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逆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各种各样的环境胁迫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因各种环境因素及土地条件所导致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植物整体抗逆性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以干旱胁迫、盐胁迫及低温胁迫为切入口,详细论述了不同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抗的胁迫的机制。同时介绍了基因组学在植物抗逆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抗逆机制;基因组学

背景

植物生存的环境并不总是适宜的,经常受到复杂多变的逆境胁迫,植物的环境胁迫因素分物理、化学和生物3大类。其中,物理类有:干旱、热害、冷害、冻害、淹水(涝,渍)、光辐射、机械损伤、电伤害、磁伤害、风害;化学类有:元素缺乏、元素过剩、低pH、高pH、盐碱、空气污染、杀虫剂和除草剂、毒素、生化互作物质;生物类有:竞争、抑制、生化互作、共生微生物缺乏、人类活动、病虫害、动物危害、有害微生物[1]。我国是农业大国,干旱、盐碱和低温等逆境每年都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抗逆性机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对植物适应逆境机制的研究从生理水平步入分子水平,甚至利用基因组学等技术,进行新的抗逆性基因的筛选,为抗逆性植物的杂交提供新思路。

1 植物抗逆性举例

1.1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抗旱机制

植物在自然界中生长时,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会出现植物耗水量大于吸水量的情况,此时植物体内水分亏缺,即为干旱缺水胁迫[2]。根据水分亏缺的原因,可以将干旱胁迫分成三类:1、大气干旱。空气湿度降低或是烈日炙烤,加剧植物蒸腾作用,此为植物失水量大于根系吸水量而导致的缺水;2、土壤干旱。由于土壤中缺乏水分,导致植物根系吸水困难,无法供应生长代谢及蒸腾作用所需水分;3、生理干旱。土壤温度过低或土壤中化肥、有毒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植物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干旱时,原生质仍保有一部分束缚水,使得其不至于变性凝聚,从而避免了机械损伤的发生。干旱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会大量聚集海藻糖、蔗糖、麦芽糖等糖类物质,它们会发生玻璃溶胶化,充满细胞的原生质,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同时还增加了原生质的黏性,限制了大分子的混合,保持了细胞的相对稳态[3]。同时为保护细胞内水分平衡,植物通过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有机代谢产物的积累﹑转运和区域化等机制解除渗透胁迫。如H+-ATPase是质膜与液泡膜上的一种H+泵,可维持细胞质Na+﹑Cl-浓度。Na+/H+逆向转运蛋白则在外界环境的Na+浓度提高时,通过Na+/H+逆向转移将Na+转运到液泡中,从而减少细胞质中的Na+浓度[4]。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抗盐机制

土壤盐分过多会对植物造成盐胁迫。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20%~0.25%时,我们认为就会引发盐胁迫。盐胁迫对植物伤害很大,一类是盐离子本身对植物的毒害,包括

对质膜的破坏和对代谢的干扰;另一类是盐离子引发的2次毒害如渗透胁迫和营养缺乏胁迫。

孙黎[5]等在对藜科植物抗盐性研究中发现,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AD)在盐胁迫下可将质膜中自由基维持在较低水平,防止膜脂过氧化,保持质膜稳定性。盐区分化也可降低盐胁迫危害。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可通过液泡膜H+-ATPase、液泡膜焦磷酸酶(TP-H+-PPase)和Na+/H+反向运输系统将细胞内的Na+和Cl-吸收到液泡内,一方面降低了细胞的水势,产生了促进植物体吸收水分的水势梯度;另一方面也维持了胞质溶胶和各细胞器的低盐环境,使细胞躲避了盐害[6]。渗透调节作用也是植物抗渗透压胁迫的一种机制,积累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如脯氨酸﹑甘氨酸﹑甜菜碱﹑山梨醇﹑甘露醇等渗透调节物质,缓解盐胁迫带来的生理干旱[7]。

1.3 植物抗低温胁迫机制

冷害发生时,植物体主要通过产生各种功能分子或改变某些分子的状态来对抗低温。低温时,质膜上的脂类发生了变化,磷脂和游离甾醇含量增加,减少了甾醇糖苷、酰基甾醇糖苷和葡萄糖苷脂酶。陈娜等指出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膜脂相变温度越低,植物的抗冷性也就随之提高[8]。低温条件下,细胞脱水引起原生质收缩,质膜也要随之收缩。为了不使质膜发生机械损伤,一部分膜脂被释放到质膜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中,这些膜脂聚集成嗜锇颗粒依附于质膜的外表面,可以保持质膜稳定。

2植物抗逆机制的总结

2.1离子平衡与渗透调节

主要通过无机离子和小分子代谢产物的积累、转运和区域化等机制解除渗透胁迫。渗透调节物质的作用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保持胞内渗透平衡,二是保护细胞免受胁迫损伤,三是保护酶的活性。这些小分子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含量往往很低,在逆境胁迫时合成反应被激活,是植物抗逆的重要原因[9]。

2.2胁迫相关蛋白表达

植物应对环境胁迫时会大量合成胁迫相关蛋白(stress-associatedprotein),如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抗冻蛋白(antifreezeprotein,AFP)等。

水通道蛋白(AQP)又称水孔蛋白,是植物中分子量为26~34kD、选择性强、能够高效转运水分子的膜蛋白[10]在拟南芥和其他植物中,已有研究报道指出这些水合蛋白分子受胁迫调控表达,其详尽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验证[11]。零下低温会引起细胞内外水分结冰,冰晶向四周伸展,会损伤细胞,破坏生物有序隔离。研究表明抗冻蛋白(AFP)具有降低溶液冰点,修饰冰晶形态,抑制重结晶等功能[12]

2.3抗氧化防御系统

植物在逆境下通常伴随大量活性氧的产生,如果不及时清除将会造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膜和一些大分子物质的破坏,使细胞产生氧化损伤。植物在抵御氧化胁迫时会形成一些能清除活性氧的酶系和抗氧化物质。抗氧化酶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非酶类抗氧化物质有类黄酮、α-生育酚﹑抗坏血酸﹑谷胱甘肽﹑胡萝卜素等[13],它们能有效清除活性氧,提高植物抗逆性。

