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古典园林著作

中国有哪些古典园林著作
中国有哪些古典园林著作

中国有哪些古典园林著作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中国古典园林著作一些,欢迎大家阅读!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史》是201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中所划分的五个时期,既分别作总的论述,也着重列举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评介,俾便于读者能够借助于具体的、个别的形象来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宏观的、整体的理解。一些著名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往往历经百年乃至数百年的一再改建、踵事增华,它们本身的变化即可以折射出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的某一阶段上的演进情况。

前四个时期由于缺乏实物,只能依据文献和极少数遗址情况而或详或略。最后一个时期有大量实物保留下来,因而选择了三十一个例子按园林的三大类型分别集中为三个专节加以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彭一刚。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本书则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建筑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此外,还用适当篇幅来阐述南、北造园风格的差异,将会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所处地理、气候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增订本是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结合目前园林业发展的需要,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补编撰而成。该版本删节了部分陈旧的内容,补充了一些新的插图和实例,使内容更为精练、丰富和实用。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园林设计制图、平立面表示、透视和广义鸟瞰图画法、园林设计的基该方法、园林设计要素、设计实例等。全书共有插图约500幅,其中不少为精美的钢笔徒手线条图。本书可供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及其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也可供园林设计人员以及城市和建筑其他环境设计专业的有关人员参考。

用最通俗的话来看,风景园林设计就是运用各种造景手段与造景元素,创造宜人环境的的过程!

教材从基于园林与风景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理论和现代景观设计风格,以及西方和日本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等等。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领域各项要素的展开,对园林设计类型的分析,使读者能够迅速、有效地掌握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各项内容,包括风景园林的造园方法、设计原理,以及园林中水景、山石、建筑、植物、小品、盆景的设计,进入风景园林的设计程序。本书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及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并可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苏州园林》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

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绪论 二、生成期 三、转折期 四、全盛期 五、成熟期一 六、成熟期二 七、终结期 八、基础知识

绪论:园林的定义 园林的四要素 园林的造景风格 园林的功能 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 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中国园林特点 答案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先秦两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 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 造园著作:无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主流)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商周:沙丘苑台、灵池,灵囿,灵台 春秋战国:章华台、姑苏台 秦:上林苑、阿房宫、兰池宫、宜春宫、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西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思想: 造园著作:杨衒《洛阳伽蓝记》【成书于公元547年】、郦道元《水经注》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邺城: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园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南齐)、乐游园 私家园林: 北方城市:寿里丘、张伦宅园、金谷园(庄园别墅)、潘岳庄园、陶潜的庄园南方私园:玄圃、谢家庄园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原理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思想:科举制>隐士回归,地主小农,儒学回归正统,艺术层面上升造园著作: 造园种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特征小结: 重点园林介绍: 皇家园林: 大内御园:大兴城(隋未完成)、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北则大内三苑(禁苑)行宫离宫: 长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 洛阳:西苑、上阳宫 私家园林: 洛阳:归仁里宅园,裴度宅园、履道坊宅园 郊野别墅:平泉庄、安乐公主的庄园、浣花溪草堂、衡山别业、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寺观园林:长安(大兴善寺)【京城内最大】、唐昌观、慈恩寺、元都观、灵隐寺绪论 生成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期一成熟期二终结期基础知识

