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

《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安装、调试、检修》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安装、调试、检修”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包含四个学习任务,分别为:⑴介绍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⑵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⑶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调试、⑷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检修本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是:记住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会安装和调试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能用电路工作原理来分析电路故障现象;编写故障检修流程;实际检测并排除电路故障。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2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起、保、停电路的安装;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在教师指导下,能对简单控制电路进行检测与维修。

该班学生上课不太认真,逻辑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应急能力和合作能力相对较差。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能说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会正确安装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3、根据故障现象,能运用专业化语言描述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4、会制定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的流程。

5、会检测与维修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6、通过该任务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四、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1、重点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中各电器元件的作用,会安装并调试电路。

2、化解方法

老师详讲,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实际安装电路。

五、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

1.难点

安装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步骤的制定,实际检修电路。

2.化解方法

老师现场分析并示范检修故障,学生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实际检

修电路,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任务教学法: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任务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共同制定方案,最终完成整个任务,并开展个人和小组评价。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职业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充分激发个体潜能,融合集体智慧,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达到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故障模拟训练法:通过设置和检修模拟故障,让学生知道电动机控制线路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并能用测量法查找和排除故障。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2.任务准备与实施

(1)工具、仪表及器材

表1 工具与仪表

工具测电笔、螺钉旋具、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电工刀等

$

仪表

ZC25—3型兆欧表(500V、0~500MΩ)、MG3—1型钳形电流表、MF47型万用表表2 元件明细表

代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

`

M

QS

FU1

FU2

KM1、KM2 FR

SB1、三相异步电

动机

组合开关

熔断器

熔断器

交流接触器

热继电器

{

按钮

Y-112M-4

HZ10-25/3

RL1-60/25

&

RL1-15/2

CJT1-20

JR36-20

LA4-3H

4kW、380V、△接法、8.8A、1440r/min

三极、25A

500V、60A、配熔体25A

500V、15A、配熔体2A

20A、线圈电压380V

三极、20A、整定电流8.8A

保护式、500V、5V、按钮数3

1

1

3

2

2

/

1

1

SB2、SB3

}

XT

SQ1~SQ4

端子板

行程开关

JD0-1020

JLXK1

]

500V、10A、20节

500V、5A

1

4 以上设备共24套。

(2)学习材料准备:教学设计、课件、多媒体设备、笔、电路安装评分标准表和检修训练评分标准表等。

八、教学内容结构图

`

九、教学流程图

"

十、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一、[

1、教师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准备好演示所用的安装板、导线、仪表、电工工具等。

2、〔课前检查〕

(1)清点学生出勤情况,填写考勤记录,检查学生的着装; (2)强调遵守实训课课堂纪律; (3)检查本次课所需学习用具是否配带齐全;

(4)检查电工工具配带是否齐全,工具摆放是否整齐、有序; 3、宣布今天的学习内容: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二、 }

复习旧课

复习上课题学过的位置控制的内容,对实习操作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表扬或鼓励做得较好的,并指出在上课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应如何改进?检查学生实习进度,是否按文明生产要求清扫实习场地。

三、 课程导入

1、结合上课题讲解新课题自动循环控制线路。

2、用行程开关进行自动往返控制 :有些生产机械,如万能铣床等要求工作台在一定距离内能自动往返,以便对工件连续加工。 提问: [

1、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在位置控制线路图的基础上,作一些改进来实现自动循环控制。

2、可用位置开关的常闭触头来实现工作台指定位置停车,那么再反向起动时又如何控制呢?

3、位置开关有两对触头,一对常开触头和一对常闭触头,常闭触头先分断,常开触头后闭合,应如何来实现工作台的自动往返运动?

四、 讲授新课

(一)自动往返控制线路实物图: 【

(二)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图如下,工厂车间里的铣床常采用这种线路,行车运动示意图同位置控制示意图相同,行车的两头终点处各安装了二个位置开关SQ1、SQ3和SQ2、SQ4,将这两个位置开关SQ1、SQ3的常闭触头分别串接在正转控制电路中,将另两个位置开关SQ2、SQ4的常闭触头分别串接在反转控制电路中,将SQ2常开与按钮SB2的常开触头及接触器KM1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正转电路中,将SQ1常开与按钮SB3的常开触头及接触器KM2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反转电路中。当位置开关动作后,常闭触头先分断,工作台停止运动;常开触头后闭合,工作台反向运动。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电路原理图:

(三)电路工作原理分析

当运动部件向左运动时,假设SQ1失灵,运动部件继续向左运动撞到SQ3,这时SQ3可以进行终端限位保护。当运动部件反向运动时,SQ4会起到同样的作用。

停车时只需按下SB1即可。

(四)接线方法

接线时,行程开关SQ1常闭触头串接在接触器KM1线圈回路中,行程开关SQ2常闭触头串接在接触器KM2线圈回路中,将SQ2常开触头与按钮SB2的常开触头、接触器KM1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正转控制电路中,将SQ1常开触头与按钮SB3的常开触头、接触器KM2的常开自锁触头并联接在反转控制电路中,主电路走线与位置控制电路相同。

(五)安装步骤及工艺要求

1、画出元件布置图和线路接线图;

2、检查元器件好坏,在确定无误后,在板上安装;

3、工艺要求:

(1)接线时,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密排,紧贴安装面走线,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非交叉不可时,该根导线应在接线端子引出时就水平架空跨越,且走线合理,线路要求横平竖直,转角转成直角;

(2)接点不能松动,不能有反圈,不能露线心;

(3)按接线图布线并套好号码管;

4、根据原理图检查布线是否正确;

5、安装电动机;

6、连接电动机和电器元件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

7、连接控制板外部的导线;

|

8、自检;

9、交实习教师检验、检查无误后通电试车。

(六)注意事项:

1、熔断器接线一定要正确;

2、安装完成电路后,要认真检查电路;

3、通电试车时,应先合上电源开关QS,可手动按钮实现正反转控制,也可用手动控制位置开关,试验行程开关碰撞过程,行程开关接线一定要正确;

