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进展综述

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进展综述
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进展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进展综述Development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Films

学院(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通过介绍TCO薄膜的功能原理和制备工艺以及现实应用,了解TCO薄膜的特点、作用、研究现状,并由此对TCO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做出总结。

关键词: 透明导电机理;制备工艺;发展前景;TCO

DEVELOPMENT OF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FILMS

ABSTRAC

In this paper, Across to describe the transparent conducting mechanism and the latest researching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CO thin films, to look into the distance the future and acton of TOC. Furthermore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and research of TCO thin films.

KEYWORDS:thin oxide films,transparent,preparation methods,TCO

目录

绪论

TCO薄膜分为P型和N型两种。TCO现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高温电子器件、透明导电电极等领域,如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光探测器、窗口涂层等多个领域。

目前,已经商业化应用的TCO薄膜主要是In O :Sn(ITO)和SnO :F(FTO)2类,ITO 因为其透明性好,电阻率低,易刻蚀和易低温制备等优点,一直以来是显示器领域中的首选TCO薄膜。然而FTO薄膜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生产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节能视窗等建筑用大面积TCO薄膜中,在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1 TCO薄膜的特性及机理研究

1.1 TCO薄膜的特性

一般意义上的TCO薄膜具有以下两种性质:(1)电导率高σ,>103Ω-1?cm-1。TCO 主要包括In、Sb、Zn、Cd、Sn等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以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和氧化锌铝(Alum inum doped Zin cum Oxide简称AZO)为代表,其具有显著的综合光电性能。(2)在可见光区(400~800nm)透射率高,平均透射率Tavg>80%; TCO薄膜综合了物质的透明性与导电性的矛盾。透明材料的禁带宽度大(Eg>3eV)而载流子(自由电子)少,导电性差;而另一方面,导电材料如金属等,因大量自由电子对入射光子吸收引发内光电效应,呈现不透明的状态。为了使金属导电氧化物更好的呈现一定的透明性,必须使材料费米半球的中心偏离动量的空间原点。按照能带理论,在费米能级附近的能级分布是很密集的,被电子占据的能级(价带)和空能级(导带)之间不存在能隙(禁带)。入射光子很容易被吸收从而引起内光电效应,使其可见光无法透过。克服内光电效应必须使禁带宽度(Eg)大于可见光光子能量才能够使导电材料透明。利用“载流子密度”的杂质半导体技术能够制备出既有较低电阻率又有良好透光性的薄膜。现有TCO薄膜的制备原理主要有2种:替位掺杂和制造氧空位。

TCO薄膜为晶粒尺寸几十至数百纳米的多晶层,晶粒择优取向。晶粒尺寸变大,载流子迁移率因晶界散减少而增大,导电性增强;同时晶粒长大会导致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光子散射增强,透光性下降。目前研究较多的有ITO(Sn∶In2O3)、AZO(Al∶ZnO)与FTO(F∶SnO2)。半导体机理为化学计量比偏移和掺杂,禁带宽度大并随组分的不同而变化。光电性能依赖金属的氧化态以及掺杂的特性和数量,具有高载流子浓度(1018~1021cm-3)和低载流子迁移率(1~50cm2V-1s-1),可见光透射率可高达80%~90%。

1.2 TCO薄膜的机理

1.2.1TCO薄膜的光学机理

光学透射率是表征TCO薄膜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有可见光平均透射率、单长透射率和分光光谱等表征方法。研究表明,TCO薄膜透射光波长的短波极限由能隙禁带宽λπhc/Eg,式中λ度决定[3](0=20为本征吸收边,E为禁带宽度),使得波长小于λ0光子将被吸收后激发价带的电子到导带二形成。

1.2.2.TCO薄膜的电导机理

电导率是表征TCO膜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主要由载流子σ=qnμ,式中σ为电导率,q为载流子浓度和霍尔迁移率决定(电量,n为载流子浓度μ,为霍尔迁移率)。

TCO薄膜的高电导率主要取决于它的高载流子浓度,载流子主要由非化学计量性缺陷结构[5]和掺杂效应[6]等提供。非化学计量性缺陷结构的材料一般状态呈现氧缺位或间隙阳离子。如通过CVD制备SnO2薄膜,氧缺位状态下生成部分SnO,1个氧缺位产生2个自由电子,其化学计量式可表示为Sn1-x4+Snx2+2O2-x2-。掺杂是提高载流子浓度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如Sn4+取代In3+以及FTO中F-取代O2-成膜的工艺,主要包括金属氧化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激光化学气相沉积(LCVD)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等。其中PECVD是利用射频电场产生等离子体(1~20eV)来促进化学反应,荷能电子轰击靶材避免了衬底受热而损坏,能够在对温度敏感的柔性衬底(聚氨酯、有机玻璃和聚碳酸酯等)上低温制备TCO薄膜。

2.制备工艺

2.1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

目前已经能用各种PVD技术制备高质量的TCO薄膜,包括真空蒸发、溅射和离子镀[16]等。其中溅射工艺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薄膜制备方法,利用直流(DC)或射频(RF)[17]电源在Ar/O2混合气体中产生等离子体对合金靶或氧化物陶瓷靶进行轰击,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在各种衬底上制备的TCO薄膜广泛应用于等离子体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等领域。

直流磁控溅射工艺存在靶材弧光放电、阳极消失和靶中毒等现象,不利于大面积工业化生产。近年来开发的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克服了以上问题,大大提高了溅射工艺的稳定性。新的中频(MF)电源孪生靶磁控溅射(Twin2Mag)结合智能化的工艺控制使反应溅射的沉积速率提高了1~5倍,且稳定成膜时间有很大提高[18]。

此外,脉冲激光沉积(PLD)工艺也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薄膜制备方法,其原理是激光器在真空环境中发出脉冲激光,聚集在靶材表面使其熔融汽化并沉积到基片形成薄膜。该方法具有工艺可重复性好、化学计量比精确、单一晶相和晶粒择优取向等优点。通过改变激光器脉冲频率(1~400Hz)可调节沉积速率(0.3~100nm/s),改变真空度(10-2~100Pa)来控制成膜粒子多的是氧化铟锡(ITO)薄膜,而掺铝氧化锌(AZO)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TCO薄膜,同时开发的多元氧化物薄膜还有:CdIn2O4、Cd2SnO4、Zn2SnO4和

MgIn2O4等[21,22]。

2.2化学气相沉积方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CVD 方法是气态反应物在衬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沉积成膜的工艺 ,主要包括金属氧化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 、激光化学气相沉积 (LCVD) 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 等。其中 PECVD 是利用射频电场产生等离子体(1~20eV)来促进化学反应 ,荷能电子轰击靶材避免了衬底受热而损坏 ,能够在对温度敏感的柔性衬底(聚氨酯、有机玻璃和聚碳酸酯等)上低温制备 TCO 薄膜。

2.3溶胶凝胶(Sol2gel)法

溶胶2凝胶工艺按工艺可分为旋涂法和浸涂法。它是一种制备多元氧化物薄膜的常用方法。浸涂法是把衬底插入含有金属离子的前体溶液中 ,用均匀的速度将其提出来 ,然后,在含有水分的空气环境下发生水解和聚合反应 ,最后通过热处理而形成所需薄膜。而旋涂法则是把前体溶液滴在衬底后旋转衬底获得湿膜。溶胶2凝胶方法可在分子水平控制掺杂 ,尤其适用于掺杂水平要求精确和多组元体系薄膜的制备的特点是易于控制薄膜的组成成分 ,更重要的是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真空设备 ,可以很容易的在任意形状衬底上大面积均匀成膜 ,而且可以两面同时成膜。所以采用溶胶2凝胶工艺进行TCO 薄膜产业化生产 ,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利于实际应用。同时实践表明 ,采用溶胶2凝胶工艺制成的 TCO 薄膜热镜的保温性能在玻璃两面优于传统镀银薄膜。

2.4磁控溅射法薄膜的制备

磁控溅射技术制作的薄膜特点是能在低温下沉积获得优良的光学和电学性能。而且 ,它还具有基片温度低、沉积速率高、易控制、成膜黏附性好、成本低、能实现大面积制膜的优点 ,同IC 平面器件工艺有兼容性 ,因此成为现如今工业化生产研究最深、最成熟、应用最广的一项成功制膜技术 ,同时也是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制备技术的研究热点。透明导电薄膜的主要特性是透明和导电。这两个指标的因素受很多方面影响 ,如基片温度、溅射电压、溅射压力、沉积速率、氧分压以及靶材的组分比等等。磁控溅射技术的制备尽可能要求透明导电薄膜要低电压溅射 ,因为磁控溅射等离子体中的负离子主要是氧离子 ,被阴极(靶)电压加速并与加速电压成正比 ,由于入射到基片表面能量很高 ,会导致透明导电薄膜因受离子轰击而损伤 ,而使得薄膜电阻增大。

因此Wendt 和 Ellmer 等[12 - 14]研究了氧分压、溅射电压等工艺参数和离子能量对 ZAO 薄膜成膜质量的影响。他们研究发现氧分压的工艺窗口比较窄 ,是制备过程中比较难以控制的重要参数 ,对薄膜的光电性能有较大的影响。Mina2mi 等[15]还发现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 ZAO 薄膜 ,其在基片垂直方向上的薄膜电阻率要低于基片平行方向 ,而且薄膜结晶性能与靶和基片的放置状况有依赖关系,而且十分紧密。姜健等[16]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ZAO 薄膜的电阻率最小可达(2~5) ×10-

