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以太网的仿真组网及配置

实验4-以太网的仿真组网及配置
实验4-以太网的仿真组网及配置

实验4 以太网的仿真组网及配置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仿真软件Boson NetSim进行以太网的仿真组网和配置

2.利用交换机进行VLAN的配置,加深对虚拟局域网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与元器件

1.仿真软件Boson NetSim

2.台式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

1.Boson NetSim介绍

Boson NetSim是Boson公司推出的一款Cisco路由器、交换机模拟程序。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实验拓扑图设计软件(Boson Network Designer)和实验环境模拟器( Boson NetSim)。网络拓扑图设计软件(Boson Network Designer)用来绘制实验所用到的网络拓扑图。虽然Boson NetSim提供了一些定制好的网络拓扑环境,但是允许用户自己定制网络拓扑图无疑大大扩展了Boson NetSim的应用。

2.利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组建如下结构的局域网

图1 局域网拓扑图和节点间的链接方式、接口

选择1912交换机和2620路由器,节点之间的链接方式和接口选择见上图。

3.配置路由器和PC1、PC2

路由器的配置命令过程见下:

Router>enable

Router#

Router# conf t

Router(config)#hostname eRouter1

eRouter1(config)# interface Fast0/0

eRouter1(config-if)#ip add 24.17.2.1 255.255.255.0

eRouter1(config-if)#no shut

图2 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和过程

验证配置结果:分别从PC1、PC2处“ping”对方及路由器。

ping 24.17.2.1

ping 24.17.2.3

正确的结果是能够完全ping通。

4.配置虚拟局域网

4.1 转到交换机,配置虚拟子网vlan 22,命名为pcs,并把端口e0/1加入该vlan 22。(交换机的缺省虚拟子网配置是vlan 1,它包括全部端口),见图3的配置过程。

验证配置结果:从PC2处“ping” PC1、路由器,正确的结果是能够ping通路由器(ping 24.17.2.1),无法ping通PC1(ping 24.17.2.3)。(PC2和路由器的端口在同一vlan 1内,PC1的端口在vlan 22)。

>en

#config t

(config)#vlan 22 name pcs

(config)#int e0/1

(config-if)#vlan-membership static 22

图3 ( 4.1 )配置虚拟子网vlan 22

4.2把端口e0/2加入vlan 22,见图4的配置过程。

验证配置结果:从PC2处“ping” PC1、路由器,正确的结果是能够ping通PC1,无法ping通路由器。(PC2和PC1的端口在同一vlan 22内,路由器的端口在vlan 1),见下图5。

(config-if)#exit

(config)#int e0/2

(config-if)#vlan-membership static 22

图4 把端口e0/2加入vlan 22

图5 从PC2处“ping” PC1、路由器四、实验问题

1.什么是虚拟局域网?

2.分别给出并分析实验内容3、4.1、4.2的配置验证结果,并分析原因。

3.结合本实验,说明虚拟局域网如何避免“广播风暴”?

附:实验中用到的配置命令及实例

1、计算机的配置

首先,在拓扑图中用鼠标右键单击相应计算机,然后选择“configure”项,或用鼠标单击软件菜单上的“eStations”选项,选择相应的计算机:

1)配置IP地址:

命令C:>ipconfig /ip 地址掩码

例C:>ipconfig /ip172.20.0.22 255.255.255.0

2)配置网关:

命令C:>ipconfig /dg 网关地址

例C:>ipconfig /ip172.20.0.1

2、二层交换机的配置:

如果交换机上连接的计算机都属于同一个子网,那二层交换机基本不用配置就可以使用。

但如果二层交换机上连接的计算机分属不同的子网,那就要将交换机的端口绑定到具体的VLAN上。具体配置如下:

首先,在拓扑图中用鼠标右键单击相应的交换机,然后选择“configure”项,或用鼠标单击软件菜单上的“eSwitches”选项,选择

相应的交换机:

① Swithch> ----------------初始显示的状态

② Swithch>en ----------------进入“使能(enable)”状态

③ Swithch # conf t -------------进入配置模式

④ Swithch (config)#hostname 名字------定义交换机名称(可省)

其它有关的命令可以参考“Boson NetSim(tm) Lab Navigator”内“Lab: Introduction to VLANS“内容。

显示VLAN配置的命令:

(config-if)#end

#show vlan

#show vlan-membership

数控仿真软件实验指导书

数控仿真实验指导书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 2008年实训中心编制

目录 实验一数控车床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2) 实验二数控车编程及仿真加工实例 (5) 实验三数控铣床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7) 实验四数控铣床编程及仿真加工实例 (10) 实验五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12) 实验六广州数控系统车床操作学习 (15)

实验一数控车床仿真操作学习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数控模拟仿真软件,使学生从计算机上直观的学习包括法那克、西门子、华中数控等系统的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可输入程序进行仿真加工实验,达到对学生理论课巩固和理解以及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 1、 FANUC Oimate数控系统车床操作界面及仿真加工过程 2、华中数控HNC21T、西门子802d操作界面 三、实验步骤 1、进入仿真系统 (1)在桌面上找到“机电国贸CZK系列软件”的文件夹,双击进入,找到“数控车床系列”,双击进入,然后选择CZK-Fanuc0iMate。 (2)出现重新选择主机提示框,选择确定(主机名是服务端的计算机名,已经设定好了,学生无须改动)。登录窗口出现后,选择训练模式。 (3)整个仿真软件主要由机床操作面板、仿真机床窗口组成。 2、仿真机床操作面板按键说明(以FANUC Oimate为例) 一>MDI键盘 (1)常用功能键 POS 当前机床位置显示 PROGRAM 程序显示 OFSET 偏置量显示 (2)常用的编辑键 RESET 复位键:终止当前一切操作、CNC复位、解除报警。 INPUT 用于参数、偏置量的输入 地址/数字键用于字母、数字等的输入 CAN取消输入键用于删除已输入到缓冲器的文字或符号 ↑↓光标的移动键

