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对农作物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_何群华

全球变暖对农作物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_何群华
全球变暖对农作物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_何群华

·综述·

全球变暖对农作物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何群华1,乐向晖2

(1.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广东广州 510045;

2.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提 要:全球变暖已经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根据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长气候的影响,综述了近几年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种植制度及病虫害等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农业相关方面应对全球变暖的对策。最后根据目前研究的现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并展望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全球变暖;农作物;温度;影响;对策

IPCC(2007)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强调[1],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并将对未来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其中对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及沿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影响最为严重。农业生态系统受气候和天气的制约最大,全球变暖将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态环境、生产布局和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国家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笔者旨在介绍农作物对于全球变暖响应的研究进展,从而掌握、遵循和充分利用气候变化规律,趋利避害,使农业生产获取最佳效益。

1 全球变暖及全球变暖对降水的影响

全球变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是人类活动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驱动力;二是农业和工业活动排放的C H4、CO2、N2O、PFC、HFC、SF6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后,通过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三是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源汇变化和地表反照率变化,进一步影响气候变化。IPCC(2007)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2],全球变暖已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过去100a (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74℃(0.57-0.95℃);2005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379mg/kg,为65万a来最高;过去50a观测到的大部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90%以上的可能性)由人类活动引起;与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1.1-6.4℃,高温、热浪以及强降水频率可能增加,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强度可能加强。

在过去的100a里,两极平均升高温度是全球平均升高温度的两倍,海洋吸收了进入大气中80%的热量,海洋温度升高导致了海水膨胀,最终提升了海平面。海洋表面的蒸发量提高,导致全球平均降雨量增加。从全球范围总的趋势来看,中纬度地区降雨量增大,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的降雨量下降,而南半球的降雨量增大[3]。降水量是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降水量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有增加的趋势,但是由于降水量的变化在不同区域是不同的,其产生的影响也有正、负效应之分[4]。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降水量的增加对农作物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全球范围的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发生变化,从而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2 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长各个因素的影响

农作物生态系统是人类强烈干预的人控系统,其自我调节机制很薄弱,是全球变暖的主要承受者和受害者。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总的来说,弊大于利。IPCC(2007)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预计,到2020年,东亚和东南亚粮食产量将增加20%,然而亚洲中部和南部粮食产量降低30%;气候变化将增加我国东北、西北和高原地区的粮食产量,

·

121

·

2008(5)陕 西 农 业 科 学

*收稿日期:2008-06-26

 通讯作者:乐向晖。

减少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的粮食产量;澳大利亚南部和新西兰整个东部的粮食产量减少;同时,新西兰西部和南部靠近河流的区域,由于耕作时间变长,霜冻减少,雨量增多,其粮食产量增加;在北欧,气候变暖减少了供热的需要,增加了粮食产量,但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其弊大于利;拉丁美洲粮食产量预计降低;北美在本世纪初气候变化缓和,粮食产量预计增加2%-20%;在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条件下,俄国每个世纪有1-3a 会发生粮食短缺[5]。

不同区域变化不同,而且降水量以及增温的范围都会影响产量。从全球范围看,中、高纬度地区的温度与工业前相比升高1-3℃,农作物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在低纬度地区,尤其是季节性干旱地区和热带地区,温度虽然升高了1-2℃,但农作物产量呈减少趋势。一般而言,温度升高1-3℃,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然而高于这个温度范围,可能会造成农作物产量的减少。从全球范围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看来,将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势在必行。

2.1 全球变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作物产量波动加大,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温度、降水量、太阳辐射、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CO2浓度。同时,各个因素间存在相互关联的作用。温度升高,有效水分减少,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对CO2的有效吸收,减弱作物的光合同化过程和强度。Wei Xiong[6]研究表明在不考虑CO2作用的前提下,温度升高超过2.5℃,稻谷、小麦、玉米的产量持续下降;而温度过高更可能使农作物受到高温胁迫的影响,使光合作用受阻,甚至中断或者终止作物的正常生育过程[7]。另外温度升高会导致蒸发率过高,可能抵消因CO2增加而提高的水分利用率,导致作物的水分胁迫更加严重[8];农作物的呼吸消耗也将随着温度升高而呈指数递增,直接导致光合同化产物被植株自身为维持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温度的升高还会使土地更多地氮元素以N H3,N2O和NO3-形式遗失[9],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全球变暖预计会改变水循环的强度[10],但农田水分的可用性与作物冠层的结构和根层的储水能力有密切关系,这就增加了季节性降水分布和强度变化对农作物影响的不确定性。温度和降水对于不同农作物有不同影响,对于高粱属作物,其产量随降水量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降水和温度对于玉米产量有相互制约的影响。也有部分研究显示[11],当降雨、土壤和温度三者的改变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致使农作物歉收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的减少,而不是温度的升高。

引起全球变暖的CO2浓度上升同样对农作物有重要的影响。CO2浓度上升可促进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提高植物水分利用率,并且可以减少O3的毒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作物对于病虫的抵抗力[12],因此将可能提高作物的产量。但CO2浓度的升高也会致使作物吸收的碳元素增加,氮元素减少,作物蛋白质的含量降低,导致作物质量下降[13]。因此,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受CO2浓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平衡关系。但若降水量、CO2浓度同时增加,温度升高时蒸发便加剧,降水蒸发差则为负,土壤有效水分将会变少,因而并不能提高农作物对CO2的吸收。

