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概况

1、工作面基本情况

该面位于Ⅱ1采区下部,二水平东大巷北侧,东为Ⅱ3110设计工作面,南至二水平东大巷保护煤柱,西为Ⅱ316工作面采空区,北至FH6断层防水煤柱,与岱河矿相邻。

该面的标高范围为:-244.835~--302.723m,高差-57.888m;工作面走向长400~430m,倾斜长125m,面积51875m2。

2、井上下对照关系

该面上方为时庄旧址,紧贴小李庄、何庄旧址,跃进沟近南北向从工作面西部通过,张石铁路自工作面上方西侧100m左右通过,其余为农田。

3、煤层赋存情况

根据Ⅱ318上分层机、风、切和工作面回采期间揭露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该面3煤层走向近EW,倾向N,倾角3~12°,平均9°左右,3煤层结构复杂,下部普遍发育一层夹矸,厚0.~1.0m,平均0.65m左右,夹矸厚度变化较大,夹矸下煤厚0.5~1.1m,平均0.8m,夹矸上平均剩余煤厚0.8m,该分层煤赋存较稳定。

4、煤层顶底板情况

老顶:Ⅱ318-1层老塘。

直接顶:Ⅱ318-1再生顶板

直接底:灰色、块状、泥岩,局部夹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含植物根化石,2.7~10.0m。

老底:细砂岩,厚度3.5m,灰色细粒块状砂岩,斜层理发育。

5、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⑴地质构造情况

该面位于FH6断层上盘,切眼距FH6断层55m左右,预计FH6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60°,H:0~36m。根据Ⅱ318-1工作面机、风、切揭露的地质资料及Ⅱ315、Ⅱ316、Ⅱ317工作面回采情况综合分析,Ⅱ318-2工作面里段靠近FH6断层处,预计小断层发育,从Ⅱ318-1机、风、切揭露的断层资料分析,预计对掘进施工影响不大。

具体产状见下表:

⑵、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Ⅱ315、Ⅱ316、Ⅱ317工作面回采情况以及Ⅱ318-1工作面机、风、切和回采期间揭露的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该面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充水水源有3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和Ⅱ318一分层老塘水。根据采掘资料和附近钻孔资料分析,该面3煤层直接顶为深灰色泥岩,厚0.4~8.0m,局部夹有砂质泥岩或砂岩,老顶为中粗粒砂岩,厚3.0~15.3m,里段受FH6断层影响,预计砂岩裂隙发育,含水丰富,Ⅱ315、Ⅱ316等工作面回采时,其顶板砂岩裂隙水最大达20m3/左右。目前该面老顶砂岩裂隙水部分已被疏放,预计仍有一定量的裂隙水。另外Ⅱ318一分层切眼附近预计有一处积水区,面积1400㎡,积水量400m3。掘进施工至附近时要超前探放。

6、其它地质条件

⑴瓦斯:瓦斯涌出量0.5 (m3/min)

⑵煤尘:具爆炸性。

⑶煤的自燃:不易自燃,自燃等级为三类。

⑷地温:19.50c。

⑸地压:较大。

7、工作面储量:(见下表)

第二节巷道施工工艺的选择

1、施工工艺的选择:

依据煤层赋存条件、现有管理、装备水平及工人的熟练程度,采用炮掘施工工艺。

(1)、装载运输:

采用一台p-15B耙装机装煤(矸)、1t矿车运输,斜巷采用JD—11.4KW 绞车提升,运输矿用工字钢棚支架采用专用叉车。

(2)、临时轨道铺设:

①、规格型号:使用≮15kg/m的轨道,枕木规格长×宽×=1200mm×150mm×120mm。

②、质量要求:轨道按中、腰线铺设平、直。轨距600mm(允许误差+5mm~-10mm)、轨道接头的间隙≯10mm、内错差、高低差≯5mm ,轨道枕木间距≯1000mm,连接件齐全坚固有效、转弯、变坡接茬符合规定,同一型号钢轨必须集中使用,无杂拌道、轨枕无浮离、空吊板现象,轨道铺设要与巷道坡度方向一致,轨道中心线与巷道中心线偏差≯100mm 。

第三节巷道布置

1、巷道设计主要依据:

⑴工作面地质资料;

⑵《煤矿安全规程》等相关技术政策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

2、巷道布置:

第四节巷道断面及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设计

按工作面回采期间机巷设备最大外形尺寸:机巷选用SJP800/2×40S型胶带输送机,机头部分最大外形尺寸宽2000mm、高1500mm,中间部分宽1200mm、高950mm;风巷回采期间采用矿车、叉车进料、单体等。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为保证巷道在最终变形后能满足通风、行人、运输等安全生产需要,机头段选用净宽×净高=3.5m×2.5m梯形断面,棚腿扎角11.3°,机巷选用规格为2.4m(腿)×2.6m(梁)×2.4m(腿)的梯形断面;风巷选用规格为2.4m(腿)×2.4m(梁)×2.4m(腿)的梯形断面

二、巷道支护设计

1、临时支护

(1)支护形式及规格:

采用金属前探梁进行超前过顶、超前背帮用背帮钢板,金属前探梁为长度≮4m的15kg/m轨道制作,背帮钢板规格为长×宽×厚=1200mm×150mm×7mm。

(2)质量要求:

机巷使用3根金属前探梁作为超前临时支护,风巷使用2根金属前探梁作

为超前临时支护,每根固定点不少于3处,前探梁要等距离布置,前探梁的每两个固定点之间至少间隔一棚,前探梁距帮一般500mm~600mm为宜,两端固定点处的前探梁要余出≮100mm,前探梁端距迎头煤(岩)壁≯200mm,前探梁与固定卡、固定卡与棚梁、前探梁与棚梁之间必须用木楔打上劲,倾斜巷道前探梁必须使用防滑钩。

