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目录

1.引言 (3)

2.原始资料和数据 (3)

3.电路组成和分析 (4)

3.1工作原理 (4)

3.2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5)

3.3晶闸管的选型 (6)

3.4参数计算 (7)

3.5二次相电压U2 (7)

3.6一次与二次额定电流及容量计算 (8)

4.触发电路的设计 (9)

5保护电路的设计 (10)

5.1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10)

5.2过电压的产生及过电压保护 (11)

5.3过电流保护 (11)

6.缓冲电路的设计 (12)

7.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摘要:可控整流电路技术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极广。如调压调速直流电源、电解及电镀的直流电源等。把交流电变换成大小可调的单一方向直流电的过程称为可控整流。整流器的输入端一般接在交流电网上。为了适应负载对电源电压大小的要求,或者为了提高可控整流装置的功率因数,一般可在输入端加接整流变压器,把一次电压U1,变成二次电压U2。由晶闸管等组成的可控整流主电路,其输出端的负载,可以是电阻性负载、大电感性负载以及反电动势负载。以上负载往往要求整流能输出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直流电压。为此,只要改变触发

电路所提供的触发脉冲送出的早晚,就能改变晶闸管在交

流电压U2一周期内导通的时间,这样负载上直流平均值就可以得到控制。

该系统以可控硅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构成系统的主电路,采用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本触发电路分成三个基本环节:同步电压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和输出。此外,还有双窄脉冲形成环节。同时考虑了保护电路和缓冲电路,通过参数计算对晶闸管进行了选型,也对直流电动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可控整流晶闸管触发电路缓冲电路保护电路

1.引言

当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自动调速控制系统的应用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直流调速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形式。

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可调电压的直流调速系统(简称KZ—D系统)和旋转变流机组及其它静止变流装置相比,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

可控硅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它承受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较差,很短时间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就会把器件损坏。为了使器件能够可靠地长期运行,必须针对过电压和过电流发生的原因采用恰当的保护措施。为此,在变压器二次侧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交流侧过电压保护;在直流负载侧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直流侧过电压保护;在可控硅两端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可控硅关断过电压保护;并把快速熔断器直接与可控硅串联,对可控硅起过流保护作用。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大力发展,该方面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由于电力电子装置的电能变换效率高,完成相同的工作任务可以比传统方法节约电能10%~40%,因此它是一项节能技术,整流技术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2.原始数据:

1、输入交流电源:

2、三相380V

±10% f=50Hz

3、直流输出电压:

4、0~220V

5、50~220V范围内,直流输出电流额定值100A

6、直流输出电流连续的最小值为10A

3.电路组成和分析

该系统以可控硅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构成系统的主电路,根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对触发电路的要求,采用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设计时采用恒流源充电,输出为双窄脉冲,脉冲宽度在8°左右。本触发电路分成三个基本环节:同步电压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和输出。此外,还有双窄脉冲形成环节。同时考虑了保护电路和缓冲电路,通过参数计算对晶闸管进行了选型。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的控制量可以很大,输出电压脉动较小,易滤波,控制滞后时间短。,由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主要缺点在于其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有直流分量,为此在应用中较少。而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可以有效的避免直流磁化作用。

根据已知要求,额定电流为25A,额定电压为220V,可求的功率P=220

?25=5.5KW,一般整流装置容量大于4KW,选用三相整流较为合适。下图1-1为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

图1-1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

3.1工作原理

图为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在а=0o时直流电动机串平波电抗器负载时的电压电流波形。电路要求6块触发电路6先后向各自所控制的6只晶闸管的门极在自然换向点送出触发脉冲,即共阴极组在三相电源相电压正半波的1、3、5交点处向TV

1、TV

3与TV

5输出触发脉冲;而共阳极三相电源电压负半波的2、4、6交点处向V

T

2、TV

4、TV

6输出触发脉冲;共阴极组输出直流电压U d2为三相电源相电压负半波的包络线。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输出整流电压Ud=Umn=Ud1-Ud2,为三相电源6个线电压正半波的包络线。各线电压正半波的交点1~6就是三相全控桥电路6只晶闸管VT1~VT6的α=0o的点。详细分析如下:

在ω

t1~

ω

t2间,U相电压最高,共阴极组的VT1管被触发导通,电流由U相经VT1流向负载,又经VT6流入V相,整流变压

器U、V两相工作,所以三相全控桥输出电压Ud为Ud=Ud1-Ud2=Uu-Uv=Uuv的线电压波形。

经过60o进入ω

t2~

ω

t3区间,U相电压仍然最高,VT1继续导通,W相电压最低,在VT2

管承受的2交点时刻被解发导通,VT2管的导通使VT6承受uwv的反压关断。这区间负载电流仍然从电源U相流出经VT1、负载、VT2回

到电源W相,于是这区间三相全控桥整流输出电压Ud为:Ud=Uu-Uw=Uuw

经过60o,进入ω

t3~

ω

t4区间,这时V相电压最高,在VT3管α=0o的3交点处被触发导通。VT1由于VT3和导通而承受Uuv

的反压而关断,W相的VT2继续导通。负载电流从V相流W相,于是这区间三相全控输出电压Ud为:

Ud=Uv-Uw=Uvw

其他区间,依此类推,电路中6只晶闸管导通的顺序及输出电压很容易得出。

由上述可知,三相全控桥输出电压Ud是由三相电压6个线电压Uuv、Uuw、uvw、

Uvu、Uwu和Uwv的轮流输出组成的。各线电压正半波的交点1~6分别为VT1~VT6的

α=0o点。因此分析三相全控整流电路不同Ud波形时,只要用线电压波形图直接分析画波形即可。

3.2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在任何时刻都必须有两只晶闸管同时导通,而且其中一只是在共阴极组,另外一只在共阳极组。为了保证电路能起动工作,或在电流断续后再次导通工作,必须对两组中应导通的两只晶闸管同时加触发脉冲,为此可采用以下两种触发方式:(1).采用单脉冲触发:如使每一个触发脉冲的宽度大于60o而小于120o,这样在相隔60o要触发换相时,当后一个触发脉冲出现时刻,前一个脉冲还未消失,因此均能同时触发该导通的两只晶闸管

(2).采用双窄脉冲触发:如触发电路送出的是窄的矩形脉冲,在送出某一晶闸管的同时向前一相晶闸管补发一个脉冲,因此均能同时触发该导通的两只晶闸管。

3.3晶闸管的选型

该电路为大电感负载,电流波形可看作连续且平直的。

Ud=220V时,不计控制角余量按=0o计算

由Ud=2U2得

U2==94V 取120V

U =(2~3)U

=(2~3)U2

=(2~3)120V

=588~882 V

取Ute为700V 当Id=100A时,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为:

