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学讲义(一)

昆虫学讲义(一)
昆虫学讲义(一)

第一章昆虫的外观形态

第一节昆虫的体躯和体节

一、体躯和分段

昆虫和其它节肢动物一样,体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每一个环节称为1个体节(segment 或somite),昆虫的体躯由18—20个体节组成(不包括头前叶和尾节,因为它们不是真正的体节)。有些体节的侧面着生有成对和分节的附肢(appendage)。为保护内脏和虫体运动的需要,昆虫的体壁常常硬化,形成骨片。但是体节之间仍然存在着未经骨化的柔软的节间膜(intersegmental membrane),以增加体躯的活动性。由于附肢的演变和肌肉的相应发展,昆虫的体节分别集合形成负有不同功能的3个体段(tagmata),即头部、胸部和腹部。

头部是昆虫身体最前面的第1个体段,由数个体节组成,由于各节高度愈合,故分节界线不清。头部着生有用于取食的口器,还具有司感觉功能的1对触角、l对复眼和o一3只单眼,故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胸部是昆虫的第2个体段,由3个体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的侧腹面分别着生有l对足,即前足、中足和后足。大部分昆虫在中、后胸的背侧面各着生有1对翅,分别称为前翅和后翅、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腹部是昆虫的第3个体段,通常由9一11个体节和尾节组成。除生殖附肢和较低等昆虫的尾须(着生于第11腹节)外,大部分附肢均已消失。雄虫的生殖器官位于第9腹节,雌虫的生殖器官则位于第8—9腹节。肛门在尾节内。腹部第l一8节两侧各着生1个气门。昆虫的其它内脏器官大部分位于腹部体腔内,所以腹部是昆虫的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蝗虫体躯的构造蜻蜓胸部的构造蝗虫腹部的构造

二、体节的分区和构造

昆虫的体躯或各个体节一般为圆筒形,可按肢基的位置将其分为4个体面。两侧肢基着生部分为侧面(1ateral region),肢基上面的部分称为背面(dorsalregion),肢基下面的部分称腹面(ventral region)。

昆虫的体壁大部分骨化(sclerotization)为骨板,形成外骨骼(exoskeleton)。体壁的骨化不仅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供肌肉着生,成为重要的运动机械。各体节的骨化区,依其所在的体面分别命名为:背板(tergum)、腹板(sternum)和侧板(pleuron)。骨板常在适当的部分向里褶陷,称为沟(suLcus),由沟可将骨板划分为若干小片,称为骨片(sclerite),按其所在骨板,分别称为背片(tergite)、腹片(sternite)和侧片(pleurite)。

蝗虫的背板、侧板昆虫体壁上的沟、内脊、内突和缝

体壁的内陷部分称为内突(apodeme),可呈脊状、板状、杈状等。依其所在的部位和形状的不同,名称也各不相同。在头部的叫作幕骨(tentorium),在体躯背面的称为悬骨

(phragma),在腹面的叫作内刺突(spina)和叉突(furca),侧面的称为侧内脊(apophysis)。所有的内突统称为昆虫的内骨骼(endoskeleton)。它既可增强体壁的强度又可增加肌肉的着生面。在昆虫中所谓的缝(suture)是由相邻两骨片并接所留下的分界线。

三、体长和体向

(一)体长:昆虫的成虫大小差异悬殊,最小的如赤眼蜂类体长仅o.25mm,而有的竹节虫体长可超过300mm。昆虫的体长是指头部的最前端到腹部末端的长度,不包括头部的触角、口器和腹末尾须及外生殖器等的长度。翅展是指翅展开时,两前翅翅尖之间的直线距离。

描述昆虫的大小常以大、中、小型或微小型表示,一般采用以下尺度划分:2mm以下为微小型,2—5mm为很小型,5—10mm为小型,10一30mm为中型,30一50mm为大型,50—80mm为很大型,80mm以上为巨大型,超过200mm则为极大型。一般昆虫的体长在5—30mm之间,翅展在15—50mm之间。

(二)体向:为了描述昆虫各部分的相对位置,通常将昆虫一定的体躯部分作为定向的基础,按照体躯各部分的位置和方向,分为以下6个体向:

