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平台组件实验

光学平台组件实验
光学平台组件实验

光学平台组件应用实验

实验内容:

第一次课

熟悉平台组件功能和光路调整,利用光学平台提供的组件完成光学实验,

1.测薄凸透镜焦距

2.自组望远镜系统

3.平行光产生和检验

第二次课

利用光学平台提供的组件完成偏振光实验

1.偏振光的产生于检验

2.布儒斯特角测定

3.验证马吕斯定律

4.了解波片作用,研究圆偏光和椭偏光产生和检验

光学平台组件清单

光学平台组件应用实验参考资料

目录

1.Equation Chapter 1 Section 1光学平台组件应用实验 (4)

1.1.光学实验基础知识 (4)

基本常识 (4)

基本知识 (4)

1.2.光学平台组件的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5)

实验目的 (5)

实验原理 (5)

实验步骤 (10)

思考题 (10)

1.3.薄透镜焦距测量及透镜系统基点位置测量 (10)

1.3.1.自准直法测焦距 (11)

1.3.2.二次成像法(位移法)测焦距 (13)

1.3.3.透镜系统基点测量 (14)

1.4.显微镜与望远镜原理与应用 (17)

1.4.1.显微镜搭建与光学系统分辨率检测 (17)

1.4.2.望远系统的搭建和参数测量 (20)

1.5.偏振光实验 (23)

实验目的 (24)

实验原理 (24)

实验器材 (28)

实验步骤 (28)

1.光学平台组件应用实验

1.1.光学实验基础知识

基本常识

光学平台提供水平、稳定的台面,一般平台都需要进行隔振等措施,保证其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使实验正常进行。

所有光学镜片(透镜、平面镜、棱镜、光栅、波片、偏振片、分光镜等等)通光面不能用手触摸,需要清洁时必须用专用镜头纸。

用于固定镜片的支架上的固定螺钉和调节螺钉要轻扭。

白炽灯是复色光源(白光-由红、澄、黄、绿、青、蓝、紫色光混合而成);汞灯是由部分线状谱的光混合成的复色光源;钠灯是准单色光源(有两条非常相近的波长),可以用于干涉实验的光源,只是光强较弱不方便观测;激光是单色光源(一种波长),是用于干涉实验的光源。

用于实验的光学仪器,在做实验前应首先了解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作用和调节范围,以及标尺的读数方法。

基本知识

光学实验仪器(如:分光计、迈克尔逊干涉仪、读数显微镜、棱镜摄谱仪),可以用来做多种测试实验。分光计可以用于三棱镜的顶角角度测量,某一波长的色散及色散曲线测量,光栅衍射及光谱观测,某透明体的折射率测量。实验用光源有汞灯、钠灯或激光器。迈克尔逊干涉仪可以用于未知激光波长的实验测量,微位移的测量,当用平行光入射时,还可以进行面形变、气体折射率或温度场的实验观测。读数显微镜以钠灯为光源可以进行微小尺寸、球面半径的测量,还可以进行固体热胀系数、液体折射率等的测量。棱镜摄谱仪可以拍摄各种光源(复色光)的光谱,还可以测量某一线状光的波长。

在光具座上可进行的光学实验有:薄透镜的焦距测定,典型光学系统(显微镜、望远镜)的设计,偏振现象的观测,双棱镜的干涉、激光或钠光灯的波长测量等。

在光学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光学实验,除上述的各种光学实验外,还可以进行许多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全息干涉测量或全息照相实验。

全息照相分为两个步骤:全息记录和再现。从物理角度说,全息记录是两束光(物光和参考光)的干涉图样的拍摄和冲洗;全息再现是通过干涉图片产生的衍射图像。

所有干涉类的实验,防震是最重要的要求,其次,根据光的时间相干性,进行干涉的两束激光(或钠光)只能从一个光源分出(分振幅或分波面),且两束光的光程差不能太大。两个同样的激光器会因为此而不能进行干涉。

1.2. 光学平台组件的工作原理及调试方法

本实验介绍光学系统主要部件的设计原理和基本调试方法,其中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样适用于其他光学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学系统主要部件的设计原理,熟悉其调节方法。 (2) 学习扩束准直系统的调节和使用。 (3) 学习平行光束的调整方法。

实验原理

1. 光学系统主要部件

光学系统,一般由光源、光路转向系统、分光系统、扩束系统、成象系统及各种专用部件构成。

(1) 光源:用于产生实验所用的光,根据实验需要采用不同的光源,常用光

源有卤素灯、汞灯、钠灯、氦氖激光等。

(2) 光路转向系统:主要包括光束升降器及各种反光镜。光束升降器能使激光束的高度提升及转向,有的光束升降器还带有俯仰微调装置;反光镜的功能是使光路转向。这两类组件中的光学元件都是外表面镀膜的反光镜。

(3) 分光系统:分光系统的功能是将一束激光按要求的比例分成两束,是全息实验及其它有关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分光比 η 定义为

12

I I =

η

式中I 1、I 2是被分开的两光束的强度。

按照分光的原理,可分成几何分光及物理分光两大类。几何分光意味着在

能量分配的过程中,光束主要发生几何状态的变化,例如传播方向等,最常见的是利用折射及反射现象的分光镜;物理分光表示伴随能量分配,光波的物理状态(或结构)发生变化。例如偏振态的变化。按照分光比 的变化范围及形

式,又可分为分级分光及连续分光两类。

(4)扩束系统:通常是一个短焦距的透镜或透镜组(例如显微镜的物镜),用以把细窄的激光束扩大,使之照明整个物体或全息干板。扩束时,通常还需进行准直和空间滤波。

(5)成象系统:主要是傅立叶透镜,是一个高质量消象差的透镜。在一般系统中,用一对傅立叶透镜构成4F系统。在简单系统中,一个傅立叶透镜兼变换及成象作用。

光学系统各部件除激光器外都安装在可调支架上,通过可调螺旋支架能做上下、左右、前后的平动,及绕水平和垂直轴的小角度转动。

调节时手不要碰摸光学元件,不要对着光学元件呼气。各元件间的布局要合理,不要影响调节。部件的底部都有一个磁性表座,调好后,应将磁性表座锁紧在光学平台上。

2.扩束准直系统的调节和使用

激光束的面积很小,一般都需经过扩束及准直,必要时还需加上针孔滤波器,使其成为面积较大的均匀光斑。

激光扩束镜通常使用半球形扩束镜或显微镜物镜。在扩束镜的焦点上放置针孔滤波器,在针孔滤波器后面放置准直镜。准直透镜与扩束镜构成倒装的伽利略望远镜系统,如图1-1。

为了获得均匀的平行光,必须使光学元件的方位符合尽量减少像差的条件。首先应使激光束与全息台面平行,其他光学元件必须共轴。而且,要求发散或会聚的光束应朝向扩束镜及准直镜的曲率半径R大的表面或平面;平行光

应朝向R小的表面。通常可用灯丝的反射光来判断R的大小。

4

图1-1 伽利略望远镜系统

1 激光器

2 扩束镜

3 针孔滤波器

4 准直透镜

3.针孔滤波器

激光器发生的光束是高度相干的,即使遇到很小的灰尘,散射后的光束也会产生干涉,形成很多斑点。扩束后这种斑点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对于全息图来说,这些斑点就是“噪声”,其存在将影响全息图的质量。针孔滤波器的作用就是让所需要的光束从针孔中通过,而将经灰尘散射后的光挡住。其基本原理如下:

由频谱分析的原理我们知道,激光器发出的光束基本上是均匀的,其频谱成分主要是基频(零频),经灰尘散射后所形成的斑点的频谱成分主要是高频。从傅立叶光学关于空间滤波器的原理来分析,针孔滤波器就是一个低通滤波器。细窄平行的激光束射到扩束镜后,在扩束镜的后焦面上得到了频谱,将针孔滤波器放在后焦面(频谱面)上,并且仅让零频通过针孔而挡住了散射光的频谱,这时由针孔出射的就是非常干净的、均匀的光束。当针孔的中心准确地位于扩束镜后焦点时,针孔的出射光强与入射光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实际调节针孔是一件非常耐心细致的工作,需反复调节。

