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WMM建模工作中城市防洪、排涝及排水的关系

PCSWMM建模工作中城市防洪、排涝及排水的关系
PCSWMM建模工作中城市防洪、排涝及排水的关系

PCSWMM建模工作中如何区分

“城市防洪、排涝及排水设计标准”

刘海娇

首先破除一下城市防洪、排涝到底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设计标准究竟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其次介绍一下PCSWMM在排水防涝领域的应用。前者也欢迎业内专家和同仁们吐槽。

一、城市防洪、排涝及排水设计标准的关系探讨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 城市防洪与城市排水分别属于水利和市政两个行业,在学术研究上,两者也分别属于水利学科和城市给排水学科。一个城市的防汛工作则由这两个行业共同合作完成,其中市政部门负责将城区的雨水收集到雨水管网并排放至内河、湖泊或者直接排入行洪河道,水利部门则负责将内河的涝水排入行洪河道,同时保证设计标准以内的洪水不会翻越堤防对城市安全造成影响。为了保证城市防洪排涝安全, 两个部门各有自己的设计标准。市政部门采用的是较低的重现期标准,一般只有一至三年一遇, 有的甚至一年几遇。而水利部门有两种设计标准, 分别是防洪标准和排涝标准,其重现期一般较高,范围也很宽,防洪标准可从五年一遇到最高万年一遇。

按水灾成因划分,洪灾通常指城市河道洪水(客水或外水)泛滥给城市造成严重的损失,而涝灾则是由于城区降雨而形成的地表径流,进而形成积水(内水)不能及时排出所造成淹没损失。为了保护城市免受洪涝灾害,需要构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一个完整的防洪排涝体系包括防洪系统和排涝系统。防洪系统是指为了防御外来客水而设置的堤防、泄洪区等工程设施以及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的标准是城市防洪设计标准,而排涝系统包括城市雨水管网、排涝泵站、排涝河道(又称内河)、湖泊以及低洼承泄区等, 城市管网、排涝泵站的设计标准一般采用的是市政部门的排水标准,排涝河道湖泊等一般采用水利部门的城市排涝设计标准。

三者含义:

城市防洪设计标准是指狭义上的标准,特指“河(江)洪水”的防洪标准,是以城市行洪河道所抵御的洪水(客水)的大小为依据,洪水的大小在定量上通常以某一重现期(或频率)的洪水流量表示。

城市排涝设计标准则是指“涝水”的防洪标准。

城市排水设计标准:在规划设计上, 排水管网采用的是用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一定重现期的流量作为城市排水设计标准,这个重现期是指相等的或更大的降雨强度发生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一般以年为单位。如《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重现期一般采用0.5-3a,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计税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采用3-5a”,更重要的地区还可以更高,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雨水管道,是按照特别重要的排水标准采用设计重现期等于10a进行设计的。

适用情况不同:

城市排涝设计标准主要应用于城市中不具备防洪功能的排涝河道、湖泊、池塘等的规划设计中,主要计算由区域内暴雨所产生的城市“内涝”,而城市防洪标准主要应用于城市防洪体系的规划设计, 包括城市防洪河道、堤防、泄洪区等,沿海城市还包括挡潮闸及防潮堤等。其涉及的范围不但包括区域内暴雨所产生的城市“内涝”,还包括江河上游地区及城市外围产生的“客水”。城市排水设计标准主要应用于新建、扩建和老城区的改建、工业区和居住区等建成区,它是以不淹没城市道路地面为标准, 对管网系统及排涝泵站进行设计。

重现期含义不同:

城市防洪设计标准中的重现期是指洪水的重现期,侧重“容水流量”的概念,城市排涝设计标准与城市排水设计标准中的重现期, 指的是城市区域内降雨强度的重现期,更侧重“强度”的概念。

另外, 城市排涝和城市排水设计标准中的重现期的含义也有区别。城市排涝设计标准中的重现期采用年一次选样法,即在N年资料中选取每年最大的一场暴雨的雨量组成N个年最大值来进行统计分析。由于每年只取一次最大的暴雨资料,所以在每年排位第二、第三的暴雨资料就会遗漏,这样就使得这种方法推求高重现期时比较准确,而对于小重现期其结果就会明显偏小,而城市排水设计中暴雨强度公式里面的重现期采用的是年多个样法, 即每年从各个历时的降雨资料中选择6-8个最大值,取资料年数3 -4倍的最大值进行统计分析,该法在小重现期时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暴雨的统计规律。

城市外来洪水和城市内涝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叠加的关系,行洪河道洪水水位高, 则涝水难以排出而城市排涝能力强, 则会增加行洪河道的洪水流量, 抬高河道水位, 加大防洪压力和洪水泛滥的可能性。城市防洪标准与城市排涝标准的接近程度与流域面积的大小有关系, 流域面积越小,二者关系越接近,这是由于越小的流域内普降同频率暴雨的可能性越大。在一个较大流域内, 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着不同重现期的暴雨, 而整个流域下游河道形成的洪水的重现期可能大于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暴雨的重现期,而两者的关系还取决于各地区排涝设施的完善程度。对于小流域来说, 二者常常是一回事。

