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名词解释

环境生物学-名词解释
环境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在环境科学与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交叉的新型学科,是研究环境生物系统与人为逆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人为逆境:是一门研究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状态。

2、生物系统:生物各结构水平的总称。

3、生物多样性: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的生物种类、种类的遗传变异与生存环境。

4、生物修复:利用生物的代谢活动或其代谢产物降解、富聚有毒有害污染物,从而恢复被污染环境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生物学过程。

5、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环境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6、逆境(胁迫):生物生长和生殖降到基因型潜能一下的任何一个因素。

7、超积累植物:指一些重金属具有超强吸收和积累的植物。

8、生物系统:生物各结构水平的总称。

9、生物监测:是利用各种技术测定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作用的反应或反馈效应的综合表征来判断和评价这些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危害及其变化规律,为环境质量的评估、调控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0、指示生物:就是对环境中某些物质,包括污染物的作用或环境条件的改变能较敏感和快速地产生明显反应的生物,通过其所做的反应

可了解环境的现状和变化。

11、活性污泥:是由微生物、微生物所分泌的粘性物质以及吸附的污水中杂质所构成絮凝团。

12、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某些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和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未经利用而被丢弃的固体或半固体形式存在的物质。

14、共代谢:某些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单独存在不能被降解,但若有另一可做碳源或能源的辅助基质存在,这些合成的有机物可能被降解15、生物富集(生物浓缩性):化学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各营养级生物成员逐步富集,提高了污染物浓度的过程。

16、异生素:存在于外界环境,可能与机体接触,并且以某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化学物质,可以以各种方式被吸收,并在体内发生生物转换。

17、半致死量:规定时间内杀死一半实验动物所需的化学物质的浓度。

18、半致死时间:规定浓度下杀死一半实验动物所需的时间。

19、生态毒理学:是研究污染物对生物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各水平上的毒性效应,以及产

生这些效应的过程和机制。

20、污泥龄:指污泥在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21、慢性毒理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低浓度长时间的中毒试验观察毒物与生物反应之间的关系,已确定对生物无影响的浓度。22、生物防治:令有害生物的天敌对有害生物进行调节控制及至消灭,使农业生物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的一种方法。

23、持续农业:人类能更多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并同环境保持平衡从而既有利于人类又有利于其他大多数生物种的农业。

24、矿化: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和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25、吸收:异生物通过各种途径经透过生物机体的生物膜进入体液的过程。

26、急性毒理试验:在较短的时间内,通常为96小时,或更短的时间,能引起试验动物死

亡或剧烈损伤的一种实验方法。

5、自然逆境: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物生长的环境状况和因素。

6、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9、生态毒理学:是研究污染物对生物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各水平上的毒性效应,以及产生这些效应的过程和机制。

7、保护生物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物灭绝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科学。

8、毒理学:一门研究化学物对生命有机体有害效应的科学。

9、生态毒理学:是研究污染物对生物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各水平上的毒性效应,以及产生这些效应的过程和机制。

10、生物圈:生态系统在全球尺度上的组织结构水平。包括各种层次的生命过程规律及系统特征的总和。

12、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的代谢活动或其代谢产物降解或富集有毒、

有害污染物,从而恢复被污染环境的一个受控或自发进行的生物学过程。

13、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种植具有耐受、吸附和超积累重金属的植物,借助植物的生长吸附、积累重金属,通过植物的收获带走重金属从而消除污染的技术。

14、水体富营养化:指大量的含N、P等营养元素的物质进入水体中,藻类等浮游生物旺盛繁殖,从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使水体失去正常功能的现象。

18.生物学富集:生物体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浓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物质的现象。

19.生物富集:化学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各营养级生物成员逐步富集,提高了污染物浓度的过程。

29、天敌:弄构调节和控制乃至消灭有害生物的有益的昆虫鸟类和菌类。

30、有害生物:对农作物进行或产生危害的病毒,细菌,真菌,线虫,害虫,害鸟,害兽,杂草,微生物等。

31、简单扩散:物质从浓的较高一侧透过生物膜向浓度较低一侧扩散。

32、堆肥化:在有控制条件下,使有机废弃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降解矿化,并同时使有机物发生生物稳定作用的过程。

33、气溶胶态污染物:是浮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34、TSP(总悬浮颗粒):大气中粒径中的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35、气态污染物:包括CHx,CO2,NOx,含硫化合物,卤素等造成污染的

气态物质。

36、电离辐射污染:无论哪一类射线,凡具有足够的能量能引起物质电离的称为电离辐射,由电离辐射造成的污染称为电离辐射污染。37、电波辐射污染(非电离辐射):当电磁波的辐射强度超过一定水平时对环境的电磁辐射污染。

38、噪声污染:环境中不协调的使人厌烦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碍的声音。

39、热污染:大量的废热(含热废水、废气及热辐射)不断进入环境,使其环境升高,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活与生存。

40、病原体传播:指环境中来自于生物体的病原微生物,病原体在空气,水体,土壤中的传播。

41、自然资源:自然界中人类可直接获得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

42、过度开发:人类对资源的开发量大大超过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自然界所能提供的资源量。

44、生态农业:利用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定律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营规律,结合本地资源结构建立一个或多个“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极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

45、生化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指单位时间内底物浓度的减少或细胞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简答

第一章1、当今全球和我国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答:①温室效应②臭氧层破坏③酸雨④生物多样性减少⑤土壤荒漠化⑥淡水资源危机⑦海洋环境污染⑧固体废弃物污染⑨有毒难降解化学品污染;我国当今所面临的环境问题:①水资源紧缺并污染严重②农业环境形势严峻③生态环境状况恶化④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2、环境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如何?

