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之令狐文艳创作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之令狐文艳创作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之令狐文艳创作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指南

令狐文艳

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病史采集】

1.病因:食管裂孔疝、胃手术后、大量腹水、反复呕吐、长期放置胃管、三腔管。

2.诱因:粗糙食物、饮酒或咖啡。

3.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疼痛放射胸背肩部。一般卧位,前屈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症状加重,有夜间反酸,间歇吞咽困难,出血。口服抑制胃酸药可减轻。

【检查】

1.内镜检查:根据savary和miller分极标准,反流性食管炎的炎症改变内镜下可分四级。一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二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三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四级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管缩短及Barrett食管。

2.食管吞钡X线检查:X线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壁粗乱。阳性率约50%。

3.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阳性反应。

4.食管内pH测定:pH降低至4.0以下提示胃液反流。

5.食管压力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若小于 1.3kPa,胃液易反流。

6.胃—食管核素显像,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

1.反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躯体前屈或仰卧时加重,站立时则缓解,应考虑本病。

2.内镜或活组织检查可了解食管粘膜病变。

3.食管内pH测定、压力测定及食管滴酸试验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心绞痛:胸骨后疼痛,心电图ST-T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口服硝酸甘油疼痛缓解。

2.食管癌:有吞咽困难,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消化性溃疡: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内镜检查及X线钡餐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床头垫高15cm,减少反流;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睡前不进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用抗胆碱能药物及烟、酒、咖啡。

2.药物治疗选择:

(1)促进胃动力药物:选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西沙比利、多潘立酮(吗丁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4)保护粘膜药: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钕盐(德诺)。 3.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食管瘢痕狭窄及难以控制反复出血者,采用外科手术或食管扩张术。

【疗效标准】

1.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恢复正常。

2. 好转标准

(1)症状减轻。

(2)内镜或(及)X线检查粘膜病变有所改善。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标准,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康金旺)

第二节食管癌

【病史采集】

1.食管癌易患因素:食物粗糙、过硬及霉变食物、进食过烫、过快、饮用浓茶、烈酒及其它刺激性食物,摄入食物营养情况,有无某些食管疾病(如慢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白斑病等)。

2.症状:

(1)进行性吞咽困难:部位、程度、发生发展过程。

(2)吞咽疼痛: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放射部位。

【物理检查】

1.全身表现:贫血、营养不良、消瘦及恶液质。

2.专科检查:

(1)左锁骨上淋巴结。

(2)肺部体征。

(3)肝脏体征。

(4)颈胸皮下气肿。

【辅助检查】

1.食管吞钡照片。

2.食道镜、胃镜检查及可疑病变组织活检。

3.食道拉网细胞学检查,或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4.胸部X线检查。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早期偶有进食梗阻感,以后为进行性吞咽困难,消瘦及营养不良。

2.食管X线病变处粘膜粗糙、充盈缺损、局部强直或狭窄。

3.食管拉网细胞学可见癌细胞。

4.内镜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活检可获组织学诊断。

【鉴别诊断】

1.贲门失弛缓症。

2.反流性食管炎。

3.食管良性狭窄。

4.食管良性肿瘤。

5.其它如纵膈疾病、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相鉴别。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无全身广泛转移,病变范围在l0cm以内可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上段食管癌及不能切除的中、下段食管癌。

3.化学治疗:一般用于食管癌手术切除后,多采用顺氯氨铂和博莱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

【疗效标准】

1.治愈:根治术后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无并发症,食欲、体重恢复正常。观察五年无复发。

2.完全缓解:治疗后肿瘤消失,症状好转,一般情况好转持续一个月以上。

3.部分缓解:治疗后肿块缩小≥50%,症状改善持续一个月以上。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完全缓解标准,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康金旺)

第三节胃炎

急性胃炎

【病史采集】

1.病因: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

2.症状:上腹饱胀、隐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等。由细菌或其毒素致病者可伴有腹泻、发热,重者有脱水、酸中毒或休克等。

【物理检查】

上腹或脐周轻压痛,肠鸣者活跃。呕吐、腹泻剧烈者可见脱水、酸中毒、休克等表现。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便常规、血电解质。

2.胃镜检查:胃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出血或糜烂等。

3.X线检查:胃肠钡透见病变粘膜粗糙,局部压痛、激惹。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上腹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脱水等。

2.体征:上腹压痛、肠鸣音活跃、脱水征等。

3.胃镜:胃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出血糜烂等。

【鉴别诊断】

1.早期急性阑尾炎。

2.急性胆囊炎。

3.急性胰腺炎。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去除病因、卧床休息,进清淡流质饮食,必要时禁食1~2餐。

2.对症治疗:

(1)呕吐、腹泻严重者注意纠正水与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2)细菌感染所致者应给予抗生素。

(3)腹痛者可给予阿托品或山莨菪碱解痉止痛。

【疗效标准】

治愈:急性症状消失。

【出院标准】

达到上述标准者可出院。

糜烂性胃炎

【病史采集】

1.病因:包括急性应激、药物、缺血、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2.症状:在原发病的病程中突发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及黑粪。出血一般为少量、间歇性,可自行停止。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

【物理检查】

上腹或脐周轻压痛,肠鸣音稍亢进。大出血者可有休克表现。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粪便潜血阳

性。

2.胃镜检查:发病24~48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或浅表溃疡。

【诊断要点】

1.上腹痛、恶心、呕吐、呕血、黑粪等。

2.上腹压痛、肠鸣音亢进、血容量不足表现。

3.胃镜检查见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浅表溃疡等。

【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

2.食管贲门粘膜撕裂征。

3.胃癌。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治疗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2.呕血停止后给流质饮食。

3.静脉滴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维持胃内pH>4。

4.弥漫性胃粘膜出血可应用8mg%肾上腺素冰盐水洗胃。 5.小动脉出血可在胃镜直视下采用高频电凝止血或激光凝固止血。

6.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出血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出血停止、胃粘膜病变完全恢复。