4.调整扩束镜

(1) 准备工作:先把激光束调到合适的高度,并使光束与工作台面平行。然后放上扩束镜。

(a)激光束与扩束镜光轴重合(b)激光束与扩束镜不同心(c)激光束与扩束镜方向不同

图1-2 扩束镜的光轴与激光束的光轴位置示意图

(2) 在扩束镜L1前放一中心带孔的光屏A,孔的直径约为3~5mm,让激光束无遮挡的通过,在扩束镜后也放一光屏B。A、B两个光屏离扩束镜约在

5~10cm左右。

调整好的扩束镜的光轴必须与激光束的光轴重合,如图1-2(a)所示,即要求两者同位置同方向。这可借助于A和B两个光屏上的光斑来判断是否达到了要求。可先调L1使屏上的光斑尽可能均匀、对称,可由调节L1的横向坐标来实

现。然后在屏上仔细找类似于牛顿环样的干涉圆环。由于光很弱或是没有调整好,圆环出现在远离中心的地方如图1-2 (b)所示,甚至看不到圆环。

干涉圆环是由扩束镜前后两曲面对入射光的部分反射,在屏上相干涉形成的,仔细找到出现在屏上的圆环,然后慢慢调整扩束镜的两个旋转微调,直到A、B二屏上的圆环中心与激光束重合为止。通常要反复几次调平移微调及旋转微调才能达到。调好的圆环如图1-3(a)所示。

(a)已调准(b)未调准

图1-3干涉圆环图样

5.调针孔滤波器

由于针孔滤波器微调机构的x、y、z三个方向的平移范围很小,一般只有

3~5mm,所以开始要用光屏找到光束会聚点的位置。使针孔的三个微调旋钮都处在可调的中间部位。然后把针孔架放好,使针孔尽可能处于焦点处。一开始从针孔中过来的光可能很少,只能用肉眼对着针孔的后面观察才能看到一点亮光。为了调整有效,这时应把下面的磁性座锁紧。先仔细微调x方向和y方向,使透过的光最强。如看不到通过针孔的光,可采用离焦法。使针孔沿z轴向远离焦点的位置移动几毫米后再观察。这时针孔处于扩展的光场中,易于使光通过针孔,肉眼也便于观察。如果无论如何也看不到针孔的光,就可能是针孔被灰尘堵塞,可用吹气球把灰尘吹掉。

6.微调针孔最佳位置

当用肉眼观察到通过针孔的光较强时,即可用光屏观察。依次调节x、y、z 三个方向的微动机构,使屏上的光越来越强。由于越接近最佳位置,越容易失调,稍有偏离,屏上的光就会完全消失,所以要尽量仔细、轻微、缓慢的进行。x、y、z三个方向的平移微调钮,要一个一个地调,不要两个一起调。三个调好之后要锁紧,使处于最佳位置。

7.平行光的产生与检验

激光束经过扩束镜会聚及针孔滤波器后,由针孔出射的是一束发散的同心

光束,一般要用准直镜将它调成平行光。

准直镜一般用口径较大焦距较长的双胶合透镜来担任,这样可以得到面积较大的光束,处理较大的图象。在要求不太高的场合,用薄的单片凸透镜也可

以。下面介绍用准直镜获得平行光的方法。

(1)把准直镜放在针孔后面,使准直镜较平的一面对着扩束镜,另一面为光束的输出面。

(2)粗略移动准直镜,使其前焦点大致与扩束镜的后焦点(即针孔所在位置)重合。

(3)用光屏放在准直镜后观察输出光束与准直镜边框的影子,横向平移准直镜,使光斑处于框影的中央位置。

(4)旋转准直镜,使光轴与激光传播方向一致。可以从扩束镜前面顺着激光传播方向观察准直镜,可以看到随准直镜光轴转动的三个光点,此三个光点是激光束透过准直镜时,由透镜玻璃的三个球形表面部分反射回来的光形成的。当此三个光点的连线与激光束传播方向重合时(目视)即可认为准直镜的光轴方向已调好。

(5)用平晶检查输出光是否平行。

平晶是两个表面严格平行的一块玻璃。由薄膜干涉的理论知道,一束光射到平晶上后,在前、后两个界面反射的光束将发生干涉。由于平晶各处的厚度相等,故光程差由光的入射角度决定。当入射光调整为平行光时,光程差处处相等,整个光场上的光强应均匀分布,看不到干涉条纹。然而由于平晶两表面不可能绝对平行,而且其折射率也存在某种不均匀性,所以即使平行光照射时,也会看到干涉条纹,但这时干涉条纹的间隔应为最大。调节时,将平晶放在准直透镜后面使其与入射光成一角度,观察平晶前后表面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沿z轴平移准直透镜位置,直至条纹间隔为最大。如图1-4所示。

图 1-4 平晶检查输出光是否平行示意图

(6) 用自准直法检查输出光平行与否。可用一块平面反射镜,放在准直镜后,使准直镜的输出光经平面镜反射回来。并将针孔滤波器拿掉(可在调好平行光后再调针孔滤波器)。用一带孔的光屏放在扩束镜的会聚点上,使激光束从屏孔中无阻挡的通过。这样由平面镜反射回来的光经准直镜后又会聚到带孔的屏上。转动反射平面镜使会聚光斑在小孔的近旁。当前后移动准直镜时可看到光斑的大小在变化。当光斑最小时即认为已经调好,这时由准直镜输出的光为平行光。

实验步骤

(1) 将出射激光扩束。 (2) 用针孔滤波器滤波。

(3) 调节平行光,并用平晶和自准直法检查输出光平行度。

思考题

(1) 用平晶检查输出光时,为什么条纹最少时即为平行光? (2) 用自准直法检查输出光时,为什么会聚光斑最小是即为平行光?

1.3. 薄透镜焦距测量及透镜系统基点位置测量

透镜分为会聚透镜和发散透镜两类,当透镜厚度与焦距相比甚小时,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如图1-5所示,设薄透镜的像方焦距为f ',物距为l ,对应的像距为l ',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为

111l l f -=''

(1-1)

ll f l l '

'=

'

- (1-2)

图1-5 透镜成像原理图

应用上式时必须注意各物理量所适用的符号法则。在本实验中我们规定,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光心)量起。与光线行进方向一致时为正,反之为负,运算时已知量须添加符号,未知量则根据求得结果中的符号判断其物理意义。

测量会聚透镜焦距的一般方法有:靠测量物距与像距求焦距。具体方法是:用反射照明光后的实物作为光源,其发出的光线经会聚透镜后,在一定条件下成实像,可用白屏获取实像加以观察,通过测定物距和像距,利用式(1-2)即可算出f 。但是此种方法精度不高。

1.3.1.自准直法测焦距

自准直法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在光学信息处理中,自准直法测量透镜焦距,简单迅速,能直接测得透镜焦距的数值。在光学信息处理中,多使用相干的平行光束,而自准直法作为检测平行光的手段之一,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1.实验目的

(1)学会调节光学系统共轴。

(2)掌握薄透镜焦距的常用测定方法。

(3)研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2.基本原理

如图1-6 自准直法测会聚透镜焦距原理图所示,若物体AB 正好处在透镜L的前焦面处,那么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经过透镜后,变成不同方向的平行

光,经透镜后方的反射镜M 把平行光反射回来,反射光经过透镜后,成一倒立的与原物大小相同的实象A ′B ′,像A ′B ′位于原物平面处。即成像于该透镜的前焦面上。此时物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f ,它的大小可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出来。

L M

A B

图 1-6 自准直法测会聚透镜焦距原理图

3. 实验仪器

(1) 激光平行光源(包括激光器,扩束镜,准直镜等) (2) 干板架 (3) 目标板

(4) 待测透镜(Φ = 40.0mm ,f = 200.0mm ) (5) 反射镜

(6) 二维调节透镜/反射镜支架 (7) 光学平台,支杆,调节支座 4. 实验步骤

(1)参照图 1-7 自准直光路装配图,沿滑轨装妥各器件,并调至共轴。

L

M

图 1-7 自准直光路装配图

(2)移动待测透镜,直至在目标板上获得镂空图案的倒立实像; (3)调整反射镜,并微调待测透镜,使像最清晰且与物等大(充满同一圆面积);

(4)分别记下目标板和被测透镜的位置1a 、2a

; (5)计算:

12

f a a =-;

(6)重复几次实验,计算焦距,取平均值。

1.3.

