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学考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学考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学考练习题

生物学考练习题——必修3

1.人体内环境不包括()

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细胞内液

2.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胃液C.尿液D.氨基酸

3.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它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细胞内液

4.毛细血管壁的具体内环境是()

A.血浆和淋巴B.血浆和组织液C.淋巴和组织液D.细胞内液和组织液

5.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下列有关人体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绝对不变

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拮抗

B.反馈

C.反射

D.协同

8.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A.树突B.轴突C.神经元D.反射弧

9.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A.内负外正B.内正外负C.内负外负D.内正外正

10.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

A.单向B.双向C.单向或双向D.不能确定

11.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

生的神经冲动的方向(横向箭头表示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2.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是()

A.轴突

B.树突

C.突触

D.细胞体

13.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是()

A.体温调节中枢

B.呼吸中枢

C.躯体运动中枢

D.言语区

14.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拮抗

B.反馈

C.反射

D.协同

15.糖尿病产生的病因()

A.胰岛素分泌过多B.胰岛素分泌过少

C.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D.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少

16.当人在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体内分泌明显增多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B.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

17.与人体血糖调节密切相关的内分泌腺是()

A.甲状腺

B.性腺

C.胰腺

D.肝脏

18.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9.当正常人体血糖浓度达到最高值时,体内胰岛素和肝糖原变化是()

A.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减少

B.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增加

C.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原减少

D.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原增加

20.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A.葡萄糖B.水C.Na+ D.K+

21.下列情况中,使尿量增加的是()

①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②天气转冷时;③患糖尿病时;④摄取过多过咸食物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人体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延髓

23.下列有关人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皮肤血管舒张

B.汗腺分泌增加

C.肝脏和肌肉产热减少

D.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4.下列哪项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

A.作用范围准确

B.反应较缓慢

C.作用范围广泛

D.作用时间较长

25.下列哪项不是神经调节的特点()

A.作用范围准确

B.反应较迅速

C.作用范围广泛

D.作用时间短暂

26.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常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注射到鱼体内,使之能正常排卵。

这主要是利用垂体分泌的()

A. 促性腺激素

B. 性激素

C. 生长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

27.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

A.红细胞B.淋巴细胞C.肌肉细胞D.血小板

28.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下列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记忆细胞

D.浆细胞

29.当同一种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A.记忆T细胞B. T细胞C.记忆B细胞D. B细胞

30.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起作用的免疫成分或细胞是()

A.T细胞

B.浆细胞

C.效应T细胞

D.抗体

31.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靶细胞裂解死亡B.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C.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记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32.下列选项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B.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效应T细胞识别癌细胞并将其消灭

33.下列有关免疫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过程中必须有T细胞参与B.细胞免疫过程中必须有B细胞参与

C.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D.效应T细胞能使病毒裂解、死亡

34.HIV病毒侵入人体后,攻击的细胞主要是()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35.下列疾病中属于人类免疫缺陷的是()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荨麻疹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

36.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A.糖类B.吲哚乙酸C.蛋白质D.脂质

37.以下哪种植物激素能促进果实的脱落()

A.生长素B.赤霉素C.乙烯D.脱落酸

38.为使未成熟的香蕉尽快成熟,可用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处理()

A.赤霉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 D.乙烯

39.下列哪种状况下,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

40.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植物激素()

A.纤维素B.细胞分裂素C.生长素D.赤霉素

41.下列不属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是:()

A.促进根的生长B.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促进果实发育D.促进果实成熟

42.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

A.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发育成侧枝

B.降低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抑制侧芽发育成侧枝

C.提高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发育成侧枝

D.提高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抑制侧芽发育成侧枝

43.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A.茎的背地性

B.茎的向光性

C.植物的顶端优势

D.无子番茄的培育

44.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45.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群落是指该地域中()

A.所有鲫鱼

B.所有浮游生物

C.所有生物

D.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

46.为调查某个湖泊中野生鲫鱼的种群密度,最合理的调查方法是()

A.标志重捕法

B.样方法

C.目测估计法

D.逐个计数法

47.调查草原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最合理的调查方法是()

A.标志重捕法

B.样方法

C.目测估计法

D.逐个计数法

48.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其中属于增长型的是()

A.甲和乙B.甲C.乙D.丙

49.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大小以保护鱼苗,这使被捕捞的种群年龄组成变为()

A.增长性

B. 稳定性

C. 衰退性

D. 无法判断

50.下列哪项是种群特征()

A.丰富度B.出生率和死亡率C.垂直结构D.水平结构

51.如果将某种酵母菌在理想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酵母菌种群增长接近于()

A.“J”型增长

B. “S”型增长

C. “W”型增长

D. “L”型增长

52.能正确反映自然界资源、空间等有限条件下种群增长的曲线是()