2.好转:病情明显好转。

3.未愈:病因未能去除,反复出血并危及生命。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标准者,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慢性胃炎

【病史采集】

1.病因: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等。

2.症状: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萎缩性胃炎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

【物理检查】

主要体征:中上腹部触压痛,有典型贫血时,可出现舌萎缩和周围神经病变。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胃酸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幽门螺杆菌检查,或血清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胃泌素抗体测定。 2.胃镜检查:

(1)浅表性胃炎: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的改变,以红为主,表面有灰白或黄白色分泌物附着,可有散在出血点和局限性糜烂。

(2)萎缩性胃炎:粘膜多呈淡红色或灰白色,也可有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细平坦,粘膜下血管透见如树枝状或网状。有时在萎缩粘膜上见到上皮细胞增生而形成的颗粒,也可见到出血及糜烂灶。

3.X线检查:X线钡餐检查对诊断帮助不大,但有助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和直视下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

2.胃癌。

3.慢性胆囊炎。

4.慢性胰腺炎。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去除病因,注意饮食,忌烟酒、浓茶等。 2.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HP阳性者,可用CBS、四环素、甲硝唑三联疗法或奥美拉唑和羟氨苄青霉素二联疗法。

3.健胃及对症治疗:腹胀、恶心、呕吐可给予胃肠动力药;高酸者可给予抑酸药;有胆汁反流可给予胃肠动力药及中和胆盐的药物;伴恶性贫血给予维生素B12和叶酸。

4.外科手术: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重度肠化生,尤其是大肠型肠化者,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胃酸分泌正常。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基本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

【出院标准】

达到上述标准者可出院。

(康金旺)

第四节消化性溃疡

【病史采集】

1.诱因:气候变化,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进餐不规律及刺激性食物,烟酒嗜好及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

2.上腹痛:疼痛的部位、严重程度、周期性、节律性、放射部位、缓解方式等。

3.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4.家族史。

5.用药情况:对抑酸药物治疗的效果。

【物理检查】

1.左锁骨上淋巴结。

2.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震水音,胃型及胃蠕动波,肝浊音界,肝脾触诊。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2)大便或呕吐物潜血试验。

(3)血清胃泌素测定。

(4)幽门螺杆菌检查。

2.器械检查:

(1)X线胃钡餐检查。

(2)胃镜检查或胃粘膜活检。

(3)疑胃穿孔时胸腹联合透视。

【诊断要点】

1.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进食或服用抑酸药可缓解。

2.X线钡餐检查见典型龛影。

3.胃镜及胃粘膜活检可确诊,并可鉴别良恶性溃疡。

【鉴别诊断】

1.功能性消化不良。

2.胃泌素瘤。

3.癌性溃疡。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精神和生活治疗、休息、饮食等。

2.药物治疗:

(1)抑酸药物:

1) H2受体拮抗剂:能阻止组胺与其H2受体结合从而使壁细胞胃酸分泌减少。可选用西咪替丁(Cimitidine)、雷尼替丁(Ranitidine)或法莫替丁(Famotidine)。

2)质子泵阻滞剂:抑制壁细胞分泌H+的最后环节H+-K+-ATP酶,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奥美拉唑(Omeprazole),常用剂量为20~40mg/d。

(2)增强粘膜防御力药物:

1)胶体次枸橼酸铋:常用120mg/次,4次/d,餐前

服,8周为一疗程。

2)硫糖铝:可选用片剂或混悬液。

3)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米索前列醇和恩前列素。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

3.手术治疗:

适应证为:

(1)大量出血经内科积极处理无效者;

(2)急性穿孔;

(3)器质性幽门梗阻;

(4)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5)胃溃疡疑有癌变。

【疗效标准】

1.治愈:

(1)症状及体征消失;

(2)X线钡餐检查龛影消失;

(3)内镜显示溃疡愈合或疤痕期。

2.好转:

(1)症状、体征消失或好转;

(2)X线钡餐检查龛影缩小;

(3)内镜示溃疡缩小。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者均可出院。

(康金旺)

第五节胃癌

【病史采集】

1.病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功能低下,胃的癌前期病变等。

2.症状:

(1)乏力,食欲不振、消瘦、贫血、发热、水肿等;

(2)癌肿溃烂所致腹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

(3)胃充盈不良或排空障碍引起的腹部饱胀、厌食、呕吐等;

(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转移引起的相应表现。

【物理检查】

1.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

2.中晚期癌可有上腹压痛及肿块。

3.晚期或转移所产生的体征,如肝肿大、黄疸、腹水、左锁骨上与左腋下淋巴结肿大,前列腺或卵巢肿大、恶液质等。部分病人可有伴癌综合征表现。

【辅助检查】

1.胃肠X线检查: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分为浅表型和凹陷型;中晚期胃癌的X线表现分为蕈伞型、溃疡型和浸润型。 2.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

(1)早期胃癌胃镜所见分为隆起型、表浅型(又分为隆起表

浅型、平坦表浅型、凹陷表浅型)和凹陷型,各型亦可合并存在而形成混合型;中晚期胃癌分为隆起型和凹陷型。

(2)胃镜检查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及刷取细胞作病理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3)超声胃镜检查可显示癌肿浸润深度层次及邻近转移。 3.胃液检查:胃液隐血试验常为阳性。基础胃酸中乳酸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胃液分析对诊断意义不大。

4.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检查:血清胃蛋白酶原I及胃蛋白酶原Ⅰ/Ⅱ之比;CEA、CA19-9、CA125等癌胚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检测。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胃镜及活检。

2.胃癌须与胃溃疡,胃内单纯性息肉、良性肿瘤、肉瘤、慢性胃炎相鉴别。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切除包括根治、姑息性切除,晚期胃癌合并幽门梗阻可行分流手术解除梗阻。 2.化学疗法:主要用于胃癌术前、术中、术后和晚期胃癌或其他原因不能手术者。常用药物有5-Fu、喃氟啶、丝裂霉素C、阿霉素、顺氯氨铂、卡氮芥等。

