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工艺

食品加工工艺
食品加工工艺

罐藏食品工艺

一、概述

1、罐头的一般生产过程:装罐、排气、密封和杀菌冷却为必经阶段

2、罐头食品的特点:1)储存期长2)对储存环境的要求低3)便于携带、运输4)食用方便。

3、罐藏食品的两要素:密封性、商业无菌

二、罐藏容器

1、罐藏容器分类:

按其材料性质可分为金属容器和非金属容器。

按其制造方式分类可分为三篇罐、两篇罐;

按接缝方式分类可分为焊锡罐、电阻焊罐、激光熔接罐和粘接罐;

按罐体形状不同可分为圆罐、方罐、椭圆罐、梯形罐、马蹄形罐等。

2、罐藏容器的性能与要求

1)食品符合卫生要求;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3)具良好的耐腐蚀性;4)适合工业化生产5)容器应易于开启,取食方便,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利于消费。

3、常用的罐藏容器

1)镀锡薄板罐,俗称马口铁:分为5层,中间钢基,钢基上下各为一层合金层,再上面是镀锡层,再上面是氧化膜和油膜。

2)涂料铁

抗硫涂料:加入氧化锌,用于肉禽类、水产类罐头

抗酸涂料:以环氧树脂为主要原料,用于高酸性食品

防粘涂料:用于午餐肉等罐头

乙烯型涂料以及环氧胺基涂料:啤酒罐面涂料

3)其他:包括铝合金罐、镀鉻薄板、玻璃罐、软罐头等。

其中软罐头是由聚酯、铝箔、聚烯烃组成的复合薄膜为材料制造成的,软包装的使用被认为是罐头工业技术的革新。

4.空罐的制造,以焊锡罐为例

1)罐身、罐盖的生产工艺:

板材剪切—切角、切缺—端折—成圆—踏平—焊锡—翻边—罐身

2)空罐的卷封:二重卷边、迭接率

三、实罐的生产工艺

1、装罐前容器的准备:空罐的清洗;盖的打印;空罐的钝化处理

1)目的:为了提高素铁罐的耐腐蚀性。

2)方法:重铬酸钠0.8kg、氢氧化钠2.0kg、土耳其红油300ml、自来水100kg。

3)原理:由于金属表面吸附了氧、氧化剂或其他物质构成了单分子的保护层。

2、装罐的工艺要求

1)顶隙

2)糖液的配制

直接配制法:配制30%糖溶液,溶解、过滤、校正糖浓度。

稀释法:配制60-70%的浓糖液,用时加水稀释。吸稀释后的糖液应当天用完。

各类水果罐头要求产品开罐后糖液浓度为14-18%。

3、排气:1)排气的目的2)真空度的影响因素

4、密封

5、杀菌

6、冷却

7、检查

面制品加工

一、焙烤食品的原辅料

1、面粉

小麦中的蛋白质主要有面筋性蛋白质(包括麦胶蛋白即麸蛋白和小麦蛋白即谷蛋白)、非面筋蛋白质(包括清蛋白类和球蛋白)。

面筋是面筋蛋白吸水膨润后相互交联形成的网络结构,其中还含有淀粉等其他物质。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性能不同,麦胶蛋白具有良好的延伸性,但缺乏弹性,而麦谷蛋白具有良好的弹性,二者相互结合形成网络结构。

面筋的工艺性能有延伸性、韧性、弹性、可塑性等因素决定。延伸性是指面筋被拉伸而断裂的能力,韧性是指面筋对拉伸的抵抗力,弹性是指面筋受力变形后恢复原状的能力,可塑性是指面团在强外力作用下被塑成型后保持形态的能力。面筋的延伸性大,面粉的吃气能力就强,产品外形就大;面筋韧性强,面团不易发酵膨胀,制品外形效。

面粉的糖化力和产气能力是影响发酵性能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面粉中淀粉和酶的性状。

面粉的糖化力是指面粉中的淀粉在发酵过程中转化成糖的能力,10g面粉加5ml水调成面团,在27℃经过1小时发酵所产生的麦芽糖的毫克数。

面粉的产气能力代表面粉在发酵过程中产气的能力,用100g面粉加65ml水和2g鲜酵母调成面团,在30℃发酵5小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糖化力强,产气能力也越大。2、水:水的硬度过高会降低蛋白指的溶解性,过度增强面筋的韧性,使面筋硬化,推迟发酵时间,产品粗糙干硬;水的硬度过低面筋过度柔软,缩短了正常发酵时间。一般生产水的硬度保持在8-18o。

碱性水会中和面团的酸度,抑制酶的活性,影响面筋的成熟,延迟发酵,使面团变软。适宜的PH在5.0—5.8之间。

3、糖:糖的作用是:

1)改进产品表面色泽;2)抗氧化作用;3)供酵母发酵的碳源;

4)调节面粉中面筋的胀润度;5)对饼干形态和口味的关系

4、油脂:在面团调制时加入适量的油脂可以降低面团得粘性,提高面筋的延伸性,有利于操作,同时还可以增加成品的表面光洁度,增加面团的发酵性能和持气性能,提高产品的可口性。

5、食盐作用

1)提高产品风味;

2)改善面筋的物理性质:可增加面团的吸水性能,增强面筋的弹性和强度,提高面团的持气能力。

3)增进茶品的颜色和光泽:通过改变面筋的性质,使面团组织细密,色泽洁白具有光泽。4)调节面团的发酵速度:适量的食盐可以加速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6、蛋和乳:

蛋和乳的加入都能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赋予产品又量的风味并改善产品的色泽,延迟老化,使产品保持柔软。蛋制品油良好的起酥性,能显著提高面团的含气力,在烘烤中因气体逸出、蛋白质凝固而是产品内部形成海绵装酥松结构。

7、疏松剂:

1)生物疏松剂:酵母是生物疏松剂

2)化学疏松剂:化学疏松剂由酸性和碱性两种,酸性疏松剂有柠檬酸、酒石酸、乳酸、琥珀酸及其盐类;碱性疏松剂有碳酸氢铵、碳酸氢钠等,复合疏松剂主要有两种疏松剂复配组成。

8、面团改良剂

1)面粉增筋剂:包括氧化剂、乳化剂酶制剂2)面粉降筋剂:主要有还原剂和蛋白酶3)发酵促进剂:包括α-淀粉酶、磷酸盐等4)稳定剂;5) 面包保鲜剂

二、面包的生产工艺

1.配方:面包配方中的最基本原料是:面粉、酵母、水;辅料有:盐、油脂、糖、牛奶或奶粉、蛋制品、氧化剂、各种酶制剂、表面活性剂和防腐剂等。

2.面包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等。

3.面包生产工艺流程可分为三个基本工序:面团调制、发酵、烘烤。

4.二次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处理—第一次调粉—酵头发酵—第二次调粉—加油脂—再次发酵—静置—分割—搓圆—中间醒发—作型—成型(最后醒发)-烘烤—冷却—包装—成品

5.原辅料处理

酵母活化:将酵母放在24—30℃温水中,加少量糖,搅拌均匀,静置20-30min,当表面出现大量气泡时即可投入生产。

凡属于液体的原辅料,都要过滤后使用;凡属于粉质的原辅料过筛后使用。

6.调粉作用

1)是酵母均匀的分布在面团中,各种配料调和均匀,面团形成良好的物理性质和组织结构,适于发酵和烘烤。

2)包容适量的空气,在面团中形成气泡,有利于面包形成细软组织。

7.面团形成的基本过程

⑴物料拌和阶段

搅拌初期,面粉颗粒的表面,面筋性蛋白质遇水,蛋白质分子表面的亲水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化离子,此时,水化作用不完全,面筋只有部分形成,是放热过程,吸水量较少,体积增加不大。此阶段物料呈分散的非均态混合物形式。

⑵面团的形成

在机械力的作用下,水合表面相互摩擦变形,暴露出新的界面后继续水合,水分子以渗透或扩散的方式很快渗透到胶粒内部,吸水量增多,体积显著增大,面粉颗粒形态完全消失,面团的内聚力增大,粘性降低,水化蛋白部分粘连,面筋性蛋白质得到允分胀润,但未形成均匀的网络。

