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探讨临床诊治对策,总结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我院60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A组273例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症状,B组333例糖尿病治疗中未出现低血糖症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出现低血糖症状的诱发因素,根据原因研究治疗对策。结果低血糖患者临床病体参数(BMI)显著低于非低血糖患者(P<0.05),患病时间、尿微量清蛋白定量、血肌酐等高于非低血糖患者,诱发低血糖因素中饮食不规律、不科学占45%,为显著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易引发低血糖,诱发因素与患者BMI、尿微量清蛋白量、血肌酐水平等有关,主要是饮食方面,及时采取科学措施可有效应对低血糖出现。

标签: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对策

低血糖症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患者出现低血糖后不仅会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还能造成脑功能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本院对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通过对比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了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并探讨了治疗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606例,其中男354例,女252例;所有患者年龄30~84岁,平均(43±5.1)岁。

1.2方法入院后对患者病情检查、确诊、采集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病时间、尿微量清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及BMI指数等。清晨采集患者血液前禁食12h 左右,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肌酐水平(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集尿液检测尿微量清蛋白(UMA),统计患者患病程,统计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诱发因素[4]。

1.3诊断及排除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口服75g葡萄糖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11.1mmol/L 为糖耐量为糖耐量损伤(IGT)[1];低血糖诊治标准:空腹或进食或输入葡萄糖后,血糖≤3.9mmol/L均为低血糖[2];所有患者经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其中A组273例患者确诊为低血糖患者,其余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期间未出现低血糖症状;排除标准:所有患者身体各指标检查,排除结蹄组织病症、身体发热、严重慢性疾病(除糖尿病外)及治疗有效期内应用对血糖有影响药物的患者[3]。

1.4统计学的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对出现低血糖的A组和未出现低血糖的B组患者临床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来进行检验;A组与B组的临床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低血糖

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过2.8mmol/l的现象。此现象只能发生在服用某种药丸或注射胰岛素期间。还有一类是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HI),引起这个病的原因是氨基酸代谢的一个关键酶,谷氨酸脱氢酶(GDH)发生了基因突变。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称为低血糖,但血糖低于更低的水平才会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叫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一个特定水平,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出现,诊断标准为:男<50mg/dl(<2.78mmol/L),女<40mg/dl(<2.5mmol/L)(饥饿72小时后正常男性,女性最低值),婴儿和儿童<40mg/dl(2.22mmol/L)。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恶心等);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 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病理分析 多数情况下,脑组织依赖血浆葡萄糖作为它的代谢能源。血脑屏障保护脑组织,避免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的游离脂肪酸接触,由于酮体转运至脑组织太慢太少,明显不能满足脑的能量需求,除非正常空腹血浆酮体水平明显升高。血糖在正常调节下维持一定水平,保证以足够速率转运至脑组织。

胰岛素不参与调节脑组织对葡萄糖利用。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中枢通过迅速增加肾上腺能神经系统功能,促进肾上腺素释放来调节血糖水平,并对潜在缺糖作出有效反应。其他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包括促进生长激素和皮质醇分泌,抑制胰岛素分泌。肝糖输出增多,非神经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减少。低血糖急性反应期,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和胰高血糖素起关键作用,而生长激素和皮质醇分泌反应较迟,作用较小,但这些激素长期缺乏可损害对低血糖的正常反向调节作用。如果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严重血糖缺乏,则高级中枢功能降低,以减少脑组织对能量需求。若意识丧失的低血糖病人未立即治疗,可导致癫痫发作及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低血糖分为药物诱导和非药物诱导 药物诱导低血糖症胰岛素,乙醇,磺脲类药引起的低血糖占住院病人的大多数。酒精性低血糖的特征是意识障碍,木僵,昏迷,发生在血酒精含量明显升高的病人,主要是由于低血糖造成的。肝酒精氧化作用引起胞质中NADH/NAD比值升高,抑制葡萄糖异生过程中血浆底物利用(乳酸,丙氨酸),从而使肝糖输出减少,血糖降低,后者可兴奋血浆FFA(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和血酮水平升高。常伴有血浆乳酸和血酮水平升高及代谢性酸中毒。该综合征发生在长期饥饿后饮酒的病人,使肝糖输出依赖糖异生。酒精性低血糖需立即治疗。快速静脉推注50%葡萄糖50ml,然后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