以上参考相关文献、规范、业内专家观点整理而来。

二、PCSWMM在排水防涝领域的应用

众所周知,PCSWMM软件作为基于EPA SWMM二次开发的商业软件,将SWMM 的管渠排水功能自然无一不落的拿来。在这基础上,PCSWMM在防洪、排涝领域开发的功能也相当齐全。本文仅介绍PCSWMM模型如何实现的问题。实现思路与建模过程此处暂不作介绍。

提到防洪,我们会想到大江大河、洪泛区、水库、湖泊的洪水治理。下面几张图展示内河、外河河道洪水模型界面。

将淹没部分(含泛区建筑物)放大得到下图

下面看一个城市内河超标洪水在城区的淹没模型界面:

提到防涝,我们会想到“城市看海”的景象,城区低洼地段积水,严重的情况,会淹没整个排水片区,甚至整个城市。下面几张图展示城市街道内涝模型界面。

PSWMM软件致力于为用户带来专业、灵活、快捷的体验。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浅谈 【摘要】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排涝、防洪的主要工程,城市人口密集,生产要素集中,经济发达,若遇洪灾,损失重大。本文对城市防洪、排涝、景观等工程设计办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景观 东莞地处南部沿海,屡受台风暴雨侵袭,防洪任务特别繁重。而防洪标准、设计洪水、堤顶超高以及城市防洪、城市景观、城市排涝等城市其他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倍受政府重视。 1.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是城市防洪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标准定得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效益,而且关系到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现行国家标准对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作了规定,以重现期作为防洪标准的表达方式,依据城市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数量来划分防洪标准的高低,若改变一个城市的防洪标准时就必须进行充分论证。 2.设计洪水;堤顶超高 堤防是城市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堤防安全,堤防必须高出设计洪水位一定的超高值,但由于堤防主要分布于城区,过高的堤防不仅增加工程投资,而且对城市景观、交通等影响很大。根据有关规范,可以作如下分析: 首先,堤防安全加高值与堤防失事后的危害程度有关,堤防越高,失事后的危害越大。堤防的安全加高宜取大值,堤防越低,失事后的危害较小,堤防的安全加高可适当降低,平原河网地区,设计洪水位高出地面有限,堤防安全加高可取小一些。 其次,堤防安全加高与堤防断面结构的安全度有关。若堤防高度较大,而堤身较单薄的土堤,洪水位一旦超过堤顶高程,堤防就会因漫顶溃决,则堤防的安全加高值应取大值;若堤防堤顶较宽,或堤后地面(路面)高程较大、背水坡较缓,即使洪水位超过堤顶也不会造成堤防溃决,则堤防安全加高值可适当减小。 第三,堤防的安全加高值与设计洪水位的精度有关,相邻两个级别防洪标准的设计洪水位差值越大,洪水位计算的绝对误差也大,安全加高应取大值;而一些平原城市堤防的设计洪水与高一级标准洪水位相差不多,则洪水位计算的绝对

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及体系建设的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及体系建设的对策 摘要:国内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地发生,直接影响到城市安危和市民日常生活及生产。因此城市防洪除涝工作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确保城市居民正常工作及生活的根本保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提出了相关防洪排涝体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措施 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集聚,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领核心,城市一旦受灾,损失巨大。洪涝灾害是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最主要灾害之一,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滨水而建,均面临洪水淹没和雨后内涝问题。因此尽快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只有两套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即城市防洪和城市排水,堤坝可抵御百年不遇的洪水威胁,完善的排水管网可解决重现期内的暴雨径流。城市防洪与城市排水分别属于水务与市政两个专业,在学术研究上,两者也分属于水力学课和城市给排水学科。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防洪与排水分属两项专项规划,是在用地布局完成之后所做的专业规划。每一次城市内涝,下水道都会成为众矢之的。暴雨强度超过排水系统设计标准,排水管网设计标准低,排水设施老化,地下工程改造难度大,等等。毋庸置疑,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存在,但要究其真正的原因,我们必须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的防洪排涝及排水系统中整理分析。首先需要弄清城市洪涝灾害的性质及其防御体系的概念。 二、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成因 1、暴雨频发而强度骤增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因素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致的大气环境变化,我国暴雨频发,暴雨强度骤增,且降雨集聚,降雨造成高水位洪水,瞬时降雨量大而降雨时间长,造成严重的城市外洪内涝。 2、河道淤塞致泄洪能力降低 由于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道长期不清淤疏通,河底标高上升,河床的宽度和深度减小,泄洪断面缩小,流水不畅,当上游洪水下泄和本市暴雨汇集时,形成高水位洪水,危及城市安全;且城内雨水无法外排,造成城区大面积渍水,造成城市外洪内涝严重局面。 3、城市位置不当及布局不合理 现有城市、城镇已建于洪水淹没的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经常受到洪水侵袭。