2、永久支护、①、支护形式:梯形架棚支护。

②、支护材料:矿用11号工字钢;背板:长800mm,直径不小于50mm 的硬质塘柴,小头直径小于50mm,大于30mm的必须两根捆绑并用;笆片:长×宽=2.0m×0.8m竹笆;木楔:硬质木料加工而成。支护规格:风巷、打点峒室、水窝:2.4m×2.4m×2.4m,棚距为600mm;切眼: 2.6m×3.6m×2.6m, 棚距为600mm;机巷:2.4m×2.6m×2.4m, 棚距为600mm;机巷转载机头峒室:2.4m×2.8m×2.4m, 棚距为600mm;机巷皮带机头峒室:2.8m×3.4m×2.8m。

(4)质量要求:

⑤、质量要求:

a、净宽:风巷2.5m、切眼3.7m,机巷2.7m,中线至任何一帮间距允许误差: -30 - +50mm。

b、净高:机巷、风巷2.0m、切眼2.2m,允许误差:-30 - +50mm。

c、架棚应垂直于顶底板,平巷前倾后仰不超过±1°;斜巷向上山倾斜,每6-8°必须迎山1°,允许误差+1°,禁止退山。

d、棚梁应保持水平,淋肩不大于50mm,支架梁扭距(梁端)不允许超

过100mm,棚距允许误差:-100-+100mm,棚梁接口离合、错位小于5mm,立柱斜度允许误差:-2- +2°。

e、2.4m腿帮腰2块笆片、9根背板,2.6m腿帮腰2块笆片、10根背板,2.8m 腿帮腰2块笆片、11根背板。2.4米梁顶过3块笆片、10根背板,2.6米梁顶过3块笆片、11根背板,2.8米梁顶过3块笆片、12根背板,3.4m梁顶过4块笆片、14根背板, 3.6m梁顶过4块笆片、15根背板。背板直径不小于50mm,背板间距为边-边200mm,布置要均匀整齐。

f、腰帮过顶要做到梁到梁窝、柱到柱肩,下至底板面,横平竖直。斜巷背板倾斜与巷道倾斜一致。木楔、背板、撑木、拉杆布置要符合质量要求,刹紧背牢,严禁等劲棚出现。自迎头向后连续20棚使用铁棚撑,当铁棚撑前移后,及时在肩窝处补上永久性木棚撑(用直径不小于50mm硬质塘材截成)。

g、禁止出现超欠挖现象,如有空顶旷帮,必须填实打上劲。

3、支护断面图:如下

风巷设计断面图

机巷设计断面图

转载机头峒室设计断面图

皮带机头峒室设计断面图

切眼设计断面图

第五节主要设备选型与配备

第六节生产系统说明

工作面设计开采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条件 第一部分工作面位置 XX采区采煤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走向长600米,倾斜长90米,工作面地面标高+700~ +725米,工作面标高+132.2~ +182.5米。 1、地面位置: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XXX以西700米,地表多为耕地,荒坡,无水体。 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XX采区回采工作面位于三采区轨道下山北翼,上部为xxxx工作面(已回采结束),其余均未开采。 3、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XX采区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地面影响不大。 第二部分地质概况 一、煤层简述: 本工作面设计开采为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赋存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9°,煤层平均厚度一般0.4~14米,平均厚度5米,局部含碳质泥岩、泥岩,夹矸厚度0.1~0.8米,1~3层,含夹矸较少,结构较简单但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二、地质构造: 区内无陷落柱及岩浆岩发育。该工作面顶板较稳定,底板变化大,导致煤层厚度变化较大,该下巷掘进至F8点时曾揭露一条落差为3~5米的断层。在F15点处揭示F3—07正断层,产状275<85°

在对其改造中又揭示一条同期沉淀构造,倾向为230°,现均已对其改造。 三、煤层储量: XX采区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90m,面积为61280.625㎡平均,平均煤厚为5m,煤层工业储量为413644.2T,回采率按90%,可采储量372279.8T。 四、水文: 该工作面地表为丘陵及冲沟,无地表水体。故受地表水之影响很小。其上部的13231采空区内的积水以基本放净,唯标高最低处的放水孔中有出水现象,水量在15m3/h左右,下巷里段位处断层边缘,掘进时无出水现象,但应该预防因采动引发断层滞后突氺。下巷需留设移动泵坑,F8前需建造环形水仓;合理配备排水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最大涌水量0.5~1.5m3/min,正常涌水量0.3m3/min。 五、煤层顶底板岩性: 1、顶板岩性:工作面直接顶为灰白色中粒石英长石砂岩,厚层状,层面富含云母片,俗称大占砂岩,一般厚度为15~20米。伪顶为碳质泥岩或泥岩较松软,一般厚度为0~1.6米,局部发育,随采随落。 2、底板岩性:直接底为硅质泥岩或泥岩,松软遇水膨胀,容易造成底鼓或使巷道变形,平均厚度为6米。老底为泥灰岩,一般厚度为3~5米,平均为4米。

巷道掘进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一)、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1、《采区设计》,批准时间2006年05月,《采区变更设计》,批准时间2008年12月。 2、掘进目的是为回采工作面形成生产系统,满足其回采时的煤炭运输的需要。 、皮带顺槽及切眼总工程量为1890m(平距)。巷道坡度为1°~9°,平均5°。 (二)、水文地质条件: 1、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该面位于工业广场以北,矿铁路专用线以东。工作面中部有庄村、西南有铺村;东北有北村和梁宝寺二中、胶带厂;东南有邴庄村;以东有高庄村。另有2条高压线、一条通信线在该面上方穿过。 该工作面井下位于采区西翼轨道大巷北翼。以南为西翼集中轨道、西翼集中皮带、西翼集中回风大巷;北至F7断层上盘防水煤柱线;以西250m为正在掘进的16工作面皮带顺槽;以东为正在掘进的北翼集中轨道巷。 该面大部分位于庄村和高庄村保护煤柱,小部分位于铺村、邴庄村、北村、梁宝寺二中和胶带厂以及工业广场保护煤柱。 2、煤(岩)层赋存特征 该面煤层为气煤,在距设计切眼以南约570m位置处煤层出现分岔;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倾角1~9°,平均5°。据附近L4-6、L4-2、98-B2等钻孔资料,煤层总厚2.77~5.78m,平均4.2m。煤层普氏硬度系数f=1.8。 、地质构造 据物探资料,该工作面位于南宋庄背斜西部,煤岩层主要为向东北倾伏的褶曲构造,煤层走向变化较大。该面煤岩层倾角1~9°,平均5°。依据三维物探资料,该面无陷落柱、古河流冲刷等地质现象。断层情况详见下表:

断层情况表 4、水文地质 (1)水文地质情况 煤层底板三灰岩影响该面掘进的含水层主要有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3 上溶裂隙含水层。 ①、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根据附近L4-2、L4-6等钻孔资料,煤层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厚度为2.1m;由细砂岩和中砂岩组成;煤层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厚度为17.9m,由中砂岩组成。据地质报告资料,单位涌水量0.0227~0.048 L/s.m,富水性弱易疏干。由于该面走向长度较大,预计在掘进中顶板淋水会较大。运输顺槽掘进时,顶板淋水最大为0m/h ,现已疏干。 ②、三灰 根据L4-2、L4-6等钻孔资料,三灰含水层厚度平均4.8m,上距煤层平均62.06m,属岩溶裂隙含水层,据地质报告,单位涌水量q=0.0121~0.18 L/s.m,富水性不均一,为弱至中等。据-708m水平三灰补勘资料,三灰单孔水量一般为1~0 m/h 。据目前采区施工的三灰观测孔来看,三灰水具有水压高、水量小、富水性不均一的特点。现运输顺槽三灰观49钻孔水压1.22MPa,水位-742. m,计算该面三灰“安全隔水层厚度”为: t=L(√r2L2+8KpH-rL)/ 4Kp=7.7m t——安全隔水层厚度(m); L——采掘工作面底板最大宽度(m);

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煤矿掘进工作面作业一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1、运输巷布置在14#煤层中,水平标高为1310.17,巷道断面为在13.641∏2(宽4.4mX高3.1m),净断面12.6nV(净宽4.2mX净高3.0m),巷道预计总掘进量为905m,沿煤层顶板施工。运输巷在Π402专用回风巷k11点处开门,按339°方位煤巷沿顶板掘进施工18m后按41。方位角调向开门掘进23m,再按158°方位角调向开门掘进56m后贯通11401运输巷,然后在y2点处反向开门掘进130m揭露断层后,退回至y2点前52m处向右按36°方位角开门掘进678m止 2、运输巷平面图(附图二) 3、运输巷巷道剖面图(附图三) 4、运输巷开门大样图(附图四)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运输巷沿14#煤掘进,掘进采用矩形断面,掘进断面13.64ι∏2(宽 4.4mX高3.1m),净断面12.6Hf(净宽4.2mX净高3.0m); 运输巷沿14#煤掘进,煤层变薄不能满足通风断面需求时,掘进改用半圆拱断面,掘进断面13.32∏Λ净断面12.38∏Λ拱基线13m,半径2.1m;顶板破碎达不到支护要求时,掘进改用架棚支护。 使用吊环式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当顶板完整稳定时,前探梁采用2根3寸钢管制作;当顶板破碎,巷道压力大时,前探梁采用2根矿用11#工字钢制作;前探梁长度4∙5m,用专用吊环固定在顶板锚杆上,前探梁上方用板梁木垛式接顶,并用木楔加紧;前探梁要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前探梁间距为1600mm,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得大于0.3m,前

探梁上方的板梁距巷道两帮端面距不得大于0.3m。 二、支护方式 (-)临时支护 使用吊环式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采用2棵15kg轨道制作,长4.5m,用专用吊环固定在顶板锚杆上,前端用方木及木枇接实顶板,前探梁要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前探梁间距为800mm,到迎头的端面距不得大于0.3m,前探方木距两帮端面距不得大于0.3m,使用3根。 方木规格:长X宽X厚二IOOoXI20X60mm; 板梁规格:长义宽X厚=3800X150义60mm。 (-)永久支护 1、支护设计: 采用锚网喷作为永久支护。按悬吊理论计算顶板锚杆参数 1、锚杆长度计算 1=1 1÷1 2 +1 3 1 2 =KH 式中:1锚杆长度m 1 1 外露长度,一般取0.15m 1 2 KH:锚杆有效锚固长度 1 3 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取0.5n) —安全系数,一般取2.5 H冒落拱高度m B 4.2 H= --- = ------ =0.42m 2f 2×5 式中:B ---- 巷道宽度SX4.2m f ----- 巷道顶板的普氏岩石坚固性系数,取5

采掘工作面设计规范(DOC 53页)

采掘工作面设计规范(DOC 53页)

×××公司×××矿 ×××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矿 二O××年××月

×××公司×××矿 ×××工作面开采设计说明书 地测科: 通防科: 机电科: 调度室: 安监科: 技术科: 总工程师: ××矿 二O××年××月

前言 主要叙述矿井名称、隶属关系、所处位置,开采的必要性等。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区位置、范围及地形 矿井所在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地形地貌、水系河流、气象。 第二节井田范围 第三节地质构造 第四节水文地质 第四节煤层情况 第四节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瓦斯、煤尘、煤层自然、冲击地压、地温情况。 第五节矿井开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井田开拓方式(井筒、水平、采区、开采顺序),矿井采掘、供电、通风、提升运输、压风、排水系统。 第五节矿井八大系统 安全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讯联络、紧急避险、视频监控、瓦

