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一整理之第二章 药物和结构与药物作用

药一整理之第二章  药物和结构与药物作用
药一整理之第二章  药物和结构与药物作用

第二章药物和结构与药物作用第一节

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

效的影响

1.溶解度——亲水性或亲脂性过高或过低都对药效产生不利影响。

水溶性(亲水性)是药物可口服的前提;脂溶性是药物透过生物膜(磷脂)的前提。

2.脂水分配系数(P)——药物在生物非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P值越大,脂溶性越高(常用lgP表示)吸收性与脂溶性抛物线的规律:(物极必反)脂溶性增大,药物的吸收性提高,达到最大脂溶性,药物的吸收性降低。

3.渗透性

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

第I类:两高(高水、高渗)、两亲,吸收取决于第三方因素(胃排空)。第Ⅱ类:一低一高(低水、高渗)、亲脂,吸收取决于短板(溶解速率)。

第Ⅲ类:一高一低(高水、低渗)、亲水(水溶性),吸收取决于短板(渗透效)。

第Ⅳ类:两低(低水、低渗)、两不亲(疏水性),吸收困难户。

差)和非解离形式(分子形式,水溶性差,脂溶性好)药物。酸性药物:

碱性药物:

pKa:解离常数;pH:体液的pH

[HA]和[B]:非解离型酸/碱药物浓度

[A-]和[HB+]:解离型酸/碱药物浓度

举例——酸性药物:pKa>pH,分子型比例高;pKa=pH,解离/非解离各一半。

【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

第二节药物结构与药物活性一、药物的结构与官能团

1.药物的主要结构骨架与药效团母核和各种基团或结构片段的变化——影响药物各种性质

(理化、药动、药效、毒副作用等)。

母核:脂肪烃环、芳烃环、杂环。

2.药物典型官能团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烃基:位阻↑,稳定性↑,不易解离。

卤素:强吸电子基(增强作用)。

羟基(-OH):水溶性↑

①肪链上:活性和毒性下降

②芳环上:酸性、活性和毒性增强

③酰化/酯化/成醚:活性降低巯基

巯基(-SH):脂溶性高,易吸收。与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硫醇盐,为解毒药。

醚和硫醚:易通过生物膜,硫醚类可氧化成亚砜或砜,极性↑。

磺酸、羧酸和酯:磺酸基——水溶性解离度↑,不易吸收,仅有磺酸基一般无活性

羧酸——水溶性解离度较磺酸小羧酸成酯:脂溶性↑,易吸收酯类前药:增加吸

收,减少刺激酰胺:容易形成氢键。

胺类:N上未共用电子:碱性、氢键接受体(与多种受体结合)。

①活性:伯胺>仲胺>叔胺

②季铵:作用强,水溶性大,难透过生物膜,无中枢作用

(伯最大,叔最小,季特殊)

二、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

(一)结构对药物转运、转运体的影响

1.小肠上皮细胞的寡肽药物转运体(PEPT1):摄取性转运体。

注意:β 内酰胺、ACEI——互相之间、同类之间不易合用,影响彼此的吸收,达不到疗

效。

(竞争PEPT1)

通过结构修饰增加转运体转运。

2.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体P-糖蛋白(P-gp)奎尼丁抑制P-gp,使地高辛经P-gp的

外排性分泌受到抑制,重吸收增加,血药浓度↑

(二)结构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1.对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肝药酶)主要分布于肝脏,CYP3A4(50%)。

CYP抑制剂

类型含有的结构片段代表药

可逆性抑制剂咪唑环、吡啶环(与血红素中铁离子螯合)酮康唑

不可逆性抑制剂烯烃、炔烃、呋喃、噻吩、肼异烟肼

2.对心脏快速延迟整流钾离子通道(hERG)的影响目前发现,许多作用各异、结构多样的药物对hERGK+通道具有抑制作用,引起Q-T间期延长,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产生心脏不良反应。(上市药撤药主因)

(三)药物与作用靶标结合的化学本质(药物与生物大分子)

1.共价键键合类型:不可逆的结合形式。

2.非共价键键合类型,可逆的结合形式。键合形式有: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

(1)氢键:特点:最常见的非共价形式,最基本化学键合形式受体或供体:羰基、羟基、巯基、氨基等

(2)离子-偶极/偶极-偶极:药物分子的偶极受到来自于生物大分子的离子或其他电偶极基团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相互作用。特点:比静电作用弱很多;常见于羰基类(乙酰胆碱与受体)

(3)电荷转移复合物:电子供给体:烯烃、炔烃或芳环,或含弱酸性质子的化合物(某些杂环电子云密度不均,既是供体又是受体)

(4)疏水性相互作用

(5)范德华引力:特点:非共价键键合方式中最弱的;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缩短而加强。

键合作用最终目的:降低药物与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能量,增加稳定性,发挥药理活性。

(四)药物的手性特征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对映异构体之间具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和强度此类药物手性中心不涉及活性中心,属静态手性类药物。

2.对映异构体之间药理活性相同,但强弱不同举例:①氯苯那敏(右旋>左旋);②芳基烷酸类抗炎药如:萘普生[(S)-(+)>(R)-(-)],且R型体内可转化为S型。

3.对映异构体中一个有活性,一个没有活性举例:①L-甲基多巴;②(S)-氨己烯酸

4.对映异构体之间产生相反的活性:对受体均有一定的亲和力,但通常只有一种对映体具有活性,另一对映体反而起拮抗剂的作用。

5.对映异构体之间产生不同类型的药理活性举例:①右丙氧芬(镇痛)——左丙氧芬(镇咳);②右美沙芬(镇咳)——左美沙芬(镇痛);③奎宁(抗疟)——奎尼丁(抗心律失常)。

6.一种对映体具有药理活性,另一对映体具有毒性作用

第三节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物代谢药物代谢:通过生物转化将药物(通常是非极性分子)转变成极性分子,再排泄至体外的过程。(药物代谢的本质)

一、药物结构与第I相生物转化的规律

1.含芳环的药物——氧化代谢规则:含芳环药物的氧化是以生成酚的代谢产物为主①供电子取代基促进反应进行,生成酚羟基位置在取代基的对位或邻位。②吸电子基则削弱反应进行,生成酚羟基在间位。③ 通常发生在立体位阻较小的部位。④如果药物分子中含有两个芳环时,一般只有一个芳环发生氧化代谢。⑤芳环羟基化反应还受立体异构体的影响:S-(-)华法林的主要代谢产物是芳环7-羟基化物,而华法林的R-(+)-异构体的代谢产物为侧链酮基的还原化合物。

(苯环最主要的代谢途径:生成酚羟基。)

2.烯烃和炔烃的药物——氧化

被代谢生成环氧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可以被转化为二羟基化合物。

3.含饱和碳原子的药物——氧化增加一个羟基

①长碳链的烷烃常在碳链末端甲基上氧化生成羟基,羟基化合物可被脱氢酶进一步氧化生成羧基,称为ω-氧化;氧化还会发生在碳链末端倒数第二位碳原子上,称ω-1氧化。

②除了ω-和ω-1氧化外,还会在有支链的碳原子上发生氧化,主要生成羟基化合物。

③当烷基碳原子和sp2碳原子相邻时(如羰基的α -碳原子、芳环的苄位碳原子及双键的α 碳原子),由于受到sp2(双键)碳原子的作用,使其活化反应性增强,在CYP450酶系的催化下,易发生氧化生成羟基化合物。

