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流动计算专题练习

能量流动计算专题练习
能量流动计算专题练习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一、能量传递效率的选择问题

例1、在食物链:草→兔→狼中,

1)狼增加1kg,至少要消耗草 ______ kg

2)狼增加1kg,最多要消耗草______ kg

3)若草→兔的传递效率为15﹪,兔→狼的传递效率为16﹪,那么,消耗1000kg草,狼增加______kg

例2、在右图的食物网中

1、消耗绿色植物1kg,鹰至少增重_______千克;最多增重_______

千克。

2、鹰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_______千克绿色植物;

3、鹰每增加1千克体重所消耗的绿色植物最多为______千克;

二、能量流动比例分配问题

1、在上图的食物网中,若鹰的食物来源1/3来自兔,1/3来自相思鸟,1/3来自蛇,鹰增加3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_______千克绿色植物。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

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

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

他变化的影响,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kJ。

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

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 ( )

A.100 kg B.312.5 kg

C.25 kg D.15 kg

三、能量流动比例调整问题

例4、假设某农场将生产的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___ 。调整后的人数是调整前的人数的____倍。(传递效率为10﹪)

例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

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数字)

四、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问题

例6、上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

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

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为,

2)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为。

例7、(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

为,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

为。(单位忽略)

(2)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

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3)由图中可知: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

繁殖等的能量值是。

例8、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

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

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是 %。

五.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

1.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

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体个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

主要原因是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

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

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

通过________实现的。

(4)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自特点

形成的原因

(5)(不用做了)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右图。

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

为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表示)。

2.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的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 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 kJ/(m2

A.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B→D→A→C

C.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7%

D.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被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

3.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5、100、24;

0.0001、0.04、25、10000;

775;

3600;

A

减少、4/7

1.96

900J/cm2.a、15%

110、5、15.6%、12

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2.7

B

25m/(4a+1)、 25m-20ma

25 100000 975 C 1.05×108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

11答案:太阳能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

(2)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

(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原因略

(5)25A/(1+4X)

12.A

14.(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测试:专题训练(1) 热量、热值和热效率的综合计算

专题训练(一) 热量、热值和热效率的综合计算?类型一热量的计算 1.质量为500 g的金属块,温度从100 ℃降低到20 ℃共放出了3.52×104J的热量,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 A.0.88×103 J/(kg·℃) B.0.44×103 J/(kg·℃) C.0.22×103 J/(kg·℃) D.0.11×103 J/(kg·℃) 2.甲、乙两金属块的质量之比是2∶1,比热容之比是3∶4,若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2∶3 B.3∶2 C.3∶8 D.8∶3 3.质量为1 kg、初温为20 ℃的水吸收4.2×105 J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在下列给出的四个温度中,最多有几个可能温度( ) ①80 ℃②100 ℃③120 ℃④130 ℃ A.1 B.2 C.3 D.4 4.向洗澡盆放水时,已知冷水为20 ℃,热水为80 ℃,想得到40 ℃的温水120 kg,应该分别放冷水和热水各多少千克?(不计热损失) ?类型二热值的计算 5.“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今年5月,我国已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可燃冰连续超过7天的稳定开采.若可燃冰的热值为 1.38×1010 J/m3,1 m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相当于________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汽油=4.6×107 J/kg) 6.质量为5 kg、初温为15 ℃的水,吸热后温度升高到95 ℃,则需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如果这些热量由天然气燃烧来提供,则至少需要燃烧热值为4.0×107J/m3的天然气________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7.天然气具有热值高、投资成本低、价格实惠、污染少、安全等优点.钦州市今年天然气用户预计达到6万户,年用气量将达到1350万立方米以上.小李家5月份使用天然气10 m3,已知天然气价格为3.27元/m3,热值为8.4×107 J/m3.求: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和计算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1.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2.如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 利用的能量 B.图中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图中d1/d可以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3.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A=D、B=E、C=F 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 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4.(2015·茂名模拟)下列对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分析,合理的是( ) A.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不是逐级递减的 C.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鱼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D.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如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 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 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285×1010 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 6.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生长的能量 能量(kJ) 410 210 130 70 A. B.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C.昆虫的后一个营养级能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4 kJ 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为1 000 kJ

