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的提出与发展

“美丽乡村”的提出与发展
“美丽乡村”的提出与发展

美丽乡村的提出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三中全会、2013年和2014年一号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都明确提出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对美丽乡村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一些梳理。

1.1920年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宣布成立“新村北京支部”,在中国宣传并实践“新村运动”。

2.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以晏阳初、梁漱溟(1893—1988)、卢作孚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秉承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普遍认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大、时间长、波及广的乡村建设运动。

3.从党的历史文献来看,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和使用过“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

1957年3月,刘少奇在湖南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合作化以后的农村是新的农村,农民是新的农民”,现在的任务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主要是从政治和所有制关系上说的。

1960年:谭震林同志在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关于《为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到“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964年1月在关于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决定中,号召广大知识青年立志“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积极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显然,这里的“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概念不过是一个号召或政治口号。

4.改革以后,新农村的提法在中央文件中最早见于中发[1981]13号文件,其中提出“建设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文化发达的新农村。”

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过“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1992年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和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是关于农村工作),都提到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4.林毅夫提出“新农村运动”。1999年,林毅夫指出中国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并主张开展“新农村运动”。可以看做是最早提出新农村建设理论的学者。

5.新农村试验。2003年7月,最早提出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学者温铁军与河北翟城(晏阳初当年曾经从事建设的旧地)村民集资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免费培训农民的晏阳初农民建设学院,试图以改良、实干的办法重拾晏、梁当年的精神遗产。这个学院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目标是使农民有能力建设自己的本乡本土,从而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这种实验,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始。

6.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31日)》

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把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8.地方实践:“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按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从2011年开始也启动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海南省也明确提出推进“美丽乡村”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全国各地正在掀起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热潮。

9.2012年10月,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10.2013年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格局,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解决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和环境脆弱的问题。

11.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12.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大力整治农村居住环境。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安吉模式"就是:以生态工程大项目启动生态环境大建设;以生态环境大建设带动生态经济大发展;以生态经济大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大跨越。 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为引领,天子湖现代工业园、临港开发区为依托的工业布局金三角;形成了以竹业、椅业为统领,生物医药、新型纺织、特色机电、汽摩配件等新兴产业后起之秀的生态工业产业体系。 安吉围绕建成“全覆盖、高标准、深领域”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定位,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大目标,以“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四项原则,通过实施“环境提升、产业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四大工程 浙江安吉: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2013-02-04 10:44:36 来源:光明网编辑:付承堃发表评论进入论坛>> 地处浙西山区的安吉县近年来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通过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严格保护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倡导低碳生活,从省级贫困县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县、生态县,走出了一条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地方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积累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经验,形成了“环境宜居一流、乡村美丽一流、百姓富裕一流、文化生态一流”等诸多优势。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吉实践,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优化县域生态环境。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立足于生态特色基础谋篇布局,因地制宜,扬长补短,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开辟一条差异化、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以安吉县的实践为例,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安吉县确立了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的总体思路,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总载体,以县域大景区为共同愿景,以“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核心,经过环境资源化、资源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三大步骤,坚持城乡协同并进,初步建立了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产业协调、发展潜力强劲、生态文化活跃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模式,塑造了以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中国美丽乡村”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综合品牌,成功打造了长三角特色制造业集聚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休闲经济先行区、山区新型城市化样板区和创业与人居优选地。 繁荣县域生态文化。首先,地方政府要通过各种社会活动营造良好的生态建设氛围,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普及生态文化理念,实现从“山上有生态”向“心中有生态”的提升。其次,要加大文化保护力度,加强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第三,要营造共建共享的氛围,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性,形成全民共建共创生态文明的生动局面;全面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均衡的公共服务、舒适的富裕生活、祥和的人居环境,开创民生发展的新局面。第四,要增强人才保障,吸引、培育各类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发展县域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经济与生态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寻求突破口。首先,要实现农业经济的“整合、联合、融合”。通过制定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出台鼓励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政策,构建立体化生态农业开发格局。以建设高效化的生态农业为总目标,通过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品牌培育工程、竞争力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改善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打造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 其次,要实现工业经济的“集中、集约、集聚”。一是推进企业集中,所有企业全部集中进园区;二是推进产业集聚,提升运营效率、节约土地和公共设施成本;三是推进要素集约,珍惜土地资源,推广产业的“亩均产出率”、“建筑容积率”和“开工投产率”等“三率考核法”,引入项目建设强制性标准。