2. 二次成像法(位移法)测焦距

二次成像法(也称位移法)测量焦距是通过两次成像,测量出相关数据,通过成像公式计算出透镜焦距。 1. 实验目的

(1) 学会调节光学系统共轴。

(2) 掌握薄透镜焦距的常用测定方法。 (3) 研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基本原理

由透镜两次成像求焦距方法如下:

L

图 1-8 透镜两次成像原理图

当物体与白屏的距离4l f >时,保持其相对位置不变,则会聚透镜置于物体与白屏之间,可以找到两个位置,在白屏上都能看到清晰的像.如图 1-8 所示,透镜两位置之间的距离的绝对值为d ,运用物像的共扼对称性质,容易证

22

4l d f l

-'=

(1-3)

上式表明.只要测出d 和l ,就可以算出f '.由于是通过透镜两次成像而求得的f ',这种方法称为二次成像法或贝塞尔法.这种方法中不须考虑透镜本身的厚度,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焦距一般较为准确. 3. 仪器用具

(1) 激光平行光源(包括激光器,扩束镜,准直镜等)

(2) 干板架 (3) 目标板

(4) 待测透镜(Φ=40.0mm ,f =80.0mm ) (5) 光屏

(6) 二维调节透镜/反射镜支架 (7) 导轨,滑块,支杆,调节支座等 4. 实验步骤

(1)布置各器件并调至共轴,使目标板与光屏之间的距离4l f '>; (2)移动待测透镜,使被照亮的目标板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放大像,记下待测透镜的位置1a 和目标板与分划板间的距离l ;

(3)再移动待测透镜,直至在像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像,记下L 的位置

2a ,判断清晰像时在像屏位置放上反射镜,当目标板成像与目标图案完全重合时,为清晰像;

(4)计算:

12

d a a =-

(5)重复几次实验,计算焦距,取平均值。

1.3.3. 透镜系统基点测量

每个厚透镜及共轴球面透镜组都有六个基点。即两个焦点F ,F ';两个主

点H ,H ';两个节点N ,N '。 1. 实验目的

(1)了解透镜组的基点的一般特性 (2)学习测定光具组基点和焦距的方法 2. 基本原理

(1)主面和主点

若将物体垂直于系统的光轴,放置在第一主点H 处,则必成一个与物体同样大小的正立的像于第二主点H '处,即主点是横向放大率1β=+的一对共轭点。过主点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分别称为第一和第二主面,如图 1-9中的MH 和M H ''。

(2)节点和节面

节点是角放大率1γ=+的一对共轭点。入射光线(或其延长线)通过第一节点N 时,出射光线(或其延长线)必通过第二节点N ',并与N 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 1-9)。过节点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分别称为第一和第二节面。当共轴球面系统处于同一媒质时,两主点分别与两节点重合。

图 1-9 透镜组光路示意图

(3)焦点、焦面

平行于系统主轴的平行光束,经系统折射后与主轴的交点F '称为像方焦点;过F '垂直于主轴的平面称为像方焦面。第二主点H '到像方焦点F '的距离,称为系统的像方焦距f '。此外,还有物方焦点F 及焦面和焦距f 。

图 1-10 测量基点示意图

综上所述,薄透镜的两主点和节点与透镜的光心重合,而共轴球面系统两主点和节点的位置,将随各组合透镜或折射面的焦距和系统的空间特性而异。实际使用透镜组时,多数场合透镜组两边都是空气,物方和像方媒质的折射率相等,此时节点和主点重合。

本实验以两个薄透镜组合为例,主要讨论如何测定透镜组的节点(主点)。设L 为已知透镜焦距等于0f -的凸透镜,L .S .为代测透镜组,其主点(节点)为H 、H '(N 、N '),像焦点为F ′。当AB (高度已知)放在L 的前焦点处时,它经过L 以及L .S .将成像A B ''于L .S .的后焦面上。因为AO A N ''P ,

AB A B ''P ,OB N B ''P ,所以AOB ?∽A N B ''?,即

0AB A B f f ''

=

'-,所以0

A B f f AB

'''=-(3-1)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A B ''的大小,从而得到f '的数值。

因为是平行光入射到透镜组上,所以像A B ''的位置就是F '的位置。F '的位置既然确定,而N F f '''=,因此N '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把L .S .的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互相颠倒,即可测定F 和N 的位置。本实验节点和主点重合,所以H 和

H '的位置也得到确定。

3. 仪器用具

(1) 激光平行光源(包括激光器,扩束镜,准直镜等)

(2) 干板架

(3) 目标板

(4) 标准透镜(Φ = 40.0mm ,f = 80.0mm ) (5) 一维调节滑块导轨,滑块,支杆,调节支座等 (6) 节点器(含两Φ = 40 透镜,f =200 和f =350) (7) 固定套

(8) 支杆底座(GCM-5305M ) (9) 反射镜

(10) 二维调节透镜/反射镜支架 4. 实验步骤

(1)安置各器件,调整各光学元件同轴等高。

(2)借助反射镜调节目标板(目标板图案为正方形,边长10mm )与标准透镜(透镜焦距为? f 0)之间的距离,使目标板(物方图案宽度为h 1 )位于透镜L 0的前焦面。(自准直法)

(3)借助反射镜找到节点器后方清晰像的位置a ,用分划板替换平面镜,测量清晰像的宽度h 2 。记录节点器在导轨上的位置b ,从节点器上读出透镜L 2 的偏移量c 。

(4)计算像方焦距

2

1h f f h '=-

像方主点H '与节点器中透镜2L 光心的距离为()d f a b c ''=--+

(5)将节点架旋转180°,重复第3 步,测得数据3h ,a ',b ',c ′计算物方焦距f ,物方主点H 与节点器中透镜1L 光心的距离d 。

(6)绘图标示节点器中透镜组的主面及基点位置。

1.4. 显微镜与望远镜原理与应用

1.4.1. 显微镜搭建与光学系统分辨率检测

显微镜主要是用来帮助人眼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显微镜与放大镜的区别是二级放大。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了解显微镜的原理,自己搭建显微镜,测量相关参数。

1. 实验目的

(1)学习显微镜的原理及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方法; (2)学习测定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测量显微镜的分辨本领。 2. 基本原理

最简单的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构成。其中,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它的光路如图 1-11所示。图中的o L 为物镜(焦点在0F 和0F '),其焦距为o f ;e L 为目镜,其焦距为e f 。将长度为1y 的被观测物体AB 放在o L 的焦距外且接近焦点0F 处,物体通过物镜成一放大倒立实像A B ''(其长度为2y ),此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经过目镜放大,结果在明视距离D 上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A B ''''(其长度为3y )。虚像A B ''''对于被观测物AB 来说是倒立的。由图 1-11可见,显微镜的放大率为

32321221

tan tan y l y y y l y y ψ

γ?'=

==-?'-

(1-4)

式中,

32

22e e

y l D y l f β'-=≈=-(因2

l D '-= ),为目镜的放大率;

3212o e

y l D y l f β'--

=≈=-(因1l '比0f 大得多),为物镜的放大率。 Δ为显微物镜焦点o F ' 到目镜焦点e F 之间的距离,称为物镜和目镜的光学间隔。因此式(1-4)可改写成

e o e D

f f γββ?

