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新城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

东京新城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
东京新城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

东京新城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

谭 瑜 叶霞飞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804,上海 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

摘 要 针对东京的三个典型新城,从联系各新城轨道交通的建设主体、建设时序、与土地开发结合的方式、与市区轨道交通衔接方式及票价政策等角度,对比分析了轨道交通在各新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总结出几点经验和教训:新城发展需要快速轨道交通的支持;新城的土地开发要注意与轨道交通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新城轨道交通线路应尽量与市区轨道交通实现有效衔接;轨道交通的票价要考虑到新城居民的承受能力等。

关键词 东京新城;轨道交通建设时序;直通;票价中图分类号 T U 984.17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 轨道交通土地利用的互动分析研究(2006BAG02B02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Towns and Rail Transit C onstruction in Tokyo T an Y u,Y e X iaf ei

Inform ative abstract In o rder to pr om ote the dev elopment of new to wns in Sha ng hai and Beijing ,the plan a nd constr uc tio n of r ail transit has bee n acce ler ated.Ho we ver ,mature ex periences ar e still needed in the joint dev elopment of ra il transit and ne w to wns.In this pa pe r,three typica l ne w to wns in T oky o D en !en T o shi T am a,T am a Ne w T ow n

and

Chiba

N ew

T ow n ar e

ana lyze d.

T he

de velopment pr ocess o f the thr ee t ow ns and the r ail transit are elaber ated o n fr om the a spects o f the co ntr acto r,the constr uc tio n per iod o f r ail tr ansit and its co mbina tio n w ith land deve lo pm ent.A co mpara tiv e analysis is made f or the diff er ent func tio ns o f r ail tr ansit in the se new to wns.Th is pa pe r ar gues tha t the develo pme nt of new to wns is hard t o pa rt fr om r ail tr ansit,and the co nstr uction of r ail transit should co oper ate w ith land use in te rms of time and spa ce;the f ar e o f ra il tr ansit in new tow ns should put the aff o rdability o f the re sidents int o full considera tio n.T he Japane se ex pe riences ar e helpf ul fo r the dev elo pment o f ne w to wns and r ail tr ansit constructio n in China.

Key wo rds new town of Tokyo ;constr uction time;through

operatio n;fare

First author !s address D epar tment o f T r aff ic Engineer ing,T o ngji U niver sit y,201804,Shang hai,China

我国许多大城市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中心区人口的聚集强度不断加大,城市用地向郊区无序蔓延,给城市环境、交通和管理等带来了很多问

题。建设新城成为国内不少大城市疏散中心区人口的主要举措,如北京市规划了通州、顺义等11座新城,上海市也规划了宝山、嘉定等11座新城。

北京、上海的新城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

始规划,但由于它们离市中心较远,且没有强有力的交通支撑,所以迟迟没有形成。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成,使闵行新城从落后的农村迅速转变为上海发展最快的地区,而北京八通线的开通使通州新城的发展十分成功。闵行、通州的发展速度之快使人们强烈地意识到轨道交通对大规模新城开发的重要性。近年来,上海、北京为促进新城发展,已经加快了规划及建设联系新城与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的速度。但是国内目前还比较缺乏这类轨道交通的建设时序、与新城土地开发配合、与市内交通的换乘方式及票价政策等方面的成熟经验。通过研究东京新城与轨道交通的关系,能给我国新城开发和相关轨道交通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1 东京三个典型新城的发展概况

东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开始着手建设郊区新城。其目的主要是解决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住房紧缺等问题,因此新城的功能定位主要是提供住宅及相关的生活设施。由此产生的新城与东京都心之间大规模、长距离的通勤通学等出行则通过提供私营轨道交通来解决。本文主要研究其中三个典型新城。

由表1、图1所示的基本情况可看出,三个新城到东京市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0~30km ,规划人口

第3期

百家论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 为15~40万人,服务于新城的轨道交通在新城开业

的同时或推后几年开通。他们的开发效果差异很

大:多摩田园都市在任何时期发展速度都最快,20

年就基本完成了规划目标;而多摩新城和千叶新城

入住率不足规划的一半。

表1 东京三个典型新城的基本情况

新城名到都心距离/k m规划面积/km2[1]规划人口/万人开业年份

轨道交通

开通年份

新城开业20年入住率

(实际人口/规划人口)/%

多摩田园都市15~3531.642.01966196695.0多摩新城25~3529.834.21971197441.3

千叶新城25~4519.315.31979197949.

8

图1 东京三个典型新城的人口变化

1.1 多摩田园都市概况

多摩田园都市位于东京市西南部(见图2)。它

由东京急行电铁公司开发,于1953年规划,是东京

最早的新城。东急公司准确预计到在当时东京市区

人口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在郊区提供良好的居住环

境,并辅以快速轨道交通能吸引大量人口居住,于是

提出建设田园都市的构想。这个构想的成功实现对

其后东京郊区的开发模式有深远影响。

多摩田园都市是东京最成功的新城,经过21年

就达到规划人口;2006年其居住人口已达到了57.7

万,开发面积为50km2,远远超出了原来的规划目

标,人口密度约为11500人/km2。连接新城与市中

心的东急田园都市轨道交通线有力地支持了新城发

展,它是新城居民通勤通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在

新城范围内的各车站日均乘降总人数已超过100

万[2](2006年),相当于新城居住人口的1.7倍。田

园都市线已成为东京最繁忙,运营效益最好的郊区

轨道交通线路之一。另外,新城还连接了JR东横

滨线和横滨市营地铁线,方便了新城与东京西北部

及横滨的联系。

图2 多摩田园都市

1.2 多摩新城概况

多摩新城位于东京市西部,是政府投资建设的

规模最大的新城。其人口发展较为缓慢,新城开业

后20年入住率仅达到41.3%,30年时也仅达到

55.3%;近几年人口基本没有变化甚至在减少,人口

密度约为6700人/km2。

多摩新城内有两条轨道交通线京王相模原

线、小田急多摩线,通往东面的东京市区。它们在多

摩新城居民来往市中心的出行中的使用率较高。新

城内9个车站日均乘降人数达29.6万人(2004

年)[3],约为新城居住人口的1.5倍。另有一条多摩

都市独轨线路通往新城北面的北立川,为新城内南北

向客流服务。3条轨道交通汇聚于作为新城中心的

多摩中心车站。

1.3 千叶新城概况

千叶新城位于东京市东北部,是发展得最晚的

新城之一。它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初规划

到2014年达29.1万人,实际在新城建成后5年内

迁入人数还不足2万人,仅为多摩田园都市同时期

增长人数的1/4;为此新城不得不多次变更规划目

标,大幅缩减建设规模(见表2)。新城内仅有一条通往东京市区的轨道交通线 北总线,它的使用率较低。

表2 千叶新城规划变更

时间规划面积/km 2

规划人口/万人

1966年5月29.134.01986年12月19.317.61993年1月

19.3

19.4*

2004年3月19.315.3

注:1988年以后千叶新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因此1993年增加了

规划人口。

2 东京新城与轨道交通的关系

以下将结合上述三个新城的相关经验与教训,从建设主体、建设时序、与土地开发结合、票价及与市区轨道交通直通方式等方面,对比分析轨道交通在新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1 建设主体