城市防洪与雨洪利用

关于城镇防洪排涝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城市防洪排涝直接涉及城市安危和市民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学的城市雨洪管理应该以专项规划为引导,以先进的预报、模拟、监测、控制等技术为支撑,在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生态工程,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将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美化与雨洪的防、滞、排、用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文明和亲水宜居城市建设。 关键词:防洪排涝形势原因对策 引言:据有关部门研究,我国到21世纪中叶人口将达到零增长,届时人口总数可达16亿左右,经济发展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国内生产总值的90%可能集中于城市。因此城市的安全将是整个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大中城市约90%濒临江河海洋,都受到一定程度洪水的威胁,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中小城镇蓬勃兴起,其中大多数城镇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防洪要求,存在很大的洪灾风险。"十一五"全国水利规划计划中,明确将涉及人民群众生命才产安全领域的研究作为工作的重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城镇防洪救灾方面课题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城市防洪排涝的严峻形势 综合我国的内涝的情况,城市的防洪除涝减灾工作已经是重中之重,城市的防洪除涝工作是一个持久之战,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我们一定要做好十足的工作,制定出可行的而且有效的对策,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暴雨带来的内涝和洪灾。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集聚,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领核心,城市一旦受灾,损失巨大。洪涝灾害是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最主要灾害之一,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滨水而建,均面临洪水淹没和雨后内涝问题。因此,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形势严峻,必须全力应对,寻找成因,制定对策,以期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 2 目前我国城市产生内涝问题的原因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也是人类现代化程度的体现,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 起着静脉输运的作用, 对于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 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 降雨量也逐年升高, 这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新的挑战。时常导致城市汛期发生内涝现象。城市内涝不仅影响交通, 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2],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解决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就成为了我们的重要课题。 2.1 现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城市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管道、以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排水管道,由于年代久远,管径较小,施工质量差,管道流量小,难以养护管理等原因,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二是有些地方排水管网布局不合理,原有旧管网得不到更新改造,新管网与旧管网不能形成优势互补,配套使用,不能适应和充分发挥管网的防洪排涝作用。三是有些城市排水管网的体制为合流制。这些管道只能满足正常的污水排放和小雨量时的防洪排涝工作,对较大的暴

城市防洪规划

ZHEJIANG W ATER CONSERV ANCY AND HYDROPOWER COLLEGE 《城市规划与管理》(说明书、报告、√论文) 课题名称:城市规划与管理 班级: 建管10-2 姓名:邵杰 学号: 201035090 建筑工程系

城市防洪规划 [摘要]: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而采取的各种工程和非工程预防措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关键字]:城市、防洪规划、问题 (一)防洪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防洪标准 一、基本原则 我国许多滨临江河,常受洪水威胁。因此,做好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是直接关系到城市安全,工程技术、经济是否合理的大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 做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时,要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在充分发挥堤防作用的同时,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达到提高防洪标准、保护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不仅要与流域防洪规划相配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而且还要兼顾市政建设各有关部门的要求。 3. 根据城市大小及其重要性,在充分分析防洪工程效益的基础上,合理选定城市防洪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方案。 4. 要充分发挥城市防洪工程的防洪作用,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修建水库和分(蓄)洪工程时,要尽可能地考虑综合利用。 5.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投资效益。 6. 区别轻、重、缓、急,近、远期相结合,全面规划,分期实施。随着城市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设施的抗洪能力。 7. 结合城市特点,考虑保护环境、美化城市。 8. 强调非工程措施的防洪作用。 二、防洪标准 防洪保护对象达到防御洪水的水平或能力。一般将实际达到的防洪能力也称为已达到的防洪标准。防洪标准可用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或设计水位表示。一般以某一重现期(如10年一遇洪水、100年一遇洪水)的设计洪水为标准;也有以某一实际洪水为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当实际发生的洪水不大于设计防洪标准时,通过防洪系统的正确运用,可保证防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设计洪水标准有时也称为防洪标准(criterion of flood control)。二者有一定的联系。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发表时间:2018-05-22T11:21:41.9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作者:范亚东[导读] 摘要:随着在城市不断发展,防灾防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会直接延缓城市发展的进程,而且还会衍生出其他问题。 南通和信工程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001 摘要:随着在城市不断发展,防灾防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会直接延缓城市发展的进程,而且还会衍生出其他问题。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提高防洪排涝技术水平,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向多功能建设这方面发展加快这一工程设计的进程,降低灾害发生造成的影响,提高生态环境的发展促进相关领域的健康发展,从而帮助国家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1城市防洪排涝现状与问题 1.1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建设现状 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分布广泛,除西北、西南部分城市风险较低外,全国大部城市均面临着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的威胁,其中又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中下游以及部分沿海城市为重。随着城市的发展,防洪排涝逐步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历经数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洪涝灾害防治模式,防灾减灾能力有了质的提升,灾害损失和因灾死亡人口稳步下降,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城市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当前的城市洪涝防治体系主要以防洪排涝工程为依托。在城市外围,规划及建设水库、闸坝和蓄滞洪区;在城市周边河道,开展防洪堤坝的修复与建设,并适度开展河道的综合治理;在城市内部以排水设施为主,通过排水管网、渠道、排涝泵站等应对城市积水。洪涝灾害来临时,以防洪排涝工程为主体,有力开展灾前预警、防洪调度和应急响应及保障工作,削减灾害损失。 1.2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建设问题剖析 (1)城市设防标准较低,工程建设不足。我国大多城市现今的防洪排涝工程尚不够完备,防灾减灾能效仍显薄弱。根据2016年中国水旱灾害公报,2016年我国共有192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截至2013年,全国有641座城市面临洪涝威胁,但在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仅有321个城市防洪能力达到了国家防洪标准(占总数50%),31个重要防洪城市中仅有10个达标,54个重点防洪城市中仅有16个达标,70%以上的城市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不足1年一遇。显然,抗灾能力的不足使得我国的防洪排涝形势更为严峻,建设防洪排涝工程、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仍然是洪涝防治的重要手段。 (2)城市雨水调蓄功能较弱。我国大多数城市以往的规划和建设对洪涝防治考虑不足,部分城市的不透水面积达到80%以上,透水能力差;城市绿地和雨水贮存设施建设不足,使得城市缺少了必要的雨水调蓄空间;不少城市的排水不仅极度依赖管网和廊道,其排涝能力也有缺陷。总之,许多城市在雨水“滞”“渗”“蓄”“排”的不同环节,缺乏有效的防治和疏导手段,防控内涝的“弹性”和“韧性”不佳,使暴雨极易积水成灾,更遑论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和重复利用。 (3)排水系统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相比于城市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显得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未来需求。由于排水规划缺乏前瞻性,随着时间推移,规划时“高标准”的管道仍可能会面临排水能力不足的窘境。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洪涝防治形势与当今截然不同,管道设计标准低、排水能力差、维护改造难度大,使得老城区极易成为城市内涝“重灾区”。另外,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对辅助排水设施,如雨水渗沟、雨水渗塘、雨水蓄水池、透水路面等考虑不够,完全依赖排水管道应对内涝,也不符合人水和谐的价值观。 (4)防洪排涝意识淡薄。城市防洪排涝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很多城市大兴土木,逐年增加投资与城市开发、建设,居民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城市在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逐年减少,且维护费用严重不足。政府应该切实重视城市防洪排涝建设,从长远考虑,城市防洪排涝投资“收益率”很高。以南京为例,自建国以来,其在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中的投资额在3亿元左右,而防洪排涝工作累计减少灾难损失200多亿元,收益与投资比高达近70,收益十分显著。 2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从法律法规层面明确建立城市洪涝风险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现有的城市洪涝管理体制以适应洪涝风险管理的要求。从洪涝风险的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和易损性三方面实施风险管理,建设标准适当的防洪排涝工程,科学调控洪水,借助预警预报等手段,提前规避洪涝灾害。管理风险区内的人和资产,并在城市规划中,体现洪涝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避免进行过度的土地开发利用。以洪涝风险分区为基础,提出适宜的开发建设模式,倡导洪涝威胁区内耐水型建筑的建设。利用救济、补偿、保险等手段实现灾后快速恢复重建。 2.2提高防水意识,增大科研力量 首先,应逐渐完善有关防洪排涝的立法工作,依照法律进行防洪排涝救灾,加强群众的防洪排涝意识。对此,我们可以在孩子的中小学阶段就开展灾害预防普及教育,使其牢固树立防洪自救意识。同时,一些有条件的高校、研究院所等都可以对防洪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创办学术性强的防洪类相关报刊杂志,以此来全方位地提高我国城市的防洪救灾水平。 2.3疏浚河流水系,提高泄洪能力 想要做好此工作,必须使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相互协调,对于城市里和周边区域内的河流、水系等,积极进行疏浚工作,将河床底部标高降低,拓宽河道,增大泄洪断面,同时,近期建设要严格按照标准,尽可能加强河流堤防的建设,提高其抗洪能力。 2.4加强城市洪涝应急管理 完善城市防洪应急预案体系,使预案编制横向覆盖各类灾害,纵向覆盖各级管理部门。加强对城市易涝点、易积水点等的信息监测,扩大信息获取渠道,提高洪涝实时监测预警水平。增加基层的管理、技术人才,提升基层组织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公众洪涝灾害防御意识、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社会公众参与城市防汛应急管理。提高防汛应急科学技术支撑能力,构建专业模型为城市防洪排涝等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洪水保险制度研究,提升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2.5制定适合的防洪标准