2.4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调控

植物体感受外界胁迫信号,启动或关闭某些相关基因,以达到抵御逆境的目的。

与植物干旱、高盐应答有关的植物蛋白激酶主要有:与感受发育和环境胁迫信号有关的受体蛋白激酶(RPK)、与植物对干旱、高盐、低温等反应的信号传递有关的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钙依赖而钙调素不依赖的蛋白激酶(CDPK)等[14]

3基因组学技术研究植物抗逆基因

3.1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

规模基因组或cDNA序列测定势必可以挖掘大量的基因,包括抗逆基因。对拟南芥119Mb的基因组的分析显示约14%的基因与抗病性具有潜在的关系[15]对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表明尽管具NBS(Nucleotide Binding Site)结构特性的基因未必都是抗病基因,但NBS却是一类常见的抗病基因结构特征。从拟南芥一半的基因组(约67Mb)的测序分析中检测到120个具NBS结构特征的基因[16]。

3.2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

模式植物的研究中获得的遗传信息可以推广到其他基因组较复杂的植物上。通过对拟南芥和水稻等遗传作图和基因组组成的详细研究,揭示被子植物的基因组框架的保守性,从而便于研究植物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进化;而且可以通过基因的共线性结合EST的作图结果有助于对在大而复杂基因组中某些基因的定位,进而图位克隆[17]。

4结束语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运用抗污染植物去除空气、土壤、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磷等污染,已成为各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措施。如利用凤眼莲等大型水生植物去除环境废水中的酚、镉等污染物,已被证明具有良好效果。利用植物处理污染,可以避免影响生态平衡或造成新的污染,并能形成新的良性循环。这正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所在[18,19,20]。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与环境的协调,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植物对待环境变化进行自我保护的机制,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 张正斌, 植物对环境胁迫整体抗逆性研究若干问题, 西北农业学报[J]. 2000,9(3): 112~116.

2齐宏飞,阳小成,植物抗逆性研究概述,安徽农业科学[J],2008,36(32):13943-13946.

3姜立智,梁宗锁. 干旱胁迫对植物基因的诱导及基因产物的变化[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19(3): 87-91.

4高银, 植物抗逆机制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 5) : 75~78.

5孙黎,刘士辉,师向东,等.10种藜科盐生植物的抗盐生理生化特征[J].干旱区研究, 2006, 23(2):

310-312.

6茹巧美,郑海雷,肖强.红树植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1):78-84.

7陈托兄,张金林,陆妮,等.不同类型抗盐植物整株水平游离脯氨酸的分配[J].草业学报, 2006,

15(1):36-41.

8陈娜,郭尚敬,孟庆伟.膜脂组成与植物抗冷性的关系及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5(2):6-8.

9高银,植物抗逆机制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 5) : 75~78.

10Tyeman SD, et al. Plant aquaporins: multifunctional water and solute channels with expanding

roles[J]. Plant Cell Environ, 2002, (25):173- 194.

11Weig A, et al. The major intrinsic protein family of Arabidopsis has 23 members from three distinct groups with functional aquaporins in each group [J]. Plant Physiol, 1997, (144):1347- 1357.

12江勇,等.抗冻蛋白及其在植物抗冻生理中的作用[J]. 植物学报, 1999, 7(41): 687- 692.

13Apel K, et 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etabolism,oxidative stres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J].

Annu RevPlant Biol, 2004, (55): 373- 399.

14杨洪强,等.蛋白激酶与植物抗逆信号转导[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 37(3): 185- 191.

15Bevan M, Bancroft I et al. 1998, Nature[J], 391: 485 – 488.

16Meyers BC, Dikerman Awet al. 1999, Plant[J] 20: 317 – 332.

17Liester D, Kurth J et al. 1998, Proc Nat l Acad Sci USA 95: 370- 375.

18段昌群.植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与植物的微进化[J].生态学杂志,1995,14(5):43—50.

19胡聃.可持续性的生态内涵及其发展意义.生态学杂志[J],1996,15(2): 31—36.

20周人纲,樊志和,李晓芝.高温锻炼对小麦细胞膜热稳定性的影响.华北农学报[J], 1993, 8(3): 33—37.

分子生物学发展与植物抗逆机制研究

分子生物学发展与植物抗逆机制研究 姓名:郑生伟学号:ZB1106044 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院:生物学院 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加剧,对世界范围内的作物生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适于耕种的土地不足1 0 %,大部分土地处于干旱、盐渍、沼泽、冷土等逆境中.在各种非生物胁迫逆境中,干旱胁迫、盐胁迫、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尤为突出.而且,因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培育出在各种逆境下生长的经济作物. 分子生物学在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有了长远的发展,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的黄金。DNA 双螺旋发现的最深刻意义在于: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碱基配对是核酸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从而最后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为认识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及其生命中的作用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在此期间的主要进展包括: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在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同时,Watson和Crick就提出DNA复制的可能模型。其后在1956年A.Kornbery首先发现DNA聚合酶;1958年Meselson及Stahl同位素标记和超速离心分离实验为DNA半保留模

型提出了证明;1968年Okazaki(冈畸)提出DNA不连续复制模型;1972年证实了DNA复制开始需要RNA作为引物;70年代初获得DNA拓扑异构酶,并对真核DNA聚合酶特性做了分析研究;这些都逐渐完善了对DNA复制机理的认识;在研究DNA复制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的同时,提出了RNA在遗传信息传到蛋白质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的假说。1958年Weiss及Hurwitz等发现依赖于DNA的RNA 聚合酶;1961年Hall和Spiege-lman用RNA-DNA杂增色证明mRNA 与DNA序列互补;逐步阐明了RNA转录合成的机理。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植物适应逆境机制的研究也从生理水平步入分子水平,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从分子水平上解释植物适应逆境的机制而且更希望获得各种抗逆基因,用于作物的抗逆育种.目前,已获得了许多与抗性有关的基因,为植物抗逆性的生物工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对植物抗逆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植物的抗逆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而且许多胁迫因子对植物的害结果具有一致性,如盐胁迫与干旱胁迫引起组织脱水.有些基因是冷诱导专一性基因,而另一些基因除对低温响应外,还能被干旱、高盐、A B A等胁迫诱导,如脯氨酸的诱导合成.研究者发现,植物在低温和干旱条件下反应的分子机理非常相似,许多基因如R D、E R D、C O R、L T I及K I N均受低温和干旱诱导. 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为作物的抗逆基因工程创造了基础条件.近年来发展的差异表达基因分离的技术方法,为成功地分离植物