4Ω·cm ,可见光透射率大于 85 %。同时还发现 ,薄膜的厚度受基片温度的影响 , ZnO :Al 的电学特性也受影响 ,但随着基片温度的慢慢升高 ,这种影响逐渐减弱 ,在300 ℃以下 ,对于靶刻蚀处来说膜厚较小 ,然而在350 ℃时基片上形成的膜厚却较为一致。尽管磁控溅射法在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中使用最为广泛 ,然而溅射过程中产生的高能溅射粒子可能损坏基片和开始生成的薄膜 ,这对成膜的质量有一定负面影响。

2.5喷射热分解法 TCO 薄膜的制备

喷射热分解法的薄膜制备方法是伴随着制备太阳能电池透明电极而发展起来的。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沉积速率高、容易选取廉价反应物、易实现大面积沉积 ,降低制备成本等优点与常压/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磁控溅射、溶胶2凝胶技术相比。

Ramakrishna R[26]等研究了高取向、高电导率的 ZnO :Ca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通过采用喷射热分解法发现在掺杂 Ca 的原子分数为 5 %、基片温度为350 ℃的条件下 ,获得电阻率为7. 6 ×10- 4Ω ·cm ,透光率 > 85 %的ZnO :Ca 薄膜。

Szanyi János[27]研究了采用热解反应制备的 SnO2 :F ,当沉积温度大于410 ℃时 ,薄膜的透过率降低 ,影响其使用。而沉积温度降低 ,沉积率相应也要降低 ,,膜中容易出现乳白色的白雾 ,同时也容易出现非晶。为了使问题得以解决 ,雷智等[28]系统研究了对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质等的影响的几个因素,反应添加物比例优化及气体喷头改进对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质等作用的大小。在 320~380 ℃温度范围内 ,沉积得到透明低阻的 SnO2 :F 薄膜 ,从而该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达 80 %~90 %。由于采用喷射热分解工艺制备的薄膜厚度与载气流量及溶液雾化微粒线度有关 ,使得难以控制喷射热分解工艺对薄膜厚度的影响,从而影响了薄膜的性能。

总的来说,各种制备方法各有优点和缺点,下图为各种制备方法的对比。

3.TCO材料的发展

3.1 二三元系TCO

In2O3:Sn(ITO),SnO2:F,ZnO:Al。CdO:In是几种常用的透明氧化物导电膜。具

有10电阻率的优异电学性能,但由于其有毒,因此从环保角度考虑其应用受到了限制。通过半导体掺杂贡献载流子来降低其电阻率。ITO薄膜具有透光性好、电阻率低、易刻蚀和易低温制备等优点。典型的ITO膜的方阻约为10sq?,或者其电阻率在1数量级上,可见光的透射率>80%。但这样的方阻难以适应未来大屏幕平面显示器的要求,虽然增加膜厚可以降低其方阻,但会导致对一定波段光吸收。因ITO的带宽只有2.6eV,在蓝绿光波段,带间吸收起主导作用。针对ITO膜厚超过200nm时会产生对蓝绿光吸收这一问题,开发了通过掺入一定Ge和In的GaInO3使其带宽达3.3eV。GaInO3虽然有良好的透光性,但其电阻率大约是ITO的10倍。故他们又从降低电阻率的角度出发,开发了Zn3In1.975Sn0.025O6即ZITO。复旦大学孟扬[5]等人发现在In2O3中掺入Mo,可以使得其电阻率大大降低,但波谱透射率几乎不变。

据此,提出一种方阻为6.5sqcm?×?4101新的透明导电氧化物In2O3:Mo(IMO),在玻璃衬底可见光平均透射率超过80%。这是因为高价的Mo+6取代In+3会产生更多的自由电子,从而增强其导电性能。ITO性能虽好,但由于其资源稀缺,In矿的品位又很低,所以没有专门的冶炼,仅作为其它元素冶炼的副产品,故生产成本高昂,1995年In的价格就达$550/kg。

目前,In全世界的年市场供应量约为200t,大约有一半用于FPD生产,由于Zn廉价、资源丰富、无毒等优势,所以开发In代材料的研究工作一直进行着。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发的掺杂ZnO发展迅猛,且随着制膜及掺杂工艺的不断发展,其性能正逐渐接近ITO。通过脉冲激光沉积(PLD)及电弧离子镀(ADIP)工艺制备的ZnO∶Al和ZnO∶Ga膜,其电阻率已经达到了的数量级。由于Zn与O的键合力较强,因此其氧化控制要比Sn和In困难。取代ITO作FPD透明电极的掺杂ZnO在酸碱中都易腐蚀,湿的光刻工艺无法应用的局限,但这可以通过全干的氧灰化(oxygen ashing)工艺克服。在二元系TCO中,掺杂ZnO 被认为是取代ITO的最佳候选材料。其中三元系TCO主要有:Zn2SnO4,ZnSnO3,MgIn2O4,GaInO3,(Ga,In)2O3,Zn2In2O5,In4Sn3O12.

3.2 多元TCO材料

光电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透明导电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二元TCO受到材料自身性能的局限,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以日本的T.Minami和Bell实验室为代表,从90年代开始了多组元TCO材料的研发工作[6][7]。其中ZnO–In2O3–SnO2、In4Sn3O12通过RF磁控溅射获得了(3~4)×10-4Ωcm的电阻率和平均80%的可见光透射率。多元TCO主要有二元-二元组合:ZnO–SnO2,ZnO–In2O3,ZnO–V2O5In2O3–SnO2,三元-三元组合则有:Zn2In2O5-MgIn2O4,Zn2In2O5-In4Sn3O12,ZnSnO3-Zn2In2O5ZnSnO3-In4Sn3O2,ZnSnO3-Z n2In2O5,以及GaInO3-In4Sn3O12。为了克服TCO 薄膜单一组分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方面的缺陷,一般将二元氧化物( ZnO、In2O3 、SnO2 等) 或三元氧化物(CdIn2O4 、Cd2 SnO4 、

Zn2 SnO4 、MgIn2O4 等) 按一定比例烧结成靶材,制备出光电性能优良的多元TCO 薄膜。

而T. Minai 等[32 ,33 ] 通过利用DC/ RF 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ZnO2SnO2 和Zn2 In2O52In4 Sn3O12等薄膜,室温下制备的20nm厚Zn2 In2O52In4 Sn3O12膜不仅具有高达95 %以上的可见光透射率、表面电阻为250~750Ω/ cm2 ,而且膜厚为130nm 时表面电阻小于100Ω/cm2 。与此同时ZnO2In2O3 、In2O32Co InO3 、ZnO2V2O5 等多元TCO薄膜的研究方向也变得重要。

3.3 TCO新材料的设计

从p-型TCO问世后,通过引入共价,定域的价带边缘变成一种扩展结构,使得受主能级降低提出一种化学调制价带法(chemical modu-lation of the valence band)(CMVB)。人们对材料透明导电的原理有了新的认识。Hosono[9]在考虑基质自身的价带结构的基础上,CMVB法使人们发现了扩展价带结构普通半导体材料,但以目前发展状况看来氧化物置换掺杂比较困难。

Codoping的缺点是载流子浓度很难控制,由此比较最佳的方法应该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吸收不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下,TC0 薄膜对可见光的吸收是随着自由载流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载流子迁移率的增大而减小;TCO 薄膜的透明区域波长上限主要由载流子浓度确定,随着它的增大而减小;故采用提高载流子迁移率的方法来降低TCO 薄膜的电阻率不必牺牲其光学性能。对透明导电性的化学及结构起源的基本理解,仍然在拓展和提高对基质材料的应用。由此对于电子器件或导线,载流子迁移率是确定其响应速度和功耗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提高TCO 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可以使得TCO 薄膜得以更广泛的应用。如何有效提高载流子迁移率是个难题。已经被研究多年的In2O3:Sn、SnO2:F 和ZnO :Al等TCO 薄膜比电子工业中使用的常规半导体材料低1~2个数量级,在单晶衬底上外延生长TC0薄膜的方法虽然可以提高载流子迁移率[4 ],但是效果有限,而且无法大规模应用,通常认为TCO 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主要受电离杂质散射的影响,它的载流子迁移率一般在20~60 cm。VS 之间。而基于该散射,载流子迁移率与薄膜材料的价态差(掺杂离子与被替代离子之间的化合价之差)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从提高载流子迁移率方面IMO 薄膜提高了TCO 薄膜的电导率,这是TCO 薄膜领域的一个新突破,不仅为进一步提高TCO 薄膜的性能,而且扩展了其现实应用。

4.透明导电膜的应用研究

4.1.1平板显示器(FPDs)

随着大尺寸平面高清晰度电视(HDTVs)、便携式计算机大屏幕高分辨显示器的问世,FPDs成为未来显示器的主流,被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的仪表面板,可视电话,家用显示,电视,游戏机以及医用、军用的特殊显示设备[1]。根据DisplaySearch的市场调查统计情况,到2005年FPDs的销售额突破270亿美元。自1997年日本生产了商用柔性衬底

