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产状与相

三、火成岩的产状和相

火成岩的产状:主要是指火成岩地质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构造环境,以及上升及活动方式等等。

火成岩的相:是指因火成岩地质体生成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特征。

1、火山岩的产状

火山岩的产状主要受火山喷发方式的影响

(1)火山喷发方式

a. 裂隙式喷发:岩浆沿构造裂隙或断裂喷出地表,沿地面泛流,形成熔岩被和熔岩流。面积大,常形成熔岩高原。

b. 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管状通道喷发至地表,其最多最大特点是形成火山锥,并可有熔岩流和火口充填物,如岩钟、岩针。

1、火山岩的产状

(2)常见的火山岩产状类型

a. 火山锥:中心式火山喷发时围绕火山口由火山物质形成的下缓上陡的锥状体。

碎屑锥:以爆发产物为主,火山碎屑物质常>95%。

熔岩锥:以溢流产物为主,火山碎屑物质常<10%。

混合锥: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组成的火山锥,为喷发和溢流交替出现的火山活动产物。

1、火山岩的产状

(2)常见的火山岩产状类型

●火山锥 ●熔岩流●熔岩被

●熔岩瀑布●岩钟●岩针

●熔岩丘●熔岩高原●熔岩台地

●次火山岩●火山颈●火山-沉积岩

熔岩表面形态常有绳状、块状和枕状三种。

火山锥-富士山

火山锥-富士山

碎屑锥

熔岩锥群

混合锥

复合锥示意图

火山喷发与火山锥

火山喷发灰云

(3)破火山口:是指经过破坏的火山口及其周围的洼陷,

其成因有三:

a. 侵蚀破火山口:是火山口被流水侵蚀加大的结果。

b. 爆发破火山口:是火山强烈爆发、崩毁了火山口上部大量岩石和火山口周围的火山锥,形成比原来火山口大的凹坑,大者称爆发洼地。

c. 崩塌破火山口:是由于岩浆物质大量喷发后,岩浆房空虚,而火山口附近上覆物质增多,因支撑不住而崩塌沉陷形成的火山构造。

塌陷破火山口

塌陷破火山口

a.玛珥湖b .火山凝灰环c. 火山锥a

塌陷破火山口

侵蚀(塌陷?)破火山口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概念及特点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 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一类新岩石。和前两类岩石主要区别是变质岩属重结晶的岩石,颗粒较粗,不含玻璃质和有机质的残体。 其主要特征是: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常见的变质岩如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大理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 成原解理状的板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的片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 质而成的片麻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石英岩等。

岩浆岩的特征

第七章岩浆作物及其产物 关键问题: 岩浆及岩浆作用 岩浆的成因与演化 岩浆岩体原生构造 一、岩浆及岩浆作用的概念 (一)岩浆的概念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其基本特征如下: 1.岩浆的成分岩浆主要由硅酸盐和一些挥发分组成。 根据SiO2的含量,将岩浆划分为超基性岩浆(SiO2<45%),基性岩浆(SiO2:45 -53%),中性岩浆(SiO2:53-66%),酸性岩浆(SiO2>66%)。 2.岩浆的温度岩浆的温度一般在700-1300℃之间,并随岩浆成分不同而有所差异,基性岩浆温度较高,为1000-1300℃,中性岩浆次之,约为900-1000℃;酸性岩浆最低,约700-900℃。 3.岩浆的粘度与温度、压力、SiO2、Al2O3和挥发份的含量有关。 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压力增大,粘度增大; SiO2含量越大,粘度越大; 挥发份越多,粘度越小。 由超基性-酸性,岩浆的粘度由小-大。 (二)岩浆作用的概念 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幔软流圈或下地壳深处,从岩浆形成、运移、聚集至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岩浆本身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周围岩石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或岩浆活动。 根据岩浆活动特点,有两种活动方式: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图1)。 二、岩浆的喷出作用及其产物 (一)火山活动 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自然界最为壮观的现象之一(图2)。

根据火山活动状态,可将火山分为:活火山,近百年来有喷发记录的火山,如日本的富士山;休眠火山,人类历史有记载而近百年来未喷发的火山;死活山,人类历史无喷发记录的火山。 (二)火山喷发的方式 火山喷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熔透式喷发这种喷发主要发生在地壳发展的初期,地壳很薄,地下的岩浆热能很大,进行大面积熔透,在地表形成熔透式火山(图3)。 2.裂隙式喷发这种喷发是指岩浆沿地壳裂隙溢出地表。喷发以基性的玄武岩为主,无爆炸现象,往往呈大片流出,形成大片连续的玄武岩层。裂隙式喷发在现代大洋中脊的裂谷处正在进行(图4)。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1浆 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2状构造。 ○、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3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上 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暗 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可CaO15%,Al2O3SiO2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为45-53%,可达达10%; 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 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岩浆岩练习题 (1)

