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探究

关于高等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探究
关于高等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探究

关于高等数学课程设计思路的探究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对于高等数学课程的设计思路的探讨越来越多,把原来的课程目标为应付期末考试,转变成为现在的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种数学的素质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只有把这种能力培养起来,才能让学生拥有数学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抓住优化课程设计的方法,去进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设计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09.157

1 前言

高等数学无疑是学生心目中最困难最头痛的学科,他们不愿意积极投入学习,自主学习的难度也较高。高等数学的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教学障碍,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但是高等数学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它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存在,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课程,它是一个工具学科,是引领学生走入各个专业的一个敲门砖,所以必须抓住这个学科的学习。以前我们都是把课堂目的和教学内容硬性地推给学生,但是现在进行教学创新的改革,把以前的应付式教学改为现在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能力,在某个层面上对于教学的难度更高了,不单单是让学生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一、二年级用)-10

调整法趣谈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调整法的意义。 我们看下面的点子图: ●●●●●●● 图3-16 它一共有二组,一组有5个点子,另一组有两个点子,图中一共有多少个点子? 算式:5+2 = 7(个)。现在问:怎样改变点子图,来表示算式2+5呢?我们可用交换点子位置或移动点子位置来改变。如图所示: 这种通过交换点子位置或移动点子位置的操作过程,我们较做调整法。 2.调整法的用途,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 [范例解析] 例1右面正方形方格中的数字,怎样移动才能使横行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和相等? 分析我们可从图中观察到:竖行三数的和都是6,它们相等,打上“√”号,而横行三数的和都不相等,因此,要调整位置的是横行的数字。我们只要按照下面图3-19箭头所示进行交换调整,问题就得到解决。 说明凡是符合条件的横行或竖行打上“√”,可使问题一目了然,方便调整。 例2图中有“+”、“-”、“×”、“÷”四种运算符号。移动这些符号,使每行每列的四种符号不相同。 分析通过观察,发现3-20中只有从左数第二列符号与题目要求不同,因此我们先考虑列的情况,第一列多“+”号,缺“÷”号,而第三列多“÷”号缺“+”,如下图交换后,把符合条件的行与列打上“√”。

经过第一次交换后,图3-21中只有第一行和第二行以及第三列和第四列不符合条件,而第三列多“×”号,缺“-”号,第四列多“-”号,缺“×”号,只要再按如图3-22交换就完全符合条件。 说明较复杂的方阵游戏,多调整几次,是可解决问题的,调整中不想走弯路,这就要靠智慧了。 例3把1~7这七个数填在图3-23中的小圆圈中,使每一 个圆周上四个数字的和都等于17。 分析此题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开始在小圆圈里任填1~7这七个数, 并且两个大圆周上的四个数的和都不等于17。如图3-24 的填法。 我们观察到,只要首先将2与7交换,就能使右边大圆周上四个数字的和等于17。 这时,左边大圆周上四个数的和是:1+3+7+4 = 15比17少2,要使右边圆周上的四个数字的和不变,只要4与6交换即可。 第二种做法:首先在1~7这7个数字中选四个数字, 并且四个数的和等于17。例如选(1+3+6+7 = 17)1, 3,6,7四数填在一个圆周上,其他三数任填在另一圆 周上的小圆圈里。如果另一圆周上四个数字之和不等于 17,只要按前面调整的方法,只经过一此调整就行了。 如图3-25所示。 [思路技巧] 调整不是拼凑,它是充分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我们的观察能力,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解题的重要手段。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二年级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余数的妙用 本系列贡献者:[知识要点]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会解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范例解析] 例1如图1-1。把14个乒乓球平均分给三个班,每班分得几个?还余下几个? 解 14÷3 = 4余2 每班分得4个还余2个。 例2下面三个竖式,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不对? 解第一个竖式不对,它的余数8比除数5还大,还可商1,即商应为8; 第二个竖式也不对,因商和除数的积不能大于被除数; 第三个竖式是对的,余数3小于除数5。 说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时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是: 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余数 = 除数×商 例3把11、12、13、14、15、16、17分别除以3时,各得哪些余数? 解 11÷3 = 3余2; 12÷3 = 4余0; 13÷3 = 4余1; 14÷3 = 4余2; 15÷3 = 5余0; 16÷3 = 5余1; 17÷3 = 5余2。 说明一串连续数除以同一个数,因为它们的余数小于除数,所以余数重复出现。 “余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处呢! 例4国庆节挂彩灯,用六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白、绿、紫的次序装配,总共要装50只灯,每种颜色的灯泡各需要多少只? 解可以这样想,六种颜色的灯泡作为一组,50只灯泡可以分成 50÷6 = 8(组)余2(只) 于是,其中有四种颜色的灯泡各配8只,另两种颜色的灯泡各配9只。 例5今天是星期三,再过20天是星期几? 解今天是星期三,因为一个星期有7天,以星期一为星期的第一天计算,因已经过了3天。所以有 (20+3)÷7 = 3余2 即再过20天是星期二。 例6把4、7、18、2四个数填入下式的括号中。 ()÷() = ()余()