3.内镜治疗:早期胃癌因全身性疾病不能做手术切除者可采用内镜治疗。

4.放射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5.生物治疗:可局部或全身应用免疫增强剂,以提高病

人对癌肿的免疫能力、延长病人生命。

6.中药治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晚期胃癌。

7.综合治疗:上述各种方法综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疗效标准】

1.治愈: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切口愈合,无并发症,随访五年无复发。

2.完全缓解:治疗后肿块消失,症状好转,无新转移灶出现持续一个月以上。

3.部分缓解:治疗后肿块缩小≥50%,症状改善持续一个月以上。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或缓解者可出院。

(康金旺)

第六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病史采集】

症状:

1.胃食管反流型:上腹及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及食物反流。

2.运动障碍型: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嗳气及早饱。 3.溃疡型:反复上腹痛,可伴有反酸、嗳气。

4.特发型:临床症状不典型。

【物理检查】

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1.血、尿、大便常规,肝、肾、胰腺及甲状腺功能检查。

2.肝、胆、胰腺B超,胸片、胃肠镜检查。

3.有条件可行食道24小时pH值测定、胃肠道测压、核素扫描等检查。

【诊断要点】

凡有上述症状,经各项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者,即可诊断为本病。

【鉴别诊断】

应与可引起类似本病症状群的所有疾病相鉴别。

1.消化性溃疡;

2.反流性食管炎;

3.肝、胆、胰腺疾病;

4.消化道肿瘤;

5.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

【治疗原则】

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体现个体化,精神治疗、饮食治疗及药物治疗并重。

1.胃食管反流型:参见反流性食管炎治疗。

2.运动障碍型:应用胃肠动力药,如吗叮啉、普瑞博思等。

3.溃疡型:主要应用抑酸剂,如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

抑制剂等。

4.特发型:可适当应用H2受体阻滞剂和胃肠动力药物。

【疗效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正常。

2.好转:临床症状减轻,特殊检查无明显异常。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或好转标准者可出院。

(康金旺)

第七节溃疡性结肠炎

【病史采集】

病史的内容主要包括: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消瘦、贫血及其它相关症状,同时要描述发病、复发及加重的诱因、既往的诊疗过程。

【物理检查】

要注意腹膜刺激征及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粪及肝、胆、脾等B超。

2.大便培养连续三次,大便中找阿米巴。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检查。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所见:

(1)粘膜有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病变大多以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

(2)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3)可见假息肉,环形皱襞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4.钡灌肠所见:

(1)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

(2)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息肉。

(3)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1)根据临床及肠镜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3)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所见或钡灌肠所见者可以诊断本病。

(4)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变

范围及病变分期。

【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真菌性肠炎。

2.结肠癌、克隆病、过敏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治疗原则】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期而采用不同的方案。

2.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暴发型及急性发作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可适当镇静并禁食数日,其它类型的病人可予易消化、少纤维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乳制品。注意控制使用解痉药。

(2)抗炎药物:柳氮磺胺吡啶及5-氨基水杨酸。

(3)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及严重病例。

(4)免疫抑制剂:在应用抗炎药或激素无效的病人可改用或加用其它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

3.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1)肠穿孔或濒临穿孔。

(2)大量或反复出血。

(3)肠狭窄并发肠梗阻。

(4)癌变或多发性息肉。

(5)中毒性巨结肠内科治疗无效。

腹腔镜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方案

腹腔镜诊疗常规与操作规范 初级手术(成熟定型类)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适应证] 1)有症状的胆囊疾病(结石、息肉、胆囊炎等)2)无症状但伴有糖尿病的胆囊疾病(结石直径大于2cm、陶瓷胆囊等) [禁忌证] 1)伴发急性重症胆管炎和/或急性重症胰腺炎 2)伴有重度肝硬变、门脉高压症 3)伴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 4)伴有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5)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难以耐受手术及麻醉 6)早期和晚期妊娠

7)高度怀疑的中晚期胆囊癌 [术前准备] 除开腹胆囊术的常规术前准备外,建议术前一日服用缓泻剂(20%甘露醇250ml加1000ml水或番泻叶1 0~20克冲饮),旨在清理全消化道内的积气及内容物,以便术中使用中压气腹(10~12mmHg),并有利于暴露手术野及术后病人胃肠功能的早日恢复。 [麻醉方式、病人体位、仪器设置与手术人员站位] 一般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也可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病人体位在造气腹时取平仰卧位,插入腹腔镜探查全腹后改为头高脚低的左倾体位。监视器等仪器设备置于患者右肩水平,如有条件也可在左肩水平另放一台监视器。术者与扶镜手站在患者左侧,一助与器械护士站在患者右侧。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造气腹并置入穿刺套管:脐上缘或脐下缘做一1cm皮肤切口,Veress气腹针常规造气腹,使腹内压达到设定的10~15mmHg。同一戳口插入10mm套管,插入腹腔镜探查全腹腔。将病人体位摇至头高、右侧高后,直视下置入剑突下10mm穿刺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右侧肋缘下和腋前线上置入两枚5mm穿刺套管,引入5mm抓钳。 2)牵引显露胆囊:探查胆囊周围,如有粘连,用电钩或弯分离钳接电钩边止血边予以分离。然后分别向上外、下外牵引胆囊底和胆囊颈部。 3)解剖Calot三角:先用电钩分离胆囊颈部前后叶的肝床系膜以松解Calot三角,再用可转杆弯分离钳接电凝,撕剥与点凝相结合紧靠胆囊颈部分别解剖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直至明确看到二者在胆囊壁上的管脉分离征。先在胆囊管远端尽量在胆囊-胆囊管交

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

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 一、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有效、合法、规范。 二、各临床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现有资源,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的《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 三、医院各科室应根据医学的发展需要,定期对临床指南及规范进行更新与改进,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的指南及规范,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新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应先培训、后执行。 四、严格规范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指南/规范,首先需由本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指南/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抽调医疗质量与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五、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定制成册,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至少每两年组织对各科室的《诊疗