《火成岩石学》练习题 一、填空 1、火成岩石学是研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成因、共生组合、分布规律及其与成矿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2、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侵入岩按形成深度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4、岩浆作用按侵入位置可分为岩浆侵入作用和火山作用。 5、研究火成岩的基本特征时,不外乎从物质组成、结构、 构造等三方面进行,其中物质组成又可分为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6、火成岩的主要氧化物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钾、 氧化镁、三氧化二铁、氧化铁、水等九种。 7、根据SiO2的含量,可把火成岩为超基性岩、基性岩、 中性岩和酸性盐四类。 8、根据矿物在岩石中的含量,把火成岩的矿物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 副矿物等三类。 9、根据造岩矿物的化学组成和颜色,把常见的火成岩矿物分为深色矿物和 浅色矿物两类。 10、火成岩中常见的深色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浅色矿物有石英、长石、似长石和白云母。 11、SiO2与六种氧化物(FeO、MgO、CaO、Al2O3、、K2O、Na2O)关系密切,通常随着SiO2含量的增高,火成岩中的K2O、Na2O的含量将随之一直增加,CaO、Al2O3的含量 先增加后减少,而FeO、MgO的含量则一直减少。 12、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 形态以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所反映出的特征。 13、火成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三类。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的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自形晶、半自形晶、他形晶三种结构。 14、侵入岩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带状构造。喷出岩常见的构造有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 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 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2、岩浆岩的分类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

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 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还保存着原来岩石的某些特征。 1、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①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 ②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 如花岗片麻岩; ③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2、变质岩的分类 大理岩:由方解石或白云石重新经过结晶而成的; 板岩:由页岩和粘土经过变质而形成原解理状的; 片岩:由片状、柱状岩石组成; 片麻岩:多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而成; 石英岩:由砂岩变质而成的等。 (三)、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 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 ①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 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就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与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与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就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与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就是橄榄岩类,喷出岩就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就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与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就是橄榄石、角闪石与黑云母。基性岩与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就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侵入岩就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岩浆岩野外描述

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全晶质 显晶质 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 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 隐晶质 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半晶质 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 玻璃质 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类型及转化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一)岩浆岩 主要特征: 1.气孔状构造:岩石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2.与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3.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 类型: 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 1.超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偏碱性的岩石是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过碱性岩石为霓霞岩-霞石岩类和碳酸岩类。 2.基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相应的碱性岩类是碱性辉长岩和碱性玄武岩。 3.中性岩大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碱性系列为正长岩-粗面岩类;过碱性岩石为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4.酸性岩类:主要为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二)沉积岩 主要特征: 1.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 2.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3.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 4.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类型: 1.火山碎石岩类:火山碎屑岩是火山剧烈爆发中产生的还是碎屑堆积物经压实、固结以后形成的岩石。包括:?砾岩与角砾岩;?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粉砂岩,以石英为主,常含较多的白云母,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含量较少,岩屑极少见到。黏土基质含量较高。 2.正常碎屑岩类:正常碎屑岩类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岩石之一,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中,分布极为广泛。包括砾岩、砂岩、粉石岩三种。 3.黏土岩类:又称泥质岩,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类岩石。黏土岩类具有泥状结构,由黏土矿物及其他细粒物质组成,硬度低。根据其固结程度可分为泥岩、页岩、黏土。固结好而无层理的为泥岩,固结较好并有良好层理的为页岩,固结较差的则为黏土。 4.化石岩及生物化学岩类:由化学和生物化学形成物组成并主要见于海相或 相沉积物,具显晶或隐晶结构、鲕状或豆状结构、生物结构,包括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等。 (三)变质岩 主要特征:

岩浆岩试题及参考答案

岩浆岩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岩石,2. 岩浆岩,3. 结晶岩,4. 岩石学, 二、填空 1、岩浆岩石学是研究 , , , 及 , , , , , , , , 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 1、岩浆,2,岩浆作用,3,侵入作用,4,喷出作用,5,侵入岩,6,喷出岩,7,熔岩,8,火山碎屑岩。 二、填空 1、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 , 。 2、侵入岩按形成深度可分为和。 3、喷出岩可分为和。 4、岩浆作用按侵入位置可分为和。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的产状, 2、岩浆岩的相, 3、透式喷发, 4、裂隙式喷发, 5、中心式喷发, 6、熔岩流, 7、火山口, 8、破火山口, 9、岩盆,10、岩盖,11、岩床,12、岩墙,13、岩株,14、岩基 二填空 1、常见的喷发类型可划分为: , , 。 2、火山锥依物质组成不同分为: . 和等三种。 3、火山岩相主要有喷出相, , 和。喷出相又可分为 . . 三个相。 4、侵入相的划分一般为 , 和 . 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一名词解释 1、主要矿物, 2、次要矿物, 3、副矿物, 4、正常矿物, 5、残余矿物和反应矿物, 6、系列指数或里特曼指数, 7、硅铝矿物 8、铁镁矿物 二填空 1、岩浆岩的主要氧化物有: 等九种.

2、按岩浆岩的SiO2 的含量可把岩浆岩分为: , , , 。 3、按里特曼指数( s )可把岩浆岩划分为: ,, 。 4、岩浆岩的矿物按它们的含量可分类. , , 等三类. 5、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 , , 和。 第五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名词解释 1、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2、岩浆岩的结构, 3、岩浆岩的构造, 4、斑状结构, 5、似斑状结构, 6、反应边结构, 7、包含结构, 8、枕状构造, 9、流纹构造 二、填空 1、岩浆岩的结构分为三大类: , , 。 2、显晶质结构按颗粒大小分为: ,, , , 。 3、岩浆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 , , 和。 4、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的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结构: , , 。 5、根据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 , , 和。 6、根据结构确定矿物结晶顺序-空间法则时应注意: , , 。 7、侵入岩的常见构造有: , ,, , 和 , 和。 8、喷出岩的常见构造有:和 , , , 。 三、判断题 1、气孔和杏仁构造是侵入岩中常见的构造类型。 2、枕状构造是大陆火山喷发的特征构造。 3、流纹构造是基性岩中的特征构造。 4、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是显晶质岩石的特点。 5、交生结构是同种矿物的互相穿插。 6、反应边结构是两种成分完全不同的矿物间的反应现象。 7、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是喷出岩常见结构类型。 8、喷出岩中常见有斑状结构。 第六章岩浆岩的分类 一、填空 1、岩浆岩的分类应反应 , , , 和。 2、暗色矿物一般称色率或颜色指数,由

岩浆岩野外鉴别方法和步骤

岩浆岩野外鉴别方法和步骤 薛超 摘要 岩浆岩在固体矿产岩心钻探野外描述是最常见到的岩性,所以准确的对它进行描述关系到研究固体矿产成藏环境和推测其矿床分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其描述分析来研究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及运动规律,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有经济价值的矿床。野外现场描述是研究矿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本文就岩浆岩的野外描述方法与步骤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 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野外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岩浆岩主要造岩矿物野外鉴定 1、石英石英是花岗岩类岩石的主要矿物。其形态除在文像花岗岩中呈蠕

(完整word版)岩浆岩考试复习题

《岩浆岩》课程复习思考题 1,岩石的概念? 在地壳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历史产物,是构成地壳的主要独立成分,是有一种或多种矿物或天然玻璃所组成,具有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 2,岩石学的概念? 研究地壳和上地幔上部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结构和构造,分类命名,相关的矿产,成因,演化的一门学科 3,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的重点不同,分为: 1)岩类学:主要是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等方面内容以及产状,伴生关系和分布规律等 2)岩理学:主要研究岩石成因,探讨岩石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等 4,岩浆,岩浆岩的概念? 岩浆:产于地球深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岩浆岩: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5,岩浆的成分,物理性质? 成分:主要成分,硅酸盐;次要成分:挥发分CO2 CO SO3 HCL HF(小于6%),H2O (60~90%) 微量成分:硫化物,氧化物 物理性质:a,温度,700~~1200度基性(玄武)岩浆1025~~1225度 中性岩浆900~~1000度 酸性岩浆7354~~890度 b,粘度,与T,SO2含量,压力,挥发分有关 与SO2含量,P成正比,与T,挥发分成反比 6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鬣刺结构,辉长结构,辉绿结构,间粒结构,间隐结构,拉斑玄武结构,安山结构,花岗结构,气孔状,杏仁状,流纹构造? 斑状结构:组成岩石的颗粒可区分为大小明显不同的两部分,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基质由细晶,微晶,隐晶质或玻璃质组成。 似斑状结构:斑状结构中的基质为显晶质,且与斑晶大小相差并不悬殊 鬣刺结构;是科马提岩特有的结构,其特点是大的针状或复杂形态的骸晶状橄榄石或单斜辉石,杂乱地或近于平行排列在由细小骸晶状单斜辉石和脱玻化组成的基质中。 辉长结构:指基性斜长石和橄榄石,辉石等深色矿物自行程度相同,为自行或半自形,互呈不规则状排列(表明辉石和斜长石是同时从岩浆中结晶出来的) 包含结构或嵌晶结构: 花岗结构:指在岩浆结晶的深成花岗岩内,深色矿物结晶最早,其自形程度最好,其次是斜长石,碱性长石较差,石英则完全呈他形晶充填在其他矿物的间隙内 间粒结构:指较自形的板条状斜长石微晶之间充填着细小的辉石,橄榄石,磁铁矿等矿物颗粒 间隐结构:指板条状斜长石微晶的重充填物为玻璃质或隐晶质 安山结构:

实验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鉴定 一、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通过对岩浆岩特征的认识加深对岩浆作用的了解。 三、实验仪器、设备 岩浆岩标本,小刀,放大镜 四、实验原理 1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暗色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斜长石,正长石,石英 2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称为岩浆岩的结构。 (1)按照矿物晶粒的大小分为 显晶质结构:用肉眼均可加以识别,又细分为 粗粒(粒径>5mm)、中粒(粒径5-1mm),细粒(粒径1-0.1mm) 隐晶质结构:用肉眼难以识别 (2)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 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等 不等粒结构:在不等粒结构中又分为: 斑状结构: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且基质的成分与斑晶的成分相同 3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分为 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为均匀的块体。 流动构造:岩石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虏体平行而定向排列。火山熔岩中不同成分和颜色的条带,以及拉长的气孔相互平行排列,称为流纹构造。 气孔构造:岩石中呈圆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态的空洞。直径由数毫米到数厘米。基性熔岩中气孔较大、较圆;酸性熔岩中气孔较小、较不规则,或呈棱角状。 杏仁构造:气孔中有矿物质充填者。 层状构造:岩石具有成层性状,它是多次喷出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层叠置的结果。 4岩浆岩的分类 (1)岩浆岩 (2)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既有喷出岩的特征也有沉积岩的特征,按火山碎屑的粒径大小分类: (1)凝灰岩:粒径<2mm (2)火山角砾岩:粒径2-50mm (3)浮岩:粒径2-50mm多孔洞,色浅、质轻、能浮于水 (4)集块岩粒径>50mm 五、实验内容 1.常见岩浆岩手标本观察实验观察常见岩浆岩手标本的颜色、造岩矿物组成、结构、构

工程地质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

岩浆岩岩石学—— 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第四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是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构造环境,以及岩浆上升及活动方式等等。 岩浆岩的相是指岩体生成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特征 一、喷出岩的产状和相 (一)、喷出岩的产状主要与岩浆上升到地表的方式有关。 1、熔透式喷发 岩浆上升时,因过热和高度化学能,将其顶部围岩熔透,岩浆即溢出地表而成为喷出岩。又称面状喷发。 2、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喷发通道在平面上为点状,又称点状喷发。其特点是形成火山锥。 (1)、碎屑锥:以爆发产物为主,火山碎屑物质常大于95%。 (2)、熔岩锥:以溢流产物为主,火山碎屑物质常小于10%。 (3)、混合锥:火山碎屑物与熔岩互层组成的火山锥,为喷发与溢流交替喷出的火山产物。 对于粘度小的基性熔岩,在中心式喷发时,常呈岩流、岩被、熔岩瀑布等;对于粘度大、挥发分少的中酸性、碱性熔岩,中心式喷发常形成侵出岩穹(穹丘)岩锥、岩针等。 喷出岩常见的产状还有:熔岩高原、熔岩台地、熔岩流、熔岩脊等。熔岩的表面形态常有绳状和块状两种。 破火山口:是指经过破坏的火山洼陷:其原因有三:(1)、侵蚀破火山口,是火山口被侵蚀加大的结果;(2)爆发破火山口,是火山强烈爆发、崩毁了火山口上部大量岩石而形成,大者称爆发洼地;(3)崩塌破火山口,是由于岩浆物质

