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招商方案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招商方案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招商方案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

招商方案

赴山西开展煤炭企业业主

招商引资的实施方案(讨论稿)

根据市委信息调研处《关于到山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市委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市招商局组织开展了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及转移资金招商引资情况的调研,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背景

山西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全省含煤面积6.4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0%,煤炭资源遍布94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大同、吕梁、忻州、临汾等地。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支撑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国家提出了把山西建设成为强大的能源基地。“有水快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是当时能源基地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时间,乡镇煤矿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最多的时候,全省合法矿点数达到近11000座,其中,国有大煤矿数量不足1%,乡镇煤矿产量占到全省的半壁江山。虽然,小煤矿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做出了巨大历史性贡献,但也造成了全省煤炭行业“小、散、乱、差”(规模小、布局散、开采秩序乱、安全生产条件差)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山西矿难频发、生态破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根源。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省针对煤炭行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先后开展了“关井压产、淘汰落后、资源整合”等工作。1999年底,山西全省办理了采矿登记的各类煤矿共有5831座,其中,43.2%为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更多未统计出来的,是星罗棋布的无证“黑煤窑”,规模多在年产万吨以下。

源自的“煤炭产权改革”,成为山西煤炭生产历史上产业调整的分水岭。那一年,山西全省同时关闭了4000多座非法煤矿,并将年产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彻底淘汰,试图经过资源整合遏制频发的矿难。从此,山西开始了煤矿资源整合的“持久战”。

,山西省政府出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淘汰关闭核定生产能力9万吨/年以下的煤矿。这次是山西“煤老板”们经历的第一次具有强制意味的整合,整合的主体是规模达到30万吨以上的煤矿。同时,整合后的煤矿从此需要交纳“采矿权价款”,焦煤3.80元/吨,动力煤1.50元/吨。

后半年,山西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洗牌机遇,断然终结“小煤矿”时代,大步推进“大煤炭经济”。山西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山西煤矿存在的“小、散、乱、差”以及安全生产隐患多的状况。按照《实施意见》,省内同煤集团、焦煤集团、阳煤集团等六家大型国有集团划分了18个主要矿区资源,成为旗舰企业,按照“一个矿区尽可能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能够开发多个矿区”的原则,兼并重组矿区内的各类中小煤矿。政府规定,资源整合“经

过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由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并鼓励大型煤矿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要求到全省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内,使大集团控股经营的煤炭产量达到全省总产量的75%以上。

这个《意见》刚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山西省再度提高目标门槛。4月,《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到,山西全省煤炭矿井总数由2598座减少到1000座,到减到800座,保留矿井要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煤矿职工要全部培训。

二、山西省煤炭整合进展情况

据 10月24日新华网报道:截至24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展顺利。山西11个市煤矿重组整合方案已全部审定完毕,重组整合煤矿企业协议签订率达到97.9%。从已批复和正在批复方案的情况看,全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国有办矿占19%,民营办矿占28%,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办矿占53%。

3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关闭,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其中,90万吨/年及以上的综采机械化矿井占到2/3,平均单井规模由36万吨/年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由此,全省将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1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72个300万吨级

左右的地方集团公司。全省办矿企业由2200多个减少到近130个。

三、山西省煤炭整合资金转移情况

在山西煤炭资源重组后,关于人们想象中的“众多退出煤矿行业的资金”如何疏导,似乎已经成了时下国内媒体最热闹的话题。然而,在山西煤炭资源重组工作接近尾声时,一组组数据否定了外界关于在山西小煤矿重组中可能出现大量套现的猜测。据了解,山西省此次煤炭资源的整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煤矿折价入股,以参股的形式完成重组,自己则成为大煤矿集团的股东之一。一种是将煤矿出售,让整合主体以买断资源使用权的形式一次性或分期付出相应的现金。9月11日,来自山西省煤炭厅、山西焦煤集团、潞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方面的消息证实,在已经完成资产评估、煤矿安全责任主体变更的煤矿中,绝大多数被整合煤矿选择了参股重组形式。

在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较早的时候,就有媒体报道,整合中绝大多数的煤老板对参股大集团后未来的分红不看好,她们更愿意套现离开。尽管外界的臆测异常激烈,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小煤矿主并没有选择以被买断的形式“套现”,“参股重组”仍是大多数煤矿主的选择。

资源整合早期,据业内人士估计,在煤炭资源整合及企业转型过程中,山西各地“煤老板”手中大约有3000亿元的资金。从煤炭领域逐步退出的山西“煤老板”们,正在积极寻求新的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