交换式以太网和共享式以太网区别

共享式以太网 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使用10Base2/10Base5的总线型网络和以集线器为核心的星型网络。在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中,集线器将很多以太网设备集中到一台中心设备上,这些设备都连接到集线器中的同一物理总线结构中。从本质上讲,以集线器为核心的以太网同原先的总线型以太网无根本区别。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集线器并不处理或检查其上的通信量,仅通过将一个端口接收的信号重复分发给其他端口来扩展物理介质。所有连接到集线器的设备共享同一介质,其结果是它们也共享同一冲突域、广播和带宽。因此集线器和它所连接的设备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冲突域。如果一个节点发出一个广播信息,集线器会将这个广播传播给所有同它相连的节点,因此它也是一个单一的广播域。 集线器的工作特点: 集线器多用于小规模的以太网,由于集线器一般使用外接电源(有源),对其接收的信号有放大处理。在某些场合,集线器也被称为“多端口中继器”。 集线器同中继器一样都是工作在物理层的网络设备。 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弊端:由于所有的节点都接在同一冲突域中,不管一个帧从哪里来或到哪里去,所有的节点都能接受到这个帧。随着节点的增加,大量的冲突将导致网络性能急剧下降。而且集线器同时只能传输一个数据帧,这意味着集线器所有端口都要共享同一带宽。 交换式以太网 交换式结构: 在交换式以太网中,交换机根据收到的数据帧中的MAC地址决定数据帧应发向交换机的哪个端口。因为端口间的帧传输彼此屏蔽,因此节点就不担心自己发送的帧在通过交换机时是否会与其他节点发送的帧产生冲突。 为什么要用交换式网络替代共享式网络: ·减少冲突:交换机将冲突隔绝在每一个端口(每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避免了冲突的扩散。 ·提升带宽:接入交换机的每个节点都可以使用全部的带宽,而不是各个节点共享带宽。 交换式以太网是以交换式集线器(switching hub)或交换机(switch)为中心构成,是一种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简称为交换机为核心设备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速网络,这种网络在近几年运用的非常广泛。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的优点 交换式以太网不需要改变网络其它硬件,包括电缆和用户的网卡,仅需要用交换式交换机改变共享式HUB,节省用户网络升级的费用。 交换式以太网和共享式以太网区别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组建小型以太网

HoogLe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小型以太网的组建,掌握以太网的基本组建方法,加深对局域网中软硬件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主机互联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 硬件:PC机4~8台,相应数量的网卡,集线器或交换机一台 RJ45接头及5类双绞线若干,网线夹、网络测试各一套 软件:操作系统软件选用Windows、Unix(或Linux) 三、实验步骤 步骤一、根据实际硬件及实现要求规划出网络框架,确定主机和各网络设备的位置 拓扑结构可以参考以下各图: 例1 使用一台交换机连接各终端 例2 连接利用千兆端口将两组局域网互连 步骤二、配置主机软、硬件环境 1、安装网卡 2、安装网卡驱动程序 3、在操作系统中安装TCP/IP协议 4、配置TCP/IP协议,按拓扑图给各主机设置相应的IP地址及相关协议部分。 (1)同步骤4中(1)、(2)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 (2)选中“Internet协议(TCP/IP)”,点击“属性”按钮,打开“Internet协议(TCP/IP) 属性”对话框。 (3)设置和主机对应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管。 下图为设置示例:

(4)如有需要,也可以单击“高级”按钮进入更详细的设置对话框,进行更复杂的设置 工作。 (5)单击“确定”按钮,使刚才进行的设置生效。 在Windows2000及以后版本中,不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使对TCP/IP协议的设置内容生效。 步骤三、制作连接网线 1、确定各连接网线的长度 2、根据EIA/TIA 568A/568B标准,确定实际连接标准。 ●普通网线(即直接传输电缆),两端均采用EIA/TIA 568B标准制作。 ●交叉网线(即交叉电缆),一端采用EIA/TIA 568B标准制作,另一端采用EIA/TIA 568A 标准制作。 3、使用网线夹、RJ45接头及双绞线根据已确定连接标准制作网线 (1)剪平网线的一端。 (2)使用网线夹的剥线口将剪平这一端网线的外部包层去除约1-2厘米左右。 (3)将裸露出来的缠绕在一起的四对线分开并理平,注意不要把白线混在一起。 (4)按照选择的EIA/TIA 568A或568B标准,将线按顺序理在一起,并理平。 (5)使用网线夹的剪线口将线剪齐,注意捏住线的手不要松开。 (6)取一个未制作过的RJ45接头,将刚才剪齐的线小心插入接头中,注意接头的插槽位置和弹簧片位置。 (7)观察网线插入的情况,当确认位置正确后,将带线的RJ45接头插入网线夹的压线口,注意不要使线脱离了原来的位置。 (8)使用网线夹夹紧RJ45接头,注意用力适度。

电子仿真实验报告doc

电子仿真实验报告 篇一: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电路仿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几个电路分析中常用定理和两个典型的电路模块,对Multisim的主窗口、菜单栏、工具栏、元器件栏、仪器仪表和一些基本操作进行学习。 二、实验内容 1.叠加定理:在任何由线性元件、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的线性电路中,每一支路的响应都可以看成是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产生响应的代数和; 2.戴维南定理:一个含独立源、线性受控源、线性电阻的二端电路N,对其两个端子来说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理想电压源串联内阻的模型。其理想电压源的数值为有源二端电路N的两个端子间的开路电压uoc,串联的内阻为N内部所有独立源等于零,受控源保留时两端子间的等效电阻Req,常记为R0; 3.互易定理:对一个仅含线性电阻的二端口,其中,一个端口夹激励源,一个端口做响应端口。在只有一个激励源的情况下,当激励与响应互换位置时,同一激励所产生的响应相同; 4.暂态响应:在正弦电路中,电量的频率、幅值、相位