高等数学标准

《简单的线性规划及其应用 课题: 简单的线性规划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 知识目标: 1 、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2 、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 、会用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 . 能力目标 : 1 、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 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等概念; 2 、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3 、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4 、 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应用数 学的快乐。 3 . 情感目标: 1 、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 创新,鼓励学生讨论,学会沟通,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2 、让学生学会用运动观点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间从一般到特殊、 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描述 1、课程性质 数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描述,进而逐渐抽象概括形成

方法和理论,并且进行广泛应用的科学。数学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作为工具,数学应用于各门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作为一种文化,数学一直是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能培养人们形成理性和客观的生活态度与工作理念,使人们的思维习惯与语言表达趋于严密和精炼。 在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课程是各专业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将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强调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高等数学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基本理念 (1)优化课程结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应突出“应用”的主旨,从而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衔接。 (2)以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 数学是一种普适性工具,在数据处理,表达计算、演绎推理等方面为其它学科提供了一种特有的语言、思想和方法,数学的基础性地位无可替代,更不能偏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应充分遵循“需有所学、学有所用”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应从素质、能力培养出发,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高等数学的学习内容应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而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之上。而教师也不是被动的,应调动一切可行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习和实践提供有效的知识工具和良好的思维素质。 (4)加强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计算机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整合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5)构建本课程新的评价体系,考察学生的“输出”能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同时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但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而且评价的价值取向犹为偏颇。所以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知识的掌握,也要关注数学知识的运用。总之,评价的结果优劣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3、课程设计理念 依据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不同系的不同专业,在内容的选择上,要从提高素质和加强应用的角度选择教材的内容,大胆取舍,以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及专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三年级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三年级用) 第一章整数的计算 整数的计算,不仅要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而且还要掌握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更要掌握各种计算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求出结果。 §1.1 凑整速求和 [知识要点] 加法的运算定律有: 1.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树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范例解析] 例1计算:8+23+44+92+56+77。 分析如果将此题从头到尾逐项相加,也可得到答案,但不如分组求和相加简单。首先注意到:8+92 = 100,23+77 = 100,44+56 = 100,于是很快就有答案了。 解答原式=(8+92)+(23+77)+(44+56) = 100+100+100 = 300。 例2计算:3+68+22+31+69+97。 分析注意到:3+97 = 100,68+22 = 90,31+69 = 100。先分组,再求和。 解答原式=(3+97)+(68+22)+(31+69) = 100+90+100 = 290。 例3计算:7+71+642+1025+3+975+358+29。 分析此题中7+3 = 10,71+29 = 100,642+358 = 100,1025+975 = 2000。先分组,再求和。 解答原式=(7+3)+(71+29)+(642+358)(1025+975) = 10+100+1000+2000 = 3110。 例4计算:1081+398+295+19+7。 分析此题除了1081+19 = 1100外,不好分组凑整了。但我们可以把7拆成2+5,并注意到398+2 = 400,295+5 = 300,仍可得到快速求解。 解答原式=(1081+19)+(398+2)+(295+5) = 1100+400+300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移动火柴棒改变图形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移动火柴棒改变图形 [知识要点] 1.移动火柴棒,改变图形; 2.用火柴棒组图。 [范例解析] 例1图4-4是由9根火柴摆成的三个正三角形,请移动其中一个 三角形,使图形中有5个正三角形。 分析三根火柴可组成一个正三角形,将每边加一根火柴,就可组 成每边由二根火柴组成的正三角形,这时只要移动一个三角形就可组成 一个大的正三角形内含有四个小正三角形,共有五个正三角形。 解移动一个正三角形内含有四个小正三角形,共有五个正三角形。 例2图4-6是由12根火柴组成的“品”状的三个正方 形,现在请你移动其中一个正方形的位置,使图形中出现七个正方形。 分析由三变七,必有一个由一变四,这是可能的。 解移动一个成图4-7即可。 说明移动部分图形重组图形,一般是给定一个已排好的图形,要求移动其中某一部分,达到一个新的要求。这里面渗透了图形平移的观点。在图形平移时,有时会出现重合的边,就要从重合的地方取出一根或几根火柴,又到别处添补。 例3图4-8中是由24根火柴摆成的图,图内有7个正方形(三个大的、四个小的),请你移动四根火柴,使图中只含有长方形,而不含任何其他图形(图形要封闭)。 解如图4-9所示。 例4图4-10中是由十二根火柴摆成的正方形,它共含有五个正方形。请