植物生理学之 第十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

第十章植物的抗逆生理 一、名词解释 1.逆境2.避逆性3.耐逆性4.抗性锻炼5.冷害6.冻害7.抗寒性8.抗寒锻炼9.巯基假说10.抗冷性11.抗旱性12.生理干旱13.抗涝性14.抗热性15.抗盐性16.盐害17.抗病性18.逆境蛋白19.光化学烟雾20.避盐21.耐盐22.大气干旱23. 土壤干旱24. 渗透调节25. 植保素26. 盐碱土27. 胁变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1. PRs 2.HSPs 3.HF 4. POD 5.ROO· 6 . UFAI 7. O3 8. SOD 9.MDA 10.CA T 三、填空题 1.植物在水分胁迫时,积累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有可溶性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日照长度可影响植物进入休眠及其抗寒力。短日照可______进入休眠,______抗寒力;长日照则______进入休眠,______抗寒力。 3.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有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4. 对植物有毒的气体有多种,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等。 5. 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体内的激素______含量显著增加。 6. 水分过多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称为______,植物对水分过多的适应能力称为______。 7. 植物在干旱时体内游离氨基酸积累最多的氨基酸是_____。 8. 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吸水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9.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 现在发现的植物逆境蛋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冻害致死的机理是_____引起细胞过度脱水造成的。 12. 植物在逆境中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有______和______。 13. 一般情况下,植物代谢活动弱,则抗逆性_____,代谢旺盛,则抗逆性_____。 14. 土壤中,Na2CO3与NaHCO3含量较高的土壤叫______,NaCl与Na2SO4含量较高的土壤叫______,生产上统称为______。

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逆生理思考题与答案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逆生理思考题与答案 (一) 解释名词? 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 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逆境的种类可分为生物逆境、理化逆境等类型。 抗性(resistance)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包括避逆性、御逆性和耐逆性。 逆境逃避(stress avoidance) 植物通过各种方式,设臵某种屏障,从而避开或减少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影响的抗性方式,包括避逆性和御逆性,在这种抗性方式下,植物无需在能量或代谢上对逆境产生相应反应的抵抗。 逆境忍耐(stress tolerance) 植物组织虽经受逆境对它的影响,但它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抗性方式。 胁变(strain) 植物体受到胁迫后产生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可表现在形态上和生理生化变化两个方面。据胁变的程度大小可分为弹性胁变和塑性胁变,前者指解除胁迫后又能复原,而后者则不能。 渗透调节(osmoregulation,osmotic adjusment) 通过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表现出的调节作用。 逆境蛋白(stress proteins) 由逆境因素如高温、低温、干旱、病原菌、化学物质、缺氧、紫外线等所诱导植物体形成的新的蛋白质(酶)。 冷害(chilling injury) 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冷害主要由低温引起生物膜的膜相变与膜透性改变,造成新陈代谢紊乱引起的。 冻害(freezing injury) 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冻害主要由细胞间或细胞内发生结冰、生物膜和蛋白质结构被破坏引起的。 巯基(-SH)假说(sulfhydryl group hypothesis) 莱维特(Levitt)1962年提出植物细胞结冰引起蛋白质损伤的假说。他认为组织结冰脱水时,蛋白质分子逐渐相互接近,邻近蛋白质分子通过-SH氧化形成-S-S-键,蛋白质分子凝聚失去活性,当解冻再度吸水时,肽链松散,氢键断裂,但-S-S-键还保存,肽链的空间位臵发生变化,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型,进而引起细胞的伤害和死亡。 大气干旱(atmosphere drought) 空气过度干燥,相对湿度过低,使植物的蒸腾作用过强,根系吸水补偿不了失水,使植物体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土壤干旱(soil drought) 因土壤中没有或只有少量的有效水,影响植物吸水,使植物体内水分亏缺引起永久萎焉的现象。 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 由于土温过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或积累有毒物质等原因,妨碍根系吸水,造成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 盐碱土(saline and alkaline soil) 盐类以NaCl和Na2SO4为主的土壤称为盐土,盐类以Na2CO3和NaHCO3为主的土壤称为碱土,盐土中如含有一定量的碱土,这种盐土则被称为盐碱土。 植保素(phytoalexin) 寄主被病原菌侵入后产生的一类对病原菌有毒的物质。植保素大多是一些异类黄酮和萜类物质。 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工厂、汽车等排放出来的氧化氮类物质和燃烧不完全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形成一些氧化能力极强的氧化性物质,如O3、NO2、醛类(RCHO)、硝酸过氧化乙酰(peroxyacetyl nitrate,PAN)等。它们对植物有伤害作物。