=

= (1-5)

由式(1-5)可见,显微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放大率和目镜放大率的乘积。在

e f 、o f 、Δ和D 为已知的情形下,可以利用式(1-5)算出显微镜的放大率。

图 1-11 简单显微镜的光路图

3. 仪器用具 (1) 白光点光源

(2) 开口式二维调节透镜/反射镜支架 (3) 光源探头夹持器

(4) 显微目镜(10X ,带分划板) (5) 干板架

(6) 支杆底座(GCM-5305M ) (7) 毛玻璃 (8) 干板架 (9) 分辨率板

(10) 显微物镜(Φ = 20.0mm, f = 50.0mm ) (11) 导轨,滑块,支杆,调节支座等 4. 五、实验步骤

(1)参照图 1-11布置各器件,调整光学元件同轴等高。 (2)将透镜

o

L 和

e

L 之间的距离定位195mm 。

(3)观测分辨率板上线数对为10 的区间,从目镜分划板上读出此区间的长度。

(4)计算显微镜的物镜放大率。

(5)观察分辨率板,记录能够清晰分辨的分辨率板区间。

1.4.

2.望远系统的搭建和参数测量

望远镜是帮助人们看清远处物体以便观察、瞄准与测量的一种助视仪器,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加了解望远镜原理,自己搭建望远镜,测量相关参数。

1.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望远镜的构造及原理;

(2)学习测定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理解分辨本领的含义。

2.基本原理

望远镜是如何把远处的景物移到我们眼前来的呢?这靠的是组成望远镜的两块透镜。望远镜的前面有一块直径大、焦距长的凸透镜,名叫物镜;后面的一块透镜直径小焦距短,叫目镜。物镜把来自远处景物的光线,在它的后面汇聚成倒立的缩小了的实像,相当于把远处景物一下子移近到成像的地方。而这景物的倒像又恰好落在目镜的前焦点处,这样对着目镜望去,就好象拿放大镜看东西一样,可以看到一个放大了许多倍的虚像。这样,很远很远的景物,在望远镜里看来就仿佛近在眼前一样。

常见望远镜可简单分为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等。

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构成。其优点是结构简单,能直接成正像。但自从开普勒望远镜发明后此种结构已不被专业级的望远镜采用,而多被玩具级的望远镜采用,所以又被称做观剧镜。

开普勒望远镜:原理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由于两者之间有一个实像,可方便的安装分划板,并且各种性能优良,所以目前军用望远镜,小型天文望远镜等专业级的望远镜都采用此种结构。但这种结构成像是倒立的,所以要在中间增加正像系统。

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时间:2009 年11 月23 日,第十三周,周一,第5-8 节 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25 姓名童凌炜 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07 姓名车宏龙 实验地点:综合楼503 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微波分光仪,反射用金属板,玻璃板,单缝衍射板 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分光仪的结构,学会调整并进行试验. 2.验证反射规律 3.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方法测量微波的波长 4.测量并验证单缝衍射的规律 5.利用模拟晶体考察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并测量晶格数 实验原理简述: 1.反射实验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反射板,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实验室以一块金属板作为反射板,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时所遵循的反射规律。 2.迈克尔孙干涉实验 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一块45°的半透半反射版,在此板的作 用下,将入射波分成两束,一束向A传播,另一束向B传播.由于A,B 两板的全反射作用,两束波将再次回到半透半反板并达到接收装置 处,于是接收装置收到两束频率和振动方向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相干 波,若两束波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则干涉加强;若相位差为π的奇 数倍,则干涉减弱。 3.单缝衍射实验 如图,在狭缝后面出现的颜射波强度并不均匀,中央最强,同时也最 宽,在中央的两侧颜射波强度迅速减小,直至出现颜射波强度的最小 值,即一级极小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λ/a).然后随着衍射角的增

大衍射波强度也逐渐增大,直至出现一级衍射极大值,此时衍射角为 Φ=arcsin(3/2*λ/a ),随着衍射角度的不断增大会出现第二级衍射极小值,第二级衍射极大值,以此类推。 4. 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 当X 射线投射到晶体时,将发生晶体表面平面点阵散射和晶体内部平面点阵的散射,散射线相互干涉产生衍射条纹,对于同一层散射线,当满足散射线与晶面见尖叫等于掠射角θ时,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其光程差为0,于是相干结果产生极大,对于不同层散射线,当他们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则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相互加强形成极大,设相邻晶面间距为d,则由他们散射出来的X 射线之间的光程差为CD+BD=2dsin θ,当满足 2dsin θ=K λ,K=1,2,3…时,就产生干涉极大.这就是布拉格公式,其中θ称为掠射角,λ为X 射线波长.利用此公式,可在d 已测时,测定晶面间距;也可在d 已知时,测量波长λ,由公式还可知,只有在 <2d 时,才会产生极大衍射 实验步骤简述: 1. 反射实验 1.1 将微波分光仪发射臂调在主分度盘180°位置,接收臂调为0°位置. 1.2 开启三厘米固态信号发射器电源,这时微安表上将有指示,调节衰减器使微安表指示满刻度. 1.3 将金属板放在分度小平台上,小分度盘调至0°位置,此时金属板法线应与发射臂在同一直线上, 1.4 转动分度小平台,每转动一个角度后,再转动接收臂,使接收臂和发射臂处于金属板的同义词,并使接收指示最大,记下此时接收臂的角度. 1.5 由此,确定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实验中入射角在允许范围内任取8个数值,测量微波的反射角并记录. 2. 迈克尔孙干涉实验 2.1 将发射臂和接收臂分别置于90°位置,玻璃反射板置于分度小平台上并调在45°位置,将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可动反射镜和固定反射镜. 2.2两金属板法线分别在与发射臂接收臂一致,实验时,将可动金属板B 移动到导轨左端,从这里开始使金属板缓慢向右移动,依次记录微安表出现的的极大值时金属板在标尺上的位置. 2.3 若金属板移动距离为L,极大值出现的次数为n+1则,L )2 ( λn ,λ=2L/n 这便是微波的波长,再令金属板反向移动,重复上面操作,最后求出两次所得微波波长的平均值. 3. 单缝衍射实验 3.1 预先调整好单缝衍射板的宽度(70mm),该板固定在支座上,并一起放到分度小平台上,单缝衍射板要和发射喇叭保持垂直, 3.2 然后从衍射角0°开始,在单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1°,读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光学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原理及双频激光干涉 1、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测量技术和干涉仪在光学测量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涉测量技术是以光波干涉原理为基础进行测量的一门技术。相干光波在干涉场中产生亮、暗交替的干涉条纹,通过分析处理干涉条纹获取被测量的有关信息。 当两束光亮度满足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以及相位差恒定的条件,两束光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在干涉场中任一点的合成光强为: 122I I I πλ=++ 式中△是两束光到达某点的光程差。明暗干涉条纹出现的条件如下。 相长干涉(明): min 12I I I I ==+ ( m λ=) 相消干涉(暗): min 12I I I I ==+-, (12m λ? ?=+ ??? ) 当把被测量引入干涉仪的一支光路中,干涉仪的光程差则发生变化。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变化量,即可以获得与介质折射率和几何路程有关的各种物理量和几何量。 按光波分光的方法,干涉仪有分振幅式和分波阵面式两类。按相干光束传播路径,干涉仪可分为共程干涉和非共程干涉两种。按用途又可将干涉仪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测量被测面与参考标准波面产生的干涉条纹分布及其变形量,进而求得试样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场密度分布和光学系统波像差等,即所谓静态干涉;另一类是通过测量干涉场上指定点干涉条纹的移动或光程差的变化量,进而求得试样的尺寸大小、位移量等,即所谓动态干涉。 下图是通过分波面法和分振幅法获得相干光的途径示意图。光学测量常用的是分振幅式等厚测量技术。 图一 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途径 与一般光学成像测量技术相比,干涉测量具有大量程、高灵敏度、高精度等特点。干涉测量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位移、长度、角度、面形、介质折射率的变化及振动等方面的测量。在测量技术中,常用的干涉仪有迈克尔逊干涉仪(图二)、马赫-泽德干涉仪、菲索