你只移动两根火柴,使图形中分别含有六个正方形和七个正方形。 解如图4-11所示。 例5用20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摆出的这些图形,周长相等吗? 解摆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如图4-12。 这些图形的周长都是相等的。 例6用12根火柴摆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怎样摆法?如果用24根火柴怎样摆法? 解12根的摆法如图4-13所示。 24根的摆法如图4-14所示。 例7下图是用4根火柴摆成的“抓住一只苍蝇的苍蝇拍”。请你只移动两根火柴,将“苍蝇拍”移到“苍蝇”旁边(“苍蝇”不准动)。 解 [思路技巧]

内训师的六种授课方法

内训师的六种授课方法 讲师:吴文辉 一、讲授法 讲授法,就是内部讲师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 讲授法在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课程中较为常见,这些课程一般不需要互动。 1.讲授法的要求 作为内部培训师,想要运用好讲授法,需要遵循四个基本要求: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这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讲师所讲的内容可信度较低,数据精确度和案例准确性不到位,就会遭到学员的质疑和反驳,因此,讲授法最起码的要素就是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依据性。 第二,讲授内容要有系统性,条理要清晰,重点突出。如果讲师对于课程内容泛泛而谈,就会让学员抓不住重点,也会遭到反问。比如,用讲授法讲企业文化,一共有十个纲要,但是重点的只有几个,就应该把这几个做重点标记,格外强调。 第三,讲授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必要时运用板书。讲不清楚的地方使用板书会有比较不错的效果。 第四,内训师与受训者要相互配合,这是取得良好讲授效果的重要保证。使用讲授法的课程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讲师与学员缺少配合、互动,效果会更加不好。 2.讲授法的优点

讲授法有三大优点: 第一,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知识点; 第二,容易让学员掌握和控制学习进度,讲师也可自行掌握进度; 第三,有利于加深学员对内容的理解,也可同时对多人进行培训。 3.讲授法的缺点 讲授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 第一,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的约束,讲师不能改变制定好的内容; 第二,学习效果易受内训师水平能力影响,如果讲师能力有限或授课技巧不到位,就会增加出现风险的概率; 第三,只是内部讲师讲授,反馈较少; 第四,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与讲师之间讨论的几率较小,不利于促进理解、掌握学过的知识。 此外,讲师在使用讲授法讲企业文化时,可以采取两个技巧:一是避开缺点,尽量发挥优点。对于枯燥、强制性的内容,讲师可以偶尔开个小玩笑,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与学员分享、交流。比如,讲企业文化的课程,有些学员可能不太接受,讲师可以动员学员分享、交流以前公司的企业文化,通过对比,说明目前企业的文化更加适合企业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研讨法 研讨法,是指通过内部讲师与受训者之间,或受训者相互之间的讨论来解决疑难问题。 研讨法是讲师使用较多的技巧,可以把问题讲得更加深入和具体。企业开各种会议的目的就是讨论解决问题,培训的目的也是解决问题,如果不进行研讨,不讨论问题,就无法达到培训的目的。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找规律填数字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找规律填数字 [知识要点] 1.数列填数; 2.阵图填数。 [范例解析] 例1找规律填出后面三个数: ⑴ 3,4,6,9,13,18,______,______,______; ⑵ 56,61,47,44,______,______,______; ⑶ 3,9,27,______,______,______; ⑷ 7,14,21,28,______,______,______; ⑸ 0,1,1,2,3,5,8,______,______,______。 解⑴这一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逐渐增大,那它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仔细观察,第二个数4比第一个数3大1;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大2;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大3;第五个数比第四个数大4;第六个数比第五个数大5。如图3-1所示。 即是按照加1、加2、加3、加4、……的规律加下去。因此,应填24,31,39。 ⑵这一列数正好⑴相反,它们是逐渐减少。其中,第二个数51比第一个数56少5;第三个数又比第二个数少4;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少3。如图3-2所示。 即是按照减5、减4、减3、……的规律减下去。因此,应填42,41,40。 ⑶这一列数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二个数的3倍,如图3-3所示。