=

=100A=58A

晶闸管额定电流=

=

=37A

取Kf=1.73,考虑2倍裕量:取100A 当Id=10A时

=

=10A

=5.7A

=

= 3.6A

考虑2倍裕量:取10A

按要求表明应取=0o来选择晶闸管。即=100A

所以晶闸管型号为KP100—7

3.4参数计算:

整流变压器根据主电路的型式、负载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算出整流变压器二次相电压U2、一次与二次额定电流以及容量。

由于整流变压器二次与一次电流都不是正弦波,因而存在着一定的谐波电流,引起漏抗增大,外特性变软以及损耗增大,所以在设计或选用整流变压器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3.5二次相电压U2

平时我们在计算U2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但实际上许多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如电网电压波动、管子本身的压降以及整流变压器等效内阻造成的压降等。所以设计时U2应按下式计算:

U2=

式中 U——负载的额定电压;

——整流元件的正向导通压降,一般取1V;

——电流回路所经过的整流元件(VT及VD)的个数(如桥式=2,半波电路=1);

A——理想情况下=0o时U与U2的比值,查表可知;

——电网电压波动系数,一般取0.9;

——最少移相角,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总希望U2值留有调节余量,对于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取30o~35o,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取10o~15o;

C——线路接线方式系数,查表三相桥式C取0.5V;

Udl---变压器阻抗电压比,100KV以及取Udl=0.05,100KV A以上取Udl=0.05~0.1;

I2/I2n——二次侧允许的最大电流与额定电流之比。

对于一般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U2计算也可以采用以下经验公式:

不可逆调速系统 U2=(0.53~0.58)Udn

可逆调速系统 U2=(0.58~0.64)Udn

式中U2——整流变压器二次相电压有效值;

Udn——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

对于一般的中小容量整流调压装置,其U2值也可以用以下公式估算:

U2=(1.15~1.2)

所以根据以知的参数及查表得:

U2==120V

3.6一次与二次额定电流及容量计算

如果不计变压器的励磁电流,根据变压器磁动势平衡原理可得一次和二次电流关系式为:

K==

式中N1,N2——变压器一次和二次绕组的匝数;

K——变压器的匝数比。

由于整流变压器流过的电流通常都是非正弦波,所以其电流、容量计算与线路型式有关。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计算如下:

大电感负载时变压器二次电流的有效值为

2==0.816

= 0.816*100A=81A

U2=120V

由一次侧和二次侧电压得:===

=故=25.6A

变压器二次侧容量为

S2=3U2=3=29.2KV A

变压器的安全性能----主要有变压器的阻燃性能和绝缘性能

阻燃性能有所选原材料决定

绝缘性能:e型变压器的绝缘是由骨架的结构决定的

c型变压器的绝缘石油组间绝缘层的结构决定的

e型变压器:工字形骨架的绝缘一般

计算方法:

VAB --结构容量

p2 --输出功率

u1 --初级电压

u2 --次级电压

升压式 VAB=p2(1-u1/u2)

将压比 VAB=p2(1-u2/u1)

4.触发电路的设计

晶闸管最重要的特性是可控的正向导通特性.当晶闸管的阳极加上正向电压后,还必须在门极与阴极之间加上一个具有一定功率的正向触发电压才能打通, 这一正向触发电压的导通是由触发电路提供的,根据具体情况这个电压可以是交流、直流或脉冲电压。由于晶闸管被触发导通以后,门极的触发电压即失去控制作用,所以为了减少门极的触发功率,常常用脉冲触发。触发脉冲的宽度要能维持到晶闸管彻底导通后才能撤掉,晶闸管对触发脉冲的幅值要求是:在门极上施加的触发电压或触发电流应大于产品提出的数据,但也不能太大,以防止损坏其控制极,在有晶闸管串并联的场合,触发脉冲的前沿越陡越有利于晶闸管的同时触发导通。为了保证晶闸管电路能正常,可靠的工作,触发电路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触发脉冲应有足够的功率,触发脉冲的电压和电流应大于晶闸管要求的数值,并留有一定的裕量。

由闸管的门极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同一型号的晶闸管的门极伏安特性的分散性很大,所以规定晶闸管元件的门极阻值在某高阻和低阻之间,才可能算是合格的产品。晶闸管器件出厂时,所标注的门极触发电流Igt、门极触发电压U是指该型号的所有合格器件都能被触发导通的最小门极电流、电压值,所以在接近坐标原点处以I gt\Ugt为界划除OABCO区域,在此区域内为不可靠触发区。在器件门极极限电流Igfm、门极极限电压和门极极限功率曲线的包围下,面积ABCDEFG 为可触发区,所用的合格的晶闸管器件的触发电压与触发电流都应在这个区域内,在使用时,触发电路提供的门极的触发电压与触发电流都应处于这个区域内。

再有,温度对晶闸管的门极影响很大,即使是同一个器件,温度不同时,器件的触发电流与电压也不同。一般可以这样估算,在100°高温时,触发电流、电压值比室温时低2~3倍,所以为了使敬闸管在任何工作条件下都能可靠的触发,触发电路送出的触发电流、电压值都必须大于晶闸管器件的门极规定的触发电流、触发电压值,并且要留有足够的余量。如触发信号为脉冲时,在触发功率不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触发电压、电流的幅值在短时间内可以大大超过额定值。

触发脉冲应一定的宽度且脉冲前沿应尽可能陡。由于晶闸管的触发是有一个过程的,也就是晶闸管的导通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当晶闸管的阳极电流即主回路电流上升到晶闸管的掣住电流以上时,晶闸管才能导通,所以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宽度才能保证被触发的晶闸管可靠的导通,对于电感性负载,脉冲的宽度要宽些,一般为0.5~1MS,相当于50HZ、18度电度角。为了可靠地、快速地触发大功率晶闸管,常常在触发脉冲的前沿叠加上一个触发脉冲。

触发脉冲的相位应能在规定范围内移动。例如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要求触发脉冲的移项范围是0度~180度,带大电感负载时,要求移项范围是0度~90度;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时,要求移项范围是0度~90度。

