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焓变热化学反应方程式(选修4预习)

反应热焓变热化学反应方程式(选修4预习)
反应热焓变热化学反应方程式(选修4预习)

一、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问题一为什么有的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需要吸收热量呢?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

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

还是放出能量,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热焓变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是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反应

问题二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旧键断裂需要能量,新键形成会能量。

二、反应热焓变

1.定义:

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ΔH

3.单位:kJ·mol-1

4.规定:吸热反应:ΔH>0 或者值为“+”

放热反应:ΔH<0 或者值为“-”

三、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三请观察下列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其在书写上与化学方程式有何不同。

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四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后面为什么要标明该物质的聚集状态呢?

据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⑴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⑵方程式右端用ΔH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⑶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⑷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 也不同,即Δ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

【例2】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已知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2Q1+Q2 >4Q3 B.2Q1+Q2<4Q3

C.Q1+Q2<Q3 D.Q1+Q2=Q3

【例3】

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1/2O2(g);ΔH=+242kJ·mol-1

B.2H2(g)+O2(g)=2H2O(l);ΔH=-484kJ·mol-1

C.H2(g)+1/2O2(g)=H2O(g);ΔH=+242kJ·mol-1

D.2H2(g)+O2(g)=2H2O(g);ΔH=+484kJ·mol-1

【例4】

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 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8H18(l)+25/2O2(g)=8CO2(g)+9H2O(g)

ΔH=-48.40kJ·mol -1

B.C8H18(l)+25/2O2(g)=8CO2 (g)+9H2O(l)

ΔH=-5518kJ·mol -1

C.C8H18(l)+25/2O2(g)=8CO2(g)+9H2O(l)

ΔH=+5518kJ·mol -1

D.C8H18(l)+25/2O2(g)=8CO2 (g)+9H2O(l)

ΔH=-48.40kJ·mol -1

【例5】

已知

⑴H2( g )+1/2O2 ( g )=H2O ( g )ΔH1=a kJ/mol

⑵2H2( g )+O2 ( g )=2H2O ( g ) ΔH2=b kJ/mol

⑶H2( g )+1/2O2 ( g )=H2O ( l ) ΔH3=c kJ/mol

⑷2H2( g )+O2 ( g )=2H2O ( l ) ΔH4=d kJ/mol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A.a<c<0 B.b>d>0

C.2a=b<0 D.2c=d>0

课后作业

1.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C4H10)放出热量为Q,经测定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需消耗5mol/L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燃烧1mol丁烷放出的热量为( )

A.4Q B.5Q

C.8Q D.16Q

2.已知1mol N2(气态)与适量H2(气态)反应,生成NH3(气态),放出92kJ的热量,且形成1mol N—H键时放出391kJ的热量,完全断裂1mol H—H键吸收436kJ的热量,则1mol N2断键时吸收热量的( ) A.946 kJ B.135 kJ

C.1130 kJ D.780 Kj

3.通常人们反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 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A .

21H 2(g)+2

1Cl 2(g)= HCl(g);△H =-91.5kJ·mol -

1 B . H 2(g)+Cl 2(g)=2HCl(g);△H =-183kJ·mol -

1 C .

21H 2(g)+2

1Cl 2(g)=HCl(g);△H =+91.5kJ·mol -

1 D . 2HCl(g)= H 2(g)+Cl 2(g);△H =+183kJ·mol -

1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 3(g)?SO 2(g)+O 2(g);△H 1=+197kJ/mol 和热化学方程式2SO 2(g)+O 2(g)?2SO 3(l);△H 2=-a kJ/mo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197

B .a <197

C .a =197

D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个数

5.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 水蒸气放出241.8kJ 的热量,1g 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出2.45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H 2(g)+2