指南》与《操作规范》进行重新修订。 六、医务科应为各部门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七、各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指南/规范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修改,并提供充分的修改理由,如卫生部、卫生厅或权威医疗机构的修改依据。 八、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批准程序及监管规定:1.首先由专业科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遵循新的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实施原则,制定、更新本院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提交医务科审核,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 2.各科室申报材料完善后15个工作日内,由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及建议。 3.通过审核的更新版临床指南/规范,科主任负责在科室落实执行,并由医务科负责督导和检查落实情况。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诊疗常规和操作常规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适应证】 1.育年龄妇女,自愿要求放置而无禁忌证者,均可以放置。 2.禁忌避孕而禁忌证者。 【禁忌证】 1.器官炎症,如急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急性炎症及性传播疾病。 2.频发、月经过多(左旋炔诺酮-IUD例外)或有阴道出血者。 3.器官畸形,如双子宫、子宫纵隔等。 4.器官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慎用 5.全身疾病的急性期。 6.深度小于55Cm或大于9Cm者不宜放置(人工流产术同时和有剖宫产史者放置及固定 式IUD者例外)。 7.颈内口过松(固定式IUD除外)或重度狭窄。 8.脱垂Ⅱ度以上者。 9.或可以妊娠者,须等终止妊娠后再放。 10.妊娠或葡萄胎病史者慎用。 11.产术中出血过多,怀疑胎盘组织残留或感染可能者。 12.铜过敏或可疑对铜过敏者不宜放节育器。 13.中度贫血,Hb<90g/L者慎用(左旋炔诺酮-IUD及吲哚美辛IUD 除外)。

14.严重痛经者慎用(左旋炔诺酮-IUD除外)。 15.产后42天,如事恶露未净或会阴伤口未愈者,应暂缓放置。【放置时间】 1.月经千净3~7天之内。 2.哺乳期闭经或可疑妊娠者,应在排除妊娠后放置。 3.正常产后42天,恶露已干净,子宫恢复正常者。 4.早孕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即刻放置(子宫收缩不良、出血过多、有感染可能或组织残留者暂不放)。 5.药物流产后月经恢复正常后。 6.自然流产或中期妊娠引产转经后子宫已恢复正常者。 7.剖宫产术后6个月根据情况考虑放置。 8.用于紧急避孕,在无保护性交后5天内放置。 【术前检查】 1.详细询问病史及避孕史。 2.检查常规妇科检查及阴道清洁度、滴虫、真菌枪检查。如有炎症,治疗正常后放置。 3.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乙肝表面抗原。 4.做好术前咨询,受术者知情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5.术前测体温(超过37.5℃,暂时不放置)。 6.术前排空膀胱。 7.宫内节育器的选择,根据宫腔深度。 【手术注意事项】 1.术前必须查清子宫大小,位置和倾屈度,以防子宫穿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质量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质量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 相关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质量管理诊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编号: 类别:[行业图书-医院]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6 光盘数: 定价:¥1,680.00 优惠价:¥840.0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质量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实用手册>内容简介(第一卷) 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 主编:何书勇 第一章病历书写概述 第二章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及内容 第三章各种住院病历书写特点及示例 第四章病历中的各种记录 第五章护理文书书写 第六章检查申请单与报告单书写 第七章病历书写质量的考评方法与标准 第八章处方 第九章医院预防保健文书书写 第十章其他医疗文书的书写 第十一章临床常见诊断操作技术及评分 第十二章医疗机构病案规范化管理

第十三章医疗机构病案管理法律制度 第十四章病历等文书作为证据使用存在的问题第十五章病历等医学文书在诉讼中的应用(第二卷) 病理诊断与技术规范 主编:高书恭 第一篇总则 第一章病理科的设置及基本条件 第二章病理标本巨检规范 第三章病理切片的镜检规范 第四章病理诊断书的书写规范 第五章冷冻切片技术及诊断规范 第六章细胞病理学技术及诊断规范 第二篇常规病理诊断与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病理巨检规范化操作细则 第二章若干常见肿瘤病理诊断报告推荐方案 第三章常见各脏器脱落细胞学及穿刺细胞学检查第三篇病理诊断工作中应用的相关技术 第一章常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第二章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第三章分子病理技术及应用原则 第四篇其他技术在诊断病理学中的应用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中医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一、咳嗽 二、眩晕 三、中风 四、不寐 五、胸痹 六、肋痛 七、胃痛 八、水肿 九、淋证 十、消渴 十一、腰痛 十二、郁证 十三、内伤发热 十四、痹症 十五、汗证 十六、泄泻 一、咳嗽 咳嗽是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辩证分型治疗】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自,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组成: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生甘草、生姜。止嗽散(《医学心悟》)紫菀、百部、白前、桔梗、荆芥、陈皮、甘草。 (2)风热犯肺

主症: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咽喉燥痛,咯痰不爽,痰稠或黄,咳时汗出、口渴,头痛,恶风。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代表方:桑菊饮(《伤寒论》)加减。 组成: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杏仁、桔梗、甘草、苇根。 (3)风燥伤肺 主症:干咳、呛咳、喉痒、咽干痛。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口干,头痛,身热。舌苔薄自或薄黄,质红少津。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温病条辨》)加减。 组成:桑叶、杏仁、豆豉、南沙参、大贝母、梨皮、栀子。 2.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出咳减,痰粘稠,食后或进肥甘厚味加重。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组成: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予、白芥子、菜菔子。 (2)痰热郁肺 主症:咳嗽气粗l,痰多质稠或黄,咯吐不爽。胸胁闷胀,隐痛,身热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统旨方》)加减。 组成:黄芩、山栀、桔梗、贝母、知母、桑白皮、瓜蒌、甘草、橘红、茯苓。 (3)肝火犯肺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而赤咽干,痰少难出。胸胁胀痛,与情志有关,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敬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组成:黛蛤散(验方)青黛、海蛤壳。泻白散(《伤寒论》)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4)肺阴亏虚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带血,声嘶,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午后颧红,盗汗神疲。舌红少津,脉细数。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之欧阳学文创作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诊疗常规和操作常 规 欧阳学文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适应证】 1.育年龄妇女,自愿要求放置而无禁忌证者,均可以放置。 2.禁忌避孕而禁忌证者。 【禁忌证】 1.器官炎症,如急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急性炎症及性传播疾病。 2.频发、月经过多(左旋炔诺酮-IUD例外)或有阴道出血者。 3.器官畸形,如双子宫、子宫纵隔等。 4.器官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慎用 5.全身疾病的急性期。 6.深度小于55Cm或大于9Cm者不宜放置(人工流产术同时和有剖宫产史者放置及固定 式IUD者例外)。 7.颈内口过松(固定式IUD除外)或重度狭窄。 8.脱垂Ⅱ度以上者。 9.或可以妊娠者,须等终止妊娠后再放。 10.妊娠或葡萄胎病史者慎用。 11.产术中出血过多,怀疑胎盘组织残留或感染可能者。