气温升高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有机质中碳的含量而对农作物产生影响。土壤有机质中的碳是地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全球碳循环,有机质分解产生的CO2和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气温升高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土壤有机质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其中温度是支配其分解速率的重要环境因素,其含量沿着降水减少和温度升高的梯度而减少[14]。温度升高1℃,植物能吸收的速效氮肥释放量将增加4%,释放期将缩短3.6d,因此,要保证原有肥效,将增加农业成本,并且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加重。

2.2 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种植制度、地理分布及生育期的影响

气候变暖将使我国作物种植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一些学者曾预测,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农作物三熟制的北界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三熟制的面积可能扩大1.5倍,一熟制的面积将减少23%。而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冬季气候变暖,越冬作物种植区北界向北扩展;气候变暖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多熟制向北推移[15]。

除了作物种植制度发生改变外,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也将发生变化。有研究结果显示[16],华北目前推广的冬小麦品种将无法适应变暖的气候,比较耐高温的水稻品种会在南方占主导地位,并且向北方稻区发展,而东北地区玉米的早熟品种逐渐被中、晚熟品种取代。黄梅丽等[17]根据广西1961-2005年的气温资料,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发现广西作物的种植北界将向北移,种植高度

·

122

·陕 西 农 业 科 学2008(5)

普遍提高。

与此同时,全球变暖对植物的生育期也发生了改变。王建恒等[18]采用黑龙港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气象和农气观测资料,分析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得出结论:气候变暖使得冬小麦播种期向后推延,返青期提前,对冬小麦增产有利,也利于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和产量提高;对于棉花生产,终霜期明显提前,初霜期略有推迟,霜期变短,生育期平均延长,霜后花率降低,棉花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温度升高可延长全年生长期,对无限生长习性或多年生作物有利,而对生育期短的作物来说是生物量减少。在生育期气温每升高1℃,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全国平均缩短16d,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的时间减少[19]。

2.3 全球变暖对病虫害的影响

气候变化(尤其冬季增温),北方许多害虫和病原物容易越冬,使病源和虫源有效越冬基数增大,病虫的分布区可能扩大;温度升高使害虫生长季节加长,一年中害虫世代数增多,农田多次受害的机率增大;温度升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作物生长速度加快,导致植物含氮量下降,农业害虫需要摄取更多的植物以满足自身营养需求,农作物的改变和复种指数的增加都可能有利于害虫和病原物的传播和危害。同时,气候变暖,作物种植区的迁移改变作物病原体的地理分布,热带的病原和寄生组织将会扩展到亚热带甚至温带地区[20]。因此,全球变暖将导致农作物容易感染虫害而产量下降。

3 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农业对策初探

全球变暖以及由于全球变暖对农作物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以及难以准确预测的,有有利的作用,也有不利的作用。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其负作用大于正作用[21],因此必须加强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3.1 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调整种植制度与结构[22],研究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确定农业发展的重点,与农业技术的政策与导向

预计全球变暖后因积温增加和生长期的延长,一熟区的南界将北移250-500km,双季稻区和三熟区北界也将北移[23]。因热量条件的改变,复种面积将扩大,复种指数将提高,对水分的需求增加,未来水分将取代热量成为复种面积扩大的主要限制因素。对此,必须要研究因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必须做出的调整,以适应未来的气候变化。A.J.Challino r[24]等采用G LAM作物模型研究农作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时,发现在平均温度和极端高温的条件下只要作物的灌溉合理,极端高温的消极影响会降低。这对农作物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3.2 选育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适合不同气候年型下的作物种类及生态类型,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根据气候条件的可能变化,加强气候预测模型研究,通过模拟实验和田间试验,以确定其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

气候变化将会对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是对作物的抗逆性要求:耐高温、耐干旱、抗病虫害,以应对气候变暖和干旱的影响,抗紫外线;耐盐碱,即使在海平面升高,沿海滩涂盐碱加重时也不影响对滩涂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其次是对作物的生理特性要求:高光合效能和低呼吸消耗,即使在生育期缩短的情况下也能取得高产优质;对光周期不敏感,即使在种植界线北移时也不因日照条件的变化而影响产量[25]。最后,对于农作物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一年生作物,还要考虑到常年生作物受气候影响的情况。研究表明[26],气候的改变使原来利于常年生植物(杏树、葡萄树、橘树、胡桃树、梨树等)生长的环境改变,致使产量降低,而且气候对其生长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

3.3 研究高温热害、干旱等农业灾害的机制和规律,提出适应、抗御的途径与措施,改进农业技术措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及预防工作

气候变暖和干旱将使缺水问题成为困扰中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7],因此在农业技术上应采取相应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减少秋粮种植面积,扩大夏粮种植面积,可减少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改善灌溉系统和灌溉技术,加强用水管理、实行科学灌溉;改进抗旱措施,推行农业化学抗旱;改良覆盖栽培技术,可用桔杆覆盖免耕法以减少风蚀和提高地力,用薄膜覆盖抑制蒸发、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病虫害等[28];合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化学农药,保护生态平衡。

3.4 改善农业气候生态环境,推行生态农业,采取必要措施,减缓“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和速度[29]