1O 2(g)=H 2O(1);△H =-285.9kJ/mol

B .H 2(g)+2

1O 2(g)=H 2O(1);△H =-241.8kJ/mol

C .H 2(g)+2

1O 2(g)=H 2O(1);△H =+285.9kJ/mol

D .H 2(g)+2

1O 2(g)=H 2O(g);△H =+241.8kJ/mol

答案: 1.D 2.A 3.C 4.A 5.A

热化学方程式完整版

1、(2008四川高考)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 2SO 4 和Ca(OH) 2 反 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 2(g) = 2CO(g) + O 2 (g)反应的 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2、(2008泉州水平测试)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生石灰与水混合B.天然气燃烧 C.浓硫酸溶于水 D.干冰气化 3、(2008泉州水平测试)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在101kPa时)∶S(s) + O 2 (g) =SO 2 (g) ;ΔH =-297.23kJ/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1mol S与1mol O 2的总能量大于1mol SO 2 的能量 B.1mol硫蒸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 C.1mol硫蒸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 D.形成1mol SO 2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 S(s) 和1mol O 2 (g)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4、(2011重庆高考)SF 6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 键,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 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kJ,则S(s) + 3F 2(g) = SF 6 (g) 的反应热△H为 A.—1780kJ/mol B.—1220kJ/mol C.—450kJ/mol D.+430kJ/mol 5、(2009泉州水平测试)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2>△H 1 的是 A、2H 2(气)+O 2 (气)=2H 2 O(气) △H 1 2H 2 (气)+O 2 (气)=2H 2 O(液) △H 2 B、S(气)+O 2 (气)=SO 2 (气) △H 1 S(固)+O 2 (气)=SO 2 (气) △H 2 C、C(固)+1/2 O 2 (气)=CO(气) △H 1 C(固)+O 2 (气)=CO 2 (气) △H 2 D、H 2 (气)+Cl 2 (气)=2HCl(气) △H 1 1/2 H 2 (气)+ 1/2 Cl 2 (气)=HCl(气) △H 2 7、(2010全国新课标)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 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等于 A.-67.7 kJ/mol B.-43.5 kJ/mol C.+43.5 kJ/mol D.+67.7kJ/mol 8、(2010广州调研)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H+(aq)+ OH-(aq)= H 2 O(l)△H=-57.3 kJ·mol-1可知, 若将含1 mol CH 3 COOH的稀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 量将含1小于57.3 kJ C.由C(石墨)= C(金刚石)△H= +1.90 kJ·mol-1可知,金刚石 比石墨稳定 D.在101 kPa时,2 g H 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 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 2 (g)+ O 2 (g)= 2H 2 O(l)△H= -285.8 kJ·mol-1 9、(2009重庆高考)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 2 H 5 OH(l)+3O 2 (g)==2CO 2 (g)+3H 2 O(g);△H=-1367.0 kJ/mol (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 2 O(l);△H=+57.3kJ/mol(中 和热) C.S(s)+O 2 (g)==SO 2 (g);△H=-296.8kJ/mol(反应热) D.2NO 2 ==O 2 +2NO;△H=+116.2kJ/mol(反应热) 10.(2009全国高考)已知: 2H 2 (g)+ O 2 (g)=2H 2 O(l) ΔH= -571.6KJ·mol-1 1

高中化学必背方程式

1、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 Na2SO4(先冒气泡再蓝色沉淀) 2、金属钠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2Na+2HCl=2NaCl+H2↑ 3、氢氧化钠方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4、金属钠放在空气的氧化:4Na+O2=2Na2O(银白色变暗) 5、金属钠在空气燃烧:2Na+O2=Na2O2 Δ(生成淡黄色粉末) 6、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7、过氧化钠与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 8、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9、氧化钠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10、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2Na2O+O2=2Na2O2Δ 11、氯气与铁的反应方程式:2Fe+3Cl2=2FeCl3点燃(红棕色的烟) 12、氯气与铜的反应方程式:Cu+Cl2=CuCl2点燃(棕黄色的烟)