④芳环和芳杂环的苄位,以及烯丙位的碳原子易被氧化生成苄醇或烯丙醇。对于伯醇会进一步脱氢氧化生成羧酸,仲醇会进一步氧化生成酮。

4.含卤素的药物——主要脱卤素

A.体内一部分卤代烃和谷胱甘肽或硫醚氨酸形成结合物排出体外;

B.其余的在体内经氧化脱卤素(卤代烃最常见)反应和还原脱卤素反应进行代谢。

氧化脱卤素:CYP450酶系催化氧化卤代烃生成过渡态的偕卤醇,然后再消除卤氢酸得到羰基化合物(醛、酮、酰卤和羰酰卤化物)。

规则:①被代谢的分子中至少有一个卤素和一个α -氢原子;②卤越多越易代谢:偕三卤代烃(氯仿),比相应的偕二卤代烃及单卤代烃更容易被氧化代谢。

举例:抗生素氯霉素中的二氯乙酰基侧链代谢氧化后生成酰氯,能与CYP450酶等中的脱辅基蛋白发生酰化,是产生毒性的主要根源。

5.胺类药物——氧化或脱氨基/烷基主要发生在两个部位,①一是在和氮原子相连接的碳原子上,发生N-脱烷基化和脱氨反应;②另一是发生N-氧化反应。

(1)N-脱烷基化和氧化脱氨:条件是与氮原子相连的烷基碳原子上应有氢原子(即α -氢原子)N-脱烷基化代谢是此类药物主要和重要的代谢途径之一叔胺和仲胺氧化代谢后产生两种以上产物,而伯胺代谢后,只有一种产物。

特点:①N-脱烷基化的基团——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烯丙基和苄基,及其他含α -氢原子基团。②体积越小,越易脱去;③反应速度:叔胺>仲胺(利多卡因)(2)N-氧化反应:胺类体内经氧化代谢生成稳定的N-氧化物主要是叔胺和含氮芳杂环,而伯胺和仲胺较少。

6.含氧的药物含氧药物主要有:醚(C-O-C)类、醇(-OH)类、酮(C=O)类和羧酸(COOH)类。(1)醚类药物:在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的催化下,进行O-脱烷基化反应,生成醇或酚,以及羰基化合物。大部分是芳香醚:可待因、吲哚美辛、维拉帕米、多巴胺、非那西汀等。(记忆技巧:可多饮维C)特点:①烷基链越长,分支越多,O-脱烷基化速度越慢;②较长的碳链还会发生ω-和ω-1氧化。

(2)醇和醛的氧化:醇在体内醇脱氢酶的催化下,脱氢氧化得到相应的羰基化合物。伯醇→醛(不稳定)→羧酸;几乎没有含醛基的药物。

仲醇→酮,或与叔醇一样不经氧化直接排泄。

特点:①醇脱氢酶是双功能酶,较高pH(约pH10)下有利于醇的氧化;较低pH(约

pH7)下有利于醛的还原(比例很少);②伯醇、伯胺代谢生成醛是药物毒性根源;③处于苄位的甲基也可经氧化生成醇、醛、羧酸代谢物(比如甲芬那酸)

(3)酮的还原:在酮还原酶的作用,生成仲醇。主要是S-构型。

7.含硫的药物含硫药物主要有:硫醚、含硫羰基、亚砜和砜类。

(1)硫醚的S-脱烷基:氧化→巯基和羰基化合物

(2)硫醚的S-氧化反应:在黄素单加氧酶或CYP450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亚砜,亚砜还会被进一步氧化生成砜(也可以还原成硫醚)。

(3)硫羰基的氧化脱硫代谢:碳-硫双键(C=S)和磷-硫双键(P=S)的化合物经氧化代谢后生成碳-氧双键(C=O)和磷-氧双键(P=O)。举例:如硫喷妥经氧化脱硫生成戊巴比妥。

(4)亚砜类的代谢:①亚砜氧化成砜;②亚砜还原成硫醚。(举例:前药舒林酸的代谢)

8.硝基的还原:-NO2 → -NH2

其中羟胺(-NH-OH)毒性大,可致癌和产生细胞毒性(硝基苯长期使用会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就是因为中间产物苯基羟胺所致)。

9.酯和酰胺类药物——水解酯和酰胺类药物,如羧酸酯、硝酸酯、磺酸酯、酰胺等药物在

体内代谢生成酸、醇或胺。

水解条件:酯酶、酰胺酶或酸碱条件下。

羧酸酯→醇+羧酸硝酸酯→醇+硝酸

磺酸酯→醇+磺酸

酰胺→胺基+羧酸

特点:① 酰胺比酯更稳定而难以水解:普鲁卡因胺在体内水解速度比普鲁卡因慢。②酰胺也可N-氧化为羟胺(N-OH)(致癌毒性高):非那西汀毒性来自其N-羟基化代谢物(已淘汰)。③酯酶和酰胺酶的水解也有立体专一性:丙胺卡因在体内只有R-(-)异构体被水解。

二、药物结构与第Ⅱ相生物转化的规律药物或其代谢物中被结合的基团通常是:羟基、氨基、羧基、杂环氮原子及巯基。内源性的极性的小分子如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谷胱甘肽

1.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反应

四种类型:O-,N-,S-和C-的葡萄糖醛酸苷化举例:氯霉素导致灰婴综合征——新生儿体内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转移酶活性不键全,导致葡萄糖醛酸缺乏,氯霉素无法代谢,中毒。

2.与硫酸的结合反应

参与结合的基团主要有:羟基、氨基和羟氨基。

3.与氨基酸(H2N-CH2-COOH)的结合反应

参与结合反应的羧酸有芳香羧酸、芳乙酸、杂环羧酸;参加反应的氨基酸以甘氨酸最常见。

4.与谷胱甘肽的结合反应

5.乙酰化结合反应

6.甲基化结合反应

药物化学作业及答案

药物化学作业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凡具有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 A ) A. 化学药物 B. 无机药物 C. 合成有机药物 D. 天然药物 E. 药物 2. 下列巴比妥类药物中,镇静催眠作用属于超短时效的药物是( E ) A.巴比妥B.苯巴比妥C.异戊巴比妥 D.环己巴比妥E.硫喷妥钠 3. 有关氯丙嗪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在发现其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同时,也发现其具有抗组胺作用,故成为三环类抗组胺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B.大剂量可应用于镇吐、强化麻醉及人工冬眠 C.2位引入供电基,有利于优势构象的形成 D.与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为受体拮抗剂 E.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 4. 苯并氮卓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C ) A. 中枢兴奋 B. 抗癫痫 C. 抗焦虑 D. 抗病毒 E. 消炎镇痛 5. 氯苯那敏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哪种结构类型( C ) A.乙二胺类 B. 哌嗪类 C. 丙胺类 D. 三环类 E. 氨基醚类 6. 卡托普利分子结构中具有下列哪一个基团( A ) A.巯基B.酯基C.甲基D.呋喃环E.丝氨酸