答:①生态毒理学研究②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③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④保护生态学

3、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生物系统与人为逆境的相互关系。即①人为胁迫因子对生物关系的效应②生物系统对人类的影响。

41、环境生物学分支学科有哪些及意义?

答:分支学科有污染生态学、生态毒理学、保护生态学和环境生物技术等。意义?

第二章1、水体的化学性污染类型及污染源是什么?

答:㈠水体污染物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包括耗氧有机物:BOD5,CODmn,CODcr和有毒有机物:有机农药;无机污染物包括有毒无机物:重金属和无毒无机物:水中的酸碱化合物。㈡污染源主要是人为活动产生的工业废水、生物污水、农业废水、此外工业废气中污染物由大气沉降进入水体,固废物中可溶性物质经,直接倾倒入水体的固体废弃物。

2、土壤的化学性污染类型和污染源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㈠污染类型:①有机物污染②重金属污染③污染及化学废料的污染㈡来源:工矿来源、农业来源㈢特点:①主要有杀虫剂、除草剂及工业“三废”中的有机物。②主要有Hg、Cd、Pb、As、Ni、Cu、Zn等以农药及工业“三废”的途径进入土壤残留期长。③包括各种类型的N肥、P肥,当过量施用时,造成土壤中N、P过多,导致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第三章1、何为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可划分为多少层次类型?生物多样性型是指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种类、种类遗传变异和他们所生存环境的总称

可划分为: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的多样性和累观多样性四个层次。

2、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是什么?

答:生物多样性并不是均匀地分布与世界各国的,而主要分布于具有热带森林

的国家。

3、我国生物多样性有何特点?其价值和作用是什么?

特点:①物种丰富②特有属、种繁多③区系起源古老④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物质资源非常丰富⑤生态系统丰富多彩

价值:①直接价值:生物资源被直接用作食物、药物、能源、工业原料等体现出的价值

②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等方面表现出的

价值

③潜在价值:目前尚未表现且又有潜在功能的价值

作用:①是人类的食物来源②是人类药物的主要原材料③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工业和日用品原料④在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简述环境微生物多样性有机种类型?它们各有何作用?

答:㈠①土壤中的微生物②水体中的微生物③空气中的微生物④极端生态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a嗜热微生物b嗜冷微生物c嗜酸味生物d嗜碱味生物e嗜盐为生物f嗜压微生物㈡作用:①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②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③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作用④是生态系统中的初始生产者⑤是物质和能量的储存者。

5、简述植物多样性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和作用?

答:类型: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a藻类b苔藓c蕨类d种子植物②植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③植物遗传的多样性;作用:①是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生产者②为其它生物创造和维持生态环境③植物也是有机物质和能量的储存者④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⑤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之一。

第四章1、异生素的主要吸收途径(哺乳动物)有哪些?

答:①消化道(最主要)简单扩散,极少数为主动转运②呼吸道:大气中得以胜诉,肺泡上及细胞,非脂溶性,水溶性,颗粒物均可透过,其吸收速率仅次于静脉注射③皮肤:表皮细胞(多数),皮脂腺细胞,汗腺细胞。

2、影响外来物质在消化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胃肠运动的变化②胃酸、肠消化液,肠细菌丛复合物③胃肠道中的食物④血流量增加,促进吸收⑤外来物质的物理性状。

3影响根部吸收矿物质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一定范围内,土温升高,吸收升高②根系通气状况,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升高,吸收升高③钙升高,吸收升高(一定范围)④Ph 值下降,溶解度升高,吸收升高⑤离子拮抗P促As。

4、外来物质在动物体内运输途径是什么?

答:①消化道吸收---肝门静脉---肝脏②呼吸道吸收---肺---循环系统③口腔直肠---血液循环④皮肤---毛细管网/淋巴网。

5、影响外来物质在不同器官组织中分布的因素?

答:①通透性②脂溶性③亲和性

6、简述动物界外来物及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①肾脏排泄:肾小球滤过(被动转运)、肾小管主动转运(主动排泄)

②随胆汁排泄③有呼吸道排出

④其他排泄途径:胃肠道排泄、乳汁排泄、随汗液和唾液排出、经毛发和指甲排出

7、生物转化的基本阶段是什么?

答:第一阶段(I相反应):外来物质的分子引入极性基团,氧化,还原反应或水解;第二阶段(II相反应)经水解,氧化还原的外来物质与内源性物质合成,生成易溶于水的代谢生物排除体外。

第五章1、平衡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主要来源于?①自然因素②人为因素

2、环境污染对平衡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有哪些?

答:①污染生态系统中出现结构性失衡②污染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往往减少③生物链成员减少,甚至中断④信息网络系统遭受缺损和破坏。

3、环境污染物对生物基因和活性大分子物质的影响?

答:①引发生物体的基因突变②改变生物体的生化反应,甚至代谢途径。

4、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答:①对动植物的形态、生理、生长和繁殖的影响②导致动物的行为改变③直接导致动植物大量死亡。

5、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效应有那些?

答:①明显改变水域生物结构组成②引发鱼类、贝类窒息或中毒死亡。

7、土壤污染后的生物效应有哪些?

答:①对微生物及其他生物的影响②对农药、除草剂污染的生物效应③对重金属的生物效应。

8、简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①都市热岛效应②城市化对水资源的超量使用和严重污染:a、城市地下水抽用多,补充少

b、城市对地面水域的污染日趋严重

③城市成为了固体垃圾废物的集中产生地④城市大气污染远比农村

严重

9、城市化对环境生物有何影响?