53.下列属于群落空间结构的是()

A.年龄组成B.性别比例C.出生率死亡率D.垂直结构

54.某块麦田中小麦长势整齐,这个群落在垂直结构上()

A.有分层现象

B.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小麦一个层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无分层现象

55.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湿度D.土壤pH

56.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B.温度C.食物种类D.湿度

57.下列属于竞争的是()

A.牛羊取食青草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流感病毒感染人体

D.野牛共同抵御狼群

58.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A.灌木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C.苔藓阶段D.森林阶段

59.光裸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

A.地衣阶段B.苔藓阶段C.草本阶段D.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60.下列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B.湖泊因泥沙淤积而成沼泽长出植物

C.弃耕的农田逐渐长出杂草D.过量砍伐的森林重新长出林木

61.下列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沙丘上进行的演替B.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D.火灾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

62.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

顺序正确的是()A.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

C.草本阶段→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

63.下列各项中,包含非生物因素的是()

A.种群B.群落C.物种D.生态系统

6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A.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65.在生态系统中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属于()

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第一营养级D.第二营养级

6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1个营养级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是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

67.通常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生产者经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后,保留在有机物中的总能量

C.初级消费者经同化作用、呼吸作用后获得的能量

D. 初级消费者经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

6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A.循环流动、逐级递增B.循环流动、逐级递减

C.单向流动、逐级递增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69.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孔雀开屏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C.蜘蛛网的振动频率D.蜜蜂跳舞

70.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的作用

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生存

71.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包括()

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稳定性

7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鹿吃草时,能量就从生产者流入第一营养级

B.孔雀开屏是在传递物理信息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同时固定太阳能

D.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7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中的物质是指()

A.组成生物体的元素B.生物圈中的CO2C.生物圈中的H2O D.生物圈中的SO2

7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葡萄糖

75.碳循环相联系的两个生理作用是()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D.呼吸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76.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

A.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

B. 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弱

C.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强

D. 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77.以下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荒漠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苔原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78.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A.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B.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C.掠夺性开发生态资源,发展经济D.人工建造“生态屏障”

79.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减少人均耕地B.增加燃料需求C.减弱温室效应D.破坏生态环境

80.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A.间接价值B.直接价值C.潜在价值D.不能确定

8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基因的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D.细胞结构的多样性

82.下列哪项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A.就地保护B.易地保护C.建立种子库D.消灭被保护动物天敌83.下列选项中,符合“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一主题的是()

A.多步行、少开车B.常用一次性筷子C.多吃肉、少吃素D.尽量多用空调

84.造成扬子鳄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食物不足

D.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8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是()

A.就地保护B.易地保护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加强宣传教育

二、填空题。

1.右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右图所示序号中,突触前膜是 ; 突触后膜是 ;突触间隙是 。 ⑵兴奋在突触中的传导方向是 的。

⑶在静息状态下,①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是 。

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⑴甲图表示的反射弧结构中,A 是 ,C 是 ,D 是 ; ⑵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 、b 、c 中兴奋部位是 。在兴奋 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 。 ⑶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 图的[ ] 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一 方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是 。

3.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 ⑵占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 。 ⑶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 和 。 ⑷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 ,兔属于 。

⑸该食物网再加上 和 就可以构成生态系统。 ⑹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能量从草传递到兔和鼠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是 。

A .50%

B .100%

C .10%~20%

D .0

+++---+++ ---+++---

---+++--- +++---+++ a b c

甲图 乙图

4.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属于消费者的是。属于分解者的是。

⑵图中的食物链是。

⑶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依赖于[④] 作用。

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赖于[①②③⑤] 作用。

⑷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图中(填序号)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5.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①红细胞的内环境是[ ] ;

⑵图中③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 和[ ] ;

⑶图中⑥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 和[ ] ;

⑷人体内环境包括[ ] 、[ ] 和[ ] 。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测试题(选自湖南091011学考)

必修3测试题(选自09、10、11学考) 一、选择题 1.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它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 A.单向 B.双向 C.单向或双向 D.不能确定 4.右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①代表的激素名称是() A.促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 D.性激素 5.人类特有的言语区位于()A.下丘脑 B.脑干 C.小脑 D.大脑皮层 6.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错误的是() 7.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肌肉细胞 D.血小板 8.为使未成熟的香蕉尽快成熟,可用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处理()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 9.下列哪项不.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0.能正确反映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曲线是()