浅谈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中国园林的理水艺术 中文摘要: 水对中国园林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水的一些自然属性在园林中能呈现一种独特之美。自然之水形态万千,园林对于自然水体的模仿与穿引也存在这各种各样的不同形态,水是园林流动的血液,因为有水,园林便有了生命。正因为如此,园林的理水艺术比起叠山置石艺术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文摘要: Water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Chinese garden part of a garden is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Some of the natural attribute in water garden can present a kind of unique beauty. Natural water form diversity, landscape for natural water imitation and wear lead also has this all kinds of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ter is the flow of blood garden, because there is water, garden will have a life. Because of this, the water than Daniel garden art of placing stone mountain art is more so. 主题词:中国园林理水艺术自然水体穿池引水 正文: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何以乐水呢?就因为水的清澈象征人的明智,水的流动表现智者的探索。洁净明亮之水,能让人“顿开尘外想,拟入画中行”;流动奔涌之水,能使整个园林充满生气;虚汗映照之水,能够反映万物,使得“天光云影共徘徊”;涟漪之水,泛起阵阵波纹,则勾起人的无限情思。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皇家的大型苑囿,还是江南小巧而精致的私家园林。只要条件具备都必引水入园。水,对环境究竟有什么影响呢?它是大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它就以它的妩媚是人深深陶醉,成为诗人画家永久不厌的题材。宋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中说到:“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迥环,欲肥腻,欲喷薄……”。极为详尽的描写了水多种多样的情态。 1水的作用: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归纳为以下几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建筑教材系列

中国古典园林史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启思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以“再现自然式山水园”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因此,从理论上对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进行分析,并在实践中加以论证,十分必要。 水是构成园林四大要素之一种,也是最活跃的一种。古人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以水活",水与其它园林要素一起,富有变化和创新,赋园林于生机。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水的处理有明显不同,水体的变化,既创造了园林意境,又提高了造园艺术水平。 溯源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引渭水为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水景园——兰池宫;汉代的“铜龙吐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喷泉水景;唐代的曲江,更是开中国公共园林之先河;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2.水的文化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韩诗外传》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水也。”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活动。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阐述自然山水之美。《画鉴》中也有“意中有水,方许作山”之说,强调了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 不仅如此,古人对水的哲理性还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文字,都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知。据文献记载,古代有一种名为欹器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以之寓意“满招损,谦受益”。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中国诗歌崇尚自然美,形成以“自然”为宗的诗歌美学,其中不乏描述自然水景的名篇佳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等等。许多园林以再现诗意中的自然水景为主题,诗情画意的理水手法,赋予了水更深的文化内涵。 3.水的特性与理水手法 (1)水型美 “水随器而成其形”,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延而为溪,聚而为池”,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 例如南京瞻园内南端的水面曲折多变,一侧设大体量水榭;中部水面开阔宁静,有亭台点缀其畔;北端水面最小,但与假山相伴,深邃而有山林之趣。三个水域以狭长的溪水相连,池岸形态丰富,有贴水石矶、亭台水榭、亲水草坡、陡崖堑路及夹涧石谷等多种变化。同时,在水面转折处设汀步及小桥,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感和进深感,形成“咫尺山林”的景观效果。 (2)动静美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

中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中式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 是构成自然风景 的基本要素,当然 也是风景式园林 的构景要素。但中 国古典园林绝非 一般地利用或者 简单地模仿这些 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 园林全局;后 者的建筑物 与其他造园 三要素之间 往往处于相 对分离的状 态。但是,这 两种截然相 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大纲 2012-12-20 第一章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园林的概念 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时代背景,园林特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造园四要素 三、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 发展分期,历史朝代,主要特点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一、城市与建筑 周代城制及其影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型的三个源头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因素,举例 三、典型代表 1.殷周时期: 楚国的章华台——“高台榭”的典型 吴国的姑苏台——山地园林 2.西汉时期 上林苑主要特点 一池三山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一、长安城与洛阳城 隋唐长安城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二、皇家园林 西苑 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的类别三、私家园林 城市私园、郊野别墅园举例 文人园林的概念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一、城市与建筑 北宋东京城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建设史中的历史地位 《营造法式》 二、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艮岳的历史地位和造园特点 三、私家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第六章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一、元大都规划的特点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及其在城市规划史中的地位 《工程做法则例》 二、皇家园林 1.“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的概念、历史地位,五园的类型 2.大内御苑 1)西苑 乾隆时期改建后,北海的总体布局 琼华岛的的总体布局、造景特色 其他大内御苑,主要特点 3.行宫御苑 主要行宫御苑及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 1.溯源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引渭水为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水景园——兰池宫;汉代的 “铜龙吐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喷泉水景;唐代的曲江,更是开中国公共园林之先河;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2.水的文化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韩诗外传》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水也。”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活动。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阐述自然山水之美。《画鉴》中也有“意中有水,方许作山”之说,强调了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 不仅如此,古人对水的哲理性还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文字,都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知。据文献记载,古代有一种名为欹器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以之寓意“满招损,谦受益”。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论文