最新第十一章-植物的抗逆生理思考题与答案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逆生理思考题与答案(一) 解释名词?逆境(environmental stress) 对植物生存生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逆境的种类可分为生物逆境、理化逆境等类型。 抗性(resistance)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包括避逆性、御逆性和耐逆性。 逆境逃避(stress avoidance) 植物通过各种方式,设置某种屏障,从而避开或减少逆境对植物组织施加影响的抗性方式,包括避逆性和御逆性,在这种抗性方式下,植物无需在能量或代谢上对逆境产生相应反应的抵抗。 逆境忍耐(stress tolerance) 植物组织虽经受逆境对它的影响,但它可通过代谢反应阻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的抗性方式。 胁变(strain) 植物体受到胁迫后产生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可表现在形态上和生理生化变化两个方面。据胁变的程度大小可分为弹性胁变和塑性胁变,前者指解除胁迫后又能复原,而后者则不能。 渗透调节(osmoregulation,osmotic adjusment) 通过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势表现出的调节作用。 逆境蛋白(stress proteins) 由逆境因素如高温、低温、干旱、病原菌、化学物质、缺氧、紫外线等所诱导植物体形成的新的蛋白质(酶)。 冷害(chilling injury) 冰点以上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冷害主要由低温引起生物膜的膜相变与膜透性改变,造成新陈代谢紊乱引起的。 冻害(freezing injury) 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冻害主要由细胞间或细胞内发生结冰、生物膜和蛋白质结构被破坏引起的。 巯基(-SH)假说(sulfhydryl group hypothesis) 莱维特(Levitt)1962年提出植物细胞结冰引起蛋白质损伤的假说。他认为组织结冰脱水时,蛋白质分子逐渐相互接近,邻近蛋白质分子通过-SH氧化形成-S-S-键,蛋白质分子凝聚失去活性,当解冻再度吸水时,肽链松散,氢键断裂,但-S-S-键还保存,肽链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型,进而引起细胞的伤害和死亡。 大气干旱(atmosphere drought) 空气过度干燥,相对湿度过低,使植物的蒸腾作用过强,根系吸水补偿不了失水,使植物体发生水分亏缺的现象。 土壤干旱(soil drought) 因土壤中没有或只有少量的有效水,影响植物吸水,使植物体内水分亏缺引起永久萎焉的现象。 生理干旱(physiological drought) 由于土温过低、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或积累有毒物质等原因,妨碍根系吸水,造成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现象。 盐碱土(saline and alkaline soil) 盐类以NaCl和Na2SO4为主的土壤称为盐土,盐类以Na2CO3和NaHCO3为主的土壤称为碱土,盐土中如含有一定量的碱土,这种盐土则被称为盐碱土。 植保素(phytoalexin) 寄主被病原菌侵入后产生的一类对病原菌有毒的物质。植保素大多是一些异类黄酮和萜类物质。 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工厂、汽车等排放出来的氧化氮类物质和燃烧不完全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在强烈的紫外线作用下,形成一些氧化能力极强的氧化性物质,如O3、NO2、醛类(RCHO)、硝酸过氧化乙酰(peroxyacetyl nitrate,PAN)等。它们对植物有伤害作

植物的抗逆生理

第十二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一、名词解释 1.逆境 2. 避逆性 3.耐逆性 4.抗性锻炼 5.冷害 6.冻害 7. 抗旱性 8.生理干旱 9.抗热性 10盐害 11.逆境蛋白 12.渗透调节 13.活性氧 14.自由基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1.HSPs: 2.HF: 3. POD:过氧化物酶 4.ROO·: 5 . UFAI 6. O3: 7. SOD: 8.MDA: 10.CAT: 三、填空题 1.植物在水分胁迫时,积累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有可溶性糖、____________和____。 2. 日照长度可影响植物进入休眠及其抗寒力。短日照可______进入休眠,______抗寒力;长日照则______进入休眠,______抗寒力。 3.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有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4. 对植物有毒的气体有多种,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等。 5. 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体内的激素______含量显著增加。 6. 水分过多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称为______,植物对水分过多的适应能力称为______。 7. 植物在干旱时体内游离氨基酸积累最多的氨基酸是_____。 8. 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吸水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9.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 现在发现的植物逆境蛋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冻害致死的机理是_____引起细胞过度脱水造成的。 12. 植物在逆境中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有______和______。 13. 一般情况下,植物代谢活动弱,则抗逆性_____,代谢旺盛,则抗逆性_____。 14. 土壤中,Na2CO3与NaHCO3含量较高的土壤叫______,NaCl与Na2SO4含量较高的土壤叫______,生产上统称为______。 四.选择题. 1.以下哪种蛋白质不是逆境蛋白。 A.热击蛋白 B.冷响应蛋白 C.盐逆境蛋白 D.叶绿蛋白 2.缺水、缺肥、盐渍等处理可提高烟草对低温和缺氧的抵抗能力,这种现象是的体现。 A.交叉适应 B.低温锻炼 C.逆境忍耐 D.逆境逃避

NO与植物抗逆的关系

文献综述 题目NO与植物抗逆性研究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学号107330902034 专业发育生物学 班级09级研究生 姓名安梅 指导老师赵兴绪 2011年12月

NO与植物抗逆性研究 安梅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弗奇戈特、伊格纳罗和穆拉德等因在动物NO信号途径的突出贡献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NO不仅调节动物的生理过程如平滑肌的松弛、免疫调节和细胞凋亡等(Schmidt and Walter,1994),也参与调节植物的生理过程,早在1979年就已经发现植物可以释放NO及NO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Anderson and Mansfield,1979和Klepper,1979)。直到Delledonne等(1998)和Durner(1998)的2篇描述NO对植物防御反应作用的文章发表后,NO植物学的研究才引起国际植物学界的密切关注,一些有关NO在植物中作用的文章也相继出现。 1. NO的理化性质及其来源 NO是一种气体自由基,在π2轨道上具有未配对的电子,容易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因而能以一氧化氮自由基(NO.)、亚硝酸正离子(nitrosonium cation,NO+)和硝酰自由基(nitroxyl radical,NO-)3种形式存在(Wojtaszek,2000)。NO微溶于水(0.047cm3/ cm3H2O,20℃,1 atm),铁盐可以增强其水溶性,无论是在细胞的水溶性的原生质还是在脂溶性的膜系统,NO都能扩散移动(Anderson and Mansfield,1979)。因此,NO一旦产生,就很容易在细胞内和细胞间扩散。NO在植物中的半衰期为3-5s(Henry et al.,1997;Tuteja et al.,2004),比其他的活性氧长的多。NO能与O2快速反应生产NO2,然后快速降解为硝酸根离子(NO3-)和亚硝酸根离子(NO2-)。NO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臧梦维等1996),是一种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的信使分子。近年来认为NO是一种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关键信号分子(Durner et al.,1998;Wendehenne et al.,2004),NO的作用范围主要是产生NO的细胞和邻近的细胞(Neill et al.,2003)。 在植物中有几条潜在的产生NO的途径,包括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athase,NOS)、硝酸还原酶(nireate reductase,NR)、黄嘌呤氧化还原酶(xanthine oxidoreductase,XOR)和非酶促反应途径。NO非酶促反应则主要是一些硝基类化合物的硝化及反硝化过程(Wojtaszek 2000)。