⑶面团的成熟:面粉中的麦谷蛋白充分水化,显示出很强的粘性和延伸性,面筋网络结构完全形成。

⑷面团的衰落:面筋结构在机械拉伸下,逐渐延伸并最终超越弹性极限,面团开始还软,粘性上升,成型困难。

⑸面团的破坏

继续搅拌已成熟的面团,会使面团结构完全破坏,面筋蛋白严重解聚,面团逐渐成为半透明有流动性的胶体状,弹性完全丧失,粘度极大。

8.影响面团形成的主要因素

⑴面粉中蛋白质的质和量

各种小麦粉因种类性状木同,以化学和物理形式结合的水量也不同。面团吸水量也随其中蛋白质种类和性质不同而异。

⑵面团温度

正常情况下温度达到30℃时,若加水充分,蛋白质吸水量可达150—200%,面筋蛋白质胀润达到最大程度。

⑶面粉粗细度

在调制面团时,颗粒粗的面粉与水接触面小,使水分的渗透速度降低。

⑷糖

糖在面团调制过程中起反水化作用,可调节面团的胀润度。由于糖的吸湿性,它不仅吸收

蛋白质胶粒之间的游离水,同时会使胶粒外部浓度增加,对胶粒内部的水分产生反渗透作用,从而降低蛋白质胶粒的胀润度,造成面筋形成程度降低,弹性减弱。

⑸油脂

油脂具有疏水性。在面团调制过程中,油脂形成一层油膜包在面粉颗粒外团.使面粉中蛋白质难以充分吸水胀润,抑制了面筋的形成,并且使已经形成的面筋难以互相结合.从而降低面团弹性,提高可塑性。

⑹面粉的品质

a.发酵:

面团发酵主要是利用酵母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同时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使面包蓬松富有弹性,并赋予制品特有的色、香、味、形。

面团发酵初期,酵母在养分和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生命活动旺盛,进行着有氧呼吸,能迅速将糖分解成C02和H20,并放出一定的能量,即呼吸热。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逐渐增多,面团的体积逐渐增大,面团中氧气逐渐稀薄,于是酵母的有氧呼吸逐渐转变为无氧呼吸-即酒精发酵,产生酒精和少部分能量的同时,也产生少量二氧化碳;这是使面团膨胀所需气体的另一来源。

b.面团发酵时发生的生化变化

1)糖类变化:2)蛋白质的变化3)代谢产物的变化:

9.影响面包发酵的因素

⑴糖:酵母在发酵过程中只能利用单糖。

⑵温度:一般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5—28℃为宜,最高不超过35℃。

⑶酵母:一般要求鲜酵母发酵力在650mL以上,活性干酵母的发酵力在600mL以上。

⑷酸度:pH不得低于5.0 ⑸水分

⑹面粉:生产面包时要选择面筋含量高且筋力强的面粉⑺其他

10.面团发酵条件

酵头面粉用量占总数的70%,加水量为面粉的57%,面团起始温度24-25℃,起始PH5.5-6,发酵室温度27-28℃,相对湿度75-85%,发酵时间4.4.5小时;第二次发酵用面粉30%。加水量20-30%,面团温度27-28℃,酸度下降到PH5.2-5.3。

11.成型(最后醒发):

做型后的面包坯经过最后一次发酵而达到应有的体积和性状的过程称为成型,也称醒发;由于时做成型后的发酵,固又称后发酵。

醒发时,一般控制温度在36-38℃,最高不超过40℃。时间一般约在40-60min。

12.烘烤

1)面包烘烤中胶体物质性质的变化:

面筋在面包生坯中时重要的骨架元素,在60-70℃时,面筋蛋白质开始凝固变性,并析出部分水分。当温度达到60-70℃,面包内同时发生蛋白质凝固和淀粉糊化作用,变性蛋白释放出大量水分供淀粉糊化所需,而糊化后的淀粉在面筋网络结构基础上固化,成为面包的支架。

2)面包烘烤中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面包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和部分酸化微生物,在烘烤开始阶段,他们的生命活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速,使面包继续发酵并产生大量的气体,当烘烤温度超过50℃,这些微生物开始死亡。

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在烘烤期间,面包坯中继续有少量的酒精、二氧化碳、乳酸、醋酸以及其他发酵产物产生;在烘烤过程中,面包中的淀粉遇热糊化,部分因淀粉酶活性增强而水解维糊精和麦芽糖,蛋白质因蛋白酶的作用而水解,使面包中的可溶性物质增加,形成了面包

的风味。

3)烘烤工艺条件

a. 初期阶段:底火270-300℃,面火120℃,时间2-3min;

b. 中起阶段:底火270-300℃,面火270℃

c.第三阶段:降温上色阶段,底火140—160℃,面火180—200℃。

三、饼干的生产工艺

1.饼干是以小麦粉、糖、油脂等为主要原料经面团调制、辊轧、成形、烘烤等工序制成的方便食品。

2.工艺流程:原辅料处理—面团的调制—面团的辊轧—成型—烘烤—冷却与包装

3.面团的调制:

1) 韧性面团的调制:

应注意配料投放次序是先将面粉、水、糖等原料放入后再加入油脂;用糖量不超过面粉重的30%,油脂用量不超过面粉重量的20%;面团温度控制在36-40℃;调粉完毕后一般要静置15-20min,是拉伸的面团恢复松弛状态,达到张力消除及粘性下降的目的。

2) 酥性面团的调制:

配料次序是先投入油、糖、水,再投入面粉、淀粉、奶粉等原料;糖的用量一般可达面粉重的32-50%,油的用量达到面粉重量的40-50%,加水量控制在3-5%以内,调粉温度控制在20-26℃,调粉时间控制在5-10min,淀粉添加量是面粉5-8%,通常静置10-15min。3)发酵饼干面团的调制:

一般采用二次调粉与发酵,第一次,高筋面粉用量40-50%,面粉量的40-50%的水,0.5-0.7%的鲜酵母,1%的糖,6-10小时发酵;第二次加入剩余的原辅料,适当的水,面粉选用弱质面粉,有助于产品疏松。

4.面团的辊压:

目的:1).使疏松的面团形成具有一定粘结力的面片,不易在运转过程中断裂。

2).提高产品的表面光洁度

3).排除面团中的部分气泡,防止饼干坯在烘烤后产生大孔洞,改善制品内部组织。

4).将面团压成性状规则、厚度符合成型要求的面片,便于成型操作。

5.成型:

一类是面团成型,有冲印、辊印、辊切、挤条成形等。冲印成型适用于多种面团、辊印成形只适用于酥型面团、辊切成型:适用性广。

一类是面浆成型,有上浆、挤桨成型等。

6.烘烤:

饼干的烘烤是食物向食品转化的过程,伴随着水分含量、体积变化及色泽与风味的生成,饼干坯的烘烤一般经过:胀发—定型—脱水—上色—缓冷

7.冷却:终点38-40℃。

饼干的自然破碎率与饼干的冷却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冷却温度过低,冷却速度过快,会促使饼干表面水分迅速蒸发,内部水分在热力推动下急剧向外层移动,强烈的热交换和水分蒸发使饼干内部产生强大的应力,饼干内固体微粒相对位置发生位移,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当这种变形发生达到一定程度时,饼干自身结合力不足以与之抗衡时,饼体上就产生了裂缝。

软饮料工艺

一、概述

1、概念:指的是所谓的非酒精饮料。

2、分类:

采集型:采集天然资源,不加工或有简单的过滤、杀菌等处理的产品,如天然矿泉水。

提取型:天然水果、蔬菜或其他植物经破碎、压榨或浸提、抽提等工艺制取的饮料。

配制型:用天然原料和添加剂配制而成的饮料,包括充二氧化碳的汽水。

发酵型:包括酵母、乳酸菌等发酵制成的饮料,包括杀菌的和不杀菌的。

二、加工用水的要求及处理

1、软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凡与原料直接接触的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标准。

1)天然水中的杂质

按其微粒分散的程度,大致可分为3类: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

(1)悬浮物质:天然水中凡是粒度大于200nm的杂质统称为悬浮物。这类杂物使水质呈混浊状态,大多肉眼可见,静置时会自行沉降。悬浮杂质主要是泥土、砂粒之类的无机物质,也有浮游生物(如蓝藻类、绿藻类、硅藻类)及微生物等。

含悬浮物多的水制成饮料,如用玻璃瓶装,装瓶后经过几天静置,可以看到悬浮物质在成品饮料中沉淀出来,生成瓶底积垢或絮状沉淀的蓬松性微粒;还会影响CO2的溶解,造成装瓶时喷液;而且有害微生物的存在不仅影响产品风味,还会导致产品变质。

(2)胶体物质:胶体物质的大小为1~200nm,具有两个很重要的特性,一方面,当光线照射胶体物质时,光被散射产生混浊的丁达尔现象;另一方面,胶体吸附水中离子,所带电荷使颗粒之间产生电性斥力而不能凝聚,使微粒不能自然沉淀,具有胶体稳定性。水中的胶体物质分为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

a.无机胶体:如黏土和硅酸胶体,是由许多离子和分子聚集而成的,是造成水质混浊的主因

b.有机胶体:是一类分子质量很大的高分子物质,一般是动植物残骸经过腐蚀分解所产生的腐殖酸、腐殖质等,是造成水质带色的原因。

(3)溶解物质:这类杂质的微粒在1nm以下,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存在于水中。溶解物主要是溶解气体、溶解盐类和其他有机物。

a.溶解气体:天然水源中的溶解气体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此外是硫化氢和氯气等。

b.溶解盐类:天然水中含的无机盐离子,所含溶解盐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区不同差异很大。这些无机盐构成了水的硬度和碱度。