斯抽放。 第二章设计编制依据 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名称、范围、批准时间、单位,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煤矿设计规范》、《煤矿防治水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操作规程》、《2015年采掘接替计划》。 第三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井上下四邻关系) 工作面名称×××工作面水平名称××m水平位置 煤层名称×煤层地面标高+××~+×× m 井下标高××~××m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北邻(为)×××,东邻(为)×××,南邻(为)×××,西邻(为)×××。 采动情况及影响范围该工作面为某工作面接替面,工作面开采前受某某工作面(或某某保护层工作面)采动影响。影响范围可用连线拐点坐标描述。 地面相对位置该工作面对应地表北为×××,东为×××,南为×××,西为×××。×××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工作面开采条件 (1) 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 1.2 煤层赋存条件 (1) 1.3 顶底板岩性 (2) 1.4 地质构造 (3) 1.5 水文地质情况 (3) 1.6 瓦斯与煤尘情况 (4) 1.7 工作面储量 (4) 1.8 地质建议 (5) 二、工作面巷道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6) 2.1 巷道布置 (6) 2.2 巷道断面规格及支护形式、材料 (7) 2.3.1 出煤系统 (8) 2.3.2 运料系统 (8) 2.3.4 供电系统 (9) 2.3.5 排水系统 (9) 2.3.6通风系统 (9) 2.3.7防尘系统 (10) 2.4 安全避险系统 (11) 2.4.1 瓦斯监测系统 (11) 2.4.2 压风、供水施救系统 (13) 2.4.3 人员定位系统 (14) 2.4.4 紧急避险系统 (14)

2.4.5 通讯联络系统 (14) 三、采掘工艺及生产能力 (15) 3.1 掘进 (15) 3.1.1 掘进方法及掘进工艺 (15) 3.1.2 掘进施工顺序、队伍安排、工程量及工期 (15) 3.2 回采方法及工艺 (15) 3.2.1 回采方法 (15) 3.2.2 工作面设备选型 (16) 3.2.3 采煤方法 (25) 3.2.4 工艺流程 (26) 3.2.5 移架方式 (26) 3.2.6移架步距 (26) 3.2.7 生产能力 (26) 3.2.8工作面的上、下端头支护形式以及顶板管理 (27) 3.2.9 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管理 (27) 四、回采工作面支架的安装和拆除 (28) 4.1、支架的运输方式 (28) 4.2、工作面安装 (28) 4.2.1 工作面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的安装 (28) 4.2.2 皮带输送机的安装 (31) 4.2.3 支架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33) 4.2.4 采煤机的安装 (34) 4.2.5 设备列车、开关、乳化泵、注浆泵和阻化泵安装 .. 35 4.3、工作面回撤 (37)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简况 第一节工作面简况 地面位置: 14031工作面对应地表为前柿杭村。井下位置: 14031工作面东为14011工作面采空区,南为Fz14断层保护煤柱,西为14扩大区运输巷,北为14采区轨道下山。 该工作面地面标高+311.5m~+315.7m,工作面标高+81m~+113m。该工作面主采二1煤层,走向长330m,倾斜长100m,面积33000㎡;煤层倾角5°~16°,平均倾角10°;煤层厚度0~4.6m,平均煤厚2.2m。工业储量8.02万吨,可采储量6.85万吨。 14031工作面沿倾斜方向布置,后退式俯斜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14031工作面主采二1煤层,煤呈灰黑色,粉末状,半亮型,原生构造受滑动构造的影响而遭受破坏,层理不清,滑面及磨擦镜面发育,强度较低,煤层结构简单且煤层赋存较稳定,但煤厚两极值变化大,工作面下部煤层较上部煤层厚。 根据本矿14011工作面回采及14031工作面掘进情况分析,该工作面顶板砂岩含水层含水性较强,对工作面回采有较大影响。预计回采时局部会出现顶板淋水现象,正常涌水量为3m3/h,最大涌水量为10m3/h。因此,工作面在回采期间必须加强顶板和两巷水路管理,确保巷道在掘进、回采期间水路畅通,加强水情观测,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探放水。

14031工作面设计工程量:上副巷308m,下副巷利用原14扩大区前期回风巷,切巷113m;设计总工程量:420m。工作面设计可采长度300m,切巷平均长度97m。 14031工作面上下副巷为拱形断面,采用U25型钢可缩性支架支护,支架间距600mm<中-中)。 瓦斯含量以通风科提供的依据(瓦斯绝对涌出量平均1.2m3/min >为准。因此,14031工作面按无突出危险采煤工作面进行管理。 第二节采区简况 14采区为双翼下山采区,位于尤氏井田的西部,该采区下部以后告F4断层为界,上部以二1煤+157m等高线为界,沿煤层走向布置走向长壁工作面。 14采区的二1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倾角平均8°,煤层平均厚度 2.75m左右。煤层构造比较简单,未见夹矸,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二类二型,即以顶板裂隙孔隙水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类型。根据煤层赋存条件,考虑该矿生产实践和管理水平,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14采区运煤路线为:工作面落煤经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运输顺槽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运输下山胶带输送机→上仓皮带斜巷→主井煤仓→箕斗装载硐室→主井箕斗→地面。 14采区通风路线为:新鲜风流自主井<部分来自副井)→运

12403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

观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观文煤矿 12403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地质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12403工作面为观文煤矿C24煤层第三块工作面,位于一采区C24煤层第二区段,工作面运输顺槽开口坐标:X=3081246.1131、Y=35589061.2096、Z=+1013.2769m,设计长度约706m,设计方位a=299°2’11"和a=266°33’59",工作面具体布置详见12403工作面运输顺槽布置图。 12403工作面地标对应位置位于路坎上~湾园子~梁子上一带,主要为第四系风化堆积物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一段、二段的泥灰岩、灰岩、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生物碎屑灰岩形成的中高山坡地及陡崖、沟壑,地表最高标高1350m,最低标高1175m(西边界露头带)。12403工作面对应地表有少量民房,多为陡崖及山坡地,地表有植被及农田地覆盖,工作面西北区域为煤层露头线,并存在废弃老窑(居民自采,资料不明),其他无大型水体及大型建筑设施。 二、地质情况 主要资料来源于观文勘查区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12403工作面机、风巷及开切眼工程主要在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C24煤层中施工。岩层以缓倾斜为主,为一单斜构造,地质构造较复杂。岩层产状160~180°∠24~30°,一般170°∠28°,倾角从上到下、从东向西有变缓的趋势。在一采区+1150m轨道石门掘