街道推进“美丽乡村”向纵深发展六项举措 在建设文明城市,文明社会的今天,美丽乡村也不甘落后,各个村民自发建设美丽乡村,你有哪些措施?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街道推进“美丽乡村”向纵深发展六项举措。 一是广泛宣传,全民动员促推进。 村社两委班子利用党员固定日活动和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积极动员妇联、党员和村民代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投身“美丽庭院”创建和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促推进。 从年初开始,各村社结合自身实际、文化底蕴以及产业布局等特点进行系统规划,同时争取项目扶持,在完成新蓬和黄泥墩达标村建设的基础上,实施丰产村特色村、梅坪村达标村建设,全面开展了山河、江村、源口、朱家等四条溪20.4公里的美丽河道建设,320国道至汤家3.1公里的美丽道路建设,以及白沙和岭后的2A级景区创建工作。 三是突出重点,线面结合促推进。 从去年开始,要求各村社着手打造出一个示范点或一条精品线路。上半年在岭后皇冠假日酒店召开全省小城镇整治现场会,市妇联在梅坪召开美丽庭院现场会,市委组织部在黄泥墩召开党建示范点现场会。 四是通报问题,落实整改促推进。 自3月开始,街道每月组织5名美丽乡村督查组成员采取突

击检查的方式,对各村进行一次实地督查,发现有问题及时发放整改单,并进行通报和限期整改。 五是强化考核,明确保障促推进。 新制定了《美丽乡村工作考核办法》,对美丽庭院创建、集中整治和垃圾分类等给予以奖代补,设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奖,按照考核分数高低对村社干部给予通报和考核奖励。 六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推进。 鼓励各村社根据区域环境、产业基础等特点,谋划民宿经济、仓储物流经济、驾校培训经济、休闲旅游经济和物业出租经济等“活血”产业,确保各村社年经营收入达30万元以上。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大齐辅路、林肇路、林长路、明龙路、林四路、林新路、林依路等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国各地业已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做了进一步诠释,笔者通过赴外省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也切身认识到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窘境。 目前,富平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进行了有益探索,已制定了《富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五年实施意见(2016-202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办法》、《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十四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美丽乡村工作具体践行者,在总结本县美丽乡村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本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县美丽乡村工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具体做法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1.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镇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显的镇(街道)进行了电视曝光和通报,对包联部门参与不力的实行了追责问效,有力的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另外,我县以“卫生乡村”创建为抓手,将“百日行动”进一步延伸,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县所有村庄、道路达到“干净、整齐、平坦”。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乡村”创建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对道路、村组、集镇保洁员进行了合理设置,同时印发了《富平县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富政办发﹝2016﹞96号),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申报了《富平县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项目》。秋收期间,严防秋收期间环境卫生反弹,近期,也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对冬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下发了《关于对“卫生乡村”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经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

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中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经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经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经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础。 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美丽乡村意义类

主题:美丽乡村 意义类 题目: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崭新面貌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新社区建设、农房改造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内在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认为,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同时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人民群众的温饱需求、富裕需求、保障需求、文化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美丽乡村,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二)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两富”浙江的重要内容。 回顾浙江的发展历程,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始终贯穿着“富民强省”这一条主线。这也是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一项新的重要的战略决策。只有物质富裕不是真正的富,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了,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口袋和脑袋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富”浙江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一大批“两富”城市的支撑和带动,也离不开一大批美丽乡村的支撑和依托。从全省范围来讲,美丽乡村就好比是“两富”浙江的一个细胞工程,是“两富”浙江建设的重要基础。我认为只有做好这个细胞工程,做好这个基础,“两富”浙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