2、硬度:指水中离子沉淀肥皂的能力。

硬脂酸钠+钙或镁离子→硬脂酸钙或镁↓

水的硬度决定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即水的硬度大小,通常指的是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盐类的含量。

水的硬度分为总硬度、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永久硬度)。

碳酸盐硬度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钙、镁的重碳酸盐,其次是钙、镁的碳酸盐。由于这些盐类一经加热煮沸就分解成为溶解度很小的碳酸盐,硬度大部可除去,故又称暂时硬度。

1)非碳酸盐硬度(又称永久硬度)表示水中钙、镁的氯化物(CaCl2、MgCl2)、硫酸盐(CaSO4、MgSO4)、硝酸盐(Ca(NO3)2、Mg(NO3)2)等盐类含量。这些盐类经过加热不会发生沉淀,硬度不会变化,故又称永久硬度。

暂时硬度与永久硬度之和为总硬度。硬度通用单位为mmol/L。

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硬度小于8.5度。硬度高会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有机酸钙盐沉淀,影响产品口味及质量。使用高硬度的水还会使洗瓶机、浸瓶槽、杀菌槽等产生污垢,使包装容器发生污染,增加烧碱的用量。因此,高硬度的水必须经过软化处理。

3、碱度:取决于天然水中能与H+结合的OH-、CO32-和HCO3-的含量,以mmol/L表示。其中OH-的含量称氢氧化物碱度,CO32-的含量称碳酸盐碱度,HCO3-的含量称为重碳酸盐碱度。水中OH-、CO32-和HCO3-的总含量为水的总碱度。

1)总碱度大于总硬度时,说明水中存在OH-,CO32-,属于碱性水;

2)总碱度小于总硬度时,说明水中存在钙、镁离子的氯化物,OH-、CO32-基本上不存在,属于非碱性水。如Ca2+、Mg2+与OH-、CO32-同时存在,则Ca2+、Mg2+会与OH-、CO3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3)总碱度等于总硬度时,说明水中只含有Ca2+、Mg2+的碳酸氢盐。

2、加工用水的处理

水处理过程中有两种途径。一是混凝,即在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细小悬浮物及胶体物质互相吸附结合成较大的颗粒,从水中沉淀出来;二是过滤,即使细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直接吸附在一些相对巨大的颗粒表面而除去。若两种途径并用,则过滤过程在混凝过程之后进行。

A.混凝

1)混凝剂:处理水质时所用的能起凝聚与絮凝作用的药剂统称为混凝剂。常用的主要有铝盐、铁盐等。铝盐主要包括明矾、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铁盐主要包括硫酸亚铁、硫酸铁、三氯化铁等。

a.明矾(alum):是硫酸钾铝[KAl(SO4)2]·12H2O、K2SO4·Al2(SO4)3·24H2O它是两种不同金属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一种复盐。在水中Al2(SO4)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

b.硫酸铝:硫酸铝加入水中的反应原理与明矾相同。因硫酸铝Al2(SO4)3是强酸弱碱盐,它水解时会使水的酸度增加。而水解产物A1(OH)3是两性化合物,水中PH值太高或过低都会促使其溶解,使水中残留的铝含量增加。

当水中的PH值为5.5~7.5时,生成的Al(OH)3量最大,所以在使用硫酸铝为混凝剂时,往往要用石灰、氢氧化钠或酸,来调节原水的PH值近中性,一般采用6.5~7.5。

c.碱式氯化铝:碱式氯化铝(PAC)又称为羟基氯化铝、聚合氯化铝。为白色或黄色固体,也有无色或黄褐色的透明液体。碱式氯化铝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剂,反应迅速,沉淀较快,在相同的效果下,其用量仅为硫酸铝的1/4~1/2,碱式氯化铝一般用量为0.005%~0.01%,PH 值范围为6~8,温度适应范围为20~30℃。

d.铁盐在水中发生水解产生了Fe(OH)3胶体,混凝作用及过程与铝盐相似。

由于Fe(OH)2氧化产生Fe(OH)3的反应在PH值>8.0时才能完成,因此在用绿矾处理水时,需要加石灰调节PH值,并去除水中的CO2。

当PH值>6时,铁离子与水中的腐殖酸能生成不沉淀的有色化合物,所以对于含有机物较多的水质进行处理时,铁盐是不适合的。

e.助凝剂:为了提高混凝的效果,加速沉淀,加入的一些辅助药剂的统称。常用的有:活性硅酸、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及化学合成的高分子助凝剂,包括聚丙烯胺、聚丙烯酰胺(PMA)、聚丙烯等。此外,还有用来调节PH值的碱、酸、石灰等。助凝剂的添加种类及添加量是根据水质的情况、对水质的要求及添加的混凝剂特性决定的。适当地搅拌,也可以加速水中胶体物质的凝聚和沉淀过程。

混凝反应的条件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原水的性质,包括水的温度、混凝时的PH值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质;混凝剂的种类及添加量;助凝剂的种类及添加量;混凝沉淀的装置;混凝沉淀工艺(包括混凝剂、助凝剂等的添加顺序、搅拌强度及时间等)。

总之,水处理时,合适混凝的反应条件需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

B.过滤

(1) 原理:原水通过一种多孔性介质及由介质组成的具有孔隙结构的滤层时,水中一些悬浮物、胶体杂质等被截留在孔口或孔隙以及介质的表面上,从而使原水得到净化,这一过程称为水的过滤。

水的过滤是一系列不同过程的综合,包括阻力截留(筛滤)、重力沉降和接触凝聚作用。

这3种作用在同一过滤系统中是同时产生的。一般来说,阻力截留主要发生在过滤层的表面上,而重力沉降和接触凝聚则发生在过滤层的深处。

(2) 工艺过程:过滤的工艺过程基本上由两个过程组成,即过滤和冲洗两个循环过程。过滤是生产清水的过程,而冲洗则是从滤料表面冲洗污物,使其恢复过滤能力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冲洗和过滤的水流方向是相反的,因而一般把冲洗称为反冲或反洗。

(3) 形式:

1)池式过滤(砂石过滤):主要是指过滤介质即滤料填于池中的过滤形式。主要的过滤介质有砂、石英砂、石头、无烟煤、磁铁矿等。为了改善滤料的性能,采用两种或多种滤料,造成具有孔隙上大下小特征的滤料层,如双层滤池或三层滤池结构。

2)砂滤棒过滤器:主要是利用多孔陶瓷滤棒(又称砂滤芯)的作用,待处理水在外压作用下,通过砂滤棒的微小孔隙,水中存在的少量有机物及微生物被微孔吸附截留在砂滤棒表面,滤出的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3)活性炭过滤:是通过炭床来完成的。组成炭床的活性炭颗粒有非常多的微孔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水通过炭床时,水中有机污染物被活性炭有效地吸附。活性炭在水中吸附杂质分子,也是由于溶质分子的疏水性和对溶质分子的吸引力所致。活性炭与溶质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是由于静电吸附、物理吸附以及化学吸附多种作用的联合作用的结果,同时,还兼有机械过滤的作用。

4)其它过滤装置

钛棒过滤器:过滤原理与砂滤棒类似,不同之处在于用来烧结的原材料不同。钛棒的优点是处理量大,不易破裂,可以作反冲清洗处理。

化学纤维蜂房式过滤器:又称线绕式蜂房芯过滤器,过滤层是用各种化学纤维线缠绕而成的中空管状过滤器,这种过滤器对去除胶体物质和铁有很好的效果。

大孔离子吸附树脂过滤器:大孔离子吸附树脂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球状大孔聚合物,能利用吸附-解吸作用达到物理分离净化的目的。它不仅可以吸附有机大分子,而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易于再生,可反复使用。

3、水的软化处理

饮料用水(包括洗瓶用水、锅炉用水、配制饮料用水、清洗用水、卫生用水等)对水的要求很高。因此,为满足生产饮料用水的要求,不仅要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质,还要采取物理或化学手段改善水质,一方面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另一方面降低全部阳离子和全部阴离子(如HCO3-、SO42-、Cl-等)的含量,即硬水的软化处理。

1)加热法:可除去暂时硬度:

2)石灰软化法

在水中加入石灰等化学试剂,在不加热的条件下除去Ca2+、Mg2+,降低水的硬度,达到水质软化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之为石灰软化法。石灰软化法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的CO2和大部分的碳酸盐硬度,而且可以降低水的碱度和含盐量。