进过程中揭露了断层F正:230~240°∠65~70°,H=1.5m以及数条落差大于0.5m的小断层;在+1079运输石门揭露断层F正:170~190°∠70~85°,H≥2m;在+1013进、回风联巷揭露断层F正:125°∠70~85°,H≥10m及F正:300°∠65~75°,H≥10m。根据+1013轨道石门揭煤情况分析,推测在12403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煤层将主要受到断层F正:125°∠70~85°,H≥10m影响,导致揭露煤层预计位置发生变化,煤层紊乱或断失,甚至揭露多层煤线等情况发生。再加之受上区段揭露陷落柱及断层影响,可能在运输顺槽揭露影响带,导致煤层的缺失和重复,煤层褶皱挤压波状痕迹发育、煤层紊乱,以及顶板破碎带、裂隙带发育,巷道顶板支护难度加大,通风瓦斯及涌水也可能存在一定异常,对工作面的掘进及布置有一定影响。 龙潭组(P2l):为区内的煤系地层,属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沉积位于该组的下部和上部,陆相沉积位于该组的中部,总厚度85.70~110.98m,平均98.12m。从全区来看,在沿煤系走向长23公里范围内沉积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在90~100米之间。岩性主要由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炭质泥岩夹多层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组成,顶部夹0~3层生物碎屑灰岩或泥灰岩,底部为灰白色含黄铁矿高岭石粘土岩;含煤7~20层,其中可以对比的有12层,自上而下编号为:C11、C13、C14、C15、C16、C19、C20、C21、C22、C23、C24和C25煤层,这些煤层主要分布于煤系的中下部和顶部,其中C11、C19和C25为主要可采煤层,C23、C24为局部可采煤层。全组自下而上

25072综放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工作面设计目的及原则 一、设计目的 设计目的是为了掘进25072综放工作面,形成各大生产系统,科学合理的回采煤炭资源,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2)生产技术部提供的25072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说明书,二五采区地质平面图,机运科提供的供电设计,通防科提供的一通三防设计等。(3)其它有关资料。 2、设计原则 (1)充分利用现有的井巷工程及有关设施 (2)生产适当集中,高产高效,回收率高 (3)便于瓦斯抽放及防灭火 (4)合理布置通风、运输系统 (5)良好的经济效益 (6)合理配备、尽量避免长距离单头掘进 第二章工作面地质概况 一、工作面概况 1、工作面位置、范围与四邻地表的关系 25072工作面井下位于我矿二水平五采区,该工作面东以下顺槽为界前段与4F021-1断层相邻、后段与4F2507-9断层及74-35钻孔相邻,南以切眼为界与4F021-2断层相邻,西以上顺槽为界与

4F25071-1断层相邻,北以停采线为界与南翼运输巷相邻。 2、工作面储量 25072综放工作面平均长为140m,推进长度290m,平面积41194m2工作面平均煤厚按6m计算,地质储量万28.8万t,回收率按85%计算,可采储量24.5万t。 3、工作面埋藏深度 地面标高为+217.8m~+212.8m之间,二1煤层底板标高在-193m~-215m,该工作面煤层埋藏深度为410.5m~427.5m。 二、工作面地质构造 该工作面为单斜构造,地质条件复杂,断层较发育,揭露断层共31条(一分层掘进揭露19条落差H=0.6-2.7m、一分层回采揭露12条落差H=0.5-4m)。 该工作面上顺槽掘进过2507-19、4F2507-18、4F2507-16、4F2507-15断层,落差H=0.6-2.0m,切眼掘进时过4F2507-14、4F2507-13、4F2507-12断层,落差H=0.7-1.5m,下顺槽掘进过红4F2507-8、4F2507-10、4F2507-11断层,落差H=0.6-1.5m。据一分层揭露上顺槽掘进紧贴4F25071-1断层,断层走向NE35°、倾向NW305°、倾角60°,H=8m,下顺槽掘进时紧贴4F021-1断层,断层走向NE53°、倾向NW323°、倾角55°,H=7.5m,切眼掘进时紧贴4F021-2断层,断层走向为NW281°、倾向SW191°、倾角53°,H=20m,均对工作面掘进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开采技术条件 1、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物理力学性质 伪顶:黑色泥岩,层面含大量植物茎部化石及白云母星,随采随落,厚0.3m~0.5m,平均0.4m。(已冒落)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第一节工作面地质概况 1、工作面基本情况 该面位于Ⅱ1采区下部,二水平东大巷北侧,东为Ⅱ3110设计工作面,南至二水平东大巷保护煤柱,西为Ⅱ316工作面采空区,北至FH6断层防水煤柱,与岱河矿相邻。 该面的标高范围为:-244.835~--302.723m,高差-57.888m;工作面走向长400~430m,倾斜长125m,面积51875m2。 2、井上下对照关系 该面上方为时庄旧址,紧贴小李庄、何庄旧址,跃进沟近南北向从工作面西部通过,张石铁路自工作面上方西侧100m左右通过,其余为农田。 3、煤层赋存情况 根据Ⅱ318上分层机、风、切和工作面回采期间揭露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该面3煤层走向近EW,倾向N,倾角3~12°,平均9°左右,3煤层结构复杂,下部普遍发育一层夹矸,厚0.~1.0m,平均0.65m左右,夹矸厚度变化较大,夹矸下煤厚0.5~1.1m,平均0.8m,夹矸上平均剩余煤厚0.8m,该分层煤赋存较稳定。

