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铁路建设规划

云南铁路建设规划
云南铁路建设规划

10年后云南所有州市都将通火车“十二五”至少建6000

公里铁路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坐火车出行记者江洋摄

记者昨日从省发改委获悉,近日编制完成的《云南省“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15年,力争开工建设铁路6000公里以上,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000公里。到2020年,全省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分别达到2亿人次/年、5亿吨/年以上;铁路网覆盖全省全部州市并连接绝大部分州市首府、国家一类口岸及主要港口。

今年到“十二五”初期

新开工建设多个重点项目

据了解,今年到“十二五”初期将重点续建云桂铁路、大瑞铁路、中越通道玉溪至蒙自至河口铁路、六沾二线、昆广复线、昆明枢纽扩能、昆明枢纽东南环线、昆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段、广大铁路扩能改造、滇藏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段。新开工建设重点项目为中老通道玉溪至磨憨复线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成贵铁路、渝昆铁路、昭通经攀枝花至丽江铁路、芒市至腾冲猴桥铁路、昆明至蒙自城际铁路、祥云经临沧至普洱铁路、南昆铁路扩能改造、香格里拉至德钦铁路。

“十二五”及中长期

建“八入滇、四出境”线路

“十二五”时期及中长期将重点建设“八入滇、四出境”连接线路,即沿边通道富宁—文山—蒙自—普洱—临沧—芒市铁路、中越铁路通道复线改造、中缅铁路通道复线改造、滇中城市群城际铁路、曲靖—泸西—文山铁路,建水—元江(或新平)铁路、临沧—清水河铁路等。

到2015年,力争开工建设铁路6000公里以上,建成约1500公里;既有线扩能改造800公里以上并基本完成。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000公里,覆盖全省10个州市、55个县(市区)、其中复线里程约1500公里,复线率达到38%;电化率从目前的55%达到70%以上;快速客运网(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及以上)总规模约700公里,占20%以上。全省铁路货物、旅客运输能力将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分别达到1.2亿吨、6000万人次左右。

到2020年

客运每年将输送2亿人次

《征求意见稿》提出我省“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总体思路。按照规划目标,到2020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000公里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接近3000公里,占35%以上;铁路客货运输能力分别达到2亿人次/年、5亿吨/年以上;铁路网密度达到200公里/万平方公里以上,覆盖我省全部州市并连接绝大部分州市首府、国家一类口岸及主要港口;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60%和100%。

云南提出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设想20万人口以

上城市都将通火车

未来几年,云南省铁路网将四通八达。记者黄兴能摄当百年滇越铁路再次走进我们的视线时,云南也迎来了铁路建设历史上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拥有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主要口岸、内河港口都会有铁路连接;争取玉溪至磨憨铁路今年开工建设,“十二五”末建成通车……昨天召开的全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透露出了云南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构想。

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主持会议。

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晏友琼,省政府铁路建设工作督导组组长、省老领导梁公卿,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等出席会议。

出席昨天会议的还有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张大为等。

20万人口以上城市都将通火车

昨天的会议提出了云南省“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的设想,将以构建云南桥头堡为总目标,以形成云南铁路交通枢纽为重点,以推进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建设为突破口,以“八入滇、四出境”通道为骨干,建成昆明、曲靖、红河、大理4个区域枢纽,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共同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与此同时,对全省铁路网远期规划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大能力、全天候、便捷化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及省际、国际铁路大通道。全省所有州市、具备条件的州市首府所在地都有铁路连接。目前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主要口岸、内河港口都要有铁路连接。

玉(溪)磨(憨)铁路力争年内开工

“未来一段时间将是云南省铁路建设历史上快速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秦光荣说,今年铁路建设的目标是,确保全年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50亿元,力争实现160亿元;确保六沾二线、仁丽铁路建成通车,全面加快12个在建铁路项目的建设进度。

当前要积极推进对云桂铁路、丽香铁路、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这3

个项目,争取在6月底前进入实质性工程建设阶段。秦光荣要求突出重点项目,加快成都至贵阳客运专线、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前期工作进度,确保广通至大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大瑞铁路保山至瑞丽段两个项目今年内开工建设,并争取上半年就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同时,争取玉溪至磨憨铁路今年开工建设,“十二五”末建成通车。

据悉,省财政今年将安排5亿元用于铁路项目资本金补助,安排1500万元省预算内资金用于征地拆迁工作及奖励经费,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征地拆迁贷款贴息,加大对项目建设和州市征地拆迁工作的支持。

■新闻助读

“八入滇”:即滇藏铁路、成昆铁路、渝昆铁路、内昆铁路、南昆铁路、贵昆铁路、云桂铁路、沪昆客运专线。

“四出境”:第一条是泛亚铁路东线,从昆明出发进入越南;第二条是泛亚铁路的中线,从玉溪出发经老挝到泰国;第三条是泛亚铁路的西线,从昆明至缅甸,直达印度洋;第四条是泛亚铁路北线,经保山、腾冲出境通往缅甸密支那、孟加拉国、印度雷多。

■数字见证

1600公里

截至去年底,全省有11个铁路项目在建,随着沪昆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的顺利开工,铁路在建项目总数已达到12个,建设里程超过1600公里,去年是云南省有史以来铁路建设规模最大、在建项目最多的一年。

90亿元

2009年,全省铁路建设完成投资90亿元,为历年最高,超额完成80亿元的计划目标,比2008年新增35亿元,增长63.8%。

2474公里

自2001年内昆铁路通车以来,全省一直没有新线投运,去年大理至丽江铁路建成通车,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70公里左右,达2474公里。由此,云南省在2009年结束了近10年没有新线投运的历史。(完)(记者王云)