4、接触器联锁触头接线必须正确,否则会造成主电路中两相电源短路事故;

5、在通电过程中,手不允许乱指,通电完毕后,要断开所有电源开关后,才可

十一、教学反思: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实际动手安装和检修电路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互相学习的能力。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这一次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为了上好“理实一体化教学”课,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先要提高自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努力做到能“文”能“武”。能够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结合点、结合方法、认识方法和教学方法,使我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2、“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增加了我与学生的直接接触时间,我增进了对学生知识需求的了解,能切合实际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

教。

3、“理实一体化教学”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我作理论知识讲解时,已激起了学生的动手欲望,一旦实践,学生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操作试验中,对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会自觉地思考和提问或与老师讨论,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因此,一体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当然,本次课教学中也有不足点:

1、教学中,只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和方法上还欠佳。因此,课堂纪律不太好。

2、课堂教学中,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语言不够精炼,与学生的互动时间

较少,学生有感觉乏味的现象。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组

2014年4月

自动控制系统练习题

1.我们通常按照控制系统是否设有反馈环节来进行分类:设有反馈环节的,称为闭环控制系统;不设有反馈环节的,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可以自动进行补偿,这是闭环控制的一个突出的优点。 3.自动控制系统按输入量变化的规律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系统、过程控制系统。 4.恒值控制系统、随动系统各有什么特点? 5.恒值控制系统是最常见的一类自动控制系统,如自动调速系统、恒温控制系统、恒张力控制系统等。 6.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通常是指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 7.对任何自动控制系统,首要的条件便是系统能稳定正常运行。 8.系统稳态误差的大小反映了系统的稳态精度,它表明了系统的准确程度。若稳态误差等于0,则系统称为无静差系统;若稳态误差不等于0,则称为有静差系统。 9.我们通常把系统的输出量进入并一直保持在某个允许的足够小的误差范围(称为误差带)内,即认为系统已进入稳定运行状态。 10.动态性能指标通常用最大超调量、调整时间、振荡次数来衡量。 11.最大超调量和振荡次数反映了系统的稳定性能,调整时间反映了系统的快速性,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准确度。一般说来,我们总是希望最大超调量小一点,振荡次数少一点,调整时间短一些,稳态误差小一点。总之,希望系统能达到稳、快、准。 12.书15页1-5判断下列系统属于哪一类系统?电饭煲、空调机、燃气热水器、仿形加工机床、母子钟系统、自动跟踪雷达、家用交流稳压器、数控加工中心、啤酒生产自动线。 13.常用的转速检测元件有直流测速发电机、交流测速发电机、光电传感器、增量编码盘等。 14.转子是电动机的转动部分,通常称它为电枢。 15.直流电动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换向器和电刷。 16.直流电动机的转速n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枢电压Ua. 17.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转矩很大,这也是直流电动机的一大优点(起动时还要注意起动电流不可过大)。 18.直流电动机不允许直接起动。通常采取的办法是降低加在电枢两端的电压,或在电枢回路中串接附加起动电阻。 19.直流调速系统中调速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改变电枢电压Ua来改变转速。 20.对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是高性能调速的主要方式。 21.晶闸管电路有许多保护环节,其中主要是过电压保护和过电流保护。 22.单相晶闸管交流调压电路,可以采用两只反并联的普通晶闸管(也可采用一只双向晶闸管)与负载电阻串联构成主电路。 23.双极晶体管(BJT)有空穴和电子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是全控型器件。 24.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特性兼有MOSFET和BJT的优点。 25.以下()是半控型器件。晶闸管二极管双极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26.在经典控制理论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为时域分析法、频率特性法、根轨迹法。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自动门控制系统的设计

— 内容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以下简称PLC)不断更新、发展,PLC控制是自动控制中最常见控制方式之一,自动门就是自动控制应用的一典型例子,由于可编程控制器具有很好的处理自动门的开关控制及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可以很简单的改变控制的方式,因此,自动门的生产商家很多都运用PLC来做门的控制器。目前自动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索引关键词:PLC 变频器驱动装置感应器 , — ] \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国内外自动门发展现状 (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第二章自动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 自动门的功能需求分析 (3)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4) 自动门技术参数的确定 (4) 自动门的机械传动机构设计 (4) 第三章自动门硬件系统的设计 (5) 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5)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选型 (6) 驱动装置的选型 (8) 变频器的选型 (9) 感应开关的选型 (11) 后记 (12) 参考文献 (13)

自动门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绪论 国内外自动门发展现状 在国外,进入90年代以来,自动化技术发展很快,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自动化技术是自动门的重要部分。在现代人们生活中自动门可以节约空调能源、降低噪音、防风、防尘,同时可以使出入口显得庄重高档,因此应用非常广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自动门在人们的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自动门适合于宾馆、酒店、银行、写字楼、医院、商店等,使用自动门。但在国内,自动门的自主研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在自动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稳定、节能、环保、安全及人性化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因素。 由于门体的重量及体积不同会对自动门驱动和传动系统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各种自动门又可以分为重型自动门和轻型自动门。 客流量的差异会对自动门的使用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自动门还可以分为一般自动门和可频繁使用的自动门。 自动门根据使用的场合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自动平移门、自动平开门、自动旋转门、自动圆弧门、自动折叠门等,其中平开门用的场合较少,旋转门由于昂贵而且非常庞大,一般只用于有需要的高档宾馆,自动平移门使用得最广泛,大家一般所说的自动门、感应门就是指自动平移门,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平移型自动门一般是两开,这种门的特点是简单易控,维护方便。 自动平移门最常见的形式是自动门内外两侧加感应器,当人走近自动门时,感应器感应到人的存在,给控制器一个开门信号,控制器通过驱动装置将门打开。当人通过门之后,再将门关闭。由于自动平移门在通电后可以实现无人管理,既方便又提高了建筑的档次,于是迅速在国内外建筑市场上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自动门的控制方法很多,从控制器的不同来分,有传统的继电器控制,即通过按钮和复杂的接线安装来控制;智能控制器控制,即通过运用现代自动化设备来控制,它具有稳定性高,安全等优点,因此被很多生产厂商所运用。由于继电器逻辑控制的自动门系统因存在许多缺陷而逐步被智能控制器控制控制的自动门所淘汰。 在智能控制器的选择上,自动门的主控器有微电脑控制器控制和可编程控制(PLC)控制,微电脑控制主要有体积小、安装方便等特点,目前有许多厂家采用此种方式生产自动门,PLC控制的特点是稳定型高、维护方便,目前许多大型的商场的自动门都是由这种方式来控制。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设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动门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和论证。