7. 解热镇痛药按结构分类可分成( D ) A.水杨酸类、苯胺类、芳酸类B.芳酸类、水杨酸类、吡唑酮类C.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芳酸类D.水杨酸类、吡唑酮类、苯胺类 8. 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异构体( D ) A. 左旋体 B. 右旋体 C. 内消旋体 D. 外消旋体 E. 30%的左旋体和70%右旋体混合物。 9. 环磷酰胺的作用位点是( C ) A. 干扰DNA的合成B.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 C. 直接作用于DNA D.均不是 10. 那一个药物是前药( B ) A. 西咪替丁 B. 环磷酰胺 C. 赛庚啶 D. 昂丹司琼 E. 利多卡因 11. 有关阿莫西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临床使用左旋体B.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C.不易产生耐药性D.容易引起聚合反应E.不能口服 12. 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 A ) A.抑制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B.抑制粘肽转肽酶 C.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D.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加细胞膜渗透性 13. 关于雌激素的结构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3-羰基 B. A环芳香化 C. 13-角甲基 D. 17-β-羟基 14. 一老年人口服维生素D后,效果并不明显,医生建议其使用相类似的药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现代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常用药物的结构类型、药物合成、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及其应用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并了解现代药物化学的发展,为以后在制药实践中合成并合理使用常用药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以有机化学和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 按教学大纲规定,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合观看有关教学VCD、多媒体课件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注意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通过理论的学习加深对实践的理解。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合成制备、构效关系;能够熟练、安全地合成药物;熟悉药物发展史和设计思想,研究构效关系和合理设计药物。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生能根据所学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化学药物的合成、抗生素的合成;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能鉴别药物中的杂质。 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化学制药、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不同岗位发展的需求。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在兽药企业工作中奠定坚实的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的合成操作。 2.能进行化学药物的合成操作。 3.能进行抗生素的合成操作。 4.能对合成的粗品进行纯化。 5.能鉴别药物中杂质。 6.能按照药物的理化性质判断其储存条件。 7.能熟练对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进行鉴别操作。 8.能按照药物的性质给出调剂的要求。

第三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A型题(最佳选择题) (1题-20题) 1.下列对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以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对药物进行结构的改造,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B以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对药物进行结构的改造,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C凡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能产生相似生物活性的基团或分子都称为生物电子等排体。 D生物电子等排体可以以任何形式相互替换,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E 在药物结构中可以通过基团的倒转、极性相似、范德华半径相似等进行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找到疗效更高,毒性更小的新药。 2.下列对前药原理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 前药原理可以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B 前药原理可以缩短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C前药原理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D前药原理可以消除药物的苦味; E前药原理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度; 3.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卤素原子、硫醚键等,可使药物的 A 脂溶性降低; B 脂溶性增高; C 脂溶性不变; D 水溶性增高; E 水溶性不变; 4.药物分子中引入羟基、羧基、脂氨基等,可使药物的 A 水溶性降低; B 脂溶性增高; C 脂溶性不变; D 水溶性增高; E 水溶性不变; 5.一般来说,酸性药物在体内随介质pH增大 A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降低; B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升高;

C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降低; D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升高; E解离度不变,体内吸收率不变; 6.一般来说,碱性药物在体内随介质pH增大 A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降低; B解离度增大,体内吸收率升高; C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降低; D解离度减小,体内吸收率升高; E解离度不变,体内吸收率不变; 7.药物的基本结构是指 A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 B 具有相同化学结构的药物; C 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相同部分; D 具有相同理化性质的药物的化学结构中相同部分; E 具有相同化学组成药物的化学结构; 8.在药物的基本结构中引入烃基对药物的性质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解度; B 可以改变药物的解离度; C 可以改变药物的分配系数; D 可以改变药物分子结构中的空间位阻; E 可以增加位阻从而降低药物的稳定性; 9.在药物的基本结构中引入羟基对药物的性质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可以增加药物的水溶性; B 可以增强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 C 取代在脂肪链上,使药物的活性和毒性均下降; D取代在芳环上,使药物的活性和毒性均下降; E可以改变药物生物活性; 10.在药物的基本结构中引入羧基对药物的性质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药物结构与药效关系

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程度,或根据作用方式,宏观上将药物分为非特异性结构药物和特异性结构药物。前者的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类型关系较少,主要受理化性质影响。大多数药物属于后一类型,其活性与化学结构相互关联,并与物定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决定药效的主要因素有二: (1)药物必须以一定的浓度到达作用部位,才能产生应有的药效。 (2)药物和受体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的变化。依赖于药物的特定化学结构,但也受代谢和转运的影响。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结构和结构改造 作用相似的药物结构也多相似。在构效关系研究中,对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剖析其化学结构中的相同部分,称为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可变部分的多少和可变性的大小各不相同,有其结构的专属性。基本结构的确定却有助于结构改造和新药设计。 第二节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 理化性质影响非特异性结构药物的活性,起主导作用。特异性结构药物的活性取决于其与受体结合能力,也取决于其能否到达作用部位的性质。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必须通过生物膜转运,其通过能力有赖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分子结构。对药物的药理作用影响较大的性质,既有物理的,又有化学的。 一、溶解度、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转运扩散至血液或体液,需有一定的水溶性(又称亲水性或疏脂性)。通过脂质的生物膜转运,需有一定的脂溶性(又称亲脂性或疏水性)。 脂溶性和水溶性的相对大小一般以脂水分配系数表示。即化合物在非水相中的平衡浓度Co 和水相中的中性形式平衡浓度Cw之比值:P=Co/Cw 因P值效大,常用lgP。非水相目前广泛采用溶剂性能近似生物膜、不吸收紫外光、可形成氢键及化学性质稳定的正辛醇。 分子结构的改变将对脂水分配系数发生显著影响。卤原子增大4~20倍,—CH2—增大2~4倍。以O代-CH2-,下降为1/5~1/20。羟基下降为1/5~1/150。脂氨基下降为1/2~1/100。 引入下列基团至脂烃化合物(R),其lgP的递降顺序大致为: C6H5 > CH3 > Cl > R > -COOCH3 > -N(CH3)2 > OCH3 > COCH3 > NO2 > OH > NH2 > COOH > CONH2 引入下列基团至芳烃化合物(Ar),其lgP的递降顺序大致为: C6H5 > C4H9 >> I > Cl > Ar > OCH3> NO2 ≥COOH > COCH3> CHO > OH > NHCOCH3> NH2 > CONH2 > SO2NH2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需通过血脑屏障,需较大的脂水分配系数。全身麻醉药和镇静催眠药的活性与lgP值有关。但脂水分配系数也有一定限度,即化合物也需有一定的水溶度,才能显示最好效用。