植物抗逆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各种各样的环境胁迫对植物的正常生长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因各种环境因素及土地条件所导致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植物整体抗逆性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以干旱胁迫、盐胁迫及低温胁迫为切入口,详细论述了不同因素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对抗的胁迫的机制。同时介绍了基因组学在植物抗逆性基因研究中的应用。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抗逆机制;基因组学 背景 植物生存的环境并不总是适宜的,经常受到复杂多变的逆境胁迫,植物的环境胁迫因素分物理、化学和生物3大类。其中,物理类有:干旱、热害、冷害、冻害、淹水(涝,渍)、光辐射、机械损伤、电伤害、磁伤害、风害;化学类有:元素缺乏、元素过剩、低pH、高pH、盐碱、空气污染、杀虫剂和除草剂、毒素、生化互作物质;生物类有:竞争、抑制、生化互作、共生微生物缺乏、人类活动、病虫害、动物危害、有害微生物[1]。我国是农业大国,干旱、盐碱和低温等逆境每年都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抗逆性机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对植物适应逆境机制的研究从生理水平步入分子水平,甚至利用基因组学等技术,进行新的抗逆性基因的筛选,为抗逆性植物的杂交提供新思路。 1植物抗逆性举例 1.1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的抗旱机制 植物在自然界中生长时,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会出现植物耗水量大于吸水量的情况,此时植物体内水分亏缺,即为干旱缺水胁迫[2]。根据水分亏缺的原因,可以将干旱胁迫分成三类:1、大气干旱。空气湿度降低或是烈日炙烤,加剧植物蒸腾作用,此为植物失水量大于根系吸水量而导致的缺水;2、土壤干旱。由于土壤中缺乏水分,导致植物根系吸水困难,无法供应生长代谢及蒸腾作用所需水分;3、生理干旱。土壤温度过低或土壤中化肥、有毒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植物根系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干旱时,原生质仍保有一部分束缚水,使得其不至于变性凝聚,从而避免了机械损伤的发生。干旱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会大量聚集海藻糖、蔗糖、麦芽糖等糖类物质,它们会发生玻璃溶胶化,充满细胞的原生质,起到一定的保水作用,同时还增加了原生质的黏性,限制了大分子的混合,保持了细胞的相对稳态[3]。同时为保护细胞内水分平衡,植物通过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有机代谢产物的积累﹑转运和区域化等机制解除渗透胁迫。如H+-ATPase是质膜与液泡膜上的一种H+泵,可维持细胞质Na+﹑Cl-浓度。Na+/H+逆向转运蛋白则在外界环境的Na+浓度提高时,通过Na+/H+逆向转移将Na+转运到液泡中,从而减少细胞质中的Na+浓度[4]。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抗盐机制 土壤盐分过多会对植物造成盐胁迫。当土壤含盐量超过0.20%~0.25%时,我们认为就会引发盐胁迫。盐胁迫对植物伤害很大,一类是盐离子本身对植物的毒害,包括

植物抗逆机制及相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植物抗逆机制及相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黎昊雁Ξ 徐 亮 (浙江检验检疫局) 摘 要 环境因子和病虫害等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研究植物抗逆机制,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逆植株具有重要意义。就植物耐盐、重金属、寒冻、氧化等非生物胁迫和抗真菌、虫类、病毒等生物胁迫方面的机制及其相关基因工程进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抗逆机制 基因工程 1 前言 植物生长的外在条件如温度、湿度、土壤中水分、盐浓度等发生急剧变化或大气污染(如S O2、臭氧)、紫外线辐射、农药及病原体等作用于植物时,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全球由于环境胁迫给作物造成的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的损失是惊人的,因而了解植物抗逆机制,提高植物抗逆性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近年来,研究植物抗逆机制,并利用基因工程策略增加抗逆性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从而获得耐逆转基因植物已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2 耐盐机制及相关基因工程进展 植物的耐盐机制十分复杂,生物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1)积累小分子渗透保护剂,如脯氨酸、甘氨酸甜菜碱、胆碱、三甲基甘氨醛、二甲基甘氨酸、肌醇及其甲基化衍生物、甘露醇、山梨醇、环状多元醇等。例如脯氨酸,它水合趋势大,水合能力强,是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它的积累有助于细胞和组织的保水,从而保护酶和细胞结构;多元醇类则似乎在两方面起作用,一是渗透调节,二是渗透保护,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应地,这些保护剂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成为了重要的耐盐基因,如脯氨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P5CR(吡咯啉-5’-羟酸还原酶)、P5CS (吡咯啉-5’-羟酸氧化酶)、甘氨酸甜菜碱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C M O(胆碱单氧化酶)和BADH(甜菜碱醛脱氢酶)、甘露醇和肌醇生物合成所需酶基因ImtD(1-磷酸-甘露醇脱氢酶基因)等。(2)离子区域化,维持离子平衡,从而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内稳状态。如H+—ATPase是质膜与液泡膜上的一种H+泵,可维持细胞质的Na+,Cl-浓度。Na+/H+逆向转运蛋白则在外界环境的Na+浓度提高时,通过Na+/H+逆向转移将Na+转运到液泡中,实现区域化,从而减少细胞质中的Na+浓度。H+—ATPase基因和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等与离子平衡有关的基因是耐盐基因工程研究的对象之一。(3)脱落酸积累。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促进叶子脱落和芽的休眠,并诱导抗胁迫基因的表达。(4)产生和积累高盐诱导表达的大分子蛋白,如调渗蛋白、水通道蛋白,可协助水分子在细胞间的转运;晚期胚胎发生富集蛋白(LE A)则具有中和浓度过高的离子、水通道、保护细胞膜等的作用,从而使细胞免受水势降低的损伤[1]。编码这些大分子蛋白的基因均是耐盐基因工程的潜在的分子工具。 探讨植物耐盐机制,分离与克隆耐盐相关基因,并通过其转化获取耐盐转基因植物,对于开发盐碱和干旱地区的土地,改造世界上6000万公顷被盐化损伤的农田有着重要意义。K ishor P BK[2]等人将P5CS基因导入烟草中,发现其脯氨酸含量明显提高,耐盐性得到改善。美国加州大学Blum wald、加拿大多伦多大学H ong-X ia Zhang等将钠转运蛋白基因导入西红柿中,获得了耐盐植株。中国水稻研究所黄大年研究员主持的转基因水稻研究近来获得了重大进展,胆碱单氧化酶等5个耐盐相关基因被成功导入水稻中,得到了可在0.75%NaCl 环境中生存的植株。因此将沙漠变成绿洲,用海水灌溉农田并不只是一个梦想。 2 耐重金属机制及相关基因工程进展 重金属对植物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由于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造成的。其可与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蛋白的巯基结合,导致蛋白质构象变化,酶活性丧失,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和代谢;其还可通过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而导致细胞的氧化损伤。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理不同,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排斥机制,即阻碍重金属的吸收或其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吸收后又排出体外。(2)区域化机制,即使重金属在植物的液泡、叶片表皮毛、细胞壁等特定部位积累,从而与细胞中的其他组分隔离,达到解毒的效果。 (3)络合机制,即植物体内物质与重金属的络合作用。包括与无机物络合形成硫化物,与小分子有机物如谷胱甘肽(G SH)、草酸(oxalic acid)、组氨酸(His)、柠檬酸盐(citrate)等络合后在液泡中聚集,与大分子的金属螯合蛋白络合。其中大分子金属螯合蛋白的螯合能力最强,它又可分为金属硫蛋白与植物螯合肽。前者是一种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金属结合蛋白,由于其巯基含量高,对重金属的亲和力大,因而对多种重金属都具有螯合作用,其由MTs基因直接编码合成,在特定条件下如重金属离子胁迫或其他逆境条件下表达。后者也是一种巯基含量很高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可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后从细胞质向液泡中转运并在液泡中积累,其是以谷胱甘肽为底物,在G CS(γ-G luCys合成酶)、G S(G SH合成酶)、和PCS(植物螯合肽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的[2]。与上述机制相关的基因,如与具有重金属络合能力的 ? 3 5 ? Ξ黎昊雁:女,1976年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已发表论文2篇。

