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梯形面积公式

“万能”的梯形面积公式
“万能”的梯形面积公式

“万能”的梯形公式

武胜县龙庭乡小学谢海波

长期的六年级数学教学,每一次给学生整理复习资料时,平面图形的面积是一个大的知识板块。正是这些复习与总结,不能总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线性的重复,也不是对原有的知识点重新讲解一遍,而是要有所创新,要让学生有新的领悟、新的收获。正是基于此,在学生学习完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我就可以来一个创新,来一次总结,来一次融通,让学生的思维来个飞跃。

众所周知,如果梯形的上底为a,下底为b,高为h,那么,它的面

积公式:S= (a+b)h

我们可以把长方形看作特殊的梯形,特殊在上下底相等。如果上底为a,下底也为a,高为b,因此S= (a+a)b

=×2a×b

=ab

S=ab也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当我们把正方形看作特殊的梯形时,那么这个梯形的上底是a,下底是a,高是h,在正方形中,四条边相等,所以a=h所以

S=(a+a)h

=×2ah

=a2

当我们把三角形看作特殊的梯形时,三角形的上为0,下底为a,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就是:

S=(0+a)h

=ah

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的变形,当平行四边形上

底为a,下底也为a,高为h,S=(a+a)h

=×2ah

=ah

圆也是特殊的梯形,只不过上底为0,下底为圆周长(2πr),高为r,那么S=×(0+2πr)×r

=×2πr×r

=πr2

扇形形状类似于三角形,当圆心角为,上底为0,

下底×2πr,高为r,则S=(0+×2πr)×r

=××2πr2

=πr2

外圆半径为R,内圆为r,圆环其实就是变形的梯形,上底为内圆周长,下底为外圆周长,高为内外圆半径之

差,S=×(2πR+2πr)(R-r)

=×2π×(R+r)(R-r)

=π(R2-r2)

扇环是圆环的一部分,更是变形的梯形。上底为外扇环弧长,下底为内扇环弧长,高为外扇半径与内扇半径之差。所以

S=×(×2πR+×2πr)(R+r)

=××2π(R-r)(R+r)

=×π(R2-r2)

大家听过数学王子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有一次,他的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1+2+3+4+…+97+98+99+100=?同学们都老老实实地埋头计算,只有聪明的小高斯很快就报出了答案:5050。

其实小高斯所做的题属于等差数列。而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Sn=[(首项+末项)×项数]

Sn=[(a1+an)×n]

公式中首项为a1,末项为an,项数为n,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

由此可见,梯形面积公式真的是“万能”的!

五年级数学上册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教学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平行四边形垢面积是用割补法把它变成与它面积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由长长方形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的面积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三角形也可以用割补法把它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也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师:同学们能不能用学过的这些方法,设计一种推导方案,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评析:通过上面的教学揭示课题,提示学生可以把已学过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 二、学生操作实验,主动探究 让学生先自己设计推导方案,再汇报交流 生1: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因为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上底×高÷2,另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高÷2, 由此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上底×高÷2+下底×高÷2。 生2:我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下底×高,三角形的面积是(下底--上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生3:我把梯形分割成两个等高的小梯形,(把上面小的梯形倒过来和下面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是原来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生4:我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高没有变,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底+上底)×高÷2 [评析: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操作,验证等活动,概括出一个计算程序,就是公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三、比较分析,优化方法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时间:6分钟以内 设计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微课名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知识点描述通过对梯形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思路利用PPT的动画效果和教师精辟的讲解相结合,直观形象地展示推导过程。 知识点来源学科:数学年级:五上教材:人教版页码:88-91 教学类型讲授型 适用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1.经历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在梯形中有一组相互平行的边叫做底,较短的底称之为上底,通常用字母a表示,另一条则叫做下底,用字母b来表示,上底与下底之间的垂线叫做梯形的高,用字母h表示,剩下的两条边叫做梯形的腰。 二、讲解梯形面积公式的5种不同推导方 法第一种: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相当于梯形的高,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

第二种:把一个梯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沿着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一个梯形分割成上下两部分,将上面一个梯形绕其中一个中点顺时针旋转180°,与下面的一个梯形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组合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梯形的面积,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原梯形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原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 第三种:把一个梯形割补成一个大三角形 沿梯形的顶点与一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分割成三角形和四边形,将三角形绕中点顺时针旋转180°,与四边形组合成一个大三角形,组合后大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原来梯形的面积,因为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原梯形的高,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原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 第四种: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它的面积等于上底乘高,三角形的底相当于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差,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它的面积等于上底与下底的差乘高除以2。梯形的面积等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和,所以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