基础光学平台系列试验

大学物理实验三实验讲义(七) 基础光学平台系列设计实验 主编:赵改清 更新日期:2011年3月28日

基础光学平台系列实验 基础光学学平台包含了丰富的偏振、衍射光学器件,同时配备了光传感器、转动传感器、线性转换器等配件,光传感器可以实时扫描光强,线性转化器和转动传感器配合可以测量光传感器位移,因此可以实现对衍射条纹的实时扫描。在基础光学学平台可以完成多个偏振类、衍射类实验 基础光学平台主要仪器: 1、1.2m光具座(4台) 2、数据接口(pasco500接口4个), 3、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DataStudio 4、光传感器CI-6504A,(4个), 5、转动传感器CI-6538(8个) 5、激光电源OS8525(4个), 6、孔缝架OS8523(8个) 7、偏振片(8个) 8、相位延迟片(4个) 9、透镜100mm(4个),200 mm(4个) 10、线性转换器 基础设计类实验 题目1:光的偏振特性的研究 设计任务:验证马吕斯定律。 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吕斯定律,记录实验曲线。 2、在数据处理软件DataStudio中拟合出实验曲线所满足的数学关系式。 思考题:光的偏振特性有哪些应用。

题目2:单缝衍射的研究 设计任务:研究单缝衍射的特点。 设计要求: 1、计一个实验观察单缝衍射的条纹特征,然后对衍射条纹的形态进行描述。分析研究 影响条纹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记录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并与理论比较。 思考题: 1、若把单峰的透光部分换成不透光的细丝,你猜想条纹会有何变化?试从理论和实 验两方面去验证你的猜想。 2、把缝宽逐渐加宽时,干涉条纹如何变化? 题目3:N缝衍射的研究 设计任务:研究N缝衍射的特点. 设计要求: 1、观察N缝衍射的条纹特征,记录多缝衍射的光强分布。然后对衍射条纹的形态进行 描述。 2、分析N缝干涉的特点,分析单缝衍射因子对多缝干涉的影响。 思考题: 1、主极强的峰值、位置、数目和缝数N有什么关系。 2、主极强的宽度是如何规定的?主极强的锐度受什么影响?主极强的锐度在光栅光 谱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题目4、利用衍射法测量矩形孔的孔径 设计任务:利用衍射法测量矩形孔的孔径点. 设计要求: 1、记录矩形孔衍射花样, 2、利用衍射花样测量矩形孔的直径。 思考题: 1、矩形孔衍射的花样与单缝的衍射花样有什么关联?试想如果孔变成三角形,那么衍

傅里叶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略) 实验仪器: 光具座、氦氖激光器、白色像屏、作为物的一维、二维光栅、白色像屏、傅立叶透镜、小透镜 实验内容与数据分析 1.测小透镜的焦距f 1 (付里叶透镜f 2=45.0CM ) 光路:激光器→望远镜(倒置)(出射应是平行光)→小透镜→屏 操作及测量方法:打开氦氖激光器,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扩束镜,小透镜和光屏,调节各光学元件的相对位置是激光沿其主轴方向射入,将小透镜固定,调节光屏的前后位置,观察光斑的会聚情况,当屏上亮斑达到最小时,即屏处于小透镜的焦点位置,测量出此时屏与小透镜的距离,即为小透镜的焦距。 112.1913.2011.67 12.3533 f cm ++= = 0.7780cm σ= = 1.320.5929 p A p t t cm μ=== 0.68P = 0.0210.00673 B p B p t k cm C μ?==?= 0.68P = 0.59cm μ== 0.68P = 1(12.350.59)f cm =± 0.68P =

2.利用弗朗和费衍射测光栅的的光栅常数 光路:激光器→光栅→屏(此光路满足远场近似) 在屏上会观察到间距相等的k 级衍射图样,用锥子扎孔或用笔描点,测出衍射图样的间距,再根据sin d k θλ=测出光栅常数d (1)利用夫琅和费衍射测一维光栅常数; 衍射图样见原始数据; 数据列表: sin || i k Lk d x λλ θ= ≈ 取第一组数据进行分析: 2105 13 43.0910******* 4.00106.810d m ----????==?? 210 523 43.0910******* 3.871014.110d m ----????==?? 2105 33 43.0910******* 3.95106.910d m ----????==?? 210 543 43.0910******* 4.191013.010 d m ----????==?? 554.00 3.87 3.95 4.19 10 4.0025104 d m m --+++= ?=? 61.3610d m σ-=? 忽略b 类不确定度:

典型光学系统试验

\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应用光学实验姓名:韩希 学部:信息学部系:信息工程专业:光电 学号:3110104741 指导教师:蒋凌颖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应用光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典型光学系统实验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蒋宇超、陈晓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深入理解显微镜系统、望远镜系统光学特性及基本公式; 掌握显微镜系统、望远镜系统光学特性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望远镜特性的测定 测定望远镜的入瞳直径D 、出瞳直径D ’和出瞳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测定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Γ;测定望远镜的物方视场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像方视场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测定望远镜的最小分辨角φ。 对于望远镜系统来说,任意位置物体的放大率是常数,此值由物镜焦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目镜焦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确定,其视觉放大率可表示为 (2) 显微镜视场及显微物镜放大率的测定 显微物镜的放大率是指横向放大率 式中 y ——标准玻璃刻尺上一对刻线的距离(物)(格值0.01mm ); y ′——由测微目镜所刻得的像高。 (3)显微物镜数值孔径的测定 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n 为物方介质的折射率,u 为物方半孔径角。若在空气中n=1,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数值孔径通常用数值孔径计来测定,数值孔径计的结构如图5示,其主要元件是一块不太厚的玻璃半圆柱体,沿直径方向的侧面是与上表面成45度角的斜面,从侧面入射的光线在斜面上全反射,上表面上有两组刻度沿圆周排列。其外圈刻度为数值孔径(即角度的正弦值), 专业: 光电信息工程 姓名: 韩希 学号: 3110104741 日期:2013年6月15日 地点:紫金港东四605

3D打印实验报告

3D打印实验报告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 XXXX 大学XXXX 学院 20XX年1月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了解3D打印方法的原理。 2.学会3D打印的方法并能制造出产品。 二、实验内容及原理 3D打印是一种通过材料逐层添加制造三维物体的变革性、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它将信息、材料、生物、控制等技术融合渗透,将对未来制造业生产模式与人类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目前3D打印机主要采用两种技术,第一种是通过沉积原材料制造物体,第二种是通过黏合原材料制造物体。 第一种我们称之为“选择性沉积打印机”一一将原材料沉积为层,这类打印机通过打印头注射、喷洒或挤压液体、胶状物或粉末状的原材料。家庭或办公室应用的通常是沉积型3D打印机,这是因为激光或工业热风枪相对来说容易产生危险。 第二种是将原材料黏合在一起的打印机通常是利用激光或在原材料中加入某种黏合剂来实现,这类打印机被称作“选择性黏合打印机”一一利用热或光固化粉末或光敏聚合物。 3D打印机可以打印自己设计的模型,也可以打印通过逆向工程技术获得的物体模型,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根据测量数据建立实物或样件的数字化模型。零件的数字化是通过特定 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获取零件表面离散点的几何坐标数据,在这基础上进行复杂曲面的建模、评价、改进和制造。常见的测量技术主要有接触式测量和和光学测量。这里主要介绍光学测量中的结构光测量法。 结构光测量法是将一定图案的光投影到物体表面上,从而增强物体表面各点之间的可区分性,降低图像点对匹配的难度,提高匹配算法的精度和可靠性。如图是结构光双目测量系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量块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 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 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 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千分尺校正棒。 三、实验原理 1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内容 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千分尺校正棒。 (二)实验步骤 1 用千分表测量千分尺校正棒 2 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5 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