都处于稳定的数值,电路的这种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电路从一种稳态向另一种稳态转换的过程称为过渡过程,由于过渡过程一般都很短暂,因此也称为暂态过程,简称暂态; 5.串联谐振:该电路是一个由电阻、电容和电感串联组成,当激励源的频率达到谐振频率时,输出信号的幅值达到最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1.叠加定理: ①两个独立源共同作用时: ②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③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2.戴维南定理: 所以,根据戴维南定理可知,该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 Req=10.033/(781.609*10-6) =12.8 kΩ 3.互易定理: 当激励源与响应互换位置之后, 该激励源所产生的响应不变。 4.暂态响应: ①当电容C=4.7uF时, ②当电容C=1uF时, 对比①、②所对应的输出响应的波形图可以得知:电容

实验一proteus仿真软件使用方法

实验一 Proteus仿真软件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roteus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2)了解51单片机编程器Keil与Proteus仿真软件的联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 通过讲授和操作练习,学会正确使用Proteus仿真软件及Keil编程及其联合调试。 三.实验内容: (1)Proteus 仿真软件介绍 Proteus 软件是由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 公司开发的EDA工具软件,由ISIS 和ARES两个软件构成,其中ISIS是一款便捷的电子系统仿真平台软件,ARES是一款高级的布线编辑软件。它集成了高级原理布线图、混合模式SPICE电路仿真、PCB设计以及自动布线来实现一个完整的电子设计。 通过Proteus ISIS软件的VSM(虚拟仿真技术), 用户可以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模数混合电路,以及基于微控制器的系统连同所有外围接口电子元器件一起仿真。 图1是Proteus ISIS的编辑窗口: 图1 ISIS的编辑界面 图中最顶端一栏是“标题栏”,其下的“File View Edit ……”是“菜单栏”,再下面的一栏是“命令工具栏”,最左边的一栏是“模式选择工具栏”;左上角的小方框是“预览窗口”,其下的长方框是“对象选择窗口”,其右侧的大方框是“原理图编辑窗口”。 选择左侧“模式选择工具栏”中的图标,并选择“对象选择窗口”中的P按钮,就会出现如图2的元器件选择界面:

图2 元器件库选择界面 在元器件列表框中点击你需要的器件类型(例如:电阻-Resistors,单片机芯片-MicroprocessorICs, LED-Optoelectronics)或在左上角的关键字(Keywords)框中输入你需要的器件名称的关键字(如:信号源 - Clock, 运放 - CA3140等),就会在图2中间的大空白框列出你所需的一系列相关的元件。此时,你可用鼠标选中你要的元件,则图2右上角的预览框会显示你所要元件的示意图,若就是你要的元器件,则点击OK按钮,该元器件的名称就会列入位于图1左侧的“对象选择窗口”中(参见图1左侧下方框)。 所需元器件选择好后,在“对象选择窗口”选择某器件,就可以将它放到图1中的“原理图编辑窗口”中(若器件的方向不合适,你可以利用图1左下角的旋转按钮来改变它)。将所要的元器件都选好后,将它们安放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用连接线把电路连接好,结果存盘(请按规定的目录存盘,并记住其路径/目录/文件名[学号-实验序号])。 (2)51单片机编程器– Keil V3的使用 Keil编程器可用于MCS-51单片机软件编程与调试,它的工作界面如图3所示: Keil编程器是Keil Software Inc/Keil Electronic GmbH 开发的基于80C51内核的微处理器软件开发平台,可以完成从工程(Project)的建立和管理、程序的编译和连接、目标代码的形成、软件仿真等一套完整的软件开发流程。它与Proteus挂接,可以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仿真。 汇编语言编程方法: ①打开“File”菜单→选择新建“New...”→在弹出的文本框(Text1)中编写所需的汇编语言程序→程序写好后,保存(从File→Save As..→选择某目录,文件名.ASM, 存盘); ②打开“Project”菜单→选择新建工程“New Project...”→在弹出的窗口填写:工程名→保存(文件名的后缀是 .uv2 。此时图3的工程窗口中将建立Target1

组建简单以太网要点

-------------学院 课程设计III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组建简单以太网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网络1202 成绩 指导教师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5年 3月 7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设计名称:课程设计III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组建简单以太网 完成期限:自2015 年 3 月 5 日至2015 年 3 月13 日共 2 周 设计内容: 在Cisco Packet Tracer中构建一个局域网(有计算机、交换机和集线器构成),并且对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配置,让局域网中的每台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 认识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组建以太网的技术与方法:网卡、安装配置、连通性测试等。 指导教师:教研室负责人: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PacketTracer软件组建一个简单的以太网,并采用PacketTracer软件作为网络模拟开发环境实现该以太网,测试其连通性,采用计算机网络原理进行配置和连接,使本以太网具有基本的连接、通信功能,由此对网络结构有所掌握和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以太网;PacketTracer