药物化学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药物化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药物哪一个属于全身麻醉药中的静脉麻醉药 ( D ) A .氟烷 B .盐酸氯胺酮 C .乙醚 D .盐酸利多卡因 E .盐酸布比卡因 2.非甾类抗炎药按结构类型可分为 ( C ) A .水杨酸类、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其他类 B .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吡唑酮类 C .3,5—吡唑烷二酮类、邻氨基苯甲酸类、吲哚乙酸类、芳基烷酸类、其他类 D .水杨酸类、吡唑酮类、苯胺类、其他类 E .3,5—吡唑烷二酮类、邻氨基苯甲酸类、芳基烷酸类、其他类 3.下列各点中哪一点符合头孢氨苄的性质 ( D ) A .易溶于水 B .在干燥状态下对紫外线稳定 C .不能口服 D .与茚三酮溶液呈颜色反应 E .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很弱 4.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是( C ) A .头孢氨苄 B .头孢克洛 C .头孢哌酮 D .头孢噻肟 E .头孢噻吩 5.青霉素钠在室温和稀酸溶液中会发生哪种变化(E ) A .分解为青霉醛和青霉胺 B .6-氨基上的酰基侧链发生水解 C .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生成青霉酸 D .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青霉二酸 E .发生裂解生成青霉酸和青霉醛酸 . H 2O N H H O NH O S O OH H NH 2

6.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C ) A.干扰核酸的复制和转录 B.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C.抑制粘肽转肽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壁的合成 D.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E.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7.克拉霉素属于哪种结构类型的抗生素( B ) A.大环内酯类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D.四环素类 E.氯霉素类 8.下列哪一个药物不是粘肽转肽酶的抑制剂(D ) A.氨苄西林B.氨曲南 C.克拉维酸钾D.阿齐霉素 E.阿莫西林 9.对第八对颅脑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逆耳聋的药物是( C )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B.四环素类抗生素 C.氨基糖苷类抗生素D.β-内酰胺类抗生素 E.氯霉素类抗生素 10.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B )A.氨苄西林B.氯霉素 C.泰利霉素D.阿齐霉素 E.阿米卡星 12.下列哪个药物属于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B ) A.舒巴坦B.氨曲南 C.克拉维酸D.甲砜霉素 E.亚胺培南 13.最早发现的磺胺类抗菌药为(A ) A.百浪多息B.可溶性百浪多息 C.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D.对氨基苯磺酰胺 E.苯磺酰胺 14.复方新诺明是由( C ) A.磺胺醋酰与甲氧苄啶组成B.磺胺嘧啶与甲氧苄啶组成C.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组成D.磺胺噻唑与甲氧苄啶组成

药物化学药物结构式

1.地西泮 2.苯妥因钠 3.普罗加比 4.盐酸氯丙嗪 5.氟奋乃静 6.氯普噻吨 7.舒必利 8.吗啡 9.哌替啶 10.咖啡因 11.硫酸阿托品11.麻黄碱 12.苯海拉明 13.马来酸氯苯那敏 14.阿斯咪唑 15.普鲁卡因 16.利多卡因 17.硝苯地平 18.利血平 19.卡托普利20.奎尼丁 21.普萘洛尔 22.美托洛尔 23.(双)氢氯噻嗪 24.甲苯磺丁脲 25.雷尼替丁 26.奥美拉唑 27.昂丹司琼 28.甲氧普胺 29.阿司匹林 30.贝诺酯 31.对乙酰氨基酚 32.吲哚美辛 33.环磷酰胺 34. 5-氟尿嘧啶 35. 紫杉醇 36. 顺铂 37. 青霉素钾 38. 苯唑西林 39.氨苄西林 40. 苯唑西林 42. 头孢氨苄 43. 磺胺嘧啶 44. 甲氧苄啶 45. 诺氟沙星(氟哌酸) 46. 利福平 47.异烟肼 48. 硝酸益康唑 49. 三氮唑核苷 50. 奎宁 51. 青蒿素 52.红霉素 53.链霉素 54.四环素 55.氯霉素 56雄甾烷-3-酮 57. 雌激素 雄激素 氢化可的松 地塞米松 维生素C 吡罗昔康:第一个临床使用的1,2苯并 噻嗪类解热镇痛药 氯氮平:第一个上市的非经典抗精神病 药 哌替啶:苯基哌啶类的第一个合成镇痛 药 洛伐他汀:第一个投放市场的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氯沙坦: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苯唑西林:第一个耐酸耐酶青霉素,口服、注射均可 克拉维酸:第一个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奇霉素:第一个环内含氮的15元大环内酯抗生素 链霉素:第一个用于抗结核病的药物齐多夫定: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艾滋病及其相关症状治疗的药物 沙奎那韦:第一个批准上市治疗艾滋病的蛋白酶抑制剂 金霉素:第一个四环素类抗生素 碘苷: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病毒核苷类药物 阿昔洛韦:第一个上市的开环鸟苷类似物广谱抗病毒药 氨苄霉素:第一个使用的广谱口服抗生素 酮康唑:第一个口服有效的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 帕瑞昔布:全球第一种注射用选择性COX-2 抑制剂 药物化学各类药物分类总结 镇静催眠药7 p; P c6 Z% S# m,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硫喷妥钠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奥沙西泮2 K$ 氨基甲酸酯类:甲丙氨酯5 o/ @$ {7 其他类:水合氯醛 抗癫痫药, b) F3 w% k7 `) Q 巴比妥类、 苯并二氮卓类:地西泮. w9 a+ G, L 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 j/ Z3 `; ^6 H0 二苯并氮杂卓类:卡马西平$ e0 h* 脂肪羧酸类:丙戊酸钠 磺酰胺类 抗精神失常药/ {; i' J1 m) Y# N0 吩噻嗪类:氯丙嗪8 K) m+ U9 y% G9 丁酰苯类:氟哌啶醇 二苯并氮卓类:氯氮平) \3 j: b6 p* k* 噻吨类:氯普噻吨 抗抑郁药" |! ~/ k, Y; v* J1 s6 Y1 P7 E 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盐酸阿米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非典型抗抑郁 解热镇痛药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 吡唑酮类 非甾类抗炎药(了解)# ~; ?3 x1 @' f } 水杨酸类:贝诺酯阿司匹林与对乙 酰氨基酚成酯形成的前药,特别适 合于儿童 吡唑酮类 芳基烷酸类:吲哚美辛、双氯芬酸 钠、布洛芬、萘普生 N-芳基邻氨基苯甲酸类:灭酸类 1,2-苯并噻嗪类:美洛昔康 其他类 镇痛药Z$ C ~( x3 B0 V3 i 天然生物碱:盐酸吗啡 半合成镇痛药:磷酸可待因 合成镇痛药:盐酸哌替啶、美沙酮 内源性多肽 胆碱受体激动剂9 v6 Z' [9 {1 U5 a8 S M胆碱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 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 胆碱受体拮抗剂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 M胆碱受体拮抗剂+ X K; F2 E' r$ z 茄科生物碱:对中枢作用:东莨菪 碱>阿托品>樟柳碱>山莨菪碱 全合成M胆碱受体拮抗剂:硫酸 阿托品、氯琥珀胆碱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D$ |+ B0 k, ]3 t8 苯乙胺类:肾上腺素、多巴胺、克 仑特罗、特布他林 苯异丙胺类:麻黄碱、甲氧明 肾上腺素:对α和β受体都有激动 作用。临床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支 气管哮喘及心搏骤停的抢救。 盐酸多巴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抗休克药。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兴奋 α受体。主要升压,静滴用于休克, 口服用于消化道出血。2 k% E* s/ M"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兴奋β受体。 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慢性肺 气肿及低血压等。& s9 L+ T3 Y, D& y 盐酸麻黄碱:α和β受体均有激动作用。 盐酸甲氧明:激动α受体,用于外伤和 周围循环不全时低血压急救 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α受体阻断剂:盐酸哌唑嗪 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 降血脂药- C: o A( g6 ~" U! g$ F 分类(掌握)' c! o3 E1 Y* L4 U 苯氧乙酸类:氯贝丁酯、吉非贝齐 烟酸类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洛 伐他丁 其他 抗心绞痛药7 b3 H; f' m+ ^. G! Q6 |6 ` 硝酸酯和亚硝酸酯类:硝酸异山梨酯 钙拮抗剂: a.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索地平 b.苯烷基胺类:维拉帕米,左旋体室上 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右旋体治疗心 绞痛 c.苯噻氮卓类:地尔硫卓 d.二苯哌嗪类:氟桂利嗪、桂利嗪,直 接扩张血管平滑肌 β受体阻断剂I) Q$ {- S% [: R5 O& h. K% h: 抗高血压药% k8 l9 c" P8 u# A3 M ⑴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4 ?" q. H/ [; a.外周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药: 利血平胍乙啶2 ^2 h( N7 c2 c7 Q b.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定 甲基多巴; [( X. L% l% Q2 ] c.直接扩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 d.神经节阻断药:咪噻吩9 ?) y4 e P9 e.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 ⑵作用于RAS系统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 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 c.肾素抑制剂:肽类。 ⑶作用于离子通道 钙拮抗药:硝苯地平尼群地平4 K6 钾通道开放剂 抗心律失常药- ^+ S6 D e( W" Y (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 [" T1 A' Y! {" ⅠA类:适度阻滞心肌细胞钠通道 奎尼丁; D' S: t# ]: G) d" X8 q