云南铁路“大网络”规划初定

2010年04月20日07:36云南日报网

本报记者李犁

日前,省有关部门发布了云南“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初步设想,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据介绍,《规划》遵照把云南建设为我国连通太平洋、印度洋的“两洋”陆路交通枢纽和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大通道“服务全国、发展云南,为区域的繁荣与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构建和谐周边、和谐世界作出贡献”的基本宗旨,根据云南省“十二五”及中长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即:以构建云南桥头堡为总目标,以形成云南铁路交通枢纽为重点,以推进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建设为突破口,以“八入滇、四出境”通道为骨干,加快构建完善云南铁路网,建成昆明、曲靖、红河、大理四个区域枢纽,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共同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发展目标及效果预测

根据全省综合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全省铁路网远期规划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大能力、全天候、便捷化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及省际、国际铁路大通道;全省所有州市、具备条件的州市首府所在地都有铁路连接;目前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主要口岸、内河港口都有铁路连接。按照自然地理、人口分布和经济发达程度,在满足通达度的前提下,保证区域内和各区域之间铁路联系,达到对运输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充分的承载能力的铁路网密度。

到2015年,力争开工建设新线6000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约270公里,6000公里中包含“十一五”续建项目约1540公里),建成约700公里;既有线扩能改造800公里以上并基本完成。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2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约1000公里,复线率达到30%以上;电化率从目前的55%达到70%以上;快速客运网(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及以上)总规模约700公里,占20%以上。

全省铁路货物、旅客运输能力将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分别达到1.2亿吨、6000万人左右。

到2020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000公里以上,铁路网密度达到200

公里/万平方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30%和100%,快速客运网总规模接近3000公里,占35%以上。货物运输能力约5亿吨/年,旅客运输能力在2亿人/年以上。

规范方案设想原则

以“八入滇、四出境”通道为骨干,强化以印度洋国际大通道为主轴的省际、国际铁路通道,构建昆明与周边省区市首府城市南宁、贵阳、重庆、成都,以及省内重点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网络,不断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并适度超前的现代化云南铁路网。总规模约8000公里(含大部分既有铁路),投资需6000亿元以上。

1、“八入滇”省际铁路通道

加快建设昆明——文山——百色——南宁、昆明——曲靖——贵阳、昆明——昭通——重庆、昆明——攀枝花——成都“四大入滇”高标准快速铁路,加快建设滇藏铁路、昭通——攀枝花——丽江铁路;对省际通道“卡脖子”段进行扩能改造,包括贵昆、南昆铁路。

2、“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

加快建设昆明——玉溪——蒙自——河口至越南、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磨憨至老挝泰国、昆明——楚雄——大理——保山——瑞丽至缅甸、昆明——保山——芒市——腾冲猴桥至缅甸及南亚国家的四大国际铁路通道。

3、“八入滇、四出境”连接线

一是沿边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广西百色——文山——蒙自——元阳——绿春——普洱——临沧——永德——芒市——腾冲铁路组成的横贯滇南7个州市的沿边铁路通道。还可通过新建建水经石屏至元江铁路、元江至临沧铁路,利用玉蒙铁路、玉磨铁路,实现蒙自至普洱至临沧的“复线”连接。

二是滇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结合相关省际、国际快速铁路通道项目建设,加快建成昆明至曲靖、玉溪、楚雄、蒙自、大理、昭通等城市直接联系的城际铁路,其中昆明至蒙自城际铁路规划新建昆明——弥勒——开远——蒙自铁路(昆明——弥勒段可与云桂铁路共线);规划建设滇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环线,即:曲靖——陆良——弥勒——玉溪——易门——楚雄——武定(禄劝)——寻甸——曲靖铁路。

三是滇东地区南北通道:规划建设曲靖——师宗——泸西——丘北——文山——天保铁路,是贯穿滇东、滇东南地区的南北向通道。

四是滇西地区南北通道:规划建设祥云——临沧——孟定清水河铁路,与滇藏铁路组成贯穿滇西地区的南北向通道,其中祥云——临沧段已纳入国家规划。

另外,远期规划还将建设扩大路网灵活性、服务性地方资源开发、连接边境口岸的一批铁路。

以上规划目标如能实现,云南将基本建成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将从全国交通末梢变为中国走向东南亚、南亚的铁路交通枢纽和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陆路通道和枢纽,实现把云南建设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目标,真正达到云南综合交通“服务全国、发展云南”的目的。

2010年建设目标任务

今年,云南省铁路建设将围绕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快印度洋国际铁路大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八入滇、四出境”云南铁路网建设,尽快形成云南面向印度洋及南亚、东南亚地区,联动泛长江、珠江三角洲和泛渤海地区的铁路大通道网络。确保完成投资150亿元、力争160亿元推进相关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包括:

一是加快玉蒙、六沾二线、昆广复线、大瑞大保段、蒙河、仁丽、丽香、昆明枢纽扩能改造工程、昆明枢纽东南环线、昆玉铁路扩能改造、云桂铁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等12个重点在建项目建设,力争六沾二线、仁丽铁路建成通车。

二是加快广通至大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大瑞铁路保山至瑞丽段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中老通道玉溪至磨憨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启动渝昆铁路、保山至腾冲猴桥铁路、昭通经攀枝花至丽江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时期实现“八入滇、四出境”铁路通道全部开工建设并大部建成。

三是认真做好我省“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工作,并与国家规划积极对接。重点是围绕如何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加快构建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等问题,提出规划方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df17108093.html,/tljs/tlgh/2 01210/t20121026_34950.html

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 2012.10.26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及《“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明确了“十二五”铁路行业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铁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回顾

