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降水特征分析

济源市降水特征分析
济源市降水特征分析

福建省降水特性分析(逐月降雨量)

第29卷第2期黑 龙 江 水 专 学 报 Vol 129,No.22002年6月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llege Jun.,2002 文章编号:1000-9833(2002)02-0024-03 福建省降水特性分析 余赛英 (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福州 350001) 摘 要:在统计分析了大量降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揭示了福建省年降水量地理分布特征,降水量的年内月分配和年际变化特性。关键词:降水;特性;福建 中图分类号:P3331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ujian Province Y U Sai_yi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Investigati on Bureau of Fujian Prov.,Fuzhou 350001,China) Abstract:On stating and analyzing abundance of observed data of precipitation,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annual precipita -ti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the disciplinarian of annual distribution and multiyear variation of precipition in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precipitation;charac teristic;Fujian 收稿日期:2002-04-05 作者简介:余赛英(1968-),女,福建南平人,工程师。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介于N23b 33c ~N28b 19c , E115b 50c ~E120b 43c ,总面积为123876k m 2 。倚山面海,境内群山耸立,低丘起伏,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福建省濒临海洋,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东南季风及夏秋台风是我省降水的水汽来源,降雨是我省水资源的根本来源,对于水资源数量和时空分布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1 资料情况 采用44a(1956~1999年)完整连续的年降水观测记载的241站资料,以及降水资料系列有不同程度缺、漏,通过插补延长予以补齐的320站资料。供年降水量分析用的总站数561站,其中闽江247站,闽南区193站,闽东区66站,闽西韩江水系54站,外省周边1个站,平均每站控制面积221km 2(表1)。这是目前我省同步期最长且站数尽可能多的年降水量资料系列。经过认真审查和合理性分析,改正其中的错误,作为分析评价我省降水资源的可靠依据。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测站的年降水资料不同程度地缺失、中断等情况,分别视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给予插补或延长。 (1)对于个别日期或月份缺测的,一般用自然地理条件相近的邻近测站资料相关插补。 (2)对于个别年份缺测或中断停测的,一般采用年降水量相关法加以插补。 (3)对于近几年停测的雨量,用相应年份的年降水等值线图插补。 表1 选用雨量站密度表 分区名称站 数流域面积/km 2 站网密度/km 2#(站)-1 闽 江2475992224216闽东诸河661469722217闽南诸河1933582418516闽西韩江541226322711鄱阳湖、钱塘江11170全 省 561 123876 22018 注:各流域面积均为省内面积。 为保证相关插补有一定的物理成因基础和插补延长成果的质量,慎重选择相应的参证站。主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参证站与插补站在同一流域或相邻、距离较近,以使它们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 (2)参证站资料质量较好,系列完整且较长。 (3)相关程度较高,相关系数应在0180以上且可通过置信度的0105的t -检验。 (4)在有多个参证站可供选择时,优先选用同一流域或相关程度较高的测站。2 年降水量参数统计分析 对所选用的561站年降水量系列逐站进行频率统计分析,用P ó型频率曲线适线法求得各站的年降水量统计参数[1]:多年平均值,变差系数C v 及偏态系数C s 。目估适线时,当首尾点群难以兼顾时,多考虑频率在50%以右的点群,同时C s 值根据经验和分析,统一采用2C v 值。 将各站点年降水量统计参数的均值和变差系数C v ,分别绘制了/福建省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等值线图0和/福建省年降水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0。对统计参数进行合理性分

描述与阐释降水特征的过程与方法

描述与阐释降水特征的过程与法 前言地理高考如考?考什么?怎么办? (一)如考? (二)考什么? ——《考试大纲》中的考试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考试围 考试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容。 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 对所列考试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三)怎么办? 一、《考试大纲》中的“描述与阐释” 二、《课程标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 (一)世界地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6)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5.运用图标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地理中的““降水特征与成因”(6)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在地图上指出北地区、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资料比较区域的主要地理差异。 5.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智能,并举例说明其城