药物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1

第一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本章提示: 大多数药物的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因此药物的药效和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疏水性、酸碱性、药物的解离度等有关;与药物结构的立体构型、空间构型、电子云密度等有关。此外还与药物与生物分子的作用强弱有关。 第一节影响药物药效的因素和药效团 药物从给药到产生药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组织结合,以及在作用部位产生作用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影响药物产生药效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 1.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浓度。对于静脉注射给药时,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不存在药物被吸收的问题。而对于其它途径给药时都有经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的问题。进入血液后的药物,随着血液流经各器官或组织,使药物分布于器官或组织之间,这需要药物穿透细胞膜等生物膜,最后到达作用部位。而药物只有到达作用部位,才能产生药效。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药物的理化性质产生主要的影响。此外药物随血液流经肝脏时会产生代谢,改变药物的结构和疗效,流经肾脏时产生排泄,减少了药物在体内的数量。这些也与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的化学反应性有一定的联系。 2.药物与受体的作用。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后,与受体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理和生化的变化,达到调节机体功能或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与受体的作用一方面依赖于药物特定的化学结构,以及该结构与受体的空间互补性,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药物和受体的结合方式,如化学的方式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不可逆复合物,或以物理的方式,通过离子键、氢键、离子偶极、范德华力和疏水性等结合形成可逆的复合物。 这二个影响因素都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是药物结构-药效关系(构-效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药物的作用方式来讲,又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药物的药效作用主要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影响而与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关系较少,如全身麻醉药,尽管这些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有多种,但其麻醉作用与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有关,这类药物称为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另一类药物的作用依赖于药物分子特异的化学结构,该化学结构与受体相互作用后才能产生影响,因此化学结构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其药效,这类药物称为结构特异性药物。而大多数药物属于结构特异性药物。 结构特异性药物中,能被受体所识别和结合的三维结构要素的组合又称为药效团。这样受体必须首先要识别所趋近的分子是否具有结合所需的性质,然后与其结合。药效团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具有相同药理作用的类似物,它们具有某种基本结构;另一类则可能是一组化学结构完全不同的分子,但可以与同一受体以相同的机理键合,产生同样的药理作用。受体与药物的结合实际上是与药物结构中药效团的结合,这与药物结构上官能团的静电性、疏水性及基团的大小有关。 第二节药物理化性质和药效的关系 在药物作用的过程中,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的吸收、转运都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结构非特异性药物,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影响药物的活性。药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有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解离度。

药物化学复习资料(化学结构式)

异戊巴比妥 5-乙基-5-(3-甲基丁基)-2,4,6-(1H ,3H ,5H )嘧啶三酮 地西泮 1-甲基-5-苯基-7-氯-1,3-二氢-2H-1,4-苯并二氮杂卓-2-酮 N N O Cl 124 5 7 唑吡坦 Zolpidem N N O N 1 3 6 苯妥英钠 5,5-二苯基-2,4-咪唑烷二酮钠盐 N H N O ONa 1 5 卡马西平 酰胺咪嗪 N O NH 2 卤加比 Progabide OH F N Cl NH 2 O 盐酸氯丙嗪 N ,N-二甲基-2-氯-10H-吩噻嗪-10-丙胺 盐酸盐 . HCl N S Cl N 25 10 氟哌啶醇 氯氮平 N N N N H Cl 盐酸丙咪嗪 N ,N-二甲基-10,11-二氢-5H-二苯并[b ,f]氮杂卓-5-丙胺 盐酸盐 N N HCl 氟西汀 O H N F F F HCl * 吗啡 Morphine 17-甲基-4, 5a-环氧-7, 8-二脱氢 吗啡喃 -3, 6a-二醇盐酸盐 三水合物

O OH N HO 13 4 5 67 8 9101112 1314 1516 17. HCl . 3H 2O 盐酸哌替啶 1-甲基-4-苯基-4-哌啶甲酸乙酯盐酸盐 N O O . HCl 盐酸美沙酮 N O . HCl 喷他佐辛 N HO H 咖啡因 Caffeine 1,3,7-三甲基-3,7-二氢-1H - 嘌呤 -2,6-二酮一 水合物 N N N N O O . H 2O 137 吡拉西坦 2-(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胺 NH 2N O O 氯贝胆碱 Bethanechol Chloride O O H 2N N +(CH 3)3 Cl -CH 3 毛果芸香碱 N N O H 3C CH 3 O 溴新斯的明 Neostigmine Bromide N +(CH 3)3 Br - O N O H 3C CH 3 多奈哌齐 硫酸阿托品 Atropine Sulphate . H 2SO 4 . H 2O N O OH O CH 3 2 溴丙胺太林 Br - O O O N H 3C CH 3CH 3 CH 3 CH 3 + 哌仑西平

药物化学选择题练习(有答案)