(PET)ITO膜用于液晶显示(LCD)透明电极。而后美纸型电泳显示器(EPDs)由美国SiPix 公司成功开发并建成世界第一条14”roll-to-roll制程生产线。再者纸型FPDs可以应用于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等领域。显示器领域的蓬勃发展带动透明导电材料不断发展是未来共同发展的趋势。如下图为平板显示器自1996年到2005年的销售量统计。

4.1.2低辐射(low-e)窗和电致变色窗(EC)

低辐射(low-e)窗在发达国家已经有很大市场,在1996年,美国的low-e涂层玻璃的年消费量达7.3×107m2。low-e涂层玻璃广泛用于汽车车窗,建筑用的节能玻璃。电致变色窗,又叫智能窗(Smart Windows)。由于低辐射节能窗夏天可以阻止太阳热量入射,冬天可以防止室内热量向外散发,是理想的环保节能设施。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重视,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估计在美国有200亿平方英尺的窗体面积,如果采用电致变色窗材料就可以在不仅夏日取代空调,大大节约电能的消耗。

另一方面室内热量损失的降低所带来的一个显著效益是环保。寒冷季节,建筑物采暖所造成的CO2、S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是重要的污染源。如果使用Low-E玻璃,因为热损失的降低,可以大幅度减少因采暖所消耗的燃料,从而有效的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Low-E玻璃对太阳光中可见光有高的透射比,可达80%以上,而反射比则很低,这使其与传统的镀膜玻璃相比,光学性能大为改观。从室外观看,外观更透明、清晰,即保证了建筑物良好的采光,同时又避免了以往大面积玻璃幕墙、中空玻璃门窗光反射所造成的光污染现象,营造出更为柔和、舒适的光环境。

Low-E玻璃的上述特性使得其在发达国家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我国的人口密度大,资源相对匮乏,而建筑能耗已经占全国总能耗的27.5%左右。因此,大力开发Low-E 玻璃的生产技术并推广其应用领域,必将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强烈的太阳光及尾随汽车远光灯的强光照射会使汽车的后视镜令人炫目反光,使得道路交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自动防炫目后视镜,可以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外来光的强度调节反射光的强度,以达到防炫目的目的。

基于全固态薄膜电致变色设备的汽车自变暗后视镜的结构为:玻璃上镀一层SiO2阻挡膜,在它上面又镀了一层ITO膜为透明导电膜,然后依次沉积一层阴极变色WO3膜、一层

Ta2O5离子传导膜和一层阳极变色NiOx膜,然后再用由铝和钯组成的双导电膜覆盖在这个膜系上,它们共同构成镜面膜层,把ITO和铝膜连接到控制设备上就可以使镜面自动变暗了。

4.1.3 光伏器件(PV)

伴随着人们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的深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等的光伏材料将成为未来透明导电膜的又一主导市场。PV System,称为太阳光电系统或光伏系统,依分类有独立型、并联型与混合型。是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整套系统,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一种,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产生的电能,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不管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且不涉及机械部件。目前,光伏发电产品主要用于两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主要为广大无电地区居民生活生产提供电力,还有微波中继电源、移动电源和备用电源;二是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地厂各种灯具等。

4.1.4 其它

透明导电膜不仅被应用于飞机玻璃的除霜,加热炉隔热视窗(Oven Windows),飞机等航天器仪表消静电及电磁屏蔽,静电复印、触摸屏、薄膜开关等。而且透明导电膜涂覆玻璃还应用隐形安全电路(invisiblesecurity circuit)用作珍贵文物的安全保护[30],也可以用作无线电天线置入汽车玻璃。透明导电薄膜的重要性在近几年日渐突显,因此需求迅速增长。

4.2 TCO按化学导电的分类

4.2.1 n型TCO薄膜

n型TCO(n型TCO)薄膜的发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Badekar于1907年制备的CdO 薄膜[10]是第一个n型TCO,此后,为满足不同的应用,材料学家们陆续的开发出了以SnO2,In2O3和ZnO为掺杂基体的n型TCO薄膜,现在一些重要的n型TCO薄膜,如著名的ITO薄膜(掺Sn的In2O3,即In2O3:Sn),FTO薄膜(掺F的SnO2,即SnO2:F)和AZO薄膜(掺Al的ZnO,即ZnO:Al),它们已分别制成了ITO玻璃、FTO玻璃和AZO玻璃,并已实现了产业化应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ITO薄膜,它的电阻率小至10-4毟·cm,可见光的透射率达85%以上,其性能指标已被企业界被用作衡量其他TCO薄膜性能的标准.

4.2.2 p型TCO(p型TCO)薄膜

p型TCO(p型TCO)薄膜的出现则要晚得多,在1993年,Sato等人才报道了第一种p

型TCO薄膜材料———NiO半透明薄膜[11].理想化学配比的NiO薄膜是一种室温绝缘体,通过增加Ni空位和/或填隙氧原子,可大大降低NiO的电阻率,使之呈现良好的p型电导,掺Li的NiO薄膜的电导率可降低到~1.4毟-1cm-1[12].1997年,H.Kawazoe等人首次报道了铜铁矿(delafossite)结构的CuAlO2薄膜是一高度透明的p型TCO薄膜[13].该发现打开了被称为“透明电子学(transparent electrics)。p型TCO薄膜的发现为一些应用研究打开了大门,它是实现透功能光电子器件的必要组成部分,如短波长发光二极管、紫外激光器、多结太阳能电池、紫外光探测器和需要空穴注入的光电子器件的透明电极等等。

5.TCO薄膜面临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5.1存在问题

尽管TCO薄膜已经在现实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迄今为止,工业上实际使用的TCO 薄膜基本都是n型的,因为缺少合适的p型TCO薄膜与之配合形成p型n结,只有获得了性能合适且晶格匹配的p型和n型TCO薄膜材料,才能把TCO薄膜的半导体功能利用起来,实现透明光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因而n型TCO薄膜也只能作为透明金属使用。但是,尽管过去十几年来在实验室里成功制备出多种p型TCO薄膜材料[11—15]和基于p 型n结的器件[15—19],但目前的p型TCO薄膜的性能还远远不能和n型TCO薄膜相比,体现在其电导率和空穴迁移率太低,性能稳定性很差.由于TCO薄膜通常是离子性很强的极性半导体,具有掺杂的不对称性,很难同时实现n型掺杂和p型掺杂,通常p型TCO薄膜较难制备,制备后其性能很快退化.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是p型ZnO,由于离子自补偿效应[14,21,22],经过一段时间后,其p型电导变差、消失,甚至转变为n型电导大大缩短了所制作的器件的寿命,这是阻TCO在现实中的应用。

目前,为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材料学家们陆续开发出了以SnO2,In2O3和ZnO为掺杂基体的n型TCO薄膜,现在一些重要的n型TCO薄膜,如著名的ITO薄膜(掺Sn的In2O3,即In2O3:Sn),FTO薄膜(掺F的SnO2,即SnO2:F)和AZO薄膜(掺Al的ZnO,即ZnO:Al),它们已分别制成了ITO玻璃、FTO玻璃和AZO玻璃,并已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同时,随着透明导电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透明导电材料专用性将会越来越突出,如对于象ATM触摸屏用透明电极持久性比导电性更重要,而对大屏幕显示器的透明电极而言导电性非常重要,这样在材料的开发方面可以根据使用条件有针对性的朝多元化发展。

在实验研究的同时,理论发展也日渐系统,从相空间的提出到基于TCO p-n结的研制成功,使人们对透明导电材料的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对于透明导电性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目前,多组元TCO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还没有电阻率低于ITO的多组元TCO的报道,多组元TCO的开发对制备及掺杂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掺杂ZnO被视为ITO的最佳替代材料,但要实现大面积、高速率沉积仍需要制备技术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

5.2 方向前景

综上所述目前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金属基复合多层膜和多组元TCO上,形成两个平行的发展方向。从应用方面,透明导电氧化物(TCO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1)降低电阻。随着大屏幕显示的快速发展,对低电阻TCO的需求日益强烈。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面显示器正向大屏幕、高清晰度方向发展,对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平面显示器的可驱动尺寸直接受其透明列电极薄膜的电阻率的制约,例如一个标准的、非拼接的VGA屏,当ITO列电极的方块电阻为9.6Ω时,由非闪烁显示所限制的最大可得屏尺寸为30.48cm(12英吋),而当ITO列电极的方块电阻改善为1Ω时,最大可得屏为60.96cm(24英吋)。

(2)光波滤通波段延伸至深紫外(deep-UV)区。深紫外透明TCO膜主要用于缩微平板印刷术相移掩模的防静电层以及紫外光电器件的透明电极。1997年日本的Hosono[8]报告了第一个p-型TCO材料CuAlO2,此后相继又有CuGaO2、SrCu2O2(SCO)问世。

p-型TCO的发现使得TCO成为一个半导体的前沿:透明氧化物半导体(TOS)。2000年,通过薄膜异质外延生长法,成功地制备了基于p-n异质结的紫外发射二极管(p-SCO 和n-ZnO)。第一次实现了基于TCO的LED,开辟了TCO的双极应用的先例。除了上面论述的TCO及多层膜,透明导电材料也向有机材料及宽带非氧化物材料方向发展,1977年日本的H.Shirakawa在掺杂聚乙炔中发现了聚合物导电现象,后来在与Macdiarmid 和H.Shirakawa的合作研究中,用I2掺杂的聚乙炔导电率达到3000S/m,三人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导电聚合物的开发应用为透明导电材料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结束语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对透明导电薄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必须不断改进 TCO 薄膜的制备方法 ,而且努力的方向应体现完善薄膜性能、降低反应温度、提高控制精度、降低制备成本和适应集成化等趋势。对不同的薄膜材料、不同的衬底和不同的应用目的 ,研究有针对性的制备方法 ,发展低温制备技术、柔性衬底制备方法以及低成本制造工艺 ,使工艺的适应性更好 ,薄膜的应用领域更广 ,器件的制造成本更低。