对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对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近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增强的影响,我国洪涝情势严峻。城市洪涝灾害危害大、影响面广,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是城市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低、洪涝工程建设滞后、排水能力不足、应急处置薄弱等问题愈发凸显,多数城市不同程度遭受洪涝威胁和侵害。据统计,xx 年至xx 年,全国超过360 个城市遭遇内涝,其中六分之一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12 小时,淹水深度超过半米。城市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必须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本文以相关调研为基础,对如何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出相关思考和建议。 城市防洪排涝工作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城市堤防2.8 万多千米,保护区域8.8 万多平方千米;已建城市排水管道总长51.1 万多千米,其中雨水管道总长约19.2 万千米,雨污合流管道约10.8 万千米,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保障城市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国家防洪标准规定,城市根据其__ 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大于等于150 万人的特别重要的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大于等于200 年;大于50万人小于150万人的重要城市,防洪标准重现期为100~150年;大于20万人小于50 万人的中等城市,防

洪标准重现期为60~100年;小于等于20 万人的一般城镇,防洪标准重现期为20~50 年。但我国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发展并不平衡,目前只有300 多座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占有防洪任务城市总数的50%,其中全国重点防洪城市31 个,有10 个达标,占32%;全国重要防洪城市54 个,有16 个达标,占30%。尽管全国城市排水管道总长比1978年增加了26 倍,但城市管线系统排水能力仍不足,绝大多数不足1 年一遇。xx 年9 月,__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用10 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 我国现行水管理体制下,通常情况城市建成区内的排水、内涝治理工作由城建部门负责,流域和区域的防洪工作由水利部门负责;只是在部分实施了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城市,由水务部门对防洪排涝进行统一管理,对排水设施、河道治理、防洪工程等统筹规划。因此,当前各地城市防洪排涝的管理体制是有差异的,城建部门和水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的情况都存在。据统计,全国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有370座城市城区防洪由水务(水利)部门负责,103 座由城建部门负责,152 座由水务(水利)和城建部门共同管理,另有少数城市由其他部门管理或未明确管理部门。 由于防洪排涝工作的系统性和应急性特征,各城市在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视部门统筹和协作,而且充分发挥好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管理体系的统筹协调作用,以促进防洪排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防洪排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城市防洪排涝总体规划