药物化学选择题练习 以下哪个药物的光学异构体的生物活性没有差别(E )。 A.布洛芬 B.马来酸氯苯那敏 C.异丙肾上腺素 D.氢溴酸山莨菪碱 E.磷酸氯喹 下列叙述中哪条是不正确的(A )。 A.脂溶性越大的药物,生物活性越大 B.完全离子化的化合物在胃肠道难以吸收 C.羟基与受体以氢键相结合,当其酰化成酯后活性多降低 D.化合物与受体间相互结合时的构象称为药效构象 E.旋光异构体的生物活性有时存在很大的差别 下列叙述中有哪些是不正确的(E )。 A.磺酸基的引入使药物的水溶性增加,导致生物活性减弱 B.在苯环上引入羟基有利于和受体的结合,使药物的活性和毒性均增强 C.在脂肪链上引入羟基常使药物的活性和毒性均下降 D.季铵类药物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没有中枢作用 E.酰胺类药物和受体的结合能力下降,活性降低 药物的解离度与生物活性的关系(E )。 A.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上升,活性增强 B.增加解离度,离子浓度下降,活性增强 C.增加解离度,不利吸收,活性下降

D.增加解离度,有利吸收,活性增强 E.合适的解离度,有最大活性 下列哪个说法不正确(C )。 A.基本结构相同的药物,其药理作用不一定相同 B.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会使药物具有最佳的活性 C.增加药物的解离度会使药物的活性下降 D.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是影响其作用时间长短的因素之一 E.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应具有较大的脂溶性 可使药物的亲水性增加的基团是(B )。 A.硫原子 B.羟基 C.酯基 D.脂环 E.卤素 影响药效的立体因素不包括(D )。 A.几何异构 B.对映异构 C.官能团间的空间距离 D.互变异构 E.构象异构 药物的亲脂性与生物活性的关系(C )。 A.增强亲脂性,有利吸收,活性增强 B.降低亲脂性,不利吸收,活性下降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

第二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本章以药物的化学结构为主线,重点介绍药物产生药效的决定因素、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药物的化学结构修饰和新药的开发途径及方法。 第一节药物化学结构的改造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构效关系)是药物化学和分子药理学长期以来所探讨的问题。由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量子有机化学和受体学说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促使药物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一、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在药物结构改造和构效关系的研究中,把具有外层电子相同的原子和原子团称为电子等排体,在生物领域里表现为生物电子等排,已被广泛用于药物结构的优化研究中。所以把凡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能产生相似生物活性的基团或分子都称为生物电子等排体。利用药物基本结构的可变部分,以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对药物进行结构的改造,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的理论称为药物的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中常见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可分为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和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两大类。 (一)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 1.一价原子和基团如F、Cl、OH、-NH2、-CH3等都有7个外层电子。 2.二价原子和基团如O、S、—NH—、—CH2—等都有6个外层电子。 3.三价原子和基团如—CH=、—N=等都有5个外层电子。 4.四价基团如=C=、=N+=、=P+=等都有四个外层电子。 这些电子等排体常以等价交换形式相互替换。如普鲁卡因(3-1)酯键上的氧以NH取代,替换成普鲁卡因胺(3-2),二者都有局部麻醉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在作用的强弱和稳定性方面有差别。

(3-2)(3-1)O NHCH 2CH 2N(C 2H 5)2O C H 2N CH 2CH 2N(C 2H 5)2O C H 2N (二)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 常见可相互替代的非经典生物电子等排体,如 —CH =、—S —、—O —、—NH —、—CH 2— 在药物结构中可以通过基团的倒转、极性相似基团的替换、范德华半径相似原子的替换、开链成环和分子相近似等进行电子等排体的相互替换,找到疗效更高,毒性更小的新药。如甲氰咪胍(3-3)为H 2受体拮抗剂,自应用于临床以来,能有效地抑制胃液分泌,治疗胃 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但有报道,有些病人长期使用甲氰脒胍后,有致癌和精神混乱迹象。应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对甲氰咪胍结构进行改造,以呋喃环替代咪唑环,并在5位引入二甲胺基甲基,补偿甲氰咪胍分子中咪唑环所具有的碱性,同时,考虑到侧链取代基的碱性过强,因而以硝基亚甲基取代氰基亚氨基,以协调整个分子的脂溶性和电性效应等因素,由此得到的雷尼替丁(3-4)。该药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更好,且具有速效和长效的特点,是新型的H 2受体拮抗剂。 O N N H C NHCH 3N C N CH 3C NHCH 3NCH 2H 3C H 3C (3-3)NO 2(3-4)CH 2SCH 2CH 2NH CH 2SCH 2CH 2NH 二、前药原理 保持药物的基本结构,仅在结构中的官能团作一些修改,以克服药物的缺点,这称为药物结构修饰。结构修饰后的衍生物常失去原药的生物活性,给药后,可在体内经酶或非酶的作用(多为水解)又转化为原药,使药效更好的发挥。这种无活性的衍生物称为前药,采用这种方法来改造药物的结构以获得更好药效的理论称为前药原理。 利用前药原理对药物进行结构的修饰,可以提高或改善药物的性质: 1.改善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药物被机体吸收必须具有合适的脂水分配系数。若药物的脂溶性差,脂水分配系数小,则应制成脂溶性大

药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试题试卷及答案 药物化学模拟试题及解答(一)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种药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a.扑热息痛 b.吲哚美辛 c.布洛芬 d.萘普生 e.芬布芬 2.盐酸普鲁卡因可与nano2液反应后,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成猩红染料,其依据为() a.因为生成nacl b.第三胺的氧化 c.酯基水解 d.因有芳伯胺基 e.苯环上的亚硝化 3.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其化学结构属于哪一类() a.氨基醚 b.乙二胺 c.哌嗪 d.丙胺 e.三环类 4.咖啡因化学结构的母核是() a.喹啉 b.喹诺啉 c.喋呤 d.黄嘌呤 e.异喹啉 5.用氟原子置换尿嘧啶5位上的氢原子,其设计思想是() a.生物电子等排置换 b.起生物烷化剂作用 c.立体位阻增大 d.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进入肿瘤细胞 e.供电子效应 6.土霉素结构中不稳定的部位为() 位一conh2 位烯醇一oh 位一oh 位一oh 位酚一oh 7.芳基丙酸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a.中枢兴奋 b.抗癫痫 c.降血脂 d.抗病毒 e.消炎镇痛 8.在具有较强抗炎作用的甾体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哪个位置上具有双键可使抗炎作用增加,副作用减少()位位位位位 9.睾丸素在17α位增加一个甲基,其设计的主要考虑是() a.可以口服 b.雄激素作用增强 c.雄激素作用降低 d.蛋白同化作用增强 e.增强脂溶性,有利吸收 10.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a.氨苄青霉素 b.甲氧苄啶 c.利多卡因 d.氯霉素 e.哌替啶 11.化学结构为n—c的药物是:() a.山莨菪碱 b.东莨菪碱 c.阿托品 d.泮库溴铵 e.氯唑沙宗 12.盐酸克仑特罗用于() a.防治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 b.循环功能不全时,低血压状态的急救 c.支气管哮喘性心搏骤停 d.抗心律不齐 e.抗高血压 1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卡托普利的化学结构为() 84.新伐他汀主要用于治疗() a.高甘油三酯血症 b.高胆固醇血症 c.高磷脂血症 d.心绞痛 e.心律不齐 15.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构效关系中,这类药物的必要基团是下列哪点() 位氮原子无取代位有氨基位上有羧基和4位是羰基 位氟原子取代位无取代