自动往复循环延时电机控制线路

自动往复循环延时电机控制线路 【摘要】通过对电机工作原理及拖动过程的分析,根据生产机械的运行要求,采取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设计的自动往复循环延时控制线路控制电机的工作,该电路适用于电动机容量较小,循环周期较长、电动机转轴具有足够刚性的拖动系统中。 【关键词】现代电气控制;电机;循环;延时 0.引言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由于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坚固耐用等有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在生产实际中,它的应用占到了使用电机的8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各种生产机械常常需要自动往复运动,如:机床工作台。因此,利用现代电气技术设计的控制线路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方便可靠。该控制线路由继电器、接触器和按钮等有触点的电器组成。该线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给厂家带来更大的利益,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1.解决方案 由电动机原理可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三相电源进线最终任意两相对调,电动机即可反转。因此,采取现代电气控制技术,由继电器、接触器和按钮等有触点的电器组成的控制线路来改变定子绕组相序来实现正反向的切换工作,实现自动往复循环延时运动。 2.控制线路及工作原理 控制线路如下: 工作原理: L1、L2、L3为三相电源进线端子。BG3、BG4分别为左、右超限限位保护用的形成开关。限位开关BG1放在左端需要反向的位置,而BG2放在右端需要反向的位置,机械挡铁放在运动部件上。启动时利用正向或反向按钮。当按下正转按钮SF2,接触器QA1通电吸合,并形成自锁,主触点QA1闭合,电动机正向旋转并带动机械向左运动。当机械移至左端,并碰到BG1时,将其压下,其常闭触点断开,QA1线圈失电,同时,使其常开出点闭合,继电器KF1线圈得电并形成自锁,当KF1得电一段时间后,通电延时闭合常开触点闭合,接通反转接触器QA2线圈电路,主触点QA2闭合。此时电动机则由正转变为反转,带动机械向右边运动。当机械移至右端,并碰到BG2时,将其压下,其常闭触点断开,QA2线圈失电,同时,使其常开出点闭合,继电器KF2线圈得电并形成自锁,当KF2得电一段时间后,通电延时闭合常开触点闭合,接通正转接触器QA1线圈电路,电机又开始正转带动机械向左边运动。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使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类系统设计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中传统的检测和控制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液位作为化工等许多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测量和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此液位控制成为过程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液位控制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控制,它对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该系统利用了常见的芯片,设计并实现了液位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及显示功能。电路组成简单,调试方便,性价比高,抗干扰性好等优点,能较好的实现水位监测与控制的功能。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场所。 液位控制有很多方法,如,非接触传感。只需要将传感器紧贴在非金属容器的外壁,就可以侦测到容器里面液位高度变化,从而及时准确地发出报警信号,有效防止液体外溢或防止机器干烧。由于不需要与液体接触且安装简便,避免了水垢的腐蚀,可取代传统的浮球传感和金属探针传感,延长寿命。而本设计是基于纯电路的设计,低成本且抗干扰性好。在本设计中较好的实现了水位监测与控制的功能。 液位控制系统是以液位为被控参数的系统,液位控制一般是指对某控制对象的液位进行控制调节,以达到所要求的液位进行调节,以达到所要求的控制精度。

1 概述 液位控制系统是以液位为被控参数的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一类常见的、重要的控制过程。而传统的液位控制多采用单回路控制,并采用传统的指针式仪表来显示液位值,使液位控制的精度和显示的直观性受到限制,而随着生产线的更新及生产过程控制要求的提高,要求液位系统有高的控制性能。基于此,本系统就设计了一种电路简单,调试方便且性价比高的系统,来完成液位的自动调控。本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显示模块、振荡模块、传感器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系统简单易行。 系统框图如下: 2 硬结构与功能 2.1 该设计的总体结构 该设计是一块集多种电子芯片于一体的多功能实验板,实现了液位系统的控制及显示。主要功能器件包括:电源部分的7808,定时部分的555定时器,数字分段的LM3914等。 电路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自动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东北林业大学 机电设备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自动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学生: 指导教师:副教授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2009级3班

2012年7 月13日 《机电设备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名称:自动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概述: 自动门控制装置由门光电探测开关K1、门外光电探测开关K2、开门到位限位开关K3、关门到限位开关K4、开门执行机构KM1(使直流电动机正转)、关门执行机构KM2(使直流电动机反转)等部件组成。 控制要求: 1)当有人由到外或由外到通过光电检测开关K1或K2时,开门执行机构KM1动作,电动机正转,到达开门限位开关K3位置时,电机停止运行。 2)自动门在开门位置停留8秒后,自动进入关门过程,关门执行机构KM2被起动,电动机反转,当门移动到关门限位开关K4位置时,电机停止运行。 3)在关门过程中,当有人员由外到或由到外通过光电检测开关K2或K1时,应立即停止关门,并自动进入开门程序。 4)在门打开后的8秒等待时间,若有人员由外至或由至外通过光电检测开关K2或K1时,必须重新开始等待8秒后,再自动进入关门过程,以保证人员安全通过。 任务容: 1.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设计自动门电气控制系统。 (1)根据控制要求设计主电路; (2)根据主电路的控制要求设计控制电路; (3)根据照明、指示、报警等要求设计辅助电路; (4)正确、合理地选择各电器元件,编制元件目录表。 (5)按GB6988《电气制图》标准绘制电气原理线路图,并按GB5094《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要求标注器件的项目代号。 2.采用PLC控制,设计自动门电气控制系统。

水位自动控制电路要点

**大学信息学院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水位自动控制电路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教师签名:

一.任务书 二.目录 目录 1 设计目的 (4) 2 设计目的要求 (4) 3 设计方案选取与论证 (4) 4 仿真过程及结果 (5) 1 设计思路 (6) 2 现有设计方案 (6) 3 总体设计框图 (7) 5 结论故障分析及解决 (14) 6 参考文献 (15) 附录 (16)

三.容 1. 设计目的 通过这次设计熟练对电子设计的动手技能,,提高电子设计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刷选利用资料及各类信息的能力,也使得学生通过这次的设计对所学的数电和模电知识及各种电路、电路元件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2. 设计任务要求 功能:1、当水位低于最低点时,电路能自动加水。 2、当高于最高点时,电路能自动停水。 3、该电路的直流电源自行设计。(可采用W78××系列) 要求:1、选择适当的元器件,设计该电路。以实现上述功能。 2、利用Proteus绘制其电路原理图并进行仿真。 3. 设计方案选取与论证 3.1设计方案的选取: (1)继电器式自动上水控制装置

继电器式水位控制装置工作原理是通过接入220V继电器控制电路的3个探测电极来检测水位高低,使继电器闭合或开启,控制水泵电动机的开停,达到控制水位的目的,控制电路较简单,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维修水塔中的水位探测电极时,须断开主回路和控制回路电源开 来使N线带电,造成维修人员的触电危险。 2)在水塔的低水位探测电极C的引线端,必须进行N线的重复接地。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Ω,使C点水位探测电极保持良好的零电位,以利于继电器的可靠吸合,使自控电路运行稳定。 3)在水泵向水塔供水时,由于水流的冲击,使水塔的水位波动起伏,容易导致继电器吸合、断开的频繁跳动,影响自控电路的正常稳定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水塔中放置一木排浮漂,使水塔的水位上升平衡稳定。 (2)晶体管式自动上水控制装置 晶体管式水位控制装置工作原理是水位高低控制串接探测电极的2支晶体三极管的导通、关断,从而控制继电器回路,达到自动(可手动)启停水泵电动机的目的,以控制水位。设计与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自制电子式自控装置所选用的电子电器元件必须是正规产品,并应对

位置控制和自动往返控制电路

教案 2015 ?2016 学年度上学期 课程名称:_________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 xxx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所属系(部):机电工程系

《位置控制与自动往返控制线路》课程教案

教学容与教学过程 如图1所示行车运行示意图,如何用电动机拖动行 车向前和向后运行? 提出问题:如果操作者失误,在行车运行到两端的极限位置 时未能及时按下停止按钮,会出现什么结果?如何避免出现 这一现象? 阶段与时间 安排 」、组织教 学 : (3 min ) 教学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整顿课堂纪律,分小组坐好,准备进入教学 整顿课 堂纪律, 检查考 勤,准备 进入教 学。 二、复习旧 知,引入新 知 (5min ) 利用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来拖动行车的向前和向 后运动,电路图如下图2所示: 1112 口 匚駄 V 7 1 W-L1 出挂图 提问问 题 出挂图复 习旧知 提出问题 学生观 察行车 的运动 状态思 考并尝 试回答 问题 温故而 知新, 为新课 的讲授 做好铺 垫。

【讲授新课】 位置开关: 定义:将机械信号转换为电气信号以控制运动部件 位置或行程的控制电器。 位置控制就是利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挡铁与行 程位置开 关碰撞,使其触头动作来接通或断开电路, 以实现对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或行程的一种方 在行车的两端终点处各安装一个行程开关 SQ1和 SQ2行车前后各装有挡铁1和挡铁2指出利用行程 开关,可以使行车在到达两端极限位置时自动停下 来。 4向南|行丰|向 后? 档铁/ W2 想一想:请同学们在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基 三、讲授新 知 识 (30mi n ) 法称为位置控制,又称为行程控制或限位控制 图位置开关

自动控制原理 典型系统分析

222010322072023 付珣利自动化01班位置随动系统: 控制系统原理图 (作业一) 1.1系统方块图 1.2控制方案 若电网电压受到波动,ui↑则δu↑u↑n↑uo↑ 所以δu↓u↓n↓从而使n达到稳定。 (作业二) 2.1由原理可知:

Θe (s )=Θi (s )—Θ0(s ) US (s )=K0Θe (s ) Us (s )=Raia(s)+LaSia+Eb (s ) M(s)=C m ia(s) JS 2θ0(S)+fs θ (S)= M(s)-Mc (s) Eb(s)=Kb θ0(S) 2.2系统传递函数 ) ()(0s s i θθ= () ) )((1))((1)(1))((3 2103 210f JS R S L S K C f JS R S L S C K K K K f JS R S L S K C f JS R S L S C K K K K a a b m a a m a a b m a a m +++ ++++++ ++= m b m a a m C K K K K K C f JS R S L S C K K K K 32103210))((++++ 2.3动态结构图 设定参数:f=20N,J=20K ·m 2,a R =20 Ω,La=1H,Ko=40,k1k2k3=100,Cm=1,Kb=0 (因为暂取Kb=0,测速反馈通道相当于没加进)

图.动态结构图 则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105.0)(1(10 ++s s s 闭环传递函数:Ψ(s )=10 )105.0)(1(10 +++s s s 2.4信号流图 (作业三)系统性能 3.1系统响应及动态性能指标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由阶跃响应曲线可得知:系统是稳定的,但震荡次数较多。由闭环主导极点

基于PLC小车自动往返控制2组

项目课题: 基于PLC小车自动往返控制 2015年8月 项目一:基于PLC小车自动往返控制 利用PLC完成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1、按下正转启动按钮→正转接触器线圈得电吸合→电动机正向连续运转→小车右行;小车右行碰到SQ1→小车右行停止,延时1s后小车左行。