目录 1 课题描述 (1) 2 原理介绍 (2) 2.1 实验目的及要求 (2) 2.2网络设备概述 (2) 2.2 以太网介绍 (3) 3 以太网设计与实现 (5) 3.1网络的设计 (5) 3.2 PC机的IP设置 (5) 4测试及分析 (7) 4.1测试连通性 (7) 4.2分析注意事项 (10) 5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 课题描述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认识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掌握组建以太网的技术与设计方法;并且基本了解网卡的安装、配置驱动程序、配置TCP/IP协议、连通性测试等操作,对计算机网络原理有实践性认识,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开发工具:PacketTracer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最新版本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信息工程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姓名: 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1级 学号: 指导教师:周术成老师 职称: 2014年 5 月 4 日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系:计算机与信息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1 姓名:学号:实验课程:_ 计算机网络 实验室号____田C-305__ 计算机号: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实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局域网所使用的基本设备 2. 掌握以太网组建方法 3. 掌握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2.实验原理 以太网事实上是一簇局域网技术,不同的以太网在链路层帧头的格式、电缆的类型和传输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以太网可以利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组网,也可以运行10Mb/s、100Mb/s、1000Mb/s 的网络速度。不管采用何种传输介质,以及网络速度各不相同,只要是以太网,采用的都是 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任何结点没有可预约的发送时间,所有结点平等地争用发送时间,并随机地发送数据。 组建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作为 10BASE-T 和 100BASE-TX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非屏蔽双绞线在组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非屏蔽双绞线 UTP 中的 8 芯导线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分成 4 对,其中橙和橙白一对,绿和绿白一对,蓝和蓝白一对,棕和棕白一对。以太网使用的 UTP 分为直通 UTP 和交叉 UTP。 UTP 双绞线有两种接法:T568A 标准和 T568B 标准。 直通 UTP:线的两头都按 T568B 线序标准连接。 交叉 UTP:线的一头按 T568A 线序连接,另一头按 T568B 线序连接。 组装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需要不同的设备,10Base-T 和 100Base-TX 组网所需要的设备有:UTP 电缆、以太网卡、10M/100M 集线器、以太网交换机等。现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用这种拓扑结 构,每台计算机用电缆线连接到共享网络设备上,如集线器和交换机等。 集线器和交换机都是用以太网接口连接多台设备,然而,它们在实现上有很大不同。集线器是第 1 层设备,是以太网的集中连接点,具有信号放大功能,扩大以太网的地理范围。通常采用 RJ-45 接口,计算 机或其他终端设备通过双绞线电缆与集线器相连。当数据到达集线器的一个端口后,集线器不进行过滤处 理,直接将收到的数据包复制并广播到所有其他的端口,而不管这些端口连接的设备是否需要这些数据。 因此,网络中集线器数量越多,整个网络的性能就越差。 一般以太网的拓扑既用到集线器也用到交换机,集线器连接到交换机端口上,计算机连接到集线器上。在这种配置里,连接在同一集线器的计算机能看到彼此传输的数据,并且一次只能有一个传输;但在多个 集线器上能够同步传输。 网卡(NIC)是构成网络的主要部件,计算机通过网卡可以与网络中的通信介质相连。根据传输速率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仿真报告

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指导老师: 学生: 学号:

3.16多级放大电路设计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学习并熟悉设计高增益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方法。 3.掌握多级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4.掌握在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 二、设计要求 用给定的三极管2SC1815(NPN),2SA1015(PNP)设计多级放大器,已知VCC=+12V,VEE=-12V,要求设计差分放大器恒流源的射极电流 IEQ=2~3mA;差分放大器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不失真电压增益至少大于10倍,主放大器的不失真电压增益不少于100倍; 三、电路原理. 直接耦合式多级放大器的主要设计任务是模仿运行运算放大器op07的等效内部结构,简化部分电路,采用差分放大,共射放大,互补输出等结构形式,设计出一个电压增益足够高的多级放大器,可对小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实验原理图如下:

各部分原件参数如下: R1=5KΩ;R2=9KΩ;R3=10KΩ;R4=500Ω;R5=10KΩ;R6=10KΩ;R7=1kΩ;R8=1Ω; R9=1Ω;R10=1Ω P1=10KΩ, P2=20KΩ V1=1mV,VCC=+12V,VEE=-12V, C1=0.01PF C2=4uF C3=0.01PF 晶体管为2SC1815和2SA1015 二极管为1N3208 四、实验内容:

所测得各数据如图 性能指标一:IEQ3=1~2mA。 如上图所示,IEQ3=1.143mA符合要求。 性能指标二:IEQ4=2~3mA 如上图所示IEQ4=2.209mA,符合要求。 性能指标三:差分放大器的单端输入单端输出不失真电压增益至少大于10倍。 如上图所示,vpp=26.476mV相对于1mV放大约26倍符合要求。 性能指标四:主放大级的不失真电压增益不小于100倍。 如上图所示,vpp=2.809V相对于26.476mV放大了约106倍,符合要求

模拟电子线路multisim仿真实验报告

MULTISIM 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单级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的仿真方法,及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学习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仿真方法,了

解共射级电路的特性。 二、虚拟实验仪器及器材 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步骤 1.仿真电路图 V1 10mVrms 1kHz 0° R1 100kΩ Key=A 10 % R2 51kΩ R3 20kΩ R4 5.1kΩ Q1 2N2222A R5 100Ω R6 1.8kΩ C1 10μF C2 10μF C3 47μF 3 7 V2 12 V 4 5 2 1 R7 5.1kΩ 9 XMM1 6 E级对地电压25.静态数据仿真

仿真数据(对地数据)单位;V计算数据单位;V 基级集电极发射级Vbe Vce RP 10k 26.动态仿真一 1.单击仪表工具栏的第四个,放置如图,并连接电路。 V1 10mVrms 1kHz 0° R1 100kΩ Key=A 10 % R2 51kΩ R3 20kΩ R4 5.1kΩ Q1 2N2222A R5 100Ω R6 1.8kΩ C1 10μF C2 10μF C3 47μF 3 7 V2 12 V 4 5 2 R7 5.1kΩ XSC1 A B Ext Trig + + _ _+_ 6 1 9