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知道它们的划分依据,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国季风的概念、特点、原因和影响范围,了解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二)教学难点 1.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我国降水特征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气温特征和气温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的图片展示了哪个自然因素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示不同区域的建筑形式) 学生回答预设:降水。 教师:(展示建筑所在位置,学生竞猜)刚才的图片反映的情况,我们结合我国年均降水量

的分布来看一下。请同学们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4个问题。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 2.年降水量超过1 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___岭、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1月份的___℃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岭、张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 6.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链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读图。】 教师:观察到现象后,我们需要思考原因,为什么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学生回答预设:西北内陆离海较远,东南靠近水汽源头。 教师:同学们的意思是含有丰富水蒸气的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运动,所以使得降水出现这种变化趋势,是什么推动了云的运动呢? 学生回答预设:风。 教师:由于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海陆性质差异明显,因此,每年夏季我国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来自大洋的风,温暖湿润,带来丰沛降水。在夏季风从东南进入西北内陆的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和不断受到山脉的阻挡,影响越来越小,所以我国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展示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年降水量柱状图) 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 1.四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吗?降水集中在哪个季节? 2.四城市的雨季长短有何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 1.不均匀,集中在夏季。

基于济源市思礼镇的河南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济源市思礼镇的河南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 蓝色天空——济源市思礼镇小城镇发展战略调研服务团队摘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赴济源社会实践团以“深入基层,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主题,自2011年7月11日至2011年7月18日对河南省小城镇发展的典范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城镇综合实力500强之一的济源市思礼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与调研学习。在坚持贯彻“服务社会,服务中原”的原则进行了多项社会服务性活动的同时,重点以济源市思礼镇为例进行了河南省小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拟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些许政策参考与建议,尽我等青年大学生所能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 本文首先对济源市思礼镇的综合发展条件与基础进行了调研分析,包括对其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等条件的综合分析评价,进而对其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发展战略、空间发展战略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地域发展政策制度等内容进行了十分详尽的调查研究与学习,最后在对其发展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之后,得出了对河南省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战略的若干指导性意见及建议。 主题词:思礼镇,小城镇,发展战略 一、发展条件分析 1、区位条件 位于济源市中北部,东于克井镇、天坛街道接壤、西与王屋乡为邻,南与承留镇相连,北与山西省阳城县搭界。

图1 济源市思礼镇区位图 图2 思礼镇卫星图

图3 思礼镇鸟瞰图 2、自然条件 思礼镇位于济源西郊,东与市区天坛办事处接壤,西北与山西省阳城县桑林搭界,北与克井镇相连,南与承留镇毗邻,全镇总面积69.7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总人口27000余人,耕地面积18000亩,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中心7公里。 思礼乡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大理石、石灰石、石英沙、铝钡土、铁、铜、铝等矿藏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思礼乡林果产品丰富,以优质红果、苹果、李子、梨子为主,年产量可达200万公斤,销往全国各地,其中以李子、红果为主生产的果脯,主要销往南方广州等地,黑木耳、香菇质优品高年产量可达50000公斤。 3、经济社会条件 3.1交通条件 思礼镇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郊,距市区3公里,济源是一座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济源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是晋东南、豫西北城市联接的结点,位居河南洛阳、焦作及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心地带,焦枝铁路、侯月铁路在境内交汇,207国道、新济公路、济阳公路穿境而过。济洛、济焦、济晋、济运高速

盘锦地区降水特性分析

盘锦地区降水特性分析 王冬梅, 李朋军, 侯晓磊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盘锦分局,辽宁盘锦 124000) 摘要:降水是水资源的补给源,降水的特性决定了水资源特性。降水量 及其时空分布取决于水汽来源、天气系统和地形等条件。水汽入流的方 向和地形等因素,对降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水汽的输 送量随着季节不同而有差异,从而形成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利用50a系 列资料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年内分配、年际间波动及多年变化等方面 对盘锦地区降水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降水;地区分布;时空分布;特性 1 自然地理概况 盘锦市位于东北松辽平原南部,辽河下游。地处东经121°34′~122°29′,北纬40°41′~41°41′。辖盘山县、大洼县和兴隆台、双台子区,境内有大、中、小河流21条,总流域面积3352㎞2。地势低洼平坦,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为退海冲积平原。盘锦海域为辽东湾浅海区域。海岸线从大辽河口至大凌河口,全长118㎞。 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分,寒暑悬殊。春季风大雨少,气候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朗,降温快;冬季寒冷,降雪少。 2 资料系列代表性分析 根据现有的雨量站降水资料观测年限情况[1-2],选用具有53a以上降水观测资料的站作为长系列代表站,用长系列降水主要统计参数均值和Cv值与不同系列的相应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从总体对比结果看,1956-2005年降水系列的主要参数与长系列更接近,比其他系列具有更好的代表性[3]。详见表1。 表1 盘锦地区雨量代表站不同降水量系列均值、Cv值对比