多摩田园都市的成功得益于东京急行电铁公司同时作为新城与田园都市线的开发主体,能够从兼顾多摩田园都市与田园都市线的投资效益出发,保证两者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及运营中的协调配合。

多摩新城的开发主体较多,包括住宅都市整备公团(现在的都市再生机构)、东京都及东京都住宅供给公社。它们与轨道交通建设主体 京王电铁公司、小田急电铁公司的关联性不大,很难保证轨道交通在时间或空间上配合土地开发,从而影响到新城开发的效率。新城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的整合性不好是造成多摩新城发展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千叶新城的开发主体是其所在的千叶县企业厅

和住宅都市整备公团。为配合新城开发建设的连接新城与东京市区的北总铁道,是由京成电铁(出资比例约为50%)、千叶县、住宅都市整备公团等机构共同出资。新城与轨道交通的投资主体有关联性,保证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的配合。2.2 建设时序

多摩田园都市成功的关键在于新城开发与轨道交通一体化程度很高。新城住宅不是单独开发,而是与田园都市线同步建设、同步开通的。田园都市线在新城开业的同时(1966年6月)先开通了东面梶谷站 长津田站段(13.4km),之后为了配合长津田以西的土地开发进一步扩大,陆续开通西面的车站。到1984年田园都市线才全线开通,带动后期发展的西面町田市和大和市沿线人口迅速增加。这种同步实施的方式使多摩田园都市开发的住宅一开始就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新城人口增长迅速;而大量居民使用轨道交通又提高了田园都市线的运营效率,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多摩新城的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基本不是同步实施的。新城开业后3年才开通轨道交通(小田急多摩线1974年6月开通,京王相模原线1974年10月开通)。在此之前,从新城到市区的唯一交通方式就是乘公共汽车到北面京王线圣绩樱丘站换乘京王线,居民出行极为不便。轨道交通开通后,新城可达性上升。以最早入住的取访、永山地区为例,其通过公共汽车到达最近的轨道交通车站的时间由之前的20~40min 缩短为10min 左右,新城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加快。之后多摩新城许多地块的开发落

成也往往比临近轨道交通车站的开通提前或落

图3 多摩新城轨道交通开通与沿线土地开发的关系

第3期

百家论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

后若干年(见图3[4])。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之

间的相对无序性导致两者无法相互支持,开发效益

都受到损害。

联络千叶新城与中心区的北总线各段的开通时

间紧密配合了沿线住宅地块的开发(见图4),其在新

城建成的同时开通了西面3个车站,以支持沿线开

发。但后来新城开发没有按规划实施,不仅推迟了开

发进程还大幅缩减开发规模,导致北总线的乘车人数

远远低于预测值,经营亏损严重。为收回高额建设成

本及运营成本,北总线设定了相当于JR等其他铁道

线路2倍以上的高额票价,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

票价负担,更进一步恶化了新城的发展。北总线原预

计开业后10年乘车总人数突破5亿,而实际到了

2007年2月才实现,足足推迟了18年。

图4 千叶新城

2.3 与新城土地开发结合

多摩田园都市主要沿东急田园都市线的梶谷

站中央林间站约20km轴线发展。由于郊区

新城内轨道交通都是地面线路,会产生噪声及震动,

田园都市线车站周围主要开发商业、办公、学校等功

能用地,并建设绿地、公园,在一定范围开始提供集

合式的高密度住宅,使更多居民能够方便到达轨道

交通车站。另外,在主要车站周围开发大型购物中

心、综合商业设施等,以方便并丰富居民的生活。田

园都市线平均站间距1.2km,车站服务范围覆盖很

广,有力地支持了多摩田园都市的高密度开发。

由于多摩新城处于丘陵地带,地形限制其只能

在山谷间的狭长地带(东西14km,南北1~3km)

展开。新城以京王相模原线为依托,形成东西向的

发展主轴。相模原线在新城内设6个车站,平均间

距2.5km。车站布置在新城中西部南北边界中间,

尽量使车站吸引范围覆盖更广。但东面若叶台站、

稻城站位于新城边界边缘,不利于其周边住宅开发。

小田急多摩线在新城中心区与相模原线几乎平行通

过。因此多摩新城开发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轨道交

通车站周围。但由于地形等原因,其中部分车站,如

京王堀之内站也只能在轨道交通一侧发展,使部分

住宅区到车站距离较远,不利于居民出行。

千叶新城也比较注意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车站

的配合。新城围绕北总铁路的6个车站分成6个地

区发展;而各地区又围绕车站进行圈层式发展,中间

车站圈布置商业等设施,然后是集合式住宅,再往外

是独立式住宅、教育设施、绿地等,可方便许多居民

快速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但是北总线在新城内的车

站平均间距较大,约为3.3km,不利于居民使用轨

道交通。

2.4 票价

在票价方面,东急田园都市线给中长距离的乘

客提供便宜的票价,成为新城发展的另一大优势。

东京新城到市区的距离大约在20~30km。在这个

乘车距离上,东急电铁的票价明显低于东京区其它

的私铁(见图5[5])。2005年起田园都市线还取消了

新线加价,使新城居民可大大节约在出行上的开支。

这也是许多人选择多摩田园都市的重要原因。

图5 乘车距离为25km的通勤定期票的票价变化

(以JR线1981年票价为基准)

由图5还能看到,多摩新城的小田急线和京王线的票价在郊区铁道中属中等水平。京王线在1997年还主动降低票价以吸引客流,小田急多摩线于2005年取消新线加价,有利于新城的发展。