植物抗逆性研究概述

植物抗逆性研究概述 摘要: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于外界的不良环境会产生一定的防御机制。综述了干旱、高盐、低温对植物的危害及植物的抗逆性应答反应,以及水杨酸和脱落酸在逆境胁迫中发挥的作用。关键词:植物,抗逆性,水杨酸,脱落酸 逆境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又简称胁迫。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干旱、盐碱、低温、重金属以及病原物入侵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植物水分亏缺,从而产生渗透胁迫,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严重时会导致植物死亡。反之,植物经过长期的逆境锻炼也进化产生了一系列对逆境的适应能力,即植物的逆境适应性。其包括避逆性和抗逆性2个方面。避逆性是指植物整个发育过程不与逆境相遇,而是在逆境胁迫到来前已完成生其生活史,但不是普遍现象,只存在于少数植物。而抗逆性是指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或耐受能力,简称抗性,包括御逆性和耐逆性。抗性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是一种遗传特性,是在不良环境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也是绝大多数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普遍方式。同样,激素水杨酸( Salicylicacid, SA) 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均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激素,不仅能调节植物的一些生长发育过程,还在植物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从干旱胁迫、盐胁迫、低温胁迫、重金属胁迫以及病原物入侵等方面简要介绍植物的抗逆生理及机制,同时也介绍了SA、ABA在植物抗环境胁迫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植物抗逆性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成果。 1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1 干旱对植物的伤害 干旱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在所有的非生物胁迫中占首位,仅次于生物胁迫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当植物耗水量大于吸水量时,植物体内就会发生水分亏缺,面临干旱胁迫。当植物细胞失水达到一定程度时,膜的磷脂分子排列发生紊乱,膜蛋白遭破坏,使膜的选择透性丧失;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也被破坏,会使叶绿体类囊体片层数目减少、扭曲,使线粒体内嵴数量减少,细胞核核膜模糊,染色体凝聚,合成酶类活性下降,光合作用下降。 1. 2植物的抗旱反应 干旱胁迫时,植物的形态结构、渗透调节等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抗旱性强的植物根系和输导组织较发达,表皮绒毛多,角质化或膜脂化程度高,叶片细胞体积/表面积比值小,等这些都有利于增加水分的吸收,减少水分的散失。而且植物在面临干旱胁迫时,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会发生重新分配,茎和新叶会从老叶、花、果实中吸收水分和营养。在受到轻度干旱胁迫时,植物能够诱导细胞内发生溶质积累,通过渗透调节降低水势,从而保证组织水势下降时细胞膨压得以维持。植物的渗透调节主要通过亲和性溶质的积累而实现。这类亲和性溶质主要包括脯氨酸、甘露醇、多胺等小分子有机物,它们的大量积累不但不会破坏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反而表现出良好的亲和性,有助于植物在干旱条件下对水分的吸收。 1.3 水杨酸与植物的抗旱性 SA 的类似物乙酰水杨酸能改善干旱条件下小麦叶片的水分状况,保护膜的结构。1%的乙酰水杨酸拌种处理玉米种子,可提高玉米幼苗叶片抗脱水能力。根据陶宗娅等的研究,用含1.0mmol/L SA的不同渗透势PEG溶液漂浮处理小麦幼苗叶片,结果表明:SA 降低了叶片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轻度胁迫下SA对稳定膜结构和功能有一定作用,在较严重的渗透胁迫和SA 处理下叶片失水量、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含量有所增加,H2O2和O-2积累也较快,但与不加SA处理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仍较高,脂质过氧化程度稍有加重。不同条件下SA在参与和影响植物代谢过程中信号传导途径及其对代谢调控的机理可能存在差异。又如,外源SA 及其类似物的作用位点之一可能在细胞膜上,引起跨