药物化学相关药物母核大全

药物化学相关药物母核大全 杂环化合物 环数名称别名及其他信息结构式衍生物 单环 三元环 吖丙啶C2H5N 环氧乙烷C2H4O环氧丙烷环硫乙烷C2H4S 四元环吖丁啶C3H7N 恶丁烷C3H6O 噻丁环C3H6S 五元环含 一 个 杂 原 子 呋喃 含氧五元杂环化合物, 又称氧(杂)茂。 四氢呋喃 呋喃甲醛吡咯 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五元杂 环化合物, 又称氮(杂)茂。 还原成 二氢和 四氢吡咯噻吩 含有一个硫杂原子的五元杂 环化合物。 四氢噻吩 含 两 个 杂 原 子 吡唑 1,2-二氮唑; 邻二氮杂茂。 咪唑 1,3-二氮杂环戊二烯; 1,3-二氮唑,间二氮茂。 恶唑 含有一个氧和一个氮杂原子 的五元杂环化合物;环中的氧 和氮原子分别占1,3两位,

又称氮代呋喃 异恶唑氧和氮原子分别占1,2位,则称为异恶唑 噻唑噻唑含有一个硫和一个氮杂 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分子式C3H3NS。唑字由外文字尾azole译音而来,意为含氮的五元杂环,除吡咯外都称为某唑。硫和氮占1,3两位的称为噻唑。 异噻唑硫和氮占1,2两位的,称为异噻唑。 六元环含 一 个 杂 原 子 吡啶 是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六元杂 环化合物。可以看做苯分子中的 一个(CH)被N取代的化合物, 故又称氮苯。 六氢吡啶 烟酸 烟酸胺 异烟肼吡喃 含有一个氧杂原子的六元杂 环化合物。 噻喃C5H6S 含 两 个 杂 原 子 哒嗪 1、2位含两个氮杂原子的六元 杂环化合物, 又称邻二氮苯。 嘧啶 1、3两位的称为嘧啶,由2个 氮原子取代苯分子间位上的2个 碳形成,是一种二嗪。

吡嗪占1、4两位的称为吡嗪 哌嗪对二氮己环 七元环及 以上 杂??指环庚三烯正离子 稠环 五元及六元稠杂环 吲哚 吲哚是吡咯与苯并联的化合 物。 苯并咪唑间(二)氮茚。 咔唑9H-咔唑。 喹啉吡啶与苯并联的化合物。 异喹啉 蝶啶 吡嗪和嘧啶并联而成的二杂环 化合物 7H-嘌呤

药物化学试题及详细内容标准答案

1.下列哪种药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 a.扑热息痛 b.吲哚美辛 c.布洛芬 d.萘普生 e.芬布芬 2.盐酸普鲁卡因可与nano2液反应后,再与碱性β—萘酚偶合成猩红染料,其依据为() a.因为生成nacl b.第三胺的氧化 c.酯基水解 d.因有芳伯胺基 e.苯环上的亚硝化 3.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其化学结构属于哪一类() a.氨基醚 b.乙二胺 c.哌嗪 d.丙胺 e.三环类 4.咖啡因化学结构的母核是() a.喹啉 b.喹诺啉 c.喋呤

e.异喹啉 5.用氟原子置换尿嘧啶5位上的氢原子,其设计思想是() a.生物电子等排置换 b.起生物烷化剂作用 c.立体位阻增大 d.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进入肿瘤细胞 e.供电子效应 6.土霉素结构中不稳定的部位为() a.2位一conh2 b.3位烯醇一oh c.5位一oh d.6位一oh e.10位酚一oh 7.芳基丙酸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a.中枢兴奋 b.抗癫痫 c.降血脂 d.抗病毒 e.消炎镇痛 8.在具有较强抗炎作用的甾体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哪个位置上具有双键可使抗炎作用增加,副作用减少() a.5位

c.11位 d.1位 e.15位 9.睾丸素在17α位增加一个甲基,其设计的主要考虑是() a.可以口服 b.雄激素作用增强 c.雄激素作用降低 d.蛋白同化作用增强 e.增强脂溶性,有利吸收 10.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抑制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a.氨苄青霉素 b.甲氧苄啶 c.利多卡因 d.氯霉素 e.哌替啶 11.化学结构为n—c的药物是:() a.山莨菪碱 b.东莨菪碱 c.阿托品 d.泮库溴铵 e.氯唑沙宗 12.盐酸克仑特罗用于() a.防治支气管哮喘和喘息型支气管炎

药物化学基础-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年级药物化学试卷 使用班级:13护理份数:得分 命题人: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2′×20=40′) 1. 硝苯地平的性质与下列哪条不符( D ) A. 淡黄色结晶性粉末 B. 几乎不溶于水 C . 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后溶液显橙红色 D. 受到猛烈撞击或高温时可发生爆炸 2. 下列叙述内容与盐酸左旋咪唑特点不符的是( C ) A. 广谱驱肠虫药 B. 白色或类白色针状结晶,具有左旋性 C. 其为抗血吸虫药 D. 水溶液显氯化物的性质反应 3. 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是( B ) A. 利福平 B. 磺胺嘧啶 C. 异烟肼 D. 硝酸异康唑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 A ) A. 抑制黏肽转肽酶的活性,组织细胞壁的合成 B. 干扰核酸的复制转录 C.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 . 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5. 与抗凝血作用有关的维生素是( D )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D3 C. 维生素E D. 维生素K3 6. 下列药物中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是( C ) A. 黄体酮 B. 醋酸甲地孕酮 C. 醋酸地塞米松 D. 炔诺酮 7. 下列关于硝酸异山梨酯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 受到猛烈撞击或高温时可发生爆炸 B. 可被氧化变色应遮光保存 C. 在酸碱性溶液中硝酸酯易水解 D . 具有右旋光性 8. 下列维生素可用于抗佝偻病的是( A ) A. 维生素D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B D. 维生素C 9. 吡喹酮属于( A ) A. 抗疟药 B 抗真菌药 C. 抗血吸虫病药 D . 抗阿米巴病和滴虫病药