图3-3 即是按照前一个数扩大3倍,得后一个数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81,243,729。 ⑷ 我们观察发现,这一列数中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4倍,如图3-4所示。 即是按照把第一个数扩大2倍、3倍、4倍……的规律酸下去因此,应填35,42,49。 ⑸ 这一列数的变化规律较复杂一点,要仔细地观察。我们改变一下观察研究的顺序,即从8起往左看,可看出:8是3+5的和,5又是它的前两个数2+3的和,3则是1+2的和,2是1+1的和,1是0+1的和。如图3-5所示。 即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13,21,34。 说明 在一列数中填数,关键是要找出这列数中各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按规律酸下去,才能正确填才其中的缺数。 例2 你能把空缺的数填出来吗? 2 分析 我们发现,这已知的7个数字之间找不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变换观察的角度,即分单双位上的数考虑,这就将一列数分才人下的两列数: 前一列数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加1的规律算下去,因此,空缺数应填5。 2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编码: 课程学时:72学时 适应专业:会计、计算机、工程造价、经济管理等专业 (二)课程定位 关键词:课程专业背景、课程地位、课程作用、职业岗位能力 本课程是我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它将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必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服务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必须以突出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主线,服务于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的能力为重点,服务于能力培养。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 1.课程设计的理念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级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力目标是能解决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而学院示范校建设中示范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服从市场。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学中应承担两方面的责任。一是满足高等教育的

必需,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地位,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坚实的数学基础,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企业技术的更新的需要而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满足专业的需要,为专业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在后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做好铺垫,配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2.课程设计的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思路是要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后继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所必须得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加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工作中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1)加强数学素质教育 竭力促进学生的潜能开发、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及良好数学文化素养,使数学应用“面向大众”,注重数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效用,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2)加强基础,更新内容,强化学生“够用”知识的掌握 降低重心,加强基础;降低起点,更新内容。降低重心就是把现有教材严密化和过分形式化的部分进行淡化处理;加强基础就是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把相对稳定的、重要简约的数学知识充实到高等数学教材中去;降低起点,就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补充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知识;更新内容就要让一些现代数学知识及一些现实生活中急需使用的数学知识尽快渗透到数学课本中去,将繁杂的计算和在实际中应用不多的内容删除。 (3)改革教学内容,编写适应高职学生的教材 为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案例”教学为主,选题尽量紧贴现实生产和生活,使学生从中不断地感受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 为贯彻教学改革思想,我们于2012年与江西省其它高职院校资深教师合编写了《经济应用数学》教材,作为公共数学课的教材。该教材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文化程度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内容深度上,本着“必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比例法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比例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比例法 比和比例是传统算术的重要内容,在较早的年代,许多实际问题都是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的。近年来,小学数学教材中比和比例的内容虽然简化了,但它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升入中学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用比例法解应用题,实际上就是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有许多应用题,用比例法解简单、方便,容易理解。 用比例法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然后列成比例式或方程来解答。 (一)正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正比例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例1 一个化肥厂4天生产氮肥32吨。照这样计算,这个化肥厂4月份生产氮肥多少吨?(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因为日产氮肥的吨数一定,所以生产氮肥的吨数与天数成正比例。 设四月份30天生产氮肥x吨,则: 答略。 例2 某工厂要加工1320个零件,前8天加工了320个。照这样计算,其余的零件还要加工几天?(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因为每一天加工的数量一定,所以加工的数量与天数成正比例。