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人们智慧的创作!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此留下许多诗篇。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园林美景同样情有独钟,他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句。其中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更是因苏东坡而来,苏东坡在题咏西湖最有名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提纲

五、园林的成熟期——宋代 1、总说 了解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1)地址小农经济发达,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繁荣,资本主义 主义因素已在封建经济内部发育。 2)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四 大文明均完成于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 3)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提高 4)叠山置石技术提高 5)宋代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刺激文人士大夫的造园兴 趣,园林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细密。 2、东京、临安 东京原为唐代的汴州。 两京制:东京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新城)每重城垣之外围都有护城河环绕。 东京城市规划:里坊制解体,街坊体系形成,总体布局依然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宫城为中心的分城规划结构形式。 临安城市规划:在吴越的基础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加以扩大而成的。

3、宋代的皇家园林 东京四苑:琼林苑、金明池、玉津园、宜春苑,以及宋徽宗时建成的延福宫和艮岳 宋代皇家园林规模较小,接近私家园林 1)东京——只有大内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城外) 后苑——后周的旧苑,在宫城西北处 延福宫——植物造景比重大,在宫城北部,构成中轴线上前宫后苑的格局艮岳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 2、造园艺术成就 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 2 置石. 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 .3 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 植物配置。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建筑。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琼林苑——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金明池——大水池为主体的园林 玉津园——“青城”,东北处有动物园 宜春苑——栽培花卉,皇家的“花圃” 芳林园——朴素淡雅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

第一章绪论 园林:在一定地段围,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此阶段,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⑵主流是封闭型、向型的; 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18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欧洲的工业文明,使人类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结果,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此时期园林特点: ⑴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⑵园林规划设计已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⑶不仅追求观赏美和视觉效果,同时也注重发挥其园林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⑷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此阶段园林的特点:⑴城市公共园林、公共绿地系统进一步扩大;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张冲 (琴岛学院,建筑学,学号:20080602066) 摘要: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构景特性及水景类型并对水景与园林中其他要素的 关系及布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景构成形式;构景特性;水景类型;水景布局及原则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于艺术加工相结合。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 式所重视的。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意境与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大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自意境的联想。 一般来说,以山为主题的园林,水作为从体,多做溪流、湘潭等带状萦回或小型集中的水面;在以水为主题的园林中,则水多采用湖泊型,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较大的园林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 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分门别类也比较复杂,有按水流形态划分为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划分,有按以地形地质条件分为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按园林中水景的构成形式分为五个方面。

(一)造湖 湖为大面积的水面,水量充沛,空间辽阔,常见于自然风景园林。湖多在天然水体的基础上略加人工开挖而成,周际若有山脉起伏,则形成湖光山色的典型风景。 湖,属于静态水体,除构成景观外,还可划船、游泳、种荷、养鱼等。湖是中心景区,一般要沿湖岸布置道路、建筑、山石、花木,形成种种景色。湖面浩瀚者,常用堤、岛、桥等加以分隔,或做成标高不等的水区,成为大小形状对比、主次有别、深远有层次的空间水域。湖面视野开阔者,宜在其周围添景、借景,以丰富水天之间的风景轮廓线,做远景陪衬。湖岸线长,宜作曲折自然变化,并因地制宜,用树木、建筑适当点缀,使湖岸景致优美多变化。 (二)造池 池是水面较小的静态水体,常见于规模不大的园林或大型园林中的局部景区,南方园林中较多。 池的大小、形状及布置方式因地形、环境而异。水面较大,可于池中设岛,或用桥、廊划分水面,是空间贯通,隔而不分;狭小水池,纵向景深,以桥分隔,水湾萦绕,更觉幽曲不尽。 水池之造型在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相比之下,曲池做法,很有学问。这种岸池,宜曲不宜平直。曲要曲的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缺乏情趣。同时,驳岸之石,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把握。 (三)造河 河流是长而流动的水体。园林中的河流借助自然水系,一般都富余,而且具有天然旖旎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2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设计:于明北京四中 评析:周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 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 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 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 五、教学流程示意 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