北总铁道的票价高在东京是出了名的。在新城发展过程中,北总线为减少因客流少带来的亏损,多次增加票价。其单程票是其它铁道的2~3倍(见表3[2]),而定期票的折扣率也比其它铁道要少。这就加大了在千叶新城居住的成本,使不少人不愿意到千叶新城来居住,新城发展受到抑制;北总线使用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形成了恶性循环,是新城发展的大难题。北总线的使用者除通勤通学人员外,其它居民很少使用。其车站日均乘降量平均到每个居民还不足0.8次,利用率仅为其它两个新城的一半左右。这说明其票价已超出居民对轨道交通这种必要交通工具的负担能力,影响了新城发展。近几年,北总线的高票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关注,政府对其票价上涨进行了一些限制。另外,北总线自身的经营状况也开始好转,其票价在今后有下降的可能,它对新城发展的限制作用将会减弱。

表3 三个新城的轨道交通现行单程票价日元

线路名通勤定期

折扣/%

不同乘车距离时的单程票价

16

km

17

km

18

km

19

km

20

km

21

km

22

km

23

km

24

km

25

km

26

km

27

km

28

k m

29

km

30

km

31

k m

32

km

东急田园都市37.6240260290320小田急多摩线43.1240270300330360

京王相模原线37.427029**********北总线<30630680730760790820

2.5 与市区地铁的直通

田园都市线1979年8月就实现了与新玉川线、营团地下铁半藏门线的全面直通。此前,田园都市线是与东急大井町线相连,但随着多摩田园都市人口日益增加,田园都市线越加拥挤。为了增强输送能力以满足新城日益增加的出行需求,田园都市线新建了于1977年开通的由二子玉川园站到涉谷站的新玉川线。新的田园都市线直接通往涉谷副中心,使新城与市中心联系更直接、距离更近,且它与半藏门线的直通路段可一直到达半藏门线另一端终点站押上站。这就减少了到市区的乘客的换乘次数,大大节约了旅行时间,给新城居民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新城在直通后发展速度更快了。

1980年多摩新城的京王相模原线通过京王线也实现了与都营新宿线的直通运营。当时直通区间仅从京王多摩中心站到新宿线的岩本町站,到1991年直通段已从南大沢站贯通到新宿线另一端终点站本八幡站。

千叶新城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是在1991年北总线与京成押上线、都营浅草线实现直通运营前后,说明直通运营对新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北总铁道在开通后12年才实现与市区地铁的直通,比其它两个新城晚了许多,这也是新城前期发展不足的原因。直通前,北总线与新京成线直通至松户,进入市区要先乘至松户站换乘JR常磐线再换乘其他轨道交通,旅行时间长且不方便。北总线京成高砂

新镰谷段建成后就与市区地铁实现直通,节省了居民的旅行时间,给新城发展带来动力。直通后一年新城人口是19791999年平均增加量的1.8倍。

3 启示

通过以上五方面分析轨道交通对新城发展的影响,得到以下启示:

(1)新城发展需要快速轨道交通的支持。解决居民出行问题是影响新城发展的关键。提供连接新城与中心区的轨道交通能满足大规模、中长距离的出行要求,对新城吸引人口起极大的促进作用。

(2)新城土地开发要注意与轨道交通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配合。这样既能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增加新城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土地开发的效率,又为轨道交通带来充足的客流,保证其运营的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3)新城轨道交通线路应该尽量与市区轨道交通实现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快速优势,保证新城居民对中心区有良好的速达性。

(4)轨道交通票价要考虑到新城居民的承受能力。高票价不利于新城发展,也不利于轨道交通自身的发展。(下转第11页)

第3期

百家论坛

即:

m控=#2m m

m2控=m2测距+m2测角 按测距与测角等影响原则:

m2测距=1

2

m2控=2m m

即:

m测角=#1.41m m

在角度检测时,假设边长为200m;m测角= #1.41mm,也即(m / )?S=#1.41mm。则方向中误差m =#1.45%

角度检测限差为:

22?m =#4.1%

即间距为200m的控制点其角度检测限差宜为:

J=#4.1%

取2倍中误差为检测限差,从而有:

a)夹角检测限差为#4.1%;

b)边长检测限差为#2.8mm。

同理可求出,标称精度测角#1%,测距(#1+1?10-6)mm级仪器角度观测6个测回,测角精度可达# 1.32%;距离观测8个测回,精度可达#0.91 mm;测角#0.5%级仪器,角度观测3个测回,测角精度可达#1.15%。这一精度即可满足支座定位测量平面控制检测要求。

3.3 轨道梁精调控制网检测

按照&磁浮工程测量技术要求?规定的布网精度:平面控制网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为#1mm (点间距约为200m)、测角的方向中误差为#0.65%,测距中误差为#1mm。

由于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轨道梁精调控制网点平均间距一般为150m左右,200m的方向中误差换算到150m即为#0.87%,故取2倍中误差作为限差,并且角值是两个方向值之差,则测角限差为22?0.87=#2.46%。

从而有:

a)夹角检测限差为#2.5%;

b)边长检测限差为#2.0mm。

同理可求,测角#0.5%测距(#1+1?10-6) m m级仪器,角度观测6个测回,精度可达#0.83%;距离观测12个测回,测距精度可达#0.74mm。这一精度即可满足轨道梁精调平面控制网检测要求。

由于精密角度测量精度受仪器照准目标的相位差、操作者的照准误差等影响比距离测量时大,因此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检测时,上海岩土勘察院采用外业角度观测6测回,距离观测6测回,角度检测超限则增测3测回的程序进行轨道梁精调平面控制网的角度和距离的检测。

经统计,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轨道梁精调平面控制点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检测值与上海测绘院测量值的较差分布如表1、表2。

表1 角度检测较差统计表

较差区间<#1%#1%~#2%#2%~#2.5%#2.5%以上测站数/个1841676539

百分比/%40.436.714.38.6

表2 距离检测较差统计表

较差区间<#1mm#1mm~#2mm#2mm以上边数/条58923862

百分比/%66.226.87.0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平面加密控制网检测限差指标及检测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2] 武汉测绘学院,同济大学.控制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

社,1986.

[3] 於宗俦,鲁林成.测量平差基础[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3.

[4] 李青岳.工程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2.

[5] 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S].

[6] 国家磁浮交通研究中心.磁浮工程测量技术要求[G].上海:国

家磁浮交通研究中心,2001.

(收稿日期:2008-03-03)

(上接第5页)

参考文献

[1] 陈劲松.新城模式国际大都市发展实证案例[M].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竹田英秋. !時?鉄道#?%&需要供給均衡?()#

関?&考察[D].东京:东京大学,2005.