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梯 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方法过程目标:运用转化的思想,理解梯形与其它图形之间的联系;学会如何将未知 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并巩固这一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这种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公式推导过程中的乐趣;学会参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 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 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 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 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 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四)探索解决问题办法,并尝试转化 1、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拼摆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又要计算梯形面积,怎么办呢?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二)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二) 教学内容 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课本165页例1,练习三十九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熟练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2.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解题正确率。 教具准备 卡片、沟渠的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为什么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相似,也得÷2? 2.面积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填写练习三十九的第6题。 3.口答:(以卡片出示) (1)求梯形的面积: ①a=3b=6 h=4 ②a=12b=18 h=6 ③a=9b=10 h=0.4 (2)求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①a=4.2h=10 ②a=5h=12 ③a=98h=20 4.认识沟渠的实物模型,横截面的意义以及各部有关名称与梯形有关部分名称的对立。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二、新授。 1.例题教学。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深1.2米,它的横截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读题后,让学生说说题中各已知条件的实际意义,然后让学生试算在本子上,师巡视,针对性指导。 (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板演:a=2.8米b=1.4米h=1.2米 (2.8+1.4)×1.2÷2 =4.2×1.2÷2 =2.52(平方米) 答:它的横截面面积是2.52平方米。 师生共同质疑: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积的?(路基和拦河坝) 2.练一练:课本练习三十九的第3题。 三、练习。 1.课本练习三十九第7题。 2.课本练习三十九第8~10题。 3.铁路路基的横截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3.8米,下底比上底多1.8米,高1.5米,求它的横截面面积。 -2-

梯形面积公式应用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课题:解决原木堆放总根数问题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数五(上)教材P92例题1和P9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现实情境中,能借助所学的梯形面积公式来更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推导出原木堆放根数的公式,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与过程的严谨性。 (2).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忆梯形的面积公式,为本节学习作铺垫;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形式,通过推导出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再次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2)在解决问题的经历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运用推导的公式灵活解决问题。 2.难点:原木堆放总根数公式的推导中对原木堆放层数与梯形的高的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背诵梯形面积公式。 教学设计 一、复习: 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全班齐答,老师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1 (2)小组汇报(1)小组先讨论以下问题并记录,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1)原木的堆放有什么规律? (2)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你想到了几种计算方法? (3)这堆原木的横截面近似一个什么形状? 联系前面的知识,你觉得计算原木的根数怎样比较简便? (4)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一:3+4+5+6+7+8=33(根)答:这堆原木有33根。 法二:(3+8)+(4+7)+(5+6) =(3+8)×3 =33(根) 答:这堆原木有33根。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张瑜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88~89页。 二、教材分析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且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思考,进行实际操作,依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公式,并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是对前面所学的几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好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研究基础。可以用同样的推理方法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学生剪、拼、摆的操作,总结公式。 四、目标预设 1、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3、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五、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 1、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对公式中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中“2”的理解。 六、教学记实 (一)复习准备 1、复习已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师述:“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2、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步骤:师述“想一想你们是分几步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 步骤: 1、转化 2、找关系 3、推导公式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各是多少厘米,并画出它的高。 3、教师导语: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面的形状是梯形,(出示一辆汽车侧面图)如汽车玻璃就是梯形的,那梯形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课展开 1、推导公式 (1)猜想:让学生先猜测一下梯形的面积可能和哪些量相关。 (2)操作学具 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2、学生预设: 方法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利用这些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面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拿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重合,再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使一个梯形逆时针旋转180度,使梯形上、下底成一条走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 3、观察思考 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问: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除以2? ③在小组内尝试上面另外几种不同的转化方法,如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方法一: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上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2个梯形上底+三角形底)×高÷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④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和3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梯形面积公式的不同推导方式Word版

梯形面积公式的不同推导方式 课本中介绍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通常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用两个相同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得其中梯形的面积。这种方法很简洁,实际上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还有其它方法,现介绍如下: 方法一: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分别算面积,然后计算它们的和。 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一个在左下,一个在右上。 右上三角形的面积= 上底×高÷2 左下三角形的面积= 下底×高÷2 所以梯形的面积= 上底×高÷2+下底×高÷2 = (上底+下底)×高÷2 因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如图所示,分别沿梯形两 腰中点向下底作垂线,与腰、下底正好 围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两个三角形 分别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1800角,使 得原来的梯形被拼组成一个长方形。梯 形的上下底总长度,正好等于现在长方 形两个长的总长度,即长方形的长=(上底+下底)÷2。长方形的宽正好等于梯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2 ]×高 =(上底+下底)×高÷2