“十一五”是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铁路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铁路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技术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客货运量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输保障作用明显提升。铁路“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路网建设取得新成就。“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铁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京津、

武广、郑西、沪宁、沪杭等高速铁路建成运营。青藏、包西、太中银铁路等建成投产,向莆、兰渝、云桂、山西中南部铁路等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和西部铁路有序推进。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的新客站建成投产,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编组站、集装箱中心站、动车组维修基地、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等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8万亿元,是“十五”投资的6.3倍;新增营业里程1.6万公里,复线投产1.1万公里,电气化投产2.1万公里,分别是“十五”的2.3、3.2和3.9倍。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1万公里,其中西部地区铁路3.6万公里,复线率、电化率分别由2005年的34%、27%提高到41%、47%,路网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

技术创新实现新跨越。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关键领域跨越发展。通过京津、武广、京沪等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掌握了高速铁路建造和装备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初步形成了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在引进消化吸收时速200~250公里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制生产并批量投入运营时速300~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及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中国铁路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运输和机车车辆等方面技术创新取得重要突破。铁路信息化在运输经营等领域的

作用更加突出。

运输经营迈上新台阶。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统筹利用新线和既有线资源,提高运输效率,开拓运输市场,客货运量持续增长,多元经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创新售票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旅客日发送人数连创新高。加强路网干线和重点区域货运组织,加快实施战略装车点建设、路企直通运输和大客户战略,日装车能力大幅提升。大秦铁路实现年运量4亿吨目标。繁忙干线普遍开行5000~6000吨重载列车。从2005到201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由11.6亿人增长到16.8亿人,增长45.3%;货物发送量由26.8亿吨增长到36.3亿吨,增长35.3%;总换算周转量由26788亿吨公里增长到36406亿吨公里,增长35.9%。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部省、路地合作共建机制,地方政府及其他投资人参与铁路建设资本金投资比例超过30%。大秦铁路公司和广深铁路公司发行A股融资,太原铁路局运输主业资产整体改制上市,建设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融资能力不断增强。开放铁路建设市场,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开展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运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加快实施铁路公检法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铁路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我国铁路行业国际影响

力。

节能减排作出新贡献。按照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交通的要求,大力发展电气化铁路,“十一五”末电力牵引完成工作量达到65%。广泛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铁路单位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提前两年完成运输收入单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提前一年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在铁路规划建设中,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采用先进设计和施工技术,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增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动力。加强新闻宣传工作,为铁路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重点领域源头治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职工收入持续提高,保持了铁路和谐稳定环境。

“十一五”时期,加快了铁路现代化进程,实现了铁路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批快速铁路建成投产,大大缩短区域时空距离,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撑。高速铁路发展推动了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并带动沿线旅游、商贸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综合运输体系优化。西部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改善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了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铁路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 90%的运力用于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冶炼、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承担了学生、农资等大量公益性运输任务,保障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应对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抗击汶川、玉树特大地震灾害以及其他应急运输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同时,铁路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面临新的挑战。一是近年来铁路的快速发展,还未根本缓解铁路“瓶颈”制约。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进一步扩大运输能力,有待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建设管理、强化质量安全,统筹路网建设和经营效益的协调发展。二是实现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路网布局和技术结构,发挥铁路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四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发展多元化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等。这些都需要在“十二五”及今后铁路发展中认真加以研究

和解决。

二、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铁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时期。铁路发展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又面对新挑战和新要求,必须增强机遇意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开创铁路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贯彻主题主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铁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时期,贯彻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经济要素流动更为频繁,百姓出行需求更加旺盛,客货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消费结构和运输需求结构升级对交通运输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时效性、均等性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据预测2015年全社会客货运量将分别达470亿人和450亿吨,客货周转量分别达39500亿人公里和194500亿吨公里。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区域及城乡大规模人员和物资流动的运输方式。“十二五”期间,需要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网络,重点建设快速铁路、区际干线、煤运通道

等,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品质,充分发挥铁路骨干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可靠运输保障。预计2015年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达40亿人、旅客周转量将达16000亿人公里左右,货物发送量将达55亿吨、货物周转量将达42900亿吨公里左右。

(二)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增强铁路基础保障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各地区自然条件与人口聚集差异大,资源能源与产业布局不均衡,决定了生产过程与市场消费需要长距离、大运量、低成本的运输方式来实现。“十二五”时期,更加注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区域良性互动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需要加快西部连接东中部及出海、过境通道建设;加强中部地区贯通东西、沟通南北通道建设;完善东部地区路网结构、提高路网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路网覆盖面,惠及更多百姓。铁路基础设施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要保障,也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形成高效畅通的铁路运输网络,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对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城市群发展,需要铁路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2010年城镇化率已达到47.5%,拥有城镇人口6.7亿人,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1.5%。同时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城市群发展,人口和产业集聚的中心城市之间、城市群内部的客运需求强劲,对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适应我国城镇化发展需要,尽快形成高速铁路、区际干线、城际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有机结合的快速铁路网络,满足大流量、高密度、快速便捷的客运需求,为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城市群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大众化、全天候、便捷舒适的基本公共服务。

(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加快构建低碳绿色的综合运输体系。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加剧,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构建“两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社会运输成本较高,能源消耗快速增加,节能减排压力大,交通拥堵严重,需要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促进我国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十

二五”是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更加注重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和综合枢纽建设。铁路在节能、节地、环保、经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铁路运输,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运输体系,是落实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也是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和资源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运输需求的客观需要,对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指导思想

“十二五”铁路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推进铁路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确保运输安全,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铁路协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坚持科学发展,有序推进铁路建设。按照“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的要求,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目标,把握需求与可能,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标准和进度,进一步扩充路网规模,提高运输