3)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交换离子的能力,按水处理的要求将原水中不需要的离子通过交换而暂时占有,然后再将它释放到再生液中,使水得到软化的水处理方法。常用的设备是离子交换器。处理过的水含盐量可降至5~10 mg/L,硬度接近0,PH值接近中性,从而达到水质软化的目的。

4)反渗透法

常规反渗透法工艺流程是:原水→预处理系统→高压水泵→反渗透膜组件→净化水。

反渗透作用的结果是,使浓溶液变得更浓,稀溶液变得更稀,最终达到脱盐目的。

5)电渗析法

电渗析是利用离子交换膜和直流电场的作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因此,原水在电渗析处理前必须先进行预处理。要制备高纯水一般需与离子交换法结合使用。

4、水的消毒

1)氯消毒

氯的消毒作用是通过它产生次氯酸HOCl的作用。HOCl是一个中性的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穿过细菌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HOCl分子进入细菌内部后,由于氯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了细菌的某种酶系统,最后导致细菌的死亡。次氯酸根(OCl-)虽然也包括一个氯原子,但它带负电,不能靠近带负电的细菌,所以不能穿过细菌的细胞膜进人细菌内部,因此其杀菌作用远远比不上次氯酸。

HOCl和OCl-在水中存在平衡关系,两者存在的状态随PH值而变化。当PH值呈酸性时,水中HOCl大部分保持分子状态。当PH值大于7时,OCl-的比例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消毒效果也相应减少。利用氯消毒,水的PH值应控制在7以下才能获得较好的消毒效果。加氯方法

过滤前加氯:如果原水水质差,有机物较多,可在原水过滤前加氯,以防止沉淀池中微生物繁殖,加氯量要大一些。

过滤后加氯:当原水水质较好,有机物含量较少时,可在原水经沉淀和过滤后再加氯进行消毒,加氯量可比过滤前少,且消毒效果好。

2)紫外线消毒

原理:微生物经紫外线照射后,微生物的蛋白质和核酸吸收紫外线光谱能量,使微生物细胞内核酸的结构发生裂变。紫外线还可以造成微生物细胞膜受损,从而使微生物死亡。

紫外线杀菌装置:采用发射波长250~260nm的紫外线高压汞灯

3)臭氧消毒

臭氧在水中的半衰期为20min,PH值7.6时为1min,PH值10 .4时为0.5min。富氧水比不经过臭氧处理的水更适宜于细菌的繁殖。因此,经过臭氧处理的水要防止二次污染。

碳酸饮料工艺

1、定义:碳酸饮料即含二氧化碳气的饮料.俗称汽水。

2、分类: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低热量型、其他型

3、工艺流程

一次灌装法:饮用水-水处理-混合-冷却-碳酸化-灌装-密封-成品

糖浆- 调配容器-清洗-检验

二次灌装法:饮用水-水处理-冷却-气水混合←CO2

糖浆-调配-冷却-灌装-灌水-密封-混匀-检验-成品

容器-清洗-检验

4、操作要点

1)原糖浆的制备:砂糖-称重-溶解-过滤-杀菌-冷却-脱气-浓度调整-配料-精滤-均质-杀菌-冷却-缓冲罐贮存-糖浆

2)糖浆的调配

加料顺序:原糖浆-防腐剂-甜味剂-酸味剂-果汁-乳化剂-香精-色素-加水定容

3)碳酸化:水吸收二氧化碳称为碳酸的过程称为水的碳酸化,该过程是可逆的。

CO2+H2O?H2CO3

4、二氧化碳是碳酸饮料和汽酒的主要原料之一,主要用于饮料的碳酸化,在碳酸饮料中起

着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氧化碳在液体中的溶解量依下列因素而定:气液体系的绝对压力和液体的温度。

温度不变,压力增加,CO2溶解度增加;压力不变,温度降低,CO2溶解度增加。

二氧化碳在碳酸饮料的作用:

1)清凉作用:碳酸在人体内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是吸热反应,而且二氧化碳从体内溢出时也带走部分热量。

2)阻碍微生物的生长: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溶解量达到3.5-4体积时,能致死需氧微生物。

3)突出香气:二氧化碳从饮料中溢出时能带出香味,起到开盖闻香的效果,增加饮料的风味。

4)提高口感: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产生略带麻辣的煞口感,提高饮料的清凉口感。5、碳酸化方式

碳酸化是在一定的气体压力下和液体温度下,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一般要求尽量扩大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降低液体的温度,,提高二氧化碳的额压力,大都采用冷却降温和加压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低温冷却吸收式和压力混合式。

碳酸化系统大致包括:二氧化碳调压站、水冷却器、混合机、碳酸化的实践

6、碳酸饮料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1)杂质:原因:瓶子不洁:洗瓶不到位;原料有杂质:水处理有问题、原料过滤不到位。

机件碎屑或管道沉淀物:

2)气不足或爆瓶:CO2压力控制不当

3)浑浊与沉淀:

物理性变化:清洗不彻底;旧瓶底残存汽水;管道内存留的杂质;水质中的钙镁离子等。化学性变化:白砂糖中的胶体物质;水的硬度;配料顺序不当;使用劣质添加剂等。

微生物活动:多有酵母引起的。

4)变色与变味:色素氧化、微生物活动而引起。

5)产生胶体物质:砂糖质量差,含有胶体物质;CO2含量不足或混入大量空气;瓶子消毒不彻底。

果蔬汁饮料工艺

1、工艺流程

调配-均质-脱气-杀菌-灌装-浑浊汁

原料-预处理-制汁-粗滤-离心-澄清-过滤-调配-杀菌-灌装-澄清

↓——————↓

浓缩-灌装-浓缩汁

2、操作要点

1)预处理:

破碎:目的是破坏果蔬组织,使细胞壁破裂,获得理想的出汁率。但破碎必须适度,过大过小都会降低出汁率。

取汁前处理:

加热处理:有利于色素和风味物质的渗出,抑制酶的活性。

加果胶酶:有效分解果胶物质,提高出汁率。一般添加2-3%,40-50℃30min

2)制汁

常见的果蔬制汁方法有打浆、压榨和浸提。

打浆主要用于组织柔软、胶体物质含量高的原料,用于生产带肉果蔬汁或混浊果蔬汁。

压榨可用于大多数汁液含量高、压榨易出汁的原料。

浸提适用于通过榨汁方法难以取汁的果蔬干果或果胶含量较高的原料。

常用的榨汁机有杠杆式榨汁机、螺旋榨汁机、切半锥汁机、液压式压榨机、轧辊式压榨机等。3)澄清过滤

A.自然澄清法:果汁置于密闭容器中,经过长时间静置,使悬浮物沉淀,果胶物质逐渐分解,从而降低果汁粘度。,但此法容易引起发酵变质,必须加入适量的防腐剂,只应用于亚硫酸保藏果汁,做半成品时使用。

B.酶法澄清:利用果胶酶、淀粉酶等分解果汁中的果胶物质和淀粉等达到澄清的目的。澄清果汁时,酶制剂的用量是根据果汁的性质、果胶物质的含量及酶制剂的活力来决定,一般用量是每吨果汁加干酶制剂2—4kg。

C.澄清剂澄清法:

●明胶澄清法:

明胶带正电荷,与果汁中单宁、果胶等成分反应,形成明胶单宁酸盐络合物等,并相互凝聚,吸附果汁中其他悬浮颗粒共沉,使果汁澄清。一般用量为10---200g/100L,使用前先配成浓度为5—10%的溶液。

●膨润土澄清法:膨润土的主要成分时铝硅酸盐,能通过吸附反应和离子交换反应排

除果汁中的蛋白质、酸类、多酚物质、残留农药、生物胺等物质。

膨润土的最佳是用温度35℃,添加量30—150g/100L。生产中长于明胶、硅胶结合使用,以硅胶30%、明胶5—10%、膨润土50—100g/100L的顺序添加。

D.加热凝聚法:在80—90秒内将果汁温度升高到80—85℃,然后在同样时间内降至室温,使果汁中蛋白质和胶体物质变性而沉淀析出。

E.冷冻澄清法:将果汁交替冻融,使胶体浓缩和脱水,再解冻时形成沉淀。

F.其他澄清剂:蜂蜜、甲壳素、琼脂等液可用于果汁澄清。

过滤与离心分离

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珍珠岩、硅藻土、纤维素、植物纤维、合成纤维、不锈钢丝布等。