热量的综合计算专题训练

热量的综合计算 1.(2017·重庆A卷)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大家饮用烧开后的水.用天然气灶烧水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法改变水的内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将5 kg初温为20 ℃的水烧开,需要吸收热量____________J.[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2.(2017·安徽)农作物的秸秆可以回收加工制成秸秆煤.完全燃烧0.5 kg秸秆煤可放出____________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完全被质量为100 kg,初温为20 ℃的水吸收,可使水温升高到________℃[已知q秸秆煤=2.1×107 J/kg,c水=4.2×103 J/(kg·℃)]. 3.(2017·鄂州)我国是第一个宣布成功实现对可燃冰试开采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能直接点燃,1 m3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出164 m3的天然气.根据以上信息可知,可燃冰是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若1 m3的可燃冰产生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可将____________kg水从0 ℃加热到100 ℃.[c水=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为 4.2×107 J/m3] 4.(2016·赤峰)如图1所示,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在烧杯中加入200 g的水,测得初始温度为18 ℃.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如图2所示,温度变为________℃;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则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g热值为3.0×107 J/kg的酒精放出的热量. 5.(2017·咸宁)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是一种固态晶体,在常温常压下会迅速________(填物态变化)为气态.它的热值约为 1.4×1010 J/m3,2 m3的可燃冰完全燃烧后可放出________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60%被水吸收,可以将________kg的水从0 ℃加热到100 ℃.[c水=4.2×103 J/(kg·℃)] 6.(2017·南充)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实验中完全燃烧了5.6 g酒精,则放出了________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的30%被150 g、25 ℃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________℃.[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 J/kg,环境为1标准大气压] 7.(2016·德州)天然气灶使用方便、经济环保.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天然气灶将一壶质量为3 kg、温度为20 ℃的水加热至沸腾,大约需要10 min,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5×107 J/m3.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60%被水吸收,烧开这壶水需要多少天然气.

能量流动专题练习 含解析

1. )。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推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③中表示的两种生物间为捕食关系,而乙和丙的关系为竞争,所以③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本题易错之处是将乙和丙当作两个营养级,因为二者之间的能量数值不符合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的特点,所以乙和丙不是两个营养级。 答案 A 错因分析不会根据题目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某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常见的信息有:有机物总量、能量多少、富营养化积累的有毒物质多少等。 2.(2013·广东理综,5)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 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而能量在食物链中 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A项正确;鲈鱼和土著鱼为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B项错误; 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 答案 A 3.(2013·江苏生物,26)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 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 (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 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________关系。 (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的速率。 (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鸟②土壤质地③光照④水体肥力⑤稻田杂草 解析本题通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应用等知识考查分析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1)生物实验原则之一是可重复性原则,所以每个处理设臵一般至少需要重复3次,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增加实验的准确性。(2)该生态系统中,三种生物可构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鲫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与解析:热量的计算(附答案)

小专题:热量的计算 类型1 燃料烧水 1、(2018·衡阳)我国的秦山核电站,目前每分钟的安全发电量,相当于少消耗烟煤13.0 t。 (1)如果13.0 t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烟煤的热值为2.9×107 J/kg) (2)假设13.0 t烟煤在煤炉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部分被水吸收,可以使4×105 kg的水从20 ℃升高到100 ℃,求: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c水=4.2×103 J/(kg·℃)] (3)求煤炉加热水的热效率.(用百分数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2018·桂林)若家用天然气的热值为4.2×107 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完全燃烧0.04 m3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若某新型天然气灶烧水的效率为40%,完全燃烧0.04 m3天然气,可使室温下5 kg的水温度升高多少? 3、如图,天然气灶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一壶质量为3 kg、温度为20 ℃的水,加热至沸腾,大约需要10 min,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5×107 J/m3.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若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60%被水吸收,烧开这壶水需要多少天然气. 答案: (1)Q放=mq=13.0×103 kg×2.9×107 J/kg=3.77×1011 J (2)Q吸=cm水Δt=4.2×103 J/(kg·℃)×4×105 kg×(100 ℃-20 ℃)=1.344×1011 J (3)η= Q吸 Q放 = 1.344×1011 J 3.77×1011 J ≈36% 答案: (1)Q放=Vq=0.04 m3×4.2×107 J/m3=1.68×106 J (2)Q吸=Q放×40%=1.68×106 J×40%=6.72×105 J 由Q吸=cmΔt,得:Δt= Q吸 cm = 6.72×105 J 4.2×103 J/(kg·℃)×5 kg =32 ℃ 答案: (1)Q吸=cm(t-t0)=4.2×103 J/(kg·℃)×3 kg×(100 ℃-20 ℃)=1.008×106 J (2)由η= Q吸 Q放 得,Q放= Q吸 η = 1.008×106 J 60% =1.68×106 J 由Q放=Vq得,V= Q放 q = 1.68×106 J 3.5×107 J/m3 =4.8×10-2 m3