触发脉冲与主电路电源必须同步。为了使晶闸管在每一个周期都以相同的控制角α

被触发导通,触发脉冲必须与电源同步,两者的频

率应该相同,而且要有固定的相位关系,以使每一周期都能在同样的相位上触发。触发电路同时受控于电压uc与同步电压us控。

R1

R2R3

R4

R5

R6

R7

R8

R9

R10

R11

R12R13

R14R16

R17

R18

C1C2

C3

C4

C5

C6

C7

VD1VD2

VD4

VD5

VD6

VD7

VD8

VD9

VD10

VD15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TS

TR

V8

RP1

RP2

VD11~VD14

+15V

36V

~220V

图5-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

5.保护电路的设计

5.1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在电力电子器件电路中,除了电力电子器件参数要选择合适,驱动电路设计良好外,采用合适的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du/dt保护和di/dt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5.2过电压的产生及过电压保护

电力电子装置中可能发生的过电压分为外因过电压和内因过电压两类。

外因过电压主要来自雷击和系统中的操作过程等外部原因,包括:

操作过电压:由分闸,合闸等开关操作引起的过电压,电网侧的操作过电压会由供电变压器电磁感应耦合,或由变压器绕组之间的存在的分布电容静电感应耦合过来。

雷击过电压:由雷击引起的过电压。

内因过电压主要来自电力电子装置内部器件的开关过程。

换相过电压:由于晶闸管或者与全控型器件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在换相结束后不能恢复阻断能力时,因而有较大的反向电流通过,使残存的载流子恢复,而当其恢复了阻断能力时,反向电流急剧减小,这样的电流突变会因线路电感而在晶闸管阴阳极这间或与续流二极管反并联的全控型器件两端产生过电压。

关断过电压:全控型器件在较高频率下工作,当器件关断时,因正向电流的迅速降低而线路电感在器件两端感应出的过电压。

5.3过电流保护

电力电子电路运行不正常或者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发生过电流现象。过电流分载和短路两种情况。一般电力电子均同时采用几种过电压保护措施,怪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在选择各种保护措施时应注意相互协调。通常,电子电路作为第一保护措施,快速熔断器只作为短路时的部分区断的保护,直流快速断路器在电子电力动作之后实现保护,过电流继电器在过载时动作。

采用快速熔断器(简称快熔)是电力电子装置中最有效,应用最方泛的一种过电流保护措施。

此外,常在全控型器件的驱动电路中设置过电流保护环节,这种措施对器件过电流的响应最快。

6.缓冲电路的设计

缓冲电路,其作用是抑制电力电子期间的内因过电压.du/dt.过电流和di/dt,减少器件的开关损耗.缓冲电路可分为关断缓冲电路和开通缓冲电路.关断缓冲电路又称为du/dt抑制电路,用于抑制器件开通时的电流过冲和di/dt,减小器件的开通损耗,可将关断缓冲电路和开通电路结合在一起,称为复合缓冲电路.还有另外一中分类方式:缓冲电路中储能元件的能量如果能消耗在吸收电阻上,则称其为馈能式缓冲电路或无损吸收电路.

如无特别说明,通常缓冲电路专指关断缓冲电路,而将开通缓冲电路叫做di/dt抑制电路。

图7-1di/dt抑制电路

图7-1所示的缓冲电路,使用于中等的容量的场合.其中RC缓冲电路主要用于小容量器件,而放电阻止型RCD缓冲电路用语中或大容量器件.

转速电流双闭环的数字式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课程设计完整版)

湖南科技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转速电流双闭环的数字式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任务书 题 目 转速电流双闭环的数字式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与设计 时 间安排 2013年下学期17,18周 目 的: 应用所学的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知识与工程设计方法,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系统的性能指标与实现方案,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在MATLAB 软件上建立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控制系统进行性能仿真研究,掌握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原理设计与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应用PROTEL 进行控制系统的印制板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综合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 求:电动机能够实现可逆运行。要求静态无静差。动态过渡过程时间s T s 1.0≤,电流超调量%5%≤i σ,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30%≤n σ。 总体方案实现:主电路选用直流脉宽调速系统,控制系统选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案。主电路采用25JPF40电力二极管不可控整流,逆变器采用带续流二极管的功率开关管IGBT 构成H 型双极式控制可逆PWM 变换器。其中属于脉宽调速系统特有的部分主要是UPM 、逻辑延时环节DLD 、全控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驱动器GD 和PWM 变换器。系统中设置了电流检测环节、电流调节器以及转速检测环节、转速调节器,构成了电流环和转速环,前者通过电流元件的反馈作用稳定电流,后者通过转速检测元件的反馈作用保持转速稳定,最终消除转速偏差。 从而使系统达到调节电流和转速的目的。该系统起动时,转速外环饱和不起作用,电流内环起主要作用,调节起动电流保持最大值,使转速线性变化,迅速达到给定值;稳态运行时,转速负反馈外环起主要作用,使转速随转速给定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电流内环跟随转速外环调节电机的电枢电流以平衡负载电流。 指导教师评语: 评分等级:( ) 指导教师签名: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创新设计创新设计名称: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

目录 目录 (1) 1 引言 (2) 1.1 设计背景 (2) 1.2 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2) 2 总体方案设计 (3) 2.1 单片机选型方案 (3) 2.2 转速测量方案选择 (4) 2.3直流电机驱动电路介绍 (5) 2.4 PWM调宽方式的选择 (6) 2.5键盘的选择 (6) 2.6整体方案设计框图 (6) 3 硬件电路设计 (7) 3.1 系统的整体硬件框图 (7) 3.2 按键模块电路设计 (7) 3.3数码管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8) 4系统软件设计 (10) 4.1 PWM输出程序设计 (10) 4.2 数字PID算法程序设计 (11) 4.3速度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12) 4.4 按键设定程序设计 (13) 4.5 速度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15) 5 总结 (16) 6参考文献 (17) 附录A系统原理图 (18)

1 引言 1.1 设计背景 现代工业生产中,电动机是主要的驱动设备,目前在直流电动机拖动系统中已大量采用晶闸管(即可控硅)装置向电动机供电的KZ—D拖动系统,取代了笨重的发电动一电动机的F—D系统,又伴随着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促使直流电机调速逐步从模拟化向数字化转变,特别是单片机技术的应用,使直流电机调速技术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智能化、高可靠性已成为它发展的趋势。直流电机调速基本原理是比较简单的(相对于交流电机),只要改变电机的电压就可以改变转速了。改变电压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一种PWM脉宽调制,调节电机的输入占空比就可以控制电机的平均电压,控制转速。本设计主要研究了利用MCS-51系列单片机,通过PWM方式控制直流电机调速的方法。PWM控制技术以其控制简单、灵活和动态响应好的优点而成为电力电子技术最广泛应用的控制方式,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没有了学科之间的界限,结合现代控制理论思想或实现无谐振软开关技术将会成为PWM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1.2 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设计一个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要求系统具有如下功能:通过按键设定转速的大小,然后由单片机产生PWM控制信号,控制直流电机驱动器L298N,使电动机以一定的转速旋转,为实现闭环控制,通过外围器件为单片机提供测量转速的电平变化信号,单片机测得转速后,与设定的转速值相比较,通过数字PID算法产生控制信号,改变PWM输出的占空比,从而改变电动机转速,从而实现闭环控制,使电动机在一个转速值上较稳定的旋转。