4、煤层顶底板情况 老顶:Ⅱ318-1层老塘。 直接顶:Ⅱ318-1再生顶板 直接底:灰色、块状、泥岩,局部夹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含植物根化石,2.7~10.0m。 老底:细砂岩,厚度3.5m,灰色细粒块状砂岩,斜层理发育。 5、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 ⑴地质构造情况 该面位于FH6断层上盘,切眼距FH6断层55m左右,预计FH6断层走向NW,倾向SW,倾角60°,H:0~36m。根据Ⅱ318-1工作面机、风、切揭露的地质资料及Ⅱ315、Ⅱ316、Ⅱ317工作面回采情况综合分析,Ⅱ318-2工作面里段靠近FH6断层处,预计小断层发育,从Ⅱ318-1机、风、切揭露的断层资料分析,预计对掘进施工影响不大。 具体产状见下表:

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冲设计

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冲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工作面的逐步深入,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及防冲设计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冲击灾害是煤矿事故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事故形式,其对矿工的人身安全和矿井设施的完整性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于掘进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冲设计措施,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一、冲击危险性评价 冲击危险性评价是指对工作面进行冲击事故潜在危险性的定量评估,通过对工作面进行许多因素(如围岩力学性质、岩体结构、工作面开采方式等)的综合分析,确定冲击危险性的大小,为制定相应的防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指标: 1. 工作面冲击指数(IC):IC = σb/min(σ1, σ2, σ3),其中σb表示煤层软弱顶底板的耐冲强度,σ1、σ2、σ3分别表示煤层上覆局部推力、迅速往复地压力和来自前方压力的影响。IC指数越大,说明对冲击灾害越敏感,危险性越大。 2.冲击后期变形指标(R):R=d/L,其中d表示工作面的最大冲击后期顶底板位移,L为工作面的矿脸长度。R指标越大,说明工作面的稳定性越差,冲击危险性越大。

3.工作面冲击平均能量(W):W=EP/L,其中E表示矿脸的可冲击变 形量,P为矿脸的各截面平均推力,L为工作面的矿脸长度。W指标越大,说明工作面的冲击能量越大,冲击危险性越大。 评价方法: 1.检测仪器:通过使用压力监测仪器和变形测量仪器,在工作面的顶 底板和周围地质体上进行压力和变形的实时监测。 2.数值模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工作面开采的过程,并通过对 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 3.实地观测:通过对工作面进行实地观测,包括岩层结构、地质构造、地应力等因素的调查,获取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指标。 二、防冲设计 在对掘进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需要根据评价结果 采取相应的防冲设计措施,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1.工作面支护措施:根据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 支护方式,如木桩、钢架和矩形钢管支护等,以增加工作面的稳定性。 2.安全措施:设置安全地带,提前撤离工作面的人员,减少事故发生 时的人员伤亡。 3.岩体加固措施:对于有冲击危险的岩体,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 压实岩体、注浆加固等,以增加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4.工作面开采方式:根据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调整工作面的开采方式,如增加支护力度、减小工作面的长度等,以减少冲击灾害的发生。

煤矿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4101工作面回风顺槽掘进地质说明书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临近采区开采情况 4101工作面回风顺槽在4#煤运输大巷测F4-6点前124m处开窝,方位为345°,工程量1200m。开采上限标高为+988m,下限标高为+926m,地层倾角(走向)3-6°;(倾向8-12°),工作面顺槽沿地层自然走向布置、切眼沿地层自然倾向布置。与4101工作面相应地面均为荒山地,无主要公路、铁路、桥梁、重点建筑、重点设施对开采无影响。地面标高+1100m~+1210m、相对高差110m。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四系冲积层厚0~60m,平均约40m。 4101回风顺槽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见表1。 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表1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该工作面开采煤层为太原组4#煤层,煤层厚度2.0—3.2 m,平均2.6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层倾角8-12°,煤的密度1.35m³/t,硬度2-3,煤种块状焦煤,工作面煤层赋存较稳定,煤层结构简单。下距13#煤层约87.0 m。13#煤层厚度13.0m(根据关家崖煤矿揭露的13#煤层赋存特征)。 详见表2:煤层特征情况表;表3: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第三节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 通过相邻矿井(关家崖煤矿、刘家梁煤矿)巷道实际揭露情况,4101工作面东部有两条大的断层,可能延伸到东坡井矿区以内,影响东坡井的采区、工作面的总体布置,无大的断裂构造,但不排除小断层出现,也可能会出现陷落柱。 二、总体分析:东坡井井田地质较为简单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含水层主要为太原组K2灰岩,灰岩及泥岩中所夹的砂岩透镜体,因井田内部及邻近井田均未发现施工有水文孔,该矿原有一眼奥灰水水井(K5)井深度280. 21m含水层顶板埋深229.96m由于开采时间太长和其它不明原因,该井已经不出水。东坡井又重新打了一眼饮用水水源井,井深度748.6m(在主斜井东南方向140m处)。该井井水供矿井职工生活、饮用水及矿井防尘使用。 太原组各含水层富水程度较弱。 8#煤层,正常涌水量400m3/d,最大涌水量533m3/d,参透系数0.071~6.26/d,水文地质构造简单。 13#煤层,预计正常涌水量1143 m3/d,最大涌水量1486 m3/d掘进,掘进时应严格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探清积水、积气情况,方可掘进。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151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1151采面巷道布置设计说明书 工作面地质情况 该巷道位于安底背斜南段西南翼,为一单斜构造,位于 +1060水平首采区顶部,沿5#煤层等高线顺层施工。经调查,上部曾经有大量小煤窑开采,西部为1121回风顺槽、1265运 输石门联络巷和采区行人上山、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东南为已施工的1240进风石门和1273回风石门。在向南延伸时需要注意防止个别老窑深入,其余无其他采掘活动。该面工作面走向长659m,倾斜长200m,面积m2,工业储量吨,设计可采 储量吨。 井上下对照关系 地面位于猫猫冲至岩脚西一带,地形为缓斜坡局部呈凹字形地形,西南方向为长兴灰岩形成的陡坎,北高南低。位于煤