城市防洪排涝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基本原则 总体规划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江河流域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洪水特性及其影响,结合城市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发展需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讲求效益。 总体设计应实行工程防洪措施与非工程防洪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有水库、堤防、防洪闸以及修梯田、植树造林等;非工程措施有洪水预报、防洪保险、防汛抢险等。根据补贴洪水类型(河洪、海潮、山洪、泥石流),选用各种防洪措施,组成完整的防洪体系。 (二)城市防洪规划的基础资料 城市防洪工程规划具有综合性特点,专业范围广,涉及的市政设施也多。因此在工程设计中要搜集整理各种有关资料。一般包括地形图、河道(山洪沟)纵横断面图、地质资料、水文气象资料、社会经济资料等。 (三)城市防洪设计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是指城市应具有的防洪能力,也就是整个城市防洪体系的综合抗洪能力。在一般情况下,当发生不大于防洪标准的洪水时,通过防洪体系的正确运用,能够保证城市的防洪安全。具体表现为:防洪控制点的最高水位不高于设计洪水位,或者河道流量不大于该河道的安全泄洪量。防洪标准与城市的重要性、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及其影响直接有关,并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防洪建筑物的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与城市防洪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是有区别的。前者根据城市防洪等别和洪灾类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后者则根据其在城市防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各种防洪建筑物可以采用不同的防洪标准。例如,大型水库大坝,因为防洪安全非常重要,其防洪标准可以高于城市防洪标准;堤防在城市山洪防治体系中,往往只保护市区的一部分,其防洪标准可以低于城市防洪标准,只有当堤防是城市唯一的防洪措施时,其防洪标准才等于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排涝课程设计

城市防洪与排涝课程设计 题目A镇城市防洪排涝初步规划设计 院系 组别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8年1月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设计要求 (1) 1.1.1 设计题目 (1) 1.1.2设计任务 (1) 1.1.3图纸要求 (1) 1.2 设计资料 (1) 第2章计算说明书 (3) 2.1城市概况 (3) 2.1.1 自然概况 (3) 2.1.2 经济概况 (4) 2.2 防洪排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4) 2.2.1 洪涝灾害 (4) 2.2.2 防洪排涝现状 (5) 2.3 规划目标与任务 (6) 2.3.1 规划水平年与规划标准 (6) 2.3.2规划任务 (6) 2.4 防洪排涝水文计算 (6) 2.4.1 设计暴雨 (6) 2.4.2 设计洪水 (7) 2.4.3断面水力参数推求 (11) 2.5 防洪工程措施规划 (12) 2.5.1 推求水面线计算方法 (12)

2.5.2 水面线推求 (14) 2.5.2 堤顶高程计算 (20) 2.6 排涝规划 (23) 2.6.1 排涝水文计算 (23) 2.6.2 排涝过流断面设计 (24) 第3章设计感想 (26) 第4章参考文献 (26)

第1章绪论 1.1 设计要求 1.1.1 设计题目:X镇城市防洪排涝初步规划设计 1.1.2设计任务 计算部分: (1)根据提供的防洪设计标准,分析计算河道出口断面在防洪标准下的设计洪峰流量; (2)根据提供的过流断面数据,计算断面水力参数,并计算水面线; (3)规划设计堤防顶部高程; (4)规划设计河段断面。 (5)绘制CAD图纸,编制计算说明书。 1.1.3图纸要求 应绘制:比例尺参照《河道整治设计规范》-P6 (1)B溪纵断面图 (2)C溪设计横断面图。 纵断面和横断面图上应注明断面位置,设计频率的水面线高程。图纸尺寸、标题栏等均应按给水排水制图标准绘制。 1.2 设计资料 根据《A镇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0年)》,规划镇区的面积为8.24平方公里。本次防洪排涝规划的河流对象为A镇范围内的水系-B溪, B溪自某水库以下至汇流口,共计2 km,流域汇流面积150km2。河道糙率按治理后的断面确定为0.028。要求对B溪河段的防洪规划初步设计。 《A镇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中镇区内新规划建设C溪,其主要功能为汛期排