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基础课程设计(论文) 直流PWM-M可逆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刘雨楠 小组成员:陈慧婷(20114073166) 石文强(20114073113) 刘志鹏(20114073134) 张华国(20114073151) 信息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2014年10月20日

摘要 当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直流调速控制作为电气传动的主流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主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直流调速系统,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控制部分、功率部分、直流电动机。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因其具有调节转速比较灵活、方法简单、易于大范围内平滑调速、控制性能好等特点,一直在传动领域占有统治地位。微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基于微机控制的双闭环可逆直流PWM调速系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出发,逐步建立了双闭环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用微机硬件和软件发展的最新成果,探讨一个将微机和电力拖动控制相结合的新的控制方法,研究工作在对控制对象全面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对控制部分展开研究,它包括对实现控制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的探讨,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的探讨等内容。在硬件方面充分利用微机外设接口丰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采取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措施,实现对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控制。论文分析了系统工作原理和提高调速性能的方法,研究了IGBT模块应用中驱动、吸收、保护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微机控制方面,讨论了数字触发、数字测速、数字PWM调制器、双极式H型PWM变换电路、转速与电流控制器的原理,并给出了软、硬件实现方案。 关键词:直流可逆调速数字触发PWM 数字控制器

(完整版)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目录 1 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直流电动机调压调速可控整流电源设计简介 (1) 1.3 课题设计要求 (1) 1.4 课题主要内容 (2) 2 主电路设计 (3) 2.1 总体设计思路 (3) 2.2 系统结构框图 (3) 2.3 系统工作原理 (4) 2.4 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5) 3 主电路元件选择 (6) 3.1 晶闸管的选型 (6) 4 整流变压器额定参数计算 (8) 4.1 二次相电压U2 (9) 4.2 一次与二次额定电流及容量计算 (13) 5 触发电路的设计 (15) 6 保护电路的设计 (18) 6.1 过电压的产生及过电压保护 (18) 6.2 过电流保护 (19) 7 缓冲电路的设计 (20) 8 总结 (23)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当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自动调速控制系统的应用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直流调速系统是 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形式。 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可调电压的直流调速系统(简称KZ—D系统)和旋转变流机组及其它静止变流装置相比,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有很大 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 可控硅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它承受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较差,很短时间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就会把器件损坏。为了使器件能够可靠地长期运 行,必须针对过电压和过电流发生的原因采用恰当的保护措施。为此,在 变压器二次侧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交流侧过电压保护;在直流负载侧并联 电阻和电容构成直流侧过电压保护;在可控硅两端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可 控硅关断过电压保护;并把快速熔断器直接与可控硅串联,对可控硅起过 流保护作用。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大力发展,该方面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由于电力电子装置的电能变换效率高,完成相同的工作任务可以比传统方法节约电 能10%~40%,因此它是一项节能技术,整流技术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 节。 1.2 直流电动机调压调速可控整流电源设计简介 该系统以可控硅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构成系统的主电路,采用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本触发电路分成三个基本环节:同步电压形成、 移相控制、脉冲形成和输出。此外,还有双窄脉冲形成环节。同时考虑了 保护电路和缓冲电路,通过参数计算对晶闸管进行了选型。 1.3 课题设计要求 1、输入交流电源: 2、三相140V f=50Hz 3、直流输出电压:50~150V 5、直流输出电流额定值50A 6、直流输出电流连续的最小值为5A

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教学文稿

7.1 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采用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给直流电动机供电,通过移相触发,改变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实现直流电动机的速度调节。这种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是电力驱动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可控整流电路的主要用途之一。可以图7-1所示三相半波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为例,说明其工作过程和系统特性。 直流电动机是一种反电势负载,晶闸管整流电路对反电势负载供电时,电流容易出现断续现象。如果调速系统开环运行,电流断续时机械特性将很软,无法负载;如果闭环控制,断流时会使控制系统参数失调,电机发生振荡。为此,常在直流电机电枢回路内串接平波电抗器Ld,以使电流Id尽可能连续。这样,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运行分析及机械特性,必须按电流连续与否分别讨论。 8.1.1 电流连续时 如果平波电抗器Ld电感量足够大,晶闸管整流器输出电流连续,此时晶闸管—直流电动机系统可按直流等值电路来分析,如图7-2所示。图中,左半部代表电流连续时晶闸管整流器的等效电路,右半部为直流电动机的等效电路。由于电流连续,晶闸管整流器可等效为一个直流电源Ud与内阻的串联,Ud为输出整流电压平均值 (7-1) 式中U为电源相压有效值,为移相触发角。

电流连续情况下,晶闸管有换流重迭现象,产生出换流重迭压降,相当于整流电源内串有一个虚拟电阻,其中LB为换流电感。再考虑交流电源(整流变压器)的等效内电阻Ro,则整流电源内阻应为,如图所示。 电流连续时直流电动机可简单地等效为为反电势E与电枢及平波电抗器的电阻总和Ra 串联,而平波电抗器电感Ld在直流等效电路中是得不到反映的。 这样,根据图7-2等效电路,可以列写出电压平衡方程式为 (7-2) 式中,Ce为直流电机电势常数,φ为直流电机每极磁通。求出电机转速为 (7-3) 可以看出,在电枢电流连续的情况下,当整流器移相触发角固定时,电动机转速随 负载电流Id的增加而下降,下降斜率为。当角改变时,随着空载转速点no的变化,机械特性为一组斜率相同的平行线。 但是在一定的平波电抗器电感Ld下,当电流减小到一定程度时,Ld中储能将不足以维持电流连续,电流将出现断续现象,此时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会发生很大变化,不再是直线,图7-3中以虚线表示。这部分的机械特性要采用电流断续时的运行分析来确定。 二、电流断续时

(完整版)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 (2)掌握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及反馈环节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由整流变压器、晶闸管整流调速装置、平波电抗器、电动机-发动机组等组成。 在本实验中,整流装置的主电路为三相桥式电路,控制电路可直接由给定电压U g作为触发器的移相控制电压U ct,改变U g的大小即可改变控制角α,从而获得可调直流电压,以满足实验要求。实验系统的组成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晶闸管直流调速试验系统原理图

