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

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
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工艺

焊接作业指导书及焊接

工艺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1.目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加工的合理性、正确性及可操作性。规范安全操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隐患以达到安全生产并保证加工质量。

2.范围:

.适用于钢结构的焊接作业。

.不适用有特殊焊接要求的产品及压力容器等。

3.职责:指导焊接操作者实施焊接作业等工作。

4. 工作流程

作业流程图

.基本作业:

4.2.1.查看当班作业计划:按作业计划顺序及进度要求进行作业,以满

足生产进度的需要。

4.2.2.阅读图纸及工艺:施焊前焊工应仔细阅读图纸、技术要求及焊接

工艺文件,明白焊接符号的涵义。确定焊接基准和焊接步骤;自下料的要计算下料尺寸及用料规格,参照工艺要求下料。有半成品分

件的要核对材料及尺寸,全部满足合焊图纸要求后再组焊。

4.2.3.校准:组焊前校准焊接所需工、量具及平台等。

4.2.4.自检、互检:所有焊接件先行点焊,点焊后都要进行自检、互

检,大型、关键件可由检验员配合检验,发现问题须及时调整。4.2.5.首件检验:在批量生产中,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能继续

加工。

4.2.6.报检:工件焊接完成后及时报检,操作者需在图纸加工工艺卡片

栏及施工作业计划上签字。(外加工件附送货单及自检报告送

检)。

5.工艺守则:

.焊前准备

5.1.1.施焊前焊缝区(坡口面、I型接头立面及焊缝两侧)母材表面

20~30mm宽范围内的氧化物、油、垢锈等彻底清理干净,呈现均匀的金属光泽。

5.1.2.检查被焊件焊缝(坡口形式)的组对质量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对

保证焊接质量进行评估,如有疑义应向有关部门联系,以便采取相应工艺措施。

5.1.3. 按被焊件相应的焊接工艺要求领取焊接材料,并确认焊接牌号无

误。

5.1.4. 检查焊接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各仪表指数是否准确可靠,然后遵

照本工艺提供的工艺规范参数预调焊接电流、电压及保护气体流

量。

5.1.5.合焊前应先行组对点焊,点焊的焊材应与正式施焊焊材相同,点

焊长度一般应为10-15mm(可视情况而定),点焊厚度应是焊脚高度的1/2(至少低于焊脚高度)。

5.1.

6.对于有焊前预热要求的焊件,根据工艺文件要求规范参数预热,

温度必须经热电偶测温仪测定,预热范围宽度应符合工艺文件的规定。

.焊接过程

5.2.1.施焊过程应密切注视电弧的燃烧状况及母材金属与熔敷金属的熔

合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或停止焊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5.2.2.多层焊时层间清渣要彻底,并自检焊缝表面发现缺陷及时修复,

如焊接工艺文件对层间温度有要求,必须保证层间温度符合工艺要求再焊下一层。

.减少焊接应力变形的措施

5.3.1.刚性固定法:通常用于角变形较大的构件,施焊前加装若干块固

定筋板其厚度一般不小于8mm,对于较厚的焊件固定筋板的厚度应随之增大。

5.3.2.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对于结构复杂较大型组装件的焊接应从中

间位置向四周施焊,使焊缝的收缩拘束度减小。

5.3.3.收缩量大的焊缝先焊(一般横向收缩大于纵向收缩),同时应考

虑受拘束大的焊缝后焊。

5.3.4.采用对称焊:即以焊缝轴线为基准的左右对称,反正面对称,上

下对称等焊接方法。

5.3.5.锤击焊缝的方法:在中厚度焊件的焊接过程中,一般多采用多层

焊,第一层和填充层焊接时,每焊完一根焊条在焊缝金属的热态状况下,立即用锥形园头手锤均匀敲击焊缝金属,使焊缝金属得到延展,从而减小或消除焊接应力,一般焊缝的最后一层(盖面层)不敲击。

.焊后自检

5.4.1.焊接过程结束后彻底清除熔渣及飞溅物,自检焊缝外观尺寸及表

面质量,外观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

5.4.2.对接焊缝金属不得低于母材,并与母材圆滑过渡,焊缝成型美观

力求平直度及宽度基本一致,焊缝表面不允许存在气孔、夹渣、末熔合、焊瘤、裂纹、咬边、弧坑等焊接缺陷,发现以上缺陷需进行修补修磨,并与原焊缝形状基本一致。

5.4.3.角焊缝焊脚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上下焊脚高度力求相等,焊缝

表面不允许存在气孔、夹渣、末熔合、焊瘤、裂纹、咬边、弧坑等焊接缺陷,发现以上缺陷需进行修补修磨,并与原焊缝形状基本一致,凡图纸未注明焊脚高度尺寸的一律以两母材中较薄件厚度为准,焊脚厚度为:a=×t(较薄板厚度)。

5.4.4.自检合格后主动交专检人员验收。

6. 焊接工艺:

.低碳钢焊接

6.1.1.低碳钢焊条选择举例

6.1.2.按低碳钢板厚选择焊条

6.1.3.按焊脚尺寸来选择低碳钢焊条

6.1.4.采用手工焊(SMAW)根据不同直径焊条,推荐使用焊接电流规范参数及使用母材厚度

电流较小,横焊中等,平焊偏大。

6.1.5.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MAG)时的焊接规范参数

6.1.6.低碳钢焊接时预热及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

.中碳钢焊接

6.2.1.中碳钢焊接用焊条、预热及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选择

注:用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条时,预热温度可降低或不预热。

6.2.2.中碳钢焊接工艺要点

1)预热及层间温度:预热是焊接和补焊中碳钢防止裂纹的有效工艺措施。因为预热可降低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的冷却速度、抑