(1)针对平面显示和太阳能电池等应用领域 ,继续提高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和降低薄膜的电阻率。除了工艺技术和参数的改进 ,如何提高 TCO 薄膜的迁移率是降低薄膜的电阻率同时保证其较高光学性能的努力方向之一。

(2)针对建筑保暖等大面积应用领域 ,溶胶2凝胶、喷雾热分解等大面积、低成本制备工艺合成 SnO2 : F等低成本、高红外反射率 TCO 薄膜应该是研究的重点。

(3)寻找更好的柔性衬底和开发相应的制备工艺。尽管在柔性衬底上制备的透明导电膜可以保持与硬质衬底上制备时相当的光电特性 ,但是有机柔性衬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耐高温 ,这给薄膜的沉积带来一定的难度 ,而且薄膜的附着力较差。因此 ,

合适的有机薄膜衬底的选择和适当的制备工艺的选取是今后工作的方向。

(4)研究 p 型 TCO 薄膜材料的合成方法 ,开发TCO 异质结和透明半导体器件。p 型透明导电薄膜及透明导电材料器件的研究时间不长 ,性能及制备方法都有待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志镇,吕建国,等.ZnO薄膜P型掺杂的研究进展.无机材料学报,2003(1):18

[2]黄昆.固体物理.北京:高教出版社,1988.25陈辉明.浙江大学硕士论文.1998.61

[3]姜昌.大面积磁控溅射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2004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4

[4]赵谢群.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研究现状与产业化进展.电子元件与材料,2000,19(1):40

[5]JosephM,TabataH,SaekiH,etal.PhysicaB,2001,3022303:140

[6]Lewis Brian G. Paine David C,Applications and Processing of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s [M]. MRS Bulletin, August 2000.

[7]Granqvist C G, Hultaker A,Transparent and conducting ITO films: new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J]. Thin Solid Films, 2002: 411 1-5.

[8]Phillips Julia M, Cava R J, Thomas G A, et al. Zinc- indium-oxide: A high conductivity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J]. Appl. Phys. Lett, 1995, 67(15).

[9]Cava FL J, Phillips Julia M, Kwo J, G. et al. GaInO3: A new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J]. Appl Phys Lett, 1994, 64(16).

[10]Meng Yang, Yang Xi-liang, Chen Hua-xian, et al. A new transparent conductive thin film In 2O3 :Mo.[J].Thin Solid

[11] Bender M, Seelig W, Daube C, H. et al. Dependence of film composition and thicknesses on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ITO-metal-ITO multilayers. [J]. Thin Solid Films, 1998, 326:67-71.

[12] Choi K H, Kim J Y, Lee Y S, et al. ITO/Ag/ITO multilayer film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 very low resistance transparent electrode. [J]. Thin Solid Films 1999. 341: 152.

[13] Andreas Kl?ppel, Herbert Pfeiffer, Prof. Dr. Johannes, Low resistivity multilayers for flat panel display electrodes.

[14] Andreas Kl?ppel , Dr. Hans-Georg Lotz, Double silver layer systems with ultra-low resistivity for displays , www.Applied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952559.html,, 2001.

[15] Masato Kiuchi, Akiyoshi Chayahara, Titanium nitride for transparent conductors. [J]. Appt. Phys.1994, 64(8).

[16] Qadri S B, Kim H, Khan H R, Transparent conducting films of In2O3 -ZrO2 , SnO2 -ZrO2. [J]. and ZnO-ZrO2, Thin Solid Films 2000, (377-378): 750-754. [17] Ginley David S. Bright Clark,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s. [J]. MRS Bulletin, August 2000.

[18] Gordon Roy G, Criteria for Choosing Transparent Con-ductors. [J]. MRS Bulletin, August 2000.

[19] Fumihito Niino , Hiroshi Hirasawa , Ken2ichi Kondo. Depo2 sition of low2resitivity ITO on plastic substrates by DC arc2 discharge ion plating. Thin Solid Films , 2002 ,(411) :28

[20]1Wu Wen2Fa , Bi2Shiou. Deposition of indium tin oxide films on polycarbonate substrates by radio2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Thin Solid Films , 1997 , 298 :221

[21] Ma Jin , Li Shuying , Zhao Junqing ,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indium tin oxide deposited on polyester sub2 strates by reactive evaporation. Thin Solid Films , 1997 ,307 : 200

[22]Park Sung Kyu , Han Jeong In , Kim Won Keun , et al. Deposition of indium2tin2oxide films on polymer substrates for application in plastic2based flat panel displays. Thin Films , 2001 , 397 :49

致谢

感谢陈昌兆导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从开始的搜集材料,初稿的审核到最后论文的定稿的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及时给予我建议,指出不足之处,帮助我更好地组织论文结构,不断充实论文的内容。在此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感谢培养我四年的学校。

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地基本原理

金屬氧化物透明導電材料的基本原理 一、透明導電薄膜簡介 如果一種薄膜材料在可見光範圍內(波長380-760 nm)具有80%以上的透光率,而且導電性高,其比電阻值低於1×10-3 ·cm,則可稱為透明導電薄膜。Au, Ag, Pt, Cu, Rh, Pd, A1, Cr等金屬,在形成3-15 nm厚的薄膜時,都有某種程度的可見光透光性,因此在歷史上都曾被當成透明電極來使用。但金屬薄膜對光的吸收太大,硬度低而且穩定性差,因此人們開始研究氧化物、氮化物、氟化物等透明導電薄膜的形成方法及物性。其中,由金屬氧化物構成的透明導電材料(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以下簡稱為TCO),已經成為透明導電膜的主角,而且近年來的應用領域及需求量不斷地擴大。首先,隨著3C產業的蓬勃發展,以LCD為首的平面顯示器(FPD)產量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顯示器市場已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氧化銦錫(In2O3:Sn, 意指摻雜錫的氧化銦,以下簡稱為ITO)是FPD的透明電極材料。另外,利用SnO2等製成建築物上可反射紅外線的低放射玻璃(low-e window),早已成為透明導電膜的最大應用領域。未來,隨著功能要求增加與節約能源的全球趨勢,兼具調光性與節約能源效果的electrochromic (EC) window (一種透光性可隨施加的電壓而變化的玻璃)等也可望成為極重要的建築、汽車及多種日用品的材料,而且未來對於可適用於多種場合之透明導電膜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 二、常用的透明導電膜

一些目前常用的透明導電膜如表1所示,我們可看出TCO佔了其中絕大部分。這是因為TCO具備離子性與適當的能隙(energy gap),在化學上也相當穩定,所以成為透明導電膜的重要材料。 表1 一些常用的透明導電膜 三、代表性的TCO材料 代表性的TCO材料有In2O3, SnO2, ZnO, CdO, CdIn2O4, Cd2SnO4,Zn2SnO4和In2O3-ZnO等。這些氧化物半導體的能隙都在3 eV以上,所以可見光(約1.6-3.3 eV)的能量不足以將價帶(valence band)的電子激發到導帶(conduction band),只有波長在350-400nm(紫外線)以下的光才可以。因此,由電子在能帶間遷移而產生的光吸收,在可見光範圍中不會發生,TCO對可見光為透明。

【CN109727706A】一种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4410.0 (22)申请日 2019.03.08 (71)申请人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地址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生产力大厦168室 (72)发明人 朱立新 吴良辉 李要山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宫爱鹏 (51)Int.Cl. H01B 5/14(2006.01) H01B 13/00(2006.01) H01B 1/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银纳米线加入到 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均匀,将上述分散液通过 真空抽滤到有机系滤膜表面,之后将滤膜干燥, 得到银纳米线分散均匀的滤膜A;(2)将液体硅橡 胶与相应的交联剂混合均匀,之后通过旋涂将混 合物均匀地分散到金属薄膜表面,再经固化处 理,得到薄膜B;(3)将滤膜A有银纳米线的一侧和 薄膜B有固化后硅橡胶的一侧紧密贴合,经压力 处理,将滤膜上的银纳米线膜转移到硅橡胶薄膜 表面;(4)将步骤(3)的样品浸泡在稀酸溶液中, 使得硅橡胶薄膜表面的金属薄膜完全溶解,即得 到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本发明制备的超薄柔性透 明导电薄膜导电均匀、 柔性好。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CN 109727706 A 2019.05.07 C N 109727706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727706 A 1.一种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银纳米线加入到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均匀,将上述分散液通过真空抽滤到有机系滤膜表面,之后将滤膜干燥,得到银纳米线分散均匀的滤膜A; (2)将液体硅橡胶与相应的交联剂混合均匀,之后通过旋涂将混合物均匀地分散到金属薄膜表面,再经固化处理,得到薄膜B; (3)将滤膜A有银纳米线的一侧和薄膜B有固化后硅橡胶的一侧紧密贴合,经压力处理,将滤膜上的银纳米线膜转移到硅橡胶薄膜表面; (4)将步骤(3)的样品浸泡在稀酸溶液中,使得硅橡胶薄膜表面的金属薄膜完全溶解,即得到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滤膜A表面银纳米线的沉积量为100~500mg/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交联剂与液体硅橡胶的比例为2~10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液体硅橡胶为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氢硅氧烷中的一种;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苯甲酰、2、5-二甲基地-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甲基乙烯基双吡咯烷酮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有机系滤膜为聚四氟乙烯滤膜、聚丙烯滤膜、尼龙滤膜、聚砜滤膜、再生纤维素滤膜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固化温度为40~80℃,固化时间为12~24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压力为1~5MPa,压力处理时间为12~24h。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金属薄膜为镁、铝、铁、铜、锌、锡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旋涂速度为2000~6000rp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稀酸溶液为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中的任意一种,稀酸溶液的浓度为1~5mol/L,浸泡时间为12~24h。 10.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方法制备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2