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xxx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今年来,我们紧抓xxx的机遇,积极打造xxx的目标,按照“净化先行、绿化跟进、硬化基础、美化提升、亮化增色”的思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镇域镇貌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 一是高标准整治环境卫生。投资200万元,组织xx公路沿线xx个村整村联动集中整治,群众投劳3万余人次,出动车辆1万余台次,搬运砖块300余万块,平整土地80余亩,清理垃圾2万余方,拆除厕所、违法建筑560座,硬化道路2 公里,xx、xx、xx村安装路灯58盏。对xx路和主干公路沿线的130户群众实施了土墙换砖墙和门头改造。同时组建了40名保洁员队伍,公路沿线放置垃圾缸70个,购置垃圾桶70个,配备保洁车22辆,各村建设了垃圾屋,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环境卫生公约。 二是高品位建设文化墙。按照“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的原则,突出“xxxx”这一主题,主要宣传“农耕文化、湖山美景、苹果产业、文化娱乐、孝道文化”等正能量,投资100万元,建设文化墙2.2万平方米,人工手绘墙体画280副,把文化墙体建成群众欢迎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传承墙、美德教育墙、环境美化墙,提升群众生活的品位。 三是高起点建设绿色长廊。投资230余万元,从xxx村到xx村15公里U型旅游环线建成绿色文化长廊,栽植各种花树22万余株,其中雪松2510株、红叶李1100株、黄杨球600株、冬青球2376株、大叶女贞500株、单枝冬青20万枝,种植三叶草6000平方米,建设花坛1.2万平方米,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建成xx、xxxx、个重点示范村。

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清单 一、基本图纸资料 1.用地红线范围控制图 2.红线范围内地形测绘图(精度1:1000以上) 3.县域、镇域总体规划(最新版);村庄发展规划(如果有请提供); 4.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布置图;暖通、电气管线规划图;建筑资料和图纸 二、地理人文资料 1.区域条件 2.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包括户数、人数;人口结构;耕地面积);经济发展状况(村庄总体收入状况、人均收入状况、村镇及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4.公共服务设施——村庄行政办公设施;广场个数及其设施(娱乐、文化、健身)状况;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设施状况,可容纳师生数量等;卫生所或医疗点设施,医疗人员配置。 5.文化相关资料——村庄内是否古迹遗址、寺庙、古树名木,如果有请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地点、规模、现状等);村内存留的民间习俗及村民经常参与的文化形式(如戏曲)。 6产业——村庄的支柱产业及其它产业;村内及周边企业。 7居民住宅——民居风格,格局,以及民居的现状情况。 三、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工程——现状道路状况,路面宽度,路面材质,路面状况,道路长度,道路等级 2.给水工程——村庄的水源与取水点(水库、河流、湖泊);输水设施建设(管道、渠等) 3.排水工程——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雨水、洪水的处理;明沟、明渠所在位置 4.电力工程——照明设施数量、布置与其他状况(如有无损坏、安全状况等);村内供电站分布、供电线路现状,电气的供需状况 5电信工程——有线电话的接入状况、线路布置;无线信号站建设情况;邮政局及邮政站点状况;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建设。 6环卫工程——垃圾中转站点、处理站点和垃圾的处理方式7其它天然气、沼气建设和接入情况。