[3] 王荻,张冠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2):1.

(收稿日期:2008-03-30)

第3期

学术专论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 曹康陶娅 摘要:本文研完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到大正时期的一段发展历程在概述了自1868 至1931 年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后,本文依据规划主体的不同、分三个方面付该时期东京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进行论述、即西方思想的影响、企业家的自发实践和本国之路的探索。最后,总结了明治时期和大正时期日本城市规划的持征及不足。 日本的城市规划历史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古代.中世、近世、近代和现代。1868 年后的近现代又可细分为四个阶段:明治(1868 一1912 ) ;大正至昭和早期(1912 一1931 卜战时(1931 一1945 )战后(1945 一至今)。日本封建时代结束以来的三个天皇政权各因其鲜明的特征而被当世称为”国家主义的明治‘’、”民主主义的大正’‘和”军国主义的昭和”。从年号上看.大正时期是从1912 年到1926 年但日本史学家公认的”大正民主”时期是从日俄战争结束开始到1931 年满洲事变为止(Sorensen , 2002 : 86 )。本文选取了日本近代城市规划草创时期的典型城市―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时期(1868 一1931 )的东京―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城市规划;东京:明治;大正 l 政治、经济、社会背景 l . 1 社会变迁―从明治到大正 日本明治时期(1868 一1912 )是日本近代历史的开始也是日本脱离封建社会,步入发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明治政府成立后即开始推行富国强兵、脱亚入欧的国策,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等领域进行近代化、西方化的普及(万峰,1981 )。新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包括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依田惠家,2004 ; 213 一223 ) .为日本成为现代强国奠定了基础。 大正年间<1912 一1926 )爆发了各种社会运动及普选运动.不少政治立场各异的社会政治团体成立推动了1925 年普选法的颁布。普选法废止了在选举权、被选举权方面对财产额的限制凡年满25 周岁及以上的所有男性公民皆有选举权。内阁则由控制下议院的政党控制(1930 年代后由军方控制)。普选法及较为民主的内阁使大正被冠以‘民主主义‘’之衔。一战以后日本摆脱了日俄战争以来的经济萧条实现了大跨度发展。由于未实际参战,反而向参战国贩卖军需品日本大发战争财。不仅消解了经济危机.生产力大幅提升、重化工业得到发展还打入了国外市场。大正时期是日本大规模工业化的时期,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地区成为工业集聚的区域,沿东京湾发展出来50km 长的东京一横滨工业带东京城市内部和西边的市郊地带也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批小工厂。大正时代也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进一步扩大。 明治时期日本政府虽然也日益意识到工业的重要性.但仍遵循封建社会以来的统.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日本国策的转向是在大正时期:由于自大正起工业产值超出农业资本主义得到空前发展:并且一战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积月累造成了无法忽视的城市问题这两点原因促使政府(以内务省为代表)将工作重心从

目前国内外地铁现状

国内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7座城市都建造了地铁,线路总长度超过了7000公里。东京地铁近2000公里,年运量在100亿人次以上。伦敦市内地铁共有9条线,总长408公里。巴黎轨道交通承担了公共交通70%的运量,地铁有15条线,共199公里。纽约市区地铁线共有27条,长443公里。莫斯科拥有一个跨及全市的立体交叉地铁网,总长243公里,140多个车站,由一条环线和8条放射线组成,日运量高达800多万人次,居世界之首。 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居民出行和物资交流的高度频繁,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伴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地铁这种动力大、不占用地面空间的交通运输设施,正在大中城市建设中悄然兴起,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就推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逐步发展地铁交通的政策。随后在80年代末,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再次明确其在基本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地铁交通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污染少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新世纪开始, 国家首次把“发展地铁交通”列入国民经济“十五”计划发展纲要, 并作为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国内地铁建设以大城市与省会城市为主。目前, 我国已经拥有地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大连、武汉、南京、香港和台北这10个城市, 它们多为直辖市、省会城市, 其中北京, 上海, 广州和香港的通车里程已超过 100 km。 正在建设或已获得批复建设地铁的城市还有23 个, 分别是重庆、成都、苏州、杭州、无锡、宁波、沈阳、哈尔滨、乌鲁木齐、西安、郑州、南昌、长沙、合肥、青岛、福州、泉州、东莞、广佛线、贵阳、昆明、南宁、澳门。据我国各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规划图显示, 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地铁交通线路89条, 总建设里程为2 500 km,投资规模达99 373亿元。 (一)地铁行业现状 1.行业特点 地铁是地下铁道交通的简称,属于轨道交通行业。地铁是采用在地下挖隧道,运用有轨电力机车牵引的交通方式,除为方便乘客,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进出站口外,一般不占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既不对地面构成环境污染,又可为乘客躲避城市的嘈杂提供良好环境。地铁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其正常运行不受地面道路拥挤的影响,能快捷、安全、舒适地运送旅客。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的主流和方向,其运量大,速度快,干扰小,能耗低,被誉为现代城市的大动脉,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城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紧张状况的最有效的方式。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地铁交通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地铁交通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服务,具有显著的公益性;二是地铁交通基础设施的线路、车站、通信和车辆等,具有资产专用性,一经完成不能他用;三是地铁交通建设成本高,规模大,回收周期长,但地铁网络系统规模的扩大,

读城市发展史有感

城市——起源、发展、蔓延 -----读《城市发展史》有感摘要:因《城市发展史》一书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还揭示了城市发展与各学科领域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所以本文也是从城市的起源、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蔓延这三个方面来浅谈一下我对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的一些见解,而在城市的发展这方面主要从王权、商业、文化等三方面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来讲。 关键词:起源,发展(王权、商业、文化),蔓延 一、前言 城市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又经历了那些过程?有些什么功能?它起什么作用?达到哪些目的? ———《城市发展史》《城市发展史》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史书,是城市科学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著作,它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书的内涵十分广泛和深刻,其论述过程中涉及学科领域数量很多,有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地理、艺术、建筑、城市规划等;他用一种多视角的方法,将城市的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活动与城市规模、结构、形式和设施等的演变结合起来,并揭示了这两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下文就是按照城市的演变过程-----起源、发展、蔓延来写的。 二、城市-----起源 “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我们需要构想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须能包括有机界和个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这是作者芒福德写书的目的。为了使我们对当今世界的城市有足够的认识,作者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古代城市一般开始于一些神圣地点,散居的人群会定期回到这些地点进行祭祀仪典,因而古代城市首先是一些永久性的聚会地点,而当人们逐渐产生出更高级的合作能力时,信息流通和情感交流日趋频繁,城市便不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本报告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网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 调查时间:自2013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中国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野。 中国的地铁始建于1965年。 1965年北京地铁中国最早的地铁线路 1965年7月1日,北京的第一条地铁开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北京在建地铁有4、5、10、奥运支线、机场特铁,2008年长度达200公里。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 198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天津规划地铁系统总长度227公里,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实现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30公里。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送乘客