13、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方程式:Cl2+H2=2HCl点燃(苍白色火焰,生成白雾) 14、氯气与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2Na+Cl2=2NaCl点燃(淡黄色的烟) 15、工业制漂白粉: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为Ca(OH)2石灰乳) 16、氯气与水的方程式:Cl2+H2O=HCl+HClO 17、消毒、处理多余的氯气、制84消毒液: Cl2+2NaOH=NaClO+NaCl+H2O 18、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2NaClO+CO2+H2O=2HClO+Na2CO3 NaClO+CO2+H2O=HClO+NaHCO3 19、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20、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2HCl+O2↑光照 21、氯化铁通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Δ 2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过)=2NaCl+CO2↑+H2O Na2CO3+HCl(少)=NaHCO3+NaCl 23、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24、碳酸氢钠与碱反应方程式: NaHCO3+NaOH=Na2CO3+H2O NaHCO3+Ca(OH)2=2H2O+Na2CO3+CaCO3↓ 25、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 Δ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第1讲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 Ⅰ.知识回顾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通常情况下的反应热即焓变,用ΔH表示,单位___。 旧键的断裂___能量;新键的形成___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 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__者>__者;放热反应:__者<__者。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放出热量吸收热量 前者为反应 3.放热反应ΔH为“或ΔH吸热反应ΔH为“”或ΔH?H=E(的总能量)-E(的总能量) ?H=E(的键能总和)-E(的键能总和) 4.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放热反应①②⑵常见吸热反应①② 5.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二.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是指。 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2.书写注意事项: ⑴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不用 ↑和↓(因已注明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因为物质呈现 哪一种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应物的物质相同,状态不同,△H也不同。 ⑵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因为△H的大小和反应的温度、压强有关,如 不注明,即表示在101kPa和25°C。⑶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

子个数,而是表示,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相同物质的化学反应,当化学计量数改变时,其△H也同等倍数的改变。 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 H2(g)+1/2O2(g)=H2O(l)ΔH=-285.8kJ/mol ⑷△H的表示: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 代表。△H的单位是:或。 ⑸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加和性,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反应逆向进行时,△H值不变,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是指kJ/mol。 几个注意点: 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外界压强一般指25℃,101kPa.所谓完全燃烧也是完全氧化,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稳定物。如: C→CO2(g)、H→H2O(l)、S→SO2(g) 2.中和热是。 中和热的表示:(一般为强酸与强碱)H+(aq)+OH-(aq)=H2O(l)△H=-57.3kJ/mol。 弱酸、弱碱电离时要吸热,△H>—57.3KJ/mol 3.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原理:△H=-4.18m(t2?t1) n(H2O)?10KJ/mol-3 实验用品:

所有重要的高中化学方程式汇总

所有重要的高中化学方 程式汇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中化学专题之二-----高中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 l2,O2,S,N2,P,C,S i,H) 1、氧化性: F2+H2===2HF(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3F2(过量)+Cl2===2ClF3(ClF3+3H2O==3HF+HClO3) Cl2+H22HCl(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高一化学选修4焓变反应热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作业与测评·化学(选修4·R)教师用书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基础快练]

P1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1.“焓”是指() A.物质所具有的能量B.反应热的变化 C.化学键所具有的能量D.物质的一种化学性质 答案A 解析“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2.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答案A 解析A项中的图像表示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的能量高,故为吸热反应;B 项中的图像表示反应物比生成物的能量高,故为放热反应;浓硫酸溶解于水放热,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锌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3.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ΔH=Q kJ·mol-1,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Q的值正确的是()

A.a-b B.a C.-b D.b-a 答案 A 解析Δ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总和-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总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单位中kJ·mol-1,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D.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 为“+” 答案 C 解析焓变单位中的kJ·mol-1,是指每摩尔具体的反应,不是指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为1 mol,A项错误;在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减少,反应就放热,反之就吸热,C项正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时吸收能量,成键时放出的能量,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总键能时,反应放热,所以D项错误。 5.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H2SO4稀释④KClO3分 高温解制O2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⑥CaCO3高温分解⑦CO2+C=====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反应焓变的计算》 班级:姓名: 考点一、焓变的计算 例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出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 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 (KJ·mol–1)P–P:198 P–O:360 O–O:498 则 反应P4(白磷)+ 3O2→P4O6的反应热△H为() A.+1638KJ·mol–1 B.–1638KJ·mol–1 C.+126KJ·mol–1 D.–126KJ·mol–1 考点二、盖斯定律 例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H= ―24.8kJ/mol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H= ―47.2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H= +640.5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综合应用 例4、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又已知H2O(l) = H2O(g) ΔH= +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一、当堂训练: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二次能源 B.水力是二次能源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即使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可能有能量的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热化学方程式应热知识归纳.doc