研合在一起。 4正常情况下,在研合过程中,手指能感到研合力,两量块不必用力就能贴附在一起。如研合立力不大,可在推进研合时稍加一些力使其研合。推合时用力要适当,不得使用强力特别在使用小尺寸的量块时更应该注意,以免使量块扭弯和变形。 5如果量块的研合性不好,以致研合有困难时,可以将任意一量块的测量面上滴一点汽油,使量块测量面上沾有一层油膜,来加强它的黏结力,但不可使用汗手擦拭量块测量面,量块使用完毕后应立即用煤油清洗。 6量块研合的顺序是:先将小尺寸量块研合,再将研合好的量块与中等尺寸量块研合,最后与大尺寸量块研合。 7. 记录数据; 六思考题 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

基于MATLAB的物理光学实验仿真平台构建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Matlab的物理光学实验仿真平台构建 院(系)光电工程学院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120110 姓名闫武娟 学号120110127 导师刘王云 年月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3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附件中《参考文献“注释格式”》的要求书写。 4.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05年11月26日”。

这些仿真平台的使用不仅方便了教学,而且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光实验的基本原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 2.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在光的干涉基本理论基础上,实现两束平面波、球面波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和杨氏双孔干涉实验,平行平板的等倾干涉实验,楔形平板的等厚干涉实验,牛顿环干涉实验,迈克尔逊干涉实验以及平行平板的多光束干涉实验。 (2). 在菲涅尔衍射及夫琅和费衍射基本理论基础上,实现矩孔、单缝、圆孔、双缝、多缝、平面光栅及闪耀光栅的衍射实验。 2.2 研究方法及方案 物理光学实验可分为两大类:干涉与衍射。光的干涉有光源、干涉装置和干涉图形三个基本要素;衍射分为菲涅尔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光学领域的大部分图像及曲线分布都可以用MATLAB 软件加以计算和实现[16], 以杨氏双缝干涉为例,简述实验方案 杨氏双缝干涉模型是典型的分波面干涉,其干涉装置图如图所示,用一个单缝与一个双缝,从同一波面上分出两个同相位的单色光,进而获得相干光源并观察分析干涉图样。 图1.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图 2.2.1数学建模 根据干涉的基本原理,点光源S 发出的光波经双缝分解为次波源S 1、S 2,这两个次波源发出的光波在空间相干叠加,继而在其后的接收屏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设入射光波波长为λ,两个次波源的强度相同,且间距为d (1)位相差的计算: 221)2 (y d x r ++ =222)2 - (y d x r +=(2.1) )(*12r r n -=?(2.2)

几何光学实验报告

几何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显微镜与望远镜光学特性分析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光学参数; 3.根据指示书提供的参考材料自己选择 2 套方案,测出水准仪的放大率并比较实验结果是否相符。 二、实验器材 1 .显微镜实验:测量显微镜、分辨率板、分辨率板放 大图、透明刻线板、台灯,高倍(40X、45X)、中倍(8X 或 10X)、低倍(2.5 X、3X或4X)显微物镜各一个,目镜若干 (4X、5X、10X、15X等)。 2 .望远镜实验:25 X水准仪、平行光管、1 X长工作距测量显微镜、视场仪、白炽灯、钢板尺、升降台、光学导轨、玻罗板、分辨率板。双筒军用望远镜,方孔架(被观察物)。 三、实验原理 ( 1 )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近处微小物体细节的重要目视光学仪器。它对被观察物进行了两次放大:第一次是通过物镜将被观察物成像放大于目镜的分划板上,在很靠近物镜焦点的位置上成倒立放大实

像;第二次是经过目镜将第一次所成实像再次放大为虚像供眼睛观察,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显微镜总的放大率r 应是物镜放大率B和目镜放大率r 1的乘积。 r = pxr 1 绝大多数的显微镜,其物镜和目镜各有数个,组成一套,以便通过调换获得各种放大率。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后,所剩下的镜筒长度,即物镜支承面到目镜支承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我国标准规定机械筒长为160 毫米。 显微镜的视场以在物平面上所能看到的圆直径来表示,其视场受安置在物镜像平面上的专设视场光阑所限制。 显微镜的分辨率即它所能分辨的两点间最小距离:$ =0.61入式中:入为观测时所用光线的波长;nsinU为物镜数 值孔径(NA)。 从上式可见,在一定的波长下,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物镜的数值孔径所决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基本上与所使用光的波长是一个数量级。为了充分利用物镜的放大率,使被物镜分辨出来的细节,能同时被眼睛所看清,显微镜应有恰当的放大率。综合考虑显微物镜和人眼自身的分辨率,可得出显微镜适当的放大率范围是:500NA< r 这个范围的放大率称为有效放大率。如使用比有效放大率更小的放大率,则不能看清物镜已经分辨出的某些细节;

光学薄膜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一、金相实验室 ? Leica DM/RM 光学显微镜 主要特性:用于金相显微分析,可直观检测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如原材料缺陷、偏析、初生碳化物、脱碳层、氮化层及焊接、冷加工、铸造、锻造、热处理等等不同状态下的组织组成,从而判断材质优劣。须进行样品制备工作,最大放大倍数约1400倍。 ? Leica 体视显微镜 主要特性:1、用于观察材料的表面低倍形貌,初步判断材质缺陷; 2、观察断口的宏观断裂形貌,初步判断裂纹起源。 ?热振光模拟显微镜 ?图象分析仪 ?莱卡DM/RM 显微镜附 CCD数码照相装置 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扫描电子显微镜(附电子探针) (JEOL JSM5200,JOEL JSM820,JEOL JSM6335) 主要特性: 1、用于断裂分析、断口的高倍显微形貌分析,如解理断裂、疲劳断裂(疲劳辉纹)、晶间断裂(氢脆、应力腐蚀、蠕变、高温回火脆性、起源于晶界的脆性物、析出物等)、侵蚀形貌、侵蚀产物分析及焊缝分析。 2、附带能谱,用于微区成分分析及较小样品的成分分析、晶体学分析,测量点阵参数/合金相、夹杂物分析、浓度梯度测定等。 3、用于金属、半导体、电子陶瓷、电容器的失效分析及材质检验、放大倍率:10X—300,000X;样品尺寸:0.1mm—10cm;分辩率:1—50nm。 ?透射电子显微镜(菲利蒲 CM-20,CM-200) 主要特性: 1、需进行试样制备为金属薄膜,试样厚度须<200nm。用于薄膜表面科学分析,带能谱,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有三种衍射花样:斑点花样、菊池线花样、会聚束花样。斑点花样用于确定第二相、孪晶、有序化、调幅结构、取向关系、成象衍射条件。菊池线花样用于衬度分析、结构分析、相变分析以及晶体精确取向、布拉格位移矢量、电子波长测定。会聚束花样用于测定晶体试样厚度、强度分布、取向、点群、空间群及晶体缺陷。 三、X射线衍射实验室 ? XRD-Siemens500—X射线衍射仪 主要特性: 1、专用于测定粉末样品的晶体结构(如密排六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晶型,点阵类型,晶面指数,衍射角,布拉格位移矢量,已及用于各组成相的含量及类型的测定。测试时间约需1小时。 2、可升温(加热)使用。 ? XRD-Philips X’Pert MRD—X射线衍射仪 主要特性: 1、分辨率衍射仪,主要用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工作,如半导体材料等,其重现性精度达万分之一度。 2、具备物相分析(定性、定量、物相晶粒度测定;点阵参数测定),残余应力及织构的测定;薄膜物相鉴定、薄膜厚度、粗糙度测定;非平整样品物相分析、小角度散射分析等功能。 3、用于快速定性定量测定各类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半导体材料)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元素含量。如:Si、P、S 、Mn、Cr、Mo、Ni、V、Fe、Co、W等等,精确度为0.1%。 4、同时可观察样品的显微形貌,进行显微选区成分分析。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三个实验,前两个必做,最后一个演示和选做)