三、实验内容 (1) 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总电阻值R 。 (2) 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感值L 。 (3) 测定直流电动机-直流发电机-测速发电机组的飞轮惯量GD 2。 (4) 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T d 。 (5) 测定直流电动机电势常数C e 和转矩常数C M 。 (6) 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 M 。 (7) 测定晶闸管触发及整流装置特性()ct d U f U =。 (8) 测定测速发电机特性()n f U TG =。 四、实验仿真 晶体管直流调速实验系统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给定信号、同步脉冲触发器、晶闸管整流桥、平波电抗器、直流电动机等部分组成。图2是采用面向电气原理图方法构成的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下面介绍各部分的建模与参数设置过程。 4.1 系统的建模和模型参数设置 系统的建模包括主电路的建模与控制电路的建模两部分。 (1)主电路的建模与参数设置 由图2可见,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由三相对称交流电压源、晶闸管整流桥、平波电抗器、直流电动机等部分组成。由于同步脉冲触发器与晶闸管整流桥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通常作为一个组合体来讨论,所以将触发器归到主电路进行建模。 ①三相对称交流电压源的建模和参数设置。首先从电源模块组中选取一个交流电压源模块,再用复制的方法得到三相电源的另两个电压源模块,并用模块标题名称修改方法将模块标签分别改为“A 相”、“B 相”、“C 相”,然后从元件模块

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目录 1.引言 (3) 2.原始资料和数据 (3) 3.电路组成和分析 (4) 3.1工作原理 (4) 3.2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5) 3.3晶闸管的选型 (6) 3.4参数计算 (7) 3.5二次相电压U2 (7) 3.6一次与二次额定电流及容量计算 (8) 4.触发电路的设计 (9) 5保护电路的设计 (10) 5.1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10) 5.2过电压的产生及过电压保护 (11) 5.3过电流保护 (11) 6.缓冲电路的设计 (12) 7.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晶闸管可控整流技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摘要:可控整流电路技术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极广。如调压调速直流电源、电解及电镀的直流电源等。把交流电变换成大小可调的单一方向直流电的过程称为可控整流。整流器的输入端一般接在交流电网上。为了适应负载对电源电压大小的要求,或者为了提高可控整流装置的功率因数,一般可在输入端加接整流变压器,把一次电压U1,变成二次电压U2。由晶闸管等组成的可控整流主电路,其输出端的负载,可以是电阻性负载、大电感性负载以及反电动势负载。以上负载往往要求整流能输出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直流电压。为此,只要改变触发 电路所提供的触发脉冲送出的早晚,就能改变晶闸管在交 流电压U2一周期内导通的时间,这样负载上直流平均值就可以得到控制。 该系统以可控硅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构成系统的主电路,采用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本触发电路分成三个基本环节:同步电压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和输出。此外,还有双窄脉冲形成环节。同时考虑了保护电路和缓冲电路,通过参数计算对晶闸管进行了选型,也对直流电动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可控整流晶闸管触发电路缓冲电路保护电路 1.引言 当今,自动化控制系统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而自动调速控制系统的应用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直流调速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形式。 由可控硅整流装置供给可调电压的直流调速系统(简称KZ—D系统)和旋转变流机组及其它静止变流装置相比,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 可控硅虽然有许多优点,但是它承受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能力较差,很短时间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就会把器件损坏。为了使器件能够可靠地长期运行,必须针对过电压和过电流发生的原因采用恰当的保护措施。为此,在变压器二次侧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交流侧过电压保护;在直流负载侧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直流侧过电压保护;在可控硅两端并联电阻和电容构成可控硅关断过电压保护;并把快速熔断器直接与可控硅串联,对可控硅起过流保护作用。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大力发展,该方面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由于电力电子装置的电能变换效率高,完成相同的工作任务可以比传统方法节约电能10%~40%,因此它是一项节能技术,整流技术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2.原始数据: 1、输入交流电源:

H桥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实验(1)

燕山大学 CDIO课程项目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H桥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实验 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日期: 2014年6月3日

目录 前言 (1) 摘要 (2) 第一章调速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 1.1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 (3) 1.2.稳态结构图和静特 (4) 1.2.1各变量的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 (6) 1.3双闭环脉宽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 (7) 1.3.1动态数学模型 (7) 1.3.2起动过程分析 (7) 1.3.3 动态性能和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8) 第二章 H桥可逆直流调速电源及保护系统设计 (11) 第三章调节器的选型及参数设计 (13) 3.1电流环的设计 (13) 3.2速度环的设计 (15) 第四章Matlab/Simulink仿真 (17) 第五章实物制作 (20) 第六章性能测试 (22) 6.1 SG3525性能测试 (22) 6.2 开环系统调试 (23) 总结 (26) 参考文献 (26)

前言 随着交流调速的迅速发展,交流调速技术越趋成熟,以及交流电动机的经济性和易维护性,使交流调速广泛受到用户的欢迎。但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以其优良的调速性能仍有广阔的市场,并且建立在反馈控制理论基础上的直流调速原理也是交流调速控制的基础。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如要求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时,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中的电流或转矩。在单闭环系统中,只有电流截至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的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实际工作中,在电机最大电流受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启动,到达稳定转速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能突跳,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最快启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电流负反馈就能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问题是希望在启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不能让它和转速负反馈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端,到达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要电流负反馈发挥主作用,因此需采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这样就能做到既存在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作用又能使它们作用在不同的阶段。 项目预期成果: 设计一个双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实现电流超调量小于等于5%;转速超调量小于等于5%;过渡过程时间小于等于0.1s的无静差调速系统。 项目分工:参数计算: 仿真: 电路设计: 电路焊接: PPT答辩: 摘要

直流小电动机调速系统

题目直流小电机测速系统 一.题目要求 设计题目:直流小电动机调速系统 描述:采用单片机、uln2003为主要器件,设计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实现电机速度开环可调。 具体要求:1、电机速度分30r/m、60r/m、100r/m共3档; 2、通过按选择速度; 3、检测并显示各档速度。 实验器件: 实验板、STC89C52、直流电机、晶振(12MHz)、电容(30pFⅹ2、10uFⅹ2)、)uln2003、小按键、按键(4个)、、数码管、以及 电阻等 二.组分工

摘要 在电气时代的今天,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流电机作为最常见的一种电机,具有非常优秀的线性机械特性、较宽的调速围、良好的起动性以及简单的控制电路等优点,因此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本文设计了直流电机测速系统的基本方案,阐述了该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及其设计方法。本系统采用PWM 测量电动机的转速,用MCS-51单片机对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本设计主要研究直流电机的控制和测量方法,从而对电机的控制精度、响应速度以及节约能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直流电机单片机 PWM 转速控制 硬件部分 1.时钟电路 系统采用12M晶振与两个30pF电容组成震荡电路,接STC89C52的XTAL1与XTAL2引脚