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

中国古典园林史

论中国古典园林特点对现代景观设计之启示人为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像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依赖于生物圈的大自然系统才得以维持自己的生命。生物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庇护空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开始最原始的人造空间的创作。五千年浩瀚历史长河,中华文明从无到有从弱到盛,但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作用,人们通过劳动作用于自然,引起自然界的变化,同时也引起人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变化,于是慢慢的开始了改变自然的第一步。 世界园林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原始社会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更谈不上改造自然了;但后期进入原始农业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虽说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第二阶段则是进入农耕经济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技术革命。第三阶段是蒸汽机推动的工业革命,该时期人们认为人定胜天,人类理解大自然也逐渐控制大自然,两者的理性适应状态更为深入、广泛。然而这种关系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在逐渐显现,有识之士便相继提出种种改良学说,其中就包括自然改良的对策和城市园林方面的探索。第四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新的趋势。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有四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从古至今都深深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发展。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

为设计的基本原则,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建造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建筑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建筑单体,这使建筑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兰池宫创造中国园林史上第一次人工筑山,第一次人工理水;并遵循一池三仙山的布局,这种遵循自然界三座仙山的布局方式至今也被很好的推崇。从杭州西湖到颐和园再到现在各地的园林景观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传递下来的,但是在设计过程当中都不是一味模仿,也有现代艺术的融入;比如好多公园小岛上的亭子已经不再追求古典,而是运用了现代科技采用薄壳结构实现大跨度,使整个建筑与环境融合的更具未来感。 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渴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亲近和回归自然的愿望,促使园林事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现代园林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经历了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城市设施从混合到磨合到融合3个阶段,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孕育了大园林理论。一、传统园林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的需要而专门建立的模仿自然,供人观赏、游憩的场所。这个时期,主要是借鉴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在一个个独立的地域内建造一些公园、花园和纪念园等。事实上,这个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1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摘要: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构景特性及水景类型并对水景与园林中其他要素的关系及布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景构成形式;构景特性;水景类型;水景布局及原则 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于艺术加工相结合。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式所重视的。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意境与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大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自意境的联想。水面;在以水为主题的园林中,则水多采用湖泊型,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较大的园林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

一般来说,以山为主题的园林,水作为从体,多做溪流、等带状萦回或小型集中的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 1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分门别类也比较复杂,有按水流形态划分为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划分,有按以地形地质条件分为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按园林中水景的构成形式分为五个方面。 (一)造湖 湖为大面积的水面,水量充沛,空间辽阔,常见于自然际若有山脉起伏,则形成湖光山色的典型风景。 湖,属于静态水体,除构成景观外,还可划船、游泳、种荷、养鱼等。湖是中心景区,一般要沿湖岸布置道路、建筑、山石、花木,形成种种景色。湖面浩瀚者,常用堤、岛、桥等加以分隔,或做成标高不等的水区,成为大小形状对比、主次有别、深远有层次的空间水域。湖面视野开阔者,宜在其周围添景、借景,以丰富水天之间的风景轮廓线,做远景陪衬。湖岸线长,宜作曲折自然变化,并因地制宜,用树木、建筑适当点缀,使湖岸景致优美多变化。 (二)造池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