3 降水的特性分析 盘锦市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较均匀,东南部略高于西北部,从东南至西北降水量逐渐递减。纵观近50a各地降水资料,盘锦地区降水情况有以下一些特征。 3.1 降水的地区分布 从全地区的年降水量来分析[4],东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0~660mm,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0~620mm。 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20.41亿m3[5],折合成降水深为576.2mm。全市20%、50%、75%、95%频率的年降水量分别为24.22亿 m3、20.07亿 m3、17.09亿 m3、13.35亿m3,折合成降水深分别为683.9mm、566.4mm、482.3mm、376.8mm。 从流域分区看[6],大辽河是盘锦市降水量最高的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深630.9mm,辽河则是盘锦市降水量最少的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深544.4mm。年降水量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流域有大辽河、绕阳河,辽河和大凌河流域达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盘锦市流域分区降水量特征值见表2[7]。 从行政分区看,兴隆台区平均年降水量最高,为610.6mm,盘山县最低,为564.2mm,最高与最低相差46.4mm,因此说,全市各县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持平。各县区年降水量特征值见表3 。

城市规划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一:城市规划设计谁说了算 在烟台市东部海滨,一个能容纳4万人的新体育中心初展新姿。这个重要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就是由群众拍版的。 自1999年起,烟台市就开始试行“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及分区规划、风景区规划以及重要地段、新建居民小区、重要公共建筑和民众关心的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都要通过新闻媒体或举办展览、设公示牌等形式进行公示。 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实行两年来,共收到民众的建议和举报数百条。一些重要建筑项目甚至被民众否决。例如,烟台火车站改造工程设计方案没有通过民众的评议,工程就搁浅了;而烟台市体育中心的3个设计方案,经过民众投票,有一个方案获得多数选票,于是市政府决定,就按照这个方案施工建设。 试析: 1、分析烟台市的“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怎样评价根据民众投票多少来 决定城市规划方案的做法? 2、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怎样做到既吸取民意,又符合城市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要 求? 案例二:汉普顿市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 在一般社区,政府专家制定城市规划,公民学会按照规划安排生活。专家们努力工作以使公民的反对最小化。虽然公众可以在听证会上攻击这些规划,但通常规划者只是寻求对自己要做的决策得到批准。如果反对之声越来越大,就会迫使对规划进行修改。但即便如此,专业规划者仍然处于主管者的位置;下一轮规划还是他们控制。 在90年代初期,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这个有着13万人口的城市开始卓尔不群。 琼·肯尼迪(Joan Kennedy)还记得,当时传统的城市规划程序再也行不通了。她是该市的城市规划主任。她回忆说,她的机构刚刚起草好城市整体规划。 我们刚刚经过一种常规的、传统的公民参与程序,即你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告诉大家来参加会议。然后,把正在考虑要做的事情告诉大家。因此,我们声明,该计划将是整个社区未来发展的愿景。 接下来就是对规划委员会的公众听证会。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表面积与体积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表面积与体积 A级——夯基保分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 B.以三角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C.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相等,则该棱锥可能是六棱锥 D.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 解析:选D当一个几何体由具有相同的底面且顶点在底面两侧的两个三棱锥构成时,尽管各面都是三角形,但它不是三棱锥,故A错误;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或是直角三角形但旋转轴不是直角边所在直线,所得几何体就不是圆锥,故B错误;由几何图形知,若以正六边形为底面,且侧棱长相等正六棱锥棱长必然要大于底面边长,故C错误.选D. 2.如图是水平放置的某个三角形的直观图,D′是△A′B′C′中 B′C′边的中点且A′D′∥y′轴,A′B′,A′D′,A′C′三条线段 对应原图形中的线段AB,AD,AC,那么() A.最长的是AB,最短的是AC B.最长的是AC,最短的是AB C.最长的是AB,最短的是AD D.最长的是AD,最短的是AC 解析:选C由题中的直观图可知,A′D′∥y′轴,B′C′∥x′轴,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知,在原图形中AD∥y轴,BC∥x轴,又因为D′为B′C′的中点,所以△ABC 为等腰三角形,且AD为底边BC上的高,则有AB=AC>AD成立. 3.(2019·吉林调研)已知圆锥的高为3,底面半径长为4.若一球的表面积与此圆锥的侧面积相等,则该球的半径长为() A.5 B. 5 C.9 D.3 解析:选B∵圆锥的底面半径R=4,高h=3,∴圆锥的母线l=5,∴圆锥的侧面积S=πRl=20π.设球的半径为r,则4πr2=20π,∴r= 5.故选B. 4.(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我国古代《九章算术》里,记载了一个 “商功”的例子:今有刍童,下广二丈,袤三丈,上广三丈,袤四丈,高 三丈.问积几何?其意思是:今有上下底面皆为长方形的草垛(如图所示), 下底宽2丈,长3丈,上底宽3丈,长4丈,高3丈.问它的体积是多少? 该书提供的算法是:上底长的2倍与下底长的和与上底宽相乘,同样下底长的2倍与上底长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完整版)降水特征

