体验亲情、友 情和师生情。 4、以亲子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家庭与班级的沟通。 二、活动主题(横幅):“走进家乡历史,传承雅韵文化”亲子活动 三、活动时间:2017年12月17日下午14:30——16:30 四、活动地点:泸州市博物馆 五、参加人员:五彩池班全体学生、家长、正副班主任 六、活动准备: (1)对学生进行外出注意安全,自觉遵守纪律教育。 (2)学生带好笔记本和笔,做好参观记录。 (3)请博物馆的讲解员阿姨做资料讲解。 七、活动内容:

(一)整队集合(14:30) 1、12月17日下午14:30准时在泸州市博物馆门口场地集合,整队。 2、家委会张晋郗妈妈对孩子们提出几点参观要求和提示。 (二)具体内容(15:00——16:30) 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14:50进入大厅,将欣赏约两分钟的多媒体灯光秀,概述泸州历史文化全貌。 15:00——16:00 1、一楼江风酒韵——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泸州 以近150余件文物集中展示汉、宋、明清及近代泸州历史。 2、二楼泸城之子——蒋兆和艺术馆 共展出蒋兆和先生50余件艺术作品,其中将以文物展示、艺术场景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展出《流民图》。 3、三楼泸地集雅——馆藏书画展 展示泸州博物馆收藏的石溪、郑板桥、徐悲鸿等历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品120余件。 (三)交流总结(16:00——16:30) 1、三楼休息室进行活动交流,学生和家长进行参观资料、笔记的整理,谈观后感。 2、老师总结。 八、整队出馆,合影留念。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解说词(新)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是讲解员某某某,非常欢迎大家光临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观指导! 这座楼房是按照学校前身——原师专老校区50年代初建设的一座教学楼原样原大复制的。建筑面积1500平米。这一旧貌新颜而神韵永驻的建筑,在今后的岁月里,不仅承载着学校的厚重历史和万千校友的情感寄托,也承载着展示中原农耕文化的历史重任! 馆名和楹联1是我们特邀著名书法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我校校友志和教授题写的。庭院设有日晷、石磨、石碾、辘轳水井等景观,营造出农耕文化的氛围。日晷雕塑分三个层次,底层是二十四节气,中层是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八卦,顶层是日晷。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到馆参观。 (迎宾厅) 大家首先进入的是迎宾厅。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农耕就是人类的立身之本和千秋基业。中华民族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而中原地区2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几千年来,中原地区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发展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和先行行列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化成果。直到现在,中原地区仍在全国农1又称对子,对联,讲究对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指以河南为核心,延至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耕耘播灌拓展中原八万里,仁义礼智凝聚华夏五千年。历史跨入20世纪后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和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农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品等,已经或正在发生着革命性变革。我们在为时代进步无比高兴的同时,也对渐行渐远的传统农耕文化充满着深深的怀念。站在这个时代转换和文明嬗变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责任为抢救性挖掘、研究、存留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化做些工作。为此,我们举办了这个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力求通过差异化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可以简要概括为五个字:一是“中”,就是立足以省为主要区域的大中原,努力挖掘和生动展现中国中部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特征和风貌;二是“近”,就是以当下为历史立足点回望过去,重在展现近代农耕文化面貌,紧紧把握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着力记录和展现刚刚消失和正在变化的事物与境况;三是“深”,就是深入挖掘和揭示“人”、“物”、“事”、“境”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和功能原理,着力突出研究功能和文化涵;四是“全”,就是全方位展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风貌和农耕文化,共设18个展厅,包含22个板块,努力勾画出中原农耕文化全景图;五是“真”,本馆展品不求外观华丽,但求真品真实,宁缺勿仿、宁旧勿新,所有展品均记载出处及捐献人,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反映传统农耕风貌。通过以上特点,力求有别于国已有的涉农博物馆。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博物馆。 ******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

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内容: 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