还需要加工的数量是: 1320-320=1000(个) 设还需要加工x天,则: 例3 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行了全程的60%,距离天津还有538千米。这列火车已行了多少千米?(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火车已行的路程∶剩下的路程=60%∶(1-60%)=3∶2。 设火车已行的路程为x千米。 答略。 米。这时这段公路余下的长度与已修好长度的比是2∶3。这段公路长多少米?(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余下的长度与已修好长度的比是2∶3,就是说,余下的长度是已 这段公路的长度是: 答略。 (二)反比例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一定),反比例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达: x×y=k(一定) 例1 某印刷厂装订一批作业本,每天装订2500本,1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装订2800本,多少天可以完成?(适于六年级程度)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后继专业课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影响到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它具有综合性高、逻辑性强和应用性广等特点,对于理解专业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思想方法,为后设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其次,逐步培养了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问题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综合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最后还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专业目标服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满足后继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需要,培养出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基本理念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高专各专业公共基础课,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对照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致力于实现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内容不仅反映出专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而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课程设计努力满足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均有大的发展。 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 (一)教学内容 《标准》安排了《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本内容。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一 二年级用

加减巧算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用字母表示则有: α+b = b +α, α+(b+c) = (α+b)+c 2.减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则有: α-(b+c) = α-b-c 反之,α-b-c = α-(b+c) [范例解析] 例1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⑴ 129+84+71 ⑵ 83+135+65 ⑶ 34+75+66 ⑷ 128+73+27+17 解⑴ 129+84+71 = (129+71)+84 = 200+84 = 284⑵ 83+135+65 = 83+(135+65) = 83+200 = 283 ⑶ 34+75+66 =(34+66)+75 = 100+75 = 175⑷ 128+73+27+17 = (128+17)+(73+27) = 145+100 = 245 例2你能巧算297+65的和吗? 分析我们发现,第一个加数只要加上数3就凑成整数300,这样计算就方便多了。 解法一 297+65 = 297+65+3-3 = (297+3)+(65-3) = 300+62 = 362解法二 297+65 = 297+62+3 = (297+3)+62 = 300+62 = 362 说明“凑整”是速算中最常见、简单易行的方法,计算时,若凑成10、100、1000、……计算自然方便。但“凑整”不是任意凑,而是有目的地进行,才能起到速算的效果。再看例3。 例3速算下面两题。 ⑴ 3471+5899 ⑵ 3891-1992 解⑴ 3471+5899 = 3471+(5899+101)-101 = 3471+6000-101 = 9471-101 = 9370⑵ 3891-1992 = (3891-2000)+8 = 1891+8 = 1899 例4速算下面两题。 ⑴ 280-(80+92)⑵ 297-173-27 解⑴ 280-(80+92) = 280-80-92 = 200-92 ⑵ 297-173-27 = 297-(173+27) = 297-200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余数的妙用 本系列贡献者:[知识要点]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会解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范例解析] 例1如图1-1。把14个乒乓球平均分给三个班,每班分得几个?还余下几个? 解14÷3 = 4余2 每班分得4个还余2个。 例2下面三个竖式,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不对? 解第一个竖式不对,它的余数8比除数5还大,还可商1,即商应为8; 第二个竖式也不对,因商和除数的积不能大于被除数; 第三个竖式是对的,余数3小于除数5。 说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时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是: 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余数= 除数×商 例3把11、12、13、14、15、16、17分别除以3时,各得哪些余数?

解11÷3 = 3余2;12÷3 = 4余0;13÷3 = 4余1;14÷3 = 4余2; 15÷3 = 5余0;16÷3 = 5余1;17÷3 = 5余2。 说明一串连续数除以同一个数,因为它们的余数小于除数,所以余数重复出现。 “余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处呢! 例4国庆节挂彩灯,用六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白、绿、紫的次序装配,总共要装50只灯,每种颜色的灯泡各需要多少只? 解可以这样想,六种颜色的灯泡作为一组,50只灯泡可以分成 50÷6 = 8(组)余2(只) 于是,其中有四种颜色的灯泡各配8只,另两种颜色的灯泡各配9只。 例5今天是星期三,再过20天是星期几? 解今天是星期三,因为一个星期有7天,以星期一为星期的第一天计算,因已经过了3天。所以有 (20+3)÷7 = 3余2 即再过20天是星期二。 例6把4、7、18、2四个数填入下式的括号中。 ()÷()= ()余() 分析第一个括号是被除数,它必须填最大的一个数18。其次,除数比余数要大,因此,第二个括号中的数必须比最后一个括号中的数要大,但是7×4大于18,所以最后一个括号中只能填数4。即题中式子填数如下: (18 )÷(7 )= (2 )余(4 )