在建设集约高产基本农田、制止滥砍滥伐的基础上,通过绿化造林、农林结合、有机物还田、少

·

123

·

何群华等:全球变暖对农作物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

耕或免耕覆盖等措施,增加单位土地上的林木生长量和土壤有机物含量,使两者逐步成为吸收大气CO2的重要调蓄库[30]。农业释放的另外两种重要温室气体CH4和N2O,也应通过改进水田管理、改良草食畜种及饲养技术、控制化学氮肥使用及反硝化过程等途径加以有效抑制[31]。

4 结语与展望

全球气候变暖而伴随的降雨量的变化、CO2浓度的升高、土壤有机质的流失都对农作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它对农作物生育期的影响使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和农作物的产量都会减少,尤其对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病虫灾害也会由于变暖的条件下容易发生而导致农作物的损害或减产,预计到2020年,“雨养”作物的产量将会降低50%。

针对全球变暖的现状以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切实可行的对策研究也是较为迫切的。虽然全球粮食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损失可能会与由于技术提高而使粮食相对平衡,但区域间的差异可能很明显。由于农作物所处的生态系统很复杂,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难以确切模拟,而且从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到,不同的模拟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也有一些差距,同时大多数的模型都是静态的或是经验–统计模型,精度不高,分辨率低,不能满足多层次的研究需要。因此,今后此领域的研究要注意研究方法的更新以及综合化发展趋势,将传统研究方法和新技术手段不断融合,提高动态模式模拟的可信度,形成综合的研究方法体系,为全球变化区域层次的集成研究提供方法上的保障。同时,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异常气候出现的概率增加,应该加强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limate Change2007:Impac ts,A daptatio n and V ul-

ne rability.Wo rking G ro up I I Contribution to the I n-terg ove rnmental Panel on Clima te Chang e Fo urth As-se ssment Repo rt.T he8th Session of W or king G roup

II o f the I PCC,Brussels,A pril2007.

[2]Climate Change2007:T he Science of Climate

Cha ng e.Contributio n of Wo rking G roup I to the

Fo urth A ssessme nt Repo rt of the Interg ove rnme ntal

Pa nel o n Climate Change[M].Cambridge univ ersity

P ress,2007.

[3]H oughto n J T,Jenkins G J,Ephrauns J J.Climate

chang e:the IPCC scientific a ssessment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 ersity Pr ess,1995.

[4]周平.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产生的可能影响与对

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16(1):1-4.

[5]A lcamo,J.,et al..A new asse ssment o f climate

chang e impacts o n fo od production sho rtfalls and wa-ter availability in Russia[J],Global Env ir onme ntal

Chang e.2007(17):429-444.

[6]Wei Xio ng,Erda Lin,Hui Ju,Yinlo ng X u.Climate

chang e and critical thre sholds in China's fo od security

[J].Climatic Change2007,81:205-221.

[7]P olley,H.W.I mplicatio ns o f atmosphe ric and cli-

mate chang e fo r cro p yie ld and w ater use efficiency

[J].Cro p Sci.2002,42:131-140.

[8]Jeff rey T.Baker,Yield response s of so uther n U S rice

cultiv ars to CO2and temper ature[J].A gricultural

and F ore st M e teo ro log y,2004,(122):129-137. [9]S.Dueri et al.Climate chang e affects farm nitro gen

loss–A Sw iss case study w ith a dynamic fa rm mo del [J].A g ricultur al Sy stems,2007,(93):191-214. [10]林而达,王京华.全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J].地球科学进展,1995,10(6):597-604.

[11]Robert M endelso hn.WH A T CA USES C RO P F AI L-

U RE?[J].Clima tic Change,2007,81:61-70. [12]Jǜrg F uhre r.A g roecosy stem respo nses to co mbina-

tio ns of elev ated CO2,ozone,and global climate

chang e[J].A griculture,Eco sy stem s and Enviro n-ment,2003,(97):1-20.

[13]F.Ludwig,S.A sseng.Clima te change impacts on

w hea t production in a M edite rranean enviro nment in

We ster n Australia[J].A g ricultur al Sy stems,2006,

(90):159-179.

[14]X iao Hui Iin.Climate chang e in re1ation to soil o r-

ganic ma tte r[J].Soil and Env ir onmental Science,

1999,8(4):300-304.

[15]董安祥,陆登荣.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气候变化及

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

23(2):195-200.

[16]王长燕,赵景波,李小燕.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的农

业适应性对策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6,29(5): 646-653.

[17]黄梅丽,丘平珠,黄雪松等.广西气候变暖及其对农

业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

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

[18]王建恒,王荣英,等.黑龙港地区主要农作物对气候

变暖的响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

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 [19]周林,王汉杰,朱红伟.气候变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

麦生民及产量影响的数值模拟[J].解放军理工人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76-82.