1,美丽乡村缘起 2,什么是美丽乡村 3,为什么要建美丽乡村 4,美丽乡村怎么建 4,人民论坛国家治理美丽乡村活动 5,北石村 一、“美丽乡村”时光轴 (一)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 (二)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十一五”期间,全国很多省市响应十六届五中全会号召,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并付之行动。 (四)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四年后,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五)“十二五”期间,各省市纷纷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自此,全国拉开美丽乡村建设热潮。 二、什么是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也是“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的第一次亮相:贫穷落后中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然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条件下,建设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村是亿万中国农民的梦想和追寻。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唯此,才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美丽乡村——是依托农村空间形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关爱帮扶、注重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形象美与内在美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满足人们内心感受又不断实现其预期建设目标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 这一定义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点:空间区域在乡村、建设活动有组织、建设时序有规划、建设发展有规律、建设内容全方位、建设主体是农民、建设过程无止境、建设重点阶段性、建设要求具体化、建设目标是美的感受和收获。 三、为什么要建“美丽乡村”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XX村位于XX乡东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6社326户1461人,有耕地3786.7亩,人均2.6亩,2014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35元。去年以来,XX村按照“管理民主、村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总体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一、整合资源,村庄建设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XX乡村两级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县、乡、村组和农户整体联动,制定了XX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设施功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是有效整合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类项目的聚合效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有效整 1 / 9 1/9页合道路通畅、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乡镇幼儿园建设、体育惠民工程、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资金917.9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资金300

万元,群众自筹138万元,为XX村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实施危旧房改造50户,硬化村内道路7.05公里,修建排洪渠4公里,整修梯田2500亩,修建田间生产道路3条4公里,修建太阳能光伏电站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XX村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全村自来水入户率、村内主次干道铺油硬化率、通电率、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覆盖率、电话、网络、广播电视“三网”通户率均达到了100%。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新建村部1处,配套建成了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和农家书屋;投资450万元,新建占地6亩的幼儿园1座,建成功能齐全的三层教学楼一幢,配齐配全了教育教学设施;以乡村舞台建设为契机,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硬化场地3500平方米,布置篮球场地2个,羽毛球场地2个,安装室外乒乓球台4张,建成健身长廊一处,安装健身器材20台件,XX村公共服务条件大幅度改善,建成了服务功能完善、渠系道路配套、娱乐设施齐全、绿化亮化同步的新型农村社区,村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2 / 9 2/9页二、优化结构,富民产业明显提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物质基础保障。XX乡村两级结合村情实际,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比

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总结 XX镇柘岱行政村柘林中心村位于歙县县城南部,距县城10公里,是富岱杨梅主产区,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柘岱村共1357户、3960人;党员152名;其中,柘林中心村现有467户、1340人、党员46名。该村经济支柱产业为茶叶、杨梅以及外出务工收入。2018年1月,富岱杨梅种植获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2018年8月,柘岱村(杨梅种植)获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01X 年,全村农业总产值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95元。 柘林中心村被列入201X年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紧扣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主题,从六抓六重方面入手,凝聚人心,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抓规划建设重合理 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在项目实施初期,坚持结合实际和尊重群众意愿原则,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等,科学统筹产业发展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等,制定柘林中心村建设规划。同时向石门乡、溪头镇、黄山区等先进村学习取经,总结经验取长补短,确保村庄规划全面合理,少走弯路。 二是抓项目建设重质量

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理事会作用,村两委全力支持,坚持每月会商、督查、通报、统筹调度,提高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柘林中心村累计投入390多万元(含美丽乡村专项资金及整合资金),组织实施项目27个。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投入45.11万元,对村中主次干道进行拓宽、硬化和绿化;投入30万元,新建700㎡农村文化广场、400㎡停车场、文化宣传墙。在改善民生条件方面:投入81.7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和亮化工程;投入1.6万元,在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投入27.9万元,进行给水工程改造;投入7万元,对文化活动室进行改造。 三是抓主导产业重增效 坚持内抓产业、外抓劳务,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现拥有杨梅4000亩,年产300吨,产值达200万元;茶叶560亩,产值达110万元;外出务工年创劳务收入810万元。争取国家扶持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实施杨梅产业提升项目。201X 年,村级集体经济共27.15万元,其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2018年6月举办首届杨梅文化节,以杨梅为媒,拓宽杨梅销售渠道,促进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引进了富岱生态农业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公司化订单方式,做大做好富岱杨梅深加工产业链。 四是抓环境整治重长效 投入17.5万元,对村中主干道进行硬化;投入6万元,开展三线整治,对村中4600米电线进行整理;开展卫生改厕工作,清除改造露天粪坑粪缸和简易茅厕