2、按下反转启动按钮→反转接触器线圈得电吸合→电动机反向连续运转→小车左行;小车左行碰到SQ2→小车左行停止,延时1s后小车右行。 3、按下停止按钮后,电动机停止运转。 4、SQ3、SQ4为小车运行的左右行极限位开关。 5、控制线路具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完善的保护措施。 6、各小组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设计出PLC的I/O分配表,电气原理图、正确选择安装所需要的电器元件、规范完成线路的安装与配线、正确编制出PLC程序,并下载到PLC内,完成任务运行调试(空载与带载实验)。 一、电动机继电器控制线路 二、PLC基本知识 一、根据控制要求,首先确定I/O的个数,进行I/O的分配。本案例需要8个输入点,2个输出点,如表2-1所示。 二、根据控制要求分析,设计并绘制PLC系统接线原理图,如下图2-1所示。 1.设计电路原理图时,应具备完善的保护功能,PLC外部硬件也具备互锁电路。 2.PLC继电器输出所驱动的负载额定电压一般不超过220V,或设置外部中间继电器。 3.绘制原理图要完整规范。

图2-1 plc系统接线原理图 三、安装与接线 1.材料准备:根据接线原理图,列出需要的所有材料清单,如表2-2所示。 (2)检测元器件的质量好坏。 (3)PLC的选型要合理,在满足要求下尽量减少I/O的点数,以降低硬件的成本。 表2-2 材料清单

常见电动机控制电路图

电机启动常见方法 1、定时自动循环控制电路 说明:(技师一) 1、题图中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容量为,要求电路能定时自动循环正反转 控制;正转维持时间为20秒钟,反转维持时间为40秒钟。 2、按原理图在配电板上配线,要求线路明快、工艺合理、接点牢靠。 3、简述电路工作原理。 注: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时间不得小于15秒,时间调整应从长向短调。 定时自动循环控制电路电路工作原理:合上电源开关QF,按保持按钮SB2,中间继电器KA吸合,KA的自保触点与按钮SB2、KT1、KT2断电延时闭合的动断触点组成的串联电路并联,接通了起动控制电路。按起动按钮SB3,时间继电器KT1得电,其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1闭合,接触器KM1线圈得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正转(正转维持时间为20秒计时开始)。同时KM1动合触点接通了时间继电器KT2,其串联在接触器KM2线圈回路中的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2闭合,由于KM1的互锁触点此时已断开,接触器KM2线圈不能通电。当正转维持时间结束后,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1断开,KM1释放,电动机正转停止。KM1的动断触点闭合,接触器KM2线圈得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开始反转.同时KM1动合触点断开了时间继电器KT2线圈回路(反转维持时间为40秒计时开始)。这时KM2动合触点又接通了KT1线圈,断电延时断开的动合触点KT1闭合,为下次电动机正转作准备。因此时串联在接触器KM1线圈回路中的KM2互锁触点断开,接触器KM1线圈暂时不得电。与按钮SB2串联的KT1、KT2断电延

时闭合的动断触点是保证在电动机自动循环结束后,才能再次起动控制电路。热继电器FR常闭触点,是在电动机过负载或缺相过热时将控制电路自动断开,保护了电动机。 2、顺序控制电路(范例) 顺序控制电路(范例)工作原理:图A:KM2线圈电路由KM1线圈电路起动、停止控制环节之后接出。按下起动按钮SB2,KM1线圈得电吸合并自锁,此时才能控制KM2线圈电路。停止按钮SB3只能控制M2电动机的停转,停止按钮SB1为全停按钮。本电路只有满足M1电动机先起动的条件,才能起动M2电动机。 图B:控制电路由KM1线圈电路和KM2线圈电路单独构成。KM1的动合触点作为一控制条件,串接在KM2线圈电路中,只有KM1线圈得电吸合,其辅组助动合触点闭合,此时才能控制KM2线圈电路。停止按钮SB3只能控制M2电动机的停转,停止按钮SB1为全停按钮。本电路只有满足M1电动机先起动的条件,才能起动M2电动机。

《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教学设计

《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安装、调试、检修》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动机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原理与安装、调试、检修”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包含四个学习任务,分别为:⑴介绍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⑵自动往返控制电路的安装、⑶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调试、⑷自动往返控制电路检修 本学习任务的主要内容是:记住自动往返控制电路工作原理;会安装和调试自动往返控制电路;能用电路工作原理来分析电路故障现象;编写故障检修流程;实际检测并排除电路故障。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2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起、保、停电路的安装;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在教师指导下,能对简单控制电路进行检测与维修。 该班学生上课不太认真,逻辑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应急能力和

合作能力相对较差。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能说出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2、会正确安装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3、根据故障现象,能运用专业化语言描述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 4、会制定故障诊断与排除故障的流程。 5、会检测与维修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6、通过该任务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四、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1、重点 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中各电器元件的作用,会安装并调试电路。 2、化解方法 老师详讲,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老师示范操作、学生实际安装电路。 五、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1.难点 安装电路,故障分析与检修步骤的制定,实际检修电路。 2.化解方法 老师现场分析并示范检修故障,学生小组合作、查阅资料、实际检修电路,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大门自动控制系统

目录 1.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3) 1.1设计任务 (3) 1.2设计要求 (3) 2.概述 (4) 2.1国内外发展现状 (4) 2.2研究的实际意义 (5) 3.硬件设计 (6) 3.1硬件设计思想 (6) 3.2硬件介绍 (6) 3.2.1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发展概述 (6) 3.2.2PLC调试步骤 (9) 3.2.3行程开关(限位开关)的工作原理 (10) 4.设计思想 (12) 4.1硬件设计思想 (12) 4.1.1主电路 (12) 4.1.2控制电路 (13) 4.2软件设计思想 (15) 4.2.1程序流程图 (15) 4.2.2输入/输出地址分配 (17) 4.2.3T形图 (17) 5.使用说明 (22) 6.设计总结 (23)

6.1 设计感想 (23) 6.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4) 参考文献 (25)