实验一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按“节距法”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方法。 二、测量原理及数据处理 对于很小表面的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常按“节距法”,应是将被测平面分为若干段,用小角度度量仪(水平仪、自准直仪)测出各段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度,然后通过计算或图解来求得轮廓线的直线度误差。本实验用合像水平仪。 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将被测表面全长分为n段,每段长l=L/N应是桥板的跨距。将桥板置于第一段,桥板的两支承点放在分段点处,并把水平仪放在桥板上,使两者相对固定(用橡皮泥粘住)记下读数a1(单位为格)。然后将桥板沿放测表面移动,逐段测量下去,直至最后一段(第n段)。如图1每次移l,并要使支承点首尾相接,记下每段读数(单位为格)a1、a2、……a n。最后按下列步骤(见例)列表计算出各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的直线度偏差Δh i,并取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作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例]设有一机床导轨,长2米(L=2000mm),采用桥板跨距l=250mm,用分度值c=0.02m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得各点的读数a i(格)如表1。 表1

也可用作图法求出直线度误差,如图2。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以导轨长度为微坐标,各点读数累积为纵坐标,将测量得到的各点读数累积后标在坐标上,并将这些坐标点连成折线,以两端点连线作为评定基准,取最大正偏差与最大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再换算为线值(μ),即为所求之直线度误差。 测量导轨直线度误差时,数据处理的根据,可由下图看出:(图3) A i — 导轨实际轮廓上的被测量点(i =0、1、2、……、n ); a i — 各段上水平仪的读数(格); Y i — 前后两测量点(i -1,i )的高度差; h i — 各测点(A i )到水平线(通过首点A 0)的距离(μ),显然 1 'i n i i h y == ∑

傅立叶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陈杨 PB05210097 物理二班 实验题目: 傅里叶光学实验 实验目的: 加深对傅里叶光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理解,验证阿贝成像理论,理解透镜成像过程,掌握光学信息处理的实质,进一步了解透镜孔径对分辨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1、傅里叶光学变换 二维傅里叶变换为:??+-=?=dxdy vy ux i y x f v u F )](2exp[),()}y ,x (f {),(π ( 1 ) 1()[(,)]x y g x F a f f -=, ''x y x f f y f f λλ??=????????=???? 复杂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可以用透镜来实现,叫光学傅里叶变换。 2、阿贝成像原理 由于物面与透镜的前焦平面不重合,根据傅立叶光 学的理论可以知换(频谱),不过只有一个位相因子 的差别,对于一般情况的滤波处理可以不考虑。这个光路的优道在透镜的后焦平面上得到的不就是物函数的严格的傅立叶变点就是光路简单,就是显微镜物镜成像的情况—可以得到很大的象以便于观察,这正就是阿贝当时要改进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时所用的光路。

3、空间滤波 根据以上讨论:透镜的成像过程可瞧作就是两次傅里叶变换,即从空间函数(,)g x y 变为频谱函数(,)x y a f f ,再变回到空间函数(,)g x y ,如果在频谱面上放一不同结构的光阑,以提取某些频段的信息,则必然使像上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的图像处理称空间滤波。 实验内容: 1、测小透镜的焦距f1 (付里叶透镜f2=45、0CM)、 光路:直角三棱镜→望远镜(倒置)(出射应就是平行光)→小透镜→屏。(思考:如何测焦距?) 夫琅与费衍射: 光路:直角三棱镜→光栅→墙上布屏(此光路满足远场近似) (1)利用夫琅与费衍射测一维光栅常数; 光栅方程:dsin θ=k λ 其中,k=0,±1, ±2, ±3,… 请自己选择待测量的量与求光栅常数的方法。(卷尺可向老师索要) 记录一维光栅的衍射图样、可瞧到哪些级?记录 0级、±1级、±2级光斑的位置; (2)记录二维光栅的衍射图样、 3、观察并记录下述傅立叶频谱面上不同滤波条件的图样或特征; 光路:直角三棱镜→光栅→小透镜→滤波模板(位于空间频谱面上)→墙上屏 思考:空间频谱面在距小透镜多远处?图样应就是何样? (1)一维光栅:(滤波模板自制,一定要注意戴眼镜保护;可用一张纸,一根

光学测量技术详解

光学测量技术详解(图文) 光学测量是生产制造过程中质量控制环节上重要的一步。它包括通过操作者的观察进行的快速、主观性的检测,也包括通过测量仪器进行的自动定量检测。光学测量既可以在线下进行,即将工件从生产线上取下送到检测台进行测量;还可以在线进行,即工件无须离开产线;此外,工件还可以在生产线旁接受检测,完成后可以迅速返回生产线。 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台光学检测仪器;它可以处理通过晶状体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当物体靠近眼球时,物体的尺寸感觉上会增加,这是因为图像在视网膜上覆盖的“光感器”数量增加了。在某一个位置,图像达到最大,此时再将物体移近时,图像就会失焦而变得模糊。这个距离通常为10英寸(250毫米)。在这个位置上,图像分辨率大约为0.004英寸(100微米)。举例来说,当你看两根头发时,只有靠得很近时才能发现它们之间是有空隙的。如果想进一步分辨更加清楚的细节的话,则需要进行额外的放大处理。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 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一台光学检测仪器;它可以处理通过晶状体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图像。本图显示了人眼成 像的原理图。 人眼之外的测量系统 光学测量是对肉眼直接观察获得的简单视觉检测的强化处理,因为通过光学透镜来改进或放大物体的图像,可以对物体的某些特征或属性做出准确的评估。大多数的光学测量都是定性的,也就是说操作者对放大的图像做出主观性的判断。光学测量也可以是定量的,这时图像通过成像仪器生成,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再用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光学检测其实是一种测量技术,因为它提供了量化的图像测量方式。 无任何仪器辅助的肉眼测量通常称为视觉检测。当采用光学镜头或镜头系统时,视觉检测就变成了光学测量。光学测量系统和技术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但是基本原理和结构大致相同。

(完整版)红外测温实验报告

红外测温方法 1.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温度是度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国际单位之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从能量角度来看,温度是描述系统不同自由度的能量发布状况的物理量。从热平衡角度来看,温度是描述热平衡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微观上看,温度温度标志着系统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大,温度低的无题分子平均动能小。早期人们凭感觉出发,凭感觉到的冷热程度来区别温度的高低,这样的出来的结果不准确。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物质性质都与温度有关。例如尺寸,体积,密度,硬度,弹性模量,破坏强度,电导率,导磁率,光辐射强度等。利用这些性质及其随温度变化规律可进行温度测量。也就是说,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征来间接测量。而用来测量温度的尺标称为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的较多的是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和国际实用温标。 2. 红外测温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2.1红外测温原理 物体处于绝对温度零度以上时,因为其内部带电粒子的运动,以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波长涉及紫外,可见,红外光区。物体的红外辐射量的大小几千波长的分布与它的表面温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物体自身红外辐射能量便能准确的确定其表面温度。这就是红外辐射测温所应用的原理。 2.2红外测温仪结构 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置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环境温度补偿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除此之外还应考虑目标和测温仪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气压,污染和干扰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和修正方法。 2.3红外测温仪器的种类 红外测温仪对于原理可分为单色测温仪和双色测温仪。对于单色测温仪,在例行测温时,检测目标面积应充满测温仪视场。建议被测目标尺寸超过视场大小的50%为好。如果目标尺寸小于视场,背景辐射能量就会进入测温仪的视场干扰测温读数,造成误差。相反,如果目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实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学院

实验一量块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能正确进行量块组合,并掌握量块的正确使用方法; 2、加深对量值传递系统的理解; 3、进一步理解不同等级量块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 量块;千分表;测量平板;被测件。 三、实验原理 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当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时,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实验内容 采用合理的量块组合,测量被测零件尺寸高度。 (二)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被测件 2.据所需要的测量尺寸,自量块盒中挑选出最少块数的量块。(每一个尺寸所拼凑的量块数目不得超过 4块,因为量块本身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误差,量块的块数越多,便会积累成较大的误差。) 3.量块使用时应研合,将量块沿着它的测量面的长度反向,先将端缘部分测量面接触,使初步产生粘合力,然后将任一量块沿着另一个量块的测量面按平行方向推滑前进,最后达到两测量面彼此全部研合在一起。

4.将研合后的量块与被测件同时放到测量平板上,在测量平板上移动指示表的测量架,使指示表的测头与量块上工作表面相接触,转动指示表的刻度盘,调整指示表示值零位。 5.抬起指示表测头,将被测件放在指示表测头下,取下量块,记录下指示表的读数。 6.量块的尺寸与指示表的读数之和就是被测件的尺寸。 7. 记录数据; 五、思考题 量块按“等”测量与按“级”测量哪个精度比较高?