因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三:如图所示,把梯形切割成两块,一块是平行四边形,一块是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下底与上底之差,而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都等于梯形的高。 所以梯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 =(2×上底)×高÷2+(下底-上底)×高÷2 =(2×上底+下底-上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因此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方法四:如图所示,把梯形的缺角补上, 正好补成一个长方形,则: 长方形的面积=下底×高 而补上的两个小三角形的总面积为: 小三角形面积和=(下底-上底)×高÷2 所以梯形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小三角形面积和 =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 [下底-(下底-上底)÷2] ×高 = [2×下底-(下底-上底)] ×高÷2 =(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计算

梯形面积 一、知识点剖析 梯形面积 h=s×2÷(a+b) S=(a+b)h÷2 → a=s×2÷h—b b=s×2÷h—a 二、典型例题 类型①——已知上底、下底和高,求梯形面积 例:求下图的面积(单位:dm)。15 24 26 25 同类型题 计算下列各图的面积 类型②——已知上底和下底与高的关系,求梯形面积 例:下图是一个饲养场的平面图,一面靠墙,三面用铁丝围起来。已知铁丝的长 度是450米。求为个包头场上面积。 同类型题 120米

如右图所示,一个花园一面靠墙,其它三面用篱笆围起,篱笆全长84米。 这个花园面积有多大? 墙 类型③——已知梯形的面积,求上底或下底或高 例:一个梯形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上底6分米,下底100厘米,高是多少分米? 同类型题 填一填。 图形上底/cm 下底/cm 高/cm 面积/cm2 梯形 7 4 20 4 8 12 5 5 50 类型④——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如图: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64平方厘米,求梯形面积。(单位:厘米)同类型题

求出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 三、综合练习 (一)填空 1、一个梯形花坛,高10米,上下底之和是16米,面积是()。 2、一个梯形果园,上底27m,下底108m,高18m,每9㎡栽果树一棵,这个果园栽果树()棵 3、一块直角梯形的地,它的下底是40米,如果上底增加38米,这块地就变成了正方形,原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4、当梯形的上底逐渐缩小到一点时,梯形就转化成();当梯形的上底增大到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就转化成()或()。 (二)判断 1、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越大,梯形的面积就越大。() 3、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形状不一定相等。() 5、一个平行四边形一定是由两个面积一样的梯形组成的。 () (三)选择 1、右边梯形中,左右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 A、左边大 B、右边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冀教版2020-2021年五年级上册数学6.3 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应用教案

《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应用》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原有知识能力结构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从而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二、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安排的教学内容。由于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已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等积累了探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方法与策略(即剪、移、转、拼等),并初步领悟了"新旧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都为学生自主研究、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新的学习任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他们实现个体意义上的数学"再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设计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将转化策略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拼、剪、画、说”活动中,使学生领悟转化思想,感受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操作,让学生在拼剪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策略设计 我在导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并没有沿袭以往的教学思路,而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与经验,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进行验证--实践应用"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一 一、汇报预习的成果 1、你还记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吗?它们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对于梯形,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编排意图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里仍然要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但是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 教学建议 学生经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前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的方法不同,平行四边形主要是用割补的方法,而三角形主要用拼摆的方法。本课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没有指明具体的方法。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可以先回忆一下前面运用过的两种方法,有条件的可以把前面推导的过程制成课件,进行展示,加以回顾。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必提出统一的操作要求。2.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 (1)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见上右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第(1)种方法比较容易推导和理解,(2)和(3)因为涉及乘除法运算定律、性质和等式变形,学生的推导会有困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报和交流。可以第(1)种方法为研究重点,让学生叙述推导的过程,得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2)和(3)种方法可视学生接受能力,不做统一要求。 学生在操作实验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方法。例如教材第96页的方法,注意给学生留有较充分的操作和交流时间。 推导过程: 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梯形的面积及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题多边形的面积2 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的计算梯形的面积,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用分割法和填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梯形面积公式及常用的组合图形面积求法,再加以练习对知识点加以巩固。 学习内容与过程 【考点分析】 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属于基础内容。 教学过程: 知识点1: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1)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 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见上右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根据上述的三种推导方法,我们可以知道: 梯形的面积=( + )×÷ 如果梯形的面积用S表示,上底和下底分别用a和b来表示,高h表示,那么梯形的面积: S = ( + )×÷ 例1: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的,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解:左边梯形的面积S=(a+b)h÷2 =(40+71)×40÷2 =111×40÷2 =2220cm2 右边梯形的面积S= 答:两块玻璃的面积分别为平方厘米。 知识点2:组合图形的面积 明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客厅形状如下图),请你帮他算一算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 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学实录及反思 普洱市思茅二小张瑜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88~89页。 二、教材分析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且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思考,进行实际操作,依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公式,并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是对前面所学的几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好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研究基础。可以用同样的推理方法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不必多讲,可让学生剪、拼、摆的操作,总结公式。 四、目标预设 1、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3、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五、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1、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对公式中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中“÷2”的理解。 六、教学记实 (一)复习准备 1、复习已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师述:“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2、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步骤: 师述“想一想你们是分几步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步骤:1、转化 2、找关系 3、推导公式 4、所用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从而唤起学生的回忆,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推荐--梯形面积计算(公开课优质教案).doc