大量喷发后,岩浆房空虚,而火山口附近上覆物质增多,因支撑不住而崩塌沉陷形成的火山构造沉陷。 (二)、火山岩的相 相:相是不同地质条件下生成的岩石或岩体的总的特征。以中心式喷发为例,大致可分为以下相及相组: 溢流相:成分从超基性到酸性皆有,以基性最发育,可形成于火山喷发的各个时期,但以强烈爆发之后出现为主。 爆发相:成分不定,但以含挥发分多、粘度大的岩浆常见,尤以中酸性、碱性更有利于爆发,可形成于各个时期,但以早期及高潮时最发育。 侵出相:多见于火山作用末期形成。在岩浆分异晚期,粘度大,温度低,而挥发分少到不能爆发的情况下,堵寒通道的粘度很大的熔浆被推挤出地表,堆积于火山颈之上部,形成直径小,厚度大,产状陡的穹丘。 火山颈相:是火山锥被剥蚀后,残存的具充填物的火山通道,又称岩颈、岩筒、岩管等。 次火山相: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体,它与火山岩“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侵入深度一般<3.0km,又可分为:近地表相0~0.5km;超浅成亚相0.5~1.5km;浅成亚相1.5~3.0km。 火山沉积相:在火山作用过程中皆可产生,但以火山喷发的低潮期—间隙期最为发育,是火山作用迭加沉积作用的产物。可形成于陆地,也可形成于水体中。 二、侵入岩的产状和相 (一)、侵入岩的产状 侵入岩的产状主要是指侵入体产出的形态,包括侵入体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关系以及侵入时的构造环境等等。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等的形态和相互(组合)关系。一般并不包括岩体构造(火山机构等),也不包括矿物本身晶体格架方面的特征。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不仅是岩石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也是岩石形成时地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反映,还是岩浆性质、成分变化的真实记录。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依据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结晶质部分(玻璃)的比例,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三大类: 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下降缓慢的条件下(如地壳深处)从容结晶而形成的,所以多见于较深的侵入岩中。 2、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快速下降条件下(如喷出地表),岩浆中的各种组份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即已冷即,因而形成玻璃质。玻璃质主要出现在酸性喷出岩中,或浅成、超浅成侵入体的边部。 3、半晶质结构:岩石由部分晶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多见于喷出岩中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即其中的原子排列是无规律的)的,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的固态物质。它很少无色,常由于含少量过渡性元素(如铁等),在手标本上呈现不同的颜色。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转化为结晶质,叫去玻化作用。一般来说,中生代火山岩已部分脱玻化,中人有新生代火山岩玻璃质保存较好。当有一定的挥发份及温度、压力较高时,转化则相对迅速。所以古老的熔岩中或遭受区域变质的熔岩中很少有玻璃质,多已转变为呈微晶质的集合体。 霏细结构:脱玻化作用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叫霏细结构。脱玻化产生的霏细结构,颗粒之间的界线模糊,且形状很不规则,粒度较小。霏细结构也有原生的,原生霏细结构是在岩浆过冷却条件下形成的,也是由极细的,他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组成,但不同于前者的在于:颗粒之间的界线较清晰,颗粒外形比较规则,粒度较大。霏细结构在较酸性熔岩及浅成、超浅成脉岩中常见。 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根据肉眼观察,首先区分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两大类。 显晶质结构:是指在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 隐晶质结构:则指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颗粒者。隐晶质结构的岩石外貌致密,肉眼下有时不易与玻璃质岩区别,但隐晶质没有玻璃质的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而常以瓷状断口为特征。 1、显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 1)粗粒结构:晶粒直径>5mm; 2)中粒结构:晶粒直径在2~5mm之间; 3)细粒结构:晶粒直径<2mm; 4)微粒结构:晶粒直径<0.2mm; 5)伟晶结构:晶粒直径>1cm; 2、隐晶质结构