(下转第159页)

·

124

·陕 西 农 业 科 学2008(5)

2.7 建立内部报告控制制度

为了满足单位管理人员日常控制的需要,应建立内部管理报告制度,及时提供经济业务方面的重要信息.如货币资金报告、资产负债状况报告、对外投资报告,工程进度报告等内部管理报告,加强内部监督。

2.8 建立内部审计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监督可以由所在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来执行,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客观地公正地进行审核和稽查。内部审计是监督、检查和评价内控制度的质量和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此外,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保证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除了严格的内部审计外,还可以借助必要的外部社会性质的审计控制,外部控制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可以改善会计控制环境,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

2.9 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制度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计算机从事财务管理越来越普遍,尤其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信息的安全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加强电算化的控制势在必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过程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业务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因素。通过设立专门的审核人员对系统每笔业务进行合法性和准确性的审核,从源头上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定期或不定期核对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一致性。通过对凭证、账簿、报表数据的查询、打印,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做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损坏、泄露和被非法侵入。

参考文献:

[1]何海栋.高校内部控制及其构建[J].中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21(3):83-84.

[2]黑瑞卿.论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原则[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 280-281.

[3]翟星红.浅议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

[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3(2):62-64.

[4]潘庆阳.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会

计之友,2005,(7):34-35.

(上接第124页)

[20]刘雨芳,古德祥.气候变暖后我国作物害虫发生趋势

分析[J].昆虫天敌,1997,19(2):93-96.

[21]吴志祥,周兆德.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

对策[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10(2):7-

11.

[22]张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J].贵

州气象,2005,5(29):29-30.

[23]杨修,孙芳,林而达,等.我国水稻对气候变化的敏感

性和脆弱性[J].自然灾害学,2004,13(5):85-90. [24]A.J.Challino r et al.A dapta tion of cro ps to climate

change thr ough genoty pic r esponses to mean and e x-

t reme tempera ture s[J].A g riculture,Ecosystems

a nd Enviro nment,2007,(119):190-204.

[25]张宇,王馥棠.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生产可能影响的

研究[J].气象学报,1998,56(3):369-375.

[26]David B.Lo bell,Christo pher B.Field,Kimber ly

Nicho las Cahill,Ce line Bonfils.Impacts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on Califo rnia per ennial cro p yields:

M ode l projections with climate and cr op uncertain-

ties[J].A g ricultur al and Fo rest M eteoro lo gy,2006

(141):208-218.

[27]T ho mas A.Ag ricultural irriga tion demand unde r

pr esent and future clima te scenarios in China[J].

G lo ba l and Pla netary Change(2007),2008(60):

306-326.

[28]陈友祥,陈超,魏宏伟.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应对措

施[J].安徽农学通报,2005,11(3):79-83.

[29]郭李萍,等.减缓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吸收汇研究进

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9,14(4):384-390. [30]杨学明.利用农业土壤固定有机碳———缓解全球变

暖与提高土壤生产力[J].土壤与环境,2000,9(4): 311-315.

[31]Ray mond P,M otha,W olfgand Baie.Impacts o f pre s-

ent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 and climate v ariability

o n ag ricultur e in the temperate regions:No rth A-

merica[J].Clima tic Change,2005,70:137-164.

·

159

·

曾尚玉: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黄军,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近几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也随之产生了很多新的环境问题,影响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如直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冰湖封冻期缩减、陆地面积减少、中高纬生长季节的延长、动植物生长范围向南北两极和高海拔地区延伸、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 关键词: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锐减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on Ecosystem Huang Ju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bstract:The global climate has dramatically changed over the centuries, which features 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ming triggers a lot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decrease in bio-diversity, sea level rising, frozen earth melting, the period of freezing lake shortening, the shrinking of the land, growing time of the middle-high altitude prolonging, the scope of the animal and plant extending from the pole to high altitude, and the anthesis advancing. Therefore, the global warming has affected a variety of aspects of the bio-system. Key words:Global warming; green-house effect; eco-environment; loss of biodiversity 1 引言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专家预估: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我国气候的变暖趋势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拓展 全球变暖我们能做些什么素材 湘教版