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考点知识归纳 一、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项目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是否要符合客 要相符、需要配平要相符、需要配平观事实、配平 注明的条件 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光照、测定反应热的条件。如 25℃、 高压、催化剂等101kPa 等。中学可不注明 化学计量数意 可表示微粒数,为整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量。 义和数值可以为整数或分数 书 沉淀、气体符号根据具体反应,在生成物中标明不需标明 写 物质的聚集状反应物、生成物都要注明,用 g、l、 不需标明 态s 标在化学式后面,并用小括号 是否注明反应 只写反应式反应式(状态)、“;”、反应热热 实例点燃H2( g)+Cl 2(g)==2HCl( g);△H= — 184.6 kJ /mol H 2+Cl 2===2HCl 物质的变化什么反应物生成什么产物多少摩尔的什么状态的反应物生成什么状态的产物 意量的变化多少(微粒个数、质量、体积、多少(物质的量)反应物变成多少物质的量)反应物生成多少产物(物质的量)产物 义 能表示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多能量的变化不能表明少。 H 为“—” 表示放热,为“ +” 表示吸热 二、燃烧热和中和热 1.反应热的分类:中和热、燃烧热等。 2.燃烧热 .定义:在 101kPa 时, 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 质的燃烧热。 例: C(s) +O 2(g) =CO 2( g);△ H = — 393.5 kJ /mol H2( g) +? O2( g) ==H 2O( l );△ H = — 285.8 kJ /mol 3.燃烧热 .与反应热比较异同 A.反应特点:专指可燃物燃烧 B.可燃物的量规定为 1 mol,配平方程式也以其为基准 C.产物为完全燃烧时的稳定生成物 D.反应热都属放热,△H 为“—” E.反应热产生的本质、热量的单位、表示符号相同 F.燃烧热是一种特殊的反应热 4.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

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绝对全)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NaCl 2Cl Na 22?? →?+点燃 2、22CuCl Cl Cu ?? →?+点燃 3、32FeCl 2Cl 3Fe 2??→?+点燃 4、HCl 2Cl H 22?? ??→?+点燃(光照) 5、32PCl 2Cl 3P 2??→?+点燃 6、523PCl Cl PCl →+ 、 7、HClO HCl O H Cl 22+→+ 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 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 11、↑++?→? +? 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 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 →?见光 第二节 氯化氢 14、↑+→+HCl NaHSO SO H NaCl 44 2(浓) 15、↑+?→? +?HCl SO Na NaCl NaHSO 424 《 16、↑+?→?+?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 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 18、33NaNO AgCl AgNO NaCl +↓→+ 19、33KNO AgCl AgNO KCl +↓→+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1、O H Cu H CuO 22+?→? +? 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 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极稀) 24、4243324S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O 15P 11++→++ ( 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 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 )((极稀) 27、O H 31SO K SO Fe 9SO Cr SO H 31O Fe 6O Cr K 2423423424243722+++→++)()( 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HF 2F H 22→+ 30、HBr 2Br H 22→+ 31、HI 2I H 22→+ 32、22Br NaCl 2Cl NaBr 2+→+ 33、22I KCl 2Cl KI 2+→+ , 34、22I KBr 2Br KI 2+→+ 35、33NaNO AgBr AgNO NaBr +↓→+ 36、33KNO AgI AgNO KI +↓→+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焓变知识点总结

【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 (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大全(实用版)

高中化学反应方程式大全 一、非金属单质(F2 ,Cl2 、O2 、S、N2 、P 、 C 、Si) 1.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 2NaCl === 2NaF + Cl2 F2 + 2NaBr === 2NaF + Br2 F2 + 2NaI === 2NaF + I2 Cl2 + H2 === 2HCl Cl2 + 2FeCl2 === 2FeCl3 2Cl2 + 2NaBr === 2NaCl + Br2 Cl2 + 2NaI === 2NaCl + I2 Cl2 + Na2S === 2NaCl + S Cl2 + H2S === 2HCl + S S + H2 === H2S N2 + 3H2 === 2NH3 P2 + 6H2 === 4PH3 2.还原性 S + O2 === SO2 N2 + O2 === 2NO 4P + 5O2 === 2P2O5 C + 2Cl2 === CCl4 2C + O2(少量) === 2CO C + O2(足量) === CO2 C + CO2 === 2CO C + H2O === CO + H2(生成水煤气) 2C + SiO2 === Si + 2CO(制得粗硅) 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 Si(纯) + 4HCl) Si + C === SiC(金刚砂)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3(碱中)歧化 Cl2 + H2O === HCl + 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C + CaO === CaC2 + CO 3C + SiO2 === SiC + 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 + H2 === 2NaH 4Na + O2 === 2Na2O 2Na2O + O2 === 2Na2O2 2Na + O2 === Na2O2 2Na + S === Na2S(爆炸) 2Na + 2H2O === 2NaOH + H2 Mg + Cl2 === MgCl2 Mg + Br2 === MgBr2 2Mg + O2 === 2MgO Mg + S === MgS Mg + 2H2O === Mg(OH)2 + H2 2Mg + CO2 === 2MgO + C Mg + H2SO4 === MgSO4 + H2 2Al + 3Cl2 === 2AlCl3 4Al + 3O2 === 2Al2O3(钝化) 2Al + Fe2O3 === Al2O3 + 2Fe 2Al + 3FeO === Al2O3 + 3Fe 2Al + 6HCl === 2AlCl3 + 3H2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Al + 6H2SO4(浓) === Al2(SO4)3 + 3SO2 + 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高中化学 课时跟踪检测(一)焓变反应热 新人教版选修4