系中,地面多被农作物、灌木覆盖。无大的水体,零星居民建筑物分布。 煤层赋存情况 5#煤层走向为193°,倾向为287°,倾角为30°,该巷道沿5#煤层顶部掘进,在1265运输石门F0305~K0+116m处开场 分岔,走向为193°。根据地质报告预测巷道东南方向煤层逐 渐变薄,局部有起伏,巷道沿煤层倾角起伏变化。5#煤层为黑色,以半亮型煤、亮煤为主,其次为半暗煤,条痕色为黑色,玻璃光泽,块状构造,层状构造。参差状断口,硬度低,性脆,个别点相变为炭质泥岩,偶含少量黄铁矿晶粒,构造简单,个别点含一层粉砂岩夹矸。顶板多由细粒砂岩、粉砂岩组成,个别工程点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粒砂岩,个别点为砂质泥岩、泥岩。该煤层属于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可采率85.71%。硬度系数f=0.5~2,上距3#下煤层5.75~14.02m, 平均8.59m。煤厚~3.70m,平均1.76m。2#煤层灰分 10.05%~26.17%,平均18.77%;硫分0.46%~1.63%,平均 0.95%,属低中灰分低硫煤。

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设计

绮陌煤矿 1290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设计 说 明 书 二0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编写依据 (3)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简况 (3) 一、工作面地质简况 (3) 二、开采技术条件 (3) 三、掘进方式: (4) 四、瓦斯来源和通风方式 (4) 五、瓦斯抽采地可行性和必要性 (5) 第二章工作面抽采设计 (5) 一、抽放瓦斯方法选择 (5) 二、1290工作面区段抽采 (6) 三、掘进工作面超前预抽 (6) 四、抽采管路阻力损失计算 (8) 五、抽采钻孔封孔设计 (9) 第三章瓦斯抽放泵站设备选择及管路布置 (10) 一、抽采设备地选择 (10) 二、抽放管路与抽放孔地连接 (10) 三、瓦斯抽放管路地附属装置 (12) 第四章安全与监测 (12) 一、防爆、防回火装置 (12) 二、消防设施 (12) 三、瓦斯抽放参数监测 (13) 第五章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14) 一、打钻过程中注意事项 (14) 二、管路安装要求 (16) 三、泵站和钻孔观测 (17) 四、煤层参数观测 (18) 第六章施工组织 (18) 一、劳动定员 (18) 二、工作制度 (19) 第七章避灾路线 (19) 一、避灾原则 (19) 二、发生水灾撤离路线 (19) 三、发生火灾、煤尘瓦斯爆炸撤离路线 (20) 附件: 附图1:矿井通风系统图 附图2: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图 附图3:矿井避灾路线图 附图4:巷道钻孔布置图

1290掘进工作面瓦斯抽采设计说明书 编写依据 1、绮陌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 2、绮陌煤矿安全专篇; 3、《对毕节地区煤矿201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地批复》; 3、煤地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及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4、绮陌煤矿瓦斯抽放设计说明书; 5、1290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6、《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 7、《煤矿安全规程》(2010版); 8、《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第一章工作面地质简况 一、1290工作面地质简况 工作面位于副斜井北翼, 工作面设计走向长度420M,倾斜长 度为110M,煤层倾角16—45度,煤层平均厚度1.73 M;区内煤层稳定,该龙潭组为区内含煤地层,主要由浅灰色、灰色及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等组成. 二、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根据黔能源发(2010)699号《对毕节地区煤矿2010年度矿井

(参考)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S3402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一、概况 1、掘进工作面的位置和界限 S3402掘进工作面位于+314m水平南翼六石门四采区下段。设计巷道长度180米,北以杨家河河床煤柱为界,南以+314m水平南翼六石门为界,巷道布置在K11煤层中。 2、与临近采区的关系 S3402掘进工作面以上为S3401回采工作面,南为五采区,北为杨家河河床煤柱。 掘进工作面相对地面为山区林地,无重要建筑、无居民村庄。标高在580~830m之间,掘进工作面标高在314m,与地面高差约200-400m。 3、掘进工作面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 掘136地质队提供的精查报告,该采面在9#勘探线以南,布置一个钻孔编号:102 4、煤层倾角、厚度、结构以及变化情况 本煤层为K1煤层,属瘦糠煤,煤层结构简单,倾向在110°-118°、倾角47°-49°之间、煤层厚度1.9-3.2米、平均厚度为2.2米、煤层含夹矸1-4层,平均厚度0.1米,夹矸为泥岩。 5、预定的断层、褶曲、裂缝、火成岩侵入体在区内的颁布情况

掘进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简单,无大的断层和褶曲变化,主要是煤层+380m水平底板岩大巷地质说明书 一、概况 1、掘进工作面位置和界限 +380m水平南翼岩石运输大巷位于+380m水平南翼五采区,二石门与三石门之间,长度400米。岩巷走向与煤层走向一致,距煤层间距35~40m。 2、与临近采区与地面的关系 该工作面岩巷布置在煤层底板二迭系阳新统茅口灰岩中,灰岩含燧石结核,间夹砂质泥岩。北四采区运输岩巷,掘进工作面标高380m,相对地面为山丘林地,无重要建筑物。地面标高在800~1000m之间与地面高差约499~700m之间,无自然河流、河泊。 3、掘进区域范围内已有的勘探钻孔 据136地质队提供的地勘资料表明,该区域在8~9号勘探线内,已有钻孔编号4。 4、岩石结构及变化情况 岩石以浅灰、灰色中厚层石灰岩。含较多燧石结核,间含硅质,较硬;富含腕足类动物化石,厚度甚稳定。 5、推定的断层、褶曲、裂隙、岩溶分布情况 从136队提供的地质图形分析,在本采区未见断层分布,小褶曲较发育,方解石杂乱分布。因岩巷布置在灰岩中,顺岩层走向掘进,受构造影