日本地铁车站里必备的7大设施

日本地铁车站里必备的7大设施 (2009-06-26 10:44:56) 转载▼ 分类:唰唰日本社会 标签: 旅游 日本电通公司总部邀请我去讲演中国经济,我在讲到中国城市的差异时,说到了地铁。我发现北京的地铁和上海的地铁是两道不同的风景。上海坐地铁的,大多是公司小白领,一张报纸盖住半张脸,文斯斯的,偶然也拨弄几下笔记本电脑,证明自己是在外高桥上班的。而北京坐地铁的,大多是外地人。冷不丁地拎着一个破麻袋挤上车,再看看周围,还有拎被子热水瓶的。因为北京人比上海人爱买私家车上班。 话说到东京,东京坐地铁的什么人都有。不仅有上市公司的社长、中央机关的司局长,也有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小学生。上下班高峰期,一节车厢挤进300多人,愣是跟没人似的——听不到说话的声音。 第一次到东京的乡下人是绝对不敢坐地铁的,因为整个东京有13条地铁线,外加近20条轻轨线,庞大的地上地下交通网络把东京乃至整个首都圈的各个角落都连在了一起。对于习惯于坐小火车的乡下人来说,到了东京才知道什么叫“晕头转向”。 到过好多国家,发现纽约的地铁很乱,上下没有规矩。而北京与上海的地铁很累,转车好像赶集,根本就没有考虑好几条线如何有机就近链接似的。发现东京的地铁还算科学,那一头上去,这一头下来就是另外一条线。譬如“大手町站”,5条地铁线在这里交汇转车,你一点也不累。因为整个地铁车站就像一个大型的商业休闲中心,各种各样的店铺应有尽有,只是它们都被规定在主要通道的外面,不会给行色匆匆的人们堵道。

走进东京的地铁车站,确实有不少在其他国家没能看到过的设施和设备,归纳起来总共有6项。 第一,干净的厕所。 东京的地铁车站里,厕所时必备的。而且厕所有专人打扫,免费提供卫生纸。 第二,站台销售亭。 东京地铁的站台上,都设有销售亭。除出卖报纸、杂志之外,还有饮料、各种口香糖、小糕点、香烟,以及烟灰缸、手绢领带和文具、手机充电器等。凡是一个行程匆忙的人,突然发现身上少了一点什么,在地铁的销售亭里几乎都能够买到。

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浅析

王郁: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浅析【《日本学刊》2007年第5期】 发表时间: 2008-6-23 20:34:00 阅读次数 :413 所属分类:都市研究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浅析作者:王郁 日本学刊2007年第 5 期 内容提要:本文以日本东京为例,在回顾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根据开发主体的类型分析各种轨道交通的开发模式,总结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的主要特点,探讨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转变过程中的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并从财政保证、开发模式与投融资体制、受益者负担制度等方面,总结日本的实践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开发模式 、尸、- 前言 由于具有载客量大、快捷准时、舒适环保、有效利用地上与地下空间等优点,轨道交通已经成为解决现代化大都市交通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国许多大城市已经逐渐步入了以发展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快速交通建设高潮期,地铁、轻轨、城际高速列车等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主要领域。但是,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普遍存在着资金匮乏、建设速度缓慢、商业化经营经验不足等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具有耗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内容复杂等特点的庞大开发项目。首先,资本密集型和高昂的沉没成本决定了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且线路一旦建成就难以变动。其次,自然垄断的特点决定了潜在进入者进入这一市场具有明显的

难度,从而导致市场的竞争性大大降低。再次,由于建设和运营周期较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变化导致的客流量变化以及宏观政策变化等经营风险,投资者难以控制和独自承担。最后,轨道交通所提供的服务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巨大的外部效益,承担着对所有市民的普遍服务义务,在价格、服务对象、成本分担等方面必须体现公共服务项目的公平性,在节约时间成本、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加社会经济福利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正外部效应。正因为以上特点,轨道交通建设的初期,政府需要考虑如何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以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并赋予企业独占经营的地位,对企业进行适当的保护。同时,由于企业面临着巨大风险,需要政府从资金补贴、客流培育、票价制度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而当线路运营开始产生效益之时,政府又需要调整有关政策措施, 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对服务水准、价格等进行严格的监管,激励企业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 东京作为人流和物流高度聚集、经济社会活动多元化的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网络最密集、公交运量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线路总长 约2300公里,车站数量多达500多个, 23个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密度高达约1010 米/平方公里。(注:岡本堯生鉄道整備自治体①役割東京总例 b 、都市問題年12号。)东京发达的轨道交通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首都 圈内数千万人的通勤问题,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城市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使得东京与其周边的其他城市逐渐形成了区域一体化的大型城市圈。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复兴、高速增长、泡沫经济崩溃和长期经济衰退等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周期,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对于思考我国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投融资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对策,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体制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是美国着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着,着重从人文科学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内容包括:史前的城市,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诞生,古埃及城市,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从多角度综合地研究了城市发展史,并对今后城市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意见。对学城市规划的我们,无论在理论学习上还是思想都上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城市的演变过程——起源、发展、蔓延 一、城市的起源 “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我们需要构想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能包括有机界和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这正是芒福德编写此书的目的。 “远在活人形成城市之前,死人就先有城市了“。这源于古人类对死去同类的敬重心里,他们需要寻求比实际生活需要更有力的促使古人要寻找一个固定的聚会地点,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连续的聚落。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或抚慰他们的灵魂。所以为什么在去一个大城市的时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陵墓是就可以理解了。而促使城市形成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岩洞,被认为是最早的空间,不仅是居住地也是艺术和礼俗活动发生的地方。而这两种因素的共同协同作用便促使了最初城市的形成。 芒德福说“城市首先是具备磁体功能,而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村落的基础是食物和性,而城市则该是能够:追求一种比生存更高的目的”城市或者说人类聚落的最初雏形期,往往不是源于居住而是源于祭祀活动,而这种活动地点作为一种磁体,就已经把一些非居住着引导此地。如罗马,耶路撒冷等古城仍然是并且继续追求这写原始目的的。总之城市一开始就是外向的,就是能够吸引和容纳陌生人和陌生因素的而不像乡村那种较为固定,内向,并敌对的对待外来事物。 在其论述中认为旧石器时代是一种具备男性性格的,粗糙的,以狩猎为主的具有强攻击型的社会结构,而新时期时代,则是以定居为主以女性的阴柔性格为主的时代,并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而真正的城市起源源于这两种文化的联姻,而城市作为一种包容的有磁性的容器,使城市中生发各种活动,使城市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二、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其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总要受控于一些具体因素的影响,比如王权、商业、文化等,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的物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 王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所谓城市,是指一种新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世界,它不仅带表了当地的人们,还代表了城市的守护神,以及整个井然有序的空间”。而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称王把自己神化使自己统治公共并赢得其信赖成为可能。”从分散的村落经济向高度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因素是国王,或者说是王权制度”。