课时跟踪检测(一)焓变反应热 1.下列关于ΔH(焓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ΔH>0时,反应吸收热量;ΔH<0时,反应放出热量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解析:选B 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A项错误;ΔH>0为吸热反应,ΔH<0为放热反应,B项正确;反应开始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C 项错误;有的放热反应如木炭的燃烧反应,也需要加热或点燃,D项错误。 2.下列过程中ΔH小于零的是( ) A.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B.氯化铵受热分解 C.氢气还原氧化铜 D.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解析:选D ΔH小于零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B、C项均是吸热反应,错误;D 项,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为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 3.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B.氯化铵与消石灰的反应 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D.钠与冷水反应 解析:选B A、C、D都是放热反应,B属于吸热反应。 4.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解析:选B 氢气与氯气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氯化氢分子中新化学键形成要释放能量,该反应放热,因此断裂旧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B项正确。

5.下列变化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 A.H—Cl―→H+Cl B.H+H―→H—H C.Zn+H2SO4===ZnSO4+H2↑ D.HCl+NaOH===NaCl+H2O 解析:选A 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为吸热过程。A项,H—Cl键断裂,吸收热量,正确;B项,形成H—H键,释放能量,错误;C项,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D项,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 6.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B+C ΔH<0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的总和 D.A―→B+C ΔH>0,B+C―→AΔH<0 解析:选D 由图可看出,B+C的总能量高于A的能量,则反应B+C―→A一定是放热反应,ΔH<0,反之A―→B+C一定是吸热反应,ΔH>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一定相等。 7.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断裂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放出能量 解析:选A A项,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正确; B、C错误;D项,反应为吸热反应,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错误。 8.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解析:选C 放热反应指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X和Y的总能量高于M和N的总能量,C项正确;A项,X的能量不一定高于M的能量,错误;B项,Y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的能量,错误;D项,放热反应有些也需要加热,错误。 9.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目标: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 2.理解能量变化实质,键能的含义。 3.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焓变的概念,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讨论能量变化实质。 教学模式:自学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自学探究 1.叫反应热。2.定义:称为反应的焓变。 用符号表示,单位一般采用。 3.称为放热反应。 称为吸热反应。4.为什么有些反应是放热的,而有些反应是吸热的? 5.请回忆学过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二、总结 1.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反应热用符号△H表示,单位一般为kJ/mol。 3.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当△H<0 时,为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当△H>0 时,为吸热反应。4.(宏观解释)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个化学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2)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释放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1)前者大于后者为吸热反应。 (2)前者小于后者为放热反应。 5.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三、自学探究 1. 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点有哪些? 3.热化学方程式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区别? 能量 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 能 量