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

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低血糖出现昏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出现这种情况 采取的护理手段进行分析。方法:对急救中心出现低血糖昏迷的29例患者的成因、护理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的探讨。结果:低血糖昏迷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患 者没有正确的饮食方式、高龄、知识匮乏等因素诱发的症状。这样就要求相关护 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开展的过程中,主要采取恰当的方式给予救治,只有这样才能 够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结论:对于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来说,需要在于预防,倘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诊断,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医院。关键词:低血糖;昏迷;急救;护理 由于低血糖昏迷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低血糖症状,同时也是引起糖尿病急性的一种并发 现象。由于人们的体内主要的能量来自于血糖,尤其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来说,倘若不能存 储糖原,那么短暂的低血糖就有可能会导致脑功能出现紊乱的情况。而血糖谁水平应当控制 在(≥2.8mmol/L)的范围内,要不然就有可能诱发诸多休克的情况,患者就会发生意识紊乱、大汗淋漓等情况,倘若没有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治疗,那么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的可能会 危及到生命,是否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诊治,会对患者的预后带来直接的影响。所以,相关 人员对患有低血糖昏迷的患者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急救及其护理是必要的。某医院收集了2014年5月到2015年7月接收治疗患有低血糖昏迷的29例患者,其产生的原因及其急救措 施现在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9例低血糖昏迷患者中,男21例,女8例。年龄43~72岁。其中因用药过量发病者9例,延迟进餐者13例,食量不足者5例,过度劳累者1例,酗酒者1例。 2、低血糖昏迷原因分析 2.1饮食不当 患者对饮食认识不足,在使用降糖药(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不进食或进食过少,或 者是进食不规律,不按时进餐,如忘记或推迟进餐等。饮食量与用药量不能保持平衡,以致 糖摄入和吸收严重不足。 2.2高龄 29例低血糖昏迷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17例,提示年龄是糖尿病低血糖发生的重要因素。由于老年人代谢功能降之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病变等合并症导致肾上腺反应缺陷,使 胰岛素储备过量,肝糖原储备不足,使老年糖尿患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2.3对早期症状重视不足 老年人低血糖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症状隐匿不典型,部分患者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可仅表现为乏力、头昏或困倦、出汗、嗜睡等,甚至有患者血糖值极低而无症状,即所谓“不自觉低血糖”,此时若警惕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患者多迅速进入昏迷状态。 2.4降糖药物的误服 老年人由于其生理特点常常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而糖尿病本身又常常有多种并发症。 因此,这类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时需要几种药一起服用,而出现降糖药物的误服情况。 3、急救护理 3.1急性发作期 诊断和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一旦发现患者昏迷、皮肤湿冷、大汗淋漓症状及瞳孔的 变化,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迅速作出诊断,及时抢救,以下几点对迅速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1)发病迅速,1~2h前无明显精神、神经症状。(2)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者。(3)平时血糖水平不高或血糖波动幅度大者。(4)注射胰岛素后和或口服降糖药物未及时进食者。 3.1.1急查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高或低均可发生昏迷,鉴别这两种昏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急查血糖,

心脑血管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

心脑血管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 山东省安丘市市立医院 26210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两者常合并存在,互为因果 而使临床治疗的难度加大,导致患者预后恶化。因此,在临床中对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糖 尿病患者,要求强化血糖治疗,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本 身的因素以及治疗药物与降糖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在降糖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现对我院心内科住院期间出现低血糖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和 特点,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9年1月~2015年12月因心血管疾病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共179例,在住院期间有42例出现了低血糖症,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61±11.7)岁。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 23例,高血压病7例,心肌病5例,心律失常4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其中11例有慢性心功能不全。 1.2? 治疗情况? 患者入院后按所患心血管疾病给予相应的治疗,主要有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β-B)、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硝酸酯类药物、胺碘酮等,心衰患者给予洋地黄、利尿剂,介入治疗2例, 其中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例、射频消融术1例。所有患者均严格糖尿病饮食、提倡个体 化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方面根据病情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口服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瑞格奈类,其他尚有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入院第2天对所有患者进行6次 血糖监测(用罗氏快速血糖仪监测末梢血糖),分别为空腹血糖,早、中、晚餐后2h血糖 以及睡前、3am血糖,以后根据情况每3~5天复查1次。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血糖<8.0mmol/L,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步调整药物的剂量。 1.3? 诊断方法?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出汗、头晕、胸闷、饥饿感或精神异常、抽搐、昏迷等低血糖的 症状;补充糖分后低血糖症状即缓解;用快速血糖监测仪检测血糖≤2.8mmol/L。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2 结果 2.1? 发生时间? 低血糖症均发生在入院后3~11天内,发生于白天(6am~6pm)29例(69.05%),晚上 (6pm~6am)13例(30.95%),从6am至次日6am按每4h一个时间段划分。 2.2? 治疗转归? 所有病例一经确诊,轻症者予口服糖果、糖水等食物即可缓解,重症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 萄糖50ml,如仍不能缓解者继以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1例病情较重者给予氢化可的 松静脉点滴,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需要及时监测血糖情况随时调整葡萄糖的用量,直到病情 稳定。本组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好转,血糖控制平稳。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方法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方法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及急救方法。方法在医院2015 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7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其是否存在低血糖昏迷现象进行分组:低血糖昏迷组(n=37)患者并发低血糖反应,并出现昏迷症状,对照组(n=37)无低血糖反应,对2组患者进行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原因,并提出针对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方法。结果低血糖昏迷组患者如下情况:①进食少,但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未减少剂量;②应用胰岛素或降血糖药物、未定时进食;③应用降血糖药物但未定时监测血糖;④不遵医嘱随意增大降血糖药物剂量;⑤不遵医嘱随意加服其他药物;⑥处于肝硬失代偿期;⑦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所占比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较多,与进食量减少、更换药物、不重视糖尿病、医源性因素等有关,予以急救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积极控制病情。 标签:糖尿病;低血糖;昏迷;原因;急救方法 糖尿病作为一种现代人多发性、内分泌疾病,以血糖异常升高为主要病理特征,糖尿病自身及其并发症可对患者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数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反应时,会进入昏迷状态,而此时若为及时纠正,可导致加重患者病情,且患者可能出现不可逆性脑细胞损伤,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该研究为明确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急救方法改善患者预后,按照有无低血糖昏迷现象将该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患者分成低血糖昏迷组和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急救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37例,出现低血糖昏迷患者设为低血糖昏迷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为28~87岁,平均年龄为(62.37±3.26)岁;糖尿病病程是4个月~26年,平均糖尿病病程是(12.15±2.37)年;餐后 2 h血糖是(2.15±0.26)mmol/L;无低血糖昏迷患者设为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为28~84岁,平均年龄为(62.98±3.12)岁;糖尿病病程是6个月~26年,平均糖尿病病程是(12.45±2.11)年;餐后2 h血糖是(8.38±1.32)mmol/L;2组患者除餐后2 h血糖外,糖尿病病程、年龄和性别分布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2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2];②低血糖昏迷组患者均经血糖检查等确诊为低血糖反应,且处