【开题报告】ZnO-SnO2透明导电薄膜光电特性研究

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ZnO-SnO2透明导电薄膜光电特性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透明导电薄膜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平面显示器、抗静电涂层等诸多领域,市场规模巨大。 1. 透明导电薄膜的概述 自然界中往往透明的物质不导电,如玻璃、水晶、水等,导电的或者说导电性好的物质往往又不透明,如金属材料、石墨等。但是在许多场合恰恰需要某一种物体既导电又透明,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平板显示器和太阳能电池光电板中的电极材料就是需要既导电又透明的物质。透明导电薄膜是薄膜材料科学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它的基本特性是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低电阻率,高透射率,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既有高的导电性,又对可见光有很好的透光性,而对红外光有较高反射性的薄膜。正是因为它优异的光电性能,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光电器件中,例如:平面液晶显示器(LCD),太阳能电池,节能视窗,汽车、飞机的挡风玻璃等。自从1907年Badeker制作出CdO透明导电薄膜以后,人们先后研制出了In2O3,SnO2,ZnO等为基体的透明导电薄膜。目前世界研究最多的是掺锡In2O3(简称ITO)透明导电薄膜,掺铝ZnO(简称AZO)透明导电薄膜。同时,人们还开发了CdInO4、Cd2SnO4、 Zn2SnO4等多元透明氧化物薄膜。 2. SnO2基薄膜 SnO2(Tin oxide,简称TO)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其禁带宽度Eg=3.6eV,n 型半导体。本征SnO2薄膜导电性很差,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的是掺杂的SnO2薄膜。对于SnO2来说,五价元素的掺杂均能在禁带中形成浅施主能级,从而大大改善薄膜的导电性能。目前应用最多、应用最广的是掺氟二氧化锡(SnO2:F,简称FTO)薄膜和掺锑二氧化锡(SnO2:Sb,简称ATO)薄膜。SnO2:Sb薄膜中的Sb通常以替代原子的形式替代Sn的位置。掺杂Sb浓度不同,电阻率不同,最佳Sb浓度为0.4%-3%(mol)的范围对应电阻率为10-3Ω·cm,可见光透过率在80%-90%。SnO2:F薄膜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好、硬度高、生产设备简单、工艺周期短、原材料价格廉价、生产成本

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进展

氧化锌基透明导电薄膜研究 汇报人:卢龙飞 导师:齐暑华 学号:2014201921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氧化锌基导电薄膜的基本特征、发展近况,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氧化锌导电薄膜参杂 Progess in research of ZnO based transparentconductinve films Abstract:Basic traits and latest development of ZnO based conductive thin film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nd the prospect of ZnO conductive films was also forecased. Keywords:ZnO conductive thin films doping 0.引言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films)[1-3],简称TCO,由于本身的透明性和导电性,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功能薄膜材料,在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显示器、发光二极管LED、触摸屏等)、面发热膜(除霜玻璃)、红外反射族(汽车贴膜、建筑窗坡璃)、防静电膜、电磁屏蔽膜、电致变色密、气敏传感器、高密度存储、低波长激光器、光纤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透明导电材料是一类对可见光具有高透光率,同时又具有高导电率的特殊材料由于其特有的光电性能,透明导电材料在电子信息技术光电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国防技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4-7]。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关注Zn O薄膜。相比氧化铟锡(ITO)而言,ZnO具有原材料廉价无毒沉积温度低等优点,并且在H2等离子体环境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尽管ITO薄膜目前仍是工业化应用最多的透明导电材料,但研究表明,在ZnO中通过掺杂Al、Ga、In等元素能有效提高薄膜光电性能,未来有望替代ITO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透明导电材料早期研究者大多在硬质材料衬底如硅片玻璃陶瓷上制备ZnO基透明导电薄膜。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开始朝柔性化超薄化方向发展,比如触摸屏太阳能电池等,使得对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需求日益迫切柔性透明导电薄膜有许多独特优点,例如可绕曲质量小不易碎易于大面积生产成本低便于运输等。因此,开发具有实用前景并且性能优异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ZnO基本特征 氧化锌(ZnO, Zinc Oxide)是一种新型的宽带隙II-VI 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兼具有光电、压电、热电以及铁电等特性,可以方便地制备成薄膜以及各种形态的纳米结构。ZnO主要有四方岩盐矿立方闪锌矿和六方纤锌矿3种结构,通常情况下以纤锌矿结构存在,属六方晶系热稳定性好熔点1975℃,常温下禁带宽度为3.37eV对应于近紫外光阶段,作为一种压电材料,具有激活能大(60 meV)、压电常数大、发光性能强、热电导高等特点[8]。ZnO存在很多浅施主缺陷主要有氧空位V0和锌间隙Zni,使得ZnO偏离化学计量比表现为n型本身就有透明导电性,但高温下400K电稳定性不好同时红外反射率较低。 ZnO有较大的耦合系数;ZnO中掺杂Li 或Mg 时可作为铁电材料;ZnO与Mn元素合金化后是一种具有磁性的半导体材料;高质量的单晶或纳米结构ZnO可用于蓝光或紫外发光二极管(LEDs)和激光器(LDs);通过能带工程,如在ZnO中掺入适量的MgO或CdO形成三元合金,可以实现其禁带宽度在2.8~4.0 eV 之间的调控。通过掺杂III 族元素(B、Al、Ga、In、Sc、Y)或IV 族元素(Si、Ge、Ti、Zr、Hf)以及VII 族元素(F)之后,ZnO有优良的导电性,同时也有可见光高透过性,可用作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材料,应用于平板显示器、薄膜太阳电池等多个领域[9]。ZnO基薄膜在氢等离子气氛下的化学稳定性良好,并且原材料丰富、价廉、无毒,所以近年来ZnO基透明导电薄膜被研究应用于薄膜太阳电池的透明电极[10]。 2.透明导电薄膜

第八章 实验一 磁控溅射法制备透明导电氧化物ITO薄膜-2012

磁控溅射法制备透明导电氧化物ITO薄膜 授课老师:张群 材料科学系 实验目的: 1. 掌握磁控溅射镀膜系统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掺锡氧化铟(ITO)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 一.引言 透明导电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CO)薄膜是一种高简并态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以其独特的透明性与导电性结合于一体而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和太阳电池等领域。TCO薄膜材料一般具有载流子浓度高,费米能级(E F)位于导带能级(E C)以上,电阻率小(可低至10-4 Ω·cm),禁带宽度宽(>3 eV)等特点,使薄膜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的同时在可见光范围具有高的透射率(>80 %)。其中常见的TCO材料是掺锡氧化铟In2O3:Sn(ITO)、掺氟氧化锡SnO2:F(FTO)和掺铝氧化锌ZnO:Al(AZO)薄膜。由于ITO薄膜具有优良的电学和光学性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几乎成为TCO薄膜的代名词。ITO薄膜除了具有上述TCO 薄膜的共性之外,还具有紫外线吸收率大,红外线反射率高,微波衰减性好等特点。另外,膜层具有很好的酸刻、光刻性能,便于细微加工,可以被刻蚀成不同的电极图案等良好的加工性能。图1是1970-2000年间报道的In2O3 , ZnO和SnO2基透明导电薄膜的电阻率,显然,ITO具有最小的电阻率。 图1 1970-2000年间报道的In2O3 (△), ZnO (●)和SnO2(□)基薄膜的电阻率