梯形面积计算(公开课教案) 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任课教师:王杜魁教学目标: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体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2、在这些图形中,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二、新课探究课件出示问:这些是什么梯形?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怎样计算这些梯形的面积呢,你们还记得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课件演示三角形面积的 推导过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看有什么方法能推出我们今天要学的梯形的面积。小组合作探究。的面积÷2的面积=下底上底下底上底指名汇报并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所以: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课件分别演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一般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得出:任意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上底+下底)×高÷2[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看书巩固学生汇报自学,教学用字母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板书:(a+b)× h ÷ 2]公式应用,用公式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教学例1① 理解“横截面”的意思② 利用公式解答例1三、巩固练习a、填空4.2分米 3.5分米 5.4分米 a计算这个梯形的面积列式是: b 一个梯形上底3厘米,下底9厘米,高10厘米,计算它的面积列式

为:b 选择4米 6米3米 a 它的面积是() a15米 b15平 方米 c30平 方米 b 梯形的上底0.2米,下底3分米,高4分米.它的面积是() a 10平方分米b6.4平方分米c0.1平方米c 应用题一座水电站拦河坝,横截面是梯形,上底5米, 下底131米,高是上底的2倍,求横截面的面积.s = ( a + b ) × h ÷ 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 梯形的面积计算四、板书设计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反思王杜魁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学生充分的动起来了,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效果比较好。同时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如:学生发表观点时,思考时的时间不够多。合作探究环节不够成功。学生听说的习惯没养成。针对这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 2019-04- 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任课教师:王杜魁教学目标: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体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2、在这些图形中,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面积公式推导MicrosoftWord文档

梯形面积公式推导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 1、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对公式中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中“÷2”的理解。 四、教具: 课件、两个完全一样的普通梯形、两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普通梯形一个。 五、学具: 每小组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普通梯形和剪刀。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已学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师述:“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面积=底×高÷2 2、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步骤: 师述“想一想你们是分几步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步骤:1、转化 2、找关系 3、推导公式 4、所用方法 (二)新授: 1、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师边出示图边叙述:“我们学校打算在操场南侧建一块绿地,算一算这块绿地需要铺草坪多少平方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答:“求梯形的面积”。出示课题:梯形的面积 (2)引出转化法 师边叙述边板书:“梯形的面积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知识,我们要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板书:转化),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板书:计算公式的推导)” 板书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转化 (3)布置动手操作要求: 师述:“以组为单位按步骤利用学具一起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合理的分工、

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_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_导学案姓名:学习 内容 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日期 我 会 学 习 名称面积公式底高面积平行四边形 2.8m 4cm 三角形 6.8dm 5dm 梯形 下底:2.8m 上底:1.2m 1.4m 2、解决问题 (1)有一块梯形菜地,上底长15m,下底长28m,高14.7米.如果每平方米蔬菜收入36.5元,这块菜地的总收入是多少元? (2)一个加工厂运来一批钢管,把它堆成梯形状,最上层有6根,最下层有14根,从上往下数共有9层。这批钢管共有多少根? 年级五年级课型新授主备教师刘兴起齐红丽 学习目标1、比较熟练地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重点 难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熟练计算梯形的面积.学具 准备 课本、学案 知识链接一、课前反思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一)、自主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思 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二)、汇报、解疑,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三)、组内练习 练习十七的4、5、6题。 三、合作考试 (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1、按要求填表 我会新知预习

我会学习﹡3、实践运用 (1)梯形的上底是15厘米,下底是25厘米,面积是130 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多少米? (2)一条水渠的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3.5米,渠底比渠 口短0.6米,渠深3.2米,求水渠的横截面积。 我预习的小问号? 我能闯关 (3)练习十七的8题。 自我评价与评价我: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生:剪刀、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完成下列填空。 (1)梯形有()条边,它的对边()。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的形状是梯形,如小汽车的车窗,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梯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95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车窗玻璃是什么形