2.双击示波器,得到如下波形 5.他们的相位相差180度。 27.动态仿真二 1.删除负载电阻R6 V1 10mVrms 1kHz 0° R1 100kΩ Key=A 10 % R2 51kΩ R3 20kΩ R4 5.1kΩ Q1 2N2222A R5 100Ω R6 1.8kΩ C1 10μF C2 10μF C3 47μF 3 7 V2 12 V 4 5 2 XSC1 A B Ext Trig + + _ _+_ 6 1 9 2.重启仿真。

简单以太网组网及双绞线电缆的制作

实验一简单以太网组网及双绞线电缆的制作 1.实验目的 (1)掌握以太网卡的安装与配置 (2)掌握Windows中的TCP/IP或NetBEUI协议的设置 (3)掌握以太网平行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电缆的制作方法 (4)学会使用测试工具对双绞线电缆进行测试 (5)掌握集线器或简单交换机的使用,学会利用集线器组建简单的以太网 2.实验设备和环境 (1)5类双绞线电缆3×2米 (2)RJ-45插头6个 (3)RJ-45压线钳一把 (4)双绞线电缆测试工具(ST-248)一台 (5)PC机两台 (6)带有RJ-45接口的网卡两块 (7)集线器(或交换机)一个 3.实验内容 (1)安装TCP/IP和NetBEUI协议,对于TCP/IP协议应注意IP地址的设置 (2)利用ipconfig命令查看IP地址等网络基本配置信息 (3)制作两根平行双绞线电缆 (4)用双绞线测试工具对制作好的平行双绞线电缆进行测试,注意分析测试结果 (5)打开集线器(或交换机)电源,观察集线器和网卡的状态灯,判断它们的工作情况(6)利用制作的两根平行双绞线电缆将两台PC机和一台集线器组建成一个简单的以太网,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7)双击桌面上的“网上邻居”图标,查看局域网中的其他计算机 (8)将一台计算机中的某个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在另一台计算机上通过局域网访问该文件夹 (9)制作一根交叉双绞线电缆 (10)用双绞线测试工具对制作好的交叉双绞线电缆进行测试,注意分析测试结果 (11)用制作好的交叉双绞线将两台PC机对接起来,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 4.背景知识 1)NetBEUI是什么 NetBEUI是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局域网上的程序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API)。NetBIOS为程序提供了请求低级服务的统一的命令集,这些服务是管理名称、执行会话和在网络节点之间发送数据报所要求的。 NetBEUI则是NetBIOS的扩展用户接口,是Microsoft网络的本地网络协议。它通常用于小的、有1~200客户的部门大小的局域网。它可以使用令牌环源路由作为其路由的惟一方法。它是NetBIOS标准的Microsoft实现。 2)交换机的应用 交换机是交换式网络上设备的公用连接点。交换机包含多个端口。计算机用网线和交换机相连的方法是:将双绞线的一端RJ-45接头插到交换的一个口上,另一端插到计算机网卡上的RJ-45插座上。如果所有设备都已接通电源,那么交换机上的连接指示灯就会显示连接状态,可据此判断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计算机网络 传统以太网

计算机网络传统以太网 传统以太网也被称为标准以太网或共享式以太网是最早期的以太网,,它使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访问控制方法。 传统以太网的核心思想是在共享的公共传输媒体上以半双工传输模式工作,其吞吐量只有10Mb/s。传统以太网,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但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其传输介质通常采用双绞线。 1.10 Base-5 10 Base-5是最早的以太网IEEE 802.3标准,它使用直径为10mm、电阻为50Ω的粗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它允许每段有100个站点。因此在一个网段上所有站点有经过一根同轴电缆进行连接,其最大长度为500m。在设计时需要遵循5-4-3标准,在该标准中各数字代表的意义为: ●5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5个电缆段。 ●4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4个中继器。 ●3表示网络中任意两个端到端的节点之间最多只能有3个共享网段。 在使用10 Base-5标准以太网时,站点必须使用收发器连接到电缆上,或者使用介质连接单元(MAU),这些设备用一个“吸血鬼”龙头压倒电缆上。 2.10Base-2 10Base-2是一个细缆以太网标准,被人们戏称为“廉价网”,它采用的传输介质是基带细同轴电缆,电阻为50Ω,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s,拓扑结构为总线型,电缆段上工作站间的距离为0.5m的整数倍,每个电缆段内最多只能使用30台终端,每个电缆段不能超过185m。它也遵循5-4-3标准,电缆长度最大为925m。 10Base-2细缆可以通过BNC-T型连接器,网卡BNC连接插头直接与网卡连接。为了防止同轴电缆端头的信号反射,在同轴电缆的两个端头需要连接两个阻抗为50Ω的终端匹配器。 3.10Base-T 1991年IEEE 802.3工作组发布了以太网10Base-T标准。它与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不同,在10Base-T网络中采用了总线和星型相结合或单独使用星型的拓扑结构,即所有的站点均连接到一个中心集线器上,其中每个电缆段长度不能超过100m。它也遵循5-4-3标准,整个网络最大跨距为500m。 10Base-T以太网的优点之一是故障检测较为容易,只需使用双绞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局域网不易布线和维护的困难,而且不降低数据的传输速率,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规则: ●集线器与集线器间的最大距离为100m; ●任何一条线路都不能形成环路; ●双绞线与网络接口及集线器之间均采用RJ-45标准接口; ●传输介质均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一条链路最多可以串联4个集线器。 4.10Base-F 10Base-F是光缆以太网标准,它基于光缆互联中继器,即通过光缆链路以达到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它遵循5-4-3标准,但由于受到CSMA/CD的限制,其整个网络的最大跨距为4000m。 10Base-F使用两条光缆,其中一条光缆用于接收,另一条光缆用于发送,并定义了FOIRL、10Base-FP、10Base-FB和10Base-F1规范。