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无锡市城市防涝规划 前言 无锡是全国防洪重点城市之一,也是新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市,根据国家颁布的《防洪标准》(GB50201-94)以及无锡城市的规模和重要性,水利部在办规计[1998]91号文和批复同意的《太湖流域防洪规划大纲》中明确要求:无锡市中心城区为特别重要城市,其防洪标准应达到200年一遇;另外,由于人口集中、经济发展加快和治污措施滞后,无锡城区河道水质恶化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为进一步提高无锡中心城区的防洪标准及通过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达到改善水环境的目的,特编制《无锡市城市防洪规划》。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无锡市区(即中心城区),包括北塘、崇安、南长、郊区、马山、新区等六区,以及原锡山市靠近市区的部分地区。2001年锡山市撤市设区部分不在本次规划范围之内。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条无锡市总面积4650平方公里,其中无锡市市区(即中心城区)面积517平方公里。目前有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两侧。市区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剥蚀构造区,东北部为堆积平原区,东北部地势低平,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吴淞高程系,下同)。境内河网密布,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侧有锡澄运河、白屈港、北兴塘河与长江相通,南侧有梁溪河、骂蠡港等与太湖连接,东有九里河、伯渎港流入望虞河。 第二条无锡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受海洋季风影响,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初秋有台风。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8℃;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12.3mm,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5天,年最大降雨量为1630.7mm (199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552.9mm(1978年),5~9月份的汛期雨量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60%以上,汛期最大降雨量为1216.1mm(1991年)。 无锡市1952~1999年48年的平均梅雨日约27天,平均梅雨量246.1mm,最大梅雨日56天(1954年,梅雨量410mm),最大梅雨量792.2mm(1991年,梅雨日55天)。 无锡南门水位站1923~1999年的多年平均水位为3.06米,1954年最高水位4.73米(7月28日),1991年最高水位达4.88米(7月2日),为该站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为1.92米(1934年8月26日)。无锡南门警戒水位为3.59米。自八十年代以来,无锡南门超过4米的水位几乎每1~2年就出现一次。 第三条本次防洪规划所称无锡市区即为中心城区,包括崇安、南长、北塘、郊区、新区、马山共6区,共辖乡镇13个,街道29个;1999年末人口111.69万人,人口密度2158人/平方公里。 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1138亿元,占全省的11.8%,人均2.63万元,是全省人均值的2.43倍,在全国主要经济城市GDP排名表中列第10位;1999年无锡市区GDP 为377.95亿元,占全市33.2%,人均3.38万元,是全市人均值的1.29倍。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大纲 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修订组 二○○三年五月

批准:谢熙曦审定:郑永良计划处:孙继栋技术处:牟广丞水工处:武永新规划处:孙建峰编制:许学伟

一、修订的目的及必要性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由建设部、水利部于1993年2月8日以建标[1993]72号文发布,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 该规范执行以来,对指导城市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998年长江大水以来,各地修建了大量城市防洪工程,从治水政策到工程实践,对城市防洪工程的认识在逐渐深化,同时在执行规范过程中,也发现原规范有些内容需要增补或修订。本次拟补充或修订的内容如下: 1.对原规范“总体设计”一章的内容进行补充。主要补充以下内容: (1) 补充城市防洪总体安排。城市防洪工程是流域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城市要达到预定的设计防洪标准,需通过合理、有效运用该城市(或流域的)防洪工程体系来实现。因此,合理确定各项治理工程措施的防洪作用,并从调度上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确保城市防洪目标的实现。总体设计一章,需从宏观上阐明城市防洪工程的总体安排。 (2) 城市防洪需考虑上游水库和蓄滞洪区的作用,增加城市上游水库和蓄滞洪区规划安排及汛期控制运用的内容。 (3) 总体设计一章中,增加环境保护、工程管理等内容。 结合环境保护,增加城市防洪工程综合利用、改善环境、绿化、美化等内容; 加强工程管理,增加工程实施后,工程运行管理的有关内容; 2.增加城市排涝工程设计的内容 3.增加城市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的内容。 4.对其它章节的内容进行补充或修订。 5.鉴于防潮工程的特殊性,将“海堤工程”一章单独列出。 通过对规范的补充或修订,使规范在内容上进一步完善,为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二、修订依据与原则 (一) 修订依据 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2]15号文“关于下达2002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及主编单位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编制大纲况市概第一章城况然概第一节自 (一)城市的地理位置及在流域中所处的地位。(二)城市性质(三)城市规模城市现状(建成区)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1.总体规划期限内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2.城市现状(建成区)用地范围;3.城市规划区用地范围4.防洪规划的范围5.(四)气象和水文特性气温、降水、水位、流量、泥沙、潮汐、风暴等;1.气压、风向、湿度、蒸发量等。2.(五)地形地貌地质概况地形地貌特点、所属水系及主要河流、湖泊、洼地等的分布;1.主要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地址的地形特点; 2. 主要工程设施、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情况(地层主要地理力学指标);3.4.地区和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筑物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地下水埋深、补排水条件等)。地震基本烈度、断层分布走向等。5.第二节 一、历史上发生的洪、涝灾害情况(一)主要洪、涝灾害年份的雨情、水情重现期(二)灾情洪、涝淹没范围、水深、历时;1.经济损失(直接、间接、无形)。2.二、防洪排涝工程现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现状防洪、排涝能力和标准;(二)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现状建设情况(包括历年来投资情况);(三)目前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原因。第二章 规划依据和原则第一节. 一、规划依据(一)上级指示和批文;(二)城市总体规划;(三)流域防洪规划(或防风暴潮规划);(四)国家和省市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二、规划原则(一)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保护城市安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二)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兼顾市政建设及有关部门的要求。(三)合理选定防洪排涝标准,重要城市对超过标准的特大洪水要作出对策性的方案。(四)充分发挥城市防洪排涝工程效能、功能和效益,并考虑与流域防洪设施的联合运用。修建水库和分(蓄)洪工程,要尽可能地考虑综合利用。(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投资效益。(六)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要区别轻、重、缓、急,随着城市发展,逐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设施的抗洪、涝能力。(七)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要把非工程措施提高到与工程措施同等重要的地位,以节省防洪费用,提高防洪效益。(八)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相结合。规划要为防洪工程计划立项、市政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九)城乡结合。城市防洪排涝,要配合农田水利,修建小水库、塘坝、谷坊等工程达到防洪灌溉两受益。(十)与城市环境美化相结合,考虑保护环境提高环境效益,美化城市。城市防洪规划第二节一、规划年限:年)。年、远期2010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或从防洪规划编制年起,近期二、防洪标准根据我省各市实际与资金投入情况,按城市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流域面积形状、洪涝灾害程度,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城市的大小、人口多少等具体情况,确定城市防洪等别,按不同保护对象因地制宜地选用防洪标准。城市防洪表一)一( 分等指标