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发展建议

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相关发展建议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的技术性能,深受市民欢迎,因此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成为我国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城市交通发展能适应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导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此简单的阐释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现状、发展轨道交通的意义以及发展方向。 1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着严峻的交通和环境问题,诸如中心区交通拥堵、空气质量下降、停车场地缺乏等。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污染少、受气候条件影响小等特点,将会大大缩短整个城市空间、时间和地理距离,改变城市用地规划、布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并将大大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城市化的进程。另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对应于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轨道交通系统仅为公共汽车的一种污染较少的交通方式,其减少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从国情出发,基于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及缓解交通压力的考虑. 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必须通过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来改善区域内的交通结构,进一步增强市区的活力。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现有6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南京)拥有和正在建设地铁,4个城市(北京、上海、武汉、重庆)已建设高架轨道交通系统,天津、大连两城市建设了市郊铁路,长春市建设了地面轻轨,上海市建成了高速磁浮系统,北京和广州 正在规划建设直线电机系统。还有石家庄、西安、青岛、成都、武汉等地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或者筹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总体上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前景非常广泛,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由于我们的在城市轨道交通发面的经验较少,时间较短,技术不够成熟。在很多地方暴露出了许多或大或小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去反思,吸取教训!这就需要制定出更完善的发展政策,一下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东京地铁资料梳理

东京轨道交通 1、城市概况与城市规模 东京是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的都市,包含扩张相连之城区的首都圈(东京圈),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巨型都会区,亦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世界级城市。自明治维新以来,东京即是日本的首都所在地至今,同时也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等领域的枢纽中心。东京都下辖23个特别区、27个市、5个町、8个村以及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总面积2155平方公里,人口1301万(截至2010年4月1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东京中心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705人,密度最高的中野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900人。大东京圈是从东京都心向外扩张,半径70km同心圆范围内区域,人口达到3670万,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2010年东京全年GDP为1万6000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是亚洲的经济中心。 图1.1 东京都行政区划图 2、轨道交通线网概况和形态分析 东京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网络是世界上公认的典范,分为地铁、JR(原日本国铁)、私有铁路三个部分。总体呈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化,整体服务范围涵盖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神奈川县和千叶县,见图2.1。

图2.1 东京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日本2006年《城市轨道交通年报》,东京首都圈公共交通每天运送乘客4315万人,其中地铁、JR线、私铁运送人数为3658万人,达到84.8%。 年数据,未统计在内。 东京地铁的基本线网结构为“放射+环”的截射结构,主要功能特点为可以分散城市中心功能。其中,环线为JR山手线,放射线为13条地铁线。东京都市圈轨道交通线网是以地处东京市商业文化中心的东京站、秋叶原和新桥为辐射中心,受其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心区紧邻海湾,整个线网呈扇形布置,主要辐射走廊有东京至横滨、东京至多摩、东京经池袋至北朝霞、秋叶原经上野至大宫、东京至成田、东京至千叶等多条走廊,每条走廊至少2条线路辐射,多则4条线路辐射。见图2.2、图2.3。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制度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制度 2006-04-28 21:14:26 来源:中国路桥网【大中小】评论: 条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制度 提要: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备。日本是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本文介绍了日本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筹措、税制优惠及沿线土地开发方面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这对完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政策和制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根据我国的情况, 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1引言道交通建设的政策和制度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 1日本铁道事业经营形式 当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现代文明面临来自其自身发展的危机时, 轨道交通——这一曾促进工业革命蓬2日本铁道事业主体勃发展的古老交通方式凭借其优越的技术经济特性又成为世界上多数大城市在解决城市交能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选择。世界上有许多城市或地区在这方日本铁道事业法规定铁道事业的建设主体与运营面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本东京便是其中的典型代主体必须分离, 这对铁道的事业化产生重大影响, 也造表。就了日本铁道事业的多种经营形态。从资本所有来看, 东京, 首都交通圈内的面积为6 407 km 2, 人口约铁道事业的经营形式可分为: 民间资本; 民间资本与国2 727 万, 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城市轨道交通发家、地方公共团体; 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三种形式。从法达的大都市之一。到目前为止, 东京已有地铁线路律上的组织分类来看, 可分为根据民法、商法设立的私230. 3km, 年平均客运量为250 000 万人次。在东京交人法人; 根据法律直接设立或根据特别法设立的特殊通圈内, 无论你要去任何地方, 地铁都可以把你安全、法人; 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直接参与三种形式。日本铁正点、迅速、方便地送到目的地。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的道事业者的经营形式如表1 所示: 良好发展得益于其政府相应的鼓励性政策和制度。表1日本铁道事业者的经营形态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 我国的许多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不断加剧, 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 学习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骨干已成为大多城市的共识。可以说,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然而, 目前我国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尚不完备, 借鉴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有利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日本东京的交通规划