能力和服务品质,增强基础保障能力,满足多层次运输需求。

坚持安全发展,确保安全持续稳定。坚持安全第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和应急防灾能力,确保铁路安全持续稳定。

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推进铁路现代化。坚持铁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铁路发展活力。深化高速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装备等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体系。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铁路信息化水平。

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铁路经营效益。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路网建设与运输经营管理,提高路网整体效率和效益。创新运输组织,提升服务水平,拓展运输市场,实现增运增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多元化经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协调发展,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注重当前与长远、技术与经济、投入与产出的统筹兼顾。统筹干线与枢纽及客货配套设施、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固定设施与移动设备的协调发展。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机衔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注重铁路

发展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等相互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坚持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减量化、再利用、低碳化原则,加快内电转换,大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节约、集约使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铁路。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铁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路网布局更加完善,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经营效益和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其中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初步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绿色的铁路运输网络,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城市,区域间时空距离大幅缩短,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和舒适。

──大能力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进一步优化完善,煤炭运输能力达30亿吨以上,重点物资和跨区域货运服务能力

显著增强,大幅提升铁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与其他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及综合物流中心,提高服务效率,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五、重点任务

(一)建设发达完善铁路网

“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推进区际干线、煤运通道、西部铁路等建设,完善路网布局,加快形成发达完善铁路网。

1.发展高速铁路,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

建设“四纵四横”高速铁路。贯通北京至哈尔滨(大连)、北京至上海、上海至深圳、北京至深圳及徐州至兰州、上海至成都等“四纵四横”高速铁路。

有序建设快速铁路。建设北京至呼和浩特、大同至西安、西安至成都、成都经贵阳至广州、合肥至蚌埠、合肥至福州、南京至杭州、吉林至珲春、沈阳至丹东、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哈尔滨至佳木斯、武汉至九江、郑州至万州等快速铁路,进一步扩大快速铁路网覆盖面。

规划建设城际铁路。规划建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

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年公示稿(上) 作者:来源:云南房网添加日期:11年11月30日 第一章总则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区域(城市群)为单元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对外扩大开放的战略背景下,滇西地区作为我国西部极具发展特色与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滇西地区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从加快推进我省重要桥头堡建设的角度,明确滇西城市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滇西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滇西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为了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协调好区域发展的各种关系,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滇西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 第一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力度;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滇西特色的发展模式,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保护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好自然、人文环境。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 (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 (5)《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6)《云南省社会与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省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滇西各州市相关政府文件 第三条规划期限 滇西城市群规期限为2011-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第四条规划范围 本次滇西城市群规划的范围本次城市群规划范围涵盖大理、德宏、保山三个州市级行政区及怒江两个县级行政区(泸水、兰坪)。国土面积合计68015 km2,共包含252个城镇单元,其中5个街道办事处、122个城镇、125个乡集镇。 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滇西城市群全域。 第二层次:包括大理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带等重点次区域。 第五条规划原则 1、优先保护永续利用 保护滇西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强对区域性重大生态廊道、生态斑块,法定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以及城市水源地的保护。加强对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的保护,有序引导开发利用。 2、统筹协调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城乡体系结构,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与布局,建立城乡社会与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合理聚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优先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努力壮大县域经济,提升边境口岸地区城镇发展水平。 3、因地制宜 根据滇西自身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空间开发。一切开发应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容量之内,严禁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4、特色发展 坚持走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运用市场机制,以产业新型化,特色化促进城镇化加快提高。充分挖掘滇西的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云南边疆地域文化,并引导城镇建设的特色发展。

云南省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及附表

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2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 (一)取得的成绩 (2) 1、各项经济指标显著增长 (2) 2、工业企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升 (2) 3、知名品种、品牌培育取得进展 (3) 4、产业结构有所改善 (4) 5、产业创新能力体系基本完善 (4) 6、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5) 7、药品流通业快速发展 (6) 8、行业协会作用凸显 (6)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 1、行业管理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 (7) 2、创新能力弱,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7) 3、市场开拓乏力,品牌影响力弱 (8) 4、产业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 (8) 5、原料基地保障能力差,资源保护乏力 (8) 二、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9) (一)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空间 (9) (二)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9

(三)实施新医改和推出创业板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契机 (10) (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强药品监管深刻改变医药产业竞争格局11 (五)国际化进程加快带来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11)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12) (一)发展思路 (12) (二)发展目标 (13) 四、主要任务 (14) (一)立足省情,努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14) (二)积极拓展新领域,打造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15) (三)强化自主创新,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15) (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拓展市场空间 (15) (五)优化资源配臵,推动企业整合 (15) (六)加快开放合作,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16) 五、产业布局 (16) (一)原料种植基地布局 (16) (二)产业布局 (17) (三)园区布局 (17) (四)研发平台布局 (17) 六、重大工程 (18) (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18) 1、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产业集群 (19) 2、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产业集群 (19)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 课题指南 课题指南说明:2011年度课题指南依据《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讨论稿)》和2011年云南省教育科研工作要点,围绕当前云南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试点工作,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研究当前云南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破解当前云南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注重学科体系、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实证数据,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使用效益。 重点招标课题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此类课题重点解决我省教育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鼓励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同攻关。 一、重点招标课题 1.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构建研究 2. 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研究 3.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机制的研究 4. 加快云南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研究 5. 加快普通高中发展的研究 6. 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研究