二. 磁控溅射镀膜 磁控溅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溅射技术,目前在科学研究和大量生产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磁控溅射镀膜具有高速、低温和低损伤等优点。高速是指成膜速率快,低温和低损伤是指基板的温升低、薄膜表面损伤小。 1. 磁控溅射镀膜工作原理 所谓溅射是指将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离子)轰击靶材表面,使得靶材原子或分子从表面射出的现象。溅射镀膜就是利用溅射效应,使射出的原子或分子在基板表面沉积形成薄膜。如果真空室内充有氩气,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向基板的过程中会与氩原子碰撞。假如电子具有 图2 磁控溅射工作原理示意图 足够的能量(约为30 eV),则碰撞将电离出Ar+并产生电子。电子飞向基板,Ar+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向阴极(溅射靶)并以高能量轰击靶表面,使靶材发生溅射。 磁控溅射通常是在靶材的上方引入磁场。在溅射粒子中,中性的靶原子(或分子或离子)沉积在基板上形成薄膜,电子在加速飞向基板时受磁场B的洛仑兹力作用,以摆线和螺旋线状的复合形式在靶表面作圆周运动。电子不仅运动路径很长,而且被电磁场束缚在靠近靶表面的等离子体区域内,又在该区域内电离出大量的Ar+离子用来轰击靶材,所以磁控溅射具有沉积速率高的特点。另外,直接飞向基板的电子非常少,能量也小,避免了对所形成薄膜的轰击以及不可控升温现象的出现(如图2所示)。因此,磁控溅射的基本原理就是以磁场改变电子运动的方向,束缚和延长电子运动的路径,提高电子的电离几率,有效地利用了电子的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李世涛乔学亮陈建国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综述了当前透明导电薄膜的最新研究和应用状况,重点讨论了ITO膜的光电性能和当前的研究焦点。指出了目前需要进一步从材料选择、工艺参数制定、多层膜光学设计等方面来提高透明导电膜的综合性能,使其可见光平均透光率达到92%以上,从而满足高尖端技术的需要。 关键词:透明导电,薄膜,平均透光率,ITO,电导率 1 前言 透明导电薄膜的种类有很多,但氧化物膜占主导地位(例如ITO和AZO膜)。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简称为ITO)薄膜、氧化锌铝(Al-dopedZnO,简称AZO)膜都是重掺杂、高简并n型半导体。就电学和光学性能而言,它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透明导电薄膜。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TCO:TransparentandConductiveOxide的缩写)的研究比较早,Bakdeker于1907年第一个报道了CdO透明导电薄膜。从此人们就对透明导电薄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从物理学角度看,透明导电薄膜把物质的透明性和导电性这一矛盾两面统一起来了。1950年前后出现了硬度高、化学稳定的SnO2基和综合光电性能优良的In2O3基薄膜,并制备出最早有应用价值的透明导电膜NESA(商品名)-SnO2薄膜。ZnO基薄膜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得火热。TCO薄膜为晶粒尺寸数百纳米的多晶;晶粒取向单一,目前研究较多的是ITO、FTO(Sn2O:F)。1985年,TakeaOjioSizoMiyata首次用汽相聚合方法合成了导电的PPY-PVA复合膜,从而开创了导电高分子的光电领域,更重要的是他们使透明导电膜由传统的无机材料向加工性能较好的有机材料方面发展。 透明导电膜以其接近金属的导电率、可见光范围内的高透射比、红外高反射比以及其半导体特性,广泛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显示器、气敏元件、抗静电涂层以及半导体/绝缘体/半导体(SIS)异质结、现代战机和巡航导弹的窗口等。由于ITO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因而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薄膜晶体管(TFT)制造、平板液晶显示(LCD)、太阳电池透明电极以及红外辐射反射镜涂层、火车飞机用玻璃除霜、建筑物幕墙玻璃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形成一定市场规模。 制备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很多:物理汽相沉积(PVD)(喷涂法、真空蒸发、磁控溅射、高密度等离子体增强(HDPE)蒸发、脉冲激光沉积(PulsedLaserDeposition,简称PLD)技术、化学汽相沉积(CVD)、原子层外延(ALE)技术、反应离子注入以及溶胶-凝胶(Sol-Gel)技术等。然而,适合于批量生产且已经形成产业的工艺,只有磁控溅射法和溶胶-凝胶法。特别是,溅射法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易于获得大面积均匀的薄膜,而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器件中ITO薄膜的制备。美欧和日本均在发展ITO产业,其中日本夏普、日本电气和东芝三大公司都在其工厂内开发ITO薄膜。深圳几家导电玻璃公司在进口和国产生产线上制造LCD用导电玻璃。而AZO薄膜由于其在实用上还有许多问题,现在还处于研究阶段。综上所述,ITO薄膜性能优异,制

透明导电薄膜

透明导电薄膜 引言:透明导电薄膜作为一种具有低电阻和高透光率的薄膜材料。被应用于显示器、太阳能电池、抗静电涂层、带电防护膜等各种光电材料中。目前广泛研究和应用的透明导电薄膜主要为In2O3∶Sn(ITO)、Sb∶SnO2(ATO)和ZnO∶A1(ZAO)等无机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氧化物薄膜具有透光性好、电阻率低和化学稳定性较好等优点但是作为无机材料,氧化物薄膜的脆性大、韧性差、合成温度高、且和柔性衬底的结合性较差。这些缺点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应用。例如.可折叠显示屏上要求透明导电薄膜具有可弯曲性.飞机有机玻璃窗户表面用于加热除霜的薄膜必须与有机基底结合牢固等。 薄膜的组成,设备和制作工艺 首先在室温下将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和醋酸以一定物质的量比混合.并搅拌5 h后得到无机前驱体溶液。然后,用传统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导电聚苯胺。将一定量的导电聚苯胺溶于氯仿和间甲酚的混合溶剂中,并搅拌3 h;然后混合聚苯胺溶液和无机前驱体溶液。搅拌并陈化6 h后得到有机一无机杂化溶胶溶液实验中醋酸和MPTMS的物质的量比为0.1~1.0,定义为H1~H10:间甲酚与MPTMS的物质的量比为3~7,定义为M3~M7:聚苯胺和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5/85~50/50,定义为P15~P50。其中,溶胶溶液的浓度为0.5mol.L-1。 实验采用提拉法制备薄膜将用超声清洗并干燥的普通载玻片在杂化溶胶溶液中浸泡20 s后匀速提拉.控制提拉速度为1mm.s-1。然后将沉积有薄膜的载玻片在80℃烘箱中干燥30 min,并在室温中冷却后,重复浸渍提拉干燥过程,制备5层厚度的导电薄膜,最后在80℃烘箱中干燥。 薄膜分析方法、结果及性能 图1为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DBSA—PANI)和H4M5P30干凝胶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在MPTMS的红外图谱中,2850和810 cm一分别为硅氧烷的C,H和SiO,C振动吸收峰 1 084 cm一为Si,O基团的吸收峰。在2566 cm处的一个小吸收峰为MPTMS有机链中SH 的吸收峰。同时在DBSA.PANI的红外谱图中,1575和l471 cm一处的吸收峰分别对应聚苯胺中C=C吸收的醌式和苯式结构。为导电聚苯胺的特征吸收峰。此外l 122、l 327和l026 em一处的吸收峰分别为N-Q=N、C—N和S=O吸收峰。当导电聚苯胺和无机前驱体反应杂化后.聚苯胺链中C=C吸收的醌式和苯式结构所对应的峰位移至1580和1454.1 327 cm一所对应的C.N双峰红移至1 249 Cm.同时MPTMS中2 566 cm 所对应的SH吸收峰消失.说明3一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SH基团已和聚苯胺中氨基基团形成键合.得到杂化结构。另外在杂化干凝胶的红外谱图中,1 149和1 031 cm处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双峰结构,主要为Si.0.Si结构的振动吸收峰此峰覆盖了聚苯胺的N=Q=N吸收峰原MPTMS 在810 cm 处的SiO—C吸收峰消失。Si.0一si峰的出现和SiO.C峰的消失充分说明硅的网络结构的形成从红外谱图分析看出,用溶胶一凝胶法可以得到无机网络完整的PANI—SiO 杂化材料。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与氧化铟锡薄膜

第一章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与 氧化铟锡薄膜1.1.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 透明导电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简称TCO)薄膜主要包括In、Sn、Zn和Cd的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薄膜材料,具有禁带宽、可见光谱区光透射率高和电阻率低等光电特性。氧化铟锡(或掺锡氧化铟,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薄膜是综合性能最优异的透明电极材料,ITO是一种重掺杂、高简并的n型半导体,光学禁带宽度达到3.5eV以上,其载流子浓度可达到1021cm3,迁移率为15-450cm2V?1S?1,目前一般认为其半导体化机理为掺杂(掺锡)和组分缺陷(氧空位)。ITO作为优异的透明导电薄膜,其较低的电阻率可达到10?4?cm,可见光透过率可达85%以上,其优良的光电性质使其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TCO薄膜[1][2]。ITO透明导电膜除了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和低电阻,还具有一系列独特性能,如紫外线高吸收,红外线高反射,微波高衰减;加工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酸刻、光刻性能;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损性、耐碱化学稳定性;较高的表面功函数(约为4.7eV)等,ITO薄膜被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件、太

阳能电池、微波与射频屏蔽装置、触摸式开关和建筑玻璃等领域[3]。 对于TCO薄膜来说,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一般是作为单一的电学涂层或光学涂层,即利用其金属导电性和光学透明性,但其导电性和透明性仍需进一步提高,同时考虑到光电子器件在不同环境中的使用,TCO薄膜在恶劣环境中的稳定性也需要得到改善,应该开发出高质量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以开拓更广的应用领域。在TCO薄膜的不同应用领域,对于TCO 薄膜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单一的TCO薄膜难以满足各种性能的需要,虽然SnO2:F[4],ZnO:Al[5]和In2O3:Mo[6]等三元组分氧化物能够部分解决一些问题,但无法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目前多元复合体系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可以制备出一些具有独特性能的TCO薄膜[7]-[10],多元复合体系TCO薄膜能够保持传统TCO材料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改变组分而调整薄膜的电学、光学、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表面能,从而获得传统TCO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以满足特定的需要。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ITO薄膜的各种性能,拓展其应用前景,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ITO等透明导电氧化物来说,掺杂的有效性应满足三种基本要求:(1)掺杂离子与宿主离子之间存在价态差;(2)掺杂替代离子半径等于或小于宿主离子半径;(3)掺杂离子不会形成新的化合物,只存在In2O3的单一相。一般认为ITO的特性主要依赖于其氧化态和杂质的浓度,通过引入施主杂质可以调节载流子浓度,施主原子取代晶格的位置,提供了多余的自由电子而提高了导电性。高价态的金属离子(如Zr4+等)对ITO中In3+的取代可以成为ITO掺杂的关键所在,高价态的金属离子对In3+的取代可