博物馆日活动方案汇总

博物馆日活动方案汇总 下面是为各位收集的博物馆日活动方案汇总四篇,请大家查阅! 一、活动主题文物保护与城镇发展。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__”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文物工作方针政策,宣传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文物保护实践。 三、时间安排20XX年5月17日至月19日。 五、活动范围宣传活动由市文化和体育局统一组织,市博物馆具体实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六、活动地点在市文化广场、市博物馆大门、金田营盘设立宣传场所集中组织宣传,并在城区主要街道悬挂横幅。 七、活动内容深入宣传“文物保护与城镇发展”的主题,让广大群众更好的感知桂平的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加快推进桂东南区域发展次中心城市、南国宗教文化山水旅游城市、西江黄金水道枢纽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一)宣传内容:宣传《文物保护法》、《 __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__》、《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制作展板并发放宣传资料。同时,结合市博物馆文物征集工作进行宣传博物馆的职责和功能,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使广大群众更加关注本土文化及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二)活动当天,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在活动现场发表讲话; (三)在市政府网站开设宣传专栏,介绍全市文物保护情况; (四)对市博物馆展厅、金田营盘、三界庙等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博物馆日当天向公众开放; 八、组织领导为使博物馆日活动落到实处,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XXXX局长 XXXXX书记 副组长:XXXXX纪检组长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博物馆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博物馆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许多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方式在搜寻和咏叹着传统农耕文化,记录和研究着历史变迁的足迹。近年来,在报刊上、书籍中、媒体上、艺术界等领域,屡见搜寻农耕文化类精品佳作。把农耕文化精品放在这里展示,就是供热爱中华文化、热爱农耕文化的人欣赏受益。热诚欢迎各界朋友自荐或推荐优秀的农耕文化精品。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犁 犁的名言诗句:犁 耕田犁地伴耕牛,走遍大地任性求。 以食为天民所赖,开创大业是先流。 犁的特性:坚韧执着,勇往直前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农耕文化---- 犁,是传统农业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农具之一,将犁做成工艺品,在艺术品收藏领域具有一定独创性。继承发展传统理念,加上精湛技术,使这款犁工艺品玲珑可爱,妙趣横生。令收藏者,观之顿生喜悦,把玩回味无穷。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耙 耙的名言诗句:耙 精耕细作论短长,踏平田地拓旧荒。 春来勤于万民事,秋奉平畴五谷香。 耙的特性:稳健细 致,兼顾公平。 耙,是南方水稻产区广泛使用的大型农具之一,采用优质木材制作而成。创意独到、工艺精致。耙床与耙挺之间的连接,处理得恰到好处。尤其与工艺

----传承千年工艺弘扬农耕文化---- 品犁的比例相谐调,配套组合,相映成趣。可以为传统农具工艺品爱好者带来收藏乐趣,陶冶处事公平细致的情怀,拓展宽阔远大的视野。 农耕文化诗词谚语:水车 水车的名言诗句:水车 天下真龙居田头,旱涝凭此水长流。 今逢识者留得在,助力财富任君求。 水车特性:合众之力,积极向上。 水车,它的整体造型具有龙的气势,积极向上,充满激情;龙骨和车叶精致小巧,玲珑可爱;上下两轴的齿数一多一少,设计科学,搭配恰当,运转灵活,提升效率。各项配件一应俱全,真中有巧,巧中存真。其色彩也一如真车以桐油油过一般,车身红润,纹理自然。既不失原物属性,又极具