知识拓展:全球变暖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保持了两千多年相对平稳的温度后,现在的地球正在因为温室气体而发「低烧」,特别是二十世纪后期,比过去四百年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热。科学家研究报告表明,人类应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负责。 太阳辐射以光波进入大气层,为地球带来热量,有些辐射被吸收让地球暖化,有些则形成红外线反射回太空。大气中的水、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臭氧等气体,能吸收地表的红外辐射而成为地球的绝热层。它们是生命的保障,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全球温度将下降三十多度。 影响地球气温变化的关键不是温室气体的存在,而是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当浓度增加时,地球表面的温度就随之上升,导致地球变暖。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快速升高到380ppm,而且越来越高。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22倍,它在大气中的浓度正快速增长。 在上个世纪末,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大约0.6度,本世纪预计将上升1.4到5.8度。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就不断地出现。 整个地球的气候就像一个巨大的引擎,通过海洋的洋流和大气层的风流,把赤道的热量分散到南北两极。一般说来,赤道气温上升1度,南北极的气温就会上升12度。所以,对地球变暖最敏感的是南北两极,那里的冰川和冰盖正在不停地融化。 英国南极考察站前不久发表的近30年气象数据研究报告表明,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地球平均变暖速度的3倍。海水变暖,南极冰圈就开始融化,一旦部分融化,全球海平面就会上升。 北极的情况更糟。北极冰圈的厚度,从1970年开始明显减少,40年内减少了40% 。格陵兰岛冰川流失的速度在最近5年中加快了一倍。据估计,如果整个格陵兰冰盖融化,全球海面将升高7米,这意味着整个佛罗里达或者孟加拉都沉入海底。如果整个南极冰盖都融化,那将更可怕,届时全球洋面将升高65米。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冰川和海上浮冰层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 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耕作。温度升高将延长生长期,减少霜冻,二氧化碳的"肥料效应"会增强光合作用,对农业产生有利影响但土壤蒸发量上升,洪涝灾害增多和海水侵蚀等也将造成农业减产。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生物多样性:物种将大量死亡。北极熊和北极的其他动物将会像珊瑚礁水域的鱼一样成为主要受害者。?珊瑚礁、红树林、极地、高山生态系统、热带雨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威胁,生物多样性受损害。; 3(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有的科学家根据气候变化的历史数据,推测气候变暖可能破坏海洋环流,引发新的冰河期,给高纬度地区造成可怕的气候灾难。海平面上升最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 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 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 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种棵树 树木可以改善微观小环境的气候,保持空气湿度,因为它的光合作用能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碳,使空气更新鲜干净。此举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千磅。 使用荧光节能灯 如果把家中最常使用的三盏灯换成荧光节能灯,每年就能少排放二氧化碳3百磅。 重新设定空调温控器 冬季时将空调温控器比原来调低2度,夏天时则调高2度,这样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千磅。 检查热水器 保证家中的热水器温控器不要超过120华氏度,这样每年可少排放二氧化碳550磅。 回答者:8 - 一级2010-4-9 08:38 根本哈根的最后时刻,谁能许给世界一个未来? 100 多年间,人类经济发展依赖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这些燃料燃烧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引发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另外,约1/5 的温室气体是由于破坏森林、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而排放的。 据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范围将在1.1 摄氏度~6.4 摄氏度之间。从最新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速度看,地球气候已经开始朝着6 摄氏度~7 摄氏度的严酷升温发展,大大超出2 摄氏度的地球生态警戒线,几乎宣告生态系统的死刑,世界处在毁灭性气候混乱状态边缘。 从喜马拉雅冰川的悄然融化到南极冰架的轰然崩塌,从中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到北方严重干旱,从缅甸强热带风暴到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一场场触目惊心的灾难,使气候问题成为21世纪政治家之间最热门的话题。甚至有人预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可能是二战后最重要的国际会议,因为它涵盖了粮食、能源、环保、发展等全球性挑战,最有可能成为搭建世界新秩序的舞台。随着全球变暖和减排深入人心,“气候主权”、碳排放权,某一天或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人权并列,成为一国重要属性。 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和几十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全世界加速寻找新秩序的方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印尼总统苏西洛等政要在气候会议前发表了这样类似的观点:当世界面对多个危机考验的时候,答案就在于寻找共同之处。目前,世界面临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两大难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绿色经济。 当马尔代夫的政要用“水下内阁会议”的方式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和恳求的声音时,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全球变暖如果得不到遏止,将因此导致灭亡的物种,最终会蔓延到食物链的终端——人类。全球的媒体都在想尽办法为这次关乎子孙后代、影响人类未来的联合国会议造势。可是数天之后,当哥本哈根会场内,争吵和指责的声音代替了“人类共同的担忧”,通过媒体狂轰滥炸式的报道充斥着全世界人们的耳根。这时,善良的人们猛然发现,之前最猛烈的指

2021年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灭森林,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在百年内增加了25%。如果按目前CO2浓度的增加速度,到2100年大气中CO2含量将增加一倍。据联合国发布的评估报告,那时全球平均气温会比现在上升1.0~3.5℃,这将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厘米,从而淹没大片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严重问题。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全球变暖将是我们今后很大的威胁,如何应对全球变暖这将是人类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全球变暖原因危害应对措施 一.全球变暖的原因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日趋变暖。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全球变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摘要:全球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气温升高及降水量的变化等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最为重要的几个生态因子,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产量、生长发育、病虫害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已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其中不少影响是负面的或不利的。本文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趋势,对农作物生产、种植制度、病虫害的影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温度降水病虫害 引言 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于气候变化加剧而引起的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成分改变等等,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农业是对天气变化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因为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到目前为止,农业还没有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气候变化对农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诱发的自然灾害将造成农业生产的波动、危及粮食安全、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早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采取适应性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气候变化是气候平均状态出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10 年或更长时间)的变动,具体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1.气候变化的特点 (1)平均温度明显上升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明显增加,造成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起全球的气候变化。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0.44~0.80℃。中国近100 年来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达到0.5 ~0.8度,比同期全球增温平均值略高。如果年平均温度上升1度,大于或等于10度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15天左右,这对于农作物生产来讲具有重大影响。 (2)降水出现区域性与季节性不均衡 温度的提高会加快地表水的蒸发,导致水循环加剧,暴雨出现的概率增加,虽然降水量很大,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各地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时空分布也会显著改变。降水既会出现区域性不均衡, 也会出现季节性不均衡,即在农作物最需要水的时候出现季节性干旱,从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过去的概念是中国西北部缺水,今后在中国南方也可能出现季节性干旱,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3)极端气候现象增多趋强 极端气候现象指一些在特定地区和时间的罕见事件,极端气候现象的罕见程度一般相当于观察 到的概率密度函数小于10%,这些极端气候现象包括干旱、洪涝、低温暴雪、飓风、致命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和全球变暖有关,也是气候变化的表现方面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总趋势下,大气的环流特征和要素发生了改变,引发复杂的大气——海洋——陆面相互作用,大气水分循环加剧,气候变化幅度加大,不稳定因素增多,导致这些小概率、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机会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系统的影响往往大于气候平均变率所带来的影响。 (4)冰川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 在内陆地区增温造成冰川退缩导致雪线上升,在南极冰川逐步融化、冰架面临坍塌,而北极冰帽正在持续消融中,漂浮在北冰洋上的成年厚冰块不断融化,这些因素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将会使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沿海地区洪水泛滥及严重破坏、侵蚀海岸线、海水入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常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练习