ITO透明导电薄膜替代品发展现状

ITO透明导电薄膜替代品发展现状现在,薄膜液晶显示器的透明电极大量使用的是ITO和In,本文介绍作为其替代品的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用于LCDs透明电极ITO薄膜的最佳替代材料是掺Al ZnO和掺Ga ZnO(AZO与GZO)。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来看,AZO是最佳的候选材料。有关ZnO取代ITO用于LCDs透明电极的问题已在实验室实验中得到解决。目前看来,(射频和直流)磁控溅射是最好的沉积具有实用价值的掺杂ZnO薄膜的方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的AZO薄膜电阻率在10?4Ω?cm 数量级,并且拥有几乎均匀的面电阻分布,其厚度可以超过100nm。为了提高电阻率的稳定性,AZO和GZO共掺杂薄膜有了新进展。一个50nm厚的掺杂V的AZO薄膜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实际应用中的透明电极。然而,如果薄膜的厚度小于30nm的话要获得与ITO相媲美的掺杂ZnO薄膜还是很困难的。 关键词: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ITO,AZO, GZO,LCD,透明电极,磁控溅射 1 引言 ITO薄膜实际上作为绝大多数液晶显示器的透明电极。目前,铟已成为用于液晶显示器的ITO的主要原料。并且,最近用于平板显示,碱性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铟显著增加。因为世界铟储量很有限,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在不久的将来铟将会短缺。除了资源的可用性问题,最近铟的价格也增加了约10倍。对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液晶显示器市场,ITO的稳定供应将很难实现。因此,发展LCDs 透明电极ITO薄膜的替代品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含少量铟或不含铟的透明导电氧化物作为候选材料备受关注。我们曾经指出ITO的替代品有AZO,GZO,ZnO-In2O3-SnO2或Zn-In-O等多元氧化物[1-5]。本文我们介绍一下作为替代ITO 用于液晶显示器透明电极的材料的现状及前景。特别地,有关AZO和GZO代替ITO用在LCDs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会特别强调其解决方法。

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进展综述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 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进展综述Development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Films 学院(部):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氧化物透明导电薄膜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通过介绍TCO薄膜的功能原理和制备工艺以及现实应用,了解TCO薄膜的特点、作用、研究现状,并由此对TCO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做出总结。 关键词: 透明导电机理;制备工艺;发展前景;TCO

DEVELOPMENT OF 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FILMS ABSTRAC In this paper, Across to describe the transparent conducting mechanism and the latest researching progress in preparation methods of TCO thin films, to look into the distance the future and acton of TOC. Furthermore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and research of TCO thin films. KEYWORDS:thin oxide films,transparent,preparation methods,TCO

目录

绪论 TCO薄膜分为P型和N型两种。TCO现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高温电子器件、透明导电电极等领域,如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光探测器、窗口涂层等多个领域。 目前,已经商业化应用的TCO薄膜主要是In O :Sn(ITO)和SnO :F(FTO)2类,ITO 因为其透明性好,电阻率低,易刻蚀和易低温制备等优点,一直以来是显示器领域中的首选TCO薄膜。然而FTO薄膜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生产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节能视窗等建筑用大面积TCO薄膜中,在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1 TCO薄膜的特性及机理研究 1.1 TCO薄膜的特性 一般意义上的TCO薄膜具有以下两种性质:(1)电导率高σ,>103Ω-1?cm-1。TCO 主要包括In、Sb、Zn、Cd、Sn等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以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和氧化锌铝(Alum inum doped Zin cum Oxide简称AZO)为代表,其具有显著的综合光电性能。(2)在可见光区(400~800nm)透射率高,平均透射率Tavg>80%; TCO薄膜综合了物质的透明性与导电性的矛盾。透明材料的禁带宽度大(Eg>3eV)而载流子(自由电子)少,导电性差;而另一方面,导电材料如金属等,因大量自由电子对入射光子吸收引发内光电效应,呈现不透明的状态。为了使金属导电氧化物更好的呈现一定的透明性,必须使材料费米半球的中心偏离动量的空间原点。按照能带理论,在费米能级附近的能级分布是很密集的,被电子占据的能级(价带)和空能级(导带)之间不存在能隙(禁带)。入射光子很容易被吸收从而引起内光电效应,使其可见光无法透过。克服内光电效应必须使禁带宽度(Eg)大于可见光光子能量才能够使导电材料透明。利用“载流子密度”的杂质半导体技术能够制备出既有较低电阻率又有良好透光性的薄膜。现有TCO薄膜的制备原理主要有2种:替位掺杂和制造氧空位。 TCO薄膜为晶粒尺寸几十至数百纳米的多晶层,晶粒择优取向。晶粒尺寸变大,载流子迁移率因晶界散减少而增大,导电性增强;同时晶粒长大会导致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光子散射增强,透光性下降。目前研究较多的有ITO(Sn∶In2O3)、AZO(Al∶ZnO)与FTO(F∶SnO2)。半导体机理为化学计量比偏移和掺杂,禁带宽度大并随组分的不同而变化。光电性能依赖金属的氧化态以及掺杂的特性和数量,具有高载流子浓度(1018~1021cm-3)和低载流子迁移率(1~50cm2V-1s-1),可见光透射率可高达80%~90%。 1.2 TCO薄膜的机理 1.2.1TCO薄膜的光学机理

透明导电薄膜简介[1]

透明導電薄膜簡介 蔡有仁、王納富、許峰豪 正修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研究所 近年來,由於光電半導體應用的快速發展,所以與其相關的研究不斷的被提出,主要的光電產品如太陽能電池(Solar Cells)、平面顯示器(Flat-Panel Displays)、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evices)、光波導元件(Waveguide Devices)等[1-4]。在光電元件的應用中透明導電玻璃是一個關鍵材料,由於玻璃本身並不具有導電性,因此需要在基板上鍍一層透明導電極。在應用上舉個例子來說,例如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太陽光照射元件,再藉由元件內的內建電位將電子電洞對分離,然後再由兩端的電極收集電子(electron)與電洞(hole),產生電位差即產生了電能,如圖1為一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圖,但我們若將最上層的TCO 用不透光的金屬代替,則會因為光線無法穿透金屬進去元件,而造成效率的降低,或用透光率高,但導電率很低金屬薄膜代替,則也會造成損耗過大,效率很低。 透明導電電極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金屬薄膜,另一種就是現在光電產品最常用的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CO)。由於金屬本身就是一種良導體,不過並不具有透光性,但若是將金屬製作成很薄的薄膜(約100?以下, ? = 1x10-10 m),則薄膜可以呈透明性,但是相對的薄膜越薄,愈可能形成不連續的薄膜,導電率(conductivity)也會相對的下降,所以不適合作為透明電極。相反的,透明導電氧化物(目前商用約8000?)在可見光區域(約380-760 nm)有著高透光性亦有適當的導電性,因此廣泛地被應用在商用光電產品中,是一種很好的透明導電電極材枓。 圖1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的結構圖 目前最常使用的TCO 薄膜以銦錫氧化物(Tin doped Indium oxide, ITO)薄膜、氧化錫(Tin Oxide, SnO 2)等二種材料為主。其中ITO 因具高透光性與良好的導電性,已廣泛應用在各種光電元件之導電電極,然而因為ITO 中的銦含量短缺、價格昂貴、具毒性[5]且容易和氫電漿 (hydrogen plasma)產生還原反應[6],導致許多研究轉而尋求其取代之材料。 氧化鋅(Zinc Oxide, ZnO)是一種寬能隙(3.37 eV)的半導體,屬於六方晶系(HCP)中具有6mm 對稱之纖維鋅礦結構(wurtzite structure)的II-VI 族化合物半導體[7],且具有C 軸(002)優先取向(圖2為氧化鋅的結構示意圖)。氧化鋅在室溫下的激子束縛能(60 meV)與氮化鎵的激子束縛能(GaN 25 meV)相比高出很多,而較大的激子束縛能代表更高的發光效率,因此是光電元件主動層的很好材枓。除此之外,鋅在地球內的含量豐富,價格相對上的比ITO 便宜,而氧化鋅本身亦無毒性,且在氫電漿中具高化學穩定及低成長溫度等特點[8-9],所以氧化鋅透明導電電極