1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葡萄糖 1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 B.温度 C.食物种类 D.湿度 13.光裸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A.地衣阶段 B.苔藓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 14.孔雀开屏属于哪类信息()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15.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减少人均耕地 B.增加燃料需求 C.减弱温室效应 D.破坏生态环境16.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 B.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C.掠夺性开发生态资源,发展经济 D.人工建造“生态屏障” 17.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A.间接价值 B.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不能确定18.人体内环境不包括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内液 19.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五点取样的方法,调查学校周围一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表是所获得的一组数据,据此可估算出该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是 A.3株/m2 B.4.2株/m2 C.5株/m2 D.6株/m2 20.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使用下列哪种激素治疗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性激素 D.生长激素 21.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速度 A.较快 B.较慢 C.相等 D.不确定 22.下列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A.吞噬细胞 B.T细胞C.B细胞 D.精子 23.下列哪种状况下,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

新课标必修三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 1.手不小心摸到滚烫的水壶,缩手反射发生与感觉疼痛的时间是() A.先感到疼痛,后缩手反射B.感到疼痛并同时缩手 C.先缩手反射,后感觉疼痛D.依个体不同而不同 2.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处理: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纵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 B.给予右侧光照时,向右侧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给予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⑤ D.置匀速转盘上并单侧光照,④将向光生长 3.初春受到寒冷侵袭的梨树花瓣大部分凋萎,有的甚至脱落,有无适宜的补救办法()。 A.没有适宜的补救方法 B.适当的整修枝条 C.喷施一定浓度的营养液 D.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4.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a点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而 b、c、d、e四个点都能测到膜内外电位有变化,该现象说明了()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B.兴奋在神经元内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5.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高中生物必修三前两章测试题

生物必修3第一、二章检测题 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2.下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则下列关于图中X、Y、Z、W(W为虚线框部分)所示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B.Y表示肾上腺,产生的激素在产热上与甲状腺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必需减少产热、增加散热来保持体温恒定 D.X表示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 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完成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6.关于过敏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反应,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症 ②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因此往往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组织损伤 ③过敏反应和正常免疫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都是球蛋白 ④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生物必修 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资料 二、答案和提示 (一) 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 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 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 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 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 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 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 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 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 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右图所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 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 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 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四)旁栏思考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 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与讨论 2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 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 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 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 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 反应:CO2+H2O H2CO3H++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 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 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 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 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 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六)练习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 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doc

生物必修 3 期中考试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 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A.淋巴B.淋巴和组织液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和淋巴 2.人剧烈活动后, 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 7.35 ~ 7.45B.远小于7.35 ~ 7.45 C.维持在7.35 ~ 7.45D.稳定在3~4 3.右图表示正常人肝组织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的液体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 B.液体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红蛋白 C.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中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4.吊针 ( 静脉注射 ) 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5. 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B.血浆组织液) 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D.血浆组织液淋巴 6.下列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7.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B.①②⑤C.④⑤D.②③ 8.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 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9.镇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B.轴突C.突触间隙D.树突 )10.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 A.运动语言中枢B.躯体运动中枢 C .听觉语言中枢D.视觉语言中枢 ) 11.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 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12.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C.雄激素D.生长激素 13.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由部分 B 细胞形成B.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 C .只由部分T 细胞形成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 1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 15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反应和所利

生物必修三测试卷

生物必修三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1.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外环境 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只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交换物质 2. 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下面罗列 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 ...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3.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 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 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 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 4.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端与效应器相连,b端与感受器相连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有电位变化,说明 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5.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 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人工圈养能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大熊猫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之一是其栖息地被破坏 C.人工圈养属于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2,4—D B.乙烯 C.吲哚乙酸 D.吲哚丁酸 7.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 ( )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8.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9.科学家研究发现,SARS病人在病毒感染后能产生特殊的抗肺组织的“自身抗体”,可见,SARS病毒引起了机体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测试卷(一)

生物必修三1-3章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分析是 A 、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 、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 C 、若图中内分泌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 、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2.用同位素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标记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理甲图中的A 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 B 端探测到14 C 的存在 B .处理乙图中的A 端,能在乙图中的B 端探测到14 C 的存在 C .处理乙图中的B 端,能在乙图中的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D .处理甲图中的B 端,能在甲图中的A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 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 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 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 .a B .b C .c D .d 4.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在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 .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 .①中内容物使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5.下图是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示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感受器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垂体 内分泌腺 组织 ③ ① ④ ⑤ ⑥ ⑦ ②

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Word 文档

高一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①血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 A.①④B.②③ C.②④D.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径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 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自己不会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的言语区 B.大脑皮层的运动区 C.小脑 D.下丘脑 6.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7.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 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人体产生渴感的感受器在下丘脑 B.K+ 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 D.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不利 9.对细胞免疫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是建立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的 B.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需要吞噬细胞参与 C.效应T细胞能够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抗原 D.效应T细胞能够使抗原裂解死亡 10.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11.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三复习必背知识点