状的?(梯形) 思考: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测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来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让学生利用梯形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测。 小组活动,教师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可提醒学生用剪刀剪一剪,再拼一拼。 3.交流汇报自己的推导过程,指学生到黑板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以梯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可能会这样做: (1)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出示推导过程: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出示推导过程: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教案)

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七册74—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方法过程目标:运用转化的思想,理解梯形与其它图形之间的联系;学会如何将未知图形转化成已知图形,并巩固这一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这种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公式推导过程中的乐趣;学会参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指名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件出示公式)并讲讲怎样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 2、练习(出示) 口答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前不久,我们学校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四年级同学要在劳动实践基地的一块空地里种桃树,你们看看这块地的形状近似于那种平面图形呢?(课件显示图) 师:谁能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指名回答) 师:如果每棵桔树占地4平方米,那么这块地里能种多少棵桔树呢?(让学生思考一下)你认为应该先求什么?(指名说说,引入新课。) (三)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师: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呢?它是不是也有公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想办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看一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 合作要求: (1)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2)试一试: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3)比一比:转化成的图形的各部分跟梯形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四)探索解决问题办法,并尝试转化 1、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时,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拼摆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再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又要计算梯形面积,怎么办呢?

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学反思 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梯形的面积计算有多种方法计算出来: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分割法),两个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凑法),一个梯形割补成为一个三角形(割补法)。本节通过拼凑法和分割法,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得到了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教学,让我更加明白:要充分相信学生。新课程理念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这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出发,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时候要计算梯形的面积,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梯形面积的学习欲望。在这种内驱动力之下,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出了很多种方法,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节课就能培养起来的。这节课学生能够想出那么多种方法,要以前几节课的探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为基础,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经过一定量的积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得到训练,学生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创新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一个首尾照应的艺术原则。课的导入部分以优美的音乐伴随引入生活中的问题,课的结尾同样以伴乐欣赏生活中的梯形。在轻松的氛围中让知识得到延伸,又遵循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这节课还经过研究提炼,让我认识到:在学生探究各种方法的时候,不必马上让学生统一到梯形的面积计算的规则公式中来。有套用模式之嫌。可以在最后让大家

一起观察,把各种方法进行沟通,理解,在统一。但是分割法分析研究得快了一些,个别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过程,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一些限制。今后在教学设计中要多加研究,更趋合理。

“万能”的梯形面积公式

“万能”的梯形公式 武胜县龙庭乡小学谢海波 长期的六年级数学教学,每一次给学生整理复习资料时,平面图形的面积是一个大的知识板块。正是这些复习与总结,不能总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线性的重复,也不是对原有的知识点重新讲解一遍,而是要有所创新,要让学生有新的领悟、新的收获。正是基于此,在学生学习完小学阶段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我就可以来一个创新,来一次总结,来一次融通,让学生的思维来个飞跃。 众所周知,如果梯形的上底为a,下底为b,高为h,那么,它的面 积公式:S= (a+b)h 我们可以把长方形看作特殊的梯形,特殊在上下底相等。如果上底为a,下底也为a,高为b,因此S= (a+a)b =×2a×b =ab S=ab也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当我们把正方形看作特殊的梯形时,那么这个梯形的上底是a,下底是a,高是h,在正方形中,四条边相等,所以a=h所以 S=(a+a)h =×2ah =a2 当我们把三角形看作特殊的梯形时,三角形的上为0,下底为a,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就是: S=(0+a)h =ah 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的变形,当平行四边形上 底为a,下底也为a,高为h,S=(a+a)h =×2ah

=ah 圆也是特殊的梯形,只不过上底为0,下底为圆周长(2πr),高为r,那么S=×(0+2πr)×r =×2πr×r =πr2 扇形形状类似于三角形,当圆心角为,上底为0, 下底×2πr,高为r,则S=(0+×2πr)×r =××2πr2 =πr2 外圆半径为R,内圆为r,圆环其实就是变形的梯形,上底为内圆周长,下底为外圆周长,高为内外圆半径之

差,S=×(2πR+2πr)(R-r) =×2π×(R+r)(R-r) =π(R2-r2) 扇环是圆环的一部分,更是变形的梯形。上底为外扇环弧长,下底为内扇环弧长,高为外扇半径与内扇半径之差。所以 S=×(×2πR+×2πr)(R+r) =××2π(R-r)(R+r) =×π(R2-r2) 大家听过数学王子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有一次,他的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目:1+2+3+4+…+97+98+99+100=?同学们都老老实实地埋头计算,只有聪明的小高斯很快就报出了答案:5050。 其实小高斯所做的题属于等差数列。而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