12.铜过敏或可疑对铜过敏者不宜放节育器。 13.中度贫血,Hb<90g/L者慎用(左旋炔诺酮-IUD及吲哚美辛IUD除外)。 14.严重痛经者慎用(左旋炔诺酮-IUD除外)。 15.产后42天,如事恶露未净或会阴伤口未愈者,应暂缓放置。【放置时间】 1.月经千净3~7天之内。 2.哺乳期闭经或可疑妊娠者,应在排除妊娠后放置。 3.正常产后42天,恶露已干净,子宫恢复正常者。 4.早孕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即刻放置(子宫收缩不良、出血过多、有感染可能或组织残留者暂不放)。 5.药物流产后月经恢复正常后。 6.自然流产或中期妊娠引产转经后子宫已恢复正常者。 7.剖宫产术后6个月根据情况考虑放置。 8.用于紧急避孕,在无保护性交后5天内放置。 【术前检查】 1.详细询问病史及避孕史。 2.检查常规妇科检查及阴道清洁度、滴虫、真菌枪检查。如有炎症,治疗正常后放置。 3.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乙肝表面抗原。 4.做好术前咨询,受术者知情并签署手术同意书。 5.术前测体温(超过37.5℃,暂时不放置)。 6.术前排空膀胱。

诊疗操作规范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皮内注射法 (一)目得 1、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用于局部麻醉得先驱步骤。 (二)准备质量标准 1、着装整洁。洗手带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注射器(1毫升)及针头(4-5号)、无菌持物钳、75%酒精、棉签、弯盘、纱布、药物、污物缸、急救药盒(注射器1副,肾上腺素1支,砂轮1个)。 3、稀释好皮试药物。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携用物至床旁,对床号、姓名,向病员解释,询问过敏史,以取得合作。 2、吸药:用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待干。往瓶内注入与所需药液等量得空气,倒转药瓶与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左手食、拇指握住瓶颈,中、无名指与小指与大鱼际肌握住针筒,右手拇指、食指与中指持注射器活塞柄,吸药液至所需量,再以右手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3、消毒皮肤:左手食指夹住注射器,拇、中与无名指揭开棉签缸盖,右手持镊取一棉签蘸酒精消毒前臂掌侧皮肤(直径大于5厘米)。

4、排气:将针头垂直向上,轻拉活塞使针头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稍推活塞,驱出气体。 5、左手在前臂背侧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在上,与皮肤呈5度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1毫升。 6、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压。 7、清理用物,归还原处。20分钟后观察结果。 (四)终末质量标准 1、操作熟练,坚持三查七对,皮试液剂量准确。一次注射成功。 2、口述结果判断及对照试验法。 3、口述过敏反应得应急处理措施。 (五)注意事项 1、皮试前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所需注射药物有过敏者不可做过敏试验。 2、配制皮试药液必须用生理盐水,用于不同药物得注射器及针头禁止交叉使用。 3、皮试后观察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阳性者禁用,并在医嘱单或门诊病历上注明过敏。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得】

医技科室诊疗常规

影像医学操作常规 第一章普通X线检查 总则 1.凡适合放射科的各项检查与治疗,必须由临床各科室医师检查患者后,按规定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经放射科有关人员审核后登记;常规检查尽量当天完成,各种特殊检查或治疗,须事先预约登记,并做好术前准备,按预约日期来放射科检查或治疗。 2.重要及特殊的检查或治疗,应由负责医师、技师详细了解病史和各种临床资料,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确定适应征,选择最佳检查方案。实施前对患者和家属交代有关事宜,签订协议书。 3.危重患者或具有危险性检查技术,应有临床医师在场监护,以便随时进行抢救,防止意外。 4.各种检查原始资料,包括X线片、CT片、造影片等均由放射科统一保管,严格执行借阅手续。凡具有科研价值和某些特殊情况的资料,常规到放射科阅片,原则上不外借。 5.执行集体阅片制度,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主持阅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诊断报告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发。 6.透视、急诊和特需者检查报告应及时发出,其他检查一般情况均于当天发出,遇特殊情况亦可次日发报告。 7.健全各种管理体制,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由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全科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

水平。 8.加强安全保卫,做好防火、防盗、防爆、防电击工作。 第一节影像科操作规范 一、登记室常规 1.接待患者,做到定价准确无误。 2.负责登记、编号、预约工作,负责向患者解释检查注意事项及准备情况。 3.急诊(包括床边照片)应优先登记,并及时通知医技人员。 4.准确统计每日工作量,按时上报。 5.清点整理并归档当天的照片;严格执行借片卡借片制度,防止照片丢失。示教片、典型片和科研片,原则上不外借,遇特殊情况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后方可借 出。 6.及时处理因特殊情况(如加造、加透视、问病史、借旧片对比等)未发报告的片袋;结果发出半年后未取者作废。 二、CR摄影常规 【开机】 1.打开UPS电源,再打开电脑,进入工作站。 2.合上拍片室墙壁电源闸刀,打开X光机电源及控制台电源。 3.打开扫描电脑,进入操作程序。 4.打开DRY PIX4000打印机预热。 5.先打开UPS电源,再打开FCR XG5000IP板扫描仪。 【检查】 1.在登记电脑中打开影像医师工作站,转入登记窗口,依次填入病人的姓名、性