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50104工作面设计 说明书 贯屯煤矿 二O一七年三月七日

目录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4) 第二章回采工艺选择 (8) 第三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9) 第四章巷道断面及支护设计 (10) 第五章“一通三防”系统工程设计 (12) 第一节通风系统设计 (12) 第二节瓦斯防治工程设计 (14) 第三节瓦斯监控系统设计 (14) 第四节防尘供水系统设计 (15) 第六章防治水工程设计 (16) 第一节水源分析与治理方案 (16) 第二节防治水巷道工程设计 (18) 第三节排水系统设计 (19) 第七章巷道施工组织设计 (19) 第八章主要设备选型与配置 (20) 第九章供电设计 (20) 第十章工作面生产系统与避灾路线 (21) 第一节生产系统说明 (21) 第二节生产系统分析 (22) 第三节避灾路线说明 (23) 第十一章其它要说明的问题 (24)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 该工作面位于矿井东翼501盘区,北至子油52(5)、二进沟水库保安煤柱,南至东翼辅助运输大巷,东以50104辅助运输巷煤柱为界(未准备),西至50103综采工作面辅运巷煤柱。运输顺槽长度2592m,回风顺槽走向长度2363mm。工作面开采段走向长2285m,倾向宽度260m,开采面积594100m2。井下标高为102L6〜1024.而。— 二、地面相对位置 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复杂,沟谷呈树枝状分布,形成黄土梁、峁、沟相间地形。部分为农用耕田,地面无民用建筑物、公路、水体、开采对地面设施无影响,地面标高1223〜1376m ,煤层底板标高1025m〜1028m,煤层埋深在200m〜348m。 三、煤层赋存情况 本工作面设计开采煤层为5号层煤,通过已掘巷道揭露地质资料分析,该工作面范围内,辅运大巷开口处为推断无煤区,预计掘进260m左右揭露5#煤层,其余部分煤层赋存稳定,煤厚变化不大,煤层厚度1.9〜2.1m,平均2.0m, 5#煤层一般含1〜3层夹肝,单层夹肝厚度一般厚0.10〜0.30m, 夹肝岩性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倾角1〜3°,综上所述:5#煤层在本工作面内层位稳定、大部可采、厚度变化较小、结构简单、煤层单一、属稳定型煤层。 四、顶底板情况 5#煤层:煤层伪顶厚度一般厚0.10〜0.30m,以泥岩、粉砂岩为主随采随落;5号煤层直接顶板在区内主要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为泥岩。厚度0.8〜4.0m,上覆6〜煤层,厚度0.4m, 6#煤层顶板为油页岩。岩石饱和抗压强度一般为3.04〜54.34MPa,平均19.09MPa,软化系数0.15〜0.76,属软岩〜较坚硬岩石,但其中油页岩易崩解为不坚固岩石(1)。5号煤层底板

煤矿综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方案设计说明书

综采工作面方案设计 说明书 二〇xx年xx月

编写人员名单 审查人员名单 审定人员名单

目录 第一章工作面方案设计编制依据 ............................. - 1 -第二章工作面概况及地质特征 ............................... - 2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2) 第二节地质构造 (4) 第三节水文地质及涌水量 (4) 第三章巷道布置........................................... - 6 -第一节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 (6) 第二节巷道断面形状、几何参数及支护形式 (8) 第四章采煤方法及主要装备 ................................. - 9 -第一节采煤方法.. (9) 第二节主要设备 (10) 第五章主要生产系统...................................... - 15 -第一节煤炭运输系统 (15) 第二节辅助运输系统 (15) 第三节通风系统 (16) 第四节供水系统 (21) 第五节排水系统 (21) 第六节压风系统 (23) 第七节供电系统 (23) 第八节安全监测(控)系统 (25) 第九节通讯照明系统 (26)

第十节工作面瓦斯抽放系统 (26) 第十一节工作面防尘系统 (29) 第十二节避灾路线 (30) 第六章防突方案.......................................... - 33 -第一节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 (33) 第二节回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38) 第七章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 - 44 -第一节安全风险辨识 (44) 第二节通风、综合防尘、防治瓦斯措施 (45) 第三节防治水措施 (50) 第四节防治煤层自燃措施 (52) 第五节防治片帮冒顶措施 (52) 第六节工作面初采和末采措施 (53) 第七节顶板管理措施 (59) 第八节机电、运输措施 (67) 第九节矿山救护 (69) 第八章主要图件.......................................... - 70 -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

工作面方案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工作面方案设计编制依据 ................................. - 0 - 第二章工作面方案设计 ......................................... - 2 -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 2 - 第二节地质构造............................................ - 5 - 第三节水文地质及水害评价.................................. - 5 - 第四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 8 - 第五节采煤方法及工作面装备............................... - 10 - 第六节生产系统........................................... - 17 - 第七节“三下”开采....................................... - 48 - 第三章安全技术措施 .......................................... - 49 - 第一节通风、综合防尘措施................................. - 49 - 第二节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措施............................... - 51 - 第三节防治水措施......................................... - 52 - 第四节落煤和防止煤壁片帮措施............................. - 53 - 第五节工作面初采和收尾措施............................... - 53 - 第六节顶板管理措施....................................... - 54 - 第七节机电、运输措施..................................... - 55 - 第八节工作面安装、回撤设备措施........................... - 58 - 第四章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 61 - 附图: 1、金鸡滩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 2、12-2上117工作面巷道布置图; 3、12-2上117工作面机械配备平面图; 4、12-2上117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5、12-2上117工作面运输系统示意图; 6、12-2上117工作面压风、供水、排水系统示意图; 7、12-2上117工作面注浆、注氮系统示意图; 8、12-2上117工作面避灾路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