2.按键电路 三个按键分别控制电机的不同转速,采用开环控制方法 3.电机控制与驱动部分 电机的运行通过PWM波控制。PWM波通过STC89C52的P2.4口输出。

显示部分 采用4位共阳极数码管实现转速显示。数码管的位选端1~4分别接STC89C52的P2.0~P2.3管脚。 完整仿真电路图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资料

4 -1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调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及调速系统对其提出的要求。 2.掌握直流调速系统主要单元部件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调节器的调试 2.电平检测器的调试 3.反号器的调试 4.逻辑控制器的调试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 . DKSZ 一l 型实验装置主控制屏DK01 2 . DK02 、DK03、DK04挂箱 3 .二踪扫描示波器 4 .万用电表 四、实验方法 实验中所用的各控制单元的原理图见第二章有关内容。 1 .调节器(AsR 、ACR )的调试 合上低压直流电源开关,观察各指示灯指示是否正常。 ( l )调零.将调节器输入端接地,把串联反馈网络中的电容短接,使调节器变为P调节器,再调节面板上的调零电位器,使调节器的输出为零。 ( 2 )调整输出正、负限幅值. 将反馈电容短接线去掉,使调节器变为PI 调节器,加入一定的输入电压,调整正、负限幅电位器,使输出正负最大值为所需的数值。 ( 3 )测定输入输出特性.向调节器输入端逐渐加入正负电压,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限幅值,并画出曲线。 ( 4 )观察PI 特性.突加给定电压UG,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规律,改变调节器的放大倍数及反馈电容,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反馈电容由外接电容箱改变数值。 2 .电平检测器的调试 1)测定转矩极性鉴别器DPT的环宽,要求环宽为0.4-0.6V,记录高电平值,调节RP1使环宽对称纵坐标。 2)测定零电流检测器DPZ的环宽,要求环宽也为0.4-0.6V,调节RP1使回环向纵坐标右侧偏离0.1-0.2V。 3)按测得数据,画出两个电平检测器的回环。 3 .反号器(AR)的调试

20A可控硅直流电机调速器讲解

※R系列直流调速器使用手册※ STAR22020 STAR11020 济南三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在使用本产品前请您详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 由于不遵守该使用及安装说明书中规定的注意事项,所引起的任何故障和损失均不在厂家的保修范围内,厂家将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请妥善保管好文件,如有相关疑问,请与厂家联系。 安全注意事项 ·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连接、调试该设备。 ·在带电情况下不能安装、移除或更换设备线路。 ·请务必在本产品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电瓶)之间加装必要的保护装置,以免造成危险事故或致命伤害;需要加装:过流保护器、保险、紧急开关。 ·请做好本产品与大地、设备之间的隔离及绝缘保护。 ·如确实需要带电调试本产品,请选用绝缘良好的非金属专用螺丝刀或专用调试工具。 ·本产品需要安装在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中。 ·本产品不能直接应用在高湿、粉尘、腐蚀性气体、强烈震动的非正常环境下。 该标志表示一种重要提示或是警告。

目录 概述 --------------------------------------------------------------3页产品特点-------------------------------------------------------------3页电气参数-------------------------------------------------------------3页外型尺寸-------------------------------------------------------------4页接线要求-------------------------------------------------------------5页接线端子功能示意----------------------------------------------------6页电位器调整说明-------------------------------------------------------6页软启动ACCEL----------------------------------------------------------6页软停止DECEL----------------------------------------------------------6页电流限制TORQUE-------------------------------------------------------7页力矩补偿IR COM-------------------------------------------------------7页力矩补偿IR COMP的设置与调整方法--------------------------------------7页使能开关(INHIBIT)的连接---------------------------------------------7页速度模式和涨力模式选择------------------------------------------------8页控制信号输入方式的选择------------------------------------------------9页快速制动(能耗制动)的连接方式----------------------------------------10页正转/反转的换向控制方式-----------------------------------------------10页指示灯状态说明--------------------------------------------------------11页调速器与反馈板的接线方式----------------------------------------------11页常见故障解答----------------------------------------------------------12页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

;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苌城专业班级:自动化0706 指导教师:饶浩彬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 题目: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 初始条件: 1.技术数据: 晶闸管整流装置:R rec=Ω,K s=40。 / 负载电机额定数据:P N=,U N=230V,I N=37A,n N=1450r/min,R a=Ω,I fn=1.14A, GD2= 系统主电路:T m=,T l= 2.技术指标 稳态指标:无静差(静差率s≤2, 调速范围D≥10) 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5%,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超调量:≤8%,(按退饱和方式计算)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 1.技术要求: (1) 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的速度调节,负载电机可逆运行,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D≥10),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稳定工作 (2) 系统静特性良好,无静差(静差率s≤2) (3) 动态性能指标:转速超调量δn<8%,电流超调量δi<5%,动态速降Δn≤10%,调速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调节时间)t s≤1s (4) 系统在5%负载以上变化的运行范围内电流连续 (5) 调速系统中设置有过电压、过电流等保护,并且有制动措施

2.设计内容: ! (1) 根据题目的技术要求,分析论证并确定主电路的结构型式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画出系统组成的原理框图 (2) 调速系统主电路元部件的确定及其参数计算(包括有变压器、电力电子器件、平波电抗器与保护电路等) (3) 动态设计计算:根据技术要求,对系统进行动态校正,确定ASR调节器与ACR调节器的结构型式及进行参数计算,使调速系统工作稳定,并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 (4) 绘制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电气原理总图(要求计算机绘图) (5) 整理设计数据资料,课程设计总结,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半,共分为三个阶段: (1): (2)复习有关知识,查阅有关资料,确定设计方案。约占总时间的20% (3)根据技术指标及技术要求,完成设计计算。约占总时间的40% (4)完成设计和文档整理。约占总时间的40%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

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精)

Anhui Vocac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 Trade 毕业论文 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 Three-phase asynchronous motor drive system design 所在系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 机电一体技术 学生学号:43 学生姓名:叶海英 指导教师:王琳 ; 2013年3月23日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系(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一、题目: 二、内容与要求: 》 三、设计(论文)起止日期: 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 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四、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 摘要