答:①城市中生物失去多样性:城市中动物和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很小,甚至相当单一,而且无论是动物生态结构还是植物生态结构,都比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生态结构更为简单,脆弱,是一个失衡的生态②城市成为人类疾病传播集散中心,许多疾病,其初病原并不是来自城市或本市,但往往在城市中得以大规模爆发③居室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④其他污染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城市噪声白天使人相互交谈不易,长期生活于高分贝噪声中,听力减退,声音变调,夜晚难以良好入睡,噩梦不断,心里疲乏⑤城市固体污染的主要生物效应:破坏卫生噪声污染传播疾病

第六章1、生物监测的优点及其局限性是什么?

优点:①综合效应性:能较好的综合反应环境质量状况②连续监测性:能反映出某地区受污染或生态破坏后累积结果的历史状况③多功能性:通过指示生物的不同反应症状,分别检测多种干扰效应④高灵敏性:能真实而全面地反应外干扰的生态效应所引起的环境变化

局限性:①反应相对迟钝: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测量结果、做出判断

②很难定性和定量化:只反映环境中各污染物所反映出来的总体生物毒性水平

③影响因素多:外界各种因子容易影响生物监测结果和生物监测技能

2、指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具有灵敏性②具有代表性③具有小的差异性④具有多功能性

3、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一般指示性②相对敏感性③生物特异性④化学特异性⑤反应的时间效应⑥固有的变化性⑦预告及生物学水平上效应的关系⑧野外应用价值。

4、大气指标生物应具备何种条件?

答:①对污染物反应敏感,受污染后的反应症状明显,且干扰症状少②生长七长,能不断萌发新芽③栽培管理和繁殖容易④尽可能具有一定的观赏或经济价值,以起到美化环境与监测环境质量的双重作用。

5、土壤污染的类型有哪些?

答:①重金属的污染②农药的污染③放射性污染④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6、如何进行土壤微生物监测?

答:①样品的采集和处理:采样时所采用的工具、塑料袋或其它的土壤取样器皿必须事先灭菌处理,再根据取样保持通气的要求,决定采用透气或密闭的容器②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方法:常采用的无菌培养方法是:充氮厌氧培养法、焦性没食子酸吸收氧气法、专性厌氧菌分离法等。

第七章1、有机物水的可生化性如何测定与判别?

答:①直接检测污染物降解率:降解率越高,说明污水的可生化性越好②测定BOD/COD比值:比值越大,污水可生化性越好,反之,比

值越低,可生化性越低③测呼吸率:以时间为横坐标,耗氧量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成为可生化呼吸线。耗氧量与培养时间呈直线关系,这条曲线称内源呼吸性。A: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上,可生化性越好B: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下,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上移到内源呼吸线之上,说明该污水对微生物有一定毒性C: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基本重合,说明污水对微生物无毒,且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不可降解D: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下方,说明污水对污泥中微生物有不可适应的毒性,两线之间距离越大说明污水毒性越大。2、简述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污水经物化预处理后与二沉池回流淤泥同时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搅拌作用,使污泥呈现悬浮态并和污水完全混合。污水重的悬浮固体和可溶性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并降解或同化。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剩余污泥,污水因而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污水和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分离后,上清液溢流排放,活性污泥一部风自流到曝气池以保持曝气池中一定的污泥浓度,另一部分则作为剩余污泥排放。

3、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①能依靠污水中的有机物或其它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作为营养物质生长繁殖②能适应曝气池环境条件③能耐受污水中有毒物质毒性而生存④能与活性污泥中存在的其它微生物共存。

4、活性污泥如何驯化与形成?

答:在反应器中加入一部分待处理污水,同时加入适量的过滤后粪便

水,曝气一段时间后,混合液会变浑浊,镜检混合液可以看到大量的游离性细菌和原生动物等,表明这时混合液中微生物生长代谢旺盛,活动强,能量高,运动频繁,相互间不易凝聚。继续曝气,使反应器中BOD5下降到很低,混合液中营养开始缺乏,这是微生物便由增长期进入稳定期或内源呼吸期,其活性降低,运动性减缓,微生物相互接触后就会因缺乏足够的能量以排斥相互间的引力而不再分离,而是相互结合在一起,污泥絮凝体开始形成。将污泥絮凝体沉降,排去上清液,再加污水闷曝,如此循环5~6次,反应器中污泥浓度可以逐渐增加到5%(体积比)左右,而且在驯化过程中,污泥絮凝体不断增大,混合液中游离微生物数量随着原生动物特别是固着性原生动物如钟虫,盖纤虫的出现不断减少,出水变清,以后则低负荷进水连续运行,并视污泥驯化情况逐步增加负荷,直到达到反应器设计负荷后开始稳定运行。

5、试述造成污泥膨胀的影响因素?如何控制污泥膨胀?

影响因素:

⑴污水水质:

①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污水容易发生,含蛋白质或氨基酸等有机物的污水不易发生

②含大量可溶盐有机物的污水易发生,以不溶性有机物为住的污水不易发生

③活性污泥法处理陈腐污水易产生膨胀,而处理新鲜污水不易发生

④厌氧处理后,将处理后上清液直接用活性污泥法处理,而导致污泥

膨胀

⑵有机负荷:在低负荷或高负荷条件下,都易发生污泥膨胀

⑶营养配方:微生物正常生长需要一定的c:n:P 的比例,当c:n或c:p 的比过高时,n,p相对含量不足时,易导致污泥膨胀。

⑷溶解氧:生化池中供氧不足时易发生污泥膨胀,一般单DO小于

1.0mg/L时易引起污泥膨胀,当DO在8-9mg/L时,若有机负荷极高也易发生

⑸温度:夏季温度高,易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冬天温度低,易发生非丝状菌膨胀

⑹PH:活性污泥是以的PH为6-8,低于6-8时易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⑺冲击负荷:指流入曝气池内的河水量或污水水质发生突然,易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

⑻地型和流态:完全混合式曝气池易导致污泥膨胀,推流式曝气池在正常条件下不易发生

控制方法:

①投加适量的凝聚剂,增加活性污泥的比重②投加化学药剂,杀灭丝状菌③改变工艺条件④调整水质条件

6、何谓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有何特点?