常用的过滤方法有:压滤法、真空过滤法、离心分离法、超滤膜过滤法。

常用的离心分离设备有:三足式、碟式等。

4)均质

均质设备有高压式、回转式和超声波式等。国内常用的高压式均质机,是在9.8一18.6MPa 工作压力下,甚至在40MPa的压力下使悬浮粒子受压而破碎。当果汁通过一个均质阀时加高压的果汁从极狭小的空隙中通过,之后由于急速降低压力而膨胀冲出,使粒子微细化并均匀地分散在果汁中。

5)脱气目的:

a.可防止或减轻果汁中的色素、维生素C、香气成分和其他物质的氧化,防止果汁品质降低;

b.去除附着于悬浮微粒上的气体,减少或避免微粒上浮,以保持良好外观:

c.防止或减少装罐和杀菌时产生泡沫,减少马口铁罐内壁的腐蚀。

方法: 真空脱气法;.气体置换法;.酶法

6)浓缩

a.真空浓缩发:是在减压条件下加热,既可降低果蔬汁的沸点温度,缩短浓缩时间,又能较好的保持果蔬汁的质量,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b.冷冻浓缩法:是在缓冻条件下式果蔬汁中的水形成冰晶,而固性物则形成不冻液,将冰晶分离,使果蔬汁中的可溶性固性物得到浓缩。

c.反渗透浓缩法:是利用膜分离技术从果蔬制种选择性排出水的工艺。

7)杀菌

目前果蔬汁的杀菌几乎都采用高温短时杀菌法。一般采用的条件是93±2℃保持15—30秒,特殊情况下采用120℃以上3—10秒。

果汁瞬间杀菌器有:片式杀菌器、多管式杀菌器、圆筒搅拌式杀菌器等。

瓶装水工艺

1、天然矿泉水一般工艺流程

净化---压缩---储气

水源---引水---气水分离

沉淀--过滤--消毒---水气混合---罐装---检验---成品

2、人工矿泉水

根据生产的方法不同分为:

1)直接溶解法:是将原水消毒后送入调配罐,按预定成分加入无机盐,再经过粗滤、经滤装瓶前进行紫外线杀菌处理,最后装瓶。

2)二氧化碳浸蚀法:是在压力下使含二氧化碳的原料水作用于碳酸盐,使其转化为碳酸氢盐溶解于水中,达到一定的矿化度后称为碱型饮料。

3.纯净水

1)传统蒸馏法:原水-预处理-初级纯化-蒸馏纯化-精滤-成品

2)其他方法:

反渗透法:原水-预处理-反渗透-灭菌-精滤--成品

反渗透离子交换法:原水-预处理-反渗透-离子交换-灭菌-精滤-成品

电渗析法:原水-预处理-电渗析-灭菌-超滤-成品

或原水-预处理-电渗析-反渗透-灭菌-超滤-成品

茶饮料工艺

1.生产工艺:

茶叶--热浸提--过滤—茶浸提液--调配--过滤--加热罐装--密封--杀菌--冷却—检验

2.茶饮料混浊沉淀

茶的浸提汁放冷后,会出现乳酪状的混浊物,这种现象称为“冷后浑?,这种混浊的乳状物称为茶乳酪。茶乳酪是茶多酚与咖啡碱的缔和物。

3.影响因素:

1).温度:茶乳酪在室温以下极易形成,但在加热的条件下可消除。

2).浓度:咖啡碱则能导致茶乳酪的形成,并且茶汁中咖啡碱含量越多,茶乳酪形成量越多。

3).酸和碱的影响:酸或碱对茶乳酪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4.解决沉淀的方法

1)碱转溶法:转溶就是在茶汁中加入一定的物质,使其同茶乳酪中的咖啡碱“竞争”,并同茶多酚及其氧化物生成稳定的水溶性更强的盐,避免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再次同咖啡碱络合,而溶于冷水。

(1)亚硫酸盐转溶:先加热茶汁使茶乳酪的自由能降低,氢锭全部断裂,茶乳酪解聚,此时加入亚硫酸盐能与茶多酚及其氧化物作用化合成磺酸钠盐,其性能稳定,水溶性极强,就是在低温下也不同咖啡碱络合,从而达到转溶目的。

(2)苛性碱转溶: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在水溶液中显弱酸性.部分尚带有酸性官能团,在茶汁加热的条件下,加入苛性碱如氢氧化钠,一方面其羟基能插入茶乳酪中间,切断氢键同咖啡碱“竞争”,另一方面钠离子同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形成稳定的水溶性钠。

2)浓度抑制法:通过除去一部分咖啡碱或茶多酚以改变茶乳酪的形成或茶乳酪进—步缔合过程的动态平衡,也就是改变形成茶乳酪组分的浓度来防止沉淀的方法。

其做法是将茶浸提液在低温下冷却,促使茶乳酷的形成与聚沉,然后用离心分离、超滤或膜分离等技术除去大分子聚合物;还可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溶剂脱除部分咖啡碱或茶多酚。

3)酶促降解法:如采用单宁酶可切断儿茶酚上没食子酸的酯键,释放没食子酸,解离的没食

子酸阴离子,又能同茶黄素、茶红素竞争咖啡碱,形成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水溶物。释放的阳离子在通氧搅拌的条件下.用碱中和以免茶色变暗。

糖果生产工艺

一、糖果的生产工艺

1.糖果的定义:糖果是以多种糖类(碳水化合物)为基本组成的,添加不同营养素,具有不同物态、质构和香味,精美、耐保藏的有甜味的固体食品。

2.类型:熬煮糖果、焦香糖果、充气糖果、凝胶糖果、其他。

二、硬糖的生产工艺

1.主要特征

物态和质构:硬糖是由多种糖类高度浓缩制成,在常温下是一种坚硬而易脆裂的固体物质。硬糖的基体是一种过冷的、过饱和的固体溶液。

1)熔点:无固定熔点。

2)结构:透明,无定形固体。反复拉伸折叠则透明度下降,最后形成一种洁白、有光泽、剖面具有毛细孔状态的物质。

3)物态:多相分散体系。

4)质构:属于不稳定状态,随外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变化而引起质构的变化。

2.密度和比重:硬糖是密度最高的糖果,可溶性干固物达到95%以上,残留水分一般在3%以下。随着质构状态的不同,硬糖的密度也不同。

3.粘度和流变性:硬糖的物料属于牛顿流体,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物料液层的流变性与应力产生一定的速率关系。物料粘度和流变性与其基本组成密切相关。

影响物料粘度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糖浆含量、含水量等。

4.发烊与返砂:

发烊:硬糖表面粘度迅速降低,表面呈溶化状态并失去其固有的外形,这种现象就称为发烊。实质:过饱和溶液

返砂:硬糖原有的透明性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就称为返砂。

实质:是指其组成中糖类从无定形状态重新恢复为结晶状态的现象。

发烊与返砂的关系:发烊和返砂都是硬糖常见的质变现象,这表明无定形状态的硬糖具有不稳定的双重性:第一,吸水汽性;第二,重结晶性。

5.平衡相对湿度:硬糖的标准平衡相对湿度应不超过30%,各种糖果随着其基本组成和质构状态的不同,ERH值也不同。

随着硬糖的基本组成不同,其吸水汽性也不同。各种糖果要根据其标准的平衡相对湿度选择应有的保藏条件。

6.结晶和抗结晶物质

结晶的蔗糖是一种结晶物质,各种糖浆是非结晶物质。

当两者在加工过程中经过高温熬煮而构成一种透明的无定形状态的硬糖甜体时,实际上各种糖浆是起着抗结晶的作用,削弱和抑制蔗糖在过饱和状态下必定产生的重结晶现象。

糖浆在糖果内所起的抗结晶作用:

1).提高甜体内溶液的溶解度和饱和系数

2).增大甜体内溶液的粘度。

第一个主要因素是通过糖浆所含还原糖的数量和类型体现的,第二个主要因素是通过糖浆所含多聚糖的数量和类型体现的。

淀粉糖浆兼有这两个主要因素,因而能发挥很好的抗结晶作用。

硬糖主要质量标准之一就是产品所含的总还原糖量,一般控制在12%一20%。

7.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配料—溶化—过滤—熬糖—冷却—调和—叠糖—保温拉条—成型—

冷却—挑选—包装—成品

8.操作要点

1)化糖:要完全熔化,与糖浆组成均一状态;

加糖量:不足,熔化不彻底;过大,延长蒸发时间,转化过度并浪费能量。一般为配方物料总干固物的30-35%。

2)熬糖:方式:常压、真空

常压熬糖应严格控制蔗糖分解的各种条件,特别注意糖液的PH、熬煮温度、时间。

3)冷却:液体——半固体

4)调和:添加香精等辅料

5)叠糖:辅料混合均匀;各部位冷却速度一致

6)保温拉条:温度过低:表面粗糙,不易成型;温度过高:粘度过大,不易成型

三、焦香糖果生产工艺

1、主要特性

1)组织结构

焦香型糖果的组织状态既不同于硬糖,也不同于软糖,其基体是由多种糖类化合物、脂和乳蛋白质所构成,经过严格的加上程序使物料组成最终形成一种高度乳化的均一的固体。

2)流变特性

韧性焦香型糖果即使达到很高的固体浓度,其最终的组织结构仍是一种不定形状态,组成的物质分子是以不规则的次序排列的

2、物料的熬煮与焦香化:

物料组成:形成焦香型糖果风味特征的反应以美拉德反应为主,影响该反应的成分组成相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物料组成缩短焦香化过程。

工艺流程:原料—溶化—过滤—混合--熬煮—混合—冷却—成型—挑选—包装—成品

四、充气糖果

1、将蔗糖和淀粉糖浆加水加热彻底溶化,然后再将多余的水分加热蒸发除去,达到规定的浓度,再均匀地充入气体,由于光学作用,糖体出现洁白的外观,其剖面就会出现毛细孔.海绵体或泡沫体的结构,糖体的密度降低,体积增大,经过这样的物理变化的糖果为充气型糖果。

2、工艺流程:以两次充浆牛轧糖为例:

卵蛋白—浸泡—过筛—起泡—冲浆搅擦

↑—冲浆搅擦—混合—冷却—成型—挑选—包装—成品原料—溶化—过滤—熬煮-- 油脂香料果仁

五、凝胶糖果(软糖)

1、按质构特征:冻胶糖、凝胶糖、派斯蒂来糖等

巧克力生产工艺

1.巧克力的主要感官性质

1).光泽:色泽来源于可可原料中可可棕色和可可红色。光亮度是可可脂形成细小的稳定的晶体带来的光学待性。

2).香味:巧克力的香味是香气和滋味的感官综合品质,主要香味来源于可可。可可豆的品种和加工条件导致不同类型和强度的香味效果。可可特殊的味感则来自可可质和可可脂。

2..巧克力的主要物理性质

1)、物态体系:巧克力的物态属于粗粒分散体系,油脂在此体系内是分散介质,成为一种连续相,糖和可可以细小的质粒作为分散相分散于油脂连续相内。少量水分和空气在此体系内也是一种分散体。所以,巧克力是多相分散体系。

2)质构:巧克力遇冷硬脆、遇热软化的质构特征是可可脂物理特性的表现,可可脂特有的天然化学组成和多晶型结晶特性产生巧克力特殊的质构现象。

巧克力另一质构特征是口感细腻滑润,平均细度在25微米左右。

物料质粒的形态、乳化状态、油脂的晶相结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巧克力细腻润滑的特性。

3)、粘度:

粘度是巧克力的重要物理性质。巧克力粘度与所含脂肪数量有关,同时也与所含水分数量有关,此外,乳固体的存在也影响粘度,添加磷脂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料粘度。物料质粒大小和乳化状态也影响其粘度。

4)、热力学性质:

巧克力是一类热敏感性较强的含糖食品,富含脂肪,其单位发热量为各种糖果之冠。1kg 巧克力发热量可达5000-6000kcal,是一种高热值食品。

由于相的转变而引起的热力学性质变化对巧克力的工艺过程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巧克力制品的品质。

5)、保藏期内变化

a.产品表面出现花白现象,光泽消失,由脂肪引起的称为脂肪花白,由砂糖引起的称为砂糖花白。花白现象虽不影响产品的营养价值,但严重影响商品价值。

b.产品质构软化井变疏松,且逐渐转变为蜂窝状的疏松质构,这是一种严重变质现象。

3.巧克力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水分:巧克力一般含水量要求控制在1%以下,控制的好的大多在0.5%以下。

2).油脂:严格检查和控制可可脂的水分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碘价、皂化值等指标。

3).重金属:重金属进入巧克力制品的可能性也比一般糖果多,所以通过经常的检验化化学的测定

4.巧克力的微生物特性

1)、霉变:巧克力比一般糖果容易长霉,是因为巧克力含糖量较低、组织结构不够紧密以及在巧克力生产过程中都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被污染的物料缺少杀菌的条件。

2)、虫蛀:虫蛀是巧克力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其原因是一方面虫卵从物料本身带来,在加工、运输和长期储藏中被污染,另一方面是空气的传播。

5.巧克力的营养价值

1)、高热值食品

2)、高营养食品:碳水化合物和油脂是巧克力的主要组成,使人们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可可都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巧克力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6.操作要点:

1)、可可豆的处理:焙炒、簸筛、磨酱

2)、砂糖的粉碎

3)、巧克力料的处理

A.精磨

精磨的作用就是把全体物料的颗粒变成口感不再感到粗糙的程度,一般巧克力的细度应控制在18-23微米之间,才符合要求。

巧克力料的细度取决于精磨的方式和精磨的程度。两者配合得好,才能取得优质产品。

B.精炼:

精炼过程可起以下几种作用:①质构更为细腻滑润;②料液变得较为稀薄和容易流散;

③外观色泽提高;④香味更加优美。

.精炼过程的变化

1)颗粒的变化:使较大质粒变小并变得均匀,将质粒的多角体磨平,使其变成光滑的球体,弥补了精磨过程的不足。

2)物态的变化:物料质粒变得较小和光滑,同时均匀地分散在液态油脂的连续相内,形成高度均一的物态分散体系,在冷却后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3)水分和粘度的变化:加热和机械运动的作用加快了物料水分的蒸发,同时精炼过程中颗粒进一步变小,扩大的蒸发的面积,使物料含水量减少。

4)色香味的变化:精炼后,质粒变小,表面积增大,与空气产生氧化作用,促使红色单宁质和水溶性氮发生质的变化,因而改善了巧克力的味觉效果。精炼后,物料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运动,同样也促进了糖和蛋白质的焦香化反应,产生愉快的甜香风味。

精炼的技术:一般需要24-72h,深色巧克力一般为55-85℃,牛奶巧克力—般为45-60℃。

C.调温

1).调温的作用:能够顺利脱模;防止巧克力表面出现花白现象;使巧克力具有应有的脆裂性,组织细腻而坚实;控制物料在不同温度下相态的转变,达到调质的作用。

2)、可可脂的多晶型特性

可可脂是有不同类型的三甘油酯组成,由于不同的三甘油脂上的脂肪酸的特性不同,因而在温度降低过程中,液态油脂变成固态油脂就会呈现出多晶型的特性。

当可可脂被加热全部溶化为透明的液态后在冷却到20℃,就会出现针状发亮的结晶,称为α晶型,这种晶性很不稳定,很快转变成棱状的较暗的结晶称为β…晶型,继续保持20℃,即可转变成另一种最稳定的晶型β晶型。在α晶型出现以前,还有一种晶型出现为γ晶型,是一种最不稳定的晶型。

在降温过程中晶型的变化程序是:γ-α-β…-β,前三种晶型称为不稳定晶型,从出现到存在时间极短,但是要变成β晶型就需要较长时间和一定的条件。当巧克力含油的油脂晶型停留在不稳定阶段,则固化后的巧克力质量就不稳定,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如果在调温过程中是巧克力中晶型绝大部分转变成为稳定的β晶型,则巧克力质量的稳定性就会大大提高。

3).调温的技术:巧克力的调温过程包含晶核形成和晶体成长的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第一阶段:物料从40C冷却至29C,温度的下降是逐渐进行的,使油脂产生晶核,并转变成其他晶型;

第二阶段:物料从29C继续冷却27C,使稳定晶型的晶核逐渐形成结晶,结晶的比例增大;第三阶段:物料从27C再回升29—30℃,这一过程在于物料内已经出现多晶型状态,提高温度的作用是使熔点低于29C的不稳定晶型重新熔化,而把稳定的晶型保留下来。

D.成型:浇模成形、连续浇模成形、涂衣成形

食品加工操作过程

食品操作流程 一、粗加工风险控制要求 1、粗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位置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加工肉类、水产类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分开使用,并要有明显标志。 3、蔬菜类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杂草、烂叶。 4、肉类、水产品类食品原料的加工要在专用加工洗涤区或池进行。 二、烹调加工风险控制要求 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2、热加工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食物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 3、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

4、烹调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及时采用高于60℃热藏或低于10℃冷藏(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隔餐及外购熟食要回锅彻底加热后才能供应。 5、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刀、砧板、盆、抹布用后须清洗消毒;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彻底消毒。 6、工作结束后,调料要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 三、专间操作风险控制要求 1、专间及出菜通道要洁净,不能堆放任何杂物。专间(台)只能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及必需用的食具、工用具。 2、专间使用前应当进行空气消毒,每次记录使用时间和累计时间,及时更换。 3、专间的各种刀具、砧板、切片机械等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定位存放。用前消毒,用后洗净。 4、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要二次更衣、洗手消毒,闲杂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备餐间。备餐间窗口保证关闭状态,不得随意开合。 5、保持专间清洁,每天严格做好有关工用具和空气消毒、卫生清扫等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食品操作流程图