探索植物抗逆高效奥秘

科技日报/2008年/5月/7日/第007版 发现?求索 探索植物抗逆高效奥秘 ——访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记者唐婷 实习生冯雪 主任:武维华院士 时间:2008年4月29日 地点:中国农大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对武维华院士的采访是记者在一个多月前约好的,虽未谋面,但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忙的人。采访中,武维华却说自己不忙,面对记者有些诧异的眼神,他笑着说:“说自己忙会被认为是不会安排时间,所以再忙我也会咬紧牙关对别人说不忙。”他的幽默一下子让谈话的氛围轻松了许多。 记者:首先请您给大家科普一下,植物生理学主要研究些什么呢? 武维华:简单说,植物生理学研究和探讨的核心内容是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比如,植物根组织细胞如何从土壤或水体中吸收无机营养和水分,叶片组织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如何从大气环境中固定二氧化碳,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何通过维管束被转运,植物各部分的活细胞如何感受并传递环境刺激信号,植物如何适应恶劣自然环境等功能实现过程的机制以及不同功能过程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作用机理等,这些都属于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畴并不局限在个体、组织和器官、细胞、分子等某一结构层面上,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功能的过程可以是在较为宏观的个体或组织、器官水平上,也可以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近几年来,随着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迅猛发展,植物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了“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而植物生理学正是研究植物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的科学,这无疑为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记者: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呢? 武维华:我国农作物生产中的淡水、土地等资源严重匮乏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愈来愈多耕地的大面积盐渍化、荒漠化和淡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加剧又使作物生产中的环境胁迫问题更加严峻。同时,我国磷、钾等矿产资源匮乏,每年要耗巨资进口磷钾化肥,农作物生产中磷钾肥施用量不足严重限制了作物产量的提高,而且还造成了氮肥浪费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总之,干旱、盐碱、磷钾亏缺等非生物环境胁迫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植物响应和适应非生物逆境的生理生化及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表明,植物的抗逆性状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因此,通过培育适宜于在干旱、盐碱、土壤贫瘠等地区栽培的农作物抗逆新品种将不仅能够有效增加我国农作物产量,而且还能通过有效利用干旱、荒漠化和部分盐渍化土地而大大缓解我国土地资源匮乏的问题。 因此,开展植物抗逆高效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实验室2002年1月由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2003年8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通过验收。 记者:实验室的总体定位和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武维华:本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

实验四植物抗逆生理

盐胁迫对小麦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摘要:盐胁迫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及质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盐胁迫通过渗 透胁迫和离子胁迫以及由此引起的营养不均衡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破坏植物的生理生化功能,最终导致植物细胞及植物体本身的死亡。因此,探究盐胁迫对农作物的影响以及盐害机理,提高农作物的耐盐性,从而提高盐渍土的农作物产量及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土壤溶液中可溶性盐含量的增加将导致溶液渗透压增大,引起植物发生生理干早,从而抑制植物正常生长。盐胁迫使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生长受抑制、衰老加速,其对植物的危害主要包括渗透胁迫和离子胁迫,且渗透胁迫是盐胁迫下最早也是最明显的影响因素。本实验通过测定:叶绿素、脯氨酸、膜透性、POD、可溶性糖、MDA。研究小麦幼苗在盐胁迫的情况下生理的变化。 前言 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经常会遇到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如干旱、洪涝、低温、高温、盐渍以及病虫侵染等,这些对植物产生伤害的环境,又称为胁迫也就是植物的逆境。盐分胁迫主要是由渗透胁迫和离子胁迫组成的在盐分胁迫下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生理生化特性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有些变化是盐胁迫伤害的结果,是植物对逆境条件的消极反应,有些变化则是植物对逆境的积极反应,有利于对不利环境条件的适应。盐分对植物的伤害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1)吸水困难:根吸收水分减少,木质部水势下降,运入生长区的水分减少,因而抑制生长,同时也影响到对其它离子的吸收。Na+造成土壤导水性能的降低,改变了土壤溶液的渗透势,造成吸水困难,明显降低了植物的叶面积、株高、干物质量,减少了禾本科植物的分蘖数和籽粒数等。 (2)生物膜破坏:类囊体膜含有大量的糖脂和不饱和脂肪酸,与光化学反应密切相关。膜脂的不饱和度增加有利于类囊体膜光合特性的维持。盐胁迫下,Na+可置换细胞膜结合的 Ca2+,膜结构遭到破坏,功能改变。细胞膜选择透性遭到破坏,细胞内的钾、磷和有机溶质外渗,胞外离子如钠、氯大量进入细胞,造成胞内离子平衡破坏。研究证明 NaCl 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主要伤害了细胞的质膜,使膜脂发生过氧化,导致过氧化产物 MDA 增加,质膜透性加大,细胞内离子平衡失调,代谢紊乱,生长受到抑制。 (3)生理紊乱:盐分过多会降低蛋白质的合成速率,相对加速储藏蛋白质的水解,造成体内氨基酸的积累过多,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和氨,对植物造成伤害。盐分过多也抑制光合速率,叶绿体趋于分解,叶绿素被破坏,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干扰,气孔关闭,光合下降。 总之,在盐分胁迫下,植物会产生一些反应,以忍受或适应盐的环境。 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1.1 实验原材料 小麦经过不同浓度的盐溶液(0、0.2%、0.4%)处理24h后的新鲜小麦