答:微生物附着在特定的载体表面上形成独特的微生物群体结构并以固着方式生长时形成生物膜利用生物膜处理污水的方法叫生物膜法。特点:①生物膜抗水质变化,冲击能力较强②生物相多样化③可以承

受较高的有机负荷

7、如何形成生物膜?

答:当污水流经填料时有部分微生物会附着在填料上,并在填料表面大量繁殖逐渐形成一层滑腻的粘液状膜,这层膜不断曾参加厚,产生分层现象,表层中的微生物主要为好氧微生物,内层处于厌氧状态,其微生物组成主要为厌氧微生物,这就是成熟的微生物膜。

8、厌氧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是什么?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在厌氧条件下,兼氧和厌氧微生物群体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因素:①接种物②污泥浓度③温度④Ph⑤抑制物质⑥原料的C:N比值和其它营养物质⑦氧还电位⑧搅拌⑨压力

9、氮素污染的危害及生物脱氮的原理是什么?

答:危害:①氨氮浓度高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危害鱼类和家畜安全②氨氮在硝化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③氨氮会与自来水中用于消毒的余氧反应生成氯胺,消耗水体余氯,使自来水水质得不到保证④氮化合物对生物有毒害作用。原理:在生物处理过程中使污水中含氮有机物经氨化微生物作用转化为氮,再由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为硝酸根离子,最后硝酸根离子被反硝化细菌还原为氮气而从液相中释放到空气中。

10、生物除磷的生物学机理及影响生物除磷的因素是什么?

答:生物除磷的生理基础是污泥中存在一类聚磷菌,聚磷菌有在好氧条件下其细胞内积累磷和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的能力。目前对聚磷菌

积累磷机理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过度积累和贪婪吸收。①过度积累是指微生物暂时处于磷缺乏状态后,转移到含有丰富的磷素和合适营养条件下能大量快速吸收磷并以多聚磷酸的形式积累在细胞内②贪婪吸收指系统中必需营养元素的等受限制,而磷不受限制条件下,如果细菌还有足够的能量时则从外界吸收磷并以多聚磷酸盐的形式积累于细胞内,作为能源储存物质。影响因素:①溶解氧DO②PH③温度

④有机物

11、什么是稳定塘及其原理是什么?

答:稳定塘是通过自然的理化和生物过程来处理有机污水的池塘,又叫氧化塘。原理是:污水在塘内经长时间的停留,通过理化反应和各种微生物、动物、植物的代谢与分解活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最后达到稳定化的目的。影响氧化塘处理技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温度、养料及有毒物质含量。

12、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这一陆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控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及一些工业污水,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来实现污水资源化和无害化。

13、有机污水生物资源化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是利用污水中营养物质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或菌体蛋白。

第八章1、固体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①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②污染土壤③污染水体④污染

2、城市垃圾的危害有哪些?

答:①破坏环境景观②干扰破坏环境功能③污染环境④生物性污染⑤易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事故

5、影响堆肥质量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有机质的含量②通风量和通风频率③水分④CN比⑤Ph

3、垃圾填埋发电技术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优点:①简单易行,可以利用垃圾沼气发电②投资少,成本低③管理方便,技术成熟;缺点:①占地多,存在渗滤液污染水体问题,防渗层难做好②垃圾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主要是CH4,CO2,污染大气,阻碍植被生长破坏臭氧层,CH4为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发生爆炸。

4、如何利用蚯蚓处理垃圾?

答:先要对垃圾进行分选,去除石块,砖瓦和玻璃等无机成分,然后接种蚯蚓。蚯蚓以有机垃圾为食料,把其转变为蚓类-----一种优质的腐殖酸类肥料(除含养分外还含有植物生长刺激物质)和蚓体蛋白。

6、固体废弃物生物能源化-----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水解:由于参与酒精发酵的主要微生物----酵母,只能转化糖为酒精,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和纤维素原料转化成酒精。因此,含纤维素类有机废弃物制备第一步,是必须把不能被酵母直接利用的淀粉和纤维素等非糖原料通过各种方法如酸水解和酶水解的方法转化成糖,第二步是由酵母菌发酵成酒精对糖质原料则可以不经转换而直接利

7、如何利用生物去除固体废弃物的重金属?

答:微生物淋滤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嗜酸性硫杆菌的生物氧化作用以及其产生的低Ph环境,使难溶性形态存在的重金属进入液相,再通过固液分离而去除。

生物淋滤法:共分五步

①污泥预酸化至PH4左右②添加能量物,如元素硫等③回流污泥以添加接种物搅拌并在好气的条件下培养数天至数周④污泥压滤脱水⑤脱水污泥的石灰中和。滤液重的重金属通过石灰沉淀去除。

第九章1、简述生物修复的基本内容及类型?

答:㈠生物扩增-----接种或种植具有降解或富集功能的植物或微生物;㈡生物刺激-----添加生物活性基质,刺激土著微生物的作用。类型有:

①农田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②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2、简述生物修复的技术和方法有哪些?