最新博物馆设计方案:博物馆优秀设计方案

博物馆计方案说明 张掖是华夏文明多种文化交汇和融合的圣地,千古不息的祁连雪水滋润着这方土地,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张掖文明。张掖市博物馆陈列艺术方案围绕“张掖魂”主题,将一幅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和无数绚丽的历史长卷奉献给广大观众。 一,整体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我们选用馆藏文物的典型,突出营造张掖文化的氛围,体现张掖博物馆的鲜明地域特点,以文物为主,借助辅助展品,如场景复原、展柜、展台、壁龛,陈列展示文物,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史前文化、夏文化、商代文化、汉代文化、丝路文化、唐宋元明清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文化、佛教文化、游牧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在河西走廊区域性上所具备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设计理念 按照“朴素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技环保”的设计原则,设计根据陈列体系与内容构架,从整体到局部,空间均衡、重点突出、富于变化,观众参观路线顺畅,安全通道清晰,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丰富的陈列语言,建立起内容与展品间的内在联系,起到升华陈列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以世界博物馆 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陈列”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使陈列设计既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三,一楼——展馆大厅 总体构想。一楼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公共区域,也是博物馆张掖文化灵魂汇聚地。以简约的张掖文化印象,为空间加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周设计。笔直的大厅天井柱体由色彩明快的石材干挂而成,直插三楼顶部,寓意张掖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中流砥柱之一。各楼层临大厅墙体则由一幅幅蕴含张掖故事的浮雕组成。与大厅中央的雕塑交相映衬。 主题设计。大厅正中央区域是由“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雕塑造型群组成。雕塑群由半圆弧的祁连山浮雕、“万国博览会雕塑”、张掖浮雕岩体结构地图、流水瀑布四个艺术元素呼应融合而成。安放在巨大的张掖地图上视觉震撼的半圆弧祁连山浮雕寓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万国博览会”则象征张掖辉煌的历史烙印和丝绸之路文化的鼎盛。一幕瀑布般的清水从祁连山紫铜色浮雕上的飞流直下,汇入张掖岩体地图池中,标志着泱泱华夏文化在张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厚积。大厅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启发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张掖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曲雄浑壮伟的交响乐“张掖魂”从这里奏起

参观博物馆的活动方案ok

霞阳希望小学 参观红军标语博物馆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熏陶历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二、活动目的 为“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根据教育局要求,学校特举办参观红军标语博物馆活动,详细了解湘赣革命斗争史。从而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 三、活动地点的简介 位于井冈山西麓的炎陵县,是上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活动的重要根据地。炎陵县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很多老旧民宅、祠堂等的墙壁上,保留着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的红军标语,其中包括漫画、组画、对联、留言、红军识字班墙报成绩等,其中有部分标语还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拟定的,字里行间迸发着当时红军这支特殊武装力量的奋斗激情。红军标语是井冈山根据地和湘赣根据地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硝烟风雨,有的在书写后不久便被更换或覆盖,有的标语载体被剥蚀损毁或拆除,遗存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内容既宣示了革命的最终目标,又结合了工农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又有明显的地方特点;既有强烈的政治性,又有质朴的艺术美,是中国革命斗争的珍贵信史、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活动安排 1、参加对象:少先队大队部20名成员 2、活动地点:红军标语博物馆 3、活动时间:2016年10月 13 日10 点——12 点 4、活动筹划小组:政教处 5、安全监督:负责安全监督人员: 学生:肖绚、林周豪、陈英璐教师:唐华刚刘春梅 6、带队老师:刘峰唐华刚刘春梅 7、拍照:刘春梅 五、活动开展

1、集合:9:40少先队干部和带队老师在校门口排队集合,10:00乘坐公交车出发到达红军标语博物馆。 2、要求:带队老师必须跟班,组织好学生按时到达预定地点。 六、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活动开展前,必须对全体学生进行活动安全教育,强调组织纪律,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和过程,了解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清楚紧急情况下的一般处理措施。 1、乘车人员就坐后开车前一定要明确乘车要求,强化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 2、队伍行进中,注意往来车辆,防止掉队。上车后和下车后应整队清点人数。 3、上车后车窗拉开不得超过20CM,乘车人员不得将头手伸出窗外。 4、活动过程中不得私自外出、离队,有事离开需请假征得同意。 5、参观过程中,每一个人增强安全意识,不到危险之地,不做危险之事,相互照应,相互帮助。 6、保持博物馆安静,不能大声喧哗;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能随意丢垃圾。 7、参观完成后在博物馆门口整队集合,清点人员,统一乘公交车返校。 8、如发生意外情况马上通知安全责任人,能做紧急处理的立即处理,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霞阳镇希望小学 2016年10月8日