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归纳

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归纳 能量流动的计算专题 (1)计算某种群数量时,公式为N:[a]=[b]:[c]其中a表示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 体数量,b表示第二次捕获数量,c表示在第二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个体的数量。 (2)已知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生物的量,求最高营养级生物的最多量时,食物 链按最短、传递效率按20%计算;求最高营养级生物的最少量时,食物链按最长、 传递效率按10%计算。 (3)已知最高营养级生物的量,求消耗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最多量时,食物 链按最长、传递效率按10%计算;求消耗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最少量时,食物链 按最短、传递效率按20%计算。 例1((2006上海)下图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A(200g B(250g C(500g D(1000g 解析:该题有2条食物链~但因计算的是猫头鹰和植物的关系~则可当作“1 条”链来看,“至少”提示应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所以有20g?20%?20%=500g。 答案:C 例2(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 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增加20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 A(600g B(900g C(1600g D(5600g

解析:通过食物链,植物?兔子?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 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1/5=4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 4g?20%?20%?20%=500g。所以合计需要消费植物200g+200g+500g=900g。 例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增加20克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 植物? ? 兔 ? 猫头鹰 鼠?? 蛇? A、600g B、900g C 、1600g D、5600g 解题思路:通过食物链(植物?兔子?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2/5=8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20%?20%=2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g×1/5=4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 4g?20%?20%?20%=500g。所以合计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200g+200g+500g=900g。 参考答案:B。 易错警示:该题需要清楚:当生产者消耗最多时,则传递效率是10%,食物链需要按最长的计算;当生产者消耗最少时,则传递效率是20%,食物链需要按最短的计算。而本题则是猫头鹰增加20克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应该根据传递效率是20%的计算,而不需要考虑食物链的长短,因为每一条食物链都需要考虑。如果不能理清最多和最少的关系,就容易出错。

专题训练(二) 热量、热值和热效率的综合计算

专题训练(二)热量、热值和热效率的 综合计算 ?类型一一般吸热、放热的计算 1.[2019·泸州] 2017年6月2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在南海海底实现“可燃冰”连续稳定产气22天,“可燃冰”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完全燃烧热值为5.6×109 J/m3的“可燃冰”2 m3,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相当于完全燃烧热值为2.8×107J/m3的天然气________m3放出的热量. 2.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同为2 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ZT-2-1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 min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c水=4.2×103 J/(kg·℃)] 图ZT-2-1 3.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0 kg的水,吸收1.26×106J的热量,温度能从72 ℃升高到________.[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4.[2019·黔西南州] 某学校锅炉用天然气作燃料给水加热.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0×107J/m3.问:(不计热量损失) (1)完全燃烧4.2 m3的天然气可以获得多少热量? (2)这些热量可以使1000 kg的水从30 ℃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03J/(kg·℃)] 5.重庆温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温泉之都”,温泉水主要靠地热,温度大多在60 ℃以上.取质量为400 g、温度为60 ℃的温泉水加热,当吸收了5.04×104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此时这些水会不会沸腾?[假设当时的气压为标准大气压,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类型二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6.甲、乙两杯冷水,质量相同,初温也相同.将质量和初温都相同,但温度比水高的铜球和铝球(c铜<c铝)分别投入两杯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水也不溢出,达到平衡时() A.盛铜球的那杯水末温高 B.盛铝球的那杯水末温高 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7.甲、乙两杯中分别盛有温度为60 ℃和20 ℃但质量相同的水,现将一个温度为20 ℃的铁球投入甲杯中足够长时间,取出后再投入乙杯中停留足够长时间.如果不计热量损失,比较甲、乙两杯水的温度变化,则() A.Δt甲<Δt乙B.Δt甲>Δt乙 C.Δt甲=Δt乙D.无法判定 8.一根质量为2 g的烧红的铁钉,温度是600 ℃,若它的温度降低到100 ℃,释放的热量为________J.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100 g常温的水,则水温将升高________℃.[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9.质量相等,初温均为10 ℃的甲、乙两物体,将它们分别投入温度均为60 ℃的等质量的两杯热水中,热平衡后甲所在杯中热水温度降低了5 ℃,乙所在杯中热水温度降低了20 ℃,不考虑热损失,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 10.将质量为4 kg的冷水与质量为3 kg、温度为80 ℃的热水混合后,末温度为40 ℃,不计热量损失,则:[c水=4.2×103J/(kg·℃)] (1)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生物必修三能量流动计算