大门自动控制系统 1.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1设计任务 (1)根据控制要求,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以及I/O配置。 (2)根据控制要求,编写控制程序。 (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1.2设计要求 本建筑有四个进出口,南大门为主门(门1)、西门(门2)、北门(门3,门4). (1)正常情况 四门均在早晨6:20开门,晚上22:30关门。 (2)发生突发事件 管理中心发出一个控制信号,将四门立即锁上,发出安防报警的警铃信号。值班人员进行建筑内查看时,由南大门进入,先按手动按钮。报警信号解除后,大门的开启关闭立即按照正常情况处理。发生火灾时,由管理中心发出火警信号,四门立即开启,并发出火灾报警。火灾信号优先于安防信号。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自动门的系统配置及自动门的工作原理 集中控制 集中控制的概念,包括集中监视自动门运行状态和集中操作多个自 动门两层含义,集中监视自动门开门关门状态可以通过位置信号输 出电路来实现,可以采用接触式开关,当门到达一定位置(如开启位置)时,触动开关而给出触点信号。也可以采用感应式信号发生装置,当感应器探测到门处于某一位置时发出信号。在中控室设置相应的 指示灯,就可以显示自动门的状态,而集中操作通常指同时将多个 门打开或锁住,这取决于自动门控制器上有无相应的接线端子。自 动门的系统配置是指根据使用要求而配备的,和自动门控制器相连 的外围辅助控制装置,如开门信号源、门禁系统、安全装置、集中 控制等。必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通过人员的组成,楼宇自控 的系统要求等合理配备辅助控制装置。 当门扇要完成一次开门和关门,其工作流程如下:感应探测器探 测到有人进入时,将脉冲信号传给主控器,主控器判断后通知马 达运行,同时监控马达转数,以便通知马达在一定时候加力和进 入慢行运行。马达得到一定运行电流后做正向运行,将动力传给 同步带,再由同步带将动力传给吊具系统使门扇开启;门扇开启 后由控制器作出判断,如需关门,通知马达作反向运动,关闭门扇。 一、自动控制系统 1. 主控单元及BEDIS 主控制单元系32位微机控制单元,它和接口的BEDIS(双线通 讯控制器)一起保证自动弧形门灵巧而可靠地进行人--机对话,充 分展示出智能型自动弧形门的魅力。

2. 驱动单元 弧形门主传动采用模块驱动电路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注入高科技的驱动单元具有优异的运行和控制特性,其功能指标非常高,而且噪音低,运转平稳,免维护。 3. 传感器 移动检测传感器,如:雷达; 存在传感器,如:主动或被动式光电传感器; 4. 任选项--附加控制单元模块(可和主控单元直接接口) 电子锁控制 交流供电电源故障备用电源控制 5. 机械结构 主体结构 自动弧形门主体采用成型铝材的积木式拼装装配结构。成型铝材的技术要求满足VDE0700T.238标准规定。严格的材料标准和施工规范确保自动平滑门结构上对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使之长期可靠地运行。 二、BEDIS控制器 BEDIS是和主控制器总线直接接口的双线数据通讯专用远程控制器,小巧精美、安装快捷、使用方便,可在50米范围内实现:功能转换 运行参数的整定 功能状态的选择 故障自诊断显示 1. 控制功能 自动门诸可供选者的通道状态已被主控制器程序化,可用BEDIS 极其方便地进行功能转换。下述功能用户可任意选定:手动--动门翼静止时,可以用手推动; 常开--动门翼打开,并保持在打开位置;

自动控制系统案例分析

北京联合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项目)名称:过程控制 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 班级:0910030201 学号:2009100302119 姓名:张松成绩:

2012年11月14日 实验一交通灯控制 一、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基本指令,根据控制要求,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调试方法,掌握交通灯控制的多种编程方法,掌握顺序控制设计技巧。 二、实验说明 信号灯受一个启动开关控制,当启动开关接通时,信号灯系统开始工作,按以下规律显示:按先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的顺序。南北红灯亮维持25秒,在南北红灯亮的同时东西绿灯也亮,并维持20秒;到20秒时,东西绿灯闪亮,闪亮3秒后熄灭。在东西绿灯熄灭时,东西黄灯亮,并维持2秒。到2秒时,东西黄灯熄灭,东西红灯亮,同时,南北红灯熄灭,绿灯亮。东西红灯亮维持25秒,南北绿灯亮维持20秒,然后闪亮3秒后熄灭。同时南北黄灯亮,维持2秒后熄灭,这时南北红灯亮,东西绿灯亮……如此循环,周而复始。如图1、图2所示。 图 1

图 2 三、实验步骤 1.输入输出接线 输入SD 输出R Y G 输出R Y G I0.4 东西Q0.1 Q0.3 Q0.2 南北Q0.0 Q0.5 Q0.4 2.编制程序,打开主机电源编辑程序并将程序下载到主机中。 3.启动并运行程序观察实验现象。 四、参考程序 方法1:顺序功能图法 设计思路:采用中间继电器的方法设计程序。这个设计是典型的起保停电路。

方法2:移位寄存器指令实现顺序控制 移位寄存器位(SHRB)指令将DATA数值移入移位寄存器。S_BIT指定移位寄存器的最低位。N指定移位寄存器的长度和移位方向(移位加=N,移位减=-N)。SHRB指令移出的每个位被放置在溢出内存位(SM1.1)中。该指令由最低位(S_BIT)和由长度(N)指定的位数定义。

自动门控制装置PLC梯形图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试

题 试 机电系统课程设计 目:自动门控制装置 PLC 梯形图控制程序的设计与调 学 班 院: 级: 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机械 112 班 指导老师: 成 绩: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自动门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自动门 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它的控制装置,早期的自动门控制系统采用继电器逻辑控制,造成安装烦琐、体积大、不稳定、不易维修等缺点,已逐渐被淘汰。目前自 动门及自动化行业最稳定的控制装置是可编程控制器(PLC),PLC是一种专门 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 能力强,功能完善,适用性强,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等优点。因此运用PLC 控制自动门具有较高的可 靠性,维护方便。 2、总体方案的设计 本自动门控制系统是利用PLC为核心来控制,其电路结构简单,单元电路 分别通过原理图设计、由梯形图语言设计完成,利用试验室所提供的条件来模 拟和验证程序,并利用指示灯实现系统功能,非常适用于日常生活控制场合。 自动门控制装置由门内光电探测开关K1、门外光电探测开关K2、开门到位 限位开关K3、关门到限位开关K4、开门执行机构KM1(使直流电动机正转)、关门执行机构KM2(使直流电动机反转)等部件组成。光电探测开关为检测到 人或物体时为ON,否则OFF,具体的控制要求如下: (1)、当有人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通过光电检测开关K1或K2时,开门执 行机构KM1动作,电动机正转,到达开门限位开关K3位置时,电机停止运行。 (2)、自动门在开门位置停留8s后,自动进入关门过程,关门执行机构 KM2 被起动,电动机反转,当门移动到关门限位开关K4位置时,电机停止运 行。 (3)、在关门过程中,当有人员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通过光电检测开关K2 或K1 时,应立即停止关门,并自动进入开门程序。 (4)、在门打开后的8s等待时间内,若有人员由外至内或由内至外通过光 电检测开关K2或K1 时,必须重新开始等待8s后,再自动进入关门过程,以 保证人员安全通过。 (5)、开门与关门不可同时进行。