口腔技术操作规程

口腔技术操作规程 一、基本要求 (一)从事口腔诊疗服务和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二)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并遵循以下原则: 1、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2、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3、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空腔诊疗器械,包括口径、探针、牙科镊子等空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4、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清洁、消毒。 6、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者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三)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洗手或者手消毒。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 (四)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五)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医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二、消毒工作程序及要点 (一)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包括清洗、器械维护与保养、消毒或者灭菌、贮存等工作程序。 (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工作要点是: 1、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其方式应当采用手工刷洗或者用机械 清洗设备进行清洗。 2、有条件的医院应当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 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3、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三)口腔诊疗器械清洗后应当对口腔器械维护和保养,对特殊的口腔机械注入适量专用润滑剂,并检查器械的使用性能。 (四)根据采用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日期。采用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器械,科不封袋包装,裸露灭菌后存放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五)牙科手机和耐湿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者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等其他灭菌方法进行灭菌。对不耐湿热、能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以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者灭菌。在器械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消化内科诊疗的指南和操作规范标准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病史采集】 1.病因:食管裂孔疝、胃手术后、大量腹水、反复呕吐、长期放置胃管、三腔管。 2.诱因:粗糙食物、饮酒或咖啡。 3.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疼痛放射胸背肩部。一般卧位,前屈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症状加重,有夜间反酸,间歇吞咽困难,出血。口服抑制胃酸药可减轻。 【检查】 1.镜检查:根据savary和miller分极标准,反流性食管炎的炎症改变镜下可分四级。一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二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三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四级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管缩短及Barrett食管。 2.食管吞钡X线检查:X线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壁粗乱。阳性率约50%。

3.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阳性反应。 4.食管pH测定:pH降低至4.0以下提示胃液反流。 5.食管压力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若小于1.3kPa,胃液易反流。 6.胃—食管核素显像,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 1.反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躯体前屈或仰卧时加重,站立时则缓解,应考虑本病。 2.镜或活组织检查可了解食管粘膜病变。 3.食管pH测定、压力测定及食管滴酸试验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心绞痛:胸骨后疼痛,心电图ST-T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口服硝酸甘油疼痛缓解。 2.食管癌:有吞咽困难,镜和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消化性溃疡: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镜检查及X线钡餐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床头垫高15cm,减少反流;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睡前不进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用抗胆碱能药物及烟、酒、咖啡。 2.药物治疗选择: (1)促进胃动力药物:选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西沙比利、多立酮(吗丁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4)保护粘膜药: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钕盐(德诺)。 3.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食管瘢痕狭窄及难以控制反复出血者,采用外科手术或食管扩术。 【疗效标准】 1.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与手册电子书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与手册电子书 北京协和医学院建院95年,在医学教育、医院管理、临床、科研等领域已经成为国内医院的楷模,更有人评价其为“中国医学现代史上不可复制的神话”,国内各医院对北京协和医院医学人才临床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更是密切关注。本书由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各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职业素养手册 临床职业素养培育工程、临床职业素养培育拓展课程、医学生参与职业素养培育的体验、聆听大师(赵玉沛、张之南、邱贵兴、郎景和教授的经验、体会)、润物细无声、医德教育。 北京协和医院标准化病人培训手册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各科专家共同参与,针对临床实践技能锻炼方面对标准化病人的需求而编写,内容包括:标准化病人概述、标准化病人应具备的素质与条件、如何招聘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书面反馈例释、如何编写标准化病人的应用病例、标准化病人应用实例、标准化病人的管理与质量控制等。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风湿免疫科诊疗常规

详细叙述了风湿免疫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以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全书贯穿了协和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精神,体现了当代协和医院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详细叙述了常见危重症诊疗常规以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全书贯穿了协和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精神,体现了当代协和医院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肿瘤内科诊疗常规 详细叙述了常见肿瘤的内科诊疗常规以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全书贯穿了协和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精神,体现了当代协和医院的临床技术与水平。 登录人卫社官方电子书平台—人卫电子书或在移动设备APP应用商店中搜索“人卫电子书”下载客户端阅读丛书。

康复科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 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㈠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

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 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㈡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 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㈢微波疗法

放疗肿瘤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放疗肿瘤内科分册 、八、亠 刖言 为规范我院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使医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我院组织各专业带头人、专家、技术骨干,于2013年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当前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为适应医 学的进步,我院今年在《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3年版)的基础上,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人民军医出版社),结合我院的实际,重新编写完成《临床诊疗指南》

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容丰富翔实,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先进性、指导性的鲜明特点,供我院医疗专业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参照使用。 由于水平所限和编写时间紧迫,2016年版《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难免存在疏漏和问题。请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认真总结,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再版时补充修改。 医务部 2016年6月 目录 第一部分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节肺癌诊疗指南...................................... 第二节胃癌诊疗指南....................................... 第三节孚L腺癌诊疗指南 ................................ 第四节肝癌诊疗指南....................................... 第五节胰腺癌诊疗指南.................................... 第六节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第七节宫颈癌诊疗指南........................... 第八节食管癌诊疗指南........................... 第九节恶性淋巴瘤诊疗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8 12 17 30 23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康复医学临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