压力作用下透明导电氧化物2H-CuGaO2的结构和性能

· 86 · 压力作用下透明导电氧化物2H-CuGaO 2的结构和性能 刘启祥,刘文婷,鲁一荻,史奔,马艳恒 (西安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 铜铁矿材料(CuMO 2)性能优良,是具有本征p型半导体特性的透明导电氧化物,且有2H和3R两种结构。为研究2H-CuGaO 2的结构和性能,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计算了压力作用下2H-CuGaO 2的晶体结构、弹性性质和电子结构。研究发现:1)压力增加能够导致2H-CuGaO 2晶胞的收缩;2)在0~30 GPa压力范围内,2H-CuGaO 2是延展性材料;3)当压力为20.83 GPa时,2H-CuGaO 2变得不稳定;4)2H-CuGaO 2是间接跃迁带隙半导体,价带主要由Cu的3d态及O的2p态电子构成,导带主要由Cu的3p态及O的2p态电子构成,且当压力增加时,带隙值线性增大。本研究对相关材料的使用有参考作用。关键词: 透明导电氧化物;2H-CuGaO 2;压力;弹性常数;平面波超软赝势法 中图分类号:O 7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412 (2019) 03-086-05工业技术创新 URL : 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de1952559.html, DOI : 10.14103/j.issn.2095-8412.2019.03.017 引言 透明导电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CO )是具有优良光电特性的薄膜材料,它有禁带宽度大、在可见光谱区透射率较高、电阻率低等光电特性[1]。TCO 既透明又导电的优异性能,使其在太阳能电池、平面显示、特殊功能窗口涂层及其他光电器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3]。应用领域中的TCO 基本上为n 型氧化薄膜,而性能更为良好的p 型氧化薄膜难以制备。1997年,Kawazoe 等[4]首次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本征p 型半导体特性的透明导电材料CuAlO 2,不需要复杂的掺杂p 型化处理。在此之后,一批具有p 型半导体特性的铜铁矿材料CuMO 2(M=Ga ,In ,Y )相继被发现,引发了多年来的研究热潮。 CuGaO 2是八面体结构,会以不同的方式沿c 轴堆积,进而产生不同的相结构,其中3R (R-3m 空间群,菱方)和2H (P63/mmc 空间群,六方)两种结构最为常见。目前虽然也有关于CuGaO 2的研究,如Takashi 等[5]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法相继制备了性能优良的沉积态CuGaO 2及CuGaO 2薄膜,再如Godinho 等[6]通过不同的软件及方法对CuGaO 2的相关性质进行了计算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都是以3R-CuGaO 2为中心开展的,关于2H-CuGaO 2的研究则非常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CuGaO 2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 压力的存在会导致CuGaO 2的结构发生转变,从而引起其性能的变化,这些研究对于拓展2H-CuGaO 2的应用领域相当重要。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 )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计算2H-CuGaO 2在压力作用下的相关性质。 1 研究路线 研究路线如下: (1)利用Materials Studio 软件,根据实验数据建立2H-CuGaO 2晶体结构。 (2)通过CASTEP 模块,选择GGA (广义梯度近似)中的Perdew-Wang 1991(PW91)函数作为交换关联能。 (3)对2H-CuGaO 2晶体结构进行优化。 (4)在CASTEP 模块中利用平面波超软赝势法对研究体系的晶体结构、弹性性质、电子结构等进行计算及分析。 目前的平面波电子结构数值计算中,范数守恒(Norm-conserving )和超软(Ultra-soft )赝势是两种最常用的赝势。这两种赝势使基组可用较低的截断频率来描述电子的波函数。超软赝势松弛了范数守恒赝势中的限制条件,进一步缩小了计算必需的基组集合,从而可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达到一定的数值收敛。同时,超软赝势让波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磁控溅射法制备工艺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课程设计论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磁控溅射法制备工艺 学院名称: 材料学院 专业班级: 无机光电0902 学生姓名: 张亚平 指导教师姓名: 李保家 指导教师职称: 2012 年 6 月

摘要: 铟锡氧化物(简称ITO) 是In2O3掺Sn的半导体材料, 其薄膜由于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 LCD),等离子显示(PCD)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工业上以制备均匀的大面积ITO薄膜为热点。本文介绍了透明导电薄膜的定义及其导电机理,并就其中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材料ITO进行了介绍,详细讲解了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ITO纳米透明导电薄膜,分析其结构及其光电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衍射(XRD)对薄膜的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氧化铟锡薄膜(ITO);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工艺

1 引言 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既能导电又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高透明率的一种薄膜,透过性的标准是透过率60%以上,导电性的标准是表面电阻在1010Ω·cm 以下[1]。透明导电薄膜的种类主要有金属膜、氧化物膜、多层复合膜和高分子膜等, 其中氧化物薄膜占主导地位。透明导电氧化物( TCO) 薄膜主要包括In 、Sn 、Zn 、Cd 的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薄膜。1907年Badeker 首先制备并报道了 CdO 透明导电薄膜, 将物质的透明性和导电性这一矛盾统一起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人们发现和研究了多种材料的 TCO 薄膜,并不断扩大它们的用途。目前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对SnO2基、In 2O 3基以及ZnO 基透明导电膜的研究[2]。 2 透明导电薄膜的导电机理 2.1 透明度 透明导电膜的透明度主要取决于膜的光纳N =n - i k 和光学厚度nd 。在基底的光纳N g =n g -ik g ,和透明光波的波长认确定的条件下,由光学薄膜的理论可计算出单层膜的透光率[3] *))(() (4000C B N C B N N R N T g e ++= (1) 式中N 0是光波入射介质的光纳,R e (N g ) 是基底光纳的实部,B 和C 是膜系特征矩阵的元素。 ?? ??????????=??????g N i N i C B 1c o s s i n /)s i n (c o s δδδδ (2) ()3cos )/2(θλπδnd = (3) 式中θ是折射角。一般情况 下 N 0= 1,N g =1.5 2,nd =λ/2,θ = 0o 。 In 2O 3-x 膜的光纳 N =n -i k ,其中n =2,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和在可见光谱区域内,左k →O ,代入公式(1)可计算出 In 2O 3-x 膜对可见光的积分透光率T =90%。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的结果非常接近。In 2O 3-x 膜的短波吸收限在0.38μm ,掺入适量的SnO 2后吸收限可推移到0.35μm 。 为了提高透明导电膜的透光率,将单层的膜再与一种或几种光学介质膜组

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的基本原理

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的基本原理

金屬氧化物透明導電材料的基本原理 一、透明導電薄膜簡介 如果一種薄膜材料在可見光範圍內(波長380-760 nm)具有80%以上的透光率,而且導電性高,其比電阻值低於1×10-3 ·cm,則可稱為透明導電薄膜。Au, Ag, Pt, Cu, Rh, Pd, A1, Cr等金屬,在形成3-15 nm 厚的薄膜時,都有某種程度的可見光透光性,因此在歷史上都曾被當成透明電極來使用。但金屬薄膜對光的吸收太大,硬度低而且穩定性差,因此人們開始研究氧化物、氮化物、氟化物等透明導電薄膜的形成方法及物性。其中,由金屬氧化物構成的透明導電材料(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以下簡稱為TCO),已經成為透明導電膜的主角,而且近年來的應用領域及需求量不斷地擴大。首先,隨著3C產業的蓬勃發展,以LCD為首的平面顯示器(FPD)產量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顯示器市場已佔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氧化銦錫(In2O3:Sn, 意指摻雜錫的氧化銦,以下簡稱為ITO)是FPD的透明電極材料。另外,利用SnO2等製成建築物上可反射紅外線的低放射玻璃(low-e window),早已成為透明導電膜的最大應用領域。未來,隨著功能要求增加與節約能源的全球趨勢,兼具調光性與節約能源效果的electrochromic (EC) window (一種透光性可隨施加的電壓而變化的玻璃)等也可望成為極重要的建築、汽車及多種日用品的材料,而且未來對於可適用於多種場合之透明導電膜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 二、常用的透明導電膜

一些目前常用的透明導電膜如表1所示,我們可看出TCO佔了其 中絕大部分。這是因為TCO具備離子性與適當的能隙(energy gap),在 化學上也相當穩定,所以成為透明導電膜的重要材料。 表1 一些常用的透明導電膜 材料用途性質需求 SnO2:F寒帶建築物低放射(low-E)玻璃電漿波長≈ 2 μm (增加陽光紅外區穿透) Ag、TiN熱帶建築物低放射玻璃電漿波長≤ 1 μm (反射陽光紅外區) SnO2:F太陽電池外表面熱穩定性、低成本 SnO2:F EC windows化學穩定性、高透光率、低成本 ITO平面顯示器用電極易蝕刻性、低成膜溫度、低電阻 ITO、Ag、 Ag-Cu alloy 除霧玻璃(冰箱、飛機、汽車)低成本、耐久性、低電阻 SnO2烤箱玻璃高溫穩定性、化學及機械耐久性、低成本SnO2除靜電玻璃化學及機械耐久性 SnO2觸控螢幕低成本、耐久性 Ag、ITO電磁屏蔽(電腦、通訊設備)低電阻 三、代表性的TCO材料 代表性的TCO材料有In2O3,SnO2,ZnO,CdO,CdIn2O4,Cd2SnO4,Zn2SnO4和In2O3-ZnO等。這些氧化物半導體的能隙都在3 eV以上,所以可見光(約1.6-3.3 eV)的能量不足以將價帶(valence band) 的電子激發到導帶(conduction band),只有波長在350-400nm(紫外線) 以下的光才可以。因此,由電子在能帶間遷移而產生的光吸收,在可見 光範圍中不會發生,TCO對可見光為透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