10. 磺胺嘧啶N1上杂环取代基为( B ) A. 异噁唑 B. 嘧啶 C. 呋喃 D. 咪唑 11. 下列药物中不属于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的是( C ) A. 环磷酰胺 B. 塞替派 C. 氟尿嘧啶 D . 氮甲 12. 下列不属于甾体药物基本母核的是( D ) A. 孕甾烷 B. 雌甾烷 C. 雄甾烷 D . 肾上腺甾烷 13. 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是( D ) A. 阿莫西林 B. 阿奇霉素 C. 庆大霉素 D . 氯霉素 14. 阿苯达唑灼烧后,产生气体,可使醋酸铅试纸呈黑色,这是因为其结构中( C ) A. 含杂环 B. 有丙基 C. 含丙硫基 D. 含苯环 15. 制备维生素C 注射液时,以下不属于抗氧化措施的是( B ) A. 通入二氧化碳 B. 高温灭菌 C. 加焦亚硫酸钠 D 调节PH 值为6.0 16. 对第八对颅神经有损害作用,可引起不可逆耳聋的抗生素是( A ) A . 氨基苷类 B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C 四环素类抗生素 D. 氯霉素类抗生素 17. 异烟肼常制成粉针剂。临用前配制是因为容易被( A ) A. 水解 B. 风化 C. 氧化 D. 还原 18. 下列药物不属于抗肿瘤抗生素的是( A ) A . 长春地辛 B 表柔比星 C 柔红霉素 D. 博莱霉素 19. 胡萝卜素是哪种维生素原( B ) A. 维生素B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E 20. 临床发现的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是( B ) A. 吡哌酸 B. 奈啶酸 C. 诺氟沙星 D . 氧氟沙星 二. 多项选择题(3′×4=12′) 21. 心血管系统药物根据药物用于治疗疾病的类型的不同,可分为(ABCD ) A. 抗高血压药 B. 降血脂药 C. 抗心绞痛药 D . 治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 22. 下列药物属于合成类抗结核病药的是(ABD ) A. 对氨基水杨酸钠 B. 异烟肼 C. 利福平 D. 盐酸乙胺丁醇

药物化学课后练习

举出几种临床常用的全身静脉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有氧化亚氮、麻醉乙醚、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非吸入性麻醉药有硫喷妥钠、海索比妥钠、依托咪酯、氯胺酮、羰丁酸钠、丙泮尼地。 为什么说lidocaine的化学性质比procaine稳定 因为利多卡因是芳香胺的酰胺化合物,酰胺键比酯键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其的酰胺基的邻位有两个甲基,空间位阻较大,使其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易发生水解,体内酶解速率也较慢。因为较普鲁卡因作用强,维持时间长,毒性大。 按化学结构分类,局麻药分为哪几类?各有哪些主要代表药物 五类。①芳酸酯类:普鲁卡因、丁卡因、徒托卡因、二甲卡因②酰胺类: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甲哌卡因、布比卡因、依替卡因、罗哌卡因③氨基酮类:达克罗宁、法力卡因④氨基醚类:奎尼卡因、普莫卡因⑤氨基甲酸酯类:地哌冬、庚卡因。 试述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基本结构特征、化学稳定性和构效关系。 ①1,4-苯二氮卓-2-酮是此类药物的基本结构②环A上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较大,在7位引入强吸电子取代基时,活性明显增强且随取代基吸电子性的增强而增强,NO2>Br>CF3>Cl③环B为七元亚胺-内酰胺结构,是产生药理作用的必要结构④5位苯环上的取代基是产生药效的重要结构因素之一,5位苯环的2’位引入体积小的吸电子基团如Cl、F等可增强活性⑤1,2位的酰胺键和4,5位的亚胺键,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开环,是这类药物不稳定、作用时间短的原因。 服用氯丙嗪后为什么要减少户外活动。 使用吩噻嗪类药物后,有一些病人在日光强烈照射下发生严重的光化毒反应,如氯丙嗪遇光会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进一步发生各种氧化反应,自由基与体内一些蛋白质作用时,发生过敏反应,故一些病人在服用药物后在日光照射下皮肤会产生红疹,称为光毒化过敏反应。对吩噻嗪类进行结构改造,衍生出哪些类型的扛精神病药物,并列举代表药物 ①噻吨类,将吩噻嗪环上的氮原子换成碳原子并通过双键与侧链相连。氯普噻吨、替沃噻吨、氨砜噻吨。②二苯并杂卓类,对噻嗪环进行结构改造,将六元环扩为二氮卓环。氯氮平、氯噻平。 按化学结构分类具有抗精神失常作用的药物有哪些结构类型 三环类抗精神失常药包括吩噻嗪类、噻吨类、二苯并杂卓类。丁酰苯胺类。苯酰胺类。 写出丁酰胺苯类的基本结构通式并详述其构效关系 ①丁酰苯基为必须的基本骨架,酮基若被还原或被硫酮基、烯基、苯氧基取代,活性下降②侧链末端连一碱性叔胺是具有抗精神病作用的基本结构,该碱性叔胺常结合于六元杂环中,且环的4位上还有其它取代基③苯环的对位一般均有氟取代④侧链羰基与碱基之间以三个碳原子最好,延长、缩短三碳原子侧链,或引入支链,都会引起活性下降 写出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结构类型,各列举一种药物 ①水杨酸类,阿司匹林②酰化苯胺,对乙酰氨基酚③吡唑酮类,5-吡唑啉酮④芳基烷酸类,分为芳基乙酸和芳基丙酸,吲哚美辛和双氯芳酸钠⑤1,2-苯并噻嗪类,吡罗昔康。 简述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理 与花生四烯有关,通过抑制COX,阻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发挥消炎、解热镇痛作用 阿司匹林中可能含有什么杂质?说明杂质来源及检查方法 未反应的或因贮存不当水解的游离水杨酸,可采用与三价铁盐产生紫堇色来检查 阿司匹林长期服用有时会引起胃肠道出血,为什么 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均有胃肠道副作用,在大剂量口服时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甚至引起胃出血,这与药物分子结构中的有力羧基有关。阿司匹林化学名2-乙酰苯甲酸,是以水杨酸为原料在酸催下经乙酸酐酰化制的,可能含杂质。

药学专业知识一讲义: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

药学专业知识一讲义: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 考情分析 属药物化学的学科范畴; 每年考试分比:9~11分; 难度偏大,内容基础,知识点零碎。 建议:熟读,诵记,模糊理解。 高频考点 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 a值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对映异构体的活性 药物代谢,包括Ⅰ相和Ⅱ相生物转化规律 化学药物是具有一定化学结构的物质。只要化学结构确定,其理化性质也就确定,进入人体内后和人体相互作用就会产生一定的生物活性(包括毒副作用)。 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毒副作用

第一节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 一、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转运扩散至血液或体液,需要溶解在水中,故要求药物有一定的水溶性(亲水性)。 生物膜主要由磷脂组成,药物要具有脂溶性(亲脂性)。 中庸平衡。亲水性或亲脂性过高或过低对药效都不利。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需在水相和脂相(有机相,油相)间多次分配,因此要求药物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 脂水分配系数:评价药物亲水性或亲脂性大小的标准,用P表示,定义:药物在生物非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与在水相中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脂水分配系数,脂前水后,所以是脂相除以水相(脂上水下);P值越大,脂相中浓度相对越高,脂溶性越高。 药物分子结构改变对药物脂水分配系数的影响比较大。 引入极性较大的羟基(-OH,脱胎于H2O)时,药物的水溶性加大,脂水分配系数下降5~150倍。 引入吸电子的卤素原子(F、Cl、Br、I),亲脂性增大,脂水分配系数增加; 引入硫原子(S,想象硫磺)、烃基(烷基,碳链,如-CH2CH3,火字旁,火上浇油)或将羟基换成烷氧基(如-OCH2CH3),药物的脂溶性也会增大。 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物的影响 有机药物多数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只能部分解离,以解离的形式(离子型)或非解离的形式(分子型)同时存在于体液中。 计算题:解离型和非解离型药物浓度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