城市防汛排涝工作手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附件 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手册简要大纲 (试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

表1:_______市排水防涝指挥机构及成员单位(政府部门)及联系人 姓名工作职责单位职务联系方式

表2:_______市排水防涝设施运营责任单位、职责及联系人 姓名工作职责单位职务联系方式

表3:_______市对照国家标准应达到的排水防涝标准要求本市 人口数(万人)城市类别 “小雨不积水”对应的24小时降雨量要求 “大雨不内涝”对应的 24小时降雨量要求 (设计重现期及相应的降雨 毫米数)中心城区 (设计重现 期及相应的 降雨毫米数) 非中心城区 (设计重现 期及相应的 降雨毫米数) 中心城区的 重要地区 (设计重现期 及相应的降雨 毫米数) 中心城区地下通道 和下沉式广场等 (设计重现期及相 应的降雨毫米数) 注:1.根据“小雨不积水”对应的24小时降雨量要求:按照不同城市规模,参照GB50014标准表3.2.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见下表);“大雨不内涝”对应的24小时降雨量要求参照GB50014表3.2.4B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确定(见下表)。 2.本市人口数: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发〔2014〕51号),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 口径。其中,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GB50014 表3.2.4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 城区类型 城镇类型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的 重要地区 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 下沉式广场等 超大城市和特大 城市 3~5 2~3 5~10 30~50 大城市2~5 2~3 5~10 20~30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经验探索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经验探索 发表时间:2019-05-06T11:17:57.57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8期作者:蒋星 [导读] 本文从城市如何进行海绵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出发,制定了海绵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原则与思路,并提出了防洪排涝规划方案与措施。 蒋星 杭州九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城市不同程度的受洪涝灾害的影响,只要下暴雨城市就会被淹,而且会威胁城市居民生命安全。海绵城市是一种有效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的新型化城市发展模式。本文从城市如何进行海绵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出发,制定了海绵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原则与思路,并提出了防洪排涝规划方案与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综合治理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由于城市建设产生的大量地面硬底化,大部分的降雨将形成地表径流,仅有少量雨水渗入地下,这导致了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径流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问题,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开展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同时还有一些地区自主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成为众多行业和科技领域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海绵城市的出现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使得城市的雨水变废为宝,为我们所用,为城市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找到适宜的发展途径。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水系统的综合治理模式,综合采用和有机结合绿色、灰色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河湖水系等对城市雨水径流的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其主要基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我国传统的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建设是“快速排水”和“集中处理”的规划设计理念,以雨水快速排出和大量排出方法为主,防洪排涝规划设计往往着重于管道和抽水泵站等排水系统建设上;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引入,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从传统的快排模式逐步向“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排水、生态性排水模式转变。目前,中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调,必须整体规划、系统布局、协同推进才能取得建设效果。因此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应遵循因城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综合施策的原则,充分发挥防洪排涝规划的先导作用,一城一策地建立水利基础设施,实现与城市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2海绵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原则与思路 2.1摸清情况 以城市水安全为中心,兼顾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对城市所在流域、区域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河湖水系分布、用地布局、管网布置、易涝区分布及城市建设等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充分了解与认识城市现状及规划建设情况。 2.2分析问题 在摸清城市现状及规划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城市排水分区、排涝体系、排涝设施及影响城市水安全的限制因素等进行分类分析,对城市防洪排涝的薄弱环节进行充分梳理,分析城市洪涝灾害频繁的源头所在。 2.3制定布局 城市暴雨导致的洪涝及其灾情在空间上一般具有分散性、多样性特征,应针对城市排水区的主要洪涝问题,遵循城市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的自然规律基础上,以河湖水系为骨架,以排涝站涵为控制节点,将水利基础设施与城市周边环境和谐融合,满足经开区排涝标准的基础上,科学结合“渗、滞、蓄、净、用、排”排水模式,充分发挥水利专业“渗、滞、蓄、排”学科优势,合理布局各类措施和元素,实现多功能的综合和协调。 2.4规划衔接 遵循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控制性规划提出明确的水安全建设用地需求,与城市竖向规划充分衔接,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无缝对接等等,充分结合各专业的学科优势,充分发挥规划、水利、住建、交通、环保、园林等多部门的协同作用,做好防洪排涝规划顶层设计。 2.5综合施策 重视防洪排涝规划的先导作用,以“渗、滞、蓄、排”排水模式为核心,统筹结合“净、用”排水模式,制定疏浚连通河道、设置强排泵站、高标准建设地下排水管网系统、兴修调蓄工程、大力开挖人工湖泊、打造城市水环境等综合工程措施,健全城市河湖水系布局,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对有条件的城市还应加强非工程措施体系建设,如建立暴雨预警系统等。 3城市防洪排涝的措施 3.1因地制宜的规划建设 我国幅员辽阔,城市布局形态多样,成就我国多元的城市文化,不同的城市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生态资源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未来趋势,要因地制宜的开展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工作,对于沿海雨量充沛的城市来说,疏导城市雨水有序排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但对于内陆干旱少雨的区域来说,海绵城市的建设就是加大对于雨水的收集的储蓄功能,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加大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和合理搭配,就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目的。 3.2富有冗余的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要满足当前城市的发展需要,还要满足未来城市扩容后所负担的需求,这就使得我们的基础建设要有冗余,合理的弹性建设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遭受洪涝灾害的冲击,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保障,一旦城市基础设施受到破坏,城市将会面临瘫痪形成连锁防御,造成更大的损失,富有冗余的建设城市中的基础设施,要考虑经济成本,不能过量造成经济负担过重,给城市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要依据科学估算,结合城市发展速度,经济合理的建设富有弹性的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3提高路面的渗透性 随着现代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各项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实际进行海绵城市道路改造过程中,合理增加道路施工材料的渗透性,通过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材料来增加城市路面的渗水功能。首先,我们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于机动车道路的铺设中,合理使用