一天里,什么时候最爱下雨 原韦华 新闻背景 随着夏天的到来,雨水逐渐增多,北京的汛期也到了。 那么,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有可能降雨?不同时段的降雨又往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细心的读者可能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而科学工作者则给出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最早被提及的降水日变化现象是“巴山夜雨” 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体会,降水在一天之内不是均匀分布的,有些时间段特别容易下雨,而有些时间段很少有降雨,这就是降水的日变化。 最早被提及的降水日变化现象当属“巴山夜雨”,这早在唐朝的诗歌中就得到体现。最著名的恐怕要算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述的浪漫意境;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叙述,“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此外李白、王维以及其他朝代的诗句中也多有提及蜀中的夜雨特点。基于现代化的观测数据也证实,四川盆地乃至我国西南诸多地区均存在夜雨的降水特征,可见蜀中的夜雨自古已然,并不是现今才有的现象。 ()为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前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对于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中国气象局的宇如聪研究员和他的研究团队全面揭示了我国大陆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在长江上游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峰值通常出现在凌晨0时前后;长江中游地区,降水峰值则在清晨6点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主峰值则集中在下午时段;整个长江流域的夏季降水峰值呈现自西向东滞后的现象。 华南和东北地区主要为午后的降水峰值。陆地上夏季的午后降水峰值较为常见,这通常是由于太阳辐射加热的日变化,致使午后温度较高,暖空气上升造成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发生。陆地上的夜间降水峰值的成因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有局地的山谷风的作用、低层风场的作用以及云层的辐射效应等等。 然而,在冬季,无论是我国的西部还是东部,雨、雪则常常在夜间降落,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描绘的那样。

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

第三章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 (2) 3.1 华北降水特征 (2) 3.1.1 年降水 (2) 3.1.2 降水年内分布 (3) 3.2 华北降水变化 (4) 3.2.1 年变化 (4) 3.2.2 季节变化 (5) 3.2.3 空间分布 (7) 3.3 小结与讨论 (11)

第三章华北地区降水量及其变化特征 在讨论城市化对华北降水序列影响之前,首先对华北降水及变化特征做一详细的分析,以便下文进一步的分析。 3.1降水量特征 本节讨论降水量变化特征所采用的资料为1971—2000年累年均值。 3.1.1 年与季降水量分布 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在200—1000毫米之间,平均降水量为535.8毫米。南北差异较大,各地分布不均,从华北年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基本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华北西北部内蒙古地区为少雨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华北东南部的河南、山东以及安徽和江苏北部为多雨区,年降水量大多在600毫米以上。 图3.1 华北年降水量分布图(毫米) 图3.3为华北各季节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各季节分布趋势与年分布相似,依然是南多北少。春季,平均季降水量为83.3mm,内蒙地区季降水量在50mm 以下,区域中部大部分地区在50-100mm,南部部分在100mm以上。夏季,平均季降水量为332.4mm,西北部内蒙地区季降水量较少,在250mm以下,华北