以太网组网实验(三)网络测试命令

以太网组网实验(三) --- 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 3.1 介绍基本网络测试工具 1.ping命令 ping.exe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实用程序,利用ping命令可以排除网卡、Modem、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 ping命令只有在安装了TCP/IP协议以后才可以使用。运行ping命令以后,在返回的黑屏幕窗口中会返回对方客户机的IP地址和表明ping通对方的时间,如果出现信息“Reply from ...”,则说明能与对方连通;如果出现信息“Request timeout ...”,则说明不能与对方连通。 ping命令是用于检测网络连接性、可到达性和名称解析等疑难问题的TCP/IP 命令。根据返回的信息,可以推断TCP/IP参数的设置是否正确以及TCP/IP协议运行是否正常。 按照缺省设置,每发出一个ping命令就向对方发送4个网间控制报文协议ICMP的回送请求,如果网络正常,发送方应该得到4个回送的应答。ping命令发出后得到以毫秒或者毫微秒为单位的应答时间,这个时间越短就表示数据路由畅通;反之则说明网络连接不够畅通。 ping命令显示的TTL(Time To Live 存在时间)值,可以推算出数据包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因此用ping命令来测试两台计算机是否连通非常有效。如果ping不成功,则可以认为故障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线、网卡、IP地址。 2.tracert命令 tracert命令用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并显示到达每个节点的时间。该命令比较适用于大型网络。

tracert命令通过递增“生存时间(TTL)”字段的值将“ICMP 回送请求”报文发送给目标主机,从而确定到达目标主机的路径。所显示的路径是源主机与目标主机间路径上的路由器的近侧接口列表。近侧接口是距离路径中的发送主机最近的路由器的接口。3.netstat命令 netstat命令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了解网络的整体使用情况。它可以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的详细信息,可以统计目前总共有哪些网络连接正在运行。 具体地说,netstat命令可以显示活动的 TCP 连接、计算机侦听的端口、以太网统计信息、IP 路由表、IPv4 统计信息(对于 IP、ICMP、TCP 和 UDP 协议)以及 IPv6 统计信息(对于 IPv6、ICMPv6、通过 IPv6 的 TCP 以及通过 IPv6 的 UDP 协议)。使用时如果不带参数,netstat命令显示活动的 TCP 连接。 4.ipconfig命令 ipconfig命令可用于显示当前所有的 TCP/IP 网络配置值,这些信息一般用来检验人工配置的TCP/IP设置是否正确。另外,ipconfig还可以刷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HCP) 和域名系统 (DNS) 的设置。使用不带参数的ipconfig命令可以显示所有适配器的 IP 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3.2 基本网络测试命令在Windows下的格式 1.ping命令 ⑴ 格式: ping [-t] [-a] [-n Count] [-l Size]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HostList]|[-k HostList]] [-w Timeout] TargetName ⑵ 参数说明:

共享式以太网采用了(

1.共享式以太网采用了()协议以支持总线型的结构 A.ICMP B.ARP C.SPX D.CSMA/CD 2.一台IP地址为10.110.9.113/21 主机在启动时发出的广播IP是 A.10.110.9.255 B.10.110.15.255 C.10.110.255.255 D.10.255.255.255 3.关于交换机的交换机制描述正确的是:(本题3项正确) A.直通式(Cut-Through):交换机一旦确定目的MAC和正确的端口号后即开始转发收到的数 据 B.存储转发式(Sore&Forward):交换机在转发一个数据帧之前,除要确认目的MAC和端口 号外,还要接收并处理完整的帧 C.在改进型的直通式: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帧的64个字节后,才开始转发该帧 D.直通式转发数据帧的效率低,存储转发式转发数据帧的效率高 4.在以太网交换机中哪种转发方法延迟最小 A.全双工 B.Cut-through C.Store-and-forward D.半双工 5.采用CSMA/CD技术的以太网上的两台主机同时发送数据,产生碰撞时,主机应该做何处理 A.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停止传输,在一个随机时间后再重新发送 B.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发送重定向信息,各自寻找一条空闲路径传输帧报文 C.产生冲突的两台主机停止传输,同时启动计时器,15秒后重传数据 D.主机发送错误信息,继续传输数据 6.集线器一般用于哪种网络拓扑中: A.总线形 B.星形网络 C.环形网络 D.树形网络 7.下列关于三层交换的理解正确的是:(本题3项正确) A.三层交换就是在交换机中增加了三层路由器的部分功能,合而为一 B.三层交换技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 C.三层技术的实质是一次路由,多次交换,利用硬件实现三层路由 D.三层交换的实现可以分为采用硬件实现和软件实现两种 8.100M端口的全线速包(64字节)转发能力是多少: A.144880pps B.1448800pps C.14488000pps D.100000000pps 9.下面的聚合端口的配置中有错误,请指出:

实验一设备网、工业以太网组网

实验指导说明书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熟悉设备网(DeviceNet)和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的设计、组态及操作,掌握数据通讯、OPC技术等概念。 (二)实验内容 ●安装连接设备网。 ●组态EtherNet/IP。 ●添加I/O模块及设备网扫描模块。 ●离线/在线组态设备网。 ●通过以太网、设备网分别实现控制程序的上传下载,实现互锁控制。 ●通过DDE/OPC方式实现控制器与应用程序(如Excel)的数据交互。(三)实验设备 硬件: ●设备网(DeviceNet)网线、网络连接器 ●设备网扫描模块1769-SDN、设备网接口模块1761-NET-DNI、1203-GK5 ●变频器1336PlusⅡ ●开关电源(24V) ●16口交换机 ●以太网EtherNet/IP网线 ●MicroLogix1500、pactLogix L32E及若干数字、模拟I/O模块 软件: ●RSLogix5000 ●RSLogix500 ●RSNetWorx for DeviceNet ●RSLinx ●BOOTP-DHCP Server ●Microsoft Excel (四)网络系统结构示意图