7.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研究 8. 加快教育优先发展,实现云南教育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9. 云南民族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10.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研究 二、一般课题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史研究 现代教育思潮和流派研究;教育核心价值研究;人才健康成长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研究;学习型社会特征和条件研究;教育学科建设研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师德师风建设研究;现代教育评价体系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等。 云南教育史研究;地方教育史研究;民族教育史研究;留学教育史研究;教育历史人物研究;教育家办学研究;教育历史事件研究;教育历史名著研究;教育专题史研究;学科教育史研究;教育活动史研究;教育交流史研究等。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方法与途径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创新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战略研究;跨行政区教育协作发展战略研究;地方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民办教育投融资体制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民办教育发展的公共财政支持机制研究;学校现代管理策略研究;区域特色教育研究;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试验工作实证研究等。

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云南省临沧市 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文本 图集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 2011年6月

项目名称:云南省临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委托单位:临沧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证书编号:[建]城规编第(081153)甲级 协编单位:临沧市建设局 院长:张京祥教授、注册规划师 总规划师:朱喜钢教授、注册规划师 顾问:崔功豪教授、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曹荣林教授、注册规划师 曹建丰注册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戚红年注册规划师 戴军注册规划师 吴未副教授 姚广峰工程师 马斯伟规划师 范宁规划师 程寅助理规划师 吴鹏助理规划师 孙文军助理规划师 郭伟助理规划师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一节市域城镇化发展战略 (8) 第二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 第三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1) 第四节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2) 第五节市域社会设施规划 (14) 第六节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七节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八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0)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22)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4)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布局 (25) 第七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7) 第一节居住用地规划 (27) 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8) 第三节工业与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30) 第四节其他用地规划 (31) 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1) 第九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 (34) 第十章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7)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38)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38)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39)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40) 第四节电信、广电与邮政规划 (40) 第五节燃气规划 (41) 第六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41)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2)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43) 第十四章土地使用控制规划 (47) 第一节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导则 (47) 第二节城市“五线”规划控制 (48)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50) 第十六章城市分期发展指引 (51) 第一节近中期建设规划 (51) 第二节远景规划构想 (52) 第十七章规划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52) 第十八章附则 (53)

《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 (试行)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前言 本《导则》是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方针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实施云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在《导则》编制过程中,总结了云南省既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践经验,参考和借鉴了国家相关的现行标准、规范以及其它省市保障性住房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经认真研究和修改后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导则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郭五代 成员:赵智捷邓宏旭赵康杨渝李辉周建平何永康 主编单位: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省勘察设计质量协会 参编单位:云南省设计院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 任洁谢清荣秦进曹阳梅莹辉 刘涛汪爱平李甫健李涛万林静 刘建吴丹向剑凛苏力罗建方 杨仙梅吴保刚郑文潘文

目录 1总则 (1) 2 术语 (2)

3.1 一般规定 (3) 3.2 选址 (3) 3.3规划指标 (4) 3.4规划原则 (4) 3.5 居住环境 (4) 3.6交通与停车 (4) 3.7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5) 3.8无障碍设计 (5) 3.9室外环境设计 (5) 4岩土工程勘察 (7) 4.1前期工作………………………………………………………………………………………………………. .7 4.2 现场及试验室工作 (7) 4.3岩土工程勘察 (7) 4.4岩土工程勘察验收 (8) 5 建筑设计……………………………………………………………………………………………………….. . .9 5.1 一般规定 (9) 5.2户型标准 (9) 5.3 户型设计 (11) 5.4 技术经济指标…………………………………………………………………………………………… .11 6室内装修与设施 (12) 6.1室内装修 (12) 6.2室内设施 (12) 7 结构设计....................................................................................................................... . (13) 7.1一般规定 (13) 7.2 地基基础 (13) 7.3体系和材料 (13) 7.4其他 (14) 8设备设计 (15) 8.1 给排水设计………………………………………………………………………………………………… .15

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为进一步加快我州生物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生物产业,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生物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及《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产业建设“8311”行动计划的意见》,编制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我州发展生物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和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伴随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产业正在展现出不可限量的前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和生物服务等新型产业形态初步形成,生物技术产品已悄然进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国家、省制定的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必将为生物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审时度势,立足我州生物资源基础,发挥优势,推动生物产业快速发展,这是加快红河新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州的战略目标,把生物产业作为我州的七大重点支柱产业来培植,符合我州发展实际,是对红河州情的不断深化认识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发展生物产业,可以充分发挥我州多气候带、多物种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有利于我州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改变我州目前主要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消费需求,扩大出口创汇。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益,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扩大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加快生物技术、科学管理方式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经营管理等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我州生物产业发展的潜力 (一)资源潜力 我州地处低纬度的高原地区,由于受红河、南盘江、李仙江的纵横切割,海拔高差悬殊大,加之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印度洋西南季风、南下寒潮的共同影响,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形成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适合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是红河以西的哀牢山系南段及南延支脉山区,是云南省热量最丰富、雨量最充沛的高温多湿区,发育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植被类型垂直系列,从最低海拔至高海拔的山顶分布有热带雨林一山地雨林一季风常绿阔叶林一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一山地苔藓矮林,具有全国少有的“立体森林”特点。迄今初步整理出种子植物有229科1530属5667种,是云南及中国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乔灌木植物占全国总数的1/4,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全州已知的珍稀保护树种有116种,主要有桫椤(树蕨)、金花茶、小叶船板木(擎天树)、水松、秃杉、毛坡垒、鹅掌楸、董棕等。此外,还生长有灯盏花、大黄藤、黄连、青叶胆、板蓝根、草果、砂仁、杜仲、肉桂、薯蓣、露水草、重楼等名贵药材,鸡枞、干巴菌、松茸、美味牛肝菌等多种名贵野生食用菌,翡翠芽、香椿、树头菜、羽状金合欢(臭菜)等大量山野菜。品种优异的石榴、葡萄、脐橙、雪梨、大杨梅等温带水果和香蕉、菠萝、荔枝等热带水果以及橡胶、八角、核桃、油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经过近几年的开发,我州自然环境和资源比较优势充分显现出来,不仅适应多种植物的生长,而且同一种植物的内含成分优于其他地区。这为红河州继续发展生物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二)政策优势 进入“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物产业。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省政府下发了《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