1、头向:与头部的方向一致, 与体躯纵轴相平行。

2、尾向:与尾部的方向一致,也与体躯纵轴相平行,但与头向相反。

3、中向:向着虫体中轴的方向,与体躯纵轴相垂直。

4、侧向:与中向相反,背离体躯中轴方向。

5、背向:向着虫体背面的方向,背向朝上。

6、腹向:向着虫体腹面的方向,腹向朝下。

昆虫的体向

除上述体向外,在形态描述中也常用到下列部位及名称。

基部(proximal)和端部(distal):昆虫的附器和外长物,以其靠近虫体的部分为基部,远离虫体的部分为端部。前胸背板的后方是基部,前方是端部,而甲虫类的鞘翅则以靠近前胸内部分为基部,远离前胸的部分为端部。

外边(ectal)和内边(intal):昆虫的体部和附器,凡与体躯纵轴比较接近的一边称为内边,与体躯纵轴较远的一边称为外边。

前缘(anterior)和后缘(posterior):昆虫的体部和附器与体躯纵轴垂直的部分,离头部较近的一方为前缘,离头部较远的一方为后缘。

纵或长(1ength)、横或阔(width):昆虫的体部和附器凡与体躯纵轴平行的称纵或长,与本躯纵轴垂直的称横或阔。

第二节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

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初生分节(primary segmentation),另一种是后生分节(secondarysegmentation)。

一、初生分节

在软体的分节动物中,如环形动物和某些昆虫的幼虫期,体躯的分节是以体壁的环形凹陷划分的。在体躯的内面,这些节间凹陷称为节间褶(intersegmental fold),两节间褶之间的部分为一个体节。纵肌附着在节间褶上,当纵肌收缩时,体节随之缩短;纵肌放松时,体节随之伸长,体节可自由活动。这种分节方式与胚胎分节—致,故称为初生分节。初生分节是较原始的分节方式,它所形成的体节叫做初生节(primary segment)。

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

二、后生分节

成长的节肢动物,如昆虫成虫,体壁大多骨化,节间褶也骨化,节间褶向里突出形成内脊,供肌肉着生。在节间褶的前面有一狭条未骨化的膜质部分,叫作节间膜,节间膜为体节的分界线,这种分节方式叫作后生分节。以后生分节方式所形成的体节叫后生节(secondary segments)。随纵肌的张弛,前后体节的骨板以前套后的套叠方式,使虫体体躯缩短或伸长。

后生节内包含原初生分节的节间褶,该褶骨化向里形成内脊,称前内脊(antecosta),在外面留下的沟叫前脊沟(antecostal sulcus)。前脊沟将后生节分为两部分:在背板上;前脊沟前的狭片称为端背片(acrotergite),沟后部分称为主背片(basistergite);在腹板上,前脊沟前的狭片称为端腹片(acrosternite),沟后部分称为主腹片(basisternum),也称为基腹片

第三节昆虫的附肢

节肢动物具有成对分节的附肢。附肢的原始功能为运动器官,但在各类节肢动物中,已演化成不同功能的器官。例如昆虫头部的触角、口器,胸部的,;腹部的外生殖器的一部分和尾须等。

附肢的每个分节称为肢节,其基部着生肌肉,可以自由活动,每个肢节又可分为若干亚节,但这些亚节由于没有着生肌肉,故不能单独活动。肢节的数目最多为7节,但常有合并和减少的现象。节肢动物的附肢,和身体相连的一节称为基肢节(coxopodite),其余各肢节统称端肢节(telopodite)。基肢节可分为亚基节(subcoxa)和基节(coxa)两个亚节。附肢的内侧和外侧常常着生有可活动的突起,称为内叶(endite)和外叶(exite)。基肢节的内叶叫做基内叶(basendite),基肢节的外叶叫做基外叶,也叫做上肢节(epipodite)。

昆虫附肢的基本构造与节肢动物相同,但所用的名称不同,以足为例,将昆虫的足与节肢动物的足,按其同源关系,各节名称对比如下:

节肢动物的足昆虫的足

基肢节(coxopodite) 基节(coxa)

底肢节(basipodite) 第1转节(first trochanter)

坐肢节(ischiopodite) 第2转节(second trochanter)

股肢节(meropodite) 腿节(femur)

胫肢节(carpopodite) 胫节(tibia)

跗肢节(propodite) 跗节(tarsus)

趾肢节(dactylopodite) 前跗节(pretarsus) 分节的附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