消化内科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016154157.html, 消化内科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蒋淑英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6期 最近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从来没有过低血糖症状的人在消化内科的治疗时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呢?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消化内科的临床上并不罕见,但是却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反应,如果不做好应对措施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对于消化内科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的了解非常必要。 一、低血糖的症状 低血糖主要表现为浑身无力、头晕、心情郁燥不安、常常出现饥饿的感觉;意识模糊混乱、视力不清、严重可致昏迷;如果不加以防范和处理,并发低血糖很可能损害脑细胞、损害心脏的机能,甚至严重的时候都可能导致死亡。 二、为什么在消化内科治疗时会发生低血糖? 1、治疗前禁食 消化内科的治疗包括消化道内出血、胰腺发炎、消化道的内镜诊断等等,很多检查项,尤其是内镜的治疗是需要空腹进行的,在进行手术前也需要空腹,长时间的禁食、禁水导致患者体内糖分含量下降,在没有及时补入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引起低血糖的反应。 2、知识普及不深入 在对患者进行普及注意事项时没有注意到病人的病史,很多本身患有低血糖的病人被忽视,导致禁食过程引起低血糖,也有一些有糖尿病的病人治疗胰腺疾病时,禁食之后通过补充胰岛素时来控制体内血糖含量的时候引起药物低血糖反应,亦或是胰岛素用量不适当导致。 3、生长抑素作用 在治疗肝脏动脉硬化、胰腺炎的时候经常会用生长抑素来控制血流量,减少出血量、胃酸分泌,而生长抑素会使得胃部吸收血糖的速度变慢,产生很多的胰岛素而使得病人出现低血糖的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 4、护理不当 一般在治疗过程中如果需要禁食的情况下都会给患者输营養液来补充体内的糖分,这种补充需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人的体质按需补充,而有些时候用量不当或者是输液速度、时间安排不合理,过早过快的输完补糖液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探讨临床诊治对策,总结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我院60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A组273例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症状,B组333例糖尿病治疗中未出现低血糖症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出现低血糖症状的诱发因素,根据原因研究治疗对策。结果低血糖患者临床病体参数(BMI)显著低于非低血糖患者(P<0.05),患病时间、尿微量清蛋白定量、血肌酐等高于非低血糖患者,诱发低血糖因素中饮食不规律、不科学占45%,为显著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易引发低血糖,诱发因素与患者BMI、尿微量清蛋白量、血肌酐水平等有关,主要是饮食方面,及时采取科学措施可有效应对低血糖出现。 标签:糖尿病;低血糖;原因;对策 低血糖症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患者出现低血糖后不仅会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还能造成脑功能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伤,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本院对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通过对比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了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并探讨了治疗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606例,其中男354例,女252例;所有患者年龄30~84岁,平均(43±5.1)岁。 1.2方法入院后对患者病情检查、确诊、采集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病时间、尿微量清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及BMI指数等。清晨采集患者血液前禁食12h 左右,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肌酐水平(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集尿液检测尿微量清蛋白(UMA),统计患者患病程,统计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诱发因素[4]。 1.3诊断及排除标准糖尿病诊断标准:口服75g葡萄糖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11.1mmol/L 为糖耐量为糖耐量损伤(IGT)[1];低血糖诊治标准:空腹或进食或输入葡萄糖后,血糖≤3.9mmol/L均为低血糖[2];所有患者经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患者,其中A组273例患者确诊为低血糖患者,其余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期间未出现低血糖症状;排除标准:所有患者身体各指标检查,排除结蹄组织病症、身体发热、严重慢性疾病(除糖尿病外)及治疗有效期内应用对血糖有影响药物的患者[3]。 1.4统计学的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对出现低血糖的A组和未出现低血糖的B组患者临床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来进行检验;A组与B组的临床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