高二物理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

高二物理逻辑电路与自 动控制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第四章第四节逻辑电路与自动控制【教学目的】 1、认识与、或、非门电路的逻辑符号,知道它们的逻辑真值关系; 2、能对与门、或门、非门电路进行简单的应用.由这三种基本门电路组成的复合门电路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数控车床、全自动洗衣机的程序控制等方面 【教学重点】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教学难点】 理解逻辑关系的涵义以及动手操作验证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教学媒体】 【教学安排】 【新课导入】 新课引入:让学生列举我们家庭生活中有哪些数字设备 提出问题:这些数字设备是如何工作的它们是如何记录信号和传输信号的我们就像生活在数字化技术的“海洋”里,越来越多的数字电子设备正在走进我们的千家万户,那么什么是数字化技术有什么优点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字信号技术的基础电路——门电路。 首先说明:在计算机中用二进制数“0”和“1”表示假和真可以使计算速度加快。 而在门电路中也用0和1表示条件不成立或成立。 【新课内容】 1.与门电路

实物投影课本实验一——如右图: 请同学们观察与思考下列问题: (1)只有S1闭合,灯泡亮吗 (2)只有S2闭合,灯泡亮吗 (3)什么时候灯泡才亮 (4)假设开关闭合,逻辑“真”,用“1”表示,反之“假”用“0”表示;同理灯 泡亮,用“1”,灯泡灭,用“0”,完成课本的真值表.如右图所示。 教师:与门的输出输入看起来象数学的什么运算 ——乘法 教师:对,与门的“与”在逻辑上就是共同的意思,即当全部条件共同具备时,才能产生一定的结果。 与门符号如右。 论书本利用二极管实现与门功能的电路图。体会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在这里所 起的作用。 2. 或门电路 实物投影课本实验二—右图: 请同学们观察与思考下列问题: (1)只有S1闭合,灯泡亮吗 (2)只有S2闭合,灯泡亮吗 (3)S1、S2同时闭合,灯泡亮吗 输入 输出 A (S1) B (S2) Z (Q ) 0 0 0 1 1 0 1 1 输入 输出 A B Z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黑龙江科技大学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第一章系统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原理框图 1.1 结构与调速原理 直流电机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其间有一定的气隙。其构造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一个带换向器的电枢。直流电机的定子由机座、主磁极、换向磁极、前后端盖和刷架等部件组成。其中主磁极是产生直流电机气隙磁场的主要部件,由永磁体或带有直流励磁绕组的叠片铁心构成。直流电机的转子则由电枢、换向器(又称整流子)和转轴等部件构成。其中电枢由电枢铁心和电枢绕组两部分组成。电枢铁心由硅钢片叠成,在其外圆处均匀分布着齿槽,电枢绕组则嵌置于这些槽中。换向器是一种机械整流部件。由换向片叠成圆筒形后,以金属夹件或塑料成型为一个整体。各换向片间互相绝缘。换向器质量对运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 直流电机斩波调速原理是利用可控硅整流调压来达直流电机调速的目的,利用交流电相位延迟一定时间发出触发信号使可控硅导通即为斩波,斩波后的交流电经电机滤波后其平均电压随斩波相位变化而变化。为了达到控制直流电机目的,在控制回路加入了速度、电压、电流反馈环路和PID调节器来防止电机由于负载变化而引起的波动和对电机速度、电压、电流超常保护。

第二章主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2.1 主电路的各个部分电路 主电路主要环节是:整流电路、斩波电路。 图2-1 调速系统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组成如图2-1所示,由主电路、控制及保护电路、信号检测电路三大部分组成。二极管整流桥把输入的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电阻R1为起动限流电阻,C1为滤波电容。可逆PWM变换器主电路系采用MOSFET所构成的H型结构形式,它是由四个功率IGBT管(VT1、VT2、VT3、VT4)和四个续流二极管(VD1、VD2、VD3、VD4)组成的双极式PWM可逆变换器,根据脉冲占空比的不同,在直流电机M上可得到正或负的直流电压。 2.1.1 整流电路 晶体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整流电路。这种电路,只要增加两只二极管口连接成"桥"式结构,便具有全波整流电路的优点,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它的缺点。