实验十四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实验十四 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台秤、温度计和秒表的正确使用; 3. 学习数据测量,记录、整理,计算等方法; 二、预习内容 1. 复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有关热力学部分的知识要点; 2. 锌与硫酸铜的置换反应; 3. 常用仪器 :台天平、电子天平、温度计以及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三、基本操作 1. 台天平以及电子天平的使用; 2. 温度计及秒表的使用; 3. 容量瓶的使用; 四、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发生物质的变化外,还有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表现为反应热效应,而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恒压的条件下进行的,此反应热效应叫做等压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 等于化学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r H m (放热反应为负值,吸热反应为正值)。在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焓变称为化学反应的标准焓变,用△r H m θ表示。反应热效应的测量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普通的保温杯和精密温度计作为简易量热计来测量。假设反应物在量热计(图4-1)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在绝热条件下进行的,即反应体系(量热计)与环境不发生热量传递。这样,从反应体系前后的温度变化和量热器的热容及有关物质的质量和比热容等,就可以按(1)式计算出反应的热效应。本实验是 1.温度计 2.搅棒 3.胶塞 4.保温杯 5.CuSO 4溶液 图 4-1 保温杯式简易量热计装置 以锌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在298.15K 和标准状态下,1mol 锌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离子,放出218.7kJ 的热量。 )()()()(22aq Zn s Cu aq Cu s Zn +++=+ 17.218-?-=?m o l kJ H m r θ 由溶液的比热和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可求得上述反应的焓变。计算公式如下: n V c T T H m r 1)(?????-=?ρ (1) 式中:m r H ? —— 反应的焓变(kJ·mol -1 ); T ? —— 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K); c —— 溶液的热容(J·g -1·K -1)(取4.18);

【精选】高中化学常用方程式(基本公式)

【精选】高中化学常用方程式(基本公式)高中常用化学方程式之分解反应: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通电2H2↑+O2↑ 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3.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 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5.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6.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高中常用化学方程式之氧化还原反应: 1.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 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3.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4.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4高温3Fe+2CO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高温2Fe+3CO2 7.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高温3Fe+4CO2 高中常用化学方程式之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一、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4.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二、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1.锌和稀硫酸Zn+H2SO4=ZnSO4+H2↑ 2.铁和稀硫酸Fe+H2SO4=FeSO4+H2↑ 3.镁和稀硫酸Mg+H2SO4=MgSO4+H2↑ 4.铝和稀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三、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3.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MgCl2+H2O+CO2↑ 四、盐+盐-----两种新盐 1.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AgCl↓+NaNO3 2.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BaSO4↓+2NaCl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之最” 1、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2、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3、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4、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5、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 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7、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 [目标要求]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焓变 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单位:kJ·m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单位:kJ·mol-1,符号:ΔH。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2)反应热的本质 (以H2(g)+Cl2(g)===2HCl(g) ΔH=-186 kJ·mol-1为例) E1:E(H—H)+E(Cl—Cl)

E 2:2E (H—Cl) ΔH =E 1-E 2 知识点一 有关反应热的概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D .焓变的符号是ΔH ,单位是kJ·mol -1,反应热的单位是kJ 答案 C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熔融的Al 2O 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 .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 .相同状况下,反应2SO 2+O 2===2SO 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 3===2SO 2+O 2是一个吸热反应 D .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以推测,如果一个反应过程放出能量,那么使该反应向反方向进行则需要吸收能量,所以C 正确;另外氢气和氧气反应、氢气和氯气反应、铝和氧气反应都是放出能量的反应,与它们相反的反应:水、氯化氢和Al 2O 3的分解都应该是吸收能量的反应,故A 、B 、D 错误。 知识点二 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 化学键H—H Cl—Cl Cl—H 键能/(kJ·mol -1)436243431 请计算H 2(g)+Cl 2(g)===2HCl(g)的反应热( ) A .+862 kJ·mol -1 B .+679 kJ·mol -1 C .-183 kJ·mol -1 D .+183 kJ·mol -1 答案 C 解析 拆开1 mol H 2和1 mol Cl 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是436 kJ·mol -1+243 kJ·mol -1=679 kJ·mol -1;形成2 mol HCl 所放出的能量是431 kJ·mol -1×2=862 kJ·mol -1,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是679 kJ·mol -1-862 kJ·mol -1=-183 kJ·mol -1。4. 白磷的化学式为P 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如图)。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十氧化四磷(P 4O 10),在十氧化四磷分子里只存在P—O 和P===O 两种共价键。 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P—O 360 kJ·mol -1; P===O 585 kJ·mol -1;P—P 198 kJ·mol -1; O===O 498 kJ·mol -1。 请问:在P 4(s)+5O 2(g)===P 4O 10(s)中,ΔH =______________。 答案 -2 982 kJ·mol -1 解析 由P 4的分子结构和P 4+5O 2P 4O 10的物质变化,在P 4O 10分子中 =====点燃 只存在P—O 和P===O 两种共价键,P 4O 10中P 显+5价、O 显-2价等事实可知,在P 4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