西部陕西、山西季降水量也相对较少,在250-300mm,华北东部季降水量多于西部,东南部季降水量最多,在400mm以上。秋季,平均季降水量为102.6mm,分布同夏季相似,但大部分地区季降水量多于春季,100m线北移。冬季,平均季降水量为17.5mm,华北北部大部分地区在10mm以下,安徽和江苏北部一带季降水量超过50mm。 春季夏季 秋季冬季 图3.3 华北各季节降水量分布 3.1.2 降水年内分配 根据华北各气象站月降水资料,利用区域平均方法建立华北地区月降水量序列。华北降水以7月最多,8月次之;1月最少,12月次之。华北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夏季三个月,降水量达332.4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2%;冬季各月降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测试题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测试题 001 一、选择题: 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A ) A.棱台B.棱锥C.棱柱D 答 案: A 从俯视图来看,上、下底面都是正方形,但是大小不一样,可以判断是棱台. 2.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A ) A.B.C.D. 答案:A 因为四个面是全等的正三角形,则S 表面积 =4S 底面积44 =?=. 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B ) A.25πB.50πC.125πD.都不对 答案:B 长方体的对角线是球的直径, 4.底面是菱形的棱柱,其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侧棱长为5,它的对角线的长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 D ) A.130 B.140 C.150 D.160 答案:D 设底面边长是a,底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 12 l l ,,而222222 12 15595 l l =-=- ,, 而222 12 4 l l a +=,即22222 1559548485160 a a S ch -+-====??= ,,. 5.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D )A.9πB.10π C.11πD.12π 答案:D 解析:从三视图可以看出该几何体是由一个球和一个圆柱组合而成的,其表面积为22 411221312 Sππππ =?+??+??=. 002 6.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D )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俯视图正(主)视图侧(左)视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从选项看只要判断正方体的三视图都相同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003 二、填空题 7.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 ,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1:. 答案:1: 333333123123123:: ::::1::1:r r r V V V r r r ====. 004 8.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尺寸的长度单位为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3 m 3. 解析:这是一个三棱锥,高为2,底面三角形一边为4,这边上的高为3, 1 2436V =???. 005 9.若某几何体的三视 cm )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 体积是 18 cm 3. 答案:18 解析:该几何体是由二个长方体组成,下面体积为1339??=,上面的长方体体积为 3319??=,因此其几何体的体积为18. 006 10.一个正方体的各顶点均在同一球的球面上,若该球的体积为,则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24 . 答案:24 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 解析:由 3 43 R π=得R ,2R =,所以2a =,表面积为2624a =. 007 三、解答题: 11.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所有棱长之和之和为24,求长方体的对角线长; 解:设长方体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则 所以,对角线长5)(2)(2222=++-++=++=ca bc ab c b a c b a l .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洛阳、孟津、新安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地处北纬34o53′~35o16′,东经112o01′~112o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地理坐标:北纬35.10°~35.11°,东经112. 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 地形地貌 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山西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范围内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2.1.3 地质构造 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开封坳陷。西北部表现出地糟型构造特性,东南部显示出地台型构造特征。 本项目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区太行山台拱与华北拗陷的接壤地带,属太行山复 图2-1 项目区域地形地貌图

最新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此次我规划的区域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其气候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等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南京属于夏热冬冷的典型。所以我决定以南京作为一个目标物,将规划场地放置在南京,以获得更为精确的规划。 建筑规划 南京概况: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亚热带季风气候。老南京都打趣道:“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所以