MAC ID=62 MAC ID=02 MAC ID=06 MAC ID=07 MAC ID=11 (五)实验步骤 一硬件平台搭建 二串口通信组态 1 说明 RSLinx软件是在Microsoft操作系统下建立工厂所有通信方案的工具。它为A-B应用软件,如RSLogix5/500、RSView32、RSBatch、PLC-5A.I.系列、Ladder Logistics以及Panel Builder等软件之间建立起通信联系。RSLinx的Advance DDE 接口支持处理器与MMI(Man-Machine Interface)和组件软件间进行通信,也可与DDE兼容软件,如Microsoft Excel 、Access 及其它用户定制的DDE引用通信。它的C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支持用户使用RSLinx C SDK开发的应用软件。作为开发出的真32位应用程序,RSLinx充分利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多处理性能。通过各种通信接口,RSLinx可以同时进行应用程序组合运行服务。 RSLinx有五种版本,本次实验我们所用的是RSLinx Gateway,它扩展了基于RSLinx的企业内部通信。RSLinx和WINtelligent LINX客户程序能通过TCP/IP 网络直接接入RSLinx Gateway驱动程序。这些客户程序能直接对连接到RSLinx Gateway 可访问的网络上的Allen-Bradley PLC、SLC以及MicroLogix处理器进行在线访问。这允许现场动态数据进入应用软件进行显示、登录以及趋势图操作。

Proteus电子钟仿真实验高清版

Proteus 仿真大赛 电 子 时 钟 仿 真

第一章电子时钟总体设计 电子时钟简介 电子钟是一种利用数字电路来显示秒、分、时的计时装置,与传统的机械钟相比,它具有走时准确、显示直观、无机械传动装置等优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美化,在许多场合都用到电子时钟。 很多单片机产品具有实时时钟的功能,例如智能化仪器仪表、工业过程系统及家用电器等。这里要求实现一个具有实时时钟显示和闹钟控制功能的数字钟。通过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将前面所学的单片机内部定时资源、I/O端口、键盘和显示接口等知识融会贯通,锻炼独立设计、制作和调试应用系统的能力,深入领会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模块化程序设计及软硬件调试方法等,并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电子钟设计要求 设计并制作具有如下功能的数字钟: (1)自动计时,由6位LED先四起显示时、分、秒。 (2)具备校准功能,可以设置当前时间。 (3)具备定时启动功能,可以设置闹钟时间,启闹10s后自动关闭闹铃。 电子钟计时方案 (1)采用实时时钟芯片。针对应用系统对实时功能的普遍需求,各大芯片生产厂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实时时钟集成电路,如DS1287、DS12887、DS1302、PCF8563、S35190等。这些实时时钟芯片具备年、月、日、时、分、秒、计时功能和多点定时功能,计时数据每秒自动更新一次,不需程序干预。单片机可通过中断或查询方式读取计时数据。实时时钟芯片的计时功能无须占用CPU时间,功能完善,精度高,软件程序设计相对简单,在实时工业测控系统中多采用这一类专用芯片来实现。 (2)软件控制。利用AT89S51内部定时/计数器进行中断定时,配合软件延时、分、秒的计时。该方案节省硬件成本,且能够使读者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因此,本系统设计采用这一方案。 电子钟显示方案 (1)利用串行口扩展LED,实现LED静态显示。 该方案占用单片机资源少,且静态显示亮度高,但硬件开销大,电路复杂,信息刷新速度慢,比适用于单片机并行口资源较少的场合。 (2)利用单片机并行I/O端口,实现LED动态显示。

仿真软件promodel实验教程全解

第一章promodel简介 promodel 是一套功能相当强且容易使用的数据及图型导向系统仿真软件,它提供模块(module)的观念及操作方式让使用者可弹性的设计多种生产系统并进行仿真及分析。从小型化工厂(small job shops),大型工厂生产(large mass production)及先进的柔性弹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皆可容易的规划及模拟。 Promodel系统中提供使用者人性化的操作接口环境。只要利用鼠标或键盘根据功能项目选择所需的构建工具(location & resource)、工作组件(part)及操作设定(operations),就可以不需撰写任何程序(此乃相对于一些高阶仿真语言如SLAM等而言),而完成一系统仿真的环境。另外软件更提供使用者可测试追踪(trace)系统内每个操作步骤、每个工作站、工作母机执行的情形。因此使用者在开发中即可方便的进行测试与除错,并于完成是可动态的撷取其所需点的使用情形。 因此,哪怕系统大到2000格操作机、工作站及几千几百的操作流程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开发、测试的工作或根据统计的数据调整系统内各资源的工作量及操作速度等设定参数,以达到系统所设定目标之最佳化。 在定义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因子、组装、包装、加工等作业流程,甚至流程的逻辑及运作优先规则时,都能借着设定参数或利用条件变量而弹性调整,也可以利用外在的程序语言控制,来改变系统的状态。例如:在仿真整个工厂的生产流程中:人员、机器、物料、无人搬运车(AGV)、夹具、机器手臂(robot)、输送带(conveyor),都能利用系统提供的传输模块以设定其速度、容量、加速度、运作顺序、方向等。 在规划设定好系统后,于仿真执行前,promodel会先行测试系统,检查各相关工作站输入、输出是否平衡。假如有忘记设定的容量、速度等,系统都能自动帮使用者假设并询问意见,如果不满意可以再修改。真正在模拟的时候又可随时观察各资源(resource)使用情形。使用者可追踪系统运作流程,随时中断仿真,并藉系统仿真后,所产生的运作过程统计数据,统计各工作站、资源使用率等。此外promodel也提供简单且易读的统计图、统计报表文件,因而可方便的了解全部资料利用的情形。一些常见的promodel应用包括:1.产能规划 2.瓶颈分析 3.厂房布置 4.生产排程 5.“日本JIT”系统规划 6.生产周期分析 此外promodel 又可让设计者藉调整工作站数量、速度、输入方式、输出方式(如:批次),以作整体系统的各种可能状况下的评估,以作为将来真正建造设计时的参考,使用及分析弹性相当宽广。 Promodel 不仅应用于生产领域,它可以用于仿真任何一种离散时间流程系统。例如:港口、供应链系统、分销系统以及其他一些物流系统。