云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云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 (2003-2010年) 第一章概述 第一条根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8号)和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国经贸[2003]147号)要求,为适应云南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建立“科学规划,布局优化,网络合理,竞争有序,服务完善,满足消费”的现代化加油站行业流通体系,特制定《云南省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下称规划)。 第二条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关系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省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了集中整治,成品油市场秩序明显得到规范,加油站布局及结构、质量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为进一步加强网点建设,形成合理规范的流通渠道,对云南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第三条规划范围为云南省境内城市、乡镇所属区域及国道、省道、县乡公路和其它道路内从事成品油零售业务的加油站(点)。 第四条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3--2005年。 中期:2005--2010年。 第五条规划的主要依据 1、《关于完善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意见》(国经贸贸易[2003]147号); 2、《汽车加油加汽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02); 3、《成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云南省“十五”发展纲要》 8、《云南省城镇布局规划2000-2020年》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以国家有关成品油市场整顿和规范的要求为指导,按照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纲要、城市总体规划、道路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从全省加油站网点建设的实际出发,通过编制和实施《规划》,加强加油站行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严格控制总量,合理优化布局,结构调整提高,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统一开放、满足消费需要的现代化成品油销售服务网络体系。

云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云南省公路网规划(2005-2020年) 云南省交通厅 二〇〇五年八月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合理配臵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是连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的纽带。公路提供“门到门”的运输服务,为其它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同时,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兴起,公路已能够提供长距离、快速、安全、舒适的高质量运输服务,汽车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公路运输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云南省山川、河流密布,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工程建设困难,使交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云南省铁路运输受其技术经济特性制约,导致通达性有限;内河运输主要集中在澜沧江流域。在这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承担着云南省大部分运输量,其不仅承担着“面上”基础性运输,在运输大通道中也承担着较多的中长途运输。因此,公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对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近十多年来,云南省公路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一定进展。2004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6.7万公里,2005年7月安楚高速通车后,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400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14.5万公里,51%乡镇已通油路,84%建制村已通公路。但云南省公路网还明显存在干线公路网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完善、高等级公路规模不足,农村公路通达性差、等级低、路面状况差、抗灾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新世纪初是云南省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五个统筹”,实现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云南省公路交通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新型工业化蓬勃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汽车社会快速到来、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旅游业快速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公路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启动,也给云南省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云南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云南省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加强云南省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交通联系,需要公路交通发挥重要作用。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二十一个重点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二十一个重点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国家计划 【发文字号】楚政办通[2008]68号 【发布部门】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08.08.12 【实施日期】2008.08.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二十一个重点专项规划中期评估 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楚政办通〔2008〕68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按照《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发改规划〔2008〕1143号)要求,为了全面做好我州“十一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同时为即将启动的“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做充分准备,现将《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二十一个重点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八月十二日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二十一个重点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实施 意见 根据《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发改规划〔2008〕1143号)文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我州将开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二十一个重点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评估意义 州“十一五”规划,是“十一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有助于督促各方加大实施力度,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有助于调整“十一五”规划目标、内容,更好地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寻找关键性问题,并提出加快推进规划的中后期实施意见;有助于提高规划水平,为“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展中期评估,落实规划,已成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重要任务。 二、评估原则 开展规划中期评估要坚持以下原则: 坚

云南省未来行政区划调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云南省未来行政区划调整 篇一: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xx-2020)文本最终合(20xx 年12月23日) 目录 文本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6)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8)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9) 第五章中心城区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中心城区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设施规

划 (29) 第七章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31) 第八章中心城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31) 第九章中心城区产业用地布局规划 (41) 第十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规划 (44)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49)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53)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55) 第十四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57) 第十五章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 (61) 第十六章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67) 第十七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减灾规

划 (71) 第十八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76) 第十九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77) 第二十章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78) 第二十一章规划实施策略与机制 (81) 附表: (8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在指导昆明城市各项建设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昆明城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结构,协调滇池环境保护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问题,根据20xx年11月《关于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xx]315号)和《关于调整完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有关意见的函》(建办规函[20xx]189号),特编制《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xx年-2020年)》。

云南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论文设计 2014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地理学课程期末作业 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年级城规101班 姓名李开啟 学号 201011002111 指导教师郑溪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一、昆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一、区域规划层面) 一、昆明市的定位(概括) 昆明主要有中央商务区、金融次中心、主城副中心……昆明主城区各区域的功能将得到明确,昆明由主城、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组成核心区域,城市拓展空间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其中首次明确未来昆明将主要依托米轨线的改造,组成服务主城和呈贡及市域重要城镇的线网。 二、昆明区域功能 昆明是东南亚门户开放的枢纽,是国家级的历史名城,是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西南部中心城市 集中西山、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城市生态控制带;集中轿子雪山风景区、寻甸红色旅游风景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昆明市重点的风景区为城市生态景观控制区。 三、昆明市区域范围,城市形成五轴一核心的局势。 1)、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含昆明 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 部行政辖区;西山区的主城二 环路内以内地区的福海、前卫、 马街、碧鸡四镇;呈贡县的洛 羊、龙城、斗南、吴家营、大 渔、马金铺六乡镇。总面积为 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 域10.7平方公里)为经济贸易 区。 2)、昆明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 应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 远景向滇池流域外拓展空间。 昆明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 昆曲高速公路为主,南翼由昆 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 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是昆 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 轴。 3)、昆明主城区将形成“核心 —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 式城市空间结构。两轴是中心 城————海口,昆明———