答:㈠原位生物修复技术:①投加活菌法②培养法③生物通气法④生物翻耕法⑤植物修改法㈡异位生物修复技术:①生物反应器法②预制床法③堆制法④生物堆层修复技术㈢原位----异位联合修复技术:

①冲洗----生物反应器法②土壤通气----堆制法

7、简述农业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①成本低、见效快、易推广。②美化环境③可回收再利用④多次收割,地表长期稳定

①针对性太强②对环境条件要求高③植株小,生物量低④残枝落叶重返土壤生成污染。

论述答法:优1植物修复技术成本低同时可处理水体和大气中的污染物。2较高的环境美学价值3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4植物固化技术使地表长期稳定回收一定量的重金属6作为微量肥料的原料7永久性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8适用植物修复的污染物范围广9极大减少染污面积确1需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选出不同的生态型植物2对土壤肥力地理气候水分盐度酸碱度排水与灌溉和人为条件有一定要求3一种植物往往至吸收一种或两种重金属元素4修复效率低5必须在植物落叶前收割并处理植物器官6修复时间较长7土壤处理一般只局限在地表一m以内地下水的处理只局限在地表三m以内7、简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的技术主要有几种?各有何特征?

答:①植物萃取(吸收)技术②植物固化技术。

①的特征:a:即使在污染物浓度较低时也有较高的积累速率b:能在体内积累高浓度的污染物c:能同时积累及重金属d:植物在野外条件下生长速率快,生长周期短,生物量高,个体高大,向上垂直生长以利于机械化作业等e:植物对农业措施如施肥等能产生积极的反应。

②的特征:a:植物修复的成本低b:有较高的环境美学价值c:植物修复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d:植物固化技术能使地表长

《国际经济学》篇章精选练习题及答案(DOC)

第1章绪论 重点问题:国际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对象及其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单选 1.国际经济学分析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A经济增长 B经济自然增长 C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D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是(D) A经济结构的变革 B社会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C经济自然增长 D制度创新的经济增长 3.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是(B ) A社会分工 B国际分工 C产业内分工 D产业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4.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A) A生产要跨国界流动 B国际分工 C商品跨国界流通 D开放经济 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点问题: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单选 1.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中,(C)。 A所有产品均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最终将获得全部黄金和白银 B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将获得大量贸易余额 C如果两个国家分别出口本国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将同时从贸易中获益 D如果一国不用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将丧失绝对优势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B)。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3.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则(D)。 A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 B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 C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B)。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5.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是( A ) A.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B.技术水平的差异 C.产品品质的差异 D.价格的差异 6.在比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比价( C ) A.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上 B.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下 C.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比价之间 D.与贸易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比价相同 简答: 1.请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评价绝对利益说 P20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揭示了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按照绝对利益学说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贸易的参与者与整个世界会因此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国际贸易中的某些规律,为产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在实践中运用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前提: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的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以便利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进人国际市场。如果一国在所有的产品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低于贸易对象国,该国便不具备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获得。这一点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实际上陷入了理论与实践的两难境地:如果没有超过贸易对手的高劳动生产率部门,该国便被排除在国际贸易的大门之外,或者在贸易中本国的生产部门将被对方的竞争击垮。显然,世界贸易的历史与现实并不完全、普遍地符合斯密这样的假设。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复习 相对价格: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在国际贸易中所交换的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它体现交换双方的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实际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一国在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部门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边际替代率: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它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 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边际成本: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倾销: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依据:1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是否受到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以致其市场份额明显减少。2进口国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明显降低。3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的同类产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持续性/掠夺性 最佳关税:使本国福利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确定条件: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 幼稚产业:某种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因而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而自立,形成比较优势并良性发展的产业。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贸易创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结成关税同盟后,因取消关税降低了贸易商品的价格,使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向成本较低的贸易对象国生产,本国从贸易对象国进口。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造成了他们相互之间贸易规模的扩大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贸易转移: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间的关税同盟建立后,成员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将从低成本供应国(非成员国)转向高成本供应国(成员国)。对进口国是福利损失。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主要目的:使政府当局了解本国(地区)的对外经济交往状况,从而为制定相应的经济管理政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即Vx1(Dx,D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公式表述为ηx+ηm>1,这一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理论相反。 特里芬难题:为了满足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美元需求的不断增长,美国必须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以使美元持续流入外国,但是这又必然导致各国对美元清偿能力信心下降;如果美国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元币值,又不能满足国际经济交易对美元的需求,世界经济将陷入通货紧缩。 套期保值:交易者配合在现货市场的买卖,在期货市场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品种、数量相同,

国际经济学答案答案中文版

Home's PPF 200400600800200400600800 Q apple Q banana Foreign's PPF 200400600800100080160240320400 Q*apple Q*banana Chapter 2 1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b. 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 5.1=Lb La a a c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两部门的工资率相等,自由竞争使得他们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同。相对价格等于相对成本,后者可以表示为(*)/(*)a a b b w a w a ,由于两部门间的工资率相等,a b w w ∴=,只有在Lb La b a /a a /P P =,两种商品才都会被生产。所以 1.5 /P P b a = 2a. b. 3 a. a b b a /P P /D D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 1b a ) (D D -**=++=b a b b a a P P Q Q Q Q ∴RD 是一条双曲线 x y 1 =