新概念英语讲课思路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讲课思路 《新概念英语》是世界闻名的英语教程之一,它为交际教学法奠定了基础,交际法是国际盛行的外语教学方法之一,其宗旨是通过营造出一个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以深入贴切的情感对话、活泼互动的交际主题,力求在潜移默化中将英语的听与读输入学生的大脑,通过反复的练习,在同等环境下使学生输出成“说写出来” 的能力。即:输入--练习--输出。国外亦称PRESENTATION(老师讲解)-- PR ACTICE(实践)-- PRODUCTION(学生输出),简称3P法。 互动式交际法是交际教学法中的一种。在课堂上主要体现在师生互动、双方积极参与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还体现在教师教学的角色被定位为课堂活动的控制者、评估者、组织者、提示者、参与者和资源提供者。与传统相比,教师的地位和角色起了变化。互动,通过启发、讲授、交流、讨论、对话、表演、练习等诸过程,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的目的。在教学中,应围绕功能和话题展开技能训练,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以交际功能意念项目为纲,科学地选择和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材料,把语言材料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多数情况下在某种“交流”、“交往”和“交际”的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行为去获得外语知识和交际能力。其形式多样性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进行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的全过程。即:输入(Presentation)--互动(Engagement)--输出(Production),简称PEP法。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是由经典而幽默的96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集中体现了1-2种语法项目,本课堂设计以第一课 (A Private Conversation悄悄话) 为例: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一般过去式的用法及形容词副词的区别 交际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 Where did you go last week? Could you hear well? Didn’t you go to the cinema last night? How did the young man behind the writer behave at the theatre? 交际词汇:theater, play, cinema, movie,enjoy,ticket, stadium, stage, loud, loudly, a ngry, angrily 教具:一张放大的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VCD(动漫部分)

高等数学-课程设计

汇报人:陈文利 Email:physwl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e010016487.html, 面向学生拓展课堂形式 培养数学素质 -----高等数学课程设计 西安培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

CONTENTS 1 3 2 课程改革的依据实施办法 课程改革的效果 设计思路The basis of curriculum reform Design Thought 西安培华学院 Xi'an Peihua University 4Measur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The effect of Curriculum Reform

1课程改革的依据 The basis of curriculum reform

1 课程改革的依据 西安培华学院 Xi'an Peihua University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陕西省印发《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 (2014-2020年)(试行)》(首批试点院校) 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 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 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1)背景 服务专业服务学生素质培养 ?《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 年) 模式1中职培养模式2专科培养 模式3 应用型本科 理论知识要求较低,课程以技 能模块课程为主。理论知识要求达到专科水平,课程以技术模块课程为主。对理论知识要求达到本科水平,课程以技术学科课程为主。 共计6种模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19种解题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常用的19种解题方法总结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英]贝尔纳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思维方法分为两种,形象思维方法和抽象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内培师6种授课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就是内部讲师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 讲授法在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课程中较为常见,这些课程一般不需要互动。 1.讲授法的要求 作为内部培训师,想要运用好讲授法,需要遵循四个基本要求: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这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讲师所讲的内容可信度较低,数据精确度和案例准确性不到位,就会遭到学员的质疑和反驳,因此,讲授法最起码的要素就是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依据性。 第二,讲授内容要有系统性,条理要清晰,重点突出。如果讲师对于课程内容泛泛而谈,就会让学员抓不住重点,也会遭到反问。比如,用讲授法讲企业文化,一共有十个纲要,但是重点的只有几个,就应该把这几个做重点标记,格外强调。 第三,讲授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必要时运用板书。讲不清楚的地方使用板书会有比较不错的效果。 第四,内训师与受训者要相互配合,这是取得良好讲授效果的重要保证。使用讲授法的课程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讲师与学员缺少配合、互动,效果会更加不好。 2.讲授法的优点 讲授法有三大优点: 第一,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知识点; 第二,容易让学员掌握和控制学习进度,讲师也可自行掌握进度;