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 (2009年—2020年)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0九年十月 前言 滇中城市经济圈是指云南中部以昆明为核心,半径约150~200公里左右包括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四个州市组成的行政辖区,总面积9455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2008年该区域人口169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4%。该经济圈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纵轴的南端,是在滇中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城市间功能不断聚集、运作不断协同、点-轴-圈式空间结构布局日益突出所形成的城市集群,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带,是中国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陆上枢纽,也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核心区域,对促进我国东西互动、海陆并进的完整开放格局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7月视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家和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国内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和强化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主导功能,明确滇中城市经济圈协调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滇中区域一体化,使滇中城市经济圈在实现国家“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战略中发挥带动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功能,不断巩固提升云南在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战略地位和辐射作用,引领云南不断向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和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特制定《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协调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云南省滇中地区“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09~2020年,其中:

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doc

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2019年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更新:2018-12-12 18:04:19 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云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进展情况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进一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但是成效还尚未巩固,存在反复和逆转的可能。因此,我们建议“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以“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为主题,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主线。经济升级版包括五个方面内涵:一是绿色发展。二是创新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共享发展。五是共赢发展。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先后经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规划阶段。可以从七个方面推进中国经济的升级。 一、“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进展情况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进一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但是成效还尚未巩固,存在反复和逆转的可能。因此,我们建议“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以“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为主题,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主线。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先后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时期是“初步转型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二五”时期是“攻坚转型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升级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因此,我们建议“十三五”规划的主题是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主线是打造经济升级版。 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背景 从历史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过程,如同中国经济发展版本,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升级、不断“打补丁”、不断自我调整的过程。在经济升级这一重大问题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具有丰富的历史记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的升级: 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这次升级旨在寻求一条发展经济的新路,着力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为迎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奠定了基础。这一次经济升级的战略着眼点是通过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开始了三大战略转变,使得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开始摆脱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形成的传统模式,初步摆脱了经济的大起大落,转向更为稳定的增长;初步改变了长期以来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二者协调性增强;由片面发展重工业初步转向产业结构更协调的增长;由数量扩张初步转向质量提高;从人民生活改变缓慢初步转向人民生活快速提高;从相对封闭的经济体转向初步开放的经济体。这一次经济升级,使得中国走上了一条注重效益、人民得到实惠的新路,也标志着中国经过三十多年艰辛探索、几经曲折,开始找到一条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国民经济发展道路。在这

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十三五规划

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十三五”规划 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 2016年5月

目录 一、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十二五”期间主要做法和成效 (1)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 1.切实履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责 (2) 2.坚持推进安全监察责任目标体系建设 (9) 3.坚持推进监察执法规范化建设 (9) 4.坚持夯实煤矿安全基础 (11) 5.坚持推进煤矿安全支撑体系建设 (15) 6.坚持推进煤矿安全监察队伍建设 (1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1.煤炭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煤矿安全基础条件管理水 平未实现根本转变 (18) 2.监察监管队伍力量不足,执法环境手段制约执法效 能 (18) 3.经济下行,煤矿企业普遍亏损、安全投入难以保障19 (三)面临的形势 (19) 1.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 (19)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 3.五大发展理念 (21) 4.煤炭经济运行形势分析 (21)

5.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22) 二、“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23) (一)指导思想 (23) (二)基本原则 (24) (三)规划目标 (25) 1.原煤产量、矿井数量建议目标 (25) 2.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和煤矿企业职业病控制目标 (26) 3.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目标 (27) 4.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目标 (27) 5.数字化矿山建设目标 (30) 6.监察执法信息化目标 (31) 三、主要工作措施 (32) (一)深化安全生产改革创新 (33) 1.构建严密完备的责任体系 (33) 2.形成权责统一的执法机制 (33) 3.打造综合信息化平台、创新执法手段 (35) (二)优化安全生产法制秩序 (35) 1.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能力 (35) 2.完善执法制度 (35) 3.严格依法监察 (36) (三)全力遏制重特大事故 (36)

昭通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纲要》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四基地一屏障一走廊”。即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新型载能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转移承接基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双向大走廊(中国内地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云南通往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和中国内地的大走廊),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特色区域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新兴增长极。 《纲要》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要继续坚持“12346”的发展思路。即坚持科学和谐发展这一主题,抓住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体制机制两个关键,打牢交通通信、水利设施、城镇建设三个基础,实施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着力发展烟草、能源、煤化工、矿冶建材加工、农特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六大产业,着力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山区经济与水域经济、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城镇经济与乡村经济联动发展,加快乌蒙山区、革命老区脱贫步伐,突出大交通、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扶贫和城市大建设重点,融入成渝经济区、挺进长江经济带,全力推进昭通经济社会跨越式、赶超式发展。 《纲要》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形成“一圈一轴一带一片区一门户”的生产力布局。即以昭鲁一体化为重点的昭鲁彝大一小时经济圈,以昆水公路和内昆铁路为依托的昭水发展轴,沿金沙江热区资源经济带,镇雄、威信特色经济片区,把水富县城建设成为云南参与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合作的重要门户城市。 《纲要》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力争突破1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力争累计完成5000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突破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达3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达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达5000元以上;城镇化率达3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任务。 在“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昭通正处于加快开发建设的重要历史阶段,投资依然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始终把投资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动一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的强劲增长,推动发展条件的不断改善,促进发展能力的持续增强。 按照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把投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公路建设,力争通车里程超过2万公里,等级公路比例达到60%以上;配合抓好铁路项目建设,推动昭通机场迁建,提升水富港航运能力,加快形成有效衔接、立体支撑、广泛辐射的综合交通网络。抓住国家加