b.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由RD 和RS 的交点决定: RD: y x 1 = RS: 5 ]5,5.1[5.1],5.0(5.0) 5.0,0[=∈=??? ??+∞∈=∈y y y x x x ∴x=0.5, y=2 ∴2/=b P a P e e c. ∵b a b e a e b a P P P P P P ///>>**∴只有两个国家的时候,本国专门生产苹果,出口苹果并进口香蕉:外国则正好相反。 d . 国际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在阴影区内任何一点消费,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然后和另一个国家进行贸易的间接方式,要比直接生产该商品的方式更有效率。在没有贸易时,本国要生产3单位的香蕉必须放弃2单位的苹果,外国要生产1单位的苹果要放弃5单位的香蕉。贸易允许两国以两单位香蕉交换一单位苹果。通过出让2单位苹果,本国可以获得四单位的香蕉;而外国可以用2单位向交换得1单位苹果。所以两个国家都从贸易中获利。 4. RD: y x 1 = RS: 5 ]5,5.1[5 .1] ,1(1)1,0[=∈=?? ???+∞∈=∈y y y x x x →5.13 2==y x →5.1/=b P a P e e 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香蕉,进口苹果。但本国将同时生产香蕉和苹果,并且香蕉相对于苹果的机会成本在本国是相同的。所以本国既没有得益也没有受损,但外国从贸易中获益了。 5.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总量加倍了而劳动生产率减半,所以有效劳动力总量仍是相同的。答案类似于第三小题,两国都从贸易中获益了。但是,相对于第四小题,外国的获益减少了。 6.实际上,相对工资率由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和对产品的相对需求决定。韩国的低工资率反映了韩国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低。和低劳动生产率,低工资率的国家进行贸易可以提高像美国那样高劳动生产率国家的福利和生活水平。所以这种贫民劳动论是错误的。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国际经济学之名词解释 Chapter 3 1.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A country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a production of a good if it has a lower unit labor requirement(aLW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than the foreign country in this good. https://www.360docs.net/doc/df6142317.html,parative Advantage(相对优势): 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 3.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The opportunity cost of roses in terms of computers is the number of computers that could be produced with the same resources as a given number of roses. 4.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the number of hours of labor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unit of output, such as aLW (wine) and aLC (cheese) 5.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生产可能性边界):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PPF) of an economy shows the maximum amount of a good (say wine) that can be produced for any given amount of another (say cheese). Chapter 4 1.Abundant factor: the resource of which a country has a relatively large supply(labor in home,land in foreign) 2.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when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shifts out much more in one direction than in the other. 3.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when Home and Foreign trade, the relatives prices of goods converge. This convergence, in turn, causes convergence of the relative prices of land and labor. 4.Heckscher-Ohlin theory: It shows that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influenced by 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 (refers to countries) and Relative factor intensity (refers to goods)It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5.Scarce factor: in that country, and the resource of which it has a relatively small supply( land in Home, labor in foreign)

最新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完美版,含答案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1分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十五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中叶A A.重商主义 B.重农主义 C.重金主义 D.货币主义 2.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不倾向使用的政策是D A.对进口关税设置壁垒 B.对非关税设置障碍 C.对外汇实行管制 D.对本国货币低估对外价值 3.相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B A.斯密 B.李嘉图 C.奥林 D.赫克歇尔 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行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C A.日内瓦回合 B.东京回合 C.乌拉圭回合 D.安纳西回合 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C 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一般而言不属于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的是D A.商业银行 B.中央银行 C.外贸公司 D.居民个人 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收支差额是D A.官方结算差额 B.商品贸易差额 C.基本收支差额 D.经常项目差额 8.国际收支调整的重要基础理论是C A.调整论 B.货币论 C.弹性论 D.平衡论 9.从总体上看 产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将A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10.在开放经济条件下c=0.6s=0.3 考虑政府的财政收入部分C A.10/9 B.5/3 C.5/2 D.10/3 11.下列属于非关税壁垒的措施是D A.反倾销税 B.反补贴税 C.进口附加税 D.国内最低限价 12.最佳关税来源于B A.进口国厂商 B.出口国厂商 C.第三国出口厂商 D.第三国进口厂商

国际经济学答案中文版(人大版)