常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2018·中原名校五联)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表示,通过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发现,大约到2050年,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或许这个时间还要提前。据此回答1~2题。 1.“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B.沿岸暖流加强 C.极昼时间变长D.全球气候变暖 2.下图中与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夏季冰川融化,故选D。第2题,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关系密切,由于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保温效应明显,图中③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 关键原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面积毁林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2.影响:海平面上升;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 3.对策: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植树造林。 (3)培养新的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 (4)鼓励公众参与。

(5)加强国际合作。 累计距平值是指某要素值与多年平均值差值的累计值。下图示意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a)与年降水量(b)的累计距平值。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气温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的时段是( ) A.1965~1975 B.1975~1985 C.1985~1995 D.1995~2005 2.1965~1975年间,该区域气候趋于( ) A.暖湿B.暖干 C.冷湿D.冷干 3.2005~2015年间,该区域最可能( ) A.粮食单产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 C.土壤趋于干旱D.风力侵蚀加强 答案 1.C 2.D 3.A 解析第1题,读a图可知1985~1995时段,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曲线较平直,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较小,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C正确。第2题,该时段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均下降,说明该时段趋于冷干。第3题,2005~2015年间,该区域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升高,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升高,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上升,降水增多,水热状况较好,故该区域最可能粮食单产增加,A正确;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多,B错误;土壤趋于湿润,C错误;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大,风力侵蚀减弱,D错误。故选A。

全球变暖练习题(含答案)

全球气候变化限时练 一、原创填空题(先默写,不清楚的下课后查阅课本或资料,用红笔进行修改) 1.气候变化是____________ ___一种反映,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_____和____ 变化 2. 从19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虽然有___________,但总趋势是在_______________。全球气温的升高,很可能是人为排放的______________的数量增加。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它能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气温升高。 4海平面上升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_________,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5.影响农业 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________增加,__________延长,对提高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同时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_________的加重,造成_______________,这又会使作物减产。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________;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_______。 6.影响水循环 (1)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____________过程,可能使________加大,_________减少,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2)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加,气象灾害频发。_______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_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7.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背诵)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排)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 ②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少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④控制水田.垃圾场甲烷排放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增吸) ①如植树造林②防止森林火灾③保护原有植被④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①培育新品种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③建沿海防护堤坝 (4)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5)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①实行直接控制②应用经济手段③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二、选择题 1.除二氧化碳以外,甲烷.氟氯烃.CO等都被称为温室气体,其共同的原因是() A.吸收太阳辐射,使大气增温B.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能量 C.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温室气体相互反应放出能量 2.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B.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 C.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D.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 3.目前全球正在变暖,如果21世纪全球气温上升2.5 ℃,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A.海水蒸发旺盛,水循环更加活跃,海洋面积缩小 B. 随着海平面的上升,我国部分沿海有被淹没的可能 C. 俄罗斯的农田范围将会减小 D.我国橡胶种植面积扩大,粮食普遍增产 4.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A.气温是直线上升的 B.气温是直线下降的 C.气候总体上是波动式上升的 D.几乎是不变的 5.全球气候变暖,除了会引起海平面升高外,还会引起的环境变化有() ①中纬度温带地区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 ②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③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④由于海水蒸发旺盛,全球降水量将会大量增加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 B.臭氧层大气破坏 C.湖泊减少 D.大量燃烧煤.石油等 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D.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8.下列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加强国际合作 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9.为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下列设想,你认为最不可信的() A.大规模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人工降雨,增加大气湿度 10.距今1万年的气候变化:() ①气候冷暖交替仍十分明显②处于地质时期第四纪冰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的后期 ③气温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④与目前相比,气温要高得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高一A部地理第 1页 (共6页) 1/8/2016 10:03:42 AM高一A部地理第 2页 (共6页)