东京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信息、金融中心之一。东京位于日本群岛中间,面积2180平方公里左右,拥有人口约1200万。从地理位置看,东京主要包括23个区,以及多摩新区,形成一个行政商务中心区,加上周围许多县,如神奈川、崎玉、千叶,以及最北面的茨城县等构成东京圈。 东京都人口密度与其它大城市相比较显得特别高,整个城市密度达到500人/km2,行政商务中心区密度为13,000人/km2,城市化基本上在半径50公里向四周发展。东京圈要协调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化费很大精力,特别是交通问题。 一、xx问题 近几年来,市中心地区的事务机构过分集中、活动频繁、人口不断增多,交通、住宅、环境、垃圾清除及防灾等问题越来越尖锐。近几年来,土地价格突如其来的上涨,致使中等收入的家庭很难购买市内房屋。因此多数住宅远离市区,市民甚至购买更远离市中心的住房,工作一般却在市中心,造成住宅和工作地点或者学校之间交通上的压力。市中心的商务、社会活动十分集中,人来往返,车辆增多,使原已饱和的交通量急剧增加,由此产生了交通阻塞、环境问题,如由碳氢化合物造成的大气污染。另外, 1995年1月,阪神发生强烈地震,许多公共建筑、城市道路设施和铁路都遭到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但也唤醒了人们要重视保护城市,防止突如其来的灾难。 二、集中在市中心的交通 1、通往市中心的交通量逐渐增加 目前,各项社会活动机构都集中在市中心区,也推动了东京都本身第三产业的发展,交通信息对它们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人口也十分密集,将近有1200万居民,占整个日本国10%人口居住在东京都,每天近360万职工和学生涌入行政商务中心区(618km2),该行政商务中心区内本身居住着800万居民,每天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是东京都的一大特征,因此,道路和铁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交通线。

上海与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对比

上海与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对比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现状 上海轨道交通开始于1989年,上海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于1995年4月10号开通,运营时间已经超过12年。12年间,上海轨道交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运营线路从开通之初的1条发展到2007年的8条。 从1995年到2005年运营线路已达到4条线,2005年底到5条线路,运营里里程从开通之初的16.365千米达到112千米,日均客流承载量也由开通之初的24万人次,提高到2005年的160万人次。2005念得运营线路长达77千米,计57座车站,“五一”期间,最大日客流超过203万人次。自进入2005年,轨道线路的客流量继续稳定增长,与2004年相比,日净增客流30万人次。客流稳定高速增长使4条线路的运营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早晚高峰时间段列车超载严重,据现场测试,每节车辆乘客超过450人,列车满座率超过130%。 至2007年,上海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30千米,共有163座车站投入使用,日均将可承担350万到380万人次的客流量,占公交客运量26%左右。根据规划,上海“十一五”期间将新建10条轨道交通线。长度近400千米。总投资超过1600亿。至201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将有11条线路,运营里程近410千米,共有280座车站投入使用,预计日客流量将达到600万人次以上,轨道客流量在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量中所占的比重将达到35%以上。届时,上海轨道网络将形成“中心城十字加环、中心城三横六纵、外围区八向辐射”的网络形象,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与纽约、伦敦等城市的规模并驾齐驱,超过巴黎、东京、波士顿、马德里等城市,客流量也仅次于莫斯科地铁。 东京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现状 东京最早的地铁线路建成于1927年,但到战前的20世纪40年代,成为数不多的4条线路。此后由于战争的影响,直到战后60年代大规模道交通建设才又一次起步。战后东京轨道交通的建设为满足城市快速发交通需求的增长,主要进行了连接东京城市中心、即山手线主要枢纽站市郊区以及东京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城市内和城市间的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造。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六七十年代,除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公共项目之外,大量大型私营企业参与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开发建设,如东武、西武等都是非常具有实力的大型私营轨道交通公司。此外,为了加强首都圈的通勤运输能力.政府以直接投资或对私营线路改造费补助的方式投入巨资,对已有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了增设线路等技术改造,实现了旅客列车、货运列车.近距离列车、快速列车、慢行列车等分道行驶以及长编组化和高速化,大幅度提高了输送能力和运行速度。东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首都圈内数千万人的通勤问题,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郊区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使得东京与其周边的其他城市逐渐形成了区域一体化的大型都市圈。 东京的轨道交通系统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经营,目前已经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现代化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线路总长约2 300公里,车站数量多达500多个。从轨道交通密度来看,平均轨道交通网络密度达到了约300米/平方公里,23个市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密度更是高达约1 010米/平方公里。从这些指标来看.东京轨道交通的发达程度甚至超过了纽约,伦敦、巴黎等其他世畀级城市,可以说是世界上轨道交通网络最为发达的城市。 具体对比 1.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宽度对比 通过对日本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计算公式的对比,以上海和东京为例 分析可知,日本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宽度计算公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日本的站台

东京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北京的启示_沈金箴

文章编号:1000-8462(2003)04-0571-06 东京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北京的启示① 沈 金 箴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中国北京 100871) 摘 要:从分析东京由一小城堡历经国家政治中心、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到最终演变为现在的世界城市的过程入手,认为东京世界城市的发展过程有四个特点:以创新为源泉的雄厚综合经济是东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基础,国家信息中心的角色是东京形成世界城市核心功能的关键,以国家战略要求为发展主旨是东京得以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保证,再塑全球竞争力是东京保持其世界城市地位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北京在这四个方面所存在的优劣势,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北京发展世界城市的四点建议。 关键词:世界城市;东京;北京;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识码:A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心。为许多学者公认的与伦敦、纽约并列的三大顶级世界城市之一。从江户到东京,东京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小城堡向现代资本主义大都市的转变过程,也经历了从一国政治首都向全国经济中心、世界经济中心转变的过程。北京,从一边防重镇到封建社会的传统国都再到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从单纯的政治中心到中国第二大经济中心,如今又向世界城市迈进。北京在经历着与东京类似的历史轨迹,因此研究东京世界城市演变过程对走向世界城市的北京有着极有意义的借鉴作用。作为世界城市的东京是指以首都圈为依托的东京都(Tokyo Metr opolis)。 1 东京世界城市的发展演变过程 作为亚洲的世界城市,东京有着不同于纽约和伦敦的发展轨迹。它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之后,首先作为亚洲快速现代化的帝国主义政府的首都,然后才发展成为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第一个非西方的重要节点[1]。 1.1 从江户到东京———国家政治中心时代 东京历史上属“武藏国”,原为一荒凉小渔村。大约12世纪初,当地的豪族江户四郎在这里建“居馆”,称之为“江户村”。1457年,武士太田道灌在此建江户城,开始了东京的城市发展史。由于江户面江临海,背依日本最大的关东平原,腹地经济较为发达,故建城后,逐步成为武藏国的政治和贸易中心。1590年,统领关东八州的德川家康将统治中心移驻江户,在此设立幕府,于1640年建成“天下第一城”———江户城。19世纪初,江户人口已达100万人左右,不仅是日本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当时的日本朝廷虽设在京都,但统治实权掌握在将军和武士手中,所以江户是事实上的政治中心。1868年明治维新结束了幕府统治,鉴于江户在全国的重要地位,遂迁都江户,改称东京,与西京即京都相对称。从此,东京正式成为日本首都。这一时期东京的主要角色是国家政治中心。 1.2 明治维新后的发展———国家经济中心功能形成时代 明治维新后,在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日本现代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日本对外开放之初,也就是明治维新后最初的20年,东京只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工业生产额低于爱知、大阪两地。以后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全国经济的控制,使东京的经济地位逐步上升。日本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产业革命中资本、人口以及以四大财阀为首的企业中央管理功能向东京集中,东京由单纯的政治性城市逐渐转向兼有政治、经济中心功能的城市。政治、经济双重中心功能的聚集为东京日后成为世界城市并形成以其为中心的大城市圈奠定了基础。但这时期东京在全国的经济中心地位并不稳固。表现为与大阪的相互竞争中。1923年东京地震对东京造成巨大损失,全国经济中心移至大阪,并一度超越东京。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作为首都,东京再次获得高速发展,人口猛增,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东京带来了比地震更为沉重的打击。在美军军事管 第23卷第4期2003年7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 OGRAPHY Vol.23,No.4 Jul.,2003 ①收稿日期:2003-03-15;修回日期:2003-05-07 基金项目:2002年度CALBEE日本研究基金资助。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