Chapter 2 Chapter 12 1. 正如题目中所说的,GNP只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原因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如果从GNP中减掉中间产品进口并加上中间产品出 口,那么就可以避免重复计算。以卖给丰田公司和通用汽车的美国钢铁为例,卖给通用汽车的钢铁由于其价值已经包含在美国生产的汽车 中,因此不应再计入美国GNP;由于丰田的产值计入日本GNP,卖给丰田的钢铁的价值不再以成品形态计入(日本)国民收入账户。日本 的GNP则应扣除这些钢铁的价值,因为这是美国生产要素的报酬。 2. 等式2可以写成CA = (S p - I) + (T - G),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及预算赤字几乎没有影响。若这些变量没有受影响,那么征收的关税或进口配额无助于改善经常项目账户收支状况(赤字)。但是贸易壁垒对经常账户的影响是柄双刃剑,例如,收关税保护的行 业的投资上升会恶化经常账户(有时关税确实被证明是正当的,因其为国内落后行业升级技术装备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关税导 致的进口半产品成本上升,某些行业的投资可能下降。一般来说,永久性关税和临时性关税具有不同的效果。问题的关键在于,预测关税 以何种方式影响经常账户需要从一般均衡,也就是宏观经济角度分析。 3.(a)购买德国股票借记美国金融账户;由于开支票减少了他在瑞士银行的付款要求权,所以当他用瑞士银行的账户开出的支票支付时, 则贷记金融账户。在该案例中,美国人用持有的一种外国资产换取了另一种外国资产。 (b)购买股票借记美国金融账户,贷记则发生于德国售股者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银行而该银行又把钱借给德国进口商(贷记美国经常账 户)或购买美国资产的公司或个人(贷记美国金融账户)。德国银行的某些行为最终将贷记美国国际收支账户。 (c)法国政府通过出售美国资产,即它在美国银行的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因此借记美国金融账户。法国公民购买美元后,如购买美国 商品,则贷记美国经常账户;如购买美国资产,则贷记美国金融账户。 (d)假设发行旅行支票的公司使用它在法国的支票帐户进行支付。当它为这顿饭向法国饭店付款时,借记美国经常账户。旅行支票的发 行公司必须出售(美国的)资产(即减少在法国支票帐户上的存款),该公司在法国资产的减少意味着贷记美国金融账户。 (e)由于没有市场交易,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借贷双方都没有变化。 (f)离岸交易没有计入在美国国际收支。 4. 购买电话录音机分别借记纽约州,贷记新泽西州的经常账户;当新泽西公司把钱存到纽约银行时,分别贷记纽约州,借记新泽西州的 金融账户。如果交易使用的是现金,那么两州金融账户的变化仍与前述相同:新泽西州获得了美钞(从纽约进口资产,借记金融账户); 纽约州失去了美钞(出口钞票,贷记金融账户)。 5. (a)由于非央行渠道的资本流入只能以弥补经常账户5亿美元的赤字,因此Pecunia国际收支余额(官方结算余额)是-5亿美元。由 于国家要为1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因此Pecunia的海外净资产下降了10亿美元。 (b)对Pecunia国的外汇储备稍加研究,我们发现Pecunia的央行无法通过私人资本流入来为经常账户赤字融资。只有在外国中央银行 购进Pecunia资产的情况下Pecunia央行才可以避免动用5亿美元外汇储备来弥补经常账户赤字。Pecunia央行失去了5亿美元的外汇储 备,在国际收支账户中则体现为官方资本流入。 (c)如果外国官方资本流入是6亿美元,Pecunia就拥有1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顺差。换而言之,Pecunia只需要10亿美元弥补经常账户 赤字,但是却有10亿美元流入。因此Pecunia央行必须对外借出1亿美元以增加其储备。外国央行购买Pecunia资产的行为在其国际收 支账户中表现为资本流出,是借方项目。其中的基本原理是:这些交易导致了外国对Pecunia出售资产进行的支付。 (d)与央行间交易相伴的是,Pecunia金融账户显示外国在Pecunia持有的官方储备资产增加了6亿美元(贷记Pecunia金融账户,资本 流入),Pecunia在外国持有的官方储备资产(借记其金融账户,资本流出)增加了1亿美元。因此,10亿资本的净流入正好弥补了经常 账户赤字。 6. 从长期来看,经常账户盈余或赤字都是不能接受的。有些情况下,赤字是合理的,例如,为提高未来的国民收入而借款提高当前生产 能力。但是,对于任何时期的经常账户赤字,必然要有相应的时期支出少于收入以偿还外债。在没有特别的投资机会时,对于一个经济体 来说最好的情况莫过于长期的消费和支出相当。 一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会随着国际收支差额变动而变动。央行使用外汇储备来干预汇率,外汇储备不足会限制央行干预或固定汇率的能 力。对于一些国家而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当它们向国外贷款出现困难时,央行的储备就成了保持消费和投资的重要力量。高水平的 外汇储备还可使潜在的外国投资者确信该国是信誉卓著的。 7. 官方结算余额,也叫国际收支平衡,显示了像美联储和财政部这样的美国政府机构持有的外汇储备相对于外国政府机构持有的美元储 备的变动。该账户提供了美联储干预外汇市场程度的部分描述。例如,德国联邦银行购买美元并存在它在伦敦的欧洲美元账户中,虽然这 笔交易是外汇干预的一种形式,但它并没有体现在美国官方结算余额中。当伦敦银行将这笔存款贷记他在美国的账户时,这笔交易就体现 为私人资本流入。 8. 如果金融账户和资本账户的盈余超过经常账户赤字,那么一国可以既有经常项目赤字又有国际收支盈余。国际收支盈余=经常账户盈余 +资本账户盈余+金融账户盈余。例如,如果经常账户赤字为1亿美元,资本账户盈余为1.02亿美元,那么国际收支盈余为0.02亿美元。 本问题可以作为第十七章固定汇率和外汇干预的引言。在80年代的头几年美国政府没有直接干预外汇市场,课本上结果是国际收支差额 为0,而实际数字则显示在82年到85年有少量的国际收支盈余。这些年份有达尔的经常账户赤字,因此,在这些年里,美国的资本流入 超过了经常账户赤字。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2、罗伯津斯基定理: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4、购买力平价: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 6、贸易条件:指该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价格的比。 7、幼稚产业理论:对于某些产业,当其还处于最适度规模的初创时期时,可能经不起外国的竞争。如果通过对该产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政策,提高其竞争能力,将来可以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出口并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就应采取过渡性的保护、扶植政策。 9、跨国银行:也称为多国银行。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 10、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记录。 11、单一价格定律: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存在价格歧视前提是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套利 12、倾销:是指一国出口商以低于该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外国销售商品的行为 13、重商主义 :一国药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进行国际贸易,并且在这种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14、进口配额:是指政府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者金额给予直接限制的政策措施。 15、最惠国待遇:它通常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 16、里昂惕夫之迷:根据H-O理论,里昂惕夫用美国1947年200个行业的统计数据对其进出口贸易结构进行验证时,结果却得出了与H-O理论完全相反的结论。 17、关税壁垒:是指用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的办法,以限制和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一种手段。 18、非关税壁垒:指一国政府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来对本国的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与手段的总和,其目的就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 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少的劣势。比较优势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或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家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量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15世纪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入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