一、食物链中的能量计算 1.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所能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 例1.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 A. 24kJ B. 192kJ C.96kJ D. 960kJ 解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能量的最大值为:24000×20%×20%×20%=192kJ。 答案:D 规律:已知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知道传递效率,计算较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时,可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即较低营养级能量(或生物量)×(20%)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2.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 例2.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 A. 25 kg B. 125 kg C. 625 kg D. 3125 kg 解析:据题意,要计算消耗的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应按照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20%计算。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X kg,则X=1÷(20%)4=625 kg。 答案:C 规律:已知能量传递途径和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时,若需计算较低营养级应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即至少)时,按能量传递效率的最大值20%进行计算,即较低营养级的生物量至少是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5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对能量流动相关计算及应用

一、对能量流动相关计算以及应用 1.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首先确定食物链,理清营养级上差别。其次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据题干中“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字眼,确定使用10%或20%。 ②.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是 中,确定生物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 例如: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计算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应取最短食物链A→D,并以2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A ×20% =M 或者是A =M ÷ 20% ;计算最多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时,应取最长的食物链A→B→C→D,并以10%的效率进行传递,即A ×10% ×10% ×10% =M 或者是: A = M ÷(10% )3。 (3)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按一定比例获取能量,则按照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并。 例如:

吃草籽鸟 禾谷类→虫→食虫鸟→鹰 兔 若鹰的食物1/3来自食虫鸟,1/3来自吃草子鸟,1/3来自兔,则鹰的能量每增加3千焦,最少消耗禾谷类多少千焦解析:若鹰体内增加3千焦的能量,鹰的食物1/3来自食虫鸟,1/3来自吃草籽鸟,1/3来自兔,则相关食物链有:禾谷类→虫→食虫鸟→鹰,鹰从禾谷类获得的能量为A×20% ×20% ×20% =1或者=1÷20%÷20%÷20%=125千焦;禾谷类→吃草籽鸟→鹰,鹰从禾谷类获得的能量为B×20% ×20% =1或者=1÷20%÷20%=25千焦;禾谷类→兔→鹰,鹰从禾 谷类获得的能量为C×20% ×20% =1或者=1÷20%÷20%=25千焦。因此理论上讲最少需要A+B+C=125+25+25=175(千焦)的禾谷类。 2.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确定食物链 (1)根据能量传递的特点,能量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2)根据能量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定相邻两个营养级能量差别在5倍左右,若能量相差不多,则应列为同一营养级,如据下图1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的比例,可确定其营养结构如图2所示。 乙 甲丁 丙 图1 图2

能量流动计算题

有关能量流动的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考试中一般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知识。下面就常见的一些类型进行归类,总结该类题的解题技巧。 一. 求能量传递效率 求能量传递效率= 例1. 下表是对某一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其中A 、B 、C 、D 分别 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 为分解者。pg 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 为生物体储存的能量(Pg=Pn+R ),R 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请分析回答。 1. 能量流动是从A 、B 、C 、D 中的那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 2.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 3.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 解析:(1)因为B 营养级的能量最多,储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 是生产者。 (2)已知E 是分解者,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为B → D → A → C 。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为(0.9/15.9)×100﹪=5.7﹪ (3)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870.7,输出的总能量=13.1+501.3+0.6+79.1+191.4=785.5,870.7>785.5。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输出的总能量之和。 答案(1)B 因为B 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2)5.7﹪ (3)增加。因为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输出的总能量之和。 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

例2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千克要吃10千克小鸟,小鸟增重0.25千克要 吃2千克昆虫;而昆虫增重100千克要吃1000千克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率为( ) A 0.05﹪ B 0.5﹪ C 0.25﹪ D 0.025﹪ 解析:能量传递效率在各营养级之间不一样,逐步计算。或以植物为基准,在食物链的基础上推出2.5/1000×100%=0.25% 二 求营养级的生物量 (一) 已知能量传递效率求生物量 例3在植物 昆虫 鸟 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量为( ) B A Y X D C X X X Y Y Y