本文所讨论的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串级调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对于一般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我们都是从电动机的定子侧引入控制变量(改变定子供电电压、频率)来实现的,这对于转子处于短路状态的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是唯一的途径。但是,对于绕线式异步电动机来说,其转子绕组能够通过变量以实现调速。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侧的控制变量有电流、电动势、电阻等。通常转子电流随负载的大小决定,不能任意调节;而转子回路阻抗的调节属于耗能型调速,缺点较多,所以转子侧的控制变量只能是电动势。在发挥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的可控性优势的基础上,提高调速性能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1从节能角度考虑,应将损耗在转子附加电阻上的能量吸收,转化成别的有用的能量或反馈到电网,以提高传动系统的效率 2从高性能调速要求考虑,应用控制理论,将其组成闭环调速控制系统,满足调速精度、动态响应等指标的要求。 综合所述,利用串级调速系统,是使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实现高性能调速的有效办法。用转子串反电动势来代替电阻,吸收转差功率;用双闭环控制提高系统的静、动态性能。把这种用附加电动势的方法将转差功率回收利用的调速称为双闭环串级调速。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实验报告

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参数和环节特性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 2.掌握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的参数测试及反馈环节测定方法和测试条件。 二、实验内容 1.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总电阻 R。 2.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总电感 L。 3.测定直流电动机 - 发电机 - 测速发电机飞轮惯量 GD2。 4.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 T d。 5.测定直流发电机电动势常数C e和转矩常数 C T。 6.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机电时间常数 T m。 7.测定晶闸管触发及整流装置特性 U d =?(U ct)。 8.测定测速发电机特性 U TG =?(n)。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步骤 (一)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阻。伏安比较法测量

1. 测量电枢回路总电阻R R=R a + R L + R n (电枢电阻R a、平波电抗器电阻R L 、整流装置内阻R n )(1)不加励磁、电机堵转 (2)合上S1和S2, 调节给定,使输出电压到30%-70%的额定电压 调节电阻,使枢电流80%-90%的额定电流 测定U1和I1。 (3)断开S2 测定U2和I2。 (4)计算电枢回路总电阻 R=(U2-U1)/( I1 - I2) 合上S1和S2测得U1=100V, I1=; 断开S2测得U2=103V,I2=;

R=(U2-U1)/( I1 - I2)=(103V-100V)/电枢电阻 R a (1)短接电机电枢 (2)不加励磁、电机堵转 (3)合上S1和S2, 调节给定,使输出电压到30%-70%的额定电压 调节电阻,使枢电流80%-90%的额定电流 测定U1’和I1’。 (4)断开S2 测定U2’和I2’。 (5)计算 平波电抗器电阻R L和整流装置内阻R n: R L + R n =(U2’-U1’)/(I2’-I1’) 电枢电阻R a :R a =R-(R L + R n) 合上S1和S2测得U1’=95V,I1’= 断开S2测得U2’=97V,I2’= R L + R n =(U2’-U1’)/(I2’-I1’)=(97V-95V)/=R-(R L + R n)=ΩΩ=Ω 3. 平波电抗器电阻 R L (1)短接电抗器两端 (2)不加励磁、电机堵转 (3)合上S1和S2,

晶闸管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晶闸管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 一、工作原理 晶闸管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由整流变压器、晶闸管整流调速装置、平波电抗器、电动机-发电机组等组成。 在本实验中,整流装置的主电路为三相桥式电路,控制电路课直接由给定电压Ug座位触发器的移相控制电压Uct,改变Ug的大小即可改变控制角α,从而获得可调的直流电压,以满足实验要求。实验系统的组成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晶闸管开环直流调速实验控制原理图 二.设计步骤 1主电路的建模和参数设置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主电路由三相对称交流电压源、晶闸管整流桥、平波电抗器、直流电动机灯部分组成。由于同步脉冲触发器与晶闸管整流桥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通常作为一个组合体来讨论,所以讲触发器轨道主电路进行建模。 ①三相对称交流电压源的建模与参数设置。首先从电源模块中选 取一个交流电压源模块,即,再用复制的方法得到三相电源的另外两个电压源模块,并用模块标题名修改方法将模块标签分别改为“A相”、“B相”,“C 相”,然后从连接器模块中选取,按图1主电路图进行连接。 为了得到三相对称交流电压源,其参数设置方法及参数设置如下。 双击A相交流电压源图标,打开电压源参数设置对话框,在A相交流电源参数设置中,幅值取220V,初相位设置成0°,频率为50Hz,其它为默认值,如图2所示,B、C相交流电源设置方法与A相基本相同,除了初相位设置成互差120°外,其它参数与A相相同。由此可以得到三相对称交流电源。

②晶闸管整流桥的建模和参数设置。首先从电力电子模块组中选取 中的,并将模块标签改成“晶闸管整流桥”,然后双击模块图标,打开整流桥参数设置对话框,参数设置如图3所示。当采用三相整流桥时,桥臂数为3,A、B、C三相交流电源接到整流桥的输入端,电力电子选择晶闸管。参数设置原则如下,如果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交流装置进行参数设置,对话框中的Rs、Cs、R ON、Vf应取该装置中晶闸管元件的实际值,若果是一般情况,不针对某个具体的变流装置,这些参数可先取默认值进行仿真。若仿真结果理想,就认可这些设置的参数,若仿真结果不理想,则通过仿真实验,不断进行参数优化,最后确定其参数。这一参数设置原则对其他环节的参数设置也是实用的。 图2 A相电源参数设置图3 整流桥参数设置 ③平波电抗器的建模和参数设置。首先从元件模块组中选取 ,并将标签改为“平波电抗器”,然后打开平波电抗器参数设置对话框,参数设置如图4所示,平波电抗器的电感值是通过仿真实验比较后得到的优化参数。 ④直流电动机的建模和参数设置。首先从电动系统模块中选取 ,并将模块标签改为“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绕组“F+ —F-”接直流恒定励磁电源,励磁电源可从电源模块组中选取直流电压源 模块,即,并将电压参数设置为220V,电枢绕组“A+ —A-”经平波电抗器接晶闸管整流桥的输出,电动机经TL端口接恒转矩负载,直流电动机的输出参数有转速n、电枢电流Ia、励磁电流If、电磁转矩Te,通过“示波器”模块观察仿真输出

数字式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一、设计要求: 1、调速范围D=20,静差率S ≤5%。再整个调速范围内要求转速无极、平滑可调; 2、动态性能指标:电流环超调量 δ≤5%: 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转速超量δ≤10% 直流电动机的参数: 直流电动机 型号(KW ) Z2—32 额定容量(KW ) 2.2 额定电压(V ) 220 额定电流(A ) 12.5 最大电流(A ) 18.75 额定转速(rpm ) 1500 额定励磁(A ) 0.61 GD 2 (kg m 2 ) 0.105 电动机电枢电阻RA () 1.3 电动机电枢电感la (Mh ) 10 名称 数值 整流侧内阻Rn (Ω) 0.037 整流变压器漏感Lt (mH ) 0.24 电抗器直流电阻Rh (Ω) 0.024 电抗器电感Lh (mh ) 3.2 2.1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转速调节器与电流调节器串极联结,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PWM 装置。其中脉宽调制变换器的作用是: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频率一定、宽度可变的脉冲电压序列,从而可以改变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机转速,达到设计要求。总体方案简化图如图1所示。 ASR ACR U *n + - U U i U * i + - U c TA V M + U d I d UPE L - M