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 主编:孙强三王道清 副主编:王晓红邱健青邱建忠 编委名单(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丁向东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王丹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晓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王道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孙昭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孙强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毕少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毕鸿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邱建忠青岛市立医院 苏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珑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张伯林山东省荣军医院 徐青山东大学 岳寿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高楚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袁俊英山东大学 郭志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前言 众所周知,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许多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或多或少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例如:脑外伤、脑血管病后肢体瘫痪、痉挛、语言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不能等;另外由于治疗疾病的需要,手术后医生常会采取固定、限制肢体活动等措施,例如:骨折、骨关节疾病手术后应用石膏外固定、牵引等办法,这些措施的应用一般会持续2~3个月的时间,而长时间的肢体制动又难免会产生制动部位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挛缩等严重的并发症,许多患者一定会为这些后遗症和并发症而苦恼。的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不再单纯要求疾病的恢复、生命的挽救,而更多的要求身体功能的恢复,以便能够继续承担社会和家庭角色,人民群众的这种迫切要求推动了一门新的医学学科的产生,这便是康复医学。 为顺应时代的这一发展要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根据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要求,各级医院均成立了康复科或理疗科,但广大康复工作者迫切地感到,工作中缺乏一本简明而又规范的操作手册,以配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技术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需要。此外目前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康复医学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医学生渴望需要一本言简意赅而又不失规范的参考书,鉴于此,我们编写了此书。 本书适合各级各类医院从事康复科、理疗科、神经科、骨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使用,也适于医学院校学生使用。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人员水平所限,本书在文字上、技术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再版时参考。

关于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通知.docx

关于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通知 各科室: 为了贯彻落实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 年版)第 4.2.2. 3 和 4. 5.2. 1 条款,根据我院《制定 和更新临床诊疗规范和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现将我院修订 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去年我院编印了《临床诊疗规范》丛书,通过试用,发现该规范存在缺乏权威性和适用性、格式不一等问题,已 不能满足现在临床工作需要,故决定予以全面修订。目前, 尚无本院各学科的技术操作规范,故决定予以全面制定。 二、我院去年编印的《临床诊疗规范》更名为《临床诊 疗指南》。 三、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原则: 1、权威性:依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是国家卫计 委,下同)、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2、先进性:如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发 布了最新的《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各学科要及时组 织更新和修订本学科的《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3、适用性:( 1)各学科《诊疗指南》的疾病种类、诊 疗技术、用药范围等和《操作规范》的操作项目、操作要求 等要符合本院、本学科实际;(2)操作性强,好培训、好执

行。 4、稳定性:《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保持一定的稳 定性,不要随意变动。 四、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 1、临床医技科室:负责制订和上报本专业的《诊疗规 范》和各种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 (1)科主任:①负责确定本专业的《诊疗指南》的疾 病种类和《操作 规范》的操作项目: 《诊疗指南》的疾病种类包括: A. 本科室的前 10 种疾病;个住院重点疾病;个住院重点手术病种;个单病种疾病。 《操作规范》的操作项目是指本科室常用的技术操作项 目。 ②负责指定《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的各个编写人; ③负责《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的审核和定稿;④负责 召开科室会议,讨论通过本学科制定或修订的 《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并上报医务部。 ( 2)编写人: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编写要求,负责 完成科主任分配的《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的编写任务。 2、医务部:负责召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 各学科报来的《诊疗指南》或《操作规范》。 五、修订《诊疗指南》和制定《操作规范》的格式: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1、患者入病室后,根据病情由值班护士指定床位;危重患难与共者安排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生。 2、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室内空气应当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最好有空调装置,保持室温恒定。 3、危重患者、行特殊检查和治疗的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需要可分别采取平卧位、半坐卧位、坐位、头低脚高位、膝胸卧位等。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 4、新入院患者,应即测血压、心率、脉搏、体温、呼吸、体重。病情稳定患者每日下午测体温、脉搏、呼吸各一次,体温超过37.5℃以上或危重患者,每4-6小时测1次,体温较高或波动较大者,随时测量。 5、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瞳孔、神志、心率等变化以及其他的临床表现,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如发现异常,应当立即通知医生。 6、饮食按医嘱执行,向患者宣传饮食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作用。在执行治疗膳食原则的前提下帮助患者选择可口的食物,鼓励患者按需要进食。重危患者喂饮或鼻饲。 7、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8、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标本,并做好其它标本的采集且及时送检。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相结合,交班内容简明扼要,语句通顺并应用医学术语,字迹端正。 10、按病情要求做好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类专科护理。 11、对于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以及昏迷者应当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12、根据病情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器、张口器、心电图机、电附颤器、双气囊三腔管、氧气、静脉穿刺插针、呼吸兴奋药、抗心率失常药、强心药、升压药。 14、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并向患者宣传精神因素在治疗疾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引导患者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病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能早日得以恢复健康。

MRI诊疗常规

操作常规 【保养及操作规程】 1. 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机房,工作期间不得在机房内喧哗,保持工作环境安静。 2. 机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吃零食,保持机房整洁。 3. 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4. 维持机房温度和湿度恒定,保证机器处于正常工作环境。 5. 工作人员应爱护公物、 线圈等, MR 室一切附属设备应放在指定位臵, 不得乱放。 6. 日常应定期做好机器保洁、匀场维护等工作,并做好记录。 7. 所有病人资料应及时保存,防止丢失。 8. 为了确保检查的顺利完成和病人的安全: 1 )请勿将磁性物品带入检查室:如手表、假牙、银行卡及各类磁卡、手机、 BP 机、钥 匙、硬币、眼镜等。

2 )检查病人勿穿有金属扣子及拉链的衣服,颅颈检查病人请勿佩带饰物(如:项链、 耳环) 、发夹)及假牙。 3 )下列病人不能行 MRI 检查: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体内有铁磁性物质(如动脉瘤 夹等)的病人。 4) 妊娠头三个月应谨慎。有金属节育器的妇女应取环后检查。 9. 向患者交待清楚过程,取得配合,消除其检查的顾虑及恐惧。 10. 核对并输入患者基本资料: MRI 号、姓名、年龄、检查部位等;根据患者体形、 年龄、检查部位选择合适扫描序列及扫描参数。 11. 平扫完毕后,初步观察结果,决定是否加做增强扫描。如需要增强扫描,肾功 能正常(无明显肾衰)者方可进行。 12. 全部序列扫描完毕后,结束当前检查,患者下扫描床后,机架及扫描床归位。 进行图象后处理并照像、打印。 【适应证】 1.