以太网接口和框图详细讲解

实时嵌入式系统 以太网接口及应用

网络层次模型

以太网层次模型

以太网层次功能 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与接收所需要的光与电信号光与电信号,,线路状态线路状态,,时钟基准时钟基准,,数据编码电路等编码电路等。。并向数据链路层设备提供标准接口准接口。。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提供寻址机制提供寻址机制,,数据帧的构建,数据差错检查数据差错检查,,传输控制传输控制。。向网络层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提供标准的数据接口等功能。。

IP 层IP 数据报 以太网的MAC 帧格式在帧的前面插入的8 字节中的第一个字段共7 个字节,是前同步码,用来迅速实现MAC 帧的比特同步。 第二个字段是帧开始定界符,表示后面的信息就是MAC 帧。 MAC 帧物理层 MAC 层以太网V2 MAC 帧 目的地址源地址类型数据FCS 6624字节 46 ~ 150010101010101010 10101010101010101011前同步码帧开始 定界符7 字节 1 字节… 8 字节 插 入 为了达到比特同步,在传输媒体上实际传送的要比MAC 帧还多8 个字节

以太网接口的构成 从硬件的角度看,从硬件的角度看,以太网接口电路主要由MAC MAC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控制器和物理层接口((Physical Layer Physical Layer,,PHY PHY))两大部分构成两大部分构成。。 嵌入式网络应用的两种方案 处理器加以太网接口芯片处理器加以太网接口芯片。。芯片如芯片如RTL8019RTL8019RTL8019、、RTL8029RTL8029、、RTL8139RTL8139、、CS8900CS8900、、DM9000DM9000等等,其内部结构也主要包含这两部分部结构也主要包含这两部分。。 自带自带MAC MAC MAC控制器的处理器加物理层接口芯片控制器的处理器加物理层接口芯片控制器的处理器加物理层接口芯片。。如DP83848DP83848、、BCM5221BCM5221、、ICS1893ICS1893等等。

电路电子软件仿真实验报告

电路电子软件仿真实验报告 学号:XXXXXXX 姓名:XXXX 实验报告纲要 1:电路电子基本知识小结 一、常用电阻、电容、电感 二、常用仪器的认识 三、测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Multisim的认识 3:实验6-2-----6-5

4:常用电器的分析 5:常用电器的部分电路的仿真与故障排除 6:实验的反思与体会 一、电阻器的基本知识 (一)电阻器的作用 电阻器主要用来控制电压和电流,即起降压、分压、限流、分流、隔离、信号幅度调节等作用。 (二)电阻器的电路图形符号 电阻器在电路中以R表示,常用的电路符号如下 (三)电阻器的种类

电阻器有多种分类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按用途的不同分类,电阻器可以分为通用电阻器、高阻电阻器、高压电阻器、高频电阻器和精密电阻器等。 2、按制作材料的不同,电阻器可分为线绕型电阻器和非线绕型电阻器。其中线绕型电阻器又可以分为普通线绕型电阻器、被釉型线绕电阻器、陶瓷绝缘线绕型电阻器等;非线绕型电阻器又可以分为合成式线绕电阻器和膜式电阻器。 3、按结构形式不同,电阻器可为分圆柱型电阻器、管型电阻器、圆盘型电阻器和平面状电阻器(贴片式电阻器)。 4、按引线的不同,电阻可分为轴向引线型电阻器、径向引线型电阻器、无引线电阻器等。 5、按电阻器的特性,通常可分为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敏感电阻器、熔断电阻器和电阻排等几大类。其中,固定电阻器可分为碳膜电阻器、金属膜电阻器、金属氧化膜电阻器、合成碳膜电阻器、有机实心电阻器、无机实心电阻器、金属玻璃釉电阻器、线绕电阻器、片式电阻器等;敏感电阻器可分为热敏电阻器、压敏电阻器、光敏电阻器、湿敏电阻器、磁敏电阻器、气敏电阻器、力敏电阻器等 电容器的基本知识 (一)电容器的结构特性与作用 电容器是由两个相互靠近的金属电极中间夹一层绝缘介质构成的,具有通交流、隔直流的特性。电容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高、低频及电源等电路中,起退耦、耦合、滤波、旁路、谐振等作用。 (二)电容器的电路图形符号 电容器在电路中用字母“C”表示,常用的图形符号如下: (三)电容器的分类 电容器有多种分类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按电容量是否可调,电容器可以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 2、按电容器的介质不同分类 1)固体有机介质电容器 用有机薄膜为介质材料制成的电容器,这种电容器多是卷绕式结构,其电极有金属箔电极和金属化电极两种,有机介质电容器按所用有机材料又可分非极性和极性有机介质电容器,非极性有机介质电容器有: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等,有极性有机介质电容器有:纸介、涤纶、聚碳酸脂等。 2)固体无机介质电容器 用固体无机介质制成的电容器,如云母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玻璃釉电容器等。 3)电解电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