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部为选择题) 考点一:内环境 1.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2.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绝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考点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②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 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及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考非选择题)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非选择题考点) ①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②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③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 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④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非选择题考点) 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

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动物)、 (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注意: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3.许多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5.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6.起点:从开始。渠道:沿依次传递。去处: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 7.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为。 8.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的利用。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的部分。 9.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所以又叫。 10.碳循环:①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②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的。③绿色植物通过,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1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1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种类、、。13.信息传递的作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 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备注: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1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 16.5.6 1.植物体对自身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其体内产生的激素来完成的。下列植物激素中,能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是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2.正常情况下,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A.T细胞 B.吞噬细胞 C.记忆细胞 D.效应B(浆)细胞 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正在改变着地球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哪种做法是环境保护工作所不允许的? A.退田还湖 B.尽量提高农作物产量 C.治理污染 D.大量捕杀野生肉食动物 4.水和无机盐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下列对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神经调节 B.只有激素调节 C.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 D.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循环系统来完成 5.在一条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只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兴奋可以由树突向相邻神经元的轴突传递 D.兴奋部位的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6.生态系统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 B.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D.使该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保持稳定 7.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种群内部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都存在着信息传递。其中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来源于 ①无机环境②同种生物③异种生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8.生态学家高斯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 5只大草履虫,经过反复实验发现,5天以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徘徊在375个左右。该实验证明 A.此条件下该种群的K值是375只 B.食物逐渐减少,导致K值不断下降 C.大草履虫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D.一定时间后,该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9.当蛾幼虫咬食某种植物时,其物理伤害会导致该植物细胞产生一种挥发性的“引诱剂”。引诱剂引诱胡蜂将卵产在蛾幼虫体内。在生态学上,这种蛾幼虫对植物、植物对胡蜂传递的分别是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B.化学信息、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D.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高二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 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7. 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1.内环境特点的3个方面: (1)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也称细胞外液。 (2)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酸碱度体现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的5个重点: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特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2.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三、1.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 重要意义。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或靶器官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且由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小管和集合

生物必修三期中考试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 分值: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 A.细胞内液 B.血浆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2.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浆蛋白B.葡萄糖C.钙离子D.呼吸酶 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 药品最可能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 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7.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以下部分 C、尖端、尖端以下、尖端以下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8.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9.下列被称之为生长素的是 ( ) A.吲哚乙酸 B.萘乙酸 C.2,4-D D.乙烯10.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这表明 A.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 B.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 C.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 D.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 11.下列植物激素中,可以促进组织分化的是 ( ) A.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 C.赤霉素 D.脱落酸1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 C.胞吞作用 D.胞吐作用 13.在置于暗室中的燕麦胚芽鞘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 A.向左弯曲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前方弯曲生长 D.直立生长不弯曲 1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15.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16.右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1234章测试

长春市第六中学高二生物周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周测试卷(2012-11-1)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A.CO2、O2、血红蛋白、H+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葡糖糖、氨基酸、HPO42-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内环境 3.人类对感冒病毒好象很无奈,感冒刚好有可能再感冒,主要原因是( ) A. 人体中没有抵抗感冒的物质 B. 人体效应T细胞失去了功能 C. 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病毒的破坏 D. 感冒病毒的变异性极大 4.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 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5.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在2008残奥会闭幕式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星星,你好》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 ) ①躯体运动中枢②躯体感觉中枢③视觉中枢④语言中枢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 A.激素、抗体、载体 x进入细胞(a) B.抗体、载体、酶 x x与y结合 x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b) C.载体、抗体、酶 x变成其他物质(c) D.载体、酶、抗体

高中生物必修三激素调节(测试题)

生物必修三第三次生物周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手术摘除小白兔的垂体后,其甲状腺功能衰退的原因是() A.大脑功能异常 B.缺乏促性腺激素 C.缺乏促甲状腺素 D.垂体与甲状腺之间的神经被切断 2、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多 3、某动物园中,一猩猩突然暴躁不安,攻击其他猩猩。为了控制该猩猩,饲养员给其注射了一定量的某 物质,使之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之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饲养员给猩猩先后注射的两种物 质分别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胰岛素和葡萄糖 4、下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5、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6、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7、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②糖尿病③侏儒症④白化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③⑥ 8、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 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 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9、结扎小狗的胰管,正常进食,小狗出现的症状是() A生长发育立即停止 B血糖浓度明显升高 C消化不良 D尿量减少,体温偏高 10、给动物饮用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11、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爆发出比平时更大的力量和产生更敏捷的反应,此时如测定其体内激素水平, 明显增高的是() A.胰岛素 B.肾上腺素 C.性激素 D. 甲状腺素 12、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3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受重力影响 ,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8、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10、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