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和类型及其相互转化

一、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和类型 (1)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那里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侵入岩。深成侵入岩颗粒较粗。浅成侵入岩颗粒细小或大小不均。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度低,冷却快,常成玻璃质、半晶质或隐晶质结构,具有气孔、流纹等构造等。岩浆岩常见的如在地壳中分布很广的中粗粒结构的侵入岩——花岗岩,气孔构造发育,黑色致密的玄武岩,流纹构造显著的酸性喷出岩——流纹岩等。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 岩浆岩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 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 毫米到0.05 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3、中性岩类:化学成分特征是SiO2为53-65%,铁、镁、钙比基性岩低,Al2O3 16-17%,比基性岩略高,而Na2O+K2O可达5%,比基性岩明显增多。中性岩类岩石颜色较浅,多呈浅灰色,比重比基性岩要小。主要矿物为角闪石与长石,兼有少量石英、辉石、黑云母等。代表性岩石为闪长石、安山岩、正长岩与粗面岩。 4、酸性岩类:这类岩石的SiO2含量最高,一般超过66%,K2O+Na2O平均在6-8%之间,铁、钙含量不高。矿物成分的特点是浅色矿物大量出现,主要是石英、碱性长石和酸性斜长石,还有云母。暗色矿物含量很少,大约只占10%。代表性岩石为花岗岩与流纹岩。 二、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等疏松沉积物团结而成的岩石。同时也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两种是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5%。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中所含有的矿产,占全部世界矿产蕴藏量的80% (2)沉积岩的主要特征:①层理构造显著,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③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④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均属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沉积岩的主要类型:1、碎屑岩类主要指母岩风化碎屑经搬运再堆积后胶结而成的岩石,包括①砾岩与角砾岩;②砂岩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它是由粒度在2~0.1毫米范围内的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在砂岩中,砂含量通常大于50%,其余是基质和胶结物。碎

常见岩浆岩的认识

常见岩浆岩的认识 目的:1.学会观察和描述岩浆岩的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矿物成分; 2.掌握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和分类命名原则; 3.能肉眼鉴定常见的岩浆岩,并根据岩浆岩的鉴定特征,对未知岩石进行分类命名。 一、岩浆岩的成分 1.化学成分:组成岩浆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此外,还含有一些次要成分,如金属硫化物、金属氧化物、一些痕量元素、挥发组分等。 2。矿物成分: 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可分为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两类: 石英 浅色矿物钾长石 Si、Al含量高、不含铁镁 斜长石 橄榄石 辉石 角闪石 黑云母 3.岩浆的类型 根据SiO2的含量,可将岩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相应地构

成四种基本的岩浆岩。 化学成分矿物成分颜色 酸性岩浆 SiO2:> 66%: 中性岩浆 SiO2:53~66% 基性岩浆 SiO2:45~53% 超基性岩浆 SiO2:<45% 二、岩浆岩的构造 是组成岩浆岩的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和充填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形态特征。岩浆岩的构造除与岩浆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取决于形成环境,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 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匀,岩石致密,无孔洞,是侵入岩常见的构造。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是喷出岩常见的构造,如果岩石中分布有大小不同、分布不均的圆形或椭圆形孔洞称气孔构造,如气孔被钙质或硅质充填,称杏仁构造。这种构造是融浆冷却时,尚未溢出的气体保留在岩石中形成的。 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或拉长的气孔定向排列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是酸性喷出岩常见的构造。 三、岩浆岩的结构 是指岩浆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自形程度。

1.据矿物的结晶程度和颗粒的绝对大小: 粗粒结构: d>5mm 显晶质结构(多见于侵入岩)中粒结构: 2~5mm 细粒结构: <2mm 隐晶质结构(多见于喷出岩) (2)玻璃质结构:全部由非晶质矿物组成,由于熔浆迅速冷却形成的一种较均匀的玻璃状态物质 2.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 (1)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斑状和似斑状结构:为不等粒结构的一种特殊类型。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颗粒大小相差悬殊,大者称斑晶,小者称基质;其中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者称斑状结构;基质为显晶质者称似斑状结构。 四、岩浆岩的分类: 按形成环境将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按组成岩浆岩的岩浆类型将岩浆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四大类,每一大类进一步按矿物成分分为若干种岩石类型(表2-2): 表2-1 岩浆岩分类简表 岩类主要矿物成分侵入岩喷出岩

岩浆岩的鉴别特征

岩浆岩的鉴定特征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 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 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 脉岩:煌斑岩、细晶岩 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 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 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全晶质显晶质 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 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 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 隐晶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半晶质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 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 玻璃质描述颜色、断口特点 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 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岩石中凡能用肉 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 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二、(1) 观颜色、初定类:岩石的颜色反映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石分类命名 的直观依据。但需指出,在估计暗色矿物含量时,易产生肉眼视觉上的误差。 浅色矿物覆于暗色矿物之上时,由于它的透明性,易把它看成暗色矿物,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