能量流动计算规律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考生常因缺乏系统总结和解法归纳而容易出错。下面就相关问题解法分析如下: 一、食物链中的能量计算 1.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所能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 例1.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 A. 24kJ B.192kJ C.96kJ D. 960kJ 分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能量的最大值为:24000×20%×20%×20%=192kJ。答案:B 规律:已知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知道传递效率,计算较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时,可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即较低营养级能量(或生物量)×(20%)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2.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 例2.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 A. 25 kg B. 125 kg C. 625 kg D. 3125 kg 分析:据题意,要计算消耗的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应按照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20%计算。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X kg,则X=1÷(20%)4=625 kg。答案:C 规律:已知能量传递途径和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时,若需计算较低营养级应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即至少)时,按能量传递效率的最大值20%进行计算,即较低营养级的生物量至少是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5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3.已知能量的传递途径和传递效率,根据要求计算相关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 例3.在能量金字塔中,生产者固定能量时产生了240molO2,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15%时,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多少mol葡萄糖?() A.0.04 B.0.4 C.0.9 D.0.09 分析:结合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当于240÷6=40mol葡萄糖;生产者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经过了两次传递,按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40×15%×15%=0.9mol葡萄糖。答案:C 规律:已知能量传递效率及其传递途径时,可在确定能量传递效率和传递途径的基础上,按照相应的能量传递效率和传递途径计算。 二、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1.已知较高营养级从各食物链中获得的比例,未告知传递效率时的能量计算。 例4.右图食物网中,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时,假设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从前一营养级的不同生物 处获得的能量相等。则人的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需 要消耗水藻 kg。

2019届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模型解题法试题:模型29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与计算

1.在某牧场生态系统(假设食物链为:草→羊→狼)能量流动过程中,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a,羊粪便中的能量为28%a,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6%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羊同化的能量为72%a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26%a C.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28% D.若草固定太阳能为X,则从草到羊的传递效率为(18a)/(25x) 【答案】C 能为X,则从草到羊的传递效率=(72%a-X)×100%=(18a)/(25X),D正确。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kJ。 (2)从A到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 (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①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量。 ②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能量流动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250 (2)16% (3)①初级消费者同化的 ②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③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④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 益的部分 (3)①图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②由于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都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流 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并且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③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所以除了能量流动之 外,还包括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④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 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当试题中涉及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以初级消费者为例)时,需要明确几个等量关系:

能量流动计算题

1.调查某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图所示(字母代表 能量数值),若传递效率是15%,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C=0.15B B. C=0.15D C. C=0.15(A+B+D+E) D. B=A+D+E 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a、b、c、d、e各代表 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①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d/b]×100%②图中d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③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肯定大于初级消费者固定的能量④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 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 的是( ) A.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肯定大于① B.④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C.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 用途完全相同 D.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②/①)×100% 4.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三大功能类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处于两个营养级,是杂食性动物 B.图中表示出了两条食物链 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 D.乙→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5.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 A.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 C.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最多增加体重G/125千克 D.图1中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短期内将不发生变化 6.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实际上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③为②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7.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计算的几种题型