城市防洪排涝的必要性

城市防洪排涝的必要性 近年来,暴雨洪涝灾害让日新月异的城市很烦恼,暴雨致灾让居住在城市,习惯便利生活的居民很不安。例如:造成重大损失的北京“2004.7.10”暴雨、重庆“2007.7.16”暴雨、济南“2007.7.18”暴雨、四川“2009.8.28”暴雨、南方“2010.6.25”暴雨、北京“2012.7.21”暴雨。暴雨洪涝灾害冲毁道路,损坏输电线路等城市居民生活攸关的基础设施,使城市的运输、通信、供水、供电等中断,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正常生活,同时也造成大量的物资被浸泡受损,企业停工停产,甚至人员伤亡等重大损失。由于暴雨洪涝灾害,城市的安全性、生活保障性,远远达不到我们生活需要的那么完善。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遇61年以来最大的强降雨,总体降雨量达到暴雨级别,一天内北京市气象台连发五个预警,暴雨级别上升到橙色。截止2012年7月22日2时,全北京市平均降雨量16 4毫米。其中,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暴雨洪涝灾害造成房山、通州、石景山等11区(县)12.4万人受灾,37人死亡,7人失踪,4.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2012年7月23日,据初步统计,全北京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以上。 暴雨“灌瘫”京城,城市配套设施的缺陷再一次被放大,虽已雨过天晴,城市“肠梗阻”也已疏通,但人们的心情却难以“放晴”。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即是对一个城市给排水设施的检验,也是对城市安全保障的验证,暴雨形成的涝灾综合起来就是对一个城市综合预防机制的考验。每遇暴雨,我们总是对不能使用的设施进行抢修,修修补补,暴雨一过,搁置一旁,听之任之。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灾难临头再去想如何应对。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各个环节做好防灾减灾的准备,不能让年年暴雨年年淹的情景一再出现! 暴雨洪涝灾害对城市经济,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来看,城市的洪涝灾害频发,预防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首先要对暴雨洪涝进行预警,其次涝灾发生后的救援机制必须深化。避免强降雨或暴雨形成的洪涝进一步扩大,对城市引发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无法弥补的损失,预防暴雨洪涝和及时排涝是必不可少的。

城市防洪规划规范

城市防洪规划规范 篇一:城市防洪堤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CJJ 50—92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施行日期:1993年7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防 洪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号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3)城科字224号文和水利部水规(89)41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主编的《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 50—92,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 1 建设研究院及水利部归口单位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共同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1993年2月8日 , 总则

1.0.1 为防治洪水危害,保护城市安全,统一城市防洪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范围内的河(江)洪、海潮、山洪和泥石流防治等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矿区可参照执行。 1.0.3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及所在江河流域防洪规划为依据,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讲求效益。 1.0.4 城市范围内的河道及沿岸的土地利用必须服从行洪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及其防洪标准不得低于该城市的防洪标准。 1.0.5 重要城市的防洪工程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参照现行《水利经济计算规范》进行经济评价,其内容可适当简化。 1.0.6 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城市防洪工 2 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现行《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 1.0.7 内容。 1.0.8 规定。 1.0.9 的规定。 2.1.1 2.1.1。 2.1.2 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文件应包括工程管理设计地震设防区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城市防

论述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论述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 摘要:下文在分析我国城市特点和城市排涝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的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城市防洪;排涝;整治;确定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drainage theory and city based on the present research, to the city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of engineering design, some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urban flood control; Drainage; Regulation; sure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以非农业人口为主要居民的地区,通常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十分重要。然而,我国大中城市约90%濒临江河海洋,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洪水或风暴潮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财富和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一旦发生洪水,将淹没城市,中断交通,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远远超过非城市地区,所以城市排涝安全越显重要。保障城市防洪排涝安全是江河防洪的重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城市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在保证防洪安全功能的前提下,应向多功能发展。 1 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 我国颁布实施的GB50201-94《防洪标准》中规定,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依据城市的重要性来划定,其重要性主要以非农业人口来划分,共分为4等,见表1。 表1 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