茶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

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信息产业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意义的博 物馆在展示与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收藏文物及标本为主的 博物馆开始关注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即由以藏品为本的博物馆转变为以 人为本的博物馆。博物馆文化研究的重心开始从“物”的研究转移到“人”的研究 上来,博物馆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延伸。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茶文化的 专题博物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审视并反思这个问题,并努力对“以人为本”的展示新理念进行尝试,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本文试就以茶博为例,初步探 讨“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在博物馆的应用和实施。 1 “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自1873年法国卢浮宫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始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在 西方博物馆发展初期,一直都以“物”为本,展览围绕着藏品展开,没有过多地 考虑、研究观众的心理需要。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博物馆数量的 增多,竞争的加剧,博物馆从业人员才开始意识到“人”的心理,并在1971年国 际博物馆协会上把“为当代和未来的公众服务的博物馆”作为主题。到了2001年 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19次国际博协(ICOM)全体会议和20届国际博协全体大会上,又提出了“管理变革:博物馆面临着经济和社会的挑战”的主题,说明“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仍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各国 都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因此博物馆提出“以人为本”的 宗旨,支持博物馆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也是时代的要求。国外博物馆无论 规模大小,档次高低,一切工作均围绕着观众及社会教育来进行,围绕着为公 众服务来展开,始终把人放在主体和中心位置,博物馆通过改进展览、强化服务,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争取更加主动、积极的方式来吸引公众,引导 公众来参观博物馆,并为公众提供各种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文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博物馆界也开始转变传统观念,“以藏品为中心,以馆舍为基础”向“以 人为中心,面向全社会”发展;从“侧重藏品的保护和研究”向“以社会教育与文

山东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陈展大纲

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内容方案 (讨论版) 陈展目标 一、秉承精耕细作传统保障粮食安全 二、深化生态文明理念持续发展农业 三、探索创新农耕文化建设现代农业 四、开发农业文化资源拓展农业功能 五、传承传统民间工艺发展乡村经济 六、弘扬乡土文化艺术构建和谐农村 序厅 一、沧海桑田阡陌纵横 (一)农耕历史 (二)农科全说 1、农食篇 2、农器篇 3、农技篇 4、农趣篇 5、农政篇 6、农艺篇 7、农贸篇 8、农俗篇 9、农书篇 10、农法篇 11、农税篇 二、天下粮仓丰饶鲁南 (一)鲁南菜地 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水资源、耕地土壤(五色土)

(二)丝绸之源 (三)大蒜之乡 三、田园牧歌锦绣兰陵 (一)兰陵民俗 兰陵十二坊 (二)苍山风情 (三)直通世博 尾厅:美好未来 附录: 多媒体 农耕文化体验互动区 1.生活体验 2.生产体验 3. 序厅 1、馆标: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 2、门口中型铜雕:《农夫朴力》(朴力:质朴而尽力耕作) 2、前言:(文字版) 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亦属于发达之列。七千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已经在黄河流域种植粟等农作物,在长江流域肥沃的土地上开田种植水稻。三千多年前的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稻、禾、稷、粟、麦、来(大麦)等农作物名称,还有畴、疆、甽、井、圃等有关农业生产土地整治的文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十多篇专门叙述农事的诗,说明周代的农业已经达了到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农耕,先民之始,就生活在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动植物生长的良好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之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国农业文明的历史,也成就了华夏民族寿与天齐的耕织文化。 苍山从缯国、兰陵直到现代的三千年里,更有着农耕和丝织的典型象征,苍山农耕文化博物馆旨在弘扬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的农耕文化,展示苍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农耕基础。 3、展厅主题墙:浮雕古代《耕织图》 参考形式: 创作说明:将古代流传广泛的“耕织图”作为展示古代农业耕织场景。 《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中国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 《耕织图》共45幅,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美丽图景,每图皆配以一首五言律诗,有皇帝御笔题写,又被称作《耕织图诗》。由于《耕织图》系统而又具体地描绘了当时农耕和蚕桑生产的各个环节,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