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必考题

1、何谓“并列操作”? 答:电力系统中的负荷随机变化,为保证电能质量,并满足安全和经济运行的要求,需经常将发电机投入和退出运行,把一台待投入系统的空载发电机经过必要的调节,在满足并列运行的条件下经开关操作与系统并列,这样的操作过程称为并列操作。 2、同步发电机组并列时遵循什么原则? 答:⑴ 并列断路器合闸时,冲击电流应尽可能小,其瞬时最大值一般不超过1~2倍的额定电流;⑵ 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应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状态,其暂态过程要短,以减小对电力系统的扰动。 3、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并列的理想条件是什么?实际条件是什么? 答:理想条件:频率相等,电压幅值相等,相角差为零。 实际条件:① 频率差不应超过额定频率的±0.2%~±0.5%;② 电压差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5%~±10%;③ 在断路器合闸瞬间,待并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的相位差应接近零,误差不应大于10°。 4、什么是准同期并列?什么是自同期并列? 答:准同期并列:发电机在并列合闸前已加励磁,当发电机电压的幅值、频率、相位分别与并列点系统侧电压的幅值、频率、相位接近相等时,将发电机断路器合闸,完成并列操作。 自同期并列:将未加励磁、接近同步转速的发电机投入系统,随后给发电机加上励磁,在原动转矩、同步力矩作用下将发电机拉入同步,完成并列操作。 5、什么是滑差、滑差频率、滑差周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滑差:并列断路器两侧发电机电压角频率与系统电压角频率之差,用s ω表示;滑差频率:并列断路器两侧发电机电压频率与系统电压频率之差,用s f 表示; 滑差周期:并列断路器两侧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之间相角差变化360°所用的时间,用s T 表示。关系:s s f ?=πω2 s s s f T π21== 6、在自动准同期并列过程中,⑴ 滑差角频率为常数,⑵ 滑差角频率等速变化,⑶ 滑差角频率的一阶导数等加速变化,分别代表并列过程中的什么现象? 答:⑴ 滑差角频率为常数,表示电网和待并机组的频率稳定;⑵ 滑差角频率等速变化,表示待并机组按恒定加速度升速,发电机频率与电网频率逐渐接近;⑶ 滑差角频率的一阶导数等加速变化,说明待并机组的转速尚未稳定,还在升速(或减速)之中。 7、什么是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并列?有什么特点?适用什么场合? 答: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并列是频率差、电压差和相角差都在允许的范围内时进行合闸的过程。其特点是并列时冲击电流小,不会引起系统电压降低;但并列操作过程中需要对发电机电压、频率进行调整,并列时间较长且操作复杂。 适用场合:由于准同步并列冲击电流小,不会引起系统电压降低,所以适用于正常情况下发电机的并列,是发电机的主要并列方式。但因为并列时间较长且操作复杂,故不适用紧急情况的发电机并列。 8、同步发电机自动准同期并列时,不满足并列条件会产生什么后果?为什么? 答:发电机准同期并列时,如果不满足并列条件,将产生冲击电流,并引起发电机振荡,严重时,冲击电流产生的电动力会损坏发电机,振荡使发电机失步,甚

自动门PLC控制系统设计(DOC)

— 学号: } 课程设计 题目自动门PLC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 : 27日 目录 摘要 (2) 一、自动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 1、自动门的功能需求分析 (2) 2、自动门的控制任务及要求 (2) 3、自动门控制系统构成 (3) . (1)PLC概述 (3) (2)构成 (4) 二、PLC和主要电气元件的选择 (5) 1、PLC 的选择 (5) 2、驱动装置的选择 (5) 3、感应器的选择 (5) 4、单相交流电机的选择 (5) 5、传动装置、限位开关 (6) @ 三、PLC的I/O分配和接线图设计 (6) 1、自动门控制系统I/0地址分配表 (6) 2、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7) 四、控制流程图设计 (8) 五、PLC程序设计 (9) 1、工作过程分析 (9) 2、梯形图程序 (9) 六、程序调试 (10) ) 七、设计总结 (11) 1、心得体会 (11) 2、任务分配 (11) 八、参考文献: (12) 附录1:自动门PLC控制系统梯形图程序 (12) 附录2:自动门PLC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原器件明细表 (13) )

摘要 本文是关于自动门控制系统的设计,自动门系统主要由可编程控制器(PLC)、感应器件、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组成。主要工作原理是感应器件将检测到的人体或物体信号传送到PLC,PLC再综合收到的自动门状态信号作出判断,而后发出控制信号,使驱动装置运行,在通过传动装置带动门的动作 { 关键词:自动门、PLC、感应器件、驱动装置 一、自动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自动门的功能需求分析 本设计产品主要用在公共场合,因此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据公共场所(商场、银行等)的具体要求本自动门至少应具有如下功能: (1)开门和关门控制应有手动和自动方式 为了便于维护,自动门应具有手动和自动方式。当信号采集装置检测到有人接近门口且门未打开或者检测到已无人接近门口且门未关闭,PLC 动作输出信号开控制点动机正转或者反转来开门或者关门。 · (2)紧急停止 当门的闭合或者打开时出现意外情况,可以紧急停止。 2.自动门的控制的任务及要求 1.自动门控制装置的硬件组成:

自动门控制开题报告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自动门电气控制电路设计 系部: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电气自动化 班级:电气10.2班 学生姓名:王嫣 学号: 指导老师:陈岩 日期:2012.9.16

(本报告一式三份,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存系上,一份存学生设计档案袋)

争。其结果是众多厂家一味地比拼价格,导致利润微薄。同时,由于价格过低,也使产品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受到限制。 (二)自动控制发展趋势 自动门是门的一种,指可以将人接近门的动作或将某种入门授权识别为开门信号的控制单元。通过驱动系统将门开启,在人离开后再将门自动关闭,并对开启和关闭的过程实现控制的系统。 自动门起源于20世纪30到4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军事仓库、重要工厂为的是防火、防弹及开门方便。20世纪50年代后,自动门应用日渐广泛形成批量生产。许多大型银行、宾馆、酒店、大厦为提高档次和服务水平,为了与高层次的建筑相匹配,竞相采用自动门,促进了自动门的迅速发扎。真正较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时70年代以后的事。目前自动门的主要生产国是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自动门开始在建筑物上使用,是在二十世纪年以后。二十年代后期,美国的超级市场的开放,自动门开始被使用,受此影响。世界第一自动门品牌多玛在1945年开发出油压式、空气式自动门,新建大楼的正门也开始使用了。到了1962年,电气式己开始出现,之后伴随着城市的建设。自动门技术的领域每年都在增加。当初,用供给建筑物用电源进行电动机的速度控制很难,只好进行油压、空压速度控制,转换但因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然而伴随着电气控制的技术发展,现在电气控制技术已经成熟,直接控制电动机的电气式自动门逐渐成为主流。例如,各种用可识别控制的自动专用门,感应自动门(红外感应,微波感应,触摸感应,脚踏感应)、刷卡自动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