2.2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脉宽调制器的作用是: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频率一定宽度可变的脉冲电压序列,从而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机转速。桥式可逆PWM 变换器电路如图2所示。这是电动机M两端电压的极性随开关器件驱动电压的极性变化而变化。 图2 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电路

三相晶闸管可控整流电源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三相晶闸管可控整流电源设计 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 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自动化2006级《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时间:1周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设计题目1:三相晶闸管可控整流电源设计 1)技术要求 ?三相交流电源,线电压380V。 ?整流输出电压U d在0~210V连续可调。 ?最大整流输出电流20A。 ?负载为阻感负载,且电感值较大(工作时可认为负载电流是连续平滑的直流)。2)主要设计内容 ?整流变压器额定参数的计算(选择变压器次级额定电压和变比,初、次级绕组的导线直径。计算时取导线电流密度为5A/mm2); ?晶闸管器件的电流、电压定额等参数的计算; ?集成触发电路的设计。(包括:触发电路的定向【参教材】;触发电路采用集成触发电路)。 二、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1)选题背景及意义简单介绍。 2)设计方案的确定。(确定主电路拓扑结构,确定控制方案等)。 3)主电路工作原理及过程的分析。给出详细的电路工作原理和过程分析。 4)功率器件定额参数的计算。主要包括:【1】电力电子器件电压、电流等定额计算(注意留余量:电压2-3倍,电流1.5-2倍);【2】变压器的参数计算等;【3】电容器,电抗器等参数的计算等。 5)控制系统(电路)的设计等。 6)结束语。(课程设计的结论概括,设计体会等)。 7)附录(包括:电路图和元器件明细表等)。8)参考文献。 注:在报告的最后给出完整的主电路原理图和控制电路原理图等;并列出所用元器件明细表。 要求插图及图表规范,文字通顺,逻辑性强; 提交的毕业设计报告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2

单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课题:单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系别: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成绩: 河南城建学院 2015年12月31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2)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2) 三、总体方案设计 (2) 四、硬件电路设计 (3) 4.1.1 直流调速系统稳态性能分析 (3) 4.1.2静态性能指标 (4) 4.1.3 基于稳态性能指标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5) 4.1.4 直流调速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6) 4.1.5基于动态性能指标及系统动态稳定性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9) 4.2、控制系统动、静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10) 4.2.1 双极性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10) 4.2.2桥式可逆PWM变换器 (10) 五、计算机仿真 (13) 六、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6)

一、设计目的 在电力拖动系统中,调节电压的直流调速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调速方 法,除了利用晶闸管获得可控的直流电源外,还可以利用其他可控的电力电子器 件,采用脉冲调制的方法,直接将恒定的直流电压调制为极性可变、大小可调的 直流电压,用以实现直流电机电枢电压的平滑调节,构成脉宽直流调速系统。 本设计采用了PWM 脉宽调制的方法,完成了带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直流调 速系统的设计及实验。本设计重点介绍了单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总体结构、 设计原理及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提供了通过matlab 仿真进行实验效果预分析和 校正处理,得到较为理想结果后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的实验思路。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本次运动控制课程设计要求自拟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调速范围、静差 率、超调量、动态速降、调节时间等)设计系统原理图,完成元器件的选择,选 择调节器并计算调节器参数,并进行仿真或实验验证系统合理性。 为了进行定量的计算,选一组电机参数:功率kw P N 18=,额度电压 v U N 220=,额定电流A I N 94=,额定转速min /1000r n N =, 电枢电阻Ω=15.0a R ,主电路总电阻Ω=45.0R ,40=s k 。最大给定电压V U nm 15*=,整定电流反馈电压 V U im 10=.要求系统调速范围20=D ,静差率%10≤,N dbt I I 5.1=,N dcr I I 1.1=。 三、总体方案设计 为了提高直流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通常采用单闭环控制系统。对调速系 统的要求不高的场合,采用单闭环系统,而对调速系统指标要求高的采用多闭环 系统。按反馈的方式不同可分为转速反馈、电流反馈、电压反馈等。在单闭环系 统中,转速单闭环运用较多。在本设计中,转速单闭环实验是将反应转速变化的

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仿真

- -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调速 实验项目:三相异步电机恒压频比调速系统仿真专业班级:自动化1303班 姓名:任永健学号:130302307 实验室号:实验组号: 实验时间:批阅时间: 指导教师:成绩:

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适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 专业班级:自动化1303班学号:130302307 :任永健 实验名称:三相异步电机恒压频比调速系统仿真 1.实验目的: 熟悉SIMULINK环境。 建立三相异步电机恒压频比调速系统模型并仿真分析。 2.实验容: 设计并在simulinnk下搭建三相异步电机恒压频比环调速系统 3. 实验方案(程序设计说明) 异步电机的调速有多种方法,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是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最基本的一种控制转速方式,在一般的变频调速装置里面都嵌入有这项功能,工作方式为恒压频比的调速方式能满足大多数场合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的要求,使用起来也相对方便,是通用变频器的基本模式。但在低压时候需要一定的补偿电压,采用恒压频比控制,在基频以下的调速过程中的转差率会保持不变,电动机的所以会机械特性会相对较硬,电动机有较好的调速性能。 正选脉冲宽度调制三相逆变电路,是一种以三角波做载波的应用冲量等效原理而获得理想交流电源的电路装置,在调制比与载波比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调节外加直流电源的大小就可以获得在额定频率下产生额定电压的正选电压波,通过调节正弦波的频率就可以得到理想的电压频率波,而且调节输入正弦波的频率能得到线性的输出电压幅值。MATLAB在电气领域中的运用随处可见,在这里可以运用MATLAB里的Simulink仿真出具体的模型,通过示波器来观察具体的波形,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4. 实验原理(系统的实现方案分析) 首先采用三相双极性SPWM逆变电路产生三相交流电源,全控型器件可以选用IGBT,这样通过调节外加直流电源的大小便可获的理想的输出交流电压源幅值,然后通过改变给定的频率信号来改变异步电机的转速,基本模型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