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开始关注气候变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影响的研究,尤其对"温室效应"导致的气温升高,CO2浓度升高对农业的影响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这里作者仅介绍了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水资源影响研究的结果。 1.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1.1 CO2浓度增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有助于作物生长,小麦、水稻、大麦、豆类等C3作物产量显著增加,但对玉米、高梁、小米和甘蔗等C4作物助长效果不明显。现有研究指出,在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可使C3作物生长且产量增加10%~50%,C4作物生长且产量的增加在10%以下(Kimball, 1983;王春乙等,1997)。然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助长作用(也称"施肥效应"),受植物呼吸作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固氮作用、植物生长阶段、作物质量等因素变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抵消二氧化碳增加的助长作用。 1. 2气候变暖对农业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的影响 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从而导致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且种植成片北移。当年平均温度增加1℃时,大于或等于10℃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约15天。全国作物种植区将北移,如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北移到沈阳-张家口-包头-乌鲁木齐一线。气候变暖还将使我国作物种植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据计算,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大部分目前两熟制地区被不同组合的三熟制取代,三熟制的北界将北移500km之多,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而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 1. 3气候变暖对作物品种布局的影响 华北目前推广的冬小麦品种(强冬性),因冬季无法经历足够的寒冷期以满足春化作用对低温的要求,将不得不被其他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如半冬性)所取代。比较耐高温的水稻品种将在南方占主导地位,而且还将逐渐向北方稻区发展。东北地区玉米的早熟品种逐渐被中、晚熟品种取代。 可见如果不考虑水分的影响,那么在未来热量资源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若仍维持目前的品种和生产状况,不但不能充分利用这种丰富的热量资源,而且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 1. 4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有些地区是正效应,在另一些地区是负效应。我们利用三种大气环流模式预测的气候情景(王馥棠等,2003),计算了我国主要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可能变化。表1给出的是三种大气环流模式预测的气候情景下,水稻产量的可能变化,在不考虑水分的影响下,早稻、晚稻、单季稻均呈现不同幅度的减产,其中早稻减幅较小,晚稻和单季稻减产幅度较大。另从空间分布看,单季稻由北向南减产幅度逐渐增加,在华北中北部产量下降最大(约为17%),黄河中下游和西北地区产量下降较少(10%~15%),江淮地区和四川盆地产量下降最少(6%~10%之间);早稻则是长江以南的南方稻区中部产量下降最少(在2%以下),而其周边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产量下降较多(一般在2%~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摘要: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环境挑战。全球变暖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与人类的各种活动息息相关的,环境的恶化必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面对人类的生存危机,人类应该通过调整自身的活动方式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 关键字: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影响;人类健康;方式;成因;背景 1前言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早在1908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兰纽斯就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纬度越高,比例系数也越大。30年之后,英国科学家卡兰达提出严厉警告,人类排放的微量气体足以改变全球气候。可惜他们的主张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严格意义上说,他们应算是“全球变暖说”人类活动致气候改变这一派的奠基人。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7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变暖的几大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高中地理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测试题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测试题 2019.2 本试卷共4页,100分。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 读下列各国某年碳排放量及人口数量统计表。 回答下列小题。 1.表中各国人均碳排放量 A.中国最大B.印尼和澳大利亚差异不大 C.中国和巴西差异很大D.发达国家大于发展中国家 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生产、生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B.大量的碳排放直接导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大大增强,气温升高 C.为应对气候变暖,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应等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再采取行动D.为应对气候变暖,发达国家应全部使用清洁能源 3.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毁林开荒能加剧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增加了地球表面干旱地区的面积B.向大气中释放了有毒气体和污染物 C.间接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 读下图,某年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注:圆形大小表示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小。 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 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 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的原因相同 5.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③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cm。下图为我国某海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下列各题。 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全球变化带来的影响 —以对环境影响分析为主 姓名:钱福生学号:170210058 院系: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一)班 引言全球变化是一种新的地球观,它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段随时间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中所有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及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受到特别的关注。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变化是有一定的自然或人为的因素驱动,并通过一系列的自然过程的变异来实现,其结果导致地球系统状态随时间发生整体改变或部分调整,并表现为全球环境特征,的时空变化。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全球变化意味着人类生存的条件变化,势必对人类社会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为适应全球变化,人类必须认识全球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上述诸方面及于此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分析管理技术构成了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 摘要本篇文章重点探讨了全球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挑战,尤其是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变化的主要的几个问题,如: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森林砍伐、土地退化、荒漠化程度增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城市威胁,经济影响,自然灾害的增加等。