日本房地产的发展史1关于房地产的发展史(绝对精彩) 以前,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一批团结楼住着,一天,地主的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有点钱了,他们住你的房子,每月交租子,不划算,反正他们永远住下去,你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起个名堂叫做-----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可以把他们这几年攒的钱收回来,地主说:不错,那租金怎么办?谋士说:照收不误,起个日本名儿,叫物业费!地主很快实行了,赚了好多钱,长工们那个高兴啊!?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有钱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起个名堂叫做旧城改造,他们把手上的钱给我们,我们拆了房子盖新的,叫他们再买回去,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人,地主又实行了,这次,有些长工们不高兴了,地主的家丁派上用途了,长工们打掉牙只好往肚子里咽,地主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了,有钱人更多了,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谋士对地主说:东家,咱们把这些长工的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拆出来的地盖好房子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款还能赚一笔,地主说:长工们不干怎么办?谋士说:咱给他们钱多点儿,起个名堂叫货币化安置,咱再到咱们的猪圈旁边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适用房,给他们修个马车道让他们到那边买房住,地主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谋士说:从咱家的钱庄借前给他们,一年6分利,咱这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地主又实行了,长工们拿到钱,地主的经济适用房到现在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只好排队等房子,直到现在,还等着呢------? 于是,长工们开始闹事了,地主有点慌,忙问谋士怎么办?谋士说:赶紧通知长工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我们的猪圈租给他们,结果,这么多年后,长工们的钱全没了,还在租房住,直到永远?。 调控当前房价重要的是压低消除通胀预期 2007年10月20日09:3021世纪经济报道 9月底以来,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再次打到了持续火爆的楼市身上。 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359号文),不但规定“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而且将住房贷款利率提到基准利率的1.1倍。10月9日,国土资源部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明确要求,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的受让人,只有在付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后,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证。 对于近年来屡调屡高的中国房价来说,一方面是调控政策失效后的尴尬,一方面是民众对房价日益高涨的不满,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在房地产调控上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的讨论。 就在央行和银监会发布359号文之后不久,政策的市场效应就开始显现。据报道,国庆一周,北京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下降56%,深圳市七天长假的一手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 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中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中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一般见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一般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了解中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 三、调查结果 (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 19 ,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随后,大连、天津、沈阳、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它车辆混行,运行速度不高,正点率低,。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道路面积明显地不够用。到了20世纪50年代,各大城市开始相继拆除旧式有轨电车,到50年代末,只有大连、长春、鞍山等个别城市保留至今。 由于人口及汽车的猛增,有限的城市道路面积和无限增长的汽车数量产生了尖锐矛盾。城市轨道交通再次进入规划者的视

日本经济发展史

日本经济发展史 1. 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 1868 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将赶超西方强国、推进经济增长作为国家目标。但是,可称之为“近代经济增长”的过程实际开始于19 世纪的80 年代后期,其标志是:民间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制造业的产值开始迅速增加;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形成;明治初期的经济混乱状况开始改观,至少可能从统计上加以把握。 与西方强国相比,日本现代经济增长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是:开始最晚;起点最低;开始之后的增长率最高。美、英、法、德4 国的现代经济增长开始于1850—1859 年。日、美、英、法、德5 国在上述年份或时期的人均GNP分别为136 美元、474 美元、227 美元、242 美元、302 美元(按1965 年美元价格折算)。5 国从现代经济增长至1965 年的GNP 和人均GNP 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 6%和2.5%、3.6%和1.6%、2.2%和1.2%、2.0%和1.7 %、2.7%和1.7%。 明治政府实施“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自上而下地培育现代产业(例如由政府开办“模范工厂”,然后廉价出售给民间),促使工业化获得了迅速的进展,对追赶欧美先进国家起到了重要的效果。与此同时,明治政府还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将工业化与经济增长带来的“国富”用于“强兵”,而不是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终于走上与西方列强为伍、竞相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与进行掠夺成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获得较快增长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例如,在1894—1895 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人称之为“日清战争”)之后,日本获得了“割地”(台湾、澎湖列岛)、“赔款”(2 亿3150 两白银,相当于3 亿6 400 万日元,而当时的中央政府的一般会计岁出为7 000—8 000 万日元)及在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从一定意义上说,获取战争赔款,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与财富,对日本 实现工业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点。从国内看,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增长与工业化过程得益于明治政府积极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同时,从江户时代(亦称“德川时代”,1603—1867 年)以来日本就十分重视教育,造就了一支质量较高的劳动力队伍,因而,使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与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消化。 许多后进国家为了追求现代经济增长,普遍采取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制度的政策,但未必都像日本那样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落后。日本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特点是,其义务教育的开始早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而美、英、法各国的义务教育的开始晚于现代经济增长的开始。因此,日本之所以能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除去依靠明治维新的政治变革与明治政府的强有力的经济政策(这给日本带来了“现代因素”)以外,也是与其重视教 育的“传统因素”的贡献分不开的。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年)以后,从慢性的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在经济结构上则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18年工业比重超过50%,达到56.8%),虽然工业结构是以轻工业为中心,钢铁、造船、机械、化学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