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国际贸易: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者劳务的最大产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在只有两种要素劳动L和资本K的情况下,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可以记做:MRTSLK=-△K/△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此外,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对于单一厂商来说,均衡时,即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MRTS=w/r。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当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凹向原点时,机会成本递增;当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机会成本不变,根据前面的假设,机会成本用-△Y/△X来表示。

国际经济学英文题库(最全版附答案)

【国际经济学】英文题库 Chapter 1: Introduction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roducts are not produced at all in the United States? *A. Coffee, tea, cocoa B. steel, copper, aluminum C. petroleum, coal, natural gas D. typewriters, computers, airplanes 2. International trade is most important to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A. the United States *B. Switzerland C. Germany D. England 3. Over time, the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of nations has: *A. grown B. diminished C. remained unchanged D. cannot say 4. A rough measure of the degree of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of a nation is given by: A. the size of the nations' population B. the percentage of its population to its GDP *C. the percentage of a nation's imports and exports to its GDP D. all of the above 5.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s greater for: *A. small nations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八版上册课后答案

Overview of Section II: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Section II of the text is comprised of four chapters: Chapter 8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 Chapter 9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Policy Chapter 10Trade Poli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hapter 11Controversies in Trade Policy n Section II Overview Trade policy issues figure prominently in current political debates and public policy discussions. The first two chapters of this section of the text are concerned with 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 and the arguments for free trade and managed trade. The second two chapters consider these concepts in the context of specific sets of countries that face common problems. Throughout, the use of case studies provides the student with real world examples that clearly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arguments. Chapter 8 discusses various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 including tariffs, quotas, 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 and local content requirements. The effects of these policies on prices and trade volumes are determined in the context of a partial equilibrium framework. The chapter reviews the analytical tools of consumer and producer surplus, and uses these tools to consider the welfare effects of various protectionist measures. The specific incidents of trade restrictions presented as case studies include import quotas on sugar entering United States markets, 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s on Japanese autos, and oil import quotas. Chapter 9 presents the set of ideas known a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theory. These ideas enable you to understand why certain trade restrictions exist, despite the force of general economic arguments which suggest that they reduce aggregate welfare. Possible motivations for trade restrictions are identified as those which increase national welfare, such as the optimum tariff, and those which foster either income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 导言 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货币和资本运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国际收支、外汇实务、国际借贷、国际风险、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进行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投资等各项涉外业务活动的基础。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势不可挡,国际金融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国际金融市场将世界各国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一国外汇市场上的风云变幻可能引起多方面的经济波动。这些波动也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样,多种经济活动也会对国际金融形成多方面的影响。学习和研究现代国际金融和实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第1章国际收支 1.1 国际收支的基本概念 1.1.1 国际收支的含义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即为国际间的外汇收支,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同其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所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一国的国际收支经常是不平衡的。如果收支大于支出,有了盈余,这个差额就叫国际收支顺差(Surplus);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出现亏损,这个差额就叫国际收支逆差(Deficit).一般在顺差之前,冠以“+”号(多省略);在逆差之前,冠以“-”号,或以红字书写表示国际收支发生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国际收支下的定义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对其他国家的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记录。“居民”一词包括居留在一国的一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各种机构和政府机关,实际上在该国从事经营的企业(如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也算居民;逗留时间在一年以上的留学生,旅游者也算所在国居民。而外交人员和外国部队系临时居住性质,不属于居民;国际性机构不属于任何一国居民。 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1.2.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Statemen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一国与他国居民之间所进行的一切经济交易交易系统记录的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出来的表格。一切国际金融交易都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借贷双方得到表示。 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一笔具体的国际经济交易,在甚麽情况下列入贷方?在甚麽情况下列入借方? 处理这一问题的原则是:任何国际金融交易,凡是使本国对外付款的列入借方,凡是使外国对本国付款或负有付款义务的列在贷方。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相对价格:Px/Py为X的相对价格,含义是用Y代替货币作为X的计价单位,表示用一个单位的X与Y进行交换,所能得到的Y的数量。相对价格曲线又可以表示国民收入预算线。 贸易条件:(对出口X的国家来说)。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与贸易前的均衡价格差距越大,贸易后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贸易利益越大。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变大)意味着一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交换利益:如果个体之间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或者不同的偏好,通过相互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图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产量条件下,消费者福利的改善) 专业化利益:个体或国家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较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强调国库和王室成员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最重要标志。故主张取消进口、鼓励出口。 比较优势:如果,则称A国在X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人均资本存量:是要素禀赋实际衡量的估算值。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两种商品的资本劳

动投入比例为:kx=Kx/Lx,ky=Ky/Ly,若kx>ky ,在相同的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H-O定理:A、B两国在贸易前由于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供给能力的差异,进而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S-S定理的引申(S-S定理在H-O基础上的应用):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罗伯津斯基线():新旧均衡点的连线,向右下方倾斜 偏向出口的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出口部门 偏向进口的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偏向于进口替代部门 纯粹的增长利益:在不考虑贸易条件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一国福利的改善 转移支付利益:贸易条件的恶化抵消了部分经济增长利益,这不扽利益一转移支付的形式为他国享有 悲惨增长():如果转移支付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经济增长的利益,那么A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前提:偏向出口部门增长、大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低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特定要素(): 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其他部门的需要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九版 课后习题答案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文版·第九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答案提示: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