根据全球变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全球变化的主源的几个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针对相应的环境变化恶化,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等,人类如何对迅速的环境恶化做出相应的计划,拯救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家园。 关键词全球变化气温上升环境恶化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大部分热带、亚热带区和多数中纬度地区普遍存在作物减产的可能;对许多缺水地区的居民来说,水的有效利用降低,特别是亚热带区;同时,受到传染性疾病影响的人口数量增加,热死亡人数也将增加;另外,大暴雨事件和海平面升高引起的洪涝,将危及许多低洼和沿海居住区;由于夏季高温而导致用于降温的能源消耗增加。气候变化也可能带来有利的影响:温度升高使中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着作物增产的可能;全球木材供应可能会增加;对某些缺水地区(如南亚部分地区)的居民来讲,可用水量可能增加;中高纬度地区居民因冬季寒冷的死亡率降低;由于出现暖冬,取暖所需能源减少。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从下述三个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一是气候变化后,资源生产、商品及服务市场的需求产生了变化,使支持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了影响;二是气候变化对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产业的一些直接影响,转而对人居环境产生了影响;三是气候变化后,因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迁移。(一)自然灾害 人类居住地尤其是河边和海岸带居民受气候变化最普遍、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人类居住环境目前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 (二)城市威胁 低海拔海岸区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地增加那里的人口居住密度,使得人为财富(城市)处于海岸气候极端事件的威胁之中。 (三)经济影响 面临气候变化时,居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受气候支配的初级资源产业,如农业、林业和渔业的经济单一居住区,比经济多样化的居住区更脆弱。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 杨虎成 包头师范学院 摘要: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脆弱的领域之一,直接受制于气候变化与气象要素。未来气候变化与气象要素时空性与振荡性的加剧,需对农业生产系统全方位影响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全方位多层次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很多影响,需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系统性减缓、适应应对策略和农业技术研究,全面理清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思绪和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机理和应对机制的系统构成和集成研究,更科学更合理地指导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与积极有效应对,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献策。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影响;应对 引言 气候变化备受国际、各国关注[1],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命题,需以国家利益、全球化的高度应对[2],还是自然气候演化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合成,是人类活动与气候环境相互作用的非自然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引起水热资源要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变化、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肥力变化、农作物品种适应性和多样性及其抗逆性改变,加剧局部地区的灾害要素形成,因此,对世界粮食生产、种植制度、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将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过程,摸清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程度和应对机制,可以为农业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做出积极正确应对。 1 气候变化观测 气候变化是人为与自然的综合,其相互作用存在未知的不确定性。以温度上升、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通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产业威胁着国家和全球粮食安全,已成为当下全球环境变化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生产直接关系人类生存发展与社会稳定,气候变暖、气候要素的扰动性与振荡性加剧、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以及海平面上升等显著气候变化特征,将对农业生产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1.1 平均温度明显上升 全球温度普遍升高,北半球较高纬度地区温度升幅较大。根据全球地表温度的器测资料(自1850年以来),最近100 年(1906—2005 年)的温度线性趋势为0.74℃,北极温度升高的速率几乎是全球平均速率的2倍。陆地区域的变暖速率比海洋快,自1961年以来的观测表明,全球海洋平均温度升高已延伸到至少3000 m 的深度,海洋已经并正在吸收气候系统增加热量的80%以上。对探空和卫星观测资料所作的最新分析表明,对流层中下层温度的升高速率与地表温度记录类似。气象专家根据气候模式预测,未来100 年全球还将升温1.4~5.8℃,全球将继续变暖,增暖的速率将比过去100 年更快。温度的升高,已对与积雪、冰和冻土相关的自然系统、水文系统、陆地生物系统、海洋和淡水生物系统产生强烈的影响,且对部分人工管理系统和人类系统的影响增加[1,6。 1.2 降水的区域性与季节性不均衡 温度的升高,加快了地表水的蒸发,导致水循环加剧,暴雨出现频率增加,且这种大降水量的降水方式未能高效利用,水资源承载力降低[6]。另外,近些年来各地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时空分布发生显著变化,降水的区域性、不均衡性愈发明显突出,降水的月相、季节、年际变化振荡加剧,扰乱了局部区域农业用水供需平衡,水资源短缺及其承载力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3]。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法律对策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法律对策 引子: 1.全球变暖北极人工造雪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雪花纷飞中度过“白色圣诞”如今已成一种奢侈。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位于北极圈内的芬兰拉普兰地区也受此影响,人们在这里观赏纯正雪景的机会逐渐“融化”了。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一段时间内北极圈地区的气温比英国内陆气温还要高,到处可见屋顶掉落融化的积雪,全球变暖已经威胁到圣诞老人的家乡拉普兰。为了给孩子圆梦,英国人不惜花费高价赴拉普兰完成圣诞老人故乡之旅。但如果圣诞老人的故乡没有雪,孩子们的梦想也就无法实现 2.十大自然景观濒临消失全球变暖催生末日游热 北京时间12月25日消息,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全球变暖催生了一个“副产品”,也就是度假者和旅行社所说的“末日游”,人们赶在珍贵的自然景观消失之前,希望能够看上最后一眼。 “末日游”最先是由美国人提出来的,美国游客以这种新方式感受地球正面临的危险,他们率先前往阿拉斯加州、巴塔哥尼亚、北极和南极正在融化的冰河;太平洋正在下沉的岛屿和正在消失的大堡礁。英国游客随后跟了上来。旅行杂志《美国西部旅行时代杂志》的编辑肯·夏皮罗表示,这种现象是今年旅游业最显著的趋势。他说:“我将这称作末日游,它得到了很多旅游业人士的响应。我们从旅行社或旅行代理商那里听到这些消息,很多人根据周围环境面临的危险程度选择旅游目的地。” 十个濒危景观 南极洲:盖勒冰架和拉森冰架的面积正在迅速缩小。 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山脉乞力马扎罗山顶终年堆积着白雪,但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积雪融化,它们有可能在15年内完全消失。 北极冰盖:北极冰山和冰盖的融化与全球变暖有关,这一现象将给北极熊等生物的栖息地带来严重威胁。 马尔代夫:海平面上升(每年3.5英寸)将在100年内让这些印度洋上的小岛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威尼斯:这座意大利水上城市正在沉入亚得里亚海,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将会让这种局面变得更加糟糕。 阿拉斯加:据美国旅行社的报告显示,该国有数千人动身前往阿拉斯加州不断缩小的冰河和不断消融的永久冻土层。 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水升温导致颜色鲜艳的珊瑚礁褪色,到2050年,这一现象有可能会杀死95%的活珊瑚虫。 奥地利基茨比厄尔:这里是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滑雪道的故乡,这些滑雪道分别在位于阿尔卑斯山较低处的滑雪胜地。温度上升威胁着这些胜地的长期发展,今年是1250年来它们遇到的最温暖的一年。 加拉帕哥斯群岛:水温上升导致珊瑚虫退色,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巴塔哥尼亚:南美冰河面积也正在迅速缩小。 全球变暖的概念及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