第三,有利于加深学员对内容的理解,也可同时对多人进行培训。 3.讲授法的缺点 讲授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 第一,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的约束,讲师不能改变制定好的内容; 第二,学习效果易受内训师水平能力影响,如果讲师能力有限或授课技巧不到位,就会增加出现风险的概率; 第三,只是内部讲师讲授,反馈较少; 第四,受训者之间、受训者与讲师之间讨论的几率较小,不利于促进理解、掌握学过的知识。 此外,讲师在使用讲授法讲企业文化时,可以采取两个技巧:一是避开缺点,尽量发挥优点。对于枯燥、强制性的内容,讲师可以偶尔开个小玩笑,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与学员分享、交流。比如,讲企业文化的课程,有些学员可能不太接受,讲师可以动员学员分享、交流以前公司的企业文化,通过对比,说明目前企业的文化更加适合企业发展,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运用一定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1.演示法的要求 培训师在使用演示法时,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第一,示范前要准备好所有教具,搁置整齐。演示法比较适合基础性的课程,因为基础性的课程有演练,产品性的课程可以做示范,文化类、营销类的课程可以做情景演练。 第二,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增加学员对事物的印象和兴趣。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找规律填数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数列填数; 2.阵图填数。 [范例解析] 例1找规律填出后面三个数: ⑴3,4,6,9,13,18,______,______,______; ⑵56,61,47,44,______,______,______; ⑶3,9,27,______,______,______; ⑷7,14,21,28,______,______,______; ⑸0,1,1,2,3,5,8,______,______,______。 解⑴这一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逐渐增大,那它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仔细观察,第二个数4比第一个数3大1;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大2;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大3;第五个数比第四个数大4;第六个数比第五个数大5。如图3-1所示。 即是按照加1、加2、加3、加4、……的规律加下去。因此,应填24,31,39。 ⑵这一列数正好⑴相反,它们是逐渐减少。其中,第二个数51比第一个数56少5; 第三个数又比第二个数少4;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少3。如图3-2所示。 即是按照减5、减4、减3、……的规律减下去。因此,应填42,41,40。

⑶ 这一列数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二个数的3倍,如图3-3所示。 图3-3 即是按照前一个数扩大3倍,得后一个数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81,243,729。 ⑷ 我们观察发现,这一列数中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4倍,如图3-4所示。 即是按照把第一个数扩大2倍、3倍、4倍……的规律酸下去因此,应填35,42,49。 ⑸ 这一列数的变化规律较复杂一点,要仔细地观察。我们改变一下观察研究的顺序,即从8起往左看,可看出:8是3+5的和,5又是它的前两个数2+3的和,3则是1+2的和,2是1+1的和,1是0+1的和。如图3-5所示。 即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13,21,34。 说明 在一列数中填数,关键是要找出这列数中各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按规律酸下去,才 能正确填才其中的缺数。 例2 你能把空缺的数填出来吗? 分析 我们发现,这已知的7个数字之间找不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变换观 察的角度,即分单双位上的数考虑,这就将一列数分才人下的两列数: 前一 列数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加1的规律算下去,因此,空缺数应填5。 说明 有时一列数是由两个有规律的数串混合组成的。在填空缺数时,应注意这一点。 例3 找规律,很快把图3-6 中小圆圈里的数填出来。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大全 1.想平均数 例如,美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第三次(1982年1月)题3:求三个连续自然数,使第一个和第三个之和等于118。( ) 由于三个数是连续自然数,所以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的平均数是第二个数,即118÷2=59。另两个数是58和60。 2.想中间数 判断方法: 3.接近某数法 两个分数与1的差大的分数小;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数越小。

例2 下面的正确排列是( )。 只有(B)正确。 4.拆数 例如,99999992+19999999的和是( )。 原式=9999999×9999999+19999999 =9999999×(10000000—1)+ (10000000+9999999) =99999990000000—9999999+ 10000000+9999999 =100000000000000 5.插数 就是把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各扩大2倍,使原来分子和分母都“相挨” 这种方法简便,一次成功,正确率高,所填分数的分子分母又最小。 6.奇偶数法 基本关系:

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的任何次方,幂是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n(n+1)必是偶数,因为n和(n+1)必为一奇一偶。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任何次方,幂是偶数。 在整除的前提下: 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例1 30个饺子五碗装,装单不装双( )。 因为奇数×奇数=奇数,故无解。 例2 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82,这两个数是( )。(1)相邻的两偶数相差2。由和差问题解依次为 (82—2)÷2=40,40+2=42。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1。82÷2—1=40,40+2=42。或者41+1=42。 例3 1+3+5+……+25=( )。 由“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所有奇数个数的平方”。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