实验二常用量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正确掌握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3、对比不同量具之间测量精度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设备 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轴承等。 三、实验原理 分度值的大小反映仪器的精密程度。一般来说,分度值越小,仪器越精密,仪器本身的“允许误差”(尺寸偏差)相应也越小。学习使用这些仪器,要注意掌握它们的构造特点、规格性能、读数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维护知识等,并注意要以后的实验中恰当地选择使用。 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一)实验内容 1、熟悉仪器的结构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 2、用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游标卡尺测量轴承内、外径。 3、对所测数据进行误差处理,得出最终测量结果。 (二)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轴承外径的同一部位5次(等精度测量),将测量值记入下表中,并完成后面的计算: ⑴平均值:将5次测量值相加后除以5,作为该测量点的实际值。 ⑵变化量: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入上表中,并完成后面的计算: ⑴平均值:将5次测量值相加后除以5,作为该测量点的实际值。 ⑵变化量:测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⑶测量结果:按规范的测量结果表达式写出测量结果。 3、内径百分表测量步骤: (1)内径百分表在每次使用前,首先要用标准环规、夹持的量块或外径千分尺对零,环规、夹持的量块和外径千分尺的尺寸与被测工件的基本尺寸相等。 (2)内径百分表在对零时,用手拿着隔热手柄,使测头进入测量面内,摆动直管,测头在X方向和Y方向(仅在量块夹中使用)上下摆动。观察百分表的示

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日星期二3月12年2013日期: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 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即: φφP=P/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 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 P=EE P/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 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 (2)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后按下式计算 πL/EP= 2;被测表面的亮度,cd/m式中:L---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 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样,则需要换电池; 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例如,拨在×1挡,测量的仪器显示值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另有一种自动量程照度计,数字显示中的小数点随照度的大小不同而自动移位,只需将所显示的数字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单位:lx)。有的照度计为自动量程,直接读取照度计数字即为测量结果。 ③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收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E;然后将光接收器感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同一位置,逐渐平移光接收器平行离开测点,照度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约300mm左右),读;ρ,即可计算出光反射比Ep取反射照度值 ④测量时尽量缩短入射照度和反光照度间的时间间隔,并尽可能的保持周围光环境的一致性。

光学测量原理与技术

第一章、对准、调焦 ?对准、调焦的定义、目的; 1.对准又称横向对准,是指一个对准目标与比较标志在垂直瞄准轴方向像的重合或置 中。目的:瞄准目标(打靶);精确定位、测量某些物理量(长度、角度度量)。 2、调焦又称纵向对准,是指一个目标像与比较标志在瞄准轴方向的重合。 目的: --使目标与基准标志位于垂直于瞄准轴方向的同一个面上,也就是使二者位于同一空间深度; --使物体(目标)成像清晰; --确定物面或其共轭像面的位置——定焦。 人眼调焦的方法及其误差构成; 清晰度法:以目标和标志同样清晰为准则; 消视差法:眼睛在垂直视轴方向上左右摆动,以看不出目标和标志有相对横移为准则。可将纵向调焦转变为横向对准。 清晰度法误差源:几何焦深、物理焦深; 消视差法误差源:人眼对准误差; 几何焦深:人眼观察目标时,目标像不一定能准确落在视网膜上。但只要目标上一点在视网膜上生成的弥散斑直径小于眼睛的分辨极限,人眼仍会把该弥散斑认为是一个点,即认为成像清晰。由此所带来的调焦误差,称为几何焦深。 物理焦深:光波因眼瞳发生衍射,即使假定为理想成像,视网膜上的像点也不再是一个几何点,而是一个艾里斑。若物点沿轴向移动Δl后,眼瞳面上产生的波像差小于λ/K(常取K=6),此时人眼仍分辨不出视网膜上的衍射图像有什么变化。 (清晰度)人眼调焦扩展不确定度: (消视差法)人眼调焦扩展不确定度: 人眼摆动距离为b ?对准误差、调焦误差的表示方法; 对准:人眼、望远系统用张角表示;显微系统用物方垂轴偏离量表示; 调焦:人眼、望远系统用视度表示;显微系统用目标与标志轴向间距表示 ?常用的对准方式; 22 22 122 8 e e e D KD αλ φφφ ???? ''' =+=+ ? ? ???? 121 11e e l l D α φ'=-= 22 21 118 e l l KD λ φ'=-= e b δ φ'=

光学隔振平台如何选择

光学隔振平台如何选择?要注意哪些? 北京衡工仪器有限公司 高品质钢质蜂巢台面:光学隔振平台由钢质蜂巢内核、顶板及底板组成,在降低重量的前提下提供了足够的硬度。光学隔振平台顶板为高导磁性不锈钢材料,底板为碳钢板,四周侧板内层为碳钢板外层为黑色铝塑板. ◇表面处理:平台顶板使用压力粘合获得良好的平面度,磨削工艺,实现光滑但无反射性的表面。 ◇蜂巢内核:衡工光学隔振平台内核由0.3毫米厚的钢板制成,经过电镀处理以防腐蚀,每个超封闭蜂房的面积为3.2cm2,内核密度为3×10-4kg/cm3 ◇材质:衡工光学隔振平台表面板、内核、边墙全部为钢质,获得同样的热膨胀系数,使台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膨胀或收缩,以确保光学隔振平台结构的完整性并防止在温度循环条件下发生内应力聚集。 ◇粘合:由于光学隔振平台要长期使用,粘合效果显得至关重要。衡工光学隔振平台蜂巢内核、表面板、边墙均由特种高强度粘合剂永久牢固的粘合,没有弹性、滑动、或时效现象。 ◇安装孔:衡工光学隔振平台台面上的孔为铅直螺纹孔(公制M6孔、孔距25mm,英制1/4-20 孔,孔距1′),端口为沉孔以去除毛刺。可以按客户要求定制孔距为50mm、100mm 及具有较大通孔的产品。光学隔振平台安装孔恰好位于蜂巢小室的正上方,保证了螺钉可以插入足够的深度。平台安装孔封闭,溢出的液体、溶剂、或有害的化学品可以很容易被清除,并且一些小的物体落进孔中也容易找回。 ◇边墙:衡工光学隔振平台边墙用于封闭台面内核,其往往并非结构上的必须而是具有美观上的意义,使用钢质是为了获得同样的热膨胀。 ◇如何选择台面厚度:光学隔振平台台面厚度是与静态硬度及动态自然频率成比例的,并不直接影响柔度。一般情况下长度与厚度之比为10:1就可以满足需求,但在一些要求非常严格并且灵敏度很高的实验中这个比例为7:1。50mm厚的光学隔振平台台面应该用平面来支撑,而不能用立柱,100mm以上厚的台面可以使用立柱支撑。 隔振平台重量计算: 60厚台面约80Kg/㎡100厚台面约130Kg/㎡ 200厚台面约150Kg/㎡300厚台面约170Kg/㎡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式光学仪实验报告doc

立式光学仪实验报告 篇一: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实验小组成员:指导老师:日期:XX年12月3日星期二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 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 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 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 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即: p=φp/φ 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 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p=ep/e 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2)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 后按下式计算 p=πl/e 式中:l---被测表面的亮度,cd/m2; 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 样,则需要换电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