施工单位: 1、施工单位申请验收的请示; 2、项目区工程建设竣工图; 3、工程竣工资料(装订成册)包括: 第一部分:工程管理与验收资料 1、工程概况表; 2、施工总结; 3、工程竣工报告。 第二部分:施工管理资料 1、施工企业资质证书及相关专业人员岗位证书;2、施工日志;3、中标通知书;4、施工合同;5、项目经理委托书。 第三部分:施工技术资料 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2、技术交底记录; 3、图纸会审记录; 4、设计变更通知单;5工程洽商记录。 第四部分:施工测量记录 1、高程测量成果表;2、附合导线计算表;3、测量复核记录。 第五部分:施工物资资料 1、各种工程预制件、构配件、设备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性能检测报告; 2、工程主要材料复试报告(水泥管道、双壁PVC波纹管、水泥、砂、碎石、粗集料、细集料、太阳能路灯、饰面砖、检查井盖。); 3、击实试验报告;4、筛分试验报告;4、给排水主要材料、设备等质量合格证及检测报告;5主要器具和设备安装使用说明。 第六部分:施工记录 1、隐蔽工程检查记录;2、地基验槽检查记录;3、结构混凝土施工记录。 第七部分:施工试验记录 1、回填土试验报告;2、砂浆配合比报告单;3、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4、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5、砼抗压强度试验报告;6、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记录;7、污(雨)水管道闭水试验记录; 8、给水管道试压记录;9、弯沉测定记录表。 第八部分: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1、土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2、基层质量验收记录;3、路基质量验收记录;4、人行道质量验收记录;5、道路附属构筑物质量验收记录;6、广场及停车场质量验收记录。 第九部分:竣工质量验收记录

什么是美丽乡村 文章来自中研智业集团 作者:樊森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建立在对环境和资源的超强开发利用和过度消耗基础上的,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挑战,“三农”问题更为紧迫。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成为当前农村建设的重点,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意义重大。从美丽中国到美丽乡村,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到中央一号文件,再到农业部出台《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及《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美丽乡村的大轮廓已清晰可见,但究竟什么样的乡村才称得上美丽乡村并没有系统完整的说法。 美丽乡村是什么?美丽乡村就是美丽中国的农村版,是新农村的升级应用版。美丽乡村建设涵盖了以往的新农村、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内容。结合笔者多年的村庄规划经验,美丽乡村应具备以下七大要素。 一、舒适的人居环境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同时随着国家惠农哺农政策不断实施,使得农村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差距仍然巨大,农村的人居条件和环境难以吸引和留住人们的生息,造成了当下诸多空心村的产生。乡村的基本