中枢神经系统疾患。 2. 颅颈移行区病变。 3. 颈部病变。 4. 胸部病变。 5. 心脏大血管病变。 6. 肝、胆病变。 2. 肾及输尿管病变。 3. 胰腺病变。 4. 盆腔病变。 5. 四肢、关节病变。 【禁忌证】 1. 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程

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程 永泰县金太阳老年公寓医务室技术操作规程 内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医务室一般诊疗常规 1、医师为首先决定疾病诊治方案者,应认真负责,不可草率敷衍,必须全面慎重考虑,以保证诊治质量,并尽量缩短候诊时间。 2、热情接待患者,根据主诉重点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或重点的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迅速处理。 3、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检查项目及治疗方法时,宜着重考虑简单有效及在门诊条件下安全可行的诊治方案。向患者交代清楚在检查方面和治疗方面应注意的事项。采用特殊疗法时,务必妥善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 4、医师应随时警惕早期肿瘤,防止漏诊、误诊,如有怀疑,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检查。 6、检查患者后应洗手,发现传染病时应按消毒隔离常规处理,并按规定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

7、病情较重者,尤其是老弱病残者应优先诊治或转院,必要时可留观察室进行治疗,防止恶化。病情危重者,尤应简化诊断步骤,迅速给予抢救。如搬动后可能加重病情者,则应抢救至病情允许时,再行搬动。 8、言谈低声。耳聋患者,可酌情采用写读,避免喧嚷。 二、内科诊疗工作 1、内科急诊处理注意点: 1中毒:①凡遇急性中毒患者,不论其神志是否清醒,均应留下陪送人员咨询有关病史。必要时应保留呕吐物备查。②体格检查应首先注意神志、呼吸状态及循环状况,然后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及时作紧急处理。③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给氧、人工呼吸、输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或给予呼吸循环中枢兴奋剂。心跳骤停者,应立即采取复苏措施。④根据毒物性质及进入途径,分别采取相应措施,迅速清除毒物,并给予解毒剂,情况严重者经急救处理送医院。⑤精神狂躁者或神志清楚繁荣自杀患者,应细心观察,注意患者举动,防止再发生意外。 (1)休克及出血:凡患者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常规 SOP编号:页数: 制定人: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 (签名、日期)(签名、日期)(签名、日期) 生效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颁发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查修订登记:

I目的:确立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诊疗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病人 诊疗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II范围:适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诊疗。 皿规程: 1采集病历 1.1患者起病方式(是否突然发生),是否昏迷,昏迷前症状(如头痛、肢体运动障碍),昏迷伴随症状(如有无呕吐、抽搐、二便失禁和咬舌破等),发病诱因及发烧、心悸等其他伴随症状,饮食、二便、睡眠、体重变化情况。 1.2既往史应包括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头部外伤史等病史以及治疗方案和效果;应追问家族史。 1.3体检应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意识情况、瞳孔、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等神经系统查体。 2常规医嘱 2.1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2.2特级护理 2.3根据情况报病危 2.4饮食(流质,普食),根据情况是否禁食水 2.5根据情况是否下胃管 2.6血压监护

2.7呼吸监护 2.8心电监护 2.9血氧饱和度监测 2.10吸氧 2.11测意识 2.12测瞳孔 2.13电气褥 2.14口腔护理 2.15根据情况亚低温冬眠治疗 2.16根据情况医用冰毯机 2.17神经系统疾病定位 2.18保守治疗药物(绝对卧床,镇静止痛,调控血压,抗抽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脱水降颅压(甘露醇),止血(血凝酶),改善血管痉挛(尼莫地平),放脑脊液),需手术者行血肿清除术、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血管切除术或血管内治。 3常规检查 3.1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筛查; PT+ INR + APTT ;痰培养+药敏;血型;动脉血气分析,心肌酶谱 3.2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正侧位,经颅多普勒 3.3头部CT,MRI 3.4脑脊液化验 3.5脑血管介入(DSA) 4内科处理

常见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第二章短暂脑缺血发作 第三章脑梗死 第四章脑出血 第五章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六章急性脊髓炎 第七章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第八章帕金森病 第九章重症肌无力 第十章癫痫 第十一章面神经炎 第十二章单纯疱疹病毒脑炎 第二部分神经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 神经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偏头痛 偏头痛(migraine)就是一种反复发作得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或呕吐,对光或声音刺激敏感,少数典型者发作前可出现各种视觉、感觉、运动等先兆。常有家族史。在女性中多见,常在青春期起病,少数在成人期或儿童期起病。根据不同得临床表现分为多种类型:普通型、典型、基底动脉型、眼肌

麻痹型、偏瘫型、视网膜、偏头痛等位症等。 【诊断】偏头痛诊断标准(国际头痛学会) 一、无先兆得偏头痛 1、至少5次下述2~4得发作 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无效得治疗) 3、头痛至少具有下列2个特征 (1)一侧性 (2)搏动性 (3)中等强度或剧烈(影响日常生活) (4)上楼或其她类似得日常活动使之加重 4、头痛中至少有下列得1项 (1)恶心与或呕吐 (2)畏光及畏声 5、至少有下列之一 (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2)病史,及-或体检,与-或神经系统检查显示为继发性头痛,但被进一步检查所否定 (3)有继发性头痛,但首次偏头痛发作与引起继发性头痛得疾病在时间上无关 二、有先兆得偏头痛 1、至少2次下述2得发作。 2、下列4项中至少有3项 (1)有一次或多次完全可逆得先兆,先兆得症状表明局灶性大脑皮层与-或脑干功能障碍 (2)至少1种先兆逐渐出现超过4分钟或多种先兆依次出现 (3)先兆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1种以上先兆,时间可按比例延长) (4)先兆后头痛与先兆间隔不定,少于60分钟(也可在先兆前或与先兆同时) 3、至少有下列之一 (1)病史、体检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显示非继发性头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