抗逆锻炼与植物的抗逆性

抗逆锻炼与植物的抗逆性 耶兴元1 ,仝胜利1 ,马锋旺 2 (1.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信阳4640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对植物在逆境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适度逆境胁迫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依据植物在逆 境下的生理基础,把抗逆锻炼应用到生产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提出了在植物抗逆锻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抗逆锻炼;植物;抗逆性 中图分类号:Q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916(2005)022******* The rela tiv ity between hard i n ess exerc ise and the hard i n ess of plan t YE Xing -yuan 1 ,T ONG Sheng -li 1 ,MA Feng -wang 2 (1.Xing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Xinyang 463600,China; 2.Northwest Sci -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Yangling 712100,China ) Abstract:The physi ol ogical reacti on of p lant under stress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hardiness can be i m p r oved thr ough app r op riate stress was questi oned .According the base physi ol ogical of p lant under stress,the hardiness exercise was app lied in p r oducti on and p ractice .It p r oved that there were s ome hardiness effects on p lant by hardiness exercise .And als o,the p r oble m 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and the directi on t o further research were put for ward . Key words:hardiness exercise;p lant;hardiness 抗逆锻炼是植物处于适当逆境环境下,利用植物对外界刺激有一定的反应能力,使之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具有一定抗逆性的方法。抗逆锻炼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技术措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抗逆锻炼的理论基础 适度的逆境可以引起植物细胞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并不会引起对植物的伤害,而且植物可以在以后的逆境中获得对逆境的抗性。植物在适度逆境下,细胞内会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活性氧激发了细胞内的抗氧化机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 )、过氧化物酶(P OD )、过氧化氢酶(CAT )等酶的活性会相 应增强,而且细胞内的非酶保护物质也会增加,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抗坏血酸(AS A )、维生素E (V itE )等的含量都会升高以清除植物体内的活性氧和自由基,从而维持植物细胞内的生态平衡,使细胞免遭氧化伤害。刘文革等[1] 研究表明,通过对密枚的不同倍性西瓜品种的幼苗进行4d 、10℃的预冷处理,然后在5℃下低温胁迫8d,西瓜幼苗的耐低温能力明显提高,冷锻炼诱导了多倍体西瓜S OD 、P OD 活性大幅度提高,降低了丙二醛(MDA )的含量,增强了西瓜耐低温胁迫的能力。有研究发现,低温锻炼可以诱导一系列与低温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拟南芥上有Cor6.6、Cor78、Cor47、lti30等基因的表达;在小麦上有W es120、W es19、Cor39等基因的表达,在油菜上有Bn115、Bn28和BnC24A 基因的表达。植物在热锻炼下体内会合成一类热激蛋白(HSP ),HSP 具有分子伴侣(Chaper ones )功能,能防止蛋白质热变性,也可使 变性的蛋白质复性[6] 。因此在植物的耐热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何亚丽等[2]研究认为,热锻炼对高山茅幼苗耐热性有所提高,S OD 、P OD 、CAT 活性均有所升高,且细胞膜透性降低,HSP 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且大量的HSP 蛋白富集在膜组分中,其作用可能 收稿日期:2004-12-20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归人员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3-14) 作者简介:耶兴元(19782),男,陕西长安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园艺林学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果树抗性生理研究。 ? 17?第15卷 第2期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 .15No .22005年 6月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Jun .2005

植物抗逆基因研究进展_杨柳

植物抗逆基因研究进展 杨 柳1,2,张振乾1,2,宋继金3,谭太龙1,2,官春云1,2,刘忠松1,2 (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2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长沙410128; 3芷江县农业局粮油站,湖南芷江419100) 摘 要:干旱、高温、低温、高盐等极端条件对植物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为了减轻其不利影响,目前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在基因组成、表达调控及信号转导等分子水平上认识植物抗逆机理,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导入抗逆相关基因,改良作物的胁迫抗性。综述了植物抗逆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以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植物;抗逆性;基因工程 中图分类号:Q7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80(2010)02-0126-04 干旱、盐碱、金属离子和低温等逆境条件严重抑制植物生长发育,会引起植物植株生理生化、形态等方面的变化,甚至死亡。因此,开展抗逆研究、提高作物抗逆能力,能够使作物增产稳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借助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基因组成、表达调控及信号转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揭示抗逆的分子机理,并导入相关基因改良作物的胁迫抗性,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在农作物抗逆育种上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抗旱 当植物耗水大于吸水时,会使组织内水分亏缺,过度水分亏缺的现象称为干旱。旱害则是指土壤水分缺乏或大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的危害。干旱对植物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有:(1)降低细胞含水量,破坏细胞膜系统;(2)增加透性,降低光合作用;(3)使植物的物质代谢紊乱,生长发育迟缓、死亡。干旱胁迫可激活相关基因,如LEA蛋白、抗氧化酶和水孔蛋白等的转录,并导致编码蛋白的积累。植物抵抗旱害的能力称为抗旱性。 1.1 晚期胚胎发生富集蛋白(LEA蛋白) LEA蛋白在植物胚胎发育后期的种子中大量积累,低温、重金属、高盐,特别是干旱等逆境刺激均能诱导其转录和累积。LEA蛋白在逆境中有脱水保护、渗透调节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等作用[1,2]。LEA蛋白有LEA1~LE A66类,其中LE A1~LEA3与植物抗逆 收稿日期:2010-04-24 作者简介:杨 柳(1982-),女,湖南岳阳人,硕士,从事油菜育种研究。通讯作者:刘忠松。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 A8B01)。性相关。 Cheng等[1]利用基因枪法转化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获得转基因水稻株系,分析表明LEA2有较强的抗脱水作用。Stra ub等[3]研究发现,大麦HV A1(LEA3同源蛋白)与种子的干旱脱水有关,且干旱、极端温度及盐胁迫均可诱导其迅速在幼苗中表达。Xu等[4]研究转HV A1基因水稻发现,T2代对快速水分胁迫和高盐的耐受性较强,且与HV A1蛋白积累水平呈正相关,说明H V A1蛋白可防止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的损伤[5],有潜在的抗旱作用[6,7]。 1.2 水分通道蛋白(Aquaporin) 水孔蛋白存在于所有器官组织中,可分为4类[8],同一器官可表达多种不同类型的水孔蛋白[9]。水孔蛋白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受发育阶段和环境因素的调节。 野生马铃薯水孔蛋白ScP IP2a基因m RN A与果实成熟中细胞的扩张作用相一致[10],冰草M IP2A可能控制水分从木质部薄壁细胞流向木质部导管腔[11]。向日葵液泡水孔蛋白SunTIP7转录物在干旱胁迫下积累,表明其与干旱有关[12]。Kaldenhoff等[13]利用反义基因技术抑制拟南芥质膜PIP1b的表达,PIP1a的表达也被抑制,原生质体透性降低为对照的1/3,而根量增加5倍,说明根量的增加弥补了水孔蛋白数量的不足和导水率的降低。PIP2在拟南芥根皮层中大量表达导致根皮层水导度、渗透作用及伤流降低[14]。 1.3 Rubisco活化酶 Rubisco活化酶表达量的增加也可增强植物的抗旱性能[15]。干旱情况下,植物体内的ATP含量降低, Rubisco活化酶活性也随之降低,为减小干旱造成的不利影响,Rubisco活化酶的表达增强[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