例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计算的几种题型 能量流动的知识,是高中生物教材中为数不多的几个D 级知识点之一,因此,关于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是一种重要的题型。常见的计算题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 1. 根据能量流动效率直接计算 例1 某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 1和W 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 A. 2110W W > B. 215W W > C. 2110W W < D. 215W W <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效率为10%~20%,即一般情况下上一营养级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超过自身同化量的20%,如,则说明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流动效率已经高于20%,初级消费者、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受到了破坏,影响了生物的可持续性发展,因而最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答案选D 项。 例2 有5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kg ,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 ) A. 25kg B. 125kg C. 625kg D. 3125kg 解析 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计算题型。所谓至少消耗,即是按照最高的效率(20%)传 递。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x kg ,则有(20%)4x=1,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C 项。 2. 根据隐含的能量流动数量关系进行计算 例3 在某生态系统中,已知1只2kg 的鹰要吃10kg 的小鸟,0.25kg 的小鸟要吃2kg 的昆虫,而100kg 的昆虫要吃1000kg 的绿色植物。若各营养级生物所摄入的食物全转化成能量的话,那么,这只鹰转化绿色植物的百分比应为( ) A. 0.05% B. 0.5% C. 0.25% D. 0.025% 解析 该题中能量流动效率不仅用重量表示,而且其数值在各营养级之间都不一样,但以植物为基准,在食物链的基础上可推出它们间的数量转化关系: 植物 → 昆虫 → 小鸟 → 鹰 1000kg 100kg 12.5kg 2.5kg 这样,鹰转化绿色植物的百分比即为2.5/1000,也就是0.25%。 3. 根据规定的能量流动效率计算 例4 有一食物网如图1所示。假如猫头鹰的食物2/5来自兔子,2/5来自老鼠,其余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要增加20g 体重,最多消耗植物多少克? 图1 解析 据题意,猫头鹰的食物可来源于三条食物链,直接来源于三种不同的生物:兔、鼠、蛇,如要使其增重20g ,则这种食物食用后必须使其分别增加8g 、8g 、4g 。这样可得到图2。 图2 考虑到是最多消耗,计算时要按最低的能量流动效率即10%计算,这样这三条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800g 、800g 、4000g ,共消耗植物5600克。 例5 在如下图3所示的食物网中,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两种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多少千克?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练习题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练习题 周一作业 一、单选题 1.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特点是() A .逐级递增,单向流动 B.逐级递减,单向流动 C .逐级递增,循环流动 D.逐级递减,循环流动 2.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时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的肉类为主 3、“一山不能存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观点可以理解为() A、虎所需要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个体数量也就减少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其原因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 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C.流经5个营养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种群生存的最小需要量 D.没有第六营养级的凶猛动物 5、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能量与营养级 B.能量与个体大小 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6、倒置的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适于描述()。 A、放牧牛羊的草原 B、放养家鱼的池塘 > C、松毛虫成灾的松树 D、鼠害泛滥的草地 7.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l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的消费者所获得能量分别为() A.0.8%和 0.8%B.4%和 0.8% C.4%和 4%D.20%和 4% 8.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蛇增加1g生物量,至少要消耗植物的生物量是() A.1000g B.500g C.250g D.125g 9.(广东高考)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 A.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酵母菌 10.下列哪个食物链(网)中鹰的个体数量最多 ( ) 、 A.草→昆虫→青蛙→蛇→鹰 B.草→昆虫→田螺→食虫鸟→鹰 C. D. 二.填空题 11.基础题(找课本) ;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 (2)生产者属于型生物,主要是指,是生态系统的;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等;消费者主要为;分解者主要是指生活的微生物。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的分解成。 (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和;消费者对于植物的和有重要作用。 草 小鸟 田鼠 兔 鹰草鹰 # 昆虫食虫鸟

能量流动计算专题练习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一、能量传递效率的选择问题 例1、在食物链:草→兔→狼中, 1)狼增加1kg,至少要消耗草 ______ kg 2)狼增加1kg,最多要消耗草______ kg 3)若草→兔的传递效率为15﹪,兔→狼的传递效率为16﹪,那么,消耗1000kg草,狼增加______kg 例2、在右图的食物网中 1、消耗绿色植物1kg,鹰至少增重_______千克;最多增重_______ 千克。 2、鹰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_______千克绿色植物; 3、鹰每增加1千克体重所消耗的绿色植物最多为______千克; 二、能量流动比例分配问题 1、在上图的食物网中,若鹰的食物来源1/3来自兔,1/3来自相思鸟,1/3来自蛇,鹰增加3千克体重至少需消耗_______千克绿色植物。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 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 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 他变化的影响,则植物增加的能量是kJ。 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 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 ( ) A.100 kg B.312.5 kg C.25 kg D.15 kg 三、能量流动比例调整问题 例4、假设某农场将生产的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___ 。调整后的人数是调整前的人数的____倍。(传递效率为10﹪) 例5、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 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数字) 四、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问题 例6、上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 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 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为, 2)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为。 例7、(1)由图中数据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 为,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 为。(单位忽略) (2)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 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3)由图中可知:用于植食动物自身的生长、发育、

能量流动计算典型习题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班级姓名 3.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增长率入=1.3保持不变,则第三年该种群数量是 A 1.3N。 B 1.69N。 C 2.3N。D5.29 N。 13.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 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λ值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__增长,第5年λ变小的原 因是。种群数量最多是第年,最少呢? 1、已知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C生物的同化量为a,其中A生物直接供给C生物的 比例为x,按最低能量传递效率,需要A生物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2、若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右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 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kJ(用所给字母表示)。 3、食物网中,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时,则人的体重每增加1kg, kg。最多耗水藻 kg 4、食物网中,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时,假设每个营养级的生物 从前一营养级的不同生物处获得的能量相等,则人的体重每增加1 kg 至少需要消耗水藻 kg。 5、若牛的摄入量为100,粪便量为36,呼吸量为48,则牛的同化量为 6、在下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 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 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 8、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9.某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E1和E3,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的是 A. E1>100E3 B. E1<100E3 C. E1<25E3 D. E1>25E3 10.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下图1为该地区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