食品操作流程 为保证食品安全,依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指定本工作流程。 一、食品采购: 1、制定食品采购计划。确定采购食品的品种、品牌、数量等相关计划安排。 2、选择供货商。认真查验供货商的资格证明,保证食品的来源合法。 3、签订供货合同。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是食品质量出现问题时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索取食品的相关资料。向供货商索取食品的相关许可证、商标证明、进货发票等证明材料,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 5、按照《进货台账制度》对购进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进行登记,建立台账。账目保管期限为两年 二、食品储存 1、设立食品仓储仓库。专门用于存放查验合格的食品。 2、详细记录食品入库信息。食品入库要详细记录商品的名称、商标、生产商、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进货数量、供货商名称、联系电话等信息。 3、按照食品储存的要求进行存放。食品要离墙离地,按入库先后次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生熟分开、摆放整齐、挂牌存放。严禁存放变质、有臭味、污染不洁或超过保存期的商品。 4、贮存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当采用封闭容器。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5、食品出库要详细记录商品流向。 6、每天对库存食品进行查验。发现食品有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等情况,要立即进行清理。 7、每周对仓库卫生检查一次。确保库房通风良好、干净整洁,符合食品存储要求。 8、变质食品设立专门的仓库或容器进行保管。不得同合格的食品混放在

一起,以免造成污染。 三、食品的加工 1、厨师要根据不同食物的特性,采取合理的烹调方式,尽量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价值,做到色、香、味、形俱佳。 2、各种食品原料不得就地堆放。清洗加工食品原料必须先检查质量,不加工腐烂变质、有毒有害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严禁加工凉菜、凉面、野生菌和皮蛋。四季豆、土豆等蔬菜不能干煸,需高温煮熟烧透。 3、清洗、加工肉类、水产品、蔬菜的清洗池、操作台、用具容器要分开使用,并要有明显标志,生食与熟食要分开加工。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应场所进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盛放海产品的容器要专用。清洗后食品原料不落地存放。 4、蔬菜类食品原料要按“一择二洗三切”的顺序操作,彻底浸泡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无杂草、无烂叶。肉类、水产品类食品原料的加工要在专用加工洗涤区处理。肉类清洗后无血、毛、污,鱼类清洗后无鳞、鳃、内脏,活禽宰杀放血完全,去净羽毛、内脏。食品盛器用后应冲洗干净、消毒处理。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做到刀不锈、板不霉、整齐有序。加工结束及时拖清地面,水池、加工台、用具容器清洗干净,定位存放;切菜机、绞肉机等机械设备用后拆开清洗干净。废弃物应置于带盖污物桶内,及时清倒,保持桶内外清洁。不得在加工、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内清洗拖布。 6、操作人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加工时要严格按卫生要求进行操作,不能对着饭菜咳嗽、打喷嚏;不能用手抠鼻屎、耳垢;上厕所后必须洗手。食品调味时要严格按烹调卫生要求进行,切忌用手指直接沾汤品尝,不能用汤勺、锅铲盛汤汁放入口中品尝。 7、成品菜要直接用清洁、卫生、消过毒的容器盛装,不能用抹布或围裙擦试容器。成品菜不能放地上,防止造成第二次污染。 四、食品销售 1、每天对销售的食品进行尝检、留样。 2、用于食品销售的容器,工具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3、当天制作,当天售完。 4、对于不合格的食品必须召回。

食品加工流程(仅供参考)

食品加工流程 本校关键环节加工操作流程包括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粗加工和切配、烹调、餐饮器具消毒保洁等。 采购验收操作规程 (一)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二)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的,还应索取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三)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餐饮具的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四)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 运输操作规程要求 (一)运输工具应当保持清洁,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二)运输需冷藏或热藏条件的食品时应分别配备符合条件的冷藏或保温设施。 贮存操作规程要求 (一)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

活用品。 (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及时清理销毁。 (三)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 1.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室内存放。冷藏、冷柜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并定期校验,以便于对冷柜内部温度的监测。 2.在冷冻柜内贮存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3.在冷冻柜内贮存时,应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4.冷柜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三)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

食品工艺流程

食品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 搅拌分块 烘烤冷却包装检验成品关键控制点: 关键设备:烤炉 温度:130℃~240℃时间:11~40分钟 成型发酵关键控制点: 关键设备:发酵间 温度:35℃~39℃ 湿度:75% 关键控制点: 关键设备: 台秤TGT-100,精度50g;电子秤ACS-15精度2g 按企业的生产配方进行配料。 关键控制点: 主要原料: 小麦粉、鸡蛋、白砂糖、食 用盐、食用植物油、酵母 配料

配料搅拌整型 冷却包装检验关键控制点: 关键设备:烤炉 温度:220℃~240℃时间:11~40分钟 装盘烘烤 成品关键控制点: 关键设备: 台秤TGT-100,精度50g;电子秤ACS-15精度2g 按企业的生产配方进行配料。 关键控制点: 主要原料: 小麦粉、鸡蛋、白砂糖、 食用植物油、起酥油 原料验收

配料 搅 拌 烘 烤 冷 却 关键控制点: 关键设备:烤炉 温度:120℃~220℃ 时间:12~50分钟 装 模 包 装 检 验 成 品 关键控制点: 关键设备: 台秤TGT-100,精度50g ; 电子秤ACS-15精度2g 按企业的生产配方进行配料。 冷加工 原料验收 关键控制点: 主要原料: 小麦粉、鸡蛋、白砂糖、食用植物油

配料 搅 拌 烘 烤 冷 却 关键控制点: 关键设备:烤炉 温度:170℃~220℃ 时间:20~24分钟 制 皮 检 验 成 品 关键控制点: 关键设备: 台秤TGT-100,精度50g ; 电子秤ACS-15精度2g 按企业的生产配方进行配料。 包 装 原料验收 关键控制点: 主要原料: 小麦粉、鸡蛋、白砂糖、食用植物油、豆沙馅料、莲蓉馅料、枧水、葡萄糖浆 包 馅 成 型

食堂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蓝天学校食堂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为了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强化责任,规范流程,提高效率,确保安全,现就学校食堂操作规程明确如下: 一、食品加工流程: 原料进货验收------择洗------精洗一一切配------加工制作------备菜间存放一一分发 二、餐具洗消流程: 餐具清洗消毒------浸泡——漂洗------存放保洁 三、餐具回收流程 餐具回收――残存物清理一一归类一一清洗 四、分餐运输流程 运输------抬入餐厅------分配到分餐窗口------厨房间卫生-----厨房卫生管理 操作规程: 原料进货 1、学校一切食品必须定点米购,米购食品及其原料时,应向供货者索取食品的检验合格 证或者化验单(即索证)。 2、索证时对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必须查清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 日期,批号等。3、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如为复印件,应加盖检验单位印章。 4、包装食品必须检查食品标签,严禁三无”产品进库。 5、食品进库或制作加工前必须由验收员验收,签字 二、食品粗加工 1、动物性食品禽、肉、鱼和植物蔬菜等分开加工,生熟菜墩要分开使用,肉类、蔬菜清洗池要分开使用,防止相互影响。 2解冻融解应提前进行,在常温下自然解冻,不用热水融解禽、肉、鱼类食品,处理后的食品应分类摆放,用洁净的容器存贮,防止与未经处理食物接触造成污染。 3每天工作前处理好使用的设施,清洗水池,地面,容器架、框、刀具等,工作结束时要搞好卫生,及时处理垃圾及废异物。 4加工间应保持墙面、地面清洁,加工原料应计划出库、采购缩短存放备用时间,防止腐败变质,所有加工食物都应严格验收检查及至取样式检验,不符合规定和标准的不予接收,不可加工处理。先处理的 食品原料应先提供使用,粗加工间内的工具,用具,工作服不得外借使用,并经常清洗保持清洁。 三、烹调加工 1、烹调加工所用原料应保持新鲜,冷冻的肉、禽、水产应在室温下缓缓地彻底融解,不能热水融解应急处理。 2、灶房内的所有原料进入时要认真检查,发现卫生问题及时处理,不干净返回粗加工间重新处理,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应停止使用。 3、调料应认真检查,发现异杂物等及时筛选,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原料。 4、非食品用原料严格控制,禁止入内,防止误食引发食物中毒。