制马氏体的形成。

2)浅熔深:为了减少母材金属熔入焊缝中的比例,焊接接头可做成U形或V形坡口。多层焊时应采用小直径焊条,小焊接电

流,以减少熔深。

3)焊后处理:最好是焊后冷却到预热温度之前就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尤其大厚度工件或大刚性的结构更应如此。如果焊后不

能立即消除应力热处理,则应先进行后热,以便扩散氢逸出。

后热温度约150℃保温2小时。

4)锤击焊缝金属:没有热处理消除焊接应力的条件时,可在焊接过程中用锤击热态焊缝金属的方法去减少焊接应力,并设法使

焊缝缓冷。

.不锈钢焊接

6.3.1.部分奥氏体不锈钢弧焊用焊接材料选择

6.3.2.不锈钢焊接工艺要点

1)热输入:焊接奥氏体不锈钢不能用大焊接热输入,一般焊接所需的热输入比碳钢低20%~30%。过高焊接热输入会造成

焊缝开裂、降低抗蚀性、变形严重和接头力学改变。故宜采

用小电流、低电压(短弧焊)和窄焊道,快速焊可使热输入

减小,采用必要的急冷措施可防止接头过热的不利影响。

2)焊缝污染: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受到污染其耐蚀性能和强度变差。因此焊前必须对焊接区表面(坡口及其附近)做彻底的

清理,清除全部碳氢化合物及其它污染物。薄的氧化膜可用

侵蚀(酸性)方法清除,也可用机械方法去除。层间若有焊

渣必须清除干净,以防止产生夹渣,最后焊道表面也需清

渣,最好用钢丝刷或机械抛光去除。

3)焊条电弧焊:在保证焊透和熔合良好的条件下用小电流快焊速,使焊接熔池受热尽可能小。平焊时,弧长一般控制在

2~3mm,直线焊不做横向摆动,为的是减少熔池热量,防止

铬等有力元素烧损。多层焊时,层间温度不宜过高,可待冷

到60℃以下再清理渣和飞溅物,然后再焊。其层数不宜多,

每层焊缝接头相互错开。焊缝收弧一定要填满弧坑否则产生

弧坑裂纹成为腐蚀起源点。

4)奥氏体不锈钢焊芯的碱性焊条和适用电流:焊条为奥氏体不锈钢焊芯时,由于焊芯电阻大,热导率小,焊接时热量不宜

散发,加之线膨胀系数大,药皮跟不上焊芯的膨胀,出现焊

芯发红和药皮开裂、剥落现象。通常应在焊条使用说明书中

规定的焊接电流、电压许用范围内使用。若无规定可参照下

表:

7. 规范内容

7.1.1.焊工应备有:手锤、砂纸、扁铲、钢丝刷、电磨工具等,以备清

渣和修整。

7.1.2.严禁在被焊件表面随意引燃电弧、试验电流等。焊接临时支撑物

完工后需去除并修磨平。

7.1.3.焊口局部间隙过大时,应进行修整,严禁在间隙内添加塞物。7.1.4.打底完成后,应认真检查打底焊缝质量,确认合格后再进行盖面

焊接。

7.1.5.引弧、收弧必须在坡口内进行,收弧要填满熔池,将电弧引向坡

口熄弧。

7.1.6.点焊、氩弧焊、盖面焊,如产生缺陷,必须用电磨工具磨除后,

再继续施焊,不得用重复熔化方法消除缺陷。

7.1.7.应注意接头和收弧质量,注意接头熔合应良好,收弧时填满熔

池。为保证焊缝严密性,所有焊口至少焊两层,不得一遍完成,层间接头应错开10mm以上,为减轻打底焊道氧化程度,应适应降低层间温度。

7.1.8.盖面完毕应及时清理焊缝表面熔渣、飞溅,经自检合格后交检。

7.1.9.图纸及工艺有无损检测要求的,焊接完成后由操作者负责报验。焊缝经无损检验,如有超标缺陷,可用挖补的方式返修,但同一位置上挖补次数不得超过三次,并做到:a.彻底清楚缺陷。 b .补焊时,应按原工艺要求进行。

8. 安全及注意事项

.焊工工作时必须按公司要求穿戴好工作服及防护用品。

.焊工必须遵守安全、文明施工的规定。

.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高空搭设的脚手架应安全、可靠、并便于施焊并指定专人监护。

.焊工在使用电磨工具时采取防护措施。使用前检查电磨工具砂轮片是否松动,是否需要更换砂轮片。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拔下插头,停止转动后再放下。

.空中施焊时在作业区下方如有易燃易爆物品时,要做好防止飞溅物落下的措施。

.应避免电焊线与带有感应线圈的设备相连,电焊线与焊钳连接部分应放置可靠,避免工作时电弧击伤工件及设备。

.在仓库及存放化学等易燃危险品区域施工,需提前向公司安保部门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有监护人员在现场监督下方可施工。

.下班前及作业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并由专人全面检查设备并切断电源、气瓶是否按要求关闭并归位,在检查确实不存在火险隐患后方可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