说南京属于标准的夏热冬冷地区。苏南经济板块成员,江苏与安徽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城市,是长三角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下游主要港口,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2014年,即将举办第二届青奥会。这些都将形成对南京城市规划的严峻考验。 面积:总面积6597k㎡,建成区面积752.83k㎡(2012年),面积算不上最大,人口816.1万人(2012年),人口密度高,这就由于历史上它是六朝古都,名胜古迹,古典院校众多,同时属于省会,经济 发达,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打工者、 学生等人群。同时因为长江的流经,造成 了江南江北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差 异,也导致了江北承担了工业的重担。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 雅、创业创新,这就注定了南京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对南京的气候,交通,经济等各方面规划都提出了高要求。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又是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一、知识要点 1.多面体的概念 一般地,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旋转体的概念 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温馨提示:同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不同的轴旋转所形成的旋转体不同. 3、简单的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 旋转体结构特征图形表示法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 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 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 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 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平 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 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 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 侧面的母线 圆柱用表示它的轴的 字母表示,左图中圆 柱表示为圆柱OO′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 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 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圆锥用表示它的轴的 字母表示,左图中圆 锥表示为圆锥SO 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 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 圆台.与圆柱和圆锥一样,圆台 也有轴、底面、侧面、母线 圆台用表示轴的字母 表示,左图中圆台表 示为圆台OO′ 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 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 体叫做球 球常用表示球心的字 母表示,左图中的球 表示为球O. 温馨提示:(1)几何体都是由表面及其内部构成. (2)球的常用性质 用一个平面去截球,截面是圆面,而且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的半径r有下面的关系:r=R2-d2,当d=0,截面过圆心,叫做大圆,其圆周上两点劣弧的长叫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4、简单组合体 (1)概念:由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叫做简单组合体.常见的简单组合体大多是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成的. (2)基本形式: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另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二、例题讲练 例1、根据下列关于空间几何体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 (1)由6个平行四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2)由7个面围成,其中一个面是六边形,其余6个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3)由5个面围成的几何体,其中上、下两个面试相似三角形,其余三个面都是梯形,并且这些梯形的腰延长后交于一点。 【活学活用1】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长安区分区规划分析 大家上午好,我们小组选择的案例为西安市长安区的分区规划分析。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现今西安城的旧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所以长安的城市规划可追溯到几千年前。 1.古长安城城市规划 周代的长安城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的九宫格局。 由图可以看出,古长安城的大致规划为:皇城在整个城市偏北,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左右分别有用于贸易用的东市和西市。 2.现代西安的分区规划 2009年7月6日,西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市规划局组织编制的《西安市分区规划》,此次规划涵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临潼、阎良、长安等九个区,其大致规划图如下:

长安区是西安市的九大分区之一,其分区规划要综合考虑现状和规划、旧城改造和空间形态布局等方面因素,规划期限为2008~2020年。 一、规划原则 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 2、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强度,相应调整各项用地的性质和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适应西安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 3、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应当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市民的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长安区的可居住性和方便舒适程度,使整个地区成为市民能够安居乐业、国内外人士乐于来此工作、学习、居住和游览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高效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示范区; 4、弹性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是针对未来的发展计划,而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因此,规划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西安中心区的建设,长安区的中心作用将发生转变,长安分区规划应当预先做出规划安排。但在新旧交替的一段时间中,长安区仍将承担城市副中心的作用,因此,规划调整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5、可操作性原则:分区规划的编制,一方面应当成为上一层次完善、下一层次规划的依据,成为开展下一层次规划的指导;另一方面,分区规划应当与政府对城市建设开发的控制管理的方式相结合,应充分研究城市土地使用的可变性。规划的内容要充分体现实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易于操作管理。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为例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城市规划原理 案例分析 例题

实例一 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 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

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 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因此,教育部门拟对两处用地进行合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市政府批准,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出让,开发公共设施项目,用置换来的资金在中心区外围校址旁边征用一块用地,建设一座标准中学。

降水特点的描述和原因分析

气候专题复习 二、降水特点的描述和原因分析 (一)案例 1、(08年四川卷)36.(36分)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10分) 答案: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 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2、(2010年北京卷)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8分) (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 (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 (1分)冬季(7月)多雨;夏季 (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 (7月)受西风控制。

3、(2010·福建卷)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 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 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 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 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 (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 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 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 地形分布特点。(12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 解释原因。(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