幼儿园关键环节食品加工规范流程图

民办幼儿园关键环节食品加工规程 说明:为了方便餐饮服务提供者制定食品加工操作规程,我们制定出了11 项食品加工操作规程,餐饮服务单位要按照要求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各项食品加工规程,并按照要求统一制作版面上墙遵照执行。11 项食品加工规程参见附件2。 按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分类,不同类型的餐饮服务提供者需制定不同容的食品加工规程: 第一类:制作1-11 项; 第二类:制作1、2、3、7- 11项(学校食堂1-11 项); 第三类:制作1、2、7、9、10、11 项; 第四类:制作1、2、10、11 项; 第五类:制作1、2、9、10、11 项。

附件2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程 目录 1、粗加工及切配操作规程及要求 2、烹调加工操作规程及要求 3、凉菜配制操作规程及要求 4、现榨果蔬汁及水果拼盘制作操作规程及要求 5、点心加工操作规程及要求 6、裱花操作规程及要求 7、烧烤加工操作规程及要求 8、生食海产品加工要求 9、备餐及供餐操作规程及要求 10、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操作规程及要求 11、原料采购、食品贮存及库房要求

1、粗加工及切配操作规程及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按照挑拣、整理、解冻、清洗、剔除不可食用部分等工序进行加工处理。 三、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四、蔬菜在使用前冲洗干净并浸泡30 分钟以上,以降解蔬菜中农药残留量,预防食物中毒。 五、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六、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七、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 八、蔬菜、肉类、海鲜等食品原料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九、加工结束将地面、水池、加工台、工具、容器清洗干净,保持清洁,垃圾及时入桶。

食品加工过程与质量控制

食品加工过程与质量控 制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食品加工过程与质量控制 1.食品加工的三原则: 安全性、营养价值、嗜好性。亦满足外观、风味、卫生、货架寿命、方便性、功能特性等要求。 2.一般的加工过程: 原料→预处理→加工→灭菌→包装→入库 过程学:化工过程——反应基础科学、过程设计及实施 ?例如:巴氏鲜牛奶:原料奶验收→净乳→冷却→标准化→均质→巴氏灭菌→冷却→灌装→装箱→入库贮存 ?澄清型苹果汁:原料选择→清洗和分选→破碎→压榨→粗滤→澄清→精滤→糖酸调整→脱气→UHT杀菌→无菌罐装 ?冷鲜肉:生猪→冲淋→麻电放血→冲淋→烫毛、脱毛→挂钩、燎毛、刮毛→去内脏→去头、蹄→劈半→修割、冲洗→分割→预冷→包装→金属监测→运输 3.食品加工特点 (1)生物活体:通常是鲜活的生物原料、活体加工到易消化代谢的食品;(2)营养性:无营养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食品,营养性是作为食品的基本属性; (3)安全性:安全性要求对人体健康无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危险,是一个绝对概念; (4)风味:中国传统食品讲究的就是色香味形俱佳,食品风味是食品的一种嗜好性;

(5)功能性:传统中医学上的温热性、寒凉性、平性;现代的功能性、保健性等等 要求加工的特殊性——分子、纳米、微米到宏观各个尺度上的可控过程温度、时间、环境、设备、添加物、包装、贮运等等 4.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包括原料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运输加工过程的、添加附料的、包装的、贮藏的、运输的、销售的、售后的,一直到餐桌的 ?加工过程的问题有两方面的因素: ◆来自不规范的操作,例如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注意操作卫生,从而导致微生物污染;食品加工助剂的使用量不合乎标准等。 ◆来自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添加物,比如添加非食品级的色素、香味剂、防腐剂、保脆剂、发色剂、护色剂等。 另来自原料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从食品加工角度:原料学(自身的、外来的) 5.食品中的危害 ?食品中诸多不安全因素可能存在于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微生物、寄生虫、生物毒素等生物污染: ?微生物和寄生虫污染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 ?◆环境污染: ?无机污染物如汞、镉、铅等重金属及一些放射性物质

食品加工工艺

罐藏食品工艺 一、概述 1、罐头的一般生产过程:装罐、排气、密封和杀菌冷却为必经阶段 2、罐头食品的特点:1)储存期长2)对储存环境的要求低3)便于携带、运输4)食用方便。 3、罐藏食品的两要素:密封性、商业无菌 二、罐藏容器 1、罐藏容器分类: 按其材料性质可分为金属容器和非金属容器。 按其制造方式分类可分为三篇罐、两篇罐; 按接缝方式分类可分为焊锡罐、电阻焊罐、激光熔接罐和粘接罐; 按罐体形状不同可分为圆罐、方罐、椭圆罐、梯形罐、马蹄形罐等。 2、罐藏容器的性能与要求 1)食品符合卫生要求;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3)具良好的耐腐蚀性;4)适合工业化生产5)容器应易于开启,取食方便,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利于消费。 3、常用的罐藏容器 1)镀锡薄板罐,俗称马口铁:分为5层,中间钢基,钢基上下各为一层合金层,再上面是镀锡层,再上面是氧化膜和油膜。 2)涂料铁 抗硫涂料:加入氧化锌,用于肉禽类、水产类罐头 抗酸涂料:以环氧树脂为主要原料,用于高酸性食品 防粘涂料:用于午餐肉等罐头 乙烯型涂料以及环氧胺基涂料:啤酒罐面涂料 3)其他:包括铝合金罐、镀鉻薄板、玻璃罐、软罐头等。 其中软罐头是由聚酯、铝箔、聚烯烃组成的复合薄膜为材料制造成的,软包装的使用被认为是罐头工业技术的革新。 4.空罐的制造,以焊锡罐为例 1)罐身、罐盖的生产工艺: 板材剪切—切角、切缺—端折—成圆—踏平—焊锡—翻边—罐身 2)空罐的卷封:二重卷边、迭接率 三、实罐的生产工艺 1、装罐前容器的准备:空罐的清洗;盖的打印;空罐的钝化处理 1)目的:为了提高素铁罐的耐腐蚀性。 2)方法:重铬酸钠0.8kg、氢氧化钠2.0kg、土耳其红油300ml、自来水100kg。 3)原理:由于金属表面吸附了氧、氧化剂或其他物质构成了单分子的保护层。 2、装罐的工艺要求 1)顶隙 2)糖液的配制 直接配制法:配制30%糖溶液,溶解、过滤、校正糖浓度。 稀释法:配制60-70%的浓糖液,用时加水稀释。吸稀释后的糖液应当天用完。 各类水果罐头要求产品开罐后糖液浓度为14-18%。 3、排气:1)排气的目的2)真空度的影响因素 4、密封 5、杀菌 6、冷却 7、检查 面制品加工 一、焙烤食品的原辅料

餐饮加工操作流程图.doc

餐饮加工操作流程图 餐饮加工操作流程图 酒店餐饮食品加工流程 验收检查场地器具卫生 散装原料作感官性状检查 (部分蔬菜作农药残留检测,肉类索取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定型包装食品检查包装、标记、标识 过秤清点数量 入库定位码放 填写验收记录 清理场地、器具 潜在危害原料不符合卫生标准(致病菌污染;农药、瘦肉精过量残留;有寄生虫),运输车辆和人员卫生安全(致病菌污染) 鱼、肉泡洗规范流程 领入原料领入原料

洗手去除外包装 检查专用水池卫生检查原料质量 检查原料质量浸泡解冻 清洗检查原料质量 盛装清洁容器清洗 定位存放盛装清洁容器 清洁场地、水池定位存放 场地清洁、水池鲜鱼、肉类清洗操作流程冻鱼、肉类清洗操作流程潜在危害泡洗池卫生不合格、个人卫生不合格。 鱼、肉切配规范流程 洗手 检查砧、刀、案、筐、盆的卫生 切配

盛装清洗容器 定位存放 清理砧、刀、台面、地面等卫生 潜在危害砧、刀、案、筐、个人卫生不合格(致病菌污染) 择菜工序规范流程 检查工作台、场地卫生 洗手 领入原料 清理泥沙杂物 摘菜去皮去籽 半成品装筐 离地存放

场地清洁 器具归位 潜在危害摘菜不净,不洗手蔬菜洗切规范流程 洗手 半成品搬运 浸泡 粗洗 净洗 控水 切菜 净菜装筐

定位码放 清洁场地、器具 潜在危害洗菜池、案等工器具不卫生,操作人员不洗手(致病菌污染) 烹饪加工规范流程 设备安检 洗手消毒 器具准备 烹饪加工 (食物中心温度70℃) 盛装容器 备餐运送 留样填写记录

清洁场地、器具 潜在危害加热不彻底(致病菌存活、毒素未清除)、生熟不分、个人卫生不合要求(致病菌二次污染)、使用工业盐(有毒、有害物质残留) 主食加工规范流程 设备安检 领料码放 洗手 器具准备 制馅、和面、洗米 成型 装成品盘 蒸煮 盛装容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