云南省普通高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 为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强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我省教材建设的水平,经研究,在十二五期间,利用五年时间,开展“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平均每年出版省级规划教材100本。 一、申报要求 (一)申报的规划教材应重点突出学科与专业建设的特色,反映课程建设结合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规划教材的申报与评审,将侧重于特色项目,支持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二)鼓励各高校合作出版特色教材,促进学校之间通过教材建设,共同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教学合作,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核等方面的全面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三)申报项目必须为本、专科教学使用的教材,专著等不得申报。 二、申报办法 (一)自主申报。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独立申报。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申报数不超过4本,其他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和国家级、省级示范高职高专申报数不超过3本,其他高职高专院校申报数不超过2本。 (二)联合申报。在2014年的100项中,特设立20项联合申报项目,鼓励多校联合开展教材建设。 三、教材出版 (一)出版的审定。由“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审定委员会进行审核备案。主编需请不少于3人的同行专家出具书面推荐意见,填写《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出版申请表》(附件5),一并提交审定委员会审核备案后,方可出版。 (二)出版合同。由主编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合同签订后,主编与出版社双方根据合同规定开展相关工作,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权利与承担相应的义务。 (三)出版教材须在封面注明“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标识(参看“附件4”)。

云南省十二五规划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和全省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纲要作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凝聚了全省各族人民智慧,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章“十一五”为科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云南历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大事、难事、急事集中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第七、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战略,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和频繁发生的泥石流、地震、低温冰冻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全省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是我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经济建设取得“八个翻番”的重大成就,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全新局面。“十一五”期间,全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能快则快,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速第2次超过11%达到11.8%的良好局面。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19.1∶41.2∶39.7调整到2010年的15.3∶44.7∶40,5年累计工业投资突破60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7倍;支柱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占全省生产总值55%左右,非烟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9%左右,电力、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粮食总产量达到1531万吨,农产品出口突破12亿美元,年出口额连续多年居西部省区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指南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指南 目录 2012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说明 (1) 一、重点招标课题 (3) 二、其他课题 (3) (一)教育理论和教育史研究 (3) (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4)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4) (四)基础教育研究 (5) (五)高等教育研究 (7) (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7) (七)德育研究 (8) (八)教育心理研究 (9) (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9) (十)教育技术与传播研究 (10) (十一)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 (10) (十二)民族教育研究 (11) (十三)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 (11)

2012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说明 一、申报2012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围绕云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发展任务,回应云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关注教育体制和机制建设,注重教育改革和创新,突出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强调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体现教育科学研究的前瞻性,着力推出具有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操作性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 二、2012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设置重点招标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基金课题四类。 三、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者,须具有中级(或相当于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青年基金课题申报者(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9周岁(1973年6月30日后出生),不具备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申请人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能够承担和负责组织课题的实施;课题的参加者或推荐人必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四、每位课题负责人限报一项课题,且不能以课题组成员身份参加其他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三个以上(含三个)课题的申报。在研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央各部委重大或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课题的负责人,2009-2012年有厅级以上(含厅级)课题被终止研究者和被撤项者,不能申报本年度课题。上述各类课题的结项时间均以结项证书注明时间为准。 五、申报者要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在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 (2012-2030年) 1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2) 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 (15) 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 (15) 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 (21) 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 (32) 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 (37) 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 (38) 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38) 第二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40)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 (41) 第四节其他资源保护与利用 (44) 第五章城乡发展支撑体系 (49) 第一节区域产业布局 (49) 第二节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51) 第三节区域性市政基础设施 (57) 第四节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62) 第五节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 (65) 第六章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 (70) 第一节山地城镇用地选择、空间布局与特色要求 (70) 第二节山地城镇的支撑保障体系规划建设要求 (73) 第七章空间管制 (76) 第一节管制分区、分级与事权划分 (76) 第二节区域空间管制要求 (80) 第八章次区域规划指引 (84) 第九章近期行动计划 (90)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101) 第一节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实施管理措施 (101) 第二节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的实施管理措施 (103) 第三节其他实施管理措施 (105) 附则 (111) 附表 (112) 图纸目录 (128) 6

目录 条文备览 第一章总则 (11) 第1条编制目的 (11) 第2条编制依据 (11) 第3条规划范围 (11) 第4条规划重点 (11) 第5条规划期限 (11) 第6条强制性内容 (11) 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2) 第7条指导思想 (12) 第8条发展原则 (12) 第9条发展目标 (12) 第10条发展战略 (13) 第三章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 (15) 第一节城乡发展总体布局 (15) 第11条城镇空间结构 (15) 第12条滇中城市集聚区 (15) 第13条沿边开放城镇带 (16) 第14条城镇群 (16) 第15条沿对内对外经济走廊的城镇带 (18) 第16条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19) 第17条城乡居民点体系 (21) 第二节各级中心城市(镇)发展 (21) 第18条区域性国际门户城市 (21) 第19条区域中心城市 (22) 第20条州(市)域中心城市 (26) 第21条县域中心城市 (29) 第22条省级重点镇 (30) 第23条发展镇 (31) 第三节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要求 (32) 第24条建设原则 (32) 第25条发展重点 (32) 第26条中心村 (33) 第27条基层村 (34) 第28条村庄规划要求 (34) 第29条农村居民点搬迁及移民安置要求 (35) 第30条山地和坝区村庄分类建设要求 (35) 第四节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要求 (37) 第31条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要求 (37) 第32条革命老区发展要求 (37) 第33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要求 (37) 第34条沿边地区发展要求 (37) 第35条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地区发展要求 (37) 第36条农垦系统发展要求 (37) 第四章资源保护与利用 (38) 第一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38)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