属性是人的居住聚集,因此发挥好基本职能,提高基本职能的吸引力,并使其与城镇、城市在整体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某些方面具有特色差异竞争力,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 1、生态环境优美 当前全国性基本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工业生产等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也带来一定威胁,保护并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持天蓝、水绿、气清的自然环境,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本所在,也是美丽乡村的吸引力所在。 2、基础设施完善 总体而言,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亟需治理,尤以农村改厕、路面硬化、排污、垃圾处理等任务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应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和必不可少的部分。 3、公共服务均等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报告指出,让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整治环境,还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的科、教、文、卫、体、社会保障服务,能够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适度的人口聚集 城市之所以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是因为城市为他们提供了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新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 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争创全省一流,打造4a旅游景区”,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5种产业模式打造“美丽乡村” 产业 “美丽乡村,产业先行。”昆明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美丽”不仅指乡村水清、山绿、路洁、房美,更关键的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增加他们的收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道德之美、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之美。因此,“美丽乡村”背后,必须要产业先行。 同时,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将特色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一、二、三产业的全面带动,增强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做好产业承接这篇大文章,以多种产业支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据首批27个市级示范村的优势资源和特色,昆明拟通过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5种产业模式打造,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人文道德素养的提升。 鼓励企业进行整村开发 据市委农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美丽乡村”的产业政策导向上,昆明仍坚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方向,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路径,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宜花则花、宜游则游。 不过,在参与的建设方式鼓励多元化。例如,鼓励工商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示范村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基地,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企业进行整村开发建设经营、发展都市农庄、家庭农场等也是鼓励的。这些参与方式,有助于推动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转变农民就业培训方式,扩大就业途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据初步统计,今年规划建设的市级示范村平均概算接近1000万元,27个市级示范村投入概算预计达3亿元左右,建设项目多数集中在“水电路气房、绿亮洁净美”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实施乡风文明“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项主题教育、一项德育计划、一个文明结对共建活动、一批“星级文明生态户”评选,一批文明村创建,全面提高农民文明素养。以农村基层活动场所为依托,建立一批农村业余文体活动队伍,组织“欢乐进农家”等系列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2、促进乡村社会和谐。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保障等公共事业配套能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民主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实施步骤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X年1月至3月)。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发动全镇各村委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美丽乡村”创建质量和参与度。第二阶段: 推进创建阶段(201X年4月至9月)。全镇各村委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环境整治持续改善,镇村面貌明显改观,富民工程全面实施。第三阶段:

全面深化阶段(201X年10月至201X年12月)。积极打造我镇“美丽乡村”典型,巩固改造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镇党委、政府是实施主体,村“两委”是创建主体。镇里建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安排、指导协调和督查考评,同时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由党支部书记和村民主任负总责,各网格组长、驻村干部要负责指导联系村各项工作的落实,镇各站、办负责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加大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推行项目化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上级将给予精品村、特色村一定的资金补助。此外,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捐赠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 篇三: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XX镇XX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为解

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一建 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村个私业主。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目前,永联村正在 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 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张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关于美丽乡村整体提升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落实市委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第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十大工程”目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推动我市农村面貌整体提升,塑造农村环境新形象,建设美丽乡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提升范围 全市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各村屯、农户庭院、文明走廊。 二、任务目标 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揽,按照环境整治整体推进,文明走廊沿线率先突破的路径,实施环境整治,文明走廊创建,村屯美化,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等四大工程,切实推动全市农村面貌显著提升。 (一)实施环境整治工程。一是村屯环境整治。继续在全市村屯开展以“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死角”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对农村人居环境实行常态化管理。二是政府所在地环境整治。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开展以提升镇区内道路、提升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提升临街房屋人文风貌、提升镇区绿化水平、提升镇区美化水平、提升镇区卫生综合治理能力“六提升”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作。

(二)实施文明走廊创建工程。对全市县、乡公路及主要连村路沿线进行绿化、美化、靓化,打造精品线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环境整体面貌。公路沿线绿化美化750公里。其中,42条文明走廊420公里,连接省级示范村、重点村沿线道路330公里。一是沿线绿化树木进行补植。二是沿线全部栽种花卉。三是沿线围墙栅栏进行修整。 (三)实施村屯美化工程。在村屯内外及空闲地栽植树木、栽种花卉,因地制宜实施生态绿化、景观绿化,打造树木成荫、花草相间的美丽乡村靓丽风景。全市村屯要按照“乔灌搭配、高低错落、针阔混交、见缝插绿、露土栽花”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种植本地树种和多年生花卉,尽可能降低建设成本。村部所在地屯要全部种植美化花卉,对绿化树木进行补植。 (四)实施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工程。在全市村屯按照清洁卫生庭院美、窗明几净室内美、植树栽花景色美、身心健康生活美、文明和谐村庄美等“五美”要求打造1000户美丽庭院;按照庭院净、居家净、厕所净、畜舍净、仪表净“五净”要求打造5000户干净人家。 (五)实施“三点三线”打造工程。通过“建点连线、以线促点、穿线扩面”,打造一批产业定位明确、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